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3591B - 饮料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饮料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73591B CN113573591B CN202080020776.3A CN202080020776A CN113573591B CN 113573591 B CN113573591 B CN 113573591B CN 202080020776 A CN202080020776 A CN 202080020776A CN 113573591 B CN113573591 B CN 1135735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verage
- mass
- beverage composition
- component
- contai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52—Adding ingredi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05—Plant extrac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Myc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 Jellies, Jams, And Syrups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组合物,其含有以下的成分(A)、(B)及(C):(A)非聚合物儿茶素类0.030~0.10质量%、(B)选自乙醇、丙二醇及甘油中的1种以上、及(C)紫云英苷,且成分(A)与成分(B)的质量比[(B)/(A)]为0.060~2.0,成分(C)与成分(A)的质量比[(C)/(A)]为1.0×10‑3~20×10‑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组合物。
背景技术
非聚合物儿茶素类是山茶属的茶叶中所含的多酚化合物的1种,由于具有各种生理活性,因此,在饮食品中的应用受到关注。其中,由于可以作为生活习惯轻松地摄取,因此,茶饮料的需求增大,但存在茶原本的香气浓郁且甜味突出、苦味或涩味得到抑制的茶饮料受欢迎的倾向。
以前报告有通过在降低了咖啡因含量的茶饮料中含有一定量的乙醇,可以获得茶原本的甜味得到改善的茶饮料(专利文献1)。另外,还报告有将含有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饮料在使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与乙醇以特定量共存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将该饮料填充至容器中并密封后,慢慢地冷却容器装饮料,由此可以获得茶味道的香气浓郁的容器装饮料(专利文献2)。进一步,还报告有向茶饮料添加特定量的甲基甲硫氨酸鋶盐,或向茶饮料添加特定量的乙醇或丙二醇,并将该茶饮料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加热杀菌,由此弥补因加热杀菌而降低的茶饮料的香味及美味,可以获得能够长期持续该香味及美味的容器装茶饮料(专利文献3)。
另一方面,紫云英苷是柿叶或桑叶中所含的多酚化合物的1种,且报告了具有抗过敏作用。着眼于这样的紫云英苷的生理作用,对在饮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例如报告有通过向紫云英苷配合选自果糖、半乳糖、乳糖及葡萄糖中的糖的1种或2种以上,从而提高紫云英苷的吸收性(专利文献4)。另外,也提出有混合桑叶提取物、糙米提取物及绿茶提取物而成的混合茶饮料(专利文献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229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2341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15450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29144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2826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饮料组合物,其含有以下的成分(A)、(B)及(C):
(A)非聚合物儿茶素类0.030~0.10质量%、
(B)选自乙醇、丙二醇及甘油中的1种以上、及
(C)紫云英苷,且
成分(A)与成分(B)的质量比[(B)/(A)]为0.060~2.0,
成分(C)与成分(A)的质量比[(C)/(A)]为1.0×10-3~20×10-3。
具体实施方式
如果制成强化了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饮料组合物,则可以期待生理效果的增强,但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由于具有涩味,因此,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高浓度化存在极限。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非聚合物儿茶素类,并且涩味得到了抑制的饮料组合物。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者们鉴于上述技术问题,反复进行了专门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在强化了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饮料组合物中,相对于非聚合物儿茶素类,分别以一定的量比含有作为涩味物质而为人所知的紫云英苷及特定的醇,可以获得强化非聚合物儿茶素类并且涩味得到了抑制的饮料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强化聚合物儿茶素类并且涩味得到了抑制的饮料组合物。
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含有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作为成分(A)。此处,在本说明书中,“(A)非聚合物儿茶素类”是包括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及表没食子儿茶素等非没食子酸酯体;与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没食子酸酯体的总称。在本发明中,只要含有上述8种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中的至少1种即可。再者,成分(A)只要是在饮食品的领域中通常所使用的,则来源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化学合成品,也可以为自含有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植物中提取的提取物。
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中,成分(A)的含量为0.030~0.10质量%,从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强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03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04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52质量%以上,另外,从抑制涩味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0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08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86质量%以下。作为成分(A)的含量的范围,在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中,优选为0.035~0.095质量%,更优选为0.045~0.088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52~0.086质量%。再者,成分(A)的含量基于上述8种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总量来定义。另外,成分(A)的含量能够通过通常所知的测定法中的适于测定试样的状况的分析法来进行测定,例如能够利用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后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方法。再者,在测定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试样冻干以符合装置的检测区域,或除去试样中的夹杂物以符合装置的分离能力等进行适当的处理。
本发明的容器装茶饮料中,成分(A)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从抑制涩味的观点考虑,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没食子酸酯体率)优选为0~85质量%,更优选为20~7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0~65质量%,进一步更优选为35~60质量%,特别更优选为40~55质量%。此处,本说明书中“没食子酸酯体率”是指上述没食子酸酯体4种相对于非聚合物儿茶素类8种的质量比率。
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含有选自乙醇、丙二醇及甘油中的1种以上作为成分(B)。这3种醇可以单独含有,也可以将2种以上任意地组合含有,从抑制涩味的观点考虑,优选含有丙二醇。
关于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中的成分(B)的含量,从抑制涩味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002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003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060质量%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0.0075质量%以上,另外,从抑制异臭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1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2质量%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0.080质量%以下,特别更优选为0.060质量%以下。作为该成分(B)的含量的范围,在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中,优选为0.0020~0.20质量%,更优选为0.0030~0.1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060~0.12质量%,进一步更优选为0.0075~0.080质量%,特别更优选为0.0075~0.060质量%。再者,在本说明书中,成分(B)的含量为乙醇、丙二醇及甘油的总含量。另外,成分(B)的含量能够通过通常所知的方法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后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方法。
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含有紫云英苷作为成分(C)。此处,本说明书中“紫云英苷”是在山奈酚的3位键合有葡萄糖的化合物。成分(C)可以源自原料,也可以是新加入的。另外,成分(C)只要是饮食品的领域中通常所使用的,则来源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化学合成品,也可以为自含有紫云英苷的植物中提取的提取物。作为成分(C)的市售品,例如可以列举:山奈酚3-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beta-D-glucopyranoside)(Sigma-AldrichJapan K.K.制造)等。
关于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中的成分(C)的含量,从抑制涩味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50质量ppm以上,更优选为0.70质量pp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90质量ppm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1.1质量ppm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1.5质量ppm以上,特别更优选为2.5质量ppm以上,并且优选为20质量ppm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pp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ppm以下。作为该成分(C)的含量的范围,在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中,优选为0.50~20质量ppm,更优选为0.70~15质量ppm,进一步优选为0.90~15质量ppm,进一步更优选为1.1~15质量ppm,进一步更优选为1.5~15质量ppm,特别更优选为2.5~8.0质量ppm。再者,成分(C)的含量能够通过通常所知的测定法中适于测定试样的状况的分析法来进行测定,例如能够利用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后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方法。再者,在测定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试样冻干以符合装置的检测区域,或除去试样中的夹杂物以符合装置的分离能力等进行适当的处理。
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中,成分(A)与成分(B)的质量比[(B)/(A)]为0.060~2.0,从抑制涩味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070以上,更优选为0.0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0以上,另外,从抑制异臭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8以下,更优选为1.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4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1.2以下,特别更优选为1.0以下。作为该质量比[(B)/(A)]的范围,优选为0.070~1.8,更优选为0.090~1.6,进一步优选为0.10~1.4,进一步更优选为0.10~1.2,特别更优选为0.10~1.0。
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中成分(A)与成分(C)的质量比[(C)/(A)]为1.0×10-3~20×10-3,从抑制涩味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1×10-3以上,更优选为1.3×10-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10-3以上,且优选为18×10-3以下,更优选为15×10-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10-3以下。作为该质量比[(C)/(A)]的范围,优选为1.1×10-3~18×10-3,更优选为1.3×10-3~15×10-3,进一步优选为1.5×10-3~12×10-3。再者,质量比[(C)/(A)]是使成分(A)与成分(C)的含量的单位一致而算出的。
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可以根据需要含有1种或2种以上的甜味料、酸味料、维生素、矿物质、酯、乳化剂、防腐剂、调味剂、果汁提取物、蔬菜提取物、花蜜提取物、质量稳定剂等添加剂。添加剂的含量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以适当设定。
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例如可以为液状,也可以为固体状,可以采用适当的形态。
例如,在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为液状的情况下,饮料的形态不仅为RTD(即饮饮料),也可以为浓缩还原饮料、果冻状、浓缩液状、浆状等形态。其中,从便利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RTD(即饮饮料)。此处,本说明书中“RTD”是指可以不进行稀释而直接饮用的饮料。在为果冻状的情况下,只要可以自容器所具备的吸口或吸管抽吸饮料,则其固体成分浓度并无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选择。另外,在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为固体状的情况下,只要在常温(20℃±15℃)下为固体,则其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为粉末状、颗粒状、皮状、棒状、板状、块状等各种形状。本发明的固体状饮料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量通常为95质量%以上,优选为97质量%以上。再者,该固体成分量的上限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为100质量%。此处,在本说明书中“固体成分量”是指利用105℃的电恒温干燥机将试样干燥3小时去除挥发物质后的剩余部分的质量。
再者,在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为浓缩物或固形物的形态的情况下,在以上述成分(A)的含量成为上述范围内的方式利用水进行稀释而制成RTD(即饮饮料)时,只要质量比[(B)/(A)]及质量比[(C)/(A)]满足上述条件即可。
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可以为茶饮料,也可以为酸性饮料。此处,在本说明书中“茶饮料”是指包含山茶(Camellia)属的茶叶作为茶原料的饮料。
作为山茶属的茶叶,例如可以列举选自中国小叶种(C.sinensis.var.sinensis)(包含薮北种)、大叶茶(C.sinensis.var.assamica)及这些的杂种中的茶叶(Camelliasinensis)。茶叶根据其加工方法,可以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发酵茶。山茶属的茶叶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另外,茶叶也可以实施加热加工。
作为不发酵茶,例如可以列举煎茶、深蒸煎茶、焙茶、番茶、玉露、冠茶、碾茶、釜炒茶、茎茶、棒茶、芽茶等绿茶。另外,作为半发酵茶,例如可以列举铁观音、色种、黄金桂、武夷岩茶等乌龙茶。进一步,作为发酵茶,可以列举大吉岭、阿萨姆、斯里兰卡等红茶。其中,从容易享有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不发酵茶或半发酵茶作为茶原料,进一步优选为不发酵茶。
另外,作为山茶属的茶叶以外的茶原料,也可以使用谷物或山茶属以外的茶叶。作为谷物,例如可以列举:大麦、小麦、薏仁、黑麦、燕麦、裸麦等麦;糙米等米;黄豆、黑豆、蚕豆、芸豆、红豆、决明子、豇豆、花生、豌豆、绿豆等豆;荞麦、玉米、白芝麻、黑芝麻、小米、稗、黍、藜麦等杂粮。另外,作为山茶属以外的茶叶,例如,可以列举银杏叶、柿叶、枇杷叶、桑叶、枸杞叶、杜仲叶、小松菜、路易波士、山白竹、鱼腥草、七叶胆、忍冬、月见草、积雪草、豆茶决明(chamaecrista nomame)、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黄杞茶(胡桃科)、甜茶(蔷薇科)、木立芦荟等。进一步,也可以使用洋甘菊、木槿、薄荷、柠檬草、柠檬皮、柠檬香蜂草、玫瑰果、迷迭香等草药。山茶属以外的茶叶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其中,从容易享有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作为茶饮料,优选为绿茶饮料或乌龙茶饮料,进一步优选为绿茶饮料。在茶饮料为绿茶饮料的情况下,更优选为在所有茶原料中使用最多绿茶叶的绿茶饮料,进一步优选为仅使用绿茶叶作为茶原料的绿茶饮料。再者,作为提取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捏合提取、搅拌提取(分批提取)、逆流提取(滴滤提取)、柱提取等公知的方法。另外,提取条件并无特别限定,可以根据提取方法进行适当选择。
在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为茶饮料的情况下,pH值(20℃)通常为5~7,从味道平衡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1以上,更优选为5.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5以上,且优选为6.7以下,更优选为6.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4以下。作为该pH值的范围,优选为5.1~6.7,更优选为5.3~6.5,进一步优选为5.5~6.4。再者,在本说明书中,pH值是将温度调至20℃并通过pH计进行测定。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酸性饮料”是指pH值(20℃)为2以上且小于5的饮料。酸性饮料的pH值(20℃)优选为2.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以上,且优选为4.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作为该pH值的范围,优选为2.5~4.5,进一步优选为3~4。作为这样的酸性饮料,例如可以列举:通过添加二氧化碳及/或酸味料而酸性化的饮料;添加有果汁、果醋或谷物醋的饮料;通过利用双歧杆菌或乳酸菌等使乳成分发酵而酸性化的饮料。作为酸味料,例如可以列举柠檬酸、乳酸、乙酸、富马酸、苹果酸、葡萄糖酸、琥珀酸等有机酸及/或其盐。
在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为酸性饮料的情况下,可以为碳酸酸性饮料,也可以为非碳酸酸性饮料,从容易享有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非碳酸酸性饮料。作为适合的非碳酸酸性饮料,可以列举果汁饮料、蔬菜饮料、运动饮料、果冻饮料、乳清饮料等。此处,本说明书中“运动饮料”是以高效率地补充在运动或日常生活等中由于出汗等而失去的水分、电解质、矿物质、能量为目的的清凉饮用水,并且是指钠浓度为0.010质量%以上的酸性饮料。
在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为运动饮料的情况下,含有浓度0.010质量%以上的钠作为饮料组合物中的成分(D)。关于运动饮料中的成分(D)的含量,从抑制涩味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013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01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18质量%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0.020质量%以上,另外,从咸味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0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06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5质量%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0.050质量%以下。作为该成分(D)的含量的范围,在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中,优选为0.013~0.080质量%,更优选为0.015~0.06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18~0.055质量%,进一步更优选为0.020~0.050质量%。再者,成分(D)的含量可以通过通常所知的方法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后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为RTD的情况下,也可以为容器装饮料。作为容器,只要是通常的包装容器,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主成分的成型容器(所谓的PET瓶)、金属罐、与金属箔或塑料膜复合而成的纸容器、瓶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为RTD的情况下,可以经加热杀菌。作为加热杀菌方法,只要是适于应适用的法规(在日本为食品卫生法)所规定的条件的加热杀菌方法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只要将茶饮料填充于容器包装中,在盖严或密封后进行杀菌,或将经附带自记温度计的杀菌器等杀菌的饮料或经过滤器等除菌的饮料自动地填充于容器包装后,盖严或密封即可。更具体而言,可以列举蒸煮杀菌法、高温短时间杀菌法(HTST法)、超高温杀菌法(UHT法)等。
另外,加热杀菌可以通过使容器内的中心部的温度为85℃并加热30分钟的方法、或具有与其同等以上的效力的方法来进行。例如,可以在F0值成为0.005~40、优选为0.006~35、进一步优选为0.007~30的条件下进行加热杀菌。此处,本说明书中“F0值”是指对于将饮料组合物进行加热杀菌的情况下的加热杀菌效果进行评价的值,相当于标准化为基准温度(121.1℃)的情况下的加热时间(分钟)。F0值是用相对于容器内温度的致死率(在121.1℃为1)乘以加热时间(分钟)而算出的。致死率可以根据致死率表(藤卷正生等,“食品工业”,恒星社厚生阁,1985年,1049页)求出。在算出F0值时,可以采用通常使用的面积计算法、公式法等(例如参照谷川等《罐装制造学》220页,恒星社厚生阁)。在本发明中,为了将F0值设定为特定的值,例如只要根据预先所得到的致死率曲线来确定适当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即可。
本发明的饮料组合物可以利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制造,例如可以通过配合成分(A)、(B)及(C)、根据需要的其他成分,并调整成分(A)含量,以及质量比[(B)/(A)]及质量比[(C)/(A)]来进行制造。
实施例
1.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分析
对用纯水溶解稀释后的试样,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型号SCL-10AVP,岛津制作所制造),安装导入十八烷基的液相色谱用填充柱(L-Column ODS,4.6mmφ×250mm粒径5μm:财团法人化学物质评价研究机构制造),在柱温度35℃下通过梯度法进行测定。流动相A液设为含有0.1mol/L乙酸的蒸馏水溶液,B液设为含有0.1mol/L乙酸的乙腈溶液,并在流速为1mL/分钟、试样注入量为10μL、UV检测器波长为280nm的条件下进行。再者,梯度条件如下所述。
浓度梯度条件(体积%)
2.乙醇的分析
乙醇的分析按照以下所示的气相色谱法进行。
分析设备使用GC-14B(岛津制作所公司制造)。
分析设备的装置构成如下所述。
·检测器:FID
·柱:Gaskuropack55,80~100mesh,φ3.2mm×3.1m
分析条件如下所示。
·温度:试样注入口及检测器250℃、柱130℃
·气体压力:氦气(载气)140kPa、氢气60kPa、空气50kPa
·注入量:2μL
以以下的顺序制备分析用试样。
称取5g样品,向其中加入水而定容至25mL。将该溶液进行盘式过滤,成为试样溶液。将所制备的试样溶液供给至气相色谱分析。
3.丙二醇及甘油的分析
丙二醇及甘油的分析按照以下所示的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设备使用GCMS-QP2020(岛津制作所公司制造)。分析设备的装置构成如下所示。
·检测器:MS
·柱:InertCap WAX-HT(30m(长度)、0.25mm(内径)、0.25μm(膜厚))
分析条件如下所示。
·柱温度:40℃(3分钟)→20℃/分钟→250℃(10分钟)
·柱压力:定流量模式(49kPa)
·柱流量:1mL/分钟(He)
·注入口温度:250℃
·注入方式:分流(5:1)
·检测器:MS
·离子源温度:230℃
·离子化方法:EI(70eV)
·扫描范围:m/z10~800
·定量离子:丙二醇 m/z 76
甘油 m/z 61
以如下顺序制备分析用试样。
称取5g样品,向其中加入四氢呋喃而定容至25mL。将该溶液利用0.2μm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将lμL滤液注入至GC/MS。定量是将丙二醇、甘油利用THF稀释而制备浓度已知的溶液。然后,根据该溶液样品的峰面积及制备浓度而制作校准曲线,求出试样的丙二醇及甘油含量。再者,定量是使用所测定的定量离子的峰面积。
4.紫云英苷的分析
将试样溶液利用过滤器(0.45μm)进行过滤,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型号LC-20Prominence,岛津制作所制造),安装柱[Cadenza CD-C18(粒径3μm,4.6mmφ×150mm,Imtakt)],在柱温度40℃下通过梯度法来进行。流动相C液设为含有0.05质量%乙酸的缓冲溶液,D液设为乙腈溶液,并在流速为1mL/分钟、试样注入量为10μL、UV检测器波长为360nm的条件下进行。再者,梯度的条件如下所示。
浓度梯度条件(体积%)
另外,使用紫云英苷的标准品制备浓度已知的溶液,并供给至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由此制作校准曲线,以紫云英苷作为指标,进行所述试样溶液中的紫云英苷的定量。
5.pH值测定
量取30mL样品于50mL的烧杯中,使用pH计(HORIBA小型pH计,堀场制作所制造),将温度调整至20℃来进行测定。
6.钠离子的测定
向2g试样中加入5mL 10%盐酸,并在水浴上蒸干。进一步加入5mL的10%盐酸,在加温后,将总量过滤至容量瓶中,利用水进行定容。使用1%盐酸稀释至适当浓度以进入校准曲线的范围内,加入20000ppm的锶液2.5mL,将经定容的溶液作为试验溶液。使用原子吸光光度计,测定试验溶液的吸光度,根据预先制作的校准曲线进行钠的定量。
·原子吸光光度计:AA-7000(岛津制作所制造)
·火焰:空气-乙炔
·测定波长:589.0nm
制造例1
茶提取液I的制造
将30g煎茶叶(宫崎县产、鹿儿岛县产)投入至2000g 90℃的热水中,进行3分钟提取,去除茶叶渣后,将液温冷却至20℃,获得茶提取液I。所获得的茶提取液I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含量为80mg/100mL。再者,未检测出紫云英苷。
参考例1
将制造例1中所获得的茶提取液I与离子交换水以表2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接着,利用碳酸氢钠进行调整以使pH值成为5.8,接着,利用离子交换水将总量调整为100质量%,获得绿茶饮料。接着,将所获得的绿茶饮料填充于容量200mL的PET瓶中,进行加热杀菌(后混合方式)。杀菌条件是在85℃下进行30分钟,F0值为0.0074。然后,对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1、4
进一步,将茶提取物II(Teavigo,太阳化学公司制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94质量%,没食子酸酯体率100质量%,以下相同)以表2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然后,对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2
进一步,将茶提取物II及乙醇以表2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参考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3
进一步,将茶提取物II及紫云英苷试剂(Sigma-Aldrich Japan K.K.制造,山奈酚3-β-D-吡喃葡萄糖苷,紫云英苷97质量%,以下相同)以表2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参考例1同样的方式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5
进一步,将茶提取物II与乙醇、紫云英苷试剂以表2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参考例1同样的方式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1~6
进一步,将茶提取物II、乙醇及紫云英苷试剂以表2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参考例1同样的方式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2。
感官评价1
4名专业评价人员对实施例1~6、比较例1~5及参考例1中所获得的各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涩味”进行感官试验。感官试验以如下的顺序进行。首先,向参考例1的容器装绿茶饮料配合表1所示的量的茶提取物II,制备将“涩味”的强度调整为9个等级的“涩味标准容器装绿茶饮料”。然后,关于各浓度的“涩味标准容器装绿茶饮料”,4名专业评价人员对表1所示的评分达成共识。接着,各专业评价人员自评分的数值较高的“涩味标准容器装绿茶饮料”起依次摄取,记忆“涩味”的强度。接着,各专业评价人员摄取各容器装绿茶饮料,评价“涩味”的程度,自“涩味标准容器装绿茶饮料”中确定“涩味”最接近的。然后,基于各专业评价人员所确定的评分,并根据协议以“0.5”的间隔来确定最终评分。将其结果示于表2。再者,评分的数值越小,则意味着越能强烈地感受到“涩味”。
[表1]
<涩味标准容器装绿茶饮料>
评分 | 组成 |
1.0 | 参考例1+茶提取物II*0.080质量% |
2.0 | 参考例1+茶提取物II*0.070质量% |
3.0 | 参考例1+茶提取物II*0.060质量% |
4.0 | 参考例1+茶提取物II*0.050质量% |
5.0 | 参考例1+茶提取物II*0.040质量% |
6.0 | 参考例1+茶提取物II*0.030质量% |
7.0 | 参考例1+茶提取物II*0.020质量% |
8.0 | 参考例1+茶提取物II*0.010质量% |
9.0 | 参考例1 |
*Teavigo(太阳化学株式会社):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94%
如比较例5所示,在非聚合物儿茶素类浓度较低的情况下,无法确认有利用乙醇、紫云英苷所得到的涩味改善效果。相对于此,如实施例1~6所示,可知在强化了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饮料组合物中,特异地发挥了利用乙醇、紫云英苷所得到的涩味改善效果。
实施例7
将茶提取物II以表3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3。
实施例8
将茶提取物II以表3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4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3。
实施例9
将茶提取物II以表3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5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3。
比较例6
将茶提取物II以表3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比较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3。
比较例7
将茶提取物II以表3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2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比较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3。
比较例8
将茶提取物II以表3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3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比较例3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3。
比较例9
将茶提取物II以表3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3。
[表3]
*1宫崎县、鹿儿岛县产茶叶非聚合物儿茶素类0.080%紫云英苷N.D
*2Teavigo(太阳化学株式会社):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94%,没食子酸酯体率100%
*3山奈酚3-β-D-吡喃葡萄糖苷(Sigma-Aldrich Japan K.K.):紫云英苷97%
*4表中的数值乘以10-3所得到的值
实施例10
将茶提取物II以表4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4。
实施例11
将茶提取物II以表4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4。
实施例12
将茶提取物II以表4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4。
比较例10
将茶提取物II以表4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比较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4。
比较例11
将茶提取物II以表4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2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比较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4。
比较例12
将茶提取物II以表4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3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比较例3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4。
[表4]
*1宫崎县、鹿儿岛县产茶叶非聚合物儿茶素类0.080%紫云英苷N.D
*2 Teavigo(太阳化学株式会社):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94%,没食子酸酯体率100%
*3山奈酚3-β-D-吡喃葡萄糖苷(Sigma-Aldrich Japan K.K.):紫云英苷97%
*4表中的数值乘以10-3所得到的值
实施例13
将茶提取物II以表5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4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5。
比较例13
将茶提取物II以表5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比较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5。
[表5]
*1宫崎县、鹿儿岛县产茶叶非聚合物儿茶素类0.080%紫云英苷N.D
*2 Teavigo(太阳化学株式会社):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94%,没食子酸酯体率100%
*3山奈酚3-β-D-吡喃葡萄糖苷(Sigma-Aldrich Japan K.K.):紫云英苷97%
*4表中的数值乘以10-3所得到的值
实施例14~16
除了茶提取物II以外,进一步配合茶提取物III(儿茶素水合物,Cayman ChemicalCo.制造,儿茶素98质量%,没食子酸酯体率0质量%,以下相同)以成为表6所示的没食子酸酯体率,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8同样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另外,感官评价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将分析及感官评价的结果与实施例8、比较例6、7及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6。
比较例14、16、18
除了茶提取物II以外,进一步配合茶提取物III以成为表6所示的没食子酸酯体率,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6同样的操作制备经加热杀菌的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各经加热杀菌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比较例6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实施例8、比较例6、7及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6。
比较例15、17、19
除了茶提取物II以外,进一步配合茶提取物III以成为表7所示的没食子酸酯体率,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7同样的操作制备经加热杀菌的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各经加热杀菌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比较例7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实施例8、比较例6、7及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6。
实施例17~19及比较例20
将乙醇以表7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实施例2、比较例1~3及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7。
实施例20、21
将乙醇以表8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0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实施例10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实施例10、比较例10~12及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8。
[表8]
*1宫崎县、鹿儿岛县产茶叶非聚合物儿茶素类0.080%紫云英苷N.D
*2 Teavigo(太阳化学株式会社):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94%,没食子酸酯体率100%
*3山奈酚3-β-D-吡喃葡萄糖苷(Sigma-Aldrich Japan K.K.):紫云英苷97%
*4表中的数值乘以10-3所得到的值
实施例22~24
将丙二醇以表9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以代替乙醇,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实施例2、比较例1~3及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9。
实施例25
将乙醇及丙二醇以表9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以代替乙醇,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实施例2、比较例1~3及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9。
比较例21
将丙二醇以表9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比较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实施例2、比较例1~3及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9。
实施例26~28
将甘油以表10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以代替乙醇,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实施例2、比较例1~3及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10。
实施例29
将乙醇及甘油以表10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以代替乙醇,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实施例2、比较例1~3及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10。
比较例22
将甘油以表10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绿茶饮料,以与比较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1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实施例2、比较例1~3及参考例1的结果一并示于表10。
参考例2
将市售粉末饮料(Pocari Sweat,1L用粉末,大冢制药株式会社)利用离子交换水以总量成为1L的方式进行稀释,制备非碳酸酸性饮料。接着,将所获得的非碳酸酸性饮料填充至容量200mL的PET瓶中,进行加热杀菌(后混合方式),获得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杀菌条件是以85℃进行30分钟,F0值为0.0074。然后,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进行分析。然后,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12。
比较例23
进一步将茶提取物II以表12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2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然后,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以与参考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
将其结果示于表12。
比较例24
进一步将茶提取物II及乙醇以表12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2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以与参考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
将其结果示于表12。
比较例25
进一步将茶提取物II及丙二醇以表12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2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以与参考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12。
比较例26
进一步将茶提取物II及甘油以表12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2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以与参考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
将其结果示于表12。
比较例27
进一步将茶提取物II及紫云英苷试剂以表12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2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以与参考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12。
实施例30
进一步将茶提取物II、乙醇及紫云英苷试剂以表12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2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以与参考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12。
实施例31
进一步将茶提取物II、丙二醇及紫云英苷试剂以表12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2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以与参考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12。
实施例32
进一步将茶提取物II、甘油及紫云英苷试剂以表12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2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以与参考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12。
感官评价2
4名专业评价人员对实施例30~32、比较例23~27及参考例2中所得到的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的“涩味”进行了感官试验。感官试验以如下顺序进行。首先,向参考例2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中配合表11所示的量的茶提取物II,制备将“涩味”的强度调整为10个等级的“涩味标准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然后,对于各浓度的“涩味标准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4名专业评价人员对表11所示的评分达成共识。接着,各专业评价人员自评分的数值较高的“涩味标准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起依次摄取,记忆“涩味”的强度。接着,各专业评价人员摄取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评价“涩味”的程度,自“涩味标准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中确定“涩味”最接近的。然后,基于各专业评价人员所确定的评分,并根据协议以“0.5”的间隔来确定最终评分。将其结果示于表12。再者,评分的数值越小,则意味着越能强烈地感受到“涩味”。
[表11]
<涩味标准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
评分 | 组成 |
1.0 | 参考例2+茶提取物II*0.090质量% |
2.0 | 参考例2+茶提取物II*0.080质量% |
3.0 | 参考例2+茶提取物II*0.070质量% |
4.0 | 参考例2+茶提取物II*0.060质量% |
5.0 | 参考例2+茶提取物II*0.050质量% |
6.0 | 参考例2+茶提取物II*0.040质量% |
7.0 | 参考例2+茶提取物II*0.030质量% |
8.0 | 参考例2+茶提取物II*0.020质量% |
9.0 | 参考例2+茶提取物II*0.010质量% |
10.0 | 参考例2 |
*Teavigo(太阳化学株式会社):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94%
参考例3、4
将酸味料(柠檬酸)以外的表14所示的各成分利用离子交换水进行配合,接着,利用酸味料进行调整以成为特定的pH值后,利用离子交换水将总量调整至100质量%,获得非碳酸酸性饮料。接着,将所获得的非碳酸酸性饮料填充至容量200mL的PET瓶中,进行加热杀菌(后混合方式),获得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杀菌条件是以85℃进行30分钟,F0值为0.0074。然后,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进行分析。然后,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14。
比较例28
进一步将茶提取物II以表14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3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然后,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14。
比较例29
进一步将提取物II以表14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4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然后,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14。
实施例33
进一步将茶提取物II、乙醇及紫云英苷试剂以表14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3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以与参考例3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14。
实施例34
进一步将茶提取物II、乙醇及紫云英苷试剂以表14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4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以与参考例4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14。
感官评价3
4名专业评价人员对实施例33、34、比较例28、29及参考例3、4中所得到的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的“涩味”进行了感官试验。感官试验以如下顺序进行。首先,向参考例3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中配合表13所示的量的茶提取物II,制备将“涩味”的强度调整为10个等级的“涩味标准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然后,对于各浓度的“涩味标准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4名专业评价人员对表13所示的评分达成共识。接着,各专业评价人员自评分的数值较高的“涩味标准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起依次摄取,记忆“涩味”的强度。接着,各专业评价人员摄取各容器装绿茶饮料,评价“涩味”的程度,自“涩味标准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中确定“涩味”最接近的。然后,基于各专业评价人员所确定的评分,并根据协议以“0.5”的间隔来确定最终评分。将其结果示于表14。再者,评分的数值越小,则意味着越能强烈地感受到“涩味”。
[表13]
<涩味标准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
评分 | 组成 |
1.0 | 参考例3+茶提取物II*0.090质量% |
2.0 | 参考例3+茶提取物II*0.080质量% |
3.0 | 参考例3+茶提取物II*0.070质量% |
4.0 | 参考例3+茶提取物II*0.060质量% |
5.0 | 参考例3+茶提取物II*0.050质量% |
6.0 | 参考例3+茶提取物II*0.040质量% |
7.0 | 参考例3+茶提取物II 0.030质量% |
8.0 | 参考例3+茶提取物II*0.020质量% |
9.0 | 参考例3+茶提取物II*0.010质量% |
10.0 | 参考例3 |
*Teavigo(太阳化学株式会社):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94%
[表14]
*2 Teavigo(太阳化学株式会社):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94%,没食子酸酯体率100%
*3山奈酚3-β-D-吡喃葡萄糖苷(Sigma-Aldrich Japan K.K.):紫云英苷97%
*4表中的数值乘以10-3所得到的值
*7蔗糖
*8将柠檬酸以成为特定pH值的方式进行配合
实施例35~37
将食盐以表15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33同样的操作制备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非碳酸酸性饮料,以与实施例33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基于感官评价3进行感官试验。将其结果与实施例33、比较例28及参考例3的结果一并示于表15。
[表15]
*2 Teavigo(太阳化学株式会社):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94%,没食子酸酯体率100%
*3山奈酚3-β-D-吡喃葡萄糖苷(Sigma-Aldrich Japan K.K.):紫云英苷97%
*4表中的数值乘以10-3所得到的值
*7蔗糖
*8将柠檬酸以成为特定pH值的方式进行配合
参考例5
配合酸味料以外的表17所示的各成分后,搅拌10分钟使其溶解。其后,利用酸味料进行调整以使pH值成为3.8,填充至耐热性容器中,获得果冻饮料。接着,将所获得的果冻饮料进行加热杀菌(85℃、30分钟、F0值:0.0074),获得容器装果冻饮料。然后,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果冻饮料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17。
比较例30
进一步将茶提取物II以表17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5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果冻饮料。然后,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果冻饮料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17。
实施例38
进一步将茶提取物II、乙醇、及紫云英苷试剂以表17所示的比率进行配合,除此以外,通过与参考例5相同的操作制备容器装果冻饮料。对于所获得的容器装果冻饮料,以与参考例5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将其结果示于表17。
感官评价4
4名专业评价人员对实施例38、比较例30及参考例5中所得到的各容器装果冻饮料的“涩味”进行了感官试验。感官试验以如下顺序进行。首先,向参考例5的容器装果冻饮料中配合表16所示的量的茶提取物II,制备将“涩味”的强度调整为10个等级的“涩味标准容器装果冻饮料”。然后,对于各浓度的“涩味标准容器装果冻饮料”,4名专业评价人员对表16所示的评分达成共识。接着,各专业评价人员自评分的数值较高的“涩味标准容器装果冻饮料”起依次摄取,记忆“涩味”的强度。接着,各专业评价人员摄取各容器装果冻饮料,评价“涩味”的程度,自“涩味标准容器装果冻饮料”中确定“涩味”最接近的。然后,基于各专业评价人员所确定的评分,并根据协议以“0.5”的间隔来确定最终评分。将其结果示于表17。再者,评分的数值越小,则意味着越能强烈地感受到“涩味”。
[表16]
<涩味标准容器装果冻饮料>
评分 | 组成 |
1.0 | 参考例5+茶提取物II*0.090质量% |
2.0 | 参考例5+茶提取物II*0.080质量% |
3.0 | 参考例5+茶提取物II*0.070质量% |
4.0 | 参考例5+茶提取物II*0.060质量% |
5.0 | 参考例5+茶提取物II*0.050质量% |
6.0 | 参考例5+茶提取物II*0.040质量% |
7.0 | 参考例5+茶提取物II*0.030质量% |
8.0 | 参考例5+茶提取物II*0.020质量% |
9.0 | 参考例5+茶提取物II*0.010质量% |
10.0 | 参考例5 |
*Teavigo(太阳化学株式会社):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94%
[表17]
*2 Teavigo(太阳化学株式会社):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94%,没食子酸酯体率100%
*3山奈酚3-β-D-吡喃葡萄糖苷(Sigma-Aldrich Japan K.K.):紫云英苷97%
*4表中的数值乘以10-3所得到的值
*8将柠檬酸以成为特定pH值的方式进行配合
*9 INAGEL DJ-100(伊那食品工业)
自表2~10、12、14、15、17可知,通过相对于非聚合物儿茶素类,分别以一定的量比含有紫云英苷及特定的醇,可以获得强化了非聚合物儿茶素类,并且涩味得到了抑制的饮料组合物。
Claims (30)
1.一种饮料组合物,其中,
含有以下的成分(A)、(B)及(C):
(A)非聚合物儿茶素类0.030~0.10质量%
(B)选自乙醇、丙二醇及甘油中的1种以上、及
(C)紫云英苷,且
成分(A)与成分(B)的质量比[(B)/(A)]为0.060~2.0,
成分(C)与成分(A)的质量比[(C)/(A)]为1.0×10-3~20×1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成分(A)的含量为0.045~0.088质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成分(B)的含量为0.0020~0.20质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成分(C)的含量为0.50~20质量pp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所述饮料组合物为茶饮料或酸性饮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成分(A)的含量为0.035~0.095质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成分(A)的含量为0.052~0.086质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成分(B)的含量为0.0030~0.15质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成分(B)的含量为0.0075~0.060质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成分(C)的含量为0.70~15质量ppm。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成分(C)的含量为1.5~15质量ppm。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成分(A)与成分(B)的质量比[(B)/(A)]为0.070~1.8。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成分(A)与成分(B)的质量比[(B)/(A)]为0.10以上1.8以下。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成分(A)与成分(C)的质量比[(C)/(A)]为1.1×10-3以上18×10-3以下。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成分(A)与成分(C)的质量比[(C)/(A)]为1.3×10-3以上15×10-3以下。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成分(A)与成分(C)的质量比[(C)/(A)]为1.5×10-3以上12×10-3以下。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成分(A)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为0~85质量%。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成分(A)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为20~85质量%。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成分(A)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为35~60质量%。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成分(A)包括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中的至少1种。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饮料组合物为茶饮料。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pH值为5~7。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饮料组合物为酸性饮料。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饮料组合物为非碳酸酸性饮料。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饮料组合物为运动饮料。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饮料组合物为果冻饮料。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pH值为2.5~4.5。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饮料组合物为容器装饮料。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饮料组合物经加热杀菌。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饮料组合物,其中,
在F0值成为0.005~40的条件下进行加热杀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46442 | 2019-03-13 | ||
JP2019046442 | 2019-03-13 | ||
JP2019-107100 | 2019-06-07 | ||
JP2019107100 | 2019-06-07 | ||
PCT/JP2020/009359 WO2020184368A1 (ja) | 2019-03-13 | 2020-03-05 | 飲料組成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73591A CN113573591A (zh) | 2021-10-29 |
CN113573591B true CN113573591B (zh) | 2024-06-14 |
Family
ID=72427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20776.3A Active CN113573591B (zh) | 2019-03-13 | 2020-03-05 | 饮料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82866B1 (zh) |
KR (1) | KR102400682B1 (zh) |
CN (1) | CN113573591B (zh) |
TW (1) | TWI825287B (zh) |
WO (1) | WO202018436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59083A1 (ko) | 2021-10-06 | 2023-04-13 | 솔브레인 주식회사 |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55636A (zh) * | 2014-06-25 | 2017-02-22 | 花王株式会社 | 容器装饮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91441A (ja) | 2001-03-30 | 2002-10-08 | Sunstar Inc | アストラガリン含有食品 |
CN101309597B (zh) * | 2005-11-14 | 2012-07-25 | 花王株式会社 | 液体调味剂 |
JP4171819B2 (ja) | 2006-03-24 | 2008-10-29 | 島根県 | 植物乾燥エキスの製造方法 |
JP6266339B2 (ja) | 2013-12-25 | 2018-01-24 | キリン株式会社 | エタノール含有茶飲料 |
CN104886679A (zh) * | 2014-03-06 | 2015-09-09 | 王跃进 | 柿叶茶果醋饮料 |
JP6704727B2 (ja) | 2014-12-26 | 2020-06-03 | 花王株式会社 | 容器詰飲料の製造方法 |
JP6514911B2 (ja) | 2015-02-25 | 2019-05-15 | キリン株式会社 | 優れた香味と旨味が持続する容器詰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
JP6777572B2 (ja) * | 2017-03-23 | 2020-10-28 | 花王株式会社 | 茶飲料 |
-
2020
- 2020-03-05 CN CN202080020776.3A patent/CN113573591B/zh active Active
- 2020-03-05 JP JP2020037651A patent/JP6782866B1/ja active Active
- 2020-03-05 KR KR1020217032686A patent/KR102400682B1/ko active Active
- 2020-03-05 WO PCT/JP2020/009359 patent/WO202018436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3-11 TW TW109107970A patent/TWI825287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55636A (zh) * | 2014-06-25 | 2017-02-22 | 花王株式会社 | 容器装饮料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Effects of brewing conditions on the phytochemical composition, sensory qualiti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green tea infusion: A study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LIU Yan 等;Food Chemistry;第269卷(第15期);第24-34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184368A1 (ja) | 2020-09-17 |
JP2020198871A (ja) | 2020-12-17 |
KR102400682B1 (ko) | 2022-05-20 |
TW202100022A (zh) | 2021-01-01 |
CN113573591A (zh) | 2021-10-29 |
KR20210132198A (ko) | 2021-11-03 |
TWI825287B (zh) | 2023-12-11 |
JP6782866B1 (ja) | 2020-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0074258A1 (ja) | 風味増強剤及び香料組成物 | |
JP2010193831A (ja) | 容器詰飲料 | |
JP4999084B2 (ja) | インスタント粉末茶 | |
CN113573591B (zh) | 饮料组合物 | |
JP6648347B2 (ja) | 容器詰緑茶飲料 | |
JP6496373B2 (ja) | 飲料組成物 | |
CN113747797B (zh) | 茶饮料或固形食品 | |
TWI732955B (zh) | 粉末飲料 | |
JP6719436B2 (ja) | 加熱殺菌済容器詰茶飲料 | |
JP7470506B2 (ja) | 苦渋味抑制組成物、容器詰め飲料、および苦渋味抑制方法 | |
CN113573590B (zh) | 容器装茶饮料 | |
JP6785740B2 (ja) | 茶飲料 | |
JP5155093B2 (ja) | 容器詰玄米茶飲料 | |
JP7030170B2 (ja) | 茶飲料 | |
JP6745259B2 (ja) | 飲料組成物 | |
JP7320992B2 (ja) | 飲料組成物 | |
JP6745258B2 (ja) | 飲料組成物 | |
JP2024079400A (ja) | 茶飲料組成物 | |
JP7210230B2 (ja) | 茶飲料 | |
JP2025067652A (ja) | 茶飲料組成物 | |
JP2019080589A (ja) | 飲料組成物 | |
JP2024079399A (ja) | 茶飲料組成物 | |
JP2020145970A (ja) | 容器詰茶飲料 | |
JP2020054390A (ja) | 容器詰緑茶飲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