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34C - 移动网络内动态生成的a接口 - Google Patents
移动网络内动态生成的a接口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434C CN1107434C CN97181353A CN97181353A CN1107434C CN 1107434 C CN1107434 C CN 1107434C CN 97181353 A CN97181353 A CN 97181353A CN 97181353 A CN97181353 A CN 97181353A CN 1107434 C CN1107434 C CN 110743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changing center
- center msc
- moving exchanging
- msc
- mobile radi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 controllers and backbone network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从由被访的移动交换中心(MSC)提供服务并与作为归属MSC的特定MSC相关的移动站(80)中始发呼叫,连到被访的MSC的基站子系统(BSS)(40)通过被访的MSC透明地利用归属MSC内的应用模块动态建立A接口。此后,从服务MSC中为所有用户发送的数据选择路由至归属MSC,归属MSC内的应用模块随后处理此数据以提供移动业务给移动站。
Description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系统,并且具体涉及移动电信网络内A接口的建立。
背景技术
随着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电信系统的发展,移动用户能自由地在特定国家内旅行和利用其移动业务。即使移动用户正在被访问的PLMN内漫游,与此漫游的移动用户有关的归属PLMN也保持此移动用户当前位置的踪迹,并因此进行必要的安排和信令通信以使此移动用户能通过另一个PLMN接收与始发呼叫。
随着电信网络及相关人类活动的全球化,正在研制地理上包含整个世界的更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这样的系统使移动用户不仅能在特定洲或国家内漫游,而且也能在世界范围内漫游。一个这样的系统是个人通信系统(PCS),另一个这样的系统是通过卫星通信提供全球覆盖的基于卫星的移动通信系统。
对于这两个系统,在世界范围内战略性地布署许多移动交换中心(MSC),以便给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移动用户提供移动业务。反过来,每个MSC与一个或多个基站子系统(BSS)相关联,以便提供与MSC覆盖区域内旅行的移动站的无线电连接。一旦提供特定地理区域覆盖的BSS检测或从移动站收到数据,此数据自动传送给所连接的MSC。此MSC内的应用则分析所接收的数据并因此为此数据选择路由至其预定的目的地。此应用层处理的结果是在服务BSS与其相关的MSC之间实现称为“A接口”的通信链路。A接口实际上提供BSS与其指定的MSC之间的物理连接并要求:服务BSS只与一个特定的MSC通信。所连接的MSC随后识别从BSS接收的数据并处理此数据以便提供移动业务给漫游移动站。
在统计学上地,即使在移动用户正在国外或洲外旅行时,呼叫连接的大多数也是至单个地理位置或从单个地理位置收到大多数的呼叫连接。例如,即使在一个美国移动用户旅行到欧洲时,也表明:大多数呼叫是至美国或从美国收到大多数呼叫。然而,由于服务BSS只能与其相关的欧洲MSC通信,无论何时在欧洲漫游的移动站发送数据给服务BSS,总是所连接的欧洲MSC内的应用接收此数据,利用从此移动站相关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拷贝的用户信息来识别所接收的数据,并在确定呼叫目的地是美国之后为此数据重选路由至美国PSTN。然而,这样的实施要求:被访的MSC内的应用总是与此移动站相关的HLR通信,以便检索所必需的用户信息,利用那个HLR进行位置更新,并且总是识别和处理此数据,即呼叫,即使大多数呼叫的目的是不同的PSTN。这还可能导致连接电信网络内语音电路的非最佳使用。
因此,欧洲BSS反而直接与漫游移动站相关的美国MSC通信来传送所接收的数据将是有益的。结果,需要一种机制来替代例如欧洲BSS与欧洲MSC内的应用模块之间存在的A接口,并使欧洲BSS能够动态地建立与特定移动站相关的任何一个其他MSC的应用模块的A接口连接。
发明概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从移动站中传送数据给电信网络内的目的电信终端的一种方法,所述移动站由第一基站子系统BSS和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提供服务,并且所述移动站与作为归属移动交换中心MSC的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相关,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上接收由所述移动站发送的数据;
通过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从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中透明地为所述接收的数据选择路由至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中的应用模块;
在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中的所述应用模块上识别所述数据;
通过建立从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至所述目的电信终端的呼叫连接从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中为所述数据选择路由至所述目的电信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从移动站中传送数据给电信网络内目的电信终端的一种系统,所述移动站由第一基站子系统BSS和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提供服务,并且所述移动站与作为归属移动交换中心MSC的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相关,所述系统包括:
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内的应用模块,用于提供移动业务给所述移动站;
用于在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上接收由所述移动站发送的数据的装置;
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透明地从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中为所述接收的数据选择路由至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内的所述应用模块的装置;
用于在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内的所述应用模块上识别所述数据的装置;
用于从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中为所述数据选择路由至所述目的电信终端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从移动站中建立呼叫连接至电信网络内目的终端的一种方法,所述移动站由第一基站子系统BSS和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提供服务并与作为归属移动交换中心MSC的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相关,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上从所述移动站中接收请求以便建立至被叫方终端的呼叫连接;
通过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透明地建立从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至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第一呼叫连接而不分析与所述被叫方终端相关的地址;
由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分析与所述被叫方终端相关的所述地址;和
通过由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发送呼叫建立请求建立从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至所述被叫方终端的第二呼叫连接。
本发明公开一种方法,用于在服务漫游移动服务的基站子系统(BSS)与那个移动用户相关的归属移动交换中心(MSC)之间实施最佳通信。由漫游移动用户传送的所有呼叫由服务BSS自动传送给归属MSC而不管最终目的地是什么。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服务BSS能传送例如呼叫的所有数据给归属MSC,漫游移动用户在初始登记和其他过程期间发送代表归属MSC的地址给服务BSS。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漫游移动用户发送所指定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IMSI)号码给服务BSS。利用所接收的归属MSC地址或IMSI号码,服务BSS识别归属MSC,并随后为所有数据直接选择路由至归属MSC。
在一个实施例中,代表归属MSC的地址存储在与移动站相关的用户识别模块(SIM)卡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代表归属MSC的地址存储在与移动站相关的内部存储寄存器中。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用于传送服务BSS所发送的数据给归属MSC的A接口利用被访的MSC与归属MSC之间的专用多路复用编码(MCD)E-1链路来实现。
在还有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在服务BSS与归属MSC之间传送数据的A接口利用常规的7号信号系统(SS7)电信网络来建立。
本发明还公开用于从移动站中传送数据给电信网络内目的电信终端的一种系统,所述移动站由第一基站子系统(BSS)和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提供服务,并且所述移动站与作为归属MSC的第二MSC相关,所述系统包括:
所述第二MSC内的应用模块,用于提供移动业务给所述移动站;
用于在所述第一BSS上接收由所述移动站发送的数据的装置;
用于通过所述第一MSC透明地从所述第一BSS中为所述接收的数据选择路由至所述第二MSC内的所述应用模块的装置;
用于在所述第二MSC内的所述应用模块上识别所述数据的装置;
用于从所述第二MSC中为所述数据选择路由至所述目的电信终端的装置。
用于从移动站中建立呼叫连接至电信网络内目的终端的一种方法,所述移动站由第一基站子系统(BSS)和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提供服务并与作为归属MSC的第二MSC相关,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BSS上从所述移动站中接收请求以便建立至被叫方终端的呼叫连接;
通过所述第一MSC透明地建立从所述第一BSS至所述第二MSC的第一呼叫连接而不分析与所述被叫方终端相关的地址;
由所述第二MSC分析与所述被叫方终端相关的所述地址;和
通过由所述第二MSC发送呼叫建立请求建立从所述第二MSC至所述被叫方终端的第二呼叫连接。
附图说明
通过参阅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全面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其中:
图1是提供世界范围移动业务的基于卫星的移动通信网络的方框图;
图2是包括连到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内许多基站子系统(BSS)的移动交换中心(MSC)的通信系统的方框图;
图3是用于在两个终端用户之间传送信号与数据的公用信道信令(CCS)7号信令系统(SS7)电信协议的方框图;
图4是用作服务MSC以便提供移动业务给漫游移动站的被访MSC的方框图;
图5是用作管道(conduit)信号传送点(STP)的被访MSC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利用从移动站接收的归属移动交换中心(MSC)地址发送位置更新信号的服务基站子系统(BSS)的电信系统的方框图;
图7是保持专用信令与通信链路并连到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与公用陆地移动网(PLMN)的基于卫星的移动通信网络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用于互连卫星接入节点(SAN)和用于连接SAN与PSTN的不同信令协议的基于卫星的移动电信网络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地面网络最优化的基于卫星的移动通信网络的方框图;和
图10是保持用于变换每个用户与其相应的A接口链路的数据的归属MSC的方框图。
图1是提供世界范围移动业务的基于卫星的移动通信网络10的方框图。诸如由ICO全球通信(ICO)所提供的基于卫星的移动通信网络10由战略上布置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卫星接入节点(SAN)20组成以便提供最佳的全球覆盖。每个SAN20还由陆上地球站(LES)30、基站子系统(BSS)40和移动交换中心(MSC)50组成。作为一个方案,BSS40可以包含或连到LES30,每个MSC50通常也耦合到访问者位置寄存器(VLR,下面一起称为MSC/VLR50)55。为了存储和保持其服务用户的用户数据,每个SAN20还与称为归属位置寄存器(HLR)60的集中式数据库相关。例如,图1表示地理上分布在世界范围内的战略位置上的12个SAN20。每个大陆上的一个或多个SAN20用于提供全球移动业务给移动用户。为了在12个SAN20之间进行通信,每个SAN20也通过通信链路70连到至少两个相邻SAN中的每一个SAN。一旦与第一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有关的移动站进入由特定移动交换中心(MSC)提供服务的覆盖区域,服务MSC利用与此移动站有关并位于第一PLMN内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进行位置更新。如所示的,一旦北美移动站漫游进入由欧洲MSC提供服务的覆盖区内,欧洲MSC利用与漫游移动站有关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进行位置更新。通过执行位置更新,被访的MSC将漫游移动站的新位置通知HLR并且还检索涉及此移动站的用户信息,这样的信息包括记帐数据:移动用户综合业务数字网(MSISDN)号码和应用特征数据。此后,欧洲MSC提供移动业务给漫游移动站并使此移动站能始发输出呼叫和终接输入呼叫。
图3是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180中连到许多基站子系统(BSS)40a的移动交换中心(MSC)50a的方框图。在移动电信网络内,诸如在个人通信系统(PCS)内,每个MSC50a连到一个或多个BSS40a-40c,每个BSS反过来负责提供无线电覆盖给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移动站。因此,利用移动站80与诸如BSS40c的连到服务MSC50a的一个BSS40之间的无线电连接75提供在特定MSC覆盖区域内旅行的移动站80与服务MSC之间的所有通信。由于BSS40c实际上连到服务MSC50a,所以无论何时BSS40c从移动站80接收到数据,BSS40c没有选择而只得将接收的数据传送给服务MSC50a,MSC50a随后确定发送此数据的移动站的识别、接收数据的目的地址并相应地处理此数据。MSC与其相关的BSS之间的这个物理连接称为“A接口”120。
为了正确处理和识别移动站80发送的数据,服务MSC50a必须从与漫游移动站80有关的HLR60中检索所需要的用户数据。HLR60是存储所有相关用户所涉及的包括移动站80的当前位置与当前正服务于此移动站80的MSC的识别的信息的集中式数据库。因此,一旦特定MSC检测到移动站80出现在其覆盖区中,以类似于上述卫星系统的方式,被访MSC50a利用HLR60进行位置更新,进行位置更新以便将移动站的当前位置通知HLR60并从HLR中检索所需的用户信息。如上所述,如此检索的包括MSISDN号与帐单数据的数据存储在与服务MSC50a有关并随后由服务MSC50a用于提供移动业务给漫游移动站80的另一个集中式数据库(例如,访问者位置寄存器)中。此后,从漫游移动站80发出的所有呼叫由被访MSC50a处理,并且至移动站的呼叫也通常通过网络选择路由至被访MSC50a。
不管相关系统是卫星系统还是PCS系统,用于连接特定BSS与其相关的MSC的A接口链路用作系统操作的实际限制。因此,每个BSS没有别的选择而只能总是将所有接收的数据传送给一个特定MSC,所连接的MSC50a中的应用模块随后接收漫游移动站80发送的数据并确定对接收的数据如何进行处理。然而,具有对于服务BSS40c与远离服务BSS40c的不同MSC50b中的应用模块建立A接口反而是有益的情况。不受所连接的MSC50a与BSS40c之间存在的物理约束的限制,而取决于服务移动站的识别,具有对于服务BSS40c通过动态建立的通信链路建立至不同MSC50b的A接口将是有益的情况。
在来自第一PLMN的移动用户正在第二PLMN中旅行的情况中,已表明:所有输入与输出呼叫中的大多数呼叫是发给第一PLMN(或更具体地,他或她的归属PLMN)中的其他电信用户或从第一PLMN中的其他用户中接收的。因此,一旦欧洲的BSS40c从与北美MSC50b相关的移动站80中收到用户数据,很可能大多数接收的数据是注定给北美的节点或终端,则接收BSS40c总是将所有的包括编码话音的接收数据传送给位于北美的MSC50b而不传送给位于欧洲的连接MSC50a将是经济和有效的。通过利用欧洲MSC50a透明地传送接收的数据,不必从北美归属位置寄存器60中拷贝用户数据给与欧洲MSC50a有关的访问者位置寄存器55。因此,这表示:欧洲MSC50a只用作管道信号传送点(STP)并且欧洲MSC50a中的应用模块不接收或处理接收的数据。例如,所建立的话音电路通过欧洲MSC进行转接,欧洲MSC50a仅当作传送点并为所接收的数据选择路由至所连接的BSS规定的特定MSC。
通过总是将数据传送给此漫游移动站80有关的归属MSC50b,能由归属MSC50b保持和提供包括用户特性与收费的相同的呼叫控制和业务而不管哪个BSS40a-40f当前正服务于移动站80。而且,在服务BSS40c与归属MSC50b之间能获得更经济和有效的数据(即,话音)通信。
为了服务BSS40c自动地将所有接收的数据传送给归属MSC50b,必须对现有的移动电信系统进行两个改进:首先,必须除去常规A接口所具有的物理限制;而第二,服务BSS必须能识别与在其覆盖区内旅行的每个移动站有关的归属MSC,以便动态建立与所识别的MSC的A接口。
图3是用于在两个终端用户之间传送信号与数据的公用信道信令(CCS)第7号信令系统(SS7)电信协议的方框图。利用分组交换概念设计并进行特制以符合开放系统接口(OSI)模型的CCS SS7电信系统已研制为与国内和国际业务一起使用,用于本地与长途网络、用于局间信令并用于各种类型的包括地面与卫星信道的信道。而且,用于传送呼叫信令消息的分组交换网络的使用也使其他的数据处理业务有可能,这些业务之中包括各种类型的业务、数据、话音或视频信号的同时传输,使之有可能获得特殊类型的呼叫业务,诸如“800”呼叫特性与业务、呼叫转移、呼叫方识别和其他的数据库管理。
如图3所示,SS7基本上具有两部分,即用户部分与消息传送部分(MTP)320。用户部分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对应较高层协议,使用户能有可能在不同的机器上与另一用户通信。这样的用户部分的示例包括用于基本电话业务的电话用户部分(TUP)325和用于提供组合的话音、数据与视频业务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用户部分(ISUP),这些用户部分利用消息传送部分(MTP)320提供的网络传送业务,MTP320提供无连接的但按序的传送业务。驻留在应用层300内的用户模块通过接口诸如基于直接传送应用部分(DTAP)信号的无连接信号与信号连接控制点(SCCP)310层和其他的用户模块通信。SCCP层确定与接收终端用户有关的目的地址并通过与物理MTP层320接口来传送数据。应用层300也可以与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CAP)层305接口以便间接与SCCP层通信。由TCAP层305传送的TCAP消息使诸如用户特性应用模块的应用模块能够提供特殊用户特性给电信用户,这样的用户特性包括自动回呼、“800”业务和自动再呼。
图4是以常规方式与服务MSC一样起作用以便提供移动业务给移动站80的被访MSC50a的方框图。包括在特定电信交换局或交换机中的所有软件与硬件模块和装置根据CCS SS7标准进行组织和构造。如所示的,用于连接MSC50a与BSS40的实际线路或连接构成MTP层320。用于接收通过MTP层传送的数据以识别目的地址的软件与硬件模块构成SCCP层310。如果接收的数据注定给它自己的一个应用模块,则SCCP层从接收的无连接分组信号中提取封装数据,并将所提取的数据传送给驻留在应用层300中的合适的应用模块。否则,SCCP层310分析目的地址并通过MTP层链路重发此信号。如上所述,常规地由服务BSS40从移动站80接收的所有数据自动传送给所连接的MSC50a。被访的MSC50a中的SCCP层310a从其MTP层320a中接收数据,并在确定所接收的数据是预定给它自己之后,将此数据传送给应用层300a。应用层300a中的应用模块随后识别和处理所接收的数据以提供合适的移动业务给移动站80。这样的处理可以包括利用与移动站80有关的HLR60执行位置更新,另一处理可以是从相关的HLR60中检索所需的用户信息。因此,所有BSS传送的数据在处理或发送给电信网络内例如HLR或归属MSC的另一节点之前由应用层300a接收和过渡。因此,A接口连接330仅存在于被访的MSC50a与连接的BSS40之间。
图5是用作管道信号传送点(STP)以便打破特定BSS40与其实际连接的MSC50a之间常规A接口连接所具有的物理限制的被访MSC50a的方框图。不自动发送接收的数据给被访的MSC50a,而是从移动站80接收的数据通过被访的MSC50a透明地从服务BSS40发送给与移动站80有关的归属MSC50b。
服务BSS40将移动站发送的数据封装为基于SCCP的信号,并指定代表归属MSC50b的网络地址为目的地址。由于服务BSS40实际上仍连到被访的MSC50a,所以所发送的SCCP信号传送给被访的MSC50a的MTP层320a,MTP层320a则传送接收的信号给SCCP层310a,SCCP层310a随后分析接收分组的目的地址,并确定此分组不是预定给它自己的一个应用模块。结果,接收的分组通过被访的MSC50a透明地进行路由选择。此SCCP信号则由连接的SS7网络传送给此SCCP信号中所包括的目的地址所指定的归属MSC50b。归属MSC50b的MTP层320b接收此数据并传送给接口的SCCP层310b。在确定信号已到达其最后目的地之后,SCCP层310b提取封装的数据并将所提取的数据传送给应用层300b,应用层300b内的应用模块则处理此数据以便提供合适的移动业务给正在另一PLMN内漫游的移动站。
根据本发明的教导,通过使服务BSS能指定代表与实际连接到服务BSS的服务MSC不同的MSC的网络地址,被访的MSC50a仅用作管道信号传送点(STP),并且BSS发送的数据反而由被访的MSC传送给由服务BSS指定的目的MSC。因此,即使被访的MSC50a实际上连接到服务BSS40,也是远程连接的归属MSC50b处理此数据并控制此呼叫。因此,产生归属MSC50b与服务BSS40之间的动态建立的A接口330。
因此,为了使服务BSS50能利用归属MSC50b传送从移动站80接收的所有数据,服务BSS50必须能识别与漫游移动站80有关的归属MSC50b而不借助于被访MSC50a。因此,被访BSS40中的应用模块43从移动站80接收识别号码并确定代表与移动站80相关的归属MSC50b的网络地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有许多不同的识别号码能用于识别归属MSC50b,一个这样的号码是与此移动站有关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IMSI)号码,另一个这样的号码是代表归属MSC的网络地址。
图6是表示利用从移动站80接收的归属MSC地址发送位置更新信号230的诸如基于欧洲的BSS40的服务BSS的方框图。一旦移动站80第一次接通其单元或旅行到由欧洲BSS40提供服务的覆盖区内,移动站80识别它自己并通过发送诸如国际移动用户识别(IMSI)号码的其识别号码给服务BSS40向归属MSC50b登记。在登记期间,与移动站80有关的应用模块250从连接的用户识别模块(SIM)卡240中检索识别归属MSC50b的网络地址并且还通过无线电链路100发送所检索的网络地址。归属MSC地址可以包括SS7总称(GT)地址或代表可通过现有PSTN进行路由选择的归属MSC的点编码(PC)地址。欧洲BSS40内的应用模块43在认识到此特定移动站80希望通过接收的数据所指定的MSC传送所有数据之后发送位置更新信号,将移动站的当前位置通知归属MSC50b并识别它自己为服务BSS。通过7号信令系统(SS7)网络从欧洲BSS40发送基于信令控制连接部分(SCCP)的信号230给北美MSC50b,包含北美MSC地址为目的地址的基于SCCP的信号230利用常规的PSTN进行路由选择并利用国际中继链路70从欧洲PSTN140a传送给北美PSTN140b。一旦由北美PSTN140b收到无连接的基于SCCP信号230,正确地将此信号230传送给特定MSC50b。所传送的信号230还包括分配给此移动用户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IMSI)号码。结果,将移动站的新位置和当前服务于此移动站80的新BSS40的识别通知北美MSC50b,北美MSC50b内的应用模块还更新HLR60以表示北美MSC50b正服务于移动站80。结果,产生服务BSS40与归属MSC50b之间动态建立的A接口信令链路。
由于归属MSC地址独立存储在移动站80中,所以在大多数呼叫是发送给不同大陆或MSC覆盖区域的情况中,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更新存储寄存器以便存储代表新归属PLMN的新地址。而且,能改变存储寄存器以反映此移动站所使用的最后MSC的网络地址。此后,所有后续的呼叫通过最新指定的MSC来处理。结果,移动用户可以具有一个MSC为归属MSC并且具有另一个MSC为“控制”MSC,在此“控制”MSC中处理所有的呼叫。这是可能的,因为移动站在最初向服务BSS登记时发送两个不同的号码。诸如IMSI号码的第一号码唯一地识别此移动用户并且诸如MSC网络地址的第二号码唯一地识别归属或“控制”MSC。
作为一个选择,由移动站80在最初登记期间发送的现有IMSI号码能由服务BSS40用于向归属MSC50b传送基于SCCP的信号。由于分配一系列IMSI号码给特定MSC或HLR,所以通过分析接收的IMSI号码,服务BSS40和连接的PSTN140a-140b能确定归属MSC50b的识别。因此,在从最新登记的移动站80中收到IMSI号码之后,服务BSS40通过SS7网络发送基于SCCP的信号230给归属MSC50b。包含所接收的IMSI号码作为被叫方地址的基于SCCP的信号230利用常规的PSTN进行路由选择并通过国际中继线路70从欧洲PSTN140a传送给北美140b。结果,将此移动站的新位置和当前正服务于此移动站的新BSS40的识别通知北美MSC50b。
在仅使用IMSI号码的情况中,由于移动用户不能单独改变他或她的IMSI号码而不改变他或她的归属MSC预约,在确定大多数呼叫是终接于除归属MSC之外的MSC区域或从除归属MSC之外的MSC区域收到大多数呼叫之后,移动用户不能在保持同一归属MSC指定的同时为此数据重选路由至新的MSC区域。
MSC网络地址或IMSI号码存储在移动站80中并在初始登记期间利用诸如基于直接传送应用部分(DTAP)信号的空中信号从移动站80发送给服务BSS40。移动站能从相关的用户识别模块(SIM)卡240中或直接从其内部寄存器之一中检索所存储的归属MSC地址和/或IMSI号码。通过使归属MSC地址和/或IMSI号码存储在SIM卡240中,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将SIM卡240与任一可用的移动站80连接并利用上述发明。不管归属MSC地址和/或IMSI号码是存储在SIM卡240中还是存储在移动站80自身中,移动站80中的应用模块250检索所存储的地址并在初始登记期间发送给服务BSS40。
随后,无论何时由北美MSC50b收到指定给此移动站80的输入呼叫,MSC50b通过欧洲BSS40寻呼移动站80并直接从北美MSC50传送呼叫连接至欧洲BSS40。例如,将代表服务BSS40的网络地址用作目的地址的基于直接传送应用部分(DTAP)的信号通过连接SS7电信网络进行路由选择。在基于DTAP的信号选择路由至服务BSS40之后,服务BSS40从所接收的信号中提取识别移动站80的IMSI号码并利用所提取的IMSI号码进行寻呼。监视寻呼信道(PCH)的移动站80响应利用其IMSI号码识别的寻呼。一旦移动站80响应此寻呼,BSS40通知MSC50b并因此建立连接输入呼叫与移动站80的语音信道。
图7是维持专用信令和通信链路并连到现有PSTN或PLMN的基于卫星的移动通信网络的方框图。能通过许多不同的路由建立从移动站80至另一个电信终端的语音或数据连接。来自移动站80的数据信号最初由沿地球大气90a运行的一颗卫星通过第一无线电链路100进行检测和接收,所接收的数据随后通过第二无线电链路110下载给在移动站当前位置中服务的陆上地球站(LES)30a,所下载的用户数据然后通过通信链路115a传送给相关的基站子系统(BSS)40a。作为一个选择,如上所述,LES30a也可以是BSS40a的一部分。大致有两种不同方式能从服务BSS40a中将接收的数据传送给另一大陆上的诸如归属MSC50b的目的终端或节点。服务BSS40a能通过所连接的MSC50a直接连到相关的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140a,相关的PSTN140a随后能通过常规的PSTN链路为此数据选择路由至目的节点。例如,如果服务基站BSS40a与MSC50a服务于欧洲大陆,则能通过通信链路130将接收的用户数据传送给欧洲PSTN140a,诸如基于国际电信联盟(ITU)的7号信令系统(SS7)电信网络的欧洲PSTN140a则连到国际网关150并通过国际中继线路160将用户数据传送给覆盖北美大陆的一个PSTN140b。北美PSTN140b随后为所接收的数据选择路由至归属MSC50b。因此,动态建立的用于连接服务BSS40a与归属MSC50b的A接口通过常规的SS7通信网络来建立,也同样地建立相应的语音电路。
作为一个选择方案,移动站发送的数据也能由服务BSS40a利用专门维持的SAN网络70进行路由选择。通过以上述方法传送接收的数据给欧洲PSTN140a,SAN网络提供者必须负担使用公用电信网络的附加费用。然而,通过利用专用通信线路70从服务欧洲大陆的BSS40a中传送接收的数据给位于北美大陆的归属MSC50b,能避免这样的额外费用。这样的专用线路或专门进行维持或独家租用并已由SAN网络提供者付费。因此,在传送数据给PSTN或PLMN之前,尽可能在专用维持的网络内为此数据选择路由更为经济,一旦服务北美大陆的MSC50b通过通信链路70接收数据,能为此数据选择路由至北美PSTN140b以便连到常规电信终端,或选择路由至BSS40b以便连到位于北美覆盖区域内基于另一卫星的移动站。
图8是表示连接第一SAN20a与第二SAN20b和连接第一SAN20a与PSTN140a所使用的不同信令协议的方框图。具有附加的理由来尽可能在连到PSTN之前最好通过专门维持的SAN网络进行通信。首先,如上所述,专门维持的SAN网络链路已可接入并且已由SAN网络提供者付费。而且,在服务BSS与归属MSC之间提供直接通信链路。还有,用于在专门维持的SAN网络70上传送数据的容量远大于在常规电信网络上通信的容量。
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标准,利用每秒64千比特(kb/s)脉码调制(PCM)技术完成PSTN140内和PSTN140之间的通信。PCM是用于在T-1或E-1数字通信链路130上发送多路复用话音或数据流的技术。PCM E-1链路包括多达32个64kb/s信道或路径。在这32个信道之中,2个信道用于传送控制信号,而其余30个信道用于数据通信。要求每个64kb/s信道传送单个呼叫,并因此,能在PCM E-1链路上传送多达30个的呼叫。另一方面,通过空中接口在移动站80与BSS40a之间传送的每个呼叫的语音与数据速率是4.8kb/s,此4.8kb/s数据随后解码为64kb/8数据流,每个64kb/s数据流又设置在单个64kb/s信道中并通过编码(CD)的通信链路120从BSS40a传送给服务MSC50a。因此,在与PSTN140通信的同时,至多只有30个同时呼叫能通过30个64kb/s PCM E-1通信链路130从BSS传送给PSTN。然而,通过在专门维持的SAN网络70上传送接收的8kb/s数据流,发送MSC50不必再听命于PCM需求。相反地,连到每个MSC50的声码器(VC)200通过CD通信链路75接收多个8kb/s数据流并且还在一个64kb/s数据信道或路径中多路复用几个8kb/s数据流。例如,利用声码器200,能在单个64kb/sPCM信道或路径中复用8个8kb/s数据速率呼叫。结果,不是每个64kb/s信道传送单个呼叫,而能在单个PCM信道上多路复用和传送多达8个的呼叫。由于通信链路70是多路复用编码(MCD)的E-1链路,所以有32个信道,其中30个信道是语音信道。结果,利用MCD技术,能同时在MCD E-1通信链路70上传送多达240个的呼叫(8乘30)。一旦多路复用数据传送到另一侧,连到接收MSC50b的另一声码器200多路分解所接收的数据并通过CD通信链路75将此数据传送给接收MSC50b。
从上面说明中可以看出,通过在MCD E-1通信链路70上传送数据在服务BSS与归属MSC之间建立A接口比在PCM E-1通信链路130上通信更经济和有效。
图9是表示基于卫星的移动通信网络10内地面网络优化的方框图。如果北美移动站80在欧洲旅行的同时向北美的用户终端始发输出呼叫,欧洲BSS40接收所发送的数据并通过CD通信链路120传送数据给欧洲MSC50a。如前面所述的,欧洲MSC50a仅当作管道信号传送点(STP)并通过MCD E-1通信链路70从欧洲传送数据给北美。一旦由北美MSC50b收到此数据,通过利用从HLR60中检索的用户信道,服务MSC40b通过PCM通信链路130与连到PSTN140的常规有线终端170建立呼叫连接。
同样,由归属MSC50b发送给服务BSS40的所有数据也通过MCD E-1通信链路70进行传送。一旦服务BSS40收到数据,通过诸如业务信道(TCH)的无线电信道发送给漫游移动站80。
图10是保持用于变换每个用户(例如,用于处理呼叫连接的应用层模块)与其相应的A接口链路的数据的归属MSC50a的方框图。如果一个相关移动用户正在欧洲漫游并由BSS40a提供服务,另一移动用户正在北美漫游并由BSS40b提供服务,而且还有一个用户正在亚洲漫游并由BSS40c提供服务,则归属MSC50不再传送数据给单个BSS。因此,根据呼叫,归属MSC50得确定哪条A接口链路330a-330c应该用于传送数据给合适的BSS40a-40c。
在识别目标BSS或位置时,常规地仅识别永久连到与服务MSC能传送数据给目标BSS的那个位置(例如,常规“A接口”)相关的BSS的电路。由于如此专用的电路不存在于本发明中,所以现在对应关系是至所需的目标BSS或位置的导致根据需求或动态生成的电路建立的路由。归属MSC50a中的管理模块350确定需要建立哪种对应或变换来传送从电信用户接收的语音数据390给BSS40a-40b之一。在识别合适的目标之后,相应的用户模块300确定目的网络地址。将所确定的目的网络地址用作呼叫建立信号中的被叫方地址,诸如初始地址消息(IAM),将呼叫建立信号传送给连接的SCCP模块310并传送给MTP模块320a。所发送的IAM信号随后由变换模块360与合适的输出呼叫连接控制器380进行相关。连接控制器380随后将呼叫建立信号传送给连接的ISUP模块370和合适的MTP模块320b。所发送的数据然后由归属MSC与目标BSS之间的中间网络节点作为正常呼叫有关的数据来处理并导致此呼叫选择路由至连到目标BSS或位置的服务MSC。服务MSC从传送的IAM数据中认识到:这是发给特定BSS电路的呼叫并因此建立物理连接。结果,建立归属MSC50a与特定BSS40之间动态建立的通信链路(A接口)。
由于已表明从移动站发出的大多数呼叫是发给他或她的归属PLMN中的用户,所以服务BSS与归属MSC动态建立A接口并直接将从移动站接收的所有数据传送给归属MSC是更经济和有效的。归属MSC随后为数据,即呼叫选择路由至其目的节点。如果一个接收的呼叫不是发给归属PSTN或PLMN,则归属MSC将错误传送的呼叫传送给连接的归属PSTN并为此呼叫选择路由至正确的目的地。为如此错误传送的呼叫重选路由的费用和无效性利用由服务BSS正确传送给归属MSC的大多数呼叫来补偿。
虽然本发明的方法与设备的优选实施例已表示在附图中并在前面详细描述中进行说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并能进行许多重新安排,修改和替代而不脱离由下面权利要求书所提出和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
Claims (23)
1.用于从移动站中传送数据给电信网络内的目的电信终端的一种方法,所述移动站由第一基站子系统BSS和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提供服务,并且所述移动站与作为归属移动交换中心MSC的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相关,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上接收由所述移动站发送的数据;
通过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从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中透明地为所述接收的数据选择路由至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中的应用模块;
在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中的所述应用模块上识别所述数据;
通过建立从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至所述目的电信终端的呼叫连接从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中为所述数据选择路由至所述目的电信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透明地在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与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中的所述应用模块之间动态建立A接口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移动站与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通信的初始步骤,所述通信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移动站发射代表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地址给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
从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发送表示所述移动站的当前位置的信号给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和
由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利用所述当前位置更新服务于所述移动站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发送表示所述当前位置的所述信号的所述步骤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发送位置更新信号给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位置更新信号包括通过连接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到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现有7号信令系统SS7电信网络发送的基于信号连接控制部分SCCP的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从所述移动站中发送代表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所述地址的所述步骤还包括从连到所述移动站的用户识别模块SIM中检索所述地址的初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代表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所述地址包括与所述移动站有关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IMSI号码。
8.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代表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所述地址包括分配给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网络地址。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从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中为所述接收的数据选择路由至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所述步骤还包括通过直接连接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与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专用链路发送所述数据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专用链路包括多路复用编码E-1链路。
11.用于从移动站中传送数据给电信网络内目的电信终端的一种系统,所述移动站由第一基站子系统BSS和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提供服务,并且所述移动站与作为归属移动交换中心MSC的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相关,所述系统包括:
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内的应用模块,用于提供移动业务给所述移动站;
用于在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上接收由所述移动站发送的数据的装置;
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透明地从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中为所述接收的数据选择路由至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内的所述应用模块的装置;
用于在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内的所述应用模块上识别所述数据的装置;
用于从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中为所述数据选择路由至所述目的电信终端的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系统,还包括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透明地在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与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之间动态建立A接口的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系统,还包括用于从所述移动站中传送数据给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装置,所述用于通信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从所述移动站中发送代表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地址给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的装置;
用于从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中发送表示所述移动站当前位置的信号给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装置;和
用于由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利用所述当前位置更新服务所述移动站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系统,其中用于发送所述信号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从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中发送位置更新信号给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系统,其中所述位置更新信号包括通过连接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到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上的现有7号信令系统SS7电信网络发送的基于信号连接控制部分SCCP的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3的系统,其中用于从所述移动站中发送代表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所述地址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从连到所述移动站的用户识别模块中检索所述地址的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3的系统,其中代表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所述地址包括与所述移动站相关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IMSI号码。
18.根据权利要求13的系统,其中代表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所述地址包括分配给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网络地址。
19.根据权利要求11的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与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专用链路,并且其中用于从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中为所述接收数据选择路由至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通过所述专用链路发送所述数据的装置。
20.用于从移动站中建立呼叫连接至电信网络内目的终端的一种方法,所述移动站由第一基站子系统BSS和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提供服务并与作为归属移动交换中心MSC的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相关,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上从所述移动站中接收请求以便建立至被叫方终端的呼叫连接;
通过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透明地建立从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至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第一呼叫连接而不分析与所述被叫方终端相关的地址;
由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分析与所述被叫方终端相关的所述地址;和
通过由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发送呼叫建立请求建立从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至所述被叫方终端的第二呼叫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位于一个地理区域中,而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位于另一个地理区域中,并且通过专用链路连接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与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中所述专用链路包括多路复用编码E-1链路。
23.根据权利要求20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上从所述移动站中接收代表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的识别号码;
通过由所述第一基站子系统BSS利用所述接收的识别号码作为目的地址发送信号来传送与所述移动站相关的位置信息;
由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接收所述位置信息;和由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MSC利用与所述移动站相关的归属位置寄存器执行位置更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08/749,627 | 1996-11-18 | ||
US08/749,627 US5905952A (en) | 1996-11-18 | 1996-11-18 | Dynamically created A-interface within a mobile network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45000A CN1245000A (zh) | 2000-02-16 |
CN1107434C true CN1107434C (zh) | 2003-04-30 |
Family
ID=25014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71813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7434C (zh) | 1996-11-18 | 1997-11-12 | 移动网络内动态生成的a接口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905952A (zh) |
EP (1) | EP1008272B1 (zh) |
CN (1) | CN1107434C (zh) |
AU (1) | AU722414B2 (zh) |
BR (1) | BR9713079A (zh) |
CA (1) | CA2271830C (zh) |
DE (1) | DE69719224T2 (zh) |
HU (1) | HU222337B1 (zh) |
RU (1) | RU2198480C2 (zh) |
WO (1) | WO1998023123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653469C2 (de) * | 1996-12-20 | 1998-12-03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r Verbindungssteuerung zwischen einem Kommunikationsendgerät eines Funkkommunikationsnetzes und einem weiteren Kommunikationsendgerät und ein entsprechendes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
EP0876037A3 (fr) * | 1997-04-30 | 1999-04-14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Terminal, procédé de rappel automatique et système de télécommunications |
US6567668B1 (en) * | 1997-10-09 | 2003-05-20 | Ericsson Inc. | Locator barring for satellite-based networks |
US6157833A (en) * | 1997-11-14 | 2000-12-05 | Motorola, Inc. | Method for reducing status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JP3049056B1 (ja) * | 1998-07-02 | 2000-06-05 |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網の加入者デ―タ制御方法 |
US6615041B2 (en) * | 1998-11-05 | 2003-09-02 |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to a home system regarding a wireless unit roaming in a visited system |
US6160804A (en) * | 1998-11-13 | 2000-12-12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a multimedia mobile network |
SE9901251L (sv) * | 1999-04-07 | 2000-10-08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Trådlöst nätverk och procedurer för vidarekoppling |
USRE43856E1 (en) * | 1999-06-08 | 2012-12-11 | Tasom Mobile Transfer Co. Llc | Hybrid public/private wireless network with seamless roaming |
US6868272B1 (en) | 1999-06-08 | 2005-03-15 | Utstarco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aming in hierarchical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CA2331112A1 (en) | 2000-01-21 | 2001-07-21 | Globalstar L.P. | Pseudo-global title translation for international roaming of ansi-41 subscribers |
US6577723B1 (en) | 2000-07-13 | 2003-06-10 | At&T Wireless Service, Inc. | Application of TCAP criteria in SCCP routing |
US6801771B1 (en) | 2000-11-22 | 2004-10-05 | Winphoria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mobility manage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having a proxy switch |
US6625449B1 (en) | 2000-11-22 | 2003-09-23 | Winphoria Netwro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siphoning messages from a mobile network to an alternative network |
US6850763B1 (en) * | 2000-11-22 | 2005-02-01 | Winphoria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servic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with a proxy switch |
US6650909B1 (en) | 2000-11-22 | 2003-11-18 | Winphoria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preserving point codes in a mobile network having a proxy switch |
CN1138427C (zh) * | 2001-05-30 | 2004-02-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移动通讯系统呼叫接续中语音信道交换的方法 |
US8495167B2 (en) | 2001-08-02 | 2013-07-23 | Lauri Valjakka |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
JP2003051837A (ja) * | 2001-08-07 | 2003-02-21 | Sony Corp | アドレス管理システム、エニーキャスト・アドレス設定処理装置、通信端末装置、情報格納装置、およびアドレス管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7222192B2 (en) * | 2002-01-10 | 2007-05-22 | Tekele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mobile location management services in a network routing node |
US7319857B2 (en) * | 2004-09-13 | 2008-01-15 | Tekelec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delivering messaging service messages |
US8437750B2 (en) * | 2005-12-15 | 2013-05-07 | Slieve Mish Inventions Limited |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
JP4318693B2 (ja) * | 2006-01-27 | 2009-08-26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CN100411471C (zh) * | 2006-08-07 | 2008-08-13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测试a接口ip化后容量的系统及方法 |
CN102017784B (zh) * | 2008-02-11 | 2015-04-08 | 诺基亚通信公司 | 基于ip的a接口上的编解码器转换 |
CN102177749B (zh) * | 2008-08-01 | 2016-05-25 | 泰克莱克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移动位置的无触发路由/筛选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US8874784B2 (en) | 2009-08-10 | 2014-10-28 | Tekelec, Inc. |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controll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originated message traffic |
CN109475437B (zh) | 2016-08-12 | 2021-08-27 | 宝洁公司 | 弹性层合体及用于装配用于吸收制品的弹性层合体的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97412A (en) * | 1994-04-07 | 1996-03-05 | Gte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Incorporated | Enhanced call delivery system for roaming cellular subscribers |
WO1996007277A2 (en) * | 1994-08-23 | 1996-03-07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Location updat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0708571A2 (en) * | 1994-10-17 | 1996-04-24 | AT&T Cor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ed control in wireless cellular and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45455B (en) * | 1990-06-18 | 1994-04-27 | Stc Plc | Mobile communications |
FI87963C (fi) * | 1991-06-06 | 1993-03-10 | Telenokia Oy | Foerfarande foer bildande av ett ankommande samtal till en radiotelefon i ett cellradiotelefonsystem |
SE501009C2 (sv) * | 1993-03-04 | 1994-10-17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Sätt att omstrukturera en anropssignalram i ett cellulärt mobiltelefonsystem |
FI96814C (fi) * | 1993-06-23 | 1996-08-26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Puhelunmuodostusmenetelmä |
FI95984C (fi) * | 1994-04-08 | 1996-04-10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sijainninhallintaa varten pakettidatasiirron yhteydessä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ssä |
US5787360A (en) * | 1995-08-09 | 1998-07-28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5711002A (en) * | 1996-05-14 | 1998-01-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ransfer-to c-number message triggering of a routing request message within a cellular telephone network |
US5832382A (en) * | 1996-09-16 | 1998-11-03 | Ericsson Inc. | Optimized routing of mobile calls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1996
- 1996-11-18 US US08/749,627 patent/US5905952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
- 1997-11-12 CA CA002271830A patent/CA2271830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1-12 CN CN97181353A patent/CN110743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11-12 EP EP97949494A patent/EP100827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1-12 RU RU99112949/09A patent/RU2198480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11-12 HU HU9903491A patent/HU222337B1/h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11-12 DE DE69719224T patent/DE69719224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1-12 BR BR9713079-6A patent/BR9713079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11-12 WO PCT/US1997/021193 patent/WO1998023123A2/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7-11-12 AU AU73055/98A patent/AU722414B2/en not_active Ceas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97412A (en) * | 1994-04-07 | 1996-03-05 | Gte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Incorporated | Enhanced call delivery system for roaming cellular subscribers |
WO1996007277A2 (en) * | 1994-08-23 | 1996-03-07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Location updat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0708571A2 (en) * | 1994-10-17 | 1996-04-24 | AT&T Cor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ed control in wireless cellular and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RU2198480C2 (ru) | 2003-02-10 |
CN1245000A (zh) | 2000-02-16 |
US5905952A (en) | 1999-05-18 |
HU222337B1 (hu) | 2003-06-28 |
DE69719224D1 (de) | 2003-03-27 |
AU7305598A (en) | 1998-06-10 |
AU722414B2 (en) | 2000-08-03 |
CA2271830A1 (en) | 1998-05-28 |
CA2271830C (en) | 2007-09-18 |
EP1008272B1 (en) | 2003-02-19 |
DE69719224T2 (de) | 2003-09-04 |
HUP9903491A2 (hu) | 2000-02-28 |
HUP9903491A3 (en) | 2000-03-28 |
WO1998023123A2 (en) | 1998-05-28 |
EP1008272A2 (en) | 2000-06-14 |
WO1998023123A3 (en) | 1998-10-08 |
BR9713079A (pt) | 2000-03-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434C (zh) | 移动网络内动态生成的a接口 | |
CN1147194C (zh) | 向电信网内移动台传送数据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04178C (zh) | 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提供用户个人业务 | |
US5815810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call connectivity in an intelligent wireless network | |
CN1104165C (zh) | 提供移动通信网内的共用互通功能的方法、系统和网络 | |
US5832382A (en) | Optimized routing of mobile calls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CN1160928C (zh) | 分组数据信道上移动台的因特网协议电话 | |
CN1105460C (zh) | 分布电信计费系统的实时网络 | |
CN1096204C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访问位置寄存器和处理呼出和呼入的方法 | |
WO1998049860A2 (en) | Shared interworking of subscriber features with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
CA2281041A1 (en) | Signalling method and conversion device fo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
CN1234168A (zh) | 在移动电信网内提供与服务区相关的用户数据 | |
CN1270729A (zh) | 用于无线办公室环境与公共蜂窝电话网互连的网络中枢 | |
CN1431837A (zh) | 实现移动号码携带的方法 | |
CN1669349A (zh) | 存储用户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
CN1206874C (zh) | 基于分组交换协议的gsm网的基本体系结构 | |
CN1227038A (zh) | 在被访问的公用陆地移动网络内部选择缺省的长途电话载运者 | |
AU731960B2 (en) | Using number portability database to solve call tromboning | |
CN1483296A (zh) | 在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漫游时用于提供强化的用户身份保密性的方法和装置 | |
JP2003023494A (ja) | ネットワーク間の加入者移動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308436A (zh) | 使移动用户接入3g无线网络中服务的中继业务控制特征 | |
CN1555656A (zh) | 传输信令消息的装置 | |
CN1221276A (zh) | 综合的有线-无线系统 | |
WO1999003293A1 (en) | Improved paging scheme for call delivery within a cellular telephone network | |
EP1439729A2 (en) | Routing a data signal to a ported mobile station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430 Termination date: 20141112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