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6373A - 一种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及有机太阳能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及有机太阳能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46373A CN111446373A CN202010201618.XA CN202010201618A CN111446373A CN 111446373 A CN111446373 A CN 111446373A CN 202010201618 A CN202010201618 A CN 202010201618A CN 111446373 A CN111446373 A CN 1114463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ar cell
- organic solar
- sawtooth
- transparent electrode
- zigz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30/81—Electrodes
- H10K30/82—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indium tin oxide [ITO]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1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comprising heterojunctions betwee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and inorganic semiconductors
- H10K30/15—Sensitised wide-bandgap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ye-sensitised TiO2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为解决传统ITO透明电极对入射光的反射率低,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及有机太阳能电池,所述锯齿形ITO透明电极由下到上依次包括衬底和锯齿形ITO导电膜,所述锯齿形ITO导电膜的截面为由若干个锯齿单元构成锯齿形结构;所述锯齿单元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60~120°,腰长为80~160nm;所述锯齿形ITO导电膜的厚度为100~200nm。本发明的锯齿形ITO透明电极,能够有效的代替平面透明电极,利用锯齿电极结构在单位体积内最大限度保证对入射光的捕获,提升光电流,减少入射光在器件内的无效反射,提高入射光在器件内的有效路径,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及有机太阳能电池。
背景技术
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一个光学系统,要实现其良好的光学效率,就要对电池各级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中,作为前电极的透明电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透明电极需要具备透过率高、电导性强的特点之外,还需要对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内吸收的光有较强的反射能力,增强光活性层对入射光的吸收。因此,必须要合理改变透明电极的薄膜结构,提升透明电极对入射光的反射能力。
目前,有机太阳电池使用最广泛的透明电极材料为氧化铟锡(ITO),ITO具有良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能,且透明电极的结构多以平面形为主。现阶段也出现了绒面结构的透明电极,能够改善入射光在器件内的反射率,提升器件的转换效率。然而,绒面形貌不规则、无序的结构特点会使得入射光在器件内产生很多无效反射,损失一部分太阳光辐射。因为,为了提高透明电极对入射光的反射率,提升入射光在器件内的有效路径,设计一种高效的透明电极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传统ITO透明电极对入射光的反射率低,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对入射光具有较高反射率的锯齿形ITO透明电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锯齿形ITO透明电极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该有机太阳能电池能够减少入射光在器件内的无效反射,提高入射光在器件内的有效路径,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锯齿形ITO透明电极,所述锯齿形ITO透明电极由下到上依次包括衬底和锯齿形ITO导电膜,所述锯齿形ITO导电膜的截面为由若干个锯齿单元构成锯齿形结构;所述锯齿单元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60~120°,腰长为80~160nm;所述锯齿形ITO导电膜的厚度为100~200nm。
单个锯齿单元的规格对ITO透明电极的性能影响很大,顶角角度过大会使ITO透明电极失去锯齿的特性,顶角过小会减少ITO透明电极对入射光的有效反射;等腰三角形腰长过长会会影响整个电池器件的结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过短会降低锯齿薄膜的特性;锯齿形ITO导电膜的厚度过厚,会增加表面粗糙程度,影响器件性能。
本发明设计的锯齿形ITO透明电极,能够有效的代替平面透明电极,利用锯齿电极结构在单位体积内最大限度保证对入射光的捕获,提升光电流。相比于绒面透明电极,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利用规则的形貌结构减少入射光在器件内的无效反射,提高入射光在器件内的有效路径,使得电池的光学及电学特性同步提升。
作为优选,所述衬底的材料为玻璃;所述衬底的上表面为与所述锯齿形ITO导电膜形状适配的锯齿形结构。
一种包括上述锯齿形ITO透明电极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所述有机太阳能电池从底面至顶面依次包括锯齿形ITO透明电极、阳极缓冲层、光活性层、阴极缓冲层和背电极。
作为优选,所述阳极缓冲层材料为第一金属氧化物、聚合物或石墨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为MoO3、V2O5、WO3、NiO或者V2O5;所述聚合物为PEDOT:PSS或PANI。上述金属氧化物具有较高功函数的特性,同时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具有良好的光学透光率,作为阳极缓冲层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中具有与活性层形成欧姆接触,促进电荷分离,有效阻挡电子和保证空穴高效传输的作用;上述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导电性、易于合成和良好的环境稳定性的特性,作为阳极缓冲层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中具有抑制界面电荷的复合,调控活性层形貌,提高转换效率和保证空穴高效传输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光活性层为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复合薄膜;所述电子给体为P3HT、PTB7、PTB7-Th或PBDB-T;所述电子受体为富勒烯衍生物或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复合薄膜作为光活性层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中具有吸收太阳光,产生复合电子对并分离形成电子和空穴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富勒烯衍生物为PC61BM或PC71BM,非富勒烯受体材料为Y6或IEICO-4F。
作为优选,所述阴极缓冲层材料为第二金属氧化物或有机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为ZnO或SnO2,上述金属氧化物具有合适的能级结构、环境友好、低成本和高透明度的特性,作为阴极缓冲层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中具有调节活性层内部的光场分布,提升内部光场强度,阻挡空穴和提升电极界面处的电子传输、收集能力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有机材料为Bphen或PFN-Br。上述有机材料具有在不同溶剂中有良好的溶解性、易调节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特性,作为阴极缓冲层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中具有提高其与电极之间的偶极,提升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背电极材料为Ag、Au、Cu或Al。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计的锯齿形ITO透明电极,能够有效的代替平面透明电极,利用锯齿电极结构在单位体积内最大限度保证对入射光的捕获,提升光电流;
(2)采用本发明设计的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制得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能够减少入射光在器件内的无效反射,提高入射光在器件内的有效路径,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锯齿形ITO透明电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I-V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设备和原料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行业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
实施例1
把镀有锯齿形ITO导电膜的玻璃衬底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其中,如图1所示,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单个锯齿单元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为60°,腰长为80nm,锯齿形ITO导电膜的厚度为100nm。对玻璃衬底依次用洗涤剂、异丙醇、乙醇、丙酮中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氮气吹干。
在玻璃衬底表面利用蒸镀法真空蒸镀上一层8nm厚的PEDOT:PSS(阳极缓冲层);接着,旋涂PTB7-Th和PC71BM的混合溶液,PTB7-Th与PC71BM的质量比为1:1.5,得到一层厚度为90nm的PTB7-Th与PC71BM的混合膜(活性层);然后在活性层上旋涂30nm的ZnO阴极缓冲层,并将所形成的薄膜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150℃,退火时间为10分钟;最后,在阴极修饰层上真空蒸镀上一层100nm厚的Ag作为阴极,从而得到如图2所示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为4.3%。
实施例2
把镀有锯齿形ITO导电膜的玻璃衬底作为有机太阳电池的前电极。其中,如图1所示,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单个锯齿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为60°,腰长为100nm,锯齿形ITO导电膜的厚度为120nm。对玻璃衬底依次用洗涤剂、异丙醇、乙醇、丙酮中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氮气吹干。
在玻璃衬底表面利用蒸镀法真空蒸镀上一层8nm厚的V2O5(阳极缓冲层);接着,旋涂P3HT和PC61BM的混合溶液,P3HT与PC61BM的质量比为1:1.5,得到一层厚度为90nm的P3HT与PC61BM的混合膜(活性层);然后在活性层上旋涂30nm的ZnO阴极缓冲层,并将所形成的薄膜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150℃,退火时间为10分钟;最后,在阴极修饰层上真空蒸镀上一层100nm厚的Cu作为阴极,从而得到如图2所示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为4.6%。
实施例3
把镀有锯齿形ITO导电膜的玻璃衬底作为有机太阳电池的前电极。其中,如图1所示,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单个锯齿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为60°,腰长为100nm,锯齿形ITO导电膜的厚度为100nm。对玻璃衬底依次用洗涤剂、异丙醇、乙醇、丙酮中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氮气吹干。
在玻璃衬底表面利用蒸镀法真空蒸镀上一层8nm厚的MoO3(阳极缓冲层);接着,旋涂PBDB-T和PC71BM的混合溶液,PBDB-T与PC71BM的质量比为1:1.5,得到一层厚度为90nm的PBDB-T与PC71BM的混合膜(活性层);然后在活性层上旋涂30nm的ZnO阴极缓冲层,并将所形成的薄膜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150℃,退火时间为10分钟;最后,在阴极修饰层上真空蒸镀上一层100nm厚的Au作为阴极,从而得到如图2所示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为5.2%。该实施例的有机太阳电池器件的I-V曲线图如图3所示。
实施例4
把镀有锯齿形ITO导电膜的玻璃衬底作为有机太阳电池的前电极。其中,如图1所示,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单个锯齿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为80°,腰长为120nm,锯齿形ITO导电膜的厚度为120nm。对玻璃衬底依次用洗涤剂、异丙醇、乙醇、丙酮中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氮气吹干。
在玻璃衬底表面利用蒸镀法真空蒸镀上一层8nm厚的WO3(阳极缓冲层);接着,旋涂PTB7和Y6的混合溶液,PTB7与Y6的质量比为1:1.5,得到一层厚度为90nm的PTB7与Y6的混合膜(活性层);然后在活性层上旋涂30nm的ZnO阴极缓冲层,并将所形成的薄膜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150℃,退火时间为10分钟;最后,在阴极修饰层上真空蒸镀上一层100nm厚的Al作为阴极,从而得到如图2所示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为4.4%。
实施例5
镀有锯齿形ITO导电膜的玻璃衬底作为有机太阳电池的前电极。其中,如图1所示,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单个锯齿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00°,腰长为140nm,锯齿形ITO导电膜的厚度为140nm。对玻璃衬底依次用洗涤剂、异丙醇、乙醇、丙酮中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氮气吹干。
在玻璃衬底表面利用蒸镀法真空蒸镀上一层8nm厚的NiO(阳极缓冲层);接着,旋涂PTB7和IEICO-4F的混合溶液,PTB7与IEICO-4F的质量比为1:1.5,得到一层厚度为90nm的PTB7与IEICO-4F的混合膜(活性层);然后在活性层上旋涂30nm的ZnO阴极缓冲层,并将所形成的薄膜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150℃,退火时间为10分钟;最后,在阴极修饰层上真空蒸镀上一层100nm厚的Ag作为阴极,从而得到如图2所示的有机太阳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为4.1%。
实施例6
镀有锯齿形ITO导电膜的玻璃衬底作为有机太阳电池的前电极。其中,如图1所示,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单个锯齿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20°,腰长为160nm,锯齿形ITO导电膜的厚度为150nm。对玻璃衬底依次用洗涤剂、异丙醇、乙醇、丙酮中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氮气吹干。
在玻璃衬底表面利用蒸镀法真空蒸镀上一层8nm厚的V2O5(阳极缓冲层);接着,旋涂PTB7和PC71BM的混合溶液,PTB7与PC71BM的质量比为1:1.5,得到一层厚度为90nm的PTB7与PC71BM的混合膜(活性层);然后在活性层上旋涂30nm的ZnO阴极缓冲层,并将所形成的薄膜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150℃,退火时间为10分钟;最后,在阴极修饰层上真空蒸镀上一层100nm厚的Ag作为阴极,从而得到如图2所示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为4.4%。
实施例7
镀有锯齿形ITO导电膜的玻璃衬底作为有机太阳电池的前电极。其中,如图1所示,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单个锯齿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为60°,腰长为100nm,锯齿形ITO导电膜的厚度为100nm。对玻璃衬底依次用洗涤剂、异丙醇、乙醇、丙酮中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氮气吹干。
在玻璃衬底表面利用蒸镀法真空蒸镀上一层8nm厚的PANI(阳极缓冲层);接着,旋涂PTB7-Th和PC71BM的混合溶液,PTB7-Th与PC71BM的质量比为1:1.5,得到一层厚度为90nm的PTB7-Th与PC71BM的混合膜(活性层);然后在活性层上旋涂30nm的PFN-Br阴极缓冲层,并将所形成的薄膜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150℃,退火时间为10分钟;最后,在阴极修饰层上真空蒸镀上一层100nm厚的Ag作为阴极,从而得到如图2所示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为5.1%。
实施例8
镀有锯齿形ITO导电膜的玻璃衬底作为有机太阳电池的前电极。其中,如图1所示,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单个锯齿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为80°,腰长为100nm,锯齿形ITO导电膜的厚度为160nm。对玻璃衬底依次用洗涤剂、异丙醇、乙醇、丙酮中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氮气吹干。
在玻璃衬底表面利用蒸镀法真空蒸镀上一层8nm厚的PEDOT:PSS(阳极缓冲层);接着,旋涂PTB7-Th和PC71BM的混合溶液,PTB7-Th与PC71BM的质量比为1:1.5,得到一层厚度为90nm的PTB7-Th与PC71BM的混合膜(活性层);然后在活性层上旋涂30nm的Bphen阴极缓冲层,并将所形成的薄膜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150℃,退火时间为10分钟;最后,在阴极修饰层上真空蒸镀上一层100nm厚的Ag作为阴极,从而得到如图2所示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为4.4%。
实施例9
镀有锯齿形ITO导电膜的玻璃衬底作为有机太阳电池的前电极。其中,如图1所示,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单个锯齿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为80°,腰长为120nm,锯齿形ITO导电膜的厚度为180nm。对玻璃衬底依次用洗涤剂、异丙醇、乙醇、丙酮中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氮气吹干。
在玻璃衬底表面利用蒸镀法真空蒸镀上一层8nm厚的PEDOT:PSS(阳极缓冲层);接着,旋涂PTB7-Th和PC71BM的混合溶液,PTB7-Th与PC71BM的质量比为1:1.5,得到一层厚度为90nm的PTB7-Th与PC71BM的混合膜(活性层);然后在活性层上旋涂30nm的SnO2阴极缓冲层,并将所形成的薄膜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150℃,退火时间为10分钟;最后,在阴极修饰层上真空蒸镀上一层100nm厚的Ag作为阴极,从而得到如图2所示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为3.9%。
实施例10
镀有锯齿形ITO导电膜的玻璃衬底作为有机太阳电池的前电极。其中,如图1所示,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单个锯齿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为80°,腰长为120nm,锯齿形ITO导电膜的厚度为200nm。对玻璃衬底依次用洗涤剂、异丙醇、乙醇、丙酮中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氮气吹干。
在玻璃衬底表面利用蒸镀法真空蒸镀上一层8nm厚的PEDOT:PSS(阳极缓冲层);接着,旋涂PTB7-Th和PC71BM的混合溶液,PTB7-Th与PC71BM的质量比为1:1.5,得到一层厚度为90nm的PTB7-Th与PC71BM的混合膜(活性层);然后在活性层上旋涂30nm的ZnO阴极缓冲层,并将所形成的薄膜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150℃,退火时间为10分钟;最后,在阴极修饰层上真空蒸镀上一层100nm厚的Ag作为阴极,从而得到如图2所示的有机太阳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为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10)
1.一种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形ITO透明电极由下到上依次包括衬底和锯齿形ITO导电膜,所述锯齿形ITO导电膜的截面为由若干个锯齿单元构成锯齿形结构;所述锯齿单元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60~120°,腰长为80~160nm;所述锯齿形ITO导电膜的厚度为100~20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材料为玻璃;所述衬底的上表面为与所述锯齿形ITO导电膜形状适配的锯齿形结构。
3.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锯齿形ITO透明电极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太阳能电池从底面至顶面依次包括锯齿形ITO透明电极、阳极缓冲层、光活性层、阴极缓冲层和背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缓冲层材料为第一金属氧化物、聚合物或石墨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为MoO3 、V2O5、WO3、NiO或者V2O5;所述聚合物为PEDOT:PSS或PANI。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活性层为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复合薄膜;所述电子给体为P3HT、PTB7、PTB7-Th或PBDB-T;所述电子受体为富勒烯衍生物或非富勒烯受体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富勒烯衍生物为PC61BM或PC71BM,非富勒烯受体材料为Y6或IEICO-4F。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缓冲层材料为第二金属氧化物或有机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为ZnO或SnO2,所述有机材料为Bphen或PFN-Br。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材料为Ag、Au、Cu或Al。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01618.XA CN111446373A (zh) | 2020-03-20 | 2020-03-20 | 一种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及有机太阳能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01618.XA CN111446373A (zh) | 2020-03-20 | 2020-03-20 | 一种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及有机太阳能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46373A true CN111446373A (zh) | 2020-07-24 |
Family
ID=71655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01618.XA Pending CN111446373A (zh) | 2020-03-20 | 2020-03-20 | 一种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及有机太阳能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46373A (zh)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49278A (en) * | 1980-09-08 | 1982-03-2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Amorphous silicone solar cell |
JPS62189474A (ja) * | 1986-02-15 | 1987-08-19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用光受容部材 |
JP2004140143A (ja) * | 2002-10-17 | 2004-05-13 |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 太陽電池用基板および太陽電池 |
JP2007005620A (ja) * | 2005-06-24 | 2007-01-11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 |
JP2009079941A (ja) * | 2007-09-25 | 2009-04-16 | Seiko Epson Corp | 時計用文字板および時計 |
JP2010034231A (ja) * | 2008-07-28 | 2010-02-12 |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 薄膜太陽電池及び薄膜太陽電池用表面電極 |
JP2011211086A (ja) * | 2010-03-30 | 2011-10-20 | Lintec Corp |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素子 |
JP2012222042A (ja) * | 2011-04-05 | 2012-11-12 | Jvc Kenwood Corp | 薄膜太陽電池用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14087741A1 (ja) * | 2012-12-04 | 2014-06-12 |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 表面電極付透明導電ガラス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薄膜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4241408A (zh) * | 2014-08-12 | 2014-12-2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
US20170194525A1 (en) * | 2016-01-04 | 2017-07-06 | Win 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 High power solar cell module |
CN107681055A (zh) * | 2017-10-31 | 2018-02-09 | 成都赛伦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abo3型钙钛矿基薄膜太阳能电池 |
CN108122998A (zh) * | 2017-12-01 | 2018-06-05 | 浙江潮城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光伏组件 |
-
2020
- 2020-03-20 CN CN202010201618.XA patent/CN11144637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49278A (en) * | 1980-09-08 | 1982-03-2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Amorphous silicone solar cell |
JPS62189474A (ja) * | 1986-02-15 | 1987-08-19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用光受容部材 |
JP2004140143A (ja) * | 2002-10-17 | 2004-05-13 |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 太陽電池用基板および太陽電池 |
JP2007005620A (ja) * | 2005-06-24 | 2007-01-11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 |
JP2009079941A (ja) * | 2007-09-25 | 2009-04-16 | Seiko Epson Corp | 時計用文字板および時計 |
JP2010034231A (ja) * | 2008-07-28 | 2010-02-12 |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 薄膜太陽電池及び薄膜太陽電池用表面電極 |
JP2011211086A (ja) * | 2010-03-30 | 2011-10-20 | Lintec Corp |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素子 |
JP2012222042A (ja) * | 2011-04-05 | 2012-11-12 | Jvc Kenwood Corp | 薄膜太陽電池用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14087741A1 (ja) * | 2012-12-04 | 2014-06-12 |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 表面電極付透明導電ガラス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薄膜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4241408A (zh) * | 2014-08-12 | 2014-12-2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
US20170194525A1 (en) * | 2016-01-04 | 2017-07-06 | Win 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 High power solar cell module |
CN107681055A (zh) * | 2017-10-31 | 2018-02-09 | 成都赛伦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abo3型钙钛矿基薄膜太阳能电池 |
CN108122998A (zh) * | 2017-12-01 | 2018-06-05 | 浙江潮城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光伏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67118B (zh) | 一种三元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 |
CN1180486C (zh) | 透明导电膜前电极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 |
CN102881459B (zh) | 一种大面积低电阻太阳能电池导电基底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035845B (zh) | 高导电性有机(无机)/金属/无机(有机)多层结构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 |
CN103904224B (zh) | 一种基于无机量子点的有机光伏电池及制备方法 | |
CN103594627A (zh) | 一种反型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22506A (zh) | 一种绒面陷光电极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206955B (zh) | 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 | |
CN103606389B (zh) | 高导电性无机、金属掺杂多层结构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 |
CN104253222B (zh) | 有机串联叠层太阳电池的中间连接层及构成的高效太阳电池 | |
CN107359243A (zh) | 一种三元共混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 | |
CN113363279A (zh) | 一种高效互联层及其双结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 | |
CN113258005A (zh) | 一种复合电极构成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 | |
CN102201536B (zh) | 一种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336865B (zh) | 一种高导电的聚合物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25945B (zh) | 一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80528B (zh) | 一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 |
CN111446372A (zh) | 一种波浪形ito透明电极及有机太阳能电池 | |
US20140216520A1 (en) | Solar cell modul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
CN209150157U (zh)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
CN111326659B (zh) | 一种金属透明电极及有机太阳能电池 | |
CN111446373A (zh) | 一种锯齿形ito透明电极及有机太阳能电池 | |
CN103296222B (zh) | 一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阴极修饰材料 | |
CN106784335B (zh) | 一种传导的表面等离极化激元型异质集成太阳电池 | |
CN205810865U (zh) | 具有纳米线透明导电衬底的钙钛矿太阳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