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2758A - 传真机 - Google Patents

传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58A
CN1112758A CN94119079A CN94119079A CN1112758A CN 1112758 A CN1112758 A CN 1112758A CN 94119079 A CN94119079 A CN 94119079A CN 94119079 A CN94119079 A CN 94119079A CN 1112758 A CN1112758 A CN 11127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simile
signal
telephone set
machin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4119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村明男
船井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21744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717725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0084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722186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04N1/32706Type of the other apparatus
    • H04N1/32708Tele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04N1/32715Detecting
    • H04N1/32717Detecting a calling tone, e.g. C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04N1/32715Detecting
    • H04N1/32728Detecting an off-hook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04N1/32715Detecting
    • H04N1/32732Detecting within a predetermined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04N1/32739Generating signals
    • H04N1/32745Generating messages, indications or warnings local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04N1/32747Controlling the connection of the apparatus
    • H04N1/3275Giving priority to one of the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04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one of a facsimile and another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haring a single line
    • H04N1/32747Controlling the connection of the apparatus
    • H04N1/32756Inhibiting connection of another apparatus when a first one is connec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Facsimile Transmiss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传真机,含有控制装置1,当利用电话机D1 和D2进行内线通话过程中出现了外部通信终端的 呼话要求时,如果这时的等待模式为传真信号接收优 先模式,则控制装置1把传真通信控制部分2连接到 外线上;如果这时的等待模式为其它模式,则控制手 段1同时向进行内线通话的电话机D1和D2报告 出现了外部呼话要求,然后把听筒离机状态的电话机 连接到外线上。其优点是当内线通话时出现了外部 呼话要求时,无需中断该内线通话进行相应开关操 作。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可以与电话机相连接,并且能够利用该电话机进行内线(分机之间)通话的传真机。
以往,所提出的这种传真机可以用所谓的附属电话机和外附电话分机进行相互间的内线通话。
在这种传真机中,对于在进行内线通话的期间出现了来自外部通信终端的呼话要求的情形,最好能够让进行内部通话的人员有所察觉才是方便的。
因此,以往在内线通话期间出现了外部的呼话信号时,设置在传真机内的蜂鸣器就发出声响。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传真机中,由于只产生了蜂鸣声,仅仅告知了存在来自外部的呼话要求,所以正在进行内线通信的用户在听到该蜂鸣声时不能判断进行呼话的是外部通信终端的传真机还是电话机。
于是,以往的用户在听到上述蜂鸣声时,就有必要中断内线通话,在电话机上对外部通信终端作回答,以确认呼话侧的对方。并且,如果呼话方是电话机,那么就可以进行通话,但如果呼话方是传真机,那么就需要进行把电话线路从电话机到传真机的切换操作,以实现传真接收。
其结果是,过去的情况中,由于这样一系列的操作是麻烦的,从而产生了使用方便性不良的困难。
另外,存在着电话分机与传真机的传真通信控制部分连接在同一个电路上的情形。对于这种情形,在以往的传真机中,为了探测电话分机的听筒挂断和听筒离机状态,装备了模拟式听筒状态探测电路,后者通过把电路电压与一个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来探测电话分机的听筒状态。亦即,利用电话分机变为听筒离机状态时电路电压会从例如48V下降到10V左右的特点,设定基准电压为10V到48V之间的某个适当电压,把它与电路电压进行比较,如果电路电压高于基准电压,则认为是听筒挂断状态,如果电路电压低于基准电压,则认为是听筒离机状态。模拟式听筒状态探测电路就是这样来探测电话分机的听筒挂断和听筒离机状态的。
另一方面,对于存在与传真机的传真通信部分连接在同一电路上的电话分机和通过组合式插件连接在传真机上的外附电话机的情形,为了进行传送和内线呼话,有必要探测来自电话分机和外附电话机的拨号脉冲。对于这种情形,在以往的传真机中是用模拟方式借助发送拨号脉冲时的电路电压来探测拨号脉冲数目的。亦即,是从用于探测电话机听筒离机状态的光耦合器的输出来探测拨号脉冲数目的。
另外也存在这样的情形,若这种传真机处于例如用于进行拨入处理的拨入模式或电话/传真模式时,如果线路交换机发送来呼话信号,附属电话机内的铃并不发出响声,而是以所谓无声方式由传真机进行信号接收。
从而,在过去,当遇到这种无声信号接收情形时,位在通信电路和附属电话机之间的继电器开关就会断开,使附属电话机切离通信线路。
这样,对于上述以往的传真机,因为有必要用继电器开关把附属电话机和通信线路接通和断开,所以除了继电器开关元件的成本之外,还存在控制上述切换所造成的复杂化的困难。
此外,以往的情形是,由于在等待状态下继电器开关切断了附属电话机与通信线路的连接,于是不可能有效地利用附属电话机中所装备的通话电路等,这也是不合理的。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根据上述各困难点提出一种传真机,它可以消除这样的麻烦,即当在内部通话中出现来自外部通话终端的呼话信号时,必须中断内部通话并对应于外部通信终端的种类去进行转换操作,从而具有良好的使用方便性。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能够不受传真机的设置条件,例如距电话局的距离等的影响,在各种条件下都能正确地探测到电话分机的听筒状态。
还有,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能够防止由于电话分机和外附电话机的拨号脉冲波形缺陷而造成的拨号脉冲数目探测错误。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根据前述各困难点提出一种传真机,它在进行无声信号接收时没有必要特意地把附属电话机从通信线路上切断,从而使传真机的构成和控制简单化,并且也提高了附属电话机功能的使用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传真机具有控制装置,其控制使得,当在用电话机进行内部通话过程中出现了来自外部通信终端的呼话信号时,对于这个时刻的等待模式为传真信号接收优先模式的情形,使传真通信控制部分连接到外线上,另一方面,对于上述模式以外的等待模式,则把来自外部的呼话信号送入内线通话中的电话机以进行通知,其后把处在听筒离机状态的电话机连接到外线上。
在具有上述构成特征的根据本发明的传真机中,当在例如使用附属电话机和外附电话机进行内线通话时,出现了外部通信终端对该传真机的呼话信号,对于把这时的传真机等待模式设定为传真信号接收优先模式的情形,则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之下,把传真通信控制部分连接到外线上。
亦即,能够在不中断内线通话而照样进行内线通话的同时,在传真通信控制部分控制之下,对内外部传真机发送来的图像数据进行传真信号接收。
还有,当外部通信终端不是传真机的情形(例如是电话机的情形),当然不进行传真信号接收,因为该传真信号接收优先模式是用户根据预期而设定的模式;所以在外部通信终端是电话机的情形中出现传真信号接收模式也是可以预期的情况。
另一方面,与上述不同,对于没有设定传真信号接收优先模式的情形,则向用于进行内线通话的电话机通知出现了来自外部通信终端的呼话要求。并且,在进行该通知后,由控制装置控制把处于听筒离机状态的电话机连接到外线上去。
亦即,仅仅在没有设定传真信号接收优先模式的情形下,用户要中断一下内线通话。并且,在通知了存在外部通信终端的呼话要求之后,不对呼话信号作出回答的电话机就变为听筒挂断状态,而在与之不同的处于听筒离机状态的电话机上就可能对外部的呼话作出适当的回答。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的根据本发明传真机装备含有:AD(模数)变换装置,用于把以预定的周期对连接在传真通信控制部分上的线路的电压进行采样所得到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及听筒状态探测装置,用于根据由上述AD变换装置得到的数字信号来探测与线路连接的电话机的听筒状态。
在具有上述构成特征的根据本发明的传真机中,AD变换装置把以预定的周期对连接在传真通信控制部分上的线路的电压进行采样所得到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且,例如由CPU(中央处理单元)实现的听筒状态探测装置根据由AD变换装置得到的数字信号来探测连接在线路上的电话机的听筒状态。由于听筒挂断和离机时线路电压是不同的,例如通过比较电压变化前后的数字信号可以正确判断听筒状态。
亦即,可以不是把线路电压与一个固定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而是根据电话机听筒状态变化前后的电压变化来探测听筒状态。从而,即使对于由于传真机与电话局的距离等原因造成了线路电压值有升降的情形,也能够正确判断电话分机的听筒状态。
为了达到上述第三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带有附属电话机的传真机装备有控制装置,当设定了要求无声信号接收的等待模式时,该控制装置能输出用来阻止附属电话机中的响铃装置发生响铃的控制信号。
在具有上述构成特征的根据本发明的带有附属电话机的传真机中,当设定了要求无声信号接收的等待模式时,就会输出由对附属电话机的响铃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所确定的控制信号,造成阻止响铃的状态。从而,即使不把附属电话机从通信线路上断开,也可能阻止附属电话机的响铃,进行无声信号接收。
由于附属电话机总是连接在通信线路上,因此不必要设置用来把附属电话机切离通信线路的继电器开关;又因为附属电话机的通话电路等可以总是连接在通信线路上,因此可以效地使用该通话电路等。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传真机的硬件构成方框图。
图2是说明第一实施例的传真机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是说明第一实施例的传真机的操作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4是说明第一实施例的传真机的操作的又一个流程图。
图5是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真机的动作要点的时序图。
图6是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真机的动作要点的另一个时序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传真机的电路构成的方框图。
图8、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传真机中的拨号脉冲的波形图。
图10、图11是表示以往传真机中的拨号脉冲的波形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传真机的电路构成的方框图。
下面参考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传真机F的硬件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
在该传真机F中,连接在由相当于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的CPU等所构成的信号处理部分1上的有:传真通信控制部分2、留守录音装置3、由ROM(只读存储器)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构成的存储部分4、备有各种按键开关的操作部分5、用于扫描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部分6、在记录纸上打印输出给定的图像数据的打印输出部分7,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部分8、用来对操作者呼叫而产生蜂鸣声的声音信号发生电路9以及扬声器SP和定时电路16等。
在上述各项中,传真通信控制部分2含有调制解调器2a,用于接收和发送图像数据;继电器开关2b,用于使该调制解调器2a与通信线路L(外线)连接和断开,并产生拨号呼话用的拨号脉冲;以及接收信号探测部分2d,用于探测自线路交换机发送来的16Hz呼话信号(响铃信号)等。
在上述通信线路上,可以并联地连接所谓的电话分机B。
在该传真机F中,除了有附属电话机D1通过继电器开关10A与通信线路L连接之外,还有外附电话机D2通过继电器开关10B和听筒状态探测电路11连接在通信线路L上。
这两个附属电话机D1和外附电话机D2可以分别通过使继电器开关10A和10B接向接点a侧而向外线呼话或从外线接收信号。此外,当继电器开关10A和10B接向开关接点b侧时,就变成附属电话机D1和外附电话机D2连接在内线电源电路14上的状态。通过把继电器开关15A和15B从内线电源电路14切换到呼话电压发生部分12,就可以向附属电话机D1和外附电话机D2送出用于内线通话呼话要求的呼话信号。
虽然外附电话机D2的听筒状态是用听筒状态探测电路11探测,然后把探测到的信号输入给信号处理部分1的,但对于安装在传真机F内的附属电话机D1而言,它不象外附电话机D2那样利用听筒状态探测电路11,而是把听筒状态转变时的通断信号直接输入给信号处理部分1。
亦即,该信号处理部分1的构成是,根据由操作部分5中的开关操作所设定的等待模式的种类,进行继电器开关10A、10B、15A、15B的切换控制。具体地说,在设定了要求无声信号接收拨入模式和电话/传真模式的等待状态时,继电器开关10B是接向开关接点b侧的,即外附电话机D2是外在被切离通信线路L而连接在内线上的状态。
与之相反,对于设定了上述以外模式的等待状态,继电器开关10B接向接点a侧,即控制得使外附电话机D2处在与通信线路L相连接的外线连接状态。
留守录音装置3是与调制解调器2a并联地连接在通信线路L上的,它含有声音记录器和声音合成电路(图上未示出),用来发送留守录音用的声音信息和对由对方发送来的声音进行录音等。不过,该留守录音装置3不只是发生留守录音用的声音信息,它也能对附属电话机D1和外附电话机D2发送为了通知出现来自外部通信终端的呼话要求所需的声音信息。
操作部分5除了备有10-键和其他一般操作键之外,还备有用来设定该传真机F的等待模式的设定开关。在该传真机F中,通过操作部分5的操作有可能任意设定诸如以下模式:传真信号接收操作优先的传真信号接收模式,附属电话机D1和外附电话机D2回答优先的电话机模式,电话机和传真信号接收自动进行切换的电话机/传真模式,以及留守录音回答和传真信号接收自动进行切换的留守模式等。
信号处理部分1对于使用传真机进行通信和使用电话机D1、D2进行外线和内线通话等各种情况实行对上述各个部分的动作控制和信号处理;对于使用两台电话机D1和D2进行内线通话的情形,信号处理部分1进行下述的控制。
当使用两个电话机D1和D2进行内线通话时,并且当接收信号探测部分2d探测到由线路交换机送来的16Hz呼话信号时,该信号处理部分1就对应于由操作部分5预先设定的等待模式进行如下的控制。
首先,对于设定了传真信号接收模式的情形,使继电器开关10A、10B分别保持原来连接在各自的接点a侧的状态,接通继电器开关2b,使调制解调器2a连接到通信线路L上,开始进行信号接收。并且,此后转移到传真信号接收模式,例如由调制解调器2a向通信线路L发送DIS信号等待,实行必要的传真信号接收操作。
此外,在这时候继电器开关10A、10B都被切换到b侧,使得两电话机D1、D2与通信线路L断开。
另一方面,对于设定了传真信号接收模式以外的模式,例如电话机模式和电话机/传真信号接收模式等时,使继电器开关2b接通,并且信号处理部分1使留守录音装置3动作,发出例如“传来了外线呼话信号”等声音信息,并把该信息发送给附属电话机D1和外附电话机D2双方。
还有,其后当经过了预先设定的一个时间后,为了把两个电话机D1、D2中没有挂断的电话机连接到通信线路上,进行对继电器开关10A、10B和2b的切换。
具体地说,例如当两个电话机D1、D2双方的听筒都挂上变成听筒挂断状态后,只有附属电话机D1的听筒又被拿起而变成听筒离机状态时,就只把该附属电话机D1连接到通信线路上。此外,如果在进行内线通话的两电话机D1和D2中只有外附电话机D2的听筒被挂断,且只有附属电话机D1保持着听筒离机状态,则也是控制得仅把附属电话机D1连接在通信线路L上。
还有,对于两电话机D1和D2双方都维持听筒离机状态的情形,则把这两个电话机D1、D2都连接在通信线路L上,进行所谓的三方通话。
下面说明如上构成的传真机F的使用举例和作用。
首先,在实际使用该传真机F时,如果希望对于外部通信终端的呼话信号不是电话机D1、D2回答优先,而是传真信号接收优先,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把传真机F的等待模式预先设定为传真信号接收模式。
在这种模式设定状态中,当附属电话机D1和外附电话机D2正在进行内线通话时,由外部通信终端对传真机F作出了呼话要求,由线路交换机发出了呼话信号,则通过接收信号探测部分2d探测到该呼话信号,调制解调器2a就被连接到通信线路L上。并且,此后按照一般的传真通信程序进行处理,如果对方是传真机,就可以进行相应的传真信号接收。
从而,即使在这种传真信号接收过程中,由于两电话机D1、D2保持着内线连接状态,所以仍有可能在上述传真信号接收过程中继续进行内线通话,具有不必特意中断内线通话的方便性。
还有,对于外部通信终端为电话机的情形,虽然会出现传真信号接收错误,但这对于设定了传真信号接收模式的情形来说是预料中的事情。
其次,对于传真机F要用于通话和传真信号接收两个方面的情形,可以设定传真信号接收模式以外的模式。
在该情形下,当在附属电话机D1和外附电话机D2正在进行通话过程中出现了外部通信终端对该传真机F发出呼话时,首先留守录音装置3将送出例如“传来了外线呼话信号”这样的声音信息,使两个电话机D1、D2听到。于是,正在用电话机D1和D2进行内线通话的两个用户都能够得知出现了外部的呼话要求,其中不作回答的用户可以放下听筒。或者也可以两个用户都先放下听筒,然后回答外部呼话的一方用户重新拿起听筒。
这样,由于拿起了听筒那侧的电话机D1或D2被连接到了通信线路L上,所以可以对外部通信终端的呼话作出适当的回答,当对方是电话机时,该侧电话机就可以直接进行外线通话。
图2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100-109示出了上述传真机F的一系列动作程序。
还有,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是通过由留守录音装置3向各电话机D1和D2发送预定的声音信息,以通知进行内线通话的用户出现了外部通信终端的呼话要求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一情形。让留守录音装置以外的电路装置发送声音信息也同样是可以的,并用作为通知装置用发送音调信号(DTMF)等来代替声音信息也是可以的。
下面说明等待模式的切换动作。
首先,对于通过操作部分5的键操作而设定电话/传真模式的情形,当处在既未进行通话又未进行传真通信的等待状态时,图1中的继电器开关10B接向接点b侧,保持外附电话机D2和附属电话机D1与通信线路L断开的状态。
在该等待状态下,当外部通信终端向该传真机F进行呼话时,虽然可以从线路交换机送来呼话信号,但外附电话机D2没有接收到这个呼话信号。这样,能够在外附电话机D2中的铃不发出声响的情形下,传真通信控制部分2进行自动信号接收启动。其结果是可以消除在传真通信控制部分2完成自动信号接收启动工作之前不恰当地拿起外附电话机D2的听筒而引起的问题。
此外,在这种情形下附属电话机D1的铃响当然也是被阻止的。
其次,对于传真机F的等待模式被设定为拨入模式的情形,外附电话机D2和附属电话机D1处在不与外线连接的内线连接状态。于是,在调制解调器2a接受到两次来自线路交换机的呼话信号,完成自动信号接收启动之前,外附电话机D2和附属电话机D1的响铃也被适当地避免了。
在调制解调器2a完成自动信号接收启动时,由于附电话机D2和附属电话机D1的听筒已经拿起,拨入服务已经完成,在该传真机F中在响应线路交换机的呼话信号时没有使外附电话机D2和附属电话机D1的铃发生响动,所以同样不会产生不方便之处。
另外,对于用外附电话机D2向外线发出呼话的情形,例如拨出了“0”时,由听筒状态探测电路11探测该拨号脉冲,使继电器开关10B切换到a侧,把外附电话机D2连接到外线上。对于用附属电话机D1向外线发出呼话的情形,当附属电话机D1拿起听筒时,该听筒离机状态就被听筒状态开关探测到,使继电器开关10A切换到a侧。
另一方面,与上述情况不同,对于没有设定要求无声信号接收的模式,例如设定了电话模式的情形,继电器开关10B就接向接点a侧,使外附电话机D2和附属电话机D1处在与外线连接的等待状态。
在该情形下,由于外附电话机D2和附属电话机D1能够对由线路交换机发出的呼号信号进行信号接收,所以对外部通信终端的呼话信号作出响应时外附电话机D2和附属电话机D1中的铃能够适当地发出声响,促使用户拿起听筒。
此外,因为外附电话机D2是连接在外线上的,当使用该外附电话机D2进行对外部通信终端的呼话时,就没有必要进行特别的开关操作。其结果是,对于在该传真机中设定了不要求无声信号接收的模式的情形,当使用附属电话机D2进行呼话操作时,由于该外附电话机D2已经连接在外线上,所以没有必要进行特别的操作和控制。
图3流程图的步骤110-113示出了上述信号处理部分21的动作控制。
另外,虽然作为要求无声信号接收的等待模式只列举了拨入模式和电话/传真接收模式这两个具体例子,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例子。至于是否有必要进行无声信号接收,可以由制造厂和用户方面来适当地决定。
还有,关于用来实现电话机和传真通信控制部分的电路切换控制的线路控制装置,也不是必须象上述实施例中那样由信号处理部分1和各种继电器开关10A、10B、15A、15B等来构成,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具体的构成。
下面参考图4-6说明具有上述构成的传真机F的听筒状态动作。
现在考虑操作者利用附属电话机D1正在与外部电话机的操作者进行通话的情形。在该状态下,如图1所示,附属电话机D1处于听筒离机状态,外附电话机D2处于听筒挂断状态,继电器2b处于断开状态,继电器10A处于断开状态,继电器10B处于接通状态,附属电话机D1连接在线路L上。注意在图1所示情形中,继电器10A、10B、2b都处在断开状态。这时,若通过线路L由线路交换机向附属电话机D1送来了插入呼话服务声音信号,则附属电话机D1的操作者为了改变通话对象,操作附属电话机D1使它变为听筒挂断状态。这个时刻在图5中取为时刻t0。探测到的附属电话机D1的听筒挂断状态信号被输入给信号处理部分1。据此,信号处理部分1启动定时电路16,开始定时电路16的计时。此外,信号处理部分1在时刻t1使继电器2b的接通,在时刻t2使继电器10A接通。由于继电器2b的接通,调制解调器2a就连接到线路L上;由于继电器10A的接通,附属电话机D1被切离线路L。但是,在该状态下调制解调器2a并不向呼话方面送回答信号。
如果附属电话机D1的操作者在定时电路16的时间结束之前,例如在时刻t3处,进行了使附属电话机D1听筒离机的操作,那么探测到的信号就被输出给信号处理部分1。据此,信号处理部分1在时刻t4使继电器2b断开,在时刻t5使继电器10A断开。继电器2b的断开使调制解调器2a被从线路L切离;继电器10A断开使附属电话机D1连接到线路L上,因此,进行听筒操作的结果是使附属电话机D1又连接到线路L上。从而,在时刻t5以后,附属电话机D1通过线路L与其他外部电话机相连接,操作者就可以用附属电话机D1与别的对象通话。从时刻t4到时刻t5之间的时间设定得足够使线路交换机能够识别听筒操作的动作。
另一方面,尽管外部传真机发出呼话是为了进行传真信号发送,对于上述操作者在传真机F进行自动信号接收之前拿起附属电话机D1的听筒准备回答的情形,由于向附属电话机D1送出了传真操作时特有的信号,出现与一般通话不同的状态,于是操作者把附属电话机D1的听筒放回原处。这样,使附属电话机D1变成听筒挂断状态。在图6中该时刻也取作t0时刻,从时刻t0到时刻t2之间的操作,也就是图4的步骤120到步骤122的操作,与前面的说明是相同的。但是,由于附属电话机D1的听筒是放回原处的,所以即使在时刻t6处定时电路16的时间已到,也就是说即使已经经过了由附属电话机D1的听筒挂断所确定的时间,附属电话机D1也没有变成听筒离机状态,于是信号处理部分1就开始传真信号接收控制,在时刻t7由调制解调器2a向线路L送出数字识别信号DIS。接着,由传真机F进行传真信号接收。另外,对于使用者在DIS发送结束之前再次使附属电话机D1变为听筒离机状态的情形,信号处理部分1认为听筒离机是使用者想要进行下一次呼话,于是中止DIS的发送。
这样,传真机F的构成使得传真通信控制部分2和附设电话机D1是连接在同一线路L上的,于是例如通过附属电话机D1的听筒挂断就可以切断附属电话机D1与线路的连接,切换到传真信号接收模式;如果附属电话机D1在从听筒挂断时刻开始的预定时间之内又变为听筒离机状态,由于装备有信号处理部分1,可以由听筒操作使附属电话机D1恢复到原来对线路L的连接状态;而在用附属电话机D1进行通话过程中听到了插入呼话服务声音信号的情形下,操作者可以先进行听筒挂断操作,然后在预定时间以内再进行听筒离机操作。也就是说,因为通过这种操作,信号处理部分1便控制继电器10A和2b,使附属电话机D1恢复到与原来线路L的连接状态,从而可以正确地执行插入呼话服务,与别的对象进行通话。另外,尽管对于外部传真机是为进行传真信号发送而发出了呼话,而附属电话机D1的听筒被拿起准备回答的情形,操作者也只要简单地放回听筒就可以了。也就是说,通过这个操作使附属电话机继续它的听筒挂断状态,并且一直超过预定的时间,从而信号处理部分1就会执行传真信号接收控制。从而,对于利用与传真机F连接在同-线路上的例如附属电话机D1进行通话时为了实现插入呼话服务的通话切换而进行了听筒操作的情形,不会发生由于不恰当地执行传真信号接收而妨碍插入呼话服务的通话切换的情况。
图4流程图的步骤120-126示出了上述传真机F的一系列动作程序。
关于预定的时间,即定时电路16的设定时间,可以在不会使传真机F的信号接收操作出现故障的范围内,根据操作性能等各种设计条件来适当地确定。
还有,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只说明了利用附属电话机D1进行通话的情形和附属电话机D1的听筒被拿起的情形,不过对于利用外附电话机D2进行通话的情形和外附电话机D2的听筒被拿起的情形,只要用继电器10B代替继电器10A,同样的操作就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下面,参考图7-11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传真机的概略构成的方框图,该传真机F含有信号处理部分21、传真通信控制部分22,电压探测电路23,AD变换器24,存储部分25,键操作部分26,图像读取部分27,打印输出部分28,显示部分29,组合式插件30,二极管电桥33,继电器35、36、37、41,内线电源电路39,呼话电压发生电路40等。另外,传真通信控制部分22含有继电器31,调制解调器32和信号接收探测部分34。传真机F与线路L连接,在线路L上还连接了电话分机D。
信号处理部分21含有CPU等,由包含脉冲探测装置和听筒状态探测装置在内的各种控制装置构成,它控制传真机F的全体部分的操作。例如,它根据来自AD变换器24的数字信号探测电话分机D的拨号脉冲数目,又根据来自AD变换器24的数字信号探测电话分机D的听筒状态。
传真通信控制部分22通过线路交换机控制与外部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二极管电桥33使线路电流的极性变为一致,并输出给电压探测电路23。电压探测电路23探测线路L的电压,并把相应的模拟信号输出给AD变换器24。AD变换器24对来自电压探测电路23的模拟信号以预定的周期进行采样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把它作为电压数据输出到信号处理部分1。也即AD变换装置由二极管电桥33、电压探测电路23和AD变换器24构成。
存储部分25由ROM和RAM构成,存储程序和数据。键操作部分26由10-键和其它操作键构成,根据操作者的操作把操作信号输入给信号处理部分。图像读取部分27对原稿图像进行扫描读取。打印输出部分28在记录纸上打印输出图像数据。显示部分29显示需向操作者传达的信息等。组合式插件30连接传真机F和线路L。继电器31由信号处理部分1控制接通或断开,在接通状态下把线路L连接在调制解调器32一侧。调制解调器32进行图像数据等的发送和接收。信号接收部分34探测来自外部通信终端的通信要求。
在线路L上,还分别通过继电器35和36连接了附属电话机D6和外附电话机Da。继电器35使附属电话机D6在线路L和继电器37之间切换连接,继电器36使外附电话机Da在线路L和继电器37之间切换连接。继电器35和36内信号处理部分21控制。听筒状态开关HS探测附属电话机D6的听筒离机状态。此外,听筒状态探测电路38探测外附电话机Da的听筒离机状态。听筒状态探测电路38由光耦合器等构成。
继电器37使附属电话机D6和外附电话机Da在内线电源电路39和呼话电压发生电路40之间切换连接。通过使附属电话机Db和外附电话机Da连接在内线电源电路39上,能够实现附属电话机Db和外附电话机Da之间的内线通话。此外,呼话电压发生电路40产生驱动附属电话机Db和外附电话机Da的响铃的呼话电压。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构成的传真机F的操作要点。现在假定电话分机D和传真机F处在听筒挂断状态,此时线路L的电压约为48V。首先,电压探测电路23探测线路L的电压,把与该电压对应的模拟信号输出给AD变换器24。这样,AD变换器24对来自电压探测电路23的模拟信号以预定的周期进行采样并变换成数字信号,再把该信号作为电压数据输入给信号处理部分21。例如,信号处理部分21利用保存有已有电压数据的缓存器,每当输入了新的电压数据时就计算新电压数据和已有电压数据的平均值,并把该平均值作为当前的线路电压信号来对待。
现在,当电话分机D变为听筒离机状态时,由于线路L的电压变化成约10V,电压数据的平均值快速变小,信号处理部分21就可以根据这个电压变化来判定电话分机D已处在听筒离机状态。另外,即使由于设置条件的不同,例如距电话局的距离远,而造成线路L的电压比48V低的状态,但由于是根据电压的变化来判断的,所以信号处理部分21仍然能够正确地判断电话分机D的听筒离机状态。还有,当调制解调器39处在与线路L相连接的状态时,线路L的电压也会变成低于48V的状态,从而使电话分机D的听筒离机和听筒挂断所造成的线路电压变化减小。但是除了受到AD变换器24的分辨率的限制之外,信号处理部分21总能判断电话分机D的听筒挂断和离机状态。同样,在附属电话机Db和外附电话机Da连接在线路上的状态下,信号处理部分21也能够正确地判断电话分机D的听筒离机和挂断状态。
还有,当电话分机D的操作者进行拨号时,向线路L输出与所拨号码相对应的数目的拨号脉冲。于是,在拨号脉冲出现期间线路L的电压上升。这时,如果象图8所示那样拨号脉冲没有缺陷,则由于在拨号脉冲出期间T内电压数据都变成高的值,所以能够正确地探测到拨号脉冲的数目。还有,即使当拨号脉冲象图9所示那样出现了缺陷,通过适当地处理电压数据也能够正确地探测到拨号脉冲的数目。例如,对图9所示情形,虽然在拨号脉冲出现时间T中最少有一个电压数据要比其他的电压数据小,但因为拨号脉冲为20pps(每秒20个脉冲)或10pps,它的周期和脉冲出现周期T都是一定的,所以如果使AD变换器24的采样周期比拨号脉冲的出现周期T小得多,那么即使在相当于脉冲出现期间T的一定数目的电压数据中间有不论多少个电压数据值变小,也可以判断出这是一个拨号脉冲。另外,因为拨号脉冲的停止期间当然也是一定的,所以也不会发生把拨号脉冲的停止期间误认为拨号脉冲缺陷的情况。
这样,当线路L的电压被电压探测电路23和AD变换器24探测和变换成数字信号后,由于信号处理部分对该电压信号进行了处理,所以即使来自电话分机D的拨号脉冲波形发生变形和缺陷,仍能正确探测到脉冲的数目,并且探测到电话机D的听筒状态。对于由传真机F发出呼话的情形,通过继电器31的通断发生拨号脉冲。该拨号脉冲并不需要施加给AD变换器24,所以在信号处理部分21发送拨号脉冲时,继电器41是断开的。
还有,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以探测来自电话分机D的拨号脉冲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对于从通过组合式插件连接在传真机F上的外附电话机Da发出的拨号脉冲,也能够通过相同的操作而正确地探测的。
下面,参考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12是举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附属电话机的传真机F的硬件构成的方框图。
该传真机F的结构是,用于实现传真通信的传真通信控制部分51和附属电话机D都与通信线路相连接,该传真通信控制部分51和附属电话机D都被由CPU等构成的信号处理部分52所控制。
在上述各部分中,传真通信控制部分51含有用于图像数据发送和接收的调制解调器51a;用来实现调制解调器51a对通信线路的接通或断开的继电器开关51b;用于探测由线路交换机发送的呼话信号(16Hz的响铃信号)的呼话信号探出电路51c;以及用于发送拨号呼话的拨号脉冲的拨号电路51d。
信号处理部分52上连接有:由ROM和RAM构成的作为系统存储器的存储部分8,含有模式设定键54a和其他一般操作键的操作部分54,用于对原稿图像进行扫描读取的图像读取部分55,在记录纸上打印输出预定图像数据的打印输出部分56,以及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部分57。
其中操作部分54的模式设定键54a能够任意地选择设定该传真机F的等待模式,作为等待模式的具体例子,有电话/传真模式,在该模式中,当接收到预定次数的从线路交换机发出的呼话信号时,传真通信控制部分51就开始无声信号接收,其后如果发信方发送出CNG信号等预定的要求打印呼话信号,就开始传真通信程序,如果没有发送出这种信号,就要求用附属电话机D回答。这个模式与本发明的要求无声信号接收的等待模式相当。
另外,除了上述等待模式外,也可以设定电话机D回答优先的电话模式或者传真信号接收优先的传真模式,在这些模式中不要求无声信号接收。
附属电话机D含有用于使利用听筒H进行通话成为可能的通话电路60,能够在接收到的由线路交换机发送来的呼话信号时发出响铃电路61,以及扬声器SP等,响铃电路61处于总是与通信线路L相连接的状态。另外,通话电路60通过听筒开关HS与通信线路L连接。当操作者拿起听筒H时将使听筒开关HS变成接通状态,把通话电路60连接到通信线路L上。
再有,在响铃电路61和扬声器SP之间设有一个开关电路62,当信号处理部分52通过光耦合器63向该开关电路62输入预定的控制信号时,就可以通过切断响铃电路61向扬声器SP的声音信号输入并使它下降为地电位,造成扬声器SP不发出响铃声。
这种含有开关电路62的响铃电路61和扬声器SP相当于根据本发明的响铃装置。还有,当耦合器63使附属电话机D与信号处理部分52隔离。因为附属电话机D是借助于通信线路L上的电流而工作的,所以有必要与信号处理部分52隔离。
信号处理部分52相当于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当通过模式设定键54a的操作设定了例如上述的电话/传真模式那样的要求无声信号接收等待模式时,它就向附属电话机D的开关电路62连续输出预定的控制信号。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传真机F中,当设定了要求无声信号接收的电话/传真模式时,信号处理部分52向附属电话机D的开关电路62输入预定的控制信号并维持这个状态,于是就处在阻止扬声器SP发出响铃声的状态。
从而,即使在附属电话机D保持连接在通信线路L的状态下,当外部通信终端向该传真机F发出呼话,从线路交换机送来呼话信号时,也可以在传真通信控制部分51一侧无声地进行自动信号接收。
还有,对于设定了不要求无声接收的其它种类的等待模式的情形,由于信号处理部分52不向开关电路62输入控制信号,所以当外部通信终端对该传真机F发出呼话时,该附属电话机D能够进行响铃动作,从而不会产生任何不方便之处。
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作为要求无声信号接收等待模式的例子列举了电话/传真模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模式,当设定另外的模式时不一定要进行无声信号接收。是否进行无声信号接收可以由制造厂和用户来适当地选择。
根据上面的说明可以理解,利用根据本发明的传真机,在内线通话过程中若出现来自外部通给终端的呼话要求,不必再象以往那样中断内线通话来用电话机作出回答,当设定了传真信号接收优选模式时,可以在继续进行原来的内线通话的同时,进行传真信号接收,因此是十分方便的。
另外,对于设定在传真信号接收优先模式之外的别的模式的情形,正在进行内部通话的用户能够确定地得知外部通信终端的呼话要求,只要使电话机经过一下听筒挂断状态,就能够用它对外部通信终端作出回答,而不必进行复杂的操作,从而得到使方便性进一步改善的效果。
另外,利用根据本发明的传真机,可以得到下述特殊效果:通过把线路电压变换成数字信号的处理,可以在各种条件下正确地探测到电话分机的听筒状态;特别是,利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发明传真机,由于所设定的AD变换装置的采样周期比拨号脉冲的宽度要小得多,所以即使电话分机和外附电话机所产生的拨号脉冲波形发生变形和缺陷,仍然能够正确探测到脉冲的数目。
再有,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带有附属电话机的传真机可以得到如下效果:在附属电话机保持连接在通信线路上的状态下,由于可以在使附属电话机的铃响动来接收信息和无声信息接收之间切换,所以不必使用诸如用来使附属电话机对通信线路断开和接通的开关那样的器件,从而可以使控制变得容易,传真机的制作成本变得便宜。
另外,还可以得到这样的优点:因为附属电话机可以总是连接在通信线路上,同时附属电话机的通话电路也就总是连接在通信线路上,从而也就有可能有效地利用这样的通话电路进行通话,进而就能够提高附属电话机的使用功能。

Claims (9)

1、一种传真机,它含有一个控制装置,其控制使得:在利用电话机进行内部通话的过程中出现了外部通信终端的呼话信号时,如果这时的等待模式是传真信号接收优先模式,则把传真通信控制部分连接到外线上;另一方面,如果这时处在其他的等待模式,则向进行内线通话的双方电话机通知出现了外部呼话要求,其后把处于听筒离机状态的电话机连接到外线上。
2、一种传真机,其构成是,它含有一个线路控制装置,用于切换传真机通信控制部分和电话机对外线的连接;当设定的等待模式是要求无声信号接收的预定模式时,上述线路控制装置切断电话机和外线的连接;当设定的等待模式是另外的模式,则在等待时把电话机连接在外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传真机,其中上述要求无声信号接收的预定模式有电话/传真模式和/或拨入模式;上述其他的等待模式是电话模式和/或传真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的传真机,其构成是,在上述拨入模式下,上述传真机通信控制部分在开始信号接收后进行给定信号的信号接收时,不向上述电话机发送使它响铃的模拟响铃信号,当该电话机处于听筒离机状态态时,上述线路控制装置把外线连接在电话机上。
5、一种传真机,其构成使得,当与传真通信部分连接在同一线路上的电话机处于听筒挂断状态时,为了切换成传真信号接收模式而切断电话机和线路的连接,它含有一个线路控制装置,该装置能在上述电话机从听筒挂断开始后的预定时间之内改变成听筒离机的情形下,进行向线路连接的操作,使电话机复原成与线路相连接的状态。
6、一种传真机,它含有能够对与传真通信控制部分相连接的线路的电压以预定的周期进行采样并把它变换成数字信号的AD变换装置,以及能够根据来自AD变换装置的数字信号来探测连接在线路上的电话机的听筒状态的听筒状态探测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的传真机,其中上述的AD变换装置由通过继电器与线路相连接的二极管电桥、能够探测该二极管电桥的输出电压的电压探测电路、以及能够对由该电压探测电路探测到的电压进行AD变换的AD变换器所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传真机,它还含有能够根据来自上述AD变换装置的数字信号,探测来自上述电话机的拨号脉冲的数目的拨号脉冲探测装置。
9、一种带有附属电话机的传真机,其特征是,它含有一个控制装置,当设定了要求无声信号接收的给定的等待模式时,该控制装置能够输出控制信号,以阻止附属电话机中的响铃装置进行响铃动作。
CN94119079A 1993-12-21 1994-12-21 传真机 Pending CN11127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1744/93 1993-12-21
JP32174493A JPH07177252A (ja) 1993-12-21 1993-12-21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6008408A JPH07221869A (ja) 1994-01-28 1994-01-28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8408/94 1994-0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58A true CN1112758A (zh) 1995-11-29

Family

ID=26342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19079A Pending CN1112758A (zh) 1993-12-21 1994-12-21 传真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5877872A (zh)
CN (1) CN111275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2042A (zh) * 2016-11-02 2018-05-0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传真通信装置、线路断路判定方法以及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3493B2 (en) * 1994-03-04 2002-10-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partner station, and executing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received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WO1999012323A1 (en) * 1997-08-28 1999-03-1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mbination device including fax means and telephone means and including an active fax switch
US6944275B2 (en) * 2000-03-08 2005-09-1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rsat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a facsimile function and a telephone function
US7007061B1 (en) * 2000-08-07 2006-02-28 Cisco Technology, Inc. Communicating data using facsimile protocols
US7782494B2 (en) * 2002-03-11 2010-08-2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device
JP3658375B2 (ja) * 2002-03-18 2005-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通信装置
US6914978B2 (en) * 2002-08-16 2005-07-05 Ambit Microsystems Corp. Pulse dialing system for VoIP modem
KR100540653B1 (ko) * 2003-01-14 2006-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팩시밀리의 데이타 긴급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050146753A1 (en) * 2004-01-02 2005-07-07 Jonathan Firooz Multi-functional printer device
US20050146754A1 (en) * 2004-01-02 2005-07-07 Jonathan Firooz Multi-functional printer device
JP4906701B2 (ja) * 2007-12-14 2012-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回線制御装置、回線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20110051713A1 (en) * 2009-08-27 2011-03-03 Xerox Corporation Facsimile prioritization within internet protocol call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29452A (en) * 1975-04-10 1978-10-18 Ansafone Ltd Detection of direct currents or voltages
JPS581373A (ja) * 1981-06-26 1983-01-06 Hitachi Ltd ハ−ドコピ−機能を共用した端末の制御方式
JPH0813068B2 (ja) * 1991-01-16 1996-02-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2042A (zh) * 2016-11-02 2018-05-0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传真通信装置、线路断路判定方法以及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877872A (en) 1999-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49370A (zh) 具有改进的呼叫优先权通知功能的电信设备与通知方法
CN1112758A (zh) 传真机
CN1450784A (zh) 电话通信设备
CN1487715A (zh) 通信系统与通信控制设备
CN1064807C (zh) 无线电话系统中分别呼叫多个便携单元的方法
CN1096193C (zh) 消息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249981C (zh) 通信装置
US6314173B1 (en) Telephone apparatus having a multifunction call-waiting operating portion
CN1263274C (zh) 能够显示多个电话号码的按键电话系统
CN1126387C (zh) 主叫号码发送系统
GB2307140A (en) Dtmf transmission and displaying method for a facsimile
CN1168336C (zh) 无线通信终端系统
JPS6239950A (ja) 電話呼び出し方式
JPS60259059A (ja) フアクシミリ装置
JPS6348063A (ja) フアクシミリ装置
CN1130064C (zh) 话音及非话音终端使用的电话线接口电路以及控制它的方法
CN1447572A (zh) 固定电话留言短信息及其接收装置
JP2005012579A (ja) 通信端末装置
KR100236222B1 (ko) 팩시밀리를 이용한 비상 연락 장치
KR19990034837A (ko) 자동응답모드에서 링음을 발생하기 위한 방법
JPS60132458A (ja) フアクシミリ装置
KR970014069A (ko) 디지탈 키폰시스템의 팩스전송방법 및 그 장치
JPH02152362A (ja) 画像通信装置
JPS5944165A (ja) フアクシミリ着信情報伝達方式
JPH0654152A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