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282448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82448A
CN118282448A CN202211733799.6A CN202211733799A CN118282448A CN 118282448 A CN118282448 A CN 118282448A CN 202211733799 A CN202211733799 A CN 202211733799A CN 118282448 A CN118282448 A CN 118282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ntenna set
dmrs
dmrs ports
received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337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茜
蔡世杰
刘显达
刘鹍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337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28244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42259 priority patent/WO202414077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8282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824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组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第一天线集合,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第二天线集合,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采用本申请计算复杂度低,且能够保证传输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明确的市场需求显示,下行链路峰值传输速率需要提高到1.6交换带宽(Gbps)。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需要在下行传输过程中使用8R接收机来有效提升频谱效率。8R接收机指示包含8根接收天线的接收机设备。
然而,在进行高流传输时(传输数据流数大于4),传统的8R接收机设备实现难度大、计算复杂度高。因此,可以通过将8R接收机拆分成两个包含4R的“虚拟UE”,例如,第一至第四根接收天线对应虚拟UE1,第五至第八根天线对应虚拟UE2,每个“虚拟UE”分别进行信号接收和处理,能有效解决8R接收机设备实现难度大、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但是,当前标准和协议中尚未有针对这种拆分方案的设计,无法满足这种基于将8R接收机拆分成两个包含4R的“虚拟UE”的接收机架构的传输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本申请的计算复杂度低,且能够保证传输需求。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组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第一天线集合,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第二天线集合,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在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并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接收信号,也即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接收信号,根据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接收信号,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分别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处理,实现方式简单,且计算复杂度低,相比于传统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第三天线集合对应该M个天线标识,终端设备根据第三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信号,本申请的计算复杂度低,且能够保证传输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属于第一码分多路复用CDM组,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属于第二CDM组,所述第一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所述第二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DM组与所述第二CDM组不同。
在上述方法中,通过第一组DMRS端口属于第一CDM组,第二组DMRS端口属于第二CDM组,第一CDM组和第二CDM组不同的方式,能够避免了第一组DMRS端口包括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包括的DMRS端口属于同一个CDM组中,从而避免了下行DMRS信道估计过程中功率较高的码字对功率较低的码字的强干扰影响,从而提升传输性能。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一CDM组、和/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二CDM组。
在上述方法中,通过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的方式,能够使得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第一CDM组、和/或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第二CDM组,从而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快速实现将采用的DMRS端口分为两组,即第一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组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传输数据流数满足第一条件,确定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和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和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的配置与所述传输数据流数相关,所述传输数据流数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等于8。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组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第一天线集合,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第二天线集合,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在上述方法中,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并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接收信号,也即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接收信号,根据第二天线集合发送第二接收信号,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分别进行信号的发送和处理,实现方式简单,且计算复杂度低,相比于传统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第三天线集合对应该M个天线标识,网络设备根据第三天线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本申请的计算复杂度低,且能够保证传输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属于第一码分多路复用CDM组,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属于第二CDM组,所述第一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所述第二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DM组与所述第二CDM组不同。
在上述方法中,通过第一组DMRS端口属于第一CDM组,第二组DMRS端口属于第二CDM组,第一CDM组和第二CDM组不同的方式,能够避免了第一组DMRS端口包括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包括的DMRS端口属于同一个CDM组中,从而避免了下行DMRS信道估计过程中功率较高的码字对功率较低的码字的强干扰影响,从而提升传输性能。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一CDM组、和/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二CDM组。
在上述方法中,通过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方式,能够使得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第一CDM组、和/或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第二CDM组,从而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快速实现将采用的DMRS端口分为两组,即第一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和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的配置与传输数据流数相关,所述传输数据流数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等于8。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一个信道状态信息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所述一个CSI集合或所述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每个CSI集合包括第一CSI和第二CSI,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一CSI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CSI,所述第二CSI为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CSI;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
在上述方法中,通过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的方式,也即可以理解为通过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第一CSI,根据第二天线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第二CSI的方式,实现终端设备根据不同的天线集合反馈不同的CSI,从而满足传输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CSI集合,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基于预设规则向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CSI集合。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模式。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模式中的一个模式时,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一个模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一个CSI集合。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SI中的第一秩指示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所述第二CSI中的第二秩指示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
在上述方法中,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提升传输性能。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是由协议规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所述一个CSI集合或所述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每个CSI集合包括第一CSI和第二CSI,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一CSI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CSI,所述第二CSI为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CSI。
在上述方法中,通过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的方式,也即可以理解为通过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第一CSI,根据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第二CSI的方式,实现网络设备根据不同的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终端设备反馈不同的CSI,从而满足传输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SI中的第一秩指示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所述第二CSI中的第二秩指示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
在上述方法中,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提升传输性能。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是由协议规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
在上述方法中,通过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也即终端设备确定网络设备对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进行迫零预编码处理,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相应的,终端设备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串行干扰删除SIC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计算复杂度低,且满足传输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对所述第二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接收信号中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对所述第二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中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并对所述第一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其中,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包括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串行干扰删除SIC处理,且对该第一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是由协议约定的。或者说,终端设备将采用的DMRS端口分为两组,分别为第一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其中,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第一天线集合,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第二天线集合,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是由协议约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则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低于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
在上述方法中,通过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也即网络设备确定网络设备对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进行迫零预编码处理,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相应的,终端设备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串行干扰删除SIC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计算复杂度低,且满足传输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是由协议约定的。或者说,终端设备将采用的DMRS端口分为两组,分别为第一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其中,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第一天线集合,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第二天线集合,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是由协议约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则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低于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组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第一天线集合,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第二天线集合,其中,所述装置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属于第一码分多路复用CDM组,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属于第二CDM组,所述第一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所述第二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DM组与所述第二CDM组不同。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一CDM组、和/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二CDM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传输数据流数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和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和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的配置与所述传输数据流数相关,所述传输数据流数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等于8。
关于第七方面或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考对于第一方面或相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的介绍。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组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第一天线集合,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第二天线集合,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属于第一码分多路复用CDM组,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属于第二CDM组,所述第一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所述第二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DM组与所述第二CDM组不同。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一CDM组、和/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二CDM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和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的配置与传输数据流数相关,所述传输数据流数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等于8。
关于第八方面或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考对于第二方面或相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的介绍。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一个信道状态信息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所述一个CSI集合或所述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每个CSI集合包括第一CSI和第二CSI,其中,所述装置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一CSI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CSI,所述第二CSI为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CSI;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基于预设规则向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CSI集合。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模式。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在所述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模式中的一个模式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一个模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一个CSI集合。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SI中的第一秩指示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所述第二CSI中的第二秩指示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是由协议规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
关于第九方面或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考对于第三方面或相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的介绍。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所述一个CSI集合或所述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每个CSI集合包括第一CSI和第二CSI,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一CSI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CSI,所述第二CSI为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CSI。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SI中的第一秩指示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所述第二CSI中的第二秩指示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是由协议规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关于第十方面或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考对于第四方面或相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的介绍。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其中,所述装置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对所述第二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接收信号中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对所述第二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中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并对所述第一接收信号进行处理。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是由协议约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则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低于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
关于第十一方面或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考对于第五方面或相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的介绍。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确定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是由协议约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则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低于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
关于第十二方面或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考对于第六方面或相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的介绍。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调用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实现上述任意一方面或任意一方面中可能的实现的方式所述的方法。可选的,处理器可以与存储器集成在一起。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述任意一方面或任意一方面中可能的实现的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以实现上述任意一方面或任意一方面中可能的实现的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以实现上述任意一方面或任意一方面中可能的实现的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如第七方面所述的装置和如第八方面所述的装置。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如第九方面所述的装置和如第十方面所述的装置。
第十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如第十一方面所述的装置和如第十二方面所述的装置。
附图说明
以下对本申请用到的附图进行介绍。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下行链路收发流程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8R接收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8R接收机设备下行链路收发流程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DMRS时频资源映射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或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其中,5G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包括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和/或独立组网(standalone,SA)。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机器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machine,LTE-M)、设备到设备(device-to device,D2D)网络、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其中,IoT网络例如可以包括车联网。其中,车联网系统中的通信方式统称为车到其他设备(vehicle to X,V2X,X可以代表任何事物),例如,该V2X可以包括:车辆到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车辆与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通信、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vehicle topedestrian,V2P)或车辆与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通信等。V2X通信系统是基于D2D通信的一种侧行链路(sidelink,SL)传输技术。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11与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2、终端设备103、终端设备104、终端设备105和终端设备106。应理解,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更多的网络设备或者更多或更少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从功能上划分的软件或者以上二者的结合。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其他设备或网元通信。在该系统中网络设备111可以与多个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即网络设备111向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6发送下行数据,当然,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6也可以向网络设备111发送上行数据。此外,终端设备104、终端设备105和终端设备106也可以组成一个通信系统,在该系统中,网络设备111可以发送下行数据给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2和终端设备105,然后,终端设备105将该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104或终端设备106。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0中。该网络设备110可以为下述所描述的任意一种举例的网络设备。该终端设备101-终端设备106可以为下述所描述的任意一种举例的终端设备。
其中,以终端设备101为例进行举例说明,终端设备102-终端设备106可以参考终端设备101中的相关描述。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101的结构示意图,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其中,M为大于0的正整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第二天线集合对应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例如,M=8,也即终端设备对应8个天线标识,分别为第1-第8个天线标识,该8个天线标识中的4个天线标识对应第一天线集合,例如,第1-第4个天线标识对应第一天线集合,该8个天线标识中的剩余4个天线标识对应第二天线集合,例如第5-第8个天线标识对应第二天线集合;终端设备101可以根据第一天线集合和第二天线集合分别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处理。其中,第一天线集合和第二天线集合也可以分别简称为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或者虚拟用户设备1(user equipment1,UE1)和虚拟UE2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基于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的架构图,以数据信道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为例,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向量可以表示为:
Y2=H2*[V5,V6,V7]*S2+n2; 公式(2)
Y1表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Y2表示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H1表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H2表示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表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预编码矩阵,[V5,V6,V7]表示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预编码矩阵,s1表示发送的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下行传输信号,s2表示发送的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下行传输信号,n1表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噪声,n2表示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噪声。
其中,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预编码矩阵[V5,V6,V7]可以通过如下公式确定:
[V5,V6,V7,V8]=svd(H2);
其中,svd()表示奇异值分解操作。
其中,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可以通过如下公式确定:
[V1,V2,V3,V4]=svd(H1);
其中,v=[V1,V2,V5,V6,V7],由于因此,
其中,svd()表示奇异值分解操作。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下行链路(downlink,DL)收发流程的示意图,具体如下:
终端设备中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SRS1和SRS2,其中,SRS1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SRS2为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SRS,网络设备根据SRS1和SRS2进行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signal,CSI-RS),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CSI-RS,终端设备根据CSI-RS确定测量指标,并向网络设备发送CSI1和CSI2,其中,CSI1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CSI,CSI2为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CSI,网络设备根据反馈的CSI1和CSI2中的信道质量指示1(channel qualityindicator 1,CQI1)和CQI2以及秩指示1(rank indicator,RI1)和RI2分别确定码字1(codeword1,CW1)和CW2,其中,RI1用于指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包含的层数,RI2用于指示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包含的层数,CQI1用于指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CQI2用于指示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然后把CW1和CW2发送给终端设备,其中,CW1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CW2为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1(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1,HARQ1)信息和HARQ2,其中,HARQ1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HARQ,HARQ2为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HARQ。
1)终端设备,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体的,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的设备,或包括向用户提供数据连通性的设备,或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或数据,或与RAN交互语音和数据。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终端设备、车到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终端设备、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2M/MTC)终端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设备、轻型终端设备(light UE)、能力降低的用户设备(reduced capability UE,REDCAP UE)、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移动装置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或智能穿戴式设备等,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首饰等。
而如上介绍的各种终端设备,如果位于车辆上(例如放置在车辆内或安装在车辆内),都可以认为是车载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例如也称为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中继(relay)。或者理解为,能够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的都可以看作终端设备。
2)网络设备,例如包括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例如基站(例如,接入点),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口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或者例如,一种车到一切(vehicle-to-everything,V2X)技术中的网络设备为路侧单元(roadside unit,RSU)。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IP网络。RSU可以是支持V2X应用的固定基础设施实体,可以与支持V2X应用的其他实体交换消息。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口的属性管理。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或者也可以包括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generation,5G)NR系统(也简称为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或者也可以包括云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loud RAN)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例如包括访问和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或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等。
首先,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
SRS是终端设备在上行方向发送的参考信号,在NR系统中网络设备可以利用SRS获取上行信道信息,对于TDD系统,还可以利用信道互异性通过测量SRS获取下行信道信息。网络设备除了可以利用SRS获取上行(下行)信道信息以外,还可以使用SRS进行上行波束的管理,包括波束训练,波束切换等。
(2)天线端口(antenna port)
天线端口也可以简称端口。被接收端设备所识别的发射天线,或者在空间上可以区分的发射天线。针对每个虚拟天线可以配置一个天线端口,每个虚拟天线可以为多个物理天线的加权组合,每个天线端口可以与一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
每个SRS资源中包括∈{1,2,4,8}个SRS端口,其中,现有标准和协议仅支持到每个SRS资源中包括最大4个SRS端口,本申请实施例包含针对8个SRS端口的情况进行设计。每个SRS端口会对应特定的时频码资源,在理想情况下,各个SRS端口是正交的。每个SRS端口会对应终端设备的物理天线或者虚拟天线。
应理解,一个SRS资源内的不同的天线端口可以占用完全相同的符号,互相通过频分(占用不同的子载波)或者码分(利用不同的ZC(Zadoff-chu)序列或者相同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的方式进行复用。其中,参考信号资源和参考信号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具体如何对应,可以参考现有标准中的描述。进一步的,在一些场景中,参考信号资源和参考信号可以是等价的。
(3)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CSI-RS在NR系统中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用于测量网络设备到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并获取调度和链路自适应所需要的信道状态信息,如预编码矩阵、信道质量信息等。2)波束管理。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侧波束的赋形权值的获取,用于支持波束管理过程中的波束测量。3)时频跟踪。精确的时频同步跟踪,系统中通过设置跟踪参考信号(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TRS)来实现。4)移动性管理。系统中通过对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的CSI-RS信号获取跟踪,来完成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相关的测量需求。5)速率匹配。
(4)8R接收机设备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8R接收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8R接收机设备中包含8根接收天线,假设DMRS信号为S,接收机设备的接收信号为y=HVS+n,其中,H是指信道,V是指预编码矩阵。接收机设备在接收到接收信号之后,对该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包括8端口信道估计,8R干扰白化,8R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MMSE)/最大似然检测(maximum likelihood detection,MLD)接收机、译码。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8R接收机设备下行链路收发流程的示意图,具体如下:8R接收机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SRS,网络设备根据SRS进行CSI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确定CSI-RS,网络设备向8R接收机设备发送CSI-RS,8R接收机设备根据CSI-RS确定测量指标,并向网络设备发送CSI,网络设备根据反馈的CSI中的CQI确定CW,然后把码字发送给8R接收机设备,8R接收机设备向网络设备反馈HARQ信息。其中,8R接收机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SRS时,8R接收机设备发送8端口SRS或者X端口预编码(precoded)SRS,其中,X小于等于8。其中,网络设备向8R接收机设备发送CSI-RS时,网络设备可以给8R接收机设备配置一个报告配置(reporting setting),其中,一个reporting setting关联一个CSI-RS,reportingsetting中包括一套R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CQI与8R接收机设备对应,其中,最多两个CQI与该8R接收机设备对应,因为该8R接收机设备最多可以传输8个传输数据流数(两个CW)。PDSCH传输:通过协议约定数据流与码字的对应关系,即当传输数据流数小于等于4时进行单码字传输,当传输数据流数大于4时,进行两码字传输。
(5)解调参考信号DMRS
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是一种用于接收端进行等效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用于估计数据信道,例如,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或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的等效信道矩阵,从而用于数据的检测和解调。以数据信道PDSCH为例,DMRS通常与发送的数据信号进行相同的预编码,从而保证DMRS与数据经历相同的等效信道。假设发送端发送的DMRS向量为s,发送的数据符号向量为x,DMRS与数据进行相同的预编码操作(采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P),接收端相应的接收信号向量可以表示为:
数据:
DMRS:
其中,y表示接收端的接收数据,H表示信道,P表示预编码矩阵,x表示发送的数据符号,n表示噪声,表示等效信道;r表示接收端的DMRS信号,s表示发送的DMRS信号。
可以看到,对于数据信号和DMRS,经历的等效信道均为接收端基于已知的DMRS向量s,利用信道估计算法(如MMSE信道估计等)可以获得对等效信道的估计。基于等效信道可以完成数据信号的均衡和后续解调。
由于DMRS用于估计等效信道其维度为NR×R,其中NR为接收天线数目,R为传输数据流数(也称为传输层数,空间层数或rank)。通常来说,一个DMRS端口与一个空间层相对应。对于传输数据流数为R的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传输,需要的DMRS端口数目为R。为了保证信道估计的质量,通常不同DMRS端口为正交端口。不同DMRS端口对应的DMRS符号在频域、时频或码域正交。
由于DMRS会占用时频资源,因此需要尽可能降低DMRS的开销。多个DMRS端口对应的DMRS资源为了减少相互的干扰,往往通过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或者码分复用的方式映射在预设的时频资源。目前NR支持2种DMRS资源映射类型。对于类型1(Type 1)DMRS,最大可支持8个正交端口;对于类型2(Type 2)DMRS,最大可支持12个正交端口。对于一个DMRS端口,为了对不同的时频资源进行信道估计,保证信道估计质量,需要在多个时频资源内发送多个DMRS符号。DMRS在时域上可以占用至少1个OFDM符号,在频域上占用的带宽与调度的数据信号的调度带宽相同。一个端口对应的多个DMRS符号对应一个参考信号序列,一个参考信号序列包括多个参考信号序列元素。DMRS参考信号序列可以为gold序列。
以DMRS参考信号序列为gold序列为例,参考信号序列中第n个元素可以通过下式生成:
其中,伪随机序列c(n)可以是序列长度为31的gold序列,对于输出长度为MPN的序列c(n),n=0,1,…MPN-1,可以定义为:
c(n)=(x1(n+Nc)+x2(n+Nc))mod2;
x1(n+31)=(x1(n+3)+x1(n))mod2;
x2(n+31)=(x2(n+3)+x2(n+2)+x2(n+1)+x2(n))mod2;
其中,NC=1600。第一个m序列x1(n)可以初始化为x1(0)=1,x1(n)=0,n=1,2,…,30。第二个m序列x2(n)由参数cinit初始化。cinit可以定义为:
这里l表示一个时隙内包含的OFDM符号索引,表示一个系统帧内的时隙索引,可以由高层信令进行配置。与小区ID(identification)有关,通常可以等于小区ID, 为初始化参数,取值可以为0或1。具体确定公式如下,其中λ表示DMRS端口对应的码分多路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组索引。对于相邻的DMRS频域位置,可以使用不同的达到降低峰值平均功率比(peak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的效果。
其中,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配置了DMRS序列初始化指示字段时,可以通过DCI指示nSCID∈{0,1},其他情况默认取值nSCID=0。
一个端口对应的DMRS参考信号序列通过预设的时频资源映射规则,与对应的掩码序列相乘后映射到对应的时频资源上。在目前NR协议中,定义了2类DMRS配置方式,包括Type1DMRS和Type 2DMRS。
对于端口p,对应的参考信号序列中第m个参考序列元素r(m),按照如下规则映射至索引为(k,l)p,u的资源粒子(resource element,RE)上。其中,索引为(k,l)p,u的RE在时域上对应一个时隙内的索引为l的OFDM符号,在频域上对应索引为k的子载波,映射规则满足:
k′=0,1;
n=0,1,…;
l′=0,1;
其中,μ为子载波间隔参数,为映射至索引为(k,l)p,u的RE上端口p对应的DMRS调制符号,为DMRS调制符号占用的起始OFDM符号的符号索引或参考OFDM符号的符号索引。为功率缩放因子,wt(l′)为索引为l′的OFDM符号对应的时域掩码元素,wf(k′)为索引为k′的子载波对应的频域掩码元素,m=2n+k′,Δ为子载波偏移因子。
对于配置类型1(Type 1DMRS)映射规则中,DMRS端口p对应的wf(k′)、wt(l′),以及Δ的取值,可以根据表格1确定,表格1如下所示。
表格1
对于配置类型2(Type 2DMRS)映射规则中,DMRS端口p对应的wf(k′)、wt(l′),以及Δ的取值,可以根据表格2确定,表格2如下所示。
表格2
其中,λ为端口p所属的CDM组的索引,同一正交复用组内的DMRS端口占用的时频资源相同。按照公式(1),Type 1DMRS时频资源映射方式如图6中的(a)所示。对于单符号Type1DMRS(对应l′=0),最大支持4端口,DMRS资源占据一个OFDM符号。4个DMRS端口分为2个码分复用组(CDM group),其中CDM group 0包含port 0和port 1;CDM group 1包含port 2和port 3。CDM group 0和CDM group 1是频分复用(映射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上)。CDM group内包含的DMRS端口映射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CDM group内包含的DMRS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通过正交掩码(orthogonal cover code,OCC)进行区分,从而保证CDM group内DMRS port的正交性,从而抑制了不同天线端口上传输DMRS之间的干扰。具体地,port 0和port 1位于相同的资源粒子(RE)内,在频域以梳齿的方式进行资源映射,即port 0和port 1占用的相邻的频域资源之间间隔一个子载波。对于一个DMRS端口,占用的相邻的2个RE对应一个长度为2的OCC码字序列。例如,对于子载波0和子载波2,port 0和port 1采用一组长度为2的OCC码字序列(+1+1和+1-1)。类似的,port 2和port 3位于相同的资源粒子(RE)内,在频域以梳齿的方式映射在port 0和port 1未占用的RE上。对于子载波1和子载波3,port 2和port 3采用一组长度为2的OCC码字序列(+1+1和+1-1)。
对于双符号Type 1DMRS,最大支持8端口。8个DMRS端口分为2个码分复用组(CDMgroup),其中CDM group 0包含port 0、port 1、port 4和port 5;CDM group 1包含port 2、port 3、port 6和port 7。CDM group 0和CDM group 1是频分复用,CMD group内包含的DMRS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通过OCC进行区分。具体的,port 0、port 1、port 4和port 5位于相同的资源粒子(RE)内,在频域以梳齿的方式进行资源映射,即port 0、port 1、port 4和port 5占用的相邻的频域资源之间间隔一个子载波。对于一个DMRS端口,占用的相邻的2个子载波和2个OFDM符号对应一个长度为4的OCC码字序列。例如,对于OFDM符号1和OFDM符号2对应的子载波0和子载波2,port 0、port 1、port 4和port 5采用一组长度为4的OCC编码(+1+1+1+1/+1+1-1-1/+1-1+1-1/+1-1-1+1)。类似的,port 2、port 3、port 6和port 7位于相同的资源粒子(RE)内,在频域以梳齿的方式映射在port 0、port 1、port 4和port 5未占用的子载波上。对于OFDM符号1和OFDM符号2对应的子载波1和子载波3,port 2、port 3、port6和port 7采用一组长度为4的OCC编码(+1+1+1+1/+1+1-1-1/+1-1+1-1/+1-1-1+1)。
对于配置类型(configuration type)2,其时频资源映射方式如图6中的(b)所示。对于单符号Type 2DMRS,最大支持6端口。6个DMRS端口分为3个码分复用组(CDM group),CDM group间采用频分复用,CDM内包含的DMRS端口所对应的参考信号通过OCC保证正交性。其中CDM group 0包含port 0和port 1;CDM group 1包含port 2和port 3;CDM group 2包含port 4和port 5。CDM group间是频分复用(映射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上)。CMD group内包含的DMRS端口所对应的参考信号映射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CMD group内包含的DMRS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通过OCC进行区分。对于一个DMRS端口,其对应的DMRS参考信号在频域映射在多个包含连续2个子载波的资源子块内,相邻的所述资源子块之间在频域间隔4个子载波。具体的,port 0和port 1位于相同的资源粒子(RE)内,以梳齿的方式进行资源映射。以频域资源粒度为1RB为例,port 0和port 1占用子载波0、子载波1、子载波6和子载波7。port2和port3占用子载波2、子载波3、子载波8和子载波9。port 4和port 5占用子载波4、子载波5、子载波10和子载波11。对于一个CDM组内包含的2个DMRS端口,在相邻的2个子载波内对应长度为2的OCC码字序列(+1+1和+1-1)。
对于双符号Type 2DMRS,最大支持12端口。12个DMRS端口分为3个CDM group,CDMgroup间采用频分复用,CDM内包含的DMRS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通过OCC保证正交性。其中CDM group 0包含port 0、port 1、port 6和port 7;CDM group 1包含port 2、port 3、port 8和port 9;CDM group 2包含port 4、port 5、port 10和port 11。CDM group间是频分复用(映射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上)。CMD group内包含的DMRS端口所对应的参考信号映射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CMD group内包含的DMRS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通过OCC进行区分。对于一个DMRS端口,其对应的DMRS参考信号在频域映射在多个包含连续2个子载波的资源子块内,相邻的所述资源子块之间在频域间隔4个子载波。具体的,一个CDM group包含的端口位于相同的资源粒子(RE)内,在频域以梳齿的方式进行资源映射。以频域资源粒度为1RB为例,port 0、port 1、port 6和port 7占用OFDM符号1和OFDM符号2对应的子载波0、子载波1、子载波6和子载波7。port 2、port 3、port 8和port 9占用OFDM符号1和OFDM符号2对应的子载波2、子载波3、子载波8和子载波9。port 4、port 5、port 10和port 11占用OFDM符号1和OFDM符号2对应的子载波4、子载波5、子载波10和子载波11。对于一个CDM组内包含的4个DMRS端口,在2个OFDM符号对应的相邻的2个子载波内对应长度为4的OCC码字序列(+1+1+1+1/+1+1-1-1/+1-1+1-1/+1-1-1+1)。
对于不同的DMRS配置类型,现有协议规定了码字与DMRS端口间的对应关系,即DMRS端口的调用、分配规则,在R15版本中,DMRS是伴随着PDSCH在同一DMRS端口发送的,DMRS与PDSCH使用的端口数量和端口号相同,并且,该端口数量和端口号在与该PDSCH对应的PDCCH中指示,指示域为Antenna port(s),该指示域的大小为4~6比特,由参数dmrs-Type和maxLength决定。表格3表示DMRS类型(dmrs-type)为1,最大长度(maxlength)为1,终端设备最大支持4个PDSCH DMRS端口(即第三列所示的端口0-3),其中,参数dmrs-type表示DMRS的配置类型,参数maxlength表示前置(front-loaded)DMRS的最大符号数。DMRS端口的值为简写,即“0”表示1000,“1”表示1001。表3中的第二列内容“无数据的DMRS CDM组的数量(Number of DMRS CDM group(s)without data)”表示:所述数量的CDM组中DMRS端口对应的资源上没有承载终端设备的PDSCH和DMRS。无数据的DMRS CDM组的数量”的取值1、2、3分别对应CDMgroup{0}、{0,1}、{0,1,2}。例如,当索引值0时,“无数据的DMRSCDM组的数量”的取值为1,终端设备确定使用CDM group{0}接收信息。由表1可知,CDM group{0}对应的端口为1000、1001、1004和1005,基于表3的第三列的内容,终端设备确定当前只有端口1000对应的时频资源上承载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DMRS和PDSCH。
表格3
表格3对应的是网络设备配置采用单码字发送的情况,这种情况码字0可用,码字1不可用。当网络设备配置了能够采用两个码字发送的情况,如表格4所示的端口配置,表格4表示DMRS类型(dmrs-type)为1,最大长度(maxlength)为2,终端设备最大支持8个PDSCHDMRS端口(即第三列所示的端口0-7)。表格4表示DMRS类型(dmrs-type)为1,最大长度(maxlength)为2,终端设备最大支持8个PDSCH DMRS端口(即第三列所示的端口0-7),其中,DMRS端口的值为简写,即“0”表示1000,“1”表示1001。
当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了表4时(即网络设备能够使用最多两个码字发送PDSCH的情况),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根据当前实际使用的码字的数量是1个码字还是2个码字确定使用表4的哪个部分。其中,当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使用一个码字传输时,使用表4的左侧内容;当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使用两个码字传输时,使用表4的右侧内容。
表格4
下面再举出两种DMRS端口配置的例子。例如,表格5表示DMRS类型(dmrs-type)为2,最大长度(maxlength)为1,终端设备最大支持6个PDSCH DMRS端口(即第三列所示的端口0-5),其中,DMRS端口的值为简写,即“0”表示1000,“1”表示1001。表格5中各个参数的含义与表格3和表格4中相应的参数的含义相同。
表格5
表格6表示DMRS类型(dmrs-type)为2,最大长度(maxlength)为2,终端设备最大支持12个PDSCH DMRS端口(即第三列所示的端口0-11),其中,DMRS端口的值为简写,即“0”表示1000,“1”表示1001。表格6中各个参数的含义与表格3和表格4中相应的参数的含义相同。
表格6
在进行高流传输时(传输数据流数大于4),传统的8R接收机设备实现难度大、计算复杂度高。因此,可以通过将8R接收机拆分成两个包含4R的“虚拟UE”,例如,第一至第四根接收天线对应虚拟UE1,第五至第八根天线对应虚拟UE2,每个“虚拟UE”分别进行信号接收和处理,能有效解决8R接收机设备实现难度大、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但是,当前标准和协议中尚未有针对这种拆分方案的设计,无法满足这种基于将8R接收机拆分成两个包含4R的“虚拟UE”的接收机架构的传输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请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701: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
其中,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将采用的DMRS端口分为两组,分别为第一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其中,第一组DMRS端口包括至少一个DMRS端口,第二组DMRS端口包括至少一个DMRS端口。第一组DMRS端口中包括的DMRS端口与第二组DMRS端口中包括的DMRS端口的交集为空。在一种示例中,当网络设备配置了能够采用两个码字发送的情况,DMRS类型(dmrs-type)为1,最大长度(maxlength)为2,终端设备最大支持8个PDSCH DMRS端口,当索引值为0时,终端设备采用的DMRS端口包括{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2,DMRS端口3,DMRS端口4},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组DMRS端口中包括{DMRS端口2,DMRS端口3},第二组DMRS端口中包括{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其中,DMRS端口的值为简写,例如DMRS端口2表示DMRS端口1002,DMRS端口3表示DMRS端口1003。
其中,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第一天线集合,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第二天线集合,该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第一天线集合对应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第二天线集合对应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其中,第一天线集合中包括至少一根天线,第二天线集合中包括至少一根天线,第一天线集合和第二天线集合的交集为空。
其中,该M个天线标识包括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SRS天线端口号与天线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可以为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或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在一种示例中,SRS天线端口号与天线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一个SRS资源集合有8个SRS端口,该8个SRS端口的天线端口号分别为端口1-端口8,也即SRS天线端口号为端口1-端口8,终端设备有8根天线,分别为第1-第8根天线,其中,SRS天线端口号为端口1-端口8分别对应第1-第8根天线。在又一种示例中,SRS天线端口号与天线之间存在一对多对应关系,一个SRS资源集合有8个SRS端口,该8个SRS端口的天线端口号分别为端口1-端口8,也即SRS天线端口号为端口1-端口8,终端设备有16根天线,分别为第1-第16根天线,其中,SRS天线端口号为端口1对应第1和第2根天线,SRS天线端口号为端口2对应第3和第4根天线,SRS天线端口号为端口3对应第5和第6根天线,以此类推,SRS天线端口号为端口8对应第15和第16根天线。
可选的,M可以等于8。在一种示例中,8个天线标识包括8个SRS天线端口号,该8个SRS端口的天线端口号分别为端口1-端口8,终端设备有8根天线,分别为第1-第8根天线,其中,SRS天线端口号与天线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也即SRS天线端口号为端口1-端口8分别对应第1-第8根天线,可选的,第一天线集合对应4个天线标识,也即4个SRS天线端口号,分别为端口1-端口4,SRS天线端口号为端口1-端口4分别对应第1-第4根天线,那么第一天线集合可以包括第1-第4根天线,相应的,第二天线集合对应4个天线标识,也即4个SRS天线端口号,分别为端口5-端口8,SRS天线端口号为端口5-端口8分别对应第5-第8根天线,第二天线集合可以包括第5-第8根天线。在又一种示例中,8个天线标识包括8个天线个数标号,终端设备有8根天线,分别为第1-第8根天线,可选的,第一天线集合可以包括第1-第4根天线,第二天线集合可以包括第5-第8根天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天线可以为物理天线,也可以为虚拟天线,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其中,第一组DMRS端口属于第一CDM组,第二组DMRS端口属于第二CDM组,第一CDM组包括至少一个CDM组,第二CDM组包括至少一个CDM组。其中,第一CDM组和第二CDM组可以不同,也即可以理解为第一CDM组中包括的CDM组和第二CDM组中包括的CDM组不同,也即第一CDM组包括的CDM组中的DMRS端口和第二CDM组包括的CDM组中的DMRS端口交集为空,例如,第一CDM组包括一个CDM组,该一个CDM组为CDM group 1,第二CDM组包括一个CDM组,该一个CDM组为CDM group 0,其中,CDM group 1和CDM group 0不同,CDM group 1中包括的DMRS端口与CDM group 0中包括的DMRS端口交集为空。第一组DMRS端口中包括DMRS端口为第一组CDM组包括的至少一个CDM组中包括的DMRS端口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也即可以理解为第一组CDM组包括的至少一个CDM组包括的DMRS端口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组DMRS端口中包括DMRS端口的数量;相应的,第二组DMRS端口中包括的DMRS端口为第二组CDM组包括的至少一个CDM组中包括的DMRS端口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也即可以理解为第二组CDM组包括的至少一个CDM组包括的DMRS端口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组DMRS端口中包括DMRS端口的数量。
在一种示例中,如表格7所示,当网络设备配置了能够采用两个码字发送的情况,DMRS类型(dmrs-type)为1,最大长度(maxlength)为2,终端设备最大支持8个PDSCH DMRS端口,当索引值为0时,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组DMRS端口中包括{DMRS端口2,DMRS端口3},第二组DMRS端口中包括{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其中,DMRS端口的值为简写,例如DMRS端口2表示DMRS端口1002,DMRS端口3表示DMRS端口1003。由于网络设备配置了能够采用两个码字发送的情况,DMRS类型(dmrs-type)为1,对于双符号Type 1DMRS,最大支持8端口,该8个DMRS端口分为2个码分复用组(CDM group),其中CDM group 0包含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和DMRS端口5;CDM group 1包含DMRS端口2、DMRS端口3、DMRS端口6和DMRS端口7。第一CDM组包括一个CDM组,该一个CDM组为CDM group 1,CDM group 1包含DMRS端口2、DMRS端口3、DMRS端口6和DMRS端口7;第二CDM组包括一个CDM组,该一个CDM组为CDMgroup 0,该CDM group 0包含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和DMRS端口5。其中,第一组DMRS端口中包括{DMRS端口2,DMRS端口3},该第一组DMRS端口属于第一CDM组,也即{DMRS端口2,DMRS端口3}属于CDM group1,该CDM group 1包含DMRS端口2、DMRS端口3、DMRS端口6和DMRS端口7;第二组DMRS端口中包括{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该第二组DMRS端口属于第二CDM组,也即{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属于CDM group 0,该CDMgroup 0包含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和DMRS端口5。
在上述方法中,通过频分的方式,避免了第一组DMRS端口包括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包括的DMRS端口属于同一个CDM组中,从而避免了下行DMRS信道估计过程中功率较高的码字对功率较低的码字的强干扰影响。
表格7
其中,当网络设备配置了能够采用两个码字发送的情况,如表格7所示的端口配置,表格7表示DMRS类型(dmrs-type)为1,最大长度(maxlength)为2,终端设备最大支持8个PDSCH DMRS端口(即第三列所示的端口0-7),其中,参数dmrs-type表示DMRS的配置类型,参数maxlength表示前置(front-loaded)DMRS的最大符号数。DMRS端口的值为简写,即“0”表示1000,“1”表示1001。表7中的第二列内容“无数据的DMRS CDM组的数量(Number of DMRSCDM group(s)without data)”表示:所述数量的CDM组中DMRS端口对应的资源上没有承载终端设备的PDSCH和DMRS。无数据的DMRS CDM组的数量”的取值1、2、3分别对应CDMgroup{0}、{0,1}、{0,1,2}。例如,当索引值为0时,“无数据的DMRSCDM组的数量”的取值为2,终端设备确定使用CDM group{0}和CDM group{1}接收信息。由表1可知,CDM group{0}对应的端口为1000、1001、1004和1005,CDM group{1}对应的端口为1002、1003、1006和1007,基于表7的第三列的内容,终端设备确定当前在端口1002、端口1003、端口1000、端口1001和端口1004对应的时频资源上承载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DMRS和PDSCH。基于表7的第5列的内容,传输数据流数2+3表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为2,和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为3,相应的,终端设备可以将采用的DMRS端口分为两组,第一组DMRS端口的数量为2,第二组DMRS端口的数量为3,相应的,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组DMRS端口为端口1002、端口1003,第二组DMRS端口为端口1000、端口1001和端口1004;其中,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第一天线集合,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第二天线集合。
又例如,如表格7所示,当索引值为4时,传输数据流数为3+2表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为3,和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为2,终端设备可以将采用的DMRS端口例如为Alt.1:2,3,6,0,1,也即终端设备可以将采用的DMRS端口为DMRS端口2、DMRS端口3、DMRS端口6、DMRS端口0和DMRS端口1分为两组,其中,DMRS端口的值为简写,例如DMRS端口2表示DMRS端口1002,DMRS端口3表示DMRS端口1003,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组DMRS端口中包括{DMRS端口2,DMRS端口3,DMRS端口6},第二组DMRS端口中包括{DMRS端口0,DMRS端口1}。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将采用的DMRS端口例如为Alt.1:0,1,4,2,3,也即终端设备可以将采用的DMRS端口为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DMRS端口2和DMRS端口3分为两组,其中,DMRS端口的值为简写,例如DMRS端口0表示DMRS端口1000,DMRS端口1表示DMRS端口1001,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组DMRS端口中包括{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第二组DMRS端口中包括{DMRS端口2,DMRS端口3}。
下面再举出两种DMRS端口配置的例子。例如,表格8表示DMRS类型(dmrs-type)为2,最大长度(maxlength)为1,终端设备最大支持6个PDSCH DMRS端口(即第三列所示的端口0-5),其中,DMRS端口的值为简写,即“0”表示1000,“1”表示1001。表格8中各个参数的含义与表格7中相应的参数的含义相同。
表格8
表格9表示DMRS类型(dmrs-type)为2,最大长度(maxlength)为2,终端设备最大支持8个PDSCH DMRS端口(即第三列所示的端口),其中,DMRS端口的值为简写,即“0”表示1000,“1”表示1001。表格9中各个参数的含义与表格7和表格8中相应的参数的含义相同。
表格9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一CDM组、和/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二CDM组。也可以理解为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端口、和/或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端口。
在一种示例中,如表格7所示,当网络设备配置了能够采用两个码字发送的情况,DMRS类型(dmrs-type)为1,最大长度(maxlength)为2,终端设备最大支持8个PDSCH DMRS端口,索引值为4时,传输数据流数为3+2表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为3,和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为2,相应的,终端设备可以将采用的DMRS端口分为两组,第一组DMRS端口的数量为3,第二组DMRS端口的数量为2,也即将终端设备采用的DMRS端口,例如为Alt.2:0,1,2,3,6,也即终端设备采用的DMRS端口包括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2、DMRS端口3和DMRS端口6分为两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第一CDM组和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第二CDM组,其中,第一CDM组包括一个CDM组,该一个CDM组为CDM group1,CDM group 1包含DMRS端口2、DMRS端口3、DMRS端口6和DMRS端口7;第二CDM组包括一个CDM组,该一个CDM组为CDM group 0,该CDMgroup 0包含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和DMRS端口5,相应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将终端设备采用的DMRS端口包括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2、DMRS端口3和DMRS端口6分为两组,即第一组DMRS端口中包括{端口2,DMRS端口3,DMRS端口6},第二组DMRS端口中包括{DMRS端口0,DMRS端口1}。或者,将终端设备采用的DMRS端口,例如为Alt.2:2,3,0,1,4,也即终端设备采用的DMRS端口包括DMRS端口2、DMRS端口3、DMRS端口0、DMRS端口1和DMRS端口4分为两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第一CDM组和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第二CDM组,其中,第一CDM组包括一个CDM组,该一个CDM组为CDM group0,该CDM group 0包含DMRS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和DMRS端口5;第二CDM组包括一个CDM组,该一个CDM组为CDM group 1,CDMgroup 1包含DMRS端口2、DMRS端口3、DMRS端口6和DMRS端口7,相应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将终端设备采用的DMRS端口包括DMRS端口2、DMRS端口3、DMRS端口0、DMRS端口1和DMRS端口4分为两组,即第一组DMRS端口中包括{端口0,DMRS端口1,DMRS端口4},第二组DMRS端口中包括{DMRS端口2,DMRS端口3}。
通过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的方式,能够使得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第一CDM组、和/或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第二CDM组,从而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快速实现将采用的DMRS端口分为两组,即第一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包括:终端设备确定传输数据流数满足第一条件,确定第一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其中,第一条件可以为大于第一阈值,该第一阈值可以为4。其中,第一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的配置和传输数据流数相关,传输数据流数包括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和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也即可以理解为第一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的配置与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和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相关,或者说,第一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的配置支持各种传输数据流数组合,该各种传输流数组合包括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终端设备确定传输数据流数满足第一条件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与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之和满足第一条件,例如大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为4。
在一种示例中,如表格7所示,基于表7的第5列的内容,传输数据流数2+3表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为2,和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为3;传输数据流数3+3表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为3,和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为3。其中,2+3=5大于4,3+3=6大于4。
步骤S702: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和第二天线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接收信号。
步骤S703: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和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接收信号。
其中,接收信号包括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和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接收信号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中的天线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接收信号、以及根据第二天线集合中的天线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接收信号。
在一种示例中,终端设备有8根天线,分别为第1-第8根天线,第一天线集合可以包括第1-第4根天线,第二天线集合可以包括第5-第8根天线,那么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天线集合中包括第1-第4根天线接收第一接收信号,根据第二天线集合中包括第5-第8根天线接收第二接收信号。
在图7所描述的方法中,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并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接收信号,也即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接收信号,根据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接收信号,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分别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处理,实现方式简单,且计算复杂度低,相比于传统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第三天线集合对应该M个天线标识,终端设备根据第三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信号,本申请的计算复杂度低,且能够保证传输需求。
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801:终端设备确定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
其中,该一个CSI集合或该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每个CSI集合包括第一CSI和第二CSI。该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第一天线集合对应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第二天线集合对应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具体可以参考步骤S701中相关描述。该第一CSI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CSI,第二CSI为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CSI。第一CSI中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RI、CQI或PMI;第二CSI中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RI、CQI或PMI。
在一种示例中,终端设备确定一个CSI集合,该一个CSI集合包括第一CSI和第二CSI,其中,第一CSI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CSI,第二CSI为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CSI;在又一种示例中,终端设备确定至少一个CSI集合,该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每个CSI集合包括第一CSI和第二CSI,例如,终端设备确定3个CSI集合,分别为CSI集合1、CSI集合2以及CSI集合3,其中,CSI集合1中包括CSI1和CSI2,CSI集合2中包括CSI3和CSI4,CSI集合3中包括CSI5和CSI6,其中CSI1、CSI3和CSI5为第一CSI,也即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CSI,CSI2、CSI4和CSI6为第二CSI,也即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CSI。
其中,天线标识包括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具体可以参考步骤S701中相关描述。
步骤S802: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
其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可以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和第二天线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CSI集合,其中,该一个CSI集合包括第一CSI和第二CSI,也即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CSI、以及根据第二天线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CSI。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给终端设备配置2个报告设置(reporting setting),该2个reporting setting分别关联第一CSI和第二CSI;或者,网络设备可以给终端设备配置1个报告设置(reportingsetting),该1个reporting setting关联第一CSI和第二CSI,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CSI集合。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或者指示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可选的,第一阈值可以为0。其中,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对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进行迫零预编码处理,相应的,终端设备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串行干扰删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处理。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进行迫零预编码处理,相应的,终端设备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
可选的,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或者确定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或者确定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然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CSI集合。也即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确定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或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后,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确定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或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然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CSI集合。
第二种情况: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和第二天线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CSI集合,该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每个CSI集合包括第一CSI和第二CSI,也即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每个CSI集合包括的第一CSI、以及根据第二天线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每个CSI集合包括的第二CSI。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预设规则向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CSI集合。
其中,该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模式。该至少一个模式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处理模式,可选的,该至少一个模式可以为以下一项或多项:终端设备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所述终端设备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或所述终端设备不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且也不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其中,第一接收信号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接收信号,第二接收信号为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接收信号。或者也可以理解为,该至少一个模式可以为以下一项或多项:虚拟UE1单边SIC接收、虚拟UE2单边SIC接收、虚拟UE1和虚拟UE2均不做SIC接收。
其中,当该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模式中的一个模式时,终端设备基于该至少一个模式中的一个模式向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一个CSI集合。也即预设规则包括的模式的数量与网络设备发送的CSI集合的数量是相同的,相应的,一个模式对应一个CSI集合,该一个CSI集合包括第一CSI和第二CSI。在一种示例中,预设规则包括3个模式,该3个模式分别为:终端设备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终端设备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或终端设备不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且也不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终端设备基于该3个模式向网络设备发送3个CSI集合,分别为CSI集合1、CSI集合2以及CSI集合3,其中,CSI集合1中包括CSI1和CSI2,CSI集合2中包括CSI3和CSI4,CSI集合3中包括CSI5和CSI6,其中,终端设备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对应CSI集合1,终端设备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对应CSI集合2,终端设备不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且也不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对应集合3,其中CSI1、CSI3和CSI5为第一CSI,也即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CSI;CSI2、CSI4和CSI6为第二CSI,也即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CSI。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CSI中的第一秩指示信息是由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和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二CSI中的第二秩指示信息是由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和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
具体地,第一秩指示信息RI1和第二秩指示信息RI2是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的,具体如下:
其中,H1表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H2表示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W1表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预编码,W2表示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预编码,表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噪声功率,表示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噪声功率。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CSI和/或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可以是由协议规定的,或指示信息指示的,在一种示例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CSI和/或第二CSI中CQI的确定方式,相应的,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三指示信息确定第一CSI和/或第二CSI中CQI;在又一种示例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CSI和/或第二CSI中CQI的确定方式。
步骤S803: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
在图8所描述的方法中,通过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的方式,也即可以理解为通过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第一CSI,根据第二天线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第二CSI的方式,实现终端设备根据不同的天线集合反馈不同的CSI,从而满足传输需求。
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901: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
其中,第一阈值可以为0,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第一天线集合对应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第二天线集合对应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该天线标识包括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号。具体可以参考步骤S701中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对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进行迫零预编码处理,相应的,终端设备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或者说终端设备确定做单边SIC处理的虚拟UE为虚拟UE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可选的,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之前,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或者指示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其中,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对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进行迫零预编码处理,相应的,终端设备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进行迫零预编码处理,相应的,终端设备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所述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接收信号中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接收信号中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并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其中,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接收信号中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可以理解为对第二接收信号对应的信道进行测量的过程,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对第二接收信号译码处理过程,其中,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接收信号中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可以理解为对第一接收信号对应的信道进行测量过程,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包括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且对该第一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对该第一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可以是指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所述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接收信号中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接收信号中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并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处理。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接收信号中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可以理解为对第一接收信号对应的信道进行测量的过程,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对第一接收信号译码处理过程,其中,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接收信号中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可以理解为对第二接收信号对应的信道进行测量过程,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是指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且对该第二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对该第二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可以是指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
上述描述了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接下来描述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或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并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具体如下: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可选的,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之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或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或者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确定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或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第二指示信息后,确定对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进行迫零预编码处理或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进行迫零预编码处理。终端设备确定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或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确定虚拟UE1单边SIC接收或虚拟UE2单边SIC接收。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或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是由协议约定的。也即网络设备对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进行迫零预编码处理或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进行迫零预编码处理是由协议规定的,相应的,终端设备确定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或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SIC处理是由协议规定的。或者说,终端设备将采用的DMRS端口分为两组,分别为第一组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其中,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第一天线集合,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第二天线集合,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是由协议约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则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低于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或者说,网络设备对调制阶数低的码字进行迫零预编码处理,相应的,终端设备对调制阶数低的码字进行SIC接收,例如,网络设备对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进行迫零预编码处理,终端设备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SIC接收,相应的,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低于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或者说,网络设备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进行迫零预编码处理,终端设备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SIC接收,相应的,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低于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可选的,该调制阶数低的码字可以是网络设备基于终端设备发送的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确定的,或者,是由网络设备基于实际的调度信息确定的。
步骤S902: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和第二天线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
步骤S903: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和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
其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和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可以是指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接收信号,根据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接收信号。
在图9所描述的方法中,通过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也即终端设备确定网络设备对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进行迫零预编码处理,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相应的,终端设备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串行干扰删除SIC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计算复杂度低,且满足传输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7、图8和图9所述的实施例可以作为单独的实施例,也可以相互结合在一起,例如,图7所述的实施例和图9所述的实施例结合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
请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00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001和通信单元1002,其中,各个单元的详细描述如下。
所述处理单元1001,用于确定第一组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第一天线集合,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第二天线集合,其中,所述装置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通信单元10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属于第一码分多路复用CDM组,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属于第二CDM组,所述第一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所述第二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DM组与所述第二CDM组不同。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1002,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一CDM组、和/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二CDM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1001,用于确定传输数据流数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和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和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的配置与所述传输数据流数相关,所述传输数据流数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等于8。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实现及有益效果还可以对应参照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个单元的详细描述还可以如下。所述处理单元1001,用于确定第一组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第一天线集合,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第二天线集合,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通信单元10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属于第一码分多路复用CDM组,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属于第二CDM组,所述第一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所述第二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DM组与所述第二CDM组不同。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1002,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一CDM组、和/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二CDM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和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的配置与传输数据流数相关,所述传输数据流数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等于8。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实现及有益效果还可以对应参照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个单元的详细描述还可以如下。所述处理单元1001,用于确定一个信道状态信息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所述一个CSI集合或所述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每个CSI集合包括第一CSI和第二CSI,其中,所述装置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一CSI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CSI,所述第二CSI为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CSI;所述通信单元1002,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1002,用于基于预设规则向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CSI集合。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模式。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1002,用于在所述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模式中的一个模式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一个模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一个CSI集合。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SI中的第一秩指示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所述第二CSI中的第二秩指示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是由协议规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1002,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1002,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实现及有益效果还可以对应参照图8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个单元的详细描述还可以如下。所述通信单元1002,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所述一个CSI集合或所述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每个CSI集合包括第一CSI和第二CSI,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一CSI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CSI,所述第二CSI为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CSI。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SI中的第一秩指示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所述第二CSI中的第二秩指示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是由协议规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1002,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1002,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实现及有益效果还可以对应参照图8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个单元的详细描述还可以如下。所述处理单元1001,用于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其中,所述装置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通信单元10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1002,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处理单元10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对所述第二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所述通信单元100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接收信号中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所述处理单元1001,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对所述第二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所述通信单元100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中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并对所述第一接收信号进行处理。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1002,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是由协议约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则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低于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实现及有益效果还可以对应参照图9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个单元的详细描述还可以如下。所述处理单元1001,用于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所述通信单元10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1002,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1002,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确定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是由协议约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则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低于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实现及有益效果还可以对应参照图9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请参见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10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11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和通信接口1103,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器1102,所述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和通信接口1103通过总线1104相互连接。可选的,该处理器1101可以与存储器1102集成在一起。
存储器1102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1102用于相关计算机程序及数据。通信接口1103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器110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1101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通信装置1100中的处理器11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11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第一组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第一天线集合,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第二天线集合,其中,所述装置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属于第一码分多路复用CDM组,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属于第二CDM组,所述第一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所述第二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DM组与所述第二CDM组不同。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101,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一CDM组、和/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二CDM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101,还用于确定传输数据流数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和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和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的配置与所述传输数据流数相关,所述传输数据流数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等于8。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操作的实现及有益效果还可以对应参照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1100中的处理器11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11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第一组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第一天线集合,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第二天线集合,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属于第一码分多路复用CDM组,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属于第二CDM组,所述第一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所述第二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DM组与所述第二CDM组不同。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101,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一CDM组、和/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二CDM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和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的配置与传输数据流数相关,所述传输数据流数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等于8。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操作的实现及有益效果还可以对应参照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1100中的处理器11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11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一个信道状态信息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所述一个CSI集合或所述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每个CSI集合包括第一CSI和第二CSI,其中,所述装置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一CSI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CSI,所述第二CSI为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CSI;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101,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基于预设规则向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CSI集合。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模式。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101,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在所述预设规则包括至少一个模式中的一个模式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一个模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一个CSI集合。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SI中的第一秩指示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所述第二CSI中的第二秩指示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是由协议规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101,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101,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操作的实现及有益效果还可以对应参照图8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1100中的处理器11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11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一个CSI集合或至少一个CSI集合,所述一个CSI集合或所述至少一个CSI集合中的每个CSI集合包括第一CSI和第二CSI,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一CSI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CSI,所述第二CSI为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CSI。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SI中的第一秩指示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所述第二CSI中的第二秩指示信息是由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是由协议规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101,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101,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CSI和/或所述第二CSI中的CQI的确定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操作的实现及有益效果还可以对应参照图8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1100中的处理器11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11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其中,所述装置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101,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处理器110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对所述第二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接收所述第二接收信号中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根据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对所述第二接收信号进行译码处理;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接收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中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DMRS,并对所述第一接收信号进行处理。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101,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是由协议约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则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低于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操作的实现及有益效果还可以对应参照图9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1100中的处理器11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11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101,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101,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103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确定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是由协议约定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的干扰小于第一阈值,则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低于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码字的调制阶数。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操作的实现及有益效果还可以对应参照图9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基站或终端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基站或终端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两种类型的存储介质。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S701”,或“S702”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以及上下文行文方便的目的,不同的次序编号本身不具有特定技术含义,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操作的执行顺序,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另外,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中,“传输”可以包括以下三种情况:数据的发送,数据的接收,或者数据的发送和数据的接收。本申请中,“数据”可以包括业务数据,和/或,信令数据。
本申请中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括,例如,包括了一系列步骤的过程/方法,或一系列单元的系统/产品/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对于名词的数目,除非特别说明,表示“单数名词或复数名词”,即“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表示一个或者多个。“包括以下至少一个:A,B,C。”表示可以包括A,或者包括B,或者包括C,或者包括A和B,或者包括A和C,或者包括B和C,或者包括A,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Claims (35)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组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第一天线集合,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第二天线集合,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属于第一码分多路复用CDM组,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属于第二CDM组,所述第一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所述第二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DM组与所述第二CDM组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一CDM组、和/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二CDM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组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传输数据流数满足第一条件,确定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和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和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的配置与所述传输数据流数相关,所述传输数据流数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等于8。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组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第一天线集合,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第二天线集合,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属于第一码分多路复用CDM组,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属于第二CDM组,所述第一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所述第二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DM组与所述第二CDM组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一CDM组、和/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二CDM组。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和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的配置与传输数据流数相关,所述传输数据流数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等于8。
1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组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第一天线集合,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第二天线集合,其中,所述装置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属于第一码分多路复用CDM组,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属于第二CDM组,所述第一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所述第二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DM组与所述第二CDM组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一CDM组、和/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二CDM组。
21.根据权利要求16-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传输数据流数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和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和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的配置与所述传输数据流数相关,所述传输数据流数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
23.根据权利要求17-2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等于8。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组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和第二组DMRS端口,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对应第一天线集合,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对应第二天线集合,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M个天线标识,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M个天线标识中的另一部分;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标识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天线端口号、和/或天线个数标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属于第一码分多路复用CDM组,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属于第二CDM组,所述第一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所述第二CDM组中包括至少一个CDM组。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DM组与所述第二CDM组不同。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一CDM组、和/或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所述第二CDM组。
29.根据权利要求24-2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DMRS端口和所述第二组DMRS端口的配置与传输数据流数相关,所述传输数据流数包括所述第一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和所述第二天线集合对应的传输数据流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4-2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等于8。
3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来执行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
3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来执行如权利要求9-15所述的方法。
33.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和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
3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733799.6A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82824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3799.6A CN118282448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3/142259 WO2024140774A1 (zh) 2022-12-30 2023-12-2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3799.6A CN118282448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82448A true CN118282448A (zh) 2024-07-02

Family

ID=91642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33799.6A Pending CN118282448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8282448A (zh)
WO (1) WO202414077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2801B (zh) * 2017-11-17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362779B2 (en) * 2018-08-07 2022-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 for a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WO2021163996A1 (en) * 2020-02-21 2021-08-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abling non-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
CN114257354B (zh) * 2020-09-22 2023-10-1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40774A1 (zh) 2024-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74318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和基站及其方法
US20230076139A1 (en) PUCCH RELIABILITY ENHANCEMENTS WITH MULTIPLE TRPs
EP4104363B1 (en) Non-codebook based multi-trp pusch reliability with multiple associated nzp csi-rss
US2020032293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CN108476049B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57361B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JP2019050592A (ja) 制御チャネルを受信および送信する方法、ユーザ機器ならびに基地局
CN110034883B (zh) 资源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493787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WO2018069257A1 (en) Methods for adapting density of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US20200374017A1 (en) Antenna port determining method and terminal side device
AU2021288808B2 (en) Activation of two or more tci states for one or more coresets
CN11420590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150327247A1 (en)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for fallback transmission mode over new carrier type
CN111867095A (zh) 一种通信方法与终端装置
US20230239111A1 (en) Method for send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method for receiv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4402676B (zh) 调制解调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获取方法、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20088462A1 (en)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generation method and appratus
WO202414077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39958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5471772B (zh) 一种接收装置、获取信道估计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19544145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4077448A1 (zh) 通信方法、装置、芯片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9544165A (zh)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5067301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