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6649B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66649B CN104566649B CN201410848223.3A CN201410848223A CN104566649B CN 104566649 B CN104566649 B CN 104566649B CN 201410848223 A CN201410848223 A CN 201410848223A CN 104566649 B CN104566649 B CN 1045666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storage
- air conditioner
- temperature
- temperature sensor
- conden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4—Arrangements for portabil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该空调器包括控制器、冷凝器、变频压缩机、节流装置和蓄能装置,冷凝器位于蓄能装置内,且一端与变频压缩机相连,另一端与节流装置相连;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蓄能装置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设置在冷凝器与节流装置相连的管路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蓄能装置的蓄能剂外部,且变频压缩机、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高于第一预设值、且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降低,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高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变频压缩机停止工作,实现了空调器的智能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和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移动空调可以方便地实现大空间里局部制冷的目的,移动空调的冷凝侧排出的热风,目前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接一排风管,排放到室外,另一种是直接排放到室内空间当中。然而对于像家庭客厅、厨房等空间不是太大的地方,要实现局部制冷,会遇到排风管太长、排风管放置不方便等问题;或者由于空间狭小,直接向室内空间排风对制冷效果影响较大、能耗过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通过设置蓄能装置对冷凝器进行冷却,来解决冷凝侧排出热风问题,并通过检测蓄能剂和冷凝器输出端冷媒的温度来调整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以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效果。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控制器、冷凝器、变频压缩机、节流装置和蓄能装置,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蓄能装置内,且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变频压缩机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节流装置相连,所述变频压缩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蓄能装置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蓄能装置的蓄能剂的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节流装置相连的管路上,并位于所述蓄能剂外部,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蓄能装置上,可用于检测蓄能装置的蓄能剂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冷凝器与节流装置相连的一端上,即设置在制冷工况下冷凝器的输出端,可用于检测冷凝器的输出端的冷媒温度,且控制器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变频压缩机电连接,可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控制变频压缩机的工作,如:在制冷工况下,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蓄能剂的温度较高、且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冷凝器输出端冷媒的温度较低时,控制器控制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降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冷凝器输出端的冷媒温度较高时,控制器控制变频压缩机停止工作。具体地,蓄能剂的温度较高时,其冷却和蓄热效果变差,此时可降低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减少冷凝器的散热量,从而降低蓄能剂的温升速度,使空调器维持低速制冷的工作状态;当冷凝器输出端的冷媒温度较高时,蓄能装置内蓄能剂已无法很好地吸收冷凝器散发的热量,使得冷凝器的换热效率低,空调器的制冷效果差,此时控制变频压缩机停止工作,即控制空调器停止工作,避免能源浪费。用户可在空调器停止工作且蓄能装置自然冷却并逐渐恢复室温时重新开启空调器,或者也可通过更换蓄能装置内的蓄能剂,使蓄能装置重新具有良好的蓄热效果,再次开启空调器并进行制冷工作。
综上,通过设置两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蓄能剂和冷凝器输出端冷媒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的结果,控制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实现了对空调器工作的控制,从而使得空调器的控制更加智能化。
另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蓄能装置包括蓄能箱体和位于所述蓄能箱体内的蓄能剂,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插入所述蓄能剂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蓄能装置为水箱,所述蓄能剂为水,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水面至水面下四分之一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箱的高度高于所述冷凝器的高度,所述冷凝器位于水箱的底部,且水面没过所述冷凝器的上端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为一体式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上开设有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冷凝器、所述压缩机、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蓄能装置均位于所述箱体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蓄能装置固设在所述箱体内;或者,所述蓄能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箱体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蓄能装置的侧壁的底部开设有一排出口,所述蓄能剂可自所述排出口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蓄能装置位于所述变频压缩机的一侧;或者,所述蓄能装置呈环形或弧形,所述蓄能装置环绕所述变频压缩机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箱体的外底壁上设有万向轮;和/或,所述进风口处设有过滤网。
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蓄能剂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媒的温度,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高于第一预设值T1、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小于第二预设值T2时,控制器控制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降低至低于预设频率H;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高于所述第二预设值T2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变频压缩机停止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预设值T1为35-42℃,所述第二预设值T2为50-65℃,所述预设频率H的范围在35-50HZ。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蓄能剂的温度上升超过所述第一预设值T1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变频压缩机的频率从所述预设频率H逐步下降,直到所述冷媒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值T2。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和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是空调器水平出风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是空调器斜向上出风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和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是空调器水平出风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空调器斜向上出风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附图标记与各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空调器,10箱体,100进风口,101出风口,102过滤网,11控制器,12变频压缩机,13冷凝器,14节流装置,15蒸发器,16风机,17蓄能装置,170蓄能剂,171排出口,18万向轮,其中图1至图4中的折线箭头表示风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和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所述空调器1包括控制器11、变频压缩机12、冷凝器13、节流装置14、蒸发器15和蓄能装置17,所述变频压缩机12、所述冷凝器13、所述节流装置14、所述蒸发器15通过管路依次相连接,组成封闭冷媒流路,冷媒可在所述冷媒流路中流动;所述冷凝器13位于所述蓄能装置17内,以便蓄能装置17吸收空调器制冷时冷凝器散发的热量。
所述空调器1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所述蓄能装置17上,用于检测蓄能装置17内蓄能剂170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节流装置14相连的管路上(即制冷工况下冷凝器的输出端管路上),用于检测冷凝器13输出端的冷媒温度,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蓄能剂170的外部,以免受蓄能剂温度的影响,且所述变频压缩机12、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11相连接,并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控制变频压缩机11的工作,如:在制冷工况下,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蓄能剂的温度较高、且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冷凝器输出端的冷媒温度较低时,控制器控制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降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冷凝器输出端的冷媒温度较高时,控制器控制变频压缩机停止工作。具体地,蓄能剂的温度较高时,其冷却和蓄热效果变差,此时可降低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减少冷凝器的散热量,从而降低蓄能剂的温升速度,使空调器维持低速制冷的工作状态;当冷凝器输出端的冷媒温度较高时,蓄能装置内蓄能剂已无法很好地吸收冷凝器的散发的热量,使得冷凝器的换热效率低,空调器的制冷效果差,此时控制变频压缩机停止工作,即控制空调器停止工作,避免能源浪费。用户可在空调器停止工作且蓄能装置自然冷却并逐渐恢复室温时重新开启空调器,或者也可通过更换蓄能装置内的蓄能剂,使蓄能装置重新具有良好的蓄热效果,再次开启空调器并进行制冷工作。
综上,通过设置两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蓄能剂和冷凝器输出端的冷媒温度,并根据检测的结果,控制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实现了对空调器工作的控制,从而使得空调器的控制更加智能化。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蓄能装置17包括蓄能箱体和位于所述蓄能箱体内的蓄能剂17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插入所述蓄能剂170内,以便第一温度传感器能够精确地检测蓄能装置内蓄能剂温度,以便根据检测的蓄能剂的温度,来获知蓄能装置的蓄能能力,进而控制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使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与蓄能装置的蓄能能力相适配,使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越高,控制器控制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越低。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蓄能装置17为水箱,所述蓄能剂170为水,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水面至水面下四分之一处。
优选地,所述水箱的高度高于所述冷凝器13的高度,所述冷凝器13位于水箱的底部,且水面没过所述冷凝器13的上端面。
冷凝器位于水箱的底部,制冷时,冷凝器周围的水最先被加热,随着水的对流,上部的水的温度逐步升高,当位于水面至水面下四分之一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水温达到某一预设值(如第一预设值)时,说明此时水箱的蓄热量已达到一定量,水箱的蓄热能力较低,此时可通过降低变频压缩机的频率,来减缓冷凝器散发的热量,以便水箱内的水能够充分吸收冷凝器的热量,为冷凝器散热,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冷凝器输出端的冷媒温度达到某一定值(如第二预设值)时,说明此时水箱的蓄热能力已饱和,此时控制变频压缩机停止工作。
此外,采用具有大比热容的水作为蓄能剂,使得蓄能剂的蓄热效果好,相较于小比热容的蓄能剂,大比热容的蓄能剂吸收相同热量时的温升小,从而可提高单位体积内蓄能剂的蓄热量,进而提升蓄能装置的蓄热能力,延长空调器的制冷时间;冷凝器全部浸没在水中,使得水与冷凝器的接触面积大,可充分吸收冷凝器换热时散发的热量,提升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当然,所述蓄能剂170还可以为除水外的其他材质,如:乙二醇或者石蜡,石蜡在常温下能产生相变,由于发生相变时要吸收热量,从而能够很好地吸收冷凝器换热时散发的热量,乙二醇具有较大的比热容,能够更多地吸收冷凝器换热时散发的热量,进而实现空调器良好的制冷效果。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具有大比热容的物质,或常温时能产生相变的物质作为蓄能剂,同样能够实现良好的蓄热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空调器1为一体式空调器,所述空调器1包括一箱体10,所述变频压缩机12、冷凝器13、节流装置14、蓄能装置17和蒸发器15均位于所述箱体10,且所述箱体10上开设有进风口100和出风口101,所述进风口100和所述出风口101之间连通有风道,所述蒸发器15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道内还设有风机16。
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为一体式空调器,变频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蓄能装置、蒸发器和风机均设置在空调器的一箱体内,实现空调器的一体式结构设计,从而实现大空间里局部制冷的目的;冷凝器位于蓄能装置内,这样,冷凝器在空调器制冷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可被蓄能装置吸收,实现为冷凝器降温的效果,从而使冷凝器可高效地进行热量交换,既避免了传统技术中因需要接排风管而导致的空调器的放置位置受限、局部制冷受限的问题,且避免冷凝器换热产生的热量直接排放到室内空气中,而导致的空调器的制冷效果差、能耗大的问题,从而实现了空调器快速制冷的效果,且利用蓄能装置冷却,省去了冷却风机以及排风管等结构,使空调器的移动更灵活,整体成本也比较低。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中,所用蓄能剂质量的计算公式为:
M=(Q+W)T/((Cp1+Cp2)(T2-T1))+Wr)
其中:M—蓄能剂质量,kg
Q—名义制冷量,kW
W—消耗功率,kW
T—空调器制冷时长,s
Cp1,Cp2—冷却物质的比热容,kJ/kg·℃
Wr—相变材料的熔解热,kJ/kg
T1—冷却物质初始温度,℃
T2—冷却物质终了温度,℃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可知,所需蓄能剂的质量M与空调器的制冷时长T成正比,可根据需要的空调器的制冷时长T,计算得出所需要的蓄能剂的质量M。
上述一体式空调器的适合的制冷量为0.5~3.5kW(千瓦),适合的制冷时长为0.5~2h。
当然,空调器不仅可以为一体式空调器,也可以为分体式空调器。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能装置17固设在所述箱体10内;或者,所述蓄能装置17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箱体10内。
上述实施例中,蓄能装置可固设在箱体内,使得蓄能装置与箱体的固定牢固;蓄能装置也可可拆卸地安装在箱体内,使得蓄能装置与箱体的拆装方便,当空调器进行制冷工作后导致蓄能装置内蓄能剂的温度较高时,可方便地将蓄能装置取出并更换里面的蓄能剂,使蓄能装置重新具有良好的蓄热能力,即可再次开启空调器进行制冷。
比如,当采用比较经济的水作为蓄能剂时,可直接对蓄能装置内的蓄能剂进行更换,或者,也可将温度较高的蓄能剂放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使蓄能剂重新恢复常温,便于下次空调器制冷时使用;也可在空调器工作一定时间后关闭空调器,使其蓄能装置内的蓄能剂自然冷却并重新恢复常温,然后再次开启空调器。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蓄能装置17的侧壁的底部开设有一排出口171,所述蓄能剂170可自所述排出口171排出。
蓄能装置上开设有一排出口,使得蓄热后具有较高温度的蓄能剂可自排出口排出,便于重新向蓄能装置中注满蓄能剂,使蓄能装置重新具有良好的蓄热能力,方便空调器再次开启并进行制冷,且使得更换蓄能剂时无需拆卸蓄能装置,延长了蓄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能装置17位于所述变频压缩机的一侧;或者,所述蓄能装置17呈环形或弧形,所述蓄能装置17环绕所述变频压缩机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蓄能装置可位于变频压缩机的一侧,使得蓄能装置与变频压缩机并列放置;蓄能装置也可呈环形或弧形,使蓄能装置环绕变频压缩机设置,从而节省蓄能装置的空间,使得空调器的布置更加紧凑、合理。
优选地,如图1所示,蓄能装置与变频压缩机并列设置在箱体内的底部,相应地,风机和蒸发器并列设置在箱体内的上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箱体10的外底壁上设有万向轮18;和/或,所述进风口100处设有过滤网102。
在箱体的外底壁上设有万向轮,使得一体式空调器的移动灵活,以满足日常客厅、厨房等场所要求短时间降温的要求;进风口处设有过滤网,可有效过滤空气中的油烟,防止油烟等进入空调器,影响空调器的正常工作,优选地,采用具有过滤油烟功能的金属过滤网。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出风口101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前侧壁上,所述进风口100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后侧壁上;或者,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出风口101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前侧壁上,所述进风口100也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前侧壁上,且所述出风口101处设有可摆动的叶片(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器11包括送风摆动单元(图中未示出),所述送风摆动单元包括水平送风摆动单元和垂直送风摆动单元,所述送风摆动单元通过调整所述叶片的摆动角度,调整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使出风口处的出风方向为水平方向(如图1和图3所示)或斜向上方向(如图2和图4所示)。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进风温度检测单元和蒸发器温度检测单元(图中未示出),所述进风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进风口处的温度,当检测到所述进风口处的温度达到第三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变频压缩机停止工作;所述蒸发器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蒸发器的温度,当检测到所述蒸发器的温度低于第四预设值,并维持预设时长时,所述控制器调整所述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以防止蒸发器结冰。
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蒸发器可以是管翅式、微通道等形式;冷凝器可以是盘管、管翅式、微通道等形式;风机可以是贯流式或离心式风机;节流装置可以是毛细管、电子膨胀阀、节流阀等。
如图5所示,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用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蓄能剂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凝器输出端冷媒的温度;
步骤S104,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高于第一预设值T1、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小于第二预设值T2时,控制器控制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降低至低于预设频率H;
步骤S106,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高于所述第二预设值T2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变频压缩机停止工作。
当冷凝器输出端冷媒的温度值小于第二预设值、蓄能装置的高于第一预设值时,说明蓄能装置的冷却和蓄热效果变差,此时可降低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减少冷凝器换热时的散热量,从而降低蓄能装置的温升速度,使空调器维持低速制冷的工作状态;当冷凝器输出端冷媒的温度高于第二预设值时,蓄能装置已无法很好地吸收冷凝器的散发的热量,使得冷凝器的换热效率低,空调器的制冷效果差,此时控制变频压缩机停止工作,即控制空调器停止工作,避免能源浪费;用户可在空调器停止工作且蓄能装置自然冷却并逐渐恢复室温时重新开启空调器,或者也可通过更换冷蓄能装置的蓄能剂,使蓄能装置重新具有良好的蓄热效果,再次开启空调器并进行制冷工作,从而使得空调器的控制更加智能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值T1的范围在35-42℃,所述第二预设值T2范围在50-65℃,所述预设频率H的范围在35-50HZ。
进一步,当所述蓄能剂的温度上升超过所述第一预设值T1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变频压缩机的频率从所述预设频率H逐步下降,直到所述冷媒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值T2。
在一具体示例中,蓄能装置为水箱,变频压缩机的起始工作频率为90HZ,初始水温为20℃,冷媒为r22,第一预设温度T1为40℃,第二预设值T2为62℃,预设频率H为40HZ,随着制冷的进行,水温逐渐上升,当水温上升至40℃时(此时冷媒的温度小于62℃),控制器控制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降低至40HZ,而不是停机保护;随着制冷的继续,水温继续上升,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继续逐步降低,当冷媒的温度上升至62℃时,控制器控制变频压缩机停止工作。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两温度传感器的设置,一方面使得水温上升至第一预设温度时,不会发生停机保护,而是继续进行制冷,提高了空调器的制冷效果,降低了变频压缩机的启停频率;另一方面,变频压缩机停止工作(即变频压缩机发生停机保护)时,水温温度较高,即在制冷过程中,冷凝器能够从水中获取更多的冷量,提高了蓄能装置对冷凝器的冷却效果,降低了蓄能装置中蓄能剂的更换频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通过在箱体内设有盛放有蓄能剂的蓄能装置,且冷凝器位于蓄能装置内,使得冷凝器在空调器制冷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可被蓄能剂吸收,实现蓄能剂为冷凝器降温的效果,从而使冷凝器可高效地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实现了空调器进行快速制冷的目的;且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蓄能剂温度,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凝器输出端管路上冷媒的温度,当蓄能剂的温度较高时,蓄能剂的蓄热效果变差,此时可降低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减少冷凝器换热时的散热量,从而降低蓄能剂的温升速度,使空调器维持低速制冷的工作状态;当冷凝器输出管路上冷媒的温度较高时,蓄能装置内蓄能剂已无法很好地吸收冷凝器的散发的热量,冷凝器的换热效率低,空调器的制冷效果差,此时控制变频压缩机停止工作,即控制空调器停止工作,避免能源浪费;用户可在空调器停止工作且蓄能剂自然冷却并逐渐恢复室温时重新开启空调器,或者也可通过更换蓄能装置内的蓄能剂,使蓄能装置重新具有良好的蓄热效果,再次开启空调器并进行制冷工作,从而使得空调器的控制更加智能化。
在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安装”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控制器、冷凝器、变频压缩机、节流装置和蓄能装置,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蓄能装置内,且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变频压缩机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节流装置相连,所述变频压缩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蓄能装置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蓄能装置的蓄能剂的温度;和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节流装置相连的管路上,并位于所述蓄能剂外部,用于检测冷媒的温度,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控制所述变频压缩机的工作,具体的,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高于第一预设值T1、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小于第二预设值T2时,控制器控制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降低至低于预设频率H;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高于所述第二预设值T2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变频压缩机停止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能装置包括蓄能箱体和位于所述蓄能箱体内的所述蓄能剂,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插入所述蓄能剂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能装置为水箱,所述蓄能剂为水,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水面至水面下四分之一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的高度高于所述冷凝器的高度,所述冷凝器位于水箱的底部,且水面没过所述冷凝器的上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器为一体式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上开设有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冷凝器、所述压缩机、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蓄能装置均位于所述箱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能装置固设在所述箱体内;或者,
所述蓄能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箱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能装置的侧壁的底部开设有一排出口,所述蓄能剂可自所述排出口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能装置位于所述变频压缩机的一侧;或者
所述蓄能装置呈环形或弧形,所述蓄能装置环绕所述变频压缩机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的外底壁上设有万向轮;和/或
所述进风口处设有过滤网。
10.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蓄能装置内蓄能剂的温度,用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媒的温度;
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高于第一预设值T1、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小于第二预设值T2时,控制器控制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降低至低于预设频率H;
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高于所述第二预设值T2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变频压缩机停止工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值T1的范围在35-42℃,所述第二预设值T2范围在50-65℃,所述预设频率H的范围在35-50HZ。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蓄能剂的温度上升超过所述第一预设值T1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从所述预设频率H逐步下降,直到所述冷媒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值T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48223.3A CN104566649B (zh) | 2014-12-30 | 2014-12-30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48223.3A CN104566649B (zh) | 2014-12-30 | 2014-12-30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66649A CN104566649A (zh) | 2015-04-29 |
CN104566649B true CN104566649B (zh) | 2018-03-27 |
Family
ID=53083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48223.3A Active CN104566649B (zh) | 2014-12-30 | 2014-12-30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56664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098951A1 (de) * | 2021-06-30 | 2022-12-07 | Harald Pauritsch | Mobiles klimagerät ohne eine notwendige abluftleitung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79843B (zh) * | 2015-06-12 | 2017-06-30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控制装置、一拖多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
CN105423434A (zh) * | 2015-11-24 | 2016-03-23 | 青岛农业大学 | 一种便携式免安装空调 |
CN105928062B (zh) * | 2016-04-29 | 2018-10-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空调机组和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
CN107062416B (zh) * | 2017-05-17 | 2020-09-1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7101300B (zh) * | 2017-05-17 | 2019-12-0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蓄热箱更换的提示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7339785A (zh) * | 2017-06-26 | 2017-11-1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425028A (zh) * | 2017-07-13 | 2019-03-05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一体式空调 |
CN109253556A (zh) * | 2017-07-13 | 2019-01-22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US11287148B2 (en) | 2017-10-30 | 2022-03-29 |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CN109724287B (zh) * | 2017-10-30 | 2021-08-20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
CN109724184B (zh) * | 2017-10-30 | 2023-10-03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
CN109724286B (zh) * | 2017-10-30 | 2021-05-28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
CN110594897B (zh) * | 2018-06-12 | 2021-08-27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空调 |
CN108870593A (zh) * | 2018-07-05 | 2018-11-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10822651A (zh) * | 2018-08-07 | 2020-02-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移动蓄能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864469B (zh) * | 2018-08-27 | 2021-02-23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空调设备 |
CN110864410B (zh) * | 2018-08-27 | 2021-05-07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移动空调及其控制方法与控制装置 |
CN111174333B (zh) * | 2018-10-24 | 2021-07-23 |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 用于可移动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1174320B (zh) * | 2018-10-24 | 2021-09-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可移动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2556015B (zh) * | 2019-09-10 | 2024-06-2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移动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484163A (zh) * | 2019-09-11 | 2021-03-12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空调 |
CN111322699B (zh) * | 2020-03-09 | 2021-07-2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701266A (zh) * | 2020-05-20 | 2021-11-26 | 北京新元瑞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蓄能式换热系统及蓄能式换热系统的换热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34233A (en) * | 1979-04-05 | 1980-10-18 | Toshiba Corp | Water cooled type air conditioner |
JPH04227430A (ja) * | 1990-09-12 | 1992-08-17 | Sharp Corp | 簡易一体型空気調和機 |
CN2171079Y (zh) * | 1993-07-20 | 1994-07-06 | 朱海岩 | 一种可移动式制冷空调器 |
CN2240119Y (zh) * | 1995-08-14 | 1996-11-13 | 周奎文 | 间接冷却分体式移动空调 |
JP2006057971A (ja) * | 2004-08-24 | 2006-03-02 |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用凝縮器の冷却装置 |
CN201103970Y (zh) * | 2007-10-12 | 2008-08-20 | 奉政一 | 热水空调器 |
CN201348318Y (zh) * | 2008-12-29 | 2009-11-18 | 陈孝明 | 水冷式移动空调 |
CN204421248U (zh) * | 2014-12-30 | 2015-06-2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05637U (zh) * | 1991-08-28 | 1992-05-27 | 中国扬子电气总公司电冰箱厂 | 空调器余热利用装置 |
CN203980529U (zh) * | 2014-08-07 | 2014-12-03 | 赵东 | 一种多功能移动式空调机 |
-
2014
- 2014-12-30 CN CN201410848223.3A patent/CN10456664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34233A (en) * | 1979-04-05 | 1980-10-18 | Toshiba Corp | Water cooled type air conditioner |
JPH04227430A (ja) * | 1990-09-12 | 1992-08-17 | Sharp Corp | 簡易一体型空気調和機 |
CN2171079Y (zh) * | 1993-07-20 | 1994-07-06 | 朱海岩 | 一种可移动式制冷空调器 |
CN2240119Y (zh) * | 1995-08-14 | 1996-11-13 | 周奎文 | 间接冷却分体式移动空调 |
JP2006057971A (ja) * | 2004-08-24 | 2006-03-02 |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用凝縮器の冷却装置 |
CN201103970Y (zh) * | 2007-10-12 | 2008-08-20 | 奉政一 | 热水空调器 |
CN201348318Y (zh) * | 2008-12-29 | 2009-11-18 | 陈孝明 | 水冷式移动空调 |
CN204421248U (zh) * | 2014-12-30 | 2015-06-2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098951A1 (de) * | 2021-06-30 | 2022-12-07 | Harald Pauritsch | Mobiles klimagerät ohne eine notwendige abluftleitu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66649A (zh) | 2015-04-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66649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2618641U (zh) |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 |
TWI715719B (zh) | 用以控制冷凍系統之系統及方法 | |
JP4497234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5677233B2 (ja) | 室外機及びその室外機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104566840B (zh) | 冷媒散热装置、安装其的空调及温度控制方法 | |
CN103344016B (zh) | 一种机房节能空调 | |
CN105937788B (zh) |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15025563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04421248U (zh) | 空调器 | |
KR101891703B1 (ko) | 제어기의 폐열을 이용한 열펌프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냉난방 장치 | |
JP6351409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2364256A (zh) | 一种单冷式热管热泵空调 | |
WO2020189586A1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204830194U (zh) | 一种微型空调 | |
CN208547136U (zh) | 一种液氮制冷系统 | |
CN203375568U (zh) | 一种机房节能空调 | |
JP4183517B2 (ja) | 冷却装置 | |
CN206440040U (zh) | 一种高温制冷空调系统 | |
CN111328241A (zh) | 散热系统及电子设备 | |
CN104748462A (zh) |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空调系统 | |
CN210292437U (zh) | 一种削减空调热岛效应的装置 | |
JP2008510121A (ja) | ヒートポンプ | |
JP4245363B2 (ja) | 冷却装置 | |
KR100750969B1 (ko) | 실외기일체형에어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