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885244B -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5244B
CN112885244B CN202110257730.XA CN202110257730A CN112885244B CN 112885244 B CN112885244 B CN 112885244B CN 202110257730 A CN202110257730 A CN 202110257730A CN 112885244 B CN112885244 B CN 1128852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panel
supporting layer
groove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577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5244A (zh
Inventor
朱德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5773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5244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1011 priority patent/WO202218819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5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5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5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5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第一弯曲部;支撑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下方,所述支撑层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有凹槽;散热缓冲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下方,所述散热缓冲层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有第二弯曲部;第一胶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与所述散热缓冲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胶层远离所述散热缓冲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填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胶层靠近所述散热缓冲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连接,可以避免显示不良的现象。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全面屏要求的不断提升,如何提高显示器的屏占比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通常通过增加屏幕的弯曲角度来增加显示器的屏占比,诸如目前市场上的瀑布屏和四曲屏。然而,屏幕弯曲角度越大、弯曲边数越多,显示面板在3D贴合时,封装层也就更容易受到应力损伤产生裂纹,从而造成显示不良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可以避免显示不良的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第一弯曲部;
支撑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下方,所述支撑层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有凹槽;
散热缓冲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下方,所述散热缓冲层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有第二弯曲部;
第一胶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与所述散热缓冲层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胶层远离所述散热缓冲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填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胶层靠近所述散热缓冲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连接。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模组中,所述凹槽包括开口和底部,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支撑层靠近所述第一胶层的表面,且所述凹槽的宽度从所述凹槽的开口至所述底部逐渐增加;
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宽度从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逐渐变宽。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模组中,所述底部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凸起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为弧形结构、且与所述底部相适配。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模组中,所述底部为锯齿形结构,所述第一凸起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为锯齿形结构,且与所述底部相适配。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模组中,所述凹槽包括自多个子开口朝远离所述第二弯曲部方向延伸形成的多个子凹槽,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多个子凸起部,一所述子凸起部填充于一所述子凹槽内。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方,且所述盖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有第三弯曲部。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模组中,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支撑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胶层,所述第二胶层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有第四弯曲部,所述第四弯曲部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以及所述支撑层。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支撑层包括PET材料。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一显示面板及支撑层,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待弯曲区域;
在所述支撑层对应所述待弯曲区域的区域开设缺口;
对所述支撑层的第一表面涂覆胶材,以形成第一胶层,并将所述胶材填入所述缺口内以在缺口内形成填充胶体,其中,所述第一胶层具有填充胶体;
弯曲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支撑层,以使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待弯曲区域形成为第一弯曲部,所述缺口形成为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相对应,所述第一胶层靠近所述支撑层的一侧形成为第一凸起部,且所述第一凸起部填充至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胶层远离所述支撑层的一侧形成为第二凸起部;
提供一散热缓冲层,所述散热缓冲层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的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连接。
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缺口的深度为20微米~50微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第一弯曲部;支撑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下方,所述支撑层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有凹槽;散热缓冲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下方,所述散热缓冲层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有第二弯曲部;第一胶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与所述散热缓冲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胶层远离所述散热缓冲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填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胶层靠近所述散热缓冲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连接,可以避免显示面板的封装层受到应力损伤产生裂纹,从而避免显示不良的现象。此外,还可以避免显示面板漏光等不良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层与第一胶层贴合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层与第一胶层贴合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层与第一胶层贴合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图6所示的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的各步骤对应的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支撑层20、散热缓冲层30和第一胶层40。
显示面板10包括至少一第一弯曲部101。支撑层20设置于显示面板10下方。支撑层20相对于第一弯曲部101设置有凹槽201。散热缓冲层30设置于支撑层20下方。散热缓冲层30相对于第一弯曲部101设置有第二弯曲部301。第一胶层40设置于支撑层20与散热缓冲层30之间。
其中,第一胶层40远离散热缓冲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部401。第一凸起部401填充于凹槽201内。第一胶层40靠近散热缓冲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部402。第二凸起部402与第二弯曲部301连接。
其中,显示模组100与曲面屏的盖板(图中未示出)进行贴合时,会形成由L1以及L2所形成的弯曲部,对应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板10的第一弯曲部101、散热缓冲层30的第二弯曲部301。
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与曲面屏的盖板(图中未示出)进行贴合时,需要弯曲显示模组的各层结构,以使各层结构均包括弯曲部、通过弯曲部弯曲连接的主体部和辅体部。由于支撑层的杨氏模量较大,因此,在弯曲显示模组的各层结构时,各层结构的弯曲部对应的中性层往往在支撑层的弯曲部附近,即显示面板的封装层的弯曲部下方。其中,中性层受力最小,离中性层越远,受到的应力也越大,反之,离中性层越近,受到的应力也越小。由于中性层在封装层的弯曲部下方,不处于封装层的弯曲部附近,从而封装层受到的应力较大,在弯曲显示模组的各层结构时,封装层易受到应力损伤产生裂纹,从而造成显示不良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显示不良的情况,可在弯曲显示模组100的各层结构之前,对支撑层20的预设区域进行减薄,以降低预设区域的杨氏模量,可以使得中性层上移至显示面板的封装层附近。在弯曲显示模组100的各层结构时,可以使得封装层受到的应力相对较小,从而可以避免封装层受到较大的应力损伤产生裂纹,进而避免显示不良的现象。其中,弯曲支撑层20之后,支撑层20的弯曲部形成在该预设区域。具体的,可在支撑层20的预设区域开设缺口,以减薄该预设区域。在弯曲显示模组100之后,该缺口形成为凹槽201。
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的虚贴现象易发生于散热缓冲层与支撑层之间。也即是说支撑层的弯曲部与位于支撑层和散热缓冲层之间的胶层的弯曲部之间存在缝隙,导致散热缓冲层与支撑层未紧密贴合。也可以说散热缓冲层的弯曲部与位于支撑层和散热缓冲层之间的胶层的弯曲部之间存在缝隙,导致散热缓冲层与支撑层未紧密贴合。
为解决上述虚贴情况,可在第一胶层40远离散热缓冲层30的一侧设置第一凸起部401,以使第一凸起部401填充于凹槽201内,第一胶层40靠近散热缓冲层30的一侧设置第二凸起部402,第二凸起部402与第二弯曲部301连接。从而通过第一凸起部401与凹槽201的内壁的贴合,以及第二凸起部402与第二弯曲部301的贴合,解决显示模组100的散热缓冲层30与支撑层20的虚贴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第一弯曲部;支撑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下方,所述支撑层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有凹槽;散热缓冲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下方,所述散热缓冲层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有第二弯曲部;第一胶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与所述散热缓冲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胶层远离所述散热缓冲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填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胶层靠近所述散热缓冲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连接,可以避免显示面板的封装层受到应力损伤产生裂纹,从而避免显示不良的现象。此外,还可以避免显示面板漏光等不良现象。
具体的,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有双层的PI基底以及依次设置在PI基底上的阵列层、发光层及封装层。封装层为由喷墨打印(Ink Jet Printer,IJP)以及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形成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以及第二无机封装层。PI基底为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Film)基底,也即柔性基底。支撑层20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层20与第一胶层40贴合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凹槽201包括开口2011和底部2012。开口2011设置于支撑层20靠近第一胶层40的表面,且凹槽201的宽度从凹槽201的开口2011至底部2012逐渐增加。第一凸起部401的宽度从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端至靠近显示面板10的一端逐渐变宽。
其中,设置于支撑层20的凹槽201包括在支撑层20的弯曲部靠近第一胶层40的表面开设的开口2011,以及自该开口2011向靠近显示面板10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凹槽201的底部2012。该凹槽201可以为收容第一凸起部401的收容空间。
具体的,第一凸起部401的宽度从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端(W1)至靠近显示面板10的一端(W2)逐渐变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部2012为弧形结构,第一凸起部401靠近显示面板10的一端为弧形结构、且与底部2012相适配。
其中,为了使第一凸起部401与凹槽201紧密贴合,可将凹槽201的底部2012设置为带有一定弧度的弧形结构,并将401靠近显示面板10的一端也对应设置为弧形结构,从而使得第一凸起部401通过顶面的弧形结构与凹槽201中带有弧形结构的底部2012贴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层20与第一胶层40贴合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底部2012为锯齿形结构,第一凸起部401靠近显示面板10的一端为锯齿形结构,且与底部2012相适配。
其中,使第一凸起部401与凹槽201紧密贴合的结构设置还可以为:将底部2012设置为锯齿形结构,对应的将第一凸起部401靠近显示面板10的一端设置为锯齿形结构。从而使第一凸起部401与凹槽201紧密贴合。
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第一凸起部401与凹槽201贴合得更加紧密,还可将凹槽201的侧壁设置为锯齿形结构,对应将第一凸起部401的侧边也设置为锯齿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层20与第一胶层40贴合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凹槽201包括自多个子开口2013朝远离第二弯曲部301方向延伸形成的多个子凹槽2014。第一凸起部401包括多个子凸起部4011。一子凸起部4011填充于一子凹槽2014内。
其中,可将凹槽201设置为多个间隔排布的子凹槽2014,并对应将第一凸起部401设置为多个间隔排布的子凸起部4011,一子凹槽2014对应一子凸起部4011,从而使第一凸起部401与凹槽201紧密贴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盖板50。盖板50设置于显示面板10上方,且盖板50相对于第一弯曲部101设置有第三弯曲部501。
其中,与盖板50贴合时,是将显示模组100中的显示面板10与盖板50进行贴合,使得第一弯曲部101与第三弯曲部501贴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第一弯曲部;支撑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下方,所述支撑层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有凹槽;散热缓冲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下方,所述散热缓冲层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有第二弯曲部;第一胶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20与所述散热缓冲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胶层远离所述散热缓冲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填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胶层靠近所述散热缓冲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连接,可以避免显示面板的封装层受到应力损伤产生裂纹,从而避免显示不良的现象。此外,还可以避免显示面板漏光等不良现象。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与图6所示的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的各步骤对应的过程图,该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601、提供一显示面板10及支撑层20,显示面板10包括至少一待弯曲区域。
其中,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有双层的PI基底以及依次设置在PI基底上的阵列层、发光层及封装层。封装层为由喷墨打印(Ink Jet Printer,IJP)以及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形成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以及第二无机封装层。PI基底为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Film)基底,也即柔性基底。散热缓冲层30包括子胶层、子石墨层、子PI层、子散热缓冲层和子铜层。
步骤602、在支撑层20对应待弯曲区域的区域开设缺口201a。
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与曲面屏的盖板(图中未示出)进行贴合时,需要弯曲显示模组的各层结构,以使各层结构均包括弯曲部、通过弯曲部弯曲连接的主体部和辅体部。由于支撑层的杨氏模量较大,因此,在弯曲显示模组的各层结构时,各层结构的弯曲部对应的中性层往往在支撑层的弯曲部附近,即显示面板的封装层的弯曲部下方。其中,中性层受力最小,离中性层越远,受到的应力也越大,反之,离中性层越近,受到的应力也越小。由于中性层在封装层的弯曲部下方,不处于封装层的弯曲部附近,从而封装层受到的应力较大,在弯曲显示模组的各层结构时,封装层易受到应力损伤产生裂纹,从而造成显示不良的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解决上述显示不良的情况,可在弯曲显示模组100的各层结构之前,对支撑层20的预设区域21a,即支撑层20对应待弯曲区域的区域进行减薄,以降低预设区域21a的杨氏模量,可以使得中性层上移至显示面板10的封装层附近。在弯曲显示模组100的各层结构时,可以使得封装层受到的应力相对较小,从而可以避免封装层受到较大的应力损伤产生裂纹,进而避免显示不良的现象。其中,弯曲支撑层20之后,支撑层20的弯曲部形成在该预设区域21a。具体的,可在支撑层的预设区域21a开设缺口201a,以减薄该预设区域21a。在弯曲显示模组之后,该缺口201a形成为凹槽20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对显示模组的各层结构进行贴合前,通常会形成一设计图纸,该设计图纸可包括贴合前弯曲区域在支撑层20的具体位置等。其中,在理想情况下,支撑层20弯曲后形成的弯曲部在支撑层20的位置与该弯曲区域在支撑层20的位置对应,即支撑层20的弯曲部的起始位置与弯曲区域的起始位置相同,支撑层20的弯曲部的终止位置也与弯曲区域的终止位置相同。而在实际贴合时,支撑层20的弯曲部在支撑层20的位置并不一定与弯曲区域在支撑层20的位置对应,即支撑层20的弯曲部的起始位置与弯曲区域的起始位置不相同,支撑层20的弯曲部的终止位置也与弯曲区域的终止位置不相同。基于上述情况,可使得预设区域21a的宽度大于该弯曲区域的宽度,从而使得缺口201a的宽度大于该弯曲区域的宽度,进而使得后续支撑层20弯曲后形成的弯曲部处于该预设区域21a内。也即是说,支撑层20的弯曲部的起始位置大于预设区域21a的起始位置;或者,支撑层20的弯曲部的终止位置小于预设区域21a的终止位置。
具体的,缺口201a的深度可以为20微米~50微米。
步骤603、对支撑层20的第一表面涂覆胶材,以形成第一胶层40,并将胶材填入缺口201a内以在缺口201a内形成填充胶体,其中,第一胶层40具有填充胶体。
其中,在支撑层20的第一表面形成的第一胶层40用于使支撑层20与散热缓冲层30贴合。
步骤604、弯曲显示面板10和支撑层20,以使显示面板10的待弯曲区域形成为第一弯曲部101,缺口201a形成为凹槽201,凹槽201与第一弯曲部101相对应,第一胶层40靠近支撑层20的一侧形成为第一凸起部401,且第一凸起部401填充至凹槽201内,第一胶层40远离支撑层20的一侧形成为第二凸起部402。
其中,为了将显示面板10和支撑层20贴合至例如瀑布屏、四曲屏等曲面屏的盖板上,需要对显示面板10和支撑层20进行弯曲,从而使显示面板10和支撑层20中的每层结构均具备弯曲部及非弯曲部,而由于缺口201a也被弯曲,因此该缺口201a形成为凹槽201,而凹槽201内填充的胶体随缺口的可容量减少而外溢出,也会有一部分胶体收容于凹槽201内,进而形成相对的第一凸起部401和第二凸起部402。
步骤605、提供一散热缓冲层30,散热缓冲层30包括相对于第一弯曲部101设置的第二弯曲部301,第二弯曲部301与所述第二凸起部202连接。
其中,通过溢出形成的第二凸起部402与散热缓冲层30的第二弯曲部301贴合,并通过第一凸起部401与凹槽201贴合,进而通过第一胶层40将散热缓冲层30与支撑层20贴合,避免虚贴现象。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第一弯曲部;
支撑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下方,所述支撑层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撑层对应所述凹槽所在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支撑层对应除所述凹槽所在区域之外的区域的厚度;
散热缓冲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下方,所述散热缓冲层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有第二弯曲部;
第一胶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与所述散热缓冲层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胶层远离所述散热缓冲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填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胶层靠近所述散热缓冲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开口和底部,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支撑层靠近所述第一胶层的表面,且所述凹槽的宽度从所述凹槽的开口至所述底部逐渐增加;
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宽度从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逐渐变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凸起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为弧形结构、且与所述底部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为锯齿形结构,所述第一凸起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为锯齿形结构、且与所述底部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自多个子开口朝远离所述第二弯曲部方向延伸形成的多个子凹槽,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多个子凸起部,一所述子凸起部填充于一所述子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方,且所述盖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有第三弯曲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支撑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胶层,所述第二胶层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有第四弯曲部,所述第四弯曲部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以及所述支撑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包括PET材料。
9.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显示面板及支撑层,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待弯曲区域;
在所述支撑层对应所述待弯曲区域的区域开设缺口;
对所述支撑层的第一表面涂覆胶材,以形成第一胶层,并将所述胶材填入所述缺口内以在缺口内形成填充胶体,其中,所述第一胶层具有填充胶体;
弯曲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支撑层,以使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待弯曲区域形成为第一弯曲部,所述缺口形成为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相对应,所述支撑层对应所述凹槽所在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支撑层对应除所述凹槽所在区域之外的区域的厚度,所述第一胶层靠近所述支撑层的一侧形成为第一凸起部,且所述第一凸起部填充至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胶层远离所述支撑层的一侧形成为第二凸起部;
提供一散热缓冲层,所述散热缓冲层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的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深度为20微米~50微米。
CN202110257730.XA 2021-03-09 2021-03-09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8852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7730.XA CN112885244B (zh) 2021-03-09 2021-03-09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PCT/CN2021/081011 WO2022188195A1 (zh) 2021-03-09 2021-03-16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7730.XA CN112885244B (zh) 2021-03-09 2021-03-09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5244A CN112885244A (zh) 2021-06-01
CN112885244B true CN112885244B (zh) 2022-05-17

Family

ID=76054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57730.XA Active CN112885244B (zh) 2021-03-09 2021-03-09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5244B (zh)
WO (1) WO20221881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9097B (zh) * 2021-07-15 2023-08-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下支撑结构、四曲屏及移动终端
CN113724597B (zh) * 2021-08-31 2023-11-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920877B (zh) * 2021-10-20 2023-11-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114005364A (zh) * 2021-10-29 2022-02-01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171703B (zh) * 2021-12-06 2023-10-1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4453193B (zh) * 2022-01-21 2022-11-29 丽荣鞋业(深圳)有限公司 箱包刷胶设备
CN115132088B (zh) * 2022-06-21 2023-1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274791A (zh) * 2022-07-20 2022-11-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终端设备
CN115359726B (zh) * 2022-09-21 2023-07-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四曲面柔性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75288A (ko) * 2008-01-04 2009-07-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학시트와 이의 제조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액정표시장치
JP2013228440A (ja) * 2012-04-24 2013-11-07 Japan Display Inc 液晶表示装置
CN108847137A (zh) * 2018-04-13 2018-11-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08938546U (zh) * 2018-09-28 2019-06-0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210836904U (zh) * 2019-12-18 2020-06-23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415586A (zh) * 2020-03-30 2020-07-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816083A (zh) * 2020-08-17 2020-10-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柔性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CN212085044U (zh) * 2020-05-22 2020-12-04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0845A (zh) * 2018-10-24 2019-0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976249B (zh) * 2020-08-20 2022-10-25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泡棉层以及显示模组
CN112071207A (zh) * 2020-09-15 2020-12-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复合散热材与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75288A (ko) * 2008-01-04 2009-07-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학시트와 이의 제조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액정표시장치
JP2013228440A (ja) * 2012-04-24 2013-11-07 Japan Display Inc 液晶表示装置
CN108847137A (zh) * 2018-04-13 2018-11-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08938546U (zh) * 2018-09-28 2019-06-0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210836904U (zh) * 2019-12-18 2020-06-23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415586A (zh) * 2020-03-30 2020-07-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2085044U (zh) * 2020-05-22 2020-12-04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816083A (zh) * 2020-08-17 2020-10-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柔性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5244A (zh) 2021-06-01
WO2022188195A1 (zh) 2022-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85244B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29078B (zh) 透明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US8093512B2 (en) Package of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electronic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2855816B (zh) 具有可挠性基板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90363286A1 (en)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CN103996357B (zh) 覆盖视窗和带有覆盖视窗的显示装置
CN112234152B (zh) 一种散热膜、曲面屏显示装置
CN106887529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20160054822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CN10677321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031231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ackage cover plate
CN11026270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773504B (zh) 顯示裝置
CN107634150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封装方法
US11398617B2 (en) Packaging cover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ach having packaging sheet with shaped plurality channels
CN113891586A (zh) 一种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显示终端
KR102259749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CN111509022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928226A (zh) 柔性显示屏、成型工艺以及用于该成型工艺的涂胶装置
CN114388679B (zh) 显示装置
CN114181641B (zh) 复合胶带及显示装置
CN111048530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曲面显示屏
CN108598294A (zh) 一种oled器件的封装方法以及封装结构
KR20160066363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CN114079020B (zh) 显示屏及其封装方法、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