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107521B - 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07521B
CN113107521B CN202110575527.7A CN202110575527A CN113107521B CN 113107521 B CN113107521 B CN 113107521B CN 202110575527 A CN202110575527 A CN 202110575527A CN 113107521 B CN113107521 B CN 1131075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wall
cabin
rescue
rotary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55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07521A (zh
Inventor
罗浩天
武科
韩宇聪
郑扬
孙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57552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0752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6631 priority patent/WO202224678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107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7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07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7521B/zh
Priority to US18/453,868 priority patent/US11933176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14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portals, day-light attenuation at tunnel open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GOFFENSIVE OR DEFENSIVE ARRANGEMENTS ON VESSELS; MINE-LAYING; MINE-SWEEPING; SUBMARINES; AIRCRAFT CARRIERS
    • B63G8/00Underwater vessels, e.g. submarines;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3G8/40Rescue equipment for personne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63Tunnels submerged into, or built in, open water
    • E02D29/073Tunnels or shuttering therefor assembled from sections individually sunk onto, or laid on, the water-bed, e.g. in a preformed trench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2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2D29/14Covers for manholes or the like; Frames for cov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1/00Rescue devices or other safety devices, e.g. safety chambers or escape 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GOFFENSIVE OR DEFENSIVE ARRANGEMENTS ON VESSELS; MINE-LAYING; MINE-SWEEPING; SUBMARINES; AIRCRAFT CARRIERS
    • B63G8/00Underwater vessels, e.g. submarines;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3G8/40Rescue equipment for personnel
    • B63G8/41Capsules, chambers, water-tight boats or the like, detachable from the submar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及其应用方法。本发明所述海洋隧道结构包括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与逃生装置;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包括隧道外壁、顶板、隔板,顶板位于隧道上部,顶板上方为电机设备仓,下方为交通区,隔板在隧道内隔离出中仓,逃生装置可拆卸的连接在中仓内;逃生装置包括救生舱,救生舱的内部沿高度方向均匀设置有横梯,救生舱的底部设置有配重块和救生设备区。该海洋隧道结构不仅可以在安装时即配备完善的救生装置,还能通过多种方式保障人员逃生的安全,从而改善和提高了海洋隧道的安全性,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无需对海洋隧道进行二次破坏,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内陆交通网线逐渐完善,交通建设的中心逐渐投向海洋,有跨海大桥,也有海洋隧道。其中海洋隧道因处于海洋环境中,面对外界高压无氧环境,唯一的通道只有隧道道路,在发生局部起火的情况下,海洋隧道配置的设备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保证人员安全,但发生突发严重事故比如爆炸、大型火灾、隧道破裂等情况,人员需在极快的时间与极短的距离上逃离才可获救,现有海洋隧道下人员逃生概率渺茫。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关于海洋隧道紧急逃生系统的研究,例如在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海洋隧道火灾的紧急逃生系统”的中国发明专利中,试图建立一个中转建筑以保证逃生人员安全,在短程(500-1000m长)隧道中可以实施,但若长达数百千米,不可能每隔一千米就建一个海洋建筑,同时将海洋隧道进行破开再建,在工程可行性上是不可能的。
海洋隧道的结构安全性固然重要,但是也必须考虑事故发生后的灾害逃生问题。为此,针对以上海洋隧道结构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进而详细论述了其应用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及其应用方法,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有效解决海洋隧道人员逃生的问题,同时不影响海洋隧道的完整性与功能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包括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与逃生装置,其中逃生装置位于海洋隧道结构中部,中部通过N型旋转阀与旋转阀固定。
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包括隧道外壁,隧道中墙,隧道边墙,电机设备仓,顶板,隔板,交通区,中仓,一级水管,二级水管,隔板门,旋转阀,路面区,密封板,密封板旋钮,其中隧道边墙位于隧道两端,且位于隧道中间,隧道中墙位于隧道中部,且位于隧道中间,顶板位于隧道上部,将交通区与电机设备仓区分,隔板位于隧道中间,隔板在隧道内隔离出中仓,同时隔板贴合隧道边墙与隧道中墙,一级水管埋于路面区中部,从隧道边缘处中仓开始,沿着隧道方向结束于隧道另一端中仓处,二级水管位于一级水管与中仓间,隔板门每隔一段距离均匀布置于隔板中,旋转阀位于隔板门上,可通过顺时针逆时针旋转打开与关闭隔板门,路面区分布在隧道底部,密封板位于中仓上顶部,可随在密封板边的密封板旋钮向隧道方向打开闭合。
逃生装置包括救生舱外壁,救生舱内壁,支撑,N型旋转阀,救生舱外壁舱门,救生舱内壁舱门,双向旋转阀,救生舱顶部舱门,观察窗孔,救生舱旋钮,GPS定位装置,横梯,救生区,救生设备区,配重块,其中救生舱外壁与救生舱内壁中间隔有一定间隙,通过设置的分布于规定位置的支撑相连,救生舱外壁舱门与救生舱内壁舱门位于救生舱外壁与救生舱内壁中部两侧,通过N型旋转阀相连,N型旋转阀位于救生舱外壁舱门与救生舱外壁舱门中部,救生舱顶部舱门位于救生舱顶部,双向旋转阀位于救生舱顶部舱门中部,可在救生舱内外旋转以打开或关闭救生舱顶部舱门,观察窗孔位于救生舱顶部舱门周边,救生舱旋钮位于救生舱顶部舱门边缘,使救生舱顶部舱门可旋转,GPS定位装置位于救生舱外壁外部上侧,救生区位于救生舱内壁内部区域,其中横梯水平均匀分布于救生舱内壁内部,配重块位于救生区最底部,救生设备区位于配重块上部,配重块与救生设备区可移动拆卸。
该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安装时,密封板通过密封板旋钮向隧道方向旋转打开后,将救生舱吊入中仓内部,N型旋转阀竖直向下与旋转阀卡扣相连固定,下部接触路面区。关闭密封板即可完成救生装置安装,然后按照常见装配式施工流程进行海上作业拼接安装。
在平时运营时,隧道外壁与海洋环境接触,承受结构自重、水压与波浪等动荷载,其中隧道中墙与隧道边墙支撑隧道中部,承担部分上部荷载,并传递到隧道底部的隧道外壁,隧道上部的电机设备仓存放电线光缆通风道等设备,顶板承受电机设备仓中设备的竖向荷载,车辆行驶在交通区中的路面区上,一级水管与二级水管在平时运营时期里没有水流通。平时密封板处于密封状态,在交通区只能看到隔板与隔板门,救生舱位于隔板之中。
发生紧急逃生情况时,分为以下四种场景:
1.第一种是检测装置检测到发生灾害,需要进行人员逃生,地面人员收到消息后查看灾害情况,确定人员疏散情况,设定逃生时间,隔板门、救生舱外壁舱门、救生舱内壁舱门随着旋转阀旋转带动N型旋转阀自动开启,等人员就位后自动关闭舱门,同时通过密封板旋钮向隧道内开启密封板,海水涌入中仓内。
2.第二种是检测装置检测到发生灾害,需要进行人员逃生,地面人员收到消息后未及时做出判断,系统按照预设的逃生时间,隔板门、救生舱外壁舱门、救生舱内壁舱门随着旋转阀旋转带动N型旋转阀自动开启,等人员就位后手动关闭舱门,同时联动开启密封板,海水涌入中仓内。
3.第三种是检测装置检测到发生灾害,需要进行人员逃生,地面人员收到消息后未及时做出判断,系统按照预设的逃生时间,隔板门、救生舱外壁舱门、救生舱内壁舱门随着旋转阀旋转带动N型旋转阀自动开启,等人员就位后自动关闭舱门,同时通过密封板旋钮向隧道内开启密封板,海水涌入中仓内。
4.第四种是检测装置未检测到发生灾害,人员自行转动隔板门上的旋转阀,隔板门、救生舱外壁舱门、救生舱内壁舱门随着旋转阀旋转带动N型旋转阀开启,等人员就位后手动旋转N型旋转阀关闭舱门,同时联动开启启密封板,海水涌入中仓内。
其中有两种方式使中仓内充满海水:第一种是海水从中仓上部密封板打开的位置向下涌入;另一种是海水从另一个中仓涌入后,通过一级水管与二级水管涌入中仓中,保证中仓内充满海水。
随后救生舱的浮力大于重力后,向上浮起,N型旋转阀与旋转阀竖向脱离,自动取消救生舱的固定,因配重块的作用,救生舱上浮姿势保持稳定,GPS定位装置遇水后开启,外界搜救人员可对救生舱进行实时定位,救生设备区配有氧化剂过氧化钠等,还包括食物与水,能够保证逃生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的生命所需。
上浮到海面后,人员通过观察窗孔判断到达海面后,爬上横梯旋转双向旋转阀通过救生舱旋钮开启救生舱顶部舱门,呼吸空气,等待救援,同时救援人员也可从外部,旋转双向旋转阀开启救生舱顶部舱门进行救援。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该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不仅可以在安装时即配备完善的救生装置,还能通过多种方式保障人员逃生的安全,从而改善和提高了海洋隧道的安全性。整体来说该隧道救生装置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无需对海洋隧道进行二次破坏,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正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侧向剖面结构示意图1;
图3本发明的侧向剖面结构示意图2;
图4本发明所述救生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N型旋转阀与旋转阀连接细部示意图1;
图6本发明的N型旋转阀与旋转阀连接细部示意图2;
图7本发明的逃生流程图;
图中1密封板、2电机设备仓、3隔板、4隧道外壁、5交通区、6N型旋转阀、7二级水管、8密封板旋钮、9顶板、10救生舱外壁、11隔板门、12旋转阀、13一级水管、14路面区、15中仓、16隧道中墙、17隧道边墙、18双向旋转阀、19救生舱顶部舱门、20观察窗孔、21救生舱旋钮、22GPS定位装置、23救生舱内壁、24横梯、25救生区、26救生舱外壁舱门、27、救生舱内壁舱门、28救生设备区、29配重块、30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进行描述之前,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解释为限制于一般含义和字典含义,而应当在允许发明人适当定义术语以进行最佳解释的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与本发明的技术方面相应的含义和概念进行解释。因此,这里提出的描述仅仅是出于举例说明目的的优选实例,并非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从而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由其获得其他等价方式或改进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例子列举,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和构思的范围内的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试剂和仪器均为市售可得产品。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包括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与逃生装置,其中逃生装置位于海洋隧道结构中部,中部通过N型旋转阀6与旋转阀12固定。
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包括隧道外壁4,隧道中墙16,隧道边墙17,电机设备仓2,顶板9,隔板3,交通区5,中仓15,一级水管13,二级水管7,隔板门11,旋转阀12,路面区14,密封板1,密封板旋钮8。
其中隧道边墙17位于隧道两端,且位于隧道中间;隧道中墙16位于隧道中部,且位于隧道中间;顶板9位于隧道上部,将交通区5与电机设备仓2区分;隔板3位于隧道中间,隔板3在隧道内隔离出中仓15,同时隔板3贴合隧道边墙17与隧道中墙16,路面区14分布在隧道底部。
一级水管13埋于路面区14中部,从隧道边缘处中仓15开始,沿着隧道方向结束于隧道另一端中仓15处;二级水管7位于一级水管13与中仓15间。
隔板门11每隔一段距离均匀布置于隔板3中,旋转阀12位于隔板门11上,可通过顺时针逆时针旋转打开与关闭隔板门11;密封板1位于中仓15上顶部,可随在密封板1边的密封板旋钮8向隧道方向打开闭合。
逃生装置包括救生舱外壁10,救生舱内壁23,支撑30,N型旋转阀6,救生舱外壁舱门26,救生舱内壁舱门27,双向旋转阀18,救生舱顶部舱门19,观察窗孔20,救生舱旋钮21,GPS定位装置22,横梯24,救生区25,救生设备区28,配重块29。
其中救生舱外壁10与救生舱内壁23中间隔有一定间隙,通过设置的分布于规定位置的支撑30相连;救生舱外壁舱门26与救生舱内壁舱门27位于救生舱外壁10与救生舱内壁23中部两侧,通过N型旋转阀6相连,N型旋转阀6位于救生舱外壁舱门26与救生舱外壁舱门26中部;救生舱顶部舱门19位于救生舱顶部,双向旋转阀18位于救生舱顶部舱门19中部,可在救生舱内外旋转以打开或关闭救生舱顶部舱门19。
观察窗孔20位于救生舱顶部舱门19周边,救生舱旋钮21位于救生舱顶部舱门19边缘,使救生舱顶部舱门19可旋转。
GPS定位装置22位于救生舱外壁10外部上侧。
救生区25位于救生舱内壁23内部区域,其中横梯24水平均匀分布于救生舱内壁23内部,配重块29位于救生区25最底部,救生设备区28位于配重块29上部,配重块29与救生设备区28可移动拆卸。
其中一种设计尺寸为救生舱舱内半径为400mm,救生舱内壁23厚度为12mm,救生舱内壁23与救生舱外壁10之间空隙为10mm,救生舱外壁10厚度为10mm,救生舱桶高2400mm,总高为3264mm,总质量为1.46吨,完全入水后排水质量为1.83吨,其中设备20kg、氧化剂(过氧化钠)30千克、水与食物10kg,理论可载重290kg以下,若空载上浮加速度约为2m/s2,在特殊情况下可将配重块29与其他物品抛弃以增加载重,氧化剂可供1人平稳呼吸八天,在浮上海面后即可打开救生舱顶部舱门19呼吸空气。
该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安装时,密封板1通过密封板旋钮8向隧道方向旋转打开后,将救生舱吊入中仓15内部,N型旋转阀6竖直向下与旋转阀12卡扣相连固定,下部接触路面区14。关闭密封板1即可完成救生装置安装,然后按照常见装配式施工流程进行海上作业拼接安装。
在平时运营时,隧道外壁4与海洋环境接触,承受结构自重、水压与波浪等动荷载,其中隧道中墙16与隧道边墙17支撑隧道中部,承担部分上部荷载,并传递到隧道底部的隧道外壁4,隧道上部的电机设备仓2存放电线光缆通风道等设备,顶板9承受电机设备仓2中设备的竖向荷载,车辆行驶在交通区5中的路面区14上,一级水管13与二级水管7在平时运营时期里没有水流通。平时密封板1处于密封状态,在交通区5只能看到隔板3与隔板门11,救生舱位于隔板3之中。
发生紧急逃生情况时,分为以下四种场景:
(1)第一种是检测装置检测到发生灾害,需要进行人员逃生,地面人员收到消息后查看灾害情况,确定人员疏散情况,设定逃生时间,隔板门11、救生舱外壁舱门26、救生舱内壁舱门27随着旋转阀12旋转带动N型旋转阀6自动开启,等人员就位后自动关闭舱门,同时通过密封板旋钮8向隧道内开启密封板1,海水涌入中仓15内。
(2)第二种是检测装置检测到发生灾害,需要进行人员逃生,地面人员收到消息后未及时做出判断,系统按照预设的逃生时间,隔板门11、救生舱外壁舱门26、救生舱内壁舱门27随着旋转阀12旋转带动N型旋转阀6自动开启,等人员就位后手动关闭舱门,同时联动开启密封板1,海水涌入中仓15内。
(3)第三种是检测装置检测到发生灾害,需要进行人员逃生,地面人员收到消息后未及时做出判断,系统按照预设的逃生时间,隔板门11、救生舱外壁舱门26、救生舱内壁舱门27随着旋转阀12旋转带动N型旋转阀6自动开启,等人员就位后自动关闭舱门,同时通过密封板旋钮8向隧道内开启密封板1,海水涌入中仓15内。
(4)第四种是检测装置未检测到发生灾害,人员自行转动隔板门11上的旋转阀12,隔板门11、救生舱外壁舱门26、救生舱内壁舱门27随着旋转阀旋转带动N型旋转阀6开启,等人员就位后手动旋转N型旋转阀6关闭舱门,同时联动开启启密封板1,海水涌入中仓15内。
其中有两种方式使中仓15内充满海水,第一种是海水从中仓15上部密封板1打开的位置向下涌入,另一种是海水从另一个中仓15涌入后,通过一级水管13与二级水管7涌入中仓15中,保证中仓15内充满海水。
随后救生舱的浮力大于重力后,向上浮起,N型旋转阀6与旋转阀12竖向脱离,自动取消救生舱的固定,因配重块29的作用,救生舱上浮姿势保持稳定,GPS定位装置22遇水后开启,外界搜救人员可对救生舱进行实时定位,救生设备区28配有氧化剂过氧化钠等,还包括食物与水,能够保证逃生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的生命所需。
上浮到海面后,人员通过观察窗孔20判断到达海面后,爬上横梯24旋转双向旋转阀18通过救生舱旋钮21开启救生舱顶部舱门19,呼吸空气,等待救援,同时救援人员也可从外部,旋转双向旋转阀18开启救生舱顶部舱门19进行救援。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与逃生装置;
所述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包括隧道外壁、顶板、隔板;所述顶板位于隧道上部,所述顶板上方为电机设备仓,所述顶板下方为交通区,所述交通区底部为路面区;所述隔板设置在隧道中间,所述隔板在隧道内隔离出中仓,所述逃生装置设置在所述中仓内,且所述逃生装置与所述中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隔板上均匀设置有可开关的隔板门,所述中仓顶部设置有可开关的密封板;
所述逃生装置包括救生舱,所述救生舱的侧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可开关的救生舱门和救生舱顶部舱门,所述救生舱的内部沿高度方向均匀设置有横梯,所述救生舱的底部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上方设置有救生设备区;
所述路面区中部埋设有一级水管,所述一级水管将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的各个中仓进行连通;所述一级水管与中仓之间设置有二级水管;
所述救生舱包括救生舱外壁与救生舱内壁,所述救生舱外壁与救生舱内壁上分别设置有救生舱外壁舱门与救生舱内壁舱门,所述救生舱外壁舱门与救生舱内壁舱门通过N型旋转阀相连;所述救生舱顶部舱门上设置有双向旋转阀,通过旋转双向旋转阀可在救生舱内、外打开或关闭救生舱顶部舱门;
所述逃生装置与所述中仓之间通过N型旋转阀与旋转阀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还包括隧道边墙和隧道中墙,所述隧道边墙位于隧道两端,所述隧道中墙位于隧道中部,所述隔板贴合隧道边墙与隧道中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门上设置有旋转阀,通过旋转阀的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可打开、关闭所述隔板门;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密封板旋钮,通过密封板旋钮的旋转可向隧道方向打开、闭合所述密封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舱外壁与救生舱内壁的中间隔有一定间隙,所述救生舱外壁与救生舱内壁通过设置的分布于规定位置的支撑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舱外壁与救生舱内壁中部两侧设置有救生舱外壁舱门与救生舱内壁舱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舱顶部舱门周边设置有观察窗孔,所述救生舱外壁外部上侧设置有GPS定位装置,所述配重块与救生设备区可移动拆卸。
7.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发生紧急逃生情况时,隔板门、救生舱外壁舱门、救生舱内壁舱门开启,等人员就位后关闭舱门,然后,使海水涌入中仓内,其中有两种方式使中仓内充满海水:第一种是海水从中仓上部密封板打开的位置向下涌入,另一种是海水从其中一个中仓涌入后,通过一级水管与二级水管涌入其他中仓中,保证中仓内充满海水;
(2)随后救生舱的浮力大于重力后,向上浮起,N型旋转阀与旋转阀竖向脱离,自动取消救生舱的固定,因配重块的作用,救生舱上浮姿势保持稳定,GPS定位装置遇水后开启,外界搜救人员可对救生舱进行实时定位,救生设备区配有氧化剂过氧化钠,还包括食物与水,能够保证逃生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的生命所需;
(3)上浮到海面后,人员通过观察窗孔判断到达海面后,爬上横梯旋转双向旋转阀通过救生舱旋钮开启救生舱顶部舱门,呼吸空气,等待救援,同时救援人员也可从外部,旋转双向旋转阀开启救生舱顶部舱门进行救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发生紧急逃生情况时,分为以下四种场景:
(1)第一种是检测装置检测到发生灾害,需要进行人员逃生,地面人员收到消息后查看灾害情况,确定人员疏散情况,设定逃生时间,隔板门、救生舱外壁舱门、救生舱内壁舱门随着旋转阀旋转带动N型旋转阀自动开启,等人员就位后自动关闭舱门,同时通过密封板旋钮向隧道内开启密封板,海水涌入中仓内;
(2)第二种是检测装置检测到发生灾害,需要进行人员逃生,地面人员收到消息后未及时做出判断,系统按照预设的逃生时间,隔板门、救生舱外壁舱门、救生舱内壁舱门随着旋转阀旋转带动N型旋转阀自动开启,等人员就位后手动关闭舱门,同时联动开启密封板,海水涌入中仓内;
(3)第三种是检测装置检测到发生灾害,需要进行人员逃生,地面人员收到消息后未及时做出判断,系统按照预设的逃生时间,隔板门、救生舱外壁舱门、救生舱内壁舱门随着旋转阀旋转带动N型旋转阀自动开启,等人员就位后自动关闭舱门,同时通过密封板旋钮向隧道内开启密封板,海水涌入中仓内;
(4)第四种是检测装置未检测到发生灾害,人员自行转动隔板门上的旋转阀,隔板门、救生舱外壁舱门、救生舱内壁舱门随着旋转阀旋转带动N型旋转阀开启,等人员就位后手动旋转N型旋转阀关闭舱门,同时联动开启启密封板,海水涌入中仓内。
CN202110575527.7A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Active CN1131075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5527.7A CN113107521B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PCT/CN2021/096631 WO2022246785A1 (zh) 2021-05-26 2021-05-28 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US18/453,868 US11933176B2 (en) 2021-05-26 2023-08-22 Fabricated ocean tunnel structure with escape device and application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5527.7A CN113107521B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7521A CN113107521A (zh) 2021-07-13
CN113107521B true CN113107521B (zh) 2022-03-11

Family

ID=76723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5527.7A Active CN113107521B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3176B2 (zh)
CN (1) CN113107521B (zh)
WO (1) WO20222467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0453B (zh) * 2022-03-07 2022-05-24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一种深水隧道紧急救援装备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537375A (ja) * 2004-05-12 2007-12-20 ブイーグ・トラボ・ピュブリクス 海底地盤上に沈められたトンネルの建設工法および装置
WO2008072978A2 (en) * 2006-12-15 2008-06-19 Norsafe As Marine structure escape system
CN102720210A (zh) * 2011-03-29 2012-10-10 王晓进 鱼脊式隧道逃生舱
CN107642377A (zh) * 2017-10-23 2018-01-30 沈阳建筑大学 双层消防逃生隧道
CN111877401A (zh) * 2020-07-28 2020-11-03 杜地 一种水中交通隧道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09039A1 (en) * 1997-07-21 1999-01-21 Paul Douglas Morrissey S.o.s. gyrosphere lifesaving capsule
CH713488A1 (de) * 2017-02-27 2018-08-31 Elkuch Bator Ag Einschubmodul zum Versetzen in einen Tübbing eines Verkehrstunnels.
KR20200033575A (ko) * 2018-09-20 2020-03-30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비상 탈출 시스템
KR20200095184A (ko) * 2019-01-31 2020-08-10 (주)주성지앤비 수중 플로팅 터널의 비상 탈출장치
CN111088994A (zh) * 2020-01-14 2020-05-0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用于海底隧道火灾的紧急逃生系统
CN111254978B (zh) * 2020-01-20 2021-04-13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悬浮隧道的逃生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537375A (ja) * 2004-05-12 2007-12-20 ブイーグ・トラボ・ピュブリクス 海底地盤上に沈められたトンネルの建設工法および装置
WO2008072978A2 (en) * 2006-12-15 2008-06-19 Norsafe As Marine structure escape system
CN102720210A (zh) * 2011-03-29 2012-10-10 王晓进 鱼脊式隧道逃生舱
CN107642377A (zh) * 2017-10-23 2018-01-30 沈阳建筑大学 双层消防逃生隧道
CN111877401A (zh) * 2020-07-28 2020-11-03 杜地 一种水中交通隧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7521A (zh) 2021-07-13
US11933176B2 (en) 2024-03-19
WO2022246785A1 (zh) 2022-12-01
US20230392499A1 (en) 2023-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41197B1 (ja) 津波又は洪水に対する防災用として地上設置される浮遊型シェルタ
CN111877401B (zh) 一种水中交通隧道
US9892805B2 (en) Underground nuclear power plant
CN113107521B (zh) 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CN202273706U (zh) 一种煤矿用防水防火型救生舱
KR100554491B1 (ko) 대피처
CN209096975U (zh) 一种航运救生舱
WO2006112506A1 (ja) 高潮浮上建築物の浮体施工方法
WO2015111564A1 (ja) 津波等災害シェルター
CN114320453B (zh) 一种深水隧道紧急救援装备及方法
US20140123577A1 (en) Escape staircase and method for allowing occupants of a building to escape safely during an emergency
JP6514917B2 (ja) シェルター
RU2637084C1 (ru) Спасательная капсула
JP2013086789A (ja) 津波避難シェルター
CN201460965U (zh) 矿井逃生系统
CN109630199B (zh) 一种基于仿生学的发明防爆门
JP2013163961A (ja) 津波・洪水など非常事態用の避難装置
RU238198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вакуации людей при пожарах в высотных зданиях и сооружениях
WO2018138835A1 (ja) 津波シェルター機能付低圧室
JP5543658B1 (ja) 防災避難シェルター
CN102979554B (zh) 一种水隔式煤矿避难硐室过渡室及进硐方法
JP6256964B1 (ja) 浮遊傾動式避難カプセル
CN214860667U (zh) 一种综合管廊通风逃生救援装置
RU2348565C1 (ru) Самоходное подводное кафе
JP5600135B2 (ja) 津波、高潮、洪水対策用退避部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