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979554B - 一种水隔式煤矿避难硐室过渡室及进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隔式煤矿避难硐室过渡室及进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79554B
CN102979554B CN201110268463.2A CN201110268463A CN102979554B CN 102979554 B CN102979554 B CN 102979554B CN 201110268463 A CN201110268463 A CN 201110268463A CN 102979554 B CN102979554 B CN 1029795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transition
refuge
transition chambe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684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79554A (zh
Inventor
胡而已
朱华
葛世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to CN2011102684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795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79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79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79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795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隔式避难硐室过渡室及进硐方法,解决现有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进硐过程中有害气体隔离难题。过渡室结构包括:硐室周壁(1);过渡室外侧门墙(2);过渡室中间隔墙(3);过渡室内侧门墙(4);过渡室外侧安全门(5);蓄水池(6);过渡室内侧安全门(7);中间隔墙密闭门(8);水箱(9);输水管(10);观察窗(11);单向溢水管(12)。遇险矿工进入硐室前脱去厚重外衣,打开避难硐室的过渡室外侧安全门(5),潜入过渡室内的蓄水池(6)内,穿过过渡室中间隔墙(3)的下部通道,再打开过渡室内侧安全门(7),进入人员生存室。

Description

一种水隔式煤矿避难硐室过渡室及进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难救援技术与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过渡室和进硐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各类煤矿事故频发,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其中井下避难硐室可以为紧急情况下不能安全升井的遇险人员提供避难场所,以便等待救援。
目前,国家相关规定中要求的和已知建成的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结构均由人员生存室和过渡室组成。其中过渡室的主要作用是:对遇险人员进入硐室过程中所带入的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等)进行阻隔和清除。目前设计的避难硐室过渡室采用的方案为:在硐室过渡室的安全门周边设置空气幕装置,并在硐室的过渡室顶部安装空气喷淋装置进行有害气体的阻隔和清除。然而矿难发生后,当井下巷道内布满大量的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时,在遇险人员进入硐室的过程中,上述方法不能起到有效的阻隔和清除作用。一旦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避难硐室的生存室,则更加难以清除,使得避难硐室的后续功能完全失效。另外,采用空气幕和喷淋法需要在过渡室内设置大量的压缩空气瓶,这将增大过渡室的空间。而且遇险人员需要相对集中地进入过渡室或者一次性全部挤入过渡室进行气体喷淋处理,这可能会引起现场秩序的混乱,不利于快速、有效地避险。
鉴于此,需要有更加安全、可靠和快速、灵活的避难硐室进硐方法,以及相应的过渡室有害气体阻隔结构,以保证矿难情况下矿井避难硐室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煤矿避难硐室过渡室,该过渡室可以有效地阻隔有毒、有害气体,防止遇险人员进入避难硐室时有毒、有害气体同时进入避难硐室的人员生存空间。此外,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避难硐室进硐方法,确保井下发生事故时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安全进入避难硐室,且进入过程中避免有害气体进入人员生存室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一种水隔式避难硐室过渡室,该过渡室结构应用连通器原理,通过以水作为避难硐室过渡室的有害气体阻隔体。遇险人员在进入硐室过程中,从水下潜行进入避难硐室的人员生存室,确保硐室外有害气体的完全阻隔。该结构作为井下避难硐室的一个重要模块,设置在避难硐室人员生存室的前端。
水隔式避难硐室过渡室包括一个与避难硐室的人员生存室相连接的过渡空间和相关内部设施;所述过渡室设有硐室周壁、过渡室外侧门墙、过渡室内侧门墙、过渡室外侧安全门和过渡室内侧安全门;所述过渡室外侧门墙和过渡室内侧门墙之间设有过渡室中间隔墙;所述过渡室的底板上一侧设有蓄水池,并蓄有一定深度的水。
所述过渡室外侧门墙、过渡室内侧门墙、过渡室外侧安全门和过渡室内侧安全门均能抵挡一定强度的爆炸冲击波,且过渡室外侧门墙、过渡室内侧门墙和硐室周壁密封良好,过渡室外侧安全门和过渡室内侧安全门也具有良好的密封特性,防止有害气体的侵入。
所述过渡室外侧安全门和过渡室内侧安全门之间的过渡室中间隔墙与硐室周壁接触密封良好。
所述过渡室中间隔墙横跨蓄水池,过渡室中间隔墙下部留有水下通道。
所述过渡室底部的蓄水池中水面应高于过渡室中间隔墙的下沿。
所述过渡室中间隔墙上设有大面积的有机玻璃观察窗,且观察窗与过渡室中间隔墙之间密封良好。
所述蓄水池内设有一单向溢水管,维持一定的水位高度,确保蓄水池内的水不会溢出到过渡室内。
所述过渡室侧壁设有水箱,当蓄水池内的水位不足时,可通过输水管向蓄水池内补水,维持蓄水池内水位。
所述过渡室中间隔墙另一侧设有安装、调试或维护人员的专用通道,并设有中间隔墙密闭门。
所述中间隔墙密闭门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在硐室正常服役情况下,应锁死中间隔墙密闭门,关闭此通道。
此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遇险人员进入避难硐室的方法,使得紧急情况下避难硐室外的遇险人员能够快速、安全、有序进入避难硐室避难。
当矿难发生后,巷道中充斥有大量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此时遇险人员通过避灾路线的指引到达避难硐室位置,进行简单的排队准备,脱去厚重外衣物,派出一名先遣人员打开避难硐室的过渡室外侧安全门,通过过渡室底部的蓄水池内的水下通道,快速潜水穿过过渡室中间隔墙,浮出水面,再打开过渡室内侧安全门,进入避难硐室的人员生存室,后续人员陆续采用相同方法进入避难硐室,最后一名进入人员依次关闭过渡室外侧安全门和过渡室内侧安全门,完成整个进硐过程。
避难硐室安装、调试和后续维护时间段内,调试、维护人员通过打开过渡室中间隔墙上另一侧的中间隔墙密闭门进入硐室内进行调试、维护。调试、维护工作结束后退出避难硐室时锁死中间隔墙密闭门。
本发明中的水隔式避难硐室过渡室及进硐方法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人员进硐过程中利用水作为一种柔性的密封隔离物,保证了进硐过程中的有害气体的阻隔效果。
进硐过程中无需开启空气幕装置和进行气体喷淋,减少了避难硐室中压缩气体的消耗量,使得过渡室的空间更加紧凑,节约了成本。
该过渡室的结构设计简单,且通过水密封,降低了过渡室安全门的气密性要求,在过渡室外侧安全门由于次生灾害导致的爆炸冲击损坏变形时,仍然可以保证避难硐室的整体气密性。
遇险人员在进入避难硐室时无需进行分组,保证了所有等待进入的遇险人员可以无间断一次性进硐,有利于遇险人员保持良好的进硐秩序和心理状态。
整个进硐过程免除了气体喷淋所需要的时间,大大提高了遇险人员的避险速度,可以更有效地保护遇险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例中水隔式避难硐室过渡室结构图(俯视)
(1)硐室周壁;(2)过渡室外侧门墙;(3)过渡室中间隔墙;(4)过渡室内侧门墙;(5)过渡室外侧安全门;(6)蓄水池;(7)过渡室内侧安全门;(8)中间隔墙密闭门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实例中水隔式避难硐室过渡室结构图(剖视)
(9)水箱;(10)输水管;(11)观察窗;(12)单向溢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一种水隔式避难硐室过渡室及进硐方法,解决现有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进硐过程中的有害气体阻隔、清除难题。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例中水隔式避难硐室过渡室结构图(俯视),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例中水隔式避难硐室过渡室结构图(剖视)。
在实施实例中,本避难硐室过渡室包括:硐室周壁(1);过渡室外侧门墙(2);过渡室中间隔墙(3);过渡室内侧门墙(4);过渡室外侧安全门(5);蓄水池(6);过渡室内侧安全门(7);中间隔墙密闭门(8);水箱(9);输水管(10);观察窗(11);单向溢水管(12)。
当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首次爆炸后的遇险人员通过井下应急避险系统中避灾路线的指引来到避难硐室的过渡室外侧门墙(2)外,遇险人员需要进入避难硐室躲避有毒有害气体、高温和后续可能发生的二次爆炸等次生灾害。由于爆炸后巷道中充满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为防止有害气体侵入避难硐室的人员生存室,使得避难硐室的后续防护功能失去意义,遇险人员需严格按照以下方法进入避难硐室:
遇险人员应严格遵守避难规则,有序排队,进入硐室前脱去厚重外衣物,派出一名先遣人员打开避难硐室的过渡室外侧安全门(5),跳入过渡室底部的蓄水池(6)内,快速潜入水下,穿过过渡室中间隔墙(3)下部的过渡通道,浮出水面,再打开过渡室内侧安全门(7),进入人员生存室,后续人员陆续采用相同方法进入避难硐室,最后一名进硐人员依次关闭过渡室外侧安全门(5)和过渡室内侧安全门(7),完成全体遇险人员的进硐过程。
遇险人员在进硐过程中可以通过过渡室中间隔墙(3)上的观察窗(11)观察硐室另外一侧的情况。
特别注意的是:当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灾害后,避险人员进入避难硐室的过程中,过渡室中间隔墙(3)上的中间隔墙密闭门(8)不允许打开。
在进行避难硐室建设、调试及维护时,相关施工和维护人员可通过打开过渡室中间隔墙(3)上的中间隔墙密闭门(8)的方式进入人员生存室,不需经由蓄水池(6)潜水的方式进入人员生存室。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证遇险人员进入硐室过程中的有害气体的有效阻隔,蓄水池(6)中的水面的高度必须淹没过渡室中间隔墙(3)的下沿;且在避难硐室的日常维护中,维护人员要严格按照维护手册检查蓄水池(6)中的水位高度,当由于蒸发等因素导致水位下降时要及时开启输水管(10),从水箱(9)中补水进入蓄水池(6),调整蓄水池(6)中的水位高度。
同时蓄水池(6)一侧设有单向溢水管(12),其作用是防止蓄水池(6)内注水过高导致水溢出,当蓄水池(6)内的水位超过单向溢水管(12)时,会自动向外排水。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水隔式避难硐室过渡室及进硐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水隔式煤矿避难硐室过渡室,其特征是所述过渡室包括:硐室周壁(1)、过渡室外侧门墙(2)、过渡室中间隔墙(3)、过渡室内侧门墙(4)、过渡室外侧安全门(5)、蓄水池(6)、过渡室内侧安全门(7)、中间隔墙密闭门(8)、水箱(9)、输水管(10)、观察窗(11)、单向溢水管(12);在过渡室外侧安全门(5)和过渡室内侧安全门(7)之间设有过渡室中间隔墙(3),过渡室中间隔墙(3)下部留有蓄水池(6)作为潜水通道,以水作为柔性密封体,隔绝进硐过程中有害气体的侵入;过渡室中间隔墙(3)上设有大面积的有机玻璃观察窗(11),过渡室中间隔墙(3)上一侧设有安装、调试或维护工作时所需的专用便捷通道,该专用便捷通道在硐室正常服役状态下采用中间隔墙密闭门(8)密闭;蓄水池(6)中的水面应高于过渡室中间隔墙(3)的下沿,在过渡室的侧壁设有水箱(9),当蓄水池(6)中水位不足时,可通过输水管(10)向蓄水池(6)内补水,维持合适的水位高度,蓄水池(6)内设有一单向溢水管(12),保证蓄水池(6)中水不会溢出到过渡室内。
2.一种遇险人员进入避难硐室的方法,使得紧急情况下避难硐室外遇险人员能够快速、安全、有序地进入避难硐室避难,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当矿难发生后,遇险人员通过避灾路线的指引到达避难硐室位置,进行简单的排队准备,脱去厚重外衣物,派出一名先遣人员打开避难硐室的过渡室外侧安全门(5),通过过渡室内设置的蓄水池(6)内的水下通道,快速穿过过渡室中间隔墙(3),浮出水面,再打开过渡室内侧安全门(7),进入避难硐室的人员生存室,后续人员陆续采用相同方法进入避难硐室,最后一名进入人员依次关闭过渡室外侧安全门(5)和过渡室内侧安全门(7);此外,在避难硐室安装调试和后续维护时间段内,调试、维护人员通过打开过渡室中间隔墙(3)上的中间隔墙密闭门(8)进入硐室进行调试、维护,调试、维护工作结束后退出避难硐室时锁死中间隔墙密闭门(8)。
CN201110268463.2A 2011-09-06 2011-09-06 一种水隔式煤矿避难硐室过渡室及进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795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68463.2A CN102979554B (zh) 2011-09-06 2011-09-06 一种水隔式煤矿避难硐室过渡室及进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68463.2A CN102979554B (zh) 2011-09-06 2011-09-06 一种水隔式煤矿避难硐室过渡室及进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79554A CN102979554A (zh) 2013-03-20
CN102979554B true CN102979554B (zh) 2015-05-20

Family

ID=47853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846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79554B (zh) 2011-09-06 2011-09-06 一种水隔式煤矿避难硐室过渡室及进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795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7882B (zh) * 2013-08-08 2015-12-23 张兆银 一种防止煤矿井下瓦斯爆炸和燃烧的采煤方法及矿井结构
CN107130999B (zh) * 2016-02-28 2019-11-26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避难硐室门墙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5340A (zh) * 2007-11-14 2009-05-20 脉动科技(沈阳)有限公司 一种救生装置
CN201851154U (zh) * 2010-11-25 2011-06-01 天津市天矿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分体式避难舱
CN201934130U (zh) * 2011-03-21 2011-08-17 王长龙 一种矿用救生舱
CN201943741U (zh) * 2011-02-18 2011-08-24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矿难救生系统
CN201943740U (zh) * 2011-02-18 2011-08-24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避难硐室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5340A (zh) * 2007-11-14 2009-05-20 脉动科技(沈阳)有限公司 一种救生装置
CN201851154U (zh) * 2010-11-25 2011-06-01 天津市天矿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分体式避难舱
CN201943741U (zh) * 2011-02-18 2011-08-24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矿难救生系统
CN201943740U (zh) * 2011-02-18 2011-08-24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避难硐室结构
CN201934130U (zh) * 2011-03-21 2011-08-17 王长龙 一种矿用救生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79554A (zh)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7482B2 (en) Rescue capsule for shelter in tunnel construction
CN104740790A (zh)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避难逃生装置
CN104587623A (zh) 一种紧急避险舱
CN209096975U (zh) 一种航运救生舱
CN102979554B (zh) 一种水隔式煤矿避难硐室过渡室及进硐方法
CN202500602U (zh) 救生舱的避难缓冲舱
CN110600152A (zh) 对称式地下核电应急逃生系统及逃生方法
CN109712734A (zh) 一种具备核泄漏应急避难功能的抢险救援人员休息室
CN105233439A (zh) 一种隔绝防水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CN204002908U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式隧道救生系统
CN204253099U (zh) 矿用逃生救援补给站
CN201006207Y (zh) 矿山安全救生装置
CN213016441U (zh) 一种用于快速提供隧道施工人员避难的救生舱
CN201884054U (zh) 矿用救生舱
CN201843636U (zh) 矿井救生装置
CN105525944A (zh) 一种矿井逃生系统
CN202391464U (zh) 煤矿救生舱气幕隔断系统
CN206352507U (zh) 一种可自动快速处理意外事故的隧道结构
CN113107521B (zh) 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WO2018138835A1 (ja) 津波シェルター機能付低圧室
CN116104562A (zh) 一种煤矿安全防护装置
CN209714047U (zh) 地下核电站非能动应急逃生系统
CN205532115U (zh) 一种用于井下避难硐室的阻燃防爆推拉门装置
CN210956188U (zh) 对称式地下核电应急逃生系统
CN204034068U (zh) 一种隔绝防水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509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