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1773A - 电阻点焊部和电阻点焊方法、以及电阻点焊接头和电阻点焊接头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阻点焊部和电阻点焊方法、以及电阻点焊接头和电阻点焊接头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91773A CN113891773A CN202080038973.8A CN202080038973A CN113891773A CN 113891773 A CN113891773 A CN 113891773A CN 202080038973 A CN202080038973 A CN 202080038973A CN 113891773 A CN113891773 A CN 1138917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ugget
- resistance spot
- region
- steel sheet
- hardn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10—Spot welding; Stitch welding
- B23K11/11—Spot weld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elded joints
- C21D9/505—Cooling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10—Spot welding; Stitch welding
- B23K11/11—Spot welding
- B23K11/115—Spot welding by means of two electrodes placed opposite one another on both sides of the welded pa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16—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taking account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to be weld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24—Electric supply or control circuits therefo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6/00—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alloys
- C21D6/005—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alloys containing M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6/00—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alloys
- C21D6/008—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alloys containing Si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0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In, Mg, or other el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single group C22C38/001 - C22C38/60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silic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4—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manganes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nicke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tungsten, tantalum, molybdenum, vanadium, or niobiu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6—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opp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 C22C38/2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titanium or zirconiu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 C22C38/3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bor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3/00—Materials to be soldered, welded or cut
- B23K2103/02—Iron or ferrous alloys
- B23K2103/04—Steel or steel alloy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2211/00—Microstructure comprising significant phases
- C21D2211/008—Martensi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Resistance Wel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阻点焊部和电阻点焊方法、以及电阻点焊接头和电阻点焊接头的制造方法。对于本发明的电阻点焊部,钢板中的至少1张钢板为规定成分组成的高强度钢板,将熔核内的规定区域作为熔核前端区域时,在与重叠面对应的熔核前端区域中的一个以上中,熔核前端区域的金属组织以回火马氏体为主相,熔核前端区域的硬度Hv相对于规定的熔核整体的马氏体的硬度Hmw满足式(4),将热影响部内的规定区域作为强HAZ区域时,在与重叠面对应的强HAZ区域中的一个以上中,强HAZ区域中的硬度Hh相对于规定的钢板的马氏体的硬度Hmh满足式(8)。Hv≤Hmw-40···(4)Hh<Hmh-25···(8)。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阻点焊部和电阻点焊方法、以及电阻点焊接头和电阻点焊接头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用于改善油耗的轻型化和确保碰撞安全性的观点考虑,汽车车体逐渐使用各种高强度钢板(High tensile strength steel sheets)。在汽车的组装生产线中,作为部件,例如具有高强度钢板的汽车的结构部件的接合,主要采用电阻点焊。通过电阻点焊接合的焊接接头如上所述为了确保碰撞安全性,要求在碰撞变形时也不断裂的强度(拉伸强度)。焊接接头的电阻点焊部的接头强度用接头在剪切方向的拉伸强度、即拉伸剪切强度(TSS:Tensile shear strength)、和接头在剥离方向的拉伸强度、即十字拉伸强度(CTS:Cross tension strength)进行评价。
电阻点焊部的TSS具有随着母材的拉伸强度增加的趋势,但电阻点焊部的CTS在母材的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时有下降的情况。CTS下降时,断裂形态从在电阻点焊部的周围的母材或HAZ(热影响部)进行延展性断裂的塞型断裂向在熔核内进行脆性断裂的界面断裂或部分塞型断裂过度。一般说来,作为CTS下降的原因,有由于快速冷却后的熔核端部的固化而引起脆性的破坏等。
因此,为了解决该脆性的破坏,对在正式通电后再次进行通电的焊后通电法进行了各种研究。作为在正式通电后再次进行通电的焊后通电法,例如可举出专利文献1~4中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特定钢种的母材中的熔核(熔融凝固部)和热影响部为回火马氏体组织或回火贝氏体组织。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规定实施焊后通电工序时的熔核和塑性金属环区(coronabond)界面的最高温度。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对熔核外侧的硬度和熔核内的组织进行规定。
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以高电流值进行回火。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1828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0327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7878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1729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专利文献1中仅规定了母材的成分组成,对熔核和热影响部用于得到上述组织的焊接条件,具体而言焊后通电的温度范围完全没有考虑。
专利文献2可以通过在短时间内进行达到高温的焊后通电而减少偏析,由此提高接头强度。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为了提高接头强度,通过短时间的通电缓和偏析,所以设定了熔核端部的温度不低于Ms点的冷却时间。因此,在主通电后的冷却过程中限于不发生马氏体相变的组织,无法得到回火马氏体。其结果,熔核端部的韧性没有提高。
专利文献3为了兼得TSS和CTS,设定了以下的条件:使熔核内的组织为等轴状马氏体组织,并且使熔核的外侧存在硬度比母材低的软化区域。另外,作为焊后通电,以短时间(0.1秒以下)给予主通电工序的约2倍的高电流。但是,得到的熔核内的组织为马氏体组织,因此得不到充分的韧性。即,专利文献3对通过在高温下进行回火来适当地控制硬度完全没有考虑。
专利文献4由于以比正式通电更高的电流值进行回火,所以担心熔核端部超过熔点而熔融。如果熔核端部熔融,则在冷却后变成马氏体,无法确保强度。
另外,作为解决脆性破坏的其它方法,也有仅单通电的电阻点焊方法。但是,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且含有1.5~10.0质量%的Mn作为钢板的成分组成的高强度钢板(以下,将该钢板称为中Mn钢板)采用该仅单通电的电阻点焊方法时,由通电形成的熔融部熔融凝固时,中Mn钢板含有的奥氏体组织变成马氏体组织。其结果,成为硬且脆的组织,因此存在CTS低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便是上述的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板,特别是中Mn钢板,也能够通过提高电阻点焊部的熔核端部的韧性而提高接头强度的电阻点焊部和电阻点焊方法,以及电阻点焊接头和电阻点焊接头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中,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对包含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板的板组的电阻点焊中的CTS下降的机理和提高CTS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上所述,随着钢板的高强度化进展,CTS下降。CTS低时的断裂形态从在电阻点焊部的周围的母材或HAZ进行延展性断裂的塞型断裂向在熔核内进行脆性断裂的界面断裂或部分塞型断裂过度。其结果,高强度钢板难以确保CTS。成为界面断裂的原因是由于熔核形成后的快速冷却而形成固化组织,从而引起熔核端部的脆化。由此,在熔核端部产生龟裂,导致界面断裂。因此,为了不引起该脆性破坏,需要使熔核端部成为具备韧性的组织。
因此,本发明中,为了提高这样的高强度钢板的电阻点焊部的CTS,对提高熔核端部的韧性的方法进一步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本发明人等发现在引起上述的脆性破坏的范围内,随着回火进行,断裂面从延展性的断裂面向脆性的断裂面变化,由此导致脆化。即,得知熔核端部通过在高于或低于成为回火脆化区域的温度范围的温度下进行回火,能够提高熔核端部的韧性。
具体而言,首先,为了形成熔核进行加热至熔融点以上的温度范围的主通电,其后经过熔融部的凝固,进行快速冷却至从奥氏体组织向马氏体组织相变的温度的冷却过程,接着进行将熔核端部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回火后通电。通过该通电工序,熔核端部的金属组织成为以回火马氏体组织为主相的组织。由此,熔核端部的特定区域(后述的熔核前端区域)的硬度Hv相对于熔核整体的马氏体组织的硬度Hmw满足规定的关系式时,该熔核端部成为具有高韧性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其结果,可知可以得到避免电阻点焊部的界面断裂的效果。另外,可知在进行了上述回火的电阻点焊部中CTS高者,在HAZ的特定区域(后述的强HAZ区域)的硬度Hh相对于重叠的钢板的马氏体组织的硬度Hmh,也满足规定的关系式。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的见解而进行的,其主旨如下。
[1]一种电阻点焊部,是重叠2张以上的钢板进行电阻点焊而成的焊接部件的电阻点焊部,
上述钢板中的至少1张钢板是成分组成以质量%计满足C:0.05~0.6%、Si:0.1~3.5%、Mn:1.5~10.0%和P:0.1%以下的范围的高强度钢板,
将熔核的边界上的与上述钢板的重叠面相交的两点设为第1端部和第2端部,
将连接上述第1端部与上述第2端部的线段X的长度设为D(mm),
将从上述第1端部和上述第2端部向上述熔核的中心方向的线段X上的位置设为点O和点P,将从上述第1端部到点O和从上述第2端部到点P的各距离L(mm)满足下述式(1)的上述熔核内的区域作为熔核前端区域时,在与上述重叠面对应的上述熔核前端区域中的一个以上中,
上述熔核前端区域的金属组织以回火马氏体为主相,
上述熔核前端区域的硬度Hv相对于由下述式(2)和下述式(3)算出的上述熔核整体的马氏体的硬度Hmw,满足下述式(4),
在相对于上述重叠面为上侧和/或下侧的钢板中,
将与上述重叠面平行的直线Z与上述熔核的边界的交点设为点q,将直线Z上热影响部内的位置设为点r,
将直线Z与上述重叠面的板厚方向的距离M(mm)满足下述式(5)且从点q到点r的各距离T(mm)满足下述式(6)的上述热影响部内的区域作为强HAZ区域时,在与上述重叠面对应的上述强HAZ区域中的一个以上中,
上述强HAZ区域中的硬度Hh相对于由下述式(7)算出的钢板的马氏体的硬度Hmh,满足下述式(8)。
0<L≤0.25×D···(1)
Hmw=884×Cw×(1-0.3×Cw2)+294···(2)
Hv≤Hmw-40···(4)
这里,式(2)~式(3)中,
Cw(质量%):熔核内的来自各钢板的每单位体积的C含量,
Ci(质量%):重叠的各钢板的C含量,
Vi(mm2):在通过熔核的中心的板厚方向截面中,由熔核的边界和各线段X围成的区域中的各钢板的熔融面积,
n:重叠的钢板的个数。
M=D/20·······(5)
0<T≤D/10·······(6)
Hmh=884×Ch×(1-0.3×Ch2)+294···(7)
Hh<Hmh-25·····(8)
这里,式(7)中,Ch(质量%):相对于重叠面为上侧的钢板的C含量或者相对于重叠面为下侧的钢板的C含量。
其中,在上述重叠面存在上述钢板间的间隙的情况下,将与位于上述间隙的中间且与上述钢板表面平行的直线Y相交的上述熔核的边界上的两点设为上述第1端部和上述第2端部。
[2]根据[1]所述的电阻点焊部,其中,上述回火马氏体中的碳化物的比例以面积率计超过20%。
[3]根据[2]所述的电阻点焊部,其中,上述碳化物的平均晶体粒径为300nm以下。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阻点焊部,其中,上述高强度钢板的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
[5]一种电阻点焊方法,是生成[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阻点焊部的电阻点焊方法,
作为主通电工序,以电流值Iw(kA)进行通电,生成焊接部,
其后,以下述式(13)所示的冷却时间tc(ms)进行冷却,
其后,作为回火工序,以下述式(14)所示的电流值It(kA)在下述式(15)所示的通电时间tp(ms)的期间进行通电。
400≤tc···(13)
It≤0.95×Iw···(14)
400≤tp···(15)
[6]一种电阻点焊接头,具有[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阻点焊部。
[7]一种电阻点焊接头的制造方法,利用[5]所述的电阻点焊方法制造电阻点焊接头。
根据本发明,通过规定高强度钢板的电阻点焊部中的熔核端部的金属组织和硬度以及该熔核端部周边的HAZ的硬度,能够提高韧性,提高接头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中的(A)和(B)是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阻点焊部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2是对图1中的(A)所示的电阻点焊部存在板隙的情况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3中的(A)和(B)是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电阻点焊部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4是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阻点焊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应予说明,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利用图1中的(A)~图3中的(B)对本发明的电阻点焊部进行说明。
图1中的(A)~图3中的(B)中示出对本发明所得到的电阻点焊部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板厚方向截面图。图1中的(A)中示出重叠2张钢板进行焊接而成的电阻点焊部的整体,图1中的(B)中示出图1中的(A)所示的电阻点焊部的部分放大图。图2中示出在图1中的(A)所示的电阻点焊部中在钢板的重叠面存在板隙的例子。图3中的(A)中示出重叠3张钢板进行焊接而成的电阻点焊部的整体,图3中的(B)中示出图3中的(A)所示的电阻点焊部的部分放大图。
本发明是重叠2张以上的钢板并通过电阻点焊接合而成的焊接部件的电阻点焊部。重叠的钢板包括至少1张以上的后述的高强度钢板。在图1中的(A)和图1中的(B)所示的例子中,将配置于下侧的钢板1和配置于上侧的钢板2重叠。下侧的钢板1和/或上侧的钢板2为高强度钢板。
如图1中的(A)~图3中的(B)所示,本发明的电阻点焊部(以下,称为焊接部)具有熔核3和热影响部(HAZ)6。虽省略图示,但从钢板表面俯视上侧的钢板2时,通过形成为圆状的焊接部中的熔核3的中心的板厚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
首先,利用图1中的(A)、图1中的(B)和图2对2张钢板的板组中的焊接部进行说明。如各图所示,焊接部具有前端区域31和强HAZ区域61,该前端区域31在熔核3内具有韧性高的金属组织,该强HAZ区域61在HAZ6内具备规定的硬度。
在图1中的(A)和图1中的(B)所示的例子中,将椭圆形的熔核3的边界上的与重叠的钢板1、2的重叠面7相交的两点设为第1端部8a和第2端部8b。将连接第1端部8a和第2端部8b的直线称为线段X,将线段X的长度设为D(mm)。将从第1端部8a向熔核3的中心方向的线段X上的位置设为点O,将从第1端部8a到点O的距离设为L(mm)。将从第2端部8b向熔核3的中心方向的线段X上的位置设为点P,将从第2端部8b到点P的距离设为L(mm)。将这些距离L满足下述式(1)的熔核3内的区域作为熔核前端区域31(以下,有时称为“前端区域”。)。如图1中的(A)所示,前端区域31存在于熔核3的两端。
应予说明,该前端区域31可以根据钢板的重叠面7规定。即,重叠3张以上的钢板进行电阻点焊而成的焊接部件的情况下,具有2个以上的重叠面,可以针对各重叠面规定熔核前端区域。例如,如后述的图3中的(A)所示,制成3张钢板的板组时,重叠面变成2个,在各个重叠面存在熔核前端区域。
0<L≤0.25×D·············(1)
如上所述,从第1端部8a到点O的距离L和从第2端部8b到点P的距离L满足式(1)的区域为前端区域31。当距离L不满足式(1)的条件(即,0<L≤0.25×D)时,在影响接头强度的熔核端部的区域不具有后述的本发明的金属组织。从进一步提高接头强度的观点考虑,距离L优选为0<L≤0.20×D。
应予说明,本发明中,熔核的中央部(在图1中的(A)所示的例子中,是指熔核3内的除前端区域31以外的区域。)的金属组织对接头强度没有影响,因此没有特别进行金属组织的规定。
熔核两端的前端区域31的金属组织以回火马氏体组织为主相。本发明中主相是指回火马氏体组织相对于熔核3内的金属组织整体,以面积率计具有60%以上。
回火马氏体组织少于60%时,认为回火未进行、或者成为含有大量因回火的温度过高而出现的马氏体组织的金属组织。后述的剩余部分组织的马氏体组织变多,导致熔核端部成为硬且脆的组织,发生脆性的断裂,因此接头强度变低。因此,使回火马氏体组织为60%以上。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本发明中,在熔核端部优选具有大量具有韧性的回火马氏体组织,所以回火马氏体组织的上限没有特别设定。回火马氏体组织优选为100%以下。
应予说明,在前端区域31的金属组织中,作为回火马氏体组织以外的组织(以下,称为“剩余部分组织”。),有时含有马氏体组织。例如,在冷却时间过短而马氏体组织未回火的情况(即,回火未完全进行的情况)、回火的温度过高而再次发生马氏体相变的情况(即,回火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为可能存在的马氏体组织。由于马氏体组织为特别脆的组织,所以担心对接头强度的下降有很大影响。因此,优选尽可能减少马氏体组织,优选少于40%。
在回火马氏体组织中,碳化物析出。可知如果以前端区域31的硬度Hv确保本发明的目标硬度的方式进行回火,则碳化物在回火马氏体组织中所占的比例以面积率计超过20%。随着回火进行,碳化物粗大化,邻接的碳化物的间隔变窄。另外,随着回火进行,碳化物增加。因此,通过与上述的硬度指标一起将回火马氏体组织中的碳化物的比例以面积率计设为超过20%,能够更适当地判断未达到回火脆化区域的温度。即,可以判断成为更适当的回火温度。因此,碳化物在回火马氏体组织中所占的比例以面积率计优选超过20%。更优选为2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优选为85%以下,更优选为7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
应予说明,碳化物因通过回火排出过饱和的C而出现。因此,表示根据碳化物的比例进行回火。
这里,规定了碳化物的平均晶体粒径(以下,有时称为平均粒径。)为300nm以下的粒子的比例。这是由于碳化物的平均粒径超过300nm时,粒子生长,回火温度可能上升至脆化区域的温度范围。应予说明,本发明中,熔核前端区域的组织和回火马氏体组织中的碳化物可以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另外,本发明中,前端区域31的硬度Hv相对于利用下述式(2)和下述式(3)算出的熔核3整体的马氏体的硬度Hmw,满足下述式(4)。
Hmw=884×Cw×(1-0.3×Cw2)+294···(2)
Hv≤Hmw-40···(4)
这里,式(2)~式(3)中,
Cw(质量%):熔核内的来自各钢板的每单位体积的C含量,
Ci(质量%):重叠的各钢板的C含量,
Vi(mm2):在通过熔核的中心的板厚方向截面中,由熔核的边界和各线段X围成的区域中的各钢板的熔融面积,
n:重叠的钢板的个数。
应予说明,根据本发明,可知前端区域31的硬度Hv在脆化区域的范围时,回火进行,断裂面从延展性的断裂面向脆性的断裂面变化,引起脆化。即,可知回火过度进行而引起脆化的情况与适当的回火相比,熔核端部的硬度可能下降。
因此,本发明人等在该脆化区域用SEM进行了接合部的断裂面观察。其结果,得知在熔核整体中具有大量的晶界断裂面,并且在熔核端部也占据了大量的晶界断裂面,为脆性的断裂面。另一方面,高温下的回火时,在熔核端部的周边可以看到包含凹坑的延展性的断裂面。由此可知在脆化区域在断裂面也包含大量的晶界。即,可知在该脆化区域P在晶界偏析而成为脆性的断裂形态,接头强度下降。因此,本发明中,由熔核端部的金属组织和硬度这两者判断回火的状态。
如上所述,可知如果前端区域31的硬度Hv满足Hv≤Hmw-40的关系式(式(4)),则熔核3的端部处于在高于或低于脆化区域的温度且在熔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被回火的状态,因此可得到了良好的接头。并且前端区域31的硬度Hv的值越小,回火程度越高。随着回火进行,熔核端部的韧性提高,裂纹向熔核的外部扩展,因此裂纹不会向熔核内部扩展,导致塞型断裂(plug fracture)。由此认为接头强度提高。考虑到得到更良好的接头的回火,前端区域31的硬度Hv优选为(Hmw-55)以下。
前端区域31的硬度Hv的下限没有特别规定。为了适当地得到本发明的金属组织,考虑到回火带来的前端区域31的硬度的下降存在限制,因此前端区域31的硬度Hv优选为(Hmv-700)以上。
应予说明,根据适当的焊后通电温度,有时以回火马氏体为主相的熔核端部的部分温度上升至奥氏体区域,逆相变的组织在焊后通电结束后变成马氏体组织。
另外,本发明中,具有上述的熔核端部的构成,并且HAZ6具有以下说明的构成。即,HAZ6内的特定的区域(后述的强HAZ区域61)的硬度Hh相对于各钢板的马氏体组织的硬度Hmh,满足下述的关系式(式(8))。由此,能够确认即便在可能影响接头强度的HAZ内的区域,回火也不过度进行,因此适当地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以下对本发明的HAZ6的构成进行说明。在图1中的(A)和图1中的(B)所示的例子中,相对于重叠面7为上侧的钢板2和/或为下侧的钢板1中的强HAZ区域61具有以下的构成。
如图1中的(B)所示,将与重叠面7(或者上述的线段X)平行的直线Z与熔核3的边界的交点设为点q,将直线Z上HAZ6内的位置设为点r。将直线Z与重叠面7的板厚方向的距离M(mm)满足下述式(5)、且从点q到点r的各距离T(mm)满足下述式(6)的HAZ6内的区域作为强HAZ区域61。应予说明,线段X(重叠面7)和直线Z是相对于钢板的板厚方向垂直的线。
在图1中的(A)和图1中的(B)所示的例子中,在前端区域31的外侧,在上侧的钢板2和下侧的钢板1分别存在强HAZ区域61。应予说明,强HAZ区域61可以仅存在于上侧的钢板2、或者仅存在于下侧的钢板1。
强HAZ区域61的硬度Hh相对于由下述式(7)算出的钢板的马氏体的硬度Hmh,分别满足下述式(8)。
M=D/20·······(5)
0<T≤D/10·······(6)
Hmh=884×Ch×(1-0.3×Ch2)+294···(7)
Hh<Hmh-25·····(8)
这里,式(7)中,Ch(质量%):相对于重叠面为上侧的钢板的C含量、或者相对于重叠面为下侧的钢板的C含量。
强HAZ区域61不满足上述式(5)和上述式(6)时,表示接近HAZ6内的母材的位置(区域)。接近该母材的位置不易影响接头强度。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规定影响接头强度的HAZ内的特定的区域的硬度,能够适当地控制回火的程度。因此,强HAZ区域61满足上述式(5)和上述式(6)。应予说明,上述式(5)更优选为M=D/15。上述式(6)更优选为0<T≤D/8。
另外,强HAZ区域61的硬度Hh不满足上述式(8)时,即为(Hmh-25)以上时,强HAZ区域61的回火可能过度进行而上升至熔点。其结果,强HAZ区域61的组织变成马氏体使韧性下降,所以接头强度可能降低。因此,从对HAZ6进行适当的回火的观点出发,使强HAZ区域61的硬度Hh小于(Hmh-25)。优选为(Hmh-40)以下。
应予说明,强HAZ区域61的硬度Hh的下限没有特别规定。认为通过回火使硬度下降是有限度的,因此强HAZ区域61的硬度Hh优选为(Hmh-700)以上。
其中,在重叠的钢板的重叠面,也有时在钢板间产生间隙(板隙)。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由以下的说明规定的前端区域31具有上述的金属组织和硬度Hv,且强HAZ区域61具有上述的硬度Hh,就可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图2中示出具有板隙G的焊接部的一个例子。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将熔核3的边界上的与距离钢板1、2分别相向的面侧的钢板表面所成的2条直线为等距离的直线(即,在板厚方向位于板隙G的中间且与钢板1、2的钢板表面平行的直线Y)相交的两点设为第1端部8a和第2端部8b。与上述同样地,从第1端部8a到点O的距离L和从第2端部8b到点P的距离L满足式(1)的熔核3内的区域成为前端区域31。另外,将直线Y看作“重叠面”,与上述同样地规定强HAZ区域61即可。
接下来,利用图3中的(A)和图3中的(B),对3张钢板的板组的焊接部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可以重叠3张以上的钢板。在重叠3张以上的钢板进行电阻点焊而成的焊接部件的情况下,重叠面7为2个以上,在各个重叠面7分别存在前端区域31和强HAZ区域61。这种情况下,只要在2个以上的重叠面中的一个以上,与该重叠面对应的前端区域31具有上述的金属组织和硬度Hv,且强HAZ区域61具有上述的硬度Hh,就同样可以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在图3中的(A)和图3中的(B)所示的例子中,存在2个重叠面,从上向下依次为第1重叠面7a、第2重叠面7b。
将第1重叠面7a与熔核3的边界上的两点设为第1端部8a1、第2端部8b1,将连接第1端部8a1与第2端部8b1的线段X1的长度设为D1。将线段X1上的点O1与第1端部8a1的距离、和线段X1上的点P1与第2端部8b1的距离分别设为L1。该距离L1满足上述式(1)的熔核3内的区域成为前端区域31。
另外,在相对于第1重叠面7a为上侧的钢板2和/或为下侧的钢板10中,将与重叠面7平行的直线Z1与熔核3的边界的交点设为点q1,将在直线Z1上HAZ6内的位置设为点r1。直线Z1与第1重叠面7a的板厚方向的距离M1(mm)满足上述式(5)、且点q1与点r1的距离T1(mm)满足上述式(6)的HAZ6内的区域成为强HAZ61。
同样地,将第2重叠面7b与熔核3的边界上的两点设为第1端部8a2、第2端部8b2,将连接第1端部8a2与第2端部8b2的线段X2的长度设为D2。将线段X2上的点O2与第1端部8a2的距离、和线段X2上的点P2与第2端部8b2的距离分别设为L2。该距离L2满足上述式(1)的熔核3内的区域成为前端区域31。
另外,在相对于第2重叠面7b为上侧的钢板10和/或为下侧的钢板1中,将与第2重叠面7b平行的直线Z2与熔核3的边界的交点设为点q2,将在直线Z2上HAZ6内的位置设为点r2。直线Z2与第2重叠面7b的板厚方向的距离M2(mm)满足上述式(5)、且点q2与点r2的距离T2(mm)满足上述式(6)的区域成为强HAZ61。
与第1重叠面7a和第2重叠面7b中的任一个对应的前端区域31和强HAZ区域61、或者与第1重叠面7a和第2重叠面7b这两者对应的前端区域31和强HAZ区域61通过满足上述的条件,从而熔核端部的韧性提高,因此可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应予说明,本发明中,熔核前端区域的硬度、热影响部(HAZ)的硬度可以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接下来,对本发明中使用的高强度钢板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本发明中,使重叠的钢板中的至少1张钢板为具有以下的成分组成的高强度钢板。即,高强度钢板的成分组成中,只要使C、Si、Mn、P分别满足以下所示的范围即可。如果满足该范围,则能够有效地适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阻点焊方法。以下,只要没有特殊说明,则成分组成中的“质量%”简记为“%”。
C:0.05~0.6%
C是有助于钢的强化的元素。C含量低于0.05%时,钢的强度变低,制作拉伸强度780MPa以上的钢板极其困难。另一方面,如果C含量超过0.6%,则虽然钢板的强度变高,但是硬质的马氏体量过大,微孔增加。此外熔核及其周边的热影响部(HAZ)过度硬化,脆化也进展,难以提高十字拉伸强度(CTS)。因此,使C含量为0.05~0.6%。C含量更优选为0.1%以上,更优选为0.3%以下。
Si:0.1~3.5%
如果Si含量为0.1%以上,则对钢的强化有效作用。另一方面,如果Si含量超过3.5%,则虽然钢被强化,但有时对韧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使Si含量为0.1~3.5%。Si含量更优选为0.2%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下。
Mn:1.5~10.0%
如果Mn含量低于1.5%,则即便不像本发明这样给予长时间的冷却,也能够得到高的接头强度。另一方面,如果Mn含量超过10.0%,则焊接部的脆化或者伴随脆化产生的破裂显著出现,难以提高接头强度。因此,使Mn含量为1.5%~10.0%。Mn含量更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下。
P:0.1%以下
P为不可避免的杂质,如果P含量超过0.1%,则在焊接部的熔核端出现强偏析,因此难以提高接头强度。因此,使P含量为0.1%以下。P含量更优选为0.05%以下,P含量更优选为0.02%以下。
应予说明,本发明中,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加入选自Cu、Ni、Mo、Cr、Nb、V、Ti、B、Al、和Ca中的1种或者2种以上的元素。
Cu、Ni、Mo是能够有助于提高钢的强度的元素。Cr是可以通过提高淬透性而提高强度的元素。Nb、V是可以通过析出硬化进行组织控制来强化钢的元素。Ti、B是可以改善淬透性而强化钢的元素。Al是能够进行组织控制而使奥氏体细粒化的元素。Ca是能够有助于提高钢的加工性的元素。为了得到该效果,除了上述成分组成,可以根据需要,加入选自Cu、Ni、Mo、Cr、Nb、V、Ti、B、Al、和Ca中的1种或者2种以上的元素。应予说明,如果过度含有这些元素,则存在韧性劣化、产生裂纹的风险,因此加入这些元素时,如果含量合计为5%以下,则可以允许。
应予说明,这些以外的成分组成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另外,具有上述的成分组成的高强度钢板的拉伸强度优选为780MPa以上。如上所述,特别是母材的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时,CTS可能下降。根据本发明,即便是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板,通过使熔核前端区域等的金属组织成为回火马氏体,也成为具有韧性的组织,因此能够防止熔核端部的脆性的破坏。由此,能够抑制焊接部的CTS下降。应予说明,当然即便为拉伸强度小于780MPa的高强度钢板,也可得到上述效果。
即便重叠的钢板中至少1张钢板为镀锌钢板,也能够得到上述效果。这里,镀锌钢板是指具有以锌为主成分的镀层的钢板。以锌为主成分的镀层包括所有公知的镀锌层。例如,作为以锌为主成分的镀层,包括热浸镀锌层、电镀锌层、Zn-Al镀层和Zn-Ni层等。
另外,重叠的钢板可以重叠多张同种的钢板,或者可以重叠多张不同种类的钢板。可以使具有镀层的表面处理钢板与不具有镀层的钢板重叠。另外,各钢板的板厚可以相同或不同,没有任何问题。例如,因为以一般的汽车用钢板为对象,所以钢板的板厚优选为0.4mm~2.2mm。
接下来,利用图4对本发明的电阻点焊方法进行说明。图4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说明对2张钢板进行电阻点焊的状态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电阻点焊方法如图4所示,首先,将配置于下侧的钢板1与配置于上侧的钢板2进行重叠。本发明中,使重叠的钢板的1张以上为具有上述的成分组成的高强度钢板。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使下侧的钢板1和/或上侧的钢板2为高强度钢板。
接下来,用上下一对电极4、5夹持重叠的下侧的钢板1和上侧的钢板2,边加压边通电。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用配置于下侧的电极4(下电极)和配置于上侧的电极5(上电极)夹持钢板1、2。上述的通电为以下说明的通电工序。然后,形成所需尺寸的熔核3,得到具有上述的电阻点焊部的焊接部件。
这里,对本发明中的通电工序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中,如下控制使用下电极4和上电极5对下钢板1和上钢板2通电的工序。
首先,进行以电流值Iw(kA)通电的主通电工序。接下来,给出以下述的式(13)所示的冷却时间tc(ms)进行冷却的冷却过程。其后,作为回火工序,以下述的式(14)所示的电流值It(kA)在下述的式(15)所示的通电时间tp(ms)的期间进行通电。
400≤tc···(13)
It≤0.95×Iw···(14)
400≤tp···(15)
〔主通电工序〕
主通电工序是用于将重叠的钢板(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下钢板1和上钢板2)的重叠部熔融而生成熔核3的通电工序。本发明中,以电流值Iw(kA)进行通电,生成焊接部。
应予说明,本发明中,主通电工序中的用于形成熔核3的通电条件、加压条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一直以来使用的焊接条件。主通电的通电条件优选通电时间tw为120~400ms,电流值Iw为4~8k。加压条件优选为2.0~4.0kN。电流值的下限优选为能够确保3√t(t:板厚)(mm)以上的熔核直径的电流值,为了得到稳定的熔核直径,电流值的上限优选为不伴有溅点产生的电流值。
〔冷却过程〕
在主通电工序与后述的回火工序之间设置冷却过程。该冷却过程中,进行冷却直到前端区域31的组织发生马氏体相变的温度。本发明中,以上述的式(13)所示的冷却时间tc(ms)进行冷却。冷却时间tc少于400ms时,无法将熔核端部冷却到发生马氏体相变的温度。其结果,前端区域31的无法进行马氏体相变的残余奥氏体组织经过后述的回火工序中的再通电、再冷却而成为马氏体组织和残余奥氏体组织中的1种或2种。这些组织不是具有韧性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因此保持硬的组织的状态。另外由于这些组织并非回火马氏体组织而是没有韧性的组织,所以前端区域31成为脆化的组织。因此,使冷却时间tc为400ms以上。
为了使前端区域31的组织更充分地成为马氏体组织,通过在后述的回火工序中使前端区域31的组织成为回火马氏体组织而提高接头强度,优选使冷却时间tc为600ms以上。更优选为800m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0ms以上。
应予说明,冷却时间tc的上限没有特别规定。为了短时间化以提高施工性,优选使冷却时间tc(ms)为8000ms以下。更优选为4000m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0ms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000ms以下。
〔回火工序〕
回火工序是用于对主通电工序中形成的熔核3的前端区域31进行回火而提高韧性的焊后热处理工序。本发明中,为了对在冷却过程中变成马氏体组织的前端区域31的组织进行回火,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回火工序。
为了得到本发明的效果,需要以上述的本发明的钢板成分中生成熔核后的前端区域31的马氏体组织变成回火马氏体组织的方式进行回火。
如果回火工序中的温度低,则焊接后的熔核端部的组织没有被回火,残留大量脆的马氏体组织。另外,如果在脆化区域进行回火,则P等杂质残留在晶界。因此,前端区域31变成脆化的金属组织。其结果,接头强度变低。
另一方面,随着回火工序中的温度变高,变成马氏体的组织因主通电工序后的冷却而发生逆相变,返回奥氏体的组织的比例增加。因此,在焊后通电(回火工序)结束后残留大量马氏体组织。与回火温度低的情况同样地马氏体组织的比例多,因此接头强度变低。
因此,如果将前端区域31的组织在高于或低于脆化区域的温度下进行回火,使组织成为以回火马氏体为主相的组织,则接头强度提高。因此,需要将回火工序的温度控制成适当的温度。因此,本发明中,重要的是如下控制回火工序的焊接条件。
回火工序中,以上述的式(14)所示的电流值It(kA)在上述的式(15)所示的通电时间tp(ms)的期间进行通电。
如果回火工序的通电的电流值It超过(0.95×Iw)kA,则回火通电的电流值过大,因此在冷却过程中发生马氏体相变的组织再次再熔融或者温度上升至奥氏体区域,最终变成马氏体组织。其结果,前端区域31变成脆的组织,接头强度无法提高。因此,使电流值It为(0.95×Iw)kA以下。回火工序中,为了防止前端区域31再熔融而导致温度上升至奥氏体区域,优选使电流值It为(0.9×Iw)kA以下。更优选为(0.8×Iw)kA以下。
应予说明,电流值It的下限没有特别规定。但是,为了进行回火使前端区域31成为上述的金属组织,优选使电流值It为(0.4×Iw)kA以上。更优选为(0.5×Iw)k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6×Iw)kA以下。
回火工序的通电时间tp少于400ms时,无法使冷却过程中生成的前端区域31的马氏体组织成为回火马氏体组织。其结果,回火工序中无法生成以面积率计为60%以上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另外前端区域31无法成为上述的硬度Hv。
此外,为了使强HAZ区域61具有上述的硬度Hh,需要在脆化区域以上的温度对HAZ进行回火,但如果温度过高,则超过熔点,成为出现大量马氏体组织的金属组织。因此,回火工序不得上升到能够回火的适当的温度以上。即,不优选过度提升电流值。回火工序的时间越长,越促进回火,但如果过长,则可能上升至适当的温度以上。
因此,使通电时间tp为400ms以上。通电时间tp更优选为600m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0ms以上。应予说明,通电时间tp的上限没有特别规定。为了提高施工性而进行短时间化时,优选使通电时间tp为3000ms以下,更优选为2000m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0ms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000ms以下。
另外,在前端区域31由回火工序产生的碳化物的粒径优选为平均粒径为300nm以下。本发明中的上述的对象钢板中,可知根据回火的温度存在脆化区域,并且在超过熔点的温度范围内,接头强度无法提高。因此,只要能够在熔点以下且脆化区域以下的温度范围、或者熔点以下且脆化区域以上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回火即可。本发明中,无论在任一温度范围内,都能够得到回火马氏体,保持韧性,因此能够提高接头强度。
应予说明,回火工序的通电条件(例如,加压力、电极、保持时间等)根据钢板的板组、板厚而变化,因此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对通电次数不进行限制。
本发明中,作为实施上述的电阻点焊方法的优选的焊接装置,只要具备上下一对的电极且能够用一对电极夹持焊接的部分进行加压和通电即可。并且,只要具有能够分别任意地控制焊接中的加压力和焊接电流的加压力控制装置和焊接电流控制装置即可。加压机构(例如气缸、伺服马达等)、电流控制机构(例如交流、直流等)、形式(例如定置式、机器人焊枪等)等没有特别限定。电源的种类(单相交流电、交流逆变器、直流逆变器)等也没有特别限定。电极的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电极的前端的形式例如可举出JIS C 9304:1999中记载的DR形(半球圆弧形)、R形(圆弧形)、D形(半球形)。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电阻点焊接头进行说明。
本发明是具有上述的电阻点焊部的电阻点焊接头。本发明的电阻点焊接头例如为将重叠的2张以上钢板用具有由上述的金属组织和硬度规定的熔融部和HAZ的电阻点焊部接合而成的接头。应予说明,钢板、焊接条件、焊接部的金属组织等与上述的说明同样,因此省略。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电阻点焊接头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是使用上述的电阻点焊方法制作电阻点焊接头的方法。在本发明的电阻点焊接头的制造方法中,例如,将重叠2张以上钢板而成的板组用一对电极夹持,进行边加压边在上述的焊接条件下通电的电阻点焊,形成所需尺寸的熔核而得到电阻点焊接头。应予说明,钢板、焊接条件、焊接部的金属组织等与上述的说明同样,因此省略。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通过将接合部在回火工序中控制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对熔核端部进行回火,从而前端区域31得到上述的金属组织和硬度Hv,并且强HAZ区域得到上述的硬度Hh。此外,通过将强HAZ区域61的硬度Hh也控制成规定的范围,能够判定熔核端部和HAZ变成脆化区域的温度的可能性。由此,能够提高焊接部的韧性,进一步提高CTS。即,能够兼得TSS和CTS。
而且,通过制造具有本发明的焊接部的焊接接头,还能够提高得到的焊接接头的接头强度。因此,即便板组中包含具有上述的钢板成分的中Mn钢板(高强度钢板)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接头强度(特别是CTS)的效果。
应予说明,本发明中,如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那样,按照CTS的基准将测定值为JIS A级(3.4kN)以上者评价为良好(接头强度优异)。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应予说明,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子中,将重叠2张钢板(下钢板1和上钢板2)而成的板组用安装于C焊枪的以伺服马达加压式具有直流电源的电阻焊接机进行电阻点焊,形成所需尺寸的熔核3而制作电阻点焊接头。
试验片使用780MPa级~1180MPa级的板厚0.8mm和板厚1.2mm的高强度钢板(钢板A~钢板H)。使试验片的尺寸为长边:150mm、短边:50mm。钢板A~钢板H使用以下所示的成分组成的钢板。以下,只要没有特殊说明,则表示钢板的成分组成的“%”是指“质量%”。
[钢板A的成分组成]
含有C:0.20%、Si:0.6%、Mn:4.0%、P:0.01%且剩余部分含有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钢板
[钢板B的成分组成]
含有C:0.10%、Si:0.2%、Mn:6.0%、P:0.01%且剩余部分含有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钢板
[钢板C的成分组成]
含有C:0.10%、Si:1.1%、Mn:1.2%、P:0.01%、Ti:0.03%、B:0.002%、Cr:0.40%且剩余部分含有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钢板
[钢板D的成分组成]
含有C:0.13%、Si:0.8%、Mn:1.2%、P:0.01%、Cu:0.50%、Ni:0.51%、Mo:0.19%、Al:0.03%且剩余部分含有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钢板
[钢板E的成分组成]
含有C:0.58%、Si:0.25%、Mn:0.75%、P:0.03%且剩余部分含有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钢板
[钢板F的成分组成]
含有C:0.30%、Si:3.5%、Mn:2.5%、P:0.01%、Nb:0.04%、V:0.03%、Ca:0.004%且剩余部分含有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钢板
[钢板G的成分组成]
含有C:0.60%、Si:2.0%、Mn:1.5%、P:0.01%且剩余部分含有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钢板
[钢板H的成分组成]
含有C:0.20%、Si:0.3%、Mn:1.5%、P:0.01%且剩余部分含有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钢板
如表1所示,从上述的钢板A~钢板H选择2张以上的钢板,重叠而制成各板组。板组a~板组h和板组j的板厚全部相同,为1.2mm。板组i是重叠3张同一种类中的Mn钢板A,板厚分别为0.8mm。
接下来,使用各板组,进行表2所示的焊接条件的电阻点焊,形成所需尺寸的熔核3,得到电阻点焊接头。应予说明,此时的通电在以下所示的条件下进行。使通电中的加压力恒定,这里以3.5kN进行。另外,下电极4和上电极5均使用前端的直径:6mm、前端的曲率半径:40mm、铬铜制的DR型电极。熔核直径以制成板厚:t(mm)时成为5.5√t(mm)以下的方式形成。
使用得到的电阻点焊接头,按照以下记载的方法分别进行熔核端部的组织和硬度、热影响部(HAZ)的硬度、CTS的评价。
〔熔核的组织和硬度〕
熔核端部(熔核前端区域)的组织观察中使用的样品如下获得。将制成的电阻点焊接头切断而制成试验片,对试验片进行超声波清洗后进行树脂填埋,对截面进行研磨,使用硝酸乙醇溶液进行蚀刻而得到样品。组织的观察使用SEM,在1000倍~100000倍下进行观察。硬度利用维氏硬度计按照JISZ2244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表3-1和表3-2中分别示出焊接后的电阻点焊接头中的熔核前端区域的组织、以及熔核前端区域、熔核整体、热影响部的硬度。
如图1中的(A)所示,表3-1和表3-2中示出的“熔核前端区域”的硬度的测定位置是在线段X上从第2端部8b向熔核中心方向距离0.02mm的位置和从点P向HAZ6方向距离0.02mm的位置,该线段X是连接板厚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的熔核3的边界与钢板彼此的重叠面7的线相交的两点(第1端部8a、第2端部8b)而成的。在这2点打上压痕,分别测定其值。
另外,熔核前端区域的回火马氏体组织中的碳化物的测定如下进行。焊接部截面的观察如下进行:为了观察用对截面样品进行薄的硝酸乙醇蚀刻,使用SEM(ScanningElectron Microscope)在30000倍下进行拍摄。碳化物的大小是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基于SEM的照片测量的。碳化物的比例(面积率)是使用图像的二值化软件算出碳化物的比例(面积率)。应予说明,如上所述,将碳化物的平均粒径为300nm以下者作为对象而算出碳化物的比例(面积率)。
〔热影响部的硬度〕
作为热影响部,测定上述的强HAZ区域的硬度。“强HAZ区域61”的硬度的测定是用与上述的熔核端部(熔核前端区域)的组织观察同样的方法制作样品进行测定的。另外,“强HAZ区域61”的硬度是利用维氏硬度计按照JISZ2244中规定的方法测定的。
表3-1和表3-2中示出的“强HAZ区域61”的硬度的测定位置如图1中的(A)所示确定。应予说明,本实施例中,在上侧的钢板中,将从重叠面7间隔板厚方向的距离M(mm)=D/20的直线Z与熔核3的边界的交点设为点q,将该直线Z上HAZ内的位置设为点r,将满足从点q到点q的距离T(mm)=D/10的HAZ内的区域作为强HAZ区域。然后,在从点q向HAZ6侧距离0.3mm的位置打上压痕,测定其值。应予说明,在下侧的钢板中也将与上述同样的区域作为强HAZ区域,在从点q向HAZ6侧距离0.3mm的位置打上压痕,测定其值。
〔CTS的评价〕
CTS的评价如下进行:对制成的电阻点焊接头按照JISZ3137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十字拉伸试验,测定CTS(十字拉伸力)。CTS的基准是对测定值为JIS A级(3.4kN)以上者标注符号○,对低于JIS A级者标注符号×。应予说明,本实施例子中,将符号○的情况评价为良好(接头强度优异),将符号×的情况评价为差。表4中示出焊接后的电阻点焊接头CTS的评价结果。
[表1]
[表2]
[表4]
如表4所示,可知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电阻点焊的本发明例子中,即便是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板,特别是中Mn钢板,也可得到电阻点焊部的熔核端部具有韧性的良好的电阻点焊接头。与此相对,偏离本发明的方法的焊接条件的比较例子中没有得到良好的接头。
符号说明
1 钢板
2 钢板
3 熔核
31 熔核前端区域
4 下电极
5 上电极
6 热影响部(HAZ)
61 强HAZ区域
7 重叠面
8a 第1端部
8b 第2端部
10 钢板
Claims (7)
1.一种电阻点焊部,是重叠2张以上的钢板进行电阻点焊而成的焊接部件的电阻点焊部,
所述钢板中的至少1张钢板是成分组成以质量%计满足C:0.05~0.6%、Si:0.1~3.5%、Mn:1.5~10.0%和P:0.1%以下的范围的高强度钢板,
将熔核的边界上的与所述钢板的重叠面相交的两点设为第1端部和第2端部,
将连接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第2端部的线段X的长度设为D,
将从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向所述熔核的中心方向的线段X上的位置设为点O和点P,将从所述第1端部到点O和从所述第2端部到点P的各距离L满足下述式(1)的所述熔核内的区域作为熔核前端区域时,在与所述重叠面对应的所述熔核前端区域中的一个以上中,
所述熔核前端区域的金属组织以回火马氏体为主相,
所述熔核前端区域的硬度Hv相对于由下述式(2)和下述式(3)算出的所述熔核整体的马氏体的硬度Hmw,满足下述式(4),
其中,所述长度D的单位为mm,所述距离L的单位为mm,
在相对于所述重叠面为上侧和/或下侧的钢板中,
将与所述重叠面平行的直线Z与所述熔核的边界的交点设为点q,将直线Z上热影响部内的位置设为点r,
将直线Z与所述重叠面的板厚方向的距离M满足下述式(5)且从点q到点r的各距离T满足下述式(6)的所述热影响部内的区域作为强HAZ区域时,在与所述重叠面对应的所述强HAZ区域中的一个以上中,
所述强HAZ区域的硬度Hh相对于由下述式(7)算出的钢板的马氏体的硬度Hmh,满足下述式(8),
其中,所述距离M的单位为mm,所述距离T的单位为mm,
0<L≤0.25×D···(1)
Hmw=884×Cw×(1-0.3×Cw2)+294···(2)
Hv≤Hmw-40···(4)
这里,式(2)~式(3)中,
Cw:熔核内的来自各钢板的每单位体积的C含量,单位为质量%,
Ci:重叠的各钢板的C含量,单位为质量%,
Vi:在通过熔核的中心的板厚方向截面中,由熔核的边界和各线段X围成的区域中的各钢板的熔融面积,单位为mm2,
n:重叠的钢板的个数,
M=D/20·······(5)
0<T≤D/10·······(6)
Hmh=884×Ch×(1-0.3×Ch2)+294···(7)
Hh<Hmh-25·····(8)
这里,式(7)中,Ch:相对于重叠面为上侧的钢板的C含量或者相对于重叠面为下侧的钢板的C含量,单位为质量%,
其中,在所述重叠面存在所述钢板间的间隙的情况下,将与位于所述间隙的中间且与所述钢板表面平行的直线Y相交的所述熔核的边界上的两点设为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阻点焊部,其中,所述回火马氏体中的碳化物的比例以面积率计超过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阻点焊部,其中,所述碳化物的平均晶体粒径为300n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阻点焊部,其中,所述高强度钢板的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
5.一种电阻点焊方法,是生成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阻点焊部的电阻点焊方法,
作为主通电工序,以电流值Iw进行通电,生成焊接部,其中,Iw的单位为kA,
其后,以下述式(13)所示的冷却时间tc进行冷却,其中,tc的单位为ms,
其后,作为回火工序,以下述式(14)所示的电流值It在下述式(15)所示的通电时间tp的期间进行通电,其中,It的单位为kA,tp的单位为ms,
400≤tc···(13)
It≤0.95×Iw···(14)
400≤tp···(15)。
6.一种电阻点焊接头,具有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阻点焊部。
7.一种电阻点焊接头的制造方法,利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阻点焊方法制造电阻点焊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99371 | 2019-05-28 | ||
JP2019099371 | 2019-05-28 | ||
JP2019-203134 | 2019-11-08 | ||
JP2019203134 | 2019-11-08 | ||
PCT/JP2020/009011 WO2020240961A1 (ja) | 2019-05-28 | 2020-03-04 |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部および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並びに抵抗スポット溶接継手および抵抗スポット溶接継手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91773A true CN113891773A (zh) | 2022-01-04 |
CN113891773B CN113891773B (zh) | 2022-11-08 |
Family
ID=72938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38973.8A Active CN113891773B (zh) | 2019-05-28 | 2020-03-04 | 电阻点焊部和电阻点焊方法、以及电阻点焊接头和电阻点焊接头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228233A1 (zh) |
EP (1) | EP3978178A4 (zh) |
JP (1) | JP6777270B1 (zh) |
KR (1) | KR102589430B1 (zh) |
CN (1) | CN113891773B (zh) |
MX (1) | MX2021014596A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47533A (ja) * | 1992-03-03 | 1993-09-24 | Nkk Corp | アズロール型超高張力電縫鋼管の製造方法 |
JP2000230537A (ja) * | 1999-02-09 | 2000-08-22 | Sumitomo Metal Ind Ltd | ねじり疲労特性に優れた高強度駆動軸とその製造方法 |
CN102596481A (zh) * | 2009-07-31 | 2012-07-18 | 高周波热炼株式会社 | 焊接构造构件及焊接方法 |
JP2013128945A (ja) * | 2011-12-21 | 2013-07-04 | Jfe Steel Corp |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CN103889634A (zh) * | 2011-10-18 | 2014-06-25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高张力钢板的电阻点焊方法以及电阻点焊接缝 |
WO2014171495A1 (ja) * | 2013-04-17 | 2014-10-23 |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 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CN104520052A (zh) * | 2012-08-10 | 2015-04-15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搭接焊构件、汽车用部件、重叠部的焊接方法、和搭接焊构件的制造方法 |
CN105263663A (zh) * | 2013-06-05 | 2016-01-20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点焊接头以及点焊方法 |
JP2016055337A (ja) * | 2014-09-11 | 2016-04-21 | 高周波熱錬株式会社 | 溶接方法及び溶接構造物 |
CN107442915A (zh) * | 2017-09-21 | 2017-12-08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440MPa级冷轧含磷高强IF钢的窄搭接焊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3352Y2 (zh) | 1974-12-25 | 1982-03-17 | ||
JP5293227B2 (ja) | 2009-01-30 | 2013-09-18 |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 高強度薄鋼板の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US8962149B2 (en) * | 2009-08-31 | 2015-02-24 |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 Spot welded joint |
JP5895430B2 (ja) | 2011-10-04 | 2016-03-30 |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 高強度薄鋼板の抵抗スポット溶接継手および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JP5942392B2 (ja) | 2011-11-17 | 2016-06-29 |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 高張力鋼板の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JP6438880B2 (ja) * | 2013-06-27 | 2018-12-19 | 高周波熱錬株式会社 | 溶接構造部材及び溶接方法 |
-
2020
- 2020-03-04 MX MX2021014596A patent/MX2021014596A/es unknown
- 2020-03-04 EP EP20812882.7A patent/EP3978178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3-04 US US17/614,424 patent/US2022022823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03-04 JP JP2020526161A patent/JP6777270B1/ja active Active
- 2020-03-04 KR KR1020217037994A patent/KR102589430B1/ko active Active
- 2020-03-04 CN CN202080038973.8A patent/CN1138917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47533A (ja) * | 1992-03-03 | 1993-09-24 | Nkk Corp | アズロール型超高張力電縫鋼管の製造方法 |
JP2000230537A (ja) * | 1999-02-09 | 2000-08-22 | Sumitomo Metal Ind Ltd | ねじり疲労特性に優れた高強度駆動軸とその製造方法 |
CN102596481A (zh) * | 2009-07-31 | 2012-07-18 | 高周波热炼株式会社 | 焊接构造构件及焊接方法 |
CN103889634A (zh) * | 2011-10-18 | 2014-06-25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高张力钢板的电阻点焊方法以及电阻点焊接缝 |
JP2013128945A (ja) * | 2011-12-21 | 2013-07-04 | Jfe Steel Corp |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CN104520052A (zh) * | 2012-08-10 | 2015-04-15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搭接焊构件、汽车用部件、重叠部的焊接方法、和搭接焊构件的制造方法 |
WO2014171495A1 (ja) * | 2013-04-17 | 2014-10-23 |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 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CN105263663A (zh) * | 2013-06-05 | 2016-01-20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点焊接头以及点焊方法 |
JP2016055337A (ja) * | 2014-09-11 | 2016-04-21 | 高周波熱錬株式会社 | 溶接方法及び溶接構造物 |
CN107442915A (zh) * | 2017-09-21 | 2017-12-08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440MPa级冷轧含磷高强IF钢的窄搭接焊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91773B (zh) | 2022-11-08 |
KR102589430B1 (ko) | 2023-10-13 |
EP3978178A4 (en) | 2022-08-03 |
KR20210154239A (ko) | 2021-12-20 |
JPWO2020240961A1 (ja) | 2021-09-13 |
EP3978178A1 (en) | 2022-04-06 |
MX2021014596A (es) | 2022-01-11 |
JP6777270B1 (ja) | 2020-10-28 |
US20220228233A1 (en) | 2022-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805284B1 (ko) | 스폿 용접 조인트 및 스폿 용접 방법 | |
JP6958765B1 (ja) |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および抵抗スポット溶接継手の製造方法 | |
WO2020240961A1 (ja) |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部および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並びに抵抗スポット溶接継手および抵抗スポット溶接継手の製造方法 | |
JP6763483B2 (ja) |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抵抗スポット溶接継手の製造方法 | |
JP6879345B2 (ja) |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抵抗スポット溶接継手の製造方法 | |
JP7453600B2 (ja) | スポット溶接継手及びスポット溶接継手の製造方法 | |
KR20230169330A (ko) | 자동차용 부재 및 그 저항 스폿 용접 방법 | |
JP5168204B2 (ja) | 鋼板の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
CN113891773B (zh) | 电阻点焊部和电阻点焊方法、以及电阻点焊接头和电阻点焊接头的制造方法 | |
Bhaduri et al. | Optimised post-weld heat treatment procedures and heat input for welding 17–4PH stainless steel | |
JP5070866B2 (ja) | 熱延鋼板およびスポット溶接部材 | |
JP7473009B2 (ja) |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継手およびその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
JP7332065B1 (ja) |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継手およびその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
JP7347716B1 (ja) |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継手および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
JP7480929B1 (ja) |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継手およびその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
JP7473861B1 (ja) |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
CN119604382A (zh) | 点焊接头的制造方法及点焊接头 | |
WO2023080076A1 (ja) |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部材およびその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
JP6950294B2 (ja) | 多層盛り溶接による継手の製造方法 | |
WO2023063097A1 (ja) |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継手およびその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
WO2024111224A1 (ja) |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
WO2024127866A1 (ja) |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継手およびその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
JP2024087512A (ja) | スポット溶接方法および溶接継手の製造方法 | |
JPH0762489A (ja) | アーク溶接部の疲労特性に優れた高張力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