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2660A - 物镜驱动装置和使用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学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物镜驱动装置和使用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学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60A
CN1142660A CN96105978A CN96105978A CN1142660A CN 1142660 A CN1142660 A CN 1142660A CN 96105978 A CN96105978 A CN 96105978A CN 96105978 A CN96105978 A CN 96105978A CN 1142660 A CN1142660 A CN 1142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object lens
objective lens
magnet
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5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001C (zh
Inventor
井塚隆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2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00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0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3Integrated head arrangements, e.g. with source and detectors mounted on the same substrat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3Details of stationary par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5Details of the moving pa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用于光记录媒质的记录和/或光重放装置的物镜驱动装置,包括物镜固定于其上的线圈架、支承装置、第一、第二线圈和一磁路。支承装置至少在平行和垂直物镜光轴的第一和第二方向之一上支承线圈架。第一线圈装在线圈架上,使其至少一个线圈边大致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二线圈装在线圈架上,使其至少一个线圈边大致平行于第一方向。磁路具有一对彼此相对、之间有一预定间隔的磁铁。第一和第二线圈置于间隙中。并相对其中心线平面对称。

Description

物镜驱动装置和使用该物 镜驱动装置的光学传感器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和光学传感器。具体地讲,它是关于一种用于在平行于物镜光轴的方向和/或垂直于物镜光轴的方向上移动物镜的物镜驱动装置。
在传统的利用光盘作为记录媒质的光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中,提供一个物镜驱动装置,使物镜在平行于其光轴的方向和/或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运动,物镜用于将由光源例如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光,会聚到光盘上。
依据聚焦误差和跟踪误差信号,在物镜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物镜在平行于物镜的方向上,即在聚焦方向上,和在垂直于聚焦方向上,即在跟踪方向上移动,目的是由物镜将来自光源的光束聚焦到由光盘旋转驱动装置作用下的旋转运转的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并让光束跟踪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的记录轨迹。
作为用于光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的物镜驱动装置,图1和图2所示出的得以广泛使用。
物镜驱动装置在其一端有一个装有一个物镜1的线圈架2,用四个直支承件,例如导线,将线圈架2以悬臂的方式支承在一个安装于磁路部分4的磁扼5上的支承件6上。
装有物镜1的线圈架2,在平行于物镜1的光轴的方向上有一横断线圈架2的中心通孔7。内部中空的棱形聚焦线圈8安置在通孔7中。由一对相互并列的平矩形线圈9a,9b组成的跟踪线圈9安置在聚焦线圈8的一个外侧面上。
一个印刷线板安装在线圈架2的各相对侧面上,用于分别和从聚焦线圈8和聚焦线圈9引出的接线端8a,9a相连结。在印刷线板10上,起馈电作用的导电弹性支承件3,使其一端通过导电粘剂,如焊锡,与印刷线板10上提供的连接端实现机械和电相连。
这样一对用各自一端3a支承线圈架2的弹性支承件3,互相平行地形成于线圈架2的每一侧面,并且使其相反一端3b穿过在固定在磁轭5上的固定支承板6的各个角上的通孔11,以便由固定支承板6相支承。弹性支承件3的3b端经弹性支承件3的通孔11伸出去,作为联结端与形成驱动物镜1的驱动控制电路实现电联结。
这样安装在线圈架2上的物镜1,通过每一侧的两个弹性支承件3以悬臂式支承在固定支承板6上,与起偏转作用部分的弹性支承件3一起,分别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和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如图1中的箭头F和T所示。
在装有固定支承板6的磁轭5上,形成一对彼此相对的竖直片12,13。构成磁路单元4的一块磁铁14安置在竖直片12的内表面上。
通过多个弹性支承件3装有线圈架2的固定支承板6,固定在磁轭5的相对端的上表面上,以构成物镜驱动装置。此时,竖直片12,13引入到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的任何一边线圈架2的通孔7中,如图1所示。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安置在与从磁铁14发出的到竖直片13的磁通量相交连的位置上。
根据上述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安置,如果通过导电弹性支承件3将聚焦误差信号产生的驱动电流从驱动控制电路加到聚焦线圈8上,将产生一个驱动力,与磁路部分4的磁通量一起,起到在平行于物镜1的光轴方向上使线圈架2移动的作用。当弹性支承件3发生弹性弯曲时,线圈架2在聚焦方向上移动,即在平行于物镜1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如图1中的箭头F所示。当线圈架2以这种方式移动时,安装在线圈架2上的物镜1在同样的方向上移动,以进行聚焦调节。
如果由跟踪误差信号产生的驱动电流,通过导电弹性支承件3从驱动控制电路加到聚焦线圈8上,将产生一个驱动力,与磁路部分4的磁通量一起,起在垂直于物镜1的光轴方向上使线圈架2移动的作用。当弹性支承件3发生弹性弯曲时,线圈架2在聚焦方向上移动,即在平行于物镜1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如图1中的箭头T所示。当线圈架2以这样的方式移动时,安装在线圈架上的物镜1在同样的方向上移动,以进行跟踪调节。
在上述的物镜驱动装置中,在线圈架2的每一侧面提供用作接线用的印刷线板10,且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的线圈端子8a,9a,以及弹性支承件3的一端,与印刷线板10相连。驱动电流通过导电弹性支承件3提供给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架9。也可由一个灵活的的印刷电路板16提供控制电流取代如图1和2所示的装置。
在这种物镜驱动装置中,与线圈架2的上表面连接的灵活的印刷电路板16的一端与线圈架2的上端面相连,并且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的线圈端子8a,9a与形成在印刷电路板16的一端的联结端相连,如图3所示。使用灵活的印刷电路板16,弹性支承件3没有必要由导电材料构成,因此弹性支承件3可以由具有所需要特性的材料构成,例如弹性材料。
如果使用灵活的印刷电路板16,没有必要在线圈架2上提供用作连线用的印刷线板10,因此弹性支承件3可以直接由在线圈架2的两边上提供的固定支承部分17支承,如图3所示。
同时,在上述的物镜驱动装置中所使用的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由线状材料绕制而成。通过将一单线状材料绕到一个中空的棱形件上形成聚焦线圈8,并且在上端和下端引出线圈连接端子8a,如图2所示。跟踪线圈9通过绕制一单线状材料,以提供两个并列的矩形线圈9b,9c,并从线圈9b,9c的一侧边引出连接线圈端子,如图2所示。跟踪线圈9与中空棱形聚焦线圈8的侧面相连并成为一体,如图2所示。通过把聚焦线圈8与跟踪线圈9相连边的相对边和通孔7内壁连接在一起,装有跟踪线圈9的聚焦线圈8,被直接固定在线圈架2上,如图7所示。
从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的引出的线圈端子8a,9a,通过导电粘剂,如焊锡,与印刷线板相连,或与灵活的的印刷电路板16相连。因此,在安装物镜驱动装置的过程中,电连接线圈端子8a,9a成为一种必需的操作,从而降低了安装效率。
在连接线圈端子8a,9a的期间,线圈端子8a,9a在线圈架上不应松动。如果在线圈端子8a,9a上有任何松动,在物镜1的运动过程中,线圈端子8a,9a势必会振动或移动,从而不能正确地响应于控制电流去驱动物镜1。
为了良好地响应加到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的驱动电流,使物镜1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和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装有物镜1、作为移动部分的线圈架2的重心P需正确地与驱动线圈架2的驱动力的作用中心一致。
在上述的物镜驱动装置中,在聚焦方向上,即在平行于物镜1的光轴的方向的驱动物镜1的驱动力,由流入线圈部分8b的控制电流和磁铁14发出的从竖直片12到相对竖直片13的,从而与线圈部分8b相交连磁通量产生。线圈部分8b是聚焦线圈8在垂直于物镜1的光轴的方向的绕线部分。在跟踪方向上,即在垂直于物镜1的光轴的方向上驱动物镜1的驱动力,由流入线性部分19a,19b的控制电流和磁铁14发出的磁通量产生,磁通量从竖直片12到相反竖直片14,从而与线性部分19a,19b相交连,如图1和图4所示。这些线性部分19a,19b是安装在聚焦线圈8侧边跟踪线圈9的线圈9b,9c部分,插在延伸平行于物镜1光轴的竖直片12,13之间。
跟踪线圈9的线圈部分9b,9c连接在一起,因此电流以相同的方向流入插入竖直片12,13的线性部分19a,19b。
为了在平行于物镜1的光轴方向上正确地对其产生驱动作用,插在竖直片12,13之间聚焦线圈8的线圈部分8b需与在竖直片12,13之间形成的磁力区的中心线Y-Y′相一致,如图4所示,同时,流入线圈部分8b的控制电流需与辐射到竖直片12,13之间的空间部分的磁通量以适当的角度非常准确地相交链。为了在垂直于物镜1的光轴方向上正确地对其产生驱动作用,跟踪线圈9的矩形线圈9b,9c的线性部分19a,19b之间的中心需与位于竖直片12,13的宽边方向的中心的线X-X′相一致,同时,流入矩形线圈9b,9c的线性部分19a,19b的控制电流需与辐射在竖直片12,13之间的磁通量十分精确地交链。为了在平行和垂直于其光轴的每一方向均匀地产生驱动力,在图5中平行于物镜1光轴的中心线Z-Z′,或聚焦线圈8的线圈部分8b和跟踪线圈9的线性部分19a,19b的高度方向的中心,需与磁铁14的高度方向中心一致。
通过相对于磁路部分4安置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由加到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上的控制电流以及由磁铁14辐射的磁通量产生的用来驱动物镜1在平行于光轴和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的驱动力的作用中心位于图4中的线Y-Y′,线X-X′和图5中的线Z-Z′的相交点上。
作为可移动部分,装有物镜1的线圈架2的重心P,与图4中的线Y-Y′,线X-X′和图5中的线Z-Z′的相交点一致。因此,线圈架2可以用比较良好的响应在平行于物镜1的光轴方向上和垂直于物镜1的光轴方向进行移动,而不产生任何和平行于和垂直于物镜1的光轴方向上的驱动力相反的偏转作用力,例如,扭曲。因此安装在线圈架2的物镜1响应于加到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的控制电流,在平行于和垂直于物镜1的光轴方向上正确地移动。
物镜1安装在线圈架2上,从而使得其光轴位于图4中的线X-X′上,并平行于图5中的线Z-Z′。
同时,在物镜驱动装置中使用的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如先前所解释的,通过将一线状材料绕在一个管状或中空棱形件上得到一个三维结构。因此,要使在不同的物镜驱动装置中所使用的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保持一个均匀不变的尺寸是极端困难的。这样,如果不同尺寸的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安装在线圈架2上,装有物镜1的线圈架2的重心P不可能是不变的。特别是,如果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受形状和尺寸上变化的影响,安装在离开重心P的点上,包含有物镜1的线圈架2的重心P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由于在其侧表面上装有跟踪线圈9的聚焦线圈8直接固定在线圈架2中的通孔里,例如用一种粘剂,不可能没有困难地将其安装在线圈架2上,同时,也不可能没有困难地将聚焦线圈安装在正确的安装位置上。结果,包含物镜1的线圈架2的重心P将因物镜驱动装置的不同而不同。即,不可能不费力地高精度地设置重心P。
线圈架2是由合成树脂塑制而成,而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由铜导线构成。线圈架2的合成树脂的比重近似为2,而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的铜导线的比重是8.9。因而,如果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的形状和尺寸以及相对于线圈架2的安装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一个物镜驱动装置到另一个物镜驱动装置,要精确地设置包含物镜1、作为可移动部分的线圈架2的重心P的中心位置是不可能的。
如果对不同物镜驱动装置而言,可移动部分重心P位置不是不变的,一方面由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和另一方面由磁路部分4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驱动力的作用中心,与可移动部分重心P位置将不一致,因此,物镜1在平行于和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时不可能不产生偏差作用力,例如变形。因此不能精确地控制辐射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的光束以便聚焦和跟踪,因此不能以较好地记录和/或重放性能记录和/重放信息信号。
安装物镜驱动装置,使得在以中空棱形形状绕制的聚焦线圈8的一边的线圈部分8b,插入在构成磁轭5的竖直片12,13之间形成的空间里,如图1和图6所示。因此在聚焦线圈8的线圈部分8b的相对边上的线圈8c,也面对着装有磁铁14的竖直片12。如果流入聚焦线圈8的控制电流,不仅由辐射在竖直片12,13和线圈部分8b之间的空间的有效磁通量Bg间互相交链而产生驱动力f1,而且由磁铁14辐射向竖直片12的背面和线圈部分8b的杂散磁通量Bg′之间互相交链而产生一个驱动力f2。由与杂散磁通量Bg′相交连的线圈部分8b作用产生的驱动力f2和由与杂散磁通量Bg相交连的相对线圈部分8b作用产生的驱动力f1是相反的,并且作用来抵消沿光轴驱动物镜1的驱动力,因此,不可能利用驱动力使物镜1在沿光轴方向上运动。
在物镜驱动装置中,用屏蔽装置,例如用屏蔽板,用来屏蔽杂散磁通量以减少杂散磁通量。可替代的手段是增加聚焦线圈8的尺寸。如果提供屏蔽装置或增大线圈8的尺寸,也增加了物镜1本身的尺寸。
物镜驱动装置的聚焦线圈8与从磁铁产生磁通量一起作用以产生沿光轴驱动物镜1的驱动力的部分仅是一小部分,如图7中的阴影所示,即,插在竖直片12,13之间并面对磁铁14的线圈部分8b的一部分。物镜驱动装置的跟踪线圈9与由磁铁14产生磁通量一起作用以产生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驱动物镜1的驱动力的部分仅是一小部分,如图8中的阴影所示,即是对着磁铁14的线圈部分9b,9c的线性部分19a,19b。即,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用来产生驱动物镜1的驱动力的部分合起来仅占线圈8和线圈9整个部分的四分之一,即线圈8和线圈9的利用效率是极低的,因为聚焦线圈8和跟踪线圈9的利用效率较低,用来驱动物镜1所需电流要增加。因此,由物镜驱动装置产生的热量也要增加。热量放出势必影响作为光源、组成光记录装置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因而破坏稳定光束产生。
因为物镜驱动装置中利用的聚焦线圈8是以中空的棱形形状绕制而成,它的自电感势必会增加。此外,由于构成磁路部分4的磁轭5的竖直片12,用于插在中空棱形的聚焦线圈8中,竖直片12作为铁芯,进一步增加了聚焦线圈8的自电感。当聚焦线圈8的自电感以这种方式增加时,如果与聚焦误差信号相对应的驱动电流通过驱动控制电路加到聚焦线圈8上来驱动物镜1,相位旋转以聚焦误差信号的高频率快速增加超过180度,因此将不可能获得响应于聚焦误差信号的聚焦控制。为了能进行聚焦控制,用来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将控制电流加到聚焦线圈8上的控制电路应设计成能实施电相位校准。如果这种相位校准量增加,加到聚焦线圈8上的驱动电流的谐波分量将正比于相位校准量增加,因而增加了功率消耗。如果功率消耗增加,组成光记录装置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因热量放出将变得不稳定。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解决上述缺陷的物镜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解决上述缺陷的光学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将提供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包括:一个物镜,一个线圈架,一个支承机械装置,至少一个线圈和一个磁路。物镜安装在线圈架上。支承装置至少在平行于物镜的光轴的第一方向上和在垂直于物镜的光轴的第二方向上支承线圈架。线圈安装在线圈架上,使至少一个线圈边平行于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磁路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驱动线圈和物镜。磁路有一对彼此相对、之间预设一间隔的磁铁。线圈大致安置在间隔的中心线上,且至少包含一个物镜和线圈架的可活动部分的重力中心与由线圈和磁路产生的驱动力的作用点相吻合。
根据本发明,也将提供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包括:一个物镜,一个安装物镜的线圈架,一个支承机械装置,初级和次级线圈和一个磁路。支承装置至少在平行于物镜的光轴的第一方向上和在垂直于物镜的光轴的第二方向上支承线圈架。初级线圈在安装在线圈架上,使得至少一个线圈边垂直于第一方向。次级线圈安装在线圈架上,使得至少一个线圈边大致平行于第一方向。磁路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驱动线圈和物镜。磁路有一对彼此相对、之间有预设一间隔的磁铁。初级和次级线圈安置在间隔中,并相对于间隔的中心线平面对称。
根据本发明,也将给出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包括:一个物镜,一个线圈架,一个支承机械装置,初级和次级线圈和一个磁路。物镜安装在线圈架的一端,并且线圈架在其中间部分开孔。支承装置在平行于物镜的光轴的第一方向上和在垂直于物镜的光轴的第二方向上支承线圈架。初级线圈至少有一个提供在线圈架上的平的力板形线圈部分。安装初级线圈,使其至少一个线圈边大致平行于第一方向。次级线圈至少有一个提供在线圈架上的平的方板形线圈部分。安装次级线圈,使其至少一个线圈边大致平行于第一方向。磁路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第一和第二线圈及物镜。磁路有一对彼此相对、之间有预设一间隔的磁铁。磁铁插在所述的线圈架上的开孔中。初级和次级线圈安置在间隔中,线圈部分对着磁铁,其延伸部分大致平行于第一方向。以间隔的中心线平面对称来安装初级和次级线圈。
根据本发明,也将提供一个光学传感器,包括:一个光源,一个物镜,一个物镜驱动装置,一个光学系统和一个光检测器。物镜将由光源发射的光束会聚到光轴上的一个点。物镜驱动装置至少在平行于物镜的光轴的一个方向上和在垂直于物镜的光轴的一个方向上驱动物镜。光学系统将光源发射的光束导引到物镜,并且把光源发射的光束和通过物镜入射的光束分离开。光检测器接收由光学系统分离的光束。物镜驱动装置包括一个物镜固定于其上面的线圈架,一个支承机械装置,初级和次级线圈和一个磁路。支承装置至少在平行于物镜的光轴的第一方向上和在垂直于物镜的光轴的第二方向上支承线圈架。初级线圈安装在线圈架上,使其至少一个线圈边垂直于第一方向。次级线圈安装在线圈架上,使其至少一个线圈边大致平行于第一方向。磁路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驱动线圈和物镜。磁路有一对彼此相对、之间有预先设定的间隔的磁铁。初级和次级线圈安置在间隔中,并关于间隔的中心线平面对称。
图1是说明一种传统物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说明一种传统物镜驱动装置的部件展示透视图,
图3是说明另外一种传统物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4是说明传统物镜驱动装置中的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相对安置的平面图,
图5是说明传统物镜驱动装置中的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相对安置的横截面图,
图6是说明在传统物镜驱动装置中的磁路和聚焦线圈中的磁通量情况的平面图,
图7是说明传统物镜驱动装置中的磁铁和聚焦线圈相对位置的前视图,
图8是说明传统物镜驱动装置中的磁铁和聚焦线圈相对位置的侧视图,
图9是说明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移动线圈型物镜驱动装置透视图,
图10是说明图9所示的物镜驱动装置的部件展示透视图,
图11是说明构成图9所示的物镜驱动装置的聚焦线圈和磁铁的安置的前视图,
图12是说明构成图9所示的物镜驱动装置的跟踪线圈和磁铁的安置的前视图,
图13是说明磁路部分和与聚焦线圈及跟踪线圈相固定的线圈固定基片的侧视图,
图14是说明构成图9所示的物镜驱动装置的磁路部分的改进透视图,
图15是说明图14中聚焦线圈和磁路部分之间的安置关系的前视图,
图16是说明图14中跟踪线圈和磁路部分之间的安置关系的前视图,
图17是说明构成图9所示的物镜驱动装置中的线圈固定基片和改进磁路部分之间的安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8是说明构成图9所示的物镜驱动装置中的线圈固定基片和改进磁路部分之间的安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9是说明构成图9所示的物镜驱动装置中的线圈固定基片和改进磁路部分之间的安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20是说明图18和图19所示的装在线圈固定基片上的聚焦线圈和改进磁路部分之间的安置关系的前视图,
图21是说明图18和图19所示的装在线圈固定基片上的跟踪线圈和改进磁路部分之间的安置关系的前视图,
图22是说明线圈固定基片和具有两个磁极的磁铁之间的安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23是说明聚焦线圈和具有两个磁极的磁铁之间的安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24是说明跟踪线圈和具有两个磁极的磁铁之间的安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25是说明线圈固定基片和使用多个单磁极磁铁的磁路的安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26是说明聚焦线圈和使用多个单磁极磁铁的磁路的安置关系的前视图,
图27是说明跟踪线圈和使用多个单磁极磁铁的磁路的安置关系的前视图,
图28是说明磁路、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安装关系的平面图,
图29是说明磁路、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安装关系的横截面图,
图30是说明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安装的示意图,
图31是说明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安装的简略截面图,
图32是说明磁路、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之间安装关系的侧面图,
图33是说明磁路、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之间安装关系的侧面图,
图34是说明磁路、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之间安装关系的侧面图,
图35是说明磁路、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之间安装关系的侧面图,
图36是说明磁路的磁铁产生的磁场能量分布的简略平面图,
图37是说明磁路的磁铁产生的磁场能量分布的简略侧视图,
图38是说明磁路的磁轭部分的平面图,
图39是说明磁路的磁轭部分的侧视图,
图40图说明磁路的磁轭部分的前视图,
图41是说明磁路的磁轭部分的平面图,
图42是说明磁路部分的磁轭部分的另外一个侧视图,
图43是说明磁路部分的磁轭部分的另外一个前视图,
图44是说明利用多个具有两个磁极的磁铁的磁路的磁轭部分平面图,
图45是说明利用多个具有两个磁极的磁铁的磁路的磁轭部分侧视图,
图46是说明利用多个具有两个磁极的磁铁的磁路的磁轭部分平面图,
图47是说明构成如图9的实施例所示的物镜驱动装置中的线圈固定基片的另外一例的前视图,
图48是说明构成如图9的实施例所示的物镜驱动装置中的线圈固定基片和线圈固定基片所用的弹性支承件的进一步例子的前视图,
图49是说明如图42所示的线圈固定基片所用的弹性支承件的前视图,
图50是说明与在如图47所示的线圈固定基片上的弹性支承件相连接的固定槽的平面图,
图51是说明与在如图48所示的线圈固定基片上的弹性支承件相连接的固定槽的侧视图,
图52是说明利用灵活的印刷电路板用于聚焦和跟踪线圈之间连接的一种物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53是说明另外一种构成如图52所示的物镜驱动装置中的线圈架的透视图,
图54是说明直接用弹性支承件支承线圈架的物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5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光学传感器的透视图,
图56是说明在图55中所示的光学传感器所用的光发射/接收复合单元的透视图
图57是说明光发射/接收复合单元和反射镜的安置的侧视图,
图58是说明光发射/接收复合单元和物镜驱动装置中所提供的物镜的安置侧视图,
图5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改进的光学传感器的透视图,
图60是说明利用全息图和反射镜的光发射/接收复合单元的安置的侧视图,
图61是说明利用全息图的光发射/接收复合单元的光盘的回波检测情况的透视图。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和光学传感器详细说明。
首先说明物镜驱动装置20。物镜驱动装置20包括一个物镜21和一个线圈架,如图9所示。物镜21将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光束会聚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并且接收从光盘反射回来的光。物镜21安装在线圈架22一端。物镜21和线圈架22构成活动单元。
线圈架22由合成树脂,如聚苯乙烯,塑制而成。线圈架22有一个在其中部具有方形开空23的主线圈架部分24,和如图9和图10所示的从主线圈架部分24的上边凸出的物镜安装部分25。物镜21安装于在物镜安装部分25中部形成的固定插槽26中。用于透射由半导体激光器入射到物镜21的光束和通过物镜21传播的从光盘反射回来的光的光透射孔形成安装槽26的底面。
在主线圈架部分24的两个相对的边的中心部分形成横截开孔23的线圈固定插槽27,27。当凹槽平行于安装在物镜安装盘25上的物镜21的光轴从主线圈部分24的上端面向下端面延伸时,形成这些线圈固定插槽27,27,如图10所示。
通过线圈插槽27,27,一个由平板形的矩形线圈安装盘28固定在线圈架22上。线圈安装盘28是一个玻璃环氧树脂或合成树脂形成的板。线圈安装盘28是以长矩形板的形式形成,制成一定的尺寸,使得当盘28通过插在线圈固定盘插槽27,27而固定在线圈架22上时,它能从主线圈架部分24的两边伸出到两边28a,28b,如图9所示。
在线圈安装盘28的一侧,固定着一个由一对平矩形线圈部分29,30形成的聚焦线圈31,而在板28的相反一侧,固定着一个由一对平矩形线圈部分32,33形成的跟踪线圈34,如图12所示。即,通过腐蚀沉积在线圈安装盘28上的铜箔,以矩形线圈的形式,由线圈部分29,30组成的聚焦线圈31和由线圈部分32,33组成的跟踪线圈34形成在玻璃环氧树脂线圈安装盘28上。由线圈部分29,30组成的聚焦线圈31和由线圈部分32,33组成的跟踪线圈34在线圈安装盘28上安装成平板形线圈。
不用腐蚀的方式形成线圈,由线圈部分29,30形成的聚焦线圈31和由线圈部分32,33形成的跟踪线圈34,只要是矩形平板形就可因此可以将做线圈用的线状材料绕成矩形而制成。线圈部分29,30,31,32,如果是由做线圈用的线状料绕成,用一种粘剂将其连接到线圈安装盘28的一边和相反的一边。
这样装有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的线圈安装盘28,插在线圈固定盘插槽27,27中。线圈安装盘28在固定于其装有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的线圈表面平行于固定在线圈架22的物镜21光轴的线圈架22上的位置。为了将线圈安装盘28固定在线圈架22上,将粘剂预先涂在线圈固定盘插槽27,27上。
若不借助于粘剂进行固定,可以通过事先将合成树脂线圈安装盘28放在用于塑制线圈架22的金属模具中,通过注入浇铸的办法,将线圈安装盘28同时与线圈架22固定。
为了防止在将线圈安装盘28固定在线圈架22时,物镜21受到损坏,将线圈安装盘28固定在线圈架22上后,再将物镜21装在物镜安装部分25上。
此时装有线圈安装盘28和物镜21的线圈架22,以悬臂式由多个直的弹性支持件35形成的支承器39支承,例如导线。支承器39固定在形成在组成磁路部分36的磁轭37上的支承器固定部分38上。此时,线圈架22的两边都由支承器39的一对弹性支持杆35支承着。结果是线圈架22与作为弹性偏转部分的弹性支承件35一起,可在平行于物镜21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如图9中所示的箭头F,即在所谓的聚焦方向上,并且可以在垂直于物镜21的光轴的方向上移动,如图9中所示的箭头T,即在所谓的跟踪方向上。
弹性支承件35可以由直金属导线或导电材料制成,如金属簧片。为了由四个弹性支承件支承线圈架22,在整体固定在线圈架22上的线圈安装盘28的主线圈部分24的两个侧边形成两个端柄28a,28b,四个四个弹性支承件的一端插在插孔19中。在靠近线圈安装盘28端柄28a,28b角上,互相并列地形成两个弹性支承件插槽。从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的线圈端引出的连接端部分40,形成在弹性支承件插孔19的附近。弹性支承件35的一端35a插在弹性支承件插孔19中,并由焊锡将其固定在线圈安装盘28上的连接端40上。焊锡可以确保连接端40和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弹性支承件35的电连接。
因为如果当弹性支承件与连接端40电连接时,弹性支承件被固定在线圈安装盘28上是足够牢固的,可以用导电胶取代焊锡41。
如上所述,通过线圈安装盘28其一端装有线圈架22的四个弹性支承件35的另一端35b,由支承器39牢固地支承着。支承器39在两端都有固定孔42,在每一固定孔放置由粘质弹性材料组成的减振器43,用来阻止或减轻振动,如图9所示。弹性支承件35的相反端35b插入减振器中,以便由支承器39可靠地支承。因此弹性支承件35的相反端35b通过减振器43由支承器39固定和支承。结果是,当物镜21移动时,可以通过抑制共振,使弹性支承件的引起的不必要振动快速地衰减,同时,物镜21可以良好地响应聚焦和跟踪误差信号而进行动作。
由支承器39通过减振器43牢固地支承的弹性支承件35的相反端35b,与灵活的易印刷电路板44相连接,印刷电路板44与物镜驱动控制电路依次相连,图未示出。印刷电路板44安装在支承器39的背面,与装有线圈架的一边相对。为了实现弹性支承件35与印刷电路板44的电连结,弹性支承件35的相反一端插在形成于印刷电路板44连接端的通孔中,而且通过焊锡或类似地导电粘剂,将弹性支承件35的相反一端与印刷电路板44连接端连接在一起。
弹性支承件35的端35a,35b插入在线圈安装盘28上开孔19和左印刷电路板44上通孔44a,以便与印刷电路板44电连接,结果是弹性支承件35和弹性支承件35及印刷电路板44的电和机械连接可以得到可靠地提高。
线圈安装盘28上的通孔19和灵活的印刷电路板44上的通孔44a在外形上都是圆的。当弹性支承件35通过焊锡41或导电粘剂与印刷电路板44连接时,在一个弹性支承件35和弹性支承件插孔19之间和通孔44a和弹性支承件35之间的产生一个不允许焊锡41或导电粘剂侵入的间隙。弹性支承件35的端35a,35b插入在线圈安装盘28上打的开孔19和在灵活的印刷电路板44上打的通孔44a后,使用焊锡41或导电粘剂,使弹性支承件35的端35a,35b与印刷电路板44上的连接端相连。通过使用焊锡41或导电粘剂将弹性支承件35的端35a,35b连接到印刷电路板44和作为支承装置的线圈安装盘28上,有可能将每一弹性支承件35的长度正确地设置为L1,因为可以以线圈安装盘28的外表面和印刷电路板44为参照,正确地设置每一弹性支承件35的长度L1。
磁轭37构成磁路部分36,磁轭37包括装有由多个弹性支承件35支承线圈架22的支承器39的支承器固定部分38。磁轭37在其中部有一对竖直片45,46,如图10所示。竖直片45,46的相对面分别与磁铁47,48固定在一起。这些磁铁47,48与装在线圈安装基片26上的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一起作用,产生驱动物镜21在平行于和垂直于物镜21的光轴的方向运动的驱动力。
设计用来固定磁铁47,48的支承器部分38竖直地形成在磁轭37的背面,并平行于竖直片45,46。支承器39通过将在其两边形成的安装固定部分39a,39b固定到支承器安装部分38的两个侧边而安装到磁轭37上。当支承器39以这种方式安装在磁轭35上时,装有磁铁47,48的竖直片45,46进入形成在线圈架37上的通孔23中。线圈安装盘28安置在竖直片45,46和聚焦线圈31之间,而跟踪线圈34安置在磁铁47,48之间的磁力区中,如图13所示。这就实现了如图9所示的物镜驱动装置。
下面说明提供在线圈安装盘28上的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的安装和装有与聚焦线圈31相对的磁铁47,48的磁轭37和跟踪线圈34和装有磁铁47,48的竖直片45,46的安装。
以矩形平板的形状形成构成聚焦线圈31的每一线圈29,30,如图11所示。矩形平板的长边由水平部分29a,29b或30a,30b构成,延伸平行于线圈安装盘28的轴向,这个方向垂直于安装在线圈架22的物镜21的光轴,而其短边由垂直部分29c,29d,30c,30d构成,延伸平行物镜21的光轴并平行于线圈安装基片28的延伸平行于物镜21的光轴的短边。线圈部分29,30以彼此相反的方向绕制而成。线圈部分29,30彼此靠近并列安装在线圈安装基片28的侧边上,之间有一小空隙。线圈部分29,30是各有一长度的矩形形状。因此,当物镜21在垂直于光轴的跟踪方向上运动时,垂直部分29c,29d,30c,30d不对着由磁铁47,48形成的磁力区G1的内部。即,垂直部分29c,29d和30c,30d之间的距离W1设置成至少应等于磁铁47,48的宽度W2乘以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的移动量的长度。原因是,如果垂直部分29c,29d,30c,30位于由磁铁47,48形成的磁力区G1内时,由加到聚焦线圈29,30上的驱动电流产生一个不需要的驱动力,而不是用于在平行于物镜1的光轴方向驱动物镜的驱动力。
组成跟踪线圈34的线圈部分32,33以矩形平板的方式形成,有作为矩形板的长边的垂直部分32a,32b,33a,33b,也有作为矩形板的短边的水平部分32c,32d,33c,33d,如图12所示。垂直部分32a,32b,33a,33b平行于线圈安装盘28的短边,线圈安装盘28的短边平行于安装在线圈架22的物镜21的光轴,而水平部分32c,32d,33c,33d平行于线圈安装盘28的长边,线圈安装盘28的长边垂直于安装在线圈架22的物镜21的光轴。以多个相反绕制方向绕成线圈部分32,33。线圈部分32,33并列安装在线圈安装基片的相对侧面上,在相临垂直部分32a,33a之间有一小的间隔,如图12所示。线圈部分32,33以矩形平板的方式形成,各有一长度,因此,当物镜21在垂直于光轴的跟踪方向上运动时,水平部分32c,32d,33c,33d没有对着由磁铁47,48形成的磁力区G1的内部。即,安置组成跟踪线圈34的线圈部分32,33,使水平部分32c,32d和水平部分33c,33d之间的距离W3至少应等于磁铁47或48的高度H1乘以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的移动量。线圈部分32,33固定在线圈基片28上,因此互相靠近的垂直部分32a,33a成层放置在互相靠近的聚焦线圈31的水平部分29a,30a的中部。
如上所述的装有跟踪线圈34的线圈固定基片28,固定在如上所述的线圈架22上,而线圈架22通过支承器39固定在磁路部分36上。彼此接近的聚焦线圈31的线圈部分29,30的水平部分29a,30a和彼此接近的跟踪线圈34的线圈部分32,33的垂直部分32a,33a位于由磁铁47,48所形成的磁力区G1内的公共磁通量Bg中,如图11和12所示。
磁铁47,48沿厚度方向被磁化成单性磁极。对磁铁47,48进行磁化,使其彼此相对的两边被磁化成相反极性,如图13所示。
对应于聚焦误差信号的控制电流通过导电弹性支承秆35加到组成聚焦线圈31的线圈部分29,30上。流入彼此接近的线圈部分29的水平部分29a,30a的电流I1或I2和由磁铁47,48辐射到磁力区G1中的磁通量Bg相互作用,产生一个在平行于物镜21的光轴的方向上驱动线圈架22的驱动力。在这个驱动力作用下,移动线圈架22,连同作为弹性偏转部分的弹性支承秆35一起在平行于物镜21的光轴的方向上移动。这样物镜21在平行于其光轴的方向上移动,如图9的箭头F所示,由物镜21对来自光源的光束实现聚焦控制。
以多个相反绕制方向绕成组成聚焦线圈31的线圈部分29,30。如以相同方向流入的驱动电流I1或I2,加到这些线圈部分29,30上,电流以相同方向流入水平部分29a,30a。
对应于跟踪误差信号的控制电流通过导电弹性支承秆35加到组成跟踪线圈34的线圈部分29,30上。流入互相接近的线圈部分32的垂直部分32a,33a的电流I1或I2和由磁铁47,48辐射到磁力区G1中的磁通量相互作用,产生一个在垂直于物镜21的光轴的方向上驱动线圈架22的驱动力。这使线圈架22在垂直于物镜21的光轴的方向上移动,这样,物镜21在和如图9的箭头T相同的方向移动,用来由物镜21对来自光源的光束完成跟踪控制。
与组成聚焦线圈31的线圈部分29,30相似,组成跟踪线圈34的线圈部分32,33以多个相反绕制方向绕成。如果以相同方向流入的驱动电流I1或I2,加到这些线圈部分32,33上,电流以相同方向流入水平部分32a,33a。
在线圈安装盘28的低边和磁轭37的上表面之间,有一个与最大冲程1s相等的间隔,如图13所示。冲程1s是这样的一个冲程:聚焦线圈31在图9所示的箭头F方向上运动时,不破坏物镜21在图9所示的F方向上的运动。
由平板形线圈部分29,30形成的聚焦线圈31和由平板形线圈部分32,33形成的跟踪线圈34被固定在线圈固定基片28上,线圈固定基片28依次固定在线圈架22上。结果是,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在整体上可能位于面对着磁铁47,48的磁路部分36的边上,因此,不会有由磁路36杂乱磁力线产生不需要驱动力的危险。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可以容易地相对于线圈架22精确安装,使得线圈架22的重力的中心可以正确地设置,以实现物镜21的稳定驱使运动。
在上面所述的磁路部分36中,竖直片45,46安装在磁轭37上,以便互相平行,并且被磁化成单性磁极的磁铁47,48安装在竖直片45,46外端的正对面上。这样与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一起作用产生驱动力的有效磁通Bg,仅是辐射在由磁铁47,48形成的磁力区的磁通量。与有效磁通Bg一起作用产生驱动力的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的唯一部分仅是位于磁力区G1中的线圈部分32,33的垂直部分32a,33a和临近的线圈部分32,33的水平部分29a,30a的一边。
为了提高至少用来产生驱动力的聚焦线圈31的利用效率,在装有磁铁47,48的磁轭的竖直片45,46的表面的低端形成凸出部分45a,45b和凸出部分46a,46b,因此这些凸出部分对着不与磁铁47,48面对的聚焦线圈31的线圈部分29,30的相反水平部分29a,30a,如图14和15所示。这些凸出部分45a,45b以大致等于磁铁47,48的高度W4的宽度弯曲。凸出部分45a,46a间的间隔和凸出部分45b,46b之间的间隔在线圈部分29,30的相对水平部分29a,30a的区域形成了磁力区G2,G3,如图17和18所示。这些磁力区G2,G3大致等于由磁铁47,48形成的磁力区G1。在磁力区G2,G3之间,由磁铁47,48产生的磁通量比较密集,因此产生作用于线圈部分29,30的相反水平部分29a,30a的磁通量Bg1,Bg2。由凸出部分45a,45b和凸出部分46a,46b确定的磁力区G2,G3之间的磁通量Bg1,Bg2和流入位于磁力区G2,G3的线圈部分29,30的相对水平部分29a,30a的电流的相互作用,产生在平行于物镜21的光轴方向上使线圈架22移动的驱动力,从而,提高了用于产生驱动力的聚焦线圈31的利用效率。
辐射到由凸出部分45a,45b和凸出部分46a,46b确定的磁力区G2,G3的磁通量Bg1,Bg2和辐射在磁47,48间的磁通量Bg在方向上相反。虽然如此,当单向驱动电流加到组成聚焦线圈31的线圈部分29,30上时,流入矩形线圈部分29,30的相对水平部分29b,30b的电流和和流入水平方向部分29a,30a的电流的方向也相反,如图15所示。由磁力区G2,G3磁通量Bg1,Bg2和流入位于磁力区G2,G3的相对水平部分29b,30b的电流相互作用产生的驱动力和由流入水平方向29a,30a的电流与辐射在磁47,48间的间隔中的磁通量Bg相互作用,在同一方向上产生的驱动力。因此,增加了所产生的驱动力和加到聚焦线圈31上的驱动电流的比值,从而可实现了物镜驱动装置的功率节省。
如果这样设计磁轭37:使相对着组成聚焦线圈31的线圈部分29,30的相对水平部分29b,30b的凸出部分45a,45b和凸出部分46a,46b安装在竖直片45,46上,用来确定作用于水平部分32c,32d的相对水平部分29b,30b上磁通量Bg1,Bg2的磁力区G2,G3,那么,组成安装于线圈安装基板28上的跟踪线圈34的线圈32,33的水平部分32c,32d,33c,33d的一部分位于磁力区G2,G3内,其中聚焦线圈31成层放置在线圈安装基板28上。通过流入线圈部分32,33的水平部分32c,32d和水平部分33c,33d的电流的相互作用,在平行于物镜21的光轴方向上产生使线圈架22移动的驱动力。然而,由于组成跟踪线圈34的线圈部分32,33以多个相反绕制方向绕成,当单电流加到线圈部分32,33上时,流入水平部分32c,32d和水平部分33c,33d的电流的方向相反,如图16所示。因此,由流入线圈部分32,33的水平部分32c,32d和水平部分33c,33d的驱动电流和磁力区G2,G3内的磁通量Bg1,Bg2相互作用产生的驱动力在相反的方向上作用,从而互相对消。这样,由流入聚焦线圈31的线圈部分29,30驱动电流和磁路36的磁通量Bg1,Bg2相互作用产生的驱动力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选择磁路部分36的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的布置,以提高聚焦线圈31,40的利用效率。为提高跟踪线圈34的利用效率和加到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的驱动电流的驱动效率,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安置和磁路36的安置可设计成如图19和20所示。
下面说明磁路36的安置。磁路36的在装有磁铁47,48的竖直片45,46的表面的上端和下端,有紧临相对的水平凸出部分45a,45b和46a,46b,如图15所示,用来形成如图20所示的磁力区G2,G3。在装有磁铁47,48的竖直片45,46的表面的两边形成互相相对垂直凸出部分45e,45f和46e,46f,如图20所示。凸出部分45e,45f和凸出46e,46f分别形成磁力区G4和G5。
在线圈安装基片28的一侧边和其相对侧边上,形成一对组成聚焦线圈31的线圈部分29,30和另外一对组成跟踪线圈34的线圈部分32,33。组成聚焦线圈31的线圈部分29,30以矩形平板的方式绕制而成,有一对平行于线圈安装盘28板的轴向的水平部分29a,29b,30a,30b和一对平行于线圈安装盘28板短边的垂直部分32c,32d,33c,33d,如图20所示。线圈部分29,30安置于线圈安装盘28板的一侧,水平部分29a,30a临靠在一起。线圈部分29,30设计成一定的尺寸,使紧临的水平部分29a,30a位于由磁铁47,48形成的磁力区G1的中部,同时,线圈29的相对一边29b位于由垂直凸出部分45a和46a形成的磁力区G2中,而线圈30的相对一边30b位于由相对水平凸出部分45b和46b形成的磁力区G3中。
线圈部分29,30以一定的宽度W4形成,使得当物镜21在垂直于光轴的跟踪方向上运动时,即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垂直部分29c,29d或30c,30d不对着由凸出部分45e,45f和46e,46f形成的磁力区G4和G5中。
在线圈安装基片28的一侧边,形成一对组成跟踪线圈34的线圈部分32,33绕成平板形状,有一对垂直部分32a,32b,33a,33b和一对水平部分32c,32d,33c,33d,如图21所示。垂直部分32a,32b,33a,33b平行于垂直于轴向的线圈安装基片盘28的短边,而水平部分32c,32d,33c,33d平行于线圈安装基片盘28的轴向。线圈部分32,33安置在线圈安装基片盘28的相对表面上,垂直水平部分32a,33a相临在一起。组成跟踪线圈34的线圈部分32,33设计成一定的尺寸,使紧临的垂直部分32a,33a位于由磁铁47,48形成的磁力区G1的中部,同时,线圈32的相反垂直部分32b位于由垂直凸出部分45e和46e形成的磁力区G4中,而相对线圈33的相对垂直一边33b位于由相对垂直凸出部分45f和46f形成的磁力区G5中。
组成跟踪线圈34的线圈部分32,33以一定的高度H2形成,使得当物镜21在聚焦方向上运动时,即在平行于其光轴的方向上,水平部分32c,32d,33c,33d不至于面对着由水平凸出部分45a,45b,46a和46b形成的磁力区G2和G3中,如图21所示。
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来安装聚焦线圈31,跟踪线圈34和磁路部分36,使得组成聚焦线圈31的线圈部分29,30对着磁通量Bg,Bg1和Bg2集中的磁力区G1,G2和G3的内部。也使得组成跟踪线圈34的线圈部分32,33的垂直部分32a,32b,33a,33b对着磁通量Bg,Bg3和Bg4集中的磁力区G1,G4和G5的内部。
因此,可以提高组成聚焦线圈31的线圈部分29,30和组成跟踪线圈34的线圈部分32,33的垂直部分32a,32b,33a,33b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增大了根据加到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上的电流而产生的驱动力。
上述的磁路部分36采用了被磁化成单磁极的磁铁47,48,然而,聚焦线圈31的利用效率至少可以通过采用磁化成双磁极的磁铁147,148而得到提高。
参照图22,将说明用磁化成双磁极的磁铁147,148组成磁路部分36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为简单起见,和磁路共有的,用同一数字和说明表示的部分和器件就省略了。磁铁147,148被磁化成双磁极,其磁化方向在平行于物镜21的轴向的高的中心部分相反。这些磁铁147,148在高的方向上具有不同方向和并列放置的第一磁化部分147a、148a和第二磁化部分147b,148b,如图22所示。磁铁147,148彼此相对被安装在一对组成磁轭37的相互正对的竖直片47,48的内侧边上,磁铁147,148的第一磁化部分147a、148a形成第一磁力区G10,磁铁147,148的第二磁化部分形成第二磁力区G20。由于第一磁化部分147a、148a和第二磁化方向147b,148b以相反的方向被磁化,方向分别相反的磁通量Bg1和磁通量Bg2辐射到第一磁力区G10和第二磁力区G20中。
用于磁路36的聚焦线圈131是由单一矩形平板形成的单线圈部分51形成。即,聚焦线圈131的线圈部分51以矩形平板的方式绕制而成,有一对平行于线圈安装盘28的轴向的水平部分51a,51b和一对平行于线圈安装盘28板短边的垂直部分51c,51d。线圈部分51提供在安装盘28板的一侧。线圈部分51设计成一定的尺寸,使其水平部分51a放置于由第一磁化部分147a、148a形成的第一磁力区G10的内,而其相对水平部分51b放置于由第二磁化部分147b、148b形成的第二磁力区G20内。
线圈部分51以一定的宽度形成,使得当物镜21在垂直于其光轴的聚焦方向上运动时,垂直部分51c,51d不位于第一磁力区G10和第二磁力区G20内。特别是,选择垂直部分51c和51d件的宽度W4,使之等于磁铁47,48的宽度W20乘以物镜21在跟踪方向上的移动量。
当单向电流I10,I20加到组成线圈131的线圈部分51上时,流入水平部分51a,51b的电流的反向。然而,由于第一磁化部分和第二磁化部分147a,147b,148a,148b是沿其高在不同的方向上磁化的,在第一磁力区和第二磁力区内的磁通量Bg1,Bg2也相互反向。因此,驱动电流加到线圈部分51上时,利用线圈部分51的两个水平部分51a,51b,在聚焦方向上,即在平行于物镜21的光轴的方向上产生驱动力。
跟踪线圈134由一对面对磁铁147,148的第一磁化部分147a,148a而安置的线圈部分52,53和一对面对磁铁147,148的第二磁化部分147b,148b而安置的线圈部分54,55组成,如图24所示。这些线圈部分52,53,54和55以平板形绕制而成,并由几对平行于和线圈安装基片28的轴向相垂直的短边垂直部分52a,52b,53a,53b,54a,54b,55a,55b,和平行于线圈安装基片28的轴向的几对水平部分52c,52d,53c,53d,54c,54d,55c,55d,如图24所示。面对第一磁化部分147a,148a而安置的线圈部分52,53和面对第二磁化部分147b,148b而安置的线圈部分54,55,固定在线圈安装基片28的相反一边上,垂直部分52a,53a,54a,55a互相靠在一起。形成跟踪线圈134的线圈对52,53,54,55被设计成一定的尺寸,使得互相邻近的垂直部分52a,53a,54a,55a位于由第一磁化部分147a,148a和第二磁化部148a,148b形成的第一和第二磁力区G10,G20内,而相对部分52b,53b,54b,55b位于第一和第二磁力区G10,G20外。
在图22-24所示的实施例中,具有不同极化方向的两个磁化部分安装在单磁铁147,148上。在图22-24所示的实施例的改进方案中,如图25-27所示,和图22-24所示的相同的部分用同一数字来表示。也有可能和第一磁化部分247a,248a及第二磁化部147a,148b一起配置分别被磁化成同一极性的磁铁247,248,249和250。在这种情况下,磁铁247,248,249和250被磁化成如图25所示的不同磁化方向。和如图22-24所示的实施例同样的方式,产生在聚焦方向和跟踪方向上使物镜21移动的驱动力。
作为简易实施例的物镜驱动装置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磁路部分有一套安置在磁轭37的互相面对竖直片46,47上的磁铁47,48的磁力区中,交迭线圈安装基片28,28,如图28和29所示。其每边装有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线圈的线圈安装基片28,28由装有跟踪线圈的边通过非导电粘合剂重叠粘接在一起。为简单起见,在图28和29中没有示出安装基片28,28。
在磁路部分36的磁铁47,48的磁力区中,有互相连在一起重迭的跟踪线圈34,34,聚焦线圈31,31放置在跟踪线圈34,34的两边。
这些聚焦线圈31,31和跟踪线圈34,34的排列成四层的结构,其中聚焦线圈31,31和跟踪线圈34,34关于跟踪线圈34,34的重叠表面面对称。聚焦线圈31,31和跟踪线圈34,34的设置成相同的匝数。
参照图28,29和31,在下面详细说明由具有聚焦线圈31,31和跟踪线圈34,34的磁路部分36的聚焦线圈31,31产生的驱动力FFCS和由跟踪线圈34,34产生的驱动力FTRK。
轴X-X’,Y-Y’Z-Z’通过磁力区G1的中心并互相正交。在这些轴的交点上,有相互重叠且携带着聚焦线圈31,31和跟踪线圈34,34的线圈安装基片28,28的一个重心P。在图31中,各个X-X’,Y-Y’轴位于为1/2Lg磁力区长度处,Lg为由磁铁47,48形成的磁力区的长度。
在图31中,断线表示由磁铁47,48产生的磁通量Bg的密度。面向着磁铁47,48时,磁通量Bg变强,而接近磁力区G1的中心时,磁通量Bg变弱。因此,在磁力区G1中,以轴X-X’,Y-Y’Z-Z’为中心,对称地形成由磁铁47,48产生的磁场的密度。
在图31中,从侧端看,具有四层结构的聚焦线圈31,31和跟踪线圈34,34分别相当于第一层到第四层。由这些线圈产生的驱动力表示为FFCS(1〕,FFCS(2),FFCS(3),FFCS(4)。
如果从聚焦线圈31,31到Z-Z’轴的距离表示为ΔXFCS(1)ΔXFCS(2),ΔXFCS(1)=ΔXFCS(4)。
因为由磁铁47,48产生的磁通量Bg的密度对称于作为中心的Z-Z’轴,与在磁力区G1中聚焦线圈31,31相交的磁通量的幅度是相同的。线圈匝数相同的聚焦线圈31,31,被馈入相同密度的电流。因而,FFCS(1)=FFCS(4)
由聚焦线圈31,31产生的驱动力FFCS是FFCS(1)和FFCS(4)的合成力,表示为
    FFCS=FFCS(1)+FFCS(4)
因此,聚焦线圈31,31产生的驱动力FFCS一齐作用在重心P。
如果跟踪线圈34,34到Z-Z’轴的距离表示为ΔXTRK(2)ΔXTRK(3),ΔXTRK(2)=ΔXTRK(3)。
因为由磁铁47,48产生的磁通量Bg的密度对称于作为中心的Y-Y’轴,与在磁力区G1中跟踪线圈34,34相交的磁通量的密度是相同的。跟踪线圈34,34有相同线圈匝数,因此它们被加上相同的电流密度。
因此,FTRK(2)=FTRK(3)
由跟踪线圈34,34产生的驱动力FTRK是FTRK(2)和FTRK(3)的合力,表示为
   FTRK=FTRK(2)+FTRK(3)
因此,跟踪线圈34,34产生的驱动力FTRK一齐作用在重心P。
根据上面所述的磁路部分36,其中聚焦线圈31,31和跟踪线圈34,34以Z-Z’轴对称安装,驱动力FFCS和驱动力FTRK一齐作用在重心P。因此,根据磁路部分36,可以减少物镜21运动时在弹性支承棒35上产生失真或扭曲的扰动作用力,结果,由于磁路部分36,可以减少物镜21运动时产生的谐振。
如图32所示的上述实施例,是一个四层结构,其中跟踪线圈34,34叠放在一起,而聚焦线圈31,31叠放在跟踪线圈34,34的外边,不过,四层结构也可如此排列,聚焦圈31,31叠放在一起,跟踪线圈34,34叠放在聚焦线圈31,31的外边,如图33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中,四层结构由聚焦线圈31,31和跟踪线圈34,34构成。然而,一个单跟踪线圈34可以放置在重心P,因此与Z-Z’轴重合,而两个聚焦线圈31,31放置在跟踪线圈34的两边,对称于Z-Z’轴,如图34所示。
可以修正上述的实施例,使得一个单聚焦线圈31放置在重心P,因此与Z-Z’轴重合,两个跟踪线圈34,34放置在聚焦线圈31的两边,而两个聚焦线圈31,31放置在跟踪线圈34,34的两边,由此形成一个五层结构。聚焦线圈31,31和跟踪线圈34,34以对称于Z-Z’轴安置。
因为由磁铁产生的磁场密度反比于到磁铁距离的平方,在安装在相邻磁铁的外边的线圈上产生的电磁力变得大于位于内部或面对着重心P的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力。
即,通过把线圈靠近磁铁放置,有可能产生一个大于把线圈安装在内部而产生的驱动力,因此能使操作灵敏度得到提高。因而,根据上述的实施例,聚焦线圈31或跟踪线圈34的其中一个靠近磁铁47,48安置,并且各自线圈的线圈匝数可随意选择。
一般地,由磁铁41产生的磁能的分布,即所谓的磁通量密度,在磁铁41的中心部分最大,而在磁铁41的外围逐渐变小,如图36,37所示。因为聚焦线圈31,31和跟踪线圈34,34在磁力区内运动,它们没有必要安置在对着磁铁41的中部的位置上。
因此,由于当聚焦线圈31,31和跟踪线圈34,34在磁力区内运动时,聚焦线圈31,31和跟踪线圈34,34和磁通量Bg相交连的状态剧烈变化,可能产生谐振,同时,功耗势必剧烈地增加或降低,或有可能降低操作控制。
参照图38,39和40,现在说明一个摆脱了上述不便之处的磁路部分136。在该磁路部分136中,一个磁铁447安装在磁轭137的彼此相互相对的竖直片145,146的一片146的内表面上。
磁轭137具有彼此相对的磁阻抗部分和磁铁447的中部。这些磁阻抗部分由穿通竖直片145,146的预先设定尺寸的通孔137H1,137H2形成。
因此,形成在磁轭137的竖直片145,146上的通孔137H1,137H2组成了磁路部分136。由于这增加了磁铁47中部的阻抗,由磁路部分136的磁铁447产生的磁场变为均匀的,如图38和39所示。
参照图41-43,说明一个优于上面所描述的磁路部分36的磁路236。根据该磁路部分236,磁铁47,48装在彼此相对形成磁轭37的竖直片245,246的内边上。
对齐于彼此相对的磁阻抗的磁铁47,48的中部,安装磁轭37的竖直边245,246。这些磁阻抗部分由沿宽边以适当角度延伸到竖直片245,246,预先设定尺寸的细长通孔237J1,237J2组成。磁路部分236的磁轭237的竖直片245,246由细长通孔237J1,237J2形成,以增加磁铁47,48的中部的磁阻抗。
根据上述的磁路部分236,由于磁轭237上的细长通孔,磁铁47,48的磁力区内的磁通量密度认为是均匀的,如图41和42所示。因此,由于磁路部分236,在物镜21运动期间,有可能防止谐振或操作灵敏度的变化。
根据磁路部分236,依磁铁47,48的长度和宽度,可以通过适当地设置组成磁阻抗部分的通孔的形状和尺寸任意设置由磁铁47,48产生的磁能分布。
根据图44-46解释一个使用磁化成两个磁极的磁铁的磁路部分336。在该磁路部分336中,磁铁347,348和磁铁349,350被安装在彼此相对形成磁轭337的竖直片345,346的内边上。
磁轭337的竖置片345,346具有与磁铁347,349的中部对齐的相互彼此相对的磁阻抗部分。这些磁阻抗部分由以适当角度延伸到竖直片345,346的预先设定尺寸的细长通孔337K1,337K2组成。因此,在磁路部分336中,由于形成在磁轭337的竖直片345,346上的通孔337K1,337K2,增加了磁铁347,349的中部的磁阻抗。
磁轭337的相对竖直片346具有与磁铁348,350的中部对齐的彼此相对的磁阻抗部分。这些磁阻抗部分由以适当角度延伸到竖直片345,346的预先设定尺寸的细长通孔371L1,371L2组成。即,在磁路部分336中,由于形成在磁轭337的竖直片345,346上的通孔337L1,337L2,增加了磁铁348,350的中部的磁阻抗。
根据上述的磁路部分336,由于磁轭337的竖直片345,346的通孔337K1,337K2,337L1和337L2,磁铁347,348和磁铁349,350形成的磁力区内的磁通量密度认为是均匀的。因此,由于磁路部分336,有可能防止谐振或操作灵敏度的变化。也有可能通过磁路部分336缓和磁铁347,348,349和350邻近磁场在密度上的变化。磁路部分236,237的磁阻抗部分可以由非磁性材料来提供,如合成树脂,嵌在磁轭237的竖直片245,246和磁轭337的竖直片345,346中。
同时,支承与物镜21固定在一起以形成物镜驱动装置20的线圈架22的弹性支承件35,通过具有由线圈安装基片23用导电粘剂,如焊锡41,固定支承的端部35a,可移动地支承线圈架22。弹性支承件35的端35a插在开孔于安装在线圈架22的各角上的连接端部分40上的弹性支承件插孔19中,连接端部分40安装在线圈架22上的线圈安装基片28的各个角上。
通过在线圈安装基片28上开弹性支承插孔19,和将端35a插在通孔19a中以用来支承弹性支承件35,粘合剂,例如,焊锡41,覆盖在弹性支承件35的外围,因此,保证了弹性支承件35和连接端40之间可靠的电传导,以及与线圈安装基片28连接的足够牢固。
在这种情况下,弹性支承件35的端35a需插在弹性支承件插孔19中,因此就有弹性支承件35不可能容易地固定在线圈安装基片28上的危险。
因此,提供开在线圈安装基片28的纵边的许多凹槽71,以代替连接端40上的通孔19,如图47所示。弹性支承件35可以通过把端35a固定在固定凹槽上安装在线圈安装基片28上,弹性支承件35的轴向边以适当的角度位于线圈安装基片28的一边,这样,保证弹性支承件35容易地安装在线圈安装基片28上。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当弹性支承件35与线圈安装基片28进行电连接,弹性支承件在固定凹槽71内活动,弹性支承件35由导电粘合剂牢固地固定,例如沉积在连接端40上的焊锡41。
也可在线圈安装基片28垂直于长边的短边上开槽形成固定凹槽71,如图48所示。通过以这种方式形成固定凹槽71,一对弹性支承件35,35可以支承在线圈安装基片28上,通过连接单元72,72将在线圈架22两端的弹性支承件35,35的端35a,35a和端35b,35b互联,如图49所示。通过由连接单元72,72使弹性支承件35,35互连,弹性支承件35,35可以以维持弹性支承件35,35间的平行性的方式安装在线圈安装基片28上。连接单元72,72由绝缘材料形成,例如合成树脂,以保证导电弹性支承件35,35的绝缘。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由于弹性支承件35由导电材料来固定,例如沉积在形成于线圈安装基片28的平面上的连接部分40上的焊锡,由弹性支承件35固定的线圈架22的重力平衡中心的状态可能受到线圈安装基片28的平板高度变化的影响,线圈安装基片28装有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
在固定凹槽71的内表面形成一个连接端部分73,并且通过填充在固定凹槽71的导电材料,例如焊锡,实现弹性支承件35和连接端部分73之间的电和机械连接,如图50和51所示。通过将弹性支承件35固定在线圈安装基片28的平高度之内,可使支承线圈架22而在线圈安装基片28不产生板高度严重变化时受到支承。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支承线圈架22的弹性支承件35由导电材料形成,而且通过这个弹性支承件35向装在线圈安装基片28上的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加电。另一方面,起馈电线作用的一个灵活的印刷线板74可以安装在线圈安装基片28上,因此可通过灵活的印刷线板74向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加电,如图52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形成导电材料的弹性支承件35的必要。因此,弹性支承件35可以由自由选择具有一定合适特性的材料形成,例如弹性材料,用来移动支承包括线圈架22的活动部分。例如,弹性支承件35可有由弱电气性能的金属簧板或一种绝缘合成树脂或橡胶来形成。
至于线圈安装基片28,其短边具有固定凹槽71的这样一个线圈安装基片,如图48所示,用来将弹性支承件35线固定于安装基片28上,安装基片28上已安装了向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馈电的灵活的印刷线板74。
如果灵活印刷线板74被用来将电流馈到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上,没有必要提供具有用来实现与导电弹性支承件35电连接的连接端部分40的安装基片28。另外,没有必要提供具有用来将弹性支承件35的端35b和外部驱动电流连接的灵活印刷线板74的固定器39。在这种情况下,弹性支承件35的端35b直接由固定器39支承或安装在支承器39上的固定板39a,由其牢固地支承。
同时,在上述的物镜驱动装置中,由于线圈板安装插孔27,27以凹槽的形式在线圈架22两边开槽形成,在使用粘合剂来固定的过程之前,用支承固定结构不可避免地影响相对于线圈架22线圈安装板的纵向位置定位。即,为了设置安装在线圈安装基片28上的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和形成磁路部分36的磁铁47,48间的相对位置,不可避免地影响相对于线圈架22的线圈安装基片28的纵向位置定位。
因此,如图53所示,在线圈架22的两边形成侧向延伸的折片76并且线圈安装基片插槽27,27一直开到折片76,76的中部,以截断侧端27a,27b。利用这些侧端27a,27b作为相对于线圈架22的线圈安装基片28的纵向位置定位,线圈安装基片28可以不利用支承结构安装在相对于线圈架28上的位置上。
如果灵活的印刷线板74被用来将电流馈到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上,由弹性支承件35将电流加到安装在线圈固定基板上的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就变得没有必要。因此,可以将线圈架22直接支承在弹性支承件35的端35a上,支承件35的端35b由支承器39支承。
在这种情况下,和线圈架一体形成的一个弹性支承件35,可以安装在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线圈架22的侧边上,如图54所示,因此,弹性支承件35使其一端35a插在形成于弹性支承件75上的通孔中,并由其支承。
上述的物镜驱动装置20包括线圈架22,装有聚焦线圈31和跟踪线圈34的线圈安装基片28安装在其上,和安装在线圈架22上的线圈安装基片28,线圈架22由多个弹性支承件35支承以提供一个移动线圈型结构。但是,带有磁铁47、48的磁轭37可装在线圈架22上,而装有基片28的线圈可安排在一个支承基片78上,该支承基片构成为一静止部分,以提供一移动磁铁型结构。
上述的物镜驱动装置20,120被安装在一个装有用来发射光束的光源和用来检测来自光盘的回光的光接收单元的基座上,以形成一个光记录装置。
下面解释由上述移动线圈型物镜驱动装置20组成的光学传感器。
光记录单元包括一个具有支承轴插入部分93的大致平板形基座95和在其侧边上的支承轴结合部分94,如图55所示。支承轴插入部分93和支承轴结合部分94起支承部分的作用,相互平行的一个滑动支承参考轴91和一个滑动支承轴92插在或啮合在其中,形成安置在光盘记录/或重放装置上的平行支承装置。由通孔93a形成提供在基座95两边的支承轴插入部分93,滑动支承参考轴91插在通孔93a中。以U形交叉形形成滑动支承轴啮合部分94。
物镜20安装在居于滑动支承参考轴91和滑动支承轴92中间的基座95上,使得活动支承装有物镜21的线圈架20的弹性支承件3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滑动支承参考轴91和滑动支承轴92的轴向,如图55所示。特别是,由线圈架22的一端支承的物镜21的光轴位于居于滑动支承参考轴91和滑动支承轴92之间的中点。
物镜驱动装置20安装由形成磁路部分36的磁轭37固定在在基座95上,例如用固定螺丝。
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96安装在装有物镜驱动装置21的基座95上,复合装置96由作为激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件、用于接收来自光盘的反射回光的光接收单元和把从反射回的激光和来自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出的光束分开的分离单元组成。
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96安装在固定于基座95上的封装盒中。通过将使包含一个半导体基座98的多个半导体层成层,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96形成一个半导体激光器件99,如图56所示。一个面对半导体激光器件99的光束辐射面99a的光束分离器安装在半导体基座98上,用以把从反射回的激光和来自半导体激光器件的光束分开。这个光束分离器通过粘合剂101固定在半导体基座98上。
光束分离器100使其表面面对着半导体激光器件99的光束发射面99a。这个表面相对于半导体激光器件99发射的光束Ls的光轴倾斜,如图56和57所示。具体地,这个倾斜表面相对于半导体激光器件99发射的光束Ls的光轴倾斜45度。一个具有反射半导体激光器件99发射的光束Ls和透过反射光Lb的作用的半透半反膜101形成在这个倾斜面上。通过在棱镜100的这个倾斜面上形成半透半反膜101,半导体激光器件99发射的光束Ls在其光轴被半透半反膜101偏转90度的情况下发出。
为由光束分离棱镜100透射,半透半反膜101透射从光盘反射回来的光。经半透半反膜101透射的反射回来的光在分离棱镜100内反射时发出。
第一和第二分束检测器102,103形成在装有光束分离棱镜100的半导体基座98的下面,分束检测器起到光接收单元的作用,用于接收当在分离棱镜100内反射时发出的从光盘反射回来的光。第一和第二分束检测器102,103由多个形成分离光盘102,103的光接收单元检测反射回来的光,以读出并输出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信号,例如聚焦误差和跟踪误差。
包括如上所述的半导体激光器件99和在公共半导体基座98上的第一和第二分束检测器的102,103的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96,安装在基座95上,因此从半导体激光器件99辐射的光束Ls的光辐射方向平行于提供在物镜驱动装置上的物镜21光轴,如图57所示。即,半导体基座98安装在基座95上,因此含有半导体激光器件99和第一和第二分离检测器的102,103的面平行于物镜21的光轴。
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96容纳在封装盒97内,其中固定着装有半导体激光单元99和第一和第二分离检测器的102,103的半导体基座98。通过使封装盒97固定于形成在基座95上的一对复合单元安装部分105,105之间,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96放装在基座95上。装有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96的复合单元安装部分105,105,竖直安置在基座95的表面,以便平行于物镜21的光轴。
即,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96被安装在基座95上,使得将从半导体激光器件99发出的光束Ls的光路偏转90度的半透半反膜101对着复合单元安装部分105,105间的空隙,因此封装盒97的两边由复合单元安装部分105,105支承。
通过将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96安装在基座95上,使含有半导体激光单元99和第一和第二分束检测器的102,103的半导体基座98的表面平行于物镜21的光轴并且光束分离棱镜100的半透半反膜101面对在复合单元安装部分105,105间形成的空隙,从半导体激光单元99来的光束在平行于物镜1的光轴方向上发射。通过由半透半反膜101将光束Ls的光路偏转90度,光束Ls在垂直于物镜21的光轴的方向上发出,即在平行于基座95的表面方向。
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96安置在倾斜于物镜21的光轴大约45度的位置上,即在由安装在基座95上的物镜驱动装置20的一端所安置的物镜21的侧面倾斜位置上,如图58所示。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96安装在基座95上,使得其光路由半透半反膜101偏转90度的发出光束Ls的光路,大致相对于用来以悬臂式支承装有物镜21的线圈架的弹性支承件35的延伸方向倾斜45度。
在基座95和安装在基座95上的物镜驱动装置20的物镜21的正下面,提供一个反射镜106,用于在光束落在物镜21上之前,将由半导体激光器件99辐射的激光束由分离棱镜100的半透半反膜101偏转90度,如图57所示。反射镜106使其表面106a相对于物镜21的光轴倾斜45度,如图57所示。以大约相对于物镜21的光轴倾斜45度将反射镜106装在基座95上,因此反射面106a直接对着经半透半反膜101偏转90度的发出光束Ls。即,相对于设计用来支承装有物镜21的线圈架22的弹性支承件35的延伸方向X1约45度,将反射镜106安装在基座95上。
面对着安装在基座95上的反射镜106的物镜驱动装置20的线圈架22的侧边一端的下表面,形成一个切口107,如图8和55所示。切口107形成在装在线圈架22的主线圈架杆24的一端、用于支承物镜21的物镜安装部分25的下表面的边缘。通过形成这样的切口107,反射镜106能够进一步靠近光学传感器,以减少记录/重放装置的高度。
使所使用的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96成为一定的形体结构,因此,半导体激光单元99和第一和第二分束检测器的102,103安置在半导体基座98上,光束分离棱镜放置在封装盒内,如上所述。因为通过构成基座95,所以没有必要把入射到光盘上的光束光路和由光盘反射回来的光束光路分开,因此可以减小光传感器和记录/重放装置本身的尺寸。
由于自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96的半导体激光器99发射的光束Ls平行于基座表面发出,可以进一步减小光传感器的尺寸。
此外,由于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96安置在和物镜21的光轴倾斜45度的位置上,可以使光传感器在跟踪方向的宽度上得到减小。
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96,作为一个把由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光束和由光盘反射回来的光分开的分离单元,由装有形成半导体激光器99的半导体基座98上的光束分离棱镜100和第一及第二分束光检测器102,103组成。此外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96可以由一个全息图象元件110组成,如图59和60所示。
采用全息图象元件110的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111,包括并列安置在公共基片112上的一个半导体激光器件113和一个五段检测器114组成,如图60所示。装有一个半导体激光器件113和一个五段检测器114的公共基片112固定在封装盒115上。全息图象元件110安置在由半导体激光器件113发射的光束Ls的光路上,并且用粘合剂或相似的东西,将其固定在封装盒115的前边。
半导体激光器件113和全息图象元件110之间装有一个光栅116。
采用全息图象元件110的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111使半导体激光器件113和五段检测器114容纳在一起,并且通过使由提供在基座95上的全息图象元件安装部分117支承住装有全息图象元件110的封装盒115,将其固定在基座95上,如图9所示。
类似于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96,使用全息图象元件110的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111安装在基座95上,因此带有半导体激光器件113和一个五段检测器114的基片112的表面平行于物镜21的光轴。由半导体激光器件113发射的将光束Ls在垂直于基片112和平行于基座表面的方向上发射。
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111安置在和安装在基座95上的物镜驱动装置20的一端所安置的物镜21的光轴倾斜大约45度的位置上。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111安装在基座95上,因此,由半导体激光器件113发射的光束Ls相对于以悬臂的方式支承带有物镜21的线圈架22的弹性支承件35成45度角。
由采用全息图象元件110的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111的半导体激光器件113发射的光束Ls,被光栅116分成两个用于跟踪的辅助光束和一个用于信息信号读出的主光束。被分离成这三个光束的光束Ls,通过全息图象元件110落在安置在基座95上的反射镜106上,以便由反射镜106将其在光路上偏转90度。然后,光束落在物镜21上,以便由物镜将其发射到光盘Ds上。
由光盘Ds反射回来的光Lb,通过物镜21入射到反射镜106上,通过反射镜106其光路被偏转90度。然后,反射回来的光Lb入射到全息图象元件110上,并被衍射。因此由全息图象元件110被衍射的反射回来的光,被引导到五段检测器114上。
全息图象元件110有两个不同光栅周期的区域,因此源于由光栅116分离的主光束并且照射到上面区域中之一区域光盘反射回来的光Lb部分,会聚在组成五段检测器的光检测器D2和D3之间的分隔线上。入射到其余区域的反射回来的光部分会聚到光检测器D4上。源于辅助光束的反射光Lb,会聚到光检测器D1和D5上。基于光检测器D1-D5产生的检测输出S1-S5产生聚焦误差信号、跟踪误差信号和信息信号读出信号。即,由检测源于主光束的反射光的光检测器D2、D3的检测输出S2、S3之间的差产生聚焦误差信号,而由检测源于辅助光束的反射光的光检测器D1、D5的检测输出S1、S5之间的差产生跟踪误差信号。信息信号读出信号来自于检测源于主光束的反射光的光检测器D2、D3和D4的检测输出S2、S3和S5的和。
在本光传感器中,其中采用全息图象元件110的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111被安装在基座95上,半导体激光器113和五段检测器被安装在基片112上,且全息图象元件与单元111成为一体,通过构成基座95,使得没有把入射到光盘上的光束光路和由光盘反射回来的光束光路分开的必要。因此,可以减小光传感器和记录/重放装置本身的尺寸。
由于自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111的半导体激光器113发射的光束Ls平行于基座表面发出,可以在高度上减少光传感器的尺寸。
由于光发射/光接收复合装置111安置在和物镜21的光轴倾斜45度的位置上,有可能在沿物镜21垂直于其光轴的平面运动方向上减少光传感器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和光学传感器可以由上面所描述的安置在本发明范围内进行改进。例如,虽然物镜驱动装置内的线圈架上的线圈产生驱动力,在平行和垂直于其光轴的方向上驱动物镜,且磁铁安装在作为静止部分的磁轭上,本发明可以应用到磁铁和磁轭安装在线圈架,相应的线圈架安装在静止部分上这种类型的物镜驱动装置上。这种情况下,相应的线圈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以平板形状形成,且磁轭以U形交叉的形状形成,同时,磁铁被固定在一对竖直臂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磁轭固定在线圈架上。在这种情况下,带有磁铁的磁轭固定在线圈架上,因此平板形线圈置于由一对磁铁形成的间隙的中心线上,所以形成线圈架的活动部分的重心和由线圈和一对磁铁产生的驱动力的作用点吻合。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组成物镜驱动装置,使得线圈由弹性支承件支承。然而,线圈支承装置可以是其他任何结构,假如由所谓的悬臂式结构,例如结合上述的实施例说明的结构,线圈和静止部分彼此连接在一起。虽然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线圈架由四个弹性杆支承,但是,线圈架也可从两边用两组弹性件支承。

Claims (31)

1、一个物镜驱动装置,包括:一个物镜;一个其上固定有所述物镜的线圈架;至少在平行于物镜光轴的第一方向上和在垂直于物镜光轴的第二方向之一上支承所述线圈架的支承装置;至少一个线圈安装在所述的线圈架上,所述线圈安装在所述线圈架上,使得至少一个线圈边平行于第一和第二方向至少之一;和一个用于在所述的第一或第二方向上驱动所述的线圈和所述的物镜的磁路,所述的磁路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磁铁,在之间有一预先设定的间隙;其中所述的线圈大致安装于所述间隙的中心线上,且至少包括物镜和线圈架的活动部分的重心与由线圈和磁路产生的驱动力的作用点吻合。
2、如权利要求1中的物镜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用来在所述的第一方向上驱动物镜的第一线圈和至少一个用来在所述的第二方向上驱动物镜的第二线圈,且关于所述的间隙的中心线平面对称安装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
3、如权利要求2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线圈,以平方形板的形状绕成,安装第一线圈使其至少侧边大致垂直于所述的第一方向延伸和安装第二线圈使其至少侧边大致平行于所述的第一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磁铁制成一定的尺寸,使得当所述的物镜在第一方向上运动时,所述的磁铁面对第一线圈,而当所述的物镜在第二方向上运动时,所述的磁铁面对第二线圈。
5、如权利要求3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携带所述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平板形板,其中所述的平板形板安装在所述的线圈架上,因此平板形板的主要表面大致平行于第一方向。
6、如权利要求1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磁铁包括在位于多个相对的位置上的磁阻抗部分。
7、如权利要求6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磁阻抗部分是形成在磁铁上的开口。
8、一个物镜驱动装置,包括:一个物镜;一个其上固定有所述物镜的线圈架;至少在平行于物镜光轴的第一方向上和在垂直于物镜光轴的第二方向之一上支承所述线圈架的支承装置;一个安装在所述的线圈架上的第一线圈,所述的第一线圈安装在所述的线圈架上,使得其至少一个线圈边垂直于所述的第一方向;一个安装在所述的线圈架上的第二线圈,所述的第二线圈安装在所述的线圈架上,使得其至少一个线圈边大致平行于所述的第一方向;和一个用于在所述的第一或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及所述的物镜的磁路,所述的磁路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磁铁,在之间有一预先设定的间隙;其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关于所述的间隙的中心线平面对称安装。
9、如权利要求8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至少包括物镜和线圈架的活动部分的重心和由线圈和一对磁路产生的驱动力的作用点吻合。
10、如权利要求9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线圈,以平方形板的形状绕成,安装第一线圈使其至少边侧大致垂直于所述的第一方向延伸和安装第二线圈使其至少侧边大致平行于所述的第一方向延伸。
11、如权利要求8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磁铁制成一定的尺寸,使得当所述的物镜在第一方向上运动时,所述的磁铁面对所述的第一线圈,而当所述的物镜在第二方向上运动时,所述的磁铁面对所述的第二线圈。
12、如权利要求8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携带所述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平板形板,其中所述的平板形板安装在所述的线圈架上,因此平板形板的主要表面大致平行于第一方向。
13、如权利要求8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磁铁包括位于在多个相对的位置上的磁阻抗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2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磁阻抗部分是形成在磁铁上的开口。
15、一个物镜驱动装置,包括:一个物镜;所述的物镜固定于其一端,并在其中心部分开口的一个线圈架;在平行于物镜的光轴的第一方向上和在垂直于物镜的光轴的第二方向上支承所述线圈架以移动该线圈架的支承装置;一个安装在所述的线圈架上,至少有一个平板形线圈部分的第一线圈,安装所述第一线圈,使得其至少一个线圈边大致平行于所述的第一方向;一个安装在所述的线圈架上,至少有一个平板形线圈部分的第二线圈,安装所述的第二线圈,使得其至少一个线圈边大致平行于所述的第一方向;和一个用于在所述的第一或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及所述的物镜的磁路,所述的磁路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磁铁,在之间有一预先设定的间隙,所述的磁铁插在所述的线圈架的开口中;其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安装在所述的间隙中,使线圈部分面对磁铁并大致平行于所述的第一方向运行,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关于所述的间隙的中心线平面对称安装。
16、如权利要求15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至少包括物镜和线圈架的活动部分的重心和由线圈和一对磁路产生的驱动力的作用点吻合。
17、如权利要求16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线圈安置在所述的间隙中,使其侧边大致垂直于所述的第一方向延伸和其中所述的第二线圈安置在所述的间隙中,使其侧边大致平行于所述的第一方向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7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具有所述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平板形板,其中所述的平板形板安装在所述的线圈架上,因此平板形板大致平行于第一方向。
19、如权利要求18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支承装置包括多个在垂直于所述的第一方向上安置的弹性支承件,其中每一个弹性支承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平板形板上,另一端固定在一个静止部分上。
20、如权利要求16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磁铁制成一定的尺寸,使得当所述的物镜在第一方向上运动时,所述的磁铁面对所述的第一线圈,而当所述的物镜在第二方向上运动时,所述的磁铁面对所述的第二线圈。
21、如权利要求16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磁铁包括位于多个相对的位置上的磁阻抗部分。
22、如权利要求21中的物镜驱动装置中,其中所述的磁阻抗部分是形成在磁铁上的开口。
23、一个光学传感器,包括:一个光源;一个用于将由所述的光源发射的光束会聚到光轴上一个点的物镜;一个用于至少在平行于物镜的光轴的一个方向上和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的一个方向上移动物镜的物镜驱动装置;一个用于将由所述的光源发射的光束导引到所述的物镜并用于把所述的光源发射的光束和通过所述物镜入射的光束分离开的光学系统;和用于接收由所述的光学系统分离的光束的光检测器装置;其中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包括一个所述的物镜固定于上面的线圈架,支承至少在平行于物镜的光轴的第一方向上和在垂直于所述物镜的光轴的第二方向上运动的线圈架的支承装置,一个安装在所述的线圈架上、使得至少有一个线圈边垂直于所述的第一方向的第一线圈,一个安装在所述的线圈架上、使得至少有一个线圈边大致平行于所述的第一方向的第二线圈,和一个用于在所述的第一或第二方向使所述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所述的物镜移动的磁路,所述的磁路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磁铁,在之间有一预先设定的间隙,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关于所述的间隙的中心线平面对称安装。
24、如权利要求23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至少包括物镜和线圈架的活动部分的重心和由线圈和由第一、第二线圈及磁路产生的驱动力的作用点吻合。
25、如权利要求24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线圈以平方形板的形状绕成,安装第一线圈使其至少侧边大致垂直于所述的第一方向延伸和安装第二线圈使其至少侧边大致平行于所述的第一方向延伸。
26、如权利要求25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磁铁制成一定的尺寸,使得当所述的物镜在第一方向上运动时,所述的磁铁面对所述的第一线圈,而当所述的物镜在第二方向上运动时,所述的磁铁面对所述的第二线圈。
27、如权利要求25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具有所述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平板形板,其中所述的平板形板安装在所述的线圈架上,因此平板形板的主表面大致平行于第一方向。
28、如权利要求25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磁铁包括位于多个相对的位置上的磁阻抗部分。
29、如权利要求28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磁阻抗部分是形成在磁铁上的开口。
30、如权利要求24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光学系统有一个使由所述的光源发射的光束的光路偏转的光路偏转单元,用于将光束导向所述的物镜。
31、如权利要求24中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光学系统有一个包括用于把由所述的光源发射的光束和通过所述物镜入射的光束分离开的全息图象元件的光学单元。
CN96105978A 1995-03-20 1996-03-20 物镜驱动装置和使用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学传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00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1416/95 1995-03-20
JP061416/1995 1995-03-20
JP06141695A JP3834831B2 (ja) 1995-03-20 1995-03-20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この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を用い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60A true CN1142660A (zh) 1997-02-12
CN1104001C CN1104001C (zh) 2003-03-26

Family

ID=13170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59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001C (zh) 1995-03-20 1996-03-20 物镜驱动装置和使用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学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666235A (zh)
JP (1) JP3834831B2 (zh)
KR (1) KR100433603B1 (zh)
CN (1) CN1104001C (zh)
MY (1) MY11323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3109A (zh) * 2010-12-29 2012-07-04 通用电气公司 读取功率控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77806A (en) * 1993-04-30 1998-07-0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Optical system supporting device with flowable damping material
US6052358A (en) * 1996-10-04 2000-04-18 Sony Corporation Head feeding mechanism and optical pick-up feeding mechanism
JP2000215483A (ja) * 1999-01-27 2000-08-04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00353330A (ja) 1999-06-11 2000-12-19 Sony Corp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1052360A (ja) * 1999-08-05 2001-02-23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用ピックアップ
JP2001060328A (ja) * 1999-08-24 2001-03-0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57717C (zh) * 1999-09-21 2004-07-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学性能优良的拾光头及其制造方法
JP2001189026A (ja) * 1999-12-28 2001-07-10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ハイブリッド光モジュールの実装構造ならびに同モジュールを実装した光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JP3888821B2 (ja) * 2000-02-09 2007-03-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70720B2 (en) 2000-03-29 2003-05-27 Tdk Corporation Objective lens drive device of optical pickup
TW522394B (en) * 2000-07-14 2003-03-01 Tdk Corp Objective lens drive apparatus for use in optical pickup
DE10100256A1 (de) * 2001-01-05 2002-07-11 Thomson Brandt Gmbh Aktuator für ein Pickup in einem Gerät zur optischen Aufzeichnung oder Wiedergabe von Informationen
JP2002312963A (ja) * 2001-04-12 2002-10-25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光ヘッド装置
DE10162041A1 (de) * 2001-12-17 2003-06-26 Thomson Brandt Gmbh Adaptive optische Abtasteinrichtung
JP3756118B2 (ja) * 2002-02-07 2006-03-15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光学式ピックアップ
JP4085245B2 (ja) * 2002-02-08 2008-05-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ヘッド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DE10313160B4 (de) * 2002-03-19 2007-02-15 Mitsubishi Denki K.K. Objektivlinsen-Antriebsvorrichtung
JP3874680B2 (ja) * 2002-03-19 2007-01-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0524994B1 (ko) 2003-12-17 2005-10-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기 회로 및 광 기록 및/또는 재생기기
ATE396475T1 (de) * 2004-08-23 2008-06-1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okussteuerung für ein medienabtastsystem
EP1791118A1 (de) * 2005-11-25 2007-05-30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Aktuator für eine Abtasteinrichtung zur Abtastung optischer Platten
EP1791119A1 (de) * 2005-11-25 2007-05-30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Aktuator für eine optische Abtasteinrichtung
EP1818920B1 (en) * 2005-11-25 2009-10-28 Thomson Licensing Actuator for a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TWI322424B (en) * 2005-12-27 2010-03-21 Ind Tech Res Inst Objective lens deiving apparatus
EP1914763B1 (en) * 2006-10-17 2013-01-09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printed coils thereon
JP2008233525A (ja) * 2007-03-20 2008-10-02 Tamron Co Ltd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KR102617336B1 (ko) 2015-11-25 2023-12-2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KR20180007745A (ko) * 2016-07-14 2018-01-24 (주)에너브레인 소형 액추에이터의 박막형 코일부 제조 방법
CN113287042B (zh) 2018-12-28 2023-06-02 奥普托图尼康苏默尔股份公司 用于光学器件的致动器以及光学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04027A (ja) * 1989-09-18 1991-05-01 Sony Corp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KR950013703B1 (ko) * 1991-05-13 1995-1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픽업의 대물렌즈 구동장치
JP3246140B2 (ja) * 1993-11-16 2002-01-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TW282529B (zh) * 1993-12-28 1996-08-01 Sony Co Ltd
KR0162576B1 (ko) * 1994-04-29 1999-01-15 배순훈 광디스크플레이어용 광픽업엑츄에이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3109A (zh) * 2010-12-29 2012-07-04 通用电气公司 读取功率控制
CN102543109B (zh) * 2010-12-29 2016-03-16 通用电气公司 全息盘的读取功率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960035477A (ko) 1996-10-24
US5666235A (en) 1997-09-09
JPH08263861A (ja) 1996-10-11
JP3834831B2 (ja) 2006-10-18
MY113236A (en) 2001-12-31
CN1104001C (zh) 2003-03-26
KR100433603B1 (ko) 2005-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001C (zh) 物镜驱动装置和使用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学传感器
CN1047863C (zh) 物镜驱动装置和采用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拾取装置
CN1397938A (zh) 光拾取器中所使用的物镜驱动装置
CN1157717C (zh) 光学性能优良的拾光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069989C (zh) 半导体激光装置和使用它的光拾取装置
CN1258759C (zh) 光盘装置
CN1148751C (zh) 盘设备和用于把参考信号写入该设备的装置
CN1151496C (zh) 物镜驱动装置
CN1148438A (zh) 在存储介质上读/写信息
CN1200413C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299279C (zh) 光拾取器中所使用的物镜驱动装置
CN1157718C (zh) 光测量仪中的物镜驱动装置
CN1437185A (zh) 头滑动器悬架
CN1261938C (zh) 光学头
CN1175404C (zh) 光接收单元和具有该光接收单元的光拾取器
CN1110802C (zh) 光波拾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995C (zh) 光读出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光学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CN1271616C (zh) 光拾取装置和半导体激光器装置
US20040130978A1 (en) Objective lens actuator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CN1260716C (zh) 物镜驱动装置
CN1906831A (zh) 无铁芯型线性马达
CN1186769C (zh) 物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308322A (zh) 光拾波装置
CN1811932A (zh) 物镜驱动装置、光学拾取器及光盘装置
CN1448924A (zh) 用于制造光学传感器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326

Termination date: 201503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