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63123A - 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63123A CN110563123A CN201810542353.2A CN201810542353A CN110563123A CN 110563123 A CN110563123 A CN 110563123A CN 201810542353 A CN201810542353 A CN 201810542353A CN 110563123 A CN110563123 A CN 1105631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 sewage treatment
- aerobic
- sedimentation tank
- po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66—Particular arrangements for anaerobic reacto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2—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4—Flow arrangem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包括集装箱和沉淀池单元。集装箱构造成污水处理池;沉淀池单元设置在污水处理池中,沉淀池单元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池体下方的泥斗,池体与集装箱的侧板具有间隙,以使污水能够经由间隙流动。根据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设备,用于生化处理的污水处理池由集装箱制成。沉淀池单元作为单独的装置,设置在集装箱中。这样使得不用改变集装箱的整体结构,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简单、制造难度降低,提高了制造效率,从而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和费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一体化式污水处理设备具有移动便捷、处理量灵活多变、施工周期短等优点,很好的解决了一些污水处理项目污水水量少、污水收集困难、项目周期短的问题。
目前,污水处理设备多采用诸如厌氧、缺氧或好氧等生物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用于生物处理的生化池后续需要配套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但由于沉淀池特殊的功能要求,需要做成上宽下窄的结构,便于收集污泥。
已有的由集装箱制成的污水处理设备,由于沉淀池的池体是由集装箱和设置在集装箱内的隔板所形成,使得沉淀池的结构设计较为复杂,焊缝数量较多,焊缝质量难以保证,容易存在漏焊、气孔等缺陷,打砂除锈困难,油漆喷涂施工困难,防腐质量难以保证。因而,导致污水处理设备良品率低,制造效率低,制造成本高昂。
因此,需要一种污水处理设备,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包括集装箱和沉淀池单元。
所述集装箱构造成污水处理池;
所述沉淀池单元设置在所述污水处理池中,所述沉淀池单元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所述池体下方的泥斗,所述池体与所述集装箱的侧板具有间隙,以使污水能够经由所述间隙流动。
根据本方案,污水处理设备中的用于生化处理的污水处理池由集装箱制成。沉淀池单元作为单独的装置,设置在集装箱中。这样使得不用改变集装箱的整体结构,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简单、制造难度降低,提高了制造效率,从而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和费用。并且充分利用了沉淀池单元下部空间,作为污水处理池池容的一部分,有利于减少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而且沉淀池单元作为单独的装置,可以在集装箱外完成制作,然后通过支架或其他的固定方式放置在集装箱中即可,池体无需与集装箱箱体进行焊接,从而避免了焊缝的产生,气密性好,防腐质量好,设备寿命更长。
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池为厌氧池、缺氧池或好氧池。
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好氧池,以及厌氧池和缺氧池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沉淀池单元设置在所述好氧池中。
优选地,所述集装箱包括隔板,用于分隔相邻的两个所述污水处理池。
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所述缺氧池与所述厌氧池通过第一隔板分隔,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缺氧池中的一个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好氧池与所述一个通过第二隔板分隔,所述沉淀池单元设置在所述好氧池中,并与所述好氧在的好氧池出水端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使污水进入所述沉淀池单元的进水装置。
优选地,所述进水装置包括好氧池堰渠和第一气提装置,所述第一气提装置用于将污水提升至所述好氧池堰渠,所述好氧池堰渠通过进水管路与所述沉淀池单元的进口连通,以及所述好氧池堰渠通过硝化液回流管路与所述缺氧池的进水端连通,以使硝化液回流。
优选地,所述进水装置包括与所述好氧池上部连通的好氧池堰渠,所述好氧池堰渠通过进水管路与所述沉淀池单元的进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单元通过进口与所述好氧池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好氧池出水端的第一气提装置和硝化液回流管路,所述第一气提装置用于将所述好氧池出水端的硝化液回流至所述缺氧池的进水端。
优选地,回流至所述缺氧池的硝化液的回流比为100%~300%。
优选地,还包括污泥回流管路和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单元中的第二气提装置,所述第二气提装置用于将所述沉淀池单元中的污泥输送至所述污泥回流管路,所述污泥回流管路连通所述沉淀池单元和所述厌氧池,以使污泥回流。
优选地,回流至所述厌氧池的污泥的回流比为100%~300%。
优选地,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缺氧池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搅拌装置或间歇曝气装置,以对所述污水处理池内的污水间歇搅拌;
所述好氧池设置有曝气装置,以向所述好氧池补给氧气。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单元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管式沉淀池和斜板式沉淀池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单元设置有一个;
或者,至少两个所述沉淀池单元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所述至少两个沉淀池单元并联或者依次串联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排泥管路,所述排泥管路与所述泥斗连通,以外排污泥。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沉淀池单元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线A-A所截的截面图;
图5为沿图3中线B-B所截的截面图;
图6为沉淀池单元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管路;
图9为图8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部分管路;以及
图11为图10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发明。显然,本发明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发明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发明。
第一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100,用于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污水处理设备100包括集装箱110和沉淀池单元130。集装箱110构造成用于生化处理的污水处理池120。沉淀池单元130作为单独的装置,设置在污水处理池120中。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设备100是由集装箱110制成的一体化设备,沉淀池单元130设置在集装箱110中,这样可以不用改变集装箱110的整体结构,制造难度降低。而且沉淀池单元130作为单独的装置,可以在集装箱外完成制作,然后通过支架或其他的固定方式放置在集装箱中即可,池体131无需与集装箱箱体进行焊接。
沉淀池单元130包括池体131和设置在池体131下方的泥斗132。池体131和泥斗132形成为漏斗结构,以使污泥的沉淀效果好。池体131与集装箱110的侧板111具有间隙,污水能够经由间隙流动。并且充分利用了沉淀池单元130的下部空间,作为污水处理池120池容的一部分,有利于减少污水处理设备100占地面积。
污水处理池120的数量可以根据污水处理量和/或集装箱110的大小而设置。可选地,污水处理池120为一个,即,集装箱110构造成一个生化池。污水处理池120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厌氧池121、缺氧池122或好氧池123。可选地,污水处理池120为至少两个。集装箱110包括隔板116,用于分隔相邻的两个污水处理池120。相邻的两个污水处理池120的污水能够从隔板116处流通。优选地,隔板116具有开口,污水从开口处流通。
污水处理池12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包括好氧池123,以及厌氧池121和缺氧池122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如果污水的处理过程是厌氧/缺氧-好氧-沉淀,或厌氧-缺氧-好氧-沉淀,或缺氧-厌氧-好氧-沉淀,沉淀池单元130设置在好氧池123中。这种情况下,好氧池123与沉淀池单元130连通,以使好氧池123内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单元130。污水处理设备100还包括污水输送管路。污水输送管路将好氧池123分别与沉淀池单元130和上述至少一个同时输送污水。污水输送管路包括用于向沉淀池单元130输送污水的进水管路154,以及用于向至少一个输送污水的硝化液回流管路151。沉淀池单元130与好氧池123的好氧池出水端通过进水管路154连通;至少一个与好氧池出水端通过硝化液回流管路151连通。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污水处理池120包括厌氧池121、缺氧池122和好氧池123。也就是说,集装箱110分隔成厌氧池121、缺氧池122和好氧池123。厌氧池121靠近集装箱110的前端112并设置有污水进口117,以使污水先进行厌氧处理。缺氧池122与厌氧池121通过第一隔板116a分隔,以使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缺氧处理。好氧池123与缺氧池122通过第二隔板116b分隔,以使缺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好氧处理。缺氧池122的进水端位于第一隔板116a处。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缺氧池可以位于厌氧池的上游,即图中缺氧池和厌氧池位置互换。污水进口117设置在缺氧池处。污水处理过程为缺氧-厌氧-好氧-沉淀。
好氧池123靠近集装箱110的后端113,沉淀池单元130设置在好氧池123中,并与好氧池123连通。具体地,沉淀池单元130与好氧池出水端连通。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中示出了好氧池出水端位于后端113,但是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好氧池出水端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缺氧池122与好氧池123通过硝化液回流管路151连通,以使硝化液回流。即将好氧池123内硝化反应产生的硝酸盐氮回流至缺氧池122,在缺氧池122内发生反硝化反应转化为氮气,从而达到脱氮目的。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提及的“硝化液”是指好氧池123中的经过好氧处理后的污水。具体地,缺氧池122与好氧池出水端通过硝化液回流管路151连通,以将好氧池出水端的污水(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122。优选地,硝化液回流管路151的出口端延伸至缺氧池122的进水端,即靠近第一隔板116a处。
沉淀池单元130的数量可以根据污水处理量而设置。沉淀池单元130可以设置有一个或至少两个。当沉淀池单元130为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沉淀池单元130可以沿集装箱110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并且至少两个沉淀池单元130可以沿集装箱110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并且可以通过管路并联或者依次串联设置。
图中示出了集装箱110为40英尺集装箱。沉淀池单元130包括第一沉淀池单元130a、第二沉淀池单元130b和第三沉淀池单元130c。三个沉淀池单元130沿集装箱110的长度方向布置,并通过管路依次串联设置,由此,污水可以进行多级沉淀,固液分离效果好,得到的外排水的处理效果好。具体地,靠近后端113的第一沉淀池单元130a的进口与好氧池123连通。第二沉淀池单元130b的进口与第一沉淀池单元130a的出口管路连通,第二沉淀池单元130b的出口与第三沉淀池单元130c的进口管路连通。第三沉淀池单元130c的出口连接出水管以将水外排。
污水处理设备100还包括用于使污水进入沉淀池单元130的进水装置。进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好氧池出水端的第一气提装置(未示出)和好氧池堰渠140。第一气提装置用于将好氧池出水端的污水提升至好氧池堰渠140。好氧池堰渠140的出口同时与进水管路154和硝化液回流管路151连通。具体地,好氧池堰渠140的出口通过进水管路154与第一沉淀池单元130a的进口连通,以向沉淀池单元输送污水。进水管路154可以设置有控制阀,以对污水的进水量进行控制。
好氧池堰渠140的出口还通过硝化液回流管路151与缺氧池122连通,以使硝化液回流。具体地,好氧池堰渠140设置在集装箱110的端壁115的内侧,并设置有与第一沉淀池单元130a的进口连通的第一出口。可选地,第一出口高于或略高于第一沉淀池单元130a的进口,以能够给通过液位差将污水输送至第一沉淀池单元130a。好氧池堰渠140还设置有第二出口。第二出口连接硝化液回流管路151的进口端。可选地,硝化液回流管路151的出口端低于或略低于第二出口,以能够给通过液位差将污水输送至缺氧池122。
优选地,考虑到好氧池123中下部的污水相对于中上部的污水中的硝化液含量较高,由此,第一气提装置用于将好氧池123中下部的污水输送至好氧池堰渠140,以便于将更多的硝化液通过好氧池堰渠140和硝化液回流管路151输送至缺氧池122。优选地,回流至缺氧池122的硝化液(污水)的回流比为100%~300%。硝化液回流管路151可以设置有控制阀,以对硝化液的回流量进行控制。硝化液回流管路151可以设置有流量计,以对硝化液的回流量进行监测。
污泥回流管路152连通沉淀池单元130和厌氧池121,以使污泥回流。由此,可以补充设备内污泥浓度,提高处理效率。可选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气提装置(未示出)。第二气体装置设置在沉淀池单元130中,用于将沉淀池单元130中的污泥输送至污泥回流管路152。具体地,污泥回流管路152的进口端分别地延伸至三个沉淀池单元130的泥斗132处,污泥回流管路152的出口端延伸至厌氧池121的中下部。优选地,回流至厌氧池121的污泥的回流比为100%~300%。污泥回流管路152可以设置有控制阀,以对污泥的回流量进行控制。污泥回流管路152可以设置有流量计,以对污泥的回流量进行监测。
可选地,第一气提装置和第二气体装置可以利用风机提供的空气作为提升动力,将污水和污泥回流。由此,可以不用设置回流泵等设备,减少了设备购买和维护的成本,同时能够降低整个污水处理设备100的电耗。
进一步地,厌氧池121和缺氧池12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搅拌装置或间歇曝气装置,以对污水处理池120内的污水间歇搅拌,防止污水处理池120内污泥沉积。例如,搅拌装置可以是搅拌器,间歇曝气装置可以是采用穿孔管进行曝气的装置。图中示出了厌氧池121和缺氧池122设置有搅拌器160。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厌氧池121和缺氧池122采用空气曝气的方式实现间歇搅拌,则需要控制间歇的时间,以保证厌氧池121的厌氧环境和缺氧池122的缺氧环境。好氧池123设置有曝气装置170,以向好氧池123补给氧气,保障好氧池123内有适宜的溶解氧。
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与沉淀池单元130的泥斗132连通的排泥管路153,用于沉淀池单元130的定期外排污泥和放空。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沉淀池单元130设置有位于中心的导流管133、进水管134和沉淀池堰渠135。导流管133竖直设置,并且其下端向下延伸至大致池体131与泥斗132的连接处。具有进口136的进水管134与导流管133的中上部连通,以使污水能够以竖流的方式输送。沉淀池堰渠135环绕设置在池体131的上部,沉淀池单元130的出口137设置在沉淀池堰渠135处,以使沉淀池堰渠135内的水输出。本实施方式的沉淀池单元130为竖流式沉淀池。图中示出的池体131为圆柱形筒体,泥斗132为圆锥形。池体13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架138,固定架138可以安装至集装箱110的的顶侧梁114(图2)。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筒体的形状可以为诸如方形等其他适合的形状。固定架138可以设置在筒体中部或下部。或者不设置固定架138,池体131可以采用其他适合的方式设置在集装箱110中。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沉淀池单元130d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沉淀池单元130d的进口136a设置在池体131a的下部。沉淀池堰渠135a环绕设置在池体131a的上部,沉淀池单元130d的出口137a设置在沉淀池堰渠135a处,以使沉淀池堰渠135a内的水输出。本实施方式的沉淀池单元130d为平流式沉淀池。图中示出的池体131a为方形筒体,泥斗132a为倒金字塔形。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筒体的形状可以为诸如圆柱形等其他适合的形状。
本发明的沉淀池单元130还可以为斜管式沉淀池和斜板式沉淀池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优选实施方式
图8和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水处理设备200。如图8和图9所示,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水处理设备200具有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水处理设备100大致相同的结构和/或构造,不同的是沉淀池单元230的设置方式和结构,硝化液回流方式,以及不包括好氧池堰渠。因此,具有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功能基本相同的元件将在此进行相同的编号,并且为了简洁起见将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或图示。
至少两个沉淀池单元230可以形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并且依次串联设置。一种实施方式是相邻的沉淀池单元230之间可以不用设置分隔壁而直接连通。再一种实施方式是相邻的沉淀池单元230可以设置具有连通孔的分隔壁,通过连通孔直接连通。图中示出了集装箱210为40英尺集装箱。三个沉淀池单元230的池体231形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呈长方体。长方体的下方设置三个泥斗。第二沉淀池单元230b与第一沉淀池单元230a和第三沉淀池单元230c直接连通。第一沉淀池单元230a的进口236设置在池体231处,并位于好氧池出水端。第一沉淀池单元230a通过进口236与好氧池223连通,具体地,该进口236至少部分位于好氧池223的液面以下,以使好氧池223内的污水直接流入第一沉淀池单元230a。本实施方式的污水是以平流的方式输送至沉淀池单元230。
第一气提装置设置在好氧池出水端,用于将好氧池出水端的硝化液(污水)回流至缺氧池222的进口端。硝化液回流管路和第一气提装置一起作用,以使硝化液通过硝化液回流管路回流至缺氧池222。优选地,硝化液回流管路的进口端延伸至好氧池223中下部,以便于将更多的硝化液通过硝化液回流管路输送至缺氧池222。优选地,回流至缺氧池222的硝化液(污水)的回流比为100%~300%。硝化液回流管路可以设置有控制阀,以对硝化液的回流量进行控制。硝化液回流管路可以设置有流量计,以对硝化液的回流量进行监测。
此外,虽然图中示出了第一沉淀池单元230a紧靠端壁215,但是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沉淀池单元230a可以与端壁215设置有间隙。即池体231可以与端壁215设置有间隙。
第一沉淀池单元230a的进口处还可以设置过滤装置,以防止好氧池223中诸如填料等大的物体进入。图中示出了过滤装置为多孔板。
第三优选实施方式
图10和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水处理设备300。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水处理设备300具有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水处理设备100大致相同的结构和/或构造,不同的是集装箱为20英尺集装箱,进水装置不同,硝化液回流方式,以及污水处理池的设置数量和方式。因此,具有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功能基本相同的元件将在此进行相同的编号,并且为了简洁起见将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或图示。
厌氧池321和缺氧池322沿集装箱310的宽度方式设置在集装箱310的前端312,并且通过第一隔板316a分隔。好氧池323设置在集装箱310的后端313,并且通过第二隔板分隔316b与缺氧池322连通。
由于20英尺集装箱的容积较小,因此,沉淀池单元330不易设置较多。图中示出了一个沉淀池单元330。进水装置包括与好氧池323的上部连通的好氧池堰渠340,好氧池堰渠340通过进水管路354与沉淀池单元330的进口连通,沉淀池单元330的出口连接出水管以将水外排。
本优选实施方式的硝化液回流方式与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硝化液回流方式大致相同。即,硝化液回流管路和第一气提装置一起作用,以使硝化液通过硝化液回流管路回流至缺氧池322。为简洁起见,硝化液回流管路和第一气提装置的设置不再赘述。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沉淀池单元230可以为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沉淀池单元130d。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8)
1.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装箱,所述集装箱构造成污水处理池;以及
沉淀池单元,所述沉淀池单元设置在所述污水处理池中,所述沉淀池单元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所述池体下方的泥斗,所述池体与所述集装箱的侧板具有间隙,以使污水能够经由所述间隙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池为厌氧池、缺氧池或好氧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好氧池,以及厌氧池和缺氧池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沉淀池单元设置在所述好氧池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隔板,用于分隔相邻的两个所述污水处理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
厌氧池;
缺氧池,所述缺氧池与所述厌氧池通过第一隔板分隔,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缺氧池中的一个设置有污水进口;以及
好氧池,所述好氧池与所述一个通过第二隔板分隔,所述沉淀池单元设置在所述好氧池中,并与所述好氧池的好氧池出水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污水进入所述沉淀池单元的进水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装置包括好氧池堰渠和第一气提装置,所述第一气提装置用于将污水提升至所述好氧池堰渠,所述好氧池堰渠通过进水管路与所述沉淀池单元的进口连通,以及所述好氧池堰渠通过硝化液回流管路与所述缺氧池的进水端连通,以使硝化液回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装置包括与所述好氧池的上部连通的好氧池堰渠,所述好氧池堰渠通过进水管路与所述沉淀池单元的进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好氧池出水端的第一气提装置和硝化液回流管路,所述第一气提装置用于将所述好氧池出水端的硝化液通过所述硝化液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缺氧池的进水端。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单元通过进口与所述好氧池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好氧池出水端的第一气提装置和硝化液回流管路,所述第一气提装置用于将所述好氧池出水端的硝化液通过所述硝化液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缺氧池的进水端。
12.根据权利要求7、9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回流至所述缺氧池的硝化液的回流比为100%~300%。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回流管路和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单元中的第二气提装置,所述第二气提装置用于将所述沉淀池单元中的污泥输送至所述污泥回流管路,所述污泥回流管路连通所述沉淀池单元和所述厌氧池,以使污泥回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回流至所述厌氧池的污泥的回流比为100%~300%。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缺氧池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搅拌装置或间歇曝气装置,以对所述污水处理池内的污水间歇搅拌;
所述好氧池设置有曝气装置,以向所述好氧池补给氧气。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单元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管式沉淀池和斜板式沉淀池中的至少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池单元设置有一个;
或者,至少两个所述沉淀池单元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所述至少两个沉淀池单元并联或者依次串联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泥管路,所述排泥管路与所述泥斗连通,以外排污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42353.2A CN110563123A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污水处理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42353.2A CN110563123A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污水处理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63123A true CN110563123A (zh) | 2019-12-13 |
Family
ID=68771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42353.2A Pending CN110563123A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污水处理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6312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73732A (zh) * | 2020-11-26 | 2021-03-30 | 湖南大有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移动的集装箱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92230A (zh) * | 2010-02-07 | 2010-08-04 | 石亮 | 无回流连续曝气式污水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 |
CN107986442A (zh) * | 2016-10-27 | 2018-05-04 | 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 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CN208700672U (zh) * | 2018-05-30 | 2019-04-05 | 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 污水处理设备 |
-
2018
- 2018-05-30 CN CN201810542353.2A patent/CN11056312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92230A (zh) * | 2010-02-07 | 2010-08-04 | 石亮 | 无回流连续曝气式污水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 |
CN107986442A (zh) * | 2016-10-27 | 2018-05-04 | 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 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CN208700672U (zh) * | 2018-05-30 | 2019-04-05 | 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 污水处理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沈耀良等编著: "《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 31 March 2006, 中国环境出版社, pages: 532 - 533 * |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价中心编: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汇编增补本》", vol. 1, 31 August 2011,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pages: 518 * |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 "《钢铁行业环境保护政策法规:2016增补本》", vol. 1, 28 February 2017, 中国环境出版社, pages: 253 - 254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73732A (zh) * | 2020-11-26 | 2021-03-30 | 湖南大有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移动的集装箱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CN112573732B (zh) * | 2020-11-26 | 2022-08-23 | 湖南大有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移动的集装箱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63123A (zh) | 污水处理设备 | |
CN106315969A (zh) | 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处理工艺 | |
CN105036492B (zh) | 一种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 | |
CN208717037U (zh) | 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 | |
CN107082533A (zh) |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8058594U (zh) | 一种集约式生物法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6191595U (zh) | 一种高级氧化设备 | |
CN210656396U (zh) | 一种桶式废水处理装置 | |
CN212269802U (zh) |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2174583U (zh) | 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06666280U (zh) | 一种化工废水净化装置 | |
CN212174582U (zh) | 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1688471U (zh) | 一种嵌笼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 |
CN208700672U (zh) | 污水处理设备 | |
CN201915003U (zh) | 新型侧沟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 | |
CN210915402U (zh) | 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气浮装置 | |
CN110563138A (zh) | 污水处理设备 | |
CN201334417Y (zh) | 中心岛式-气升式曝气一体化循环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装置 | |
CN214457068U (zh) | 一种集成设置的排泥水处理系统 | |
CN215288108U (zh) | 一种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 | |
CN217148725U (zh) | 一种使用活性污泥的序批式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6359384U (zh) | 一种高效臭氧‑baf一体化反应装置 | |
CN219681773U (zh) | 一种悬挂沉淀器及污水处理池 | |
CN211871652U (zh) | 一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的装置 | |
CN219929749U (zh) | 一种饮用水生产处理用净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