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26386U - 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926386U CN213926386U CN202021887711.2U CN202021887711U CN213926386U CN 213926386 U CN213926386 U CN 213926386U CN 202021887711 U CN202021887711 U CN 202021887711U CN 213926386 U CN213926386 U CN 2139263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post
- cast strip
- waterproof
- resistant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594 polymer fib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335 Galvanized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397 galvanized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26 aspha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浇带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包括第一抗水板、两块第二抗水板、位于两块第二抗水板之间且位于第一抗水板正上方的后浇带、沿后浇带长方向设置的止水条,分别安装在两块第二抗水板内侧面上且用于安装止水条的定位模具;定位模具位于第二抗水板的两层第二抗水板受力筋之间;定位模具包括沿后浇带长方向设置且用于安装止水条的安装部、与安装部连接的连接部、设置在第二抗水板受力筋与安装部之间的竖向定位筋;竖向定位筋呈竖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两层第二抗水板受力筋、安装部连接;止水条位于安装部远离连接部的一侧且伸入后浇带内。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提高防水质量,避免水流进入地下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底板后浇带施工缝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产生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超长基础底板施工中后浇带的留置有利于解决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及高低层差异沉降应力导致底板裂缝,但影响结构安全及防水质量。
目前建筑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中采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安装方法有预埋木条成槽法、水泥钉固定法、粘接法。预埋木条成槽法:预埋在混凝土中的木条拆除困难,增加人工成本;水泥钉固定法:水泥钉破坏遇水膨胀止水条,影响止水条防渗漏效果;粘接法:与第二抗水板混凝土界面形成通缝,遇水膨胀止水条未埋在新老混凝土之间,全部埋在后浇混凝土中,防水效果不佳。
CN208379644U号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室建造的后浇带,通过防水胶将遇水膨胀止水条安装在后浇带四周的墙体,从而达到防渗漏的目的,但是仍存在以下弊端:
(1)防水胶与墙体会存在不牢固的现象,对墙体表面的强度和整洁度有较高的要求,且防水胶老化后会直接影响防渗漏的效果;
(2)通过交叉连接的倾斜钢筋和水平钢筋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会导致混凝土浇筑时,在倾斜钢筋和水平钢筋的连接处存在四角,从而导致混凝土内存在孔隙,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防渗漏效果,而且设置较为麻烦。
(3)止水条与第二抗水板之间为平缝,当止水条与第二抗水板之间的防水胶老化后,水流直接渗入地下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防水质量,避免水流进入地下室。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包括第一抗水板、两块第二抗水板、位于两块第二抗水板之间的后浇带、以及沿后浇带长方向设置的止水条,所述后浇带位于第一抗水板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安装在两块第二抗水板内侧面上且用于安装止水条的定位模具;所述定位模具位于第二抗水板的两层第二抗水板受力筋之间;
所述定位模具包括沿后浇带长方向设置且用于安装止水条的安装部、沿后浇带长方向设置且与安装部靠近第二抗水板一侧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第二抗水板受力筋与安装部之间的竖向定位筋;
所述竖向定位筋呈竖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两层第二抗水板受力筋、安装部连接;所述止水条位于安装部远离连接部的一侧且伸入后浇带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的固定止水条,止水条的所述安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止水条的U型槽,所述U型槽的开口朝向后浇带。
在进行第二抗水板混凝土的浇筑前,在第二抗水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安装定位模具,并使得连接部伸入到第二抗水板的内部,安装部上的U型凹槽设置在远离连接部的一侧,将两根止水条分别安装在安装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并伸入后浇带内,这使得后浇带与第二抗水板将形成企口缝,企口缝将有效的提高施工缝防渗漏效果;竖向定位筋的一端与安装部连接,另外一端与第二抗水板受力筋连接,从而对于定位模具进行支撑定位,避免定位模具的移动;连接部将作为止水条与第二抗水板连接,有效的防止地下水沿定位模具远离后浇带一侧向地下室渗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U型槽沿水平方向的长度小于止水条沿水平方向的长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水条与安装部通过防水胶相互粘接。通过防水胶将止水条与安装部之间的缝隙封闭,提高防水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安装部同侧的所述竖向定位筋的数量为多根,且沿后浇带的长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根所述竖向定位筋的间距为190-220mm;所述安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竖向定位筋的安装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竖向定位筋与靠近第二抗水板的一侧还设置有钢丝密目网,所述钢丝密目网上设置有与第二抗水板连接的连接片。通过连接片将钢丝密目网与第二抗水板连接,使得在第二抗水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使得第二抗水板混凝土与后浇带连接的更加牢固,且在浇注时可免去打孔、拉毛等工序,缩短施工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抗水板靠近后浇带的一侧设置有防水附加层。防水附加层将有效实现防止地下水通过预制防水板进入地下室,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附加层包括依次铺设的防水层、吸水层、聚酯无纺布隔离层;其中所述聚酯无纺布隔离层设置在所述后浇带与所述吸水层之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聚酯无纺布隔离层采用涂覆有防水涂料的高分子纤维布层制成。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水条为遇水膨胀止水条。遇水膨胀止水条在遇水后产生膨胀变形,并充满接缝的所有不规则表面、空穴及间隙,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防止渗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模具实现止水条的固定,相比现有技术,不再采用木条成槽对止水条的固定,从而减少了在混凝土浇筑后木条的拆除工序;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连接部将有效的避免地下水沿定位模具外侧向地下室渗水;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吸水层能够有效的将从第一抗水板缝隙处流进的水吸附掉,以阻止地下水流入地下室中,从而使得后浇带的防渗漏效果更好,保证后浇带施工缝的防渗漏效果;
本实用新型有效的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有效的提高防渗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模具与止水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钢丝密目网、定位模具、止水条、竖向定位筋、第二抗水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插接方式连接时定位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后浇带;2、垫层;3、第一抗水板;4、防水层;5、吸水层;6、聚酯无纺布隔离层;7、第二抗水板;8、定位模具;81、安装部;811、U型凹槽;812、安装槽;82、连接部;9、止水条;10、竖向定位筋;11、第二抗水板受力筋;12、钢丝密目网。
具体实施方式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在现有技术中,第二抗水板7包括上下两层第二抗水板受力筋11、用于使得两层第二抗水板受力筋11存在间隙且保证第二抗水板厚度的支撑马镫、以及后期浇筑的混凝土;同时,设定第二抗水板7内侧面为第二抗水板7靠近后浇带1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请参阅图1-图6,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包括第一抗水板3、两块第二抗水板7、位于两块第二抗水板7之间的后浇带1;沿后浇带1长方向设置的止水条9、分别安装在两块第二抗水板7内侧面上且用于安装止水条9的定位模具8,这里所描述的第二抗水板7内侧面是指第二抗水板7靠近后浇带1的一侧;
优选的,为了保证,避免定位模具过多设置影响整体结构荷载强度,定位模具为两套分别用于安装止水条9,其中一套定位模具8与一块第二抗水板7连接,另外一套定位模具8 则与另外一个第二抗水板7连接;所述后浇带1位于第一抗水板3的正上方;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定位模具8位于第二抗水板7的两层第二抗水板受力筋11之间;所述定位模具8包括沿后浇带1长方向设置且用于安装止水条9的安装部81、沿后浇带1长方向设置且与安装部81靠近第二抗水板7一侧连接的连接部82、以及设置在第二抗水板受力筋11与安装部81之间的竖向定位筋10;
所述竖向定位筋10呈竖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两层第二抗水板受力筋11和安装部81连接;竖向定位筋10呈竖向设置即其轴线竖向设置。
由于安装部81位于两层第二抗水板受力筋11之间,竖向定位筋10是在安装部81与两层第二抗水板受力筋11之间,可知竖向受力筋11为两层;两层第二抗水板受力筋11包括上层受力筋和下层受力筋,一层竖向受力筋11安装在安装部81靠近上层受力筋的一侧且与上层受力筋连接,另外一层竖向受力筋11安装在安装部81靠近下层受力筋的一侧且与下层受力筋连接。
所述止水条9位于安装部81远离连接部82的一侧且伸入后浇带1内。
第二抗水板7、第一抗水板3均位于图1的垫层2上,两块第二抗水板7之间形成后浇带1。
相比现有技术,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模具8,不在需要在施工时采用木条拼接制成用于进行止水条9安装的安装槽812,这样将有效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由于木条会腐朽,不能混合在混凝土中,故施工完毕后必须拆除;优选的,定位模具8 采用薄壁镀锌钢板或高强塑料制作而成,薄壁镀锌钢板或高强塑料的强度高,在使用时,不需要进行拆除。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2、图3,为了加强对于止水条9的固定,所述安装部 81设置有用于安装止水条9的U型槽811,所述U型槽811的开口朝向后浇带1。
在进行第二抗水板7的混凝土浇筑前,在第二抗水板7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安装定位模具8,并使得连接部82伸入到第二抗水板7的内部,安装部81上的U型槽811设置在远离连接部82的一侧,将两根止水条9分别安装在安装部81相互靠近的一侧并伸入后浇带1内,这使得后浇带1与第二抗水板7将形成企口缝,企口缝将有效的提高施工缝防渗漏效果;竖向定位筋10的一端与安装部81连接,另外一端与第二抗水板受力筋11连接,从而对于定位模具8进行支撑定位,避免定位模具8的移动;连接部82将止水条9与第二抗水板7连接,有效的防止地下水沿定位模具8远离后浇带1一侧向地下室渗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的防渗漏;所述U型槽811沿水平方向的长度小于止水条9沿水平方向的长度。即:止水条9将穿过U型槽811的开口,伸入至后浇带1内。
优选的,请参阅3,U型槽811沿水平方向的长度为d,止水条9沿水平方向的长度为D,其中D大于d;优选的,d=1/2D。这样既能保证形成企口缝,还能避免止水条9的水平方向的长度过大,避免影响整个后浇带1的成型质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水条9与安装部81通过防水胶相互粘接。止水条9安装在U型槽811内,且通过U型槽811的开口伸入至后浇带1内,使得后浇带1与第二抗水板7之间的所预留的施工缝为企口缝;在U型槽811与止水条9之间填充防水胶,将两者之间的缝隙封闭,避免地下水从两者之间的缝隙进入地下室,提高防水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安装部81同侧的所述竖向定位筋10的数量为多根,且沿后浇带1的长方向间隔设置,同侧相邻两根所述竖向定位筋10的间距为190-220mm;所述安装部81设置有用于安装竖向定位筋10的安装槽812。位于所述安装部81同侧为安装部 81靠近上层受力筋的一侧或安装部81靠近下层受力筋的一侧。
安装槽812设置在安装部81靠近两层第二抗水板受力筋11的两侧;分别用于安装竖向定位筋10。
优选的,当第二抗水板7的厚度为250mm时,竖向定位筋10的间距为200mm。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在所述竖向定位筋10靠近第二抗水板7的一侧还设置有钢丝密目网12,所述钢丝密目网12上设置有与第二抗水板7连接的连接片(图中未示出)。通过连接片将钢丝密目网12与第二抗水板7连接,使得在第二抗水板7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使得第二抗水板7混凝土与后浇带1连接的更加牢固,且在浇注时可免去打孔、拉毛等工序,缩短施工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选的,钢丝密目网12与竖向定位筋10绑扎连接,竖向定位筋10与第二抗水板受力筋 11采用焊接方式连接;钢丝密目网12上的连接片、定位模具8的连接部82在第二抗水板7 混凝土浇筑前均伸入第二抗水板7内,在第二抗水板7混凝土浇筑后,竖向定位钢筋10、钢丝密目网12、定位模具8均与第二抗水板7的混凝土连接,有效的保证了后浇带1不会产生变形,同时钢丝密目网12在第二抗水板7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受挤压而变形,这使得在后浇带1混凝土浇筑时,免去打孔、拉毛等工序,缩短施工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抗水板3靠近后浇带1的一侧设置有防水附加层。防水附加层将有效实现防止地下水通过预制防水板3进入地下室,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所述防水附加层包括依次铺设的防水层4、吸水层5、聚酯无纺布隔离层6;其中所述聚酯无纺布隔离层6设置在所述后浇带1与所述吸水层 5之间。防水层4设置在第一抗水板2上。
防水层4可采用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防水卷材或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制成;
优选的,防水层4采用聚氨酯水泥浆制成,防止地下水通过垫层2与第一抗水板3之间的缝隙进入后浇带1的施工缝。
优选的,所述吸水层5采用高分子吸水树脂制成,能够多次重复吸收渗透而进的水;
优选的,所述聚酯无纺布隔离层6采用涂覆有防水涂料的高分子纤维布层制成。
聚酯无纺布隔离层6采用透气透水的高分子纤维布制成,防水涂料涂覆在其上面能够使得防水涂料很好的渗透在高分子纤维布,从而与防水层4、吸水层5形成一个整体,且聚酯无纺布隔离层6的透气性保证了吸水层5的透气性,使吸水层5下由于温度变化形成的水汽能够得到及时的排出,使防水层4分别与垫层2、第一抗水板3的粘接力不会受到水汽的影响,从而保证了防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水条9为遇水膨胀止水条。遇水膨胀止水条在遇水后产生膨胀变形,并充满接缝的所有不规则表面、空穴及间隙,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防止渗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清参阅图5,由于后浇带1的长度较长,一根定位模具8的长度无法满足后浇带1长度时;可采用若干个定位模具8的连接实现;同侧定位模具8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插接;优选的,请参阅图5,采用插接的方式,即一根定位模具8的一端设置插槽,另外一端设置插条;即当长度不够时,采用一根定位模具8的插槽与另外一根定位模具8的插条相互插接实现连接;该连接方式,将有效的避免水流从连接处渗漏从而进入地下室。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抗水板3为第一抗水板;第二抗水板7为现浇第二抗水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包括第一抗水板(3)、两块第二抗水板(7)、位于两块第二抗水板(7)之间的后浇带(1)、以及沿后浇带(1)长方向设置的止水条(9),所述后浇带(1)位于第一抗水板(3)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安装在两块第二抗水板(7)内侧面上且用于安装止水条(9)的定位模具(8);所述定位模具(8)位于第二抗水板(7)的两层第二抗水板受力筋(11)之间;
所述定位模具(8)包括沿后浇带(1)长方向设置且用于安装止水条(9)的安装部(81)、沿后浇带(1)长方向设置且与安装部(81)靠近第二抗水板(7)一侧连接的连接部(82)、以及设置在第二抗水板受力筋(11)与安装部(81)之间的竖向定位筋(10);
所述竖向定位筋(10)呈竖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两层第二抗水板受力筋(11)、安装部(81)连接;
所述止水条(9)位于安装部(81)远离连接部(82)的一侧且伸入后浇带(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81)设置有用于安装止水条(9)的U型槽(811),所述U型槽(811)的开口朝向后浇带(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811)沿水平方向的长度小于止水条(9)沿水平方向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安装部(81)同侧的所述竖向定位筋(10)的数量为多根,且沿后浇带(1)的长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根所述竖向定位筋(10)的间距为190-220mm;所述安装部(81)设置有用于安装竖向定位筋(10)的安装槽(8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竖向定位筋(10)靠近第二抗水板(7)的一侧还设置有钢丝密目网(12),所述钢丝密目网(12)上设置有与第二抗水板(7)连接的连接片。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水板(3)靠近后浇带(1)的一侧设置有防水附加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附加层包括依次铺设的防水层(4)、吸水层(5)、聚酯无纺布隔离层(6);其中所述聚酯无纺布隔离层(6)设置在所述后浇带(1)与所述吸水层(5)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无纺布隔离层(6)采用涂覆有防水涂料的高分子纤维布层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条(9)与安装部(81)通过防水胶相互粘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条(9)为遇水膨胀止水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87711.2U CN213926386U (zh) | 2020-09-02 | 2020-09-02 | 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87711.2U CN213926386U (zh) | 2020-09-02 | 2020-09-02 | 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926386U true CN213926386U (zh) | 2021-08-10 |
Family
ID=77160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87711.2U Active CN213926386U (zh) | 2020-09-02 | 2020-09-02 | 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926386U (zh) |
-
2020
- 2020-09-02 CN CN202021887711.2U patent/CN21392638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05779B (zh) | 一种模块式吊装装配的墙体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326940B (zh) | 一种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5951880A (zh) | 预制混凝土板拼装式地下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0878700A (zh) | 一种隧道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2376624A (zh) |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二次浇筑留置超前止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4753604U (zh) | 一种用于膨胀土地区的基坑支护体系 | |
CN212223971U (zh) | 后浇带侧固内撑钢板组合模板 | |
CN110295630B (zh) | 多层约束防渗漏的后浇带结构 | |
CN108442649B (zh) | 地下空间可疏排渗水的地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3926386U (zh) | 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渗漏结构 | |
CN110528728B (zh) | 一种免支模的建筑保温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0797910U (zh) | 一种预制有防水结构的预制板 | |
CN111608185A (zh) | 深基坑狭窄空间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法 | |
CN114809592B (zh) | 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的施工方法 | |
CN111535339B (zh) | 垃圾填埋场混凝土坝体的施工工艺 | |
CN214301864U (zh) | 一种集水坑与后浇带碰撞节点 | |
CN210002441U (zh) | 用于大跨度城市隧道的箱型顶板结构 | |
CN211691450U (zh) | 一种叠合板梁预制侧面预埋钢筋防漏浆装置 | |
CN209412844U (zh) | 一种装配式树脂混凝土排水沟 | |
CN209875164U (zh) | 城市隧道分岔口的箱型顶板结构 | |
CN209798679U (zh) | 一种双层衬砌渠道 | |
CN218643573U (zh) |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层超前施工结构 | |
CN212507359U (zh) | 一种用于地下室剪力墙后浇带的施工结构 | |
CN111472386A (zh) | 一种地下洞口封堵结构及地下洞口封堵施工方法 | |
CN222332782U (zh) |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止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