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01A - 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001A CN1116001A CN94190847A CN94190847A CN1116001A CN 1116001 A CN1116001 A CN 1116001A CN 94190847 A CN94190847 A CN 94190847A CN 94190847 A CN94190847 A CN 94190847A CN 1116001 A CN1116001 A CN 11160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device
- defrosting
- state
- actuating unit
- bypa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25B47/025—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by reversing th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02—Defroste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主管路(9a)中设有一受液器(4),一个带有开关阀(SV)的旁通管(4a)用于将受液器(4)中的气体制冷剂引至低压液管。在电动膨胀阀(5)完全关闭,开关装置(SV)开启后,执行除霜操作。在除箱过程的初期,开关阀(SV)关闭。当排气管的温度Td降至或低于某一设定温度时,开关阀关闭。当排气管的温度Td升至或高于某一设定温度时,电动膨胀阀(5)一次开启至特定开启度。当除霜运行完成时,在制热工况时,开关阀(SV)打开,电动膨胀阀(5)逐渐打开。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尤其是在除霜操作过程期间和除霜操作过程结束后对空调器的控制措施。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第4—344085号,常规的空调器是由相连的一个室内机组和一个室外机组构成。在室外机组内,顺序连接着一台压缩机,一个四通转换阀,一个热源侧换热器,一个电动膨胀阀和一个受液器。当热源侧换热器的翅片在供热工况下结霜时,空调机便进行除霜工作。
另外,空调机组的除霜工作是在一制冷循环中完成的,此时室内机组的一个未显示的电动膨胀阀和室外机组的一个电动膨胀阀一同充分开启。
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由于上述空调机在压缩机的吸气侧都有一个用于防止压缩机在湿工况下运行的储液器,在除霜过程中电动膨胀阀是充分开启的,所以将导致在储液器中压力的过多损失,从而使系统效能降低。
如果不用储液器解决上述问题,由于机组是在电动膨胀阀全开时进行除霜,致使当翅片上结霜很厚,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或制冷剂管路较短时,热源侧热交换器中的液化了的制冷剂会凝结到受液器中储存起来。这样除霜所必须的热量就会不够,从而导致受液器中的液体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中,导致压缩机在湿工况下运行,致使压缩机负荷增大,结果使压缩机可靠性降低。
本发明就是针对以上的问题而产生的。它的目的是在机组除霜工况下,当系统中不设置储液器的情况下,避免压缩机在湿工况下运行,从而提高机组的工作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措施是,在除霜操作中,使受液器(receiver)中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旁通管流入主管中去。
如图1所示,据本发明权利要求1中所阐述的方案,一个空调机,它包括顺序连接在主管路(9a)上的压缩机(1)、热源侧换热器(3)、可自由调节开启度的膨胀机构(5)和一个用户侧热交换器(6)组成的制冷剂回路,且该系统可以在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间切换。
在制冷剂回路(9)的主管(9a)的高压液管上有一受液器(4)、还设有一端与受液器(4)联接,另一端与制冷剂回路(9)主管(9a)的低压液管联接的旁通管路,用于使受液器(4)中的制冷剂气体旁路过膨胀机构(5),直接进入低压液管中。
另外,在此旁通管路(4a)上还有一个开关装置(SV),用于打开或关闭旁通管路(4a)。
此外,除霜执行装置(11)用来在机组到热工况时根据除霜请求信号完全关闭膨胀机构(5)和开启旁通管上的开关装置(SV),并在相反的循环中进行除霜工作。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中所设立的措施还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初始控制装置(12)用于向除霜执行装置(11)发出一初始关闭信号,除霜开始并经历了某一设定时间后,使开关装置(SV)关闭。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中所设立的措施,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3还包括:湿工况控制装置(13),在当压缩机(1)的排气端制冷剂的温度降低到或低于某一特定温度时,向除霜执行装置(11)发出一关闭信号,关闭开关装置(SV)。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3中设立的措施,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4是这样构成的:湿工况控制装置(13)在旁通管上的开关装置(SV)关闭了一段时间后发出一关闭信号,使开关装置(SV)处于开启状态,然后再向除霜控制装置(11)发出一开启保持信号,使开关装置关闭后,打开一段时间。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中所设立的措施,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5还包括:过热控制装置(14)向除霜执行装置(11)发出相应的打开和关闭电动膨胀阀(5)的信号,使得当压缩机的排气端制冷剂温度高于或达到某一特定值时,膨胀机构(5)打开到某一特定开启度,然后再完全关闭。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5中所设立的措施,根据本发明中的权利要求6,是这样构成的:过热控制装置(14)向除霜控制装置(11)发出一保持完全关闭状态的信号,使得膨胀机构(5)在打开和关闭后,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完全关闭状态。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6中所设立的措施,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7还包括:操作转换装置(15)在除霜控制装置(11)完成除霜工作时,使系统由除霜工况转回到制热工况,以便控制开关装置(SV)在供热工况保持一段时间的开启,然后关闭同时控制膨胀机构(5)逐渐开启到特定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8和14中所设立的每个措施,权利要求1中的旁通管(4a),开关装置(SV)和除霜控制装置(11)可分别由其它装置代替。更确切的讲,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8所设立的措施,采用一端与受液器(4)联接,另一端与制冷回路(9)的膨胀机构(5)的高压端联接的旁通管,将受液器(4)中的气态制冷剂引入膨胀机构(5)的高压端。
另外,采用了在旁路导通状态和平线导通状态间可切换的选择器(V2),前一种状态是膨胀机构(5)的高压侧联通到旁路管上(4a),后一种状态是膨胀机构(5)的高压端联通到干管(9a)的高压液管上。
此外,采用除霜控制装置(11A1)用来控制选择器(V2),将回路转换为旁通状态。它还可以根据除霜信号,打开膨胀机构(5)完成除霜操作。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4所设立的措施,还有一种一端与受液器(4)相连,另一端与制冷回路(9)的主干线(9a)的低压液管相连的旁通管的用于旁路膨胀机构(5),将受液管(4)中的气态制冷剂送到低压液管。
还有,设置了可在旁通状态与主管通接导状态之间转换的选择器(V2)。旁通状态下,主管通(9a)的低压液体管与旁通管(4a)联通。在主管接通状态下,主管通(9a)的低压液体管与膨胀机构(5)的低压边联通。
此外,采用了除霜执行装置(11A2),可根据制热循环中的除霜信号控制选择器(12)转换到旁通状态并进行除霜运行。
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9所设立的措施,包括:初始控制装置(12A1)而非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初始控制装置(12)向除霜执行装置(11A1)输出初始关闭信号,以便使膨胀机构(5)保持完全关闭状态直到除霜开始后的经过某一设定时间。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15所设立的措施,包括:初始控制装置(12A2),而非权利要求2中的初始控制装置(12),向除霜执行装置(11A2)输出初始关闭信号,直到除霜运行开始后经过某一定时间,使选择器(V2)保持主管道通状态且膨胀机构(5)保持全关闭状态。
还有,据本发明权利要求10所设立的措施,包括:湿工况控制装置(13A1),而非权利要求3中的湿工况控制装置(13),向除霜执行装置(11A1)输出全关闭信号,以便当压缩机(1)排气侧的制冷剂温度降至或低于某一特定温度时电动膨胀阀(5)全部关闭。
另一方面,据本发明权利要求16所设立的措施,包括:
湿工况控制装置(13A2),而非权利要求3中的湿工况控制装置(13),向除霜执行装置(11A2)输出全关闭信号,以便当压缩机(1)排气侧的制冷剂温度低于或达到某一特定温度时,选择器(V2)转换至主管路接通状态且膨胀机构(5)完全关闭。
更进一步,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0中所设立的措施,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1是这样构成的:湿工况控制装置(13A1)向除霜执行装置(11A1)输出全关闭信号,以使膨胀机构(5)在保持了一段预定时间的关闭状态后开启,接着又向除霜执行装置(11A1)输出保持开始状态信号,以使膨胀机构(5)在完全关闭后保持一段设定时间的开启状态。
而且,在本发明权利要求16中所设立的措施,据本发明权利要求17,是这样构成的:湿工况控制装置(13A2)向除霜执行装置(11A2)输出转换信号,以使选择器(V2)在膨胀机构(5)保持一段设定时间的关闭状态后转换至旁通状态,接着该装置向除霜执行装置(11A2)输出转换保持信号,以使选择器(12)保持一段设定时间,转换状态从主管道将导通状态转换至旁通管接通状态并保持一设定时间。
据本发明权利要求12所设立的措施,包括:过热控制装置(14A1),而非权利要求5中的过热控制装置(14),向除霜执行装置(11A1)输出第1个和第2个转换信号,以至当压缩机(1)排气侧的制冷剂温度达到或高于某一特定温度时,选择器(V2)首先转换至主管道接通状态,接着再转换至旁通管接通状态。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8所设立的措施,包括过热控制装置(14A2),而非权利要求5中的过热控制装置(14)向除霜执行装置(11A2)输出第1个和第2个转换信号。以便当压缩机(1)排气侧的制冷剂温度升至或高于某一特定温度时,选择器(V2)首先转换至主管道接通状态此时膨胀机构(5)是打开的,接着选择器(V2)再转换至旁通管接通状态。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2中所设立的措施,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3是这样构成的:过热控制装置(14A1)向除霜执行装置(11A1)输出转换保持信号,以便使选择器(V2)保持从主管道接通状态转换而来的旁路接通状态一定的时间不变。
另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8中所设立的措施,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9,是这样构成的:过热控制装置(14A2)向除霜执行装置(11A2)输出转换保持信号,以便使选择器(V2)保持从主管道接通状态转换而来的旁路接通状态一定时间不变。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情况下,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当除霜执行装置(11)根据除霜信号开始在逆循环中的除霜时,它使得开关装置(SV)打开此时膨胀机构(5)完全关闭。
否则,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8,除霜执行装置(11A1)将选择器(V2)转换为旁通状态并完全开启膨胀机构(5)。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发明,除霜执行装置(11A2)将选择器(V2)转换至旁通状态下。然后,在这样的条件下,除霜执行装置(11,11A1,11A2)将受液器(4)中的气态致冷剂通过旁通管送入主管道循环,从而执行除霜操作。
另外,在除霜运行的最初阶段,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2开关装置(SV)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9和15选择器(V2)转换至主管道接通状态且膨胀机构(5)完全关闭。换句话说,主管道(9a)和旁通管(4a)均关闭以防止受液器(4)中的液态制冷剂回流。
接着,在除霜运行中,在压缩机(1)排气侧的制冷剂温度降至或低于特定温度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3开关装置(SV)关闭,同时选择器(V2)转换为主管道接通状态,且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0和16膨胀机构(5)完全关闭。换句话说,由于受液器(4)中的液态制冷剂可能流回到压缩机(1)内,故主管道(9a)和旁通管(4a)均被关闭以防止液态制冷剂从受液器(4)回流。
接下来,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4,开关装置(SV)在关闭后保持一段设定时间的开启状态。否则,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1,选择器(V2)从主管道接通状态转换至旁通状态并且膨胀机构(5)保持一定时间的开启状态。或者,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7,选择器(V2)从主管道接通状态转换至旁通状态并保持一定时间。换句话说,防止了开关装置(SV)的过度开合膨胀机构(5)和选择器(V2)的转换操作的过渡运行,因而避免了压缩机(1)在过热状态下运行。
另一方面,在除霜运行中,在压缩机(1)排气侧的制冷剂温度升至或高于某一特定温度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5,膨胀机构(5)开启,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2,选择器(V2)转换至主管道接通状态,接着又转回旁通状态,否则的话,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18选择器(V2)转换至主管道接通状态同时膨胀机构(5)开启,接着选择器(V2)转回旁通状态。也就是说,受液器(4)中的液态制冷剂回流,以便使过高的制冷剂温度降低,从而防止了压缩机(1)在过热状态下运行。
接下来,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6,膨胀机构(5)在开启、关闭后保持一定时间的全关闭状态,同时,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3和19,选择器(V2)保持从主管道接通状态转换而来的旁通状态不变并保持一定时间。也就是说,防止了过度执行膨胀机构(5)的开闭运行和选择器(V2)的转换运行,从而避免了压缩机(1)在湿工况下运行。
此后,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9,当除霜运行结束后,开关装置(SV)保持一定时间的开启状态然后关闭,同时膨胀机构(5)逐渐开启,从而防止了液态制冷剂的回流并且保证了制冷剂的最少循环量,以便制热循环重新开始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8,14,在除霜运行中,受液器(4)中的气态制冷剂通过旁通管(4a)导入主管道(9a),当在严重结霜、室外低气温或制冷剂管道过短的情况下,当热源侧热交换器(3)中冷凝的液态制冷剂被储存在受液器(4)中时,受液器(4)中的液态制冷剂肯定不会流回到压缩机(1)中且不需备有任何储液器。结果,安全地防止了压缩机(1)在湿工况下运行,以至压缩机(1)不受压,从而提高了压缩机(1)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无需储液器,压力损失可以减少,从而提高了运行效果,减少了设备数量,使得成本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9,15,由于在除霜运行的最初阶段,主管道和旁通管道均被切断,所以可以安全地防止因为制冷剂环路中压力的变化而导致受液器(4)中的液态制冷剂流入热源侧的热交换器(3)和用户侧的热交换器(6)。这样,能防止压缩机(1)中的液态冷凝剂回流并能保证热源侧的热交换器(3)中有足够的冷凝区域,从而提高了除霜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3,10,16,由于在除霜运行中当压缩机(1)排气侧的制冷剂温度下降时,主管路和旁通管均被切断,压缩机(1)吸气侧的液态制冷剂可蒸发。所以,能防止液态制冷剂的回流以致能安全地避免压缩机(1)的在湿工况下运行,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压缩机(1)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4,11和17,由于在主管道(9a)和旁通管(4a)均被切断之后,旁通管(4a)接通将保持一段时间,所以能够先防止压缩机(1)在由于制冷剂回路的不断关断造成的过热运行状态下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5,12和18,在除霜运行中,当压缩机(1)排气侧的制冷剂温度上升时,膨胀机构(5)开启,主管道(9a)接通。这样,液态制冷剂回流将压缩机(1)吸气侧的过热制冷剂冷却,以至有效防止了压缩机(1)的过热运行,进而提高了压缩机(1)的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6,13和19,由于当膨胀机构(5)开启时,旁通管(4a)保护一段设定时间的接通,则能事先防止压缩机(1)在由于主管道(9a)的不断接通控制而造成的湿工况下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7,当除霜操作完成后,开关装置(SV)打开且膨胀机构(5)逐渐开启。由于保证了在制热运行中的制冷剂的最少循环量从而提高了制热效果。此外,由于能防止压缩机(1)中的液态制冷剂回流,所以能防止压缩机(1)在湿工况下运行,同时能防止压缩机(1)中的润滑油被稀释。
图1是本发明结构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1—7而绘制的表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3是受液器的示意图。
图4是除霜操作控制的时间曲线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7而绘制的表明另一种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8—13而绘制的表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4—19而绘制的表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8是表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图。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如下。—实施例1—
图2表明了本发明所使用空调器中的制冷剂管道系统,单独的室内机(B)与单独的室外机(A)相连,称为分体式。
室外机(A)包括:由变频器调节频率变化的旋涡式压缩机(1);可转换的四通转换阀(2),图2制冷运行中的实线所示及图2制热运行中的虚线所示;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密封换热器(3),在制冷运行中作冷凝器用,在制热运行中作蒸发器用,以及用于降低制冷剂压力的降压部分(20)。密封换热器(3)还带有一个室外风机(3f)。
在室内机(B)中,配置有一台室内换热器(6)作为用户侧的热交换器,它在制冷运行中作蒸发器用,在制热运行中作冷凝器用。室内换热器(6)配有一个室内风机(6f)。
压缩机(1)、四通转换阀(2)、室外换热器(3)、降压部分(20)和室内换热器(6)在制冷剂管道上顺序连接,从而形成了由冷凝剂循环带来的热传递的制冷剂回路(9)。
降压部分(20)包括一个桥式校正回路(8r)和与校正回路(8r)上的一对连接点(P、Q)相连的一根连通管(8a)。在连通管(8a)上,串联联接了:置于任何时刻均作为高压液管的上游侧连通管(8x)上的,并用于储存液态制冷剂的受液器;室外换热器(3)的辅助热交换器(3a);自动调节开启度的电动膨胀阀(5),它作为膨胀机构用来降低液态制冷剂的压力以及调节液态制冷剂的流速。
校正回路(8r)上的另外一对连接点(R,S)分别连接在制冷剂管路(8)的室内换热器(6)侧和室外换热器(3)侧。所形成的主管道(9a)上,压缩机(1)、回通转换阀(2)、室外换热器(3)、校正回路(8r)和连通管顺序相连,且校正回路(8r)、室内换热器(6)、四通转换阀(2)和压缩机(1)顺序相连。
此外,校正回路(8r)还配备有:第一流入管(8b1),将连通管(8a)中的上游侧连接点(P)与室外换热器(3)侧的连接点(S)相连接,且其上有一部第一止回阀(D1),只允许制冷剂从室外换热器(3)流向受液器(4);第2流入管(8b2)将连通管(8a)的上游侧。连接点(P)与室内换热器(6)侧的连接点(R)相连接,且有一个第二止回阀(D2),只允许制冷剂从室内换热器(6)流向受液器(4);第一释放管(8c1),将连通管(8a)的下游侧连接点(Q)与室内换热器(6)侧的连接点(R)相连接,且有一个第三止回阀(D3),只允许制冷剂从电动膨胀阀(5)流向室内换热器(6);第二释放管(8c2),将连通管(8a)的下游侧连接点(Q)与室外换热器(3)侧的连接点(S)相连,且有一个第四止回阀(D4),只允许制冷剂从电动膨胀阀(5)流向室外换热器(3)。
在校正回路(8r)中连通管(8a)上的两个连接点(P、Q)间,由一根毛细管(C)形成了防止液封的旁通管(8f)。防止液封的旁通管(8f)防止了在压缩机(1)处于停止状态时的液封。另外,在受液器(4)的上部与位于电动膨胀阀(5)下游侧且作为低压液管线的连通管的下游部分(8y)之间,有一个作为开关装置的开关阀(SV),连接到旁通管(4)上,以旁路电动膨胀阀(5),从而放出气体制冷剂储存在受液器(4)中。
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受液器(4)与上游侧连通管(8x)、下游侧连通管(8r)和旁通管(6a)在其壳体(41)上连接。下游侧连通管(8y)被引入壳体(41)内的底部,目的是使液体制冷剂从那一点释放出来。旁通管(4a)连接在壳体(41)的上部,使得气体制冷剂从该处释放出来。
毛细管(C)的降压程度设置将比电动膨胀阀(5)大,使得电动膨胀阀(5)在正常运行时可充分保持调节制冷剂流速的功能。
(F1到F4)是指除去制冷剂中灰尘的过滤器,(ER)是指降低压缩机(1)运行噪音的消声器。
空调机还配有多种的传感器。(Thd)是一个释放管道传感器,置于压缩机(1)的释放管内,用于感应在压缩机(1)排气侧的作为制冷剂温度的释放管的温度(Td)。(Tha)是一个室外入口传感器,置于室外机(A)的空气入口处,用于感应作为气温的室外空气温度(Ta)。(Thc)是一个室外热交换传感器,置于室外换热器(3)内,用于感应室外热交换温度(Tc);作为制冷运行时的冷凝温度及制热运行中的蒸发温度。(Thr)是一个室内入口传感器,置于室内机(B)回风口处,用于感应作为层间内温度的室内空气温度(Tr)。(The)是一个室内热交换传感器,置于室内热交换器(6)内,用于感应室内热交换温度(Te),作为制冷运行中的蒸发温度及制热运行中的冷凝温度。(HPS)是一个高压控制压力开关,用于感应高压制冷剂的压力,并在高压制冷剂压力过高时开启此开关输出高压信号。(LPS)是一个低压控制压力开关,用于感应低压制冷剂的压力并在低压制冷剂压力过低时开启此开关输出低压信号。
传感器(Thd至The)的各个输出信号和开关(HPS和LPS)都被输入到一个控制器(10)中。控制器(10)是根据输入的信号来控制空气调节的。
在上面所提到的制冷剂回路(9)中,制冷运行中的制冷剂循环是按如下方式进行的: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3)中冷凝成液态;液化了的液态制冷剂从第一流入管(8b1)流过另一止回阀(D1);然后储存在受液器(4)中,被电动膨胀阀(5)降压;再流过第一释放管(8c1),并在室内换热器(6)中蒸发。这样,蒸发了的制冷剂反回压缩机(1)。另一方面,制热运行中的制冷剂循环是按如下方式进行的: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6)中冷凝成液态,液化了的液态制冷剂从第二流入管(8b2)流过第二止回阀(D2);然后储存在受液器(4)中,并被电动膨胀阀(5)降压;再流过第2释放管(8c2),在室外换热器(3)中蒸发。这样,蒸发了的制冷剂流回压缩机(1)。
控制器(10)将变频器的运行频率按从O到最大频率分为20个档(N)。控制器(10)通过找出频档(N)来控制压缩机(1)的容量,以使排气管温度(Td)成为最佳排气管温度;并控制电动膨胀阀(5)的开启使得排气管温度(Td)成为最佳排气管温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特点,控制器(10)包括,一个除霜执行装置(11),一个初始控制装置(12),一个湿工况控制装置(13),一个过热控制装置(14),和一个运行转换装置(15)。
除霜执行装置(11)是这样构成的以至根据制冷剂在设定工况下输出的除霜信号控制电动膨胀阀(5)完全关闭和开关阀(SV)开启,在反向循环中执行除霜运行。
例如,在除霜运行结束后,控制器(10)从制热运行一开始就记录下制热效果的总量,将制热效应总量除以除霜结束后的制热运行时间和预先估计的除霜工作时间的和,得到一个制热效应平均值,当制热效果的平均值低于最后一次制热效果的平均值时输出除霜信号。
在压缩机(1)频挡(N)降至6,排气管温度(Td)高于110℃和除霜运行时间大于10分钟的任一情况下,除霜执行装置(11)将完成除霜运行。
初始控制装置(12)向除霜执行装置(11)输出初始关闭信号,直至除霜开始一段时间后,例如,直到过15秒钟,以使关闭开关阀(SV),从而关闭制冷剂回路15秒。
湿工况控制装置(13)向除霜执行装置(11)输出一个关闭信号来关闭开关阀(SV),以便当压缩机(1)的排气管温度(Ta)降到低于一设定温度时,比如85℃,开关阀(SV)保持一定时间的关闭状态,例如20秒,接着变为开启状态。另外,湿工况控制装置(13)向除霜执行装置(11)输出一个开启保持信号,使得开关阀(SV)在关闭后保持一定时间的开启状态,例如,将定时器设在输出关闭信号之后50秒,开关阀(SV)保持开启状态30秒。
过热控制装置(14)向除霜执行装置(11)分别输出开启和关闭电动膨胀阀(5)的信号,以便当压缩机(1)的排气管温度(Td)升到高于设定温度时,比如90℃,电动膨胀阀(5)开启至某一特定开启度,接着关至完全关闭状态。换句话说,过热控制装置(14)在将全关状态的电动膨胀闭(5)一次性开启到200个脉冲的半开状态以后,(而一个完全开启状态的电动膨胀阀(5)则被表示为480个脉冲),完全关闭它。另外过热控制装置(14)向除霜执行装置(11)输出一个全关保持信号,使得电动膨胀阀(5)在开启和关闭后保持一定时间的全关状态。具体地说,过热控制装置(14)在输出开启和关闭信号后定时1分钟阻止了一分钟之内的再次开启或关闭。
运行转换装置(15)在除霜执行装置(11)完成除霜运行时,将除霜运行转换至制热运行,以便控制开关阀(SV)在制热循环中保持一定时间的开启状态,接着关闭,同时控制电动膨胀阀(5)逐渐开启至一特定开启度。具体说,运行转换装置(15)在完成除霜工作后开启开关阀(SV)2分钟,然后关闭它,同时在除霜工作完成后以如下方式在3分钟内逐渐开启电动膨胀阀(5),在将完全关闭的电动膨胀阀(5)一次性开启至80个脉冲的开启度后,保持此半开状态10秒钟,然后当室外温度(Ta)为23℃或更低时每5秒钟以2个脉冲开启或当每10秒钟以1个脉冲开启。—实施例1中的除霜运行—
下面,参照图4的时间曲线图,就上述空调机的除霜运行控制作一描述。
首先,在制热循环运行中,如图所示,从a点至b点,四通转换阀(2)呈开启状态,也就是图2所示的虚线,来对电动膨胀阀(5)的开启和压缩机(1)的频级(N)进行模糊控制以达最佳的排气管温度,从而进行制热运行。
在b点,控制器(10)根据制热效果的平均值输出一个除霜信号。当除霜信号发出时,直至完成室内机(B)在C点的除霜准备时才开始除霜运行,例如,直到加热器或类似处理完成,低压控制压力开关(LPS)才运作,然后,除霜运行还会再等35秒种直到d点才运行,也就是控制四通转换阀(2)的压缩机(1)的频率级(N)值为6的时候才运行。
此后,把电动膨胀阀(5)的开启变成0脉冲,全关闭运行从d点开始。储存在室外换热器(3)中的液态制冷剂重新恢复工作。当完全关闭电动膨胀阀(5)所需足够的时间过去时,室内风机(6f)在e点停止运行且在室内换热器(6)中的热量存储通过高压制冷剂得以实行。
当至多进行了10秒钟,当室内热交换温度(Te)升到35℃以上,当室外热交换温度(Tc)降至-30℃以下,或当当前室外热交换温度(Tc)比在热存储开始以前的室外热交换温度(Tc)(见f点)多降低4℃时,本热存储运行完成。
在此点f,除霜执行装置(11)将室外风机(3f)停转,转换四通转换阀(2),也就是说,根据除霜信号控制四通转换阀(2)设置在制冷循环下,如图2中的实线所示;接着将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制冷剂送至定时换热器(3)中,以开始在逆循环中的除霜运行。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特点,当除霜运行开始时,除霜执行装置(11)先将电动膨胀阀(5)关至“0”脉冲的完全关闭状态,并打开开关阀(SV),从而切断了连通管(8a)、打开了旁通管(4a)。然而,由于初始控制装置(12)输出一个初始关闭信号,开关阀(SV)关闭,以至连通管(8a)和旁通管(4a)被切断了15秒钟。
具体地说,四通转换阀(2)的转换颠倒了制冷剂环路(9)中制冷剂压力的分配,使得受液器(4)中的制冷剂压力高于室外换热器(3)和室内换热器(6)中的制冷剂压力。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电动膨胀阀(5)和开关阀(SV)仍保持开启状态则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将流过定时换热器(3)和室内换热器(6)。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液态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6)中被蒸发且蒸发了的制冷剂将液态制冷剂从室内换热器(6)中挤出,以便使液态制冷剂大量流入压缩机(1)中,同时流入室外换热器(3)的液态制冷剂减少了冷凝区域,导致除霜效率降低至0。为解决上面所提及的问题,关闭电动膨胀阀(5)和开关阀(SV),从而防止了液态制冷剂从受液器(4)中排出。
此后,当15秒过去时,除霜执行装置(11)在g点打开开关阀(SV)来完成一般的除霜操作,并逐渐地增加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N)。
接着,从压缩机(1)中排放出的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3)中冷凝以将霜融化,并流进受液器(4)中。气态制冷剂从受液器(4)中经过旁通管(4a)流入室内换热器(6)并返回压缩机(1)。通过这样的制冷剂的循环,完成除霜工作。
接下来,在除霜运行中当排气管温度(Td)升至90℃以上时,在点h和点i之间,过热控制器(14)输出相应的信号,开启和关闭电动膨胀阀(5),以便在膨胀阀的开启度达到200个脉冲后,关闭它。具体地说,气态制冷剂从受液器中排出,并流经旁通管(4a)。然而,当除霜发生在高室外温度,或者制冷剂管线较长时,很容易发生制冷剂短缺,以导致压缩机(1)处于过热状态,从而使排气管的温度(Td)升高。
为了处理这一问题,如图3所示,过热控制装置(14)在打开电动膨胀阀(5)以后,使受液器(4)中的液态制冷剂通过下游侧连通管(8y)流入室内换热器(6)。从而防止了在过热工况下运行。
电动膨胀阀(5)的关闭与开启每一分钟执行一次。具体的讲,如j段所示,在输出了一个开启信号和一个关闭信号以后,过热控制装置(14)输出一个完全关断保持信号。这样,电动膨胀阀(5)在打开和关闭以后保持完全关断状态一分钟,从而避免了过大的打开、关闭动作。
另一方面,在除霜过程中当排气管的温度(Td)降至低于85℃时,在点k和点l之间,湿工况控制装置(13)向开关阀(SV)输出一关闭信号,使开关阀(SV)关闭20秒钟。具体的讲,气态制冷剂从受液器(4)中排出,并流经旁通管(4a)。然而,如果受液器(4)中充满了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就会通过室内换热器(6)流入压缩机(1)。致使压缩机(1)在湿工况下工作,从而使排气管的温度降低。
为了处理此问题,湿工况控制装置(13)关闭开关阀(SV),切断连通管(8a)和旁通管(4a),以防止液态制冷剂回流,从而防止压缩机在湿工况下运行。
开关阀(SV)的关闭动作每50秒执行一次。具体的讲,为图中m段所示,在输出一关闭信号以后,湿工况控制装置(13)输出一开启保持信号,以使开关阀(SV)在关闭后保持开启状态50秒,从而就避免了过大的关闭动作。
这样,如图中n点所示,在压缩机(1)频率级(N)降至6,在排气管温度(Td)升至110℃,和除霜操作过程超过10分钟的任一情况下,除霜执行装置(11)完成除霜工作,将四通转换阀(2),如图2所示的虚线那样,置于开状态,并启动室外风扇(3f),从而在热启动状态下使机组进入供热工况。在刚结束除霜运行时,压缩机(1)的频率级(N)根据定时器或排气管温度(Td),设定为6。
当除霜过程完成时,在点n和点o之间,操作转换装置(15)将开关阀(SV)打开2分钟,然后再将其关上,以防止制冷剂短缺。同时,在点n和点p之间,操作转换装置(15)逐渐将电动膨胀阀(5)打开,以防止压缩机(1)在湿工况下工作。详细的讲,操作转换装置(15)首先将电动膨胀阀(5)打开至80个脉冲的半开状态,保持这一状态10秒钟。然后,当室外空气温度(To)达到或低于23℃时,操作转换装置(15)将电动膨胀阀以每5秒钟2个脉冲的方式开启,或以每10秒钟一个脉冲的方式开启。接着对电动膨胀阀(5)和压缩机(1)的频率级(N)进行模糊控制。使得压缩机(1)的排气管温度达到一最优状态点,从而重新启动通常的制热运行。
—实施例(1)的特性—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除霜过程中开关阀(SV)被开启至使受液器(4)中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旁通管(4a)引入至主管路(9a)。在结霜很厚,室外温度较低或制冷剂管路较短的情况下,当室外换热器(3)中液化的制冷剂储存在受热器(4)中时,能安全地防止受液器(4)中的液态制冷剂在没有任何储液器的情况下回流。结果,能防止压缩机(1)在湿工况下工作,以至压缩机(1)也不会过负荷。从而提高了它们可靠度。
并且由于不使用储液器,压力损失也就减小,其结果是提高了运行性能,同时由于减少了器件,也降低了成本。
更进一步,由于在除霜过程的初始阶段,电动膨胀阀(5)和开关装置(SV)是关闭的,这就有效地防止了由于四通转换阀(2)而形成的制冷剂回路压力变化致使受液器(4)中的液态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和室内热交换器(6)。这样,防止了液态制冷剂回流至压缩机(1),同时也保证了室外热交换器(3)有足够的冷凝面积,从而提高除霜性能。
并且,由于当压缩机排气管的排气温度(Td)在除霜过程中下降时,开关阀(SV)关闭,处于压缩机(1)吸气侧的液态制冷剂就会被气化。其结果是防止了液态制冷剂的回流,也就保证了压缩机(1)不在湿工况下运行,进而提高了压缩机(1)的可靠性。
再有,由于一旦关闭的开关阀(SV)就会保持一段时间的开启状态,也就事先防止了由于频繁关闭开关阀(SV)所引起的压缩机(1)在过热工况下运转。
另外,在除霜过程中当压缩机排气管的温度(Td)升高时,由于电动膨胀阀(5)是打开的,所以液态制冷剂会冷却压缩机(1)吸气端的过热制冷剂,这样,压缩机(1)的过热工况也就被安全地防止了,进而压缩机(1)的可靠性也就提高了。
而且,由于电动膨胀阀(5)是一次性开启的且会保持一段时间的完全关闭状态,所以预先防止了因频繁的开关电动膨胀阀(5)而导致的压缩机(1)在湿工况下运行。换句话说,湿工况控制装置(13)和过热控制装置(14)使排气管的温度(Td)处于一最佳温度,这也就防止了压缩机(1)在过负荷下工作。
而且,当除霜过程完成时,开关阀(SV)打开,电动膨胀阀(5)逐渐打开。这就确保了在重新回到供热工况时,用最少量的制冷剂循环量,并提高供热性能。此外,由于防止了液态制冷剂回流压缩机(1),从而就防止了压缩机(1)在湿工况下运行,同时也就防止了在压缩机(1)内润滑油稀释。
—实施例1的改变一
图5显示了一个代替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开关装置(SV)的能自由调节开启度的电动阀(V1)。其它的结构操作及效果都同上一实施例。电动阀(V1)的开启度可控制在全闭状态和全开状态,或者也可根据排气管的温度(Td)或类似值进行调节。
—实施例2—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8—13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一个三通阀(V2)代替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开关装置(SV)。旁通管路(4a)连接至电动膨胀阀(5)的高压侧。
上述三通阀(V2)在旁通状态和主通路状态间形成了一选择装置。在旁通状态下,电动膨胀阀(5)的高压侧同旁通管(4a)相连。在主通路状态下,电动膨胀阀(5)在高压端同主管路(9a)的连通管(8a)相连。
—实施例2的结构和除霜控制过程—
参见图4时间曲线,将描述图6中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除霜控制过程。
首先,当除霜执行装置(11A1)在点f开始除霜运行时,启动四通转换阀(2)如图6的实线所示,和三通阀(V2)如图6中虚线所示,这样,电动膨胀阀(5)就同旁通管(4a)连在一起而形成旁通状态。另外初始控制装置(12A1)中所控制电动膨胀阀(5)使之保持全关闭状态15秒钟。这是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开关阀(SV)的关闭一致的(参见图4的f点至g点)。
然后,电动膨胀阀(5)开启到某一特定开启度,并保持这一开启度,这就使受液器(4)中的气态制冷剂通过旁通管(4a)进入室内热交换器(4a)从而执行除霜工作。当排气管温度(Td)在除霜过程中升至90℃时,过热控制装置(14A1)发出一转换信号以便象图6中的实线所显示的那样转换三通阀(V2),这就形成了主管接通路状态。接着,过热控制装置(14A1)象图6中的虚线所示的那样再次转换三通阀(V2),从而形成旁通状态,过热控制装置接着发出一切换保持信号,使得系统保持旁通状态一段时间。(参见图4中点h和点i和j段)。换而言之,由于压缩机(1)朝着过热状态发展,所以把受液器(4)中的液体制冷剂引入室内热交换器(6)的操作可以防止压缩机(1)在过热工况下工作。
另一方面,当排气管温度(Td)低于85℃时,湿工况控制装置(13A1)输出一完全关闭信号,使电动膨胀阀(5)处于全关状态20秒钟。接着又输出一关闭保持信号,使得电动膨胀阀(5)处于某一开启状态30秒钟。(参见图4中的点k到点i和m段)。换而言之,由于压缩机(1)正向湿工况状态发展,因而连通管(8a)和旁通管(4a)的一起关断,从而防止了湿工况下的运行。
然后,当除霜运行完成时(参见图4的n点),四通转换阀(2)的转换如图6中虚线所示,三通阀(V2)的转换如图6中实线所示,由此形成了主通路状态。同时,电动膨胀阀(5)开启至某一目标开启度。这样,正常的制热运行再次开始。
其它的结构及控制过程同上述实施例。相应地,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是:压缩机(1)的湿工况及过热工况在没有储液器的情况下被很好的防止了,从而提高了压缩机(1)的性能和可靠度。
—实施例3—
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3到19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旁通管(4a)同电动膨胀阀(5)的低压侧相连,而不是象上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同电动膨胀阀(5)的高压侧相连。
三通阀(V2)形成了一个在旁通状态和主管接通状态之间可进行转换的选择装置。在旁通状态时,下游侧连通路(8y)与旁通管(4a)接通,在主通路状态下,下游侧连通管(8y)与连通管(8a)接通。
—实施例3的结构和除霜控制过程—
参见图4的时间曲线,将描述图7中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除霜控制过程。
首先,当除霜执行装置(11A2)在点f开始除霜运行时,启动四通转换阀(2)如图7的实线所示,启动三通阀(V2)如图7的虚线所示,这样,旁通管(4a)同下游侧的连通管(8y)相通,从而形成了旁通状态。另外,初始控制装置(12A2)使三通阀(V2)处于主通路状态,如图7中实线所示。同时,控制电动膨胀阀(5)维持完全关闭状态15秒钟。这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开关阀(SV)的关断是一致的(请参照图7的点f到点g)。
然后,除霜执行装置(11A2)启动三通阀(V2)象图7虚线所示的那样,这样就形成旁通状态。以便使受液器(4)中的气态制冷剂通过旁通管(4a)被引向室内热交换器(6),从而执行除霜工作。当在除霜过程中排气管的温度(Td)升至超过90℃时,过热控制装置(14A2)输出一转换信号,启动三通阀象图7实线所示的那样,这样就形成了主通路状态,同时,将电动膨胀阀(5)开启到某一开启度。然后,过热控制装置(14A2)再次启动三通阀(V2),如图7虚线所示的那样,这样就形成旁通状态,接着,过热控制装置(14A2)输出一切换保持信号,使得旁通状态保持一设定时间。(请参照图4的点h至点i;以及j段)。换句话讲,由于压缩机(1)向着过热状态发展,所以把受液器(4)内的液态制冷剂引入室内热交换器(6)的操作可以防止压缩机(1)在过热工况下工作。
另一方面,当排气管温度(Td)低于85℃时,湿工况控制装置(13A2)输出一切换信号,启动三通阀(V2)如图7的实线所示的那样,这样就形成主通路状态。同时,完全关闭电动膨胀阀(5)20秒。接着,湿工况控制装置(13A2)再次启动三通阀(V2),如图7虚线所示的那样从而形成旁通状态。湿工况控制装置(13A2)发出一切换保持信号,使得旁通状态保持一段时间。(请参照图4中点k到点l及m段)。换句话讲,由于压缩机(1)朝着湿工况方向发展,连通管(8a)和旁通管(4a)都一起被关闭,从而防止了压缩机在湿工况下运行。
然后,当除霜运行完成时(参见图4中的点n),四通转换阀(2)被切换到如图7虚线所示的那样,同时,三通阀(V2)被切换到图7实线所示的那样。这样就形成了主通路状态,同时电动膨胀阀(5)也被开启至某一目标开启度,这样正常的制热工况又开始了。
其它的结构及控制同上述图2所示的前面所述的实施例,于是在本实施例中,与前面所提的实施例相同的是:压缩机(1)的湿工况和过热工况被有效地防止了。从而提高了压缩机(1)的可靠性。
—实施例4—
图8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图2中实施例的开关装置(SV)被一毛细管(CP)所代替。
于是,在除霜过程中,电动膨胀阀(5)完全关闭,以便使受液器(4)内的气体制冷剂则流过旁通管(4a)。
—其它的改进—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除霜运行中对压缩机(1)在湿工况及过热状态下的控制是通过开启或关闭开关装置(SV)、电动膨胀阀(5)及类似部件而完成的。在本发明中,根据权利要求1、8和14,在除霜过程中的任何时间,旁通管路(4a)都可以接通。
并且,在本发明中,根据权利要求3、5、10、12、16和18,对压缩机(1)的控制是基于排气管的制冷剂压力而完成的。
再有,制冷剂环路(9)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也可能某一制冷剂回路中没有修正回路(8r)。
—工业上的适用范围—
如前面所述,本发明用的空调控制装置,用于设有储液器的空调机。
Claims (19)
1.在一个空调器中,包括一个制冷剂回路(9),其主管道(9a)上依次连接有压缩机(1),热源侧热交换器(3),一个可以自由调节开启度的膨胀机构(5)和一个使用侧热交换器(6),该制冷剂回路(9)可以在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之间切换,以上所述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包括:
用于存储液体制冷剂的受液器(4),该受液器被置于制冷剂回路(9)的主管路(9a)的高压液管上;
用于旁路膨胀机构(5)使受液器(4)中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制冷剂回路(9)的主管路(9a)的低压液管中的旁通管(4a)。该旁路管的一端连在受液器(4)上,另一端连在低压液管上;
用于开启和关断旁通管(4a)的开关装置(SV),该开关装置(SV)用设在旁通管路(4a)上;以及
除霜执行装置(11),根据制热工况下收到除霜信号,使膨胀机构(5)完全关闭,同时开启开关装置(SV),从而在逆循环中进行除霜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还包括:
初始控制装置(12),用于除霜执行装置(11)输出一初始关闭信号,以便使开关装置(SV)关闭,直至除霜运行开始后经过某一设定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还包括:
湿工况控制装置(13),用于当压缩机(1)的排气侧的制冷剂温度降低到或低于设定温度时,向除霜执行装置(11)输出一关闭信号,使开关装置(SV)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中,其中:
湿工况控制装置(13)向除霜执行装置(11)输出一关闭信号,使开关装置(SV)在保持一段时间的关闭后变成开启状态,接着,湿工况执行装置(13)向除霜执行装置(11)输出一开启保持信号,使开关装置(SV)在关闭之后保持一段设定时间的开启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还包括:
过热控制装置(14),当压缩机(1)排气端的制冷剂温度升到或高于某一设定温度时,过热控制装置(14)向除霜执行装置(11)输出相应的打开和关闭电动膨胀阀(5)的信号,以使膨胀机构(5)开启到某一特定开启度,然后再全部关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其中:
过热控制装置(14)向除霜执行装置(11)输出一完全关断保持信号,以使膨胀装置(5)在打开、关断后保持一段设定时间的完全关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还包括:
操作转换装置(15),用于当除霜执行装置(11)完成除霜运行时,将回路转换成制热工况,以便在制热工况下控制开关装置(SV)保持一段时间的开启后关闭,同时控制膨胀机构(5)逐渐开启到某一特定开启度。
8.在一个空调器中,包括一个制冷剂回路(9),其主管道(9a)上依次连接有压缩机(1),热源侧热交换器(3),一个可以自由调节开启度的膨胀机构(5)和一个用户侧热交换器(6),该制冷剂回路(9)可以在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之间切换。以上所述空调器操作控制装置,包括:
用于存储液体制冷剂的受液器(4),该受液器被置于制冷剂回路(9)的主管路(9a)的高压液管上;
用于将受液器(4)中的气体制冷剂引入制冷剂环路(9)的膨胀机构(5)的高压侧中的旁通管(4a),该旁通管(4a)的一端连在受液器(4)上,另一端连在膨胀机构(5)的高压侧;
可在旁通状态和主管接通状态之间转换的选择装置(V2),在旁通状态下,膨胀装置(5)的高压侧接通旁通管(4a),在主管接通状态下,膨胀装置(5)的高压侧与主管线(9)上的高压液管接通;以及
除霜执行装置(11A1),根据除霜请求信号,将选择器(V2)转换到旁通状态,并打开膨胀机构(5),执行除霜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还包括:
初始控制机构(12A1),用于向除霜执行机构(11A1)输出一初始关闭信号,以便使膨胀机构(5)保持全关闭状态,直至除霜运行开始后经过某一设定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还包括:
湿工况控制装置(13A1),用于当压缩机排气侧的制冷剂温度降到或低于某一设定温度时,湿工况控制装置(13A1)向除霜执行装置(11A1)发出一完全关闭信号,使电动膨胀阀(5)完全关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中:
湿工况控制装置(13A1)向除霜执行装置(11A1)输出一全关闭信号,使膨胀机构(5)(SV)在保持一段时间的全关闭后变成打开状态,接着,湿工况执行装置(13A1)向除霜执行装置(11A1)输出一开启保持信号,使膨胀机构(5)在完全关闭后保持一段时间的开启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还包括:
过热控制装置(14A1),用于向除霜执行装置(11A1)输出第一和第二个转换信号,这样,当压缩机(1)排气侧的制冷剂温度升至或高于某一设定温度时,选择装置(V2)先转换到主通路接通状态,然后再转换到旁通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其中,
过热控制装置(14A1)向除霜控制装置(11A1)输出一个转换保持信号,以使选择装置(V2)将由主通路接通状态转换到的旁通状态保持一段时间。
14.在一个空调器中,包括一个制冷剂回路(9),其主管道(9a)上依次连接有压缩机(1),热源侧热交换器(3),一个可以自由调节开启度的膨胀机构(5)和一个用户侧热交换器(6),该制冷剂回路(9)可以在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之间切换,以上所述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包括:
用于存储液体制冷剂的受液器(4),该受液器设在制冷剂回路(9)的主管路(9a)的高压液管上;
用于旁路膨胀机构(5)使受液器(4)中的液体制冷剂流入制冷剂回路(9)的主管路(9a)的低压液管中的旁通管,该管一端连在受液器(4)上,另一端连在低压液管上;
在旁通状态和主管路接通状态之间可转换的选择装置(V2),在旁通状态下,主管路(9a)的低压液管与旁通管(4a)相通,在主管路接通状态下,主管路(9a)的低压液管与膨胀机构(5)的低压侧相通;以及
除霜执行装置(11A2),根据制热工况中的除霜请求信号,将选择器(V2)转换到旁通状态,执行除霜工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还包括:
初始控制装置(12A2)向除霜执行装置(11A2)输出一初始关闭信号,以便当除霜开始后经过一段设定时间,选择装置(V2)保持主管路接通状态,同时膨胀机构(5)保持完全关断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还包括:
湿工况控制装置(13A2),向除霜执行装置(11A2)输出一完全关断信号,使得当压缩机(1)的排气侧的制冷剂温度降到或低于某一设定温度时,选择装置(V2)就转换到主管路接通状态,同时,膨胀机构(5)完全关断。
17.根据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其中:
湿工况控制装置(13A2),向除霜执行装置(11A2)输出一转换信号,使得在膨胀机构(5)保持全闭状态一段时间后,转换装置(V2)被转换到旁通状态。然后,湿工况控制装置(13A2)向除霜执行装置(11A2)输出一个转换保持信号,使得转换装置(V2)将由主管路接通状态转换到的旁通状态保持一段时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还包括:
过热控制装置(14A2),向除霜执行装置(11A2)输出第一和第二个转换信号,这样,当压缩机(1)的排气侧的制冷剂温度,升至或超过某一特定温度时,选择装置(V2)先转换到主管路接通状态,同时膨胀机构(5)开启,然后,选择装置(V2)再转换到旁通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其中:
过热控制装置(14A2)向除霜执行装置(11A2)移出转换保持信号,这样,选择装置(V2)将由主管路接通状态转换到的旁通状态保持一段时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7200993A JP3341404B2 (ja) | 1993-10-29 | 1993-10-29 |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
JP272009/93 | 1993-10-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001A true CN1116001A (zh) | 1996-01-31 |
CN1047837C CN1047837C (zh) | 1999-12-29 |
Family
ID=17507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41908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837C (zh) | 1993-10-29 | 1994-10-25 | 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651261A (zh) |
EP (1) | EP0676601B1 (zh) |
JP (1) | JP3341404B2 (zh) |
CN (1) | CN1047837C (zh) |
AU (1) | AU669459B2 (zh) |
DE (1) | DE69423469D1 (zh) |
SG (1) | SG43060A1 (zh) |
WO (1) | WO1995012097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87907C (zh) * | 2003-03-04 | 2008-05-14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00430675C (zh) * | 1998-10-06 | 2008-11-05 | 曼尼托沃食品服务有限公司 | 利用冷蒸气除霜的制冰机 |
CN104024752A (zh) * | 2011-12-12 | 2014-09-0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室外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31102B2 (ja) * | 1995-08-16 | 2002-10-0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冷凍サイクルの容量制御装置 |
JP3598809B2 (ja) * | 1997-08-25 | 2004-12-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JP3109500B2 (ja) * | 1998-12-16 | 2000-11-1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JP2009109124A (ja) * | 2007-10-31 | 2009-05-21 | Daikin Ind Ltd | 調湿装置 |
WO2009093297A1 (ja) * | 2008-01-21 | 2009-07-3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この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機又は給湯器 |
JP5100416B2 (ja) * | 2008-01-25 | 2012-12-1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再熱除湿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
US20110203299A1 (en) * | 2008-11-11 | 2011-08-25 | Carrier Corporation | Heat pump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
WO2011010473A1 (ja) * | 2009-07-22 | 2011-01-2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
JP5999171B2 (ja) * | 2014-12-26 | 2016-09-2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WO2019008744A1 (ja) * | 2017-07-07 | 2019-01-1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US11493260B1 (en) | 2018-05-31 | 2022-11-08 |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Asheville) Llc | Freezers and operating methods using adaptive defrost |
CN111141001B (zh) * | 2019-12-31 | 2021-08-24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050498B (zh) * | 2020-09-16 | 2022-02-18 | 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热泵机组化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40028A (en) * | 1963-04-26 | 1966-03-15 | Howard W Redfern | Heat pump defrosting system |
US3343375A (en) * | 1965-06-23 | 1967-09-26 | Lester K Quick | Latent heat refrigeration defrosting system |
US4167102A (en) * | 1975-12-24 | 1979-09-11 | Emhart Industries, Inc. | Refrigeration system utilizing saturated gaseous refrigerant for defrost purposes |
JPS5744298Y2 (zh) * | 1977-04-15 | 1982-09-30 | ||
US4313313A (en) * | 1980-01-17 | 1982-02-02 | Carrier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frosting a heat exchanger of a refrigeration circuit |
JPH0519724Y2 (zh) * | 1987-01-30 | 1993-05-24 | ||
KR920008504B1 (ko) * | 1988-10-17 | 1992-09-30 | 미쓰비시전기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장치 |
JPH02134481U (zh) * | 1989-04-07 | 1990-11-08 | ||
FR2667682B1 (fr) * | 1990-10-03 | 1992-12-04 | Sereth | Dispositif de degivrage pour installation frigorifique. |
US5237833A (en) * | 1991-01-10 | 1993-08-24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Air-conditioning system |
JP2727790B2 (ja) * | 1991-05-17 | 1998-03-1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の除霜運転制御装置 |
JP2697487B2 (ja) * | 1992-05-29 | 1998-01-1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
WO1994020803A1 (en) * | 1993-03-08 | 1994-09-15 | Greenhalgh Refrigeration Pty Ltd | Refrigeration process and apparatus |
-
1993
- 1993-10-29 JP JP27200993A patent/JP334140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4
- 1994-10-25 AU AU79501/94A patent/AU669459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4-10-25 CN CN94190847A patent/CN104783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4-10-25 EP EP94930357A patent/EP067660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4-10-25 WO PCT/JP1994/001783 patent/WO1995012097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4-10-25 DE DE69423469T patent/DE69423469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4-10-25 SG SG1996003110A patent/SG43060A1/en unknown
- 1994-10-25 US US08/454,283 patent/US5651261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30675C (zh) * | 1998-10-06 | 2008-11-05 | 曼尼托沃食品服务有限公司 | 利用冷蒸气除霜的制冰机 |
CN100387907C (zh) * | 2003-03-04 | 2008-05-14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04024752A (zh) * | 2011-12-12 | 2014-09-0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室外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
CN104024752B (zh) * | 2011-12-12 | 2017-06-2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室外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341404B2 (ja) | 2002-11-05 |
EP0676601A1 (en) | 1995-10-11 |
SG43060A1 (en) | 1997-10-17 |
EP0676601A4 (en) | 1998-01-21 |
US5651261A (en) | 1997-07-29 |
AU7950194A (en) | 1995-05-22 |
WO1995012097A1 (fr) | 1995-05-04 |
JPH07120120A (ja) | 1995-05-12 |
DE69423469D1 (de) | 2000-04-20 |
EP0676601B1 (en) | 2000-03-15 |
CN1047837C (zh) | 1999-12-29 |
AU669459B2 (en) | 1996-06-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001A (zh) | 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 | |
CN104566649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226573C (zh) | 空调装置 | |
CN1228593C (zh) | 制冷循环装置 | |
CN1116000A (zh) | 空调器的操作控制装置 | |
CN1108491C (zh) | 空调机 | |
CN106369717A (zh) |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109221C (zh) | 一拖多空调器的制冷系统 | |
CN2357243Y (zh) | 一拖多空调器的制冷系统 | |
CN106152344A (zh) | 空调制热机组及其制热控制方法 | |
CN1892131A (zh) | 空调器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 |
CN1786618A (zh) | 热电联合系统 | |
CN1470820A (zh) | 包括附加的加热器的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操纵方法 | |
CN1940407A (zh) | 冷冻系统 | |
CN109539620B (zh) | 一种空调系统 | |
CN1336529A (zh) | 空调器 | |
CN1265150C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11878865A (zh) | 一种厨房集成电器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0734537B1 (ko) | 가스 냉난방 장치의 제상운전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가스 냉난방 장치 | |
CN111237858A (zh) | 一种节能舒适空调室内机系统 | |
CN1590892A (zh) | 具有多项能量转换的冷冻空调机组的方法及结构 | |
CN2458570Y (zh) | 制冷装置 | |
CN2809513Y (zh) | 热泵空调冷、热水机 | |
CN215336763U (zh) | 一种变频空调器 | |
JP2009281645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9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3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