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482766A - 叉臂式升降装置和车门 - Google Patents

叉臂式升降装置和车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82766A
CN114482766A CN202210061269.5A CN202210061269A CN114482766A CN 114482766 A CN114482766 A CN 114482766A CN 202210061269 A CN202210061269 A CN 202210061269A CN 114482766 A CN114482766 A CN 114482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torsion spring
lifting device
driven
connection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612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82766B (zh
Inventor
郭永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ianch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Qianch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Qianch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Qianch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6126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827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82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2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82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27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65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vertic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89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vertically-sliding w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windo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01Upper door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叉臂式升降装置和车门。该叉臂式升降装置,包括主动臂、从动臂和扭簧,主动臂与从动臂交叉铰接,主动臂与从动臂的交叉位置为第一连接点,扭簧的第一端与主动臂连接,扭簧的第二端与从动臂连接,扭簧与主动臂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连接点,扭簧与从动臂的连接位置为第三连接点,车窗玻璃相对于车门内板移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过第一连接点且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直线为基准直线,第二连接点和三连接点均相对于第一连接点错位布置,且第二连接点和三连接点位于基准直线的同一侧。扭簧可以通过较小的弹力为主动臂和从动臂的转动提供较大的作用力,有效提高了叉臂式升降装置提供的承载力,扩宽了叉臂式升降装置的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叉臂式升降装置和车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车窗升降装置和车门。
背景技术
车窗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车内司乘人员采光、通风及视野的需求。车窗的日常使用频率极高,因此车窗玻璃升降器的操作方便性和运行可靠性直接影响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叉臂式玻璃升降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普通轿车的玻璃升降器,具有零件少,质量小,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叉臂式玻璃升降器的负载能力低,对车窗玻璃的承载重量有效。在一些卡车或特种汽车上,车窗玻璃由于面积大或厚度高,其重量远大于普通轿车。因此,对于卡车或特种汽车,叉臂式玻璃升降器承载能力远远不够。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叉臂式玻璃升降器承载能力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叉臂式升降装置和车门。
一种叉臂式升降装置,包括:
主动臂;
从动臂,所述主动臂与所述从动臂交叉铰接,所述主动臂与所述从动臂的交叉位置为第一连接点,所述主动臂和所述从动臂相对转动时所属平面为运动平面,所述主动臂的第一端用于与车门内板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臂相对于所述车门内板转动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运动平面,所述主动臂的第二端用于与车窗玻璃滑动配合,所述从动臂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车门内板滑动配合,所述从动臂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车窗玻璃滑动配合;
扭簧,所述扭簧的第一端与所述主动臂连接,所述扭簧的第二端与所述从动臂连接,所述扭簧与所述主动臂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连接点,所述扭簧与所述从动臂的连接位置为第三连接点,所述车窗玻璃相对于所述车门内板移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过所述第一连接点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直线为基准直线,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三连接点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点错位布置,且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三连接点位于所述基准直线的同一侧。
上述的叉臂式升降装置,主动臂和从动臂之间设置扭簧,且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位于基准直线的同一侧,即当扭簧的两个连接点位于基准直线左侧时,扭簧为主动臂的第一端和从动臂的第二端相互远离的作用力,当扭簧的两个连接点位于基准直线的右侧时,扭簧为主动臂的第二端与从动臂的第一端相互远离的作用力。在此基础上,主动臂与从动臂相对转动,当主动臂的第一端和从动臂的第二端(或主动臂的第二端与从动臂的第一端)相互靠近的时候,扭簧的第一端和扭簧的第二端相互靠近,扭簧受到挤压蓄力。当主动臂的第一端和从动臂的第二端(或主动臂的第二端与从动臂的第一端)相互远离的时候,扭簧的第一端和扭簧的第二端相互远离,扭簧释放弹性力,为主动臂的第一端和从动臂的第二端(或主动臂的第二端与从动臂的第一端)提供相互远离的作用力。同时,由于扭簧的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均与第一连接点错位布置,换言之,第二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主动臂的第一端之间且第三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从动臂的第二端之间,或第二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主动臂的第二端之间且第三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从动臂的第一端之间,因此扭簧对主动臂、从动臂作用力的力矩较大,扭簧可以通过较小的弹力为主动臂和从动臂的转动提供较大的作用力,有效提高了叉臂式升降装置提供的承载力,扩宽了叉臂式升降装置的使用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点到所述第一连接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三连接点到所述第一连接点的距离不相等,所述扭簧的第一端与所述主动臂转动连接,所述扭簧的第一端与相对于所述主动臂转动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运动平面,所述扭簧的第二端与所述从动臂转动连接,所述扭簧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从动臂转动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运动平面,使得所述扭簧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扭簧所处的平面与所述运动平面平行;
当所述扭簧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车窗玻璃位于最高位置,所述扭簧处于自然状态;
当所述扭簧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车窗玻璃位于最低位置,所述扭簧处于自然状态;
所述从动臂相对于所述主动臂转动使得所述扭簧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点到所述第一连接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连接点到所述第一连接点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扭簧的第一端相对于与所述主动臂转动的轴线与所述主动臂相对于所述车门内板转动的轴线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臂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与所述运动平面垂直,所述扭簧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和/或,所述从动臂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与所述运动平面垂直,所述扭簧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叉臂式升降装置还包括导轨组件,所述导轨组件的一部分用于与所述车窗玻璃连接,所述导轨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动导轨和第二动导轨,所述第一动导轨的导向方向与所述第二动导轨的导向方向平行,所述主动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动导轨滑动配合,且能够沿所述第一动导轨的导向方向移动,所述从动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动导轨滑动配合,且能够沿所述第二动导轨的导向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叉臂式升降装置还包括定导轨,所述定导轨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所述定导轨的导向方向与所述第一动导轨的导向方向平行,所述从动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定导轨滑动配合,且能够沿所述定导轨的导向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臂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动导轨滑动配合,所述主动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动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块能够沿所述第一动导轨的导向方向滑动;
和/或,所述从动臂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动导轨滑动配合,所述从动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动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块能够沿所述第二动导轨的导向方向滑动;
和/或,所述从动臂的第一端通过第三滑块与所述定导轨滑动配合,所述从动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定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三滑块能够沿所述定导轨的导向方向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叉臂式升降装置还包括电机、减速器和扇形齿板,所述减速器的箱体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轮齿,所述扇形齿板沿其弧形边缘设有第二轮齿,所述第二轮齿所属平面垂直于所述主动臂相对于所述车门内板转动的转轴,所述第一轮齿和所述第二轮齿啮合,所述扇形齿板与所述主动臂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减速器和所述扇形齿板驱动所述主动臂相对于所述车门内板转动。
一种车门,包括车窗玻璃、车门内板和所述的叉臂式升降装置,所述叉臂式升降装置的主动臂第一端与所述车门内板转动连接,所述叉臂式升降装置的主动臂第二端与所述车窗玻璃滑动配合,所述叉臂式升降装置的从动臂第二端与所述车窗玻璃滑动配合。
上述车门,设置叉臂式升降装置与车门玻璃连接,带动车窗玻璃上下移动。并且在叉臂式升降装置的主动臂和从动臂之间设置扭簧,为车窗玻璃的上下移动提供助力,且扭簧可以通过较小的弹力为主动臂和从动臂的转动提供较大的作用力,有效提高了车门对车窗玻璃重量的承载力,扩宽了车门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叉臂式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扭簧处于第一状态时叉臂式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扭簧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过程中第一中间状态时叉臂式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扭簧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过程中第二中间状态时叉臂式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扭簧处于第二状态时叉臂式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扭簧与从动臂连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扭簧与主动臂连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0、叉臂式升降装置;10、主动臂;11、第一转轴;20、从动臂;21、第二转轴;30、扭簧;31、第一挂钩;32、第二挂钩;40、导轨组件;41、第一动导轨;42、第二动导轨;43、车窗连接件;44、导轨连接件;50、减速器;60、扇形齿板;70、电机;80、定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叉臂式升降装置100及车门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叉臂式升降装置100,包括:主动臂10、从动臂20和扭簧30。
如图1至图6所示,其中,主动臂10与从动臂20交叉铰接,主动臂10与从动臂20的交叉位置为第一连接点,主动臂10和从动臂20相对转动时所属平面为运动平面,主动臂10的第一端用于与车门内板转动连接,主动臂10相对于车门内板转动的轴线垂直于运动平面,主动臂10的第二端用于与车窗玻璃滑动配合,从动臂20的第一端用于与车门内板滑动配合,从动臂20的第二端用于与车窗玻璃滑动配合。
如图1至图6所示,其中,扭簧30的第一端与主动臂10连接,扭簧30的第二端与从动臂20连接,扭簧30与主动臂10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连接点,扭簧30与从动臂20的连接位置为第三连接点,车窗玻璃相对于车门内板移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过第一连接点且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直线为基准直线,第二连接点和三连接点均相对于第一连接点错位布置,且第二连接点和三连接点位于基准直线的同一侧。
上述的叉臂式升降装置100,主动臂10和从动臂20之间设置扭簧30,且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位于基准直线的同一侧,即当扭簧30的两端位于基准直线左侧时,扭簧30为主动臂10的第一端和从动臂20的第二端相互远离的作用力,当扭簧30的两端位于基准直线的右侧时,扭簧30为主动臂10的第二端与从动臂20的第一端相互远离的作用力。在此基础上,主动臂与从动臂相对转动,当主动臂10的第一端和从动臂20的第二端(或主动臂10的第二端与从动臂20的第一端)相互靠近的时候,扭簧30的第一端和扭簧30的第二端相互靠近,扭簧30受到挤压蓄力;当主动臂10的第一端和从动臂20的第二端(或主动臂10的第二端与从动臂20的第一端)相互远离的时候,扭簧30的第一端和扭簧30的第二端相互远离,扭簧30释放弹性力,为主动臂10的第一端和从动臂20的第二端(或主动臂10的第二端与从动臂20的第一端)提供相互远离的作用力。同时,由于扭簧30的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均与第一连接点错位布置,换言之,第二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主动臂10的第一端之间且第三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从动臂20的第二端之间,或第二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主动臂10的第二端之间且第三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从动臂20的第一端之间,因此扭簧30对主动臂10、从动臂20作用力的力矩较大,扭簧30可以通过较小的弹力为主动臂10和从动臂20的转动提供较大的作用力,有效提高了叉臂式升降装置100提供的承载力,扩宽了叉臂式升降装置100的使用范围。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扭簧30的第一端与主动臂10固定连接,扭簧30的第二端与从动臂20固定连接。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主动臂10的第一端之间,且第三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从动臂20的第二端之间。即扭簧30的两端位于基准直线的左侧,此时如果主动臂10受到外力顺时针转动时,带动车窗玻璃向下移动,从动臂20相对于主动臂10转动,主动臂10的第一端和从动臂20的第二端相互靠近,使得扭簧30的第一端和扭簧30的第二端受到压缩相互靠近,扭簧30处于压缩蓄力状态。此时,若之前驱动主动臂10顺时针转动的外力撤销,则之前被压缩的扭簧30为主动臂10和从动臂20提供作用力,使得主动臂10逆时针转动,带动车窗玻璃向上移动,从动臂20相对于主动臂10转动,主动臂10的第一端和从动臂20的第二端相互远离,使得扭簧30的第一端和扭簧30的第二端相互远离释放弹力,扭簧30为主动臂10的第一端和从动臂20的第二端相互远离提供弹性力。因此,扭簧30能够在车窗玻璃下降过程中蓄力,保证车窗玻璃下降的平稳性,同时扭簧30能够在车窗玻璃上升的过程中释放弹力,为车窗玻璃上升提供辅助作用力。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主动臂10的第二端之间,且第三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从动臂20的第一端之间。即扭簧30的两个连接点位于基准直线的右侧,此时如果主动臂10受到外力顺时针转动时,带动车窗玻璃向下移动,从动臂20相对于主动臂10转动,主动臂10的第二端和从动臂20的第一端相互靠近,使得扭簧30的第一端和扭簧30的第二端受到压缩相互靠近,扭簧30处于压缩蓄力状态。此时,若之前驱动主动臂10顺时针转动的外力撤销,则之前被压缩的扭簧30为主动臂10和从动臂20提供作用力,使得主动臂10逆时针转动,带动车窗玻璃向上移动,从动臂20相对于主动臂10转动,主动臂10的第一端和从动臂20的第二端相互远离,使得扭簧30的第一端和扭簧30的第二端相互远离释放弹力,扭簧30为主动臂10的第二端和从动臂20的第一端相互远离提供弹性力。因此,扭簧30能够在车窗玻璃下降过程中蓄力,保证车窗玻璃下降的平稳性,同时扭簧30能够在车窗玻璃上升的过程中释放弹力,为车窗玻璃上升提供辅助作用力。
具体地,如图2至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点到第一连接点的距离与第三连接点到第一连接点的距离不相等,扭簧30的第一端与主动臂10转动连接,扭簧30的第一端与相对于主动臂10转动的轴线垂直于运动平面,扭簧30的第二端与从动臂20转动连接,扭簧30的第二端相对于从动臂20转动的轴线垂直于运动平面,使得扭簧3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扭簧30所处的平面与运动平面平行;
如图2所示,其中,当扭簧30处于第一状态时,车窗玻璃位于最高位置,扭簧30处于自然状态;
如图5所示,其中,当扭簧30处于第二状态时,车窗玻璃位于最低位置,扭簧30处于自然状态;
如图2至图5所示,其中,从动臂20相对于主动臂10转动使得扭簧3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2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处于基准直线的左侧,当扭簧30处于第一状态时扭簧30的开口背向第一连接点,当扭簧30处于第二状态时扭簧30的开口面向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处于基准直线的左侧,即第二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主动臂10的第一端之间,且第三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从动臂20的第二端之间。
上述叉臂式升降装置100,当叉臂式升降装置100带动车窗玻璃下降运动时,叉臂式升降装置100从图2的第一状态依次经过图3、图4两个中间状态达到图5的第二状态。图2为扭簧30在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扭簧30处于自然状态,即不受力状态,车窗玻璃位于最高位置。如图3所示,如果驱动主动臂10顺时针旋转,带动车窗玻璃向下运动,从动臂20相对于主动臂10旋转,扭簧30的两端被压缩,同时相对于主动臂10发生逆时针转动。如图4所示,主动臂10继续顺时针旋转,扭簧30进一步压缩和逆时针旋转,当主动臂10与从动臂20重合时,扭簧30的压缩蓄力完成。主动臂10继续顺时针旋转,扭簧30继续逆时针旋转,主动臂10的第一端与从动臂20的第二端相互远离,扭簧30开始释放弹力,为主动臂10和从动臂20的相互远离提供作用力,如图5所示,车窗玻璃下降到最低位置,扭簧30释放了所有的弹力,处于自然状态。因此,车窗玻璃在下降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主动臂10和从动臂20发生重合之前,扭簧30从第一状态开始相对于主动臂10逆时针旋转,并同时消耗外力压缩蓄力。第二阶段为主动臂10和从动臂20发生重合之后,扭簧30继续相对于主动臂10逆时针旋转,并同时释放弹力到达第二状态,为车窗玻璃下降的后半段提供辅助作用力。
反之,当叉臂式升降装置100带动车窗玻璃上升运动时,叉臂式升降装置100从图5的第二状态依次经过图4、图3到达图2的第一状态。主动臂10受到外力作用逆时针旋转,扭簧30相对于主动臂10发生顺时针旋转,并同时被压缩蓄力。当主动臂10与从动臂20重合时,扭簧30完成压缩蓄力。主动臂10进一步逆时针旋转,扭簧30进一步顺时针转动,扭簧30开始释放弹力,直到车窗玻璃上升到最高位置,扭簧30完成弹力释放。因此,在车窗玻璃上升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主动臂10和从动臂20重合前,扭簧30从第二状态开始顺时针旋转,并同时消耗外力压缩蓄力。第二阶段为主动臂10和从动臂20重合后,扭簧30继续顺时针旋转,并释放弹力回到第一状态,为车窗玻璃上升的后半段提供辅助作用力。
因此,上述的叉臂式升降装置100,既能为车窗玻璃的上升运动提供助力,又能为车窗玻璃的下降运动提供助力,有效提高了叉臂式升降装置100对车窗玻璃的承载能力,保证车窗玻璃运行的平稳性。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处于基准直线的左侧,当扭簧30处于第一状态时扭簧30的开口面向第一连接点,当扭簧30处于第二状态时扭簧30的开口背向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处于基准直线的左侧,即第二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主动臂10的第一端之间,且第三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从动臂20的第二端之间。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处于基准直线的右侧,当扭簧30处于第一状态时扭簧30的开口背向第一连接点,当扭簧30处于第二状态时扭簧30的开口面向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处于基准直线的右侧,即第二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主动臂10的第二端之间,且第三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从动臂20的第一端之间。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处于基准直线的右侧,当扭簧30处于第一状态时扭簧30的开口面向第一连接点,当扭簧30处于第二状态时扭簧30的开口朝向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处于基准直线的右侧,即第二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主动臂10的第二端之间,且第三连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点与从动臂20的第一端之间。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点到第一连接点的距离小于第三连接点到第一连接点的距离。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扭簧30的第一端相对于与主动臂10转动的轴线与主动臂10相对于车门内板转动的轴线重合。即第二连接点位于主动臂10相对于车门内板转动的轴线上,因此扭簧30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点的距离最远,扭簧30的弹力力矩能够实现最大化,保证用最小的弹力为主动臂10和从动臂20提供最大的辅助力。
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主动臂10上设有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11的轴向与运动平面垂直,扭簧30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挂钩31,第一挂钩31套设在第一转轴11上。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1的外圆周上沿其周向设有第一凹槽,第一挂钩31与第一凹槽的槽壁转动配合。第一凹槽用于防止第一挂钩31与第一转轴11脱离,限制第一挂钩31的转动轨迹。
具体地,如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从动臂20上设有第二转轴21,第二转轴21的轴向与运动平面垂直,扭簧30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挂钩32,第二挂钩32套设在第二转轴21上。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转轴21的外圆周上沿其周向设有第二凹槽,第二挂钩32与第二凹槽的槽壁转动配合。第二凹槽用于防止第二挂钩32与第二转轴21脱离,限制第二挂钩32的转动轨迹。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叉臂式升降装置100还包括导轨组件40,导轨组件40的一部分用于与车窗玻璃连接,导轨组件4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动导轨41和第二动导轨42,第一动导轨41的导向方向与第二动导轨42的导向方向平行,主动臂10的第二端与第一动导轨41滑动配合,且能够沿第一动导轨41的导向方向移动,从动臂20的第二端与第二动导轨42滑动配合,且能够沿第二动导轨42的导向方向移动。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叉臂式升降装置100还包括车窗连接件43,车窗连接件43一端与第一动导轨41或第二动导轨42固定连接,车窗连接件43另一端设有第二U型开口,车窗玻璃的一端伸入第二U型开口中且与车窗连接件43连接。车窗连接件43将叉臂式升降装置100与车窗玻璃连接起来,使车窗玻璃能够与叉臂式升降装置100同步移动。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车窗连接件43设有两个,一个车窗连接件43与第一动导轨41固定连接,另一个车窗连接件43与第二动导轨42固定连接。两个车窗连接件43使得车窗玻璃在叉臂式升降装置100上的重力分布更加均匀,保证叉臂式升降装置100与车窗玻璃的可靠连接。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动导轨41和第二动导轨42均位于同一平面内,该所属的平面与运动平面平行,第一动导轨41和第二动导轨42间隔布置,第一动导轨41的一端与第二动导轨42的一端通过导轨连接件44连接。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动导轨41和第二动导轨42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导轨连接件44呈阶梯状,导轨连接件44的一端连接第一动导轨41,导轨连接件4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动导轨42。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叉臂式升降装置100还包括定导轨80,定导轨80与车门内板连接,定导轨80的导向方向与第一动导轨41的导向方向平行,从动臂20的第一端与定导轨80滑动配合,且能够沿定导轨80的导向方向移动。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主动臂10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动导轨41滑动配合,主动臂10的第二端与第一滑块转动连接,第一滑块与第一动导轨41滑动配合,第一滑块能够沿第一动导轨41的导向方向滑动。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从动臂2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动导轨42滑动配合,从动臂20的第二端与第二滑块转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动导轨42滑动配合,第二滑块能够沿第二动导轨42的导向方向滑动。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从动臂20的第一端通过第三滑块与定导轨80滑动配合,从动臂20的第一端与第三滑块转动连接,第三滑块与定导轨80滑动配合,第三滑块能够沿定导轨80的导向方向滑动。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叉臂式升降装置100还包括电机70、减速器50和扇形齿板60,减速器50的箱体与车门内板连接,减速器50的输入轴与电机70的输出轴连接,减速器50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轮齿,扇形齿板60沿其弧形边缘设有第二轮齿,第二轮齿所属平面垂直于主动臂10相对于车门内板转动的转轴,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啮合,扇形齿板60与主动臂10的第一端连接,电机70通过减速器50和扇形齿板60驱动主动臂10相对于车门内板转动。该叉臂式升降装置100,通过将电机70的输出轴与减速器50的输入轴连接,带动减速器50的输出轴转动,再通过扇形齿板60转动,进一步带动主动臂10相对于车门内板转动,结构简单,传动可靠。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门,包括车窗玻璃、车门内板和的叉臂式升降装置100,叉臂式升降装置100的主动臂10第一端与车门内板转动连接,叉臂式升降装置100的主动臂10第二端与车窗玻璃滑动配合,叉臂式升降装置100的从动臂20第二端与车窗玻璃滑动配合。
上述车门,设置叉臂式升降装置100与车门玻璃连接,带动车窗玻璃上下移动。并且在叉臂式升降装置100的主动臂10和从动臂20之间设置扭簧30,为车窗玻璃的上下移动提供助力,扭簧30可以通过较小的弹力为主动臂10和从动臂20的转动提供较大的作用力,有效提高了车门对车窗玻璃重量的承载力,扩宽了车门的使用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动臂;
从动臂,所述主动臂与所述从动臂交叉铰接,所述主动臂与所述从动臂的交叉位置为第一连接点,所述主动臂和所述从动臂相对转动时所属平面为运动平面,所述主动臂的第一端用于与车门内板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臂相对于所述车门内板转动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运动平面,所述主动臂的第二端用于与车窗玻璃滑动配合,所述从动臂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车门内板滑动配合,所述从动臂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车窗玻璃滑动配合;
扭簧,所述扭簧的第一端与所述主动臂连接,所述扭簧的第二端与所述从动臂连接,所述扭簧与所述主动臂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连接点,所述扭簧与所述从动臂的连接位置为第三连接点,所述车窗玻璃相对于所述车门内板移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过所述第一连接点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直线为基准直线,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三连接点均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点错位布置,且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三连接点位于所述基准直线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点到所述第一连接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三连接点到所述第一连接点的距离不相等,所述扭簧的第一端与所述主动臂转动连接,所述扭簧的第一端与相对于所述主动臂转动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运动平面,所述扭簧的第二端与所述从动臂转动连接,所述扭簧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从动臂转动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运动平面,使得所述扭簧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扭簧所处的平面与所述运动平面平行;
当所述扭簧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车窗玻璃位于最高位置,所述扭簧处于自然状态;
当所述扭簧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车窗玻璃位于最低位置,所述扭簧处于自然状态;
所述从动臂相对于所述主动臂转动使得所述扭簧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点到所述第一连接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连接点到所述第一连接点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的第一端相对于与所述主动臂转动的轴线与所述主动臂相对于所述车门内板转动的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臂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与所述运动平面垂直,所述扭簧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和/或,所述从动臂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与所述运动平面垂直,所述扭簧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式升降装置还包括导轨组件,所述导轨组件的一部分用于与所述车窗玻璃连接,所述导轨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动导轨和第二动导轨,所述第一动导轨的导向方向与所述第二动导轨的导向方向平行,所述主动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动导轨滑动配合,且能够沿所述第一动导轨的导向方向移动,所述从动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动导轨滑动配合,且能够沿所述第二动导轨的导向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式升降装置还包括定导轨,所述定导轨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所述定导轨的导向方向与所述第一动导轨的导向方向平行,所述从动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定导轨滑动配合,且能够沿所述定导轨的导向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臂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动导轨滑动配合,所述主动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动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块能够沿所述第一动导轨的导向方向滑动;
和/或,所述从动臂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动导轨滑动配合,所述从动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动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块能够沿所述第二动导轨的导向方向滑动;
和/或,所述从动臂的第一端通过第三滑块与所述定导轨滑动配合,所述从动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定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三滑块能够沿所述定导轨的导向方向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式升降装置还包括电机、减速器和扇形齿板,所述减速器的箱体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轮齿,所述扇形齿板沿其弧形边缘设有第二轮齿,所述第二轮齿所属平面垂直于所述主动臂相对于所述车门内板转动的转轴,所述第一轮齿和所述第二轮齿啮合,所述扇形齿板与所述主动臂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减速器和所述扇形齿板驱动所述主动臂相对于所述车门内板转动。
10.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窗玻璃、车门内板和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叉臂式升降装置,所述叉臂式升降装置的主动臂第一端与所述车门内板转动连接,所述叉臂式升降装置的主动臂第二端与所述车窗玻璃滑动配合,所述叉臂式升降装置的从动臂第二端与所述车窗玻璃滑动配合。
CN202210061269.5A 2022-01-19 2022-01-19 叉臂式升降装置和车门 Active CN1144827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1269.5A CN114482766B (zh) 2022-01-19 2022-01-19 叉臂式升降装置和车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1269.5A CN114482766B (zh) 2022-01-19 2022-01-19 叉臂式升降装置和车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2766A true CN114482766A (zh) 2022-05-13
CN114482766B CN114482766B (zh) 2024-02-13

Family

ID=81472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61269.5A Active CN114482766B (zh) 2022-01-19 2022-01-19 叉臂式升降装置和车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8276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33002U (ko) * 1996-12-05 1998-09-05 박병재 자동차 도어 레귤레이터의 케이블 텐셔너
CN202573805U (zh) * 2012-04-20 2012-12-05 浙江泰鸿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踏板的助力辅助机构
CN204605962U (zh) * 2015-04-22 2015-09-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充电口舱门及汽车
JP3206215U (ja) * 2015-04-03 2016-09-08 ホ キム,スン スタンディングテーブル
CN213838203U (zh) * 2020-09-17 2021-07-30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车窗玻璃升降器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33002U (ko) * 1996-12-05 1998-09-05 박병재 자동차 도어 레귤레이터의 케이블 텐셔너
CN202573805U (zh) * 2012-04-20 2012-12-05 浙江泰鸿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踏板的助力辅助机构
JP3206215U (ja) * 2015-04-03 2016-09-08 ホ キム,スン スタンディングテーブル
CN204605962U (zh) * 2015-04-22 2015-09-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充电口舱门及汽车
CN213838203U (zh) * 2020-09-17 2021-07-30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车窗玻璃升降器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2766B (zh) 202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7935B (zh) 车用脚踏板设备及其伸缩装置
CN203160960U (zh) 一种具有自润滑滑块的玻璃升降器
CN109591534A (zh) 用于车辆的轴距调节装置
CN102966285A (zh) 列车门联动驱动系统
CN107859740A (zh) P挡驻车机构和车辆
CN114482766A (zh) 叉臂式升降装置和车门
CN208514488U (zh) 一种可小半径转弯吊轨机器人爬坡装置
CN108533135B (zh) 塞拉门
CN204782482U (zh) 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
CN110341734A (zh) 一种对开门装置及轿厢
CN211032738U (zh) 底盘及车辆
CN216950008U (zh) 一种汽车侧门用电动限位器
CN116163606B (zh) 一种限位器、车门及车辆
CN216472080U (zh) 推拉装置及agv叉车
CN115263109B (zh) 汽车及锁止装置
CN215944416U (zh) 半挂车车厢顶盖开启闭合机构
CN213449947U (zh) 一种滑动机构及汽车玻璃升降器
CN210257958U (zh) 汽车顶盖的顶升结构以及车辆
CN211008149U (zh) 一种用于门扇的动力系统及轿厢
CN210554815U (zh) 一种对开门设备及轿厢
CN217206000U (zh) 车窗升降装置及具有其的车门
CN110552584A (zh) 一种动力系统及轿厢
CN208585070U (zh) 一种避免异响的天窗起翘结构
CN113073915B (zh) 一种全高式站台门传动装置及全高式站台门系统
CN217652552U (zh) 一种用于汽车剪刀门的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