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1276A - 综合的有线-无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综合的有线-无线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21276A CN1221276A CN98124632A CN98124632A CN1221276A CN 1221276 A CN1221276 A CN 1221276A CN 98124632 A CN98124632 A CN 98124632A CN 98124632 A CN98124632 A CN 98124632A CN 1221276 A CN1221276 A CN 12212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 control point
- mobile
- interface
- wir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IRLPACMLTUPBCL-KQYNXXCUSA-N 5'-adenylyl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C1=NC=2C(N)=NC=NC=2N1[C@@H]1O[C@H](COP(O)(=O)OS(O)(=O)=O)[C@@H](O)[C@H]1O IRLPACMLTUPBCL-KQYNXXCUSA-N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08091006146 Channe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9—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04W8/28—Number portability ; Network address portabi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综合的无线有线系统(IWWS)结构,允许呼叫控制消息和移动性管理消息在无线和有线系统间有效地传递,而不需要移动交换控制器。该IWWS在无线基站控制器和有线5类交换机间提供了一个GR-303接口。无线和有线业务控制点经一个改进的IS-41接口利用SS7进行连接。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把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与一个有线通信系统结合起来的一种结构。
处处存在的对个人通信的要求迫使新的网络技术的发展,以适应在多个城市、广阔的地域以及甚至在国家间移动的移动话音和数字用户。对于本说明书中所用的“无线”涉及利用开放的空中接口的广泛的通信系统和技术,与陆线连接的系统相反。移动电话、蜂窝电话、无线本地环、寻呼及个人通信系统(PCS)是准备适用于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些例子。
例如,考虑图1所示的典型的蜂窝电话系统。为了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中提供无线通信,该蜂窝电话系统配置了足以覆盖该区域的多个基站(BS1-BS4)的综合网。接着,这些基站被接到一个移动交换中心(MsC)。该移动交换中心在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和这些基站之间以及终归在系统中所有无线用户间提供连接。PSTN构成了全球通信网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传统的(有线)电话交换中心(中心局)与遍布世界的其它MSC。
移动单元(手机或其它便携装置)经使用规定交互信令或握手协议的公共空中接口(CAI)建立的无线链路与基站通信。CAI准确地说明用户和基站如何在一组预定的频率上进行有效负载信号(话音或数据)的通信,还定义移动单元和基站用于建立相互接触的控制信号。
在一个移动单元与一个基站之间的通信包括信令和同步数据或空中接口部分的交换,以及实际话音或数据信息或有效负载部分的交换。在基站,空中接口部分被废弃,以及剩下的有效负载部分经固定链路传给MSC,其中固定链路一般为陆线或微波链路。在各基站可大约处理50个同时的呼叫时,典型的MSC可以响应连接100个基站到PSTN,所以在MSC与PSTN之间的连接需要相当大的容量。
与PSTN比较,在PSTN中所有用户站被固定并在有线的格子中一个一个地被连接,无线通信系统是极其复杂的。首先,如已谈到的,该无线网为了提供在大范围传播情况下的电话等级(grade)通信,在基站和移动单元之间需要复杂的空中接口。为了确保充分的覆盖,需要配置遍布一个地区的许多基站,有时几百个基站,并且各基站必须被连接到MSC。进一步,该MSC必须最后提供各移动用户至PSTN的连接。这种连接需要同时连到本地交换载体(LEC)和至少一个长途或内部交换载体(LXC)。
传统的方法,对无线通信的要求已经超过了可使用的技术的容量,并且这在MSC设计中是最明显的。在一个中心局电话交换可以同时处理多达百万线用户时,目前最完善的可用MSC仅能同时处理100,000-200,000个蜂窝用户。
A,第一代无线系统
第一代无线系统(模拟蜂窝和无绳电话)是基于摸拟技术。图2所示的传送结构是典型的第一代蜂窝系统。区域A由多个基站覆盖。区域A内的各基站(BS)与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1)通信。控制MSC与基站网络合起来被称为一个网络(以避免混淆1多个网络的组合将被称作全球网络)。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在假设下面例子中的用户在区域A中初始和通常开始业务之下,MSC1被称为归属(Home)MSC。
区域B由形成第二网络的与第二MSC(MSC2)通信的其它的多个基站(BS)覆盖。MSC2被称为访问者MSC,表示用户漫游进入的由这个单独的MSC控制的区域A之外的区域。各MSC连同其它器件一起包括三个数据库:一个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一个访问者位置寄存器(VLR)和一个接入控制中心(AcC),它们将在后边详细描述。
MSC1和MSC2被如上所述地均被连接到PSTN。进一步MSC1和MSC2经单独的、公共信道令链路被连接。7号信令系统(SST)是广泛地用于互连网络间公共信道信令的信令协议。SS7被用于连接全美的大多数蜂窝MSC,并且是在第一代蜂窝系统中能自动登记和自动漫游的关键因素。(见Modarressi,A.R.,andSkoog,R.A.,“An Overview of Signaling System No.7,”Proceedings of theIEEE,Vol.80,No.4pp.590-606,April 1992,在这里一并被参考)。
第一代无线系统在基站和移动单元之间提供了模拟话音和低效的、低速率数据传输。话音数据通常使用标准的在一个基站和其相应的MSC之间传输的时分复用形式被数字化。话音数据总是数字化地在MSC和PSTN之间传输。
作为集中所有覆盖一个特定地区的专用网的全球网络必须在全球网中跟踪移动用户,给这些用户提供各种业务,并在授权用户和可能的入侵者之间进行鉴别。为实现这些任务,无论受权移动单元何时工作,它都监视在其附近从至少一个基站发出的最强的控制信道。只要用户只在一个区域中运动(即呆在其归属网络),就一个MSC(归属MSC)监视用户的位置和活动,并且在该区域的基站间切换该用户。
因此,当该用户漫游到别的MSC(即漫游到访问者网络)覆盖的另一区域时,全球无线网络必须在该访问者区中登记该用户并在归属区中取消该用户的登记,以便适当地选择来话呼叫的路由给漫游的用户。直到90年代初期,在由不同业务提供者操作的网络所覆盖的区域间的用户漫游还必须在各访问者区中手工地登记他们的移动单元。当这些业务提供者共同实现了允许不同蜂窝系统自动地完成在它们之间漫游。用户的IS-41网络协议标准时,这个繁琐的要求才被免除。这个由IS-41实现的“互操作漫游”允许不同业务提供者的MSC去按需要交换,在整个网络范围提供透明的用户服务所必要的用户信息。
IS-41依靠在先进移动电话业务(AMPS)中所称的“自动登记”特性。(见Young,W.R.“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Introduction,Background andObjectives” Bell Systems Technical Joumal,Vol.58,PP.1-14,January 1979,一并在这里被参考)。自动登记是一个移动单元通知其所在和位于的服务MSC的一种处理。移动单元通过周期地激励和发送它的识别信息(即它的移动身份号(MIN)和它的电子序列号(ESN)),来完成这个的,这允许MSC不断地确认和更新它的用户表。
参见图2,现在将描述构成第一代无线系统各单元的内部操作。一个用户开始于他或她归属区的区域A,并且在属于MSC1的接入控制中心(AcC)中被确认。MSC1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包括含有登记信息、分配给用户的服务特征及记帐/管理信息的用户轮廓值。在区域A中的旅行由MSC1控制。而当该用户漫游入区域B时,MSC1必须放手控制给MSC2。为此,MSC2在其访问位置寄存器(VLR)中建立对该用户的记录。这个记录包括由MSC2经单独的SST链路从MSC1得到的用户轮廓值和有关的信息。一旦用户在MSC2的VIR中被适当地记帐,该用户在区域B中的活动就由MSC2控制。在MSC1和MSC2之间发送的漫游用户网间切换的效果和记帐的信息通常被称为移动性管理信息。SST链路以及特别是SST链路上的IS-41接口提供了一条通信路径,通过它移动性管理消息在网间被交换。
移动性管理信息区别于呼叫控制信息,尽管它涉及呼叫控制信息。呼叫控制信息是确定要传输有效信号(话音或数据)到其最终目的地的物理通路的交换信息。呼叫控制信息在MSC与有线交换系统之间进行通信。
B.第二代无线系统
同第一代无线系统相比,第二代系统使用了数字调制和先进的呼叫处理能力。第二代无线系统的例子包括使用电信工业协会标准IS-54(TDMA)和IS-95(CDMA)的全球移动系统的(GSM)系统、使用个人接入通信系统(PACS)的本地环系统以及坚持数字欧洲无绳电话(DECT)标准的系统。
如图3所示,第二代无线系统已经引入了新的网络结构,它减少了呼叫处理时MSC的需要,并能被看作包括三个基本部分:基站子系统、网络交换子系统和公共(有线)网络。
例如GSM已引入了在一个或多个基站收发信机(BTS)和MSC之间插入一个或多个基站控制器(BSC)的概念。因此,在GSM中,MSC仍然含有HLR、VLR和AcC功能,经SS7链路与其它MSC通信,并连接到含有PSTN、ISDN和/或公共数据库的公共(有线)网络。这种增加BSC的结构变化已允许在BSC和MSC之间的数据接口的标准化,因此允许业务提供者使用不同设备厂商的MSC和基站部件。
所有的第二代无线系统都使用数字话音编码和数字调制。在呼叫进行中,这些系统使用在移动单元、基站和MSC之间用于同时交换话音和控制信息的空中接口中的专用控制信道(公共信道信令)。这些系统在各MSC之间在各MSC与公共(有线)网络之间还提供专用话音和信令干线。
与为话音设计的第一代无线系统不同,第二代系统已被专门设计以提供寻呼以及例如传真和高速数据网接入的其它数据业务。增强的第二代无线系统终究要提供完全实现的个人通信系统(PCS)或个人通信网络(PCN),它们提供处处存在的无线通信覆盖,满足用户接入不同类型通信的公共网络的需要,而不需要考虑在公共网中信息的位置或用户的位置。
PSC/PCN的概念基于先进的智能网络(AIN),它具有综合所有移动和固定网的全部接入作为目标,以提供给单个的“大”网和数据库各种接入。在理论上,AIN也允许用户具有在无线和有线系统中到处使用的一个单一的电话号码,(参见,Ashitey,D.Sheikh,A,and Murth,K.M.S.,“Intelligent Personal CommumicationSystem”43rd 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PP696-99,1993,在此一并参考)。
在特性上,第二代无线系统的网络控制结构比第一代系统更加分布,这是由于推论移动单元和基站子系统部分能承担更大的呼叫处理负荷。朝着更加完全分布控制结构的这一趋势目前已提出全部取消无线系统结构中的MSC。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移动交换中心(MSC)的综合无线和有线系统(IWWS)结构,但它有效地使用现存的有线交换设备和能力,以便把综合的无线/有线服务提供给用户。公共(有线)网络部分与无线通信系统部分(BTS和BSC)的“合并”结果给业务提供者提供了许多经济和技术的优点。例如,IWWS结构允许业务提供者减少网络设备的购置、降低维护费用、减化设备的综合。事实上,提供有线和无线服务的业务提供者有影响现存的有线能力的选择,而不依赖单独实现的MSC,以实现低成本的无线服务。
通过取消MSC不仅降低了硬件成本,而且业务提供者可以容易地组合无线和有线的计帐要求,迅速引入当前在有线服务中提供的很多特性给无线服务,综合有线电话簿号码,并且集中物理操作和维护中心。
在一方面,本发明的提供一种在无线基站控制器和有线交换机之间经一标准接口(最好是GR-303)直接交换呼叫控制消息的IWWS。这种交换机最好是4类或5类交换机。移动性管理信息经IS-41接口利用SS7进行交换。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用于移动用户的无线系统与有线交换机之间以IWWS传递呼叫控制消息的方法,其中一旦呼叫开始,从移动用户收到的移动识别号码就被传递给基于MIN分配给一个接口电话簿号码(IDN)的无线业务控制点。该IDN被返回到无线子系统,并且经一个信令接口在无线子系统与有线交换之间建立连接,该接口最好是GR-303,但也可能是ISUP,PRI,R1或R2。而且有线交换机最好是4类或5类交换机。
图1是表示含有一个移动交换中心(MSC)的一个传统的蜂窝电话网的图;
图2是表示传统的第一代无线系统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传统的第二代无线系统结构,例如GSM的图;
图4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综合的无线/有线系统(IWWS)结构的图;
图5是进一说明在本发明的BSC,VSCP和交换设备之间操作的图;
图6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综合的无线/有线系统(IWWS)结构的图;和
图7进一步说明在图5和6中所示的基站控制器和交换设备之间的GR-303连接。
本发明的综合无线/有线(IWWS)结构的例子示于图4中。该IWWS结构可被看作包括一个无线部分和一个有线部分。这种其它随意特性的一个主要原因,至少在软件和数据库开销的随意,在美国有线业务和无线业务的提供者中被继续规定。这两部分之间的线由于系统部件能力的增加将继续变模糊,并且可以与将来的电信取消规章而一起消失。因此,目前的讨论不应被看作基于举例的无线/有线结构一成不变,但应看作在当前市场和规章的角度下勾划IWWS。
本发明的IWWS包括:一个无线子系统100、一个无线(被访的)业务控制点(200)和无线(先进智能网络)业务控制点(300)、和有线交换设备400。这些部分的每一个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被描述。
A.无线子系统100
无线子系统100至少包括一个基站控制器(BSC)110和多个基站收发信机(BTS)120和121。
1.BTS120和121
每个基站收发信机提供在该BTS覆盖区中接到移动单元的空中接口。空中接口可以是AMPS,TDMA,或CDMA,但在当前的最佳实施例中,BTS按照IS-95(CDMA)发送和接收。(见TIA/EIA Interim Standard-95“Mobil Station-Base StationCompatibility Standard for Dual-Mode Wideband Spread Spectrum Cellular System,”July1993)。
2.BSC110
贝尔中心目前已定义了用于地区性贝尔操作公司(Regional Bell OperatingCompanies)的基于PCS系统呼叫处理/交换协议的5类交换机。这个呼叫处理协议被称作“C类”(Generic C)并且是基于所谓的“C接口”,它支持两种信令消息:在前面讲过的涉及呼叫控制和涉及移动性管理的消息。参见ISDN Based CInterface PCS CDMA Special Report,SR-3797,Issusl,December 1995,Bellcore。作为例子使用C接口,本发明在BSC110和交换设备400间交换呼叫控制消息,并且在无线部分(即,BSC110和VSCP200)与有线部分(AINSCP300)之间交换移动性管理消息。
作为具有VSCP200的移动性管理信息交换的开始部分,BSC110中的第一接入控制中心(AcC-1)与VSCP200中的AcC-2一起工作来完成提供无线系统接入到交换设备400的任务。接入是通过转换移动识别号码(MIN)为接口电话簿号码(IDN)并利用IDN去构造在BSC110与交换设备400之间所需要的呼叫参考值(CRV)来完成。
术语MIN一般用于定义识别各移动用户和/或移动帐目功能上所需要的标记的级别。术语“MIN”并不限制于此,而只是建议前面的标记级别。同样,术语IDN也应认为广义地定义了工作于各网络功能中的一组标记,如下所做的解释。
BSC110经GR-303ABCD混合信令接口(下称GR-303)与交换设备400通信。相反,原来的C类呼叫处理/交换协议指定ISDN BRI作为呼叫控制信令和交换接口。因此,ISDNBRI未被广泛地利用并且由于大量的LAPD(软件和硬件二者)终端而很贵。另一方面,GR-303被广泛地使用并且花费有效的交换接口,并因此被当前优选。
BSV110还包括一个BSC内部切换控制器(HC-1)它控制移动单元在无线子系统100的BTS间的接入和通信。BSC110维持活动用户的当前呼叫信息(即,MIN,IDN,呼叫状态,所用资源,服务授权等),但最好不包括用户外形数据的数据库。
B.VSCP200
作为目前优选的,VSCP200和无线子系统100及AINSCP300经改进的IS-41接口利用SS7进行通信。
VSCP200的中心特性是使用接口电话簿号码(IDN)。IDN库是保留由无线系统接入交换设备400所使用的号码簿。参见图5,这些用户之一均具有一个特定的移动电话簿识别号码(MIN-A至MIN-X),例如通过VSCP200有效的转换通过BSC110和交换设备400通信至有线网络。
一旦一个移动单元开始呼叫,BSC100就捕获该呼叫单元的MIN,并把它发给VSCP200。VSCP200检出一个空闲的IDN作为接入交换设备400的资源。在MIN和IDN之间的映射信息由BSC110和VSCP200保持。BSC110使用分配的IDN去建立至交换设备400的呼叫。因此,VSCP200是网络部件,它分配并重新分配IDN去实现资源守恒的呼叫连接。从交换设备400和剩余的公共网络的观点,呼叫是由识别的IDN开始的。
再参见图4,VSCP200最好包括一个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和一个访问位置寄存器(VLR)。然而,HLR经IS-41接口可以远离VSCP200。授权中心(AC)可以与管理私人保密协议和授权用户的HLR有关。
VSCP200中的VLR对漫游移动单元提供移动功能。(所有自动漫游功能由在IS-41.2-C和IS-41.3-C所规定的系统间切换协议定义)
第二接入控制中心(AcC-2)典型地与VSCP200有关。上述的分配和重新分配功能在AcC-2中被完成。
VSCP200还包括一个BSC间切换控制器(HC-2)。HC-2与HLR和VLR一起操作以便在BSC110服务区域中的用户与在另一BSC或MSC服务的全球网中的另一点之间识别和处理呼叫。和BSC内部过区切换控制器(HC-1)、HLR和VLR一起,HC-2构成对所有进入和走出BSC100服务区的呼叫的接入管理。
另外,如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例,VSCP200可以从本发明IWWS结构中被省去。在这个替代实施例中,上述在VSCP200中执行的功能被移入AIN SCP300,并且无线子系统100中的BSC100经一个改进的IS-41接口利用SS7直接连接到AIN SCP300。一些可以不需要VSCP200的应用包括不需要系统间移动、或不需要全球网切换,或实现无线本地环或类似系统的结构。
3.AIN SCP300
AIN SCP300是一个平台,它包括实际逻辑和用于控制交换设备特性;特别是5类特性发展有关的“业务逻辑建立”的能力。目前,AIN0.1版广泛地在北美使用。进一步升级为AIN可以在包括4类的交换设备上产生附加控制能力。因此,目前的优选实施例用构成交换设备400与5类交换机使用AIN0.1。
AIN SCP 300可以选择地被接到包括对于IWWS全套用户记录的IWWSHLR。这种配置,特别在选择从IWWS结构中省去VSCP200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AIN SCP 300能处理来自5类交换机的涉及无线用户的询问,并能确定是否必要的用户数据存入“本地”HLR或一些其它系统的HLR。如果数据在另一系统中,AIN SCP寻址例如利用全球标题转换被路由选择到远端系统的消息。这一特性涉及供应服务控制点(SSCP)。
但是,在有VSCP的地方,AIN SCP300在使用AIN0.1/SS7-TCAP的5类交换机与使用IS-41C/SS7-TCAP的VSCP200之间传递通信。
4.交换设备400
交换设备400提供无线用户到PSTN和其它公共网络的硬件连接。如上所述,首选5类交换机,但将来升级到AIN控制器软件也可以允许使用4类交换机。
5类交换设备目前提供POTS(普通老式电话系统)和CLASS特性给无线用户,并且在本发明的IWWS结构中这样的特性能被无线用户利用。
作为目前的优选,交换设备400经GR-303接口被连接到BSC110。但是,例如ISUP、PRI、R1或R2的其它接口可以被利用提供AIN SCP300和交换设备4005提供干线基本特性。
图7进—步说明在BSCl00和交换设备400(这里是5类交换机)之间的GR-303连接。GR-303接口可以在2和28DSl线问存在,并且各DSl线能处理多达24个呼叫。因此,该连接能服务多达24×28个同时呼叫。进—步,GR-303可以具有多达2048线的终端(即,图7所示的呼叫参考值(CRV)如具有象IDN一样的与10所分配号码一对一地相应。因此,CRV和IDN有—对一的映射。
前面的实施例已通过举例的方式给出。通过这些例子教导的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懂得,对于包括适于本发明的网络结构的特定的器件能进行许多改进和替换,但未脱离限定本发明的下面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综合无线-有线通信系统,包括:
一个从多个移动单元接收数据并发送数据给这些移动单元的无线部分;和
一个包括有线业务控制点及交换设备的有线部分,
其中,该无线部分响应移动单元的活动及响应从移动单元接收和发给移动单元的数据,产生呼叫控制消息和移动性管理消息,该呼叫控制消息经一个信令接口被传递到有线部分的交换设备,并且该移动性管理消息经改进的IS-41接口以SS7传递给该有线业务控制点。
2.权利要求1的综合无线有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部分包括一个访问业务控制点和一个基站控制器,该基站控制器经一个GR-303信令接口与有线部分的交换设备通信,并且与多个基站收发信机通信,各基站收发信机与基站控制器通信,并经标准数据传输协议接收来自这些移动单元的数据和发送数据到这些移动单元。
3.权利要求2的综合无线-有线通信系统,其中该标准传输协议是从包括AMPS,TDMA和CDMA的一组中选出的一个。
4.权利要求2的综合无线-有线通信系统,其中标准传输协议是IS-95。
5.权利要求2的综合无线-有线通信系统,其中交换设备是5类或4类交换机之一,并且该有线业务控制点通过AIN协议以SS7与交换设备进行通信。
6.权利要求5的综合无线-有线通信系统,该有线业务控制点进一步包括一个无线-有线归属位置寄存器数据库。
7.权利要求6的综合无线-有线通信系统,该无线业务控制点进一步包括一个访问位置寄存器数据库。
8.一种综合无线-有线通信系统,包括:
一个无线部分,包括一个无线子系统和一个无线业务控制点,该无线子系统从多个移动单元接收数据并发送数据给这些移动单元,以及经改进的IS-41接口以SS7与无线业务控制点通信;和
一个有线部分,包括一个有线业务控制点和交换设备,
其中该无线部分响应移动单元的活动及响应从移动单元接收和发给移动单元的数据,产生呼叫控制消息和移动性管理消息,该呼叫控制消息经一个信令接口从该无线子系统被传递到该交换设备,并且该移动性管理消息经改进的IS-41接口以SS7从该无线业务控制点传递到该有线业务控制点。
9.权利要求8的综合无线-有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部分进一步包括:经GR-303信令接口与有线部分的交换设备通信的一个基站控制器;和多个基站收发信机,各基站收发信机与该基站控制器通信,并通过一个标准数据传输协议从这些移动单元接收数据和发送据到这些移动单元。
10.权利要求9的综合无线-有线通信系统,其中标准传输协议是从由AMPS-TDMA和CDMA构成的一组中选出的一个。
11.权利要求9的综合无线-有线通信系统,其中标准传输协议是IS-95。
12.权利要求8的综合无线-有线通信系统,其中交换设备是4类或5类交换机之一,并且该有线业务控制点通过AIN协议以SS7与5类交换机设备进行通信。
13.权利要求12的综合无线-有线通信系统,该无线业务控制点进一步包括一个含有归属位置寄存器和一个访问位置寄存器的数据库。
14.权利要求13的综合无线-有线通信系统,该无线业务控制点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授权中心或短消息中心。
15.一种在综合无线-有线系统中在服务于移动用户的无线系统与一个有线系统交换机间传递呼叫控制消息的方法,该无线系统包括一个经IS-41接口以SS7连接到无线业务控制点的无线子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
一旦移动用户开始通信,在该无线子系统接收来自该移动用户的移动识别号码(MIN);
从该无线子系统向该无线业务服务点传递MIN,
根据传递到无线业务控制点的MIN分配一个接口电话簿号码(IDN);
从该无线业务控制点向该无线子系统传递该IDN,和
在该无线子系统利用该IDN在无线子系统与有线系统交换机之间经一个信令接口建立连接。
16.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信令接口是GR-303,ISUP,PRI和R2之一。
17.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交换设备是5类交换机。
18.权利要求15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一旦该移动用户的通信终止,则在该无线业务控制点去除分配的IDN。
19.一种在综合无线-有线系统中在服务于移动用户的无线系统与有线系统间传递呼叫控制消息和移动性管理消息的方法,
其中该无线系统包括经一个IS-41接口以SS7连接到一个无线业务控制点的一个无线子系统,和
其中该有线系统包括经一个AIN接口以SS7与一个有线系统交换机通信的一个有线业务控制点,该方法包括步骤:
一旦一个移动用户开始通信,在该无线子系统接收来自该移动用户的移动识别号码(MIN);
从该无线子系统向该无线业务控制点传递MIN;
根据传递到无线业务控制点的MIN分配一个接口电话簿号码(IDN);
从该无线业务控制点向该无线子系统传递该IDN,
在该无线子系统利用该IDN以便在无线子系统与有线系统交换机之间经一个信令接口建立连接去传递该呼叫控制消息;
在该无线系统中产生移动性管理消息;和
从该无线业务控制点向有线业务控制点经一个IS-41接口以SS7传递移动性管理消息。
20.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该信令接口是GR-303以及有线交换机是一个5类交换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94289597A | 1997-10-02 | 1997-10-02 | |
US942895 | 1997-10-02 | ||
US942,895 | 1997-10-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21276A true CN1221276A (zh) | 1999-06-30 |
CN1104130C CN1104130C (zh) | 2003-03-26 |
Family
ID=25478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81246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130C (zh) | 1997-10-02 | 1998-09-30 | 综合的有线—无线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069327B2 (zh) |
KR (1) | KR100273046B1 (zh) |
CN (1) | CN1104130C (zh) |
GB (1) | GB233003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091406C (en) * | 1993-03-10 | 2001-07-17 | Jobst Ulrich Gellert | Injection molding nozzle insert with valve member locating blades |
KR100604567B1 (ko) * | 1999-12-16 | 2006-07-28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유선 및 무선 사업자간 지능망서비스 연동방법 |
CN100349413C (zh) | 2004-11-15 | 2007-11-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网中的业务调用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20820A (en) * | 1996-01-25 | 1999-07-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mbined home location register and service control point for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1998
- 1998-09-23 GB GB9820647A patent/GB2330039B/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09-24 KR KR1019980039749A patent/KR10027304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09-30 CN CN98124632A patent/CN110413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10-02 JP JP10281211A patent/JP306932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H11178048A (ja) | 1999-07-02 |
GB2330039B (en) | 2000-03-29 |
JP3069327B2 (ja) | 2000-07-24 |
GB2330039A (en) | 1999-04-07 |
KR19990036675A (ko) | 1999-05-25 |
GB9820647D0 (en) | 1998-11-18 |
CN1104130C (zh) | 2003-03-26 |
KR100273046B1 (ko) | 2000-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7194C (zh) | 向电信网内移动台传送数据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 |
CA2230040C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assigning features and users to wireline interfaces | |
CA2044438C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s | |
CA2345071C (en) | Hierarchical message addressing scheme | |
CN1107434C (zh) | 移动网络内动态生成的a接口 | |
CA2328223C (en) | International automatic roaming service method | |
EP0800748A1 (en) | A method for improving charging criteria in a mobile telephone network | |
US6633755B1 (en) | Method and nodes for routing a call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 |
AU7700794A (en) |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AU753621B2 (en) | Procedure and system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and setting up of a tele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 |
CN1339926A (zh) | 用于提供在专用移动交换中心中间的漫游服务的方法 | |
US6233465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entral office access to multiple access controllers for wireless extension | |
CA2314912C (en) | Procedure and system for setting up a tele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 |
CN1227876C (zh) | 通信系统及在通信系统中为移动台提供漫游的方法 | |
AU4352397A (en) | Using number portability database to solve call tromboning | |
CN1221276A (zh) | 综合的有线-无线系统 | |
AU4810699A (en) | Call routing using direct in-dialing numbers in place of temporary routing numbers | |
US6459908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wireless features in a Generic C wireline architecture | |
CN1310925A (zh) | 短消息业务(sms)和无结构辅助业务数据(ussd)的遥测编号 | |
CN100415031C (zh) | 实现呼叫本地漫游用户本地化服务的方法及装置 | |
GB2288104A (en) | Call point base stations interconnected by CT2 radio | |
CA2255847C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delivering roamer port calls in multiple radio telecommunication switches | |
KR100871555B1 (ko) | 고속 단문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고속 단문 메시지 전송시스템 및 이를 위한 이동통신 교환기 | |
EP0863683A3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incoming calls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