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8592B - 标签读取装置和标签读取系统 - Google Patents
标签读取装置和标签读取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78592B CN113378592B CN202011418709.5A CN202011418709A CN113378592B CN 113378592 B CN113378592 B CN 113378592B CN 202011418709 A CN202011418709 A CN 202011418709A CN 113378592 B CN113378592 B CN 1133785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g
- rfid tag
- output
- antenna
- rea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6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 G06K7/1037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being moveable
- G06K7/1038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being moveable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of the portable or hand-handheld type, e.g. incorporated in ubiquitous hand-held devices such as PDA or mobile phone, or in the form of a portable dedicated RFID read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19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setting parameters for the interrogator, e.g. programming parameters and operating modes
- G06K7/102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setting parameters for the interrogator, e.g. programming parameters and operating modes parameter settings controlling the transmission power of the interrogato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6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3—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n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标签读取装置和标签读取系统,其能够可靠地检测RFID标签的移动,该标签读取装置具有通信接口、天线、通信控制电路以及处理器。通信接口与上位装置进行通信。通信控制电路控制从天线输出的输出信号和天线所接收的信号。处理器将通信控制电路所设定的输出信号的输出值通过通信接口向上位装置通知,将天线接收的从RFID标签针对输出信号的响应信号所包含的标签信息通过通信接口向上位装置发送。
Description
本申请主张申请日为2020年02月25日、申请号为JP2020-029095的日本申请为优先权,并引用上述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将公开内容全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标签读取装置和标签读取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有以读取位于不指定的位置的RFID标签(以下也称为无线标签)为目的的标签读取系统。例如,有通过标签读取装置从指定的RFID标签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变化来检测相对于标签读取装置的RFID标签的相对位置的变化的标签读取系统。
另一方面,标签读取装置通过接收来自利用输出的电波而启动的RFID标签的响应信号来进行读取RFID标签的读取处理。在这种读取处理中,标签读取装置有的具有将输出的电波的强度(输出值)变更的功能。在标签读取装置所输出的信号的强度不明确的情况下,有难以根据从RFID标签接收的信号的强度来检测RFID标签的相对位置的变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标签读取装置和标签读取系统,其能够可靠地检测RFID标签的移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签读取装置具有通信接口、天线、通信控制电路以及处理器。通信接口与上位装置进行通信。通信控制电路控制从天线输出的输出信号和天线所接收的信号。处理器将通信控制电路所设定的输出信号的输出值通过通信接口向上位装置通知,将天线接收的从RFID标签针对输出信号的响应信号所包含的标签信息通过通信接口向上位装置发送。
根据上述的标签读取装置,能够提供在标签读取装置不通过上位装置的指示地切换了输出信号的输出值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标签读取装置所输出的信号的强度来检测RFID标签的标签读取装置。
在上述的标签读取装置中,所述通信控制电路具有检测所述天线接收的来自所述RFID标签的响应信号的RSSI值的电平检测电路,所述处理器将所述响应信号所包含的标签信息和所述电平检测电路进一步检测的所述响应信号的RSSI值作为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上位装置通知。
根据上述的标签读取装置,能够根据从RFID标签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可靠地检测RFID标签的移动。
在上述的标签读取装置中,所述处理器将设定有所述标签信息、所述RSSI值以及所述输出值的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上位装置通知。
根据上述的标签读取装置,能够通过设定标签信息、RSSI值以及输出值来提高通信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标签读取装置,具有:通信接口,其与上位装置进行通信;天线;通信控制电路,其控制从所述天线输出的多个输出值的输出信号和所述天线接收的信号;以及处理器,其将所述天线接收的从RFID标签针对所述输出信号的响应信号所包含的标签信息与所述通信控制电路所设定的多个输出值中的任意的输出值相关联地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上位装置发送。
根据上述的标签读取装置,能够提供能够使用标签读取装置所输出的信号的强度来检测RFID标签的标签读取装置。
在上述的标签读取装置中,所述通信控制电路所控制的所述输出值是被从所述上位装置指定的输出值。
根据上述的标签读取装置,标签读取装置能够基于上位装置来切换输出信号的输出值。
在上述的标签读取装置中,所述处理器将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信号所包含的标签信息作为被从所述上位装置指定的输出值的响应向所述上位装置发送。
根据上述的标签读取装置,能够提供在标签读取装置基于上位装置切换了输出信号的输出值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标签读取装置所输出的信号的强度来检测RFID标签的标签读取装置。
在上述的标签读取装置中,所述通信控制电路具有检测所述天线接收的来自所述RFID标签的响应信号的RSSI值的电平检测电路,所述处理器除标签信息之外还将所述电平检测电路所检测的所述响应信号的RSSI值向所述上位装置发送。
根据上述的标签读取装置,能够根据从RFID标签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可靠地检测RFID标签的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标签读取系统,具有标签读取装置和上位装置,所述标签读取装置具有:第一通信接口,其与所述上位装置进行通信;天线;通信控制电路,其处理从所述天线输出的输出信号和所述天线接收的信号;以及第一处理器,其将所述通信控制电路所设定的所述输出信号的输出值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向所述上位装置通知,将所述天线接收的从RFID标签针对所述输出信号的响应信号所包含的标签信息作为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向所述上位装置发送,所述上位装置具有:第二通信接口,其与所述标签读取装置进行通信;以及第二处理器,其将由所述标签读取装置进行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取得,基于从所述标签读取装置取得的所述输出信号的输出值和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来检测所述RFID标签。
根据上述的标签读取系统,能够提供在标签读取装置不通过上位装置的指示地切换了输出信号的输出值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标签读取装置所输出的信号的强度来检测RFID标签的标签读取系统。
在上述的标签读取系统中,所述标签读取装置的所述通信控制电路具有根据所述天线接收的所述RFID标签来检测响应信号的RSSI值的电平检测电路,所述标签读取装置的所述第一处理器将所述响应信号所包含的标签信息和所述电平检测电路进一步检测的所述响应信号的RSSI值作为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向所述上位装置通知,所述上位装置的所述第二处理器基于从所述标签读取装置取得的所述输出信号的输出值和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所包含的RSSI值来检测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
根据上述的标签读取系统,能够根据从RFID标签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可靠地检测RFID标签的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标签读取系统,具有标签读取装置和上位装置,所述标签读取装置具有:第一通信接口,其与上位装置进行通信;天线;通信控制电路,其控制从所述天线输出的多个输出值的输出信号和所述天线接收的信号;以及第一处理器,其将所述天线接收的从RFID标签针对所述输出信号的响应信号所包含的标签信息与所述通信控制电路所设定的多个输出值中的任意的输出值相关联地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上位装置发送,所述上位装置具有:第二通信接口,其与所述标签读取装置进行通信;以及第二处理器,其基于与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取得的所述输出值相关联的所述标签信息来检测所述RFID标签。
根据上述的标签读取系统,能够提供能够使用标签读取装置所输出的信号的强度来检测RFID标签的标签读取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例所涉及的标签读取装置和标签读取系统进行说明。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概略地示出包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读取装置的标签读取系统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读取系统的第一应用例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读取系统的第二应用例的图。
图4是示出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读取装置的缓存存储器中已保存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的例子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读取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1、201)...标签读取系统,10(110、210)...标签读取装置,11(111、211)...上位装置,12...处理器(第二处理器),14...通信接口(第二通信接口),21...处理器(第一处理器),24...通信控制电路,25...天线,26...通信接口(第一通信接口),31...缓存存储器,46...输出设定部,47...电平检测部(检测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首先,关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读取装置10和包含标签读取装置10的标签读取系统1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包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读取装置10的标签读取系统1的构成例的框图。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读取系统1具有标签读取装置10和上位装置11。在标签读取系统1中,标签读取装置10读取RFID标签(无线标签)。上位装置11基于标签读取装置10对RFID标签连续读取后的结果来检测从标签读取装置10到RFID标签的相对位置的变化(移动)。
例如,标签读取系统被应用为用于搜索位于仓库或店铺等规定区域内的附有RFID标签的物品的搜索系统。在作为这种搜索系统的标签读取系统1中,标签读取装置10与RFID标签一边相对地移动,标签读取装置10一边连续读取RFID标签。上位装置11从标签读取装置取得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基于所取得的读取结果来检测标签读取装置与RFID标签的相对位置的变化。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还包含示出标签读取装置从RFID标签接收的接收信号的强度的信息。上位装置11基于时间序列中的接收信号的强度的变化来检测标签读取装置与RFID标签的相对位置的变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标签读取装置10一边移动一边连续读取商品等物品所附的RFID标签。上位装置11根据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来检测从标签读取装置到RFID标签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不过,标签读取系统1也可以是如下应用:设置于规定位置的标签读取装置连续读取设想移动的物品所附的RFID标签。无论在哪种应用中,都设为上位装置11基于从标签读取装置取得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来检测标签读取装置与RFID标签的相对位置的变化(RFID标签的移动)。
标签读取装置10通过无线通信从存在于通信范围内的RFID标签接收响应信号,从而读取RFID标签中已存储的信息。例如,标签读取装置既可以是诸如操作人员手持并进行操作的便携式装置,也可以是搭载于移动体的装置。
标签读取装置10以对RFID标签设定的强度(输出值)向RFID标签发送请求响应的电波。标签读取装置10接收针对请求响应的电波的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信号。也就是说,标签读取装置10从存在于通信范围的RFID标签(通过发送的电波而启动的RFID标签)接收示出标签信息的响应信号。另外,若在通信范围内存在多个RFID标签,则标签读取装置从这些RFID标签接收示出各个标签信息的响应信号。
另外,标签读取装置10测定示出从RFID标签接收的响应信号(接收信号)的强度的RSSI值。标签读取装置10将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信号所包含的标签信息与RSSI值一起作为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向上位装置11供给。另外,也可以是,标签读取装置10在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中还包含接收到响应信号时的输出值。
RFID标签设为商品或部件等物品所添加的、包含对物品进行指定的信息的标签信息存储到内部的存储器。RFID标签通过来自标签读取装置10的电波而启动。RFID标签根据来自标签读取装置10的读取指令而输出包含自身的存储器中已存储的标签信息的响应信号。RFID标签通过来自标签读取装置10的电波(输出信号)而动作。因此,RFID标签所输出的响应信号的强度也受从标签读取装置10发送的电波的强度(输出值)的影响。
上位装置11是具有与标签读取装置10进行通信的功能的信息处理终端。例如,上位装置11是作为用户界面而具有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智能手机或者平板PC等信息处理终端。另外,上位装置11只要具有能够与标签读取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即可,也可以是设置于指定的位置的信息处理装置。
在图1所示的构成例中,上位装置11具有处理器12、存储器13、通信接口(I/F)14、显示器15以及输入器16等。
处理器12进行各部的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处理器12例如是CPU。在上位装置11中,通过处理器12执行存储器13中已被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各种动作。例如,处理器12基于从标签读取装置10取得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来检测RFID标签的移动或者标签读取装置10与RFID标签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这些处理可以通过处理器12执行存储器13中安装的应用程序来实现。
通信I/F14是用于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接口。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I/F14是用于与标签读取装置10进行通信的接口(第二通信接口)。通信I/F14只要与标签读取装置10的通信功能对应即可。通信I/F14既可以是有线通信用的接口,也可以是无线通信用的接口。例如,通信I/F14可以用LAN接口、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蓝牙(注册商标)接口或者Wifi接口等实现。
显示器15是显示信息的设备。例如,显示器15显示RFID标签的检测结果(例如RFID标签的移动)等。输入器16是用于操作人员输入操作指示等的设备。显示器15及输入器16例如由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构成。
接着,关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读取装置10的构成进行说明。
在图1所示的构成例中,标签读取装置10具有处理器21、ROM22、RAM23、通信控制电路24、天线25、通信接口(I/F)26、显示器27以及电源28。
处理器21控制各部。处理器21例如包括CPU等运算电路。处理器21通过执行程序来实现各部的控制及各种数据处理。另外,处理器21也可以具备内部存储器。处理器21通过执行ROM22或者内部存储器等中已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各种处理。例如,处理器21解释通过通信I/F26接收的来自上位装置11的指令,执行与指令相应的处理。
ROM22是设为无法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ROM22存储处理器21所执行的程序等。RAM23是暂时保存数据的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AM23作为工作存储器或缓存存储器发挥功能。RAM23具有保存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的缓存存储器31。此外,标签读取装置10也可以具备HDD(硬盘驱动)或SSD(固态驱动)等能够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通信控制电路24与天线25构成读取RFID标签的RFID接口。
通信控制电路24包括经由天线25用于与RFID标签进行通信的控制电路。通信控制电路24将被从处理器21供给的发送信号(电波)按被设定为多个输出值中的任意一者的输出值从天线25发送。天线25将被从通信控制电路24供给的发送信号作为RFID标签能够接收的电波输出。
另外,通信控制电路24不仅输出向天线25发送的发送信号,还将天线25所接收的信号作为接收数据向处理器21供给。也就是说,通信控制电路24的天线25接收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信号,将天线25所接收到的响应信号(接收信号)处理后向处理器21供给。例如,通信控制电路24将来自RFID标签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标签信息和示出该接收信号的强度的RSSI值向处理器21供给。
通信I/F26是用于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接口。在标签读取系统1中,通信I/F26是用于与上位装置11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第一通信接口)。通信I/F26只要是用于与上位装置11进行通信连接的接口即可。通信I/F26既可以是有线通信用的接口,也可以是无线通信用的接口。例如,通信I/F26可以通过LAN接口、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蓝牙(注册商标)接口或Wifi接口等实现。
显示器27是显示RFID标签的动作状态的显示装置。显示器27例如由LED等构成。
电源28供给用于使标签读取装置10动作的电源电力。电源28对标签读取装置10的各部供给动作用的电力。例如,若标签读取装置是便携式,则电源28可以由能够充电的电池来实现。另外,若标签读取装置是能够与商用电源连接的固定型,则电源28由与商用电源连接的电源电路构成。
另外,在图1所示的构成例中,通信控制电路24具有调制部(调制电路)41、发送侧放大部(放大电路)42、定向耦合器(结合器)43、接收侧放大部(放大电路)44、解调部(含容电路)45、输出设定部(输出电平设定电路)46、电平检测部(接收电平检测电路)47以及热敏电阻48等。
调制部41是按输入了波形信号(载波)的数据进行调制的调制电路。调制部41按被从处理器21提供的发送数据来调制载波。发送侧放大部42是将输入的信号放大的放大电路。发送侧放大部42放大调制部41的输出信号。定向耦合器43包括将发送侧放大部42的输出信号提供给天线25的电路。由此,通信控制电路24从天线25输出按发送数据被调制后的载波。
RFID标签接收从天线25发送的电波。RFID标签例如识别从天线25接收到的信号所包含的读取指令。RFID标签若识别读取指令,则例如通过反向散射(back scatter)调制将在自身的存储器中已存储的数据(标签信息)用电波输出。
天线25接收RFID标签所输出的电波。定向耦合器43包括取得天线25所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并将取得的接收信号向接收侧放大部44供给的电路。接收侧放大部44是将输入的信号放大的放大电路。接收侧放大部44将天线25所接收到的接收信号放大。解调部45是将波形信号(载波)所重叠的数据解调的解调电路。解调部45将由接收侧放大部44放大了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数据(标签信息)解调。
天线25只要收发在和RFID标签之间收发的电波即可。即,天线25只要发送向RFID标签供给的信号并接收RFID标签所输出的电波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天线25配置成向读取区域发送电磁波。标签读取装置10构成为经由天线25与配置在读取区域的全部商品所附的RFID标签进行通信。天线25例如是平面天线。不过,天线25不限于指定的构成。
输出设定部46是对输出信号的强度(输出值)进行设定的设定电路。输出设定部46进行控制,使得对放大部42输出的信号的强度成为设定的输出值。放大部42将从调制部41供给的信号放大使其成为输出设定部46所设定的输出值并向结合器43输出。由此,天线25发送从放大部42经由结合器43供给的输出设定部46所设定的输出值的输出信号(电波)。
电平检测部47是检测(计测)信号的强度的电平检测电路。电平检测部47检测输入到接收侧放大部44的信号的强度。天线25所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经由结合器43输入到接收侧放大部44。即,电平检测部47构成为检测示出天线25所接收的接收信号(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信号)的强度的RSSI值。
热敏电阻48是计测温度的计测器。热敏电阻48例如检测通信控制电路24的温度。热敏电阻48将示出检测到的温度的信息向处理器21供给。处理器21根据热敏电阻48所检测的温度来执行通信控制等动作控制。
接着,关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读取系统的应用例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读取系统1的第一应用例的智能货架系统(智能货架)101的构成例的图。在图2所示的构成例中,标签读取装置110是图1所示的标签读取装置10的变形例,上位装置111是图1所示的上位装置11的变形例。
作为标签读取系统1的智能货架101是用标签读取装置110读取放置于隔板等的规定位置S的物品A所附的RFID标签T的系统。在智能货架101中,上位装置111基于标签读取装置110对位于规定位置S的RFID标签T读取到的读取结果来检测RFID标签(附有RFID标签T的物品A)T的移动。
上位装置111从标签读取装置110作为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取得示出从RFID标签T接收的信号的强度的RSSI值,通过RSSI值的变化来检测RFID标签T的移动。不过标签读取装置110从RFID标签T接收的信号的强度(RSSI值)也根据该标签读取装置110所输出的电波(载波)的强度(输出值)的不同而变化。因此,上位装置111取得标签读取装置110读取了RFID标签T时的输出值,根据以输出值为基准的RSSI值的变化来检测RFID标签T的移动。
图3是用于说明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读取系统1的第二应用例的RFID标签的搜索系统201的构成例的图。在图2所示的构成例中,标签读取装置210是图1所示的标签读取装置10的变形例,上位装置211是图1所示的上位装置11的变形例。
作为图3所示的标签读取系统1的搜索系统201包括便携式标签读取装置210和与标签读取装置210连接的上位装置211。
图3所示的标签读取装置210除图1所示的控制系统的构成之外,还具有操作人员所把持的把持部221及保持上位装置11的保持部222。
即,在标签读取装置210将上位装置211设定于保持部222的状态下操作人员把持着把持部221进行操作。另外,上位装置211具有图1所示的控制系统的构成,具备作为显示器15及输入器16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例如,上位装置211由智能手机或平板PC等可携带的信息终端来实现。
作为搜索系统201,操作人员用手拿着设定有上位装置211的状态的标签读取装置210使其移动从而进行RFID标签的搜索。在搜索系统201中,操作人员一边使标签读取装置210移动,一边读取RFID标签,将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向上位装置211供给。
上位装置211从标签读取装置210取得示出从RFID标签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的RSSI值作为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上位装置211根据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所包含的RSSI值的变化来检测标签读取装置210与RFID标签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也是标签读取装置210从RFID标签接收的信号的强度(RSSI值)由于该标签读取装置210所输出的电波的强度(输出值)的变动而变化。上位装置211取得标签读取装置210读取RFID标签时的输出值,根据以输出值为基准的RSSI值的变化来检测RFID标签的移动。上位装置211将RFID标签的检测结果显示于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231。
接着,关于标签读取装置10在缓存存储器31中保存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读取装置10读取到的读取结果保存到缓存存储器31的例子的图。
缓存存储器31作为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而保存输出值、标签信息(ID)以及RSSI值。缓存存储器31将使用通信控制电路24及天线25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按时间序列排列并存储。
输出值是在读取了RFID标签时从天线25输出的输出信号(电波)的强度。输出值是通信控制电路24的输出设定部46根据来自处理器21的指示而设定的。因此,处理器21掌握着作为输出信号(电波)的强度的输出值。
标签信息是RFID标签根据来自标签读取装置的响应请求(读取指令)而输出的信息。标签信息例如由页眉、商品代码以及序列号等构成。页眉是示出标签信息的格式或标签信息中的商品代码的范围的信息。商品代码(EPC数据)是用于指定商品(物品)的信息。商品代码例如是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单位)代码、JAN(Japanese Article Number:日本商品编号)代码或者EAN(European Article Number:欧洲商品编号)代码。序列号是各个商品所附的识别编号。
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缓存存储器31按每一输出值保存从RFID标签读取到的标签信息和RSSI值。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器21将按每次变更输出值时设定的输出值读取到的标签信息与RSSI值相对应地保存到缓存存储器31。处理器21根据来自上位装置11的请求,将在缓存存储器31中按时间序列保存的各个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向上位装置11输出。处理器21作为向上位装置11输出的各个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输出设定有输出值、标签信息以及RSSI值的信息。
接着,关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读取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读取装置10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标签读取装置10的处理器21根据来自经由通信I/F26连接的上位装置11的请求而开始RFID标签的读取处理。处理器21在开始RFID标签的读取的情况下,将通过输出设定部46从天线25输出的电波的输出值设定为初始值(ACT11)。
处理器21在将输出值设定为初始值后,开始RFID标签的读取处理(ACT12)。在RFID标签的读取处理中,处理器21使用通信控制电路24按指定的读取间隔,将请求响应的、已被设定的输出值的输出信号从天线25发送。处理器21用天线25接收响应于输出信号的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信号从而读取位于通信范围内的RFID标签。
处理器21在正在执行RFID标签的读取处理时接受输出值的切换(ACT13)。处理器21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从天线25输出的输出信号的输出值变更。例如,处理器21根据热敏电阻48所检测的温度来切换从天线25输出的输出信号的输出值。处理器21根据读取间隔的变更来切换输出信号的输出值。另外,处理器21根据来自上位装置11的变更请求来切换输出值。例如,处理器21根据来自上位装置11的提高或者降低输出值的意思的变更请求来切换输出值。另外,也可以是,处理器21根据来自上位装置11的变更为通信范围的指示来变更输出信号的输出值。
在进行输出信号的输出值的切换的情况下(ACT13、YES),处理器21向输出设定部46指定变更后的输出值从而切换天线25所输出的信号的输出值(ACT14)。在变更了输出值的情况下,处理器21在缓存存储器31中存储变更后的输出值。由此,缓存存储器31能够存储按变更后的输出值读取到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此外,输出值的切换既可以变更为被指定的任意的输出值,也可以按规定的变动幅度使输出值上下波动。这样,输出设定部46能够通过处理器21的指示将输出信号变更为多个输出值。
另外,在RFID标签的读取动作中,处理器21接受来自RFID标签的针对输出信号的响应信号。即,作为RFID标签的读取动作,处理器21使用通信控制电路24将包含读取指令的输出信号按已被设定的输出值从天线25发送。例如,通信控制电路24通过调制部41生成按读取指令对载波进行了调制的调制信号。发送侧放大部42将来自调制部41的调制信号放大为由输出设定部46设定的输出值。放大为放大部42所设定的输出值的调制信号经由定向耦合器43提供给天线25。由此,天线25将示出读取指令的输出信号作为已被设定的输出值的电波进行发送。
存在于来自天线25的输出信号所发送的读取区域的RFID标签接收来自天线25的输出信号并启动,识别读取指令。识别到读取指令的RFID标签例如通过反向散射调制来发送包含自身的存储器中已存储的标签信息的响应信号。
天线25接收来自RFID标签的示出标签信息的响应信号。天线25接收到的信号经由定向耦合器43提供给接收侧放大部44。放大部44放大后的接收信号输入到解调部45,被解调为示出RFID标签的标签信息的信号。向处理器21供给解调部45解调后的信号作为从RFID标签读取到的标签信息(ID)。
另外,输入到接收侧放大部44的接收信号(天线25从RFID标签接收到的响应信号)也输入到电平检测部47。电平检测部47测定接收信号的强度,将示出所测定的接收信号的强度的RSSI值向处理器21供给。由此,处理器21取得被从解调部45供给的RFID标签的标签信息(ID)和来自该RFID标签的接收信号的RSSI值作为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
处理器21若通过通信控制电路24及天线25取得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ACT15、YES),则将取得的标签信息和RSSI值与输出值相对应地存储到缓存存储器31(ACT16)。由此,在缓存存储器31中,当每次读取一个RFID标签时,存储以EPC等标签信息(ID)、RSSI值以及输出值为一组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
另外,处理器21在读取处理中判断是否应将缓存存储器31中已累积的读取结果向上位装置11发送(ACT17)。例如,处理器21根据来自上位装置11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的转送请求,将缓存存储器31中已累积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向上位装置11发送。另外,也可以是,处理器21按每一规定的发送间隔将在缓存存储器31中已累积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向上位装置11发送。
若不需要发送缓存存储器31中已保存的读取结果(ACT17、NO),则处理器21前进到ACT19的处理。
在输出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的情况下(ACT17、YES),处理器21将缓存存储器31中已保存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向上位装置11发送(ACT18)。例如,处理器21每当对各RFID标签进行一次读取时,将设定有标签信息(ID)、RSSI值以及输出值的读取结果向上位装置11发送(与输出值相关联地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上位装置发送)。例如,在按时间序列连续读取了一个RFID标签的情况下,处理器21将按时间序列连续的多个该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向上位装置11发送。
上位装置11通过通信I/F14取得按时间序列排列的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作为按规定的读取间隔读取到RFID标签的结果。上位装置11的处理器12基于通过通信I/F14从标签读取装置10取得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来检测RFID标签的移动或者相对于标签读取装置的RFID标签的相对位置的变化。
上位装置11的处理器12将从标签读取装置10取得的多个读取结果按每一标签信息(ID)进行分类并按每一RFID标签将时间序列的读取结果汇总。处理器12根据指定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中的输出值和RSSI值的变化来检测该RFID标签的移动或者位置的变化等。针对指定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并通过输出值和RSSI值的变化来检测RFID标签的移动等。例如,在指定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中,若在RSSI值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没有输出值的变化,则处理器21能够检测出该RFID标签已移动。
另外,处理器21在RFID标签的读取动作中根据停止读取的请求来判断停止读取(ACT19)。例如,处理器21按任意的定时接受来自上位装置11的停止读取RFID标签的请求。处理器21在收到来自上位装置11的停止读取的请求的情况下,判断停止读取。若没有判断停止读取(ACT19、NO),则处理器21返回到ACT|3,反复执行上述的处理。
在判断了停止读取的情况下(ACT19、NO),处理器21将来自天线25的输出信号的送出停止,将RFID标签的读取动作停止(ACT20)。在将RFID标签的读取动作停止了的情况下,处理器21将在缓存存储器31中已保存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向上位装置11发送(ACT21),将读取处理结束。
此外,在上述动作例中,设为标签读取装置将设定有标签信息、RSSI值以及输出值的信息作为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向上位装置发送,但不限于此。即,作为标签读取系统,只要能够用上位装置识别标签读取装置切换了输出值即可。例如,标签读取装置可以向上位装置通知切换了输出值,并向上位装置发送标签信息和RSSI值,作为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
根据以上这样的动作例,标签读取系统具有标签读取装置和对标签读取装置从RFID标签读取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的上位装置。标签读取装置具有将从天线输出的输出信号的输出值向上位装置通知的功能。标签读取装置检测天线接收的从RFID标签针对所述输出信号的响应信号的RSSI值。标签读取装置将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信号所包含的标签信息和该响应信号的RSSI值作为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向上位装置发送。上位装置基于从标签读取装置取得的输出信号的输出值和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所包含的RSSI值来检测RFID标签的移动。
由此,标签读取系统能够通过上位装置判别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信号中的RSSI值的变化是由输出值导致的,还是由RFID标签的移动导致的。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标签读取系统因来自标签读取装置的输出信号的变化而导致的RSSI值的变化而误检测为RFID标签的移动。
此外,若能够检测出标签读取装置所输出的信号的强度和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信号所包含的标签信息,则能够检测出RFID标签的相对位置的变化。
因而,上位装置11可以指定从标签读取装置输出的信号的强度。在为上位装置11指定从标签读取装置输出的信号的强度(输出值)的构成的情况下,标签读取装置无需将输出信号的输出值向上位装置发送,只要将标签信息(进而也可以包含该响应信号的RSSI值)向上位装置发送即可。具体地,上位装置11经由通信接口14从多个输出值之中选择规定的输出值并将其向标签读取装置10发送,并且请求读取RFID标签。处理器21控制输出设定部,以成为接收到的输出值(被从上位装置指定的输出值)。通信控制电路24以设定的输出值使发送信号从天线25发送。处理器21将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信号所包含的标签信息经由通信接口26向上位装置11发送(作为被从上位装置指定的输出值的响应而向上位装置发送)。除标签信息之外还可以发送RSSI值。由于输出值被从上位装置11指定,所以标签读取装置10不将输出值向上位装置11发送。由于是针对发送了的输出值的响应,所以上位装置11能够识别输出值。因而,标签读取装置10所发送的标签信息与输出值相对应(与输出值相关联地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上位装置发送)。
此外,也可以是,处理器21在缓存存储器31中保存多个标签信息、RSS1值,当从上位装置11接收到变更输出值的指示时,将缓存存储器31的信息汇总并向上位装置发送(也可以不发送RSSI值)。上位装置能够识别是发送变更输出值的请求前的输出值的标签信息和RSSI值。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装置内的存储器中预先存储有处理器所执行的程序的情况下进行了说明。但是,处理器所执行的程序既可以从网络下载到装置,也可以从存储介质安装到装置。作为存储介质,只要是CD-ROM等能够存储程序并且装置能够读取的存储介质即可。另外,通过预先安装或下载而得到的功能也可以与装置内部的OS(操作系统)等配合来实现。
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标签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通信接口,其与上位装置进行通信;
天线;
通信控制电路,其控制从所述天线输出的输出信号和所述天线接收的信号,并具有检测所述天线接收的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信号的RSSI值的电平检测电路;以及
处理器,其将所述响应信号所包含的标签信息和所述电平检测电路检测的所述响应信号的RSSI值与所述通信控制电路所设定的所述输出信号的输出值相对应地存储,并将作为一组设定有所述标签信息、所述RSSI值和所述输出值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向所述上位装置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读取装置,其中,
还包括:缓存存储器,对应所述输出值存储从所述RFID标签读取的所述标签信息和所述RSSI值,
其中,所述处理器将随着所述输出值的变更而以设定的所述输出值读取的所述标签信息和所述RSSI值相对应地保存到所述缓存存储器。
3.一种标签读取系统,具有标签读取装置和上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签读取装置具有:
第一通信接口,其与所述上位装置进行通信;
天线;
通信控制电路,其处理从所述天线输出的输出信号和所述天线接收的信号,并具有检测所述天线接收的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信号的RSSI值的电平检测电路;以及
第一处理器,其将所述响应信号所包含的标签信息和所述电平检测电路检测的所述响应信号的RSSI值与所述通信控制电路所设定的所述输出信号的输出值相对应地存储,并将作为一组设定有所述标签信息、所述RSSI值和所述输出值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向所述上位装置发送,所述上位装置具有:
第二通信接口,其与所述标签读取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第二处理器,其将由所述标签读取装置进行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取得,基于从所述标签读取装置取得的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所包含的输出值和所述RSSI值来检测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签读取系统,其中,
还包括:缓存存储器,对应所述输出值存储从所述RFID标签读取的所述标签信息和所述RSSI值,
其中,所述标签读取装置的所述第一处理器将随着所述输出值的变更而以设定的所述输出值读取的所述标签信息和所述RSSI值相对应地保存到所述缓存存储器,
所述上位装置的第二处理器基于所述RSSI值的变化来检测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其中,所述RSSI值基于从所述标签读取装置取得的所述输出信号的所述输出值。
5.一种标签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通信接口,其与上位装置进行通信;
天线;
通信控制电路,其控制从所述天线输出的输出信号和所述天线接收的信号;以及
处理器,其将意为切换了所述通信控制电路所设定的所述输出信号的输出值的这一情况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上位装置通知,将所述天线接收的从RFID标签对所述输出信号的响应信号所包含的信息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上位装置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签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电路具有检测所述天线接收的来自所述RFID标签的响应信号的RSSI值的电平检测电路,
所述处理器将包含所述响应信号所包含的标签信息和所述电平检测电路进一步检测的所述响应信号的RSSI值在内的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上位装置通知。
7.一种标签读取系统,具有标签读取装置和上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读取装置具有:
第一通信接口,其与所述上位装置进行通信;
天线;
通信控制电路,其处理从所述天线输出的输出信号和所述天线接收的信号;以及
第一处理器,其将意为切换了所述通信控制电路所设定的所述输出信号的输出值这一情况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向所述上位装置通知,将所述天线接收的从RFID标签针对所述输出信号的响应信号所包含的信息作为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向所述上位装置发送,所述上位装置具有:
第二通信接口,其与所述标签读取装置进行通信;以及
第二处理器,其将由所述标签读取装置进行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取得,基于意为切换了从所述标签读取装置取得的所述输出信号的输出值的通知和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来检测所述RFID标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标签读取系统,其中,
所述标签读取装置的所述通信控制电路具有根据所述天线接收的所述RFID标签来检测响应信号的RSSI值的电平检测电路,
所述标签读取装置的所述第一处理器将包含所述响应信号所包含的标签信息和所述电平检测电路检测的所述响应信号的RSSI值在内的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向所述上位装置通知,
所述上位装置的所述第二处理器基于意为将从所述标签读取装置取得的所述输出信号的输出值进行切换了的通知和所述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所包含的RSSI值来检测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29095A JP7516069B2 (ja) | 2020-02-25 | 2020-02-25 | タグ読取装置およびタグ読取システム |
JP2020-029095 | 2020-02-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78592A CN113378592A (zh) | 2021-09-10 |
CN113378592B true CN113378592B (zh) | 2024-08-02 |
Family
ID=74186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18709.5A Active CN113378592B (zh) | 2020-02-25 | 2020-12-07 | 标签读取装置和标签读取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264123A1 (zh) |
EP (1) | EP3872684B1 (zh) |
JP (1) | JP7516069B2 (zh) |
CN (1) | CN11337859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02076A (zh) * | 2021-10-22 | 2022-01-07 | 天津科畅慧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超高频rfid标签动静态检测方法 |
CN117395297A (zh) * | 2022-07-04 | 2024-01-1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消息收发方法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18858B2 (ja) * | 2007-02-06 | 2013-01-16 |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 制御装置、無線icタグ読み取り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icタグ読み取り装置 |
JP5331378B2 (ja) | 2007-05-29 | 2013-10-30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カードゲーム機 |
JP2009070035A (ja) * | 2007-09-12 | 2009-04-02 | Brother Ind Ltd |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
JP2009098951A (ja) | 2007-10-17 | 2009-05-07 | Denso Wave Inc | 質問器 |
JP5584565B2 (ja) | 2010-09-14 | 2014-09-03 | マイティカード株式会社 | 自動読取装置及びフォークリフトを用いた自動読取システム |
JP5263263B2 (ja) * | 2010-11-01 | 2013-08-14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Rfidシステム |
JP5665695B2 (ja) * | 2011-07-12 | 2015-02-04 | マイティカード株式会社 | Rfidタグ移動識別方法及びrfidタグ移動識別プログラム |
JP2013088973A (ja) * | 2011-10-17 | 2013-05-13 | Toshiba Tec Corp |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
JP5959415B2 (ja) * | 2012-11-16 | 2016-08-02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無線タグ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タグ探索プログラム |
JP5865274B2 (ja) * | 2013-01-21 | 2016-02-17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及び無線タグ通信プログラム |
JP5868876B2 (ja) | 2013-01-22 | 2016-02-24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798599B2 (ja) * | 2013-08-05 | 2015-10-21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及び無線タグ通信プログラム |
JP6357999B2 (ja) | 2014-09-16 | 2018-07-1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 Rfidタグ読取装置 |
JP2016177715A (ja) * | 2015-03-23 | 2016-10-0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管理方法 |
JP6149894B2 (ja) | 2015-04-27 | 2017-06-21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位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位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位置情報処理方法 |
JP2016218780A (ja) | 2015-05-21 | 2016-12-22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探索支援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6834169B2 (ja) * | 2016-04-28 | 2021-02-24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交信装置、交信装置を備える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8022428A (ja) * | 2016-08-05 | 2018-02-08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Rfidタグ読取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10860817B2 (en) | 2016-10-05 | 2020-12-08 | Sensormatic Electronics,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ating tags |
CN207264394U (zh) * | 2017-05-26 | 2018-04-20 | 上海赋拓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基准标签的rfid边界确定系统 |
JP7007170B2 (ja) * | 2017-12-13 | 2022-01-24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タグ読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9109610A (ja) * | 2017-12-15 | 2019-07-04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読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2020
- 2020-02-25 JP JP2020029095A patent/JP7516069B2/ja active Active
- 2020-12-07 CN CN202011418709.5A patent/CN113378592B/zh active Active
- 2020-12-10 US US17/118,218 patent/US2021026412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21
- 2021-01-15 EP EP21151785.9A patent/EP3872684B1/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1135560A (ja) | 2021-09-13 |
EP3872684B1 (en) | 2023-08-02 |
EP3872684A1 (en) | 2021-09-01 |
JP7516069B2 (ja) | 2024-07-16 |
CN113378592A (zh) | 2021-09-10 |
US20210264123A1 (en) | 2021-08-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379009B (zh) | 标签读取装置及标签读取系统 | |
US9177180B2 (en) | RF tag reader and RF tag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 | |
CN113378592B (zh) | 标签读取装置和标签读取系统 | |
JP4090808B2 (ja) | 近接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を制御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CN101647028A (zh) | 在自动化组件和移动操作终端之间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方法 | |
US20200125808A1 (en) | Wireless tag reading device and wireless tag reading method | |
US8576052B2 (en) | RF tag reader and writer | |
JP2021043834A (ja) | 無線タグ読取装置及び無線タグ読取方法 | |
JP2004227315A (ja) | 非接触icカードリーダライタ装置 | |
KR100925478B1 (ko) | 블루투스를 이용한 무선주파수식별 시스템, 리더기 및 그 무선주파수식별 정보 리딩 방법 | |
JP6096497B2 (ja) | 通信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
CN113378590B (zh) | 标签读取装置 | |
US9390300B2 (en) | Coexistence of RF barcodes and other NFC devices | |
US12204979B2 (en) | Wireless tag communication device | |
EP3872680B1 (en) | System comprising an infop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 |
US20240427006A1 (en) | Wireless tag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tag search method | |
JP2006174380A (ja) | リーダ/ライタ装置およびアンテナ検出方法 | |
JP2011107894A (ja) | Rfidシステム及びアンチコリジョン処理方法 | |
JP6682995B2 (ja) | 交信装置、交信装置を備える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22148230A (ja) | 無線タグ読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21135563A (ja) | タグ読取装置 | |
JP2005322212A (ja) | Icカード読取装置 | |
JP2010140464A (ja) | タグ発行装置、データ書き込み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09218654A (ja) | 無線タグシステム、無線タ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