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9366A - 一种确定天线端口的方法和终端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天线端口的方法和终端侧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39366A CN110139366A CN201810130053.3A CN201810130053A CN110139366A CN 110139366 A CN110139366 A CN 110139366A CN 201810130053 A CN201810130053 A CN 201810130053A CN 110139366 A CN110139366 A CN 1101393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port
- dmrs
- group
- information
- cd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7—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locating or positioning the transmit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0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transmitter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B17/102—Power radiated at antenn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天线端口的方法,根据QCL信息和用于确定天线端口号的指示信息来确定被调度下行数据使用的天线端口的过程中,通过进一步引入天线端口组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天线端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确定天线端口的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侧设备和服务所述终端侧设备的网络侧设备。它们按照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所规定的协议层,分别包括物理(physical,PHY)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层(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等等。物理层之外的协议层——MAC层,RLC层,PDCP层,RRC层等被统一称为高层。
为了所述终端侧设备对下行链路上传输的下行数据(包括下行业务数据或下行控制信令)能够进行正确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物理层上将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映射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上(简称DMRS天线端口)通过下行链路发送给所述终端侧设备。
所述网络侧设备可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中向所述终端侧设备发送某种特定格式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可用于确定被调度的下行数据所使用的DMRS天线端口号的指示信息。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可以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向所述终端侧设备指示被调度的下行数据所使用的至少一个准共址(quasi-co-located,QCL)信息,每个QCL信息分别指示某个DMRS天线端口与其它天线端口之间具有QCL关系。所述终端侧设备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以及所述QCL信息确定出所述DMRS天线端口。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备选天线端口数量可能较多,天线端口有可能不能被准确地确定出。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确定天线端口的方法,所述方法用于终端侧设备执行,包括以下内容。
接收下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QCL信息和用于确定被调度的下行数据所使用的第一天线端口的天线端口号的指示信息,所述QCL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天线端口与第二天线端口具有准共址QCL关系;接收天线端口组信息,其中,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包含所述第一天线端口;根据所述QCL信息,所述指示信息以及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天线端口。
在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以携带在物理层消息,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可携带在RRC层消息中。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为至少一个。可选地,所述QCL信息和所述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同一个下行控制信息中。可选地,所述QCL信息和所述指示信息也可以分别携带在不同下行控制信息中。
应用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进一步引入天线端口组信息,所述终端侧设备能够按照天线端口组来查找所需的第一天线端口,能够准确地确定所需天线端口。进一步地,由于天线端口组信息的引入,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所述指示信息所占用的比特数可以相应减少,从而降低了下行控制信息中信令开销。
基于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确定进行速率匹配时所述第一天线端口对应的码分复用CDM组的数量和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的前导符号数中的至少一项。在该实现方式中,同一指示信息被复用指示多种信息,以减少所述指示信息的信令开销。
基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为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所述第二天线端口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天线端口,同步信号块SS block,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天线端口,跟踪参考信号TRS天线端口中的至少一种。在该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天线端口与第二天线端口具有QCL关系,因此,DMRS天线端口的信道的大尺度特性可以由CSI-RS天线端口,SSblock,PTRS天线端口以及TRS天线端口的信道的大尺度特性推知,从而有利于在DMRS天线端口上下行数据传输时的信道估计。
基于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的任意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包含至少一个码分复用CDM组的标识或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号,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为所述至少一个DMRS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中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端口之间具有QCL关系。该实现方式中罗列了能够用于确定DMRS天线端口组的具体实现形式,并限定了这种形式下,DMRS天线端口组的DMRS天线端口之间也具有QCL关系。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CDM组为至少两个,所述DMRS组为两个,所述两个DMRS组中的第一DMRS组包含所述至少两个CDM组中至少一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所述两个DMRS组中的第二DMRS组包含所述两个CDM组中的其它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实现方式中罗列了在CDM组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时,2个DMRS天线端口组的确定方式。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1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与所述第二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之差的绝对值允许大于1。该实现方式中限定了在一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两个DMRS组所包含的天线端口的层数之间的关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天线端口对应一层MIMO数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表明这种关系,在表述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数量时,使用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代替(即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数量等于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终端侧设备和网络侧设备之间支持的最多层数,为根据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出的信道矩阵的秩(rank)。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2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与所述第二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且所述2个码字中第一码字对应第一DMRS组和第二码字对应第二DMRS组。该实现方式中限定了在两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两个DMRS组所包含的天线端口的层数之间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侧设备,所述终端侧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的接收动作,处理单元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的确定等处理动作。在具体物理实现中,接收单元可以为接收电路或接收器,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电路或处理器,发送单元可以为发送电路或发送器。可选地,所述终端侧设备可以为独立的终端设备,也可以为所述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某个电路系统,所述芯片或所述电路系统中包含多个门电路以实现前述各个功能单元的功能。第二方面提供的终端侧设备,可以实现前述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达到的有益效果,具体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侧设备,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代码,所述代码被所述处理器调用时,实现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所述的方法。可选地,第五方面提供的终端侧设备可以为芯片系统,或包含所述芯片系统的独立的终端设备。第三方面提供的终端侧设备,可以实现前述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达到的有益效果,具体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用于网络侧设备,包括以下内容。
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准共址QCL信息和用于确定被调度的下行数据所使用的第一天线端口的天线端口号的指示信息,所述QCL信息指示第一天线端口与第二天线端口具有QCL关系;
发送天线端口组信息,其中,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包含所述第一天线端口;
其中,所述QCL信息,所述指示信息以及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用于终端侧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天线端口。
在第四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以携带在物理层消息,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可携带在RRC层消息中。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为至少一个。可选地,所述QCL信息和所述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同一个下行控制信息中。可选地,所述QCL信息和所述指示信息也可以分别携带在不同下行控制信息中。
应用第四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应,具有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产出的技术效果。
基于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和所述天线端口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天线端口,并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确定所述指示信息和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可先根据被调度的下行数据使用的第一天线端口,再确定所述指示信息和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以便所述终端侧设备能够根据所接收到的指示信息和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天线端口,以便保证所述网络侧设备和所述终端侧设备对第一天线端口的一致性理解。
基于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的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确定进行速率匹配时所述第一天线端口对应的码分复用CDM组的数量和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的前导符号数中的至少一项。
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同一指示信息被复用指示多种信息,以减少所述指示信息的信令开销。
可选地,所述第一天线端口为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所述第二天线端口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天线端口,同步信号块SS block,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天线端口,跟踪参考信号TRS天线端口中的至少一种。在该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天线端口与第二天线端口具有QCL关系,因此,DMRS天线端口的信道的大尺度特性可以由CSI-RS天线端口,SSb lock,PTRS天线端口以及TRS天线端口的信道的大尺度特性推知,从而有利于在DMRS天线端口上下行数据传输时的信道估计。
可选地,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包含至少一个码分复用CDM组的标识或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号,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为所述至少一个DMRS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中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端口之间具有QCL关系。该实现方式中罗列了能够用于确定DMRS天线端口组的具体实现形式,并限定了这种形式下,DMRS天线端口组的DMRS天线端口之间也具有QCL关系。
可选地,所述CDM组为至少两个,所述DMRS组为两个,所述两个DMRS组中的第一DMRS组包含所述至少两个CDM组中至少一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所述两个DMRS组中的第二DMRS组包含所述两个CDM组中的其它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实现方式中罗列了在CDM组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时,2个DMRS天线端口组的确定方式。
可选地,在1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与所述第二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之差的绝对值允许大于1。该实现方式中限定了在一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两个DMRS组所包含的天线端口的层数之间的关系。
可选地,在2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与所述第二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且所述2个码字中第一码字对应第一DMRS组和第二码字对应第二DMRS组。该实现方式中限定了在一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两个DMRS组所包含的天线端口的层数之间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发送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所述发送单元用于执行第四方面以及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的发送动作,处理单元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的确定等处理动作。在具体物理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电路或处理器,所述发送单元可以为发送电路或发送器。可选地,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为独立的网络设备(例如基站),也可以为所述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某个电路系统,所述芯片或所述电路系统中包含多个门电路以实现前述各个功能单元的功能。第五方面提供的终端侧设备,可以实现前述第四方面至第四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达到的有益效果,具体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代码,所述代码被所述处理器调用时,实现第四方面以及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所述的方法。可选地,第六方面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可以为芯片系统,或包含所述芯片系统的网络设备(例如基站)。第六方面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可以实现前述第四方面至第四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达到的有益效果,具体不再赘述。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代码,所述代码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各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所述的方法。第七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含在芯片系统中,或包含所述芯片系统的独立的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第七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实现前述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各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达到的有益效果,具体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信息交互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天线端口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侧设备的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侧设备或网络侧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和终端侧设备。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为基站,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节点B(evolved nodeB,eNB),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无线局域网接入点,或者这些设备中的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等各种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从而为所述终端侧设备提供授权频谱下的接入服务或非授权频谱下的接入服务。终端侧设备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车载设备等。常见的手持式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
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作为一个独立设备,也可以按照协议层被拆分成不同设备。例如,所述网络侧设备按照协议层被拆分后,所述网络侧设备可包含一个控制单元(controlunit,CU)和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所述CU用于实现所述网络侧设备的PDCP层,RRC层及其以上协议层的功能;所述DU用于实现所述网络侧设备的RLC层,MAC层以及PHY层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于如下各个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在PDCP层,RRC层或以上协议层的功能可由所述CU执行;对于网络侧设备在RLC层,MAC层或PHY层的功能由所述至少一个DU执行。
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NR系统(也称5G系统)、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演进的长期演进(evolved long termevolution,eLTE)系统等无线通信系统。
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从物理实现上看,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是基站,无线局域网接入点或射频拉远单元本身,也可以是所述基站、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入点或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中的芯片或电路系统;所述终端侧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本身,或者所述用户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系统。
在5G系统中,天线端口被定义为具有这样的特性:同一个天线端口上,传输某一时域符号的信道可以从传输另一时域符号的信道推知。因此,根据某个天线端口上某些时域符号上传输的参考信号的信道,可以推知在这个天线端口上传输数据的其它时域符号上的信道的信道状态(或称为这个天线端口的信道状态)。进一步地,为了终端侧设备能够正确地接收数据,一般来说,同一网络侧设备的多个天线端口之间具有QCL关系,其中,当一个天线端口上传输某个时域符号的信道的大尺度特性(large-scaleproperties),可以从另一个天线端口上传输某个时域符号的信道中推知时,则这两个天线端口被定义为具有QCL关系。这里大尺度特性包括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延迟,延迟扩展和空间接收特性的至少一个。大尺度特性的详细内容可参考现有技术。也就是说,在根据某个天线端口传输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获取这个天线端口上的信道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终端侧设备可以根据具有QCL关系的其它天线端口上传输的参考信号的大尺度特性推知这个天线端口上传输的参考信号的大尺度特性,以便确定出这个天线端口上的信道状态。
5G系统定义了2个或3个码分复用组(code divisionmultiplexing,CDM)组,每个CDM组包含对应相同的时频资源且能够用于下行链路上传输DMRS的多个DMRS天线端口,这些DMRS天线端口可以使用不同的正交码(orthogonal code)进行区分。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通知所述终端侧设备所述CDM组的数量。例如在当前5G系统中,所述终端侧设备通过所接收到的RRC消息中下行DMRS配置类型(DL-DMRS-config-type)参数确定CDM组的数量。在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1时,则CDM组的数量为2个;在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2时,则CDM组的数量为3个。在5G系统中,每个CDM组中的任意两个DMRS天线端口之间具有QCL关系。作为举例,在2个CDM组的情况下,第一CDM组中包含的DMRS天线端口为{1000,1001,1004,1005},第二CDM组中包含的DMRS天线端口为{1002,1003,1006,1007},根据前述对CDM组的描述,DMRS天线端口{1000,1001,1004,1005}对应一组相同时频资源并使用不同正交码进行区分,{1002,1003,1006,1007}对应另一组相同时频资源并使用不同正交码进行区分。在3个CDM组的情况下,第一CDM组中包含的DMRS天线端口为{1000,1001,1006,1007},第二CDM组中包含的DMRS天线端口为{1002,1003,1008,1009},第三CDM组中包含的DMRS天线端口为{1004,1005,1010,1011}。
5G系统进一步定义可支持2个DMRS组,其中,第一DMRS组包含其中一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第二DMRS组包含其它CDM组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当CDM组的数量为2个时,2个DMRS组存在1种组合情况:第一DMRS组包含一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DMRS组包含另一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当CDM组的数量为3个时,2个DMRS组存在6种组合情况:
(1)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和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2)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和第二DMRS组包含所述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3)第一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和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4)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和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5)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和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6)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和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
在图1中,例如在非相干联合传输(non-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NCJT)传输下,由于不同的网络侧设备(网络侧设备1和网络侧设备2)可以在同一载波(carrier)内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终端侧设备发送不同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层的数据,来自不同网络侧设备的数据经历不同的信道,即经历的大尺度衰落特性不同。因此,网络侧设备1的第一天线端口(例如传输DMRS1)和第二天线端口(例如传输CSI-RS1)具有QCL关系,网络侧设备2的第三天线端口(例如传输DMRS2)和第四天线端口(例如传输CSI-RS2)具有QCL关系,并且网络侧设备1和所述网络侧设备2之间的天线端口不具有QCL关系。当所述终端侧设备接收到用于确定NCJT传输的信息(隐式指示或显示指示)时,确定当前为NCJT传输。其中,显示指示直接在所述信息中表明为所述NCJT传输(例如所述信息为NCJT传输的标识),隐式指示可通过目前3GPP LTE标准中使用下行控制信息内的2比特的PDSCH资源映射和准共址指示(PDSCH RE mapping and quasi-co-locationindicator,PQI),NR中下行控制信息中2比特传输控制指示(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indicator,TCI)信息指示至少2个QCL信息确定所述NCJT传输。这种情况下,所述终端侧设备可以从不同的网络侧设备接收同一载波内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数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前终端侧设备所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RRC层消息为所述终端侧设备配置多个QCL信息。所述终端可以根据所述多个QCL信息中下行控制信息所指示的至少一个QCL信息和下行控制信息中用于确定天线端口号的指示信息(为了便于描述,以下简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被调度的下行数据所使用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号(例如DMRS天线端口的天线端口号),但是由于可能的天线端口的数量非常多,因此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内用于具体指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调度的下行数据所使用的参考信号天线端口号的指示信息比特数也会较多,可能导致不能准确地确定出天线端口,且信令开销较大。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分别针对一个码字传输和两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使用下行控制信息所指示的至少一个QCL信息和下行控制信息中所包含的所述指示信息确定2个DMRS组的不同组合方式情况下的天线端口(如DMRS天线端口)的端口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5G系统的物理层最多支持两路数据的同时处理,这两路数据通常又称为两个码字。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不仅能够适用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single user mutipleinput mutiple output,SU-MIMO)场景,进一步扩展到了两用户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user mutiple input mutiple output,MU-MIMO场景。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内容终端侧设备从网络侧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QCL信息和用于确定被调度的下行数据使用的第一天线端口的天线端口号的指示信息,所述QCL信息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的第一天线端口与第二天线端口具有QCL关系;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和所述QCL信息确定一个码字传输或两个码字传输情况下的第一天线端口。
可选地,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之前,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被调度的下行数据所使用的第一天线端口确定所述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所述QCL信息为至少一个。当所述QCL信息为至少两个时,则所述终端侧设备可判断当前为NCJT传输;当所述QCL信息为一个时,则不是NCJT传输。
可选地,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确定进行速率匹配时所述第一天线端口对应的码分复用CDM组的数量和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的前导符号数中的至少一项(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所述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是指MAC层和PHY层之间传输信道上的数据比特被重复发送或者被打孔(即去除重复冗余比特),以达到所要求的比特速率。进行速率匹配时第一天线端口对应CDM组,也就是所述CDM组包含的天线端口对应的资源位置由于进行速率匹配因而不映射被调度的下行数据。
所谓前导符号数是指,一个天线端口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以第一天线端口为被调度的下行数据使用的DMRS天线端口为例进行说明。在NCJT传输方式下(例如,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所指示为至少两个QCL信息),所述第一天线端口包括第一DMRS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和第二DMRS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
作为一个示例,如图2所示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信息交互示意图。终端侧设备通过随机接入过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与网络侧设备1建立初始连接后,网络侧设备1与所述终端侧设备可以通过RRC消息的交互建立起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当网络侧设备1有下行数据要发送给所述终端侧设备时,可以判断能否与其它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侧设备进行NCJT传输。如果可以,则通过与其它网络侧设备的协商确定NCJT传输的配置,并通过某个特定格式的下行控制信息将NCJT传输的配置发送给所述终端侧设备。与此同时,由于终端侧设备会每隔一段时间对下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以便获知被调度的下行数据的资源位置以及其它可能的各种配置。在某次检测中,所述终端侧设备检测到上述特定格式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对NCJT传输的配置(例如,在下行控制信息的TCI中包含了至少两个QCL信息以及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用于确定被调度的下行数据使用的DMRS天线端口号的指示信息),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述QCL信息以及所述指示信息确定出被调度的下行数据使用的DMRS天线端口号。进一步,所述终端侧设备在这个DMRS天线端口号对应的DMRS天线端口上接收DMRS,根据所述DMRS进行信道估计,并依据信道估计结果接收下行数据。
以下具体描述NCJT传输方式下,终端侧设备如何通过查表的方式确定被调度的下行数据使用的DMRS天线端口。并且,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确定被调度的下行数据使用的DMRS天线端口,所述终端侧设备还从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和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例如,所述终端侧可通过接收高层消息(如RRC消息)获得所述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和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以确定出所需的天线端口。
(1)SU-MIMO场景
(1-1)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1(即CDM组为2个),DMRS组的个数为2个,所述两个CDM组中第一CDM组包含的天线端口为{1000,1001,1004,1005},第二CDM组包含的天线端口为{1002,1003,1006,1007}。所述两个DMRS组中第一DMRS组包含所述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二DMRS组包含所述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在一个码字传输的情况,所述两个DMRS组所分别包含的天线端口的层数之间差的绝对值允许大于1。在两个码字的情况下,两个DMRS组所分别包含的天线端口的层数之间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且所述两个码字中第一码字对应第一DMRS组,第二码字对应第二DMRS组。
(1-1a)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1并且终端侧设备所接收到的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1,则所述终端侧设备使用表1确定被调度的下行数据使用的DMRS天线端口(这种情况下支持一个码字传输)。
例如,终端侧设备与某个网络侧设备建立连接,并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RRC消息配置的多个QCL信息。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TCI所指示的至少两个QCL信息(所述至少两个QCL信息包含在被配置的所述多个QCL信息中)获知当前为NCJT传输,且所述终端侧设备所接收到的所述RRC消息中还指示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1并且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1,则所述终端侧设备使用表1。
所述终端侧设备再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内的用于确定天线端口号的指示信息的值为3,从表1中可以得出所述DMRS天线端口为第一DMRS组中的1000号端口和第二DMRS组中的1002,1003,1006号端口。
(1-1b)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1并且终端侧设备所接收到的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2,则所述终端侧设备使用表2确定被调度的下行数据使用的DMRS天线端口。
例如,终端侧设备与某个网络侧设备建立连接,并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RRC消息配置的多个QCL信息。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TCI所指示的至少两个QCL信息(所述至少两个QCL信息包含在被配置的所述多个QCL信息中)获知当前为NCJT传输,且所述终端侧设备所接收到的所述RRC消息中还指示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1并且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2,则所述终端侧设备使用表2。
所述终端侧设备再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所述指示信息的值为0,从表2中可以得出:在一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当前传输的DMRS所在的DMRS天线端口为第一DMRS组的0号端口和第二DMRS组的1002号端口;在两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当前传输的DMRS所在的DMRS天线端口为第一DMRS组的1000和1001号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的1002,1003,1006号端口。
表1:DMRS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DL-DMRS-config-type)=1,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1
表2: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1,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2
(1-2)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2(即CDM组为3个),DMRS组的个数仍为2个。这种情况下,第一CDM组包含的天线端口为{1000,1001,1006,1007},第二CDM组包含的天线端口为{1002,1003,1008,1009},第三CDM组包含的天线端口为{1004,1005,1010,1011}。在一个码字传输的情况,所述两个DMRS组所分别包含的天线端口的层数之间差的绝对值允许大于1。在两个码字的情况下,两个DMRS组所分别包含的天线端口的层数之间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
两个DMRS组可以有6种组合方式: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DMRS组包含所述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
(1-2a)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2并且终端侧设备所接收到的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1,则所述终端侧设备使用表3确定被调度的下行数据使用的DMRS天线端口。
例如,终端侧设备与某个网络侧设备建立连接,并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RRC消息配置的多个QCL信息。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TCI所指示的至少两个QCL信息(所述至少两个QCL信息包含在被配置的所述多个QCL信息中)获知当前为NCJT传输,且所述终端侧设备所接收到的所述RRC消息中还指示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2并且终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1,则所述终端侧设备使用表3。
所述终端侧设备再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指示信息的值为3,从表3中可以得出:一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当前传输的DMRS所在的DMRS天线端口为第一DMRS组的1000号端口和第二DMRS组的1002,1003,1008号端口;两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当前传输的DMRS所在的DMRS天线端口为第一DMRS组的1000,1001,1006号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的1002,1003,1008号端口。
(1-2b)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2并且终端侧设备所接收到的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2,则所述终端侧设备使用表4确定当前传输的DMRS所在DMRS天线端口。
例如,终端侧设备与某个网络侧设备建立连接,并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RRC消息配置的多个QCL信息。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TCI所指示的至少两个QCL信息(所述至少两个QCL信息包含在被配置的所述多个QCL信息中)获知当前为NCJT传输,且所述终端侧设备所接收到的所述RRC消息中还指示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2并且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2,则所述终端侧设备使用表4。
所述终端侧再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的所述指示信息的值为5,从表4中可以得出:一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当前传输的DMRS所在的DMRS天线端口为第一DMRS组中的1000,1001,1006号端口和DMRS组中的1002号端口;在两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当前传输的DMRS所在的DMRS天线端口为第一DMRS组中的1000,1001,1006,1007号端口和所述第二DMRS组中的1002,1003,1008,1009号端口。
表3: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1
表4: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2
(2)MU-MIMO场景下
为了支持MU-MIMO传输,某个网络侧设备可在同一时频资源上调度至少两个终端侧设备。这种情况下,发送给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侧的DMRS正交或准正交。
终端侧设备1与某个网络侧设备建立连接,并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RRC消息为所述终端侧设备1配置的多个QCL信息,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和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终端侧设备2与所述网络侧设备建立,并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RRC消息为所述终端侧设备2配置的多个QCL信息。当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进行MU-MIMO场景下的NCJT传输,所述网络侧设备向终端侧设备1发送下行控制信息1,所述下行控制信息1中指示了为终端侧设备1配置的多个QCL信息中的至少两个QCL信息,使得所述终端侧设备1获知当前为NCJT传输;所述终端侧设备1根据为所述终端侧设备1配置的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和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确定所使用的表格,再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1的指示信息具体值确定被调度下行数据使用的DMRS天线端口。类似地,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向终端侧设备2发送下行控制信息2,所述下行控制信息2中指示了为所述终端侧设备2配置的多个QCL信息中的至少两个QCL信息,使得所述终端侧设备2获知当前为NCJT传输。所述终端侧设备2根据为所述终端侧设备2配置的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和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确定所使用的表格,再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2的指示信息具体值确定被调度下行数据使用的DMRS天线端口。
在NCJT传输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和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使得所述终端侧设备1和所述终端侧设备2使用相同的表格来查找所需天线端口。这种情况下,下行控制信息1中的指示信息的具体值和下行控制信息2中的指示信息的具体值不同,从而使得所述终端侧设备1和所述终端侧设备2使用同一表格的不同行对应的天线端口。
作为一个示例,对于相同表5,下行控制信息1内的指示信息为0,终端侧设备1的下行数据使用的DMRS天线端口号为{1000,1002}。为了网络侧设备支持MU-MIMO,下行控制信息2中的指示信息为1,终端侧设备2的下行数据使用的DMRS端口号为{1001,1003}。其中,DMRS天线端口{1000,1001}来自同一个CDM组,占相同的时频资源,通过正交码区分,DMRS天线端口{1002,1003}来自另一个相同CDM组,占相同的时频资源,通过正交码区分。
(2-1)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1(即CDM组为2个),DMRS组的个数为2个,所述两个CDM组中第一CDM组包含的天线端口为{1000,1001,1004,1005},第二CDM组包含的天线端口为{1002,1003,1006,1007}。所述两个DMRS组中第一DMRS组包含所述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二DMRS组包含所述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在一个码字传输的情况,所述两个DMRS组所分别包含的天线端口的层数之间差的绝对值允许大于1。在两个码字的情况下,两个DMRS组所分别包含的天线端口的层数之间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且所述两个码字中第一码字对应第一DMRS组,第二码字对应第二DMRS组。
(2-1a)当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1,且终端侧设备所接收到的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1,则所述终端侧设备使用表5确定当前传输的DMRS所在DMRS天线端口(这种情况下支持一个码字传输)。
(2-1b)当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1,且终端侧设备所接收到的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2,则所述终端侧设备使用表6确定当前传输的DMRS所在的DMRS天线端口。
表5:DMRS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DL-DMRS-config-type)=1,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1
表6:DMRS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DL-DMRS-config-type)=1,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2
(2-2)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2(即CDM组为3个),DMRS组的个数仍为2个。这种情况下,第一CDM组包含的天线端口为{1000,1001,1006,1007},第二CDM组包含的天线端口为{1002,1003,1008,1009},第三CDM组包含的天线端口为{1004,1005,1010,1011}。在一个码字传输的情况,所述两个DMRS组所分别包含的天线端口的层数之间差的绝对值允许大于1。在两个码字的情况下,两个DMRS组所分别包含的天线端口的层数之间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
两个DMRS组可以有6种选取方式: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DMRS组包含所述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
(2-2a)当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2,且终端侧设备所接收到的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1,则所述终端侧设备使用表7确定当前传输的DMRS所在DMRS天线端口。
例如,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TCI所指示的至少两个QCL信息获知当前为NCJT传输,且所述终端侧设备所接收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的值为3,从表7中可以得出:一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当前传输的DMRS所在的DMRS天线端口为第一DMRS组的1001号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的1008和1009号端口;两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当前传输的DMRS所在的DMRS天线端口为第一DMRS组的1000,1001,1006号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的1002,1003,1008,1009号端口。
(2-2b)当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2,且终端侧设备所接收到的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2,则所述终端侧设备使用表8确定当前传输的DMRS所在DMRS天线端口。
例如,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TCI所指示的至少两个QCL信息获知当前为NCJT传输,且所述终端侧所接收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的值为5,从表4中可以得出:一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当前传输的DMRS所在的DMRS天线端口为第一DMRS组中的1006和1007号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中的1003号端口;在两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当前传输的DMRS所在的DMRS天线端口为第一DMRS组中的1000,1001,1006,1007号端口和所述第二DMRS组中的1002,1003,1008,1009号端口。
表7: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1
表8: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2
应用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得到如下比特使用情况分析表。从该分析表中可以看出,使用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指示信息对应两个DMRS组的不同CDM组合方式,确定被调度的下行数据所在的DMRS端口,不仅能够准确地确定出天线端口,总体上还减少了比特开销。另外,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MU-MIMO,提高了整个通信系统的扩展性。
基于第一实施例,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天线端口的方法,通过引入天线端口组信息,使得终端侧设备可以根据下行控制信息中的QCL信息,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指示信息以及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被调度的下行数据所使用的天线端口。
如图3所述的确定天线端口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内容。
301,终端侧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QCL信息和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的天线端口号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QCL信息指示第一天线端口与第二天线端口具有准共址QCL关系。
所述QCL信息,可以具体指示第一天线端口与第二天线端口之间哪些大尺度特性具有的QCL关系,从而使得终端侧设备可以根据第二天线端口的这些大尺度特性进行信道估计,从而进一步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
所述QCL关系包括四种类型,可以通过高层消息(如RRC消息)配置:
(1)QCL关系类型A: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延迟和延迟扩展;(2)QCL关系类型B: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3)QCL关系类型C:平均延迟,多普勒扩展;(4)QCL关系类型D:空间接收。
可选地,第一天线端口为DMRS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为(channel 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ginal,CSI-RS)天线端口,同步信号块(synchronous signalblock,SS block),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天线端口,跟踪参考信号(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TRS)天线端口中的至少一种。根据QCL的定义,对DMRS天线端口进行信道估计时,在所述DMRS天线端口的大尺度特性,可以根据与所述DMRS天线端口具有QCL关系(具体可以为上述4种QCL关系类型中的一种)的CSI-RS天线端口,同步信号块,相位跟踪参考信号天线端口,跟踪参考信号的至少一种的大尺度特性推知。
302,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天线端口组信息,并将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侧设备,其中,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中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端口之间具有QCL关系。
由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所确定出的所述至少两个天线端口组包含所述第一天线端口,可选地,还包括所述第二天线端口。
可选地,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可以携带在高层消息(例如RRC消息)由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侧设备。具体可参照图2所示的信息交互示意图。
可选地,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包含至少一个CDM组的标识或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的端口号,则根据所述天线端组信息所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为所述至少一个DMRS组。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CDM组的标识确定所述至少一个CDM组,再根据所述至少一个CDM组确定出所述至少一个DMRS组;或者,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的端口号,确定出所述至少一个DMRS组。这种情况下,所述终端侧设备可预先存储每个CDM组的标识或每个DMRS天线端口的端口号。
可选地,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也可以包含所述至少一个CDM组本身或至少一个DMRS组本身。所述终端侧设备直接根据所述至少一个CDM组确定出所述至少一个DRMS组。这种情况下,所述终端侧设备可无需存储每个CDM组的标识。
通常情况下,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中指示的CDM组或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根据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所确定出的DMRS组的数量也为至少两个。
对于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中包含的为至少两个CDM组的标识或所述两个CDM组本身的情况:所述DMRS组为两个。其中,所述两个DMRS组中的第一DMRS组包含所述至少两个CDM组中至少一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所述两个DMRS组中的第二DMRS组包含所述两个CDM组中的其它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
进一步地,在1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与所述第二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之差的绝对值大于1。
进一步地,在2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与所述第二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且所述2个码字中第一码字对应第一DMRS组和第二码字对应第二DMRS组。
303,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述QCL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以及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天线端口。
根据303所确定的第一天线端口,所述终端侧设备可以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天线端口上接收参考信号,从而进行信道估计,以便正确接收数据。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以所述第一天线端口为DMRS天线端口为例,通过不同的应用场景来描述303中可能的实现方式。在这些场景中,所述终端侧设备除了从所述网络侧设备获的所述QCL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以及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之外,还可以从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和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DL-DMRS-max-len),从而确定出当前传输的DMRS所在的DMRS天线端口。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该方法以第一实施例为基础,是对第一实施例中SU-MIMO和MU-MIMO场景下各个表格的进一步优化。在第一实施例中,SU-MIMO场景下下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为3和6,MU-MIMO场景下下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为4和6。第二实施例分别对SU-MIMO和MU-MIMO场景下各表格进行拆分多个子表格,通过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所使用的具体子表格,以进一步减少下行控制信息的信令开销。
(3)SU-MIMO场景下
下行DMRS配置类型=1的情况,CDM组的数量为2个,这种情况下不对第一实施例中的表格1和表2进行拆分。
下行DMRS配置类型=2的情况,CDM组的数量为3个,DMRS组的数量为2个。第一CDM组包含的天线端口为{1000,1001,1006,1007},第二CDM组包含的天线端口为{1002,1003,1008,1009},第三CDM组包含的天线端口为{1004,1005,1010,1011}。两个DMRS组可以有6种选取方式: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DMRS组包含所述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
表3可拆分为6个子表,如表3-1至表3-6所示;表4也可以拆分为6个子表,如表4-1至表4-6所示。拆分后,信令开销可以从表3和表4中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指示信息所使用的6比特进一步降低为3比特。
终端侧设备与某个网络侧设备建立连接,并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RRC消息配置的多个QCL信息。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TCI所指示的至少两个QCL信息(所述至少两个QCL信息包含在被配置的所述多个QCL信息中)获知当前为NCJT传输,且所述终端侧设备所接收到的所述RRC消息中还指示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和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以及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具体所使用的子表格。所述终端侧设备再根据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指示信息的具体值,确定被调度的下行数据所使用的DMRS天线端口。
例如,在下行控制信息中指示了至少两个QCL信息时,所述终端侧设备可以确定当前为NCJT传输,再根据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从高层消息所接收到的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1,则使用表3-1。然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指示信息的具体取值确定表3-1中某一行对应的DMRS端口。例如,具体取值为0时,则在一个码字传输情况下,被调度下行数据使用的DMRS天线端口为第一DMRS组的1000号端口和第二DMRS组的1002号端口。
表3-1: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1,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3-2: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1,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3-3: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1,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3-4: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1,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3-5: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1,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3-6: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1,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4-1: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2,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4-2: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2,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4-3: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2,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4-4: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2,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4-5: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2,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4-6: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2,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4)MU-MIMO场景下
为了支持MU-MIMO传输,某个网络侧设备可在同一时频资源上调度至少两个终端侧设备。这种情况下,发送给所述至少两个终端侧的DMRS正交或准正交。
下行DMRS配置类型=1的情况,CDM组的数量为2个,这种情况下不对第一实施例中的表格5和表6进行拆分。
下行DMRS配置类型=2的情况,CDM组的数量为3个,DMRS组的数量为2个。第一CDM组包含的天线端口为{1000,1001,1006,1007},第二CDM组包含的天线端口为{1002,1003,1008,1009},第三CDM组包含的天线端口为{1004,1005,1010,1011}。两个DMRS组可以有6种选取方式: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DMRS组包含所述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三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
表7可拆分为6个子表,如表7-1至表7-6所示;表8也可以拆分为6个子表,如表8-1至表8-6所示。拆分后,信令开销可以从表7和表8中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指示信息所使用的6比特进一步降低为4比特。
作为一个示例,终端侧设备1与某个网络侧设备建立连接,并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RRC消息为所述终端侧设备1配置的多个QCL信息,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和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以及天线端口组信息。终端侧设备2与所述网络侧设备建立,并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RRC消息为所述终端侧设备2配置的多个QCL信息。当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进行MU-MIMO场景下的NCJT传输,所述网络侧设备向终端侧设备1发送下行控制信息1,所述下行控制信息1中指示了为终端侧设备1配置的多个QCL信息中的至少两个QCL信息,使得所述终端侧设备1获知当前为NCJT传输;所述终端侧设备1根据为所述终端侧设备1配置的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和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以及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所使用的子表格,再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1的指示信息具体值在所述子表格中确定被调度下行数据使用的DMRS天线端口。类似地,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向终端侧设备2发送下行控制信息2,所述下行控制信息2中指示了为所述终端侧设备2配置的多个QCL信息中的至少两个QCL信息,使得所述终端侧设备2获知当前为NCJT传输。所述终端侧设备2根据为所述终端侧设备2配置的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和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以及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所使用的子表格,再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2的指示信息具体值在所述子表格中确定被调度下行数据使用的DMRS天线端口。
在NCJT传输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和下行DMRS最大长度参数使得所述终端侧设备1和所述终端侧设备2使用相同的表格来查找所需天线端口。这种情况下,下行控制信息1中的指示信息的具体值和下行控制信息2中的指示信息的具体值不同,从而使得所述终端侧设备1和所述终端侧设备2使用同一表格的不同行对应的天线端口。
表7-1: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1,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7-2: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1,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7-3: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1,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7-4: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1,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7-5: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1,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7-6: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1,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8-1: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2,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8-2: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2,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8-3: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2,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8-4: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2,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8-5: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2,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二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表8-6:天线端口(1000+DMRS端口号),下行DMRS配置类型参数(DL-DMRS-config-type)=2,下行DMRS最大长度(DL-DMRS-max-len)=2,由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的第一DMRS组包含第三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以及第二DMRS组包含第一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CDM组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信息可在RRC消息中直接指示)
应用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得到如下比特使用情况分析表。从该分析表中可以看出,由于终端侧设备进一步根据所接收到的天线端口组信息按照不同天线端口组分别确定被调度的下行数据的DMRS端口来进一步降低信令开销。
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侧设备400,如图4所示的终端侧设备结构示意图,所述终端侧设备400包括接收单元401和处理单元402。
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侧设备400,可以为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终端侧设备,并执行所述终端侧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具体地,接收单元401用于执行第一实施例中或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接收动作,处理单元402用于执行第一实施例中或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侧设备的确定等处理动作,具体可参考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内容。
本申请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500,如图5所示的网络侧设备结构示意图,包括发送单元501和处理单元502。所述网络侧设备500可以为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并执行所述网络侧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具体地,发送单元401用于执行第一实施例中或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侧设备的发送动作,处理单元502用于执行第一实施例中或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侧设备的确定等处理动作,具体可参考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内容。
在具体硬件实现中,如图5所示的终端侧设备和所述网络侧设备通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其中,接收单元的功能具体可以是由接收器601实现,处理单元的功能具体可由处理器602来实现,发送单元的功能具体可由发送器606实现。所述硬件结构还可以包括各种电子线路,例如总线603,存储器604以及通信接口605等等。其中,所述存储器604中可以包含指令代码,所述指令代码被所述处理器602调用时,用于实现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的终端侧设备的功能。所述指令代码可以包含用于RRC层功能代码,MAC层功能代码,PHY层功能代码。可选地,所述存储器604,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602中,也可以独立于所述处理器602。
通信接口605可以为有线通信接口,无线通信接口或组合,其中,有线通信接口例如可以为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可以是光接口,电接口或其组合;无线通信接口可以为无线局域网接口。
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Claims (29)
1.一种确定天线端口的方法,用于终端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下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准共址QCL信息和用于确定被调度的下行数据所使用的第一天线端口的天线端口号的指示信息,所述QCL信息指示第一天线端口与第二天线端口具有QCL关系;
接收天线端口组信息,其中,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包含所述第一天线端口;
根据所述QCL信息,所述指示信息以及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天线端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确定进行速率匹配时所述第一天线端口对应的码分复用CDM组的数量和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的前导符号数中的至少一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为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所述第二天线端口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天线端口,同步信号块SSblock,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天线端口,跟踪参考信号TRS天线端口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包含至少一个码分复用CDM组的标识或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号,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为所述至少一个DMRS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中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端口之间具有QCL关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CDM组为至少两个,所述DMRS组为两个,所述两个DMRS组中的第一DMRS组包含所述至少两个CDM组中至少一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所述两个DMRS组中的第二DMRS组包含所述两个CDM组中的其它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与所述第二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之差的绝对值允许大于1。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与所述第二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且所述2个码字中第一码字对应第一DMRS组和第二码字对应第二DMRS组。
8.一种终端侧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下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准共址QCL信息和用于确定被调度的下行数据所使用的第一天线端口的天线端口号的指示信息,所述QCL信息指示第一天线端口与第二天线端口具有QCL关系;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天线端口组信息,其中,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包含所述第一天线端口;
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QCL信息,所述指示信息以及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天线端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确定进行速率匹配时所述第一天线端口对应的码分复用CDM组的数量和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的前导符号数中的至少一项。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为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所述第二天线端口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天线端口,同步信号块SSblock,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天线端口,跟踪参考信号TRS天线端口中的至少一种。
11.如权利要求8-10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包含至少一个码分复用CDM组的标识或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号,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为所述至少一个DMRS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中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端口之间具有QCL关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CDM组为至少两个,所述DMRS组为两个,所述两个DMRS组中的第一DMRS组包含所述至少两个CDM组中至少一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所述两个DMRS组中的第二DMRS组包含所述两个CDM组中的其它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1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与所述第二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之间差的绝对值允许大于1。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2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与所述第二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之间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且所述2个码字中第一码字对应第一DMRS组和第二码字对应第二DMRS组。
15.一种终端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代码,所述代码被所述处理器调用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天线端口的确定方法,用于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准共址QCL信息和用于确定被调度的下行数据所使用的第一天线端口的天线端口号的指示信息,所述QCL信息指示第一天线端口与第二天线端口具有QCL关系;
发送天线端口组信息,其中,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包含所述第一天线端口;
其中,所述QCL信息,所述指示信息以及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用于终端侧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天线端口。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确定进行速率匹配时所述第一天线端口对应的码分复用CDM组的数量和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的前导符号数中的至少一项。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为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所述第二天线端口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天线端口,同步信号块SS block,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天线端口,跟踪参考信号TRS天线端口中的至少一种。
19.如权利要求16-1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包含至少一个码分复用CDM组的标识或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号,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为所述至少一个DMRS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中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端口之间具有QCL关系。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DM组为至少两个,所述DMRS组为两个,所述两个DMRS组中的第一DMRS组包含所述至少两个CDM组中至少一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所述两个DMRS组中的第二DMRS组包含所述两个CDM组中的其它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与所述第二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之差的绝对值允许大于1。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与所述第二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且所述2个码字中第一码字对应第一DMRS组和第二码字对应第二DMRS组。
23.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准共址QCL信息,用于确定被调度的下行数据所使用的第一天线端口的天线端口号的指示信息,以及天线端口组信息;其中,所述QCL信息指示第一天线端口与第二天线端口具有QCL关系;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包含所述第一天线端口;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和天线端口组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所述QCL信息和所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QCL信息,所述指示信息以及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用于终端侧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天线端口。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为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所述第二天线端口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天线端口,同步信号块SSblock,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天线端口,跟踪参考信号TRS天线端口中的至少一种。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组信息包含至少一个码分复用CDM组的标识或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号,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为所述至少一个DMRS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中每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端口之间具有QCL关系。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CDM组为至少两个,所述DMRS组为两个,所述两个DMRS组中的第一DMRS组包含所述至少两个CDM组中至少一个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所述两个DMRS组中的第二DMRS组包含所述两个CDM组中的其它CDM组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端口。该实现方式中罗列了在CDM组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时,2个DMRS天线端口组的确定方式。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1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与所述第二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之差的绝对值允许大于1。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2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与所述第二DMRS组中所包含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的层数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且所述2个码字中第一码字对应第一DMRS组和第二码字对应第二DMRS组。
29.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代码,所述代码被所述处理器调用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2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30053.3A CN110139366A (zh) | 2018-02-08 | 2018-02-08 | 一种确定天线端口的方法和终端侧设备 |
EP19751047.2A EP3745632A4 (en) | 2018-02-08 | 2019-01-31 | ANTENNA PORT DETERMINATION PROCESS AND TERMINAL SIDE DEVICE |
PCT/CN2019/074060 WO2019154238A1 (zh) | 2018-02-08 | 2019-01-31 | 一种确定天线端口的方法和终端侧设备 |
US16/988,123 US11349579B2 (en) | 2018-02-08 | 2020-08-07 | Antenna port determining method and terminal side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30053.3A CN110139366A (zh) | 2018-02-08 | 2018-02-08 | 一种确定天线端口的方法和终端侧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39366A true CN110139366A (zh) | 2019-08-16 |
Family
ID=67548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30053.3A Pending CN110139366A (zh) | 2018-02-08 | 2018-02-08 | 一种确定天线端口的方法和终端侧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49579B2 (zh) |
EP (1) | EP3745632A4 (zh) |
CN (1) | CN110139366A (zh) |
WO (1) | WO2019154238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35509A1 (zh) * | 2020-12-25 | 2022-06-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指示天线端口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
CN113671270B (zh) * | 2021-07-21 | 2024-06-11 |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 一种基于数字开关的天线测试系统及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772305B1 (ko) * | 2018-10-26 | 2025-02-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논-코히런트 조인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WO2020222605A1 (ko) * | 2019-05-02 | 2020-11-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에 대한 장치 |
KR102588873B1 (ko) * | 2019-10-04 | 2023-10-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 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KR20220081361A (ko) * | 2019-10-04 | 2022-06-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 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US20210320772A1 (en) * | 2020-04-10 | 2021-10-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large sub-carrier spacing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176517A1 (en) * | 2010-01-20 | 2011-07-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ntenna Port Mapping for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
CN104919724A (zh) * | 2013-01-09 | 2015-09-1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支持演进型节点b间的协作多点的方法 |
CN107294574A (zh) * | 2016-04-08 | 2017-10-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传输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54333B1 (en) * | 2012-04-19 | 2018-01-3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asi co-location identification of reference symbol port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systems |
WO2014046498A1 (ko) * | 2012-09-23 | 2014-03-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신호를 수신 또는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057839B2 (en) | 2013-09-27 | 2018-08-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y signals for LTE advanced |
US11012983B2 (en) * | 2016-07-26 | 2021-05-1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same |
US11368950B2 (en) * | 2017-06-16 | 2022-06-21 | Asustek Compu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management in unlicensed spectrum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9391413B (zh) * | 2017-08-10 | 2022-05-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KR102169260B1 (ko) * | 2017-09-08 | 2020-10-26 |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포밍 전송을 고려한 무허가 스펙트럼에서의 채널 사용 방법 및 장치 |
-
2018
- 2018-02-08 CN CN201810130053.3A patent/CN110139366A/zh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01-31 WO PCT/CN2019/074060 patent/WO2019154238A1/zh unknown
- 2019-01-31 EP EP19751047.2A patent/EP374563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0
- 2020-08-07 US US16/988,123 patent/US1134957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176517A1 (en) * | 2010-01-20 | 2011-07-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ntenna Port Mapping for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
CN104919724A (zh) * | 2013-01-09 | 2015-09-1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支持演进型节点b间的协作多点的方法 |
CN107294574A (zh) * | 2016-04-08 | 2017-10-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传输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HUAWEI等: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8bis R1-1704239》", 7 April 2017 * |
HUAWEI等: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bis R1-1717310》", 13 October 2017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35509A1 (zh) * | 2020-12-25 | 2022-06-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指示天线端口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
CN113671270B (zh) * | 2021-07-21 | 2024-06-11 |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 一种基于数字开关的天线测试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349579B2 (en) | 2022-05-31 |
US20200374017A1 (en) | 2020-11-26 |
EP3745632A4 (en) | 2021-03-24 |
EP3745632A1 (en) | 2020-12-02 |
WO2019154238A1 (zh) | 2019-08-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912080B2 (en) | Signal scramb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ignal descramb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11349579B2 (en) | Antenna port determining method and terminal side device | |
KR102143870B1 (ko) |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네트워크 측 디바이스 및 단말 디바이스 | |
CN113206731B (zh) | 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 |
EP2793520B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CN103944665B (zh) | 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6455094B (zh) | 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网络侧设备、用户设备 | |
CN111357361B (zh) |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 |
WO2019137058A1 (zh) | 资源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JP2023036853A (ja)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 |
CN103327629B (zh) | 生成dmrs序列、发送dmrs序列初始值的方法和终端、基站 | |
WO2017020199A1 (zh) |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9980261B2 (en) |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send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evices | |
CN114828252A (zh) | 多传输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6416401B (zh) | 传输信号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 |
CN107294574B (zh) | 多传输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1193581A (zh) | 发送和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
WO2018127158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设备 | |
CN107925991B (zh) | 一种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及设备 | |
WO2011120584A1 (en) | Sequence hopp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5037410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9544165A (zh) |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8282448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