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795450B - 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95450B
CN113795450B CN201980073929.8A CN201980073929A CN113795450B CN 113795450 B CN113795450 B CN 113795450B CN 201980073929 A CN201980073929 A CN 201980073929A CN 113795450 B CN113795450 B CN 1137954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l
weir plate
landing
hoistwa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39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95450A (zh
Inventor
山本圭悟
石田敬
中村圭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795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54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954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54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具备:地坎,其配置于连通井道和层站的出入口的下部;地坎支承部件,其固定于所述出入口的下方的所述井道的内侧的壁面并支承所述地坎;第1堰板,其从所述地坎向下方垂下;以及第2堰板,其放置于所述壁面与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上表面所形成的角部,并且立起来抵靠于所述第1堰板,利用所述第1堰板以及所述第2堰板堵住所述地坎与所述壁面之间的间隙,即使所述地坎与所述壁面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也能够维持所述第2堰板向所述第1堰板侧倚靠而堵住所述间隙的状态,而不需要重新调整堰板(11)的位置,因此能够削减安装时间。

Description

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中,地坎安装件1以使支承臂1b铅直且将安装部1a锚固定于混凝土地板11的井道侧的壁面的方式,在层站出入口的横宽方向上配设有多个。使地坎承接件2的载置部2b的上表面即地坎载置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利用螺栓12和螺母13将地坎承接件2的安装部2a紧密固定于各地坎安装件1的支承臂1b。混凝土承接板3以将混凝土承接部3b载置于各载置部2b的地坎载置面上且使抵接部3a与混凝土地板11的井道侧的壁面抵接的方式,在超过层站出入口的横宽方向上的整个区域的范围内延伸设置。地坎部件5隔着混凝土承接部3b由螺栓14和螺母15紧密固定于各地坎承接件2的载置部2b,并沿层站出入口的横宽方向延伸设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根据上述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由于利用混凝土承接板3堵住混凝土地板11与地坎部件5之间的间隙,因此不需要以往针对每个层站而制作的堵住间隙的钢板,从而能够简单地附设层站地坎装置。此外,在将砂浆7、8涂设于混凝土地板11时,能够使地坎部件5侧的砂浆涂设厚度较厚,从而能够获得足够的强度。因此,还能够防止在层站地板的加工面产生龟裂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59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以往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中,由于混凝土承接板3的抵接部3a与混凝土地板11的井道侧的壁面抵接而堵住混凝土地板11与地坎部件5之间的间隙,并且混凝土承接板3的混凝土承接部3b介于地坎部件5与各地坎承接件2的载置部2b之间并由螺栓14和螺母15紧密固定,因此,当调整了地坎部件5以及混凝土承接板3中的一方的位置时,另一方的位置有时会偏移,安装时间变长。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具备:地坎,其配置于连通井道和层站的出入口的下部;地坎支承部件,其固定于所述出入口的下方的所述井道的内侧的壁面并支承所述地坎;第1堰板,其从所述地坎向下方垂下;以及第2堰板,其放置于所述壁面与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上表面所形成的角部,并且立起来抵靠于所述第1堰板,利用所述第1堰板以及所述第2堰板堵住所述地坎与所述壁面之间的间隙。
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方法是如下方法,利用第1堰板以及第2堰板堵住地坎与壁面之间的间隙,所述地坎配置于连通井道和层站的出入口的下部并由固定于所述出入口的下方的所述井道的内侧的所述壁面的地坎支承部件支承,其中,所述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工序:第1堰板安装工序,使所述第1堰板从所述地坎向下方垂下;以及在所述第1堰板安装工序之后进行的第2堰板安装工序,将所述第2堰板放置于所述壁面与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上表面所形成的角部,并且立起来抵靠于所述第1堰板。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法中,所述第2堰板放置于所述壁面与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上表面所形成的角部,并且抵靠于从所述地坎向下方垂下的所述第1堰板而立起,因此,即使所述地坎与所述壁面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也能够维持所述第2堰板向所述第1堰板侧倚靠而堵住所述地坎与所述壁面之间的所述间隙的状态,而不需要重新调整堰板11的位置,因此能够削减安装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由A所示的部分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1中由A所示的部分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第1变形例的相当于图3的右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第2变形例的相当于图3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由A所示的部分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图1中由A所示的部分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右侧视图。
在图1至图3中,标号1是井道,标号2是层站,标号3是建筑结构体壁,标号4是加工壁,标号5是建筑结构体地板,标号6是加工地板,标号7是出入口,标号8是门框,标号9是地坎,标号10是地坎支承部件,标号11是堰板,标号12是填充材料。
建筑结构体壁3将井道1与层站2划分开。建筑结构体壁3形成有壁孔部3a。
加工壁4设置于比建筑结构体壁3靠层站2的一侧。加工壁4设置于门框8的周围。
建筑结构体地板5将层站2的楼层与层站2之下的楼层划分开。建筑结构体地板5从井道1的建筑结构体壁3向层站2的一侧延伸。
加工地板6设置于建筑结构体地板5之上。加工地板6从地坎9的靠层站2的一侧的侧面9a向层站2的一侧延伸。
出入口7设置于建筑结构体壁3的壁孔部3a。出入口7连通井道1和层站2。
门框8配置于层站2的建筑结构体壁3的壁孔部3a。门框8形成出入口7。
地坎9配置于出入口7的下部。地坎9位于井道1的内侧。地坎9在下表面9b形成有沿出入口7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槽部9c。地坎9在侧面9a形成有沿出入口7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槽部9d(槽部)。
地坎支承部件10固定于出入口7的下方的井道1的内侧的壁面1a。地坎支承部件10支承地坎9。地坎支承部件10具有壁侧支承部件13以及地坎侧支承部件14。
壁侧支承部件13是将板状的1个部件弯曲而形成的。壁侧支承部件13具有沿出入口7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壁侧固定片13a以及壁侧连接片13b。
壁侧固定片13a沿着井道1的壁面1a在出入口7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壁侧固定片13a形成有在出入口7的宽度方向上较长的长孔13c。壁侧固定片13a由第1接合部件15固定于井道1的壁面1a。第1接合部件15具有锚定螺栓15a、螺母15b以及垫圈15c。锚定螺栓15a被钉进井道1的壁面1a。壁侧固定片13a的长孔13c及垫圈15c依次被穿插到锚定螺栓15a的螺纹部。螺母15b被拧进锚定螺栓15a的螺纹部而借助垫圈15c将壁侧固定片13a紧固于井道1的壁面1a。
壁侧连接片13b从壁侧固定片13a向井道1的内侧延伸。壁侧连接片13b形成有在出入口7的进深方向上较长的长孔13d。
地坎侧支承部件14是将板状的1个部件弯曲而形成的。地坎侧支承部件14的靠层站2的一侧的侧面14a与地坎9的侧面9a无阶梯差地进行配置。地坎侧支承部件14具有沿出入口7的进深方向延伸的地坎侧固定片14b以及地坎侧连接片14c。
地坎侧固定片14b沿着地坎9的下表面9b在出入口7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地坎侧固定片14b形成有缝隙14d。地坎侧固定片14b由第2接合部件16固定于地坎9的下表面9b。第2接合部件16具有螺栓16a以及螺母16b。螺栓16a的头部嵌入于形成于地坎9的下表面9b的槽部9c。地坎侧固定片14b的缝隙14d被穿插到螺栓16a的螺纹部。螺母16b被拧进螺栓16a的螺纹部而将地坎侧固定片14b紧固于地坎9的下表面9b。
地坎侧连接片14c从地坎侧固定片14b向下方延伸。地坎侧连接片14c形成有在出入口7的高度方向上较长的长孔14e。
壁侧支承部件13的壁侧连接片13b和地坎侧支承部件14的地坎侧连接片14c由第3接合部件17固定。第3接合部件17具有螺栓17a、螺母17b、垫圈17c以及垫圈17d。垫圈17c、地坎侧连接片14c的长孔14e、壁侧连接片13b的长孔13d以及垫圈17d依次被穿插到螺栓17a的螺纹部。螺母17b被拧进螺栓17a的螺纹部而借助垫圈17c以及垫圈17d将壁侧连接片13b和地坎侧连接片14c紧固。
这样,地坎9借助地坎支承部件10固定于井道1的壁面1a,因此,能够在出入口7的宽度方向、高度方向以及进深方向上调整地坎9的位置。
另外,地坎支承部件10只要能够固定于井道1的壁面1a并支承地坎9即可,也可以不是上述的结构。例如,地坎支承部件10也可以具有1个壁侧支承部件13以及2个地坎侧支承部件14,该情况下,壁侧支承部件13只要具有1个壁侧固定片13a以及2个壁侧连接片13b即可。此外,例如,壁侧支承部件13以及地坎侧支承部件14也可以利用焊接来接合。此外,例如,壁侧支承部件13以及地坎侧支承部件14也可以通过将板状的1个部件弯曲而一体地形成。此外,例如,长孔13c、长孔13d、缝隙14d以及长孔14e也可以是长孔、圆孔或缝隙,长孔以及缝隙的朝向可以适当确定。
另外,地坎支承部件10虽然设有3个,但是只要设有2个以上即可。
堰板11堵住地坎9与井道1的壁面1a之间的间隙18。堰板11具有在出入口7的宽度方向上至少比建筑结构体壁3的壁孔部3a更长地延伸的第1堰板19及第2堰板20。
第1堰板19从地坎9向下方垂下。第1堰板19沿着地坎9的侧面9a向下方垂下。第1堰板19沿着地坎侧支承部件14的侧面14a向下方垂下。第1堰板19形成有圆孔19a。第1堰板19由第4接合部件21固定于地坎9的侧面9a。第4接合部件21具有螺栓21a以及螺母21b。螺栓21a的头部嵌入于地坎9的槽部9d。第1堰板19的圆孔19a被穿插到螺栓21a的螺纹部。螺母21b被拧进螺栓21a的螺纹部而将第1堰板19紧固于地坎9的侧面9a。
第2堰板20的一端20a放置于井道1的壁面1a与壁侧支承部件13的上表面13e所形成的角部22。第2堰板20的另一端20b立起来抵靠于第1堰板19。
在此,壁侧支承部件13的上表面13e在与井道1的壁面1a所形成的角部22处凹陷。壁侧支承部件13的上表面13e与井道1的壁面1a形成凹部23。第2堰板20的一端20a嵌入于凹部23。第2堰板20的一端20a抵靠于井道1的壁面1a。
填充材料12填充于地坎9与井道1的壁面1a之间。填充材料12以液状来进行填充,在填充之后凝固。填充材料12例如是砂浆。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中,第2堰板20放置于井道1的壁面1a与地坎支承部件10的上表面13e所形成的角部21,并且抵靠于从地坎9向下方垂下的第1堰板19而立起,因此,即使地坎9与井道1的壁面1a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也能够维持第2堰板20向第1堰板19的一侧倚靠而堵住间隙18的状态,而不需要重新调整堰板11的位置,因此能够削减安装时间。
此外,由于第2堰板20放置于井道1的壁面1a与地坎支承部件10的上表面13e所形成的角部21,并且抵靠于从地坎9向下方垂下的第1堰板19而立起,因此,当在地坎9与井道1的壁面1a之间填充填充材料12时,即使填充材料12的重量施加于堰板11,也能够维持第2堰板20向第1堰板19的一侧倚靠而堵住间隙18的状态,而不需要将第1堰板19和第2堰板20相互固定,因此能够削减安装时间。
此外,地坎支承部件10的上表面13e与井道1的壁面1a形成凹部23,第2堰板20的一端20a嵌入于凹部23,因此防止了第2堰板20的一端20a的位置偏移,而不需要将第2堰板20的一端20a固定,因此能够削减安装时间。
此外,由于第1堰板19沿着地坎9的侧面9a以及地坎支承部件10的侧面14a向下方垂下,因此,当在地坎9与井道1的侧面1a之间填充填充材料12时,即使填充材料12的重量施加于堰板11,由于第1堰板19抵靠于地坎支承部件10的侧面14a,因此也能够抑制第1堰板19比地坎支承部件10的侧面14a更向出入口7的进深方向挠曲,而不需要将第1堰板19的下部固定,因此能够削减安装时间。
另外,虽然优选地坎侧支承部件14的侧面14a与地坎9的侧面9a无阶梯差地进行配置,但是,地坎侧支承部件14的侧面14a只要配置于比地坎9的侧面9a靠井道1的内侧的位置即可,也可以不与地坎9的侧面9a无阶梯差地进行配置。该情况下,也起到了上述的效果。
接下来,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图4是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图4中由S1至S7所示的第1工序至第7工序。
在第1工序中,确定作为安装地坎9的基准的位置。第1工序如下所述地进行。
例如,将设置于井道1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铅锤的位置作为出入口7的宽度方向及进深方向上的位置的基准。例如,将地板加工面的高度作为出入口7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的基准。
在第2工序中,在井道1的壁面1a安装地坎支承部件10。第2工序如下所述地进行。
将地坎支承部件10的壁侧支承部件13安装于井道1的壁面。在井道1的壁面1a的规定的位置钉进锚定螺栓15a。将壁侧支承部件13的壁侧固定片13a的长孔13c及垫圈15c依次穿插到锚定螺栓15a的螺纹部。将螺母15b拧进锚定螺栓15a的螺纹部进行临时紧固,从而借助垫圈15c将壁侧固定片13a紧固于井道1的壁面1a。
在壁侧支承部件13安装地坎支承部件10的地坎侧支承部件14。将垫圈17c、地坎侧支承部件14的地坎侧连接片14c的长孔14e、壁侧支承部件13的壁侧连接片13b的长孔13d以及垫圈17d依次穿插到螺栓17a的螺纹部。将螺母17b拧进螺栓17a的螺纹部进行临时紧固,从而借助垫圈17c及垫圈17d将壁侧连接片13b与地坎侧连接片14c紧固。
另外,在井道1的建筑结构体由混凝土形成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利用锚定螺栓15a将地坎支承部件10安装于井道1的建筑结构体,在井道1的建筑结构体由钢筋形成的情况下,利用焊接将地坎支承部件10安装于井道1的建筑结构体。
另外,也可以在第2工序之前,在壁侧支承部件13安装地坎侧支承部件14。
在第3工序中,在地坎支承部件10安装地坎9。第3工序如下所述地进行。
将地坎9安装于地坎侧支承部件14。将螺栓16a的头部嵌入地坎9的槽部9c。将地坎侧支承部件14的地坎侧固定片14b的缝隙14d穿插到螺栓16a的螺纹部。将螺母16b拧进螺栓16a的螺纹部进行临时紧固,从而将地坎侧固定片14b紧固于地坎9的下表面9b。
另外,也可以在第3工序之前,将地坎9安装于地坎支承部件10。
在第4工序中,对地坎9的位置进行调整。第4工序如下所述地进行。
例如,以在第1工序中设置于井道1中的铅锤为基准,对地坎9在出入口7的宽度方向以及进深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例如,以地板加工面的高度为基准,对地坎9在出入口7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
在调整了地坎9的位置之后,将地坎9及地坎支承部件10固定。将第1接合部件15的螺母15b正式紧固而将井道1的壁面1a与地坎支承部件10的壁侧支承部件13固定。将第2接合部件16的螺母16b正式紧固而将地坎9与地坎支承部件10的地坎侧支承部件14固定。将第3接合部件17的螺母17b正式紧固而将壁侧支承部件13与地坎侧支承部件14固定。
在第5工序(第1堰板安装工序)中,安装第1堰板19。第5工序如下所述地进行。
将螺栓21a的头部嵌入地坎9的槽部9d。将第1堰板19的圆孔19a穿插到螺栓21a的螺纹部。将螺母21b拧进螺栓21a的螺纹部进行正式紧固,从而将第1堰板19紧固于地坎9的侧面9a。
另外,第5工序只要在第6工序之前进行即可,也可以在第1工序、第2工序、第3工序或第4工序之前进行。
在第6工序(第2堰板安装工序)中,安装第2堰板20。第6工序如下所述地进行。
将第2堰板20的一端20a放置于井道1的壁面1a与壁侧支承部件13的上表面13e所形成的角部22。将第2堰板20的一端20a嵌入壁侧支承部件13的上表面13e与井道1的壁面1a所形成的凹部23。将第2堰板20的一端20a抵靠于井道1的壁面1a。将第2堰板20的另一端20b立起来抵靠于第1堰板19。
在第7工序中,在地坎9与井道1的壁面1a之间填充填充材料12。
如上所述,通过第1工序至第7工序来安装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方法起到了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虽然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具有第1堰板19,但第1堰板19也可以是第1堰板24或第1堰板25。第1堰板24是第1堰板19的第1变形例。第1堰板25是第1堰板19的第2变形例。
使用图5对第1堰板24进行说明。图5是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第1变形例的相当于图3的右侧视图。
第1堰板24在出入口7的宽度方向上至少比建筑结构体壁3的壁孔部3a更长地延伸。第1堰板24是将板状的1个部件弯曲而形成的。第1堰板24具有固定部24a以及堵塞部24b。
固定部24a沿着地坎9的下表面9b在出入口7的进深方向上延伸。固定部24a延伸至比地坎9的下表面9b的靠井道1的一侧的端部靠近前的位置。固定部24a夹在地坎9与地坎支承部件10之间。固定部24a形成有圆孔24c。固定部24a的圆孔24c以及地坎侧固定片14b的缝隙14d依次被穿插到螺栓16a的螺纹部。螺母16b被拧进螺栓16a的螺纹部而将固定部24a及地坎侧固定片14b紧固于地坎9的下表面9b。
堵塞部24b从固定部24a的靠层站2的一侧的端部向下方垂下。堵塞部24b沿着地坎侧支承部件14的侧面14a向下方垂下。
第2堰板20的另一端20b立起来抵靠于第1堰板24的堵塞部24b。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1变形例中,第1堰板24及第2堰板20堵住地坎9与井道1的壁面1a之间的间隙18。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1变形例起到了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此外,由于第1堰板24夹在地坎9与地坎支承部件10之间而被固定,因此能够减少接合部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够削减安装时间。
另外,通过将固定部24a的圆孔24c设为在出入口7的进深方向上较长的长孔,能够在出入口7的进深方向上调整第1堰板24的位置,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相比,即使地坎9与井道1的壁面1a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变化,也能够堵住间隙18。
另外,也可以未形成有地坎9的槽部9d。该情况下也起到上述的效果。
另外,地坎侧支承部件14的侧面14a也可以不与地坎9的侧面9a无阶梯差地进行配置。该情况下也起到上述的效果。
接下来,使用图6对第1堰板25进行说明。图6是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第2变形例的相当于图3的右侧视图。
第1堰板25在出入口7的宽度方向上至少比建筑结构体壁3的壁孔部3a更长地延伸。第1堰板25是将板状的1个部件弯曲而形成的。第1堰板25具有钩部25a以及堵塞部25b。
钩部25a钩挂于地坎9的槽部9d。钩部25a从地坎9的槽部9d的外侧到内侧地沿水平方向、或向下方向延伸。
堵塞部25b从钩部25a的靠层站2的一侧的端部向下方垂下。堵塞部25b沿着地坎9的侧面9a向下方垂下。堵塞部25b沿着地坎侧支承部件14的侧面14a向下方垂下。
第2堰板20的另一端20b立起来抵靠于第1堰板25的堵塞部25b。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2变形例中,第1堰板25及第2堰板20堵住地坎9与井道1的壁面1a之间的间隙18。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2变形例起到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此外,由于将第1堰板25的钩部25a钩挂于地坎9的槽部9d来进行安装,因此能够减少接合部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够削减安装时间。
产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法能够适当地利用于利用堰板堵住地坎与井道的壁面之间的间隙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
标号说明
1:井道;1a:壁面;2:层站;3:建筑结构体壁;3a:壁孔部;4:加工壁;5:建筑结构体地板;6:加工地板;7:出入口;8:门框;9:地坎;9a:侧面;9b:下表面;9c:槽部;9d:槽部;10:地坎支承部件;11:堰板;12:填充材料;13:壁侧支承部件;13a:壁侧固定片;13b:壁侧连接片;13c:长孔;13d:长孔;13e:上表面;14:地坎侧支承部件;14a:侧面;14b:地坎侧固定片;14c:地坎侧连接片;14d:缝隙;14e:长孔;15:第1接合部件;15a:锚定螺栓;15b:螺母;15c:垫圈;16:第2接合部件;16a:螺栓;16b:螺母;17:第3接合部件;17a:螺栓;17b:螺母;17c:垫圈;17d:垫圈;18:间隙;19:第1堰板;19a:圆孔;20:第2堰板;20a:一端;20b:另一端;21:第4接合部件;21a:螺栓;21b:螺母;22:角部;23:凹部;24:第1堰板;24a:固定部;24b:堵塞部;24c:圆孔;25:第1堰板;25a:钩部;25b:堵塞部。

Claims (6)

1.一种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其具备:
地坎,其配置于连通井道和层站的出入口的下部,并且位于所述井道的内侧;
地坎支承部件,其使第1侧面抵靠于所述出入口的下方的所述井道的内侧的壁面而被固定,并且支承所述地坎;
第1堰板,其从所述地坎向下方垂下;以及
第2堰板,其放置于所述壁面与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位于比所述地坎靠下方的位置的第1上表面所形成的角部,并且立起来抵靠于所述第1堰板,
利用所述第1堰板以及所述第2堰板堵住所述地坎与所述壁面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其中,
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所述第1上表面在所述角部处凹陷而与所述壁面形成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其中,
所述地坎支承部件具有第2上表面,所述第2上表面位于比所述第1上表面靠所述井道的内侧的位置且位于上方,
所述第1堰板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沿着所述地坎的下表面延伸,
所述第1堰板的所述固定部被夹在所述地坎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所述第2上表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其中,
所述地坎支承部件在靠所述层站的一侧具有第2侧面,所述第2侧面位于比所述第1侧面靠所述井道的内侧的位置且位于上方,
所述地坎的靠所述层站的一侧的侧面以及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所述第2侧面无阶梯差地进行配置,
所述第1堰板沿着所述地坎的靠所述层站的一侧的所述侧面以及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所述第2侧面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其中,
所述地坎在靠所述层站的一侧的所述侧面形成有沿所述出入口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槽部,
所述第1堰板钩挂于所述槽部而向下方垂下。
6.一种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方法,利用第1堰板以及第2堰板堵住地坎与壁面之间的间隙,所述地坎配置于连通井道和层站的出入口的下部并由固定于所述出入口的下方的所述井道的内侧的所述壁面的地坎支承部件支承,其中,所述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第1堰板安装工序,使所述第1堰板从所述地坎向下方垂下;以及
在所述第1堰板安装工序之后进行的第2堰板安装工序,将所述第2堰板放置于所述壁面与所述地坎支承部件的上表面所形成的角部,并且立起来抵靠于所述第1堰板。
CN201980073929.8A 2019-05-13 2019-05-13 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法 Active CN1137954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18898 WO2020230229A1 (ja) 2019-05-13 2019-05-13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敷居装置の据付構造および据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5450A CN113795450A (zh) 2021-12-14
CN113795450B true CN113795450B (zh) 2023-07-28

Family

ID=73289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3929.8A Active CN113795450B (zh) 2019-05-13 2019-05-13 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99629B2 (zh)
CN (1) CN113795450B (zh)
WO (1) WO20202302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70029B2 (ja) 2020-12-16 2024-04-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場敷居装置
JP7506837B2 (ja) 2020-12-23 2024-06-26 ジョンチョル チャン 敷居の取り替えが容易なエレベータ用乗場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JP6973673B1 (ja) * 2021-02-17 2021-12-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敷居装置の据付構造および据付方法
JP7578034B2 (ja) 2021-03-24 2024-11-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敷居装置
JP7173391B1 (ja) * 2022-04-28 2022-11-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敷居取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5728U (zh) * 1977-11-30 1979-06-18
JPS5931287A (ja) * 1982-08-12 1984-02-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タ−の乗場装置
JPS59199981A (ja) * 1983-04-26 1984-11-13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乗場床
JPS6035886U (ja) * 1983-08-17 1985-03-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用敷居
JPH0764509B2 (ja) * 1989-05-26 1995-07-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扉装置
JPH0570072A (ja) * 1991-09-13 1993-03-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場装置
JPH0786261B2 (ja) * 1992-01-31 1995-09-20 梶田建設株式会社 建築物の床施工法
JP2713013B2 (ja) * 1992-03-27 1998-02-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用敷居の取付構造
JP2005343588A (ja) * 2004-05-31 2005-12-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敷居の据付装置及びその据付方法
JP2008265939A (ja) * 2007-04-19 2008-11-06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場敷居装置
JP2009084029A (ja) * 2007-10-02 2009-04-23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敷居装置
KR200484298Y1 (ko) * 2017-03-20 2017-09-05 장귀경 엘리베이터 도어 실 보강 프레임
CN207811030U (zh) * 2018-01-29 2018-09-04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厅门挡泥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5450A (zh) 2021-12-14
JP7099629B2 (ja) 2022-07-12
WO2020230229A1 (ja) 2020-11-19
JPWO2020230229A1 (ja) 2021-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95450B (zh) 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法
US6938380B2 (en) Elevator entrance sill structure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US20110219722A1 (en) Fixture for securing a balustrade
KR20000010817A (ko) 엘리베이터의 설치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178016A1 (en) Fixing for a balcony
WO2015092701A1 (en) Attachment for glass railing
US11498812B2 (en) Elevator landing door assembly and its installation method
RU2414411C2 (ru) Система домкратов для направляющих
JP2008265939A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場敷居装置
CN114940429A (zh) 电梯的层站地坎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法
JP2008179460A (ja) エレベータ乗り場出入口の据付装置
JP3759500B2 (ja) 建物の壁
KR20180048785A (ko) 가이드 레일 고정 장치
JP258808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ドア装置
RU73890U1 (ru) Опорный узел крупногабаритных фасадных конструкций
KR101614302B1 (ko) 벽돌지지 장치
JP3652344B2 (ja) 建物の立上り壁
JP2006044843A (ja) 昇降路用作業台足場
JP757803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敷居装置
US20230174345A1 (en) Universal console and pit assembly for a rail vehicle of an elevator system, rai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the rail system
JP514607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装置
KR20200048507A (ko) 건축물 외장 패널 고정장치
EP3450645B1 (en) Assembly of a carrier and a filling element, such a filling element, and a method for the application thereof
CN117188705A (zh) 楼板侧挂中庭栏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GB2597990A (en) Balustrade attachment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