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45590A - 摄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45590A CN114545590A CN202110908789.0A CN202110908789A CN114545590A CN 114545590 A CN114545590 A CN 114545590A CN 202110908789 A CN202110908789 A CN 202110908789A CN 114545590 A CN114545590 A CN 1145455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curvature
- conditional expression
- imaging
- astigmat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2
- 206010010071 C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499 menisc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47 exhib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镜头,其能够满足低背和低F值的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该摄像镜头,从物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具有正的光焦度;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具有正的光焦度;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具有负的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所述第五透镜在近轴区凸面朝向像侧,满足预定条件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摄像装置所使用的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的在固体摄像元件上成像被摄体的像的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家电产品、信息终端设备、汽车等、各种各样的产品中普遍搭载有相机功能。预测今后也,当前对于融合了相机功能的商品的开发不断开展。
在这样的设备中搭载的摄像镜头,需要小型也需要高分辨率性能。
作为现有的以高性能化为目标的摄像镜头,例如已知有以下专利文献1的摄像镜头。
专利文献1(中国特开110346902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从物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一透镜的焦距与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的关系、第二透镜的折射率、第三透镜的焦距与第四透镜的焦距的关系、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与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关系和第五透镜的折射率满足一定的条件。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想要通过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透镜结构来实现低背化和低F值化时,非常难以进行周边部的像差校正,不能够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衡地满足低背化和低F值化的要求,且具备良好地校正各像差的高分辨率的摄像镜头。
并且,关于本发明中使用的用语,透镜面的凸面、凹面、平面是指光轴附近(近轴)的形状。光焦度是指光轴附近(近轴)的光焦度。极点是指切平面与光轴垂直相交的光轴上以外的非球面上的点。光学总长是指,从位于最靠物侧的光学元件的物侧面至摄像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另外,光学总长及后焦距是通过对配置于摄像透镜与摄像面之间的IR截止滤光片或保护玻璃等的厚度进行空气换算而得到的距离。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摄像镜头,从物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所述第五透镜在近轴区凸面朝向像侧。
通过第一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并且其双面形成为,并且非球面与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抑制球面像差、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通过第二透镜双面形成为非球面,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通过第三透镜双面形成为非球面,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和畸变。
通过第四透镜双面形成为非球面,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和畸变。
通过第五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并且其双面形成为非球面与在近轴区凸面朝向像侧,良好地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
通过第六透镜双面形成为非球面,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通过第七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并且其双面形成为非球面,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凹面朝向像侧。
通过使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凹面朝向像侧,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
通过使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形成为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具有极点的非球面。
通过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形成为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具有极点的非球面,能够更好地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六透镜”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
通过使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凹面朝向像侧,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形成为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具有极点的非球面。
通过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形成为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具有极点的非球面,能够更好地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
通过本发明的摄像镜头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总长对角比(光学总长与摄像元件的有效摄像面的对角线的长度之比)为0.80以下的低背化,并且能够实现F值在2.1以下的低F值化。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1)13.0<νd3<33.5
其中,
νd3:第三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
通过满足条件式(1)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2)13.0<νd4<31.0
其中,
νd4:第四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
通过满足条件式(2)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3)-3.00<|r13|/f7<-0.25
其中,
r13: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f7:第七透镜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3)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
(4)2.2mm<f5×T4
其中,
f5:第五透镜的焦距,
T4: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
通过满足条件式(4)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
(5)1.7<r12/|r9|×|r6|<18.0
其中,
r12: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通过满足条件式(5)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
(6)3.4<|f4|/f<31.0
其中,
f4:第四透镜的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6)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
(7)0.1<r2/|r6|<1.5
其中,
r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通过满足条件式(7)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
(8)0.1<|r6/r7|<5.0
其中,
r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通过满足条件式(8)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
(9)0.8<|r7|/f<7.0
其中,
r7: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9)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
(10)1.2<|r8|/f<35.0
其中,
r8: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10)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11)-0.75<r10/f5<0.00
其中,
r10: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f5:第五透镜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11)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
(12)1.4<f5/f
其中,
f5:第五透镜的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12)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3),
(13)0.00<|f4|/f5<7.25
其中,
f4:第四透镜的焦距,
f5:第五透镜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13)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4),
(14)-1.15<|f4|/f5/f7<0.00
其中,
f4:第四透镜的焦距,
f5:第五透镜的焦距,
f7:第七透镜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14)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
(15)-1.25<f7/f<-0.30
其中,
f7:第七透镜的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15)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6),
(16)0.3<|r4|/f<11.0
其中,
r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16)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7),
(17)0.05<r4/r5<6.00
其中,
r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通过满足条件式(17)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8),
(18)0.65<|r6|/f<8.00
其中,
r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18)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9),
(19)-4.0<r10/f<-0.2
其中,
r10: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19)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0),
(20)0.05<r12/|r9|<1.25
其中,
r12: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通过满足条件式(20)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1),
(21)0.25<r12/|r13|<3.50
其中,
r12: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13: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通过满足条件式(21)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2),
(22)2.0<|r13|/D7<27.5
其中,
r13: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D7:第七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
通过满足条件式(22)的范围,能够来实现低背化,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3),
(23)-31.0<|r14|/f7<-0.2
其中,
r14: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f7:第七透镜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23)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通过本发明,能够获得一种均衡地满足低背化以及低F值化的要求,良好地校正各像差,并且具有高分辨率的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图3、图5、图7和图9分别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至5所涉及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图。以下,参照图1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摄像镜头,从物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L1,具有正的光焦度,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
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
第五透镜L5,具有正的光焦度,在近轴区凸面朝向像侧;
第六透镜L6;
以及第七透镜L7,具有负的光焦度。
第七透镜L7与摄像面IMG(即,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之间配置有红外截止滤光片或保护玻璃等滤光片IR。另外,能够省略该滤光片IR。
孔径光阑ST配置在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因此易于校正畸变。另外,孔径光阑ST的位置并不限定于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根据摄像元件的规格适当地配置就可以了。
通过第一透镜L1具有正的光焦度,呈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且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并且其双面形成为非球面,抑制球面像差、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通过第二透镜L2具有正的光焦度,呈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且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并且其双面形成为非球面,来实现低背化,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如图3示出的实施例2所示,第二透镜L2也可以具有负的光焦度。此时,有利于色像差的校正。
另外,如图3、图5和图7示出的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所示,第二透镜L2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且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此时,有利于彗差、像散、场曲、畸变的校正。此外,如图9示出的实施例5所示,第二透镜L2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且凸面朝向像侧的双凸形状。此时,通过双面具有正的光焦度,有利于低背化。
通过第3透镜L3具有负的光焦度,呈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且凹面朝向像侧的双凹形状,并且其双面形成为非球面,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彗差、像散和畸变。
另外,如图3示出的实施例2所示,第三透镜L3的光焦度也可以设为正的值。此时,有利于低背化。
另外,如图3、图5和图7示出的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所示,第三透镜L3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且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此时,有利于彗差、像散、畸变的校正。此外,如图9示出的实施例5所示,第三透镜L3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且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此时,有利于彗差、像散、畸变的校正。
通过第四透镜L4具有负的光焦度,呈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且凹面朝向像侧的双凹形状,并且其双面形成为非球面,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彗差、像散和畸变。
另外,如图3、图5、图7和图9示出的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和实施例5所示,第四透镜L4的光焦度也可以设为正的值。此时,有利于低背化。
另外,如图3、图5和图7示出的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所示,第四透镜L4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且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此时,有利于彗差、像散、畸变的校正。此外,如图9示出的实施例5所示,第四透镜L4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且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此时,有利于彗差、像散、畸变的校正。
通过第五透镜L5具有正的光焦度,呈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且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并且其双面形成为非球面,良好地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如图3示出的实施例2所示,第五透镜L5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呈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且凸面朝向像侧的双凸形状。此时,通过双面具有正的光焦度,有利于低背化。
通过第六透镜L6具有正的光焦度,呈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且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并且其双面形成为非球面,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如图5、图7和图9示出的实施例3、实施例4和实施例5所示,第六透镜L6的光焦度也可以设为负的值。此时,有利于色像差的校正。
另外,通过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形成为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具有极点的非球面,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
此外,通过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形成为在光轴X上以外的位置具有极点的非球面,能够更良好地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
通过第七透镜L7具有负的光焦度,呈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且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并且其双面形成为非球面,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另外,如图3和图5示出的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所示,第七透镜L7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呈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且凹面朝向像侧的双凹形状。此时,通过双面具有负的光焦度,有利于色像差的校正。
此外,如图7示出的实施例4所示,第七透镜L7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且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此时,有利于像散、场曲、畸变的校正。
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一透镜L1至第七透镜L7的所有透镜由各自单个透镜构成。仅由单个透镜构成能够更多使用非球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全部透镜面形成为适当的非球面,良好地校正各像差。另外,与采用接合透镜时相比,因为能够减少工时,所以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在所有的透镜中采用塑料材料从而容易进行制造,且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大批量生产。
另外,所采用的透镜材料并不限定于塑料材料。通过采用玻璃材料,也能够期待更高性能化。另外,优选将所有的透镜面形成为非球面,但也可以根据所要求的性能而采用容易制造的球面。
本实施方式中的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至(23),从而发挥较佳的效果。
(1)13.0<νd3<33.5
(2)13.0<νd4<31.0
(3)-3.00<|r13|/f7<-0.25
(4)2.2mm<f5×T4
(5)1.7<r12/|r9|×|r6|<18.0
(6)3.4<|f4|/f<31.0
(7)0.1<r2/|r6|<1.5
(8)0.1<|r6/r7|<5.0
(9)0.8<|r7|/f<7.0
(10)1.2<|r8|/f<35.0
(11)-0.75<r10/f5<0.00
(12)1.4<f5/f
(13)0.00<|f4|/f5<7.25
(14)-1.15<|f4|/f5/f7<0.00
(15)-1.25<f7/f<-0.30
(16)0.3<|r4|/f<11.0
(17)0.05<r4/r5<6.00
(18)0.65<|r6|/f<8.00
(19)-4.0<r10/f<-0.2
(20)0.05<r12/|r9|<1.25
(21)0.25<r12/|r13|<3.50
(22)2.0<|r13|/D7<27.5
(23)-31.0<|r14|/f7<-0.2
其中,
νd3:第三透镜L3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
νd4:第四透镜L4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
D7:第七透镜L7的光轴X上的厚度,
T4: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至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为止的光轴X上的距离,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f4:第四透镜L4的焦距,
f5:第五透镜L5的焦距,
f7:第七透镜L7的焦距,
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5: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13: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14: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此外,没必要全部满足上述各条件式,通过单独满足每个条件式,能够得到与各条件式应的作用效果。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a)至(23a),从而发挥更佳的效果。
(1a)16.0<νd3<29.5
(2a)16.0<νd4<27.0
(3a)-2.5<|r13|/f7<-0.4
(4a)2.9mm<f5×T4<3000.0mm
(5a)2.1<r12/|r9|×|r6|<15.0
(6a)4.0<|f4|/f<14.5
(7a)0.15<r2/|r6|<1.25
(8a)0.15<|r6/r7|<4.00
(9a)1.2<|r7|/f<5.5
(10a)1.4<|r8|/f<24.0
(11a)-0.7<r10/f5<0.0
(12a)1.5<f5/f<1000.0
(13a)0.01<|f4|/f5<6.75
(14a)-1.11<|f4|/f5/f7<0.00
(15a)-1.15<f7/f<-0.50
(16a)0.5<|r4|/f<9.0
(17a)0.1<r4/r5<4.0
(18a)0.7<|r6|/f<6.5
(19a)-3.5<r10/f<-0.3
(20a)0.15<r12/|r9|<1.00
(21a)0.35<r12/|r13|<2.80
(22a)3.5<|r13|/D7<22.5
(23a)-25.0<|r14|/f7<-0.3
其中,各条件式的符号与前段中的说明相同。另外,对于对应的条件式(1)至条件式(23)可以适用只有条件式(1a)至条件式(234a)的下限值或上限值。
本实施方式中,在透镜面的非球面上采用的非球面形状在将光轴方向的轴设为Z,将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高度设为H,将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将圆锥系数设为k,将非球面系数设为A4、A6、A8、A10、A12、A14、A16、A18、A20时,通过数学式1来表示。
[数学式1]
接着,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各实施例中,f表示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Fno表示F值,ω表示半视场对,ih表示最大像高,TTL表示光学总长。而且,i表示从物侧数起的面序号,r表示近轴曲率半径,d表示光轴上的透镜面之间的距离(面间隔),Nd表示d线(基准波长)的折射率,νd表示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另外,关于非球面,在面序号i的后面附加*(星号)符号来表示。
[实施例1]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1。
[表1]
实施例1
单位mm
f=4.92
Fno=1.80
ω(°)=47.2
ih=5.23
TTL=6.96
面数据
像面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实现总长对角比0.66,并且实现F值1.80。
如表6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23)。
图2针对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球面像差图表示相对于F线(486nm)、d线(588nm)、C线(656nm)的各波长的像差量。并且,像散图中分别示出弧矢像面S上的d线的像差量(实线)、及子午像面T上的d线的像差量(虚线)(图4、图6、图8和图10中均相同)。如图2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实施例2]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2。
[表2]
实施例2
单位mm
f=6.72
Fno=1.80
ω(°)=39.4
ih=5.60
TTL=7.43
面数据
像面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实现总长对角比0.66,并且实现F值1.80。
如表18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23)。
图4针对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4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实施例3]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3。
[表3]
实施例3
单位mm
f=6.72
Fno=1.90
ω(°)=39.2
ih=5.60
TTL=7.73
面数据
像面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实现总长对角比0.69,并且实现F值1.90。
如表18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23)。
图6针对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6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实施例4]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4。
[表4]
实施例4
单位mm
f=6.72
Fno=1.80
ω(°)=39.2
ih=5.60
TTL=7.73
面数据
像面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实现总长对角比0.69,并且实现F值1.80。
如表6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23)。
图8针对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8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实施例5]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5。
[表5]
实施例5
单位mm
f=7.16
Fno=1.94
ω(°)=48.4
ih=7.93
TTL=8.24
面数据
像面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实现总长对角比0.52,并且实现F值1.94。
如表6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23)。
图10针对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10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表6示出实施例1至实施例5所涉及的条件式(1)至(23)的值。
[表6]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摄像镜头应用于附设有相机功能的产品的情况下,能够有助于该相机的低背化以及低F值化,并且能够实现相机的高性能化。
附图标记说明
ST 孔径光阑、
L1 第一透镜、
L2 第二透镜、
L3 第三透镜、
L4 第四透镜、
L5 第五透镜、
L6 第六透镜、
L7 第七透镜、
IR 滤光片、
IMG 摄像面。
Claims (7)
1.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
第二透镜;
第三透镜;
第四透镜;
第五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
第六透镜;以及
第七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
所述第一透镜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所述第五透镜在近轴区凸面朝向像侧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3)、(4)和(5),
(1)13.0<νd3<33.5
(2)13.0<νd4<31.0
(3)-3.00<|r13|/f7<-0.25
(4)2.2mm<f5×T4
(5)1.7<r12/|r9|×|r6|<18.0
其中,
νd3:第三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
νd4:第四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
r13: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f7:第七透镜的焦距,
f5:第五透镜的焦距,
T4: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
r12: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
(6)3.4<|f4|/f<31.0
其中,
f4:第四透镜的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
(7)0.1<r2/|r6|<1.5
其中,
r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
(8)0.1<|r6/r7|<5.0
其中,
r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
(9)0.8<|r7|/f<7.0
其中,
r7: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
(10)1.2<|r8|/f<35.0
其中,
r8: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
(11)-0.75<r10/f5<0.00
其中,
r10: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f5:第五透镜的焦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94706 | 2020-11-24 | ||
JP2020194706A JP7621098B2 (ja) | 2020-11-24 | 2020-11-24 | 撮像レン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45590A true CN114545590A (zh) | 2022-05-27 |
CN114545590B CN114545590B (zh) | 2025-02-18 |
Family
ID=810858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856095.9U Active CN216310385U (zh) | 2020-11-24 | 2021-08-09 | 摄像镜头 |
CN202110908789.0A Active CN114545590B (zh) | 2020-11-24 | 2021-08-09 | 摄像镜头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856095.9U Active CN216310385U (zh) | 2020-11-24 | 2021-08-09 | 摄像镜头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064302A1 (zh) |
JP (1) | JP7621098B2 (zh) |
CN (2) | CN216310385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621098B2 (ja) * | 2020-11-24 | 2025-01-24 | 東京晨美光学電子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TWI861986B (zh) * | 2023-07-04 | 2024-11-11 | 紘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90947B1 (ja) * | 2016-01-07 | 2016-03-22 |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 撮像レンズ |
JP2017138490A (ja) * | 2016-02-04 | 2017-08-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投射光学系、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用コンバージョンレンズ |
CN107479172A (zh) * | 2017-09-27 | 2017-12-15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组 |
CN208705550U (zh) * | 2018-08-06 | 2019-04-05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09960013A (zh) * | 2017-12-22 | 2019-07-02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CN110320640A (zh) * | 2018-03-28 | 2019-10-11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CN111061034A (zh) * | 2018-10-17 | 2020-04-24 | 康达智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 |
CN111897097A (zh) * | 2020-08-24 | 2020-11-06 |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镜组、摄像头模组以及终端 |
CN216310385U (zh) * | 2020-11-24 | 2022-04-15 | 东京晨美光学电子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962740B2 (en) * | 2017-05-22 | 2021-03-30 |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 Camera lens assembly |
WO2019062136A1 (zh) | 2017-09-27 | 2019-04-04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组 |
JP6919027B1 (ja) * | 2020-05-20 | 2021-08-11 |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ックス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 撮像光学レンズ |
JP6895005B1 (ja) * | 2020-05-20 | 2021-06-30 |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ックス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 撮像光学レンズ |
-
2020
- 2020-11-24 JP JP2020194706A patent/JP7621098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8-09 CN CN202121856095.9U patent/CN216310385U/zh active Active
- 2021-08-09 CN CN202110908789.0A patent/CN114545590B/zh active Active
- 2021-11-24 US US17/456,515 patent/US20230064302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90947B1 (ja) * | 2016-01-07 | 2016-03-22 |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 撮像レンズ |
JP2017138490A (ja) * | 2016-02-04 | 2017-08-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投射光学系、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用コンバージョンレンズ |
CN107037572A (zh) * | 2016-02-04 | 2017-08-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投射光学系统、投影机及投影机用转换镜头 |
CN107479172A (zh) * | 2017-09-27 | 2017-12-15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组 |
CN109960013A (zh) * | 2017-12-22 | 2019-07-02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CN110320640A (zh) * | 2018-03-28 | 2019-10-11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CN208705550U (zh) * | 2018-08-06 | 2019-04-05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11061034A (zh) * | 2018-10-17 | 2020-04-24 | 康达智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 |
CN111897097A (zh) * | 2020-08-24 | 2020-11-06 |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镜组、摄像头模组以及终端 |
CN216310385U (zh) * | 2020-11-24 | 2022-04-15 | 东京晨美光学电子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310385U (zh) | 2022-04-15 |
JP7621098B2 (ja) | 2025-01-24 |
CN114545590B (zh) | 2025-02-18 |
US20230064302A1 (en) | 2023-03-02 |
JP2022083330A (ja) | 2022-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65612B (zh) | 摄像镜头 | |
CN208459667U (zh) | 摄像镜头 | |
JP7515302B2 (ja) | 撮像レンズ | |
JP7481950B2 (ja) | 撮像レンズ | |
CN111443458B (zh) | 摄像镜头 | |
JP7633870B2 (ja) | 撮像レンズ | |
CN113495346B (zh) | 摄像镜头 | |
JP7409955B2 (ja) | 撮像レンズ | |
CN114326018A (zh) | 摄像镜头 | |
JP7519849B2 (ja) | 撮像レンズ | |
JP7469030B2 (ja) | 撮像レンズ | |
CN112987268A (zh) | 摄像镜头 | |
CN114545590B (zh) | 摄像镜头 | |
CN114815140B (zh) | 摄像镜头 | |
CN113985568B (zh) | 摄像镜头 | |
CN217521427U (zh) | 摄像镜头 | |
CN114077039A (zh) | 摄像镜头 | |
CN212694144U (zh) | 摄像镜头 | |
CN113253423A (zh) | 摄像镜头 | |
JP7590194B2 (ja) | 撮像レンズ | |
JP7568484B2 (ja) | 撮像レンズ | |
CN114924379A (zh) | 摄像镜头 | |
CN219916061U (zh) | 摄像镜头 | |
CN221765822U (zh) | 图像读取用镜头 | |
JP7643927B2 (ja) | 撮像レン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