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009602B - 硬涂膜 - Google Patents

硬涂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9602B
CN113009602B CN202110239725.6A CN202110239725A CN113009602B CN 113009602 B CN113009602 B CN 113009602B CN 202110239725 A CN202110239725 A CN 202110239725A CN 113009602 B CN113009602 B CN 1130096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coat
coat layer
film
less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397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09602A (zh
Inventor
星野弘气
大类知生
所司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010731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3009602(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2397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096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09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9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09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9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6Forming abrasion-resistant coatings; Forming surface-hardening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4/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D183/00 - C09D183/16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J2361/00 - C08J2377/00
    • C08J23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J2379/08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硬涂膜(1),其具备基材膜(2)、层叠在基材膜(2)的至少一个主面侧的第一硬涂层(3)、及层叠在第一硬涂层(3)的与基材膜(2)侧相反的主面侧的第二硬涂层(4),基材膜(2)为聚酰亚胺膜,第一硬涂层(3)及第二硬涂层(4)由彼此不同的材料构成,第一硬涂层(3)的折射率与第二硬涂层(4)的折射率之差以绝对值计为0.04以下,第一硬涂层(3)的厚度及第二硬涂层(4)的厚度的合计为7μm以上、35μm以下。所述硬涂膜(1)具有经得起重复弯曲的耐弯曲性,同时不容易发生翘曲,进而不容易产生干涉条纹。

Description

硬涂膜
本发明是申请号为201680085288.4、申请日为2016年8月23日、发明名称为“硬涂膜”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基材膜及硬涂层的硬涂膜,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使用于柔性显示器的硬涂膜。
背景技术
各种电子机器中,广泛地利用有液晶显示器(LCD)、有机EL显示器(OELD)、乃至触控面板等各种显示器。为了防止损伤,这些各种显示器的表面多半设置有在基材膜上设置有硬涂层的硬涂膜。
然而,近年来,作为如上所述的显示器,正在开发能够弯曲的显示器、即所谓的柔性显示器。柔性显示器的广泛用途受到期待,例如作为使其弯曲而设置在圆柱状支柱的安置型显示器用、或者作为折弯或弄圆而能够搬运的移动式显示器用。作为柔性显示器用硬涂膜,提出了在专利文献1及2中公开的硬涂膜。
此处,柔性显示器有时不是仅进行1次曲面成型,而是如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那样进行重复弯曲(折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4681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6919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27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若将现有的硬涂膜用于如上所述用途的柔性显示器,则会产生在使其重复弯曲的部分产生弯曲痕迹或白化致使外观变差、同时作为显示器的可视性降低的问题。
此外,追求如上所述的经得起重复弯曲的耐弯曲性时,根据使用的基材膜的种类等,泛黄等着色或透明性等光学特性成为问题。而且,为了改善这一问题而减小基材膜的膜厚时,硬涂层占硬涂膜整体的比例相对变大,在形成硬涂膜时产生发生翘曲的问题。
另一方面,有时会因各种重要原因而在硬涂膜中产生干涉条纹。若硬涂膜中产生干涉条纹,则仍然产生外观变差且作为显示器的可视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经得起重复弯曲的耐弯曲性、同时不易发生翘曲且不易产生干涉条纹的硬涂膜。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一,本发明提供一种硬涂膜,其具备基材膜、层叠在所述基材膜的至少一个主面侧的第一硬涂层、及层叠在所述第一硬涂层的与所述基材膜侧相反的主面侧的第二硬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膜为聚酰亚胺膜,所述第一硬涂层及所述第二硬涂层由彼此不同的材料形成,所述第一硬涂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硬涂层的折射率之差以绝对值计为0.04以下,所述第一硬涂层的厚度及所述第二硬涂层的厚度的合计为7μm以上、35μm以下(发明1)。
上述发明(发明1)的硬涂膜,通过使基材膜为聚酰亚胺膜,同时使第一硬涂层的厚度及第二硬涂层的厚度的合计在上述范围内,耐弯曲性优异。此外,通过使第一硬涂层的折射率与第二硬涂层的折射率之差在上述范围内,同时使第一硬涂层的厚度及第二硬涂层的厚度的合计为上述范围,该硬涂膜不容易产生干涉条纹。进一步,通过使第一硬涂层及第二硬涂层由彼此不同的材料形成,同时使第一硬涂层的厚度及第二硬涂层的厚度的合计在上述范围内,该硬涂膜不容易发生翘曲、且耐擦伤性优异。
上述发明(发明1)中,优选所述第一硬涂层及所述第二硬涂层由使含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材料形成,所述第一硬涂层由比所述第二硬涂层柔软的材料形成(发明2)。
上述发明(发明1、2)中,优选:所述第一硬涂层由使组合物固化而成的材料形成,该组合物含有经环氧烷(alkylene oxide)改性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所述第二硬涂层由使组合物固化而成的材料形成,该组合物含有未经环氧烷改性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发明3)。
上述发明(发明2、3)中,优选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发明4)。
上述发明(发明1~4)中,优选所述第一硬涂层的折射率为1.40以上、1.80以下(发明5)。
上述发明(发明1~5)中,优选所述第二硬涂层的折射率为1.40以上、1.80以下(发明6)。
上述发明(发明1~6)中,优选所述第一硬涂层的厚度为3μm以上、30μm以下(发明7)。
上述发明(发明1~7)中,优选所述第二硬涂层的厚度为0.75μm以上、10μm以下(发明8)。
上述发明(发明1~8)中,优选所述聚酰亚胺膜的厚度为5μm以上、300μm以下(发明9)。
优选上述发明(发明1~9)的硬涂膜被用作构成柔性显示器的柔性构件(发明10)
上述发明(发明1~10)中,优选在所述基材膜的至少一个主面侧上层叠有粘着剂层(发明11)。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硬涂膜的耐擦伤性优异、具有经得起重复弯曲的耐弯曲性,同时不易发生翘曲且不易产生干涉条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硬涂膜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硬涂膜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硬涂膜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硬涂膜1具备基材膜2、层叠在基材膜的至少一个主面侧(图1中的上侧)的第一硬涂层3、及层叠在第一硬涂层3的与基材膜2侧相反的主面侧(图1中的上侧)的第二硬涂层4而构成。另外,第一硬涂层3及第二硬涂层4由彼此不同的材料形成。
上述硬涂膜1中,基材膜2为聚酰亚胺膜。通过使基材膜2为聚酰亚胺膜,将该硬涂膜1应用于柔性显示器而进行重复弯曲时,能够抑制在基材膜2上产生弯曲痕迹或白化、且耐弯曲性优异。因而,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硬涂膜1的柔性显示器在规定的部分进行重复弯曲时,能够抑制该弯曲部分的外观变差或可视性降低。
此外,第一硬涂层3的折射率与第二硬涂层4的折射率之差以绝对值计为0.04以下,第一硬涂层3的厚度与第二硬涂层4的厚度的合计为7μm以上、35μm以下。通过使第一硬涂层3的折射率与第二硬涂层4的折射率之差以绝对值计为0.04以下,能够抑制光在第一硬涂层3与第二硬涂层4的界面产生反射,不容易与第二硬涂层4的表面的反射光产生干涉。此外,通过使第一硬涂层3的厚度与第二硬涂层4的厚度的合计为7μm以上,该厚度相较于光线的波长相当地大,在第一硬涂层3与基材膜2的界面反射的光不容易与第二硬涂层4的表面的反射光产生干涉。而且,由于在第一硬涂层3与基材膜2的界面反射的光的强度(反射强度)在通过第一硬涂层3及第二硬涂层4时变弱,因此不易从所述侧面产生与第二硬涂层4的表面的反射光的干涉。通过这些作用,在硬涂膜1中能够抑制干涉条纹的产生。另外,将本说明书中的折射率的测定波长设为589nm、测定温度设为25℃。详细的折射率的测定方法如后述的试验例所示。
从抑制干涉条纹的产生的角度出发,第一硬涂层3的折射率与第二硬涂层4的折射率之差以绝对值计优选为0.02以下,特别优选为0.01以下。
此外,通过使第一硬涂层3的厚度与第二硬涂层4的厚度的合计为7μm以上,硬涂膜1的耐擦伤性也变得优异。从抑制干涉条纹的产生及耐擦伤性的角度出发,第一硬涂层3的厚度与第二硬涂层4的厚度的合计优选为9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0m以上。
另一方面,通过使第一硬涂层3的厚度与第二硬涂层4的厚度的合计为35μm以下,硬涂膜1变得容易折弯,耐弯曲性变得优异。从该角度出发,第一硬涂层3的厚度与第二硬涂层4的厚度的合计优选为3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5μm以下。
此外,通过使第一硬涂层3的厚度与第二硬涂层4的厚度的合计在上述范围内,且使第一硬涂层3及第二硬涂层4由彼此不同的材料形成,特别是使第一硬涂层3由比第二硬涂层4柔软的材料形成,在制造该硬涂膜1时不容发生翘曲。
(1)硬涂膜的构成构件
(1-1)基材膜
本实施方式的硬涂膜1的基材膜2为聚酰亚胺膜,为显示器用的情况下,优选透明且泛黄少的聚酰亚胺膜。由此,能够得到显示清晰且色彩再现性高的影像的显示器(特别是柔性显示器)。
具体而言,作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酰亚胺膜,从透明性的角度出发,波长550nm处的透过率优选为75%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特别优选为85%以上。本说明书中的透过率的测定方法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酰亚胺膜,从减少泛黄的角度出发,基于透过测定法的L*a*b*表色系的b*的绝对值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特别优选为3以下。本说明书中的b*的测定方法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
本说明书中的聚酰亚胺膜是指优选含有5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90质量%以上的聚酰亚胺、即在主链上具有酰亚胺键的聚合物的膜。另外,由于聚(甲基)丙烯酰亚胺在主链上不具有酰亚胺键,因此不是聚酰亚胺,若使这样的聚(甲基)丙烯酰亚胺膜重复弯曲,则会产生白化。
聚酰亚胺膜通常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得到,但并不限定于此:使四羧酸酐(优选为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与二胺(优选为芳香族二胺)在溶液中聚合而生成聚酰胺酸后,将该聚酰胺酸成型为膜状,接着对聚酰胺酸部位进行脱水闭环。
聚酰亚胺膜中的聚酰亚胺也可被改性。例如,聚酰亚胺中通常含有的芳香环可被脂肪族烃改性,由此,基材膜2与第二硬涂层4的密着性变得优异。
聚酰亚胺膜的折射率的下限值通常为1.50以上,优选为1.5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60以上。此外,聚酰亚胺膜的折射率的上限值通常为1.85以下,优选为1.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75以下。
上述聚酰亚胺膜中,出于提升与设置在其表面的层(第二硬涂层4或后述的粘着剂层等)的密着性的目的,能够根据需要利用底漆处理、氧化法、凹凸化法等对一面或两面实施表面处理。作为氧化法,例如可列举出电晕放电处理、铬酸处理、火焰处理、热风处理、臭氧·紫外线处理等,作为凹凸化法,例如可列举出喷砂处理法、溶剂处理法等。
上述聚酰亚胺膜的厚度的下限值优选为5μm以上,特别优选为7.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通过使聚酰亚胺膜的厚度为上述以上,硬涂膜1发挥规定的机械强度,即便使其重复弯曲时也不容易产生断裂等。另一方面,上述聚酰亚胺膜的厚度的上限值优选为3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9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下,最优选为30μm以下。由于聚酰亚胺膜容易着色,因此通过使聚酰亚胺膜的厚度为上述以下,能够确保透明性、且能够将上述b*值抑制为较低,能够适用作光学用。此外,若聚酰亚胺膜的厚度为上述以下,则硬涂膜1可发挥规定的柔软性且容易使其弯曲。
(1-2)第一硬涂层
本实施方式的硬涂膜1的第一硬涂层3层叠在基材膜2的一个主面侧(图1中的上侧),如上所述,与第二硬涂层4共同发挥抑制干涉条纹的产生的作用及耐擦伤性。
只要与第二硬涂层4的折射率的折射率差在上述范围内、并与第二硬涂层4共同发挥所需的耐擦伤性,则第一硬涂层3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该第一硬涂层3优选由使含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材料形成,特别优选由比第二硬涂层4柔软的材料形成。具体而言,优选由使组合物固化而成的材料形成,该组合物含有经环氧烷改性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通过由比第二硬涂层4柔软的材料构成第一硬涂层3,由此耐弯曲性变得优异。而且,第一硬涂层3的固化收缩量变小,即便第一硬涂层3与第二硬涂层4的合计厚度较厚,也能够抑制在制造硬涂膜1时发生翘曲。
(1-2-1)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可列举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类预聚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等,其中,优选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和/或(甲基)丙烯酸酯类预聚物,更优选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及(甲基)丙烯酸酯类预聚物可各自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两者。另外,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这两者。其它类似用语也同样。
作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例如可列举出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己内酯改性二(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酯、磷酸二(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化二(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二(甲基)丙烯酸异氰脲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及它们的环氧烷改性物等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它们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之中,从得到的硬涂膜的耐弯曲性及抑制翘曲的角度出发,优选经环氧烷改性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例如,具体而言,可优选列举出环氧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烷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及环氧烷改性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特别优选列举出环氧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及环氧丙烷改性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进一步优选列举出环氧乙烷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及环氧乙烷改性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经环氧烷改性的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的交联点间的距离变长,在固化后呈现较柔软的物性,固化收缩量变小。通过使第一硬涂层3由该材料构成,即便第一硬涂层3与第二硬涂层4的合计厚度较厚,耐弯曲性也优异,而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制造硬涂膜1时发生翘曲。
相对于1摩尔的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烷相对于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导入量优选为2摩尔以上,特别优选为6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摩尔以上。此外,该导入量优选为50摩尔以下,特别优选为4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摩尔以下。通过使环氧烷的导入量为2摩尔以上,该环氧烷改性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固化收缩量较小。此外,通过使环氧烷的导入量为50摩尔以下,使该环氧烷改性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固化时,能够得到所需的硬度。
此外,从耐弯曲性及抑制翘曲的角度出发,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中的环氧烷改性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的比例优选为3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另外,该比例也可以为100质量%。
另一方面,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类预聚物,例如可列举出聚酯丙烯酸酯类、环氧丙烯酸酯类、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多元醇丙烯酸酯类等预聚物。
作为聚酯丙烯酸酯类预聚物,例如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得到:使用(甲基)丙烯酸,将经多元羧酸与多元醇的缩合而得到的在两末端具有羟基的聚酯寡聚物的羟基酯化;或者,使用(甲基)丙烯酸,将环氧烷附加于多元羧酸而得到的寡聚物的末端的羟基酯化。
环氧丙烯酸酯类预聚物例如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得到:使(甲基)丙烯酸与分子量较低的双酚型环氧树脂或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的环氧乙烷环进行反应并酯化。
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预聚物例如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得到:使用(甲基)丙烯酸,将通过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与聚异氰酸酯的反应而得到的聚氨酯寡聚物酯化。
多元醇丙烯酸酯类预聚物例如能够通过使用(甲基)丙烯酸将聚醚多元醇的羟基酯化而得到。
以上的预聚物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1-2-2)光聚合引发剂
在第一硬涂层3由使含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使用紫外线作为活性能量射线时,该组合物优选含有光聚合引发剂。通过以此方式含有光聚合引发剂,能够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效率良好地聚合,而且能够减少聚合固化时间及紫外线的照射量。
作为这样的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出苯偶姻、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正丁醚、苯偶姻异丁醚、苯乙酮、二甲氨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2-苯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丙烷-1-酮、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丙基)酮、二苯甲酮、对苯基二苯甲酮、4,4’-二乙氨基二苯甲酮、二氯二苯甲酮、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叔丁基蒽醌、2-氨基蒽醌、2-甲基噻吨酮、2-乙基噻吨酮、2-氯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苄基二甲缩酮、苯乙酮二甲缩酮、对二甲氨基苯甲酸酯、寡聚[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等。它们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相对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100质量份,组合物中的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的下限值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此外,上限值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
(1-2-3)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构成第一硬涂层3的组合物也可含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一硬涂层3的固化收缩量。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的下限值优选为2nm以上,特别优选为6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nm以上。此外,上限值优选为300nm以下,特别优选为1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nm以下。若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nm以上,则能够更容易地获得减小第一硬涂层3的固化收缩量的效果。此外,若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300nm以下,则在得到的第一硬涂层3不容易产生光的散射、第一硬涂层3的透明性变高。另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通过Zeta电位测定法测定。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通常在表面具有硅烷醇基,有时利用该硅烷醇基降低在极性低的有机溶剂或树脂中的分散性。出于提升分散性等目的,该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也可被有机物修饰。此外,优选以有机溶胶(胶体状)的形态使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通过以有机溶胶的形态使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变得良好,所得到的第一硬涂层3的均一性及光透射性得以提升。
利用有机物的修饰能够使用常规方法进行。例如,通过将CH2=C(CH3)COO(CH2)3Si(OCH3)3这样的结构的硅烷偶合剂添加至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有机溶胶,加温至50℃左右,搅拌数小时,从而能够对二氧化硅颗粒的表面进行修饰。使用的硅烷偶合剂的结构和量能够根据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分散性的要求程度适当选择。
作为上述有机溶胶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优选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的相容性及形成第一硬涂层3时的挥发性优异的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等。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硬涂层3含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时,在第一硬涂层3中,其含量的下限值优选为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上。通过使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能够容易地使第一硬涂层3的固化收缩量进一步减小。另一方面,在第一硬涂层3中,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含量的上限值优选为8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7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下。通过使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含量为80质量%以下,容易将第一硬涂层3的折射率设定为与第二硬涂层4的折射率接近的值,同时容易形成使用了硬涂层用组合物的层。
另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含量能够根据掺合比例求得,掺合比例不明确的情况下,能够如下所述地求得。即,将硬涂膜1的第一硬涂层3的一部分作为断片等从基材膜2上分离,将分离的第一硬涂层3的断片依照JIS 7250-1来燃烧有机成分。然后,能够由得到的灰分求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质量%。
(1-2-4)其它成分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硬涂层3的组合物,除了上述成分以外,也可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各种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出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硅烷偶联剂、抗老化剂、热聚合抑制剂、着色剂、表面活性剂、保存稳定剂、增塑剂、润滑剂、消泡剂、有机类填充材料、湿润性改良剂、涂面改良剂等。
(1-2-5)物性
第一硬涂层3的折射率的下限值优选为1.40以上,特别优选为1.4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45以上。此外,第一硬涂层3的折射率的上限值优选为1.80以下,特别优选为1.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0以下。通过使第一硬涂层3的折射率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容易地将与第二硬涂层4的折射率的折射率差设定为上述的范围。
第一硬涂层3的厚度优选为3μm以上,特别优选为4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上。此外,第一硬涂层3的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下。通过使第一硬涂层3的厚度为3μm以上,能够容易地抑制在制造硬涂膜1时发生翘曲,而且第一硬涂层3的耐擦伤性变得更加优异。此外,若第一硬涂层3的厚度为30μm以下,则硬涂膜1容易弯曲、耐弯曲性变得更加优异。
(1-3)第二硬涂层
本实施方式的硬涂膜1的第二硬涂层4对硬涂膜1赋予较高的表面硬度,使耐擦伤性优异。只要该第二硬涂层4与第一硬涂层3的折射率满足上述的关系且具有规定的硬度则没有特别限定。优选该第二硬涂层4由使含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材料形成,特别是从得到更优异的耐擦伤性的角度出发,优选由使组合物固化而成的材料形成,该组合物含有未经环氧烷改性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能够使用与第一硬涂层3中使用的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相同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其中,优选使用未经环氧烷改性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具体而言,优选未经环氧烷改性的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预聚物、及它们的混合物等,特别是从获得耐弯曲性而不损害耐擦伤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脂肪族类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预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等。
此外,第二硬涂层4由含有经环氧烷改性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形成时,从耐擦伤性的角度出发,第二硬涂层4中所使用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整体中的经环氧烷改性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优选为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0质量%以下。另外,下限值为0质量%。
将紫外线用作为了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固化而照射的活性能量射线时,优选上述组合物含有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能够使用与第一硬涂层3中使用的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相同的光聚合引发剂。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硬涂层4也可含有填料。由此,能够对第二硬涂层4赋予更高的表面硬度,能够使耐擦伤性更加优异。
作为填料,可以为有机类填料、无机类填料中的任一者,从能够对第二硬涂层4赋予更高的表面硬度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无机类填料,特别优选使用利用具有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照射而聚合的聚合性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化学修饰而成的无机类填料。另外,填料能够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无机填料,例如可列举出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锗、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铟锡(ITO)、氧化锑、氧化铈等金属氧化物;氟化镁、氟化钠等金属氟化物等形成的填料。其中,从对光学特性的影响少的观点出发,优选二氧化硅及氧化铝,特别优选二氧化硅。
填料、特别是二氧化硅填料表面也可被化学修饰,特别优选被具有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照射而聚合的聚合性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化学修饰。化学修饰的具体结构没有限定,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出介由硅烷偶联剂等而附加有聚合性官能团的结构。在为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填料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化学键合,在它们两者间不容易产生剥离,第二硬涂层4的硬度容易变高。将以此方式被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化学修饰而成的填料称为反应性填料,例如若填料的种类为二氧化硅,就称为反应性二氧化硅填料。
填料的形状可为球状,也可为非球状。为非球状的情况下,可为不定形,也可为针状、鳞片状之类的长径比高的形状。从确保第二硬涂层4的透明性的角度出发,填料优选为球状。
填料的平均粒径的下限值优选为1nm以上,特别优选为3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nm以上。通过使填料的平均粒径为1nm以上,分散性得以提升。此外,填料的平均粒径的上限值优选为500nm以下,特别优选为2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nm以下。通过使填料的平均粒径为500nm以下,不容易在得到的第二硬涂层4中产生光的散射,第二硬涂层4的透明性变高。另外,填料的平均粒径为通过Zeta电位测定法测定的一次粒径。
当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硬涂层4含有填料时,其含量的下限值优选为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上。通过使填料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能够有效地提升第二硬涂层4的硬度。另一方面,在第二硬涂层4中,填料的含量的上限值优选为9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8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下。通过使填料的含量为90质量%以下,层形成变得容易。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硬涂层4除了上述成分以外,也可含有与在上述的第一硬涂层3中使用的各种添加剂同样的各种添加剂。
第二硬涂层4的折射率的下限值优选为1.40以上,特别优选为1.4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45以上。此外,第二硬涂层4的折射率的上限值优选为1.80以下,特别优选为1.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0以下。通过使第二硬涂层4的折射率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容易地将与第一硬涂层3的折射率的折射率差设定在上述范围内。
第二硬涂层4的厚度优选为0.75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此外,第二硬涂层4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8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μm以下。通过使第二硬涂层4的厚度为0.75μm以上,第二硬涂层4的耐擦伤性变得更加优异。此外,若第二硬涂层4的厚度为10μm以下,则能够进一步抑制硬涂膜1的翘曲产生。
第一硬涂层3的厚度与第二硬涂层4的厚度之比优选为10:90~90:10,特别优选为40:60~80:20,进一步优选为50:50~80:20。通过使该比在上述范围内,所得到的硬涂膜1的耐擦伤性及耐弯曲性更加优异,同时能够进一步抑制翘曲的产生。
(2)硬涂膜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硬涂膜1能够优选使用以下的方法制造。另外,本方法中,作为一个例子,第一硬涂层3及第二硬涂层4的形成中使用含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的组合物。
首先,制备含有构成第一硬涂层3的组合物(第一硬涂层3用组合物)、以及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溶剂的第一硬涂层3用组合物的涂布液。此外,利用相同的方式制备含有构成第二硬涂层4的组合物(第二硬涂层4用组合物)、以及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溶剂的第二硬涂层4用组合物的涂布液。
作为溶剂,例如可列举出己烷、庚烷等脂肪族烃,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卤化烃,甲醇、乙醇、丙醇、丁醇、丙二醇单甲醚等醇,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2-戊酮、异佛尔酮、环己酮等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类溶剂等。溶剂可以只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以上。作为涂布液的浓度·粘度,只要为能够涂布的范围则没有特别限制,能够根据状况适当选定。
将第一硬涂层3用组合物的涂布液涂布在基材膜2的一个主面上并使其干燥后,利用后述的条件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由此,第一硬涂层3用组合物的涂膜固化并形成第一硬涂层3。接着,将第二硬涂层4用组合物的涂布液涂布在所得到的第一硬涂层上并使其干燥后,依照后述的条件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由此,第二硬涂层4用组合物的涂膜固化,并形成第二硬涂层4。另外,第一硬涂层3及第二硬涂层4的形成方法并不限于上述的方法,也能够将两层的涂布液依次涂布并干燥,并利用一次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同时形成第一硬涂层3及第二硬涂层4。
涂布液的涂布使用常规方法进行即可,例如可使用棒涂法、刮刀涂布法、迈耶棒法、辊涂法、刮板涂布法、模涂法、凹版涂布法进行。涂膜的干燥例如能够通过在40~180℃加热30秒~5分钟左右而进行。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能够使用紫外线、电子束等。紫外线照射能够使用高压水银灯、光固化H灯(fusion H lamp)、氙灯等进行,紫外线的照射量以照度计优选为50~1000mW/cm2、以光量计优选为50~1000mJ/cm2左右。另一方面,电子束照射能够使用电子束加速器等进行,电子束的照射量优选为10~1000krad左右。
另外,将紫外线用作活性能量射线时,第一硬涂层3用组合物的涂膜及第二硬涂层4用组合物的涂膜优选在隔离氧气的状态下进行紫外线照射。由此,不会受到由氧气导致的固化阻碍,可有效地形成耐弯曲性优异且表面硬度高的硬涂膜。
为了使上述第一硬涂层3用组合物的涂膜及第二硬涂层4用组合物的涂膜隔离氧气,优选将覆盖片层叠在上述涂膜上、或保持在氧气浓度较低的环境下、例如氮气环境下。
(3)硬涂膜的物性
(3-1)最大反射率差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硬涂膜1中,能够抑制干涉条纹的产生。这一点除了通过目视而进行评价以外,也能够通过最大反射率差的测定值来判定。对于测定最大反射率差,首先将膜法线方向设为0°,从入射角8°方向照射光,利用积分球将其反射后的光线聚光由此以反射光的方式检出。另外,光的照射通过使波长变化而进行,并检出对应各个波长的反射光。
反射光以将硫酸钡结晶所产生的反射光设为100的相对值(以下,将其称为“反射率”)的方式,对应各测定波长而检出。即,能够得到横轴为测定波长,纵轴为反射率的图表。该图表通常为具有多个极小值及极大值的起伏的形状。
此处,在测定波长为500~600nm的反射率的图表中,将邻接的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差中最大的差测定作为“最大反射率差”。该最大反射率差优选为1.5以下,特别优选为1.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以下。通过使反射率为1.5以下,能够抑制干涉条纹的产生。
(3-2)影像鲜明度
本实施方式的硬涂膜1不通过添加微小等级(micro order)的微粒、而是通过设置具有规定折射率差及厚度的第一硬涂层3及第二硬涂层4来解决防止干涉条纹的问题。因此,相较于通过添加微小等级的微粒来防止干涉条纹的情况,本实施方式的硬涂膜1能够使影像鲜明度更加优异。
将影像鲜明度优异的硬涂膜应用在显示器时,能够得到显示对比度优异的影像的显示器。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影像鲜明度优选为400%以上,更优选为430%以上,特别优选为450%以上。
另外,影像鲜明度能够依据JIS K7374、以在5种类的狭缝(狭缝宽度:0.125mm、0.25mm、0.5mm、1mm及2mm)所测定的各影像鲜明度的合计值的方式求得。
(3-3)雾度值
应用于显示器时,从显示更鲜明的影像的角度出发,优选将依据JIS K7136而测定的硬涂膜1的雾度值设为1%以下,更优选设为0.8%以下,特别优选设为0.5%以下。
(3-4)60°光泽度
应用于显示器时,从显示更鲜明的影像的角度出发,优选将硬涂膜1中的第二硬涂层4侧的依据JIS Z8741-1997的60°光泽度(Gloss value)设为100%以上的值,更优选设为120%以上的值,特别优选设为140%以上的值。
(4)其它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可在硬涂膜1的基材膜2的另一个主面侧(与层叠有第一硬涂层3及第二硬涂层4的面为相反侧的面侧)层叠粘着剂层5(将图2所示的硬涂膜的符号记载为“1A”)。通过层叠这样的粘着剂层5,能够将硬涂膜1A简易地贴附于所需的被粘物。
作为构成粘着剂层5的粘着剂,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丙烯酸类粘着剂、橡胶类粘着剂、有机硅类粘着剂等公知的粘着剂。粘着剂层5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5~100μm,优选为10~60μm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的硬涂膜1A基本上能够利用与上述硬涂膜1相同的方式制造。粘着剂层5使用常规方法形成即可。
另外,也可在粘着剂层5的露出面(与基材膜2侧为相反侧的面)上层叠剥离片。
(5)其它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的硬涂膜1、1A也可层叠有其它层,例如压敏粘合剂层、阻挡层(barrier layer)、导电层、低反射层、易印刷层、防污层等。
(6)硬涂膜的用途
以上的实施方式的硬涂膜1、1A例如能够优选用作各种电子设备、特别是移动电子设备中的柔性显示器,具体而言优选用作液晶显示器(LCD)、有机EL显示器(OELD)、电子纸模块(膜状电子纸)等各种柔性显示器的表层(保护膜)的柔性构件。
另外,将本实施方式的硬涂膜1、1A或柔性显示器折弯时,优选将硬涂膜1、1A中的存在第一硬涂层3及第二硬涂层4的一侧作为内侧而进行折弯。由此,不容易在第一硬涂层3及第二硬涂层4产生龟裂等不良情况。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记载的,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而记载。因而,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各要素为包含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全部的设计变更和均等物的宗旨。
例如,只要不阻碍上述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则可在硬涂膜1、1A中的各层之间存在其他层。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等对本发明进一步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等。
[制造例1](基材膜的制造)
在N,N-二甲基乙酰胺溶剂中,将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联苯基四羧酸二酐、及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酸二酐在冷却下进行混合溶解,然后通过在常温下搅拌10小时,得到聚酰胺酸溶液。
向所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添加乙酸酐及吡啶,充分地搅拌后,涂布在玻璃板上,慢慢地从常温升温至180℃。到达180℃后,加热一定时间,随后进行抽真空,由此将挥发成分完全去除。最后,通过在真空下冷却至常温,得到膜厚25μm的聚酰亚胺膜。针对该聚酰亚胺膜进行测定,结果b*为0.61,折射率为1.62,波长550nm处的透过率为90%。
另外,依据JIS K7130、使用定压厚度测定器(Teclock公司制造,产品名称“PG-02”)测定聚酰亚胺膜的膜厚。
针对上述b*,依据JIS Z8722、使用同时测定方式分光式色差计(NIPPON DENSHOKUINDUSTRIES CO.,LTD.制造,产品名称“SQ-2000”)作为测定装置、使用C光源2°视野(C/2)作为光源,利用透过测定法测定L*a*b*表色系的b*。
上述波长550nm处的透过率使用紫外线可见近红外分光透过率计(Shimadzu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UV3600”)进行测定。
[实施例1]
在以1:1的质量比混合甲基异丁基酮与环己酮而成的混合溶剂中,将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的环氧乙烷改性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导入环氧乙烷12摩尔)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以下相同)与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5质量份进行搅拌混合,得到第一硬涂层用组合物的涂布液。
此外,在以1:1的质量比混合甲基异丁基酮与环己酮而成的混合溶剂中,将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40质量份、作为填料的反应性二氧化硅填料(平均粒径:15nm)60质量份、及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10质量份的混合物进行搅拌,得到第二硬涂层用组合物的涂布液。
接着,使用迈耶棒将上述第一硬涂层用组合物的涂布液涂布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作为基材膜的聚酰亚胺膜的一面上,并于70℃加热干燥1分钟,形成第一硬涂层用组合物的涂膜。然后,通过在以下的条件下、从第一硬涂层用组合物的涂膜侧照射紫外线,使第一硬涂层用组合物的涂膜固化,形成厚度5μm的第一硬涂层。
接着,将上述第二硬涂层用组合物的涂布液涂布在所得到的第一硬涂层上,于70℃加热干燥1分钟,形成第二硬涂层用组合物的涂膜。然后,通过在以下的条件下、从第二硬涂层用组合物的涂膜侧照射紫外线,使第二硬涂层组合物的涂膜固化,形成厚度5μm的第二硬涂层。由此,得到在作为基材膜的聚酰亚胺膜(厚度25μm)上依次形成有第一硬涂层(厚度:5μm)及第二硬涂层(厚度:5μm)的硬涂膜。
<紫外线照射条件>
·紫外线照射装置:GS Yuasa Corporation公司制的紫外线照射装置
·光源:高压水银灯
·灯电力:1.4kW
·照度:100mW/cm2
·光量:240mJ/cm2
·输送带速度:1.2m/min
·在氮气环境下紫外线照射(氧浓度1%以下)
[实施例2~5、比较例1~6]
除了将构成第一硬涂层用组合物及第二硬涂层用组合物的各成分的种类及掺合比、第一硬涂层及第二硬涂层的厚度、以及基材膜的种类及厚度如表1所示地进行变更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硬涂膜。
此处,计算第一硬涂层的厚度及第二硬涂层的厚度的合计厚度并示于表1。
另外,表1中记载的缩略符号等的详情如下所述。
A:环氧乙烷改性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导入环氧乙烷12摩尔)
B:环氧乙烷改性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导入环氧乙烷6摩尔)
C:环氧乙烷改性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导入环氧乙烷35摩尔)
D:乙烯酯树脂(Hitachi Chemical Co.,Ltd.制造,产品名称“Hitaloid7663”)
E: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F: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二氧化硅溶胶)(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MIBK-ST”,平均粒径:10nm)
G: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
H: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40质量份、反应性二氧化硅填料(平均粒径:15nm)60质量份及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10质量份的混合物
1:6官能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预聚物50质量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50质量份及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10质量份的混合物
此外,表2中记载的缩略符号等的详情如下所述。
PI:聚酰亚胺膜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Mitsubishi Plastics,Inc.制造,产品名称“Diafoil T-60”,厚度:50μm)
[试验例1](折射率的测定)
(1)基材膜的折射率
在测定波长为589nm、测定温度为25℃的条件下,使用阿贝折射仪(ATAGO CO.,LTD,制造,产品名称“多波长阿贝折射仪DR-M2”)、依据JIS K7142(2008)测定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基材膜的折射率。将结果示于表2。
(2)硬涂层的折射率
利用与实施例及比较例相同的方式,在一面经易粘合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TOYOBO CO.,LTD.制造,产品名称“COSMOSHINE A4100”,厚度:50μm)的未处理面上形成厚度200nm的第一硬涂层或第二硬涂层。接着,使用砂纸摩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易粘合处理面,并使用油性笔(ZEBRA Co.,Ltd.制造,产品名称“Mckee黑”)涂满黑色。
然后,在测定波长为589nm、测定温度为25℃的条件下,使用分光椭圆偏振仪(J.A.WOOLLAM CO.制造,产品名称“M-2000”)、依据JIS K7142(2008)测定上述第一硬涂层及第二硬涂层的折射率。将结果示于表2。
(3)折射率差的计算
从在上述测定的第一硬涂层的折射率中减去第二硬涂层的折射率,算出折射率差。将结果示于表2。
[试验例1](干涉条纹的评价)
(1)目视评价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造的硬涂膜经由双面粘着片(LINTEC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OPTERIA MO-3006C”,厚度:25μm)而贴附于黑色的亚克力板(MITSUBISHI RAYONCO.,LTD.制造,产品名称“Acrylight L502”)。此时,以硬涂膜的基材膜与亚克力板接触的方式进行贴附。
针对所得到的层叠体,在3波长荧光灯下通过目视从硬涂层侧确认干涉条纹,并依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良好(◎):几乎看不到干涉条纹
大致良好(○):不容易看到干涉条纹
稍微不良(Δ):看到干涉条纹
不良(×):清楚地看到干涉条纹
(2)最大反射率差的测定
针对(1)中得到的层叠体,在以下的条件下,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反射率光谱的波长500~600nm间的最大反射率差。将结果示于表2。
<测定条件>
·分光光度计: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3600”
·试料保持器(specimen holder):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大型试料室MPC-3100”
·积分球: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积分球附属装置ISR-3100”
·入射角:8°
[试验例3](耐擦伤性的评价)
针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造的硬涂膜的硬涂层表面,使用#0000的钢丝绒以125g重/cm2的负荷往复摩擦10次,将长度100mm、宽度20mm的范围设为试验范围。在3波长荧光灯下通过目视确认该试验范围内的伤痕条数,并依照以下的基准评价耐擦伤性。将结果示于表2。
○:伤痕条数小于20条。
×:伤痕条数为20条以上。
[试验例4](翘曲评价)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造的硬涂膜以各边与MD方向(制造聚酰亚胺膜时的生产线方向)或TD方向(与MD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的方式裁断为100×100mm后,以基材膜成为玻璃板侧的方式将硬涂膜载置在平坦的玻璃板上。接着,测定从玻璃板的上表面至硬涂膜的各角部顶点为止的浮起高度,并基于以下的判断基准评价翘曲。将结果示于表2。
非常良好(◎):10个试样中,10个试样的各角部的浮起高度的总和均小于20mm
良好(○):10个试样中,9~6个试样的各角部的浮起的总和小于20mm
不良(×):10个试样中,5~0个试样的各角部的浮起的总和小于20mm
[试验例5](耐弯曲性试验)
针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造的硬涂膜,使用耐久试验机(YUASA SYSTEM Co.,Ltd.制造,产品名称“平面体空载U形伸长试验机DLDMLH-FS”)并使硬涂层成为内侧,以试验速度60mm/s对试验次数(往复数)及弯曲直径进行各种变更而使其重复弯曲。然后,确认是否产生硬涂层的龟裂·剥落、硬涂膜的白化·弯曲痕迹的产生等不良情况,并依照以下的基准评价耐弯曲性。将结果示于表2。
◎:弯曲直径为5mm以下,且即便试验次数为2万次以上也未产生不良情况。
○:弯曲直径为10mm以下,且即便试验次数为2万次以上也未产生不良情况。
×:未达到○的基准。
[试验例6](影像鲜明度的评价)
针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造的硬涂膜,使用影像鲜明性测定器(Suga TestInstruments Co.,Ltd.制造,产品名称“ICM-10P”),依据JIS K7374测定5种类的狭缝(狭缝宽度:0.125mm、0.25mm、0.5mm、1mm及2mm)的合计值作为影像鲜明度(%)。基于该结果,将影像鲜明度小于400%的评定为×,将为400%以上且小于450%的评定为○,将450%以上的评定为◎。将结果示于表2。
(试验例7)(雾度值的评价)
针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造的硬涂膜,使用雾度计(NIPPON DENSHOKUINDUSTRIES CO.,LTD.制造,产品名称“NDH5000”),依据JIS K7136而测定雾度值(%)。基于该结果,将雾度值大于1%的评定为×,将为1%以下且大于0.5%的评定为○,将0.5%以下的评定为◎。将结果示于表2。
(试验例8)(60°光泽度的评价)
针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造的硬涂膜,使用光泽度计(NIPPON DENSHOKUINDUSTRIES CO.,LTD.制造),依据JIS Z8741-1997测定60°光泽度。基于该结果,将60°光泽度小于100%的评定为×,将为100%以上且小于140%的评定为○,将140%以上的评定为◎。将结果示于表2。
Figure BDA0002961712520000251
Figure BDA0002961712520000261
根据表2可知,实施例中得到的硬涂膜具有优异的耐擦伤性及光学特性,同时耐弯曲性优异且不易产生干涉条纹及翘曲。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硬涂膜适合作为构成被重复弯曲的柔性显示器的柔性构件、特别适合作为位于表层的保护膜。
附图标记说明
1、1A:硬涂膜;2:基材膜;3:第一硬涂层;4:第二硬涂层;5:粘着剂层。

Claims (8)

1.一种硬涂膜,其具备基材膜、层叠在所述基材膜的至少一个主面侧的第一硬涂层、及层叠在所述第一硬涂层的与所述基材膜侧相反的主面侧的第二硬涂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膜为聚酰亚胺膜,
所述第一硬涂层及所述第二硬涂层由彼此不同的材料形成,
所述第一硬涂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硬涂层的折射率之差以绝对值计为0.04以下,
所述第一硬涂层的厚度及所述第二硬涂层的厚度的合计为7μm以上、25μm以下,
所述第一硬涂层由使含有经环氧烷改性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材料形成,
所述第二硬涂层由使含有未经环氧烷改性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材料形成,
所述硬涂膜被用作构成柔性显示器的柔性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涂层的折射率为1.40以上、1.8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硬涂层的折射率为1.40以上、1.8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涂层的厚度为3μm以上、20μ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硬涂层的厚度为0.75μm以上、1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膜的厚度为5μm以上、300μ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材膜的至少一个主面侧上层叠有粘着剂层。
CN202110239725.6A 2016-08-23 2016-08-23 硬涂膜 Active CN1130096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9725.6A CN113009602B (zh) 2016-08-23 2016-08-23 硬涂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9725.6A CN113009602B (zh) 2016-08-23 2016-08-23 硬涂膜
PCT/JP2016/074567 WO2018037489A1 (ja) 2016-08-23 2016-08-23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CN201680085288.4A CN109073789B (zh) 2016-08-23 2016-08-23 硬涂膜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5288.4A Division CN109073789B (zh) 2016-08-23 2016-08-23 硬涂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9602A CN113009602A (zh) 2021-06-22
CN113009602B true CN113009602B (zh) 2023-05-23

Family

ID=6010731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39725.6A Active CN113009602B (zh) 2016-08-23 2016-08-23 硬涂膜
CN201680085288.4A Active CN109073789B (zh) 2016-08-23 2016-08-23 硬涂膜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5288.4A Active CN109073789B (zh) 2016-08-23 2016-08-23 硬涂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216907B1 (zh)
KR (1) KR102619222B1 (zh)
CN (2) CN113009602B (zh)
TW (1) TWI759298B (zh)
WO (1) WO20180374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19424B2 (ja) * 2017-03-02 2022-08-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8180304A1 (ja) * 2017-03-29 2018-10-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097959B2 (ja) 2017-10-27 2022-07-08 アプライド マテリアル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可撓性カバーレンズフィルム
KR102638825B1 (ko) * 2018-01-24 2024-02-21 주식회사 동진쎄미켐 폴리이미드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2055822A (zh) 2018-05-10 2020-12-08 应用材料公司 用于柔性显示器的可置换盖板透镜
WO2020036693A1 (en) 2018-08-14 2020-02-20 Applied Materials, Inc. Multi-layer wet-dry hardcoats for flexible cover lens
JP7225767B2 (ja) * 2018-12-18 2023-02-21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
CN118711458A (zh) 2019-06-26 2024-09-27 应用材料公司 可折叠显示器的柔性多层覆盖透镜堆叠
JP7295769B2 (ja) * 2019-10-04 2023-06-21 アイカ工業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CN114292541A (zh) * 2021-12-23 2022-04-08 南通纳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透明抗污耐刮擦保护膜组合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16596A (ja) * 2006-11-02 2008-05-22 Riken Technos Corp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WO2015076566A1 (ko) * 2013-11-19 2015-05-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플라스틱 필름
JP2016002764A (ja) * 2014-06-19 2016-01-12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体及びその用途、並びに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4922B2 (ja) * 1995-12-27 2003-03-10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被膜用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被膜成形物
JP4543441B2 (ja) * 1998-09-01 2010-09-1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もしくはシート
JP2005096298A (ja) * 2003-09-25 2005-04-1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の光学フィルムを具備する光学表示装置
JP2006058574A (ja) * 2004-08-19 2006-03-02 Nitto Denko Corp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4526126B2 (ja) * 2004-12-17 2010-08-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85501A (ja) * 2008-09-29 2010-04-15 Fujifilm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5713528B2 (ja) * 2008-11-18 2015-05-0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ハードコート用硬化膜及び積層体
JP2011152681A (ja) * 2010-01-26 2011-08-11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TWI541534B (zh) * 2011-10-17 2016-07-1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13117584A (ja) * 2011-12-01 2013-06-13 Keiwa Inc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透明導電性積層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5468167B1 (ja) 2013-05-20 2014-04-09 尾池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体
JP6227321B2 (ja) * 2013-08-05 2017-11-08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トフィルム付き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JP2015069197A (ja) 2013-10-01 2015-04-13 Dic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6795372B (zh) * 2014-10-17 2019-06-18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聚酰亚胺树脂组合物、聚酰亚胺薄膜和层叠体
WO2016076243A1 (ja) * 2014-11-10 2016-05-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樹脂フィルム、積層フィルム、光学部材、表示部材、前面板、及び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16596A (ja) * 2006-11-02 2008-05-22 Riken Technos Corp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WO2015076566A1 (ko) * 2013-11-19 2015-05-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플라스틱 필름
JP2016002764A (ja) * 2014-06-19 2016-01-12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体及びその用途、並びに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9298B (zh) 2022-04-01
TW201808607A (zh) 2018-03-16
KR20190039466A (ko) 2019-04-12
CN109073789B (zh) 2021-07-13
WO2018037489A1 (ja) 2018-03-01
KR102619222B1 (ko) 2023-12-28
JP6216907B1 (ja) 2017-10-18
CN109073789A (zh) 2018-12-21
CN113009602A (zh) 2021-06-22
JPWO2018037489A1 (ja) 2018-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09602B (zh) 硬涂膜
CN109073788B (zh) 硬涂膜
TWI773671B (zh) 重複彎曲之可撓式顯示器
JP6345894B1 (ja) 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
JP6532929B2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6189642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TWI826414B (zh) 抗反射膜、偏光板、及顯示設備
CN114509831A (zh) 防眩防反射片及防反射层层叠用防眩片
WO2004005976A1 (ja) 低屈折率層を有する減反射フィルム
KR20250022092A (ko) 코트 필름
JP2007127823A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法
CN115139595A (zh) 硬涂薄膜、光学构件及图像显示装置
JP7265332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JP2020091468A (ja) 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
CN114509830A (zh) 防反射膜
JP2022079918A (ja) 成形用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