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709283B - 反光镜 - Google Patents

反光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09283B
CN110709283B CN201880033151.3A CN201880033151A CN110709283B CN 110709283 B CN110709283 B CN 110709283B CN 201880033151 A CN201880033151 A CN 201880033151A CN 110709283 B CN110709283 B CN 1107092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mirror
vehicle body
filter
c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31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09283A (zh
Inventor
金子嘉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kam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kam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016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819702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759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1595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kam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kam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09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9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09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92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12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comprising means for cleaning or deic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8Coatings for keeping optical surfaces clean, e.g. hydrophobic or photo-catalytic fil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0Arrangement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e.g. multiple cameras in TV studios or sports stadi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12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 B60R2001/1253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with cameras, video cameras or video 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300/00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 B60R2300/10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amera system used
    • B60R2300/105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amera system used using multiple camer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300/00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 B60R2300/80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nded use of the viewing arrangement
    • B60R2300/8046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nded use of the viewing arrangement for replacing a rear-view mirror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反光镜包括:设置于车体(101)的侧部的反光镜外壳(2);收纳于反光镜外壳(2)内并拍摄车体(101)的后方的摄像头单元(30);减少射入摄像头单元(30)的光量的截止滤光片(9);以及设置于截止滤光片(9)的摄像头单元(30)侧的背面(9a)并能加热截止滤光片(9)的加热器(17),摄像头单元(30)配置成中心轴(31p、32p)与截止滤光片(9)的表面方向相交,摄像头单元(30)与加热器(17)相邻配置。

Description

反光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光镜。
本申请基于2017年5月23日向日本提出的专利申请2017-101684号以及2017年9月13日向日本提出的专利申请2017-175908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处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车体的侧部设置有反光镜,驾驶员能从驾驶座观察车体的侧后方。然而,近年来,提出了一种设置摄像头并且将显示由该摄像头拍摄到的视频的监视器设置于车厢内来代替反光镜的技术。
由此,在朝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形成有开口部的反光镜外壳内,收纳有摄像头。在开口部设置有半反射镜使得对该开口部进行密封。通过这样构成,与反光镜同样驾驶员能利用监视器确认车体的侧后方。并且,通过去除从车体突出的反光镜,从而能减小车体的空气阻力,避免在停车场或较窄的胡同等碰到反光镜。
然而,在半反光镜上附着有水滴、起雾时视野变窄,摄像头的拍摄部分变窄。因此,提出了一种在反光镜外壳内设置加热器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由此,通过对反光镜外壳内加热,从而能使附着半反射镜的水滴蒸发,去除雾气。此外,还能防止摄像头的透镜起雾。
此外,在车辆的车体的侧部设置有反光镜,驾驶员能从驾驶座观察车体的侧后方。然而,近年来,提出了一种设置摄像头并且将显示由该摄像头拍摄到的视频的监视器设置于车厢内来代替反光镜的技术。
例如,存在在设置于车体的侧部的外壳主体(外盖)内设置1个摄像头。摄像头朝前进方向的后方配置透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通过这样构成,与反光镜同样驾驶员能利用监视器确认车体的侧后方。并且,能将外壳主体设定为能收纳摄像头左右的大小。由此,通过去除从车体突出的反光镜,从而能减小车体的空气阻力,避免在停车场或较窄的胡同等碰到反光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平6-9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7-1165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需要对反光镜外壳内整体加热,因此可能需要大容量的加热器。
此外,若为了提高夜间的可视性而使用高灵敏度的摄像头,则在逆光等时拍摄可能会变得泛白模糊等不清晰。
此外,只设置1个摄像头,因此难以放大或缩小拍摄范围等调整视角。并且,在1个摄像头上必须并用拍摄和用于检测障碍物或检测摄像头透镜的污垢等的控制,控制可能变得复杂。此外,若为了提高夜间的可视性而使用高灵敏度的摄像头,则在逆光等时拍摄可能会变得泛白模糊等不清晰。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减小加热器的容量,防止反光镜的视野变窄,并且能防止摄像头的透镜起雾的反光镜。
此外,提供一种即使在使摄像头高灵敏度的情况下,仍能抑制在逆光时等拍摄不清晰的反光镜。
并且,提供一种能容易地进行视角调整或拍摄图像的清晰度检测的反光镜。
此外,提供一种即使在使摄像头高灵敏度的情况下,仍能抑制在逆光时等拍摄不清晰的反光镜。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反光镜包括:反光镜外壳,该反光镜外壳设置于车体的侧部;摄像头单元,该摄像头单元收纳于所述反光镜外壳内并拍摄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截止滤光片,该截止滤光片减少射入所述摄像头单元的光量;以及加热器,该加热器设置于所述截止滤光片的所述摄像头单元侧的面并能加热所述截止滤光片,所述摄像头单元配置成中心轴与所述截止滤光片的表面方向相交,所述摄像头单元与所述加热器相邻配置。
通过这样构成,能仅使截止滤光片和摄像头单元的需要部位加热,而不对整个反光镜外壳内进行加热。因此,能防止截止滤光片的视野变窄或摄像头单元的透镜起雾的情况。
此外,通过截止滤光片能减少射入摄像头单元的光量。因此,即使在使摄像头单元高灵敏度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在逆光时等拍摄变得不清晰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反光镜中,所述摄像头单元与所述加热器之间的距离L设定成满足1mm≦L≦10mm。
通过这样构成,能利用加热器高效地对摄像头单元进行加热。此外,能防止由于加热器(截止滤光片)与摄像头单元间过窄,例如附着于上述加热器与摄像头单元之间的水滴的表面张力,导致该水滴停在该位置的情况。因此,能可靠地防止摄像头单元的视野变差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反光镜中,所述距离L设定成满足2mm≦L≦5mm。
由此,通过将加热器与摄像头单元之间的距离适当地管理在较窄的范围内,从而能利用加热器高效地加热摄像头单元。此外,能可靠地防止附着在加热器与摄像头单元之间的水滴停在该位置。
根据实施方式4,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反光镜中,所述截止滤光片由半反射镜、电致变色滤光片、偏光板、ND滤光片和低反射处理玻璃中的至少1个构成。
通过这样构成,能通过截止滤光片可靠地减少射入摄像头单元的光量。此外,经由截止滤光片,能可靠地利用摄像头单元拍摄车体的侧后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4中任一个方式的反光镜中,在所述截止滤光片的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侧的面上,实施亲水性处理。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例如水滴附着于截止滤光片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成为该水滴快速浸润扩散,水滴一直附着于截止滤光片的状态。因此,能防止截止滤光片的视野变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4中任一个方式的反光镜中,在所述截止滤光片的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侧的面上,实施拒水性处理。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例如水滴附着于截止滤光片的情况下,也能将该水滴弹开,防止成为水滴一直附着于截止滤光片的状态。因此,能防止截止滤光片的视野变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6中任一个方式的反光镜中,在所述反光镜外壳朝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形成有开口部,包括框体,该框体嵌入所述反光镜外壳的所述开口部的周边,并且嵌入有所述截止滤光片,通过所述截止滤光片及所述框体来将所述开口部密封。
通过这样构成,能可靠地将截止滤光片固定于反光镜外壳。此外,能抑制水滴或尘埃侵入到反光镜外壳内。
根据实施方式8,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反光镜中,在所述反光镜外壳与所述框体之间的所述框体的整个周边形成槽部。
这里,附着于外壳主体的表面的水滴由于车辆行驶时的行驶风而从前进方向的前方朝前进方向的后方移动。此时,由于槽部,导致水滴从前进方向的前方朝前进方向的后方的移动被阻碍。而且,水滴沿着槽部向下方移动。因此,能防止附着于反光镜外壳的表面的水滴经由框体向截止滤光片回流。由此,能更可靠地防止截止滤光片的视野变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8中任一个方式的反光镜中,所述摄像头单元至少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这两个摄像头,该第一摄像头对包含所述车体的一部分的所述前进方向的后方进行拍摄,该第二摄像头对包含比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拍摄范围更靠所述车体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范围进行拍摄。
由此,设置2个以上的摄像头,从而能通过切换所使用的摄像头来容易地变更拍摄范围。此外,通过分别使用拍摄用的摄像头和用于检测障碍物或检测污垢的摄像头,从而能抑制控制变复杂。
并且,通过截止滤光片能减少射入摄像头单元的光量。因此,即使在使摄像头单元高灵敏度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在逆光时等拍摄变得不清晰的情况。
根据实施方式10,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反光镜中,所述反光镜外壳包括:支承部,该支承部设置于所述车体的所述侧部;以及外壳主体,该外壳主体一体形成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车体相反侧的前端。
通过这样构成,能削减反光镜的部件个数,能降低反光镜的制造成本。
此外,能使反光镜外观上看上去很清爽,能提高反光镜的设计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或实施方式10的反光镜中,所述第二摄像头对附着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透镜及所述截止滤光片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附着物进行拍摄并检测。
由此,通过将第一摄像头用于作为观察车体后方的拍摄,将第二摄像头用作为检测透镜或截止滤光片的污垢的传感器用,从而与现有的以1个摄像头同时用于观察用和传感器用的情况相比,能容易地进行控制。
此外,通过基于第二摄像头的检测结果,擦拭透镜或截止滤光片的附着物等,从而能利用第一摄像头可靠且清晰地拍摄车体后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至实施方式11中任一个方式的反光镜中,所述第二摄像头设置在所述车体侧,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于比所述第二摄像头更靠所述车体的车宽方向外侧。
由此,通过将拍摄车宽方向外侧的第二摄像头配置于车体侧(车宽方向内侧),从而能尽可能抑制将外壳主体的框映入第二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内。其结果,能利用第二摄像头拍摄车宽方向外侧尽可能大的范围。
此外,在将第二摄像头用作为传感器用的情况下,若能利用该第二摄像头拍摄车宽方向外侧尽可能大的范围,则能提高障碍物等的检测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至实施方式12中任一个方式的反光镜中,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配置成从所述车体的高度方向观察时一部分重叠。
通过这样构成,能将车宽方向的外壳主体的长度设定得较短,能抑制车体的车宽增大。
然而,将与摄像头单元相连接的线束或反光镜的保存装置等收纳于支承部内的情况下,需要在车体的高度方向上扩大支承部。然而,通过将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配置成从车体的高度方向上观察时一部分重叠,能朝高度方向较大地形成外壳主体,将整个反光镜设计成没有凹凸的光滑形状。因此,能提高反光镜的设计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至实施方式13中任一个方式的反光镜中,所述截止滤光片的一个面被加工成镜面,所述一个面朝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配置。
由此,即使在假设摄像头单元发生问题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将截止滤光片用作为反光镜,来观察车体后方,能提高反光镜的失效保护功能。
而且,例如若将用作为传感器的第二摄像头配置于车体侧,则即使在将外壳主体倾斜至车体侧的情况下,也能利用第二摄像头拍摄车宽方向外侧的尽可能大的范围。因此,不会损害作为传感器用的第二摄像头的功能。其结果,能尽可能扩大外壳主体的倾斜调整范围。由此,能可靠地将截止滤光片用作为车体后方确认用的镜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至实施方式14中任一个方式的反光镜中,在所述截止滤光片与所述摄像头单元之间设置有保护器,所述保护器包括:板状的主体部;以及遮光部,该遮光部呈筒状,从所述主体部突出设置,并且覆盖所述第一摄像头及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各透镜的周边。
通过这样构成,能利用遮光部更可靠地防止过剩的光射入摄像头,能获得更清晰的拍摄图像。此外,通过主体部,能不易从外部看到外壳主体的内部,因此能提高反光镜的设计性。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反光镜,能仅使截止滤光片和摄像头单元的需要部位加热,而不对整个反光镜外壳内进行加热。因此,能防止截止滤光片的视野变窄或摄像头单元的透镜起雾的情况。
此外,通过截止滤光片能减少射入摄像头单元的光量。因此,即使在使摄像头单元高灵敏度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在逆光时等拍摄变得不清晰的情况。
此外,根据上述的反光镜,通过设置2个以上的摄像头,从而能通过切换所使用的摄像头来容易地变更拍摄范围。此外,通过分开使用拍摄用的摄像头和用于检测障碍物或检测污垢的摄像头,从而能抑制控制的复杂化。
并且,通过截止滤光片能减少射入摄像头单元的光量。因此,即使在使摄像头单元高灵敏度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在逆光时等拍摄变得不清晰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进方向的前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反光镜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从前进方向的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反光镜拆下截止滤光片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从前进方向的前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反光镜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截止滤光片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器的简要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反光镜的简要结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反光镜系统的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雨天等时的反光镜系统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雨天的车辆行驶时的反光镜外壳的作用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各摄像头与加热器之间的距离和各摄像头的透镜的衰减率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截止滤光片的解冻率与现有的反光镜的解冻率的区别的图表。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反光镜系统的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雨天等时的反光镜系统的流程图。
图15是从前进方向的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反光镜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从前进方向的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反光镜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反光镜的俯视图。
图18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反光镜的俯视图,示出拆下截止滤光片后的状态。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保护器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反光镜系统的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附着污垢时的反光镜系统的流程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存在障碍物时的反光镜系统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反光镜)
图1是从车辆100的前进方向的前方观察反光镜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从车辆100的前进方向的后方观察拆下构成反光镜1的截止滤光片9的状态的立体图。
另外,图1、图2中,反光镜1表示设置于驾驶座侧即朝向前进方向的车体101的右侧部的反光镜。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将前进方向的前后简称为前后方向,将朝前进方向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简称为右侧,将朝前进方向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简称为左侧,将重力方向上下方向简称为上下方向等来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反光镜1包括:设置于车体101的右侧部的反光镜外壳2、嵌入反光镜外壳2的周缘部6、嵌入周缘部6的截止滤光片9、安装于截止滤光片9的加热器17、收纳在反光镜外壳2内的摄像头单元30。
另外,反光镜1设置于车体101的右侧部及左侧部,但2个反光镜1以车宽方向中央为中心线对称地构成,基本结构相同。因此,以下的说明中,仅对驾驶座侧的反光镜1进行说明,省略副驾驶座侧的反光镜1的说明。
(反光镜外壳)
反光镜外壳2由树脂等形成。反光镜外壳2包含:从车体101朝右方突出的支承部3、以及一体成型于支承部3的前端的外壳主体4。支承部3形成为大致方筒形状。外壳主体4形成为朝后方具有开口部5的大致浴缸形状。
在开口部5的前端,朝后方突出形成构成该开口部5的边缘的嵌合部7。嵌合部7形成为厚度比外壳主体4的厚度稍薄,使得内侧面与外壳主体4的内表面齐平,并且从外壳主体4的外表面起在外侧面上形成台阶。该嵌合部7是供后述的周缘部6嵌入的部位,横跨开口部5的整个一周并且沿着开口部5的形状形成。
即,嵌合部7连续地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并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上边7a及下边7b、跨过上边7a及下边7b的车体101侧(左侧)端彼此的内侧边7c、跨过上边7a及下边7b的车体101相反侧(右侧)端彼此的外侧边7d。
内侧边7c上连续地形成有:上下方向的中央的大部分从下方朝上方倾斜地延伸形成使得逐渐远离车体101的倾斜部107a、连结倾斜部107a的上端和上边7a的第一圆弧部107b、连结倾斜部107a的下端和下边7b的第二圆弧部107c。第二圆弧部107c的曲率半径设定成大于第一圆弧部107b的曲率半径。
外侧边7d弯曲形成使得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朝最右方突出。
(周缘部)
周缘部(框部)6嵌入由此形成的嵌合部7。周缘部6呈边框状地形成使得与嵌合部7的形状相对应。此外,周缘部6形成为其截面大致呈V字形,使得从嵌合部7的开口部5的内侧面经由嵌合部7的前端折返至外侧面。即,周缘部6连续地形成有:嵌在嵌合部7的内表面的内侧壁6a、以及从内侧壁6a的后端折返并嵌在嵌合部7的外表面的外侧壁6b。
图3是从前方观察反光镜1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这里,如图3、图4所示,周缘部6的外侧壁6b形成为在嵌入外壳主体4的嵌合部7的状态下与开口部5的前端不抵接。即,在将周缘部6嵌入外壳主体4的嵌合部7的状态下,在外壳主体4的开口部5的前端与周缘部6的外侧壁6b之间形成有间隙S。换言之,周缘部6嵌入外壳主体4的嵌合部7,因此在反光镜外壳2的外壳主体4的外表面与周缘部6的外侧壁6b之间并且在周缘部6的整个周边上形成有槽部8。
(截止滤光片)
返回至图1,截止滤光片9嵌入周缘部6的内侧壁6a。截止滤光片9是外形形成为与周缘部6的内侧壁6a相对应的板状。
图5是截止滤光片9的剖视图。
如图5所详细示出,截止滤光片9设置有玻璃板11、在该玻璃板11的背面(外壳主体4侧的面)11a使规定波长范围的光衰减并且能反射光的滤膜12。另外,截止滤光片9可以构成为使规定波长范围的光衰减,并且能反射光。例如,作为截止滤光片9,能例举半反射镜、电致变色滤光片、偏光板、ND滤光片和低反射处理玻璃等。
在截止滤光片9的表面(后面)11b实施亲水性处理并形成有亲水膜13。亲水膜13例如设为从截止滤光片9的表面11b依次为第1二氧化硅层14、钛层15、第2二氧化硅层16这样的3层结构。钛层15具有光催化功能。另外,第2二氧化硅层16具有亲水功能。
另外,可以在截止滤光片9的表面11b实施拒水处理来代替实施亲水性处理。在该情况下,在截止滤光片9的表面11b形成有拒水膜(未图示)以代替亲水膜13。
(加热器)
返回图1,在截止滤光片9的背面11a粘贴有加热器17。加热器17形成为覆盖截止滤光片9的整个背面11a。而且,在加热器17的与构成摄像头单元30的摄像头31、32(主摄像头31、副摄像头32)相对应的部位形成有开口部18。
图6是加热器17的简要剖视图。
如图6所详细示出那样,加热器17具有基材19。基材19例如由PET(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形成。在基材19的一个面19a经由粘结剂J粘贴有形成了规定图案21的发热体22。图案21例如由铝合金等形成,形成于整个发热体22。发热体22例如由碳形成。
图案21的一部分与导电性的孔眼23相连接。在孔眼23形成有朝基材19侧突出的端子连接突起24。另一方面,在基材19形成有能供端子连接突起24插通的贯通孔19b。经由该贯通孔19b,端子连接突起24的前端朝基材19的另一个面19c侧突出。
此外,在基材19的另一个面19c的与贯通孔19b及端子连接突起24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端子25。该端子25与端子连接突起24相连接。而且,端子25与端子连接突起24的连结部位被例如由硅等形成的密封剂26所覆盖。由此,将端子25与端子连接突起24的连接部位密封。此外,通过连接端子25与端子连接突起24,经由孔眼23将端子25与图案21电连接。
并且,图案21、发热体22、以及孔眼23的与基材19相反一侧的面被覆盖膜27覆盖。
上述的结构下,加热器17在覆盖膜27侧涂布有例如丙烯酸类的粘结剂J2并被粘贴于截止滤光片9的背面9a(参照图1、图5)。端子25与收纳于反光镜外壳2内的控制部28(参照图1)电连接。该控制部28构成反光镜系统40(参照图8)的一部分。控制部28控制施加于端子25的电压,并对由摄像头单元30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
(摄像头单元)
返回图1、图2,收纳于反光镜外壳2内的摄像头单元30由主摄像头31和副摄像头32这两个摄像头31、32构成。两个摄像头31、32都将透镜31a、32a朝后方配置。换言之,两个摄像头31、32配置成中心轴31p、32p与截止滤光片9(加热器17)的表面方向大致正交。
主摄像头31经由加热器17的开口部18、截止滤光片9以及反光镜外壳2的开口部5,对车体101的侧后方进行拍摄。另一方面,副摄像头32具有经由加热器17的开口部18,感测截止滤光片9的表面9b的起雾或附着于该表面9b的水滴的作用。
图7是反光镜1的简要结构图。
这里,如图7所示,各摄像头31、32和加热器17之间的距离L设定为满足:
1mm≦L≦10mm···(1)
并且,距离L优选设定为满足:
2mm≦L≦5mm···(2)
另外,对此在后述的反光镜系统40的动作的说明中进行详细描述。
(反光镜系统)
图8是表示反光镜系统40的框图。
如图8所示,上述的摄像头单元30构成反光镜系统40的一部分。反光镜系统40除了加热器17、控制部28、摄像头单元30以外,还包括设置于车体101的车厢内的监视器41。监视器41配置于车厢内的驾驶员容易观察的任意的位置。这些摄像头单元30及监视器41与控制部28相连接。
(反光镜系统的动作)
接着,对反光镜系统4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晴天时以及截止滤光片9或各摄像头31、32的透镜31a、32a没有起雾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将由摄像头单元30拍摄到的图像作为信号输出至控制部28。并且,控制部28对从摄像头单元30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将该处理后的信号输出至监视器41。监视器41基于从控制部28接收到的信号,呈现规定的图像。驾驶员通过观察呈现在监视器41上的图像,从而能确认车体101的侧后方的状况。
这里,各摄像头31、32尤其是主摄像头31经由截止滤光片9拍摄车体101的侧后方。因此,从外部射入各摄像头31、32的光在规定波长范围内被衰减。由此,能防止例如在逆光时主摄像头31的拍摄变得泛白模糊等不清晰的情况。
接着,对雨天或下雪时以及截止滤光片9或各摄像头31、32的透镜31a、32a起雾的情况(以下称为雨天等时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9是雨天等时的反光镜系统40的流程图。
如图8、图9所示,控制部28对于由副摄像头32是否检测到由于雨天等时,导致在截止滤光片9上附着有雨滴或雪,或者截止滤光片9或副摄像头32的透镜32a起雾(步骤ST11)进行判断(步骤ST12)。
这里,主摄像头31配置在与副摄像头32相同的状况下,因此主摄像头31的透镜31a的状态能等同于副摄像头32的透镜32a的状态。即,主摄像头31的透镜31a是否起雾的判断根据主摄像头32的透镜32a是否起雾的判断来进行。
步骤ST12的判断为“否”,也就是说,在副摄像头32未检测到在截止滤光片9上附着有雨滴或雪,或者截止滤光片9或副摄像头32的透镜32a起雾的情况下,再次进行步骤ST12的判断。
另一方面,步骤ST12的判断为“是”,也就是说,在副摄像头32检测到在截止滤光片9上附着有雨滴或雪,或者截止滤光片9或副摄像头32的透镜32a起雾的情况下,控制部28将电压施加于加热器17的端子25。也就是说,加热器17被开启(步骤ST13)。若将规定的电压施加于端子25,则电压经由孔眼23被施加于图案21,发热体22发热。由此,对截止滤光片9进行加热。
若截止滤光片9被加热,则附着于截止滤光片9的雨滴或雪蒸发。由此,截止滤光片9的视野变好。此外,加热器17与各摄像头31、32相邻配置,因此利用加热器17(发热体22)的发热,来去除各摄像头31、32的透镜32a的起雾,各摄像头31、32的视野也变好。
然后,控制部28判断主摄像头31的拍摄是否清晰(步骤ST14)。
在步骤ST14的判断为“否”,也就是说控制部28判断为主摄像头31的拍摄还不清晰的情况下,使加热器17保持开启。此外,再次进行步骤ST14的判断。
另一方面,在步骤ST14的判断为“是”,也就是说由控制部28判断为主摄像头31的拍摄变得清晰的情况下,关闭加热器17并结束反光镜系统40的处理。
(反光镜外壳的作用)
然而,在反光镜1的反光镜外壳2的外壳主体4的外表面与周缘部6的外侧壁6b之间并且在周缘部6的整个周边上形成有槽部8。因此,例如在雨天车辆100行驶时,附着于外壳主体4的雨滴不会回流至截止滤光片9侧。
基于图10进行具体说明。
图10是雨天车辆100行驶时的反光镜外壳2的作用说明图。
如图10所示,附着于外壳主体4的外表面的雨滴d受到行驶风W而在外壳主体4的外表面上朝后方移动(箭头Y1)。
若雨滴d到达槽部8,则该槽部8阻碍雨滴d朝后方移动。而且,雨滴d受到重力的影响,沿着槽部8向下方移动(箭头Y2)。之后,移动到外壳主体4的下表面为止的雨滴d受到重力的影响和行驶风W朝后方飞散。因此,能防止雨滴d经由反光镜外壳2的周缘部6向截止滤光片9回流。
由此,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关于反光镜1,摄像头单元30(主摄像头31、副摄像头32)与粘贴于截止滤光片9的背面11a的加热器17相邻配置。因此,通过加热器17不仅使附着于截止滤光片9的雨滴d蒸发,或去除截止滤光片9的起雾,还去除各摄像头31、32的透镜32a的起雾。由此,能使各摄像头31、32的视野变好。
这里,各摄像头31、32与加热器17之间的距离L(参照图7)设定为满足上述式(1)。因此,能防止由于加热器17(截止滤光片9)与各摄像头31、32之间过窄,例如附着于这些加热器17与各摄像头31、32之间的水滴的表面张力,导致该水滴停在该位置的情况。并且,能利用加热器17对各摄像头31、32的透镜31a、32a有效地进行加热。
图11是用纵轴作为衰减率[%]表示利用加热器17对各摄像头31、32的透镜31a、32a进行加热时的温度降低,用横轴表示各摄像头31、32与加热器17之间的距离L时的衰减率的变化的图表。
如图11所示,能确认到:若距离L满足式(1)的范围,则能利用加热器17适度地对各摄像头31、32的透镜31a、32a进行加热。
并且,根据图11,能确认到:若距离L超过5mm,则衰减率几乎不变。因此,通过将距离L设定在满足式(2)的范围内,从而水滴不会停在加热器17与各摄像头31、32之间,能进一步有效地对各摄像头31、32的透镜31a、32a进行加热。此外,通过将距离L设定为满足式(2),从而能实现外壳主体4的省空间化,并能使反光镜1小型化。
这里,在反光镜1设置普通的镜片(以下称为现有的反光镜),驾驶员利用该现有的反光镜的镜像观察车体101的侧后方的情况下,需要使镜片的大小足够大。然而,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反光镜1,驾驶员能利用摄像头单元30观察车体101的侧后方。其结果,与现有的反光镜的镜片大小相比较,能使截止滤光片9的大小小型化。因此,与通过加热器17对现有的反光镜中的镜片进行加热,使该镜片的镜像清晰的时间相比,能缩短通过加热器17对截止滤光片9进行加热,使该截止滤光片9的视野变好的时间
图12是示出用纵轴作为利用加热器17对现有的反光镜中的镜片及截止滤光片9进行加热时的解冻率[%],用横轴作为利用加热器17对现有的反光镜中的镜片及截止滤光片9进行加热的时间[t]时的解冻率的变化的图表。
如图12所示,能确认到:与现有的反光镜中的镜片相比较,截止滤光片9的解冻率在短时间内上升。
此外,各摄像头31、32尤其是主摄像头31经由截止滤光片9拍摄车体101的侧后方。其结果,从外部射入各摄像头31、32的光在规定波长范围内被衰减。因此,能防止例如在逆光时主摄像头31的拍摄变得泛白模糊等不清晰的情况。由此,即使在使摄像头单元30(主摄像头31)高灵敏度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在逆光时等拍摄变得不清晰的情况。
此外,作为截止滤光片9,例举半反射镜、电致变色滤光片、偏光板、ND滤光片和低反射处理玻璃等。通过这样构成截止滤光片9,从而能利用截止滤光片9可靠地减少射入到摄像头单元30的光量。此外,经由截止滤光片9,能可靠地利用摄像头单元30(主摄像头31)拍摄车体101的侧后方。
并且,在截止滤光片9的表面(后面)11b实施亲水性处理并形成亲水膜13。因此,即使在例如水滴附着于截止滤光片9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成为该水滴快速浸润扩散,水滴一直附着于截止滤光片9的状态。因此,能防止截止滤光片9的视野变窄。
此外,通过在截止滤光片9的表面11b,实施拒水性处理代替亲水性处理,从而即使在水滴附着于例如截止滤光片9的情况下,也能将该水滴弹开。其结果,能防止成为水滴一直附着于截止滤光片9的状态。因此,能防止截止滤光片9的视野变窄。
并且,将周缘部6嵌入外壳主体4的开口部5,并且将截止滤光片9嵌入周缘部6,从而密封外壳主体4的开口部5。因此,能可靠地将截止滤光片9固定于反光镜外壳2。此外,能抑制水滴或尘埃侵入到反光镜外壳2内。
此外,在反光镜外壳2的外壳主体4的外表面与周缘部6的外侧壁6b之间并且在周缘部6的整个周边上形成有槽部8。因此,能防止例如在雨天车辆100行驶时,附着于外壳主体4的雨滴回流至截止滤光片9侧。由此,能更可靠地防止截止滤光片9的视野变窄。
(实施方式2)
接着,基于图13、14,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反光镜系统240的框图。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方面,在图13上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3所示,实施方式1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在于:相对于实施方式1中用2个摄像头31、32(主摄像头31、副摄像头32)作为摄像头单元30,实施方式2中使用1个摄像头230,使该摄像头230具有实施方式1的主摄像头31的作用和副摄像头32的作用这2个作用。即,反光镜系统240包括:加热器17、控制部28、摄像头230、监视器41。
(反光镜系统的动作)
接着,对反光镜系统240的动作进行说明。
这里,晴天时、以及截止滤光片9或摄像头230的透镜(本实施方式2中未图示)不起雾的情况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这里,摄像头230配置成中心轴与截止滤光片9(加热器17)的表面方向大致正交,这点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各摄像头31、32相同。
接着,对雨天等时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4是雨天等时的反光镜系统240的流程图。
如图13、图14所示,控制部28对于由摄像头230是否检测到由于雨天等时,导致在截止滤光片9上附着有雨滴或雪,或者截止滤光片9或摄像头230的透镜起雾(步骤ST21)进行判断(步骤ST22)。
在步骤ST22的判断为“否”,也就是说,在摄像头230未检测到在截止滤光片9附着有雨滴或雪,或者截止滤光片9或摄像头230的透镜起雾的情况下,再次进行步骤ST22。
另一方面,在步骤ST22的判断为“是”,也就是说,在摄像头230检测到在截止滤光片9附着有雨滴或雪,或者截止滤光片9或摄像头230的透镜起雾的情况下,控制部28使加热器17开启(步骤ST23)。
在开启加热器17的情况下,若截止滤光片9被加热,则附着于截止滤光片9的雨滴或雪蒸发。由此,截止滤光片9的视野变好。此外,加热器17与摄像头230相邻配置,因此利用加热器17去除摄像头230的透镜起雾,摄像头230的视野也变好。
而且,控制部28判断摄像头230的拍摄是否清晰(步骤ST24)。
在步骤ST24的判断为“否”,也就是说控制部28判断为摄像头230的拍摄还不清晰的情况下,使加热器17保持开启。此外,再次进行步骤ST24的判断。
另一方面,在步骤ST24的判断为“是”,也就是说,控制部28判断为摄像头230的拍摄变得清晰的情况下,关闭加热器17并结束反光镜系统240的处理(步骤ST25)。
因而,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2,能起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此外,与实施方式1的摄像头单元30相比,使1个摄像头230具有实施方式1的主摄像头31的作用和副摄像头32的作用这两个作用。因此,能使反光镜系统240的结构简化,并且能使反光镜外壳2(参照图1、图2)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还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增加各种变更后得到的实施方式。
例如,反光镜外壳2的形状不限于由上述的支承部3和外壳主体4构成的形状,能任意地变更。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对各摄像头31、32、230配置成中心轴31p、32p与截止滤光片9(加热器17)的表面方向大致正交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各摄像头31、32、230可以配置成中心轴31p、32p与截止滤光片9(加热器17)的表面方向相交。
(实施方式3)
接着,引用图5,基于图15~图22,对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
(反光镜)
图15是从车辆400的前进方向的后方观察反光镜301的立体图。图16是图15的分解立体图。
另外,图15、图16中,反光镜301表示设置于驾驶座侧即朝向前进方向的车体101的右侧部的反光镜。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将前进方向的前后简称为前后方向,将朝前进方向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简称为右侧,将朝前进方向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简称为左侧,将重力方向上下方向简称为上下方向等来进行说明。
如图15、图16所示,反光镜301包括:设置于车体401的右侧部的反光镜外壳302、嵌入反光镜外壳302的后方的开口部306a的截止滤光片9、配置在截止滤光片9的前表面并且设置成在反光镜外壳302密封开口部306a的保护器340、以及收纳于反光镜外壳302内的摄像头单元330。
另外,反光镜301设置于车体401的右侧部及左侧部,但2个反光镜301以车宽方向中央为中心线对称地构成,基本结构相同。因此,以下的说明中,仅对驾驶座侧的反光镜1进行说明,省略副驾驶座侧的反光镜301的说明。
(反光镜外壳)
反光镜外壳302由树脂等形成。反光镜外壳302包含:从车体401朝右方突出的支承部303、以及一体成型于支承部303的前端的外壳主体304。此外,支承部303及外壳主体304分别可在上下方向分开地构成。
即,支承部303由板状的支承侧基底部351、从上方覆盖支承侧基底部351且截面呈U字形的支承侧盖板352构成。支承侧盖板352使开口部352a朝向支承侧基底部351进行配置。并且,由支承侧基底部351和支承侧盖板352构成封闭截面。
另一方面,外壳主体304由从支承侧基底部351朝车宽方向外侧(右侧)延伸的主体侧基底部361、以及从支承侧盖板352朝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主体侧盖板362构成。而且,支承侧基底部351与主体侧基底部361一体成型。此外,支承侧盖板352与主体侧盖板362一体成型。
主体侧基底部361从支承侧基底部351的车宽方向最外端(右端)朝后方弯曲形成。
另一方面,主体侧盖板362截面呈大致U字形形成,使得与支承侧盖板352的形状相对应。此外,主体侧盖板362从支承侧盖板352的车宽方向最外端(右端)朝后方弯曲形成,使得与主体侧基底部361的延伸方向相对应。而且,主体侧盖板362使开口部362a朝向主体侧基底部361进行配置。由此,由主体侧基底部361和主体侧盖板362构成封闭截面。
此外,在外壳主体304的主体侧基底部361与主体侧盖板362之间并且从前侧面到右侧面之间设置有侧转向灯380。侧转向灯380具有方向指示功能。
并且,在外壳主体304设置有构成反光镜外壳302后方的开口部306a的大致呈四边形的边框状的周缘部306。周缘部306的大致上半部分与主体侧盖板362形成为一体。
图17是从上方观察反光镜301的俯视图。
如图17所示,周缘部306形成为相对于通过后方的周缘部306b的假想平面H1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的角度θ1(以下称为周缘部6的倾斜角θ1)在15°~30°的范围内。截止滤光片9嵌入由此构成的周缘部306的开口部306a的内周缘。
(摄像头单元)
图18是从后方观察反光镜301的俯视图,示出拆下截止滤光片9后的状态。
如图16、图17、图18所示,摄像头单元330收纳于反光镜外壳302的外壳主体304内。摄像头单元330由主摄像头331和副摄像头332这两个摄像头331、332构成。两个摄像头331、332中,将副摄像头332配置于反光镜外壳302的车体401侧,将主摄像头331配置于反光镜外壳302的车体401侧的相反侧的右侧。
此外,两个摄像头331、332都将透镜331a、332a朝后方配置。更具体而言,主摄像头331在中心轴331p相对于截止滤光片9的表面方向稍微向车宽方向外侧(右侧)倾斜的状态下,将透镜331a朝后方配置。此外,副摄像头332在中心轴332p比主摄像头331的中心轴331p更朝车宽方向外侧(右侧)倾斜的状态下,将透镜332a朝后方配置。即,如图17所详细示出的,与主摄像头331的拍摄范围B1相比,副摄像头332的拍摄范围B2成为朝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此外,副摄像头332的拍摄范围B2与主摄像头331的拍摄范围B1相比,更朝车宽方向外侧,但副摄像头332比主摄像头331配置在更靠车体401侧(车宽方向内侧),因此周缘部306不会映入副摄像头332。
并且,主摄像头331配置在比副摄像头332更靠上方。而且,2个摄像头331、332配置成从车体401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观察时一部分重叠。
由此配置的主摄像头331拍摄车体401的侧后方。另一方面,副摄像头332具有如下作用:感测该副摄像头332的透镜332a的起雾或附着于透镜332a的水滴等,并且感测截止滤光片9的表面9b的起雾或附着于表面9b的水滴。另外,副摄像头332也可以设定成检测(感测)车辆40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障碍物或人。此外,以下说明中,有时将进行这样的感测的副摄像头332简称为传感器用副摄像头332等。
(保护器)
图19是保护器340的立体图。
如图16、图19所示,保护器340保护摄像头单元330。保护器340配置在反光镜外壳302内的截止滤光片9与摄像头单元330之间。保护器340由树脂形成,具有形成为板状的主体部341以使得将反光镜外壳302(周缘部306)的开口部306a密封。换言之,主体部341与截止滤光片9的形状相对应地形成俯视时大致呈四边形的板状,以覆盖截止滤光片9的背面9a。
在主体部341的与各摄像头331、332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开口部341a、341b(第一开口部341a、第二开口部341b)。主摄像头331经由该第一开口部341a并且经由截止滤光片9,对车体401的侧后方进行拍摄。此外,副摄像头332经由第二开口部341b并且经由截止滤光片9,进行感测。
此外,在主体部341上,遮光部342a、342b(第一遮光部342a、第二遮光部342b)从各开口部341a、341b的周边朝各摄像头331、332突出形成。第一遮光部342a从第一开口部341a的周边突出,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以覆盖主摄像头331的透镜331a的周边。第二遮光部342b从第二开口部341b的周边突出,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以覆盖副摄像头332的透镜332a的周边。
遮光部342a、342b防止过剩的光射入各摄像头331、332的透镜331a、332a。因此,遮光部342a、342b使用黑色等遮光性优异的树脂,或者涂布遮光性优异的涂料。另外,遮光部342a、342b可以是具有遮光性的材料或涂料,也能用例如半透明树脂形成遮光部342a、342b。此外,遮光部342a、342b与主体部341用彼此相同的材料形成,或者也能涂布相同的涂料。此外,遮光部342a、342b与主体部341用彼此相同的材料形成,或者也能涂布相同的涂料。遮光部342a、342b至少具有遮光性即可。
此外,在主体部341的有遮光部342a、342b突出的背面341c侧,突出形成有安装支架343a、343b。各安装支架343a、343b将保护器340固定于反光镜外壳302。
并且,在主体部341的背面341c的相反侧的表面341d的四边上,分别朝截止滤光片9侧(后方)突出形成有周缘部344a、344b、344c、344d。此外,各周缘部344a、344b、344c、344d形成为沿着各边延伸。各周缘部344a、344b、344c、344d在主体部341与截止滤光片9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将主体部341定位至截止滤光片9。
(反光镜系统)
图20是表示反光镜系统370的框图。
如图20所示,上述的摄像头单元330构成反光镜系统370的一部分。反光镜系统370除了摄像头单元330以外,还包括收纳于反光镜外壳302内的控制部328、设置于车体401的车厢内的监视器371。监视器371配置于车厢内的驾驶员容易观察的任意的位置。这些摄像头单元330及监视器371与控制部328相连接。
(反光镜系统的动作)
接着,对反光镜系统37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在车体401的侧后方没有障碍物,并且没有雨滴或污垢附着于截止滤光片9或各摄像头331、332的透镜331a、332a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将由摄像头单元330拍摄到的图像作为信号输出至控制部328。并且,控制部328对从摄像头单元330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将该处理后的信号输出至监视器371。监视器371基于从控制部328接收到的信号,呈现由主摄像头331拍摄到的图像。驾驶员通过观察呈现在监视器371上的图像,从而能确认车体401的侧后方的状况。
这里,各摄像头331、332尤其是主摄像头331经由截止滤光片9拍摄车体401的侧后方,因此从外部射入各摄像头331、332的光在规定波长范围内衰减。并且,利用保护器340的遮光部中的第一遮光部342a,能防止过剩的光射入透镜331a。因此,能防止例如在逆光时主摄像头331的拍摄变得泛白模糊等不清晰的情况。
接着,对有雨滴或污垢附着于截止滤光片9或各摄像头331、332的透镜331a、332a的情况(以下称为污垢附着时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21是污垢附着时的反光镜系统370的流程图。
如图20、图21所示,控制部328对于由副摄像头332是否检测到在截止滤光片9附着有雨滴或灰尘,或者截止滤光片9或副摄像头332的透镜332a起雾(步骤ST311)进行判断(步骤ST312)。
这里,主摄像头331配置在与副摄像头332相同的状况下,因此主摄像头331的透镜331a的状态能等同于副摄像头332的透镜332a的状态。即,主摄像头331的透镜331a是否起雾的判断根据副摄像头332的透镜332a是否起雾的判断来进行。
步骤ST312的判断为“否”,也就是说,在副摄像头332未检测到在截止滤光片9上附着有雨滴或灰尘,或者截止滤光片930或副摄像头332的透镜332a起雾的情况下,再次进行步骤ST312的判断。
另一方面,在步骤ST312的判断为“是”,也就是说,在由副摄像头332检测到在截止滤光片9上附着有雨滴或灰尘,或者截止滤光片9或副摄像头332的透镜332a起雾的情况下,控制部328驱动未图示的污垢去除单元(步骤ST313)。
作为污垢去除单元,针对于例如雨滴或雪、起雾等,通过在反光镜外壳302内设置加热器,并使该加热器动作,从而去除雨滴或雪、起雾。此外,针对于例如灰尘或泥等,通过在反光镜外壳302上设置雨刮装置,并使该雨刮装置动作,从而擦拭截止滤光片9的表面9b。
而且,控制部328判断主摄像头331的拍摄是否清晰(步骤ST314)。
在步骤ST314的判断为“否”,也就是说由控制部328判断为主摄像头331的拍摄还不清晰的情况下,使污垢去除装置保持开启。此外,再次进行步骤ST314的判断。
另一方面,在步骤ST314的判断为“是”,也就是说由控制部328判断为主摄像头331的拍摄变得清晰的情况下,关闭污垢去除装置并结束反光镜系统370的处理。
接着,基于图20、图22,对在车体401的侧后方有障碍物的情况(以下称为有障碍物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22是有障碍物时的反光镜系统370的流程图。
如图20、图22所示,控制部328对是否由副摄像头332检测出有障碍物(步骤ST321)进行判断(步骤ST322)。
在步骤ST322的判断为“否”,也就是说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再次进行步骤ST322的判断。
另一方面,在步骤ST322的判断为“是”,也就是说,有障碍物的情况下,控制部28驱动未图示的注意提醒装置(步骤ST323)。
作为注意提醒装置,例如可以是用声音向乘客告知危险的警报器,或者可以是显示副摄像头332的视频的监视器。监视器可以与显示主摄像头331的视频的监视器371相同。在与监视器371相同的情况下,希望在通常情况下仅呈现主摄像头331的视频,而在有障碍物时变更视角,显示将主摄像头331与副摄像头332这两个摄像头331、332的视角合成后得到的广视角的视频。
而且,控制部328对主摄像头332是否不再检测到障碍物进行判断(步骤ST324)。
在步骤ST324的判断为“否”,也就是说判断为副摄像头332仍检测到障碍物的情况下,使注意提醒装置保持开启。此外,再次进行步骤ST324的判断。
另一方面,在步骤ST324的判断为“是”,也就是说判断为副摄像头332不再检测到障碍物的情况下,使注意提醒装置关闭并结束反光镜系统370的处理。
另外,对在车体401的侧后方有障碍物,并且没有雨滴或污垢等附着于截止滤光片9或各摄像头331、332的透镜331a、332a的情况,可以任意地设定使污垢去除装置和注意提醒装置中的哪一个优先驱动。
由此,在上述的实施方式3中,在外壳主体304内收纳有摄像头单元330。摄像头单元330由主摄像头331和副摄像头332这两个摄像头331、332构成。因此,通过分开使用两摄像头331、332,以使得将主摄像头331用作为车体401的侧后方的拍摄用,将副摄像头332用作为传感器用,从而能抑制反光镜系统370的控制的复杂化。此外,通过切换所使用的摄像头331、332,能容易地变更拍摄范围B1、B2。并且,基于副摄像头332的检测结果,擦拭各摄像头331、332的透镜331a、332a或截止滤光片9的附着物等,从而能利用主摄像头331可靠且清晰地拍摄车体后方。
此外,在反光镜外壳302的后方的开口部306a嵌入有截止滤光片9。因此,通过该截止滤光片9能减少射入摄像头单元330的光量。由此,即使在使摄像头单元330高灵敏度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在逆光时等拍摄变得不清晰的情况。
反光镜外壳302包含:从车体401朝右方突出的支承部303、以及一体成型于支承部303的前端的外壳主体304。因此,能削减反光镜301的部件个数,能降低反光镜301的制造成本。
此外,能使反光镜301外观上看上去清爽,能提高反光镜301的设计性。
反光镜301中,将副摄像头332配置于反光镜外壳302的车体401侧,将主摄像头331配置于反光镜外壳302的车体401侧的相反侧的右侧。因此,副摄像头332的拍摄范围B2与主摄像头331的拍摄范围B1相比,更朝车宽方向外侧,但周缘部306不会映入副摄像头332。其结果,能利用副摄像头332拍摄车宽方向外侧尽可能大的范围。
此外,由于副摄像头332的拍摄范围B2与主摄像头331的拍摄范围B1相比更朝车宽方向外侧,能利用副摄像头332拍摄车宽方向外侧尽可能大的范围。因此,在将副摄像头332用作为障碍物检测用的情况下,能提高障碍物等的检测精度。
此外,主摄像头331配置在比副摄像头332更靠上方。而且,2个摄像头331、332配置成从车体401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观察时一部分重叠。因此,能将外壳主体304的车宽方向的长度设定得较短,能抑制车体401的车宽增大。
此外,将与摄像头单元330相连接的线束或反光镜301的保存装置等收纳于反光镜外壳302的支承部3内的情况下,需要在车体401的高度方向上扩大支承部303。然而,通过将各摄像头331、332配置成从车体的高度方向上观察时一部分重叠,从而能朝高度方向较大地形成外壳主体304,将整个反光镜301设计成没有凹凸的光滑形状。因此,能提高反光镜301的设计性。
此外,截止滤光片9的滤膜312构成为能将光朝外壳主体304的外部反射,因此能用作为镜片。因此,通过调整截止滤光片9的倾斜角θ2(例如将倾斜角θ2设定为15°~30°),从而驾驶员能利用截止滤光片9确认车体401的后方。由此,即使在假设摄像头单元330发生问题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将截止滤光片9用作为反光镜301,来观察车体后方,能提高反光镜301的失效保护功能。
并且,例如若将用作为传感器的副摄像头332配置于比主摄像头331更靠车体401侧,则即使在将外壳主体304倾斜至车体侧的情况下,也能利用副摄像头332拍摄车宽方向外侧的尽可能大的范围(参照图17中的拍摄范围B2),因此不会损害作为传感器用的副摄像头332的功能。因此,能尽可能扩大外壳主体304的倾斜调整范围,因此能可靠地将截止滤光片9用作为车体后方确认用的镜片。
此外,保护器340设置在反光镜外壳302内的截止滤光片9与摄像头单元330之间。保护器340具有:形成为板状并覆盖截止滤光片9的背面9a的主体部34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并使得从该主体部341覆盖各摄像头331、332的透镜331a、332a的周边的各遮光部342a、342b。因此,能利用各遮光部342a、342b更可靠地防止过剩的光射入各摄像头331、332的透镜331a、332a。此外,通过用无法透射的材料来形成主体部341,或者用涂料涂布,从而能不易从外部看到外壳主体4的内部,能提高反光镜301的设计性。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3,还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的实施方式3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3中,对摄像头单元330由主摄像头331和副摄像头332这两个摄像头331、332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多个摄像头来构成摄像头单元330。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1个摄像头设为主摄像头331,将其他摄像头设为副摄像头332,将各副摄像头332分别使用于检测污垢附着的传感器用和检测障碍物的传感器用。此外,可以将2个以上的摄像头作为主摄像头331,例如构成为在停车时等对车体401的侧后方的拍摄范围进行变更。
此外,可以将高灵敏度摄像头用于摄像头单元330,检测远光灯或不开灯的后续车辆,对显示于监视器371的视频进行加工以使驾驶员容易观察或提醒驾驶员注意。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3中,对将反光镜外壳302的周缘部306的倾斜角θ1设定在15°~30°的范围内,将嵌入周缘部306的开口部306a的截止滤光片9的倾斜角θ2也设定成与倾斜角θ1相同的角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能将周缘部306的倾斜角θ1与截止滤光片9的倾斜角θ2分别设定成任意的角度。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3中,对在反光镜外壳302的外壳主体304的主体侧基底部361与主体侧盖板362之间并且从前侧面到右侧面之间设置有侧转向灯38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侧转向灯380。
工业上的实用性
根据上述的反光镜,能仅使截止滤光片和摄像头单元的需要部位加热,而不对整个反光镜外壳内进行加热。因此,能防止截止滤光片的视野变窄或摄像头单元的透镜起雾的情况。
因此,通过截止滤光片能减少射入摄像头单元的光量。因此,即使在使摄像头单元高灵敏度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在逆光时等拍摄变得不清晰的情况。
此外,根据上述的反光镜,通过设置2个以上的摄像头,从而能通过切换所使用的摄像头来容易地变更拍摄范围。此外,通过分别使用拍摄用的摄像头和用于检测障碍物或检测污垢的摄像头,从而能抑制控制的复杂化。
并且,通过截止滤光片能减少射入摄像头单元的光量。因此,即使在使摄像头单元高灵敏度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在逆光时等拍摄变得不清晰的情况。
标号说明
1、301 反光镜
2、302 反光镜外壳
5 开口部
6 周缘部(框体)
7 嵌合部(周边)
8 槽部
9 截止滤光片
9a 背面(截止滤光片侧的面)
9b 表面(一个面)
13 亲水膜
17 加热器
30、330 摄像头单元
31 主摄像头
31p、32p 中心轴
32 副摄像头
40、240 反光镜系统
101、401 车体
230 摄像头(摄像头单元)
303 支承部
304 外壳主体
331 主摄像头(第一摄像头)
331a、332a 透镜
332 副摄像头(第二摄像头)
340 保护器
341 主体部
342a 第1遮光部(遮光部)
342b 第2遮光部(遮光部)
B1、B2 拍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反光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光镜外壳,该反光镜外壳设置于车体的侧部;
摄像头单元,该摄像头单元收纳于所述反光镜外壳并拍摄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
截止滤光片,该截止滤光片减少射入所述摄像头单元的光量;以及
加热器,该加热器设置于所述截止滤光片的所述摄像头单元侧的面并能加热所述截止滤光片,
所述摄像头单元配置成中心轴与所述截止滤光片的表面方向相交,
所述摄像头单元与所述加热器相邻配置,
所述摄像头单元至少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这两个摄像头,
该第一摄像头对包含所述车体的一部分的所述前进方向的后方进行拍摄,
该第二摄像头对包含比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拍摄范围更靠所述车体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范围进行拍摄,
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配置成从所述车体的高度方向观察时一部分重叠,并且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中配置于上方的摄像头配置在比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中配置于下方的摄像头更靠所述车体的车宽方向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头单元与所述加热器之间的距离L设定成满足1mm≦L≦1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距离L设定成满足2mm≦L≦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截止滤光片由半反射镜、电致变色滤光片、偏光板、ND滤光片和低反射处理玻璃中的至少1个构成。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截止滤光片的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侧的面实施亲水性处理。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截止滤光片的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侧的面实施拒水性处理。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光镜外壳朝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形成有开口部,
包括框体,该框体嵌入所述反光镜外壳的所述开口部的周边,并且嵌入有所述截止滤光片,
通过所述截止滤光片及所述框体来将所述开口部密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光镜外壳与所述框体之间的所述框体的整个周边上形成槽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光镜外壳包括:
支承部,该支承部设置于所述车体的所述侧部;以及
外壳主体,该外壳主体一体形成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车体相反侧的前端。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摄像头对附着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透镜及所述截止滤光片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附着物进行拍摄并检测。
11.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摄像头设置在所述车体侧,
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于比所述第二摄像头更靠所述车体的车宽方向外侧。
12.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截止滤光片的一个面被加工成镜面,所述一个面朝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配置。
13.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截止滤光片与所述摄像头单元之间设置有保护器,
所述保护器包括:
板状的主体部;以及
遮光部,该遮光部呈筒状,从所述主体部突出设置,并且覆盖所述第一摄像头及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各透镜的周边。
CN201880033151.3A 2017-05-23 2018-04-27 反光镜 Active CN1107092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1684 2017-05-23
JP2017101684A JP2018197021A (ja) 2017-05-23 2017-05-23 ドアミラー
JP2017175908A JP6815957B2 (ja) 2017-09-13 2017-09-13 ドアミラー
JP2017-175908 2017-09-13
PCT/JP2018/017196 WO2018216434A1 (ja) 2017-05-23 2018-04-27 ドアミラ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9283A CN110709283A (zh) 2020-01-17
CN110709283B true CN110709283B (zh) 2023-02-03

Family

ID=64396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3151.3A Active CN110709283B (zh) 2017-05-23 2018-04-27 反光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34300B2 (zh)
EP (1) EP3632745B1 (zh)
CN (1) CN110709283B (zh)
WO (1) WO20182164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81197A (en) * 2019-02-08 2020-08-12 Shazad Adil Vehicle comprising a stabiliser device
CN114600442B (zh) 2019-08-09 2024-10-01 法可镜子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的相机模块
DE102021111200A1 (de) * 2021-04-30 2022-11-0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Geräteträger für ein Fahrzeug
KR20230170228A (ko) * 2022-06-10 2023-12-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디지털 사이드 미러 구동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09024A1 (de) * 1983-03-14 1984-09-20 Deutsche Spezialglas Ag, 3223 Delligsen Heizbarer spiegel mit korrosionsgeschuetzter rueckseite
JP2541566Y2 (ja) 1991-10-02 1997-07-16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モニタ−カメラの水滴除去装置
JPH05294183A (ja) 1992-04-17 1993-11-09 Canon Inc 車載監視カメラ装置
JPH06935U (ja) 1992-06-03 1994-01-11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付ドアミラー
JP3034381B2 (ja) 1992-06-18 2000-04-17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字詰テーブル作成装置
JP2590569Y2 (ja) 1992-10-23 1999-02-17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リング状ヒータ内蔵のフィルター
JPH11327016A (ja) 1998-05-19 1999-11-26 Sony Corp レンズ保護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周辺撮影装置
AU2001243285A1 (en) * 2000-03-02 2001-09-12 Donnelly Corporation Video mirror systems incorporating an accessory module
US6642840B2 (en) 2000-07-28 2003-11-04 Lang-Mekra North Amicica, Llc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with monitor
JP4088100B2 (ja) 2002-05-14 2008-05-21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カメラ内蔵型バックミラー装置
WO2004047421A2 (en) * 2002-11-14 2004-06-03 Donnelly Corporation Imaging system for vehicle
EP1445149B1 (en) 2002-12-20 2006-01-18 Murakami Corporation Outer mirror
AU2003233806A1 (en) 2003-05-22 2004-12-13 Fico Mirrors, Sa Image-acquisition module comprising a heating device, which is used to monitor the exterior of a motor vehicle
JP4371824B2 (ja) * 2003-10-21 2009-11-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カメラ取付部材
DE102004050887A1 (de) * 2004-10-19 2006-04-27 Siemens Ag Blind-Spot-Kamera-System für den Außenspiegel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2007112368A (ja) 2005-10-24 2007-05-10 Tgal:Kk 車両用後側方確認カメラ装置
JP2007208865A (ja) 2006-02-06 2007-08-16 Clarion Co Ltd カメラ状態検知システム
JP5178085B2 (ja) * 2007-08-07 2013-04-10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撮像装置付きバックミラー
US9827913B2 (en) * 2010-02-10 2017-11-28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US20180124878A1 (en) * 2010-06-07 2018-05-03 SMR Patents S.à.r.l. Rear-view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with a Heating Device
US9294657B2 (en) 2012-08-13 2016-03-22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ular imaging device
KR20140039831A (ko) * 2012-09-25 2014-04-02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차량용 사이드미러 시스템 및 이의 차량 측후방 영상 표시 방법
JP6785552B2 (ja) * 2013-07-23 2020-11-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150012B2 (ja) 2015-05-27 2017-06-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発電制御装置、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222181A (ja) 2015-06-02 2016-12-28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車両用撮像装置
JP6578167B2 (ja) 2015-09-11 2019-09-18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578856B2 (ja) 2015-09-29 2019-09-2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カメラ取付部の構造
JP6726952B2 (ja) 2015-11-30 2020-07-22 株式会社キッツ 逆止弁
JP6683474B2 (ja) 2015-12-21 2020-04-2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撮像装置
DE102017121737B4 (de) * 2017-09-19 2019-09-12 SMR Patents S.à.r.l. Sicherungsring, Rückblickvorrichtung und Fahrzeu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16434A1 (ja) 2018-11-29
EP3632745A1 (en) 2020-04-08
EP3632745B1 (en) 2023-04-05
US11034300B2 (en) 2021-06-15
CN110709283A (zh) 2020-01-17
US20200164804A1 (en) 2020-05-28
EP3632745A4 (en) 2020-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09283B (zh) 反光镜
US10384610B2 (en) Rearview vision system for vehicle
JP5936288B2 (ja) 車両用撮像装置
US9707903B2 (en) Accessory system for a vehicle
US6717610B1 (en) Wide angle image capture system for vehicle
US20170355312A1 (en) Interio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with full screen video display
JP2003327048A (ja) カメラ内蔵型バックミラー装置
JP2014061808A (ja) 後方視認装置
JP6013922B2 (ja) 車両用カメラ装置
JP2010274717A (ja) 車載用カメラ、車載用カメラシステム、車用窓板及び車
JP4058983B2 (ja) 車載全方位カメラ
CN108437895A (zh) 车辆用光学系统
CN107531180B (zh) 用于汽车的监测装置
JP6815957B2 (ja) ドアミラー
JP4454646B2 (ja) カメラ装置
CN118973865A (zh) 用于车辆的摄像头监视系统和用于控制这种摄像头监视系统的方法
JP2012131390A (ja) 車載カメラ
KR100892502B1 (ko) 자동차 후방 감시 시스템
JP2016218044A (ja) ウィンド面検出センサ
KR100893293B1 (ko) 차량 운전자 전방 시선 확보 방법 및 전방 시선 확보시스템
JP2018197021A (ja) ドアミラー
JP2020032748A (ja) 電子ミラー
JP3305417B2 (ja) 車両左右方向死角モニター
JP2007314042A (ja) 撮像装置
US11541811B2 (en) Set of rear view assemblies an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0

Address after: Shizuoka

Applicant after: MURAKAMI CO., LTD.

Address before: Gunma

Applicant before: MITSUBA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