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55656A - 传输信令消息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信令消息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55656A CN1555656A CNA028180364A CN02818036A CN1555656A CN 1555656 A CN1555656 A CN 1555656A CN A028180364 A CNA028180364 A CN A028180364A CN 02818036 A CN02818036 A CN 02818036A CN 1555656 A CN1555656 A CN 15556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ing message
- signaling
- network
- message
- treatment faci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5—Provisions for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9—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 H04Q3/005—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e.g. provisions for portability of subscriber nu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传输信令系统的信令消息的传输设备,它具有一个接收接口(2)以接收信令消息,具有多个处理设备(4a…4n)以处理接收到的信令消息,并且具有一个判定设备(3),该判定设备(3)在依赖于包含在相应的信令消息中的源信息和/或用户信息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处理设备(4a…4n)以进一步地处理相应的信令消息。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输信令系统的信令消息的传输装置。
在电信网中譬如在数据库、交换结点和终端设备之间交换信号发送通知(也称为信令消息)可理解为信令。信令的协议譬如有7#信令系统。
譬如为建立、保持和释放电话连接,为传输呼叫号码、呼叫方信息和计费信息,为传输扩展0130-、0180-、0190呼叫号码的功能如呼叫号码转移和会议电话线路的路由信息,以及为交换在网络运营商之间譬如关于移动无线用户的逗留位置等等的信息都需要信令消息。
信令网通常与有用数据网重叠,也即为物理上传输信令消息,譬如共用TDM(时分多路复用)方法中的有用信道的传输路径,但是在较高层上该网络还是完全分开的。
信令网包括信令点(SP)和信令点之间的传输路径,其中在信令末端点和信令转移点之间不同。
此外,在采用信令点时业务交换点(SSP)和业务控制点(SCP)之间不同。业务交换点譬如发射信令消息到另一个需要建立、保持和断开电话连接的业务交换点。业务交换点还可对业务控制点的数据库发出查询,以便譬如确定业务呼叫号码(譬如0130-或0800-)的路由信息。
在各个信令点之间的通信连接可通过传输段、即所谓的链路来实现。在此,各个信令点通常通过多个传输段彼此连接。
7#信令系统的协议结构基本上由消息传送部分、即所谓的消息传送部分(MTP)和用户部分、所谓的用户部分(UP)组成,其中消息传送部分构成用户部分的数据传输系统。
不同应用的用户部分譬如是ISUP(ISDN用户部分)和事务处理支持应用部分(TCAP)。
在协议结构中定义的所谓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扩充了消息传送部分使之具有附加功能;典型方式是它支持事务处理支持应用部分(TCAP)。
在此,SCCP在公用电话网(公用交换电话网)和移动无线网(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中被用来从源点到目的地传送未分配连接的信令消息,譬如被用来在智能网中进行数据库访问,在占用时进行回呼、移动漫游和转交(切换)等等。
SCCP协议是7#信令系统的一种协议,该协议系统已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建议Q.711-Q.714中实现了标准化,并且执行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第3层任务的一部分;SCCP协议确定从源点到目的地的消息的路由控制。
对于没分配给连接的信令消息,SCCP用户(用户部分)为识别目的地使用一种在全球都适用的通用的地址、即所谓的全球标题。这种全球标题地址在传输网络内是一种唯一的地址,并且通常由数码(譬如所选择的0130号码或移动无线用户的识别号码)的组合组成。
通用地址(全球标题)由相应的传输结点(STP)使用,以便确定通向进行翻译的下一个信令结点(末端结点或传输结点)的其它的路由。通用地址譬如由所谓的全球标题翻译器(此外也称为处理设备)使用,以便确定目的地(譬如另一个传输结点或末端结点)。
在现有技术中,继续处理相应的信令消息的相应的处理设备可处理与目的地信息有关的信令消息。
这样,譬如静态的也即在发送路由表,在该表中包括相应的目的地信息和该表很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实现路由控制。此外,在与相应的传输路径满负荷有关的情况下可实现路由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对每条逻辑连接或还有对每个单一的信令消息都要有一条路由控制,该路由控制实现与传输路径的满负荷有关。
由于通过所述的信令网也可实现信令控制有用信道(譬如电话连接),所以就业务质量(所谓的服务质量QoS)来说,譬如关于安全和实时传输等,对信令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但是,对信令消息来说通常不需要这种高的服务质量。特别是,当指的是没有分配给连接的信令消息时,更是如此。有关SMS(短讯业务)通信的信令消息就是这种消息的一个例子。
有关SMS通信的信令消息由7#信令系统的所谓的移动应用部分(MAP)进行传输。MAP在移动无线系统中对信令来说,是7#信令系统的应用部分(用户部分)。
但是,按现有技术的信令消息的路由控制有缺点,即所有的信令消息都得通过信令网用较高的服务质量传输。由此,对各种类型的信令消息必须准备提供昂贵的资源,甚至当相应的消息类型不需要高的服务质量时也是如此。
此外,其它特征与全球标题翻译联系有关,譬如相应的信令消息的计费和支持所谓的端口的号码、也即用户的呼叫号码,其中譬如驻地变化和保留呼叫号码。在此,实现计费取决于所用的处理设备也即取决于对相应的信令消息所用的全球标题翻译器。
但是因为,如已说明的,选择处理设备取决于目的地信息,所以,确定不同信令消息的计费的不同的价格对于网络运营商是困难的。
由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传输设备以传输信令系统的信令消息,该传输设备使得能灵活处理和传输信令消息。
这个任务由按照所附权利要求1的传输信令系统的信令消息的传输设备解决。
按照本发明,传输信令系统的信令消息的传输设备包括一个接收信令消息的接收接口、多个处理接收的信令消息的处理设备和一个判定设备,该判定设备在依赖于包含在相应的信令消息的源信息和/或用户信息(也即用户部分信息)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进一步地处理相应的信令消息的处理设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实现相应的信令消息的灵活的路由,该灵活的路由控制譬如与这个信令消息的要求匹配。此外,还要形成灵活地计费,譬如在依赖于相应的网络运营商、用户(用户部分)、消息类型等等情况下形成计费。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在于,根据信令消息的源点可识别作为端口的号码或非端口的号码。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相应的附属权利要求中叙述。
判定设备譬如可根据相应的信令消息的源地址选择相应的处理设备。在7#信令系统的协议结构(协议栈)中,这个源地址称为源点代码(OPC)和/呼叫方地址(子系统号码SSN,全球标题GT)。
此外,判定设备可根据用户来选择相应的处理设备;以致于譬如对于MAP和INAP(智能网应用部分)消息来说可选择不同的处理设备,甚至当两条消息都有相同的目的地时也是如此。
另一个判定标准也可能是相应的消息类型。这样,譬如涉及SMS数据通信-该SMS数据通信作为MAP信令消息传输-的信令消息与其它MAP信令消息在处理上不同。
处理设备譬如在这点上可不同,即如它在信令消息的路由控制方面进行的处理不同。
在此,以一种方式实现信令消息的路由控制譬如可取决于相应的网络运营商,采用这种方式譬如可使用不同的转接点、不同运营商的网络等等进行传输。
信令消息的路由控制的另一个可能性在于,通过不同的数据传输网传输信令消息与其源信息或用户信息有关。
这样,处理设备在这点上可不同,即它在通过第一或第二数据传输网进行传输方面实施处理不同。
在此,第一数据传输网可以是具有较高服务质量的信令网,并且第二数据传输网可以是具有较低服务质量的基于IP的数据传输网(譬如因特网)。
由此,本发明可能在与需传输的信令消息的内容有关的情况下,选择数据传输网。对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没提出很高要求的信令消息,可通过相应的数据传输网(第二数据传输网,譬如因特网)进行传输。在许多信令消息中可从其内容中推导出对服务质量的需求。由此,对有一定内容的信令消息无须提供具有高服务质量的昂贵资源。
其消息类型涉及SMS数据传输的信令消息都是对数据传输网在服务质量方面提出的要求不高的信令消息的例子。判定设备对这种信令消息需选择一种处理设备,该处理设备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网传输信令消息。
此外,相应的判定设备在这点上可不同,即如它在信令消息计费(计费登记)方面进行处理不同,以致于譬如对不同网络运营商、用户的信令消息等等在计费上都是不同的。
下面就附图根据优选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传输设备的方框图说明,
图2示出了通过选择相应的处理设备的判定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应用例,
图4a和4b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应用例,并且
图5-8示出了本发明的其它的应用例。
如在图1中所看到的,本发明的传输设备1包括一个接收信令消息的接收接口2、多个处理接收信令消息的处理设备4a...4n和一个判定设备(3),该判定设备(3)按照本发明在依赖于包含在相应的信令消息中的源信息和/或用户信息的情况下,可选择一个处理设备4a...4n以处理其它相应的信令消息。
这样,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涉及到MAP(移动应用部分)用户的SMS信令消息,通过一个(相当便宜的)IP数据传输网(第二数据传输网6)传输到目的地;由此,(昂贵的)TDM信令网(第一数据传输网5)由涉及SMS的MAP信令通信去负荷。以这种方式,提供给其它信令通信的相应的网络运营商的其它能力成为不被占用的。
图2示出了本发明选择相应的处理设备的流程图。
当按照本发明选择处理设备是可能的时候,则首先通过本发明的判定设备实现相应的接收的信令消息的一些的参量的参量分析。如果这种选择性不存在,则按照现有技术介绍的情况,通过处理设备,即选择相应的全球标题翻译器实现处理。
为选择相应的判定设备,本发明的判定设备分析相应的接收的信令消息的参量。在此,参量分析譬如按照如下标准进行:
-测定包含在信令消息的所谓的路由标记中的源地址(源点代码),
-测定SCCP信令通信,即从一个确定的SCCP结点来的信令通信的源将相应地譬如按照表的项目进行处理,
-测定消息传输部分的,即由确定的链路接收的信令通信的网络号码,将相应地譬如按照表的项目进行处理,
-子业务号和SCCP的主叫用户的通用地址(全球标题)都同样相应地由表的项目来实现处理。
为能通过第一或第二数据传输网传输确定的消息类型的信令消息(譬如SMS信令消息),由判定设备3在SCCP的全球标题翻译之前要附加对MAP/TCAP信令消息进行译码(分析操作码);相应的操作码由ETSI的标准EN300599和3G TS29.002给出。
于是,用来将全球标题翻译成目的地码的相应的全球标题翻译器(gt翻译器,处理设备)与相应的消息类型有关。作为其结果,选择发出的路由进行相应的信令通信。这样,譬如SMS信令消息通过一条IP传输路径(第二数据传输网6)传输。
总是将形成的具有相应的即在参量分析后通过判定设备确定的参量的gt翻译器的对象实例理解成概念“处理设备的选择”。换句话说,调用相应的全球标题翻译器和所属的规则(譬如相应的数据库访问)所用的参量由判定设备根据源信息和用户信息来确定。
对此,在接收到信令消息(“起始”)后,需测定相应的信令消息的SCCP协议的所谓的子系统号码。如果子系统号码不由MAP使用,则譬如按照上文所述的其它标准之一实现用于进行与“非SMS”有关的gt翻译。
但是,如果由MAP使用子系统号码,则可对MAP代码进行译码。从这种译码过程中可得出MAP是否包括一条与SMS有关的消息。如果MAP不包括与SMS有关的消息,则同样可实现对“非SMS”有关的消息的gt翻译。
如果得到的与上文所述的参量不一致,则同样按照所预调的(系统设定的)的值实现选择相应的处理设备。
为按照本发明实现信令消息的本发明所述的处理,优选使用所谓的全球标题翻译功能,如该功能在以下标准中所定义的那样,即ITU的标准Q.711-Q.714、Q.751.2和ETSI的EN300009-1、T1.112.1.5、ETS300599和3GTS29.002。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应用例。
完全如图1所示,用标号5表示第一数据网,用参标号6表示第二数据网,用标号1表示本发明所述的传输设备。此外,在这个图中还附加标明了一个移动无线网7和一个交换中心8。每一个所给出的数据传输网都包括多个交换结点、传输结点等等以传输和转接数据如有用数据和信令消息。
如果现在在移动无线网7产生一个信令消息,则按照现有技术通过信令网将该信令消息传输到相应的目的地。但是,按照本发明这个实施例,相应的信令消息在要依据其内容或者通过信令网(第一数据传输网5)或者通过因特网(第二数据传输网6)进行传输。
为此目的,在譬如在信令传输结点中所具有的传输设备1中,通过本发明的判定设备进行检验。
如果采用相应的信令消息时譬如指的是与SMS有关的信令消息,则按照本发明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网传输该信令消息。如果指的是与SMS无关的信令消息,则通过常规的信令网传输该信令消息。
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网6传输的信令消息,由交换中心8重新输入到接近目的地的信令网(第一数据传输网5)中。
还要指出,在“与SMS有关”的和“与SMS无关”的信令消息之间的区别只用作为一个例子。按照本发明,在传输上不需要很高服务质量那些信令消息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网传输。
对此,对SMS信令通信必须设立使用全球标题翻译器的专用数据库,这可通过附加的标志位“为SMS保留”标记gt翻译器-对象实例来实现。
由此,也可自动地保留所有属于“为SMS保留”的gt翻译器的gt路由。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信令网(第一数据传输网5)由不要求很高的服务质量的信令通信去负荷。由此,该信令网能传输其它的信令通信。
图4a和4b阐明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应用例,其中图4a按照现有技术说明了信令消息的处理,图4b则按照本发明也说明了信令消息的处理。
在这个例子中,给出了如何借助本发明连接交换中心。
在图4 a这个例子中(现有技术),由一个邻接的交换中心X或Y(VSt X,VSt Y)发射的信令消息按其目的地或者通过交换中心B(VSt B)或者交换中心A进行传输;为全球标题翻译引用的数据库在现有技术中与网络无关。
借助本发明,如图4b所示,将交换中心A和B合并到一个新的交换中心A(新的VSt A)内。由此,原交换中心B(VSt B)拆线。
在依赖于包括相应的信令消息的源信息和/或用户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本发明选择相应的处理设备,要在新的交换中心A(新的VSt A)内应测定,是否确定了原交换中心B或原交换中心A的相应的信令消息,并且该信令消息是否通过选出相应的处理设备经相应地继续处理。对于邻接的交换中心X和Y来说,两个交换中心A和B似乎都应继续存在。
为在全球标题翻译中避免交叉重叠,不同的处理设备优选访问分别为不同的数据库。
以下在参考图5-8的情况下,结合其它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图5示出了不同的网络运营商即来自网络运营商A或B的信令网的网络运营商的信令消息的处理。
从通过消息传输部分(MTP)传输的信令消息中,读出SCCP的信息(“SCCP分配”)。于是,通过本发明的判定设备实现参量分析,譬如关于消息类型、用户、网络运营商、SMS数据通信等等。在进行这种参量分析之后,选择相应的处理设备4a或4b以进一步处理。具体来说,这就意味着,为继续进行相应的信令消息的处理,形成全球标题翻译器的对象实例,其中在取决于参量分析结果的情况下,实现所述的形成。在此,相应的对象实例譬如在关于全球标题翻译所用的规则(全球标题规则)方面或对全球标题翻译访问的数据库方面都是不同的。
图6按照现有技术和按照本发明示出了全球标题翻译的比较图。
在现有技术中,SCCP GTT(信令连接控制部分全球标题翻译)只是在依赖于相应的信令消息的接收机目的地地址的情况下,即依赖于所谓的被叫方地址的情况下才得以实现。这就是说,譬如由具有地址SPCE(信令点代码)的信令点转接的并具有其目的地地址位于具有地址SPCF信令点的区域内的目的地的信令消息,通过一个确定的路径独立于其源点(SPCA-SPCD)传输到目的地。
现在,按照本发明,除了被叫方地址外,SCCP GTT在依赖于源地址(所谓的主叫方地址)或相应的信令消息的所谓的源点代码(OPC)的情况下得以实现。在所给出的例子中,这就意味着,具有源点SPCA的信令消息从信令点SPCE直接传输到目的地SPCF。与此相反,具有源点SPCB至SPCD的信令消息从信令点SPCB通过信令点SPCG传输到目的地。当通过信令点SPCG的传输路径作为直接的传输路径属于另一个网络运营商的时候,这譬如才具有意义。
这样,虽然有不同的源地址(被叫方地址),但还是从相同的信令点(未画出)转接到信令点SPCE的所述的信令消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
图7按照现有技术和按照本发明示出了另一个全球标题翻译的比较图。
在采用只与相应的信令消息的目的地地址有关的SCCP GTT时,该信令消息只通过信令网(第一数据传输网5)传输到SPCF区域的目的地。
与此相反,按照本发明采用SCCP GTT时,可选择数据传输网(第一数据传输网5或第二数据传输网6),通过该数据传输网传输相应的信令消息。由此,在所给出的例子中,附加在信令点SPCE实现消息类型的分析,譬如是否是指与SMS有关的信令消息。如果是这种情况,则可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网6(譬如因特网)进行信令点SPCF的数据传输,否则可通过第一数据传输网5(譬如信令网)进行数据传输。
图8示出了在采用端口呼叫号码(所谓的端口号码)时的本发明的一个应用例。在此,在与相应的网络运营商(网络运营商A、B或C)有关的情况下,实现对这个端口号码的数据库访问;在此,则可通过相应的处理设备4a、4b或4c进行处理。
这样,在采用出自网络运营商A的信令网(SS7)和需要处理端口号码的信令消息时,可实现来自网络运营商A的信令网的查询(IDP初始域部分)。因此,处理设备4a可访问数据库(NP DB号码端口数据库)。通过INAP(智能网应用部分)作为连接消息(CON)返回到网络运营商A的信令网来实现对网络运营商A的信令网的响应。在访问该数据库后,可直接向接收的信令网(接收SS7域)传输初始地址消息(IAM)。这个过程也称之为“跨区转接过程”。
在采用来自网络运营商B的信令网的信令消息时,在访问数据库后,可直接向接收的信令网转接信令消息。
网络运营商C的信令消息无权进行数据库访问,并且转接到另一个能进行数据库访问的服务器(分布式NP服务域)。
Claims (10)
1、用于传输信令系统的信令消息的传输设备(1),具有
一个接收接口(2)以接收信令消息,
多个处理设备(4a...4n)以处理接收到的信令消息,并且
一个判定设备(3),该判定设备(3)在依赖于包含在相应的信令消息中的源信息和/或用户信息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处理设备(4a...4n)以进一步地处理相应的信令消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设备(1),
其特征在于,
判定设备(3)根据相应的信令消息的源地址选择相应的处理设备(4a...4n)。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输设备(1),
其特征在于,
判定设备(3)根据相应的信令消息的用户选择相应的处理设备(4a...4n)。
4、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传输设备(1),
其特征在于,
判定设备(3)根据相应的信令消息的消息类型选择相应的处理设备(4a...4n)。
5、按照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传输设备(1),
其特征在于,
相应的处理设备(4a...4n)对相应的信令消息进行路由控制。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设备(1),
其特征在于,
处理设备(4a...4n)通过第一或第二数据传输网(5或6)传输相应的信令消息。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设备(1),
其特征在于,
第一数据传输网(5)是信令网。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传输设备(1),
其特征在于,
第二数据传输网(6)是基于IP的数据传输网。
9、按照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传输设备(1),
其特征在于,
对其消息类型涉及SMS数据传输的信令消息的判定设备(3),选择一个处理设备(4a...4n),该设备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网(6)传输信令消息。
10、按照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传输设备(1),
其特征在于,
相应的信令消息的计费与所选出的处理设备(4a...4n)有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134096.6 | 2001-07-13 | ||
DE10134096A DE10134096A1 (de) | 2001-07-13 | 2001-07-13 | Vorrichtung zum Übertragen von Zeichengabemeldungen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55656A true CN1555656A (zh) | 2004-12-15 |
Family
ID=7691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028180364A Pending CN1555656A (zh) | 2001-07-13 | 2002-05-27 | 传输信令消息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33471B2 (zh) |
EP (1) | EP1407621B1 (zh) |
CN (1) | CN1555656A (zh) |
BR (1) | BR0211099A (zh) |
DE (2) | DE10134096A1 (zh) |
ES (1) | ES2244776T3 (zh) |
WO (1) | WO200300762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0215038D0 (en) * | 2002-06-28 | 2002-08-07 | Nokia Corp | Sharing network information |
US7133420B2 (en) * | 2002-11-15 | 2006-11-07 | Tekele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iggerless screening of wireless message service messages for delivery with differential quality of service |
DE10306540B4 (de) * | 2003-02-13 | 2004-12-30 | Teles Ag Informationstechnologien | Verfahren und Telekommunikationsgerät zur Bereitstellung einer Telekommunikationsverbindung zwischen zwei Endgeräten |
CN103517317B (zh) * | 2013-10-21 | 2017-06-13 | 东莞市东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号码与运营商通道之间匹配的系统及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06286A (en) * | 1995-04-19 | 1998-01-06 | Mc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 SS7 gateway |
FI102869B1 (fi) * | 1996-02-26 | 1999-02-26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Laite,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eri sovelluksiin liittyvien tietojen lähettämiseksi ja vastaanottamiseksi |
ES2312215T3 (es) * | 1998-05-08 | 2009-02-16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 Componente de gestion de un punto de transferencia de señalizacion. |
FI107217B (fi) * | 1998-09-25 | 2001-06-1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Signalointi telekommunikaatiojärjestelmässä |
US7002988B1 (en) * | 1998-12-04 | 2006-02-21 | Tekele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municating SS7 messages over packet-based network using transport adapter layer interface |
EP1030526A3 (de) * | 1999-02-18 | 2001-03-14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r Lastverteilung |
EP1032223B1 (de) * | 1999-02-18 | 2008-01-30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 Signalisierungspunkt eines Signalisierungsnetzes |
ATE353507T1 (de) * | 1999-06-07 | 2007-02-15 | Tekelec Us | Verfahren und systeme zur mitteilung von ss7- nachrichten über ein paketbasiertes netz unter verwendung einer |
CA2319944A1 (en) * | 1999-09-21 | 2001-03-21 | Alcatel Usa Sourcing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in/ain signaling over an internet protocol (ip) network |
US6836477B1 (en) * | 1999-12-23 | 2004-12-28 | Tekele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outing message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2001
- 2001-07-13 DE DE10134096A patent/DE10134096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2
- 2002-05-27 BR BR0211099-7A patent/BR0211099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5-27 DE DE50203976T patent/DE50203976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5-27 EP EP02735083A patent/EP1407621B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27 ES ES02735083T patent/ES2244776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27 WO PCT/DE2002/001946 patent/WO2003007627A1/de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2-05-27 CN CNA028180364A patent/CN1555656A/zh active Pending
-
2004
- 2004-01-12 US US10/755,789 patent/US733347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3007627A1 (de) | 2003-01-23 |
ES2244776T3 (es) | 2005-12-16 |
US20040174859A1 (en) | 2004-09-09 |
BR0211099A (pt) | 2004-06-15 |
US7333471B2 (en) | 2008-02-19 |
DE10134096A1 (de) | 2003-01-30 |
DE50203976D1 (de) | 2005-09-22 |
EP1407621A1 (de) | 2004-04-14 |
EP1407621B1 (de) | 2005-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05789C (zh) | 使用ip进行通信的网络 | |
US6662017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outing messages associated with ported subscriber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US5839072A (en) | Routing an incoming call to a ported mobile station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US7039431B2 (en) | System for providing subscriber features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US5883943A (en) | Calling party name delivery to digital phone subscriber | |
CN1107434C (zh) | 移动网络内动态生成的a接口 | |
US20040141493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global title translation using message origination information | |
WO1997047153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number portability contro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CN1244328A (zh) | 在一个通信网中管理附加业务的方法 | |
WO2001054444B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outing messages associated with ported subscriber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CN1320338A (zh) | 电信系统中的信令 | |
CN1314059A (zh) | 经面向分组的通信网选择连接路由的方法 | |
CN1957626B (zh) | 智能动态消息寻址系统及方法 | |
CN1555656A (zh) | 传输信令消息的装置 | |
CA2349825C (en) | Signalling message transport mechanism | |
CN1308436A (zh) | 使移动用户接入3g无线网络中服务的中继业务控制特征 | |
EP1643777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ignalling gateways | |
CN1134965C (zh) | 经过中间网络建立电信连接的方法 | |
CN100426813C (zh) | 在7号信令系统型网络中传输信令报文的方法 | |
CN1589061A (zh) | 基于No.7信令系统在信令链路上传送消息的方法 | |
KR100825706B1 (ko) | No.7 네트워크에서의 MAP 메시지의 프로토콜 판단방법 | |
CN1630383A (zh) | 传送信令消息的方法和设备 | |
EP1439729A2 (en) | Routing a data signal to a ported mobile station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CN101237373A (zh) | 网络互通、业务节点与上层用户互通方法及装置 | |
CN101453417A (zh) | 应用层业务数据包交换方法及业务标识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NOKIA SIEMENS COMMUNICATIO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EMENS AG Effective date: 20080404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404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Siemens AG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