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941160A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结构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1160A
CN110941160A CN201910175385.8A CN201910175385A CN110941160A CN 110941160 A CN110941160 A CN 110941160A CN 201910175385 A CN201910175385 A CN 201910175385A CN 110941160 A CN110941160 A CN 110941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mage forming
unit
base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753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1160B (zh
Inventor
富永宜幸
山浦正彰
桑原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41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1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1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1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2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 G03G15/6585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by using non-standard toners, e.g. transparent toner, gloss add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4Power supply control, e.g. power-saving mode, automatic power turn-of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9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e.g. weight, thickne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63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resistiv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结构,当在记录介质表面制作包含基底图像的图像时,抑制对与低转印性相关的记录介质的由用户指示引起的图像中转印不良的产生。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基底制像单元,在中间转印单元制作与记录介质表面的全部或部分区域接触来配置的平面基底图像;透明制像单元,在中间转印单元制作透明图像;第一控制单元,控制将中间转印单元上包含由基底制像单元制作的基底图像的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第二控制单元,控制在中间转印单元上由透明制像单元制作的透明图像上重叠配置包含由基底制像单元制作的基底图像的图像,并将包含透明图像及基底图像的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以及选择单元,根据记录介质的种类选择第一控制单元或第二控制单元。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此种图像形成方法或其装置,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所记载者。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形成于图像支撑体上的彩色色粉层的至少一层上设置透明色粉层的图像形成方法。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仅在与由第二图像形成单元制作的单色色粉层对应的区域中形成基底色粉像,并且与中央部对应的区域中的基底色粉像的显影量小于与端部对应的区域中的基底色粉像的显影量的图像形成装置。
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当在形成于中间转印体上的透明色粉像上形成有色色粉像时,与记录媒体的种类对应地将实心图像浓度的阈值设为上限来形成有色色粉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73520号公报(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图1)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许第4962196号公报(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优的方式,图1、图7)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0-224126号公报(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优的方式,图1、图7)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于:当在记录介质表面制作包含基底图像的单色或多色图像时,与不使用透明制像单元且不论记录介质的种类如何而一律进行转印的情况相比,抑制由用户对与低转印性相关的记录介质的指示而引起的图像的转印不良的发生。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中间转印单元,对转印至记录介质的图像进行保持;基底制像单元,使用不透明的基底制像剂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制作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的全部或部分区域接触来配置的平面的基底图像;透明制像单元,使用透明制像剂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制作透明图像;第一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即将包含由所述基底制像单元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制作的基底图像的单色或多色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第二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即在由所述透明制像单元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制作的所述透明图像上重叠配置包含由所述基底制像单元制作的基底图像的单色或多色图像,并将包含所述透明图像及所述基底图像的单色或多色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以及选择单元,根据记录介质的种类来选择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或所述第二控制单元。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有色制像单元,使用所述透明制像剂以外的一个或多个有色制像剂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制作有色图像,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即在由所述有色制像单元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制作的所述有色图像上重叠配置由所述基底制像单元制作的所述基底图像,并将包含所述有色图像及所述基底图像的多色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即在由所述透明制像单元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制作的所述透明图像上重叠配置包含由所述有色图像单元制作的所述有色图像及由所述基底制像单元制作的基底图像的多色图像,并将包含所述透明图像、所述有色图像及所述基底图像的多色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2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基底图像与所述有色图像的至少一个颜色成分的有色图像层相比,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更多。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基底制像剂与所述透明制像剂或所述有色制像剂相比,平均粒径更大。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基底制像剂具有与所述有色制像剂不同的专色。
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基底制像剂为白色。
技术方案7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对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单元,且所述基底图像为图像密度80%以上且在所述定影单元定影后成为实心图像。
技术方案8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或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由所述选择单元自动地选择。
技术方案9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第一控制单元相比,使转印电场更弱。
技术方案10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记录介质为预定电阻值以上的高电阻且介质基材中包含导电剂时,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二控制单元。
技术方案11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记录介质为预定电阻值以上的高电阻且具有黑色时,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二控制单元。
技术方案12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记录介质为预定电阻值以上的高电阻且介质基材中包含碳黑时,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二控制单元。
技术方案13的发明是一种图像结构,其是使用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中间转印单元上制成的图像转印至具有预定电阻值以上的高电阻且介质基材中包含导电剂的记录介质而获得,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中间转印单元,对转印至记录介质的图像进行保持;基底制像单元,使用透明制像剂以外的基底制像剂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制作与所述记录介质表面的全部或部分区域接触来配置的基底图像;透明制像单元,使用透明制像剂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制作透明图像;有色制像单元,使用所述透明制像剂以外的一个或多个有色制像剂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中制作有色图像,其中在所述记录介质表面上叠加所述基底图像且在所述基底图像上直接或介隔所述有色图像而叠加所述透明图像。
技术方案14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3的图像结构,其中,所述基底图像与所述有色图像的至少一个颜色成分的有色图像层相比,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更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当在记录介质表面制作包含基底图像的单色或多色图像时,与不使用透明制像单元且不论记录介质的种类如何而一律进行转印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用户对与低转印性相关的记录介质的指示而引起的图像中的转印不良的发生。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当在记录介质表面制作在基底图像上重叠有色图像的多色图像时,与不使用透明制像单元且不论记录介质的种类如何而一律进行转印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用户对与低转印性相关的记录介质的指示而引起的图像中的转印不良的发生。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能够确保基底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多,同时良好地保持基底图像上的有色图像的颜色再现性。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与不具有本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确保基底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能够制作与记录介质的颜色不同的专色的基底图像,并良好地保持基底图像上的有色图像的颜色再现性。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能够制作与记录介质的颜色不同的白色的基底图像,并良好地保持基底图像上的有色图像的颜色再现性。
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基于定影单元的定影性,能够在记录介质上容易地制作表面均匀的基底图像。
根据技术方案8的发明,根据记录介质的种类,能够自动地实施适宜的制像处理。
根据技术方案9的发明,能够进一步抑制成为转印不良的主要原因的放电量。
根据技术方案10的发明,能够利用电阻与导电剂的有无容易地判别与低转印性相关的记录介质。
根据技术方案11的发明,能够利用电阻与颜色容易地判别与低转印性相关的记录介质。
根据技术方案12的发明,能够利用电阻与碳黑的有无容易地判别与低转印性相关的记录介质。
根据技术方案13的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图像结构:当在记录介质表面制作包含基底图像的单色或多色图像时,与不使用透明制像单元且不论记录介质的种类如何而一律进行转印的情况相比,可抑制由用户对与低转印性相关的记录介质的指示而引起的图像中的转印不良的产生。
根据技术方案14的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便针对与低转印性相关的记录介质,也能够确保基底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多,同时良好地保持基底图像上的有色图像的颜色再现性的图像结构。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概要的说明图,图1B是表示第一控制处理的概要的说明图,图1C是表示第二控制处理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说明图。
图4A是表示基于来自纸张种类确定器的信息来判别纸张种类的处理例的说明图,图4B是表示纸张种类确定器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纸张种类制像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A及图6B是表示图5所示的纸张种类制像顺序的“与低转印性相关的纸张的判别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7A是示意性地表示图5所示的纸张种类制像顺序的第一制像模式的处理例的说明图,图7B是示意性地表示相同顺序的第二制像模式的处理例的说明图。
图8A是对与低转印性相关的纸张二次转印经过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纸张种类制像顺序的第二制像模式的处理过程的图像(在本例中,白色色粉+有色色粉+透明色粉的多重图像)时的说明图,图8B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图8A中B方向观察的纸张上的转印图像品质的说明图。
图9A是对与低转印性相关的纸张二次转印经过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纸张种类制像顺序的第一制像模式的处理过程的图像(在本例中,白色色粉+有色色粉的多重图像)时的说明图,图9B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图9A中B方向观察的纸张上的转印图像品质的说明图。
图10A是对与低转印性相关的纸张二次转印经过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纸张种类制像顺序的第二制像模式的处理过程的图像(在本例中,白色色粉+透明色粉的多重图像)时的说明图,图10B是对与低转印性相关的纸张二次转印经过所述顺序的第一制像模式的处理过程的图像(在本例中,白色色粉的单色图像)时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变形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纸张种类制像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使用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对针对作为纸张的黑纸的表面电阻/密度的转印性能进行评估的说明图。
图13是使用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对针对与低转印性相关的纸张二次转印经过纸张种类制像顺序的第二制像模式的处理过程的图像(在本例中,白色色粉+有色色粉+透明色粉的多重图像)时的纸张上的图像品质进行评估的说明图。
图14是使用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对针对与低转印性相关的纸张二次转印经过纸张种类制像顺序的第一制像模式的处理过程的图像(在本例中,白色色粉+有色色粉的多重图像)时的纸张上的图像品质进行评估的说明图。
符号的说明
1:记录介质
2:中间转印单元
3:基底制像单元
4:透明制像单元
5:有色制像单元
6:第一控制单元
7:第二控制单元
8:选择单元
G:图像
Ga:基底图像
Gb:有色图像
Gc:透明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概要
图1A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概要的说明图。
在所述图中,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中间转印单元2,对转印至记录介质1的图像G进行保持;基底制像单元3,使用不透明的基底制像剂在中间转印单元2中制作与记录介质1表面的全部或部分区域接触来配置的平面的基底图像Ga(参照图1B及图1C);透明制像单元4,使用透明制像剂在中间转印单元2中制作透明图像Gc(参照图1C);第一控制单元6,如图1B所示,进行如下控制,即将中间转印单元2上包含由基底制像单元3制作的基底图像Ga的单色或多色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1;第二控制单元7,如图1C所示,进行如下控制,即在中间转印单元2上由透明制像单元4制作的透明图像Gc上重叠配置包含由基底制像单元3制作的基底图像Ga的单色或多色图像,并将包含透明图像Gc及基底图像Ga的单色或多色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1;以及选择单元8,根据记录介质1的种类来选择第一控制单元6或第二控制单元7。
另外,基底制像单元3或透明制像单元4的“制像”是指“图像制作”,以下关于“制像”以相同的意思来使用。
在此种技术单元中,关于基底图像Ga,只要为使用不透明的基底制像剂来制作,且与记录介质1表面的全部或部分区域接触来配置的平面的图像即可。但是,即便是平面,图像密度也不需要为100%。
另外,关于第一控制单元6,只要为对不使用透明图像Gc的制像处理进行控制的功能单元即可,关于第二控制单元7,只要为对使用透明图像Gc的制像处理进行控制的功能单元即可。
进而,“包含基底图像Ga的单色或多色图像”当然不仅将只有基底图像Ga的单色图像作为制作对象,而且也将有色图像Gb(图1B、图1C)叠加在基底图像Ga上的多色图像作为制作对象。再者,在后面叙述多色图像的具体形态。
进而另外,在基底图像Ga+透明图像Gc的情况下,通过降低透明制像剂与基底制像剂之间的附着力来提高基底图像Ga的转印性,由于中间转印单元2与透明制像剂之间的附着力在某种程度上偏高,因此虽然在透明制像剂的一部分上产生转印不良,但可降低转印不良发生时的可见性。
而且另外,在基底图像Ga+有色图像Gb+透明图像Gc的情况下,通过降低透明制像剂、有色制像剂、基底图像之间的附着力,来提高基底图像Ga、有色图像Gb的转印性,由于中间转印单元2与透明制像剂之间的附着力在某种程度上偏高,因此虽然在透明制像剂的一部分上产生转印不良,但可降低转印不良发生时的可见性。
另外,选择单元8只要为根据记录介质1的种类来选择第一控制单元6、第二控制单元7的功能单元即可,优选自动进行选择,但也包含手动进行选择的方式。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代表形态或优选形态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代表形态可列举如下形态,如图1A~图1C所示,包括:有色制像单元5,使用透明制像剂以外的一个或多个有色制像剂在中间转印单元2中制作有色图像Gb,第一控制单元6进行如下的控制,即在中间转印单元2上由有色制像单元5制作的有色图像Gb上重叠配置由基底制像单元3制作的基底图像Ga,并将包含有色图像Gb及基底图像Ga的多色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1,第二控制单元7进行如下控制,即在中间转印单元2上由透明制像单元4制作的透明图像Gc上重叠配置包含由有色制像单元5制作的有色图像Gb及由基底制像单元3制作的基底图像Ga的多色图像,并将包含透明图像Gc、有色图像Gb及基底图像Ga的多色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1。本例针对包括有色制像单元5的形态,将第一控制单元6、第二控制单元7具体化。
另外,作为基底图像Ga的优选形态,可列举:与有色图像Gb的至少一个颜色成分的有色图像层相比,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更多。如本例那样,当基底图像Ga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多时,利用基底图像Ga将记录介质1表面完全覆盖,由此不用担心基底图像Ga的一部分上露出记录介质1的表面。
此处,作为基底制像剂的优选形态,可列举与透明制像剂或有色制像剂相比,平均粒径更大的形态。本例为确保基底图像Ga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的基础上着眼于基底制像剂的粒径的形态。
进而,作为基底制像剂的另一优选形态,可列举具有与有色制像剂不同的专色的形态。本例试图使用与有色制像剂不同的专色的基底制像剂,进一步反衬有色图像Gb相对于基底图像Ga的背景部的图像品质。
在此种情况下,基底制像剂的优选形态有白色的形态。
另外,作为基底图像Ga的代表形态,可列举在包括对转印至记录介质1的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单元(图1A~图1C未图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基底图像Ga为图像密度80%以上且在定影单元定影后成为实心图像者。在本例中,定影单元不限于加热·加压方式,广泛包含加热式或加压式等。另外,关于基底图像Ga,图像密度无需为100%,90%~95%已足够,基底制像剂例如只要为热熔融性高的形态,则即便图像密度为80%,定影后也成为实心图像(solid image),因此可制作基底图像Ga。
进而,作为第二控制单元7的优选形态,可列举与第一控制单元6相比,使转印电场变弱的形态。如图1C所示,第二控制单元7在中间转印单元2上介隔透明图像Gc来制作包含基底图像Ga的单色或多色图像,并通过转印电场将其转印至记录介质1,即使透明图像Gc与中间转印单元2接触的一部分未被转印,也不会直接影响转印后的图像品质。因此,与第一控制单元6相比,可使转印电场变弱。
另外,作为选择单元8的优选形态,可列举利用选择单元8自动地选择第一控制单元6或第二控制单元7的形态。本例为根据记录介质1的种类自动地选择第一控制单元6或第二控制单元7的形态。
进而,作为选择单元8的代表形态,可列举当记录介质1为预定电阻值以上的高电阻且介质基材中包含导电剂时,选择第二控制单元7的形态。本例为当记录介质1为高电阻且包含导电剂时,选择第二控制单元7的形态。在本例中,可适宜选定“预定的电阻值”,由于记录介质1的表面电阻比10logΩ高,在多色图像(多重图像)上容易产生转印不良,因此可选定为11logΩ(参照实施例)。
另外,作为选择单元8的另一代表形态,可列举当记录介质1为预定电阻值以上的高电阻且具有黑色时,选择第二控制单元7的形态。本例为当记录介质1为高电阻且为黑色时,选择第二控制单元7的形态。
进而,作为选择单元8的其他代表形态,可列举当记录介质1为预定的电阻值以上的高电阻且介质基材中包含碳黑时,选择第二控制单元7的形态。本例为如下形态:鉴于记录介质1成为黑色的主要原因大多为作为导电剂而内添的碳黑,当记录介质1为高电阻且包含碳黑时,选择第二控制单元。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特殊的记录介质1上制作的图像结构也是新颖的。
即,本例的图像结构如图1B、图1C所示,是使用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对为预定电阻值以上的高电阻且介质基材中包含导电剂的记录介质1转印在中间转印单元2制作的图像而获得的图像结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中间转印单元2,对转印至记录介质1的图像进行保持;基底制像单元3,使用透明制像剂以外的基底制像剂在中间转印单元2中制作与记录介质表面的全部或部分区域接触来配置的基底图像Ga;透明制像单元4,使用透明制像剂在中间转印单元2中制作透明图像Gc;以及有色制像单元5,使用透明制像剂以外的一个或多个有色制像剂在中间转印单元2中制作有色图像Gb,在记录介质1表面上叠加基底图像Ga,且在所述基底图像Ga上直接或介隔有色图像Gb而叠加透明图像Gc。
此处,作为图像结构的优选形态,可列举如下形态:基底图像Ga与有色图像Gb的至少一个颜色成分的有色图像层相比,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更多。
以下,基于随附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的说明图。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
在图2中,图像形成装置20在图像形成装置框体21内具备:图像形成部22(具体而言为22a~22f),形成多个颜色成分(本实施方式中为无色(CL)、黄色(Y)、品红(M)、青色(C)、黑色(K)、白色(W))图像;带状的中间转印体30,依次转印(一次转印)保持由各图像形成部22所形成的各颜色成分图像;二次转印装置(统一转印装置)50,将已转印到中间转印体30上的各颜色成分图像二次转印(统一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上;定影装置70,使经二次转印的图像定影到纸张上;以及纸张搬送系统80,将纸张搬送到二次转印区域中。
-图像形成部-
本实施方式中,各图像形成部22(22a~22f)分别具有鼓状的感光体23,在各感光体23的周围分别配设有以下装置:电晕管(corotron)或转印辊等带电装置24,使感光体23带电;激光扫描装置等曝光装置25,在经带电的感光体23上写入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6,利用各颜色成分色粉对写入到感光体23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转印辊等一次转印装置27,将感光体23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30上;以及感光体清扫装置28,将感光体23上的残留色粉除去。
另外,中间转印体30架设在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铺架辊31~铺架辊33上,例如铺架辊31被用作由未图示的驱动电机所驱动的驱动辊,利用此驱动辊使中间转印体30循环移动。进而,在铺架辊31、铺架辊33间设有用于将二次转印后的中间转印体30上的残留色粉除去的中间转印体清扫装置35。
-二次转印装置(统一转印装置)-
进而,如图2及图3所示,二次转印装置(统一转印装置)50在与中间转印体30的铺架辊33相向的部位压接配置转印辊55,并且将中间转印体30的铺架辊33设为成为转印辊55的相向电极的相向辊56。此处,本例中,转印辊55成为在金属制轴的周围被覆在发泡氨酯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Propylene-Diene Monomer,EPDM)中调配有碳黑等的弹性层而成的构成,使夹持在转印辊55与相向辊56之间的中间转印体30的夹持区域作为二次转印区域(统一转印区域)TR而发挥功能。
此外,经由导电性的供电辊57向相向辊56(本例中兼作铺架辊33)施加来自转印电源60的转印电压VTR,在转印辊55及相向辊56间形成规定的转印电场。
另外,本例中,二次转印装置50为将转印辊55压接配置在中间转印体30上的形态,但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使用将转印辊55设为铺架辊之一并将转印带架设在铺架辊间的带转印模块等。
-定影装置-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70具有与纸张S的图像保持面侧接触而配置的可驱动旋转的加热定影辊71、及与此加热定影辊71相向地压接配置且追随加热定影辊71而旋转的加压定影辊72,使纸张S上所保持的图像经过两定影辊71、定影辊72间的定影区域,将此图像加热加压定影。
-纸张搬送系统-
进而,如图2及图3所示,纸张搬送系统80具有多阶(本例中为二阶)的纸张供给容器81、纸张供给容器82,使从纸张供给容器81、纸张供给容器82的任一个供给的纸张S从大致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铅垂搬送路83经由大致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水平搬送路84而到达二次转印区域TR,然后使保持有所转印的图像的纸张S经由搬送带85而到达定影装置70的定影区域,并排出到设于图像形成装置框体21侧方的纸张排出接盘86。
而且,纸张搬送系统80还具有从水平搬送路84中位于定影装置70的纸张搬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向下方分支的可反转的分支搬送路87,使经此分支搬送路87反转的纸张S返回,并经由搬送路88而再次从铅垂搬送路83回到水平搬送路84,在二次转印区域TR中在纸张S的背面转印图像,并经由定影装置70而向纸张排出接盘86排出。
另外,纸张搬送系统80中,除了设有将纸张S的位置整合并供给于二次转印区域TR的位置整合辊90以外,还在各搬送路83、搬送路84、搬送路87、搬送路88中设有适当个数的搬送辊91。进而,在水平搬送路84的二次转印区域TR的入口侧设置将通过位置整合辊90的纸张S朝二次转印区域TR引导的引导槽93。在本例中,在位置整合辊90与二次转印区域TR之间设置一个引导槽93,将成对构成的金属制的槽构件相向地配置,由来限制纸张S的引导轨迹。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框体21的纸张排出接盘86的相反侧,设有能向水平搬送路84供给手送纸张的手送纸张供给器92。
-纸张种类-
本例中可使用的纸张S广泛包含从表面电阻低的纸张到高电阻的纸张,尤其,需要是在包括在纸张的表面制作基底图像(例如,白色图像),并在其上制作各种颜色成分的有色图像的制像模式(带基底制像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使用的纸张。
本例中,发现当在与低转印性相关的纸张(高电阻、低密度)上转印基底图像及有色图像的多重图像时,产生转印不良的技术课题,调查其主要原因后,判明在转印中发生的放电。
尤其,在带基底制像模式中使用的纸张例如是黑色的黑纸,调查此种黑纸的特性后,确认到针对表面电阻低的黑纸未发现转印不良,但针对超过10logΩ的表面电阻高的黑纸,发现转印不良。再者,白色的普通纸等也具有超过10logΩ的高表面电阻,关于此种普通纸,通过基底图像制作基底层的必要性低,因此所述的转印不良的技术课题不是特别成问题,使用如表面电阻高的黑纸那样的特殊的纸张时,为新的技术课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低转印性相关的纸张,例如11logΩ以上的黑纸等采取能够消除转印不良的对策,因此为了判别是否是需要对策的纸张,如图3所示,设置了确定纸张种类的纸张种类确定器100。
-纸张种类确定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纸张种类确定器100如图4A所示,例如可列举在作为用户界面的操作面板上具备纸张种类指示器101,预先登记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使用的纸张,并从中指示使用的纸张种类。
另外,作为纸张种类确定器100,例如,如图2及图4B所示,可列举在纸张搬送系统80的铅垂搬送路83或水平搬送路84的一部分上为了确定纸张种类而设置的测量器110。
此测量器110是沿着纸张S的搬送方向而并列设置成对地构成的判别辊111、判别辊112,将判别用电源113连接于位于纸张S的搬送方向上游侧的成对地构成的判别辊111中的一者,并且将另一者经由电阻114接地,在位于纸张S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的成对地构成的判别辊112中的一者与接地之间设置电流计115。再者,判别辊111、判别辊112也可兼用作纸张S的搬送构件(位置整合辊90或搬送辊91),或也可与搬送构件无关而另行设置。
本例中,例如若假设使用10logΩ以下的非高电阻纸张作为纸张S,在横跨成对地构成的判别辊111、判别辊112间而配置非高电阻纸张的情况下,来自判别用电源113的判别电流被分成以横穿成对地构成的判别辊111的方式流动的成分、及在纸张S中传递而到达判别辊112侧的电流计115的成分而流动。
相对于此,若假设使用表面电阻为11logΩ以上的高电阻纸张作为纸张S,则由于高电阻纸张的表面电阻比非高电阻纸张大,因此在横跨成对地构成的判别辊111、判别辊112间而配置高电阻纸张的情况下,来自判别用电源113的判别电流减少与阻抗相应的部分,以横穿成对地构成的判别辊111的方式流动,并且在纸张S中传递而几乎不到达判别辊112侧的电流计115。其结果,通过由电流计115所测定的测定电流与判别用电源113的施加电压而运算纸张S的表面电阻,判别纸张种类。
进而,在本例中,测量器110可通过光学式传感器116(例如,对纸张表面照射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并利用光接收元件接收其反射光的方式的传感器)的输出变化来检测所搬送的纸张S是否为黑色。
-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控制系统-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符号120是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制像处理的控制装置,此控制装置120包括包含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及输入输出接口的微型计算机,且经由输入输出接口取入未图示的启动开关或选择制像模式的模式选择开关等开关信号或各种传感器信号、进而取入来自确定纸张种类的纸张种类确定器100的纸张种类确定信号等各种输入信号,利用CPU执行预先保存至ROM的制像控制程序(参照图5),在生成对驱动控制对象的控制信号后,将控制信号发送至各驱动控制对象(图像形成部22(22a~22f)、转印电源60等)。
-纸张种类的判别方法-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纸张种类的判别方法如图4A所示,以如下方式进行判别:将来自纸张种类确定器100(纸张种类指示器101、测量器110的电流计115、光学式传感器116)的确定纸张S的信息取入至控制装置120,并在此控制装置120的纸张种类判别部121中将纸张种类确定器100确定的纸张信息与登记至纸张种类表122内的纸张信息(在本例中,11logΩ以上的黑纸或类似于黑纸的特殊高电阻纸张Sb(Sb(1)...Sb(n))、与不属于特殊高电阻纸张Sb的纸张Sa(Sa(1)...Sa(n))进行对比,由此判别所使用的纸张S是属于还是不属于特殊高电阻纸张Sb。再者,类似于黑纸的纸张中,颜色为黑色当然不用说,还可列举具有接近黑色的灰色或深藏蓝色的纸张,但存在所述色剂中也包含导电剂的情况。
-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
接着,若设想在图2及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混合使用种类不同的纸张S的情况,则如图5所示,首先,用户在未图示的操作面板中选择带基底制像模式(基底图像+有色图像)后,只要对未图示的启动开关进行接通操作即可,由此开始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制像处理)。
此时,纸张S是从纸张供给容器81、纸张供给容器82或手送纸张供给器92的任一个而供给,并经由规定的搬送路径向二次转印区域TR搬送,并且在到达二次转印区域TR之前的搬送中途,进行例如利用测量器110进行纸张种类的确定处理。再者,也可与此测量器110的纸张种类的确定处理不同而另外地由用户进行纸张种类指示器101的纸张种类的指示操作。
而且,在本例中,在各图像形成部22(22a~22f)的制像前进行纸张种类的判别处理。
在本例中,判别是否为转印性差的纸张即特殊高电阻纸张Sb,在并非特殊高电阻纸张Sb的情况下,实施带基底制像模式的第一制像模式,另一方面,在为特殊高电阻纸张Sb的情况下,实施带基底制像模式的第二制像模式。
在本例中,关于特殊高电阻纸张Sb的判别处理,如图6A所示,为11logΩ以上的高电阻纸张且属于包含碳黑等导电剂的纸张群(例如,登记至图4A的纸张种类表122中的纸张Sb中任一个)时,判别为特殊高电阻纸张Sb,将不属于此的纸张判别为非特殊高电阻纸张Sa。
另外,在设想所使用的特殊高电阻纸张Sb主要为黑纸的情况下,作为特殊高电阻纸张Sb的判别处理,如图6B所示,为11logΩ以上的高电阻纸张且属于黑纸的纸张群(例如,登记至图4A的纸张种类表122中的纸张Sb中任一个)时,判别为特殊高电阻纸张Sb,将不属于此的纸张判别为非特殊高电阻纸张Sa。
<第一制像模式>
本例中,第一制像模式为在非特殊高电阻纸张Sa的情况下实施的带基底制像模式,例如如图7A所示,使用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部22b~图像形成部22e在与纸张Sa(S)的全部或部分区域对应的中间转印体30上制作作为由各颜色成分(YMCK)色粉构成的有色图像的彩色图像GYMCK,并使用如图2所示的图像作成部22f在所述彩色图像GYMCK上制作作为由白色(W)色粉构成的基底图像的白色图像GW,并在二次转印区域TR中将所述白色图像Gw及彩色图像GYMCK静电转印至纸张Sa上。
<第二制像模式>
本例中,第二制像模式为在特殊高电阻纸张Sb的情况下实施的带基底制像模式,例如如图7B所示,在与纸张Sb(S)的全部或部分区域对应的中间转印体30上,首先使用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部22a制作作为由无色(CL)色粉构成的透明图像的无色图像GCL,接着,使用如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部22b~图像形成部22e制作作为由各颜色成分(YMCK)色粉构成的有色图像的彩色图像GYMCK,进而,使用图2所示的图像作成部22f在彩色图像GYMCK上制作作为由白色(W)色粉构成的基底图像的白色图像Gw,并在二次转印区域TR上将所述白色图像Gw、彩色图像GYMCK及无色图像GCL静电转印至纸张Sb上。
尤其,在本例中,预先确保白色图像Gw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多于彩色图像GYMCK的任一颜色成分图像的重量,从而良好地保持作为基底图像的品质。另外,为了容易地确保白色图像Gw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采用使白色色粉的平均粒径比其他颜色成分色粉大的色粉。另外,白色图像Gw以图像密度80%以上且在定影装置70的定影后成为实心图像的方式选定。
再者,所述情况即便在第一制像模式下也同样被实施。
如此,当经由第一制像模式或第二制像模式在二次转印区域TR中进行二次转印时,经二次转印的纸张S经由定影装置70的定影处理而被排出至纸张排出接受盘86,由此结束一系列的打印(制像处理)。
-第二制像模式的制像处理-
此处,若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制像模式的制像过程,则如图8A所示,在中间转印体30上形成包含无色图像GCL、彩色图像GYMCK(本例中,使用由品红(M)色粉、青色(C)色粉构成的蓝色图像GMC)及白色图像Gw的多重图像,转印电场ETR作用至二次转印区域TR并将所述多重图像一并转印至特殊高电阻纸张Sb上。
此时,关于特殊高电阻纸张Sb,作为纸张基材在纸的纤维130之间存在空隙131。另外,在纤维130之间例如内添有包含碳黑的导电剂132,因此11logΩ以上的特殊高电阻纸张Sb所需的转印电场ETR比较高,进而在纸张基材内散布有空隙131或导电剂132的状况下,无法避免转印中容易产生异常放电H。
在此种状况下,当在二次转印区域TR中产生异常放电H时,产生异常放电H的部位的色粉的转印性下降,附着于中间转印体30表面的无色图像GCL的一部分残存于中间转印体30表面。此时,彩色图像GYMCK(蓝色图像GMC)介隔无色图像GCL而被制作于中间转印体30,另外,白色图像GW介隔彩色图像GYMCK(蓝色图像GMC)而制作,因此彩色图像GYMCK(蓝色图像GMC)与无色图像GCL之间,或白色图像GW与彩色图像GYMCK(蓝色图像GMC)之间的色粉附着力小于无色图像GCL与中间转印体30之间的附着力,因此彩色图像GYMCK(蓝色图像GMC)或白色图像GW的一部分残存于中间转印体30侧的担忧尽可能地小。
因此,在本例中,如图8A所示,无色图像GCL的一部分未转印而直接残存于中间转印体30上,白色图像Gw及彩色图像GYMCK(蓝色图像GMC)朝特殊高电阻纸张Sb上的转印性得以保持,而且,透明图像GCL的欠缺的部分不影响可见性,因此如图8B所示,经转印的图像G的图像品质被良好地保持。
-对特殊高电阻纸张Sb的第一制像模式的制像处理-
另外,假定对特殊高电阻纸张Sb实施第一制像模式的制像处理的情况,如图9A所示,在中间转印体30上形成包含彩色图像GYMCK(本例中,使用由品红(M)色粉、青色(C)色粉构成的蓝色图像GMC)及白色图像Gw的多重图像,转印电场ETR作用至二次转印区域TR并将所述多重图像一并转印至特殊高电阻纸张Sb上。
此时,当在二次转印区域TR中产生异常放电H时,产生异常放电H的部位的色粉的转印性下降,直接附着于中间转印体30的表面的彩色图像GYMCK(蓝色图像GMC)的一部分(品红色粉GM或青色色粉GC)未转印而直接残存于中间转印体30表面。因此,转印至特殊高电阻纸张Sb的彩色图像GYMCK(蓝色图像GMC)的一部分欠缺,如图9B所示,在经转印的图像G上可容易地看到彩色图像GYMCK(蓝色图像GMC)的一部分欠缺,在彩色图像GYMCK(蓝色图像GMC)的空白的部位露出作为基底图像的白色图像GW,从而有在经转印的图像G上产生网点状图案的担忧。
-对白色图像的第二制像模式的制像处理-
在针对特殊高电阻纸张Sb制作不存在彩色图像GYMCK的作为基底图像的白色图像GW的情况下,如图10A所示,在中间转印体30上形成包含无色图像GCL及白色图像Gw的多重图像,且转印电场ETR作用至二次转印区域TR并将所述多重图像一并转印至特殊高电阻纸张Sb上。
此时,若在二次转印区域TR上发生异常放电,则无色图像GCL的一部分未转印而直接残存至中间转印体30上,白色图像Gw未残存而被转印至特殊高电阻纸张Sb上,而且,无色图像GCL的欠缺部分不影响可见性,因此如图10A所示,经转印的白色图像Gw的图像品质被良好地保持。
与此相对,假定对特殊高电阻纸张Sb实施第一制像模式的制像处理的情况,如图10B所示,在中间转印体30上形成白色图像Gw,转印电场ETR作用至二次转印区域TR并将所述白色图像Gw一并转印至特殊高电阻纸张Sb上。
此时,当在二次转印区域TR中产生异常放电H时,产生异常放电H的部位的色粉的转印性下降,直接附着于中间转印体30的表面的白色图像GW的一部分未转印而直接残存于中间转印体30的表面。因此,转印至特殊高电阻纸张Sb的白色图像GW的一部分欠缺,如图10B所示,可容易看到经转印的白色图像GW的一部分欠缺,从而有露出特殊高电阻纸张Sb的一部分,而损害作为由白色图像GW构成的基底图像的品质的担忧。
◎变形方式
图11是表示变形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种类制像顺序的说明图。
在图11中,制像顺序的基本的流程与实施方式相同,与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当实施带基底制像模式的第二制像模式时,将转印电场设定地比第一制像模式弱。
所述为在第二制像模式中,在中间转印体30上介隔无色图像GCL制作包含白色图像Gw的单色或多色图像,并通过转印电场将其转印至特殊高电阻纸张Sb,即使无色图像GCL与中间转印体30接触的一部分未被转印,也不直接影响转印后的图像品质,因此与第一制像模式相比可使转印电场变弱。
[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将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体化,且对针对表面电阻不同的各种纸张实施第一制像模式作为带基底制像模式时的转印性能进行了评估。
将评估结果示于图12。
此时,对于超过10logΩ的纸张,不管纸张的密度的高低,均发现转印不良。
因此,对11logΩ以上的特殊高电阻纸张实施第二制像模式后,确认到转印不良得到改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对针对特殊高电阻纸张Sb实施了带基底制像模式的第二制像模式时的转印图像的品质进行了评估。
在本例中,如图13所示,在中间转印体30上制作无色图像GCL、彩色图像GYMCK(本例中,使用由品红(M)色粉、青色(C)色粉构成的蓝色图像GMC)及白色图像Gw,并将其转印至特殊高电阻纸张Sb上。
在本例中,调查转印后的特殊高电阻纸张Sb上的图像后,确认到虽然在中间转印体30上残存有无色图像GCL的一部分,但图像品质非常好。
◎比较例
与此相对,本比较例对针对特殊高电阻纸张Sb实施了带基底制像模式的第一制像模式时的转印图像的品质进行了评估。
在本例中,如图14所示,在中间转印体30上制作彩色图像GYMCK(本例中,使用由品红(M)色粉、青色(C)色粉构成的蓝色图像GMC)及白色图像Gw,并将其转印至特殊高电阻纸张Sb上。
本例中,调查转印后的特殊高电阻纸张Sb上的图像后,确认到伴随着在中间转印体30上残存作为彩色图像GYMCK的蓝色图像GMC的一部分(品红色粉GM或青色色粉GC),转印后的蓝色图像GMC欠缺一部分,转印不良显著。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间转印单元,对转印至记录介质的图像进行保持;
基底制像单元,使用不透明的基底制像剂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制作与所述记录介质表面的全部或部分区域接触来配置的平面的基底图像;
透明制像单元,使用透明制像剂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制作透明图像;
第一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即将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包含由所述基底制像单元制成的基底图像的单色或多色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
第二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即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由所述透明制像单元制作的所述透明图像上重叠配置包含由所述基底制像单元制成的基底图像的单色或多色图像,并将包含所述透明图像及所述基底图像的单色或多色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选择单元,根据所述记录介质的种类来选择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或所述第二控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有色制像单元,使用所述透明制像剂以外的一个或多个有色制像剂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制作有色图像,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即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由所述有色制像单元制作的所述有色图像上重叠配置由所述基底制像单元制作的所述基底图像,并将包含所述有色图像及所述基底图像的多色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即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由所述透明制像单元制作的所述透明图像上重叠配置包含由所述有色图像单元制作的所述有色图像及由所述基底制像单元制作的基底图像的多色图像,并将包含所述透明图像、所述有色图像及所述基底图像的多色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图像与所述有色图像的至少一个颜色成分的有色图像层相比,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更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制像剂与所述透明制像剂或所述有色制像剂相比,平均粒径更大。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制像剂具有与所述有色制像剂不同的专色。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制像剂为白色。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影单元,对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图像进行定影,
所述基底图像为图像密度80%以上且在所述定影单元定影后成为实心图像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或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由所述选择单元自动地选择。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相比,使转印电场更弱。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记录介质为预定电阻值以上的高电阻且介质基材中包含导电剂时,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二控制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记录介质为预定电阻值以上的高电阻且具有黑色时,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二控制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记录介质为预定电阻值以上的高电阻且介质基材中包含碳黑时,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二控制单元。
13.一种图像结构,其是使用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中间转印单元上制成的图像转印至具有预定电阻值以上的高电阻且介质基材中包含导电剂的记录介质而获得,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对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图像进行保持;
基底制像单元,使用透明制像剂以外的基底制像剂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制作与所述记录介质表面的全部或部分区域接触来配置的基底图像;
透明制像单元,使用所述透明制像剂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制作透明图像;
有色制像单元,使用所述透明制像剂以外的一个或多个有色制像剂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上制作有色图像,其中
在所述记录介质表面上的所述基底图像上直接或介隔所述有色图像而叠加所述透明图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图像与所述有色图像的至少一个颜色成分的有色图像层相比,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更多。
CN201910175385.8A 2018-09-25 2019-03-08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09411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8606A JP7255115B2 (ja) 2018-09-25 2018-09-25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78606 2018-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1160A true CN110941160A (zh) 2020-03-31
CN110941160B CN110941160B (zh) 2024-03-22

Family

ID=69883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5385.8A Active CN110941160B (zh) 2018-09-25 2019-03-0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05444B2 (zh)
JP (1) JP7255115B2 (zh)
CN (1) CN1109411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67627B2 (ja) * 2018-10-29 2022-11-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6561A (en) * 1996-12-24 1999-10-12 Nec Corporation Color-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and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the transfer bias
CN1577148A (zh) * 2003-07-14 2005-02-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象形成装置及其纸材选择装置
CN1831669A (zh) * 2005-03-11 2006-09-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JP2006251717A (ja) * 2005-03-14 2006-09-2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7156188A (ja) * 2005-12-06 2007-06-2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85287A (zh) * 2008-09-26 2010-03-3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和成像设备
JP2013015808A (ja) * 2010-09-15 2013-01-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86156A (ja) * 2012-03-06 2013-09-1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255053A1 (en) * 2013-03-06 2014-09-11 Oki Da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011046A (ja) * 2013-06-26 2015-01-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388715A (zh) * 2014-08-25 2016-03-0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调色剂组及白色调色剂
JP2016063326A (ja) * 2014-09-16 2016-04-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US20160154345A1 (en) * 2014-11-28 2016-06-02 Atsushi Nagat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eparating recording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2057A (ja) * 1983-08-03 1985-02-19 Sanyo Kokusaku Pulp Co Ltd 電子写真用金属含有転写シ−ト
JPS6385574A (ja) * 1986-09-29 1988-04-16 Mita Ind Co Ltd 電子写真用黒色絶縁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複写方法
JP2002148893A (ja) * 2000-11-15 2002-05-22 Konica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4962196B2 (ja) 2007-08-06 2012-06-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24126A (ja) 2009-03-23 2010-10-0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621652B2 (ja) 2011-02-22 2014-11-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JP5803139B2 (ja) * 2011-02-24 2015-11-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25845A (ja) * 2013-07-24 2015-02-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6561A (en) * 1996-12-24 1999-10-12 Nec Corporation Color-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and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the transfer bias
CN1577148A (zh) * 2003-07-14 2005-02-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象形成装置及其纸材选择装置
CN1831669A (zh) * 2005-03-11 2006-09-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JP2006251717A (ja) * 2005-03-14 2006-09-2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7156188A (ja) * 2005-12-06 2007-06-2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85287A (zh) * 2008-09-26 2010-03-3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和成像设备
JP2013015808A (ja) * 2010-09-15 2013-01-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86156A (ja) * 2012-03-06 2013-09-1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255053A1 (en) * 2013-03-06 2014-09-11 Oki Da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011046A (ja) * 2013-06-26 2015-01-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388715A (zh) * 2014-08-25 2016-03-0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调色剂组及白色调色剂
JP2016063326A (ja) * 2014-09-16 2016-04-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US20160154345A1 (en) * 2014-11-28 2016-06-02 Atsushi Nagat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eparating recording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05444B2 (en) 2020-07-07
CN110941160B (zh) 2024-03-22
JP2020052108A (ja) 2020-04-02
JP7255115B2 (ja) 2023-04-11
US20200096890A1 (en) 2020-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570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3895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7008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00663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18023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094116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结构
US2023036724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37890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suppressing maldistribution of an ion conductive agent on an intermediary transfer member
JP2010151943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75665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731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812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8690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315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転写条件設定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4898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15200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201938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4031964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2515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825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771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147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028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104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3, chiban 9, Dingmu 7, Tokyo port,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 chiban 9, Dingmu 7, Tokyo port,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