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5780A - 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45780A CN110345780A CN201810292757.0A CN201810292757A CN110345780A CN 110345780 A CN110345780 A CN 110345780A CN 201810292757 A CN201810292757 A CN 201810292757A CN 110345780 A CN110345780 A CN 1103457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heat
- exchanger tube
- afflux
- tub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1 othe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用于换热介质流过的多个换热管以及连接在相邻的换热管之间的连接片。采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换热器,例如可以节能和提高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一般包括诸如扁管的换热管以及设置在扁管之间的波浪形翅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由此,例如,可以节能和提高换热效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用于换热介质流过的多个换热管以及连接在相邻的换热管之间的连接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换热组件的多个换热管具有在多个换热管的轴向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端部和在多个换热管的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所述换热组件的多个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构成第一换热管组,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管构成第二换热管组,在多个换热管的排列方向上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交替排列,并且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分别连接于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换热组件,多个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分别连接于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集流件包括两个第一集流件,两个所述第一集流件分别与第一换热管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以及第二集流件包括:两个第二集流件,两个所述第二集流件分别与第二换热管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集流件包括一个第一集流件,所述第一集流件与第一换热管的第一端部连接;第二集流件包括一个第二集流件,所述第二集流件与第二换热管的第一端部连接;以及换热器还包括一个第三集流件,所述第三集流件与第一换热管的第二端部和第二换热管的第二端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多个换热管大致在同一平面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换热管在第一平面中,而第二换热管在第二平面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和与其连接的多个换热管的排列方向大致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大致在同一平面中,并且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多个换热管的排列方向大致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和第三集流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和与其连接的多个换热管的排列方向大致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大致在同一平面中,并且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和第三集流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多个换热管的排列方向大致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换热管在第一平面中,而第二换热管在第二平面中,并且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第一换热管或第二换热管的排列方向大致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换热管在第一平面中,而第二换热管在第二平面中,并且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和第三集流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第一换热管或第二换热管的排列方向大致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换热组件中的每一个的多个换热管大致在同一平面中,多个换热组件所在的多个平面大致相互平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多个换热组件所在的面交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换热组件中的每一个的多个换热管大致在同一平面中,多个换热组件所在的多个平面大致相互平行,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多个平面交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多个平面大致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和第三集流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多个换热组件所在的面交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换热组件中的每一个的多个换热管大致在同一平面中,多个换热组件所在的多个平面大致相互平行;以及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和第三集流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多个平面交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多个平面大致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换热管中的至少两个或全部串联连接成一个回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构成第一换热管组,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管构成第二换热管组,在多个换热管的排列方向上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交替排列,第一换热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成第一回路,第二换热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成第二回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换热管通过连接管串联连接成第一回路,第二换热管通过连接管串联连接成第二回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回路端部的第一换热管通过连接管与第二回路的端部的第二换热管连接使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串联连接成一个回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个第一换热管组的第一换热管的数量是一个,并且每一个第二换热管组的第二换热管的数量是一个。
通过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由此,例如,可以节能和延长冷媒在换热管中的换热长度,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组件的示意侧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组件的示意侧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组件的示意侧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立体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立体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组件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立体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组件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立体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立体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模具的示意主视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模具的示意主视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模具的示意主视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模具的示意主视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立体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立体图;
图19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立体图;
图20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立体图;
图2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立体图;
图2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立体图;
图2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立体图;
图2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立体图;以及
图2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至1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组件 1包括:用于换热介质流过的多个换热管11;连接在相邻的换热管 11之间的连接片12;以及由连接片12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的换热片 121。多个换热管11和连接片12可以通过挤压成型或其它方式成型成一体。
参见图2至4、8、9、12,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连接片12包括主体120以及与主体120不在同一平面上的换热片121。在一个示例中,换热片121包括百叶窗状的换热片121。换热片121的长度与连接片12的宽度的比值范围为0.2~3。在另一个示例中,换热片121 包括主体120和从主体120向主体120的垂直于主体120的方向上的一侧突出的桥片,桥片的周边的一部分与主体120分离。换热片121 的长度方向可以与换热管11的轴向方向大致垂直或成锐角。尽管一些换热器和换热组件1的附图中没有示出百叶窗状的换热片121和桥片等,但是这些附图所示出的换热器和换热组件1可以设有换热片 121和桥片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换热组件1的连接片12进行开窗而形成百叶窗状的换热片121或对连接片12进行其它处理,然后把多层的换热组件1叠加成多层,或折叠成多层或以其它方式形成多层,换热管两端与两根或多根集流管15联接。如图10,图11所示,换热组件1可以大致沿着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折叠。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换热组件1的连接片12可以形成有条缝等。可从连接片12去除材料。被去除材料的形状可为条状、块状、圆状等。也可以将连接片12的部分区域与连接片12主体分离后向一侧凸起,形成桥片从而够成开窗结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换热管11可以是圆形的、方形的、矩形的或其它形状的。如图3、4所示,换热管11的内侧及外侧皆可有翅片或花纹。如图5所示,换热管11可以是单通道或多通道换热管。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6、7所示,换热组件1可在沿换热管11的轴线方向或垂直于换热管11的轴线方向折弯或扭弯,也可直接加工成折弯状态。例如,所述换热组件1在与换热管11的轴向方向平行的方向观看时具有折线形的形状;或者所述换热组件1在与换热管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观看时具有波浪形的形状。由此可以增加换热组件1的换热面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换热组件1的换热管11的尺寸、通孔个数及形状等可以不同,如各个换热管11的直径、截面形状等可以不同。换热管11间的连接片12的尺寸及形状可不同,如连接片12的厚度、长度等可不同。连接片12上的开窗(百叶窗状的换热片)结构等可不同,如开窗(百叶窗状的换热片)的长度、角度、间距等可不同。换热管11的水力直径范围可以为0.1~5mm。连接片12的厚度范围可以为0.02~1mm,连接片12的宽度(两相邻换热管11间的距离)范围可以为3~30mm。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
参见图8至1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换热组件1。参见图8、9、12,换热器还包括集流管15,换热组件1为至少一层大致与集流管15的轴向方向平行的换热组件1,或多层换热组件1,多层换热组件1中的每一层换热组件1大致与集流管15的轴向方向平行。多层换热组件1可以由单个换热组件1折弯形成。如图10、11所示,多层换热组件1可以由单个换热组件沿着与换热管11的轴向方向大致平行或垂直的方向折弯形成。
如图6、7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1在与换热管11的轴向方向平行的方向观看时具有折线形的形状;或者所述换热组件1在与换热管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观看时具有波浪形的形状。由此可以增加换热组件1的换热面积。
参见图8、9,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层换热组件1中的多个换热管11的端部分别插入集流管15的不同开口中。参见图12,多层换热组件1中的在与集流管15的轴向方向大致垂直或成锐角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换热管11的端部插入集流管15的同一开口中。例如,多层换热组件1中的在集流管15的轴向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的多个换热管11的端部插入集流管15的同一开口中。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一些应用场合下,风的方向大致与连接片12或连接片12的主体120所在的平面垂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换热器可以包括单层换热组件1或多层换热组件1。换热器可以沿换热管11折弯,形成有多个折弯部。参见图8至12,各个独立的换热组件1可叠加成多层。参见图8、12,每层的换热组件1可以对齐叠加。当每层换热组件1垂直放置时,每层的对应换热管11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各个独立的换热组件 1可叠加使用。参见图9,多层换热组件1也可以交错叠加。例如,所述换热组件1中的至少两层换热组件1的换热管11在与换热管11 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互错开,以增加换热管11与空气的接触和促进空气的扰动,从而增加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当每层换热组件1 垂直放置时,每层的换热管11的轴线处于不同水平面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0至11,可以用一个独立的换热组件1折叠成或弯曲成多层使用。如图10所示,折叠时可保持换热管11不变,每层换热组件1的长度可一样或不一样。如图11所示,换热组件1可以沿换热管11折弯,形成有多个折弯部,换热组件1 的两端的多个换热管11可以大致沿着集流管的轴向方向排列并插入集流管。相邻的两层换热组件1上的换热管11可以对齐也可以错开。在一些应用场合下,风可以上下方向吹也可以前后方向吹,风的方向大致与连接片12或连接片12的主体120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或者平行。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多层换热组件1的情况下,每层换热组件1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各层换热组件1之间的距离,各层换热组件1上的换热管数量,管径,连接片的尺寸等,连接片上的开窗(百叶窗状的换热片)等皆可不同。相邻两层换热组件1间的距离(LD)与连接片12上开窗(百叶窗状的换热片)间距(LP)的关系是:0.2LP ≤LD≤10LP,相邻两层换热组件1间的距离(LD)与换热管的水力直径(HD)的关系是:0.2HD≤LD≤10HD。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参见如8、9、12,换热管的两端可与单个或多个集流管联接。如图8、9所示,换热管可每根单独插入集流管中,或如图12所示,数根换热管并列在一起,再插入集流管中。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形成换热组件1的模具。
参见图13至16,模具包括:第一模具,该第一模具用于形成多个换热管11的孔110(参见图1和2);以及第二模具2,该第二模具2具有用于形成换热组件1的主体的型腔20,型腔20具有开口21,换热组件1从第二模具2的型腔20的开口21挤出。开口21呈带状,并且沿弯曲的线延伸。弯曲的线可以是非封闭线或封闭线。例如,弯曲的线可以包括圆周的至少一部分、螺旋线、折线、之字形线中的至少一种。
如图13至16所示,挤压出的换热组件在垂直于换热管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截面是非直线形的,可以是非封闭的曲线形的,例如圆形的一部分、螺旋形的,或多角形的一部分、或之字形的。挤压出的换热组件可以通过展开等方式形成直线状的。使用该方法,小尺寸的模具也可以生产出大尺寸的产品
通过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组件、包括该换热组件的换热器,可以提高换热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排水速度、延长除霜周期、减小冷媒充注量、产品易回收。
包括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换热器,换热组件可水平摆放,也可竖起摆放,皆有良好的排水效果。
下面参照图17至2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
如图17至19、22至24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中,换热组件1的多个换热管11具有在多个换热管11的轴向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端部111和在多个换热管11的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112,换热组件1的多个换热管11包括第一换热管11和第二换热管11,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11构成第一换热管组,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管11构成第二换热管组,在多个换热管11的排列方向上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交替排列,并且第一换热管11和第二换热管11的第一端部111和第二端部112中的至少一个分别连接于第一集流件15G1和第二集流件15G2。例如,在图17、23中,第一换热管11和第二换热管11的第一端部111分别连接于两个不同的集流件,第一换热管11和第二换热管11的第二端部112分别连接于两个不同的集流件。在图18、19、24中,第一换热管11和第二换热管 11的第一端部111(例如上部端部)分别连接于两个不同的集流件。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一个第一换热管11构成第一换热管组,并且一个第二换热管11构成第二换热管组,即每一个第一换热管组的第一换热管的数量是一个,并且每一个第二换热管组的第二换热管的数量是一个。例如,在换热管的排列方向上,单数的换热管作为第一换热管组,偶数的换热管作为第二换热管组。作为选择2、3、4、5、 6个或更多个第一换热管11构成第一换热管组,并且2、3、4、5、6 个或更多个第二换热管11构成第二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的换热管数量可以相等或不等,各个第一换热管组的换热管数量可以相等或不等,并且各个第二换热管组的换热管数量可以相等或不等。例如,N1个第一换热管11构成第一换热管组,并且N2个第二换热管11构成第二换热管组,N1和N2小于预定自然数,例如, N1小于9,N2小于9等。显然,本公开也不限于两个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交替排列,也可以包括第三换热管组,或更多的换热管组。由此,多个换热管组轮流排列。例如,每一种换热管组的数量大于3、4、5、6或更多。
如图17至18、22至24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中,所述多个换热管11大致在同一平面中。例如,一个换热组件1 的多个换热管11大致在同一平面中。
如图19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中,第一换热管 11在第一平面中,而第二换热管11在第二平面中,例如,一个换热组件1的第一换热管11在第一平面中,而该一个换热组件1的第二换热管11在第二平面中。
如图23至24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中,所述换热组件1包括多个换热组件1,多个换热组件1的第一换热管11和第二换热管11的第一端部111和第二端部112中的至少一个分别连接于第一集流件15G1和第二集流件15G2。
如图17、19、23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中,第一集流件15G1包括两个第一集流件15G1,两个所述第一集流件15G1 分别与第一换热管11的第一端部111和第二端部112连接;以及第二集流件15G2包括:两个第二集流件15G2,两个所述第二集流件 15G2分别与第二换热管11的第一端部111和第二端部112连接。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第一集流件15G1和第二集流件15G2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和与集流管连接的多个换热管11 的排列方向大致相同。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如图17所示,第一换热管11和第二换热管11大致在同一平面中,并且第一集流件15G1和第二集流件15G2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多个换热管11的排列方向大致相同。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如图19所示,第一换热管11在第一平面中,而第二换热管11在第二平面中,并且第一集流件15G1和第二集流件15G2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第一换热管11或第二换热管11的排列方向大致相同。
如图18、24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中,第一集流件15G1包括一个第一集流件15G1,所述第一集流件15G1与第一换热管11的第一端部111连接;第二集流件15G2包括一个第二集流件15G2,所述第二集流件15G2与第二换热管11的第一端部111连接;以及换热器还包括一个第三集流件15G3,所述第三集流件15G3 与第一换热管11的第二端部112和第二换热管11的第二端部112连接。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第一集流件15G1,第二集流件15G2和第三集流件15G3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和与集流管连接的多个换热管11的排列方向大致相同。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如图18所示,第一换热管11和第二换热管11大致在同一平面中,并且第一集流件15G1,第二集流件15G2和第三集流件15G3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多个换热管11的排列方向大致相同。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参见图19,第一换热管11在第一平面中,而第二换热管11在第二平面中,并且第一集流件15G1,第二集流件15G2和第三集流件15G3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第一换热管11或第二换热管11的排列方向大致相同。例如,在图19所示的换热器中,在下侧设置一个集流件或一个集流管,连接第一换热管11和第二换热管11的第二端部112。
如图22、23、24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中,多个换热组件1中的每一个的多个换热管11大致在同一平面中,多个换热组件1所在的多个平面大致相互平行。
如图23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中,第一集流件 15G1和第二集流件15G2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多个换热组件1所在的诸如平面的面交叉。例如,多个换热组件1中的每一个的多个换热管11大致在同一平面中,多个换热组件1所在的多个平面大致相互平行,第一集流件15G1和第二集流件 15G2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多个平面交叉。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可以与多个平面大致垂直。
如图24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中,第一集流件 15G1,第二集流件15G2和第三集流件15G3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多个换热组件所在的面交叉。例如,多个换热组件1中的每一个的多个换热管11大致在同一平面中,多个换热组件1所在的多个平面大致相互平行;以及第一集流件15G1,第二集流件15G2和第三集流件15G3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多个平面交叉。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可以与多个平面大致垂直。
如图20、21、25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中,多个换热管11中的至少两个或全部串联连接成一个回路。
如图20、21、25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中,多个换热管11包括第一换热管11和第二换热管11,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11构成第一换热管组,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管11构成第二换热管组,在多个换热管11的排列方向上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交替排列,第一换热管11通过连接管18连接成第一回路,第二换热管11 通过连接管18连接成第二回路。例如,第一换热管11通过连接管 18串联连接成第一回路,第二换热管11通过连接管18串联连接成第二回路。如图21所示,第一回路端部的第一换热管11通过连接管 18与第二回路的端部的第二换热管11连接使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串联连接成一个回路。
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将单个换热器应用于多冷媒系统中,在空调系统中,使用多个独立冷媒系统的好处是:在有些工况下,用户对空调系统的参数,比如说制冷量,的要求不是很多时,系统可以关闭一个或数个独立的冷媒系统,以达到节能等效果。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换热器把多个系统中的换热器整合成一个。在关闭一个或数个独立系统时,整个换热器依然可以用来进行换热,没有浪费换热面积。此外,可以延长换热管的换热长度,提高换热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集流件可以是圆管、分液头、分液装置、集流管等。换热管可以折弯,以方便被连接在一起。
如图17所示,该换热器构成为多回路换热器。用于多冷媒系统,例如在空调系统中,使用多个独立冷媒系统的好处是:在有些工况下,用户对空调系统的参数,比如说制冷量,的要求不是很多时,系统可以关闭一个或数个独立的冷媒系统,以达到节能等效果。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换热器把多个系统中的换热器整合成一个。在关闭一个或数个独立系统时,整个换热器依然可以用来进行换热,没有浪费换热面积。如图18所示,冷媒从上面进,到下面后再返回到上面,再流出去。延长冷媒在换热管中的换热长度,提高换热效率等。如图19所示,可以对换热组件的形状做改变,如可以折弯,集流管中可以加入隔板等组件把集流管分成几段。例如类似于图20、21、25所示的方式,利用连接管将环热管连接成多个回路,由此换热器可以用于具有多个独立冷媒系统的机组。如图21所示的换热器延长冷媒在换热管中的换热长度,提高换热效率等。此外,如图22所示,基于上述的单片换热组件,可以多片组装在一起做成换热器。多片换热组件上的集流件(上部的集流件)可以并联在一起,或是多片换热组件上的集流件(下部的集流件)串联在一起。如图23所示,基于换热组件,多个独立的换热组件上的换热管通过集流件连在一起。集流件可以每隔1个或数个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回路。换热器可以具有多个独立的回路。如图24所示,冷媒从上面的集流件进,流到下面后,通过下面的集流件流到旁边的换热管再返回到上面,再流出去。延长冷媒在换热管中的换热长度,提高换热效率等。这种换热器可以具有多个独立的回路。如图20所示,也可以把多个独立的换热组件连在一起。
尽管描述了上述实施例,但是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征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Claims (14)
1.一种换热器,包括:
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用于换热介质流过的多个换热管以及连接在相邻的换热管之间的连接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所述换热组件的多个换热管具有在多个换热管的轴向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端部和在多个换热管的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所述换热组件的多个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构成第一换热管组,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管构成第二换热管组,在多个换热管的排列方向上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交替排列,并且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分别连接于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换热组件,多个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分别连接于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第一集流件包括两个第一集流件,两个所述第一集流件分别与第一换热管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以及
第二集流件包括:两个第二集流件,两个所述第二集流件分别与第二换热管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第一集流件包括一个第一集流件,所述第一集流件与第一换热管的第一端部连接;
第二集流件包括一个第二集流件,所述第二集流件与第二换热管的第一端部连接;以及
换热器还包括一个第三集流件,所述第三集流件与第一换热管的第二端部和第二换热管的第二端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和与其连接的多个换热管的排列方向大致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和第三集流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和与其连接的多个换热管的排列方向大致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多个换热组件所在的面交叉。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和第三集流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集流管,该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与多个换热组件所在的面交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多个换热管中的至少两个或全部串联连接成一个回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多个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构成第一换热管组,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管构成第二换热管组,在多个换热管的排列方向上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交替排列,第一换热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成第一回路,第二换热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成第二回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第一换热管通过连接管串联连接成第一回路,第二换热管通过连接管串联连接成第二回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第一回路端部的第一换热管通过连接管与第二回路的端部的第二换热管连接使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串联连接成一个回路。
14.根据权利要求2或1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
每一个第一换热管组的第一换热管的数量是一个,并且每一个第二换热管组的第二换热管的数量是一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92757.0A CN110345780A (zh) | 2018-04-03 | 2018-04-03 | 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92757.0A CN110345780A (zh) | 2018-04-03 | 2018-04-03 | 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45780A true CN110345780A (zh) | 2019-10-18 |
Family
ID=68173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92757.0A Pending CN110345780A (zh) | 2018-04-03 | 2018-04-03 | 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34578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12717A (zh) * | 2020-09-16 | 2021-01-12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换热器 |
CN112902307A (zh) * | 2021-02-08 | 2021-06-04 | 南京慧和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换热器及含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476415U (zh) * | 2009-09-16 | 2010-05-19 | 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 一种风冷热泵空调器室外机换热器 |
US20120103583A1 (en) * | 2010-10-28 | 2012-05-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eat exchanger and fin for the same |
CN102812321A (zh) * | 2010-04-09 | 2012-12-05 | 英格索尔-兰德公司 | 成型的微通道热交换器 |
CN106885361A (zh) * | 2015-12-10 | 2017-06-2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室外换热器以及包含该室外换热器的空调装置 |
CN107218822A (zh) * | 2016-03-21 | 2017-09-29 |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 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
CN107869930A (zh) * | 2016-09-28 | 2018-04-03 |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 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组件、换热器和模具 |
CN109900144A (zh) * | 2017-12-08 | 2019-06-18 |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 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换热装置 |
-
2018
- 2018-04-03 CN CN201810292757.0A patent/CN11034578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476415U (zh) * | 2009-09-16 | 2010-05-19 | 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 一种风冷热泵空调器室外机换热器 |
CN102812321A (zh) * | 2010-04-09 | 2012-12-05 | 英格索尔-兰德公司 | 成型的微通道热交换器 |
US20120103583A1 (en) * | 2010-10-28 | 2012-05-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eat exchanger and fin for the same |
CN106885361A (zh) * | 2015-12-10 | 2017-06-2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室外换热器以及包含该室外换热器的空调装置 |
CN107218822A (zh) * | 2016-03-21 | 2017-09-29 |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 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
CN107869930A (zh) * | 2016-09-28 | 2018-04-03 |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 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组件、换热器和模具 |
CN109900144A (zh) * | 2017-12-08 | 2019-06-18 |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 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换热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12717A (zh) * | 2020-09-16 | 2021-01-12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换热器 |
CN112902307A (zh) * | 2021-02-08 | 2021-06-04 | 南京慧和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换热器及含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06550B (zh) | 微通道换热器 | |
CN104053965B (zh) | 具有热膨胀补偿的钎焊微通道换热器 | |
CN107869930A (zh) | 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组件、换热器和模具 | |
CN101490494A (zh) | 螺旋扁平管式换热器 | |
EP1395786B1 (en) | Condenser for air cooled chillers | |
EP1971815B1 (en) | Spirally wound, layered tube heat exchanger | |
JP2004144460A (ja) | 熱交換器 | |
CN101487671A (zh) | 热交换器 | |
CN206514572U (zh) |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
CN101965496A (zh) | 改进流量分配的换热器管结构 | |
CN101619939A (zh) | 一种换热器 | |
CN101782347B (zh) | 热交换器及其翅片 | |
CN106524594A (zh) | 蛇形管式换热器 | |
JP2018532093A (ja) | 熱交換器 | |
CN103608639A (zh) |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 |
CN105121988A (zh) | 折叠管多组热交换单元 | |
JP5295330B2 (ja) |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 |
JPH04177091A (ja) | 熱交換器 | |
CN101776357B (zh) | 一种热交换器 | |
EP2962055A1 (en) | Fin solution related to micro channel based heat exchanger | |
CN110345780A (zh) | 换热器 | |
CN109900144A (zh) | 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换热装置 | |
EP2997322B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ultiple manifold assembly having internal communication ports | |
CN107709915A (zh) | 微型管热交换器 | |
CN208588118U (zh) | 冰箱/冰柜上使用的平行流蒸发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