CN114552260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52260A CN114552260A CN202111355806.9A CN202111355806A CN114552260A CN 114552260 A CN114552260 A CN 114552260A CN 202111355806 A CN202111355806 A CN 202111355806A CN 114552260 A CN114552260 A CN 1145522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plate
- locking
- portions
- pair
- initial 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215 vagin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0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comprising a camming member
- H01R13/62927—Comprising supplementary or additional locking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动板的结构简化的连接器。罩部(47)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能弹性变形的锁臂(55)。锁臂(55)具有从后端部突出到罩部(47)内的卡止突起(57)、和从比卡止突起(57)靠前方的部位突出到罩部(47)内的停止突起(59)。动板(42)在与锁臂(55)对应的位置具有锁定部(76)。在动板(42)位于初始位置时,锁定部(76)的后表面以能限制动板(42)向嵌合位置移动的方式与卡止突起(57)对置,锁定部(76)的前表面以能限制动板(42)向前方移动的方式与停止突起(59)对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具备能相互嵌合/脱离的阴壳体及阳壳体、配置成在阳壳体的罩部内能在初始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移动的动板、以及以配置成突出到罩部内的阳突片。阳突片的前端部被处于初始位置的动板覆盖保护。在罩部的左右表面设置有限制移动部,在罩部的上下表面设置有止动面。
在动板且与限制移动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防脱部,在与止动面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副卡止部。在动板位于初始位置时,通过副卡止部与止动面对置,从而限制动板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移动。另外,通过防脱部与限制移动部对置,从而可限制动板向前方移动。另外,虽然省略说明,但是具备这种动板或者相当于动板的构件的连接器也被专利文献2~4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174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192800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4608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6-516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现有的连接器将限制动板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移动的限制结构、和限制位于初始位置的动板向前方移动的限制结构设置于各自分开的部位。但是,从实现动板的结构简化的观点来看,期望在相同部位实现两限制结构。
因此,本公开以提供能够实现动板的结构简化的连接器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は、具备:阳壳体,具有在前方开口的罩部;阴壳体,嵌合到所述罩部内;动板,配置成在所述罩部内能在初始位置与比所述初始位置靠后方的嵌合位置之间移动;以及阳端子,配置成突出到所述罩部内,前端部被位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动板覆盖,所述罩部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能弹性变形的锁臂,所述锁臂具有从所述锁臂的后端部突出到所述罩部内的卡止突起、和从比所述卡止突起靠前方的部位突出到所述罩部内的停止突起,所述动板在与所述锁臂对应的位置具有锁定部,在所述动板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锁定部的后表面以能限制所述动板向所述嵌合位置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卡止突起对置,所述锁定部的前表面以能限制所述动板向前方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停止突起对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实现动板的结构简化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实施例的连接器中、杆位于杆初始位置、阴壳体及阳壳体较浅地嵌合的状态的俯视剖视图。
图2是示出杆位于杆嵌合位置、阴壳体及阳壳体正规嵌合的状态的俯视剖视图。
图3是示出动板位于初始位置、阴壳体及阳壳体较浅地嵌合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4是示出在阴壳体及阳壳体的脱离过程中、阴壳体的钩挂部将动板的卡止部卡止、动板朝向初始位置移动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局部剖视图。
图5是示出在阴壳体及阳壳体的脱离过程中、锁臂通过解除部而弹性地变形、卡止突起离开锁定部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视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阴壳体及阳壳体的脱离过程中、锁定部的前表面与停止突起碰触、限制动板向前方移动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视剖视图。
图7是阴壳体的主视图。
图8是阳壳体的主视图。
图9是图8的A-A线剖视图。
图10是动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阳壳体,具有在前方开口的罩部;阴壳体,嵌合到所述罩部内;动板,配置成在所述罩部内能在初始位置与比所述初始位置靠后方的嵌合位置之间移动;以及阳端子,配置成突出到所述罩部内,前端部由位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动板覆盖,所述罩部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能弹性变形的锁臂,所述锁臂具有从所述锁臂的后端部突出到所述罩部内的卡止突起、和从比所述卡止突起靠前方的部位突出到所述罩部内的停止突起,所述动板在与所述锁臂对应的位置具有锁定部,在所述动板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锁定部的后表面以能限制所述动板向所述嵌合位置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卡止突起对置,所述锁定部的前表面以能限制所述动板向前方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停止突起对置。
根据上述的结构,限制动板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移动的限制结构、和限制位于初始位置的动板向前方移动的限制结构集中设置于锁定部,能够实现动板的结构简化。
(2)优选的是,所述阴壳体在与所述锁臂对应的位置具有解除部,所述锁臂具有从比所述卡止突起靠前方的部位突出到所述罩部内的被解除部,所述被解除部的后表面是朝向前方倾斜的形状,在所述动板从所述嵌合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移动时,以能使所述锁臂向离开所述锁定部的方向移位的方式与所述解除部接触。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阴壳体和阳壳体脱离时,在动板从嵌合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解除部与被解除部的后表面接触,锁臂向离开锁定部的方向移位,所以能够使锁定部的后表面和锁臂的卡止突起的干扰阻力减少或者消除。因此,不必在锁定部的后表面设置减少与卡止突起的干扰阻力的导向用斜面。其结果是,例如能够将锁定部的后表面设为向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立起的形状,能够良好地实现锁定部的后表面与停止突起碰触而停止的状态。
(3)也可以为,所述阴壳体具有钩挂部,所述动板具有以能从所述嵌合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移动的方式与所述钩挂部卡止的卡止部,所述动板具有由一对短边部、一对长边部以及四角部形成矩形的外缘形状的板主体,在一对所述长边部中的所述四角部侧各配置有一对所述卡止部和所述锁定部中的一方,在一对所述短边部中的所述四角部侧各配置有一对所述卡止部和所述锁定部中的另一方,所述钩挂部配置于与各个所述卡止部对应的位置,所述锁臂配置于与各个所述锁定部对应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动板位于初始位置时,在板主体的四角部侧各配置有一对的锁定部能够分别与卡止突起对置,因此能够良好地限制动板向嵌合位置的移动。另外,在动板从嵌合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时,在板主体的四角部侧各配置有一对的卡止部能够分别与钩挂部卡止,所以能够良好地进行动板向初始位置的移动。而且,卡止部和锁定部在板主体中以中间隔着四角部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提高形成卡止部和锁定部的自由度。
(4)也可以为,所述动板具有从一对所述长边部的中间向前方突出的导向壁,所述罩部在与一对所述长边部对置的内表面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导向壁接触的导向肋。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动板从嵌合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导向壁能与导向肋接触,能够抑制动板在罩部内倾斜。特别是,卡止部和锁定部中的一方配置于四角部侧,因此能够在长边部的中间良好地确保导向壁的形成区域。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实施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如图1~图3所示,实施例的连接器由阴连接器10和阳连接器40构成。如图3所示,阴连接器10具备阴壳体11、杆12以及阴端子13。阳连接器40具备阳壳体41、动板42以及阳端子43。阴壳体11及阳壳体41能相互嵌合/脱离。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前后方向将图3的右侧作为前侧(F侧),将图3的左侧作为后侧(R侧)。上下方向以图3的上下方向为基准。左右方向以图1及图2的左右方向为基准。上述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未必与使用时的实际方向一致。
<阴壳体>
阴壳体11为合成树脂制,如图7所示,具有整体上在左右方向长的阴壳体主体14。阴壳体主体14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阴腔15。如图3所示,阴端子13从前方插入收纳到阴腔15内。在阴壳体主体14安装有使阴端子13防脱的阴侧止动体16。
如图7所示,阴壳体11具有从阴壳体主体14的上下表面的中央部突出的一对支承轴17。如图1~图3所示,杆12能转动地支承于支承轴17。
如图7所示,阴壳体11具有从阴壳体主体14的上下表面突出的多个壳体侧卡合部18A、18B、18C。其中,两个壳体侧卡合部18A、18B与杆初始位置的杆12接触(参照图1),一个壳体侧卡合部18C与杆嵌合位置的杆12接触(参照图2)。
如图7所示,阴壳体11具有从阴壳体主体14的上下表面的左右两端部突出的各一对基台部19A、19B。基台部19A、19B呈矩形块状。在图7的左侧配置的基台部19A与在图7的右侧配置的基台部19B相比形成为宽幅。
基台部19A、19B在左右外侧的隔着一角邻接的两面分别使解除部20及钩挂部21突出。如图1、图2以及图7所示,解除部20在配置于上侧的基台部19A、19B的上表面的前端部和配置于下侧的基台部19A、19B的下表面的前端部突出设置。钩挂部21在基台部19A的左侧面的后端部和基台部19B的右侧面的后端部突出设置。
如图5及图6所示,解除部20的前表面朝向后方倾斜,解除部20的后表面朝向前方倾斜地配置。如图4所示,钩挂部21的后表面朝向前方倾斜,钩挂部21的前表面沿着左右方向配置。
<杆>
杆12为合成树脂制,在整体上呈门型,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臂部22(参照图1及图3)、和在各臂部22的端部间连结的连结部23(参照图1及图2)。如图2所示,连结部23具有向前方突出的突片部29,在突片部29的内侧具有杆侧锁定部28。详细未图示,杆侧锁定部28能弹性变形。
如图1及图2所示,臂部22呈板状,具有供支承轴17嵌入的轴孔24、和从轴孔24的附近延伸并在臂部22的外周缘开口的凸轮槽25。杆12在使支承轴17嵌入轴孔24的状态下相对于阴壳体11能在杆初始位置(参照图1)与杆嵌合位置(参照图2)之间转动。
杆12在臂部22具有多个杆侧卡合部26A、26B。在图1及图2的左侧配置的杆侧卡合部26A形成从臂部22的外周缘向前方突出的板状。在图1及图2的右侧配置的杆侧卡合部26B呈阶梯状凹设于臂部22的外周缘。如图1所示,通过杆侧卡合部26A、26B卡止于壳体侧卡合部18A、18B,从而杆12在杆初始位置上保持为被限制转动的状态。另外,如图2所示,当杆12位于杆嵌合位置时,杆侧卡合部26A与壳体侧卡合部18C接触。
<阴端子>
阴端子13为金属制,如图3所示,具有箱状的阴端子主体27。阴侧止动体16卡止于阴端子主体27的后端缘。阴端子13通过卡止于阴侧止动体16,从而在阴腔15内防脱。另外,阴端子13在后端部与电线W1的末端部压接连接。
<阳壳体>
阳壳体41为合成树脂制,如图8所示,具有在左右方向长的阳壳体主体44。阳壳体主体44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阳腔45。如图3所示,阳端子43从后方插入收纳于阳腔45内。在阳壳体主体44安装有使阳端子43防脱的阳侧止动体46。
阳壳体41具有从阳壳体主体44向前方突出的罩部47。罩部47呈方筒状,以比阳壳体主体44大一圈的尺寸形成。如图8所示,罩部47具有上下对置的上下壁48和左右对置的侧壁49A、49B。
阳壳体41在比图8的右侧的侧壁49A靠侧方附设有杆锁定安装部50。在杆锁定安装部50与侧壁49A之间设置有突片部29进入的内侧空间51。在侧壁49A,壳体侧锁定部52以突出到内侧空间51的方式设置。如图2所示,通过壳体侧锁定部52卡止于杆侧锁定部28,从而杆12相对于阳壳体41保持于杆嵌合位置。
阳壳体41具有从上下壁48的内表面的左右中央侧突出的一对凸轮从动件部53。当阴壳体11较浅地嵌合到罩部47内时,则凸轮从动件部53进入到臂部22的凸轮槽25内(参照图1)。通过杆12在杆初始位置与杆嵌合位置之间转动,从而凸轮从动件部53与臂部22的凸轮槽25卡合,进行阴壳体11及阳壳体41的嵌合/脱离。
如图3所示,阳壳体41在各凸轮从动件部53的突出方向的顶端部与阳壳体主体44的前表面之间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连接部54。如图1及图8所示,连接部54形成沿着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板状。
如图8所示,罩部47在上下壁48的左右两端部具有各一对锁臂55。如图9所示,锁臂55通过形成于上下壁48的切口56而能弹性变形,成为从上下壁48的前端部朝向后方悬臂状延伸的形状。
锁臂55具有从后端部(顶端部)的左右两端部突出到罩部47内的一对卡止突起57。如图5及图6所示,卡止突起57的后表面朝向前方倾斜,卡止突起57的前表面沿着上下方向配置。
另外,锁臂55具有从比卡止突起57靠前方的锁臂55的中间侧突出到罩部47内的突部58。如图8所示,突部58从正面观看配置于各卡止突起57之间。如图9所示,突部58在左右两端部具有一对停止突起59,在左右中央部具有被解除部60。也就是说,各停止突起59及被解除部60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排列配置。
停止突起59位于突部58的后部,形成沿着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板状。如图5及图6所示,停止突起59的后表面(后端)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停止突起59限制位于初始位置的动板42向前方移动。
如图5及图6所示,被解除部60的截面呈梯形。被解除部60的前表面朝向后方向内侧(罩部47内侧)倾斜。被解除部60的后表面朝向前方向内侧倾斜。被解除部60的后部的左右两端与各停止突起59连结为一体。被解除部60的后表面和停止突起59的内表面正交。被解除部60的左右宽度大于解除部20的左右宽度。通过解除部20与被解除部60接触,从而锁臂55弹性地变形。
罩部47在上下壁48的左右两侧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导向肋61A、61B。各导向肋61A、61B在上下壁48中配置于比各锁臂55靠左右中央侧。图8的左侧的导向肋61A大于图8的右侧的导向肋61B大,具有截面为L字的导轨形状。各导向肋61A、61B对动板42的移动进行导向。另外,罩部47在上下壁48中的导向肋61B与杆锁定安装部50之间也具有导向肋61C。
如图8所示,罩部47在侧壁49A、49B的上下两侧具有各一对退避槽62A、62B。各退避槽62A在图8的左侧的侧壁49B中的内表面的上下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在侧壁49B的前端开口。如图4及图9所示,退避槽62A的侧面以朝向前方扩开的方式倾斜。各退避槽62B在图8的右侧的侧壁49A的上下两侧与杆锁定安装部50的内侧空间51及罩部47内连通。动板42的后述的卡止部73在弹性变形时进入各退避槽62A、62B。
<动板>
动板42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0所示,具有矩形板状的板主体63。板主体63的外缘通过上下配置的一对长边部64、左右配置的一对短边部65、以及将各长边部64和各短边部65垂直连接的四角部66构成。长边部64的左右尺寸大于短边部65的上下尺寸。
动板42插入到罩部47内,相对于阳壳体41能在初始位置(参照图1及图3)与嵌合位置(参照图2)之间在前后方向移动。板主体63以将罩部47内覆盖的方式配置。
板主体63具有多个定位孔67。如图3所示,定位孔67配置于与阳腔45对应的位置。阳端子43的后述的突片79的前端部定位插入到板主体63的定位孔67。
在板主体63的各长边部64设置有凹部68。在凹部68嵌合导向肋61A。在板主体63的前表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加强肋69。
动板42具有从板主体63的各长边部64的中间、详细为左右中央侧向前方突出的一对导向壁70。导向壁70形成沿着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的板状。在各导向壁70的内表面连结有各加强肋69的上下端。
导向壁70的外表面与罩部47的上下壁48接触。另外,导向壁70的左右两端缘与各导向肋61A、61B接触。在导向壁70的左右中央部设置有退避孔71。退避孔71从导向壁70横跨板主体63开口。如图1所示,凸轮从动件部53配置于退避孔71内,避免与动板42的干扰。
如图10所示,动板42具有从各短边部65向前方突出的一对突出壁72。突出壁72形成沿着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板状,遍及板主体63的全高形成。突出壁72的外表面与罩部47的侧壁49A、49B接触。
各突出壁72的前端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动板42具有从各突出壁72的前端的上下两端部向前方突出的各一对卡止部73。卡止部73具有从棱柱状的主体部分的前端向内侧突出的被钩挂部74。卡止部73能以突出壁72的前端侧为支点弹性变形。在动板42从嵌合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如图4所示,卡止部73的被钩挂部74钩挂于钩挂部21。
如图10所示,动板42具有从各长边部64的左右两端部向前方突出的多个锁定连结部75。另外,动板42在锁定连结部75的前端与突出壁72的前端(也是突出壁72的上下端)之间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锁定部76。
锁定连结部75、锁定部76以及突出壁72构成在从上方或者下方观看动板42时呈矩形的框77(参照图1)。锁定部76的左右尺寸大于锁臂55的左右尺寸。锁定部76的截面呈矩形,锁定部76具有沿着左右方向的前后表面。如图5及图6所示,锁定部76的前表面除了上下两端部之外沿着上下方向配置。锁定部76的前表面的上下两端部倒角成弯曲状。锁定部76的后表面整体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在动板42位于初始位置时,锁定部76卡止于锁臂55的卡止突起57(参照图6)。
如图10所示,锁定部76在各长边部64的左右两端部中的靠近四角部66的位置配置有各一对。卡止部73在各短边部65的上下两端部中的靠近四角部66的位置各配置有一对。另外,动板42能用前后移动的模具成型,在成型时,不需要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的滑动模具。
<阳端子>
阳端子43为金属制,如图3所示,在整体上形成为在前后方向细长的形状。阳端子43具有阳端子主体78和从阳端子主体78向前方突出的突片79。阳侧止动体46卡止于阳端子主体78的后端缘。阳端子43通过卡止于阳侧止动体46,从而在阳腔45内防脱。另外,阳端子43在后端部与电线W2的末端部压接连接。
<阴壳体及阳壳体的嵌合/脱离操作>
在阴壳体11及阳壳体41嵌合之前,动板42插入到罩部47内,相对于阳壳体41保持于初始位置。在动板42的组装过程中,锁定部76在被解除部60的前表面滑动,锁臂55弹性地变形。当动板42到达初始位置时,锁臂55弹性复原,锁定部76配置于突部58(被解除部60及停止突起59)与卡止突起57之间(参照图6)。在此,通过锁定部76的前表面相对于各停止突起59的后表面沿着上下方向接触,从而可限制动板42从初始位置向前方移动。另外,通过锁定部76的后表面相对于各卡止突起57的前表面沿着上下方向接触,从而可限制动板42从初始位置朝向嵌合位置移动。在动板42位于初始位置时,卡止部73配置于与退避槽62A、62B对应的位置(参照图1)。并且,导向壁70沿着导向肋61A、61B配置,凸轮从动件部53及连接部54进入配置到退避孔71内。
接着,在阳壳体41的阳腔45中插入阳端子43。于是,阳端子43的突片79突出到罩部47内,突片79的前端部在动板42的定位孔67中贯穿地配置(参照图3)。由此,保护阳端子43的突片79避免被异物损坏。
接着,组装有阴端子13的阴壳体11较浅地嵌合到罩部47内。在阴壳体11嵌合到罩部47内的过程中,钩挂部21与被钩挂部74接触,卡止部73弹性地变形,进入到退避槽62A、62B内。当阴壳体11的嵌合进一步进行时,则卡止部73弹性复原,钩挂部21配置于阳壳体主体44的前表面与被钩挂部74之间。凸轮从动件部53进入配置到位于杆初始位置的杆12的凸轮槽25的入口。另外,杆侧卡合部26A和壳体侧卡合部18A的卡止状态通过导向肋61C解除,杆12变为能转动到杆嵌合位置的状态。并且,解除部20的后表面在被解除部60的前表面滑动,锁臂55弹性地变形。由此,卡止突起57以离开锁定部76的方式移位,卡止突起57和锁定部76的卡止状态解除,结果是,动板42也变为能朝向嵌合位置移动的状态。
接着,杆12从杆初始位置朝向杆嵌合位置转动。在杆12的转动过程中,凸轮从动件部53在凸轮槽25的槽面滑动,进行阴壳体11及阳壳体41的嵌合。当阴壳体11向罩部47的里侧移动时,则阴壳体主体14的后表面按压板主体63,动板42也向罩部47的里侧移动。
当杆12到达杆嵌合位置时,则杆侧锁定部28将壳体侧锁定部52卡止,杆12的转动停止(参照图2)。此时,凸轮从动件部53位于凸轮槽25的里端侧,阴壳体11及阳壳体41变为正规嵌合的状态。当阴壳体11及阳壳体41正规嵌合时,阴端子13及阳端子43也以正规状态电连接。并且,当阴壳体11及阳壳体41正规嵌合时,动板42也到达嵌合位置,板主体63与阳壳体主体44接触。
但是,由于维护等的情况,有时使阴壳体11及阳壳体41脱离。在该情况下,首先杆侧锁定部28和壳体侧锁定部52的卡止状态通过手动解除,杆12从杆嵌合位置朝向杆初始位置转动。于是,凸轮从动件部53在凸轮槽25的槽面(与嵌合时相反的一侧的槽面)滑动,进行阴壳体11及阳壳体41的脱离。
在阴壳体11离开罩部47的里侧的过程中,如图5所示,阴壳体11的解除部20与被解除部60的后表面接触地滑动,锁臂55弹性地变形。另外,在阴壳体11离开罩部47的里侧的过程中,如图4所示,钩挂部21与被钩挂部74接触,动板42与阴壳体11一起向离开罩部47的里侧的方向移动。换句话讲,动板42朝向初始位置移动。另外,在钩挂部21与被钩挂部74接触、动板42开始向初始位置移动时,卡止部73通过与罩部47的侧壁49A、49B接触,从而维持为不弹性变形的状态。
在动板42朝向初始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锁定部76到达与卡止突起57对应的位置。如上所述,锁臂55弹性地变形,卡止突起57向离开锁定部76的方向退避(参照图5)。因此,锁定部76即使与卡止突起57干扰也能够将其干扰阻力抑制得小,或者能够避免与卡止突起57干扰本身。
当进一步进行阴壳体11的脱离时,解除部20越过被解除部60,锁臂55弹性复原。伴随锁臂55弹性复原,锁定部76配置于卡止突起57与突部58之间,动板42返回初始位置。
即使动板42返回初始位置,阴壳体11也持续通过杆12的转动而向前方移动的状态。与此相对,如图6所示,动板42通过锁定部76的前表面与各停止突起59的后表面碰触,从而被限制向比初始位置靠前方的移动,进而被限制从罩部47的脱离。在锁定部76的前表面与各停止突起59的后表面碰触时,卡止部73配置于与退避槽62A、62B对应的位置(参照图4)。因此,卡止部73能够弹性地变形而进入到退避槽62A、62B内。当卡止部73弹性地变形时,钩挂部21和被钩挂部74的卡止状态解除,钩挂部21从被钩挂部74向前方离开。于是,阴壳体11使动板42残留于初始位置,使其脱离罩部47。
当动板42在初始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移动时,导向壁70一边由导向肋61A、61B进行导向(参照图1及图2),一边在罩部47的上下壁48的内表面滑动,并且突出壁72在罩部47的侧壁49A、49B的内表面滑动。因此,动板42能够在罩部47内不倾斜地顺利移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在动板42位于初始位置时,通过锁定部76的前表面与停止突起59对置,从而可限制动板42向前方的移动,而且,通过锁定部76的后表面与卡止突起57对置,从而可限制动板42向嵌合位置的移动。因此,对位于初始位置的动板42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结构汇集于锁定部76,能够实现动板42的结构简化。
特别是,因为锁定部76的前表面沿着上下方向配置,所以可良好地限制位于初始位置的动板42向前方的移动。假设在动板42从嵌合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沿着上下方向的锁定部76的前表面与卡止突起57干扰时,则干扰阻力变得过大,动板42不能顺利地移动。但是,根据本实施例,因为阴壳体11的解除部20与被解除部60的后表面接触,使锁臂55向离开锁定部76的方向弹性地变形,因此可避免或者缓和锁定部76和卡止突起57的干扰。因此,动板42能够顺利地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因为卡止部73及锁定部76分别配置于短边部65及长边部64的四角部66侧,所以能够在长边部64的中间(左右中央侧)良好地确保导向壁70的形成区域。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情况下,钩挂部设置于阴壳体,但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钩挂部也可以设置于杆。例如,也可以为,杆的凸轮槽的槽面成为钩挂部,在动板设置进入凸轮槽的板侧凸轮从动件部,将该板侧凸轮从动件部作为被钩挂部。在该情况下,通过杆的转动,板侧凸轮从动件部在凸轮槽的槽面滑动,动板能够在初始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移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卡止部在各短边部的上下两端部各配置有一对,锁定部在各长边部的左右两端部各配置有一对,根据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为,卡止部在各长边部的左右两端部各配置有一对,锁定部在各短边部的上下两端部各配置有一对。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情况下,锁定部的前表面及停止突起的后表面沿着上下方向配置,但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锁定部的前表面及停止突起的后表面的至少一方也可以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地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阴连接器
11:阴壳体
12:杆
13:阴端子
14:阴壳体主体
15:阴腔
16:阴侧止动体
17:支承轴
18A、18B、18C:壳体侧卡合部
19A、19B:基台部
20:解除部
21:钩挂部
22:臂部
23:连结部
24:轴孔
25:凸轮槽
26A、26B:杆侧卡合部
27:阴端子主体
28:杆侧锁定部
29:突片部
40:阳连接器
41:阳壳体
42:动板
43:阳端子
44:阳壳体主体
45:阳腔
46:阳侧止动体
47:罩部
48:上下壁
49A、49B:侧壁
50:杆锁定安装部
51:内侧空间
52:壳体侧锁定部
53:凸轮从动件部
54:连接部
55:锁臂
56:切口
57:卡止突起
58:突部
59:停止突起
60:被解除部
61A、61B、61C:导向肋
62A、62B:退避槽
63:板主体
64:长边部
65:短边部
66:四角部
67:定位孔
68:凹部
69:加强肋
70:导向壁
71:退避孔
72:突出壁
73:卡止部
74:被钩挂部
75:锁定连结部
76:锁定部
77:框
78:阳端子主体
79:突片
W1、W2:电线。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具备:
阳壳体,具有在前方开口的罩部;
阴壳体,嵌合到所述罩部内;
动板,配置成在所述罩部内能在初始位置与比所述初始位置靠后方的嵌合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阳端子,配置成突出到所述罩部内,前端部被位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动板覆盖,
所述罩部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能弹性变形的锁臂,
所述锁臂具有从所述锁臂的后端部突出到所述罩部内的卡止突起、和从比所述卡止突起靠前方的部位突出到所述罩部内的停止突起,
所述动板在与所述锁臂对应的位置具有锁定部,
在所述动板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锁定部的后表面以能限制所述动板向所述嵌合位置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卡止突起对置,所述锁定部的前表面以能限制所述动板向前方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停止突起对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阴壳体在与所述锁臂对应的位置具有解除部,
所述锁臂具有从比所述卡止突起靠前方的部位突出到所述罩部内的被解除部,
所述被解除部的后表面是朝向前方倾斜的形状,在所述动板从所述嵌合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移动时,以能使所述锁臂向离开所述锁定部的方向移位的方式与所述解除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阴壳体具有钩挂部,所述动板具有以能从所述嵌合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移动的方式与所述钩挂部卡止的卡止部,
所述动板具有由一对短边部、一对长边部以及四角部形成矩形的外缘形状的板主体,
在一对所述长边部中的所述四角部侧各配置有一对所述卡止部和所述锁定部中的一方,在一对所述短边部中的所述四角部侧各配置有一对所述卡止部和所述锁定部中的另一方,
所述钩挂部配置于与各个所述卡止部对应的位置,所述锁臂配置于与各个所述锁定部对应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动板具有从一对所述长边部的中间向前方突出的导向壁,
所述罩部在与一对所述长边部对置的内表面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导向壁接触的导向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94625A JP7452390B2 (ja) | 2020-11-24 | 2020-11-24 | コネクタ |
JP2020-194625 | 2020-11-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52260A true CN114552260A (zh) | 2022-05-27 |
CN114552260B CN114552260B (zh) | 2024-04-30 |
Family
ID=81657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55806.9A Active CN114552260B (zh) | 2020-11-24 | 2021-11-16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99238B2 (zh) |
JP (1) | JP7452390B2 (zh) |
CN (1) | CN114552260B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68401A (ja) * | 2001-08-24 | 2003-03-07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US7267562B2 (en) * | 2005-03-14 | 2007-09-11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
JP2008270152A (ja) * | 2007-03-28 | 2008-11-06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US20100105254A1 (en) * | 2006-11-20 | 2010-04-29 | Fci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JP2013157148A (ja) * | 2012-01-27 | 2013-08-15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CN108346925A (zh) * | 2017-01-25 | 2018-07-3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杆式连接器 |
CN109787035A (zh) * | 2017-11-14 | 2019-05-2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193138A (zh) * | 2018-11-14 | 2020-05-22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193142A (zh) * | 2018-11-14 | 2020-05-22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262084A (zh) * | 2018-11-14 | 2020-06-09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61568B2 (en) * | 2001-02-27 | 2004-07-13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FR2864357A1 (fr) * | 2003-12-19 | 2005-06-24 |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de contacts pour connecteur electrique et connecteur electrique le comprenant |
JP2007317442A (ja) | 2006-05-24 | 2007-12-06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4966625B2 (ja) * | 2006-10-27 | 2012-07-0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7670177B2 (en) * | 2008-06-17 | 2010-03-02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floating alignment member |
JP2010205552A (ja) * | 2009-03-03 | 2010-09-16 | Yazaki Corp | ロックアーム付き樹脂成形部品、そ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及び、ロックアーム付き樹脂成形部品の成形方法 |
US8038455B1 (en) * | 2010-10-28 | 2011-10-18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retractable stabilizer including inward flexing securing member |
WO2014192800A1 (ja) | 2013-05-30 | 2014-12-0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9054454B2 (en) * | 2013-06-28 | 2015-06-09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terminal stabilizer having an integrally formed arcuate resilient spring member |
US9520669B2 (en) | 2014-05-19 | 2016-12-13 |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male terminal protector |
JP6182118B2 (ja) * | 2014-08-22 | 2017-08-1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182121B2 (ja) | 2014-09-02 | 2017-08-1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313695B2 (ja) * | 2014-11-14 | 2018-04-1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222249B2 (ja) * | 2016-01-27 | 2017-11-0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210391B2 (ja) * | 2016-01-27 | 2017-10-1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794954B2 (ja) * | 2017-07-31 | 2020-12-0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10276966B1 (en) * | 2017-12-04 | 2019-04-30 |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lignment plate and seal |
JP2019212404A (ja) * | 2018-06-01 | 2019-12-1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933190B2 (ja) * | 2018-06-06 | 2021-09-0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US10498066B1 (en) * | 2018-06-07 | 2019-12-03 | Delphi Technologies, Llc |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erminal-stabilizer |
JP2020080268A (ja) * | 2018-11-14 | 2020-05-2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20155360A (ja) * | 2019-03-22 | 2020-09-2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
2020
- 2020-11-24 JP JP2020194625A patent/JP7452390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1-16 US US17/527,286 patent/US11799238B2/en active Active
- 2021-11-16 CN CN202111355806.9A patent/CN11455226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68401A (ja) * | 2001-08-24 | 2003-03-07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US7267562B2 (en) * | 2005-03-14 | 2007-09-11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
US20100105254A1 (en) * | 2006-11-20 | 2010-04-29 | Fci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JP2008270152A (ja) * | 2007-03-28 | 2008-11-06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2013157148A (ja) * | 2012-01-27 | 2013-08-15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CN108346925A (zh) * | 2017-01-25 | 2018-07-3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杆式连接器 |
CN109787035A (zh) * | 2017-11-14 | 2019-05-2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193138A (zh) * | 2018-11-14 | 2020-05-22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193142A (zh) * | 2018-11-14 | 2020-05-22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262084A (zh) * | 2018-11-14 | 2020-06-09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799238B2 (en) | 2023-10-24 |
US20220166163A1 (en) | 2022-05-26 |
JP7452390B2 (ja) | 2024-03-19 |
JP2022083276A (ja) | 2022-06-03 |
CN114552260B (zh) | 2024-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0465368Y1 (ko) | 커넥터 위치 보장 장치를 갖는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 |
KR100987484B1 (ko) | 커넥터 | |
KR100946917B1 (ko) | 위치 확정 장치를 구비하는 레버 결합식 커넥터 어셈블리 | |
JP4963702B2 (ja) | 端子位置保証装置を有す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 |
KR100875066B1 (ko) | 이중 래칭 및 피드백 기능을 갖는 슬라이드 부재를 구비한레버형 전기 커넥터 | |
US7223113B2 (en) |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 |
JP3755429B2 (ja) | コネクタ | |
JP3567856B2 (ja) | コネクタの支持構造 | |
JPH0831517A (ja) | コネクタ嵌合検知構造 | |
JP2003264039A (ja)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電気コネクタ半体組立体 | |
JP2004134258A (ja) | コネクタ | |
EP1115181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JPH1126077A (ja) | スライド嵌合型コネクタ | |
EP0660451B1 (en) | Connector | |
JP4931100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3457172B2 (ja) |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 |
CN110770981A (zh) | 连接器 | |
CN114552260B (zh) | 连接器 | |
JPH1167349A (ja) | スライド嵌合型コネクタ | |
JP2002324614A (ja) | コネクタ | |
JP7275274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12821134B (zh) | 连接器 | |
JP3598990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05116366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21157971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