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6418A - 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86418A CN112186418A CN202010425980.5A CN202010425980A CN112186418A CN 112186418 A CN112186418 A CN 112186418A CN 202010425980 A CN202010425980 A CN 202010425980A CN 112186418 A CN112186418 A CN 1121864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connector
- receptacle
- electrical connection
- m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插头辅助配件(11)包括面对插头壳体(9)的侧表面(55B)的插头侧壁面对部(71)。插头侧壁面对部(71)包括:插头电连接部(75),其能够与插座辅助配件(8)电接触;以及插头配对锁定部(76),其与插座辅助配件(8)协作以防止插头连接器(5)和插座连接器(4)之间的配对状态被释放。插头电连接部(75)和插头配对锁定部(76)在平行于插头侧板(3)的插头连接器安装表面(3A)的方向上彼此相邻,具有介于其间的、朝向插头侧板(3)的插头连接器安装表面(3A)开口的凹口(78)。插头配对锁定部(76)设置有可焊接到插头侧板(3)的插头连接器安装表面(3A)的焊接部(72)。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7月4日提交的、申请号为JP2019-125075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15-185541)公开了一种如本公开的图13所示的连接器组件102,该连接器组件102包括待安装在电路板上的插座连接器(receptacle connector)100和待安装在另一电路板上的插头连接器(plug connector)101。
插座连接器100包括布置成两排的多个插座端子103、保持该多个插座端子103的插座壳体104、以及在纵向方向上分别附接到插座壳体104的端部的两个插座配件105。
插头连接器101包括布置成两排的多个插头端子106、保持该多个插头端子106的插头壳体107、以及在纵向方向上分别附接到插头壳体107的端部的两个插头配件108。
利用上述配置,当插头连接器101与插座连接器100配对(mate)时,插头壳体107容纳在插座壳体104中,并且各插头端子106和各插座端子103彼此电连接。此外,各插头配件108和各插座配件105彼此电连接,并且起到锁定插头连接器101和插座连接器100之间的配对的作用。
本公开的图14示出了放大的插座配件105。如图14所示,插座配件105包括两个内表面部110。各内表面部110以悬臂(cantilever)方式形成,并在插座连接器100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各内表面部110设置有通过切口(lancing)形成的锁定凸起部111。
本公开的图15示出了放大的插头配件108。如图15所示,插头配件108包括两个第一外表面部112和两个第二外表面部113。
各第一外表面部112用作待与电路板等的电源电连接的端子。
当插头连接器101与插座连接器100配对时,各第二外表面部113布置成面对各内表面部110。此外,各第二外表面部113设置有突出部114。因此,当插头连接器101与插座连接器100配对时,图15所示的插头配件108的各第二外表面部113的突出部114与图14所示的插座配件105的各内表面部110的凸起部111协作,以执行锁定插头连接器101和插座连接器100之间的配对的功能。
发明内容
利用专利文献1中的配置,在配对锁定功能方面存在改进的空间。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用于在确保辅助配件之间的电连接的情况下,实现稳定的配对锁定功能。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其包括多个第一触头、保持所述多个第一触头的第一壳体、和附接至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辅助配件,所述第一连接器可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和第二连接器,其包括多个第二触头、保持所述多个第二触头的第二壳体、和附接至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辅助配件,所述第二连接器可安装在第二电路板上。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配对,以使各第一触头与各第二触头电接触。所述第一辅助配件包括面对所述第一壳体的侧表面的第一侧表面面对部。所述第一侧表面面对部包括:第一电连接部,其能够与所述第二辅助配件电接触;和第一配对锁定部,其与所述第二辅助配件协作以防止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配对状态被释放。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一配对锁定部在平行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的方向上彼此相邻,具有介于其间的、朝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开口的间隙。所述第一配对锁定部设置有焊接部,其可焊接到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
根据本公开,由于第一配对锁定部设置有焊接部,因此第一配对锁定部可以稳定地执行配对锁定功能。此外,该间隙使得沿着焊接部向上蔓延(crawling up)的焊料难以到达第一电连接部,因此实现了第一电连接部处的稳定电连接。
根据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充分地理解,附图仅作为说明给出,因此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公开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处于配对状态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在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彼此配对之前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插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插座壳体的放大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插座辅助配件的立体图;
图7是从另一角度观察的插座辅助配件的立体图;
图8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9是插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插头壳体的放大的局部立体图;
图11是插头辅助配件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另一角度观察的插头辅助配件的立体图;
图13是专利文献1中图1的简化图;
图14是专利文献1中图3D的简化图;和
图15是专利文献1中图6D的简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器组件1电连接和机械连接插座侧板2(第二电路板)和插头侧板3(第一电路板)。
插座侧板2和插头侧板3例如是印刷电路板(PCB)、印刷线路板(PWB)、柔性印刷电路(FPC)或柔性扁平电缆(FFC),但不限于此。
连接器组件1包括插座连接器4(第二连接器),其待安装在插座侧板2的插座连接器安装表面2A(第二连接器安装表面)上;和插头连接器5(第一连接器),其待安装在插头侧板3的插头连接器安装表面3A(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上。
如图3和图4所示,插座连接器4包括插座壳体6(第二壳体)、多个插座触头7(第二触头)和两个插座辅助配件8(第二辅助配件)。
如图8和图9所示,插头连接器5包括插头壳体9(第一壳体)、多个插头触头10(第一触头)和两个插头辅助配件11(第一辅助配件)。
当插头连接器5从如图2所示的插座连接器4面对插头连接器5的状态、如图1所示与插座连接器4配对时,各插座触头7与各插头触头10电接触。
此外,当插头连接器5如图1所示与插座连接器4配对时,图3中的各插座辅助配件8与图8中的各插头辅助配件11电接触,并且它们协作执行防止插座连接器4和插头连接器5之间的配对状态被释放的功能。在以下描述中,用于防止插座连接器4和插头连接器5之间的配对状态被释放的功能被称为配对锁定功能。
(各方向的定义)
本文,参照图1和图2,定义了术语“纵向方向”、“插入和移除方向”以及“宽度方向”。
(各方向的定义:纵向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插座连接器4的多个插座触头7布置成两排。属于两排之一的插座触头7彼此相邻的方向被定义为连接器组件1的纵向方向。在下文中,纵向方向基本上是指连接器组件1的纵向方向。
纵向方向包括纵向中心方向和纵向端部方向。纵向中心方向是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连接器组件1的中心的方向。纵向端部方向是在纵向方向上远离连接器组件1的中心的方向。
(各方向的定义:插入和移除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插头连接器5与插座连接器4配对、和插头连接器5从插座连接器4移除的方向被定义为连接器组件1的插入和移除方向。在下文中,插入和移除方向基本上是指连接器组件1的插入和移除方向。
插入和移除方向包括配对方向和移除方向。配对方向是插头连接器5朝向插座连接器4移动、以便插头连接器5与插座连接器4配对的方向。移除方向是与配对方向相反的方向,且是插头连接器5与插座连接器4分开、以便插头连接器5从插座连接器4移除的方向。
(各方向的定义:宽度方向)
宽度方向是连接器组件1的宽度方向,并且垂直于纵向方向与插入和移除方向。
宽度方向包括向内方向和向外方向。向内方向是在宽度方向上朝向连接器组件1的中心的方向。向外方向是在宽度方向上离开连接器组件1的中心的方向。
(各方向的定义:其他)
在下文中,当参照图3至图7描述插座连接器4时,为了解释起见,将配对方向替换为“向下”,且将移除方向替换为“向上”。因此,当例如参照图3至图7提及“上表面”时,所提及的表面是面对移除方向的表面。
另一方面,当参照图8至图12描述插头连接器5时,为了解释起见,将配对方向替换为“向上”,且将移除方向替换为“向下”。因此,当例如参照图8至图12提及“上表面”时,所提及的表面是面对配对方向的表面。
以这种方式,当具体描述插座连接器4和插头连接器5时,根据相关附图互换术语“向上”和“向下”。
(插座连接器4)
参照图3至图7,下面将具体描述插座连接器4。
如图3和图4所示,如上所述,插座连接器4包括插座壳体6、多个插座触头7和两个插座辅助配件8。
如图4所示,插座壳体6由绝缘树脂制成,并且形成为沿纵向方向伸长。插座壳体6包括底壁20、岛状部21和外围壁22。
底壁20是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的壁部,且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底壁20的厚度方向等于插入和移除方向。
岛状部21在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从底壁20的中心以岛状形状突出。
外围壁22从底壁20的边缘向上突出,以在平面图中包围岛状部21。因此,在岛状部21和外围壁22之间,形成矩形环状插头容纳空间23。
外围壁22包括两个插座触头保持部24和两个插座辅助配件保持部25。
各插座触头保持部24保持三个插座触头7,且在宽度方向上面对岛状部21。
各插座辅助配件保持部25保持各插座辅助配件8,并且在纵向方向上与插座触头保持部24相邻。
如图5所示,各插座辅助配件保持部25包括在纵向方向上面对岛状部21的插座辅助配件保持端部26、和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面对的两个插座辅助配件保持侧部27,且各插座辅助配件保持部25在平面图中形成在纵向中心方向上开口的U形。
在插座辅助配件保持端部26和各插座辅助配件保持侧部27之间,形成向上开口的插座触头部容纳狭缝28。在各插座辅助配件保持侧部27和各插座触头保持部24之间,形成向上开口的插座锁定部容纳狭缝29。插座辅助配件保持端部26包括上表面26A。类似地,各插座辅助配件保持侧部27包括上表面27A。
各插座辅助配件保持部25形成有两个插座辅助配件压配槽30和一个辅助配件插入槽31。
如图3和图4所示,多个插座触头7由金属制成,并且如上所述布置成两排。属于两排之一的插座触头7各自从插座壳体6的插座触头保持部24之一、跨过插头容纳空间23布置到岛状部21。
各插座触头7可以通过冲压和弯曲金属板来制造,但不限于此。各插座触头7通过嵌件模塑(insert-molding)与插座壳体6集成,但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通过压配附接到插座壳体6。
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插座触头7布置成两排,但不限于此。例如,多个插座触头7可以布置成单排。在这种情况下,纵向方向被定义为多个插座触头7彼此相邻的方向。
如图3和图4所示,各插座辅助配件8由金属制成,并且沿纵向方向布置在插座壳体6的各端部处。
如图6和图7所示,各插座辅助配件8包括插座上表面保护部40(保护部)、两个插座侧壁面对部41、两个插座压配部42、两个插座电连接部43(第二电连接部)、两个插座配对锁定部44(第二配对锁定部)、插座舌状部45和插座焊接部46。
插座上表面保护部40保护图4所示的插座辅助配件保持部25,且在平面图中形成朝向图4所示的岛状部21开口的U形。具体地,插座上表面保护部40包括上表面保护端部40A和两个上表面保护侧部40B。上表面保护端部40A在插入和移除方向上面对图5所示的插座辅助配件保持端部26的上表面26A,以保护上表面26A。各上表面保护侧部40B在插入和移除方向上面对图5所示的各插座辅助配件保持侧部27的上表面27A,以保护上表面27A。各上表面保护侧部40B还在插入和移除方向上面对各插座电连接部43,以保护各插座电连接部43。
各插座侧壁面对部41从插座上表面保护部40的各上表面保护侧部40B向下延伸,相对于图5所示的各插座辅助配件保持侧部27向外布置,且在宽度方向上面对各插座辅助配件保持侧部27。
各插座压配部42将插座辅助配件8固定到插座壳体6,从各插座侧壁面对部41的下端向下突出,并且压配到图5所示的各插座辅助配件压配槽30中。
各插座电连接部43电连接到插头连接器5的各插头辅助配件11,且由各插座侧壁面对部41以悬臂方式保持。具体地,各插座电连接部43通过在纵向端部方向上从各插座侧壁面对部41的端部41A向内弯曲大约170度而形成。换句话说,各插座电连接部43以悬臂方式在纵向中心方向上从各插座侧壁面对部41的端部41A延伸。也就是说,各插座电连接部43以悬臂方式从各插座侧壁面对部41的端部41A朝向各插座配对锁定部44延伸。各插座电连接部43相对于各插座侧壁面对部41向内布置。因此,在图7所示的仰视图中,各插座侧壁面对部41和各插座电连接部43形成在纵向中心方向上开口的U形。各插座侧壁面对部41和各插座电连接部43经由图5所示的各插座触头部容纳狭缝28彼此连接。各插座电连接部43的自由端部43A形成有向内突出的电触头部43B。
各插座配对锁定部44与插头连接器5的各插头辅助配件11协作以执行配对锁定功能,并且由各插座压配部42以悬臂方式保持。具体地,各插座配对锁定部44形成向下开口的U形,并且通过从各插座压配部42向内弯曲大约180度而形成。各插座压配部42形成有向内突出的锁定突出部44A。
插座舌状部45引导插头连接器5以与插座连接器4配对,并在纵向中心方向上从上表面保护端部40A延伸。具体地,插座舌状部45形成向上开口的U形,以接收插头连接器5。
图7所示的插座焊接部46可焊接到插座侧板2,从图6所示的上表面保护端部40A向下延伸,并容纳在图5所示的辅助配件插入槽31中。
各插座辅助配件8可以通过冲压和弯曲金属板来制造,但不限于此。各插座辅助配件8通过将各插座压配部42压配在各插座辅助配件压配槽30中而附接到插座壳体6,但不限于此。
如图6所示,各插座电连接部43配置为比各插座配对锁定部44更柔软。也就是说,各插座电连接部43的电触头部43B比各插座配对锁定部44的锁定突出部44A更容易弹性移位。因此,各插座电连接部43也执行轻微的配对锁定功能,但是该功能比各插座配对锁定部44的配对锁定功能弱得多。因此,当插入和移除连接器时,各插座电连接部43不会磨损插头辅助配件11以产生金属磨损碎屑,并且有助于各插座电连接部43处的稳定电连接。
另外,如图6所示,各插座电连接部43和各插座配对锁定部44在纵向方向上彼此相邻。然后,各插座电连接部43布置为比各插座配对锁定部44更靠近纵向端部方向侧,即,在纵向方向上比各插座配对锁定部44更远离多个插座触头7。
(插头连接器5)
接下来,参照图8至图12,将具体描述插头连接器5。
如图8和图9所示,如上所述,插头连接器5包括插头壳体9、多个插头触头10和两个插头辅助配件11。
如图9所示,插头壳体9由绝缘树脂制成,并且形成为在纵向方向伸长。插头壳体9包括底壁50和外围壁51。
底壁50是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的壁部,并且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底壁50的厚度方向等于插入和移除方向。
外围壁51从底壁50的边缘突出,以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环状形状。因此,在外围壁51内部,形成岛状部容纳空间52。
外围壁51包括两个插头触头保持部53和两个插头辅助配件保持部54。
各插头触头保持部53保持三个插头触头10。两个插头触头保持部53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面对。
各插头辅助配件保持部54保持各插头辅助配件11,并且与各插头触头保持部53在纵向方向上相邻。
如图10所示,各插头辅助配件保持部54包括两个插头辅助配件保持侧部55,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面对;和插头辅助配件保持端部56,其耦合两个插头辅助配件保持侧部55,且它们在平面图中形成在纵向中心方向上开口的U形。
各插头辅助配件保持侧部55形成有插头连接部容纳槽57和插头锁定部容纳槽58。插头连接部容纳槽57和插头锁定部容纳槽58形成为在纵向方向上彼此相邻。插头连接部容纳槽57和插头锁定部容纳槽58以该所述顺序布置在纵向中心方向上。另外,各插头辅助配件保持侧部55包括分隔壁59,该分隔壁59在纵向方向上将插头连接部容纳槽57和插头锁定部容纳槽58分隔开。插头辅助配件保持端部56形成有引导部容纳槽60。各插头辅助配件保持侧部55包括上表面55A和面向外部的侧表面55B。类似地,插头辅助配件保持端部56包括上表面56A。
回到图8,多个插头触头10由金属制成,并且类似于图3所示的多个插座触头7地布置成两排。如图8和图9所示,属于两排之一的插头触头10布置在插头壳体9的两个插头触头保持部53之一处。
各插头触头10可以通过冲压和弯曲金属板来制造,但不限于此。各插头触头10通过嵌件模塑与插头壳体9集成,但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通过压配附接到插头壳体9。
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插头触头10布置成两排,但不限于此。类似于上述插座触头7,多个插头触头10可以布置成单排。
各插头辅助配件11由金属制成,并且如图8和图9所示,在纵向方向上布置在插头壳体9的各端部处。
如图11和图12所示,各插头辅助配件11包括插头上表面保护部70、两个插头侧壁面对部71(第一侧表面面对部)、两个焊接部72和引导部73。
插头上表面保护部70保护图9所示的插头辅助配件保持部54,并且在平面图中形成为朝向图9所示的岛状部容纳空间52开口的U形。具体地,插头上表面保护部70包括上表面保护端部70A和两个上表面保护侧部70B。上表面保护端部70A在插入和移除方向上面对图10所示的插头辅助配件保持部54的插头辅助配件保持端部56的上表面56A,以保护上表面56A。各上表面保护侧部70B在插入和移除方向上面对图10所示的插头辅助配件保持部54的各插头辅助配件保持侧部55的上表面55A,以保护上表面55A。
各插头侧壁面对部71从插头上表面保护部70的各上表面保护侧部70B向下延伸,相对于图10所示的各插头辅助配件保持侧部55向外布置,且在宽度方向上面对各插头辅助配件保持侧部55。也就是说,各插头侧壁面对部71面对各插头辅助配件保持侧部55的侧表面55B。
各插头侧壁面对部71包括插头电连接部75(第一电连接部)、插头配对锁定部76(第一配对锁定部)和耦合部77。插头电连接部75、插头配对锁定部76和耦合部77位于垂直于宽度方向的单个平面中。插头电连接部75、插头配对锁定部76和耦合部77的所有厚度方向等于宽度方向。
插头电连接部75电连接到插座连接器4的各插座辅助配件8。插头电连接部75的下端部75A形成有在纵向中心方向上突出的压配突出部75B。
插头配对锁定部76与插座连接器4的各插座辅助配件8协作,以执行配对锁定功能。
耦合部77在纵向方向上将插头电连接部75与插头配对锁定部76耦合。
插头电连接部75、耦合部77和插头配对锁定部76以该所述顺序在纵向中心方向上布置。
各插头侧壁面对部71形成有在纵向方向上在插头电连接部75和插头配对锁定部76之间向下开口的凹口78(间隙)。凹口78形成在耦合部77的下方。凹口78形成为在插入和移除方向上与耦合部77相邻。因此,凹口78在纵向方向上未将插头侧壁面对部71分成两部分。然而,可替代地,可以省略该耦合部77,且凹口78可以在纵向方向上将插头侧壁面对部71分成两部分。
插头侧壁面对部71形成有锁定部79,用于与插座连接器4协作以执行配对锁定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部79形成为向外突出的突出部。然而,锁定部79不限于此,只要它具有能够与插座连接器4协作以执行配对锁定功能的形式即可,并且锁定部79可以是凹部或孔。锁定部79至少形成在插头配对锁定部76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部79进一步形成在插头电连接部75和耦合部77上。锁定部79以无缝的方式沿纵向方向直接形成在插头配对锁定部76、耦合部77和插头电连接部75上方。然而,锁定部79可以不形成在插头电连接部75和耦合部77上,而可以仅形成在插头配对锁定部76上。锁定部79与凹口78分开形成,并相对于凹口78向上设置。
各焊接部72焊接到插头侧板3的插头连接器安装表面3A,以将插头连接器5固定到插头侧板3的插头连接器安装表面3A。各焊接部72形成为从各插头侧壁面对部71的插头配对锁定部76的下端部76A向外延伸。然而,可替代地,插头配对锁定部76的下端部76A本身可以是待焊接到插头侧板3的插头连接器安装表面3A的焊接部。
引导部73引导插头连接器5以与插座连接器4配对,且形成为从上表面保护端部70A向下延伸。
各插头辅助配件11可以通过冲压和弯曲金属板来制造,但不限于此。各插头辅助配件11通过将各插头侧壁面对部71的插头电连接部75压配至各插头连接部容纳槽57中而附接到插头壳体9,但不限于此。
另外,各插头侧壁面对部71的插头电连接部75和插头配对锁定部76在纵向方向上并排布置。然后,插头电连接部75布置成比插头配对锁定部76更靠近纵向端部方向侧,即,在纵向方向上比插头配对锁定部76更远离多个插头触头10。
(连接器组件1的配对)
为了使插头连接器5与插座连接器4配对,首先,插头连接器5从如图2所示的插头连接器5在插入和移除方向上面对插座连接器4的状态、在配对方向上移动。
然后,图11所示的插头连接器5的各插头辅助配件11的引导部73与图6所示的插座连接器4的各插座辅助配件8的插座舌状部45协作,以在纵向方向上将插头连接器5引导至插座连接器4。
然后,当图6所示的各插座辅助配件8的插座电连接部43的电触头部43B与图11所示的各插头辅助配件11的锁定部79接触时,悬臂插座电连接部43向外弹性变形。在这种状态下,当插头连接器5在配对方向上进一步移动时,图6所示的电触头部43B跨过图11所示的锁定部79,并且图6所示的插座电连接部43向内弹性恢复,与图11所示的插头电连接部75接触,并且朝向插头电连接部75推压。这实现了图6所示的各插座辅助配件8和图11所示的各插头辅助配件11之间的电接触。
同时,当图6所示的插座配对锁定部44的锁定突起部44A与图11所示的各插头辅助配件11的锁定部79接触时,悬臂插座配对锁定部44向外弹性变形。在这种状态下,当插头连接器5在配对方向上进一步移动时,图6所示的锁定突起部44A跨过图11所示的锁定部79,且图6所示的插座配对锁定部44向内弹性恢复。顺便提及,图6所示的插座配对锁定部44被设计成比插座电连接部43更小的向外的柔性。换句话说,图6所示的插座配对锁定部44被设计成具有比插座电连接部43更高的刚度。因此,图6所示的插座配对锁定部44执行强大的配对锁定功能。
(连接器组件1的移除)
为了将插头连接器5从插座连接器4移除,插座侧板2通过一只手保持,并且插头侧板3通过另一只手在移除方向上拉动。以这种方式,图6所示的插座电连接部43和插座配对锁定部44,与锁定部79接触,并向外弹性变形,并且插座电连接部43和插座配对锁定部44跨过锁定部79。然后,插头连接器5可从插座连接器4移除。
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合适的实施方式,并且上述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连接器组件1包括可安装在插头侧板3(第一电路板)上的插头连接器5(第一连接器)、和可安装在插座侧板2(第二电路板)上的插座连接器4(第二连接器)。插头连接器5包括多个插头触头10(第一触头)、保持多个插头触头10的插头壳体9(第一壳体)、附接至插头壳体9的插头辅助配件11(第一辅助配件)。插座连接器4包括多个插座触头7(第二触头)、保持多个插座触头7的插座壳体6(第二壳体)、附接至插座壳体6的插座辅助配件8(第二辅助配件)。插头连接器5与插座连接器4的配对使得各插头触头10与各插座触头7电接触。
如图10至图12所示,插头辅助配件11包括面对插头壳体9的侧表面55B的插头侧壁面对部71(第一侧表面面对部)。插头侧壁面对部71包括:插头电连接部75(第一电连接部),其能够与插座辅助配件8电接触;以及插头配对锁定部76(第一配对锁定部),其与插座辅助配件8协作以防止插头连接器5和插座连接器4之间的配对状态被释放。插头电连接部75和插头配对锁定部76在平行于插头侧板3的插头连接器安装表面3A(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的方向上彼此相邻,具有介于其间的、朝向插头侧板3的插头连接器安装表面3A开口的凹口78(间隙)。插头配对锁定部76设置有可焊接到插头侧板3的插头连接器安装表面3A的焊接部72。
利用这种配置,由于插头配对锁定部76设置有焊接部72,插头配对锁定部76可以稳定地执行配对锁定功能。另外,凹口78使得沿着焊接部72向上蔓延的焊料难以到达插头电连接部75,因此实现了插头电连接部75处的稳定电连接。
另外,如图11所示,插头电连接部75比插头配对锁定部76更远离多个插头触头10。利用这种配置,增加了设计插头电连接部75的自由度。
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插座辅助配件8包括插座电连接部43(第二电连接部),其能够与插头电连接部75电接触;以及插座配对锁定部44(第二配对锁定部),其与插头配对锁定部76协作以防止插头连接器5和插座连接器4之间的配对状态被释放。插座电连接部43以悬臂方式朝向插座配对锁定部44延伸。在插座电连接部43的自由端部43A处,布置有能够与插头电连接部75电接触的电触头部43B。利用这种配置,插座电连接部43的电触头部43B可以布置在插座配对锁定部44附近,且这有助于减小连接器组件1在纵向方向上的尺寸。
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插座辅助配件8在插入和移除方向上包括覆盖插座壳体6和插座电连接部43的插座上表面保护部40。利用这种配置,当连接器配对时,可以防止插座壳体6和插座电连接部43的损坏。此外,插头电连接部75比插头配对锁定部76更远离多个插头触头10,作为响应,插座电连接部43比插座配对锁定部44更远离多个插座触头7,因此插座上表面保护部40容易覆盖插座电连接部43和插座壳体6。
另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插头侧壁面对部71包括朝向插头侧板3的插头连接器安装表面3A开口的凹口78,以形成朝向插头侧板3的插头连接器安装表面3A开口的U形。插头侧壁面对部71还包括将插头电连接部75与插头配对锁定部76耦合的耦合部77。利用这种配置,与凹口78将插头侧壁面对部71分成两部分的情况相比,更容易管理插头电连接部75和插头配对锁定部76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尺寸。
此外,如图11所示,插头配对锁定部76形成有作为突起的锁定部79。然而,可替代地,锁定部79可以是凹部或孔。
另外,如图11所示,锁定部79以无缝方式形成在插头配对锁定部76、耦合部77和插头电连接部75上方。
此外,如图11所示,锁定部79与凹口78分开形成。
注意,可以省略图3所示的两个插座辅助配件8之一,并且可以省略图4所示的两个插头辅助配件11之一。
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合适的实施方式。在下文中,补充描述专利文献1等。
(1)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连接器的配对状态下,插座配件105的内表面部110面对插头配件108的第二外表面部113。同时,插座配件105没有面对插头配件108的第一外表面部112的构件。因此,尽管第一外表面部112改变为任何形状,但是第一外表面部112不能执行配对锁定功能。
(2)如果用于执行配对锁定功能的突起设置在图14中的悬臂内表面部110的基部附近,则当突起执行配对锁定功能时,不能控制凸起部111的行为,并且凸起部111处的电接触变得不稳定。
(3)为了布线方便,实现电连接的第二外表面部113优选布置在触头附近。因此,布置成使得用于实现电连接的部分比用于执行配对锁定功能的部分更远离触头是与公知常识相反的。
从如此描述的公开内容中,将显而易见的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多种方式变化。这种变型不应被视为背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所有这种修改都旨在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器,其包括多个第一触头、保持所述多个第一触头的第一壳体、和附接至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辅助配件,所述第一连接器可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和
第二连接器,其包括多个第二触头、保持所述多个第二触头的第二壳体、和附接至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辅助配件,所述第二连接器可安装在第二电路板上,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配对,以使各第一触头与各第二触头电接触,
所述第一辅助配件包括面对所述第一壳体的侧表面的第一侧表面面对部,
所述第一侧表面面对部包括:
第一电连接部,其能够与所述第二辅助配件电接触;和
第一配对锁定部,其与所述第二辅助配件协作以防止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配对状态被释放,
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一配对锁定部在平行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的方向上彼此相邻,具有介于其间的、朝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开口的间隙,且
所述第一配对锁定部设置有焊接部,其可焊接到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比所述第一配对锁定部更远离所述多个第一触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辅助配件包括:
第二电连接部,其能够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电接触;和
第二配对锁定部,其与所述第一配对锁定部协作以防止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所述配对状态被释放,
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以悬臂方式朝向所述第二配对锁定部延伸,且
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包括自由端部,在所述自由端部处布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电接触的电触头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辅助配件包括保护部,其在垂直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连接器安装表面的方向上覆盖所述第二电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辅助配件包括保护部,其在垂直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连接器安装表面的方向上覆盖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由于朝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开口的所述间隙,所述第一侧表面面对部形成为朝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开口的U形,且
所述第一侧表面面对部还包括耦合部,其将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配对锁定部耦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配对锁定部形成有锁定部,所述锁定部包括突起、凹部或孔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锁定部以无缝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一配对锁定部、所述耦合部和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间隙分开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25075A JP7196028B2 (ja) | 2019-07-04 | 2019-07-04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2019-125075 | 2019-07-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86418A true CN112186418A (zh) | 2021-01-05 |
CN112186418B CN112186418B (zh) | 2022-07-26 |
Family
ID=73919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25980.5A Active CN112186418B (zh) | 2019-07-04 | 2020-05-19 | 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46004B2 (zh) |
JP (1) | JP7196028B2 (zh) |
KR (1) | KR102417816B1 (zh) |
CN (1) | CN112186418B (zh) |
TW (1) | TWI73629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62357A1 (ko) | 2020-02-14 | 2021-08-19 |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 기판 커넥터 |
JP7430818B2 (ja) * | 2020-03-19 | 2024-02-13 | エル エス エムトロン リミテッド | 基板コネクタ |
JP7348131B2 (ja) * | 2020-04-28 | 2023-09-2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JP2022015752A (ja) * | 2020-07-09 | 2022-01-21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
US12261384B2 (en) * | 2021-08-31 | 2025-03-25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 Socket connector |
KR102734765B1 (ko) * | 2022-06-21 | 2024-11-28 | 몰렉스 엘엘씨 | 리셉터클 피팅 네일,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기판 대 기판 커넥터 조립체 |
KR102679519B1 (ko) * | 2022-09-08 | 2024-07-01 | 에이치알에스코리아 주식회사 | 리셉터클 커넥터 |
WO2025004413A1 (ja) * | 2023-06-26 | 2025-01-02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37612A (zh) * | 2010-03-31 | 2011-11-09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
CN204118348U (zh) * | 2014-09-30 | 2015-01-21 | 电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连接器组合件 |
CN104659569A (zh) * | 2013-11-19 | 2015-05-27 | 京瓷连接器制品株式会社 | 插座连接器和制造插座连接器的方法 |
JP2015185541A (ja) * | 2014-03-20 | 2015-10-22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03101B1 (en) * | 2001-12-04 | 2003-01-07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ing path |
TWM250386U (en) * | 2003-08-08 | 2004-11-1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2667690Y (zh) * | 2003-09-06 | 2004-12-2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736999Y (zh) * | 2004-09-23 | 2005-10-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合 |
JP4287825B2 (ja) * | 2005-01-28 | 2009-07-01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
JP2007018785A (ja) * | 2005-07-06 | 2007-01-25 | D D K Ltd | コネクタ |
JP4454036B2 (ja) * | 2007-06-06 | 2010-04-21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雄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4809816B2 (ja) * | 2007-08-31 | 2011-11-09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196648B2 (ja) | 2008-05-23 | 2013-05-15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基板間接続用コネクタ構造 |
TWI394327B (zh) * | 2008-09-16 | 2013-04-2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電連接器 |
JP5498883B2 (ja) * | 2010-04-27 | 2014-05-21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890117B2 (ja) * | 2011-07-07 | 2016-03-22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8986027B2 (en) * | 2012-10-31 | 2015-03-24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
US8888506B2 (en) * | 2013-01-29 | 2014-11-18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
JP6148952B2 (ja) * | 2013-03-14 | 2017-06-14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199666B2 (ja) * | 2013-09-04 | 2017-09-20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US9065228B2 (en) * | 2013-11-21 | 2015-06-23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
JP5972855B2 (ja) | 2013-12-24 | 2016-08-17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US9300064B2 (en) * | 2014-01-17 | 2016-03-29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
JP6034339B2 (ja) * | 2014-07-29 | 2016-11-30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US9755337B2 (en) * | 2014-09-02 | 2017-09-05 | Apple Inc. | Waterproof board-to-board connectors |
CN106356656A (zh) | 2015-07-17 | 2017-01-25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
JP6498622B2 (ja) * | 2016-03-14 | 2019-04-1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17204433A (ja) * | 2016-05-13 | 2017-11-16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CN107819221A (zh) | 2016-09-13 | 2018-03-2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KR102333832B1 (ko) * | 2017-04-03 | 2021-12-03 | 히로세코리아 주식회사 | 소켓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
TWM570540U (zh) * | 2018-06-22 | 2018-11-21 |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Socket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JP6493611B1 (ja) * | 2018-08-03 | 2019-04-03 | Smk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
2019
- 2019-07-04 JP JP2019125075A patent/JP7196028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5-08 US US16/869,873 patent/US11146004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5-19 CN CN202010425980.5A patent/CN112186418B/zh active Active
- 2020-05-25 KR KR1020200062275A patent/KR102417816B1/ko active Active
- 2020-05-29 TW TW109118175A patent/TWI736295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37612A (zh) * | 2010-03-31 | 2011-11-09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
CN104659569A (zh) * | 2013-11-19 | 2015-05-27 | 京瓷连接器制品株式会社 | 插座连接器和制造插座连接器的方法 |
JP2015185541A (ja) * | 2014-03-20 | 2015-10-22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CN204118348U (zh) * | 2014-09-30 | 2015-01-21 | 电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连接器组合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146004B2 (en) | 2021-10-12 |
CN112186418B (zh) | 2022-07-26 |
KR102417816B1 (ko) | 2022-07-06 |
JP2021012774A (ja) | 2021-02-04 |
JP7196028B2 (ja) | 2022-12-26 |
KR20210004828A (ko) | 2021-01-13 |
TWI736295B (zh) | 2021-08-11 |
TW202103384A (zh) | 2021-01-16 |
US20210005991A1 (en) | 2021-0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86418B (zh) | 连接器组件 | |
CN108879146B (zh) | 浮动连接器 | |
CN106067627B (zh) | 连接器 | |
CN100477410C (zh) | 具有部分在连接器装配部分可弹性移动的外壳的电连接器 | |
JP5001740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0511871C (zh) | 具有防止静电荷累积在匹配连接器上的连接器 | |
US950281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13273037B (zh) | 连接器及外导体 | |
JP2007180008A (ja) | コネクタプラグ | |
JP2007184231A (ja) | コネクタプラグ | |
US1074197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201731179A (zh) | 連接器 | |
CN111403949A (zh) | 连接器组件 | |
JP2010157368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673331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system | |
CN112072351A (zh) | 电子部件单元 | |
CN112864706B (zh) | 连接器组件 | |
JP2010157367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12018535B (zh) | 电连接器组装体 | |
CN111106474B (zh) | 连接器以及线束 | |
EP1804344A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flexible mating portion | |
JP7112062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7436533B2 (ja) | ハウジング及びコネクタ | |
JP7221807B2 (ja) | ハウジング | |
CN111864434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