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9250A - 控制方法和打印控制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和打印控制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19250A CN111619250A CN202010123783.8A CN202010123783A CN111619250A CN 111619250 A CN111619250 A CN 111619250A CN 202010123783 A CN202010123783 A CN 202010123783A CN 111619250 A CN111619250 A CN 1116192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ing
- mode
- image
- recording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41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45 offs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Page layout or assigning input pages onto output media, e.g. imposition
- G06F3/1251—Page layout or assigning input pages onto output media, e.g. imposition for continuous media, e.g. web media, rol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5—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ncreased flexibility in print job configuration, e.g. job settings, print requirements, job ticke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8—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mproved quality of the output result, e.g. print layout, colours, workflows, print preview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Page layout or assigning input pages onto output media, e.g. imposi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06F3/1255—Settings incompatibility, e.g. constraints, user requirements vs. device capabiliti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06F3/1256—User feedback, e.g. print preview, test print, proofing, pre-flight check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和打印控制设备。所述打印控制设备显示设置画面,并且在所述设置画面上接受第一打印模式和第二打印模式中的任一打印模式的选择,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以在卷筒状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无空白的方式对所述卷筒状记录介质执行打印,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以在所述卷筒状记录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具有空白、而在另一端无空白的方式对所述卷筒状记录介质执行打印。在接受所述第二打印模式的选择的情况下,能够设置在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中不能设置的打印设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控制方法和打印控制设备,尤其涉及使得能够使用无边距打印的打印设置技术。
背景技术
已知有在大型打印机中进行无边距打印的技术(参见日本特开2007-156630)。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提高无边距打印的便利性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打印控制设备所执行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显示设置画面;以及在所述设置画面上接受第一打印模式和第二打印模式中的任一打印模式的选择,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以在卷筒状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无空白的方式对所述卷筒状记录介质执行打印,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以在所述卷筒状记录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具有空白、但在另一端无空白的方式对所述卷筒状记录介质执行打印,其中,在接受所述第二打印模式的选择的情况下,能够设置在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中不能设置的打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打印控制设备,其被配置为:显示设置画面;以及在所述设置画面上接受第一打印模式和第二打印模式中的任一打印模式的选择,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以在卷筒状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无空白的方式对所述卷筒状记录介质执行打印,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以在所述卷筒状记录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具有空白、但在另一端无空白的方式对所述卷筒状记录介质执行打印,其中,在接受所述第二打印模式的选择的情况下,能够设置在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中不能设置的打印设置。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更多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系统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各设备的功能结构的示例的功能框图;
图3是示出打印机驱动器所生成的用户界面的画面示例的图;
图4是示出用于设置三边无边距打印的对话框的画面示例的图;
图5是示出用于限制在打印设置时可以选择的薄片大小的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薄片大小列表的示例的表;
图7是示出可能无边距宽度列表的示例的表;
图8是示出针对与90°旋转有关的设置项的有效/无效处理的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打印设置时的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四边无边距打印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在执行打印时的打印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90°旋转处理的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自动旋转处理的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打印机主体中的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15A和图15B是分别示出四边无边距打印和三边无边距打印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实施例。注意,以下实施例并不意图限制要求保护的发明的范围。在实施例中说明了多个特征,但并未限制成需要所有这些特征的发明,并且可以适当地组合多个这样的特征。此外,在附图中,向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了对这些结构的重复说明。
本实施例将举例说明大型打印机中的无边距打印技术。在无边距打印中,打印机从打印机驱动器接收比薄片大小略大的图像的打印数据。然后,打印机基于该打印数据来执行打印,以还向从薄片的端部略突出的部分排出墨。这使得可以获得如下的打印结果(打印输出物),该打印结果具有设置到薄片的端部的图像,而在薄片的端部无作为空白的任何白色边距(以下还简称为“边距”)。
大型打印机通常对卷筒纸(卷筒状的记录介质)进行无边距打印。因此,打印机驱动器和打印机这两者都保持能够进行无边距打印的卷筒纸宽度的列表。基于卷筒纸宽度来适当地交换打印数据可以获得在上边、下边、左边和右边无任何边距的打印输出物。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在输出薄片的上边、下边、左边和右边无任何边距的打印将被称为“四边无边距”打印。图15A示出通过四边无边距打印所获得的结果。参考图15A,打印机在卷筒纸的左端和右端(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以及下端(前端)进行无任何边距的无边距打印,然后利用针对打印机所设置的裁切器在由虚线表示的裁切位置处裁切纸张,由此获得在上端(后端)无任何边距的四边无边距打印。也就是说,“四边无边距”打印是在卷筒纸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无任何边距的打印,并且在打印后端处裁切卷筒纸的状态下是在四边无任何边距的打印。
打印机驱动器可以向打印设置添加各种类型的限制,以适当地生成打印数据并允许用户适当地设置无边距打印。例如,在用户设置无边距打印的情况下,打印机驱动器可以仅准备与能够进行无边距打印的卷筒纸宽度匹配的大小作为要显示的输出薄片大小。打印机驱动器还可以进行如下的处理:通过根据所设置的输出薄片大小自动改变为无边距打印所用的卷筒纸宽度,使得用户能够毫不犹豫地进行设置。另外,打印机驱动器在确定打印设置时,检查输出薄片大小和卷筒纸宽度的组合。在所设置的组合与无边距打印矛盾的情况下,打印机驱动器显示警告画面以禁止用户确定相应的设置。这使得打印机驱动器能够提示用户改变为适当的设置并防止打印失败。
另外,在使图像旋转90°时、输出薄片大小与能够进行无边距打印的卷筒纸宽度匹配的情况下,打印机驱动器可以在打印时通过使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自动旋转来将该图像数据发送至打印机。在进行无边距打印时向设置提供限制以进行四边无边距打印,打印机驱动器在允许用户容易地进行无边距打印的设置的同时,生成能够进行无边距打印的打印数据。注意,打印机获得从打印机驱动器接收到的打印数据中所包括的图像数据、以及来自打印命令的与打印所使用的薄片有关的信息。在所获得的薄片信息和打印机中所保持的卷筒纸宽度列表的组合不能进行无边距打印的情况下,打印机显示警告以防止打印失败。
上述的无边距打印需要允许用户除了在具有规定宽度的卷筒纸上进行无边距打印之外,还在不知道卷筒纸宽度的情况下自由地进行无边距打印。例如,在打印机上设置比打印数据大的卷筒纸时进行无边距打印将生成如下的打印输出物,该打印输出物仅在左边和右边其中之一上留有空白,而在上边、下边和左边或者上边、下边和右边无任何边距。在本实施例中,仅在一边上留有空白而在上边、下边和左边或者上边、下边和右边无任何边距的无边距打印将被称为“三边无边距打印”。图15B示出通过进行三边无边距打印所获得的结果。参考图15B,打印机进行在左端(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边距的、在卷筒纸的右端(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和下端(前端)无空白(边距)的打印,然后在由虚线表示的裁切位置处裁切纸张,由此获得在上端(后端)、下端和右端无任何边距的三边无边距打印输出物。也就是说,“三边无边距”打印是在卷筒纸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空白但在另一端无空白(无边距)的打印,并且在打印后端裁切卷筒纸的状态下是在三边无任何边距的无边距打印。
注意,用户可以通过裁切通过三边无边距打印所获得的打印输出物的空白部分来获得在四边无任何边距的具有任意大小的打印输出物。设置有可以在卷筒纸的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裁切卷筒纸的裁切器的打印机可以利用该裁切器来裁切图15B的右端的空白部分,然后利用在宽度方向上裁切卷筒纸的另一裁切器来裁切上端。
传统上,打印机驱动器和打印机如上所述参考四边无边距打印来向用于禁止无边距打印的设置添加限制,因而不能选择性地执行三边无边距打印和四边无边距打印。与此相对比,本实施例提供如下的机制:在不省略四边无边距打印时的上述处理的情况下,能够在切换到三边无边距打印时进行打印。
首先将说明安装有打印机驱动器和打印机的主机计算机的配置,然后将说明各类型的处理过程的示例。注意,以下的配置和处理过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这些配置可以部分地或者有时全部地被其它配置替换。例如,可以将两个配置块和两个方法步骤集成到一个配置块和一个方法步骤中,或者可以将一个配置块和一个方法步骤分割成多个配置块和多个方法步骤。另外,可以省略数个配置块和方法步骤。注意,以下将说明通过将墨排出到卷筒纸或诸如裁切薄片等的薄片上来执行打印的喷墨打印系统。然而,这不是穷尽的。例如,可以使用基于电子照相方法或胶印方法的打印系统。另外,可以对在除薄片以外的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任意记录系统应用以下的论述。
(系统和设备的配置)
图1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配置。该打印系统包括主机计算机(主机1)和喷墨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2)。如图1所示,主机1和打印机2经由预定的双向接口3(例如,USB或TCP/IP)彼此连接。注意,主机1可以是诸如个人计算机(PC)、智能电话或PDA(个人数字助理)等的任意计算机。打印机2可以不是喷墨打印机,并且可以是能够在任意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和字符的任意记录设备。
主机1包括包含CPU 101的主板100、键盘(KB)105、诸如LCD等的显示器(DISPLAY)107、以及诸如硬盘(HDD)或软盘(FDD)等的外部存储装置109。注意,键盘仅仅是输入装置的示例,并且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输入装置。另外,显示器仅仅是输出装置的示例,并且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输出装置。主板100包括CPU 101、RAM 102、ROM 103、键盘控制器(KBC)104、显示器控制器(DISPC)106、盘控制器(DKC)108和打印机控制器(PRTC)110。
CPU 101全面控制连接至系统总线111的各个构成元件,并且执行各种类型的程序。键盘控制器104控制来自诸如键盘105和指向装置(未示出)等的输入装置的输入。键盘控制器104也被称为操作单元或输入单元。显示器控制器(DISPC)106控制显示器107上的显示和针对向扬声器(未示出)的音频输出等的信息输出控制。RAM 102是用作CPU 101的主存储器或工作区域的存储装置。ROM 103是存储装置,该存储装置存储操作系统、用于执行包括根据本实施例的(后面要说明的)打印机驱动器的功能的程序、引导程序、各种类型的应用、以及打印机控制命令生成程序等。注意,打印机控制命令生成程序在下文将被称为打印机驱动器。盘控制器108控制对诸如硬盘或软盘(flexible)等的外部存储装置109的访问。打印机控制器110经由双向接口3连接至打印机2,并且控制与打印机2的数据和命令的通信处理。
打印机2包括打印机控制器121、打印机引擎122、操作面板12和非易失性存储装置133,并且经由双向接口3连接至主机1。非易失性存储装置133包括硬盘(HDD)128和EEPROM129中的任一个或两个。非易失性存储装置有时被称为非易失性存储器。打印机控制器121包括CPU 124、ROM 125、RAM 126、I/F控制器(I/F C)123、盘控制器(DKC)127、面板I/F(I/FP)130和引擎I/F(I/F E)132。注意,I/F代表接口。CPU 124执行各种类型的程序。ROM 125从主机1接收打印图像数据和命令,并且存储用于通过控制打印机引擎122来实现最佳记录的程序、以及各种类型的数据。RAM 126用作用于暂时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和各种类型的程序的工作区域。I/F控制器123经由双向接口3连接至主机1,并且控制与主机1的数据和命令的通信处理。硬盘128存储诸如来自主机1的数据和与该数据有关的附加信息等的大量数据。EEPROM 129例如存储记录操作中所使用的记录设备特有的信息。盘控制器127控制对非易失性存储装置133的访问。面板I/F 130控制操作面板12上的显示和来自操作面板12的输入。引擎I/F 132控制通过直接控制硬件来实现最佳打印的打印机引擎122。
图2示出各设备的功能配置的示例。主机1具有打印机驱动器201作为其功能。打印机驱动器201具有数个功能单元和信息存储单元。用户界面单元202提供用于提示用户输入打印机驱动器的打印设置并且接受该输入的功能。打印机驱动器201基于来自在主机1上工作的操作系统的用以显示打印设置画面的指示,来在显示器107上显示打印设置画面。用户界面单元202在内部保持与打印机2的功能有关的信息,并且基于该信息来显示打印设置画面。打印数据生成单元203生成作为打印作业发送至打印机的打印数据。打印数据生成单元203根据通过使用用户界面单元202所设置的打印设置,来将用户所准备的文档数据(用户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转换成采用打印机2能够解释的数据格式的打印数据,并且还生成用于进行打印机控制的控制命令。打印数据发送单元204将打印数据生成单元203所生成的打印数据发送至打印机2。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驱动器除了具有一般的打印控制功能以外,还具有可以设置无边距打印(四边无边距打印和三边无边距打印)的功能。安装有打印机驱动器的计算机(主机1)用作根据本实施例的可以执行无边距打印的打印控制设备。注意,后面将说明与无边距打印功能有关的各种类型的处理。
打印机2包括打印机控制器121和打印机引擎122。打印机控制器121包括打印数据接收单元209。打印数据接收单元209接收从打印数据发送单元204发送来的打印数据。
(处理过程)
以下将分别说明与如下情况相关联的数个处理过程:在打印设置时、在打印设置的确定时、以及在执行打印时,可以选择性地执行三边无边距打印和四边无边距打印。
<在打印设置时>
图3示出用户在打印设置时可以操作的打印设置画面300的示例。打印设置画面300被显示为打印机驱动器的用户界面。打印设置画面300设置有复选框、单选按钮和下拉列表,作为用于允许用户指定打印设置的控制项。“薄片大小”表示与作为打印对象的图像数据相关联的大小。该大小例如是通过用于创建图像数据的绘图应用所设置的薄片大小。用户可以以该薄片大小创建作为打印对象的图像。在进行无边距打印的情况下,用户通过选中“无边距打印”复选框302来指定无边距打印。选中“无边距打印”复选框302将使“无边距设置”按钮303和用于指定“无边距打印方法”中的选项的三个单选按钮304有效。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这些按钮来选择期望的无边距打印方法。注意,在未选中“无边距打印”复选框302的情况下,单选按钮304可以不显示或者可以变灰。
在按下“无边距设置”按钮303的情况下,例如,显示如图4所示的设置画面那样的设置画面400(例如,对话框)。尽管图4示出包括用于在四边无边距打印和三边无边距打印之间切换设置的复选框401的画面的示例,但可以显示包括其它设置信息的画面。可以在除按下“无边距设置”按钮303的定时以外的定时显示图4的画面。另外,可以将图4所示的设置项添加到诸如图3所示的画面等的另一画面。在进行三边无边距打印的情况下,选中复选框401,以及在进行四边无边距打印的情况下,取消选中复选框401。
图3的打印设置画面300上的“无边距打印方法”的选项中的选项“适合输出薄片大小”是用于根据利用“输出薄片大小”下拉列表305选择的输出薄片大小来进行无边距打印的设置。选项“以全尺寸打印图像”是用于在无需放大/缩小原稿薄片的情况下进行无边距打印的设置。选项“根据卷筒纸宽度放大/缩小图像”是用于根据利用“卷筒纸宽度”下拉列表307选择的卷筒纸宽度来进行无边距打印的设置。
图5示出用于在选中“适合输出薄片大小”的情况下、限制在“输出薄片大小”下拉列表305中显示的薄片大小的处理过程的示例。首先,打印机驱动器通过读取预先存储在ROM 103和外部存储装置109中的数据,来获得如图6所示的薄片大小列表那样的薄片大小列表和如图7所示的可能无边距宽度列表那样的可能无边距宽度列表(步骤S501和步骤S502)。图6的薄片大小列表是打印机驱动器可以设置的薄片大小的列表。图7的可能无边距宽度列表是使得打印机能够执行无边距打印的薄片宽度的列表,并且是针对各打印机所确定的。
打印机驱动器判断在图4的画面400上是否选中了“三边无边距”(步骤S503)。在选中了“三边无边距”的情况下(步骤S503中为“是”),将薄片大小列表中所包括的所有薄片大小都复制到显示列表(步骤S504)。然后,打印机驱动器将该显示列表登记为要显示在“输出薄片大小”下拉列表305上的薄片大小(步骤S505),并且终止该处理。
在未选中“三边无边距”的情况下(步骤S503中为“否”),打印机驱动器使处理进入步骤S506的循环处理。在该循环处理中,打印机驱动器针对在步骤S501中获得的薄片大小列表中所包括的所有薄片大小重复执行步骤S507-S509的处理。在例如使用图6的薄片大小列表的情况下,从该薄片大小列表的头部处的ISO B3开始,按ISO B4、ISO A3、ISO A4、...的顺序顺次执行步骤S506的循环处理。在步骤S507中,打印机驱动器检查处理对象薄片(ISO B3、ISO B4、ISO A3和ISO A4等)的宽度或长度与可能无边距宽度列表是否匹配。在判断为薄片的宽度或长度与可能无边距宽度列表匹配时(步骤S507中为“是”),打印机驱动器将该薄片大小添加到显示列表(步骤S508)。相反,在判断为薄片的宽度或长度与可能无边距宽度列表不匹配时(步骤S507中为“否”),打印机驱动器不将该薄片大小添加到显示列表。然后,打印机驱动器使处理对象移至下一薄片大小(步骤S509),并且重复执行步骤S507-S509的处理,直到针对薄片大小列表中的所有薄片大小的处理结束为止。然后,打印机驱动器将通过该循环处理所生成的显示列表登记为要显示在“输出薄片大小”下拉列表305上的薄片大小(步骤S505),并且终止该处理。
在步骤S507中,例如,由于ISO B3对应于长度“5000”并且图7中的可能无边距宽度列表包括“5000”,因此打印机驱动器判断为薄片的宽度或长度与可能无边距宽度列表匹配,并且将ISO B3添加到显示列表。相比之下,由于在图7的可能无边距宽度列表中不包括宽度“2500”和长度“3530”,因此打印机驱动器判断为薄片的宽度或长度与可能无边距宽度列表不匹配,并且不将ISO B4添加到显示列表。在使用图6和图7中的数值的情况下,以这种方式执行步骤S506的循环处理,以将ISO B3、ISO A3和ISO A4添加到显示列表,但不将ISOB4添加到显示列表。
如上所述,执行图5的处理将在进行三边无边距打印的情况下显示作为打印机驱动器可以设置的薄片大小列表所保持的所有薄片大小,并且在进行四边无边距打印的情况下仅显示能够进行无边距打印的薄片大小。也就是说,打印机驱动器进行打印设置,使得与四边无边距打印中的记录介质(薄片)的大小(例如,宽度)有关的限制不适用于三边无边距打印。换句话说,甚至在四边无边距打印中不能指定的记录介质大小也可以在三边无边距打印的打印设置时指定。打印机驱动器可以以这种方式进行显示切换处理,从而根据操作模式显示适当的薄片大小。
返回参考图3,“90°旋转”复选框306是用于在选中的情况下、接受用于打印90°旋转时的图像的设置的项。在例如可以通过90°旋转来实现薄片节约的情况下,用户使用该复选框来发出用以使图像旋转90°的指示。注意,根据在进行无边距打印时的部分设置,“90°旋转”有时导致麻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90°旋转”复选框306保持有效,则可能会进行无意的设置。由于该原因,在本实施例中,打印机驱动器进行在无边距打印时在能够选择“90°旋转”和不能选择“90°旋转”的控制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处理。图8示出该处理过程的示例。首先,打印机驱动器获得表示在“无边距打印方法”中选择的设置的信息(步骤S801)。打印机驱动器判断该设置是否是“适合输出薄片大小”或“以全尺寸打印图像”(步骤S802)。在判断为该设置是这两者其中之一时(步骤S802中为“是”),打印机驱动器判断是否选中了“三边无边距”复选框401(步骤S803)。在选中了“三边无边距”复选框401的情况下(步骤S803中为“是”),打印机驱动器使“90°旋转”的设置项有效(步骤S804)。在未选中“三边无边距”复选框401的情况下(步骤S803中为“否”),打印机驱动器使“90°旋转”的设置项无效(步骤S805)。在这种情况下,打印机驱动器可以使自动旋转功能有效。注意,“90°旋转”功能是根据来自用户的指示(操作)来强制使作为打印对象的图像旋转90°或270°的功能,并且不同于根据薄片大小来在打印机驱动器侧自动使图像旋转的“自动旋转”功能。自动旋转功能是使得打印机驱动器能够自动使图像旋转90°的功能。更具体地,例如,在基于在图3的设置画面上选择的薄片大小(图像数据大小)和输出薄片大小的宽度而判断为薄片大小的宽度与输出薄片大小的宽度不匹配、但所选择的输出薄片大小的高度与输出薄片大小的宽度匹配的情况下,打印机驱动器自动使图像旋转90°或270°。相反,在薄片大小的宽度与输出薄片大小的宽度不匹配的情况下,打印机驱动器不自动使图像旋转。也就是说,在自动旋转处理中,打印机驱动器基于薄片大小和输出薄片大小来自动判断是否旋转图像。注意,在选择了“根据卷筒纸宽度来放大/缩小图像”的情况下(步骤S802中为“否”),打印机驱动器使“90°旋转”的设置项有效(步骤S806)。在这种情况下,在根据卷筒纸的宽度放大/缩小了旋转之后的图像数据时,打印该图像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如图8所示的处理那样的处理使得可以适当地控制“90°旋转”功能的有效/无效。也就是说,在图8的处理中,在四边无边距打印中通过用户操作的与图像的旋转有关的限制不适用于三边无边距打印。也就是说,进行打印设置,使得四边无边距打印中的与图像的旋转有关的限制不适用于三边无边距打印。换句话说,甚至在四边无边距打印中不能进行的与图像旋转有关的设置也可以在三边无边距打印中进行。如上所述,可以进行显示切换处理,以根据操作模式进行适当的显示。
<在打印设置确定时>
例如,在图3的画面上完成期望的打印设置时,用户按下“OK”按钮以确定打印设置。图9示出打印机驱动器在打印设置确定时执行的处理过程的示例。首先,打印机驱动器检查是否选中了三边无边距复选框401(步骤S901)。在选中了三边无边距复选框401的情况下(步骤S901中为“是”),打印机驱动器获得与所设置的卷筒纸宽度有关的信息(步骤S902)。打印机驱动器还获得与所设置的输出薄片大小有关的信息(步骤S903)。然后,打印机驱动器将所获得的卷筒纸宽度与输出薄片大小进行比较(步骤S904)。在卷筒纸宽度等于或大于输出薄片大小的情况下(步骤S904中为“是”),打印机驱动器可以获得三边无边距打印输出物,因而确定输出薄片大小和卷筒纸宽度设置(步骤S905),由此终止该处理。注意,此时,打印机驱动器可以显示用于提示判断是否确定设置的消息,并且使用户选择是执行打印还是改变设置。相反,在卷筒纸宽度小于输出薄片大小的情况下(步骤S904中为“否”),由于图像有时被裁切而导致打印失败或者在打印机主体中有时发生错误,因此打印机驱动器显示警告(步骤S906),由此终止该处理。注意,打印机驱动器可以显示该警告画面以提示用户再次改变打印设置,或者可以在显示警告画面的同时无任何改变地确定设置。在未选中三边无边距401的情况下(步骤S901中为“否”),打印机驱动器执行四边无边距处理(步骤S907),由此终止该处理。此时,打印机驱动器可以显示用于提示检查是否确定设置的消息,并且使用户选择是无任何改变地执行打印还是改变设置。
图10示出步骤S907中的处理的详情。打印机驱动器获得所设置的输出薄片大小和该驱动器中所保持的可能无边距宽度(步骤S1001和步骤S1002)。打印机驱动器判断所获得的可能无边距宽度与输出薄片大小是否匹配(步骤S1003)。在判断为这些宽度彼此匹配时(步骤S1003中为“是”),打印机驱动器确定输出薄片大小和卷筒纸宽度设置(步骤S1004),并且终止该处理。相反,在这些宽度不匹配的情况下(步骤S1003中为“否”),由于没有适当地进行四边无边距打印,因此打印机驱动器显示警告(步骤S1005),并且终止该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如图9和图10所示的处理那样的处理在使得可以在三边无边距打印的设置和四边无边距打印的设置之间进行切换的同时,使得可以防止三边无边距打印和四边无边距打印中的失败的发生。
<在执行打印时>
用户在经由图3的用户界面进行期望的设置之后,可以从绘图应用输入用以执行打印的指示。打印机驱动器与该指示的接受相对应地执行打印处理。图11示出无边距打印处理的过程的示例。打印机驱动器通过基于来自绘图应用的绘图指示进行光栅化来创建采用光栅格式的图像数据(步骤S1101)。打印机驱动器检查打印设置,以检查是否指定了三边无边距打印(步骤S1102)。在指定了三边无边距打印的情况下(步骤S1102中为“是”),在“90°旋转”设置有效时,打印机驱动器根据“90°旋转”设置来进行图像旋转处理(步骤S1103)。然后,打印机驱动器将rollfit=OFF(关闭)添加至表示图像数据不适合卷筒纸宽度的命令(步骤S1104),并且终止打印数据生成处理。相反,在未指定三边无边距打印的情况下(步骤S1102中为“否”),打印机驱动器进行自动旋转处理(步骤S1105),并且将rollfit=ON(开启)命令添加至打印数据(步骤S1106),由此终止打印数据生成处理。也就是说,在满足上述的自动旋转的条件的情况下,打印机驱动器自动进行使图像旋转90°或270°的处理。注意,“rollfit”命令是表示打印数据中所包括的图像与卷筒纸宽度匹配的命令。本实施例例示使用rollfit命令的ON/OFF作为将三边无边距打印与四边无边距打印区分开的信息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rollfit=OFF,则由于图像数据不适合纸张宽度,因此允许三边无边距打印。如果rollfit=ON,则这表示图像与卷筒纸宽度匹配,因而表示四边无边距打印。然而,注意,本实施例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信息,只要该信息将三边无边距打印与四边无边距打印区分开即可。
图12示出图11的步骤S1103中的处理的详情。在该处理中,打印机驱动器检查是否选中了“90°旋转”复选框306(步骤S1201)。在选中了“90°旋转”复选框306的情况下(步骤S1201中为“是”),打印机驱动器使图像旋转90°或270°(步骤S1202)。在未选中“90°旋转”复选框306的情况下(步骤S1201中为“否”),打印机驱动器在不进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终止该处理。
图13示出图11的步骤S1105中的处理的详情。首先,打印机驱动器获得自身所保持的可能无边距宽度(步骤S1301)。然后,打印机驱动器将图像数据的宽度与可能无边距宽度进行比较(步骤S1302)。在图像数据的宽度与可能无边距宽度匹配的情况下(步骤S1302中为“是”),打印机驱动器在不进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终止该处理。相反,在图像数据的宽度与可能无边距宽度不匹配的情况下(步骤S1302中为“否”),打印机驱动器使图像旋转90°或270°(步骤S1303),并且终止该处理。注意,在图像数据的高度与可能无边距宽度匹配的情况下,出现步骤S1302中的图像数据的宽度与可能无边距宽度不匹配的情况。
参考图11-13,可以根据用以在三边无边距打印和四边无边距打印之间切换打印处理的能力来生成包括用于使打印设备执行适当打印的适当命令的打印数据。
图14示出在从打印机驱动器接收到打印数据之后在打印机主体中执行的处理过程的示例。首先,打印机获得所进给的卷筒纸的宽度信息(打印机所保持的卷筒纸的宽度信息)以及打印数据(步骤S1401和步骤S1402)。此时,打印机获得与打印数据中所包括的薄片大小的宽度有关的信息和与rollfit命令有关的信息。随后,打印机检查rollfit命令的设置值是否被设置为ON(步骤S1403)。在rollfit命令被设置为ON的情况下(步骤S1403中为“是”),打印机判断所进给的卷筒纸的宽度与打印数据中所包括的薄片大小的宽度是否匹配(步骤S1404)。在这些宽度彼此匹配的情况下(步骤S1404中为“是”),由于可以进行四边无边距打印,因此打印机执行四边无边距打印(步骤S1405)并且终止该处理。在这些宽度不匹配的情况下(步骤S1404中为“否”),由于不进行四边无边距打印,因此打印机在不进行打印的情况下显示错误或者暂时停止打印,并且向用户通知不能继续处理(步骤S1406)。然后,打印机终止该处理。在rollfit命令未被设置为ON的情况下(步骤S1403中为“否”),由于可以进行三边无边距打印,因此打印机执行三边无边距打印(步骤S1407)并且终止该处理。
通过进行如图14所示的处理那样的处理,打印机可以在三边无边距打印和四边无边距打印之间切换的同时执行打印处理。在设置了四边无边距打印的情况下,打印机可以在防止形成边距的打印失败的同时,执行四边无边距打印。
根据上述的处理示例,基于进行无边距打印这一前提,使用rollfit命令来将三边无边距打印与四边无边距打印区分开。然而,这不是穷尽的。例如,rollfit命令可被配置为保持表示不进行无边距打印的值。也就是说,rollfit命令可被配置为在包括三边无边距打印、四边无边距打印和无边距打印的三个打印模式之间进行区分。另外,rollfit命令可以与其它类型的命令组合,以在这三个打印模式之间区分。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无边距打印的便利性。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8)
1.一种打印控制设备所执行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显示设置画面;以及
在所述设置画面上接受第一打印模式和第二打印模式中的任一打印模式的选择,所述第一打印模式用于以在卷筒状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无空白的方式对所述卷筒状记录介质执行打印,所述第二打印模式用于以在所述卷筒状记录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具有空白、而在另一端无空白的方式对所述卷筒状记录介质执行打印,
其中,在接受所述第二打印模式的选择的情况下,能够设置在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中不能设置的打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设置画面包括能够接受与是否执行所述第二打印模式有关的用户操作的控制项,并且使所述控制项接受所述选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能够基于表示执行无边距打印的操作的接受而接受所述第一打印模式和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中的任一打印模式的选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在接受所述第二打印模式的选择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中能够指定在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中不能指定的记录介质的大小,其中记录介质的大小作为在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中不能指定的打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显示能够接受与是否在使图像旋转时打印该图像有关的用户操作的控制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中,不接受与是否在使图像旋转时打印该图像有关的用户操作,以及在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中,能够接受与是否在使图像旋转时打印该图像有关的用户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选择所述第二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如果要输出的图像的大小超过要使用的记录介质的大小,则显示警告画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选择所述第二打印模式的情况下,生成包括表示要打印的图像的大小与记录介质的大小不匹配的命令的打印数据,以及在选择所述第一打印模式的情况下,生成包括表示要打印的图像的大小与记录介质的大小匹配的命令的打印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输出表示选择所述第一打印模式和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中的哪个打印模式的信息。
10.一种打印控制设备,其被配置为:
显示设置画面;以及
在所述设置画面上接受第一打印模式和第二打印模式中的任一打印模式的选择,所述第一打印模式用于以在卷筒状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无空白的方式对所述卷筒状记录介质执行打印,所述第二打印模式用于以在所述卷筒状记录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具有空白、而在另一端无空白的方式对所述卷筒状记录介质执行打印,
其中,在接受所述第二打印模式的选择的情况下,能够设置在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中不能设置的打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控制设备,其中,所述设置画面包括能够接受与是否执行所述第二打印模式有关的用户操作的控制项,并且使所述控制项接受所述选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控制设备,其中,能够基于表示执行无边距打印的操作的接受而接受所述第一打印模式和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中的任一打印模式的选择。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控制设备,其中,在接受所述第二打印模式的选择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中能够指定作为在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中不能指定的打印设置的在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中不能指定的记录介质的大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打印控制设备还被配置为显示能够接受与是否在使图像旋转时打印该图像有关的用户操作的控制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打印控制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中,不接受与是否在使图像旋转时打印该图像有关的用户操作,以及在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中,能够接受与是否在使图像旋转时打印该图像有关的用户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控制设备,其中,在选择所述第二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如果要输出的图像的大小超过要使用的记录介质的大小,则使计算机显示警告画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打印控制设备还被配置为:在选择所述第二打印模式的情况下,生成包括表示要打印的图像的大小与记录介质的大小不匹配的命令的打印数据,以及在选择所述第一打印模式的情况下,生成包括表示要打印的图像的大小与记录介质的大小匹配的命令的打印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打印控制设备还被配置为输出表示选择所述第一打印模式和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中的哪个打印模式的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22125.5A CN114771115B (zh) | 2019-02-27 | 2020-02-27 | 控制方法和打印控制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34741 | 2019-02-27 | ||
JP2019034741A JP7307555B2 (ja) | 2019-02-27 | 2019-02-27 | プログラム、印刷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22125.5A Division CN114771115B (zh) | 2019-02-27 | 2020-02-27 | 控制方法和打印控制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19250A true CN111619250A (zh) | 2020-09-04 |
CN111619250B CN111619250B (zh) | 2022-05-31 |
Family
ID=695936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23783.8A Active CN111619250B (zh) | 2019-02-27 | 2020-02-27 | 控制方法和打印控制设备 |
CN202210522125.5A Active CN114771115B (zh) | 2019-02-27 | 2020-02-27 | 控制方法和打印控制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22125.5A Active CN114771115B (zh) | 2019-02-27 | 2020-02-27 | 控制方法和打印控制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03405B2 (zh) |
EP (1) | EP3702901B1 (zh) |
JP (1) | JP7307555B2 (zh) |
CN (2) | CN11161925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38935A (zh) * | 2020-09-28 | 2022-04-12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操作指南的显示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99990B2 (ja) | 2021-02-26 | 2024-12-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7647258B2 (ja) | 2021-04-07 | 2025-03-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79928A1 (en) * | 2002-03-19 | 2003-09-2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
US20050099644A1 (en) * | 2003-08-27 | 2005-05-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 control method, storing medium storing computer-readable program therein, and program |
US20070153310A1 (en) * | 2006-01-04 | 2007-07-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orderless printing |
CN102233717A (zh) * | 2010-04-01 | 2011-11-0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系统、印刷控制方法以及印刷控制程序 |
JP2014121791A (ja) * | 2012-12-20 | 2014-07-03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6896679A (zh) * | 2015-12-21 | 2017-06-27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CN106965552A (zh) * | 2015-09-30 | 2017-07-21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方法和打印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76685B2 (ja) * | 1992-01-31 | 2001-06-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複写装置 |
US7742198B2 (en) * | 2001-09-12 | 2010-06-2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JP2006244027A (ja) * | 2005-03-02 | 2006-09-14 | Canon Inc |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
JP2007156630A (ja) | 2005-12-01 | 2007-06-21 | Canon Inc | プリンタドライバ |
JP2008179112A (ja) * | 2007-01-26 | 2008-08-07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端末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08254330A (ja) * | 2007-04-05 | 2008-10-23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2010079793A (ja) * | 2008-09-29 | 2010-04-08 | Seiko Epson Corp | 印字制御装置、印字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印字制御方法 |
US9058140B2 (en) * | 2009-03-10 | 2015-06-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utilizing a paper saving print setting |
US8363237B1 (en) * | 2009-04-17 | 2013-01-29 | System Development, Inc. | Active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based on image size |
JP6272010B2 (ja) | 2013-12-24 | 2018-01-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424569B2 (ja) * | 2014-10-31 | 2018-11-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制御装置、印刷結果事前表示方法及び印刷結果事前表示プログラム |
KR102143411B1 (ko) * | 2016-02-02 | 2020-08-11 |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화상 형성 장치, 화상 형성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저장 매체 |
-
2019
- 2019-02-27 JP JP2019034741A patent/JP7307555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2-14 EP EP20157384.7A patent/EP3702901B1/en active Active
- 2020-02-19 US US16/794,346 patent/US11003405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2-27 CN CN202010123783.8A patent/CN111619250B/zh active Active
- 2020-02-27 CN CN202210522125.5A patent/CN11477111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79928A1 (en) * | 2002-03-19 | 2003-09-2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
US20050099644A1 (en) * | 2003-08-27 | 2005-05-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 control method, storing medium storing computer-readable program therein, and program |
US20070153310A1 (en) * | 2006-01-04 | 2007-07-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orderless printing |
CN102233717A (zh) * | 2010-04-01 | 2011-11-0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系统、印刷控制方法以及印刷控制程序 |
JP2014121791A (ja) * | 2012-12-20 | 2014-07-03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6965552A (zh) * | 2015-09-30 | 2017-07-21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方法和打印设备 |
CN106896679A (zh) * | 2015-12-21 | 2017-06-27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38935A (zh) * | 2020-09-28 | 2022-04-12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操作指南的显示控制方法 |
CN114338935B (zh) * | 2020-09-28 | 2023-08-15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操作指南的显示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272384A1 (en) | 2020-08-27 |
CN111619250B (zh) | 2022-05-31 |
CN114771115A (zh) | 2022-07-22 |
US11003405B2 (en) | 2021-05-11 |
JP7307555B2 (ja) | 2023-07-12 |
EP3702901B1 (en) | 2022-12-28 |
EP3702901A1 (en) | 2020-09-02 |
JP2020140396A (ja) | 2020-09-03 |
CN114771115B (zh) | 2023-1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14824B2 (en) |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1619250B (zh) | 控制方法和打印控制设备 | |
JP4945479B2 (ja) | 印刷処理装置、印刷処理方法、印刷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
US740916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 |
US10062018B2 (en) | Print control system, print control apparatus, print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that determine whether printing can be performed based on paper information | |
US20150278660A1 (en) | Print control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rint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US11558519B2 (en) |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a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that print a predetermined image and a predetermined mark in a printing area on a recording medium | |
JP2007233591A (ja) | プリンタドライバおよびそのテスト印刷方法、印刷装置 | |
US20200314254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 |
US10897546B2 (en) | Print system system for displaying a preview for a job containing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roll media | |
US11709641B2 (en) | Print control device, print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
EP4089486A1 (en) | Print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for printing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 |
JP2019200571A (ja) |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5130072A (ja)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印刷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
US11090953B2 (en) |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 |
US20150146260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US10721366B1 (en) | Multiple finishing options for a print job | |
US10983673B2 (en) | Operation screen display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 |
JP2008230001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24114452A (ja) | 情報処理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拡張アプリケーション | |
JP2018062134A (ja) | 案内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23094960A (ja) | 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 |
JP2006330854A (ja) | プリンタ制御装置,プリンタ制御方法,プリンタ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
KR20080111700A (ko) | 인쇄제어방법 | |
JP200728655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