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6462B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86462B CN111886462B CN201980021063.6A CN201980021063A CN111886462B CN 111886462 B CN111886462 B CN 111886462B CN 201980021063 A CN201980021063 A CN 201980021063A CN 111886462 B CN111886462 B CN 1118864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detected
- value
- evaporator
- defrosting ope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2—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rost or condensa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02—Defroster contro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02—Defroster control
- F25D21/006—Defroster control with electronic control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25D21/08—Removing frost by electric hea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1—Sensor to detect if defrost is necessar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7—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air duc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400/00—General features of,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or fo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subclass
- F25D2400/02—Refrigerators including a heat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D2600/02—Tim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700/00—Means for sensing or measuring; Sensors therefor
- F25D2700/02—Sensors detecting door open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700/00—Means for sensing or measuring; Sensors therefor
- F25D2700/12—Sensors measuring the inside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设定的持续时间内,操作对气流变化作出响应的传感器的加热元件;感测处于开启或断开状态的所述加热元件的温度;以及基于所述加热元件的感测温度当中的作为最低值的第一感测温度(Ht1)和作为最高值的第二感测温度(Ht2)之间的温度值的差来感测热交换空间中的空气通道阻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冰箱是能够在低温下将诸如食物的物体存储在设置在箱体中的储存室中的家用电器。由于储存空间被隔热壁包围,所以储存空间的内部可以保持在低于外部温度的温度。
根据储存空间的温度范围,储存空间可分为冷藏储存空间或冷冻储存空间。
冰箱还可包括用于将冷空气供应到储存空间的蒸发器。储存空间中的空气在流向设置有蒸发器的空间的同时被冷却,从而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并且冷却的空气被再次供应到储存空间。
这里,如果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包含湿气,则当空气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时,湿气在蒸发器的表面上冻结,从而在蒸发器的表面上结霜。
因为空气的流动阻力作用在霜上,所以在蒸发器表面上冻结的霜的量增加得越多,流动阻力增加得越多。结果,蒸发器的热交换效率可能恶化,因此功率消耗可能增加。
因此,冰箱还包括用于除去蒸发器上的霜的除霜器。
在作为现有技术文献的韩国专利公报2000-0004806中公开了一种可变除霜循环方法。
在现有技术文献中,利用压缩机的累积运行时间和外部温度来调节除霜循环。
然而,与现有技术文献类似,当仅使用压缩机的累积运行时间和外部温度来确定除霜循环时,蒸发器上的霜量(以下称为结霜量)不被反映。因此,难以准确地确定需要除霜的时间点。
即,结霜量可以根据各种环境而增加或减少,例如用户的冰箱使用模式和空气保持湿气的程度。在现有技术文献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缺点,即在不反映各种环境的情况下确定除霜循环。
此外,在现有技术文献的情况下,存在的缺点是,由于可以检测到蒸发器的局部霜量而不能检测到整个蒸发器上的霜量,因此难以确认精确的除霜时间点。
因此,存在这样的缺点,即使结霜量大也不能开始除霜,从而使冷却性能变差,或者即使结霜量低也开始除霜,从而由于不必要的除霜而增加功率消耗。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使用根据蒸发器上的霜量而变化的参数来确定进行除霜操作的时间点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另外,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使用具有根据空气的流量而变化的输出值的传感器根据蒸发器上的霜量来准确地确定必须除霜的时间点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另外,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即使当用于确定除霜时间点的传感器的精度低时也准确地确定精确除霜时间点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另外,本公开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即使除霜操作完成也能够确定在蒸发器上是否存在残留霜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本公开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当在除霜完成之后在蒸发器上存在残留霜时能够将下一除霜时间点提前或者增加下一除霜操作时间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发热元件的检测温度当中的作为最低值的第一检测温度Ht1和作为最高值的第二检测温度Ht2之间的温度差来检测蒸发器上的残留霜。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检测温度Ht1可以是发热元件刚好开启之后由传感器的感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并且第二检测温度Ht2可以是发热元件刚好断开之后由传感器的感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
另外,所述第一检测温度Ht1可以是在所述发热元件开启的时间段期间的最低温度值,并且所述第二检测温度Ht2可以是在所述发热元件断开之后的最高温度值。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第一检测温度Ht1和所述第二检测温度Ht2之间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一参考值时,执行所述蒸发器的除霜操作。
所述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除霜操作完成之后,更新所述第一检测温度Ht1和所述第二检测温度Ht2之间的温度差值,并且当更新后的所述温度差值小于第二参考值时,可以放宽下一除霜操作的进入条件。
第二参考值的值可以高于第一参考值。
当更新后的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参考值时,可以增加用于执行所述下一除霜操作的所述第一参考值,或者当更新后的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参考值时,可以通过升高除霜完成温度来增加所述下一除霜操作的总操作时间。
因此,可以确定除霜操作完成之后蒸发器上是否存在残留霜,并且根据残留霜的存在与否,可以将下一除霜时间点提前或者可以增加下一除霜操作时间。
所述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除霜操作完成之后,确定是否对所述第一检测温度Ht1和所述第二检测温度Ht2之间的温度差值进行第一次更新,并且当在所述除霜操作完成之后对所述第一检测温度Ht1和所述第二检测温度Ht2之间的温度差值进行第一次更新时,可以通过升高所述下一除霜操作中的除霜完成温度来增加下一除霜操作的总操作时间。
所述第三参考值的值可以大于所述第一参考值且小于所述第二参考值。
所述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当在所述除霜操作完成之后确定对所述第一检测温度Ht1和所述第二检测温度Ht2之间的温度差值进行第一次更新时,确定更新后的所述温度差值是否小于第三参考值,并且当更新后的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三参考值时,再次执行所述除霜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一种冰箱可以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发热元件的检测温度当中的作为最低值的第一检测温度Ht1和作为最高值的第二检测温度Ht2之间的温度差来检测所述蒸发器上的残留霜。
有利效果
根据所提出的发明,由于使用具有根据在旁路通道中在蒸发器上产生的霜量而变化的输出值的传感器来确定需要除霜的时间点,因此可以准确地确定需要除霜的时间点。
另外,即使当用于确定除霜时间点的传感器的精度低时,也可以准确地确定除霜时间点,从而显著降低传感器的成本。
因此,可以确定除霜操作完成之后蒸发器上是否存在残留霜,并且根据残留霜的存在与否,可以将下一除霜时间点提前或者可以增加下一除霜操作时间,因此有效地去除了留在蒸发器上的残留霜。因此,存在的优点是冰箱的冷却性能和功耗显著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空气管道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通道盖和传感器在冷空气管道中彼此分离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在结霜之前和之后热交换空间和旁路通道中的气流的视图。
图5是示出传感器设置在旁路通道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的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流经旁路通道的气流的传感器周围的热流的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控制框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通过确定冰箱需要被除霜的时间点来执行除霜操作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在蒸发器上结霜之前和之后根据发热元件的开启/断开的发热元件的温度变化的视图。
图11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除霜完成之后检测蒸发器中的残留冰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除霜完成之后检测蒸发器中的残留冰的详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注意,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尽可能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即使它们在不同的附图中示出。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当确定公知配置或功能的详细描述干扰了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理解时,将省略详细描述。
而且,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和(b)之类的术语。每个术语仅用于将相应部件与其它部件区分开,而不界定相应部件的本质、顺序或序列。应当理解,当一个部件“连接”、“联接”或“接合”到另一个部件时,前者可以直接连接或接合到后者,或者可以“连接”、“联接”或“接合”到后者,其间插设第三部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空气管道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通道盖和传感器在冷空气管道中彼此分离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冰箱1可以包括限定储存空间11的内壳12。
储存空间可以包括冷藏储存空间和冷冻储存空间中的一个或多个。
冷空气管道20在储存空间11的后部空间中提供通道,供应到储存空间11的冷空气通过该通道流动。此外,蒸发器30设置在冷空气管道20和内壳12的后壁13之间。即,供设置蒸发器30的热交换空间222限定在冷空气管道20和后壁13之间。
因此,储存空间11的空气可以流到冷空气管道20和内壳12的后壁13之间的热交换空间222,然后与蒸发器30进行热交换。此后,空气可以流过冷空气管道20的内部,然后被供应到储存空间11。
冷空气管道20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管道210和联接到第一管道210的后表面的第二管道220。
第一管道210的前表面是面向储存空间11的表面,而第一管道220的后表面是面向内壳12的后壁13的表面。
在第一管道210和第二管道220彼此联接的状态,冷空气通道212可以设置在第一管道210和第二管道220之间。
此外,冷空气流入孔221可以限定在第二管道220中,冷空气排放孔211可以限定在第一管道210中。
鼓风机(未示出)可以设置在冷空气通道212中。因此,当鼓风机旋转时,通过蒸发器30的空气通过冷空气流入孔221被引入冷空气通道212,并通过冷空气排放孔211被排放到储存空间11。
蒸发器30设置在冷空气管道20和后壁13之间。这里,蒸发器30可以设置在冷空气流入孔221的下方。
因此,储存空间11中的空气上升以与蒸发器30进行热交换,然后被引入冷空气流入孔221。
根据这种布置,当蒸发器30上的结霜量增加时,会减少通过蒸发器30的空气量,从而降低热交换效率。
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根据在蒸发器30上的结霜量而改变的参数来确定需要对蒸发器30除霜的时间点。
例如,冷空气管道20还可包括结霜感测部,该结霜感测部构造成使得流过热交换空间222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被旁路,并构造成通过使用根据空气的流量而具有不同输出的传感器来确定需要除霜的时间点。
结霜感测部可包括旁路通道230和传感器270,旁路通道230旁路流过热交换空间222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传感器270设置在旁路通道230中。
虽然没有限制,但是旁路通道230可以以凹入形状设置在第一管道210中。或者,旁路通道230可以设置在第二管道220中。
旁路通道230可以通过使第一管道210或第二管道220的一部分沿远离蒸发器30的方向凹进来提供。
旁路通道230可从冷空气管道20沿竖直方向延伸。
旁路通道230可设置成在蒸发器30的左右宽度范围内面对蒸发器30,使得热交换空间222中的空气旁路到旁路通道230。
结霜感测部还可以包括通道盖260,其允许旁路通道230与热交换空间222隔开。
通道盖260可联接到冷空气管道20以覆盖竖直延伸的旁路通道230的至少一部分。
通道盖260可以包括盖板261、从盖板261向上延伸的上延伸部262、以及设置在盖板261下方的挡板263。
图4是示出在结霜之前和之后热交换空间和旁路通道中的气流的视图。
图4的(a)示出了结霜之前的气流,而图4的(b)示出了结霜之后的气流。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假设除霜操作结束之后的状态是结霜之前的状态。
首先,参照图4的(a),在蒸发器30上不存在霜或者结霜量非常小的情况下,大部分空气在热交换空间222中通过蒸发器30(见箭头A)。另一方面,一些空气可以流过旁路通道230(见箭头B)。
参照图4的(b),当在蒸发器30上结霜量较大时(当需要除霜时),由于蒸发器30的霜起流动阻力的作用,所以流过热交换空间222的空气量可能减少(见箭头C),并且流过旁路通道230的空气量可以增加(见箭头D)。
如上所述,流过旁路通道230的空气量(或流量)根据蒸发器30上的结霜量而变化。
在该实施方式中,传感器270可以具有根据流过旁路通道230的空气的流量变化而变化的输出值。因此,可以基于输出值的变化来确定是否需要除霜。
在下文中,将描述传感器270的结构和原理。
图5是示出传感器设置在旁路通道中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的视图,以及图7是示出根据流经旁路通道的气流的传感器周围的热流的视图。
参照图5至图7,传感器270可设置在旁路通道230中的一点处。因此,传感器270可以接触沿着旁路通道230流动的空气,并且传感器270的输出值可以响应于气流量的变化而变化。
传感器270可设置在与旁路通道230的入口231和出口232中的每一者隔开的位置处。例如,传感器270可设置在旁路通道230的中央部。
由于传感器270设置在旁路通道230上,传感器270可以在蒸发器30的左右宽度范围内面对蒸发器30。
传感器270可以是例如发热温度传感器。特别地,传感器270可以包括:传感器PCB271;安装在传感器PCB 271上的发热元件273;以及感测元件274,其安装在传感器PCB 271上以感测发热元件273的温度。
发热元件273可以是在施加电流时发热的电阻器。
感测元件274可以感测发热元件273的温度。
当流过旁路通道230的空气的流量低时,由于空气对发热元件273的冷却量较小,由感测元件274感测的温度高。
另一方面,如果流过旁路通道230的空气的流量大,则由于发热元件273被流过旁路通道230的空气冷却的量增加,由感测元件274感测的温度降低。
传感器PCB 271可以确定感测元件274在发热元件273断开的状态下所感测的温度和感测元件274在发热元件273开启的状态下所感测的温度之间的差。
传感器PCB 271可以确定发热元件273开启/断开的状态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参考差值。
例如,参照图4和图7,当在蒸发器30上结霜量小时,流到旁路通道230的气流量小。在这种情况下,发热元件273的热流较小,并且发热元件273被空气冷却的量较小。
另一方面,当在蒸发器30上结霜量较大时,流到旁路通道230的空气流量较大。于是,发热元件273的热流和冷却量由于沿旁路通道230流动的空气而变大。
因此,当在蒸发器30上结霜量大时由感测元件274感测的温度小于当在蒸发器30上结霜量小时由感测元件274感测的温度。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当感测元件274在发热元件273开启的状态下感测到的温度和感测元件274在发热元件273断开的状态下感测到的温度之间的差小于参考温度差时,可以确定需要除霜。
根据该实施方式,传感器270可以感测发热元件273的温度变化,该温度变化由于空气的流量根据结霜量而变化,以根据在蒸发器30上的结霜量准确地确定需要除霜的时间点。
传感器270还可以设置有传感器壳体272,使得防止流过旁路通道230的空气直接接触传感器PCB 271、发热元件273和温度传感器274。在传感器壳体272的一侧敞开的状态下,连接到传感器PCB 271的电布线被抽出,然后,被敞开的部分可以被覆盖部分覆盖。
传感器壳体271可以包围传感器PCB 271、发热元件273和温度传感器274。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控制框图。
参照图8,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冰箱1可以包括上述传感器270、用于对蒸发器30进行除霜的除霜装置50、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60、用于产生气流的鼓风机70以及用于控制传感器270、除霜装置50、压缩机60和鼓风机70的控制器40。
除霜装置50可以包括例如加热器。当开启加热器时,由加热器产生的热被传递到蒸发器30,以融化在蒸发器30的表面上产生的霜。加热器可以连接到蒸发器30的一侧,或者可以与蒸发器30的相邻位置间隔开地设置。
除霜装置50还可以包括除霜温度传感器。除霜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除霜装置50的环境温度。除霜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可以被用作确定何时开启或断开加热器的因素。
例如,在开启加热器之后,当除霜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达到特定温度(下文中,被称为“除霜完成温度”)时,可以断开加热器。除霜完成温度可以被设置为初始温度,并且当在蒸发器30上检测到残留霜时,除霜完成温度可以升高至一定温度。例如,初始温度可以是5度。
压缩机60是用于将低温低压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过饱和气态制冷剂的装置。具体地,在压缩机60中被压缩的高温高压过饱和气态制冷剂流入冷凝器(未示出)中。制冷剂被冷凝成高温高压饱和液态制冷剂,并且冷凝后的高温高压饱和液态制冷剂被引入膨胀器(未示出),膨胀成低温低压两相制冷剂。
另外,低温低压两相制冷剂在穿过蒸发器30的同时被蒸发为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在该过程中,流过蒸发器30的制冷剂可以与外部空气即流过热交换空间222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此实现空气冷却。
鼓风机70设置在冷空气通道212中,以产生气流。具体地,当鼓风机70旋转时,穿过蒸发器30的空气通过冷空气流入孔221流入冷空气通道212中,然后通过冷空气排放孔211排放到储存室11。
控制器40可以控制传感器270的发热元件273,使其以规则的周期开启。
为了确定何时必须除霜,发热元件273可以保持开启状态达预定时间段,并且发热元件273的温度可以由感测元件274检测。
在发热元件273开启达预定时间段之后,断开发热元件274,感测元件274可以检测被断开的发热元件273的温度。另外,传感器PCB 263可以确定发热元件273的开启/断开状态之间的温度差的最大值是否等于或小于参考差值。
另外,确定当发热元件273的开启/断开状态之间的温度差的最大值等于或小于参考差值时,必须进行除霜,并且可以由控制器40打开除霜装置50。
尽管上面已经描述了传感器PCB 263确定发热元件273的开启/断开状态之间的温度差是否等于或小于参考差值,但是另选地,控制器40可以确定发热元件273的开启/断开状态之间的温度差是否等于或小于参考差值,并且根据确定的结果来控制除霜装置50。即,传感器PCB 263和控制器40可以彼此电连接。
当通过除霜装置50完成除霜时,控制器40可以确定在蒸发器30上是否留有残留霜。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控制器40可以基于发热元件273的开启/断开状态之间的温度差值来执行除霜,并且当除霜完成时,可以确定在蒸发器30上是否留有残留霜。
当确定即使除霜完成在蒸发器30上也留有残留霜时,控制器40可以放宽下一除霜操作的进入条件。即,当在蒸发器30上留有残留霜时,进行下一除霜操作的除霜开始时间点可以被提前。
当确定除霜完成之后在蒸发器30上留有残留霜时,控制器40可以在下一除霜操作期间升高除霜完成温度,由此增加下一除霜操作的总操作时间。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使用发热元件273检测蒸发器30上的霜量的方法。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通过确定冰箱需要被除霜的时间点来执行除霜操作的方法的流程图,并且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在蒸发器上结霜之前和之后根据发热元件的开启/断开的发热元件的温度变化的视图。
在图10中,(a)示出了在蒸发器30上出现霜之前冷冻室的温度变化和发热元件的温度变化,并且图10的(b)示出了在蒸发器30上出现霜之后冷冻室的温度变化和发热元件的温度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出现霜之前的状态是除霜操作完成之后的状态。
参照图9和图10,在步骤S21中,开启发热元件273。
具体地,可以在正对储存室11(例如,冷冻室)执行冷却操作的状态下开启发热元件273。
这里,执行冷冻室的冷却操作的状态可以意指压缩机60和鼓风机70正被驱动的状态。
如上所述,当空气的流量变化随着蒸发器30上的霜量的大小而增加时,传感器260的检测精度可以提高。即,当空气流量随着蒸发器30上的霜量的大小而变化大时,传感器270检测到的温度变化量变大,使得可以精确地确定必须除霜的时间点。
因此,只有在出现气流的状态下即在鼓风机70正被驱动的状态下检测到蒸发器30上的霜时,才可以增加传感器的精度。
作为示例,如图10中所示,在鼓风机70正被驱动时,可以在某个时间点S1开启发热元件273。
可以驱动鼓风机70达预定时间段,以冷却冷冻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同时驱动压缩机60。因此,当驱动鼓风机70时,可以降低冷冻室的温度Ft。
另一方面,当发热元件273开启时,感测元件274检测到的温度即发热元件273的温度Ht可以迅速升高。
接下来,在步骤S22中,可以确定鼓风机70是否开启。
如上所述,传感器270可以检测发热元件273的温度变化,由于其流量根据蒸发器30上的霜量而改变的空气而导致该温度变化。因此,当没有出现气流时,传感器270难以准确地检测蒸发器30上的霜量。
当鼓风机70正被驱动时,在步骤S23中,可以检测发热元件的温度Ht1。
具体地,可以开启发热元件273持续预定时间段,并且可以在发热元件273开启的状态下的某个时间点,由感测元件检测发热元件273的温度(Ht1)。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发热元件273开启的时间点检测发热元件273的温度Ht1。即,在本公开中,可以检测在发热元件273刚好开启之后的温度。因此,发热元件的检测温度Ht1可以被定义为发热元件273开启的状态下的最低温度。
这里,第一次检测到的发热元件273的温度可以被称为“第一检测温度(Ht1)”。
接下来,在步骤S24中,确定在发热元件273开启的同时是否已经过去了第一参考时间T1。
当发热元件273保持开启状态时,感测元件274检测到的温度即发热元件273的温度Ht1可以连续升高。然而,当发热元件273保持开启状态时,发热元件273的温度可以逐渐升高并且收敛到最高温度点。
另一方面,当蒸发器30上的霜量大时,流入旁路通道230中的空气的流量增加,因此,流过旁路通道230的空气对发热元件273的冷却量增加。然后,可以通过流过旁路通道230的空气将发热元件273的最高温度点设置得低(参见图10的(b))。
另一方面,当蒸发器30上的霜量小时,流入旁路通道230中的空气的流量减少,因此,流过旁路通道230的空气对发热元件273的冷却量减少。然后,可以通过流过旁路通道230的空气将发热元件273的最高温度点设置得高(参见图10的(a))。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发热元件273开启的时间点检测发热元件273的温度。即,在本公开中,可以理解,在发热元件273开启之后,检测发热元件273的最低温度值。
这里,发热元件273保持在开启状态下的第一参考时间T1可以是3分钟,但不限于此。
当在发热元件273开启的同时经过了预定时间段时,在步骤S25中,断开发热元件273。
如图11中,发热元件273可以开启达第一参考时间T1,然后断开。当发热元件273断开时,发热元件273可以被流过旁路通道230的空气迅速冷却。因此,发热元件273的温度Ht可以迅速降低。
然而,当发热元件273保持断开状态时,发热元件的温度Ht可以逐渐降低,并且其降低速率显著减小。
接下来,在步骤S26中,可以检测发热元件的温度Ht2。
即,在发热元件273断开的状态下的某个时间点S2,由感测元件273检测发热元件的温度Ht2。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发热元件273断开的时间点检测发热元件的温度Ht2。即,在本公开中,可以检测在发热元件273刚好断开之后的温度。因此,发热元件的检测温度Ht2可以被定义为发热元件273断开的状态下的最高温度。
这里,第二次检测到的发热元件273的温度可以被称为“第二检测温度(Ht2)”。
总之,可以首先在发热元件273打开的时间点S1检测发热元件的温度Ht,并且另外可以在发热元件273断开的时间点S2检测发热元件的温度Ht。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检测到的第一检测温度Ht1可以是在发热元件273开启的状态下的最低温度,并且另外检测到的第二检测温度Ht2可以是在发热元件273断开的状态下的最高温度。
接下来,在步骤S27中,确定是否已经实现了温度稳定状态。
这里,温度稳定状态可以意指不产生内部冰箱负荷的状态,即,正常执行储存室冷却的状态。换句话说,处于温度稳定状态的事实可以意味着未执行冰箱门的开/关或用于冷却储存室或传感器270的部件(例如,压缩机和蒸发器)没有缺陷。
即,传感器270可以通过确定是否已经实现温度稳定来准确地检测在蒸发器30上的霜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确定实现了温度稳定状态,可以确定冷冻室在预定时间段内的温度变化量。另选地,为了确定实现了温度稳定状态,可以确定蒸发器30在预定时间段内的温度变化量。
例如,冷冻室和蒸发器30在预定时间段期间的温度变化量没有超过1.5度的状态可以被定义为温度稳定状态。
如上所述,在发热元件273刚好断开之后,发热元件的温度Ht可以迅速降低,然后发热元件的温度Ht可以逐渐降低。这里,可以通过确定发热元件的温度Ht在迅速降低之后是否正常降低来确定是否已经实现了温度稳定。
当实现了温度稳定状态时,在步骤S28中,可以计算在发热元件273开启时检测到的温度Ht1和在发热元件273断开时检测到的温度Ht2之间的温度差ΔHt。
在步骤S29中,确定温度差ΔHt是否小于第一参考温度值。
具体地,当蒸发器30上的霜量大时,流入旁路通道230中的空气的流量增加,因此,流过旁路通道230的空气对发热元件273的冷却量可以增加。当冷却量增加时,与蒸发器30上的霜量小的情况相比,在发热元件273刚好断开之后检测到的发热元件的温度Ht2可以相对低。
结果,当蒸发器30上的霜量大时,温度差ΔHt可以小。因此,可以通过温度差ΔHt来确定蒸发器30上的霜量。在此,第一参考温度值可以是例如32度。
接下来,当温度差ΔHt小于第一参考温度值时,在步骤S30中,执行除霜操作。
当执行除霜操作时,驱动除霜装置50并且将由加热器产生的热传递到蒸发器30,使得蒸发器30的表面上产生的霜被融化。
另一方面,在步骤S27中,当未实现温度稳定状态时,或者在步骤S29中,当温度差ΔHt大于或等于第一参考温度值时,算法结束,并不执行除霜操作。
如图10中所示,发热元件273可以开启达第一参考时间T1,然后断开。当发热元件273断开时,发热元件273可以被流过旁路通道230的空气迅速冷却。因此,发热元件273的温度Ht可以迅速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差值ΔHt可以被定义为用于检测结霜的“逻辑温度”。逻辑温度可以被用作用于确定冰箱的除霜操作时间点的温度,并且可以被用作用于检测蒸发器30的残留霜的温度,随后将对此进行描述。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除霜完成之后检测蒸发器上的残留霜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1,在步骤S41中,在除霜完成之后更新逻辑温度ΔHt。
这里,更新逻辑温度ΔHt意指可以再次执行上述图9的步骤S21至S28。
具体地,在上述图9的步骤S30中完成除霜操作之后,再次执行步骤S21至S28,并且可以计算在发热元件273开启的状态下检测到的温度Ht1和发热元件273断开的状态下检测到的温度Ht2之间的温度差值ΔHt。
接下来,在步骤S43中,确定更新后的逻辑温度ΔHt是否小于第二参考温度值。
这里,第二参考温度值可以被理解为即使除霜已经完成也确定蒸发器30上是否留有残留霜的参考温度值。即,可以理解,当更新后的逻辑温度ΔHt小于第二参考温度值时,蒸发器30上存在残留霜,而当更新后的逻辑温度ΔHt大于或等于第二参考温度值时,蒸发器30上不存在残留霜。
这里,第二参考温度值可以是高于上述第一参考温度值的值。例如,第二参考温度值可以是36度。
当更新后的逻辑温度ΔHt小于第二参考温度值时,在步骤S45中,控制器40可以进行控制,以放宽下一除霜操作的进入条件。
具体地,更新后的逻辑温度ΔHt小于第二参考温度值的事实可以意味着,即使在除霜已经完成之后,蒸发器30上也存在残留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升高用于下一除霜操作的除霜开始温度将下一除霜时间点提前。
这里,除霜开始温度可以是例如第一参考温度值。
即,当蒸发器30上存在残留霜时,可以通过将第一参考温度值升高预定温度来加速下一除霜操作。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当在蒸发器30上存在残留霜时,第一参考温度值可以被设置为从32度升高2度达到34度。然后,当第一参考温度值被设置为34度时,与第一参考温度值被设置为32度的情况相比,可以将下一除霜操作时间点进一步提前。
这里,已经升高了预定温度(例如,2度)的温度值可以被称为“第三参考温度值”。
因此,结果,在完成初始除霜之后,可以将下一除霜操作之前的除霜时间点提前,使得可以有效地去除留在蒸发器30上的残留霜。
另选地,当在蒸发器30上留有残留霜时,在下一除霜操作期间可以升高除霜完成温度。即,当确定在蒸发器30上存在残留霜时,可以不将下一除霜操作的开始时间点提前,但是可以增加在下一除霜操作期间的除霜操作时间(总除霜时间)。
例如,当在蒸发器30上存在残留霜时,除霜完成温度可以被设置为从5度即现有温度升高预定温度(例如,6度)达到11度。然后,当除霜完成温度被设置为11度时,与除霜完成温度被设置为5度的情况相比,总除霜操作时间可以更长,使得可以有效地去除在蒸发器30上形成的残留霜。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除霜完成之后检测蒸发器上的残留霜的详细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2,在步骤S51中,可以更新逻辑温度ΔHt。这里,更新逻辑温度ΔHt意指可以再次执行上述图9的步骤S21至S28。
接下来,在步骤S52中,确定逻辑温度ΔHt的更新是否是除霜完成之后的逻辑温度的第一次更新。
这里,确定除霜完成之后逻辑温度ΔHt的更新是否是逻辑温度的第一次更新的原因是增加下一除霜操作时间,以便有效地去除蒸发器30的残留霜。
当逻辑温度ΔHt的更新是除霜完成之后的逻辑温度的第一次更新时,在步骤S53中确定更新后的逻辑温度ΔHt是否小于第二参考温度值。
这里,第二参考温度值可以被理解为即使除霜已经完成也确定蒸发器30上是否留有残留霜的参考温度值。即,可以理解,当更新后的逻辑温度ΔHt小于第二参考温度值时,蒸发器30上存在残留霜,而当更新后的逻辑温度ΔHt大于或等于第二参考温度值时,蒸发器30上不存在残留霜。
这里,第二参考温度值可以是高于上述第一参考温度值的值。例如,第二参考温度值可以是36度。
当更新后的逻辑温度ΔHt小于第二参考温度值时,在步骤S54中,控制器40可以升高下一除霜操作中的除霜完成温度。
例如,当在蒸发器30上存在残留霜时,除霜完成温度可以被设置为从5度即现有温度升高预定温度(例如,6度)达到11度。然后,当除霜完成温度被设置为11度时,与除霜完成温度被设置为5度的情况相比,总除霜操作时间可以更长,因此有效地去除在蒸发器30上形成的残留霜。
当除霜完成温度被设置为升高预定温度时,该过程可以返回到步骤S51。
另一方面,当更新后的逻辑温度ΔHt大于或等于第二参考温度值时,即,当蒸发器30上不存在残留霜时,可以不升高除霜完成温度,并且该过程可以在保持除霜完成温度(例如,5度)的同时再次返回到步骤S51。
另一方面,当逻辑温度ΔHt的更新不是除霜完成之后的逻辑温度的第一次更新时,在步骤S55中确定更新后的逻辑温度ΔHt是否小于第二参考温度值。
当更新后的逻辑温度ΔHt小于第二参考温度值时,在步骤S57中,可以确定更新后的逻辑温度ΔHt是否小于第三参考温度值。
这里,步骤S55可以被理解为确定在蒸发器30上是否留有残留霜的步骤,并且步骤S57可以被理解为确定是否另外需要除霜操作的步骤。
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参考温度值可以被定义为用于开始除霜的除霜开始温度。第三参考温度值可以是大于第一参考温度值且小于第二参考温度值的值。
即,当在蒸发器30上留有残留霜时,可以通过放宽用于开始下一除霜的除霜进入条件来将除霜开始时间点提前。换句话说,当在蒸发器30上留有残留霜时,可以将开始除霜的除霜开始温度从现有的第一参考温度值(例如,32度)改变成第三参考温度值(例如,34度)以使除霜时间点更早。
当更新后的逻辑温度ΔHt小于第三参考温度值时,即,当在蒸发器30上留有残留霜时,在步骤S58中,可以执行除霜,直到达到除霜完成温度。
具体地,当更新后的逻辑温度ΔHt小于第二参考温度值和第三参考温度值时,控制器40可以驱动除霜装置50的加热器,以去除蒸发器30上的任何残留霜。
在这种情况下,除霜完成温度可以是已经从初始设定的除霜完成温度升高了预定温度的温度。因此,另外执行的除霜操作的总操作时间可以大于最初执行的除霜操作的总操作时间。因此,当在达到除霜完成温度的情况下完成除霜时,可以去除留在蒸发器30上的残留霜中的大部分。
当执行除霜直到除霜完成时间点时,在步骤S59中,控制器40可以将除霜完成温度初始化。
具体地,当执行除霜直到除霜完成时间点并且蒸发器30的残留霜被充分去除时,除霜完成温度可以被初始化为初始除霜完成温度。即,除霜完成温度可以被再次设置为5度,即现有的初始除霜完成温度。
另一方面,在步骤S55中,当更新后的逻辑温度ΔHt大于或等于第二参考温度值时,即,当蒸发器30上没有留有残留霜时,可以不执行除霜操作,并且该过程可以返回到步骤S51。
在步骤S55中,即使更新后的逻辑温度ΔHt大于或等于第二参考温度值,在步骤S57中,当更新后的逻辑温度ΔHt大于或等于第三参考温度值时,即,当在蒸发器30上留有残留霜但是不需要除霜操作时,可以不执行除霜操作并且该过程可以返回到步骤S51。
总之,例如,当假定在除霜完成之后被第一次更新的逻辑温度ΔHt为33度时,在步骤S54中,可以在下一除霜操作期间升高并设置除霜完成温度。假定在除霜完成之后被第二次更新的逻辑温度ΔHt为33度,在步骤S58中,可以确定在蒸发器30上留有残留霜,并且可以再次执行除霜,直到达到所设定的除霜完成温度。
即,当在第一次除霜之后在蒸发器30上仍然存在残留霜时,可以在下一除霜操作期间升高除霜完成温度,可以通过放宽下一除霜操作的进入条件将下一除霜时间点进一步提前,并且可以通过增加总除霜操作时间来有效去除蒸发器30上的残留霜。
在本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第一检测温度Ht1可以是在发热元件刚好开启之后由传感器的感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并且第二检测温度Ht2可以是在发热元件刚好断开之后由传感器的感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第一检测温度Ht1和第二检测温度Ht2可以是在发热元件开启的同时检测到的温度值。例如,第一检测温度Ht1可以是在发热元件开启的时间段期间的最低温度值,并且第二检测温度Ht2可以是在发热元件开启的时间段期间的最高温度值。
Claims (20)
1.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预定时间段内操作对空气流量的变化作出反应的传感器的发热元件;
在所述发热元件开启或断开的状态下检测所述发热元件的温度;
基于所述发热元件的检测温度当中的作为最低值的第一检测温度(Ht1)和作为最高值的第二检测温度(Ht2)之间的温度差来检测蒸发器上的残留霜;以及
当所述第一检测温度(Ht1)和所述第二检测温度(Ht2)之间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一参考值时,执行所述蒸发器的除霜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温度(Ht1)是在所述发热元件刚好开启之后由所述传感器的感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检测温度(Ht2)是在所述发热元件刚好断开之后由所述传感器的感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温度(Ht1)是在所述发热元件开启的时间段期间的最低温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检测温度(Ht2)是在所述发热元件开启的时间段期间的最高温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冰箱包括:冷空气管道,所述冷空气管道被配置为限定热交换空间;以及通道盖,所述通道盖被配置为覆盖旁路通道以将所述旁路通道与所述热交换空间隔开,
其中,所述旁路通道设置成在所述冷空气管道中凹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除霜操作完成之后,更新所述第一检测温度(Ht1)和所述第二检测温度(Ht2)之间的温度差值,
其中,当更新后的所述温度差值小于第二参考值时,放宽下一除霜操作的进入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值的值高于所述第一参考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当更新后的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参考值时,增加用于执行所述下一除霜操作的所述第一参考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当更新后的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参考值时,通过升高除霜完成温度来增加所述下一除霜操作的总操作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除霜操作完成之后,确定是否对所述第一检测温度(Ht1)和所述第二检测温度(Ht2)之间的温度差值进行第一次更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当在所述除霜操作完成之后对所述第一检测温度(Ht1)和所述第二检测温度(Ht2)之间的所述温度差值进行第一次更新时,通过升高下一除霜操作中的除霜完成温度来增加所述下一除霜操作的总操作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在所述除霜操作完成之后确定对所述第一检测温度(Ht1)和所述第二检测温度(Ht2)之间的所述温度差值进行第一次更新时,确定更新后的所述温度差值是否小于第三参考值;以及
当更新后的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三参考值时,再次执行所述除霜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三参考值的值大于所述第一参考值且小于所述第二参考值。
15.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
内壳,该内壳被配置为限定储存空间;
冷却管道,该冷却管道被配置为引导空气在所述储存空间中的流动并且与所述内壳限定热交换空间;
蒸发器,该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空间中;
旁路通道,该旁路通道被配置为允许空气流动,以旁路所述蒸发器;
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所述旁路通道中的发热元件和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发热元件的温度的感测元件;以及
控制器,该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发热元件的检测温度当中的作为最低值的第一检测温度(Ht1)和作为最高值的第二检测温度(Ht2)之间的温度差来检测所述蒸发器上的残留霜,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检测温度(Ht1)和所述第二检测温度(Ht2)之间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一参考值时,执行所述蒸发器的除霜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温度(Ht1)是在所述发热元件刚好开启之后由所述传感器的感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检测温度(Ht2)是在所述传感器的所述发热元件刚好断开之后由感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温度(Ht1)是在所述发热元件开启的时间段期间的最低温度值,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检测温度(Ht2)是在所述发热元件开启的时间段期间的最高温度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所述冰箱还包括通道盖,所述通道盖被配置为覆盖所述旁路通道以将所述旁路通道与所述热交换空间隔开,
其中,所述旁路通道设置成在冷空气管道中凹进,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所述除霜操作完成之后,更新所述第一检测温度(Ht1)和所述第二检测温度(Ht2)之间的所述温度差值,并且当更新后的所述温度差值小于第二参考值时,放宽下一除霜操作的进入条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更新后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二参考值时,增加用于执行下一除霜操作的所述第一参考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当更新后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二参考值时,通过升高除霜完成温度来增加下一除霜操作的总操作时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77758.1A CN114777395B (zh) | 2018-03-26 | 2019-03-19 | 冰箱的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80034490A KR102604129B1 (ko) | 2018-03-26 | 2018-03-26 |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
KR10-2018-0034490 | 2018-03-26 | ||
PCT/KR2019/003205 WO2019190113A1 (ko) | 2018-03-26 | 2019-03-19 |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77758.1A Division CN114777395B (zh) | 2018-03-26 | 2019-03-19 | 冰箱的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86462A CN111886462A (zh) | 2020-11-03 |
CN111886462B true CN111886462B (zh) | 2022-05-03 |
Family
ID=680622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77758.1A Active CN114777395B (zh) | 2018-03-26 | 2019-03-19 | 冰箱的控制方法 |
CN201980021063.6A Active CN111886462B (zh) | 2018-03-26 | 2019-03-19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77758.1A Active CN114777395B (zh) | 2018-03-26 | 2019-03-19 | 冰箱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67448B2 (zh) |
EP (1) | EP3779334B1 (zh) |
KR (1) | KR102604129B1 (zh) |
CN (2) | CN114777395B (zh) |
AU (1) | AU2019243004B2 (zh) |
WO (1) | WO201919011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606925B1 (ko) | 2018-10-08 | 2023-11-2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KR20220018175A (ko) | 2020-08-06 | 2022-0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
KR20220018177A (ko) | 2020-08-06 | 2022-0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
KR20220018176A (ko) | 2020-08-06 | 2022-0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
KR20220018178A (ko) | 2020-08-06 | 2022-0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및 그의 운전 제어방법 |
KR20220018179A (ko) | 2020-08-06 | 2022-0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
KR20220018182A (ko) | 2020-08-06 | 2022-0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
EP4194776A4 (en) * | 2020-08-06 | 2024-07-24 | LG Electronics Inc. | Refrigerator |
KR20220018180A (ko) | 2020-08-06 | 2022-0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
KR20220018181A (ko) | 2020-08-06 | 2022-0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
CN113915921B (zh) * | 2021-01-22 | 2023-02-17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化霜控制方法及冰箱 |
KR20230000232A (ko) | 2021-06-24 | 2023-01-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
KR20230000231A (ko) | 2021-06-24 | 2023-01-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43457A (en) * | 1970-11-20 | 1972-02-22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 Frost detector for refrigeration system |
JPH01312378A (ja) * | 1988-06-10 | 1989-12-18 | Toshiba Corp | 熱交換器の霜センサ |
JPH0979710A (ja) * | 1995-09-19 | 1997-03-28 | Hitachi Ltd | 冷凍装置の除霜制御装置 |
JP2000205737A (ja) * | 1999-01-19 | 2000-07-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蔵庫 |
JP2011174651A (ja) * | 2010-02-24 | 2011-09-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蔵庫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WO2014137060A1 (ko) * | 2013-03-04 | 2014-09-12 | 주식회사 두텍 | 바이패스 공기 흐름 측정에 의한 증발열교환기의 제상시점 검출장치 및 그 운전 제어방법 |
KR101536284B1 (ko) * | 2015-04-15 | 2015-07-14 | 주식회사 대일 | 히트펌프 시스템의 실외기 제상작업용 적상감지센서 |
CN204854130U (zh) * | 2015-07-17 | 2015-12-09 |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能够实现精确化霜的冰箱 |
CN205919601U (zh) * | 2016-07-01 | 2017-02-01 |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冰箱 |
CN106461253A (zh) * | 2014-04-22 | 2017-02-22 | 江森自控日立空调技术(香港)有限公司 | 空调机及其除霜运行方法 |
CN106802051A (zh) * | 2017-02-06 | 2017-06-06 |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 |
WO2017131426A1 (ko) * | 2016-01-29 | 2017-08-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
CN107166866A (zh) * | 2016-03-08 | 2017-09-1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冰箱以及冰箱的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55904A (en) * | 1966-01-21 | 1967-12-05 | Texas Instruments Inc | Differential fluid velocity sensing |
US3465534A (en) * | 1967-10-31 | 1969-09-09 | Texas Instruments Inc | Differential flow sensing apparatus |
SE7710529L (sv) * | 1977-01-03 | 1978-07-04 | Electric Power Res Inst | Avfrostningsanordning for vermepumpar |
JPS59185968A (ja) * | 1983-04-08 | 1984-10-2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霜詰り検知装置 |
JPS60226688A (ja) * | 1984-04-26 | 1985-11-1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除霜制御装置 |
JPH07146306A (ja) * | 1993-11-25 | 1995-06-06 | Murata Mfg Co Ltd | 風速センサ |
JPH08303932A (ja) * | 1995-05-08 | 1996-11-22 | Fuji Electric Co Ltd | 冷凍冷蔵ショーケースの除霜装置 |
JPH10197135A (ja) * | 1996-12-27 | 1998-07-31 | Shimadzu Corp | 結霜結氷センサおよび結霜結氷の検出方法 |
US5934088A (en) * | 1997-09-02 | 1999-08-10 | Hoshizak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Error monitoring apparatus in refrigerator |
KR100292187B1 (ko) | 1998-06-30 | 2001-11-26 | 전주범 | 제상주기가변방법 |
KR100547421B1 (ko) * | 1998-09-04 | 2006-04-12 |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 냉장고의 결빙감지장치 |
CN1137364C (zh) * | 1998-10-31 | 2004-02-04 | 株式会社大宇电子 | 冰箱除霜方法 |
KR20090103233A (ko) * | 2008-03-28 | 2009-10-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냉장고 및 그 제상제어방법 |
KR20120022315A (ko) * | 2010-09-02 | 2012-03-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냉각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상 제어 방법 |
US9127875B2 (en) * | 2011-02-07 | 2015-09-08 |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 Variable power defrost heater |
US9557091B1 (en) * | 2013-01-25 | 2017-01-31 | Whirlpool Corporation | Split air pathway |
KR20160027761A (ko) * | 2014-09-02 | 2016-03-10 | 한국알프스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제상시기 검출을 위한 성에 감지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제상장치 및 방법 |
KR102614564B1 (ko) * | 2018-03-08 | 2023-12-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
-
2018
- 2018-03-26 KR KR1020180034490A patent/KR102604129B1/ko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19 CN CN202210377758.1A patent/CN114777395B/zh active Active
- 2019-03-19 WO PCT/KR2019/003205 patent/WO2019190113A1/ko unknown
- 2019-03-19 AU AU2019243004A patent/AU2019243004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3-19 CN CN201980021063.6A patent/CN111886462B/zh active Active
- 2019-03-19 EP EP19776914.4A patent/EP3779334B1/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9-25 US US17/032,566 patent/US1186744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43457A (en) * | 1970-11-20 | 1972-02-22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 Frost detector for refrigeration system |
CA950555A (en) * | 1970-11-20 | 1974-07-02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 Frost detector for refrigeration system |
JPH01312378A (ja) * | 1988-06-10 | 1989-12-18 | Toshiba Corp | 熱交換器の霜センサ |
JPH0979710A (ja) * | 1995-09-19 | 1997-03-28 | Hitachi Ltd | 冷凍装置の除霜制御装置 |
JP2000205737A (ja) * | 1999-01-19 | 2000-07-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蔵庫 |
JP2011174651A (ja) * | 2010-02-24 | 2011-09-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蔵庫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WO2014137060A1 (ko) * | 2013-03-04 | 2014-09-12 | 주식회사 두텍 | 바이패스 공기 흐름 측정에 의한 증발열교환기의 제상시점 검출장치 및 그 운전 제어방법 |
CN106461253A (zh) * | 2014-04-22 | 2017-02-22 | 江森自控日立空调技术(香港)有限公司 | 空调机及其除霜运行方法 |
KR101536284B1 (ko) * | 2015-04-15 | 2015-07-14 | 주식회사 대일 | 히트펌프 시스템의 실외기 제상작업용 적상감지센서 |
CN204854130U (zh) * | 2015-07-17 | 2015-12-09 |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能够实现精确化霜的冰箱 |
WO2017131426A1 (ko) * | 2016-01-29 | 2017-08-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
CN107166866A (zh) * | 2016-03-08 | 2017-09-1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冰箱以及冰箱的控制方法 |
CN205919601U (zh) * | 2016-07-01 | 2017-02-01 |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冰箱 |
CN106802051A (zh) * | 2017-02-06 | 2017-06-06 |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19243004A1 (en) | 2020-11-19 |
AU2019243004B2 (en) | 2022-11-10 |
KR20190112464A (ko) | 2019-10-07 |
EP3779334B1 (en) | 2023-08-23 |
CN114777395A (zh) | 2022-07-22 |
EP3779334A1 (en) | 2021-02-17 |
EP3779334A4 (en) | 2021-12-29 |
US11867448B2 (en) | 2024-01-09 |
US20210025639A1 (en) | 2021-01-28 |
CN114777395B (zh) | 2023-11-03 |
WO2019190113A1 (ko) | 2019-10-03 |
KR102604129B1 (ko) | 2023-11-20 |
CN111886462A (zh) | 2020-1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86462B (zh)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801539B (zh)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868462B (zh)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
US10113790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frigerator | |
US20120023975A1 (en) | Refrigerato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CN108885054B (zh)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
US11835291B2 (en) |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KR20060110687A (ko) | 냉장고의 제어 방법 | |
KR100593632B1 (ko) | 냉장고의 제상주기 제어방법 및 그 장치 | |
KR20100085274A (ko) | 냉장고 제어 방법 | |
JP3874941B2 (ja) | 冷蔵庫 | |
KR20080090944A (ko) |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 |
KR20090074292A (ko) |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 |
TW201818035A (zh) | 冰箱 | |
KR101535673B1 (ko) | 냉장고의 제어 방법 | |
KR19990052584A (ko) | 냉장고의 에어커튼팬 동작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