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4123A - 带打印装置、带盒以及带盒组 - Google Patents
带打印装置、带盒以及带盒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54123A CN110654123A CN201910567012.5A CN201910567012A CN110654123A CN 110654123 A CN110654123 A CN 110654123A CN 201910567012 A CN201910567012 A CN 201910567012A CN 110654123 A CN110654123 A CN 1106541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pe
- cartridge
- cassette
- detection
- mount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Detecting type of paper, e.g. by automatic reading of a code that is printed on a paper package or on a paper roll or by sensing the grade of translucency of the pap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38—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embossing, e.g. for making matrices for stereotypes
- B41J3/38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embossing, e.g. for making matrices for stereotypes of tapes, e.g. tape cartri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5/00—Other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or incorporated in, ink-ribbon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5/00—Other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or incorporated in, ink-ribbon mechanisms
- B41J35/22—Mechanisms permitting the selective use of a plurality of ink ribb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5/00—Other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or incorporated in, ink-ribbon mechanisms
- B41J35/28—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nk-ribbon mechanisms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Abstract
提供带打印装置、带盒以及带盒组,能够在盒安装部的底面增设检测元件,并且能够维持带盒的容积效率。带打印装置具有:盒安装部,带盒安装于该盒安装部;检测部,其具有构成为能够从设置于盒安装部的底面的第1检测开口出没的第1检测部件,检测收纳于带盒的打印带的种类;以及热头,其在打印带上进行打印,在带盒安装于盒安装部时的平面观察下,第1检测部件的从第1检测开口露出的部分位于比带收纳区靠外侧的位置,并且设置在带收纳区的与第1区域侧不同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打印装置、带盒以及带盒组。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公知有如下的带打印装置:该带打印装置具有能够从盒安装部的底面出没的3个检测元件,对安装于盒安装部的带盒的种类进行判别。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66605号公报
在现有的带盒中,与3个检测元件对应的被检测部被设置成,由盒壳体的里侧壁部选择性地按下。另一方面,由于带盒的种类逐年增加,所以要求在盒安装部的底面增设用于判别带盒的种类的检测元件。另外,还存在维持带盒的容积效率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带打印装置具有:盒安装部,带盒安装于该盒安装部;检测部,其具有构成为能够从设置于盒安装部的底面的检测开口出没的动作件,检测收纳于带盒的打印带的种类;热头,其在打印带上进行打印,其中,带盒具有盒壳体,该盒壳体具有:底壁部,其在该带盒安装于盒安装部时面向盒安装部的底面;以及周壁部,其从底壁部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盒壳体具有:墨带收纳区,其收纳墨带、卷绕有墨带的送出芯以及收卷墨带的收卷芯;头插入孔,其在带盒向盒安装部安装时供热头和覆盖热头的头罩插入;第1区域,其由墨带收纳区和头插入孔构成;以及带收纳区,其收纳打印带和卷绕有打印带的带芯,动作件的从检测开口露出的部分在带盒安装于盒安装部时的平面观察下,位于比带收纳区靠外侧的位置,并且设置在带收纳区的与第1区域侧不同侧的位置。
本发明的带盒能够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盒安装部,该带打印装置具有:第1凸部,其设置在盒安装部的底面的与带卷对应的位置;压印辊轴,其设置在盒安装部的底面;第2凸部,其设置在盒安装部的底面;以及检测部,其具有能够从盒安装部的底面出没的动作件和能够根据动作件的位置而生成检测信号的传感器主体,第1凸部位于第2凸部和动作件与压印辊轴之间,其中,该带盒具有:盒壳体,其具有凹部和供第2凸部插入的开口,收纳带卷;以及压印辊,其配置在盒壳体内,供压印辊轴插入,盒壳体在带盒安装于盒安装部的状态下的平面观察时与动作件重叠的位置,设置有作为被检测部的凹部。
本发明的另一个带盒能够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盒安装部,该带打印装置具有:第1凸部,其设置在盒安装部的底面的与带卷对应的位置;压印辊轴,其设置于盒安装部的底面;第2凸部,其设置于盒安装部的底面;以及检测部,其具有能够从盒安装部的面出没的动作件和能够根据动作件的位置而生成检测信号的传感器主体,第1凸部位于第2凸部和动作件与压印辊轴之间,其中,该带盒具有:盒壳体,其具有供第2凸部插入的开口,收纳带卷;以及压印辊,其配置在盒壳体内,供压印辊轴插入,盒壳体设置有在带盒安装于盒安装部的状态下动作件所处的被检测区域。
本发明的另一个带盒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盒安装部,该带打印装置具有:盒安装部;检测部,其使用动作件来检测带盒的打印带的种类,该动作件构成为能够从设置于盒安装部的底面的检测开口出没;以及热头,其在打印带上进行打印,其中,该带盒具有盒壳体,该盒壳体具有:底壁部,其在带盒安装于盒安装部的状态下面向盒安装部的底面;以及周壁部,其从底壁部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盒壳体具有:墨带收纳区,其收纳墨带、卷绕有墨带的送出芯以及收卷墨带的收卷芯;头插入孔,其在带盒向盒安装部安装时供热头插入;第1区域,其由墨带收纳区和头插入孔构成;以及带收纳区,其收纳打印带和卷绕有打印带的带芯,在带盒安装于盒安装部时的平面观察下,盒壳体的底壁部中的与动作件的从检测开口露出的部分对应的区域比带收纳区靠外侧,并且位于带收纳区的与第1区域侧相反的一侧。
本发明的另一个带盒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盒安装部,该带打印装置具有:盒安装部;以及检测部,其使用动作件来检测带盒的打印带的种类,该动作件构成为能够从设置于盒安装部的底面的检测开口出没,其中,该带盒具有盒壳体,该盒壳体具有:底壁部,其包括在带盒安装于盒安装部时面向盒安装部的底面的对置面;以及周壁部,其从底壁部的周缘部立起设置,在底壁部的对置面中的立起设置有周壁部的周缘部设置有被检测区域,该被检测区域在带盒安装于盒安装部时由带打印装置的从检测开口突出的动作件来检测。
本发明的带盒组能够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盒安装部,包括第1盒和第2盒,该带打印装置具有:第1凸部,其设置在盒安装部的底面的与带卷对应的位置;压印辊轴,其设置在盒安装部的底面;第2凸部,其设置在盒安装部的底面;以及检测部,其具有能够从设置于盒安装部的检测开口出没的动作件和能够根据动作件的位置而生成检测信号的传感器主体,在第1盒安装于盒安装部时,传感器主体根据动作件的第1检测位置而生成第1检测信号,在第2盒安装于盒安装部时,传感器主体根据动作件的第2检测位置而生成第2检测信号,第2凸部和动作件隔着第1凸部而位于压印辊轴的相反侧的区域,其中,第1盒在安装于盒安装部时使动作件没入到检测开口中,第2盒在安装于盒安装部时维持使动作件从检测开口突出的状态,第1盒具有:第1盒壳体,其具有供第2凸部插入的第1开口;第1带卷,其配置在第1盒壳体内;以及第1压印辊,其配置在第1盒壳体内,供压印辊轴插入,该第1盒设置有在安装于盒安装部的状态下使带打印装置的动作件位于第1检测位置的第1被检测区域,第2盒具有:第2盒壳体,其具有供第2凸部插入的第2开口;第2带卷,其配置在第2盒壳体内;以及第2压印辊,其配置在第2盒壳体内,供压印辊轴插入,该第2盒设置有在安装于盒安装部的状态下使带打印装置的动作件位于第2检测位置的第2被检测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打印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安装方向近前侧平面观察安装有带盒的状态的带打印装置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盒的立体图。
图4是从安装方向近前侧平面观察带盒的图。
图5是第1盒的立体图。
图6是第2盒的立体图。
图7是从安装方向近前侧平面观察里侧壳体的图。
图8是从安装方向里侧平面观察第2盒的图。
图9是从安装方向近前侧平面观察盒安装部的图。
图10是安装了第1盒的状态下的沿图2的A-A切断线切断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安装了第2盒的状态下的沿图2的A-A切断线切断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带打印装置的框图。
图13是示出控制电路对切割器马达进行控制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1:盒安装部;23:插入凸部;25:压印辊轴;27:收卷轴;29:头部;31:压印辊旋转部件;35:收卷旋转部件;37:热头;39:头罩;41:送出侧卡合突起;43:收卷侧卡合突起;45:引导销;47:第1定位突起;49:第2定位突起;51:按压钩;53:高度定位凸部;55:第2检测开口;59:第1检测开口;63:第2检测部件;71:第1检测部件;73:装置侧假想线;120:带收纳区;130:第1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带打印装置、带盒以及带盒组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表示各部分的个数等的数值均只是例示,并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明确各部分的配置关系,显示了XYZ直角坐标系,但不言而喻,其并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
根据图1和图2对带打印装置1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带打印装置1具有装置壳体3和安装部罩5。在装置壳体3的一个面设置有操作面板7、显示器9以及盒安装部11。在装置壳体3的另一个面设置有带排出口13。
在操作面板7上设置有字符按钮、选择按钮、打印按钮等按钮15。操作面板7受理字符串等打印信息、执行打印等各种指示的输入操作。
显示器9根据操作面板7所受理的输入操作,显示所输入的字符串等。另外,显示器9根据设置于带打印装置1的各部分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各种显示。
安装部罩5对盒安装部11进行开闭。盒安装部11形成为一个面敞开的凹状。带盒101可拆装地安装于盒安装部11。
当操作面板7受理执行打印的输入操作时,带打印装置1根据从操作面板7输入的打印信息来执行打印处理。即,带打印装置1一边将收纳于带盒101的带113朝向带排出口13输送,一边在带113上打印所输入的字符串等。另外,带113是本发明的“打印带”的一例。
虽然在图1和图2中省略了图示,但在盒安装部11与带排出口13之间设置有全切割器17和半切割器19(参照图12)。全切割器17在带113的打印完成部分的后方将带113切断。半切割器19不将带113切断而是在带113的一个面上形成切缝。全切割器17和半切割器19以切割器马达21(参照图12)为驱动源而进行动作。另外,带打印装置1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半切割器19而仅设置全切割器17来将带113切断。另外,也可以设置两个切割器马达21,利用分开的切割器马达21分别对全切割器17和半切割器19进行驱动。此外,也可以不设置切割器马达21,而是将后述的进给马达33作为全切割器17和半切割器19这两个切割器的驱动源或者全切割器17的驱动源。
根据图3至图8对带盒101进行说明。在后面进行详述,关于带盒101,有图5所示的第1盒177和图6所示的第2盒179,该第1盒177在第1检测区域171未设置检测凹部175,该第2盒179在第1检测区域171设置有检测凹部175。带盒101具有带芯103、压印辊105、送出芯107、收卷芯109以及将这些部件收纳为可旋转的盒壳体111。在带芯103上卷绕有带113。从带芯103送出的带113从设置于盒壳体111的侧面的带送出口115向盒壳体111外送出。在送出芯107上卷绕有墨带117。在收卷芯109上收卷从送出芯107送出的墨带117。另外,在未使用的状态下,带113和带芯103的合计重量占带盒101的重量的50%以上。换言之,包括带113和带芯103的带卷在构成带盒101的结构体中重量是最大的。
在盒壳体111中,以在带盒101的安装方向上贯通的方式设置有头插入孔118。这里,带盒101的安装方向是指在带盒101向盒安装部11安装时相对于盒安装部11从近前侧朝向里侧的方向。以下,将带盒101的安装方向(即,-Z方向)简称为“安装方向”。另外,以下,将从+Z侧或-Z侧观察与安装方向垂直的平面(即,XY平面)称为“平面观察”。
根据图4,对从+Z侧平面观察带盒101时的上述各结构体的配置进行说明。盒壳体111具有将大小不同的两个大致矩形连接成平面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形状。头插入孔118在平面观察时形成为大致矩形状,设置在盒壳体111中的后述的第1区域130的-X侧且-Y侧的角部的内侧。在头插入孔118的+Y侧且-X侧设置有压印辊105。另外,压印辊105的一部分从+Y方向侧向-Y方向侧在头插入孔118内突出。带送出口115设置在比压印辊105靠-Y侧的盒壳体111的周壁部上。在头插入孔118的+X侧设置有墨带收纳区110,该墨带收纳区110收纳卷绕有墨带117的送出芯107和收卷芯109。另外,将由墨带收纳区110和头插入孔118构成的区域称为第1区域130。收卷芯109设置于头插入孔118的+X侧,对从送出芯107送出并在头插入孔118的+Y侧、-X侧和-Y侧的周围输送的墨带117进行收卷。送出芯107设置在收卷芯109的+X侧且+Y侧。在头插入孔118和墨带收纳区110的+Y侧设置有带收纳区120,该带收纳区120收纳卷绕有带113的带芯103。带收纳区120的-X侧的周壁部与设置有带送出口115的周壁部形成为共面。另外,带收纳区120的+X侧的周壁部设置为比墨带收纳区110的+X侧的周壁部靠-X侧。换言之,带收纳区120的X方向的长度比将头插入孔118和墨带收纳区110合起来的第1区域130的X方向的长度短。另外,带收纳区120的+Y方向的周壁部与+X侧的周壁部或-X侧的周壁部交叉的周壁部形成为在平面观察时被倒角成圆弧状的曲面。
盒壳体111具有近前侧壳体119和里侧壳体121。近前侧壳体119在带盒101向盒安装部11安装时处于安装方向近前侧。里侧壳体121在带盒101向盒安装部11安装时处于安装方向里侧。另外,近前侧壳体119是具有透光性的树脂的成型品,里侧壳体121是不具有透光性的树脂的成型品,但近前侧壳体119和里侧壳体121的材质、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此。另外,近前侧壳体119和里侧壳体121是本发明的“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一例。
近前侧壳体119具有近前侧壁部123和从近前侧壁部123的周缘部向安装方向里侧立起设置的第1周壁部125。里侧壳体121具有里侧壁部127和从里侧壁部127的周缘部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立起设置的第2周壁部129。另外,第2周壁部129是本发明的“周壁部”的一例。里侧壁部127是本发明的“底壁部”的一例。
在近前侧壁部123设置有6个组装销(省略图示)和两个组装钩131。另一方面,在里侧壁部127设置有6个组装销插入孔133,在第2周壁部129设置有两个组装钩卡合部135。在将近前侧壳体119和里侧壳体121组合起来时,组装销被压入到组装销插入孔133中,并且,组装钩131与组装钩卡合部135卡合。另外,也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来构成近前侧壳体119和里侧壳体121:在近前侧壁部123设置有6个组装销插入孔133,在里侧壁部127设置有6个组装销。
在近前侧壁部123设置有近前侧压印辊支承部137、近前侧送出支承部(省略图示)、近前侧收卷支承部139以及近前侧头开口141。另一方面,在里侧壁部127设置有芯插入筒部143、里侧压印辊支承部145、里侧送出支承部147、里侧收卷支承部149以及里侧头开口151。
芯插入筒部143形成为带台阶的圆筒状,插入于带芯103。即,带芯103以芯插入筒部143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在芯插入筒部143的内周部设置有供后述的插入凸部23插入的插入孔和防反转弹簧(省略图示)。防反转弹簧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在带盒101未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防反转弹簧通过使防反转弹簧的安装方向里侧的端部与带芯103卡合而防止带芯103向与送出带113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近前侧压印辊支承部137和里侧压印辊支承部145将压印辊105支承为能够旋转。近前侧送出支承部和里侧送出支承部147将送出芯107支承为能够旋转。近前侧收卷支承部139和里侧收卷支承部149将收卷芯109支承为能够旋转。近前侧头开口141构成了头插入孔118的安装方向近前侧的端部,里侧头开口151构成了头插入孔118的安装方向里侧的端部。
在里侧壁部127设置有送出侧钩153和收卷侧钩155。送出侧钩153的末端部与送出芯107的安装方向里侧的端部卡合,收卷侧钩155的末端部与收卷芯109的安装方向里侧的端部卡合。由此,抑制了在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之前因送出芯107或收卷芯109旋转而使墨带117产生松弛。
在近前侧壁部123上设置有第1引导孔157。另一方面,在里侧壁部127上设置有第2引导孔159。第2引导孔159设置于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与第1引导孔157重叠的位置。在带盒101向盒安装部11安装时,第1引导孔157和第2引导孔159供后述的引导销45贯通插入,对带盒101的安装进行引导。另外,根据引导销45的突出高度与带盒101的厚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引导销45与近前侧壁部123抵接或未贯通插入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第1引导孔157。“第1引导孔157”和“第2引导孔159”是本发明的“开口”的一例。
在里侧壁部127的安装方向里侧的面设置有第1定位孔161和第2定位孔163。在第2周壁部129的外周面设置有两个按压卡合部165。
在里侧壁部127的安装方向里侧的面设置有第1检测区域171和第2检测区域167。第1检测区域171和第2检测区域167是为了借助后述的各检测部件使带打印装置1检测收纳于盒壳体111的带113的种类而设置的。第1检测区域171是本发明的“被检测区域”的一例。另外,第2检测区域167具有与在上述现有技术文献中记载的被检测部基本相同的结构。
第2检测区域167是里侧壁部127的安装方向里侧的面中的与后述的3个第2检测部件63(参照图9)对应的区域,在与3个第2检测部件63对应的3个部位选择性地设置有检测对象孔173。即,在第2检测区域167中,根据收纳于盒壳体111的带113的种类,3个检测对象孔173的有无的组合是不同的。
第1检测区域171是里侧壁部127的安装方向里侧的面中的与后述的第1检测部件71(参照图9)对应的区域,在第1检测区域171选择性地设置有检测凹部175。换言之,在平面观察时,第1检测区域171设置在与第1检测部件71重叠的位置,在第1检测区域171中,根据收纳于带盒101的带113的种类,有时设置检测凹部175,有时不设置检测凹部175。检测凹部175形成为安装方向里侧和外周面侧敞开的凹状。另外,在平面观察时,第1检测区域171位于带收纳区120的外侧,并且设置在第1区域130的相反侧,进而设置在与第1区域130侧不同侧的位置。另外,里侧壁部127的安装方向里侧的面是本发明的“对置面”的一例。检测凹部175是本发明的“凹部”的一例。
将带盒101中如图5所示在第1检测区域171未设置检测凹部175的盒称为第1盒177,将如图6所示在第1检测区域171设置有检测凹部175的盒称为第2盒179。另外,第1盒177是本发明的“第1盒”的一例,第2盒179是本发明的“第2盒”的一例。另外,本发明的“带盒组”例如包括第1盒177和第2盒179。在第1盒177中收纳有不会给全切割器17和半切割器19的切割功能带来影响的带113。另一方面,在第2盒179中收纳有会给全切割器17和半切割器19的切割功能带来影响的带113。第1盒177和第2盒179择一地安装于盒安装部11。
这里,第1检测区域171设置在如下位置:在从安装方向里侧观察时与第2周壁部129、组装销插入孔133中的1个、第2引导孔159以及引导凹部183重叠(参照图8)。在图8中,用虚线来表示第2周壁部129的内侧的轮廓线。另外,第1检测区域171被设置成,在从安装方向里侧观察时,落在穿过芯插入筒部143的中心和压印辊105的中心的盒侧假想线181上(参照图8)。换言之,第1检测区域171隔着芯插入筒部143而设置在压印辊105的相反侧的区域。另外,如上所述,第1检测区域171设置在如下的位置:在从安装方向里侧观察时与6个组装销插入孔133中的1个组装销插入孔133重叠。即,在检测凹部175的底面开设有组装销插入孔133。为了设置该组装销插入孔133,卷绕于带芯103的带113的外周面与第2周壁部129的内周面之间的距离在包括该组装销插入孔133的区域中取得较大。因此,通过在包括该组装销插入孔133的区域设置第1检测区域171,能够抑制对收纳于带盒101的带113的收纳及输送带来影响。
另外,在第2盒179中,在从安装方向里侧观察时与第2引导孔159重叠的位置设置有引导凹部183。即,第2引导孔159在引导凹部183的底面开口。当第2盒179向盒安装部11安装时,引导销45按照引导凹部183、第2引导孔159的顺序插入。引导凹部183与检测凹部175同样地形成为安装方向里侧和外周面侧敞开的凹状。检测凹部175与引导凹部183连续地设置。另外,检测凹部175并不限定于与引导凹部183连续地设置的结构,也可以是检测凹部175与引导凹部183隔开的结构。另外,第2盒179也可以是不具有引导凹部183的结构。
根据图9对盒安装部11周围的结构进行说明。从盒安装部11的底面起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有插入凸部23、压印辊轴25、收卷轴27以及头部29。
当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插入凸部23插入到芯插入筒部143中。由此,设置于芯插入筒部143的内部的防反转弹簧被压缩,防反转弹簧与带芯103的卡合被解除,从而使带芯103能够自由旋转。另外,插入凸部23是本发明的“凸部”和“第1凸部”的一例。
在压印辊轴25上可旋转地设置有压印辊旋转部件31。当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安装时,压印辊轴25插入到压印辊105中,压印辊旋转部件31与压印辊105卡合。在该状态下,当进给马达33(参照图12)工作时,压印辊旋转部件31旋转,从而使压印辊105进行旋转,对夹持在压印辊105与后述的热头37之间的带113和墨带117进行输送。
在收卷轴27上可旋转地设置有收卷旋转部件35。当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收卷轴27插入到收卷芯109中,收卷旋转部件35与收卷芯109卡合。在该状态下,当进给马达33工作时,收卷旋转部件35旋转,从而使收卷芯109进行旋转,从送出芯107送出的墨带117收卷在收卷芯109上。
头部29具有热头37和覆盖热头37的头罩39。当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头部29插入到头插入孔118中。接着,当关闭安装部罩5时,热头37向压印辊105侧移动,与压印辊105一起对带113和墨带117进行夹持。在该状态下,在对夹持于热头37与压印辊105之间的带113和墨带117进行输送时,热头37根据所输入的打印信息而发热。由此,墨带117的墨被转印到带113上,与打印信息对应的字符串等被打印到带113上。
在盒安装部11的底面设置有送出侧卡合突起41和收卷侧卡合突起43。当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送出侧卡合突起41与送出侧钩153卡合。由此,送出侧钩153与送出芯107的卡合被解除,送出芯107能够进行旋转。同样,当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收卷侧卡合突起43与收卷侧钩155卡合。由此,收卷侧钩155与收卷芯109的卡合被解除,收卷芯109能够进行旋转。
从盒安装部11的底面起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有引导销45。当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引导销45插入到第2引导孔159中,或者插入到第2引导孔159和第1引导孔157这两个孔中。由此,带盒101一边被引导销45引导,一边被安装到盒安装部11的深处。引导销45是本发明的“第2凸部”的一例。另外,也可以不在盒安装部11上设置引导销45。
在盒安装部11的底面设置有第1定位突起47和第2定位突起49。当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第1定位突起47插入到第1定位孔161中,第2定位突起49插入到第2定位孔163中。由此,带盒101相对于盒安装部11在与安装方向交叉的面内被定位。
从盒安装部11的底面起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有两个按压钩51。当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按压钩51与按压卡合部165卡合。由此,带盒101被向安装方向里侧按压,抑制了带盒101在从盒安装部11的底面抬起的状态下被安装。
在盒安装部11的底面设置有3个高度定位凸部53。当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里侧壁部127与3个高度定位凸部53接触。由此,带盒101相对于盒安装部11在安装方向即高度方向上被定位。
在盒安装部11的底面设置有第1检测开口59和3个第2检测开口55。
第2检测开口55构成为能够供第2传感器61(参照图12)所具有的第2检测部件63出没。在带盒101未安装于盒安装部11的状态下,第2检测部件63从第2检测开口55突出。当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第2检测部件63根据所安装的带盒101中的检测对象孔173的有无而没入到第2检测开口55中。3个第2传感器61根据被安装的带盒101中的3个检测对象孔173的有无的组合而输出不同的3比特的检测信号。作为第2传感器61,例如,可以使用微型开关。
第1检测开口59构成为能够供第1传感器69(参照图12)所具有的第1检测部件71出没。另外,第1检测开口59是本发明的“检测开口”的一例。第1检测部件71是本发明的“动作件”的一例。在带盒101未安装于盒安装部11的状态下,第1检测部件71从第1检测开口59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当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第1检测部件71根据所安装的带盒101中的检测凹部175的有无而没入到第1检测开口59中,或者维持从第1检测开口59向安装方向近前侧突出的状态。即,第1传感器69对所安装的带盒101中的检测凹部175的有无进行检测,并作为1比特的检测信号输出。作为第1传感器69,例如可以使用微型开关。另外,第1传感器69是本发明的“检测部”的一例。
这里,在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的状态下的平面观察时,从第1检测开口59突出的第1检测部件71以带芯103的轴为基准而设置在第1区域130的相反侧。更详细来说,第1检测部件71的后述的接触部79(参照图10)被设置成,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落在穿过插入凸部23的中心和压印辊轴25的中心的装置侧假想线73上。如上所述,当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插入凸部23插入到芯插入筒部143中,压印辊轴25插入到压印辊105中。因此,能够将第1检测区域171相对于第1检测部件71适当地进行定位,其中,该第1检测区域171被设置成落在穿过芯插入筒部143的中心和压印辊105的中心的盒侧假想线181上,该第1检测部件71被设置成落在穿过插入凸部23的中心和压印辊轴25的中心的装置侧假想线73上。另外,即使第1检测部件71不落在装置侧假想线73上而是隔着插入凸部23设置在压印辊轴25的相反侧的区域的结构,也能够获得同等的作用效果。同样,即使第1检测区域171不落在盒侧假想线181上而是隔着芯插入筒部143设置在压印辊105的相反侧的区域的结构,也能够获得同等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第1检测部件71设置在引导销45的附近,详细来说,设置在引导销45与靠近引导销45的盒安装部11的内壁之间。如上所述,当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引导销45插入到第2引导孔159中。因此,能够将设置在第2引导孔159的附近的第1检测区域171相对于设置在引导销45的附近的第1检测部件71适当地进行定位。另外,在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第1检测部件71设置于在平面观察时与围绕带收纳区120的第2周壁部129重叠并且落在6个组装销插入孔133中的1个组装销插入孔133上的区域。
根据图10和图11对第1传感器69进行说明。第1传感器69具有第1传感器主体75和第1检测部件71。在第1传感器主体75设置有电路元件等。第1检测部件71具有臂部77和接触部79。臂部77的截面为板状,并且臂部77形成为在连接第1传感器主体75和上述第1检测开口59的方向、即Y方向上延伸的臂状。接触部79被设置成,从臂部77的第1检测开口59侧的端部向安装方向近前侧弯曲,并从第1检测开口59突出。在未设置有检测凹部175的第1盒177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接触部79与第1盒177的第1检测区域171接触。接触部79的与第1检测区域171接触的末端部具有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形成为矩形状的接触面。在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的平面观察下,第1检测部件71的从第1检测开口59露出的部分、即接触部79位于比带收纳区120靠外侧的位置(参照图9)。另外,接触部79配设在带收纳区120的与第1区域130侧、即-Y侧不同侧的位置,也就是配设在+X侧且+Y侧。换言之,在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的平面观察下,接触部79以带芯103的轴为基准而配设在与第1区域130相反的一侧。另外,“露出”不仅是指第1检测部件71的接触部79从第1检测开口59突出的状态,还包括第1检测部件71的接触部79没入到第1检测开口59内的状态。
第1检测部件71在臂部77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设置有未图示的旋转轴,构成为能够旋转。即,第1检测部件71构成为能够在如图10所示那样接触部79没入到第1检测开口59中的第1检测位置与如图11所示那样接触部79从第1检测开口59突出的第2检测位置之间进行旋转。第1检测部件71在图10的图示中的顺时针方向(即从第1检测位置朝向第2检测位置的方向)上由检测弹簧81赋予力。在第1检测部件71位于第1检测位置的状态下,第1传感器69输出第1检测信号,在第1检测部件71位于第2检测位置的状态下,第1传感器69输出与第1检测信号不同的第2检测信号。
如图10所示,当第1盒177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由于如上述那样在第1盒177中在第1检测区域171未设置检测凹部175,所以从第1检测开口59突出的接触部79被第1检测区域171按压,第1检测部件71抵抗着检测弹簧81而从第2检测位置向第1检测位置旋转。因此,当第1盒177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第1传感器69输出第1检测信号。
在第1盒177安装于盒安装部11期间,第1检测部件71借助于检测弹簧81的弹簧力被按压于第1检测区域171。这里,如上所述,第1检测区域171设置于在从安装方向里侧观察时与第2周壁部129重叠的位置。因此,第1检测区域171按压第1检测部件71的力的反力由第2周壁部129来承受。这里,与仅由里侧壁部127按压第1检测部件71的情况相比,通过使沿安装方向延伸的第2周壁部129按压第1检测部件71,能够稳定地对第1检测部件71进行按压。
另外,第1检测部件71按照如下的方式可旋转地设置:在从第2检测位置向第1检测位置旋转时,里侧壁部127与接触部79的接触位置朝向里侧壁部127的内侧移位。另外,在接触部79中,与第1检测区域171接触的末端部具有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形成为矩形状的接触面。因此,即使在第1检测区域171中截面形状为圆弧状的、里侧壁部127与第2周壁部129交叉的缘部与接触部79发生了接触的情况下,接触部79也朝向里侧壁部127的内侧移位。由此,能够维持接触部79与第1检测区域171的接触状态,使第1检测部件71适当地旋转到第1检测位置。另外,即使在第1检测区域171中的组装销插入孔133或第2引导孔159与接触部79发生了接触的情况下,形成为矩形状的接触部79的接触面也会与组装销插入孔133或第2引导孔159的开口缘部接触。因此,接触部79朝向里侧壁部127的内侧移位。由此,能够维持接触部79与第1检测区域171的接触状态,使第1检测部件71适当地旋转到第1检测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当第2盒179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由于如上述那样在第2盒179中在第1检测区域171设置有检测凹部175,所以从第1检测开口59突出的接触部79不会被第1检测区域171按压,第1检测部件71保持位于第2检测位置的状态。即,检测凹部175在第2盒179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不使第1检测部件71没入。因此,当第2盒179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第1传感器69输出第2检测信号。
根据图12对带打印装置1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带打印装置1除了具有上述操作面板7、显示器9、进给马达33、切割器马达21、第1传感器69和第2传感器61之外,还具有控制电路83。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控制电路83具有处理器和存储器。控制电路83根据来自操作面板7、第1传感器69以及第2传感器61的检测信号,对显示器9、进给马达33以及切割器马达21进行控制。例如,控制电路83根据来自第2传感器61的检测信号而取得安装于盒安装部11的带盒101的带113的宽度,并使显示器9显示所取得的带113的宽度。另外,控制电路83根据来自第1传感器69的检测信号而对切割器马达21进行控制。另外,如果带打印装置1的电源为接通(ON)的状态,则在带盒101被安装于盒安装部11的时刻,第1传感器69向控制电路83输出第1检测信号或第2检测信号。
根据图13对控制电路83控制切割器马达21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在步骤S1中,控制电路83判断是否接收到执行打印的指令。在控制电路83判断为接收到执行打印的指令的情况(S1;是)下,进入到步骤S2。在控制电路83判断为未接收到执行打印的指令的情况(S1;否)下,重复步骤S1。
在步骤S2中,控制电路83判断是否从第1传感器69接收到第1检测信号。在控制电路83判断为从第1传感器69接收到第1检测信号的情况(S2;是)下,进入到步骤S3。在控制电路83判断为从第1传感器69接收到第2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即,在判断为未接收到第1检测信号的情况(S2;否)下,进入到步骤S4。
在步骤S3中,控制电路83执行有切割的打印模式。在有切割的打印模式下,控制电路83执行打印处理,在带113被输送了期望的长度的时刻使全切割器17或半切割器19进行动作。另外,关于带113被输送了期望的长度的时刻,例如包括标签的后端部被输送到全切割器17的切入位置的时刻或者在连续打印多个标签的情况下标签与标签的边界部分被输送到半切割器19的切入位置的时刻等。这样,在收纳有不会给全切割器17、半切割器19的切割功能带来影响的带113的第1盒177安装于盒安装部11的情况下,从第1传感器69输出第1检测信号。其结果是,全切割器17进行动作而能够将带113切断,或者,半切割器19进行动作而能够在带113的一个面上形成切缝。
在步骤S4中,控制电路83执行无切割的打印模式。在无切割的打印模式中,控制电路83在不使全切割器17和半切割器19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执行打印处理。即,即使用户不从操作面板7输入是否使全切割器17和半切割器19进行动作,也能够自动地设定为不使全切割器17和半切割器19进行动作。另外,在该情况下,用户只要根据需要使用手持的剪刀等将带113切断即可。这样,在收纳有会给全切割器17或半切割器19的切割功能带来影响的带113的第2盒179安装于盒安装部11的情况下,从第1传感器69输出第2检测信号。其结果是,全切割器17和半切割器19不进行动作,能够抑制对全切割器17和半切割器19的切割功能带来影响。另外,控制电路83也可以在无切割的打印模式中将不使全切割器17和半切割器19进行动作的意思显示于显示器9。
另外,控制电路83也可以构成为,在无切割的打印模式中不使全切割器17进行动作而使半切割器19进行动作。在该结构中,对于收纳于第2盒179的带113有可能给全切割器17的切割功能带来影响、但给半切割器19的切割功能带来影响的可能性较小的情况特别有效。与此相反,控制电路83也可以构成为在无切割模式中使全切割器17进行动作而不使半切割器19进行动作。在该结构中,对于收纳于第2盒179的带113会给全切割器17的切割功能带来影响的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给半切割器19的切割功能带来影响的情况特别有效。另外,带打印装置1并不限定于具有全切割器17和半切割器19这两个切割器的结构,也可以是仅具有其中任意一方的结构。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带打印装置1在控制电路83和第1传感器69中具有电路元件,根据来自第1传感器69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切割器马达21。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带打印装置1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电路元件,而是具有如下的机械结构:设置将全切割器17或半切割器19的动作机械地卡定的卡定部件,对第1检测部件71的转动位置或转动角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可否解除卡定部件的卡定进行切换。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打印装置1具有第1检测部件71,第1检测部件71具有从第1检测开口59露出的接触部79。在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的平面观察下,接触部79位于比带收纳区120靠外侧的位置。另外,接触部79设置在带收纳区120的与第1区域130侧不同侧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接触部79设置在带收纳区120的外侧,所以能够维持带盒101的容积效率。即,能够维持带盒101所能够收纳的带113的最大长度。另外,由于接触部79设置在带收纳区120的与第1区域130侧不同侧的位置,所以能够在盒安装部11的底面增设检测元件。
在上述带打印装置1中,优选的是,在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的平面观察下,从第1检测开口59露出的接触部79以带芯103的轴为基准而设置在第1区域130的相反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第1检测区域171相对于第1检测部件71适当地进行定位,其中,该第1检测区域171被设置成落在穿过芯插入筒部143的中心和压印辊105的中心的盒侧假想线181上,该第1检测部件71被设置成落在穿过插入凸部23的中心和压印辊轴25的中心的装置侧假想线73上。
在上述带打印装置1中,优选的是,从第1检测开口59露出的接触部79设置于如下位置:在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的平面观察下与第2周壁部129重叠。
根据该结构,由于接触部79设置在与第2周壁部129重叠的位置,所以能够维持带盒101的容积效率。另外,能够在盒安装部11的底面增设检测元件。
在上述带打印装置1中还具有:压印辊轴25,其插入于带盒101所具有的压印辊105中;以及插入凸部23,其插入于带盒101所具有的芯插入筒部143中,优选的是,第1检测部件71在平面观察时隔着插入凸部23而设置在压印辊轴25的相反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第1检测区域171相对于第1检测部件71进行定位,其中,该第1检测区域171被设置成落在穿过芯插入筒部143的中心和压印辊105的中心的盒侧假想线181上,该第1检测部件71被设置成落在穿过插入凸部23的中心和压印辊轴25的中心的装置侧假想线73上。
在上述带打印装置1中,优选的是,带盒101的盒壳体111是将近前侧壳体119和里侧壳体121组合起来而构成的,在近前侧壳体119和里侧壳体121的一方设置有组装销,在另一方设置有组装销插入孔133,在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第1检测部件71设置于平面观察时落在组装销插入孔133上的区域。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1检测部件71设置于落在组装销插入孔133上的区域,所以能够维持带盒101的容积效率。另外,能够在盒安装部11的底面增设检测元件。
在上述带打印装置1中,优选的是,带盒101包括:第1盒177,其使第1检测部件71没入到第1检测开口59中;以及第2盒179,其维持使第1检测部件71从第1检测开口59突出的状态,在第1盒177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第1传感器69根据第1检测部件71的位置而输出第1检测信号,在第2盒179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第1传感器69根据第1检测部件71的位置而输出与第1检测信号不同的第2检测信号。
根据该结构,第1传感器69根据第1检测部件71的位置而输出第1检测信号和第2检测信号。因此,能够适当地检测出安装于盒安装部11的带盒101是第1盒177还是第2盒179。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2盒179能够安装于盒安装部11。在盒安装部11中,在第1检测部件71与压印辊轴25之间设置有插入凸部23。第2盒179具备设置有检测凹部175的盒壳体111。在第2盒179安装于盒安装部11的状态下,检测凹部175设置在平面观察时与第1检测部件71重叠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检测凹部175设置在与第1检测部件71重叠的位置,该第1检测部件71设置于在其与压印辊轴25之间隔着插入凸部23的位置。由此,能够在盒安装部11的底面增设检测元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1具备设置有第1检测区域171的盒壳体111。在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的状态下,第1检测部件71位于第1检测区域171。
根据该结构,第1检测区域171设置在第1检测部件71所处的位置,该第1检测部件71设置于在其与压印辊轴25之间隔着插入凸部23的位置。由此,能够在盒安装部11的底面增设检测元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1安装于盒安装部11时的平面观察下,盒壳体111的里侧壁部127中的与第1检测部件71的接触部79对应的第1检测区域171位于比带收纳区120靠外侧的位置。另外,第1检测区域171位于带收纳区120的与第1区域130侧相反的一侧。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1检测区域171设置在带收纳区120的外侧,所以能够维持带盒101的容积效率。另外,由于第1检测区域171设置在带收纳区120的与第1区域130侧相反的一侧,所以能够在盒安装部11的底面增设检测元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1在里侧壁部127的安装方向里侧的面中的立起设置有第2周壁部129的周缘部设置有第1检测区域171。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1检测区域171设置在里侧壁部127的安装方向里侧的面的周缘部,所以能够维持带盒101的容积效率。
另外,带盒组包括本实施方式的第1盒177和第2盒179。在择一地安装第1盒177和第2盒179的盒安装部11中,隔着插入凸部23而在压印辊轴25的相反侧的区域设置有第1检测部件71。在第1盒177中设置有在安装于盒安装部11的状态下使第1检测部件71位于第1检测位置的第1检测区域171。另外,在第2盒179中设置有在安装于盒安装部11的状态下使第1检测部件71位于第2检测位置的第1检测区域171。
根据该结构,第1检测区域171使相对于插入凸部23设置在与压印辊轴25相反的一侧的第1检测部件71位于第1检测位置或第2检测位置。由此,能够在盒安装部11的底面增设检测元件。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采用各种结构。例如,除了上述方式之外,上述实施方式还能够变更为以下方式。
第1检测部件71并不限定于在从安装方向近前侧观察时设置在引导销45的附近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设置在第1定位孔161的附近。换言之,也可以构成为隔着芯插入筒部143而设置在送出芯107或第2定位孔163的相反侧的区域。
检测凹部175并不限于形成为安装方向里侧和外周面侧敞开的凹状的结构,例如,除了安装方向里侧和外周面侧之外,也可以是形成为安装方向近前侧敞开的凹状的结构。即,检测凹部175也可以是形成为从近前侧壁部123连通到里侧壁部127的凹状的结构。
对于带打印装置1,在安装了未设置检测凹部175的第1盒177而从第1传感器69输出了第1检测信号时,使全切割器17和半切割器19进行动作。另外,在安装了设置有检测凹部175的第2盒179而从第1传感器69输出了第2检测信号时不使全切割器17和半切割器19进行动作,带打印装置1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是相反的。即,带打印装置1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安装了未设置检测凹部175的第1盒177而从第1传感器69输出了第1检测信号时,不使全切割器17和半切割器19进行动作,在安装了设置有检测凹部175的第2盒179而从第1传感器69输出了第2检测信号时,使全切割器17和半切割器19进行动作。在该结构中,只要在第1盒177中收纳可能对全切割器17或半切割器19的切割功能带来影响的带113,在第2盒179中收纳对全切割器17或半切割器19的切割功能带来影响的可能性较小的带113即可。
第1传感器69并不限定于检测被安装的带盒101中所收纳的带113是否为有可能对全切割器17或半切割器19的切割功能带来影响的带113的结构。例如,第1传感器69也可以构成为检测被安装的带盒101中所收纳的带113是否为需要提高热头37的打字能量的带113。即,例如,在安装了收纳有不需要提高打字能量的带113的第1盒177而从第1传感器69输出了第1检测信号时,带打印装置1利用第1打字能量来驱动热头37。另一方面,在安装了收纳有需要提高打字能量的带113的第2盒179而从第1传感器69输出了第2检测信号时,带打印装置1利用比第1打字能量高的第2打字能量来驱动热头37。
第1检测部件71并不限定于通过旋转而从第1检测开口59出没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在安装方向上进退而从第1检测开口59出没。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在带盒101设置按下第1检测部件71的突起或者不设置该突起而对第1盒177和第2盒179进行识别,第1检测部件71对第1检测信号和第2检测信号进行检测。即,也可以构成为不在第1盒177设置突起而在第2盒179设置突起。此时,作为第1检测位置,第1检测部件71可以从第1检测开口59突出,也可以不突出。这里,使第1检测部件71不从第1检测开口59突出的情况包括:虽然第1检测部件71在第1检测位置不从第1检测开口59突出,但处于在平面观察时能够视觉辨认出没入到第1检测开口59的内部的第1检测部件71的状态即露出的状态。另外,在使第1检测部件71不从第1检测开口59突出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按下第1检测部件71的突起插入到第1检测开口59内,从而在安装有第2盒179时使第1检测部件71从第1检测位置位于第2检测位置。
Claims (14)
1.一种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带打印装置具有:
盒安装部,带盒安装于该盒安装部;
检测部,其具有构成为能够从设置于所述盒安装部的底面的检测开口出没的动作件,检测收纳于所述带盒的打印带的种类;以及
热头,其在所述打印带上进行打印,
所述带盒具有盒壳体,该盒壳体具有:底壁部,其在所述带盒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面向所述盒安装部的底面;以及周壁部,其从所述底壁部的周缘部立起设置,
所述盒壳体具有:
墨带收纳区,其收纳墨带、卷绕有所述墨带的送出芯以及收卷所述墨带的收卷芯;
头插入孔,其在所述带盒向所述盒安装部安装时供所述热头和覆盖所述热头的头罩插入;
第1区域,其由所述墨带收纳区和所述头插入孔构成;以及
带收纳区,其收纳所述打印带和卷绕有所述打印带的带芯,
在所述带盒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的平面观察下,所述动作件的从所述检测开口露出的部分位于比所述带收纳区靠外侧的位置,并且设置在所述带收纳区的与所述第1区域侧不同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盒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的平面观察下,所述动作件的从所述检测开口露出的部分以所述带芯的轴为基准而设置在所述第1区域的相反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作件具有接触部,该接触部的一端侧从所述检测开口突出,并且与所安装的所述带盒接触,
在所述带盒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
所述动作件的所述接触部设置于平面观察时与所述带盒的所述周壁部重叠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带打印装置还具有:压印辊轴,其设置于所述盒安装部,插入于所述带盒所具有的压印辊中;以及凸部,其插入于所述带盒所具有的芯插入筒部中,
所述动作件在平面观察时隔着所述凸部而设置在所述压印辊轴的相反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壳体是将第1壳体和第2壳体组合起来而构成的,
在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中的一方设置有组装销,在另一方设置有组装销插入孔,
在所述带盒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
所述动作件设置于平面观察时落在所述组装销插入孔上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盒包括:第1盒,其使所述动作件没入到所述检测开口中;以及第2盒,其维持使所述动作件从所述检测开口突出的状态,
在所述第1盒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所述检测部根据所述动作件的位置而输出第1检测信号,
在所述第2盒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所述检测部根据所述动作件的位置而输出与所述第1检测信号不同的第2检测信号。
7.一种带盒,其特征在于,能够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盒安装部,
所述带打印装置具有:
第1凸部,其设置在所述盒安装部的底面的与带卷对应的位置;
压印辊轴,其设置于所述盒安装部的底面;
第2凸部,其设置于所述盒安装部的底面;以及
检测部,其具有能够从所述盒安装部的底面出没的动作件和能够根据所述动作件的位置而生成检测信号的传感器主体,
所述第1凸部位于所述第2凸部和所述动作件与所述压印辊轴之间,
所述带盒具有:
盒壳体,其具有凹部和供所述第2凸部插入的开口,收纳所述带卷;以及
压印辊,其配置在所述盒壳体内,供所述压印辊轴插入,
所述盒壳体在所述带盒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的状态下的平面观察时与所述动作件重叠的位置,设置有作为被检测部的所述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壳体具有对置面,该对置面在所述带盒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的状态下面向所述盒安装部的底面,
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盒壳体的所述对置面侧的周缘,该凹部具有底部,在设所述带盒向所述盒安装部安装的方向为安装方向时,在所述带盒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的状态下,所述底部在所述安装方向上位于比所述对置面离所述盒安装部远的位置,并且所述凹部的周壁形成所述盒壳体的周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供所述第2凸部插入的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凹部的所述底部。
10.一种带盒,其特征在于,能够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盒安装部,
所述带打印装置具有:
第1凸部,其设置于所述盒安装部的底面的与带卷对应的位置;
压印辊轴,其设置于所述盒安装部的底面;
第2凸部,其设置于所述盒安装部的底面;以及
检测部,其具有能够从所述盒安装部的面出没的动作件和能够根据所述动作件的位置而生成检测信号的传感器主体,
所述第1凸部位于所述第2凸部和所述动作件与所述压印辊轴之间,
所述带盒具有:
盒壳体,其具有供所述第2凸部插入的开口,收纳所述带卷;以及
压印辊,其配置在所述盒壳体内,供所述压印辊轴插入,
所述盒壳体设置有在所述带盒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的状态下所述动作件所处的被检测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壳体是将第1壳体和第2壳体组合起来而构成的,
在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中的一方设置有组装销,在另一方设置有组装销插入孔,
所述被检测区域设置于平面观察时与所述组装销插入孔重叠的区域。
12.一种带盒,其特征在于,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盒安装部,
所述带打印装置具有:
所述盒安装部;
检测部,其使用动作件来检测带盒的打印带的种类,该动作件构成为能够从设置于所述盒安装部的底面的检测开口出没;以及
热头,其在所述打印带上进行打印,
所述带盒具有盒壳体,该盒壳体具有:底壁部,其在所述带盒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的状态下面向所述盒安装部的底面;以及周壁部,其从所述底壁部的周缘部立起设置,
所述盒壳体具有:
墨带收纳区,其收纳墨带、卷绕有所述墨带的送出芯以及收卷所述墨带的收卷芯;
头插入孔,其在所述带盒向所述盒安装部安装时供所述热头插入;
第1区域,其由所述墨带收纳区和所述头插入孔构成;以及
带收纳区,其收纳所述打印带和卷绕有所述打印带的带芯,
在所述带盒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的平面观察下,所述盒壳体的所述底壁部中的与所述动作件的从所述检测开口露出的部分对应的区域比所述带收纳区靠外侧,并且位于所述带收纳区的与所述第1区域侧相反的一侧。
13.一种带盒,其特征在于,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盒安装部,
所述带打印装置具有:
所述盒安装部;以及
检测部,其使用动作件来检测带盒的打印带的种类,该动作件构成为能够从设置于所述盒安装部的底面的检测开口出没,
所述带盒具有盒壳体,该盒壳体具有:底壁部,其包括在所述带盒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面向所述盒安装部的底面的对置面;以及周壁部,其从所述底壁部的周缘部立起设置,
在所述底壁部的所述对置面中的立起设置有所述周壁部的所述周缘部设置有被检测区域,该被检测区域在所述带盒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由所述带打印装置的从所述检测开口突出的所述动作件来检测。
14.一种带盒组,其特征在于,能够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盒安装部,包括第1盒和第2盒,
所述带打印装置具有:
第1凸部,其设置在所述盒安装部的底面的与带卷对应的位置;
压印辊轴,其设置在所述盒安装部的底面;
第2凸部,其设置在所述盒安装部的底面;以及
检测部,其具有能够从设置于所述盒安装部的检测开口出没的动作件和能够根据所述动作件的位置而生成检测信号的传感器主体,
在所述第1盒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所述传感器主体根据所述动作件的第1检测位置而生成第1检测信号,在所述第2盒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所述传感器主体根据所述动作件的第2检测位置而生成第2检测信号,
所述第2凸部和所述动作件隔着所述第1凸部而位于所述压印辊轴的相反侧的区域,
所述第1盒在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使所述动作件没入到所述检测开口中,所述第2盒在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时维持使所述动作件从所述检测开口突出的状态,
所述第1盒具有:第1盒壳体,其具有供所述第2凸部插入的第1开口;第1带卷,其配置在所述第1盒壳体内;以及第1压印辊,其配置在所述第1盒壳体内,供所述压印辊轴插入,所述第1盒设置有在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的状态下使所述带打印装置的所述动作件位于所述第1检测位置的第1被检测区域,
所述第2盒具有:第2盒壳体,其具有供所述第2凸部插入的第2开口;第2带卷,其配置在所述第2盒壳体内;以及第2压印辊,其配置在所述第2盒壳体内,供所述压印辊轴插入,所述第2盒设置有在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的状态下使所述带打印装置的所述动作件位于所述第2检测位置的第2被检测区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22822 | 2018-06-28 | ||
JP2018122822A JP7143648B2 (ja) | 2018-06-28 | 2018-06-28 | テープ印刷装置、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54123A true CN110654123A (zh) | 2020-01-07 |
CN110654123B CN110654123B (zh) | 2021-02-23 |
Family
ID=69028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67012.5A Active CN110654123B (zh) | 2018-06-28 | 2019-06-27 | 带打印装置、带盒以及带盒组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07382B2 (zh) |
JP (1) | JP7143648B2 (zh) |
KR (2) | KR102213559B1 (zh) |
CN (1) | CN110654123B (zh) |
TW (1) | TWI76279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92606A (zh) * | 2020-03-19 | 2021-10-1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基板盒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69784B (zh) * | 2022-03-09 | 2025-01-11 |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 卡匣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22249A (ja) * | 1992-10-13 | 1994-05-06 | Seiko Epson Corp | 印字機器 |
JP2002166605A (ja) * | 2000-12-01 | 2002-06-11 | Seiko Epson Corp | カートリッジ検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印刷装置 |
CN1397431A (zh) * | 1992-10-15 | 2003-02-19 | 卡西欧计算机公司 | 狭带盒及狭带打印机装置 |
CN101758672A (zh) * | 2008-12-25 | 2010-06-3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带式打印机 |
CN103057287A (zh) * | 2011-10-20 | 2013-04-24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带式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
CN104163052A (zh) * | 2009-06-30 | 2014-11-26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带盒 |
CN106132715A (zh) * | 2014-03-24 | 2016-11-1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带盒 |
CN108025569A (zh) * | 2015-07-13 | 2018-05-1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色带盒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328803A (ja) * | 1993-05-19 | 1994-11-29 | Brother Ind Ltd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JP3378622B2 (ja) | 1993-09-21 | 2003-02-1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印刷装置 |
GB2318093A (en) * | 1996-10-14 | 1998-04-15 | Esselte Nv | A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having two modes of operation |
JP5136503B2 (ja) * | 2009-03-31 | 2013-02-0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EP2415610B1 (en) * | 2009-03-31 | 2019-07-0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CN104442042B (zh) | 2009-03-31 | 2017-04-1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带盒 |
JP4962521B2 (ja) | 2009-03-31 | 2012-06-2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セットおよ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
WO2013025749A1 (en) * | 2011-08-15 | 2013-02-21 | Videojet Technologies Inc. |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
JP2014008661A (ja) * | 2012-06-29 | 2014-01-20 | Brother Ind Ltd | 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
US9550381B2 (en) * | 2013-04-15 | 2017-01-2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JP6178200B2 (ja) * | 2013-10-04 | 2017-08-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JP6113207B2 (ja) * | 2014-03-24 | 2017-04-1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JP6634688B2 (ja) * | 2015-03-23 | 2020-01-2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印刷システム |
JP6134283B2 (ja) * | 2014-03-24 | 2017-05-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JP6459602B2 (ja) * | 2015-02-17 | 2019-01-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印刷システム |
JP6218657B2 (ja) * | 2014-03-24 | 2017-10-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JP6397719B2 (ja) * | 2014-10-16 | 2018-09-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JP6447398B2 (ja) * | 2015-07-24 | 2019-01-0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カートリッジつき印刷装置 |
-
2018
- 2018-06-28 JP JP2018122822A patent/JP7143648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6-25 TW TW108122052A patent/TWI762790B/zh active
- 2019-06-27 US US16/455,557 patent/US10807382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6-27 CN CN201910567012.5A patent/CN110654123B/zh active Active
- 2019-06-28 KR KR1020190077469A patent/KR102213559B1/ko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2-01 KR KR1020200165873A patent/KR102301949B1/ko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22249A (ja) * | 1992-10-13 | 1994-05-06 | Seiko Epson Corp | 印字機器 |
CN1397431A (zh) * | 1992-10-15 | 2003-02-19 | 卡西欧计算机公司 | 狭带盒及狭带打印机装置 |
JP2002166605A (ja) * | 2000-12-01 | 2002-06-11 | Seiko Epson Corp | カートリッジ検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印刷装置 |
CN101758672A (zh) * | 2008-12-25 | 2010-06-3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带式打印机 |
CN104163052A (zh) * | 2009-06-30 | 2014-11-26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带盒 |
CN103057287A (zh) * | 2011-10-20 | 2013-04-24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带式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
CN106132715A (zh) * | 2014-03-24 | 2016-11-1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带盒 |
CN108025569A (zh) * | 2015-07-13 | 2018-05-1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色带盒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92606A (zh) * | 2020-03-19 | 2021-10-1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基板盒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00002005A (ko) | 2020-01-07 |
JP7143648B2 (ja) | 2022-09-29 |
CN110654123B (zh) | 2021-02-23 |
US10807382B2 (en) | 2020-10-20 |
JP2020001258A (ja) | 2020-01-09 |
KR102301949B1 (ko) | 2021-09-13 |
TWI762790B (zh) | 2022-05-01 |
US20200001619A1 (en) | 2020-01-02 |
KR20200138131A (ko) | 2020-12-09 |
KR102213559B1 (ko) | 2021-02-05 |
TW202000485A (zh) | 2020-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128697B2 (en) | Tape cassette | |
US9327532B2 (en) | Tape cartridge with platen protruding into print head insertion space | |
CN101850675B (zh) | 带盒 | |
CN103692789B (zh) | 带盒 | |
CN104015506B (zh) | 带盒 | |
JP5229196B2 (ja)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
JP4059282B2 (ja) | カセット及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 |
KR101892485B1 (ko) | 테이프 카트리지 | |
CN107405937B (zh) | 带盒 | |
CN110654123A (zh) | 带打印装置、带盒以及带盒组 | |
CN101758674B (zh) | 带盒 | |
JP2020001258A5 (zh) | ||
JP5359820B2 (ja)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
JP5233877B2 (ja) | テープカセットおよ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 |
JP6221532B2 (ja) | テープ印字装置 | |
TWI525003B (zh) | 帶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