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733144B - 用于塑料泡沫回收利用的熔融造粒工艺 - Google Patents

用于塑料泡沫回收利用的熔融造粒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3144B
CN110733144B CN201911036385.6A CN201911036385A CN110733144B CN 110733144 B CN110733144 B CN 110733144B CN 201911036385 A CN201911036385 A CN 201911036385A CN 110733144 B CN110733144 B CN 1107331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plastic
pipeline
conveying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363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33144A (zh
Inventor
刘松林
季君晖
王格侠
甄志超
祝磊
潘长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Zhongke Green Plast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Baichuan Ro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ichuan Ro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Changzhou Zhongke Green Plast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ichuan Ro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Changzhou Zhongke Green Plast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ichuan Ro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363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331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33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3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33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31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9/00Making granules
    • B29B9/10Making granules by moulding the material, i.e. treating it in the molten st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9/00Making gran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9/00Making granules
    • B29B9/16Auxiliary treatment of granu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用于塑料泡沫回收利用的熔融造粒工艺,其步骤在于:塑料熔融装置使塑料碎片转换为熔融态后输送给转模成型装置;熔融态塑料被输送至转模的模具孔内,随后间歇驱动机构驱使模具轴/转模转动且转动位移为相邻两组模具孔之间的距离;当与进料孔接通并储存有熔融态塑料的模具孔转动至与出料孔/进气孔接通时,该熔融态塑料转换为软固态,随后气动推出机构通过压缩气体使软固态塑料经成型出料管向外输出,同时该过程中,熔融态塑料会依次向下一组模具孔内输送,从而构成塑料输入、吹送输出的循环往复过程;软固态塑料颗粒经成型出料管输送并经循环水冷机构水冷成型、颗粒输送机构输送、风冷吹干机构风干处理后输出。

Description

用于塑料泡沫回收利用的熔融造粒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回收再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造塑料颗粒的工序。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塑料颗粒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造粒机是一种将塑料物料制成特定形状的成型机械,现有的塑料颗粒生产设备在熔融 后冷却挤出成型的过程中,由于结构设计的差异性导致冷却效率低,无法实现熔融原料的冷却,这样会降低生产效率,同时,在切粒的过程中,由于切割的差异性,导致部分颗粒飞扬,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有损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为此,本发明有必要提出一种塑料颗粒成型设备,其对塑料碎片进行熔化、颗粒成型、冷却输出,熔化过程中,其采用滤板对熔融态塑料进行石子等杂质过滤,同时能够使熔融态塑料在输送过程中始终保持熔融态;颗粒成型过程中,其会使熔融态塑料静置一段时间后呈软固态再将其输出,不仅输出过程顺利,还能够有效避免两组相邻塑料颗粒之间出现粘结现象,对后续的颗粒冷却也有很大帮助;冷却输出过程中,其会对固态塑料颗粒进行表面水分风干后再将其输出,且输出过程中,颗粒不会发生飞扬现象,除此之外,整个过程,只需工作人员将塑料碎片运输至熔融罐内即可,其余步骤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大大减轻了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塑料颗粒的工序,其采用滤板对熔融态塑料进行石子等杂质过滤,同时能够使熔融态塑料在输送过程中始终保持熔融态;颗粒成型过程中,其会使熔融态塑料静置一段时间后呈软固态再将其输出,不仅输出过程顺利,还能够有效避免两组相邻塑料颗粒之间出现粘结现象,对后续的颗粒冷却也有很大帮助;冷却输出过程中,其会对固态塑料颗粒进行表面水分风干后再将其输出,且输出过程中,颗粒不会发生飞扬现象,除此之外,整个过程,只需工作人员将塑料碎片运输至熔融罐内即可,其余步骤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大大减轻了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影响。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塑料泡沫回收利用的熔融造粒工艺,其步骤在于:
S1:工作人员将切碎后的塑料碎片运输至安装于安装架体上的塑料熔融装置内,塑料熔融装置对塑料碎片进行加热熔化处理并使其转换为熔融态后输送给转模成型装置;
S2:转模成型装置接收熔融态塑料;
所述的转模成型装置包括转模模具体、接料机构、间歇驱动机构、气动推出机构、成型出料管,转模模具体用于为熔融态塑料成型提供模具,接料机构用于接收塑料熔融装置输送的熔融态塑料并将其输送至转模模具体,间歇驱动机构用于驱使转模模具体做间歇式转动,气动推出机构用于采用压缩气体吹动方式并经成型出料管将转模模具体内的软固态塑料颗粒吹出;
所述的转模模具体包括模具外壳一、模具外壳二、模具轴、转模,模具外壳一与模具外壳二均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筒结构,模具外壳一与模具外壳二的开口端之间设置有紧固件且两者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同轴固定连接、并且两者之间共同构成两端封闭的圆形壳体结构,模具轴同轴活动安装于模具外壳一与模具外壳二构成的圆形壳体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模具轴的动力输入端伸出至模具外壳二外部;
转模为圆柱体结构,转模同轴固定于模具轴外部且其还位于模具外壳一/二内,转模的一组端面与模具外壳一的腔底密封接触、另一组端面与模具外壳二的腔底密封接触,转模的端面设置有贯穿其轴向厚度的模具孔,模具孔为由若干组颗粒孔组成且颗粒孔的直径与成型后的塑料颗粒相匹配,模具孔沿转模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
模具外壳一的封闭端朝向塑料熔融装置,模具外壳一的封闭端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进料孔以及进气孔,进料孔与进气孔均位于模具外壳一封闭端垂直于地面的直径方向上、且进料孔位于进气孔的正上方、并且进料孔与进气孔分别与模具孔连接接通,进料孔与塑料熔融装置之间通过接料机构进行接通,进气孔与气动推出机构连接接通;
模具外壳二的封闭端与模具轴的动力输入端均位于模具外壳一背离塑料熔融装置的一侧,模具外壳二的封闭端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出料孔,出料孔与进气孔之间呈同轴布置,成型出料管呈水平布置且其与出料孔之间固定连接接通;
塑料熔融装置经接料机构、进料孔将熔融态塑料输送至转模的模具孔内,随后,间歇驱动机构驱使模具轴/转模转动且转动位移为相邻两组模具孔之间的距离,即使下一组模具孔转动至与进料孔接通;
S3:当与进料孔接通并储存有熔融态塑料的模具孔转动至与出料孔/进气孔接通时,该熔融态塑料转换为软固态,随后,气动推出机构通过压缩气体使软固态塑料经成型出料管向外输出,由于模具孔由若干组颗粒孔组成,从而软固态塑料呈颗粒状被吹送出去,同时该过程中,熔融态塑料会依次向下一组模具孔内输送,从而构成塑料输入、吹送输出的循环往复过程;
S4:所述的成型出料管的自由端连接接通有冷却输出装置;
所述的冷却输出装置包括循环水冷机构、颗粒输送机构、风冷吹干机构,循环水冷机构用于接收经成型出料管输出的软固态塑料颗粒并对其进行水冷成型处理,颗粒输送机构用于将经水冷并成型为固体颗粒状的塑料颗粒输送至风冷吹干机构内,风冷吹干机构用于采用风冷方式吹干塑料颗粒表面的水分后将其输出;
软固态塑料颗粒经成型出料管输送至循环水冷机构内,循环水冷机构采用水冷方式对软固态塑料颗粒进行冷却处理,最终使其呈固态颗粒状,随后,颗粒输送机构将固态颗粒状塑料输送至风冷吹干机构,风冷吹干机构采用风冷方式对固态颗粒状塑料进行表面水分风干处理后将其输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塑料熔融装置包括熔融分离机构、熔融输送机构、动力机构,熔融分离机构用于对塑料碎片进行熔融处理并同时将熔融态塑料与石子等杂质分离,熔融输送机构用于接收熔融态塑料并将其输送至转模成型装置内,动力机构用于为熔融分离机构、熔融输送机构运行提供动力。
所述的熔融分离机构包括熔融罐、过渡管道、分离管道、绞龙、储存外壳,熔融罐为轴向垂直于地面且两端开口的罐体结构,熔融罐固定于安装架体上且其外部设置有用于为熔融罐内的塑料碎片进行熔融加热的熔融加热件,熔融罐的上开口端匹配有可打开/关闭的罐盖;
所述的过渡管道可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为竖直段、倾斜段,竖直段轴向垂直于地面,竖直段固定于安装架体上且竖直段的上管口与熔融罐的下开口端固定连接接通,倾斜段倾斜固定于安装架体上,倾斜段与竖直段之间连接接通且接通处位于倾斜段/竖直段的中间位置处,并且接通处设置有用于过滤熔融态塑料中石子等杂质的滤板,倾斜段与竖直段之间构成交叉布置,过渡管道的倾斜段下管口匹配安装有封闭端盖且封闭端盖同轴开设有穿设孔;
所述的分离管道倾斜固定于安装架体上且分离管道的倾斜方向与过渡管道的倾斜段倾斜方向相互平行,分离管道的下管口与过渡管道的倾斜段上管口之间固定连接接通,分离管道的上管口匹配安装有密封端盖;
所述的分离管道的外圆面设置有出料嘴且出料嘴位于分离管道的底部并靠近分离管道的上管口,储存外壳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壳体结构且储存外壳固定于安装架体上,储存外壳还位于出料嘴的正下方;
所述的绞龙与分离管道之间呈同轴布置,绞龙的一端与设置于分离管道上管口的密封端盖同轴活动连接,绞龙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分离管道的下管口、过渡管道倾斜段、设置于封闭端盖上的穿设孔并位于过渡管道下方,绞龙可绕自身轴向转动,绞龙与穿设孔之间匹配安装有密封圈,绞龙的螺旋面上还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组避让孔,避让孔用于在绞龙转动并输送石子等杂质过程中避免将熔融态塑料输送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熔融输送机构位于熔融分离机构的下方,熔融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管道、推料螺杆,输送管道为两端开口的管道结构且输送管道水平固定于安装架体上,输送管道的外部设置有连接嘴且连接嘴位于输送管道正上方,连接嘴还与过渡管道的竖直段下管口固定连接接通;
所述的输送管道的一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安装端盖且安装端盖同轴开设有伸出孔,输送管道的另一开口端设置有连接支架;
所述的推料螺杆与输送管道之间呈同轴布置,推料螺杆的一端与连接支架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设置于安装端盖上的伸出孔并位于输送管道外部,推料螺杆可绕自身轴向转动,推料螺杆与伸出孔之间匹配安装有密封圈;
所述的输送管道的外部匹配安装有用于使输送管道内的塑料始终保持熔融态的保温加热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动力电机,动力电机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上且其输出轴轴向平行于推料螺杆的轴向,动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推料螺杆位于输送管道外部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一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一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动力传递件一包括同轴固定于动力电机动力输出端外部的主动带轮、同轴固定于推料螺杆外部的从动带轮、设置于主/从动带轮之间的传送带;
所述的推料螺杆位于输送管道外部的端部与绞龙位于过渡管道下方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二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二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动力传递件二包括同轴固定于推料螺杆外部的主动锥齿轮、同轴固定于绞龙外部的从动锥齿轮,且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之间啮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转模成型装置位于输送管道设置有连接支架的管口背离其设置有安装端盖的管口的一侧;
所述的模具外壳一与模具外壳二的轴向均平行于推料螺杆的轴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接料机构包括呈水平布置的接料管,接料管的一端与输送管道设置有连接支架的管口固定连接接通、另一端与进料孔固定连接接通;
所述的接料管上连接接通有泄压构件,泄压构件包括安装筒、活塞、泄压弹簧,安装筒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形筒体结构,安装筒的开口端固定于接料管外部且两者之间连接接通;
所述的活塞位于安装筒内且两者之间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并且活塞为耐热性材料制成;
所述的泄压弹簧设置于安装筒腔底与活塞之间,泄压弹簧的弹力驱使活塞做靠近接料管的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间歇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槽轮、拨轴、拨块,驱动电机的轴向平行于模具轴的轴向且驱动电机固定于安装架体上,拨轴的轴向平行于模具轴的轴向,拨轴活动安装于模具外壳二的封闭端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拨轴的动力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三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三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动力传递件三为带传动动力传递结构;
所述的槽轮同轴固定于模具轴的动力输入端外部,槽轮的外圆面设置有贯穿其轴向厚度的间歇槽且间歇槽沿槽轮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
所述的拨块固定于拨轴外部,拨块上还设置有与间歇槽相匹配的圆柱销,并且拨轴转动一周期过程中,圆柱销会做先位于间歇槽后脱离间歇槽的转动并最终使转模转动且转动位移等于相邻两组模具孔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气动推出机构包括连接气管、接头,接头与进气孔之间固定连接接通,连接气管的一端与接头连接接通、另一端与外界提供压缩气体的设备连接接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循环水冷机构包括水槽、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水槽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上,成型出料管与水槽固定连接接通;
所述的进水管道的一端与进水设备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水槽连接接通,出水管道的一端与水槽连接接通、另一端与冷却设备连接接通,冷却设备与进水设备之间连接接通;
所述的模具外壳二以及成型出料管均为导热性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颗粒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电机、转辊、输送带,输送电机水平固定于安装架体上,转辊的轴向平行于输送电机的轴向,转辊设置有两组并且一组转辊活动安装于水槽的底部、另一组转辊活动安装于安装架体上并位于水槽上方,两组转辊均可绕自身轴向转动,输送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任意一组转辊之间设置有联轴器且两者之间通过联轴器进行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的输送带设置于两组转辊之间,输送带的表面固定有盛放板且盛放板与输送带之间呈垂直布置,盛放板沿输送带的延伸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
所述的盛放板上阵列设置有有若干组沥水孔;
所述的水槽的底部呈梯形结构且其水平横截面积由下至上递增,水槽与成型出料管接通的腔壁还固定有引导板,引导板呈倾斜布置且引导板的顶端与水槽固定连接、底端位于输送带的最低点正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风冷吹干机构包括固定外壳、固定板、风机,固定外壳固定于安装架体上,固定外壳上设置有接料缺口且接料缺口位于输送带的最高点正下方,固定外壳上还设置有伸输出缺口,输出缺口与接料缺口位于同一倾斜直线上且输出缺口位于接料缺口的下方;
所述的固定板固定于固定外壳内,固定板呈倾斜布置且固定板朝向接料缺口的端部为最高点、朝向输出缺口的端部为最低点,固定板沿接料缺口指向至输出缺口的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且若干组固定板之间呈台阶式分布;
所述的风机固定于固定外壳内并位于固定板的正下方,固定外壳位于固定板上方的部分设置有若干组出风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对塑料碎片进行熔化、颗粒成型、冷却输出,熔化过程中,其采用滤板对熔融态塑料进行石子等杂质过滤,既保证了成型后的塑料颗粒品质,又避免了石子等杂质对本设备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保温加热件能够使熔融态塑料在输送过程中始终保持熔融态;颗粒成型过程中,其采用转模作为模具体,并且熔融态塑料在模具孔内静置一段时间后呈软固态后再被输出,塑料作为软固态被输出不仅输出过程顺利,还能够有效避免两组相邻塑料颗粒之间出现粘结现象;冷却输出过程中,软固态塑料颗粒依次经历水冷、输送、风冷处理后再被输出,其中水平能够使软固态塑料颗粒转换为固态塑料颗粒,风冷能够对固态塑料颗粒进行表面水分风干,便于后续塑料颗粒的储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塑料熔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塑料熔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熔融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熔融分离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熔融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转模成型装置与冷却输出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转模成型装置与冷却输出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转模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转模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转模模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转模模具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转模模具体内部零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接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接料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气动推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间歇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间歇驱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间歇驱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的冷却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循环水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水槽的剖视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颗粒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风冷吹干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塑料泡沫回收利用的熔融造粒工艺,其步骤在于:
S1:工作人员将切碎后的塑料碎片运输至安装于安装架体100上的塑料熔融装置200内,塑料熔融装置200对塑料碎片进行加热熔化处理并使其转换为熔融态后输送给转模成型装置300;
S2:转模成型装置300接收熔融态塑料;
所述的转模成型装置300包括转模模具体310、接料机构320、间歇驱动机构330、气动推出机构340、成型出料管350,转模模具体310用于为熔融态塑料成型提供模具,接料机构320用于接收塑料熔融装置200输送的熔融态塑料并将其输送至转模模具体310,间歇驱动机构330用于驱使转模模具体310做间歇式转动,气动推出机构340用于采用压缩气体吹动方式并经成型出料管350将转模模具体310内的软固态塑料颗粒吹出;
所述的转模模具体310包括模具外壳一311、模具外壳二312、模具轴313、转模314,模具外壳一311与模具外壳二312均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筒结构,模具外壳一311与模具外壳二312的开口端之间设置有紧固件且两者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同轴固定连接、并且两者之间共同构成两端封闭的圆形壳体结构,模具轴313同轴活动安装于模具外壳一311与模具外壳二312构成的圆形壳体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模具轴313的动力输入端伸出至模具外壳二312外部;
转模314为圆柱体结构,转模314同轴固定于模具轴313外部且其还位于模具外壳一/二内,转模314的一组端面与模具外壳一311的腔底密封接触、另一组端面与模具外壳二312的腔底密封接触,转模314的端面设置有贯穿其轴向厚度的模具孔3141,模具孔3141为由若干组颗粒孔组成且颗粒孔的直径与成型后的塑料颗粒相匹配,模具孔3141沿转模314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
模具外壳一311的封闭端朝向塑料熔融装置200,模具外壳一311的封闭端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进料孔3111以及进气孔3112,进料孔3111与进气孔3112均位于模具外壳一311封闭端垂直于地面的直径方向上、且进料孔3111位于进气孔3112的正上方、并且进料孔3111与进气孔3112分别与模具孔3141连接接通,进料孔3111与塑料熔融装置200之间通过接料机构320进行接通,进气孔3112与气动推出机构340连接接通;
模具外壳二312的封闭端与模具轴313的动力输入端均位于模具外壳一311背离塑料熔融装置200的一侧,模具外壳二312的封闭端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出料孔3121,出料孔3121与进气孔3112之间呈同轴布置,成型出料管350呈水平布置且其与出料孔3121之间固定连接接通;
塑料熔融装置200经接料机构320、进料孔3111将熔融态塑料输送至转模314的模具孔3141内,随后,间歇驱动机构330驱使模具轴313/转模314转动且转动位移为相邻两组模具孔3141之间的距离,即使下一组模具孔3141转动至与进料孔3111接通;
S3:当与进料孔3111接通并储存有熔融态塑料的模具孔3141转动至与出料孔3121/进气孔3112接通时,该熔融态塑料转换为软固态,随后,气动推出机构340通过压缩气体使软固态塑料经成型出料管350向外输出,由于模具孔3141由若干组颗粒孔组成,从而软固态塑料呈颗粒状被吹送出去,同时该过程中,熔融态塑料会依次向下一组模具孔3141内输送,从而构成塑料输入、吹送输出的循环往复过程;
S4:所述的成型出料管350的自由端连接接通有冷却输出装置400;
所述的冷却输出装置400包括循环水冷机构410、颗粒输送机构420、风冷吹干机构430,循环水冷机构410用于接收经成型出料管350输出的软固态塑料颗粒并对其进行水冷成型处理,颗粒输送机构420用于将经水冷并成型为固体颗粒状的塑料颗粒输送至风冷吹干机构430内,风冷吹干机构430用于采用风冷方式吹干塑料颗粒表面的水分后将其输出;
软固态塑料颗粒经成型出料管350输送至循环水冷机构410内,循环水冷机构410采用水冷方式对软固态塑料颗粒进行冷却处理,最终使其呈固态颗粒状,随后,颗粒输送机构420将固态颗粒状塑料输送至风冷吹干机构430,风冷吹干机构430采用风冷方式对固态颗粒状塑料进行表面水分风干处理后将其输出。
本发明对塑料碎片进行熔化、颗粒成型、冷却输出的优越性在于,熔化过程中,其采用滤板对熔融态塑料进行石子等杂质过滤,既保证了成型后的塑料颗粒品质,又避免了石子等杂质对本设备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保温加热件能够使熔融态塑料在输送过程中始终保持熔融态;颗粒成型过程中,其采用转模作为模具体,并且熔融态塑料在模具孔内静置一段时间后呈软固态后再被输出,塑料作为软固态被输出不仅输出过程顺利,还能够有效避免两组相邻塑料颗粒之间出现粘结现象;冷却输出过程中,软固态塑料颗粒依次经历水冷、输送、风冷处理后再被输出,其中水平能够使软固态塑料颗粒转换为固态塑料颗粒,风冷能够对固态塑料颗粒进行表面水分风干,便于后续塑料颗粒的储存。
空气推出式转模塑料颗粒机,其包括安放至地面的安装架体100,安装架体100上安装有塑料熔融装置200、转模成型装置300、冷却输出装置400,塑料熔融装置200用于对已粉碎后的塑料碎片进行熔融加热处理,转模成型装置300用于接收熔融态塑料并对其进行颗粒成型处理并最终使其呈软固态后输送给冷却输出装置400,冷却输出装置400用于接收软固态颗粒塑料并对其进行冷却成处理并最终将冷却成型后的塑料颗粒输出。
工作人员通过人工或现有机械技术将粉碎后的塑料输送至塑料熔融装置200内,塑料熔融装置200运行并对塑料碎片进行熔融加热处理,使其呈熔融态并将熔融态塑料输送至转模成型装置300内,转模成型装置300对熔融态塑料进行颗粒成型处理,同时转模成型装置300采用间歇转动方式将颗粒塑料输送至冷却输出装置400内,间歇输送过程中,熔融态塑料颗粒会初步转换为软固态,冷却输出装置400采用水冷方式对软固态塑料颗粒进行冷却成型处理,使其转换为固态塑料颗粒并对其进行向外输出,向外输出过程中,冷却输出装置400采用风冷方式对固态塑料颗粒进行表面水分风干。
所述的塑料熔融装置200包括熔融分离机构210、熔融输送机构220、动力机构230,熔融分离机构210用于对塑料碎片进行熔融处理并同时将熔融态塑料与石子等杂质分离,熔融输送机构220用于接收熔融态塑料并将其输送至转模成型装置300内,动力机构230用于为熔融分离机构210、熔融输送机构220运行提供动力。
所述的熔融分离机构210包括熔融罐211、过渡管道213、分离管道214、绞龙215、储存外壳216,熔融罐211为轴向垂直于地面且两端开口的罐体结构,熔融罐211固定于安装架体100上且其外部设置有用于为熔融罐211内的塑料碎片进行熔融加热的熔融加热件212,熔融罐211的上开口端匹配有可打开/关闭的罐盖。
所述的过渡管道213可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为竖直段、倾斜段,竖直段轴向垂直于地面,竖直段固定于安装架体100上且竖直段的上管口与熔融罐211的下开口端固定连接接通,倾斜段倾斜固定于安装架体100上,倾斜段与竖直段之间连接接通且接通处位于倾斜段/竖直段的中间位置处,并且接通处设置有用于过滤熔融态塑料中石子等杂质的滤板2131,倾斜段与竖直段之间构成交叉布置,过渡管道213的倾斜段下管口匹配安装有封闭端盖且封闭端盖同轴开设有穿设孔。
所述的分离管道214倾斜固定于安装架体100上且分离管道214的倾斜方向与过渡管道213的倾斜段倾斜方向相互平行,分离管道214的下管口与过渡管道213的倾斜段上管口之间固定连接接通,分离管道214的上管口匹配安装有密封端盖。
所述的分离管道214的外圆面设置有出料嘴2141且出料嘴2141位于分离管道214的底部并靠近分离管道214的上管口,储存外壳216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壳体结构且储存外壳216固定于安装架体100上,储存外壳216还位于出料嘴2141的正下方。
所述的绞龙215与分离管道214之间呈同轴布置,绞龙215的一端与设置于分离管道214上管口的密封端盖同轴活动连接,绞龙215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分离管道214的下管口、过渡管道213倾斜段、设置于封闭端盖上的穿设孔并位于过渡管道213下方,绞龙215可绕自身轴向转动,绞龙215与穿设孔之间匹配安装有密封圈,绞龙215的螺旋面上还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组避让孔,避让孔用于在绞龙215转动并输送石子等杂质过程中避免将熔融态塑料输送走。
工作人员打开罐盖并将塑料碎片放置于熔融罐211内,随后熔融加热件212通电并对塑料碎片进行熔融加热处理,该过程中,由于热量的接触扩散性,过滤管道213内也处于高温状态,故而塑料塑料掉落至过滤管道213内对塑料熔融不造成影响;
熔融态塑料会经过滤管道213的竖直段下管口向下掉落,掉落过程中,绞龙215以动力机构230提供的动力绕自身轴向转动,并且由于滤板2131的存在,故而石子等未能熔融的杂质会跟随绞龙215向出料嘴2141输送,并最终通过出料嘴2141输送至储存外壳216内。
所述的熔融输送机构220位于熔融分离机构210的下方,熔融输送机构220包括输送管道221、推料螺杆222,输送管道221为两端开口的管道结构且输送管道221水平固定于安装架体100上,输送管道221的外部设置有连接嘴2211且连接嘴2211位于输送管道221正上方,连接嘴2211还与过渡管道213的竖直段下管口固定连接接通。
所述的输送管道221的一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安装端盖且安装端盖同轴开设有伸出孔,输送管道221的另一开口端设置有连接支架。
所述的推料螺杆222与输送管道221之间呈同轴布置,推料螺杆222的一端与连接支架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设置于安装端盖上的伸出孔并位于输送管道221外部,推料螺杆222可绕自身轴向转动,推料螺杆222与伸出孔之间匹配安装有密封圈。
熔融态塑料经过渡管道213的竖直段下管口、连接嘴2211流入至输送管道221捏,同时推料螺杆222以动力机构230提供的动力绕自身轴向转动,推料螺杆222转动并将熔融态塑料向输送管道221设置有连接支架的管口输送。
优选的,为了避免熔融态塑料在输送管道221内输送过程温度降低并对后续成型过程造成不利影响,所述的输送管道221的外部匹配安装有用于使输送管道221内的塑料始终保持熔融态的保温加热件223。
所述的动力机构230包括动力电机231,动力电机231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100上且其输出轴轴向平行于推料螺杆222的轴向,动力电机231的动力输出端与推料螺杆222位于输送管道221外部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一232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一232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具体的,动力传递件一232包括同轴固定于动力电机231动力输出端外部的主动带轮、同轴固定于推料螺杆222外部的从动带轮、设置于主/从动带轮之间的传送带。
所述的推料螺杆222位于输送管道221外部的端部与绞龙215位于过渡管道213下方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二233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二233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具体的,动力传递件二233包括同轴固定于推料螺杆222外部的主动锥齿轮、同轴固定于绞龙215外部的从动锥齿轮,且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之间啮合。
动力电机231运行并通过动力传递件一232驱使推料螺杆222绕自身轴向转动,推料螺杆222转动并通过动力传递件二233驱使绞龙215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的转模成型装置300位于输送管道221设置有连接支架的管口背离其设置有安装端盖的管口的一侧,转模成型装置300包括转模模具体310、接料机构320、间歇驱动机构330、气动推出机构340、成型出料管350,转模模具体310用于为熔融态塑料成型提供模具,接料机构320用于接收熔融输送机构220输送的熔融态塑料并将其输送至转模模具体310,间歇驱动机构330用于驱使转模模具体310做间歇式转动,气动推出机构340用于采用压缩气体吹动方式并经成型出料管350将转模模具体310内的软固态塑料颗粒吹出。
所述的转模模具体310包括模具外壳一311、模具外壳二312、模具轴313、转模314,模具外壳一311与模具外壳二312均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轴向平行于推料螺杆222轴向的圆筒结构,模具外壳一311与模具外壳二312的开口端之间设置有紧固件且两者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同轴固定连接、并且两者之间共同构成两端封闭的圆形壳体结构,模具轴313同轴活动安装于模具外壳一311与模具外壳二312构成的圆形壳体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并且模具轴313的动力输入端伸出至模具外壳二312外部。
所述的转模314为圆柱体结构,转模314同轴固定于模具轴313外部且其还位于模具外壳一/二内,转模314的一组端面与模具外壳一311的腔底密封接触、另一组端面与模具外壳二312的腔底密封接触。
所述的转模314的端面设置有贯穿其轴向厚度的模具孔3141,模具孔3141为由若干组颗粒孔组成且颗粒孔的直径与成型后的塑料颗粒相匹配,模具孔3141沿转模314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
所述的模具外壳一311的封闭端朝向熔融输送机构220,模具外壳一311的封闭端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进料孔3111以及进气孔3112,进料孔3111与进气孔3112均位于模具外壳一311封闭端垂直于地面的直径方向上、且进料孔3111位于进气孔3112的正上方、并且进料孔3111与进气孔3112分别与模具孔3141连接接通,进料孔3111与熔融输送机构220的输送管道221设置有连接支架的管口之间通过接料机构320进行接通,进气孔3112与气动推出机构340连接接通。
所述的模具外壳二312的封闭端与模具轴313的动力输入端均位于模具外壳一311背离熔融输送机构220的一侧,模具外壳二312的封闭端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出料孔3121,出料孔3121与进气孔3112之间呈同轴布置,所述的成型出料管350呈水平布置并且其与出料孔3121之间固定连接接通。
熔融输送机构220经接料机构320、进料孔3111将熔融态塑料输送至转模314的模具孔3141内,随后间歇驱动机构330驱使模具轴313/转模314转动且转动位移为相邻两组模具孔3141之间的距离,即使下一组模具孔3141转动至与进料孔3111接通;
当与进料孔3111接通并储存有熔融态塑料的模具孔3141转动至与出料孔3121/进气孔3112接通时,该熔融态塑料转换为软固态,随后气动推出机构340通过压缩气体使软固态塑料经成型出料管350向外输出,该过程中,熔融态塑料依次向下一组模具孔3141输送,从而构成循环往复的塑料输入输出过程。
所述的接料机构320包括呈水平布置的接料管321,接料管321的一端与输送管道221设置有连接支架的管口固定连接接通、另一端与进料孔3111固定连接接通。
更为具体的,在间歇驱动机构330驱使转模314转动过程中,进料孔3111会短暂与模具孔3141失去接通,这段时间内,熔融输送机构220仍继续向接料管321输送熔融态塑料,导致熔融态塑料积聚在接料管321以及输送管道221内,不仅会对接料管321管壁造成压力,还会对推料螺杆222转动造成影响并进而影响动力电机231的运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述的接料管321上连接接通有泄压构件。
所述的泄压构件包括安装筒322、活塞323、泄压弹簧324,安装筒322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形筒体结构,安装筒322的开口端固定于接料管321外部且两者之间连接接通。
所述的活塞323位于安装筒322内且两者之间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并且活塞323为耐热性材料制成。
所述的泄压弹簧324设置于安装筒322腔底与活塞323之间,泄压弹簧324的弹力驱使活塞323做靠近接料管321的运动。
在间歇驱动机构330驱使转模314转动过程中,进料孔3111会短暂与模具孔3141失去接通,这段时间内,熔融输送机构220向接料管321输送的熔融态塑料会挤压活塞323做远离接料管321的运动,当进料孔3111与下一组模具孔3141接通时,熔融态塑料会流向模具孔3141且泄压弹簧324的弹力使活塞323做靠近接料管321的运动并使泄压构件恢复至原状,如此对熔融态塑料进行泄压处理,从而使熔融态塑料未能出现积聚现象。
所述的间歇驱动机构330包括驱动电机331、槽轮333、拨轴334、拨块335,驱动电机331的轴向平行于模具轴313的轴向且驱动电机331固定于安装架体100上,拨轴334的轴向平行于模具轴313的轴向,拨轴334活动安装于模具外壳二312的封闭端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驱动电机331的动力输出端与拨轴334的动力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三332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三332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具体的,动力传递件三332为带传动动力传递结构。
所述的槽轮333同轴固定于模具轴313的动力输入端外部,槽轮333的外圆面设置有贯穿其轴向厚度的间歇槽3331且间歇槽3331沿槽轮333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
所述的拨块335固定于拨轴334外部,拨块335上还设置有与间歇槽3331相匹配的圆柱销3351,并且拨轴334转动一周期过程中,圆柱销3351会做先位于间歇槽3331后脱离间歇槽3331的转动并最终使转模314转动且转动位移等于相邻两组模具孔3141之间的距离。
驱动电机331运行并通过动力传递件三332驱使拨轴334绕自身轴向转动,拨轴334转动一周期过程中,圆柱销3351会做先位于间歇槽3331后脱离间歇槽3331的转动,其中圆柱销3351位于间歇槽3331内时,拨轴334转动并最终牵引转模314转动且转动位移等于相邻两组模具孔3141之间的距离,随后圆柱销3351脱离间歇槽3331,拨轴334转动时转模314静止不动。
所述的气动推出机构340包括连接气管341、接头342,接头342与进气孔3112之间固定连接接通,连接气管341的一端与接头342连接接通、另一端与外界提供压缩气体的设备连接接通。
压缩气体经连接气管341、接头342、进气孔3112吹向与进气孔3112接通且内部存有软固态塑料的模具孔3141,由于模具孔3141由若干组颗粒孔组成,从而压缩气体经成型出料管350将软固态塑料颗粒吹送出去。
所述的冷却输出装置400包括循环水冷机构410、颗粒输送机构420、风冷吹干机构430,循环水冷机构410用于接收经成型出料管350输出的软固态塑料颗粒并对其进行水冷成型处理,颗粒输送机构420用于将经水冷并成型为固体颗粒状的塑料颗粒输送至风冷吹干机构430内,风冷吹干机构430用于采用风冷方式吹干塑料颗粒表面的水分后将其输出。
所述的循环水冷机构410包括水槽411、进水管道412、出水管道413,水槽411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100上,成型出料管350与水槽411固定连接接通。
所述的进水管道412的一端与进水设备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水槽411连接接通,出水管道413的一端与水槽411连接接通、另一端与冷却设备连接接通,冷却设备与进水设备之间连接接通。
水经进水管道412流入至水槽411内并经出水管道413流出,流出的水温度较高并经冷却设备冷却后重新流回至进水设备内,如此形成水循环利用;
软固态塑料颗粒经成型出料管350输出至水槽411内并被水冷却至固体塑料颗粒。
优选的,所述的模具外壳二312以及成型出料管350均为导热性材料制成,其意义在于,成型出料管350与水槽411固定连接接通,其可将转模314内的热量传递给水槽411,从而便于转模314内的熔融态塑料顺利转换为软固态。
所述的颗粒输送机构420包括输送电机421、转辊422、输送带423,输送电机421水平固定于安装架体100上,转辊422的轴向平行于输送电机421的轴向,转辊422设置有两组并且一组转辊422活动安装于水槽411的底部、另一组转辊422活动安装于安装架体100上并位于水槽411上方,两组转辊422均可绕自身轴向转动,输送电机421的动力输出端与任意一组转辊422之间设置有联轴器且两者之间通过联轴器进行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的输送带423设置于两组转辊422之间,输送带423的表面固定有盛放板424且盛放板424与输送带423之间呈垂直布置,盛放板424沿输送带423的延伸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
输送电机421运行并牵引转辊422转动,转辊422转动并牵引输送带423运动,输送带423运动并通过盛放板424盛装塑料颗粒并将其输送至输送带423所在最高点后使其向下掉落。
优选的,所述的盛放板424上阵列设置有有若干组沥水孔,其意义在于,输送带423通过盛放板424运输塑料颗粒时,沥水孔会将水沥出,从而减小输送带423的工作压力,同时防止水资源流失以及水资源对后续塑料颗粒风干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的水槽411的底部呈梯形结构且其水平横截面积由下至上递增,水槽411与成型出料管350接通的腔壁还固定有引导板414,引导板414呈倾斜布置且引导板414的顶端与水槽411固定连接、底端位于输送带423的最低点正上方;其意义在于,梯形结构的水槽411底部以及引导板414的设置均是为了使塑料颗粒最终流向输送带423的最低点处,从而便于使设置于输送带423表面的盛放板424将塑料颗粒运走。
所述的风冷吹干机构430包括固定外壳431、固定板432、风机433,固定外壳431固定于安装架体100上,固定外壳431上设置有接料缺口且接料缺口位于输送带423的最高点正下方,固定外壳431上还设置有伸输出缺口,输出缺口与接料缺口位于同一倾斜直线上且输出缺口位于接料缺口的下方。
所述的固定板432固定于固定外壳431内,固定板432呈倾斜布置且固定板432朝向接料缺口的端部为最高点、朝向输出缺口的端部为最低点,固定板432沿接料缺口指向至输出缺口的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且若干组固定板432之间呈台阶式分布。
所述的风机433固定于固定外壳431内并位于固定板432的正下方,固定外壳432位于固定板432上方的部分设置有若干组出风口。
输送带423运动并通过盛放板424盛装塑料颗粒并将其输送至输送带423所在最高点后,塑料颗粒会经接料缺口向下掉落至固定外壳431内,塑料颗粒在固定外壳431内会经呈台阶式布置的若干组固定板432引导层层向输出缺口掉落,掉落过程中,风机433产生的风力经相邻两组固定板432之间的间隙吹向塑料颗粒并对其进行表面水分风干处理,风干后的塑料颗粒经输出缺口输出。

Claims (5)

1.用于塑料泡沫回收利用的熔融造粒工艺,其步骤在于:
S1:工作人员将切碎后的塑料碎片运输至安装于安装架体上的塑料熔融装置内,塑料熔融装置对塑料碎片进行加热熔化处理并使其转换为熔融态后输送给转模成型装置;
S2:转模成型装置接收熔融态塑料;
所述的转模成型装置包括转模模具体、接料机构、间歇驱动机构、气动推出机构、成型出料管,转模模具体用于为熔融态塑料成型提供模具,接料机构用于接收塑料熔融装置输送的熔融态塑料并将其输送至转模模具体,间歇驱动机构用于驱使转模模具体做间歇式转动,气动推出机构用于采用压缩气体吹动方式并经成型出料管将转模模具体内的软固态塑料颗粒吹出;
所述的塑料熔融装置包括熔融分离机构、熔融输送机构、动力机构,熔融分离机构用于对塑料碎片进行熔融处理并同时将熔融态塑料与石子等杂质分离,熔融输送机构用于接收熔融态塑料并将其输送至转模成型装置内,动力机构用于为熔融分离机构、熔融输送机构运行提供动力;
所述的熔融分离机构包括熔融罐、过渡管道、分离管道、绞龙、储存外壳,熔融罐为轴向垂直于地面且两端开口的罐体结构,熔融罐固定于安装架体上且其外部设置有用于为熔融罐内的塑料碎片进行熔融加热的熔融加热件,熔融罐的上开口端匹配有可打开/关闭的罐盖;
所述的过渡管道可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为竖直段、倾斜段,竖直段轴向垂直于地面,竖直段固定于安装架体上且竖直段的上管口与熔融罐的下开口端固定连接接通,倾斜段倾斜固定于安装架体上,倾斜段与竖直段之间连接接通且接通处位于倾斜段/竖直段的中间位置处,并且接通处设置有用于过滤熔融态塑料中石子等杂质的滤板,倾斜段与竖直段之间构成交叉布置,过渡管道的倾斜段下管口匹配安装有封闭端盖且封闭端盖同轴开设有穿设孔;
所述的分离管道倾斜固定于安装架体上且分离管道的倾斜方向与过渡管道的倾斜段倾斜方向相互平行,分离管道的下管口与过渡管道的倾斜段上管口之间固定连接接通,分离管道的上管口匹配安装有密封端盖;
所述的分离管道的外圆面设置有出料嘴且出料嘴位于分离管道的底部并靠近分离管道的上管口,储存外壳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壳体结构且储存外壳固定于安装架体上,储存外壳还位于出料嘴的正下方;
所述的绞龙与分离管道之间呈同轴布置,绞龙的一端与设置于分离管道上管口的密封端盖同轴活动连接,绞龙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分离管道的下管口、过渡管道倾斜段、设置于封闭端盖上的穿设孔并位于过渡管道下方,绞龙可绕自身轴向转动,绞龙与穿设孔之间匹配安装有密封圈,绞龙的螺旋面上还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组避让孔,避让孔用于在绞龙转动并输送石子等杂质过程中避免将熔融态塑料输送走;
所述的熔融输送机构位于熔融分离机构的下方,熔融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管道、推料螺杆,输送管道为两端开口的管道结构且输送管道水平固定于安装架体上,输送管道的外部设置有连接嘴且连接嘴位于输送管道正上方,连接嘴还与过渡管道的竖直段下管口固定连接接通;
所述的输送管道的一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安装端盖且安装端盖同轴开设有伸出孔,输送管道的另一开口端设置有连接支架;
所述的推料螺杆与输送管道之间呈同轴布置,推料螺杆的一端与连接支架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设置于安装端盖上的伸出孔并位于输送管道外部,推料螺杆可绕自身轴向转动,推料螺杆与伸出孔之间匹配安装有密封圈;
所述的输送管道的外部匹配安装有用于使输送管道内的塑料始终保持熔融态的保温加热件;
所述的转模模具体包括模具外壳一、模具外壳二、模具轴、转模,模具外壳一与模具外壳二均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筒结构,模具外壳一与模具外壳二的开口端之间设置有紧固件且两者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同轴固定连接、并且两者之间共同构成两端封闭的圆形壳体结构,模具轴同轴活动安装于模具外壳一与模具外壳二构成的圆形壳体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模具轴的动力输入端伸出至模具外壳二外部;
转模为圆柱体结构,转模同轴固定于模具轴外部且其还位于模具外壳一/二内,转模的一组端面与模具外壳一的腔底密封接触、另一组端面与模具外壳二的腔底密封接触,转模的端面设置有贯穿其轴向厚度的模具孔,模具孔为由若干组颗粒孔组成且颗粒孔的直径与成型后的塑料颗粒相匹配,模具孔沿转模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
模具外壳一的封闭端朝向塑料熔融装置,模具外壳一的封闭端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进料孔以及进气孔,进料孔与进气孔均位于模具外壳一封闭端垂直于地面的直径方向上、且进料孔位于进气孔的正上方、并且进料孔与进气孔分别与模具孔连接接通,进料孔与塑料熔融装置之间通过接料机构进行接通,进气孔与气动推出机构连接接通;
模具外壳二的封闭端与模具轴的动力输入端均位于模具外壳一背离塑料熔融装置的一侧,模具外壳二的封闭端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出料孔,出料孔与进气孔之间呈同轴布置,成型出料管呈水平布置且其与出料孔之间固定连接接通;
所述的转模成型装置位于输送管道设置有连接支架的管口背离其设置有安装端盖的管口的一侧;
所述的模具外壳一与模具外壳二的轴向均平行于推料螺杆的轴向;
所述的接料机构包括呈水平布置的接料管,接料管的一端与输送管道设置有连接支架的管口固定连接接通、另一端与进料孔固定连接接通;
所述的接料管上连接接通有泄压构件,泄压构件包括安装筒、活塞、泄压弹簧,安装筒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形筒体结构,安装筒的开口端固定于接料管外部且两者之间连接接通;
所述的活塞位于安装筒内且两者之间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并且活塞为耐热性材料制成;
所述的泄压弹簧设置于安装筒腔底与活塞之间,泄压弹簧的弹力驱使活塞做靠近接料管的运动;
所述的间歇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槽轮、拨轴、拨块,驱动电机的轴向平行于模具轴的轴向且驱动电机固定于安装架体上,拨轴的轴向平行于模具轴的轴向,拨轴活动安装于模具外壳二的封闭端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拨轴的动力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三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三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动力传递件三为带传动动力传递结构;
所述的槽轮同轴固定于模具轴的动力输入端外部,槽轮的外圆面设置有贯穿其轴向厚度的间歇槽且间歇槽沿槽轮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
所述的拨块固定于拨轴外部,拨块上还设置有与间歇槽相匹配的圆柱销,并且拨轴转动一周期过程中,圆柱销会做先位于间歇槽后脱离间歇槽的转动并最终使转模转动且转动位移等于相邻两组模具孔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气动推出机构包括连接气管、接头,接头与进气孔之间固定连接接通,连接气管的一端与接头连接接通、另一端与外界提供压缩气体的设备连接接通;
塑料熔融装置经接料机构、进料孔将熔融态塑料输送至转模的模具孔内,随后,间歇驱动机构驱使模具轴/转模转动且转动位移为相邻两组模具孔之间的距离,即使下一组模具孔转动至与进料孔接通;
S3:当与进料孔接通并储存有熔融态塑料的模具孔转动至与出料孔/进气孔接通时,该熔融态塑料转换为软固态,随后,气动推出机构通过压缩气体使软固态塑料经成型出料管向外输出,由于模具孔由若干组颗粒孔组成,从而软固态塑料呈颗粒状被吹送出去,同时该过程中,熔融态塑料会依次向下一组模具孔内输送,从而构成塑料输入、吹送输出的循环往复过程;
S4:所述的成型出料管的自由端连接接通有冷却输出装置;
所述的冷却输出装置包括循环水冷机构、颗粒输送机构、风冷吹干机构,循环水冷机构用于接收经成型出料管输出的软固态塑料颗粒并对其进行水冷成型处理,颗粒输送机构用于将经水冷并成型为固体颗粒状的塑料颗粒输送至风冷吹干机构内,风冷吹干机构用于采用风冷方式吹干塑料颗粒表面的水分后将其输出;
软固态塑料颗粒经成型出料管输送至循环水冷机构内,循环水冷机构采用水冷方式对软固态塑料颗粒进行冷却处理,最终使其呈固态颗粒状,随后,颗粒输送机构将固态颗粒状塑料输送至风冷吹干机构,风冷吹干机构采用风冷方式对固态颗粒状塑料进行表面水分风干处理后将其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塑料泡沫回收利用的熔融造粒工艺,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动力电机,动力电机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上且其输出轴轴向平行于推料螺杆的轴向,动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推料螺杆位于输送管道外部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一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一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动力传递件一包括同轴固定于动力电机动力输出端外部的主动带轮、同轴固定于推料螺杆外部的从动带轮、设置于主/从动带轮之间的传送带;
所述的推料螺杆位于输送管道外部的端部与绞龙位于过渡管道下方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二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二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动力传递件二包括同轴固定于推料螺杆外部的主动锥齿轮、同轴固定于绞龙外部的从动锥齿轮,且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之间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塑料泡沫回收利用的熔融造粒工艺,所述的循环水冷机构包括水槽、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水槽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上,成型出料管与水槽固定连接接通;
所述的进水管道的一端与进水设备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水槽连接接通,出水管道的一端与水槽连接接通、另一端与冷却设备连接接通,冷却设备与进水设备之间连接接通;
所述的模具外壳二以及成型出料管均为导热性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塑料泡沫回收利用的熔融造粒工艺,所述的颗粒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电机、转辊、输送带,输送电机水平固定于安装架体上,转辊的轴向平行于输送电机的轴向,转辊设置有两组并且一组转辊活动安装于水槽的底部、另一组转辊活动安装于安装架体上并位于水槽上方,两组转辊均可绕自身轴向转动,输送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任意一组转辊之间设置有联轴器且两者之间通过联轴器进行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的输送带设置于两组转辊之间,输送带的表面固定有盛放板且盛放板与输送带之间呈垂直布置,盛放板沿输送带的延伸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
所述的盛放板上阵列设置有有若干组沥水孔;
所述的水槽的底部呈梯形结构且其水平横截面积由下至上递增,水槽与成型出料管接通的腔壁还固定有引导板,引导板呈倾斜布置且引导板的顶端与水槽固定连接、底端位于输送带的最低点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塑料泡沫回收利用的熔融造粒工艺,所述的风冷吹干机构包括固定外壳、固定板、风机,固定外壳固定于安装架体上,固定外壳上设置有接料缺口且接料缺口位于输送带的最高点正下方,固定外壳上还设置有伸输出缺口,输出缺口与接料缺口位于同一倾斜直线上且输出缺口位于接料缺口的下方;
所述的固定板固定于固定外壳内,固定板呈倾斜布置且固定板朝向接料缺口的端部为最高点、朝向输出缺口的端部为最低点,固定板沿接料缺口指向至输出缺口的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且若干组固定板之间呈台阶式分布;
所述的风机固定于固定外壳内并位于固定板的正下方,固定外壳位于固定板上方的部分设置有若干组出风口。
CN201911036385.6A 2019-10-29 2019-10-29 用于塑料泡沫回收利用的熔融造粒工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7331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6385.6A CN110733144B (zh) 2019-10-29 2019-10-29 用于塑料泡沫回收利用的熔融造粒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6385.6A CN110733144B (zh) 2019-10-29 2019-10-29 用于塑料泡沫回收利用的熔融造粒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3144A CN110733144A (zh) 2020-01-31
CN110733144B true CN110733144B (zh) 2021-05-28

Family

ID=69271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3638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733144B (zh) 2019-10-29 2019-10-29 用于塑料泡沫回收利用的熔融造粒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3314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0523A (ja) * 1997-08-29 1999-03-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樹脂成形材料の製造装置
WO2004045820A1 (en) * 2002-11-19 2004-06-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ighly filled composite containing resin and filler
CN101462315A (zh) * 2008-11-27 2009-06-24 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混炼挤压造粒机组的水下切粒装置
WO2015022079A1 (de) * 2013-08-15 2015-02-19 List Holdin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umwandlung von polymeren/lösungspolymerisaten zu polymerformkörpern
CN204354342U (zh) * 2014-12-23 2015-05-27 浙江华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废旧gmt材料回收造粒用的连续双混炼喂料机组
CN205853154U (zh) * 2016-06-17 2017-01-04 四会市兴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再生塑料造粒机的切粒装置
JP2017094693A (ja) * 2015-11-29 2017-06-01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ペレットの水中造粒装置及び水中造粒法
CN109333862A (zh) * 2018-11-07 2019-02-15 王州川 一种防堵塞的塑料造粒机出料装置
CN209533922U (zh) * 2019-03-01 2019-10-25 新疆牧蓝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聚乙烯隔离膜的回收造粒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98845A (en) * 1969-10-22 1972-10-17 New Britain Machine Co Plastics injection-molding machine utilizing premixed billets
WO2003035350A1 (en) * 2001-10-24 2003-05-01 Infiltrator Systems, Inc. A method for recycling carpet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JP6076930B2 (ja) * 2014-03-13 2017-02-08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リングダイ式造粒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0523A (ja) * 1997-08-29 1999-03-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樹脂成形材料の製造装置
WO2004045820A1 (en) * 2002-11-19 2004-06-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ighly filled composite containing resin and filler
CN101462315A (zh) * 2008-11-27 2009-06-24 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混炼挤压造粒机组的水下切粒装置
WO2015022079A1 (de) * 2013-08-15 2015-02-19 List Holdin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umwandlung von polymeren/lösungspolymerisaten zu polymerformkörpern
CN204354342U (zh) * 2014-12-23 2015-05-27 浙江华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废旧gmt材料回收造粒用的连续双混炼喂料机组
JP2017094693A (ja) * 2015-11-29 2017-06-01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ペレットの水中造粒装置及び水中造粒法
CN205853154U (zh) * 2016-06-17 2017-01-04 四会市兴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再生塑料造粒机的切粒装置
CN109333862A (zh) * 2018-11-07 2019-02-15 王州川 一种防堵塞的塑料造粒机出料装置
CN209533922U (zh) * 2019-03-01 2019-10-25 新疆牧蓝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聚乙烯隔离膜的回收造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3144A (zh) 2020-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71522A (zh) 塑料颗粒的转模循环注塑成型工艺
CN205735662U (zh) 一种带有清洗干燥装置的塑料回收造粒机
CN111375343A (zh) 一种复合肥生产用冷却设备
CN114905663A (zh) 一种用于废旧塑料回收再造粒的一体化设备
CN115447015B (zh) 一种具有筛分功能的废旧塑料颗粒化处理装置
CN110667079B (zh) 废旧塑料泡沫回收造粒的节水型冷却方法
CN110871523A (zh) 一种对塑料颗粒进行干燥的组件
CN103112151A (zh) 一种连续式制盖机
CN110733144B (zh) 用于塑料泡沫回收利用的熔融造粒工艺
CN214000119U (zh) 一种塑料颗粒的挤出成型设备
CN214156170U (zh) 一种饲料添加剂制粒系统
ES2900400T3 (es) Proceso para recuperar material plástico y planta relacionada
CN205438943U (zh) 塑料颗粒生产机组
CN110757674A (zh) 塑料泡沫造粒机
CN110744745B (zh)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颗粒成型机
CN110625845A (zh) 用于塑料泡沫回收的造粒结构
CN110722708A (zh) 用于泡沫塑料回收处理的熔融态塑料输送组件
CN105437406A (zh) 塑料颗粒生产机组
CN110625846A (zh) 用于熔融态塑料泡沫自动化成型的造粒工艺
CN205929136U (zh) 一种压片破碎机
CN110871521A (zh) 塑料颗粒的转模注塑冷却成型组件
CN204770673U (zh) 一种双螺杆造粒机
CN110871515A (zh) 塑料颗粒挤出成型工艺
CN207058980U (zh) 泡沫板熔融装置
CN209955257U (zh) 一种用于塑料挤出机的分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30000 Zhenghui youchan office, 17 / F, block B, West Greenland center, Susong Road, Baohe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u'an Zhenghui youchan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7000 intersection of Meishan North Road and Liuyuan Road, Jin'an District, Lu'an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u'an Zhenghui youchan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Songlin

Inventor after: Ji Junhui

Inventor after: Wang Gexia

Inventor after: Zhen Zhichao

Inventor after: Zhu Lei

Inventor after: Pan Changxia

Inventor before: Zhu Lei

Inventor before: Pan Changxia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2

Address after: 213000 no.9196, arts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178-1 Yulong South Road, Zhongl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hangzhou Zhongke green plast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BAICHUAN RONGCHU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Zhenghui youchan office, 17th floor, block B, West Greenland center, Susong Road, Baohe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u'an Zhenghui youchan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