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89719B - 叠合墙结构和叠合墙结构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叠合墙结构和叠合墙结构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89719B CN113089719B CN202110203531.0A CN202110203531A CN113089719B CN 113089719 B CN113089719 B CN 113089719B CN 202110203531 A CN202110203531 A CN 202110203531A CN 113089719 B CN113089719 B CN 1130897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bearing
- wall structure
- gap
- supp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440 grou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25 crys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5 crystal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40 repell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871 repell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82 water resista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Making large underground spaces, e.g. for underground plants, e.g. stations of underground railways; Construction or layout thereof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6—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in foundation structur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 E02D31/025—Draining membranes, sheets or fabric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with dimp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3—Injection of materia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铁车站侧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墙结构。上述叠合墙结构包括围护墙结构和支撑结构,围护墙结构竖向延伸,围护墙结构具有面向支撑结构的连接面,连接面上涂设有防水层;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竖向间隔分布的承重板,承重板具有朝向围护墙结构的安装面,安装面与防水层贴合;相邻两个承重板之间通过竖向延伸的侧墙板连接;每个侧墙板与对应的两个承重板之间的缝隙中均设有用于密封缝隙的止水条。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防水性的叠合墙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叠合墙结构的施工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车站侧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墙结构和叠合墙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为避免影响地面车流和人流,地铁车站经常采用盖挖逆作法修建地铁车站。该工法实施建造的地铁车站经常采用叠合墙,尽管叠合墙的承重效果较好,但是叠合墙上难以铺设防水卷材,所以叠合墙的防水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防水性的叠合墙结构和叠合墙结构的施工方法。
上述叠合墙结构包括围护墙结构和支撑结构,围护墙结构竖向延伸,围护墙结构具有面向支撑结构的连接面,连接面上涂设有防水层;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竖向间隔分布的承重板,承重板具有朝向围护墙结构的安装面,安装面与防水层贴合;相邻两个承重板之间通过竖向延伸的侧墙板连接;每个侧墙板与对应的两个承重板之间的缝隙中均设有用于密封缝隙的止水条。
可选的,支撑结构还包括多个注浆管,每个注浆管与一个缝隙对应且位于对应缝隙的上方,并且注浆管设置在与缝隙相邻的承重板或侧墙板中,注浆管用于引导密封材料的液体流入对应缝隙中。
可选的,每个侧墙板与其上方对应的承重板之间的缝隙为第一缝隙,第一缝隙中的止水条的数量为两个;与第一缝隙对应的注浆管的出口端位于两个止水条之间。
根据权利要求2的叠合墙结构,其特征在于,侧墙板的顶面自靠近围护墙结构的一侧至远离围护墙结构的一侧向上倾斜延伸。
可选的,侧墙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顶侧与其上方对应的承重板之间设有止水条,第二支撑板的底侧安装于对应的第一支撑板的顶侧。
可选的,每个第一支撑板与其下方对应的承重板之间的缝隙为第二缝隙;每个第一支撑板与其下方对应的承重板中设有止水板,止水板用于密封对应的第二缝隙。
可选的,第二支撑板的底面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板的顶面均为水平延伸的平面。
可选的,最下方的承重板铺设在垫层上,且最下方的承重板与垫层之间铺设有防水材料层。
可选的,所有承重板中,位于中间的承重板的顶侧设有用于防止水流流到其中部的挡水槛。
上述叠合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修筑竖向延伸的围护墙结构,围护墙结构具有用于朝向基坑的连接面,并且在连接面上设置防水层;修筑朝向连接面的支撑结构;其中,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竖向间隔分布的承重板,承重板具有朝向围护墙结构的安装面,安装面与防水层贴合;相邻两个承重板之间通过竖向延伸的侧墙板连接;每个侧墙板与对应的两个承重板之间的缝隙中均设有用于密封缝隙的止水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围护墙结构的连接面上涂设防水层,并且在承重板和侧墙板之间的缝隙中设置止水条,所以叠合墙结构中形成两道防水屏障,提升叠合墙结构的防水能力。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叠合墙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叠合墙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1、围护墙结构;2、防水层;3、承重板;4、侧墙板;5、止水条;6、注浆管;7、第一缝隙;8、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0、第二缝隙;11、止水板;12、防水材料层;13、挡水槛;14、延伸部;15、承台;16、承重块;17、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叠合墙结构,其包括围护墙结构1和支撑结构。围护墙结构1竖向延伸,围护墙结构1具有面向支撑结构的连接面,连接面上涂设有防水层2。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竖向间隔分布的承重板3,承重板3具有朝向围护墙结构1的安装面,安装面与防水层2贴合。相邻两个承重板3之间通过竖向延伸的侧墙板4连接。每个侧墙板4与对应的两个承重板3之间的缝隙中均设有用于密封缝隙的止水条5。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围护墙结构1和支撑结构均位于基坑中。围护墙结构1的一面面向基坑侧壁,且贴靠在基坑侧壁上;围护墙结构1的另一面面向基坑内部(即面向撑结构),且该表面为连接面。围护墙结构1作为地铁车站的防护墙,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防水作用,阻挡土体中的水进入基坑中。连接面上涂设防水层2,能够增强围护墙的防水能力,阻止水分透过围护墙结构1渗入到基坑中。防水层2可以为橡胶层或者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层12等,本发明不做限制。优选的,防水层2完全覆盖连接面,以增强整个连接面的防水能力,而且防水层2还可以设置至少两层。
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承重板3和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承重板3的侧墙板4。侧墙板4可以支撑其上方的承重板3,以使支撑结构稳定。为加快施工进度,承重板3经常会采用预制板,而侧墙板4为预制板或者现场浇筑成形。侧墙板4与承重板3之间并非一体成型,因而侧墙板4与相邻的承重板3之间通常会存在缝隙,所以透过围护墙结构1的水可能顺着缝隙流入到基坑中。在侧墙板4与承重板3的缝隙中设置止水条5,有助于封堵进入缝隙中的水流,增强侧墙板4和承重板3的防水能力。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止水条5沿侧墙板4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全面封堵缝隙。止水条5为本领域常见的装置,本发明对其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围护墙结构1的连接面上涂设防水层2,并且在承重板3和侧墙板4之间的缝隙中设置止水条5,所以叠合墙结构中形成两道防水屏障,提升叠合墙结构的防水能力。
进一步的,支撑结构还包括多个注浆管6,每个注浆管6与一个缝隙对应且位于对应缝隙的上方,并且注浆管6设置在与缝隙相邻的承重板3或侧墙板4中,注浆管6用于引导密封材料的液体流入对应缝隙中。
具体的,侧墙板4的上方和下方均与一个承重板3相邻,并且侧墙板4的顶侧与其上方承重板3的底侧之间具有间隙,侧墙板4的底侧与其下方的承重板3之间具有间隙。当缝隙位于上方的承重板3与下方的侧墙板4之间时,注浆管6埋设于承重板3中,以使注浆管6位于该缝隙的上方。当缝隙位于上方的侧墙板4与下方的承重板3之间时,注浆管6埋设于侧墙板4中,以使注浆管6位于该缝隙的上方。如果止水条5的防水效果不理想,可以向缝隙中注入密封材料的液体,例如水泥浆或灌缝胶等。并且由于注浆管6位于缝隙的上方,在向缝隙注入密封材料的液体时,密封材料会沿着注浆管6流入到缝隙中进行密封,并且密封材料的液体不会倒流。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注浆管6也可以位于缝隙的下方。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能够理解,注浆管6的入口端与外部连通,注浆管6的出口端与对应缝隙连通,以方便向缝隙中注入密封材料。优选的,注浆管6的入口端从承重板3或侧墙板4中伸出,以方便与注浆设备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侧墙板4与其上方对应的承重板3之间的缝隙为第一缝隙7,第一缝隙7中的止水条5的数量为两个。与第一缝隙7对应的注浆管6的出口端位于两个止水条5之间。
设置两个止水条5可以增强第一缝隙7处的防水效果。另外,如果止水条5与侧墙板4或者止水条5与承重板3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第一缝隙7中的止水条5无法良好的实现防水效果,可以向第一缝隙7中注入密封材料。密封材料会填充在两个止水条5之间,并且密封材料会与原有的两个止水条5配合,加强防水效果。而且密封材料不会(朝向支撑结构的方向)流出缝隙,避免了密封材料的浪费。而且封堵水条与侧墙板4或者止水条5与承重板3之间存在间隙,加强防水效果。
进一步的,侧墙板4的顶面自靠近围护墙结构1的一侧至远离围护墙结构1的一侧向上倾斜延伸。
当向缝隙中注入密封材料的液体时,密封材料的液体会沿着侧墙板4的顶面向下流动,避免了密封材料(朝向支撑结构的方向)流出缝隙造成浪费。而且如果侧墙板4与防水层2之间存在间隙,密封材料的液体还可以沿着缝隙向下流入到侧墙板4与防水层2之间的缝隙中,对该缝隙进行填充,增强侧墙板4与防水层2之间的防水能力。
进一步的,侧墙板4包括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9的顶侧与其上方对应的承重板3之间设有止水条5,第二支撑板9的底侧安装于对应的第一支撑板8的顶侧。
承重板3通常为预制板,以加快施工进度。但是为提升叠合墙结构的承重能力,需要增强侧墙板4与围护结构之前的连接,所以第一支撑板8可以通过现浇的方式制造。具体来说,围护墙结构1中埋设有预埋钢筋,预埋钢筋的一端伸出围护墙的连接面,并且第一支撑板8的钢筋笼与预埋钢筋连接,以使浇筑成型后的第一支撑板8与围护墙结构1连接。但是由于第一支撑板8硬化后会收缩,第一支撑板8与承重板3之间容易形成较大的缝隙。为尽量减小侧墙板4与承重板3之间的缝隙,以及为方便对缝隙进行封堵,在第一支撑板8与其上方的承重板3之间预留有安装空间,并且将第二支撑板9安装在安装空间中。第二支撑板9可以良好的楔入到承重板3和第一支撑板8之间,有助于避免承重板3和侧墙板4之间形成较大的缝隙。优选的,第二支撑板9可以为预制的标准块。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8也可以为预制板。
另外,第二支撑板9与第一支撑板8之间也可能会存在间隙,所以第二支撑板9中也可以设置注浆管6,以向缝隙中注入密封材料。具体的来说,第二支撑板9中设置注浆管6,注浆管6的入口端伸出第二支撑板9并且朝向基坑内部延伸,注浆管6的出口端与缝隙连通。当然,第二支撑板9与第一支撑板8之间也可以设置止水条5。
进一步的,每个第一支撑板8与其下方对应的承重板3之间的缝隙为第二缝隙10;每个第一支撑板8与其下方对应的承重板3中设有止水板11,止水板11用于密封对应的第二缝隙10。
止水板11的下半部位于承重板3中,止水板11的上半部位于第一支撑板8中,即止水板11从承重板3中延伸至第一支撑板8中,所以止水板11可以封堵承重板3与第一支撑板8之间的第二缝隙10。优选的,注浆管6的出口端位于止水板11与围护墙结构1之间,以避免密封材料(朝向支撑结构的方向)流出第二缝隙10。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板9的底面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板8的顶面均为水平延伸的平面,以方便将第二支撑板9安装在第一支撑板8的顶面。
进一步的,承重板3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止水条5的安装槽,以方便对止水条5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所有承重板3中,位于中间的承重板3的顶侧设有挡水槛13,以防止水流流到该承重板3的中部。具体的,挡水槛13的顶侧高于承重板3的顶侧,以方便阻挡水流。
进一步的,最下方的承重板3铺设在垫层17上,且最下方的承重板3与垫层17之间铺设有防水材料层12。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基坑的坑底需要铺设混凝土垫层17。在最下方承重板3与垫层17之间铺设一层防水材料层12,以增强最下方承重板3的防水能力。此时最下方承重板3作为其上方的侧墙板4和承重板3的支撑基础。优选的,防水材料层12与最下方承重板3之间还可以设一层混凝土保护层。优选的,防水材料层12的下方还可以设置一个承重块16,承重块16位于侧墙板4的正下方且贴靠在防水层2上,以增强支撑结构的支撑能力。
进一步的,最上方承重板3可以作为路基使用。具体来说,最上方承重板3的顶侧可以自下而上依次设置防水材料层12、隔离层、混凝土保护层和素土层等。当然,最上方承重板3的顶侧还可以设置多层防水材料层12,以增强防水能力。而且围护墙结构1顶部面向支撑结构的一侧背向支撑结构凹陷,以形成承台15,承台15表面齐平。最上方承重板3安装在承台15上,即最上方承重板3的底侧与承台15的表面接触。承台15可以支撑该承重板3,以增强该承重板3的承重能力。
进一步的,承重板3的侧部还可以设置朝向侧墙板4延伸的延伸部14。例如,最下方承重板3的顶侧设有与其上方侧墙板4接触的延伸部14,中间承重板3的顶侧和底侧均设有与其上方和下方侧墙板4接触的延伸部14,最上方承重板3的底侧设有与其下方侧墙板4接触的延伸部14。延伸部14处的厚度较大,有助于增强承重板3的承重能力。
进一步的,叠合墙结构可以包括多个围护墙结构1。例如,叠合墙结构包括四个围护墙结构1,所有围护墙结构1围成一个中空长方体结构,支撑结构位于中空长方体结构中;支撑结构的每个侧部均采用可以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式与一面围护墙结构1对应连接,以提升整个地铁车站的方式能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叠合墙结构的施工方法,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叠合墙结构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基坑中修筑围护墙结构1,以对基坑内形成防护。围护墙结构1朝向基坑(即朝向支撑结构)的一面为连接面。
然后连接面上设置防水层2,例如可以将至少一层水泥基结晶渗透型防水涂料喷涂在连接面上。
然后在坑底的土体中浇筑承重块16,承重块16尽量贴靠在防水层2上。然后在基坑坑底的土体上设置混凝土垫层、防水材料层12、混凝土保护层等。其中防水材料层12用于防止坑底土体中的水分向上渗透。当然,承重块16的顶面与混凝土保护层的顶面齐平。其中,防水材料层12优选防水卷材层。
然后在混凝土保护层的顶面铺设位于第一块承重板3(即位于最下方的承重板3)。其中,止水板11的下部埋入到第一块承重板3的顶部。
然后在第一块承重板3的上方安装第一支撑板8。其中,止水板11的上部插入到第一支撑板8的底部,并且第一支撑板8中预埋有注浆管6,该注浆管6延伸至承重板3和第一支撑板8之间的缝隙。
然后第一支撑板8的顶侧设置第二支撑板9。其中,第二支撑板9中预设有注浆管6,该注浆管6延伸至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9之间的缝隙处。并且第二支撑板9的顶面为斜面。
然后在将第二块承重板3的顶侧设置早第二块承重板3。其中,在第二支撑板9和第二块承重板3之间设置两个止水条5。第二块承重板3中设有注浆管6,该注浆管6延伸至第二支撑板9和承重板3之间的缝隙中。
然后在第二块承重板3的顶侧依次设置一块第一支撑板8和一块第二支撑板9,施工方式与上述过程类似,本发明不再赘述。
然后在最上方的第二支撑板9的顶侧安装最上方的承重板3。其中,该承重板3与第二支撑板9之间设置止水条5,并且该承重板3中设有注浆管6,该注浆管6延伸至承重板3与第二支撑块之间的缝隙。另外,在安装最上方的承重板3安装之前,需要对围护墙结构1的顶部进行剔凿,以形成用于支撑承重板3的承台15。
然后在最上方的承重板3的顶侧依次设置防水材料层12、隔离层、混凝土保护层和素土层等。其中,防水材料层12优选聚氨酯防水涂料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发明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叠合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护墙结构(1)和支撑结构,所述围护墙结构(1)竖向延伸,所述围护墙结构(1)具有面向所述支撑结构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涂设有防水层(2);
所述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竖向间隔分布的承重板(3),所述承重板(3)具有朝向所述围护墙结构(1)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与所述防水层(2)贴合;相邻两个所述承重板(3)之间通过竖向延伸的侧墙板(4)连接;每个所述侧墙板(4)与对应的两个所述承重板(3)之间的缝隙中均设有用于密封缝隙的止水条(5);
所述侧墙板(4)的顶面自靠近所述围护墙结构(1)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围护墙结构(1)的一侧向上倾斜延伸;
所述侧墙板(4)包括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9),所述第二支撑板(9)的顶侧与其上方对应的所述承重板(3)之间设有所述止水条(5),所述第二支撑板(9)的底侧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板(8)的顶侧;
位于下方的所述承重板(3)的底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承重块(16),所述承重块(16)的内侧与所述围护墙结构(1)贴合,且所述承重块(16)的与所述承重板(3)接触一侧的面积大于所述承重块(16)的背离所述承重板(3)一侧的面积;
所述围护墙结构(1)顶部面向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背向支撑结构凹陷,形成承台(15);
所有所述承重板(3)中,位于中间的所述承重板(3)的顶侧设有用于防止水流流到其中部的挡水槛(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多个注浆管(6),每个所述注浆管(6)与一个缝隙对应且位于对应缝隙的上方,并且所述注浆管(6)设置在与缝隙相邻的所述承重板(3)或所述侧墙板(4)中,所述注浆管(6)用于引导密封材料的液体流入对应缝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墙板(4)与其上方对应的所述承重板(3)之间的缝隙为第一缝隙,第一缝隙中的所述止水条(5)的数量为两个;与第一缝隙对应的所述注浆管(6)的出口端位于两个所述止水条(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板(8)与其下方对应的所述承重板(3)之间的缝隙为第二缝隙;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板(8)与其下方对应的所述承重板(3)中设有止水板(11),所述止水板(11)用于密封对应的第二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9)的底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板(8)的顶面均为水平延伸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最下方的所述承重板(3)铺设在垫层上,且最下方的所述承重板(3)与垫层之间铺设有防水材料层(12)。
7.一种叠合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修筑竖向延伸的围护墙结构,所述围护墙结构具有用于朝向基坑的连接面,并且在所述连接面上设置防水层;
修筑朝向所述连接面的支撑结构;
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竖向间隔分布的承重板,所述承重板具有朝向所述围护墙结构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与所述防水层贴合;相邻两个所述承重板之间通过竖向延伸的侧墙板连接;每个所述侧墙板与对应的两个所述承重板之间的缝隙中均设有用于密封缝隙的止水条;
所述侧墙板的顶面自靠近所述围护墙结构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围护墙结构的一侧向上倾斜延伸;
所述侧墙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侧与其上方对应的所述承重板之间设有所述止水条,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侧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侧;
位于下方的所述承重板的底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承重块,所述承重块的内侧与所述围护墙结构贴合,且所述承重块的与所述承重板接触一侧的面积大于所述承重块的背离所述承重板一侧的面积;
所述围护墙结构顶部面向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背向支撑结构凹陷,形成承台;
所有所述承重板中,位于中间的所述承重板的顶侧设有用于防止水流流到其中部的挡水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03531.0A CN113089719B (zh) | 2021-02-23 | 2021-02-23 | 叠合墙结构和叠合墙结构的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03531.0A CN113089719B (zh) | 2021-02-23 | 2021-02-23 | 叠合墙结构和叠合墙结构的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89719A CN113089719A (zh) | 2021-07-09 |
CN113089719B true CN113089719B (zh) | 2022-09-06 |
Family
ID=76667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03531.0A Active CN113089719B (zh) | 2021-02-23 | 2021-02-23 | 叠合墙结构和叠合墙结构的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8971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37994A (zh) * | 2021-08-04 | 2021-12-03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预制双皮叠合墙与uhpc后浇段墙体的防护构造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47652A2 (ru) * | 2012-03-30 | 2013-10-03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Инженерное бюро Юркевича" | Станция метрополитена и способ ее возведения |
CN203270610U (zh) * | 2013-06-08 | 2013-11-06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明挖法施工的半叠合地下结构 |
CN103590425B (zh) * | 2013-11-28 | 2015-10-28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施工工艺 |
CN203583528U (zh) * | 2013-11-28 | 2014-05-07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泥炭质软土地层地铁车站侧墙与顶底板连接处防水构造 |
CN204298860U (zh) * | 2014-10-30 | 2015-04-29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盖挖逆做侧墙施工缝防水节点构造 |
CN106812542B (zh) * | 2017-01-22 | 2019-11-22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及前插护盾建造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 |
CN109137979A (zh) * | 2018-09-28 | 2019-01-04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地铁车站逆做顶板全包防水结构和施工方法 |
CN209100059U (zh) * | 2018-11-23 | 2019-07-12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基于注浆管的地铁车站侧墙施工缝防水构造 |
CN110258640B (zh) * | 2019-07-11 | 2020-07-03 | 吉林大学 | 一种盖挖逆作的叠合墙体系的施工方法 |
CN111456088A (zh) * | 2020-05-12 | 2020-07-28 | 中交哈尔滨地铁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 叠合装配式结构地铁站及装配施工方法 |
-
2021
- 2021-02-23 CN CN202110203531.0A patent/CN11308971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89719A (zh) | 2021-07-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672016B2 (en) | Wall and sub-floor water drain barrier panel for basement water-control systems | |
US5444950A (en) | Drainage sysatem for building foundations | |
CN110878700B (zh) | 一种隧道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326940B (zh) | 一种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KR20100009802A (ko) | Pc옹벽패널을 이용한 완전 pc 조립 저류조 | |
US7003918B2 (en) | Building foundation with unique slab and wall assembly, external sump, and void retention dam | |
CN112064806A (zh) | 一种双面叠合混凝土墙板与底板防水连接节点 | |
CN113089719B (zh) | 叠合墙结构和叠合墙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15772916A (zh) | 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后浇带施工方法 | |
CN212001219U (zh) | 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 | |
JP4410572B2 (ja) | 埋立用護岸の構築方法 | |
KR101366139B1 (ko) | 배수판 조립체 | |
US20040177576A1 (en) | Basement wall construction | |
KR102269864B1 (ko) | 건축용 단열 배수판 | |
KR20090095204A (ko) | 수중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보수 및 보강방법 | |
JPH09250144A (ja) | 地下室の外防水工法 | |
CN216810016U (zh) | 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前置止水防水结构 | |
CN220580058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沉降后浇带防护结构 | |
CN214219568U (zh) | 一种含内河道的地下室构造江干渠 | |
CN215054681U (zh) | 女儿墙防开裂泛水结构 | |
JP7628427B2 (ja) | 浸水対策構造 | |
CN217782414U (zh) | 一种屋面变形缝防水结构 | |
CN213926386U (zh) | 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 | |
KR102744108B1 (ko) | 차수판 바닥 빔잔넬 시공 방법 | |
CN214497605U (zh) |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防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