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286663A - 流体分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分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6663A
CN113286663A CN202080008103.6A CN202080008103A CN113286663A CN 113286663 A CN113286663 A CN 113286663A CN 202080008103 A CN202080008103 A CN 202080008103A CN 113286663 A CN113286663 A CN 1132866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rotective cap
fluid dispensing
delivery device
spray deli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81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6663B (zh
Inventor
B·弗兰克
M·劳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ofi Aventis France
Original Assignee
Sanofi Aventis Fra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ofi Aventis France filed Critical Sanofi Aventis France
Publication of CN113286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6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6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66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M11/006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applying mechanical pressure to the liquid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 A61M11/007Syringe-type or piston-type sprayers or atomi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005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0027Means for neutralising the actuation of the sprayer ; 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the sprayer actuation means
    • B05B11/0032Manually actuated means located downstream the discharge nozzle for closing or covering it, e.g. shut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01Details of inhal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A61M15/0021Mouthpieces therefor
    • A61M15/0025Mouthpieces therefor with c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01Details of inhal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A61M15/0021Mouthpieces therefor
    • A61M15/0025Mouthpieces therefor with caps
    • A61M15/0026Hinged c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65Inhalators with dosage or measur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8Inhaling devices inserted into the no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005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0027Means for neutralising the actuation of the sprayer ; 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the sprayer actua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005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0037Containers
    • B05B11/0038Inner container disposed in an outer shell or outer ca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01Piston pumps
    • B05B11/1015Piston pumps actuated without substantial movement of the nozzl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pressure stro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42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1052Actuation means
    • B05B11/1053Actuation means combined with means, other than pressure, for automatically opening a valve during actuation; combined with means for automatically removing closures or covers from the discharge nozzle during actu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9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the dispensing stroke being affected by the stored energy of a spring
    • B05B11/1091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the dispensing stroke being affected by the stored energy of a spring being first hold in a loaded state by locking means or the like, then relea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9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the dispensing stroke being affected by the stored energy of a spring
    • B05B11/1092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the dispensing stroke being affected by the stored energy of a spring automatically released from a loaded state at the end of the loading stro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27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preventing use
    • A61M2205/276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preventing use preventing unwanted u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42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1059Means for locking a pump or its actuation means in a fixed posi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流体分配装置(10;100),其包括:‑壳体(20;120),其包括孔口(21;121),并且其中所述壳体(20;120)被配置成容纳喷雾递送装置(30;130)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喷雾递送装置包括出口(40;140),储存在所述喷雾递送装置(30;130)中的流体可以通过所述出口被排出,所述流体分配装置进一步包括:‑保护帽(90;190),其限定了内部空间(91;191),所述内部空间被配置成容纳所述喷雾递送装置(30;130)的所述出口(40;140),并且所述保护帽包括至少一个帽部(90a;190a),其中所述保护帽(90,190)被配置成至少在相对所述壳体(20;120)的关闭位置装配到所述壳体(20;120),所述帽部(90a,190a)在所述关闭位置覆盖所述孔口(21),‑机械偏压构件(50;150),其能够在预加载状态和卸载状态之间可逆地转换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述预加载状态下有效地储存机械能,以产生所述喷雾递送装置(30;130)的喷雾排出,‑可释放的互锁装置(70;170;270),其被配置成保持所述偏压构件(50;150)处于所述预加载状态,‑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80;180;280),其可操作地与所述互锁装置(70;170;270)接合并被配置成在被致动时释放所述互锁装置(70;170;270),‑其中只要所述保护帽(90,190)的所述帽部(90a,190a)覆盖所述孔口(21;121),通过致动所述触发器(80;180;280)对储存在所述预加载的机械偏压构件(50;150)中的机械能的释放就会被阻止。

Description

流体分配装置
说明书
本公开涉及流体分配装置领域,尤其涉及被配置为鼻吸入器的流体分配装置。本公开还涉及被配置成通过喷雾或雾化来分配流体或液体物质的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可操作来雾化液体物质的流体分配装置是已知的。这种装置通常包括喷嘴或孔口。当使用者向致动杆或按钮施加力时,流体通过喷嘴或孔口分配。这种装置可以被布置成分配单个剂量,或者这种装置可以配备有容器,该容器提供用于流体的储器,从而允许并支持分配多个剂量。
分配动作的功效取决于使用者致动装置的方式。当使用者施加的致动力相对较低或者使用者引起的动作相当慢时,流体的分配效率较低。
已经描述了所谓的预加载或预偏压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分配程序所需的力由偏压构件提供。这种预加载流体分配装置可以被配置成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保持预加载状态。对于预加载的流体分配装置,总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即一定剂量的流体的不受控、过早或无意的分配。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改进的可预装载型流体分配装置,该装置不易受到不受控、过早或无意的分配动作的影响。流体分配装置应该提供相当简单、有效和直观的方法来防止预加载流体分配装置的不受控、过早或无意的分配动作。旨在防止流体的失控、过早或无意分配的措施应易于实施。在流体分配装置的整个寿命期间,相应的防止机构应该是可靠的、坚固的和耐用的。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流体分配装置。流体分配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孔口。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被进一步配置成容纳喷雾递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典型地,喷雾递送装置包括出口,储存在喷雾递送装置中的流体可以通过该出口排出,例如通过喷雾的方式。
当适当地布置在壳体内部时,或者当附接到壳体时,喷雾递送装置的出口可以与流体分配装置的孔口配合。
流体分配装置进一步包括限定内部空间(例如中空内部的形式)的保护帽。保护帽被配置成容纳喷雾递送装置的出口。保护帽进一步包括专用帽部。保护帽被进一步配置为至少在相对于壳体的关闭位置装配到壳体。在关闭位置,保护帽的帽部覆盖流体分配装置壳体的孔口。
一种分配装置进一步包括可在预加载状态和卸载状态之间可逆转换的机械偏压构件。偏压构件被配置成在预加载状态下储存机械能。可储存在机械偏压构件中的机械能有效地产生喷雾递送装置的喷雾排出。换句话说,当适当地组装到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上时,偏压构件可操作以引起喷雾递送装置的喷雾排出动作。
流体分配装置进一步包括可释放的互锁装置,该互锁装置配置成或可操作成将偏压构件保持在预加载状态。流体分配装置进一步包括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其能够可操作地与互锁装置接合或可操作地与互锁装置接合。触发器可操作以在被致动时释放互锁装置。
触发器致动诱发的互锁装置的释放将偏压构件从预加载状态释放,并允许偏压构件转换到卸载状态,从而释放机械能以诱发或实现喷雾递送装置的喷雾排出。
利用流体分配装置,只要保护帽的帽部覆盖孔口,通过致动触发器对储存在预加载的机械偏压构件中的机械能的释放就会被阻止。换句话说,通过触发器的致动对储存在机械能储存器中的能量的释放被阻止,除非帽被移除,不再覆盖孔口。
在保护帽相对于壳体移动到帽部不再覆盖孔口的状态或配置的情况下,它不再是从喷雾递送装置的出口发出的喷雾排出或喷雾射流的输送的障碍。
只要帽部覆盖孔口,储存在预加载的机械偏压构件中的机械能的释放就会被阻止,这样流体或喷雾排出物就不会被无意地浪费,例如由于撞击到保护帽的内表面。
典型地,保护帽能够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打开位置或在到达打开位置之前,帽部不再覆盖或阻碍孔口。
在另一个例子中,当处于关闭位置时,保护帽与互锁装置和触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机械接合。典型地,当处于关闭位置时,保护帽或至少其帽部端至少部分地覆盖流体分配装置的孔口。当处于打开位置时,孔口未被覆盖,因此被配置成例如通过喷雾来分配流体。当处于关闭位置并且当覆盖孔口时,保护帽有效地阻挡和阻碍流体分配装置的分配动作,该分配动作可以由机械偏压构件启动和/或实现。
通常,机械偏压构件直接或间接地可操作地与喷雾递送装置接合。当偏压构件经受从预加载(即偏压)状态到卸载(即未偏压)状态的转换时,偏压构件可操作以引起喷雾递送装置或其部件相对于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的运动,以便引起或实现通过喷雾递送装置的出口的喷雾递送。
在一些示例中,机械偏压构件被配置成引起或实现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部分相对于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二部分的运动。这里,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部分相对于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二部分的相对运动导致喷雾通过喷雾递送装置的出口排出。在一些例子中,喷雾递送装置包括出口和容器。这里,出口可以代表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部分,容器可以代表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二部分。
在其他示例中,喷雾递送装置包括可运动部分和容器,其中可运动部分代表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部分,容器代表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二部分。可运动部分和容器可相对于彼此移动。这里,出口可以刚性地,即不可移动地连接到可运动部分和容器之一。
在一些示例中,只要保护帽处于关闭位置,触发器释放互锁装置和/或释放偏压构件的致动就被有效地阻止或阻碍。此外,只要保护帽处于关闭位置,互锁装置的操纵就可以被有效地阻止和阻碍。就此而言,互锁装置保持在互锁配置中,其中机械偏压构件保持和/或固定在预加载状态。
实际上,只要保护帽处于关闭位置,流体分配装置的分配操作就被有效地阻止。因此,只要保护帽处于关闭位置,并且只要保护帽相对于壳体处于预定位置,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不受控、过早或无意的流体分配。
在一些示例中,机械偏压构件被实现为弹簧元件。它可以克服弹簧元件的回复作用而转换到预加载状态。当偏压构件从预加载状态转换到卸载状态时,弹簧力被释放,并且机械偏压构件可操作以诱导或实现喷雾递送装置的排出操作,例如通过向喷雾递送装置、壳体、容器和/或喷雾递送装置的可运动部分施加相应的弹簧力。
在另一个例子中,保护帽至少是以下情形之一:可拆卸地连接到壳体,枢转地连接到壳体,以及可滑动地连接到壳体。将保护帽从关闭位置转换到打开位置可以包括将保护帽从壳体上拆下以暴露以及露出喷嘴之一。
相对于壳体枢转帽包括露出或提供通向孔口的通道,或者沿着壳体或相对于壳体滑动保护盖至这样的配置,在该配置中,用于喷雾递送装置出口的孔口不受阻碍,即被露出。典型地,壳体和保护帽包括至少一个紧固件,该紧固件被配置成将保护帽保持在关闭位置。紧固件可以包括翻转接头、卡扣接合或夹紧接头中的一种。根据壳体和保护帽之间的连结或接合的具体实施方式,壳体和保护帽包括相互对应且相互接合的紧固特征。例如,当紧固件被实现为夹子接头时,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夹子特征,该夹子特征被配置成与保护帽的配对夹子特征配合。当实施为卡扣配合接合时,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卡扣特征,该卡扣特征被配置成与保护帽的对应或互补形状的配对卡扣特征接合。这样,可以在壳体和保护帽之间提供可释放和/或可拆卸的接合。
根据另一例子,当处于关闭位置时,保护帽可操作或配置成阻挡流体分配装置的触发器。为此,保护帽可以包括阻挡部,以与触发器接合或配合。典型地,当保护帽处于关闭位置时,即当保护帽被组装或附接到壳体时,保护帽的阻挡部至少部分地与触发器重叠或接合。这样,帽(即其阻挡部)阻止激活,例如触发器相对于壳体的压下。因此,流体分配机构被阻塞,因此,只要保护帽处于并保持在关闭位置,就不能分配一定剂量的流体。
在另一个例子中,当处于关闭位置时,保护帽覆盖触发器。这里,触发器被布置成靠近壳体的一部分,当处于关闭位置时,该部分可以被保护帽覆盖。当且只要保护帽处于关闭位置,其至少一部分覆盖和/或阻碍触发器。这样,使用者就无法接触到触发器,并且只要保护帽安装在流体分配装置上或其壳体上,触发器就不能简单地被致动以分配一定剂量的流体。
在一些例子中,保护帽的阻挡部代表保护帽的圆顶形侧壁的延伸部,当保护帽附接到壳体时,即当保护帽处于关闭位置时,该延伸部至少部分地覆盖触发器。在一些示例中,触发器被布置成相对于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的外表面凹陷,或者触发器至少被布置成与壳体齐平。在这两种情况下,触发器(例如实现为按钮或滑动件)不从壳体的外圆周突出。
因此保护帽对触发器的覆盖对触发器没有影响。典型地,保护帽或其一部分可以完全在触发器上延伸。与壳体的相应壁部的外表面相比,帽可以与壳体的壁部邻接,从而限制以凹陷配置布置的触发器。这样,保护帽有效覆盖触发器的部分可以与壳体部分邻接。最终施加在位于下方的触发器区域中的保护帽上的任何过大的力效应都可以被壳体的相应壁部抵消,并且对于按压或致动位于保护帽下方或之下的触发器是无效的。
此外,用保护帽盖住触发器还有进一步的好处,因为只要保护帽安装在流体分配装置上,使用者甚至不知道触发器实际位于何处。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和避免装置的任何误用或触发器的无意和过早以及不受控的致动。
在另一个例子中,当处于关闭位置时,保护帽可操作以阻止互锁装置的释放。特别地,保护帽或其一部分是可操作的和/或配置成阻碍或阻止互锁装置的运动,并将互锁装置保持在锁定配置中,其中机械偏压构件保持在预加载状态。
为此,当保护帽处于关闭位置时,保护帽或其一部分可与互锁装置可操作地接合。保护帽可以仅与互锁装置可操作地接合。当保护帽处于关闭位置时,它可以与互锁装置以及触发器两者可操作地接合。可选地,保护帽或其一部分可以可操作地与触发器接合,以防止其致动。这里,保护帽或其一部分可以专门配置成仅禁止触发器的致动或禁止触发器的致动以及互锁装置的释放。为了防止流体分配装置的不受控、过早或无意的分配动作,当保护帽仅与互锁装置和触发器中的一个接合时,这样可能就足够了。在另一个例子中,当处于关闭位置或接近关闭位置时,保护帽或其一部分可以同时与互锁装置和触发器两者可操作地接合。
在另一个例子中,保护帽可相对于壳体转换到打开位置。此外,当保护帽接近或到达打开位置时,保护帽可操作以致动触发器。这里,当保护帽到达相对于壳体的明确限定的打开位置时,这是特别有益的。这可以通过例如保护帽和壳体的持续连接来实现,特别是当保护帽枢转地或可滑动地连接到壳体时。
当保护帽到达或接近打开位置时,保护帽的面向外部的部分可以与从分配装置外部可触及的流体分配装置的触发器接合。这样,喷雾递送的准自动致动可以通过将保护帽从关闭位置转换到打开位置来启动和实现。
在另一个例子中,触发器可以位于壳体内部,并且可以是从壳体外部不可接近的。然后,触发器可以专门可操作地与保护帽接合。为此,保护帽可以包括凸轮,该凸轮被配置成和/或可操作成当到达或接近打开位置时致动触发器。
在流体分配装置的另一个例子中,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位于壳体的凹陷或凹部中。它也可以位于壳体内部。触发器相对于壳体的外表面凹陷。它不会从壳体中突出。通常,触发器的使用者可致动表面或区段位于凹陷或凹部的内部,并且位于离凹陷或凹部的外边缘预定的非零距离处。通常,触发器可从壳体外部触及。壳体的凹陷或凹部的横截面相对较小。触发器所在的凹陷或凹部的横截面通常小于人手指的直径或横截面。就此而言,需要特定的工具来进入壳体的凹部并致动触发器。以这种方式,有效地防止了触发器的无意致动或压下。
在另一个例子中,保护帽包括从保护帽的外表面向外延伸的突起。突起的尺寸和形状被设计成从壳体的外部进入壳体的凹部。突起还被配置成接合或压下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当保护帽通过包括铰链轴线的铰链枢转地附接到壳体时,突起和铰链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可以差不多等于或等同于壳体的凹部和铰链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这样,保护帽与壳体的铰接连接为保护帽提供了强制引导,并降低了保护帽的可用运动自由度。以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当接近或到达打开位置时,保护帽的突起与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接合。
在另一个例子中,互锁装置包括由壳体的引导结构沿着第一运动方向可滑动地引导的滑动件。这样,互锁装置可相对于壳体在互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滑动。在互锁位置,互锁装置与喷雾递送装置和配置成接收或容纳喷雾递送装置的机械联接器中的至少一个机械接合。在释放位置或释放配置中,滑动件允许并支撑喷雾递送装置或其至少一部分的运动,该运动有效地产生喷雾递送装置的喷雾排出。
在另一个例子中,互锁装置可以克服复位弹簧的作用从互锁位置或互锁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或释放配置或朝向释放位置或释放配置移动。这样,互锁装置和/或互锁装置的滑动件被偏压向互锁位置或互锁配置,从而当机械偏压构件被转换到预加载状态时,提供互锁装置的自致动激活。
在另一个例子中,流体分配装置进一步包括与机械偏压构件接合的机械联接器。机械联接器可相对于壳体至少移动到预载位置,用于将偏压构件转换到预加载状态。通常,机械联接器可相对于壳体在预载位置和卸载位置之间移动。预载位置和卸载位置也可以分别表示为偏压位置或未偏压位置。此外,流体分配装置的机械联接器和偏压构件之一能够可操作地接合喷雾递送装置或可操作地与喷雾递送装置接合。
典型地,机械偏压构件包括第一端和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机械偏压构件的一端与壳体和机械联接器中的至少一个机械接合或邻接。偏压构件的相对端(即第二端)通常连接或邻接一个机械联接器和喷雾递送装置的容器或可运动部分之一。
有一些例子,其中机械偏压构件布置在壳体和机械联接器之间。这里,偏压构件被配置成在机械联接器和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之间引起相对移动。这里,机械联接器可相对于壳体克服偏压构件的作用移动到预载位置。然后,在松弛的偏压构件的作用下,机械联接器可从预载位置移动到卸载位置。这里,偏压构件的一端连接到或邻接机械联接器,而偏压构件的另一端连接到或邻接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
在另一个例子中,机械偏压构件布置在喷雾递送装置或其第一和第二部分之一与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和机械联接器之一之间。这样,机械联接器可操作以引起喷雾递送装置或其第一和第二部分之一相对于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和机械联接器中的至少一个的移动。偏压构件的一端连接到或邻接喷雾递送装置的容器,而偏压构件的相对端连接到或邻接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和机械联接器之一。
当机械偏压构件可操作以引起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之一相对于壳体的移动时,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中的另一个通常固定到壳体上。特别地,喷雾递送装置的出口可以固定到壳体和/或分配装置的孔口。
在另一个例子中,机械偏压构件布置在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之一(例如,可运动部分)与壳体和机械联接器之一之间。这样,机械联接器可操作以引起偏压构件的偏压。这里,机械偏压构件的一端连接到或邻接喷雾递送装置的可运动部分,而机械偏压构件的相对端连接到或邻接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和机械联接器之一。这里,当机械偏压构件可操作以引起喷雾递送装置的可运动部分相对于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移动时,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之一(例如喷雾递送装置的容器)可以固定在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内或壳体上。
在喷雾递送装置的另一个例子中,机械联接器可操作地与喷雾递送装置的容器接合。这里,偏压构件通常与机械联接器和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接合。因此,机械联接器可以相对于壳体克服偏压构件的作用而移动。当喷雾递送装置装配在壳体内时,机械联接器可以固定到容器上,或者可以与喷雾递送装置的容器邻接。
喷雾递送装置的可运动部分可以固定到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上。就此而言,偏压构件从预加载状态到卸载状态的转换导致机械联接器和容器相对于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即相对于可运动部分的相应移动,从而导致从喷雾递送装置即从并通过流体分配装置的喷嘴分配喷雾剂量。
在另一个例子中,机械联接器可操作地与可运动部分接合。当喷雾递送装置组装在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内时,机械联接器可以连接到可运动部分和/或可以与可运动部分邻接。这里,喷雾递送装置的容器可以固定在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内。偏压构件可以布置在壳体和机械联接器之间。因此,偏压构件从预加载状态到卸载状态的转换导致机械联接器和可运动部分相对于壳体的相应移动。
由于容器固定在壳体上,机械联接器和可运动部分相对于壳体的运动导致可运动部分相对于容器的移动,从而导致一定剂量的流体分别从喷雾递送装置分配,即从壳体的喷嘴分配并通过该喷嘴分配。
在另一个例子中,偏压构件可操作地与容器和可运动部分中的一个接合。这里,偏压构件的一端连接或邻接喷雾递送装置的容器和可运动部分之一,而偏压构件的相对端连接或邻接机械联接器。这里,机械联接器相对于壳体进入预载位置的移动可导致机械偏压构件转换到预加载状态。
偏压构件从预加载状态到卸载状态的转换可以伴随或者可以导致容器和可运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机械联接器和/或相对于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的移动。这里,在偏压构件的预加载期间,偏压构件的连接到或邻接容器和可运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部保持静止,而偏压构件的与机械联接器接合的相对端(即连接到或邻接机械联接器的相对端)在机械联接器被转换到预载位置时发生移动。
在剂量分配期间和为了剂量分配,机械联接器可以保持在预载位置。只有与容器和可运动部分中至少一个接合的偏压构件的端部可以在互锁装置释放时进行复位运动。这里,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偏压构件被配置和操作以引起喷雾递送装置的可运动部分相对于喷雾递送装置的容器的移动,从而导致一定剂量的流体从喷雾递送装置的出口分配,并且例如甚至通过流体分配装置的孔口分配。
在示例中,其中机械联接器和偏压构件之一可操作地接合,即连接到或邻接喷雾递送装置的容器,当喷雾递送装置组装在所述壳体内时,喷雾递送装置的可运动部分可以固定在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内。当机械联接器或偏压构件与喷雾递送装置的可运动部分可操作地接合时,当流体分配装置组装在其中时,喷雾递送装置的容器可以固定在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内。
典型地,对于流体分配装置的几乎所有例子,当喷雾递送装置被组装在壳体内部或固定到壳体上时,容器和喷雾递送装置的可运动部分中的一个可相对于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运动,而容器和可运动部分中的另一个固定在壳体内部或固定到壳体上。
根据另一例子,保护帽可操作地与机械联接器接合,并且当保护帽接近关闭位置时,保护帽可操作地将机械联接器移动到预载位置。这里,保护帽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的移动导致机械联接器相对于壳体和偏压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移动。这样,通过简单地将保护帽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偏压构件可从卸载状态转换到预加载状态。
在保护帽相对于壳体的相应关闭运动期间,保护帽可以可操作地和/或机械地与机械联接器接合,从而当保护帽朝向关闭位置运动并进入关闭位置时,将机械联接器驱动到帽的相应运动方向。机械联接器的这种盖引起的移动或运动足以使机械联接器进入预载位置,在该位置,互锁装置被手动或自动激活,以便将偏压构件和机械联接器中的至少一个保持在预加载状态或预载位置。
保护帽与机械联接器的相互接合对于流体分配装置的实用和使用者友好的操作特别有益。因此,在分配程序已经被执行而偏压构件处于未加载状态之后,保护帽的关闭运动固有地且准自动地导致机械联接器朝向预载位置运动和移动。联接器的这种运动伴随着偏压构件从卸载状态到预加载状态的转换。当到达预载位置时,互锁装置被激活,从而将偏压构件保持在预加载状态,直到触发器被致动或压下。
虽然流体分配装置可以保持在储存位置,保护帽安装在其上,但是由机械偏压构件、机械联接器、互锁装置和触发器以及壳体提供的分配机构是预加载的并且保持预加载的。只要保护帽处于关闭位置,就能有效地防止触发器的不受控、过早或无意的激活以及互锁装置的相应释放。
保护帽与机械联接器的相互接合在保护帽的关闭动作期间和通过保护帽的关闭动作提供了偏压构件的相当自动和自致动的偏压或预加载。这样,流体分配装置的使用者不必手动或单独预加载或偏压分配机构。一旦移除或打开保护帽,流体分配装置就可以使用了。
在另一个例子中,保护帽包括延伸穿过内部空间的纵向延伸部。内部空间可以包括或形成中空的内部。纵向延伸部可以从保护帽的侧壁或端壁延伸。它可以伸入甚至穿过内部空间。纵向延伸部被配置成当保护帽接近关闭位置时,穿过至少一个所述孔口或者穿过壳体的端面或侧壁中的贯通开口。这样,纵向延伸部(至少其自由端)被允许进入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这样,纵向延伸部和/或保护帽可以可操作地或机械地与布置在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内部的机械联接器接合。
纵向延伸部与壳体的贯通开口相配合,使得机械联接器能够完全布置在壳体内部。将机械联接器布置在壳体内提供了固有的保护,防止机械联接器相对于壳体的手动、无意或禁止的手动操作或移动。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患者的安全性。典型地,贯通开口的尺寸设计成专门接收保护帽的纵向延伸部。它的直径或横截面通常小于例如手指或钢笔或铅笔的横截面或直径。以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机械联接器从壳体外部的任何未经授权的操纵或运动。
在另一个例子中,机械联接器包括配置成与保护帽的纵向延伸部接合的邻接部。邻接部特别配置成与纵向延伸部的自由端接合,例如背离保护帽的中空内部。典型地,当纵向延伸部通过贯通开口进入壳体时,机械联接器的邻接部面向壳体的贯通开口,即面向纵向延伸部。
典型地,机械联接器的邻接部和壳体的贯通开口布置在虚拟线或路径上。该线或路径通常基本上平行于壳体的引导结构的伸长方向延伸或伸展,为偏压构件限定了移动路径。以这种方式,当纵向延伸部进入并穿过贯通开口并与机械联接器的邻接部邻接时,纵向延伸部沿着该虚拟线或路径的进一步运动导致并引起机械联接器沿着壳体的引导结构的相应移动,直到机械联接器到达预载位置。
虚拟线或路径在几何上适于保护帽相对于壳体的关闭和打开运动。如果保护帽将沿着纵向滑动或纵向移动运动放置在壳体上,则纵向延伸部可以是直的形状,并且可以在保护帽的关闭运动期间沿着或平行于保护帽相对于壳体的运动方向延伸。在其他例子中,其中保护帽枢转地布置到壳体上,即发生旋转或枢转运动以分别到达打开和关闭位置,机械联接器的邻接部和壳体的贯通开口之间的虚拟线或路径可以包括拱形结构或者可以遵循圆形。
在另一个例子中,壳体包括可操作来引导机械联接器的纵向引导结构。机械联接器可沿着该纵向引导结构在预载位置和卸载位置之间移动。典型地,机械联接器可抵抗偏压构件的作用沿着纵向引导结构从卸载位置朝向预载位置移动并进入预载位置。
当机械联接器可操作地接合时,或者当机械联接器可操作地与喷雾递送装置或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接合时,喷雾递送装置和/或其第一和第二部分中的一个可沿着纵向引导结构移动。壳体的纵向引导结构提供至少机械联接器和至少一个喷雾递送装置和/或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之一的纵向引导功能,以便在喷雾递送装置的可运动部分和容器之间引起相对纵向运动。
纵向引导结构可以至少为机械联接器和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提供或限定移动路径,该移动路径可以实施为喷雾递送装置的容器和可运动部分。移动路径可以平行于保护帽的运动方向延伸,保护帽必须沿着该运动方向移动,以将保护帽从打开状态转换到关闭状态。当保护帽枢转地布置到壳体时,保护帽的纵向延伸部和机械联接器的邻接部的相互邻接可以补偿在保护帽的关闭运动期间纵向延伸部相对于机械联接器的任何径向移动。
根据另一个例子,互锁装置包括孔,该孔的尺寸适于容纳机械联接器和喷雾递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些例子中,互锁装置包括滑动件,并且滑动件包括孔,该孔的尺寸适于接收机械联接器和喷雾递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在互锁位置或互锁配置中,互锁装置相对于机械联接器和/或喷雾递送装置的位置或尺寸不对准。然后,互锁装置的孔的边缘与机械联接器的邻接部接合。这里,孔的边缘用作与机械联接器的邻接部接合的配对邻接部。
互锁装置的触发器引起的运动或变形用于将互锁装置的孔与机械联接器对准,从而取消邻接部和配对邻接部之间的接合或邻接,并且允许机械联接器和/或其他喷雾递送装置进入以便与互锁装置的孔相交。
在另一个例子中,互锁装置包括可弹性变形的椭圆形环状结构。当且只要互锁装置处于互锁位置或互锁配置,环状结构就具有第一椭圆率。当朝向和/或进入释放位置或释放配置弹性变形时,环状结构具有第二椭圆率。第二椭圆率小于第一椭圆率。换句话说,第二椭圆率比第一椭圆率更像圆形结构。第一椭圆率的环状结构的长轴和短轴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二椭圆率的环状结构。
在另一个例子中,互锁装置包括锁扣特征和相应形状的卡扣特征。触发器可操作以将释放力施加到锁扣特征上,有效地使锁扣特征和卡扣特征脱离接合。锁扣特征和卡扣特征中的至少一个是可弹性变形的或者是可移动的,即可克服回复力而移动或枢转,从而能够释放锁扣特征和相应的或互补形状的卡扣特征。一旦机械联接器到达预载位置,锁扣特征和卡扣特征被配置成相互接合。
锁扣特征和卡扣特征中的至少一个可克服回复力(该回复力有效地保持锁扣特征和卡扣特征相互接合)而移动、枢转或弹性变形,从而激活互锁装置并将偏压构件保持在预加载状态。当使用者引起和/或触发器引起的锁扣特征和卡扣特征中的一个相对于锁扣特征和卡扣特征中的另一个移动时,锁扣特征和卡扣特征脱离接合。然后,互锁装置被释放或去激活,并允许或支持偏压构件的放松或卸载,当喷雾递送装置被组装在流体分配装置内时,这有效地引起容器和喷雾递送装置的可运动部分之间的相对运动。
在另一个例子中,锁扣特征和卡扣特征中的一个设置在机械联接器上或附接到机械联接器上。锁扣特征和卡扣特征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壳体上或附接到壳体上。这样,当接近预载位置时,互锁装置可操作以将机械联接器相对于壳体安装在预载位置。在释放互锁装置时,机械联接器可能在松弛或偏压构件的作用下发生相反方向的运动。
这里,当机械联接器接合或固定到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中的一个,而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中的另一个固定到或邻接分配装置的壳体时,这是特别有益的。
在另一个例子中,锁扣特征和卡扣特征中的一个设置在或附接到机械联接器上,锁扣特征和卡扣特征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或附接到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一个上。这里,容器或喷雾递送装置的可运动部分可以相对于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保持静止,同时机械联接器在将机械联接器带入预载位置的过程中相对于壳体发生移动。这里,设置在机械联接器上的至少一个锁扣或卡扣特征可以与设置在容器和喷雾递送装置的可运动部分之一上的互补形状的锁扣或卡扣特征接合。在互锁装置去激活或释放时,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一将被允许相对于机械联接器发生移动。在分配动作期间,机械联接器可以相对于壳体保持静止,而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发生移动,典型地沿着壳体的引导结构。
在该例子中,偏压构件通常布置在机械联接器和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之间,例如容器和喷雾递送装置的可运动部分中的一个。这里,通过将机械联接器从卸载位置移向并移入预载位置,偏压构件被适当地预加载或偏压。当到达预载位置时,设置在机械联接器和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一之间的互锁装置被激活,从而将机械联接器保持并锁定在预载位置。
一旦触发器被激活并且导致互锁装置的去激活或释放,机械联接器可以保持静止,而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将在松弛偏压构件的作用下移动。如果机械偏压构件可操作地与机械联接器和喷雾递送装置的可运动部分接合,喷雾递送装置的容器通常固定在壳体内。当偏压构件可操作地与机械联接器和喷雾递送装置的容器接合时,通常是喷雾递送装置的可运动部分固定在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内。
根据另一个例子,喷雾递送装置或其一部分布置在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内部或附接到壳体。典型地,喷雾递送装置包括第一部分(例如可运动部分)和第二部分(例如容器)。然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一个(例如容器和可运动部分中的一个)接合或附接到机械联接器和偏压构件中的一个。机械联接器和偏压构件中的另一个没有接合或附接到机械联接器中的一个,并且偏压构件通常固定在壳体内部。
在一些例子中,装置的第二部分(例如容器)固定地固定在壳体内。这里,第二部分(例如可运动部分)与偏压构件和机械联接器中的至少一个可操作地接合。另一个例子是第一部分,例如固定在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内的可运动部分。然后,偏压构件和机械联接器中的至少一个接合、附接或固定到与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二部分,例如固定到容器。对于任何配置,偏压构件可操作以提供分配力,该分配力有效地引起第一部分相对于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二部分的移动或运动。
根据一个例子,喷雾递送装置包括可运动部分和容器,其中可运动部分。容器为流体提供了储器。可运动部分可相对于容器在预载位置和排出位置之间移动。喷雾递送装置进一步包括如上所述的出口。可运动部分相对于容器的移动有效地从出口排出喷雾射流。在一些例子中,出口与可运动部分一体形成。出口于是将相对于容器移动。在另一个例子中,出口相对于容器是固定的。然后,可运动部分可相对于出口和容器两者运动。
通常,喷雾递送装置的容器至少部分填充有药物或药剂。该容器可以包括预填充有相应药物或药剂的预填充容器。容器以及整个喷雾递送装置可以预先组装在壳体内,即组装在流体分配装置内。
根据另一个例子,喷雾递送装置的出口和容器中的至少一个固定在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内。这里,喷雾递送装置的可运动部分与机械联接器和偏压构件之一机械接合或连接。以这种方式,可以提供可运动部分相对于喷雾递送装置的容器的偏压构件引起的移动。
在另一个例子中,喷雾递送装置的出口固定到喷雾递送装置的可运动部分。然后,喷雾递送装置的容器与机械联接器和偏压构件之一机械接合或连接。虽然喷雾递送装置的出口和可运动部分都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固定,但是喷雾递送装置的容器是机械接合的,即固定或连接到机械联接器和偏压构件之一。这样,偏压构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即通过机械联接器)引起移动,例如容器相对于喷雾递送装置的可运动部分的纵向运动。这样,可以分配一定剂量的流体。
出口和可运动部分可以相互连接,或者它们可以一体形成。因此,出口可以结合或集成到可运动部分中。因此,特别有利的是,喷雾递送装置的出口和/或可运动部分连接到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通常喷雾递送装置的出口以流体传输方式直接与流体分配装置的喷嘴连通。
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分配装置。流体分配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孔口,并且壳体被配置成容纳喷雾递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喷雾递送装置包括出口,储存在喷雾递送装置中的流体可以通过该出口排出。流体分配装置进一步包括可拆卸地和/或可移动地布置在壳体上的保护帽。保护帽是可转换或可移动到相对于壳体的打开位置中的至少一种。在打开位置,保护帽暴露或露出孔口。保护帽是一下情形中的至少一种:可转换或可移动到相对于壳体的关闭位置。在关闭位置,保护帽(即至少其帽部)覆盖壳体的孔口。
流体分配装置进一步包括可在预加载状态和卸载状态之间可逆转换的机械偏压构件。机械偏压构件被配置成在预加载状态下储存机械能,以有效地产生喷雾递送装置的喷雾排出。流体分配装置进一步包括可释放的互锁装置,该互锁装置配置成将偏压构件保持在预加载状态。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该触发器可操作地与互锁装置接合,并且配置成当被致动时释放互锁装置。
保护帽或其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或可操作成致动触发器。
在一些例子中,当保护帽接近或到达打开位置时,保护帽可操作以致动触发器。这尤其适用于保护帽可运动或可移动地连接到壳体的情况。在一些例子中,保护帽枢转地附接到壳体。将保护帽从关闭位置转换到打开位置包括将保护帽从关闭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
在一些例子中,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位于壳体的凹部中或壳体的凹陷中。以这种方式,使用者不能按压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取而代之的是,需要特定的工具来进入壳体的凹陷,以便触及和/或激活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保护帽可以配备有相应的工具。具体而言,保护帽可以包括突起,该突起的尺寸适于装配到壳体的凹陷中,以便与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机械接合。突起可以形成或构成工具。保护帽可以包括从保护帽的外表面向外延伸的突起。在到达打开位置之前或之时,突起被配置成进入壳体的凹陷并接合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
当保护帽通过具有铰链轴线的铰链枢转地附接到壳体时,突起到铰链轴线的径向距离差不多等于或等同于凹陷到铰链轴线的径向距离。
通常,将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设置在壳体的凹陷或凹部中,以及通过保护帽的突起来压下触发器,可以通过可拆卸地连接到壳体的保护帽和枢转地连接到壳体的保护帽来实现。
在一些例子中,由于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位于壳体的凹部中,所以只要保护帽覆盖孔口或者只要保护帽不处于打开位置,就能有效地防止其被致动。
在一些例子中,互锁装置包括滑动件。该滑动件与壳体可滑动地接合。它可以由壳体的引导结构在互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引导。在互锁位置,互锁装置与喷雾递送装置和配置成接收喷雾递送装置的机械联接器中的至少一个机械接合。在释放位置或释放配置中,滑动件允许并支撑喷雾递送装置或其至少一部分的运动,该运动有效地产生喷雾递送装置的喷雾排出。机械联接器可以进一步与预加载的机械偏压构件接合。
滑动件可以沿着第一运动方向从互锁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机械联接器和/或喷雾递送装置可以沿着第二运动方向从预加载或待发状态移动到卸载或释放状态。第一运动方向和第二运动方向相对于彼此以非零角度延伸。第一运动方向可以与第二运动方向成大约90°的角度延伸。
机械联接器从预加载或待发状态朝向和/或进入卸载或释放状态的运动由机械偏压构件(例如弹簧)实现。
机械偏压构件可以包括与机械联接器邻接或接合的第一端。机械偏压构件包括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该第二端与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邻接或接合。
为了与机械偏压构件接合,机械联接器可以包括面向第二运动方向的邻接区段或凸缘。在一些例子中,机械联接器包括管状或圆柱形套筒,该套筒包括径向向外突出的凸缘区段或包括径向向外突出的支柱。机械偏压构件然后可以沿着机械联接器的套筒的纵向轴线延伸。它可以围绕机械联接器,并且可以在轴向或纵向方向上与径向向外突出的凸缘区段或支柱邻接。
在一些例子中,机械联接器和/或喷雾递送装置包括用于与互锁装置接合的邻接部。为此,互锁装置可包括形状与机械联接器或喷雾递送装置的邻接部互补的配对邻接部。机械联接器和/或喷雾递送装置的邻接部和互锁装置的配对邻接部被配置成阻止机械联接器和/或喷雾递送装置相对于互锁装置沿着第二运动方向的运动。这样,机械联接器和/或喷雾递送装置可以有效地保持和/或固定在预加载状态或位置。
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沿第二运动方向的运动或变形使邻接部和配对邻接部脱离接合,从而释放机械联接器和/或喷雾递送装置。在机械偏压构件的作用下,机械联接器或喷雾递送装置可随后发生沿着第一运动方向的运动。
在一些例子中,机械联接器包括一个以上的邻接部。可以提供许多邻接部,例如沿着机械联接器的外表面等距布置。至少两个邻接部可以设置在机械联接器的直径相对的位置。该至少两个邻接部可以从机械联接器的套筒或圆筒向外突出。两个邻接部可以同时与由互锁装置的主体提供的配对邻接部接合,例如通过其孔。通过具有两个或多个邻接部,可以为机械联接器提供相当精确且无倾斜的互锁装置。
在一些例子中,互锁构件的滑动件可克服复位弹簧的作用从互锁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这样,当从互锁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和/或朝向释放位置移动时,复位弹簧被偏压并储存机械能。一旦外力不再存在,该力导致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朝向释放位置移动,复位弹簧用于将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复位到互锁位置。
根据一些例子,互锁装置包括孔,该孔的尺寸适于接收机械联接器和喷雾递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穿过其中。在互锁位置,互锁装置相对于机械联接器和/或喷雾递送装置的位置或尺寸未对准。然后,孔的边缘,例如构成配对邻接部的边缘,与机械联接器的邻接部接合。
由触发器引起的互锁装置的运动或变形用于将互锁装置的孔与机械联接器对准,使得邻接部和配对邻接部之间的机械接合之间的邻接被取消,并且机械联接器和/或其他喷雾递送装置被允许进入以便与互锁装置的孔相交。
在一些例子中,互锁装置的孔包括机械代码或键控结构,其形状对应于机械联接器和/或喷雾递送装置的外表面上的配对机械代码或配对键控结构。只要互锁装置处于互锁位置或互锁配置,互锁装置的机械代码或键控结构就会错位或偏离配对机械代码或配对键控结构。这样,互锁装置的孔的侧边缘阻止机械联接器和/或喷雾递送装置沿着第二运动方向的运动。
互锁装置相对于机械联接器和/或相对于喷雾递送装置的运动或变形使得互锁装置的机械代码或键控结构与机械联接器的配对机械代码或配对键控结构对准。然后,机械联接器沿着第二运动方向的运动不再被互锁装置阻挡。于是机械联接器和/或喷雾递送装置或其部分可以在松弛或偏压机械偏压构件的作用下移动。
在一些例子中,互锁装置包括可弹性变形的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包括尺寸适于容纳机械联接器和喷雾递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孔。可弹性变形的环状结构可以包括椭圆形。当且只要互锁装置处于互锁位置或互锁配置,环状结构就具有第一椭圆率。当朝向和/或进入释放位置或释放配置弹性变形时,环状结构具有第二椭圆率。第二椭圆率小于第一椭圆率。换句话说,第二椭圆率比第一椭圆率更像圆形结构。第一椭圆率的环状结构的长轴和短轴之间的长度差大于第二椭圆率的环状结构。
利用可弹性变形的环状结构,在没有可通过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施加的变形力的情况下,互锁装置可以倾向于呈现初始的椭圆形。互锁装置可能会自动复位互锁位置或互锁配置。在这里,单独的复位弹簧就变得多余了。
典型地,位于椭圆形长轴的纵向端的椭圆形可变形环状结构的外端与触发器机械接合或一体形成。环状结构的相对定位的端部可以被支撑或者可以与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邻接。然后,通过向内压下触发器,沿着环状结构的椭圆的长轴彼此分开的相对端之间的距离减小,并且椭圆的短轴的相对端之间的距离增加。椭圆形短轴的增加是由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的压下引起的。此外,短轴长度的增加达到这样的程度,即沿着短轴的内径或内横截面等于或大于机械联接器和/或喷雾递送装置的相应外部尺寸。
在一些例子中,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是可释放互锁装置和/或互锁装置的椭圆形可变形环状结构的一部分。这样,组装流体分配装置所需的零件数量可以减少到最小。
应当注意,本文结合一个方面或例子公开的任何特征和效果同样适用于本文公开的所有其他方面和例子,除非这些特征或效果相互排斥。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药物”或“药剂”是指含有至少一种药学活性化合物的药物制剂,
其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学活性化合物具有高达1500Da的分子量,和/或是肽、蛋白质、多糖、疫苗、DNA、RNA、酶、抗体或抗体片段、激素或寡核苷酸、或上述药学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
其中,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学活性化合物可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或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栓栓塞症(如深静脉或肺血栓栓塞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绞痛、心肌梗死、癌症、黄斑变性、炎症、枯草热、动脉粥样硬化和/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其中,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学活性化合物包括至少一种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或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肽,
其中,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学活性化合物包括至少一种人胰岛素或人胰岛素类似物或衍生物、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或其类似物或衍生物、或毒蜥外泌肽(exendin)-3或毒蜥外泌肽-4、或毒蜥外泌肽-3或毒蜥外泌肽-4的类似物或衍生物。
胰岛素类似物是例如Gly(A21)、Arg(B31)、Arg(B32)人胰岛素;Lys(B3)、Glu(B29)人胰岛素;Lys(B28)、Pro(B29)人胰岛素;Asp(B28)人胰岛素;人胰岛素,其中B28位的脯氨酸被Asp、Lys、Leu、Val或Ala替代,并且其中B29位Lys可以被Pro替代;Ala(B26)人胰岛素;Des(B28-B30)人胰岛素;Des(B27)人胰岛素和Des(B30)人胰岛素。
胰岛素衍生物是例如B29-N-肉豆蔻酰-des(B30)人胰岛素;B29-N-棕榈酰-des(B30)人胰岛素;B29-N-肉豆蔻酰人胰岛素;B29-N-棕榈酰人胰岛素;B28-N-肉豆蔻酰LysB28ProB29人胰岛素;B28-N-棕榈酰-LysB28ProB29人胰岛素;B30-N-肉豆蔻酰-ThrB29LysB30人胰岛素;B30-N-棕榈酰-ThrB29LysB30人胰岛素;B29-N-(N-棕榈酰-Υ-谷氨酰)-des(B30)人胰岛素;B29-N-(N-石胆酰-Υ-谷氨酰)-des(B30)人胰岛素;B29-N-(ω-羧基十七烷酰)-des(B30)人胰岛素和B29-N-(ω-羧基十七烷酰)人胰岛素。
毒蜥外泌肽-4例如意指毒蜥外泌肽-4(1-39),一种具有以下序列的肽:H-His-Gly-Glu-Gly-Thr-Phe-Thr-Ser-Asp-Leu-Ser-Lys-Gln-Met-Glu-Glu-Glu-Ala-Val-Arg-Leu-Phe-Ile-Glu-Trp-Leu-Lys-Asn-Gly-Gly-Pro-Ser-Ser-Gly-Ala-Pro-Pro-Pro-Ser-NH2。
毒蜥外泌肽-4衍生物例如选自以下化合物列表:
H-(Lys)4-des Pro36,des Pro37毒蜥外泌肽-4(1-39)-NH2、
H-(Lys)5-des Pro36,des Pro37毒蜥外泌肽-4(1-39)-NH2、
des Pro36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Met(O)14,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Trp(O2)25,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Met(O)14Trp(O2)25,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或
des Pro36[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Met(O)14,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Trp(O2)25,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 Pro36[Met(O)14Trp(O2)25,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其中,基团-Lys6-NH2可以与毒蜥外泌肽-4衍生物的C-端结合;
或具有以下序列的毒蜥外泌肽-4衍生物:
des Pro36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AVE0010)、
H-(Lys)6-des Pro36[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des Asp28 Pro36,Pro37,Pro38毒蜥外泌肽-4(1-39)-NH2、
H-(Lys)6-des Pro36,Pro38[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desPro36,Pro37,Pro38[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 Pro36,Pro37,Pro38[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 Pro36[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H-desAsp28 Pro36,Pro37,Pro38[Trp(O2)25]毒蜥外泌肽-4(1-39)-NH2、H-(Lys)6-des 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des 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 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 Pro36[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des Met(O)14Asp28 Pro36,Pro37,Pro38毒蜥外泌肽-4(1-39)-NH2、
H-(Lys)6-des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 Pro36[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des Asp28 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毒蜥外泌肽-4(1-39)-NH2、
H-(Lys)6-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S1-39)-(Lys)6-NH2、
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或上述任一毒蜥外泌肽-4衍生物的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
激素是例如如列于Rote Liste,2008年版第50章中的脑垂体激素或下丘脑激素或调节活性肽及其拮抗剂,如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e)(促卵泡激素(Follitropin)、促黄体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horiongonadotropin)、促配子成熟激素)、生长激素(Somatropine)(促生长激素(Somatropin))、去氨加压素、特利加压素、戈那瑞林、曲普瑞林、亮丙瑞林、布舍瑞林、那法瑞林、戈舍瑞林。
多糖是例如糖胺聚糖、透明质酸、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或超低分子量肝素或其衍生物、或上述多糖的硫酸化形式(例如多硫酸化形式)、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多硫酸化低分子量肝素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例子是依诺肝素钠。
抗体是球状血浆蛋白(约150kDa),也称为共享基本结构的免疫球蛋白。由于它们在氨基酸残基上添加了糖链,因此是糖蛋白。每种抗体的基本功能单元是免疫球蛋白(Ig)单体(仅含有一个Ig单元);分泌的抗体也可以是具有两个Ig单位的二聚体(如IgA)、具有四个Ig单位的四聚体(如硬骨鱼IgM)、或具有五个Ig单位的五聚体(如哺乳动物IgM)。
Ig单体是由四条多肽链组成的“Y”形分子;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连接。每个重链长约440个氨基酸;每条轻链长约220个氨基酸。重链和轻链各自包含稳定其折叠的链内二硫键。每条链由名为Ig结构域的结构域构成。这些结构域包含约70-110个氨基酸,并根据其大小和功能分为不同类别(例如可变区或V区和恒定区或C区)。这些结构域具有特有的免疫球蛋白折叠,其中两个β折叠成“三明治”状,通过保守半胱氨酸和其他带电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保持在一起。
有五种类型的哺乳动物Ig重链,由α、δ、ε、γ和μ表示。存在的重链的类型定义了抗体的同种型;这些链分别在IgA、IgD、IgE、IgG和IgM抗体中发现。
不同重链的大小和组成不同;α和γ包含大约450个氨基酸,且δ包含大约500个氨基酸,而μ和ε包含大约550个氨基酸。每个重链具有恒定区(CH)和可变区(VH)两个区域。在一个物种中,恒定区在相同同种型的所有抗体中基本相同,但在不同同种型的抗体中不同。重链γ、α和δ具有由三个串联Ig结构域构成的恒定区,和用于增加柔性的铰链区;重链μ和ε具有由四个免疫球蛋白结构域构成的恒定区。所述重链的可变区在由不同B细胞产生的抗体中不同,但对于由单个B细胞或B细胞克隆产生的所有抗体来说是相同的。每个重链的可变区长约110个氨基酸,且由单个Ig结构域构成。
在哺乳动物中,有两种类型的免疫球蛋白轻链,由λ和κ表示。轻链具有两个连续的结构域:一个恒定结构域(CL)和一个可变结构域(VL)。轻链的近似长度为211至217个氨基酸。每种抗体包含两条总是相同的轻链;在哺乳动物中每种抗体仅存在一种类型的轻链κ或λ。
尽管所有抗体的一般结构非常相似,但给定抗体的独特性质是由如上文详述的可变(V)区确定的。更具体地,可变环(每个轻链(VL)三个,重链(VH)上三个)负责结合抗原,即负责其抗原特异性。这些环称为互补决定区(CDR)。因为来自VH结构域和VL结构域的多个CDR构成了抗原结合位点,所以是重链和轻链的组合(而不是各自单独)决定了最终的抗原特异性组合。
“抗体片段”包含至少一个如上文定义的抗原结合片段,并且展现出与完整抗体具有本质上相同的功能和特异性,所述抗体片段来自所述完整抗体。用木瓜蛋白酶进行的限制性蛋白水解将Ig原型裂解成三个片段。两个相同的氨基末端片段是抗原结合片段(Fab),每个片段包含一条完整的L链和约半条的H链。第三个片段是可结晶片段(Fc),所述片段大小相似但包含两条重链的羧基末端的一半及其链间二硫键。Fc包含碳水化合物、补体结合位点和FcR结合位点。有限的胃蛋白酶消化产生单个F(ab')2片段,所述片段包含Fab段和铰链区二者,包括H-H链间二硫键。F(ab')2对于抗原结合是二价的。F(ab')2的二硫键可以被裂解以获得Fab'。此外,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可以融合在一起以形成单链可变片段(scFv)。
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例如酸加成盐和碱性盐。酸加成盐是例如HCl或HBr盐。碱性盐是例如具有如下阳离子的盐,所述阳离子选自:碱或碱土金属,例如,Na+、或K+、或Ca2+,或铵离子N+(R1)(R2)(R3)(R4),其中R1至R4彼此独立地表示:氢、任选地经取代的C1-C6-烷基基团、任选地经取代的C2-C6-烯基基团、任选地经取代的C6-C10-芳基基团、或任选地经取代的C6-C10-杂芳基基团。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其他例子描述于以下文献中:“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第17版Alfonso R.Gennaro(编),MarkPublishing Company,Easton,Pa.,U.S.A.,1985以及Encyclopedia of PharmaceuticalTechnology。
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是例如水合物。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通过参考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流体分配装置的多个例子的各种益处、效果和特征,其中:
图1 是流体分配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 是穿过根据图1的装置的截面,
图3 示出了移除保护帽之后和触发器致动之后的流体分配装置,
图4 示出了在执行分配操作期间或之后的图3的装置,
图5 示出了在重新附接保护帽之前或期间的图2-4的装置,
图6 示出了流体分配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截面,
图7 示出了在重新附接保护帽期间的图6的分配装置,
图8示出了具有可枢转保护帽的流体分配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9 示出了图8的流体分配装置的另一个侧视图,
图10 示出了图8和图9的装置的截面,其中保护帽处于关闭位置,
图11 示出了图10的装置,其中保护帽处于打开位置,
图12 示出了在分配操作之后或期间的图11的装置,
图13 示出了在保护帽的关闭操作期间的图12的装置,
图14 示出了流体分配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5 示出了图14的装置的另一侧视图,其中保护帽部分打开,
图16 示出了穿过图14的分配装置的截面,
图17 示出了图16的分配装置,其中保护帽处于打开位置,
图18 示出了在分配操作之后或期间的图17的装置,
图19 是图18的装置在保护帽关闭操作期间的示意图,
图20 示出了另一流体分配装置的截面,其中保护帽处于关闭位置,
图21 示出了图20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保护帽在触发器激活期间或之后被移除,
图22 示出了在分配操作期间或之后的图20的装置,
图23 示出了图20-22的装置在将盖子重新附接到壳体的过程中。
图24 示出了其上安装有保护帽的流体分配装置的另一个例子,
图25 是图24的装置在保护帽被移除后和当触发器被压下时的示意图,
图26 示出了在分配动作发生之后或期间的图25的装置,
图27 示出了在重新附接保护帽之前或期间的图26的装置,
图28 示出了流体分配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29 示出了图28的流体分配装置的另一侧视图,该侧视图以纵轴线为旋转轴线旋转了90°,
图30示出了图28和图29的装置的特定截面A-A,其中保护帽处于关闭位置,
图31 示出了图30的装置,其中帽处于打开位置并且触发器被致动,
图32 示出了在分配一剂流体之后或期间的图31的分配装置,
图33 示出了从分配装置的一侧看到的关闭保护帽的过程,
图34 在另一个侧视图中示出了图33的配置,
图35 示出了具有处于关闭位置的可枢转保护帽的分配装置的另一个例子,
图36 示出了在从一侧看去的保护帽的关闭操作期间的图35的装置,
图37 示出了从流体分配装置的前侧看到的图36的关闭操作,
图38 示出了处于初始配置的第一种类型的喷雾递送装置,
图39 示出了在分配操作期间的图38的喷雾递送装置
图40 是图38和图39的装置在恢复过程中的例子,
图41 示出了处于初始配置的第二种类型的喷雾递送装置,
图42 示出了在分配操作期间的图41的喷雾递送装置,
图43 示出了在恢复过程中的第二种类型的喷雾递送装置,
图44 示出了沿着第一截面的流体分配装置的另一个例子,
图45 示出了当旋转90°时根据图44的流体分配装置,
图46 是图44和图45的流体分配装置的俯视图,
图47 是根据图44的进一步图示,其中保护帽处于打开位置,
图48 示出了沿着图45的截面的图47的装置,
图49 示出了当保护帽压下触发器时的图47的装置,
图50 示出了在压下触发器之前通过图44的互锁装置的截面,
图51 示出了在压下触发器期间或之后通过图44的互锁装置的另一截面,
图52示出了处于初始配置的弹性可变形互锁装置的另一个例子,并且
图53示出了压下触发器之后或期间的图52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配置成鼻吸入器的流体分配装置10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流体分配装置10包括壳体20。壳体20被配置成容纳喷雾递送装置30,如图2的截面所示。壳体20包括位于上端或远端的孔口21,该孔口被配置成分配一定量的提供在喷雾递送装置30内或由其提供的流体。流体分配装置10进一步包括保护帽90。在如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保护帽90覆盖壳体20的整个上部区段或上端,特别是覆盖孔口21。
通常,仅保护帽19的一部分(即帽部90a)覆盖孔口21的至少一部分就足够了。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杯形保护帽90的内部空间91,例如包括中空内部,有效地覆盖孔口21。
在壳体20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26,该容纳空间被配置成接收和保持喷雾递送装置30的至少一部分。喷雾递送装置30可以预先组装在壳体20内,或者可以可替换地组装和布置在壳体20内。如图2所示的喷雾递送装置30代表第一或第二类型的喷雾递送装置,这将参照图38-43更详细地解释。
在图38-40中,示出了第一种类型的喷雾递送装置30。在图41-43中,示出了第二种类型的喷雾递送装置130。喷雾递送装置30包括容器32,该容器被配置成接收和保持一定量的液体物质,即用于分配的流体。喷雾递送装置30进一步包括可相对于容器32移动的可运动部分35。喷雾递送装置30进一步包括出口40。对于如图38-40所示的第一种类型的喷雾递送装置30,可运动部分35和出口40相互连接并固定。它们甚至可以一体形成。这里,出口40可被视为喷雾递送装置30的第一部分,容器32可被视为喷雾递送装置30的第二部分。
可选地,喷雾递送装置30进一步包括附接到容器32的上端或出口端的基部45。容器32朝向基部45敞开。基部45进一步包括一个中空腔室38。管31连接到基部45。管31可以实现为吸管,并延伸到容器32的内部。管31与中空腔室38流动连接。在腔室38的内部或外部设置有弹簧42。弹簧42被配置成将可运动部分35偏压远离容器32,即在如图38所示的竖直或向上的方向上。基部45还配备有入口阀33。入口阀33布置在管31和腔室38之间。基部45进一步包括布置在腔室38和出口40之间的出口阀36。如图38所示,可运动部分35的上端或自由端通过细长且刚性的中空轴41与腔室38流体连通。
在如图38所示的初始配置中,腔室38填充有从容器32内部抽出的液体物质。如果使用者现在在可运动部分35上施加压力,有效地将可运动部分35向容器32移动,轴41进入腔室38,排出位于腔室38内部的流体。流体只能通过中空轴41流向出口40。在可运动部分35相对于容器32移动期间,入口阀33关闭,从而阻止位于腔室38内部的流体重新进入容器32。
在释放可运动部分35之后,弹簧42可操作以驱动可运动部分35和容器32彼此分开。在图40所示的配置中,弹簧42可操作以将可运动部分35从容器32移开。这导致腔室38中的压力不足,并因此导致基于抽吸从容器32中通过管31抽取更多剂量的流体并进入腔室38。然后,再次填充腔室38,并且第一类型的喷雾递送装置30准备好用于随后的分配程序,该分配程序可以通过相对于容器32重复按压或移动可运动部分35来启动。
如图41-43所示的第二种类型的喷雾递送装置130根据类似的原理工作。与图38-40所示的喷雾递送装置30相比,相似或类似的部件具有增加100的相同参考数字。同样在这里,喷雾递送装置130包括容器132、可运动部分135和出口140。喷雾递送装置130进一步包括附接到容器132出口端的基部145。连接到喷雾递送装置130的腔室138的管131布置在容器132的内部。在腔室138和管132之间设有入口阀133。出口阀136设置在出口140的自由端。出口阀136可以实现为鸭嘴阀。
第二种类型的喷雾递送装置130的工作原理与第一种类型的喷雾递送装置30的工作原理相当。在如图41所示的初始配置中,腔室138填充有流体。但是在这里,与第一种类型的喷雾递送装置30相反,出口140固定在基部145上。相反,可运动部分135可相对于容器132以及相对于出口140克服弹簧142的作用而移动。如图41-43所示,基部145提供了一个细长的中空轴,其中可运动部分135被允许在弹簧142的作用下并抵抗弹簧142的作用而滑动。
当可运动部分135被压下时,可运动部分135至少部分地进入腔室138,并排出其中包含的液体。在如图42所示的运动过程中,入口阀133关闭。因此,液体只能通过中空的刚性轴141向出口140排出。出口阀136允许并支持流体的分配和/或雾化。
此后,在释放可运动部分135时,松弛弹簧142有效地将可运动部分135从容器132移开。由于出口阀136被有效地关闭,可运动部分135的弹簧引起的运动导致腔室138内负压的积聚。负压用于打开入口阀133,并将更多的液体从容器132的内部抽入腔室138。这里,可运动部分135可被视为喷雾递送装置130的第一部分,出口140和容器132中的至少一个可被视为喷雾递送装置的第二部分。
应当注意,第一和第二类型的喷雾递送装置30、130都同样适用于本文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10、100的多个例子。
对于分配操作,只需要可运动部分35、135相对于容器32、132发生移动。
回到如图1-5所示的流体分配装置10的例子,第一类型的喷雾递送装置30被组装在壳体20的容纳空间36内。这里,喷雾递送装置30的出口40连接或固定到孔口21。出口40和孔口21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具有减小的直径的喷射喷嘴27,该喷射喷嘴有效地雾化通过出口40分配的流体的细流。
对于本文所示的所有例子,流体分配装置的壳体20的孔口21与喷雾递送装置30、130的出口40、140对齐。
即使没有示出,也可以有进一步的例子,其中孔口21为喷雾递送装置30、130的出口40、140提供贯穿开口。这里,出口40、140可以延伸并穿过孔口21。在其他例子中,孔口21可以包括壳体20中相对较大的开口,该开口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喷雾递送装置30、130的横截面尺寸。这里,孔口21可以提供并能够从壳体20移除喷雾递送装置30、130。孔口21的尺寸和配置可以使得喷雾递送装置30、130能够从壳体20的外部插入到壳体20中。
在另一个例子中,流体分配装置10、100的孔口21可以由喷雾递送装置30、130的出口40、140提供。因此,流体分配装置10、100的孔口21可以与喷雾递送装置30、130的出口40、140重合;反之亦然。
在图1-5的例子中,出口40连接到喷雾递送装置30的可运动部分35或与其一体形成。喷雾递送装置30与机械联接器60机械接合。机械联接器60是流体分配装置10的部件。机械联接器60与偏压构件50接合。偏压构件目前被配置成压缩弹簧,其具有与机械联接器60邻接或接合的第一端51,并且还具有与第一端51相对的第二端52,第二端与壳体20接合或邻接。
在偏压构件50的作用下,机械联接器60可从如图2和图3所示的预载位置移动到如图4和图5所示的卸载位置。机械联接器60可克服偏压构件50的作用从卸载位置移动到预载位置。在当前示出的例子中,偏压构件50位于并布置在壳体20的底部和机械联接器60的底部之间。容器32以及可选的喷雾递送装置30的基部45被紧固或固定到机械联接器60上。就此而言,机械联接器60相对于壳体20的运动导致容器32相对于出口40的运动,从而导致一定剂量的流体从喷雾递送装置30分配。
机械联接器60可根据纵向引导结构25在壳体20内滑动移动。如图2所示,引导结构25包括至少两个或甚至更多平行于壳体20底部的表面法线延伸的轴部28。轴部28包围机械联接器60。因此,侧引导结构25限定了纵向方向,在偏压构件50的作用下并抵抗偏压构件50的作用,机械联接器60沿着该纵向方向相对于壳体20可滑动地移动。代替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轴部28,壳体20可以包括延伸到容纳空间26中的中空套筒,并且被配置和尺寸设置成在其中可滑动地接收机械联接器60。
流体分配装置10进一步包括互锁装置70,互锁装置可操作以将机械联接器保持在预载位置,如图2和图3所示。互锁装置70还可操作以将偏压构件50保持在预加载状态,如图2和图3所示。流体分配装置10进一步包括触发器80,该触发器可操作地与互锁装置70接合,以便释放互锁装置70,并且能够解除偏压构件50和机械联接器60中的至少一个的偏压或卸载。
如图2-5所示,机械联接器60包括至少一个从例如圆柱形机械联接器60的外圆周向外延伸的支柱62。如图2-5所示的机械联接器60包括至少两个径向相对设置的支柱62,每个支柱延伸穿过设置在引导结构25中的狭缝或孔,从而延伸穿过引导结构25的轴部28。两个狭缝29或凹槽设置在轴部28的上自由端附近。它们提供了机械联接器60相对于壳体20的良好限定的纵向引导。支柱62都包括面向壳体20的远端或上端的邻接部61。
互锁装置70包括设置在壳体20内侧的锁扣特征71和设置在机械联接器60上的相应或互补形状的卡扣特征72。卡扣特征72设置在机械联接器60的支柱62的末端区段上或末端区段处。在初始配置中,如图2所示,机械联接器60的卡扣特征72与固定到壳体20内部的向内突出的锁扣特征71直接邻接。从图2和图3的比较中显而易见的是,支柱62是可弹性变形的,从而使锁扣特征71和卡扣特征72脱离机械接合,如图3所示。卡扣特征72的这种暂时变形或枢转是通过压下触发器80获得的。
触发器80包括向内延伸的销81。整个触发器80和/或其销81可以包括弹性材料。因此,触发器80可向内按压,从而进入容纳空间26的内部。触发器80或两个触发器80可操作以在互锁装置70上施加相应的向内的力效应,即在向内可变形或向内可枢转的支柱62上施加力效应,从而可操作以使相互对应的卡扣特征72和锁扣特征71脱离接合。只要锁扣特征71和卡扣特征72相互邻接,支柱62与壳体20的相应接合就阻碍和防止机械联接器60朝向孔口21的移动。
一旦互锁装置70被释放,例如通过同时压下相对设置的触发器80,相应的互锁装置70被释放,并且如图4所示,在松弛偏压构件50的作用下,机械联接器60被允许朝向孔口21移动。结果,由于容器32相对于出口40的运动,一定剂量的流体通过孔口21排出。
现在和在剂量被分配之后,保护帽90可以被重新组装在壳体20上。杯形中空帽90包括中空内部91,至少一个纵向延伸部92延伸到中空内部中。在图2-5所示的例子中,保护帽90包括两个纵向延伸的延伸部91,该延伸部可以被配置为杆。壳体20的上端或上端面23包括至少一个贯通开口22。在本例中,提供了两个贯通开口22,每个贯通开口与机械联接器60的邻接部61的位置纵向对齐。
当保护帽90重新组装到壳体上时,纵向延伸部92进入贯通开口22并延伸穿过贯通开口22,直到纵向延伸部92机械接合,即与机械联接器60的支柱62的邻接部61直接邻接。在保护帽90到达关闭位置之前,获得如图5所示的这种邻接配置。从如图5所示的这种中间组装配置开始,保护帽90可进一步向下移动或压下,即朝向壳体20的底部,从而推动机械联接器60朝向壳体20的底部,并抵抗偏压构件50的作用,直到达到如图2所示的初始配置,其中保护帽90处于关闭位置。在到达如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时或之前,互锁装置70自动锁定。卡扣特征72与锁扣特征71重新接合,并且有效地防止了机械联接器60的弹簧引起的移动。
在这种配置中,流体分配装置10可以被储存,直到它被用于进行分配动作。
从图2和图3的比较中可以明显看出,触发器80齐平地设置在壳体20的侧壁24中。如图3所示的触发器80的致动需要进一步向内按压触发器80。一个或多个触发器80可以集成到侧壁24中。它们不从侧壁24突出。这允许保护帽90相当平滑地组装到壳体上,达到保护帽90的侧壁94有效地和/或完全覆盖触发器80的程度。
在如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两个触发器80既不能从外部接近也不能从外部压下。只要保护帽90处于关闭位置,它们就有效地不可操作。触发器80的操作或致动以及因此互锁装置70的释放需要拆卸或打开保护帽90。只有在这时,如图3和图4所示,触发器80才变得可接近,使得它们可以被装置的使用者按压或致动。以这种方式,流体分配装置10可以以预加载或预待发的状态储存,而没有无意的、不受控的或过早释放分配动作的实质性危险。
保护帽90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保持在如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这里,保护帽的侧壁94的内部包括至少一个紧固特征95,该紧固特征被配置成与设置在壳体20的外表面上的相应形状的配对紧固特征96接合和协作。典型地,紧固特征95和配对紧固特征96中的一个包括突起,该突起被配置成与紧固特征95和配对紧固特征96中的另一个的相应或互补形状的凹陷接合。紧固特征95和配对紧固特征96被配置成形成正连接和摩擦接合中的至少一种。它们可以包括相互对应的卡扣或锁扣特征。
图6和图7所示的另一个例子与图2-5所示的例子略有不同。这里,保护帽90的纵向延伸部92被缩短。在如图6所示的保护帽90的关闭位置,纵向延伸部92以及保护帽90被配置成阻止互锁装置70的释放。这里,当保护帽90安装在流体分配装置10上并且当保护帽90处于关闭位置时,触发器80实际上可从流体分配装置的外部接近。
保护帽的纵向延伸部92被夹在支撑结构82和支柱62之间。这里,壳体的支撑结构82可以实现为如上所述的轴部28的延伸。支撑结构82可以提供一种侧壁,当保护帽90已经到达关闭位置时,纵向延伸部92抵靠该侧壁。在关闭位置,纵向延伸部92填充支柱62和壳体20的支撑结构82之间的自由空间。以这种方式,有效地阻止和阻碍了支柱62用于脱离或用于释放互锁装置70的向内运动。
在图7中,示出了保护帽90的中间重新组装配置,其中纵向延伸部92的自由端与支柱62的邻接部61接合。保护帽90的纵向延伸部92在其自由端包括加厚的靴区段93。支撑结构82的上端包括向外凸出的部分83。随着纵向延伸部92及其靴区段93沿着凸出部分83滑动,靴区段93经历横向的、例如向外的弹性变形。同时,当保护帽90朝向壳体20的底部进行关闭运动时,纵向延伸部92的自由端在支柱62的拐角区段63上施加相应的压力。当已经到达关闭位置时,靴区段93已经通过凸出部分83,并且因此被允许横向复位,例如向内偏转,即朝向壳体20的中心。由于这种弹性松弛,在纵向延伸部92的朝向侧壁24的自由端处,靴区段93的拐角区段处的凹部97与支柱62的拐角区段63接合,从而将支柱62锁定在适当位置。
即使触发器80可从外部接近,并且即使使用者可在触发器80上施加向内的压力,它们也不能有效地释放互锁装置70,因为支柱62被阻碍向内移动到相互接合的卡扣特征72和锁扣特征71将脱离的程度。
图1-7所示的例子示出了保护帽90的布置,其中帽90可从壳体20完全拆卸。在图8-19所示的进一步的例子中,保护帽90枢转地附接到壳体20。如图9所示,它可相对于枢转轴线98枢转。为了打开和关闭盖子90,它因此相对于枢转轴线98枢转。如图8和图9所示的保护帽90包括具有中空内部91的杯形几何形状。与图1-8的保护帽相比,如图8-13所示的保护帽90包括两个纵向延伸部99,当保护帽90处于关闭配置时,例如如图10所示,所述纵向延伸部被配置成并可操作成覆盖触发器80。延伸部99从保护帽的侧壁94沿纵向突出。机械联接器60在壳体20内的工作原理和可滑动支撑以及盖子90和机械联接器60之间的接合基本上与图1-7所示的例子相同或等同。
就此而言,下面仅描述图8-13的例子中不同于图2-5的例子的特征。在图10中,示出了初始配置,其中当处于关闭位置时,保护帽的侧壁94完全覆盖触发器80。保护帽的打开,即保护帽90相对于枢转轴线99的枢转,露出并提供了对触发器80的访问,触发器集成到壳体20的侧壁24中或齐平地布置其中。在如图10所示的关闭位置,保护帽90的延伸部99覆盖触发器80。
通过压下触发器80来释放互锁装置70的方式与前面参照图2-5所述的方式相同。与图2-7的例子相比,设置在壳体20的上端面23中的贯通开口22被实现为垂直于枢转轴线98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纵向狭缝。这样,根据保护帽90的枢转或旋转运动,保护帽90的纵向延伸部92被允许通过细长狭缝进入壳体20。
为了在纵向延伸部92的自由端和机械联接器60的邻接部61之间提供足够的相互邻接,邻接部61(即支柱62)包括在垂直于枢转轴线98的方向上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容许纵向延伸部92的自由端在径向方向上(即垂直于枢转轴线98)运动。这是为了确保当纵向延伸部92与机械联接器60的邻接部61机械接合时,该接合被保持,直到保护帽90到达如图10所示的关闭位置。
图14-19所示的另一个例子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先前图6和图7所示的例子,除了保护帽90枢转地连接到壳体20。同样在这里,保护帽90可相对于壳体20关于枢转轴线98枢转。如图9所示,保护帽90的侧壁94没有延伸部99。相反,与参照图6和图7描述的类似,保护帽90的纵向延伸部92被配置成阻止互锁装置70的释放。同样在这里,由于保护帽90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壳体20的端面23中的贯通开口22包括细长的狭缝,以便能够枢转插入杯形保护帽90的纵向延伸部92。
同样在这里,触发器80可从外部永久接近,而与保护帽90的配置或瞬时位置无关。当保护帽90组装到壳体20上时,并且当其到达如图16所示的关闭位置时,长延伸部92的靴区段93位于壳体20的支撑结构82和支柱区段62的面向支撑结构82的部分之间。这样,只要保护帽90处于关闭位置,支柱62朝向支撑结构82的侧向移动(例如向内移动)就被有效地阻止和阻碍。
只有在打开保护盖90时,即通过将保护盖90枢转到打开位置,纵向延伸部92才离开容纳空间26,并允许支柱62的触发器引起的移动,通过该移动,互锁装置70被释放,因为壳体20和机械联接器60的锁扣特征71和卡扣特征72脱离,如图17所示。结果,如图18所示,偏压构件50被允许解除偏压并将机械联接器60移向孔口21,从而引起容器32相对于出口40的运动,通过该运动,一定剂量的流体通过孔口21被分配,如图18所示。
当保护帽90重新安装到壳体20上时,并且当保护帽90朝向关闭位置枢转时,纵向延伸部92与支柱62的邻接部61接合,如图19所示。从如图19所示的中间配置开始,其中纵向延伸部92刚刚进入并穿过贯通开口22,保护帽90相对于壳体20的进一步的关闭枢转运动导致支柱62的纵向移动,即导致机械联接器60抵抗偏压构件50的作用的纵向移动,直到到达关闭位置。在到达关闭位置之前或同时,互锁装置70被激活,使得保护帽90的重复打开对流体的分配没有影响,直到触发器80被再次压下。
在图20-37中,示出了利用第二种类型的喷雾递送装置130的流体分配装置100的其他例子。这里,容器132固定在流体分配装置100的壳体120内,而喷雾递送装置130的可运动部分138相对于壳体120发生移动或运动。显而易见,喷雾递送装置130的出口140相对于容器132是不可移动的。它可以固定到容器132上。相反,可运动部分135可相对于容器132和出口140两者移动。同样在这里,出口140固定到壳体120。它与设置在壳体上端的孔口121流体接合。
壳体120的上端,即配备有孔口121的端面123,被配置为完全由可拆卸的保护帽190覆盖。保护帽190包括帽部190a,该帽部被配置成当保护帽190处于关闭位置时,覆盖并设置或阻挡现有输送装置130的孔口或121。保护帽190和壳体120的相互对应的紧固特征195和196可以分别将保护帽190保持在如图20所示的关闭位置。紧固特征和配对紧固特征195、196包括突起和凹陷之一,例如以提供保护帽190和壳体120的卡扣配合接合。
如图20-23所示,喷雾递送装置130的可运动部分135连接并固定到机械联接器160。机械联接器160可通过引导结构125在壳体120内滑动移动。机械联接器160与偏压构件150接合。偏压构件150的一端151与壳体120的面向内的部分邻接,偏压构件150的第二端152与机械联接器160接合或邻接。以这种方式,机械联接器160以及因此附接到其上的可运动部分135可以抵抗偏压构件150的作用相对于壳体120移动。
在如图20所示的初始配置中,机械联接器处于预载位置。它通过激活的互锁装置170保持在预载位置。互锁装置170包括弹性构件173,例如以附接到壳体120或与其一体形成的可变形腿174的形式。腿174设置有锁扣特征171,以与机械联接器160的卡扣特征172接合。这样,在松弛偏压构件150的作用下,机械联接器160被阻止向壳体120的底部移动。同样在这里,偏压构件150被实现为螺旋缠绕的压缩弹簧。
触发器180与壳体120的侧壁124集成或安装成齐平。它可以包括可弹性按压的旋钮或按钮182。在壳体120内部,即在容纳空间126中,进一步提供桥接件176,该桥接件在触发器180和腿174之间,即在触发器180和互锁装置170之间提供机械连接。桥接件176也可以属于触发器180,或者可以与触发器180一体形成。桥接件176包括与触发器180的内部接合或邻接的一端。桥接件176包括相对的第二端,该第二端与腿174或互锁装置170的弹性构件173邻接或接合。
如图21所示,当触发器180被压下时,相应的运动通过桥接件176传递到弹性构件173上,从而导致锁扣特征171相对于卡扣特征172的释放运动。结果,如图22所示,在松弛偏压构件150的作用下,先前被互锁装置170阻挡的机械联接器160现在被允许朝向容器132移动。由于机械联接器160连接并固定到可运动部分135上,所以进行分配操作,并且一部分流体通过出口140和孔口121排出,如图22所示。
现在,为了对偏压构件进行偏压和为了将偏压构件150转换到如图20所示的预加载状态,保护帽190必须重新组装到壳体20上。如前所述,保护帽190包括杯形中空内部191。保护帽190进一步包括纵向延伸部192。如图23所示,延伸部192设置有齿条部分168,即具有面向机械联接器160的多个齿。机械联接器160设置有面向侧壁124即面向触发器180的相应齿条部分164。在齿条部分164、168之间,设置有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120中的小齿轮166。
在图22和图23所示的配置中,弹性构件173的自由端已经进入机械联接器160的接收部165中,因此被阻碍松弛回到图20所示的初始配置。这里,弹性构件173与接收部165的侧壁接合。为了提供弹性构件173的弹性复位运动,机械联接器160必须被移回到如图20所示的预载位置。弹性构件173的自由端和腿174在接收部165中的捕获和纵向引导伴随着桥接件176的相应移动。因此,即使当触发器180已经被释放时,桥接件176也停留在压下位置,因为它被固定到弹性构件173上。
桥接件176可以进一步设置有引导结构177,该引导结构有效地保持纵向延伸部192的齿条部分168与小齿轮66接合。机械联接器160的另一齿条部分164与小齿轮166永久接合。当保护帽190从图23所示的配置开始被推入关闭位置时,纵向延伸部192的齿条部分168保持与小齿轮166接合。当保护帽190移动到如图20所示的关闭位置时,小齿轮166开始旋转,从而将相应的配对运动传递到齿条部分164上。随着保护帽190接近壳体120的底部,机械联接器60进一步远离底部并朝向上端面123移动。
这种运动持续进行,直到互锁装置170再次被激活,并且直到弹性构件173的锁扣特征171与卡扣特征172的凹部对齐。当锁扣特征171和卡扣特征172正确对齐时,弹性构件173被允许向外弯曲,从而导致锁扣特征171与卡扣特征172的接合。然后,互锁装置170被激活。机械联接器160在偏压构件150的作用下被阻止移动。如图20和图21所示,偏压构件保持在预加载状态。此外,弹性构件173的侧向或放松运动具有进一步的效果,即桥接件176与触发器180的内部邻接,如图20所示。被桥接件176的引导结构177朝向小齿轮176弯曲的纵向延伸部192也松弛到初始状态,根据该初始状态,纵向延伸部192的齿条部分168从小齿轮166脱离。
此外,从图20中可以明显看出,保护帽190的侧壁194完全覆盖触发器180,因此只要保护帽190处于关闭位置,就阻止并有效地阻碍触发器180的任何致动。
如图24-27的顺序所示的流体分配装置100的另一个例子与之前图20-23所示的例子非常相似。这里,与前面的例子相反,保护帽190的侧壁194稍微短一些,使得触发器180总是可接近的,即使当保护帽190处于如图24所示的关闭位置时。在该初始配置中,互锁装置170被激活并阻止机械联接器160的弹簧引起的移动。
如图24-27所示的流体分配装置100的功能等同于或等于前面结合图20-23所述的功能。就目前而言,参考前面的例子。为了防止互锁装置170不受控、过早或无意的释放,只要保护帽190处于关闭位置,保护帽190就能有效地阻挡互锁装置170。为此,壳体120包括具有纵向延伸支撑面127的另一支撑件126。支撑面面向触发器180的内部。它位于触发器180附近,并且稍微低于桥接件176或紧邻桥接件176。支撑面127沿纵向延伸,即基本上平行于纵向延伸部192的延伸方向。
支撑面127和触发器180内部之间在垂直于保护帽90的运动方向(即垂直于纵向延伸部92的运动方向的方向)上的距离基本上等于引导结构177的厚度和纵向延伸部192的相应厚度。如图24所示,当保护帽190处于关闭位置时,背离触发器180的纵向延伸部192的侧部区段与支撑面127滑动接合或邻接。
因此,当保护帽190处于关闭位置时,纵向延伸部192被阻止向内弯曲远离触发器180。桥接件176的引导结构177与纵向延伸部192的面向触发器180的侧部邻接。因此,触发器180的按压被阻止。此外,由于纵向延伸部192与支撑件126和支撑面127的邻接和接合,只要纵向延伸部192位于触发器180和支撑件126之间,桥接件176以及弹性构件173的向内运动就被阻止,互锁装置170被锁定并且不能被释放,例如通过按压触发器。为此,需要将保护帽190转换到如图25和图26所示的打开位置。
当保护帽190复位到如图27所示的关闭位置时,纵向延伸部192的齿条部分164与小齿轮166接合,从而引起机械联接器160和偏压构件150的偏压或预加载移动,如前面结合图23所述。
在图28-34中,示出了流体分配装置100的另一个例子。在图28中,从侧面示出了流体分配装置,在图29中,示出了相对于其纵向轴线旋转90°的方位。图29表示前视图,其中保护帽190枢转地附接到壳体120。
图30的截面表示沿图30左上角所示的L形线的截面。保护帽190枢转地附接到壳体120,并且可相对于枢转轴线198枢转。保护帽190包括中空内部191。从帽的顶部向内延伸到保护帽190的内部,有一个细长的突起192。如前所述,细长突起192被配置和操作成进入并穿过设置在壳体120的上端面123中的狭缝形贯通开口122。
保护帽190还可以设置有位于保护帽190的侧壁194的延伸部199之间的手柄区段193。在如图30所示的关闭位置,延伸部199有效地覆盖至少一个触发器180。触发器180包括延伸到壳体120内部的细长销181。触发器180进一步包括按钮182,该按钮由设置在壳体120的侧壁124中的接收部128中的弹簧183弹簧偏压。
在关闭位置,手柄193可以与壳体120卡扣配合,如图33所示。这里,保护帽190的内部设置有紧固特征195,该紧固特征配置成与设置在壳体120外部的对应的配对紧固特征196接合。
此外,为了限制保护帽190的关闭运动,提供了向内延伸的突出邻接部197,该邻接部被配置成与壳体120的端面123接合,特别是与端面123的拐角区段接合。
在本例中,偏压构件150位于机械联接器160和喷雾递送装置130的可运动部分135之间。喷雾递送装置130的容器132固定附接在壳体120内。还提供了与壳体120和机械联接器160接合的辅助弹簧155。辅助弹簧155的第一端156与机械联接器160的延伸部162邻接,如图31中最佳示出的。在背离延伸部162的相当平坦的形状或盘形的机械联接器160的一端,设置并布置互锁装置170的锁扣特征171。互补形状的卡扣特征172设置在弹性构件173的自由端,该弹性构件连接到喷雾递送装置130的可运动部分135或与其一体形成。
类似于上述例子,纵向延伸部192有效地将移动力施加到机械联接器160的邻接部161上,从而激活互锁装置170。这里,互锁装置形成在机械联接器160和喷雾递送装置130的可运动部分135之间。如图30所示,在机械联接器160的锁扣特征171和喷雾递送装置130的可运动部分135的卡扣特征172之间存在相互接合或邻接。
相互对应的紧固和配对紧固特征195、196将保护帽190保持在关闭位置,并用于将辅助弹簧155保持在偏压状态,如图30所示。当保护帽190枢转到如图31和图32所示的打开位置时,机械联接器160上不再有向下的作用力。就此而言,辅助弹簧155可操作以将机械联接器160和可运动部分135的组件从容器132移开。在该平移运动期间,偏压构件150保持在预加载状态,因为可运动部分135和机械联接器160都发生由辅助弹簧155引起的相对于壳体120的共同移动。
由辅助弹簧155引起的这种运动使卡扣特征172与触发器180的销181对准。当触发器180随后被压下时,卡扣特征172从锁扣特征171脱离。机械联接器160通过辅助弹簧155保持与壳体120的上端或端面123接合。在释放互锁装置170时,由于偏压构件150的松弛运动,可运动部分135将随后相对于壳体120以及相对于机械联接器160进行运动。因此,可运动部分135朝向容器132移动,并且预定量的流体或药物将通过孔口121排出,如图32所示。
当盖子或保护帽190再次关闭时,纵向延伸部192进入壳体120的端面123中的狭缝形贯通开口122。在那里,纵向延伸部192与机械联接器160的邻接区段161接合。因此,机械联接器160朝向容器130移动,直到互锁装置170再次接合,并且直到辅助弹簧155达到如图30所示的预加载状态。
在图34的截面中,很明显,机械联接器160和可运动部分135分别包括两个径向相对的相互对应的卡扣特征172和锁扣特征171。此外,流体分配装置100包括两个触发器180。以这种方式,用于预加载偏压构件150、辅助弹簧155的任何力以及用于脱离互锁装置170的任何力可以对称地分布并引入到流体分配装置100的相应部件中。在图34中,还示出了保护帽190还包括两个纵向延伸部192,以便将偏压力相当对称地施加到机械联接器160上。
同样在这里,只要保护帽190处于关闭位置,触发器180的致动就被有效地阻止。
在图35-37中,示出了关于图30-34描述的类似例子。这里,与前面的例子相反,保护帽190没有延伸部199,当保护帽190处于关闭位置时,延伸部可操作以覆盖触发器180。为了防止互锁装置的不受控、过早或无意的释放,保护帽190的纵向延伸部192包括侧向邻接特征185,该侧向邻接特征进入机械联接器160和触发器180的内部之间的自由空间。特别地,销181包括凹部186,以在保护帽190到达关闭位置时与侧向邻接特征185接合。当侧向邻接特征185接合销181即接合其凹部186时,触发器的压下被有效地阻止和防止。除此之外,在保护帽190的关闭位置,由相互接合的锁扣特征171和相应形状的卡扣特征172提供的互锁装置170位于距触发器180一定距离处。因此,只要互锁装置170偏离触发器180,触发器180的压下将不会有效地释放互锁装置170。只有在打开保护帽190时,辅助弹簧155才会在互锁装置170上引起滑动,使得互锁装置170与触发器180对准并可操作地接合。
用图28-35的例子描述和示出的触发器同样可以用图1-27的任何例子实现,反之亦然,同样,如图2-27所示的触发器或触发器组件80可以同样适用于图28-35的例子。
如图44-51所示的流体分配装置的另一个例子与上面结合图8-13描述的例子有一些相似之处。特别地,上面关于图1-19的例子使用的参考数字和图44-51中使用的参考数字指的是流体分配装置的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图1-19的描述在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图44-51所示的例子。
如图44-51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10包括具有侧壁24的壳体20。壳体可以是细长的,例如大致为圆柱形,但不必是圆柱形。在壳体20的上端,设置有与喷雾递送装置30的出口40流动连接的孔口21。
喷雾递送装置30安装在机械联接器60上或其中。机械联接器60可以包括容纳喷雾递送装置30(特别是喷雾递送装置的容器32)的管状筒。机械联接器60可以包括中空套筒64或圆筒,喷雾递送装置30可以固定在其中。喷雾递送装置30可以与联接构件60的套筒64摩擦接合。
如上所述,联接构件60被机械偏压构件50偏压。机械偏压构件50的第一端51与从套筒64的侧壁向外突出的凸缘区段66邻接。相对的第二端52与壳体20的面向内的部分邻接。特别地,偏压构件50的第二端52与壳体20的底部邻接。偏压构件50围绕管状引导结构25布置。引导结构可以包括或构成外部套筒,该外部套筒被配置成接收套筒64作为内部套筒。因此,引导结构25的外部套筒提供了机械联接器60的纵向引导。
机械联接器60由互锁装置70保持并固定在预载位置。互锁装置70可从如图44、图45、图50和图52所示的互锁位置或互锁配置移动或重新配置到如图49、图51和图53所示的释放位置或释放配置。为了将互锁装置70转换到释放配置,保护帽90必须接近如图47和图49所示的打开位置或打开配置。
互锁装置70进一步可操作地与触发器80接合。触发器80位于壳体20的侧壁24的凹陷86或凹部内。触发器80包括完全位于凹陷86内的触发按钮84。触发按钮84不从凹陷86突出。按钮84的可按压或使用者可致动部分位于距壳体20的侧壁24的外表面的明确的非零距离处。这尤其适用于当互锁装置70处于互锁配置或互锁位置时。以这种方式,例如如图44所示,互锁装置70和/或触发器80不能被使用者的手指致动,因为凹部86的直径或横截面小于人手指的相应横截面。
因此,为了激活或压下触发器80,需要将工具插入壳体20的凹陷86中。这里,由于保护帽90相对于枢转轴线98枢转安装到壳体20上,保护帽90配备有相应的工具,例如以突起87的形式,以进入凹陷86并压下触发器80的按钮84。
保护帽90包括从保护帽90的外表面向外延伸的突起87。典型地,从图44和图47的比较中显而易见,突起87和枢转轴线98之间的径向距离相同或对应于凹陷86和枢转轴线98之间的径向距离。当保护帽80已经枢转到接近如图47所示的最终打开位置时,突起87已经进入凹陷86,并且与触发器80的可压下按钮84邻接。然后,使用者可以使保护帽90进一步向最终打开位置枢转,使得突起87进一步进入凹陷86,从而按压触发器80的按钮84。
按钮80的压下导致互锁装置70沿着第一运动方向运动。第一运动方向可以垂直于机械偏压构件50的延伸轴线和/或垂直于机械联接器60的套筒64的纵向延伸方向。如图45和图50所示,在互锁配置中,互锁装置70与机械联接器60的邻接部61接合。邻接部61设置为径向加宽的肩部,与互锁装置70垂直或轴向邻接。
从图50和图51的比较中显而易见,互锁装置70包括带有孔75的平面状主体74。孔75成形为接收机械联接器60穿过其中。
在如图50所示的互锁配置中,孔75沿着第一运动方向稍微偏离机械联接器60的截面。因此,机械联接器60的径向向外突出的邻接部61与孔75的侧边缘的下表面轴向或沿垂直方向接合。
滑动件77由壳体20的另一个引导结构25a可滑动地引导。它可以沿着第一运动方向被引导,这从图50和图51的比较中显而易见。滑动件76的运动通常由按钮84的相应按压来触发。按钮84以及触发器80可以与互锁装置70一体形成。按钮84可以是主体74的整体部件。滑动件77的孔75包括形状和/或机械代码或键控结构79,其与设置在机械联接器60的外圆周上的机械代码或键控结构67相匹配。
键控结构79和/或孔75的侧边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凹部76,该凹部被配置成接收相应形状的突起,例如以机械联接器60的径向向外突出的邻接部61的形式。在其他例子中,机械联接器60的键控结构67包括至少一个凹陷,该凹陷被配置成接合或接收孔75或滑动件77的键控结构79的凹陷。
通过将互锁装置70移动到如图51所示的位置或配置,机械联接器60的机械代码或键控结构67与孔75的相应机械代码或键控结构79对齐。这样,机械联接器60和互锁装置70之间的轴向或纵向邻接被取消,并且安装有喷雾递送装置30的机械联接器60被允许在松弛的机械偏压构件50的作用下朝向孔口21运动。
如上结合图1-19所述,保护帽90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纵向延伸部92,该纵向延伸部配置成穿过设置在壳体的上端面21中的贯通开口22。这样,当关闭盖90时,突起90与机械联接器60的上端壁或端面65接合。然后,在保护帽90朝向并进入如图44所示的关闭位置的复位运动期间,机械联接器60和喷雾递送装置30复位到它们的初始位置或配置。
如图50和图51的比较所示,互锁装置70的触发器引起的运动伴随着复位弹簧85的压缩。这里,压缩弹簧85布置在互锁装置70的主体74的邻接部78和壳体20的侧壁24的面向内的表面之间。将互锁装置70推进或移动到如图51所示的释放配置会导致复位弹簧85的偏压。
当保护帽90复位到关闭位置时,突起87从凹陷86中移除。只要机械联接器60的键控结构67与互锁装置78的相应形状的键控结构79接合,互锁装置70向互锁位置或互锁配置的运动就被有效地阻止。
现在,当到达如图44所示的初始配置时,机械联接器60及其键控结构67从互锁装置70的键控结构79脱离。然后,在复位弹簧85的作用下,互锁装置70可以自由移动到如图50所示的互锁位置或互锁配置。
在如图52和图53所示的另一个例子中,互锁装置270也与触发器280一体形成。但是在这里,互锁装置270包括弹性环状结构272。在如图52所示的初始配置中,弹性环状结构272包括椭圆形。椭圆形环状结构272的长轴276大于虚线所示的机械联接器60的直径,但是环状结构272的短轴278比机械联接器60的相应尺寸短。
在如图44所示的初始配置中,椭圆形环状结构的孔275与机械联接器60的外圆周或外部几何形状不匹配。因此,可以由上端壁65提供的机械联接器60的邻接部61至少在轴向或纵向上在某些区段中与椭圆形环状结构272邻接。
在图52和图53的例子中,触发按钮284从环状结构272向外延伸。它位于环状结构272的外侧区段。触发器280和向外延伸的触发器按钮284设置在椭圆形环状结构272的长轴的纵向端。长轴的相对端与壳体20的侧壁24邻接。
触发器280径向向内的压下导致长轴276的长度减小,使得椭圆形环状结构272的短轴278的长度增加。当环状结构272的变形使得环状结构272的短轴278等于或超过机械联接器60沿着短轴278的直径时,互锁装置70和机械联接器60之间的轴向邻接被有效地取消或解除。然后,机械联接器60相对于互锁装置270在纵向方向上自由运动。
附图标记列表
10 流体分配装置 70 互锁装置
20 壳体 71 锁扣特征
21 孔口 72 卡扣特征
22 贯通开口 73 弹性构件
23 端面 74 主体
24 侧壁 75 孔
25 引导结构 76 凹陷
25a 引导结构 77 滑动件
26 容纳空间 78 邻接部
27 喷射喷嘴 79 键控结构
28 轴部 80 触发器
29 孔 81 销
30 喷雾递送装置 82 支撑结构
31 管 83 隆起部分
32 容器 84 按钮
33 入口阀 85 弹簧
35 可运动部分 86 凹陷
36 出口阀 87 突起
38 腔室 90 保护帽
40 出口 90 帽部
41 轴 91 中空内部
42 弹簧 92 延伸部
45 基部 93 靴区段
50 偏压构件 94 侧壁
51 第一端 95 紧固特征
52 第二端 96 配对紧固特征
60 机械联接器 97 凹部
61 邻接部 98 枢转轴线
62 支柱 99 延伸部
63 拐角区段 100 流体分配装置
64 套筒 120 壳体
65 端壁 121 孔口
66 凸缘区段 122 贯通开口
67 键控结构 123 端面
124 侧壁
125 引导结构 177 引导结构
126 支撑件 180 触发器
127 支撑面 181 销
128 接收部 182 按钮
130 喷雾递送装置 183 弹簧
131 管 185 侧向邻接特征
132 容器 186 凹部
133 入口阀 190 保护帽
135 可运动部分 190a 帽部
136 出口阀 191 中空内部
138 腔室 192 延伸部
140 出口 193 手柄
141 轴 194 侧壁
142 弹簧 195 紧固特征
145 基部 196 紧固特征
146轴150偏压构件 197邻接部198枢转轴线
151 第一端 270 互锁装置
152 第二端 272 环状结构
155 辅助弹簧 275 孔
156 第一端 276 长轴
157 第二端 278 短轴
160 机械联接器 280 触发器
161 邻接部 284 按钮
162 延伸部
164 齿条部分
165 接收部
166 小齿轮
168 齿条部分
170 互锁装置
171 锁扣特征
172 卡扣特征
173 弹性构件
174 腿
176 桥接件

Claims (20)

1.一种流体分配装置(10;100),其包括:
-壳体(20;120),其包括孔口(21;121),并且其中所述壳体(20;120)被配置成容纳喷雾递送装置(30;130)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喷雾递送装置包括出口(40;140),储存在所述喷雾递送装置(30;130)中的流体可以通过所述出口被排出,
所述流体分配装置进一步包括:
-保护帽(90;190),其限定了内部空间(91;191),所述内部空间被配置成容纳所述喷雾递送装置(30;130)的所述出口(40;140),并且所述保护帽包括至少一个帽部(90a;190a),其中所述保护帽(90,190)被配置成至少在相对所述壳体(20;120)的关闭位置装配到所述壳体(20;120),所述帽部(90a,190a)在所述关闭位置覆盖所述孔口(21),
-机械偏压构件(50;150),其能够在预加载状态和卸载状态之间可逆地转换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述预加载状态下有效地储存机械能,以产生所述喷雾递送装置(30;130)的喷雾排出,
-可释放的互锁装置(70;170;270),其被配置成保持所述偏压构件(50;150)处于所述预加载状态,
-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80;180),其可操作地与所述互锁装置(70;170;270)接合并被配置成在被致动时释放所述互锁装置(70;170;270),
-其中只要所述保护帽(90,190)的所述帽部(90a,190a)覆盖所述孔口(21;121),通过致动所述触发器(80;180;280)对储存在所述预加载的机械偏压构件(50;150)中的机械能的释放就会被阻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所述保护帽(90;190)至少是以下情形之一: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壳体(20;120),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壳体(20;120),以及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壳体(20;120)。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当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保护帽(90;190)可操作以阻止所述互锁装置(70;170;270)的释放。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所述保护帽(90;190)能够转换到相对于所述壳体(20;120)的打开位置,并且其中当所述保护帽(90;190)接近或到达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保护帽(90;190)可操作以致动所述触发器(80;180;280)。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所述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80;180;280)位于所述壳体(20;120)的凹部(85)中。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所述保护帽(90;190)包括突起(87),所述突起从所述保护帽(90;190)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并且被配置成接合或压下所述可手动致动的触发器(80;180;280)。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所述互锁装置(70)包括滑动件(77),所述滑动件沿着第一运动方向被所述壳体(20;120)的引导结构(25a)可滑动地引导。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所述互锁装置(70;170;270)能够克服复位弹簧(85)的作用从互锁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中或朝向所述释放位置移动。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进一步包括机械联接器(60;150),所述机械联接器与所述机械偏压构件(50;150)接合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20;120)移动到预载位置以使所述偏压构件(50;150)转换到所述预加载状态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所述保护帽(90;190)可操作地与所述机械联接器(60;160)接合,并且其中,当所述保护帽(90;190)接近相对于所述壳体(20;120)的关闭位置时,所述保护帽可操作以使所述机械联接器(60;160)移动到所述预载位置中。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所述互锁装置(70)包括孔(75),所述孔的尺寸设计成适于接收所述机械联接器(60)和所述喷雾递送装置(30;130)中的至少一个。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所述互锁装置(270)包括可弹性变形的椭圆形环状结构(272)。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所述保护帽(90;190)包括延伸进入或穿过所述内部空间(91;191)的纵向延伸部(92;192),其中所述纵向延伸部(92;192)被配置成当所述保护帽(90;190)接近所述关闭位置时穿过至少一个所述孔口(21)或穿过所述壳体(20;120)的端面(23;123)或侧壁(24;124)中的贯通开口(22;122)。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所述机械联接器(60;160)包括邻接部(61;161),所述邻接部被配置成与所述保护帽(90;190)的所述纵向延伸部(92;192)接合。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所述壳体(20;120)包括可操作以引导所述机械联接器(60;160)的纵向引导结构(25;125),并且其中所述机械联接器(60;160)能够沿着所述纵向引导结构(25;125)在所述预载位置和所述卸载位置之间移动。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所述喷雾递送装置(30;130)或其一部分被布置在所述壳体(20;120)中,并且其中所述喷雾递送装置(30;130)的所述出口(40)与所述孔口(21;121)重合或被布置成与所述孔口(21;121)对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所述喷雾递送装置(30;130)进一步包括:
-为所述流体提供储器的容器(32;132),
-可运动部分(35;135),所述可运动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容器(32;132)在预载位置和排出位置之间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所述容器(32;132)和所述可运动部分(35;135)中的一个接合或附接至所述机械联接器(60;160)和所述偏压构件(50;150)中的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所述出口(40;140)和所述容器(32;132)中的至少一个固定在所述壳体(20;120)内部,并且其中所述喷雾递送装置(30;130)的所述可运动部分(35;135)机械地接合或连接至所述机械联接器(60;160)和所述偏压构件(50;150)中的一个。
20.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所述出口(40;140)固定到所述喷雾递送装置(30;130)的所述可运动部分(35;135),并且其中所述喷雾递送装置(30;130)的所述容器(32;132)机械地接合或连接至所述机械联接器(60;160)和所述偏压构件(50;150)中的一个。
CN202080008103.6A 2019-01-08 2020-01-07 流体分配装置 Active CN1132866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305020 2019-01-08
EP19305020.0 2019-01-08
PCT/EP2020/050162 WO2020144152A1 (en) 2019-01-08 2020-01-07 Fluid dispens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6663A true CN113286663A (zh) 2021-08-20
CN113286663B CN113286663B (zh) 2024-03-08

Family

ID=65200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8103.6A Active CN113286663B (zh) 2019-01-08 2020-01-07 流体分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80134A1 (zh)
EP (1) EP3908408B1 (zh)
JP (1) JP2022517765A (zh)
CN (1) CN113286663B (zh)
DK (1) DK3908408T3 (zh)
WO (1) WO20201441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617328A (en) * 2022-03-31 2023-10-11 Consort Medical Ltd Fluid delivery device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82305A1 (fr) * 1991-10-11 1993-04-16 Valois Dispositif de pulverisation ou de distribution d'une substance fluide, a actionnement mecanique.
CN1203533A (zh) * 1995-12-05 1998-12-30 贝林格尔·英格海姆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弹簧启动装置的锁定机构
DE29908923U1 (de) * 1999-02-14 2000-07-13 Ing. Erich Pfeiffer GmbH, 78315 Radolfzell Spender für fließfähige Medien
US6288352B1 (en) * 1997-04-28 2001-09-11 Idec Izuni Corporation Push-button switch, and operation device and teaching pendant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02030503A1 (en) * 2000-10-11 2002-04-18 Astrazeneca Ab A delivery device
CN1360523A (zh) * 1999-07-12 2002-07-24 阿斯特拉曾尼卡有限公司 输送装置
US20080116223A1 (en) * 2005-02-21 2008-05-22 Tebro Sa Fluid Product Dispensing Head
US20080210228A1 (en) * 2007-03-02 2008-09-04 Corbco, Inc. Monodose nasal sprayer
CN101600469A (zh) * 2006-12-22 2009-12-09 艾美罗实验室有限公司 药粉吸入装置
GB201104425D0 (en) * 2011-03-16 2011-04-27 Consort Medical Plc Fluid delivery device
CN103889587A (zh) * 2011-10-11 2014-06-25 和谐医疗有限公司 流体输送装置
CN105025954A (zh) * 2013-02-27 2015-11-04 欧文蒙福德有限公司 自动注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58479B1 (fr) * 1997-01-20 1999-03-26 Valois Dispositif pour distribuer un produit fluide ou pulverulent a une distance predeterminee
AU3421600A (en) * 1999-02-14 2000-08-29 Ing. Erich Pfeiffer Gmbh Dispenser for flowable media
US6173868B1 (en) * 2000-03-08 2001-01-16 Calmar Inc. Nasal sprayer with folding actuator
GB0204829D0 (en) * 2002-03-01 2002-04-17 Glaxo Group Ltd A fluid dispensing device
GB0305583D0 (en) * 2003-03-11 2003-04-16 Glaxo Group Ltd A fluid dispensing device
DE102004021670A1 (de) * 2004-05-03 2005-12-01 Saint-Gobain Calmar Gmbh Manuell betätigbarer Spender mit Schutzkappe
CN102019029B (zh) * 2009-09-11 2014-04-30 坦纳医师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泵以递送用于减少打鼾的溶液
DE102009049903B4 (de) * 2009-10-13 2013-01-10 Aptar Radolfzell Gmbh Austragvo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82305A1 (fr) * 1991-10-11 1993-04-16 Valois Dispositif de pulverisation ou de distribution d'une substance fluide, a actionnement mecanique.
CN1203533A (zh) * 1995-12-05 1998-12-30 贝林格尔·英格海姆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弹簧启动装置的锁定机构
US6288352B1 (en) * 1997-04-28 2001-09-11 Idec Izuni Corporation Push-button switch, and operation device and teaching pendant comprising the same
DE29908923U1 (de) * 1999-02-14 2000-07-13 Ing. Erich Pfeiffer GmbH, 78315 Radolfzell Spender für fließfähige Medien
CN1360523A (zh) * 1999-07-12 2002-07-24 阿斯特拉曾尼卡有限公司 输送装置
WO2002030503A1 (en) * 2000-10-11 2002-04-18 Astrazeneca Ab A delivery device
US20080116223A1 (en) * 2005-02-21 2008-05-22 Tebro Sa Fluid Product Dispensing Head
CN101600469A (zh) * 2006-12-22 2009-12-09 艾美罗实验室有限公司 药粉吸入装置
US20080210228A1 (en) * 2007-03-02 2008-09-04 Corbco, Inc. Monodose nasal sprayer
GB201104425D0 (en) * 2011-03-16 2011-04-27 Consort Medical Plc Fluid delivery device
CN103889587A (zh) * 2011-10-11 2014-06-25 和谐医疗有限公司 流体输送装置
CN105025954A (zh) * 2013-02-27 2015-11-04 欧文蒙福德有限公司 自动注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44152A1 (en) 2020-07-16
JP2022517765A (ja) 2022-03-10
CN113286663B (zh) 2024-03-08
EP3908408B1 (en) 2024-07-31
DK3908408T3 (da) 2024-10-21
US20220080134A1 (en) 2022-03-17
EP3908408A1 (en) 2021-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14524B2 (ja) ロックアウト要素を備えた投薬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JP6073290B2 (ja) ロックアウト要素を備えた投薬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CN105451793A (zh) 用于设备的盖致偏装置
CN114096297B (zh) 流体分配装置
US10293113B2 (en) Drive mechanism for an injection device
CN105102017B (zh) 用于药物输送装置的驱动机构
JP6465862B2 (ja) 薬物送達デバイスのための駆動機構
BR112013023903B1 (pt) dispositivo de envio de fármaco
JP2015516250A (ja) 投薬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JP6174568B2 (ja) 医療デバイス用の弁構成
US20230277776A1 (en) Drive mechanism for an injection device
CN113286663B (zh) 流体分配装置
JP6295259B2 (ja) ロッキング機構を備えたリザーバアセンブリを有する、注射デバイスに取り付け可能なニードルアセンブリ
JP6371217B2 (ja) 投薬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のためのロックアウト要素
CN111372627B (zh) 混合和/或重配系统
JP6021894B2 (ja) ロックアウト要素を備えた投薬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JP6290779B2 (ja) ロックアウト要素を備えた投薬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US20250058060A1 (en) Fluid dispensing device
CN111295214A (zh) 具有预选器的注射装置
CN117980023A (zh) 流体分配装置
JP2014516703A (ja) 薬剤送達デバイス用イジェクト・ボタ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