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1413B -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91413B CN109391413B CN201710682732.7A CN201710682732A CN109391413B CN 109391413 B CN109391413 B CN 109391413B CN 201710682732 A CN201710682732 A CN 201710682732A CN 109391413 B CN109391413 B CN 1093914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antenna port
- information
- dmrs
- antenna por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6—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ies
- H04L5/10—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ies with dynamo-electric generation of carriers; with mechanical filters or demodula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组以及下行数据的层信息,所述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为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同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内的DMRS天线端口满足准共址QCL关系;和基于所述指示信息确定下行数据所占用的DMRS天线端口。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DMRS天线端口分组情况下DMRS天线端口的指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支持多点协作传输(coordination multiple point,CoMP),准共址(quasi-co-located,QCL)的概念被引入,要求天线端口满足一定的QCL限制。
在CoMP通信中,信号可能来自多个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CoMP中的天线端口需要满足QCL的限制。网络设备有时可能需要配置多组QCL信息通知终端设备。例如在非相干联合传输(non-coherentJoint Transmission,NCJT)情况下,由于不同的传输点(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在同一载波内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传不同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数据流(MIMO layers)给同一终端设备,因此,第一传输点上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DMRS)天线端口(有时也称为DMRS ports)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天线端口(有时也称为CSI-RSports)为QCL的(即满足QCL关系),第二传输点上的DMRS天线端口与CSI-RS天线端口为QCL的,而第一传输点和第二传输点之间的天线端口为非QCL的(即不满足QCL关系)。
为了能够正确接收和解调信号,需要知道天线端口信息,如何有效指示天线端口的信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实现天线端口的指示。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网络设备生成下行控制信息DCI,该DCI包括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指示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组以及数据的层信息,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为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同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内的DMRS天线端口满足准共址QCL关系;和发送该DCI。
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该DCI,并基于该指示信息确定数据所占用的DMRS天线端口。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行传输,也可以应用于下行传输,在应用于上行传输时,该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是终端设备侧用于上行传输的DMRS端口划分而成的,该DCI调度的数据是上行数据,该指示信息指示的数据的层信息是指的上行数据的层信息。在应用上述传输场景时,该终端设备可以是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汽车,无人机等设备,本申请实施并不限于此。
在应用于下行传输时,该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是网络设备侧用于下行传输的DMRS端口划分而成的,该的DCI调度的数据是下行数据,该指示信息指示的数据的层信息是指的下行数据的层信息。
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对以下行传输时指示DMRS天线端口的方案为例进行说明。应理解,本文中仅以下行传输为例,描述了DMRS天线端口的指示方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参照下行传输时DMRS天线端口指示方案,可以建立上行传输时,指示信息与DMRS天线端口以及上行数据的层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上行传输时DMRS端口的指示。例如,针对上行传输时的DMRS端口指示方法,网络设备侧可通过信令配置终端设备DMRS端口的分组,或者终端设备在接入网络后,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上报本终端设备的DRMS端口分组情况。网络设备侧根据终端设备DMRS端口的分组信息,通过调度上行数据的DCI(也可以为上行授权(UL grant),例如LTE中格式(format)0,1,1A等),使用本申请该方法,指示上行传输时所使用的DMRS端口。为了避免重复,本文不再详细描述上行传输时指示DMRS天线端口的方法,具体过程可以参见本文中下行传输的方法。
具体的,在应用于下行传输时,本申请实施信息传输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生成下行控制信息DCI,该DCI包括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指示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组以及下行数据的层信息,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为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同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内的DMRS天线端口满足准共址QCL关系;和发送该DCI。
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该DCI,并基于该指示信息确定下行数据所占用的DMRS天线端口。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引入分组的情况下,通过指示信息指示下行数据的层数以及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进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获取DMRS天线端口,实现了在引入分组的情况下实现DMRS天线端口的指示,能够提升网络性能。
该下行数据的层信息包括:下行数据的总层数、或者相应于每个DMRS天线端口组的层数、或者下行数据的总层数和相应于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部分或全部DMRS天线端口组的层数。
本申请中,下行数据的总层数是指网络设备生成的该DCI调度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也就是说一个DCI对应一个总层数。
在单站点传输场景,和单DCI联合传输场景下,终端设备仅获取一个DCI,该一个DCI调度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等于终端设备获取的DCI对应的下行数据的层数。
针对多DCI(也可以称为多PDCCH)联合传输的场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至少两个网络设备发送的DCI,每一个DCI对应一个总层数。终端设备获取的下行数据层数为至少两个DCI中所有DCI对应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之和。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DCI中的指示信息还指示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扰码标识;或,下行DMRS导频和/或下行数据使用的正交掩盖码OCC;或,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下行数据占用的天线端口。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DCI中包括的指示信息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列表list中的一项,该一个或多个列表适用于一个和/或两个码字,该一个或多个列表包括:指示信息及其相应的内容(或者称为指示信息指示的内容),具体而言,该一个或多个列表可以包括:
指示信息及其相应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和相应于每个DMRS天线端口组的层数;或者
指示信息及其相应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和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或者
指示信息及其相应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以及相应于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部分或全部DMRS天线端口组的层数;或者
指示信息及其相应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和相应于每个DMRS天线端口组的层数,及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扰码标识,或,下行DMRS导频和/或下行数据使用的正交掩盖码OCC,或,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下行数据占用的天线端口;或者,
指示信息及其相应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和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及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扰码标识,或,下行DMRS导频和/或下行数据使用的正交掩盖码OCC,或,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下行数据占用的天线端口;或者,
指示信息及其相应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以及相应于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部分或全部DMRS天线端口组的层数,及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扰码标识,或,下行DMRS导频和/或下行数据使用的正交掩盖码OCC,或,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下行数据占用的天线端口。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可以将上文中指示信息相应的内容(也可以称为指示信息对应或指示的内容)称为“组合信息”。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列表中,可以包括多个指示信息及其对应的组合信息。
换句话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列表list包括多个指示信息与多个组合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一个列表List来指示该多个指示信息与多个组合信息间的对应关系,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表示对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也可以是预先存储或者预先配置的,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预先获取该多个指示信息与多个组合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也可以称为“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映射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描述了该多个组合信息与多个QCL指示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映射关系),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本文中通过表格的形式仅是为了能够方便形象地描述该对应关系,在实际应用中,该对应关系可以为表格的形式,也可以为一串字符,或者为一段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组合信息可以包括该至少一个端口组的组标识,通过该至少一个端口组的组标识指示该至少一个端口组,换句话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DMRS天线端口组由组标识来标识。该组标识也可以称为组索引。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天线端口可以被分为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该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相应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组配置信息,该组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该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发送该组配置信息,例如配置DRMS端口组的数量和/或每个DMRS端口组内包含的具体的DMRS天线端口(其中,天线端口可以由天线端口号来标识)。
该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天线端口组,例如,该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包括两个DMRS天线端口组,即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又例如,该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包括三个DMRS天线端口组,即DMRS天线端口组1、DMRS天线端口组2和DMRS天线端口组0。
当DMRS天线端口组0包括网络设备所有的DMRS端口时,也可认为网络设备没有对DMRS端口进行分组,也可以认为网络设备将DMRS端口分为了一组。
其中,该DMRS天线端口组1包括网络设备的端口中的一部分天线端口,该DMRS天线端口组2包括网络设备的端口中的另一部分天线端口,该DMRS天线端口组1或该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天线端口为该DMRS天线端口组0中的天线端口的子集,进一步的,可以为真子集,该DMRS天线端口组1中的天线端口与该DMRS天线端口组2的天线端口的交集为空。可选的,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的并集可以为DMRS天线端口组0的子集。
DMRS天线端口组1内的天线端口满足第一QCL关系,DMRS天线端口组2内的天线端口满足第二QCL关系,其中,第一QCL关系与第二QCL关系不同。
网络设备的多个天线端口例如可以包括8个天线端口(例如,天线端口1000-1007)或12个天线端口(例如,天线端口1000-1011),该多个天线端口可以划分为上述的多个天线端口组。
例如,以12个天线端口为例,DMRS天线端口组1(DMRS group index 1)包括天线端口{1000,1002,1004,1006,1008,1010},DMRS天线端口组2(DMRS group index2)包括天线端口{1001,1003,1005,1007,1009,1011},DMRS天线端口组0(DMRS group index 0)包括天线端口{1000-1011}。
上述分组情况仅是举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通信需求灵活分组,例如,DMRS天线端口组1(DMRS group index 1)包括天线端口{1000-1004}或{1000-1005},DMRS天线端口组2(DMRS group index 2)包括天线端口{1007-1011}或{1006-1011},DMRS天线端口组0(DMRS group index 0)包括天线端口{1000-1011},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再例如,以8个天线端口为例,DMRS天线端口组1(DMRS group index 1)包括天线端口{1000,1002,1004,1006},DMRS天线端口组2(DMRS group index 2)包括天线端口{1001,1003,1005,1007},DMRS天线端口组0(DMRS group index 0)包括天线端口{1000-1007};或者,DMRS天线端口组1(DMRS group index 1)包括天线端口{1000-1003},DMRS天线端口组2(DMRS group index 2)包括天线端口{1004-1007},DMRS天线端口组0(DMRSgroup index 0)包括天线端口{1000-1007},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上述例子中列举了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内的天线端口个数相等的情况,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可以不相等。
上述的分组情况可以是网络设备根据天线端口占用的导频图案,按照频分、时分、码分、port顺序分等多种方式对多个天线端口的进行分组结果。
可选的,网络设备是否使能上述DMRS分组,可通过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可通过高层RRC信令,配置终端设备是否使用网络设备的DMRS端口分组。例如,RRC信令内的指示信息DMRS-Port-Group为‘ON’,表示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使用DMRS分组;RRC信令内的指示信息DMRS-Port-Group为‘OFF’,表示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不使用DMRS分组。
在5G中具有三种数据调度情况(case),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为应用于图1所示的场景中,单DCI(也可以称为单PDCCH)单小区传输,即仅存在一个网络设备发送DCI和下行数据。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为在联合传输场景下,单DCI(也可以称为单PDCCH)联合传输,即通过联合传输的至少两个网络设备中的一个网络设备发送DCI,该至少两个网络设备联合发送数据。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为在联合传输场景下,多DCI(也可以称为多PDCCH)联合传输,即联合调度的至少两个网络设备分别单独发送DCI,该至少两个网络设备联合发送数据。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DMRS天线端口组0包括所有的天线端口,可理解为网络设备没有对DMRS分组,或者将所有的DMRS端口分成了一组,可以应用于5G系统中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站点传输的场景,在这种情况下,DCI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一组合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层信息和一个天线端口组(例如,DMRS天线端口组0)。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天线端口对应不同的QCL关系,对应于5G系统中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DCI(也可以称为单PDCCH)联合传输场景,在这种情况下,DCI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一组合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层信息和两个天线端口组(例如,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对应于5G系统中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多DCI(也可以称为多PDCCH)联合传输场景,在这种情况下,每一网络设备均发送一个DCI,每一个DCI仅用于指示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联合传输,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DCI,该第一DCI内的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层信息和一个天线端口组(例如,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一个天线端口组,例如DMRS天线端口组1),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DCI,该第二DCI内的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层信息和一个天线端口组(例如,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另一个天线端口组,例如DMRS天线端口组2)。
其中,在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和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下,终端设备仅获取一个DCI,在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下,终端设备获取两个联合传输的网络设备分别发送的DCI。
以DMRS天线端口组1(DMRS group index 1)包括天线端口{1000-1005},DMRS天线端口组2(DMRS group index 2)包括天线端口{1006-1011},DMRS天线端口组0(DMRS groupindex 0)包括天线端口{1000-1011}为例。
针对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例如终端设备获取的网络设备发送的DCI内的第一指示信息取值为其对应的组合信息(例如,2 layer,DMRS group index 0),终端设备可以确定DMRS天线端口为DMRS天线端口组0终端中的前两个天线端口,例如,天线端口1000和天线端口1001。
针对第二数据调度情况,例如终端设备获取的网络设备发送的DCI内的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例如,4 layer,DMRS group index 1,2 layer;DMRS group index2,2 layer),终端设备可以确定DMRS天线端口为DMRS天线端口组1中的第一和第二个天线端口,例如,天线端口1000和天线端口1001,以及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第一和第二个天线端口,例如,天线端口1006和天线端口1007。并且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天线端口1000和天线端口1001满足第一QCL关系,可以对应一个网络设备;天线端口1006和天线端口1007满足第二QCL关系,可以对应另一个网络设备。
针对第三数据调度情况,终端设备会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DCI,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DCI,其中,第一DCI内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的总层数和DMRS天线端口组1,第二DCI内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的总层数和DMRS天线端口组2,其中,该DMRS天线端口组1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所使用的天线端口,该DMRS天线端口组2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所使用的天线端口,其中,DMRS天线端口组1内的天线端口满足第一QCL关系,DMRS天线端口组2内的天线端口满足第二QCL关系。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3 layer,DMRS group index 1)确定DMRS天线端口,例如为天线端口1000-1002;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3 layer,DMRS group index 2)确定DMRS天线端口,例如为天线端口1006-1008;并且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对应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端口1000-1002满足第一QCL关系;对应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端口1006-1008满足第二QCL关系。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引入分组的情况下,通过指示信息指示下行数据的层数以及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进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获取DMRS天线端口,实现了在引入分组的情况下实现DMRS天线端口的指示,能够提升网络性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按照预设规定确定具体地天线端口号。例如,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号顺序选择与该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层数(天线端口个数)。换句话说,假设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第i个天线端口组所对应的层数为n,该下行数据所占用该第i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前n个DMRS天线端口,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对应关系中的每一个指示信息均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层信息和该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的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
应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于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站点传输的场景;或者5G系统中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多DCI(也可以称为多PDCCH)联合传输场景。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对应关系中的每一个指示信息均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层信息和该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的至少两个DMRS天线端口组,其中,该至少两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的任意两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的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端口与另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端口不满足QCL关系。也就是说,不同的DMRS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端口不满足QCL关系。
应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于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DCI(也可以称为单PDCCH)联合传输场景。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引入分组的情况下,通过指示信息指示下行数据的层数以及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进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获取DMRS天线端口,实现了在引入分组的情况下实现DMRS天线端口的指示,能够提升网络性能。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网络设备生成指示信息和准共址QCL信息,该QCL信息用于指示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的QCL的类型或者DMRS天线端口所满足的QCL关系的个数;其中,该指示信息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或者,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N为不小于1的整数;和发送该指示信息和该QCL信息。
相应地,该终端设备接收指示信息和准共址QCL信息;和根据该QCL信息和该指示信息确定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还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并根据确定出的该指示信息确定下行数据所占用的DMRS天线端口。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引入天线端口分组的情况下,通过对现有的天线端口指示方式进行重新设计,从而实现在DMRS天线端口分组的情况下,DMRS天线端口的指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表示N个层数按照顺序编号排序,即第1层、第2层、第3层..第N层,第1至第N层对应的DMRS天线端口的编号是非顺序排布的。与N个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表示,第1至第N层对应的DMRS天线端口的编号是顺序排布的,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举例而言,如果N为5,那么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可以为天线端口7,8,9,10,12;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可以为天线端口7-11。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可以将上文中指示信息指示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称为“第一组合信息”。将上文中指示信息指示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称为“第二组合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列表中的一项,该一个或多个列表包括指示信息与第一组合信息和/或第二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换句话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列表list包括多个指示信息及其对应的组合信息(即第一组合信息和/或第二组合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列表可以表示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也可以是预先存储,或者预先配置的,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预先获取该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也可以称为“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映射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描述了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映射关系),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本文中通过表格的形式仅是为了能够方便形象地描述该对应关系,在实际应用中,该对应关系可以为表格的形式,也可以为一串字符,数组,或者为一段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仅对应第一组合信息或仅对应第二组合信息,或者,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对应第一组合信息和第二组合信息。
可选地,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该QCL信息用于指示DMRS天线端口的QCL的类型,该QCL信息是该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该指示信息是该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发送的,或者,该QCL信息用于指示DMRS天线端口满足的QCL关系的个数,该QCL信息和该指示信息是该网络设备通过该DCI发送的。
可选地,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包括: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3,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9和10;或者,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5,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8,9,10和12;或者,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6,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8,11,9,10和12;或者,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7,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8,11,9,10,12和14;或者,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8,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8,11,13,9,10,12和14。
本申请中,下行数据的总层数是指调度该下行数据的DCI所调度的下行数据的层数。
可选地,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指示信息指示的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包括与第一码字对应的第一组DMRS天线端口和与第二码字对应的第二组DMRS天线端口。
可选地,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包括: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3,该第一码字对应的第一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7,该第二码字对应的第二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9和天线端口10;或者,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5,该第一码字对应的第一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7和天线端口8,该第二码字对应的第二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和天线端口12;或者,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6,该第一码字对应的第一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天线端口11,该第二码字对应的第二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和天线端口12;或者,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7,该第一码字对应的第一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11,该第二码字对应的第二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2和天线端口14;或者,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8,该第一码字对应的第一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11和天线端口13,该第二码字对应的第二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2和天线端口14。
可选地,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的QCL类型为类型A或类型B时,或者,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满足一组QCL(也称单组QCL)关系时,该指示信息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
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的QCL类型为非类型A或非类型B的QCL类型时,或者,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满足至少两组QCL关系时,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其中,该非类型A或非类型B的QCL类型(可以称为类型C)对应的DMRS天线端口的QCL关系与该类型A或类型B对应的DMRS天线端口的QCL关系不同。
在终端设备侧,终端设备根据该QCL信息和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还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包括:
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的QCL类型为类型A或类型B时,或者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满足一组QCL关系时,该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
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的QCL类型为非类型A或非类型B的QCL类型时,或者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满足至少两组QCL关系时,该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
可选的,在一种设计中,在QCL信息中指示DMRS天线端口的QCL类型为类型C。这时,也可以理解为,指示的类型为非类型A或非类型B。
在现有的LTE协议中,定义了两种QCL类型,即类型A(Type-A)和类型B(Type-B))。其中,Type-A定义了一个TP的QCL配置,即,该TP的天线端口(包括CRS、DMRS以及CSI-RS)是满足QCL的;Type-B定义了多个TP间天线端口的QCL配置,多个TP间天线端口的QCL配置可以通过DCI中的PDSCH资源映射和准共址指示(PDSCH RE mapping andquasi-co-locationindicator,PQI)(2bits)来指示。PQI具体用来指示满足QCL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DMRS,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也可称为相位补偿参考信号(phasecompensation reference signal,PCRS),或,相位噪声参考信号(简称相噪参考信号)),SSblock(包括同步信号和广播信道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PSS和/或从同步信号SSS)中一个或多个的准共址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Type-A可以对应于NR中同一网络设备同一天线面板的情形,Type-B可以对应于NR中同一网络设备不同天线面板的情形,或,NR中不同网络设备的情形。
在类型A和类型B中,所有的DMRS天线端口均满足QCL关系。类型A和类型B可以对应单站点传输或动态点选择(dynamic point selection,DPS)和/或动态点静默(dynamicpoint blanking,DPB)传输,例如,针对类型A或B:天线端口7-14均满足QCL关系。
当QCL指示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的QCL类型为类型C时,对应NCJT传输。其中,类型C对应的DMRS天线端口的QCL关系与该类型A或类型B对应的DMRS天线端口的QCL关系不同。例如,针对类型C,天线端口7,8,11,13满足QCL关系,天线端口9,10,12,14满足QCL关系。但是天线端口7,8,11,13任意一个天线端口与天线端口9,10,12,14中的任意一个天线端口不满足QCL关系。
由于单站点传输所有的DMRS天线端口均是QCL的,也就是说DMRS天线端口满足单组QCL关系。因此,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满足单组QCL关系时,对应单站点传输或DPS和/或DPB传输。
由于NCJT传输中两个网络设备的DMRS天线端口满足不同的QCL关系,也就是说下行数据的DMRS天线端口满足至少两组QCL关系。因此,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满足多组QCL关系时,对应NCJT传输。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引入分组的情况下,通过指示信息能够指示组合信息,并通过该组合信息指示DMRS端口,能够实现在DMRS天线端口分组的情况下,DMRS天线端口的指示。
应注意,上述实施例的例子仅是描述了下行传输时指示DMRS端口的方法,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给出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根据上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类似得出在上行传输时指示DMRS端口的方法。例如,对于上行传输时的DMRS端口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可通过信令配置终端设备DMRS端口的分组,或者终端设备在接入网络后,通过RRC信令上报终端设备的DMRS端口分组情况。网络设备侧根据终端DMRS端口的分组信息,通过调度上行数据的DCI(也可以为UL grant,例如LTE中format 0,1,1A,或NR中的相应format等),使用本申请该方法,指示上行传输时所使用的DMRS端口。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方面中网络设备行为的功能,其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方面所描述的步骤或功能相对应的部件(means)。所述步骤或功能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硬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来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网络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收发单元。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所述网络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例如,生成DCI,或者生成指示信息和QCL信息。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支持所述网络设备与其他设备通信,实现接收/发送功能。例如,发送所述处理器生成的DCI,或者,发送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指示信息和QCL信息,发送RRC信令等。
本申请中,“/”可以表示“和/或”。
可选的,所述基站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基站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
所述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或TRP等,所述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器,或收发电路。
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为通信芯片。所述收发单元可以为通信芯片的输入/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另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网络设备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完成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方面中终端设备行为的功能,其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方面所描述的步骤或功能相对应的部件(means)。所述步骤或功能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硬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来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收发单元。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支持所述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通信,实现接收/发送功能。例如,接收DCI,或者接收指示信息和QCL信息,以及RRC信息等。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例如,确定DMRS端口。
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基站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
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为UE等,所述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器,或收发电路。
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为通信芯片。所述收发单元可以为通信芯片的输入/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另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完成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系统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另一种系统场景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信息传输的方法示意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信息传输的方法示意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因此,下面的描述不限制于特定通信系统。例如,适用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有时也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各种演进或融合的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以及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例如,NR系统中传输点(TRP或TP)、NR系统中的基站(gNB)、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为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无人机设备、智能家居以及未来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100示意性框图。该无线通信通信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110,以及位于该一个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120。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支持单站点传输,例如,动态点选择(dynamic pointselection,DPS)/动态点静默(dynamic point blanking,DPB)传输。
图2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无线通信系统200示意性框图。该无线通信系统20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网络设备210,220,例如第一网络设备210和第二网络设备220,以及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230。该终端设备230可以是移动的或固定的。第一网络设备210和第二网络设备220均可以与终端设备230通过无线空口进行通信。第一网络设备210和第二网络设备22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理解,本申请中“第一”、“第二”等各种数字编号仅仅是为了描述方便进行地区分,并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该无线通信系统200可以支持CoMP传输,即至少两个网络设备(传输点)采用协同多点传输方式向终端设备传输下行数据,换句话说,该终端设备230可以在相同载波上与第一网络设备210通信,也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220通信,其中,协同多点传输方式可以采用空间分集和/或空间复用等技术实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中的“协作多点传输”包括但不限于联合传输JT。JT包括相干JT和非相干JT(NCJT),两者的区别在于NCJT对来自多个协作TP的不同的MIMO数据流分别做波束赋形,相干JT对来自多个协作TP的所有MIMO数据流做联合做波束赋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作为服务网络设备,该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协作网络设备;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协作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为服务网络设备。
以第一网络设备为服务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为协作网络设备为例,该第二网络设备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且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端口与第二网络设备天线端口满足不同准共址(Quasi-Co-Location,QCL)。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也可以都为服务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中QCL的定义可以参考LTE中的定义,即从QCL的天线端口发送出的信号会经过相同的大尺度衰落,大尺度衰落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信道增益和平均时延等。本申请实施例中QCL的定义还可以参考5G中QCL的定义,在新无线NR系统中,对QCL的定义与LTE系统类似,但增加了空域信息,如:从QCL的天线端口发送出的信号会经过相同的大尺度衰落,其中,大尺度衰落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信道增益、平均时延和空域参数等,空域参数则可以为如发射角(AOA)、到达角(AOD)、信道相关矩阵,功率扩展谱,空间滤波器,空间滤波参数,或,空间接收参数等中的一项或多项。
在应用协同多点传输的场景中,该服务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该协作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或者,该服务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该服务网络设备和该协作网络设备可以同时向该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或者,该服务网络设备和该协作网络设备可以同时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并且该服务网络设备和该协作网络设备可以同时向该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该服务网络设备和协作网络设备之间以及多个协作网络设备之间可以进行通信,例如通过X2接口进行控制消息的传递。
换句话说,在协同多点传输场景中,可以支持网络设备联合调度,也可以支持网络设备的单独调度。在网络设备的联合调度中,可以通过其中一个网络设备发送DCI,两个网络设备联合发送数据;在网络设备的单独调度中,两个网络设备分别单独发送DCI,两个网络设备联合发送数据。
网络侧设备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码字到层、层到天线端口的映射关系,向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然而,由于终端设备不知道具体网络设备使用哪些DMRS天线端口发送数据,因此,需要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具体数据层数所对应的DMRS天线端口,以便终端设备能够正确接收和解调信号。
LTE和5G中引入了端口分组的概念,例如,以LTE为例,LTE中支持8个天线端口,该8个天线端口可以分为两组,天线端口{7、8、11、13}为一组,天线端口{9、10、12、14}为另一组。两组天线端口发送的信号可以通过频分进行区分,每一组天线端口内的4个天线端口发送的信号可以通过码分进行区分。再例如,在5G新空口(NR)中,DMRS天线端口组(DMRSgroup)还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例如,高层信令配置将12个天线端口(例如,DMRS天线端口1000-1011)分成一组或两组,例如,天线端口{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为一组,天线端口{1001 1003 1005 1007 1009 1011}为另一组。或者,天线端口{1000-1005}为一组,天线端口{1006-1011}为另一组。
由于现有的LTE在单站点传输(例如,DPS/DPB)的场景下的天线端口扰码指示和层映射指示中没有分组的概念,因此,在引入DMRS分组后,无论LTE还是NR系统中的天线端口的层映射均不能按照现有的LTE单站点传输场景下的天线端口的映射表格进行指示。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DMRS天线端口的指示方法,通过建立(例如协议规定,预配置,或者预存储)下行控制信息DCI所包括的指示信息与DMRS天线端口组以及下行数据的层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在引入分组的情况下实现DMRS天线端口的指示。例如,网络设备通过DCI发送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在获取到指示信息后,能够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该指示信息指示的DMRS天线端口组以及下行数据的层信息,进而终端设备能够确定DMRS天线端口。
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对本申请中的对以下行传输时指示DMRS天线端口的方案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参照下行传输时DMRS天线端口指示方案,可以建立上行传输时,指示信息与DMRS天线端口以及上行数据的层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上行传输时DMRS端口的指示。例如,针对上行传输时的DMRS端口指示方法,网络设备侧可通过信令配置终端设备DMRS端口的分组,或者终端在接入网络后,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上报本终端设备的DRMS端口分组情况。网络设备侧根据终端设备DMRS端口的分组信息,通过调度上行数据的DCI(也可以为上行授权(UL grant)例如LTE中格式(format)0,1,1A或NR中相应的format等),使用本申请所述方法,指示上行传输时所使用的DMRS端口。
本申请中端口也可以称为天线端口,DMRS天线端口也可以称为DMRS端口,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本文中的端口均指天线端口;端口组也可以表述成天线端口组、DMRS天线端口组或DMRS端口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组端口也可以称为第一天线端口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在5G系统中,包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case)。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为应用于图1所示的场景中,单DCI(也可以称为单PDCCH)单小区传输(也可以称为单站点传输),即仅存在一个网络设备发送DCI和下行数据。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为在联合传输场景下,单DCI(也可以称为单PDCCH)联合传输,即通过联合传输的至少两个网络设备中的一个网络设备发送DCI,该至少两个网络设备联合发送数据。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为在联合传输场景下,多DCI(也可以称为多PDCCH)联合传输,即联合调度的至少两个网络设备分别单独发送DCI,该至少两个网络设备联合发送数据。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图3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单站点传输场景,也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联合传输的场景,具体的,如图3所示的方法300包括:
310,网络设备生成下行控制信息DCI。
具体的,该DCI包括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指示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组以及下行数据的层(layer)信息,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为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同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内的DMRS天线端口满足准共址QCL关系;
应用于单站点传输场景,该网络设备可以是上述图1中的网络设备。应用于联合传输的场景,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图2中的联合传输的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还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外的其他网络设备,例如,在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均为协作网络设备时,该网络设备可以为服务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在一种设计中,该DCI可以是DCI格式(format)2D,还可以是系统定义的其它DCI格式。
该下行数据的层信息包括:下行数据的总层数、或者相应于每个DMRS天线端口组的层数、或者下行数据的总层数和相应于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部分或全部DMRS天线端口组的层数。
本申请中,下行数据的总层数是指网络设备生成的该DCI调度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也就是说一个DCI对应一个总层数。
在单站点传输场景,和单DCI联合传输场景下,终端设备仅获取一个DCI,该一个DCI调度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等于终端设备获取的DCI对应的下行数据的层数。
针对上述的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多DCI(也可以称为多PDCCH)联合传输,终端设备接收来自至少两个网络设备发送的DCI,每一个DCI对应一个总层数。终端设备获取的下行数据层数为至少两个DCI中所有DCI对应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之和。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DCI中的指示信息还指示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扰码标识;或
下行DMRS导频和/或下行数据使用的正交掩盖码OCC;或
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下行数据占用的天线端口。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DCI中包括的指示信息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列表list中的一项,该一个或多个列表适用于一个和/或两个码字,该一个或多个列表包括:指示信息及其相应的内容(或者称为指示信息指示的内容),具体而言,该一个或多个列表可以包括:
指示信息及其相应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和相应于每个DMRS天线端口组的层数;或者
指示信息及其相应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和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或者
指示信息及其相应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以及相应于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部分或全部DMRS天线端口组的层数;或者
指示信息及其相应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和相应于每个DMRS天线端口组的层数,及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扰码标识,或,下行DMRS导频和/或下行数据使用的正交掩盖码OCC,或,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下行数据占用的天线端口;或者,
指示信息及其相应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和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及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扰码标识,或,下行DMRS导频和/或下行数据使用的正交掩盖码OCC,或,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下行数据占用的天线端口;或者,
指示信息及其相应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以及相应于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部分或全部DMRS天线端口组的层数,及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扰码标识,或,下行DMRS导频和/或下行数据使用的正交掩盖码OCC,或,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下行数据占用的天线端口。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可以将上文中指示信息相应的内容(也可以称为指示信息对应或指示的内容)称为“组合信息”。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列表中,可以包括多个指示信息及其对应的组合信息。
换句话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列表list包括多个指示信息与多个组合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一个列表List来指示所述多个指示信息与多个组合信息间的对应关系,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表示对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根据上文的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具有多种形式,下文中会针对不同的组合信息的形式结合具体地表格进行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上文描述了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具有多种形式,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例如,列表)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也可以是预先存储或者预先配置的,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预先获取该多个指示信息与多个组合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
具体而言,网络设备可以在PDCCH上发送DCI,该DCI中包括多个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指示信息,可以称为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的不同取值可以对应不同的组合信息。DCI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来指示所对应的一种组合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是上述多个指示信息中的一个,这样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第一指示信息从多种组合信息中确定与该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一种组合信息,进而该终端设备基于该组合信息确定下行数据的层信息和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进而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具体地DMRS天线端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天线端口可以被分为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该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相应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组配置信息,该组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该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发送该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可以包括:DRMS端口组的数量和/或每个DMRS端口组内包含的具体端口。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DMRS端口组为具有QCL关系的一组DMRS端口。
可选的,网络设备是否使能DMRS分组,可通过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可通过高层RRC信令,配置终端设备是否使用网络设备的DMRS端口分组。例如,若RRC信令内的指示信息DMRS-Port-Group为‘ON’,表示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使用DMRS分组;若RRC信令内的指示信息DMRS-Port-Group为‘OFF’,表示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不使用DMRS分组。
在一种设计中,该多个分组可以是协议规定,或者预存储或者预配置的,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预先获取该多个指示信息与多个组合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这种情况下,无需网络设备发送上述组配置信息。在另一种设计中,网络设备可以将确定的分组通知给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通过协商确定分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为3个DMRS天线端口组,包括DMRS天线端口组0,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或者
该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为2个DMRS天线端口组,包括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
其中,该DMRS天线端口组1包括网络设备的端口中的一部分天线端口,该DMRS天线端口组2包括网络设备的端口中的另一部分天线端口,该DMRS天线端口组1或该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天线端口为该DMRS天线端口组0中的天线端口的子集,,进一步的,可以为真子集,该DMRS天线端口组1中的天线端口与该DMRS天线端口组2的天线端口的交集为空。该DMRS天线端口组1中的天线端口和该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天线端口的并集可以为DMRS天线端口组0中的天线端口的子集。
DMRS天线端口组1内的天线端口满足第一QCL关系,DMRS天线端口组2内的天线端口满足第二QCL关系,其中,第一QCL关系与第二QCL关系不同。
网络设备的多个天线端口例如可以包括8个天线端口(例如,天线端口1000-1007)或12个天线端口(例如,天线端口1000-1011),该多个天线端口可以划分为上述的多个天线端口组。
例如,以12个天线端口为例,DMRS天线端口组1(DMRS group index 1)包括天线端口{1000,1002,1004,1006,1008,1010},DMRS天线端口组2(DMRS group index2)包括天线端口{1001,1003,1005,1007,1009,1011},DMRS天线端口组0(DMRS group index 0)包括天线端口{1000-1011}。
上述分组情况仅是举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通信需求灵活分组,例如,DMRS天线端口组1(DMRS group index 1)包括天线端口{1000-1005},DMRS天线端口组2(DMRSgroup index 2)包括天线端口{1006-1011},DMRS天线端口组0(DMRS group index0)包括天线端口{1000-1011},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再例如,以8个天线端口为例,DMRS天线端口组1(DMRS group index 1)包括天线端口{1000,1002,1004,1006},DMRS天线端口组2(DMRS group index 2)包括天线端口{1001,1003,1005,1007},DMRS天线端口组0(DMRS group index 0)包括天线端口{1000-1007};或者,DMRS天线端口组1(DMRS group index 1)包括天线端口{1000-1003},DMRS天线端口组2(DMRS group index 2)包括天线端口{1004-1007},DMRS天线端口组0(DMRSgroup index 0)包括天线端口{1000-1007},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上述例子中列举了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内的天线端口个数相等的情况,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天线端口的个数可以不相等。
上述的分组情况可以是网络设备根据天线端口占用的导频图案,按照频分、时分、码分、port顺序分等多种方式对多个天线端口的进行分组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DMRS天线端口组0可以包括所有的天线端口,可以应用于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站点传输的场景,在这种情况下,DCI中的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层信息和一个天线端口组(例如,DMRS天线端口组0)。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天线端口对应不同的QCL关系,对应于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DCI(也可以称为单PDCCH)联合传输场景,在这种情况下,DCI中的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层信息和两个天线端口组(例如,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对应于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多DCI(也可以称为多PDCCH)联合传输场景,在这种情况下,每一网络设备均发送一个DCI,每一个DCI仅用于指示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联合传输,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DCI,该第一DCI内的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层信息和一个天线端口组(例如,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一个天线端口组,例如DMRS天线端口组1),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DCI,该第二DCI内的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层信息和一个天线端口组(例如,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另一个天线端口组,例如DMRS天线端口组2)。
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息的大小可以为2个比特或2个以上比特,例如,3比特、4比特、5比特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通常,指示信息的比特数与多个组合信息的个数相关,在多个组合信息的个数大于2m-1且小于或等于2m时,指示信息的大小为m比特,例如,该多个组合信息的个数大于4小于或等于8时,指示信息的大小可以为3比特,在该多个组合信息的个数大于8且小于或等于16时,指示信息的大小为4比特,在该多个组合信息的个数大于16且小于或等于32时,指示信息的大小可以为5比特。
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也可以称为“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映射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列表list的形式描述了该多个组合信息与多个QCL指示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映射关系),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本文中通过list的形式仅是为了能够方便形象地描述该对应关系,在实际应用中,该对应关系可以为表格的形式,也可以为一串字符,数组,或者为一段代码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在NR系统中,除非在指示具有2个码字CW的情形下,通常一个DCI只对应一个码字CW的情况。也就是说,在默认情况下,一个DCI对应一个码字,在这种情况下,DCI中的指示信息对应一个码字情况下的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中的一个组合信息,其中,一个码字对应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小于或等于4层。当网络设备通过信令指示一个DCI对应两个码字时,该DCI中的指示信息对应两个码字情况下的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中的一个组合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设计码字个数指示信息来指示码字的个数为一个或两个。所述码字个数指示信息可以通过隐式或者显示的方式通知给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基于来自网络设备的码字个数指示信息,确认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对应于一个码字还是两个码字。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也可以不发送码字个数指示信息,如终端设备没有收到码字个数指示信息,则终端确认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对应于一个码字;如果终端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码字个数指示信息,则终端确认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对应于两个码字。
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详细描述本申请实例的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列表中包括的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可以具有多形式。前文中仅是简单的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列表中包括的指示信息及其对应的多种可能的组合信息,下文中会针对不同的组合信息的形式结合具体的表格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描述在一个码字,且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包括三个天线端口组即上述DMRS天线端口组1、DMRS天线端口组2和DMRS天线端口组0的情况下,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以列表的形式为例)。
例如,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也可以称为映射关系)即多个指示信息与多个组合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如表1所示,表1中示了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和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的情况。例如,当该DCI中的指示信息的取值(value)为1时,与该指示信息对应的内容(即该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为“1 layer,DMRS group index 0”,其中,“1layer”表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即1层,“DMRS group index 0”为用于标识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即DMRS天线端口组0,因此,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时,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1层,和DMRS天线端口组0。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组标识也可以称为组号或组索引,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表1中给出了指示信息的取值为0-16时,每个指示信息所对应的组合信息,可以理解的是,这17种组合信息所对应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也可以为其他具体的值,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对组合信息和指示信息的取值的对应关系理解一致即可。
应注意,与表1类似,下文中的多个表格中示出了指示信息取值由0开始,连续的若干个整数时,每个指示信息所对应的组合信息,可以理解的是,这些组合信息所对应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也可以为其他具体的值,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对组合信息和指示信息的取值的对应关系理解一致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为了避免重复,下文中的表格不再一一说明。
其中,表1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0、3、7或12时可以对应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站点传输的场景;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2、4、5、8、9、13或14时可以对应于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多DCI(也可以称为多PDCCH)联合传输场景,在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下,联合传输的各个网络设备均发送一个指示信息,且不同的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不同,进一步地,不同的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对应的天线端口组也不同。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为1,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为2;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为4,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为5;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为4,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为9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指示信息取值为6、10、11、15或16对应于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DCI(也可以称为单PDCCH)联合传输场景。
由表1可以看出,每一个组合信息中指示了总层数和相应的天线端口组号。终端设备可以按照预设规定确定具体地天线端口号。例如,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号顺序选择与该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天线端口个数。换句话说,假设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第i个天线端口组所对应的层数为n,该下行数据所占用该第i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前n个DMRS天线端口,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举例而言,假设DMRS天线端口组1(DMRS group index 1)包括天线端口{1000,1001,1002,1003,1004,1005},DMRS天线端口组2(DMRS group index 2)包括天线端口{1006,1007,1008,1009,1010,1011},DMRS天线端口组0(DMRS group index 0)包括天线端口{1000,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1008,1009,1010,1011};那么在第一指示信息取值为2时,对应DMRS天线端口组2以及下行数据总层数为1层,那么按照预设规则,对应的天线端口号即为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第一个天线端口,即天线端口1006。再例如,在第一指示信息取值为4时,对应DMRS天线端口组1以及下行数据总层数为2层,那么按照预设规则,对应的天线端口号即为DMRS天线端口组1中的第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个天线端口,即天线端口1000和天线端口1001。
针对5G系统中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DCI(也可以称为单PDCCH)联合传输场景下。例如,指示信息取值为10时,组合信息指示了总层数和两个天线端口组,可以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具体各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几个数据层,也即各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几个天线端口。例如,该预设规则为在数据总层数为2时,两个天线端口组各对应一层,及两个天线端口组各对应一个天线端口;例如,在指示信息取值为6时,数据总层数为2,对应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按照预设规则,DMRS天线端口为DMRS天线端口组1中的天线端口1000和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天线端口1006。该预设规则还包括在数据总层数为3时,第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层,第二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两个层;例如,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0时,数据总层数为3,对应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按照预设规则,DMRS天线端口为DMRS天线端口组1中的天线端口1000和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天线端口1006和天线端口1007。该预设规则还包括在数据总层数为4时,第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层,第二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三个层;例如,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5时,数据总层数为4,对应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按照预设规则,DMRS天线端口为DMRS天线端口组1中的天线端口1000以及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天线端口1006、天线端口1007和天线端口1008;再例如,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6时,数据总层数为4,对应DMRS天线端口组2和DMRS天线端口组1,按照预设规则,DMRS天线端口为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天线端口1006以及DMRS天线端口组1中的天线端口1000、天线端口1001和天线端口1002;该预设规则还包括在数据总层数为4时,第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两个层,第二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两个层;例如,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6时,数据总层数为4,对应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按照预设规则,DMRS天线端口为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天线端口1006和天线端口1007以及DMRS天线端口组1中的天线端口1000和天线端口1001。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预设规则仅是举例,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0时,即对应的数据总层数为3时,可以设置预设规则为第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两个层,第二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层;再例如,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5或16时,即对应的数据总层数为4时,可以设置预设规则为第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三个层,第二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层。
可替代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的如表1所示的该多种组合信息与多个指示信息的对应关系(也可以称为映射关系)可以变形为表2的形式。具体而言,表1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0和11时可以合成一种情况,即对应表2中指示信息取值为10的情况,如表2所示,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0对应数据总层数为3,以及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可以按照预设规则默认设置天线端口组1对应一个层,天线端口组2对应两个层。另外,可选地,对于表1中指示信息取值11对应的情况,针对表2在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指令(例如可以称为反转指令)指示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0时,天线端口组1对应两个层,天线端口组2对应一个层。表2在实际应用中的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配置DMRS group的QCL信息实现。例如,配置DMRS天线端口组1的QCL关系对应第一网络设备,配置DMRS天线端口组2的QCL关系对应第二网络设备;然后可通过重配DMRS天线端口组1的QCL关系对应第二网络设备,配置DMRS天线端口组2的QCL关系对应第一网络设备,实现“反转”效果,从而实现表1中指示信息取值为10和11合并成表2中指示信息取值为10的一种情况。
表2
如表1和表2所示,在表1中指示信息取值为15-16时可以合成一种情况,即表2中指示信息取值为14的情况,如表2所示,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4对应数据总层数为4,以及天线端口组1和天线端口组2。可以按照预设规则默认设置第一个天线端口组即DMRS天线端口组1对应两个层,第二个天线端口组即DMRS天线端口组2对应两个层。另外,可选地,对应在数据总层数为4时,第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层,第二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三个层,或者第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三个层,DMRS天线端口组2对应一个层的情况,针对表2在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一指令指示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4时,DMRS天线端口组1对应1个层,DMRS天线端口组2对应3个层;或者,DMRS天线端口组1对应3个层,DMRS天线端口组2对应1个层。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表1中指示信息的取值个数为17个(0-16),24<17<25因此,指示信息的大小为5比特,在表2中指示信息的取值个数为15个(0-14),23<15<24因此,指示信息的大小为4比特,因此,通过表2指示DMRS天线端口,能够降低信令开销,节省网络资源。
本申请中,为方便说明,对于指示信息的取值使用的0,1,2,3…16等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产品实现时也可以使用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16进制等其他形式进行表示,本申请对取值的表现形式并不做限定。
前文已说明,针对5G系统中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在表1中组合信息指示了天线端口组号,可通过预设规则确定各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层数。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参照表3所示的情况即对5G系统中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下,即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0-11、15-17时,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以及相应于所述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全部DMRS天线端口组的层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各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层数,以及预设规则确定DMRS占用的各个天线端口组中的天线端口。
例如,该预设规则可以参考前文对表1的描述,例如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号顺序选择与该天线端口组的层数对应的天线端口个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指示信息取6时同样对应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由于,在指示信息为6时,对应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2层,且对应两个天线端口组,这种情况下,可以默认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层,因此,表3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6时所对应的组合信息没有显示的指示各个天线端口组的层。可选地,在指示信息取值为6时,对应的组合信息可以替换成如下形式:
2 layer,DMRS group index 1,1 layer
DMRS group index 2,1 layer。
表3
应理解,表3中在指示信息取11时对应的组合信息可以替换成如下形式:
3 layer,DMRS group index 2 1 layer
DMRS group index 1,2 layer
即保持与指示取10对应的组合信息类似,第一个端口组对应一层,第二个端口组对应两层,只不过在指示信息取11时与指示信息取10时的两个端口组的顺序相反。类似地,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7时对应的组合信息也可以进行类型变形,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可替代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的如表3所示的该多种组合信息与多个指示信息的对应关系(也可以称为映射关系)可以变形为表3-1的形式。具体而言,表3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0和11时可以合成一种情况,即对应表3-1中指示信息取值为10的情况。表3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5和17时可以合成一种情况,即对应表3-1中指示信息取值为14的情况。如表3-1所示,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0对应数据总层数为3,以及天线端口组1对应一层,和天线端口组2对应两层。另外,可选地,对于表3中指示信息取值11对应的情况,即天线端口组1对应一层,和天线端口组2对应两层的情况,针对表3-1在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指令(例如可以称为反转指令)指示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0时,天线端口组1对应两个层,天线端口组2对应一个层。表3-1在实际应用中的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配置DMRS group的QCL信息实现。例如,配置DMRS天线端口组1的QCL关系对应第一网络设备,配置DMRS天线端口组2的QCL关系对应第二网络设备;然后可通过重配DMRS天线端口组1的QCL关系对应第二网络设备,配置DMRS天线端口组2的QCL关系对应第一网络设备,实现“反转”效果,从而实现表3中指示信息10和11合并成表3-1指示信息取值为10的一种情况。
同样地,由表3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5和17合成表3-1中指示信息取值为14的情况,与上述表3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0和11合成表3-1中指示信息取值为10的情况类似。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表3-1
由表3和表3-1可以看出,在表3-1中指示信息的取值个数为16个(0-15),24=16因此,指示信息的大小为4比特,在表3中指示信息的取值个数为18个(0-17),24<18<25因此,指示信息的大小为5比特,因此,与表3相比,通过表3-1指示DMRS天线端口,能够降低信令开销,节省网络资源。
可选地,为了节省存储资源,如表4所示,针对表3中对应针对5G系统中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0-11、15-17时,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以及相应于所述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部分DMRS天线端口组的层数。也就是说,指示信息可以仅指示下行数据总层数,以及其中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层数,另外一个组对应的层数可以通过总层数与该其中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层数之差求得。
表4
表4可以类似由表3变形为表3-1的形式进行相应变形,即将表4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0和11的情况合并,将指示信息取值为15-17的情况合并。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表4中,在指示信息取6时同样对应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由于,在指示信息为6时,对应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2层,且对应两个天线端口组,这种情况下,可以默认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层,因此,表4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6时所对应的组合信息没有显示的指示各个天线端口组的层。可选地,在指示信息取值为6时,对应的组合信息可以替换成如下形式:
2 layer,DMRS group index 1,1 layer
DMRS group index 2。
前文表1至表4中的组合信息均显示的指示了下行数据的总层数。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隐示的方式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指示各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层数实现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相应地,表1、表3和表4可以演变为表5的形式。换句话说,表5中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为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和相应于每个DMRS天线端口组的层数。
应理解,下文中均以组合信息通过显示的形式指示下行数据总层数的形式进行描述,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下文中的表格均可以进行如表5形式的变形。
表5
表5可以类似由表3变形为表3-1的形式进行相应变形,即将表5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0和11的情况合并,将指示信息取值为15-17的情况合并。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表1至表5的指示信息和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支持5G中的三种数据调度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表1至表5可以拆分成多个子表。例如,以表3为例,可以拆分成如下表6和表7两个表。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指示终端设备具体使用哪个表确定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例如,当第一种或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时,使用表6,第二种数据调度使用表7。第三种数据调度方法可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终端设备需要检测的DCI的个数确定使用表6。第二种数据调度可根据高层信令所配置的QCL的类型,或者,DCI所指示的QCL关系的个数,或者,DCI的格式(format)确定使用表7。可选的,还可通过其他方法区分三种数据调度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可通过网络设备是否使能DMRS分组确定使用哪个表确定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例如,网络设备可通过高层RRC信令,配置终端设备是否使用网络设备的DMRS端口分组。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网络设备发送RRC信令内的指示信息DMRS-Port-Group为‘ON’,表示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使用DMRS分组;使用表6和/或表7;RRC信令内的指示信息DMRS-Port-Group为‘OFF’,表示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不使用DMRS分组,使用表6-1。
表6
如表6所示,表6中所示的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中的每一个组合信息均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和该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的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
表6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0、3、6或9时可以应用于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站点传输的场景;在指示信息取值为其他值时可以应用于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多DCI(也可以称为多PDCCH)联合传输场景。
表7
如表7所示,表7中所示的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中的每一个组合信息均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和该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的两个DMRS天线端口组,其中,该至少两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的任意两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的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端口与另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端口不满足QCL关系。
其中,该任意两个DMRS天线端口组可以是上述的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也就是说,DMRS天线端口组1内的天线端口与DMRS天线端口组2内的天线端口不满足QCL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表7中,在指示信息取1时,对应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2层,且对应两个天线端口组,这种情况下,可以默认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层,因此,表7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时所对应的组合信息没有显示的指示各个天线端口组的层。可选地,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时,对应的组合信息可以替换成如下形式:
2 layer,DMRS group index 1,1 layer
DMRS group index 2,1 layer。
表7可以应用于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DCI(也可以称为单PDCCH)联合传输场景。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表6和表7可以类似由表1变形为表2至表5的形式进行相应变形,还应理解,表7可以类似由表3变形为表3-1的形式进行相应变形,即将表7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2和3的情况合并,将指示信息取值为4-6的情况合并,在这种情况下,指示信息仅有四种取值,能够将指示信息的大小降低为2比特,能够节省信令开销。具体地变形形式,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表6和表7中指示信息的取值个数较少,因此,指示信息的大小较小,能够降低信令的开销。例如,表6中指示信息为4比特,表7中指示信息为3比特。该指示信息的比特数可根据高层信令的具体配置,具有不同的取值。举例来说,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指示终端设备具体使用哪个表确定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例如,当第一种或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时,使用表6,指示信息为4bit,第二种数据调度使用表7,指示信息为3bit。第三种数据调度方法可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终端设备需要检测的DCI的个数确定使用表6,指示信息为4bit。第二种数据调度可根据QCL的类型或者QCL关系的个数确定使用表7,指示信息为3bit。可选的,还可通过其他方法区分三种数据调度的方法,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对于表6而言,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表6还可以拆分成两个表格,例如,表6可以拆分成表6-1和表6-2两个表格,其中,表6-1可以对应5G系统中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表6-2可以对应于5G系统中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
可选的,可通过网络设备是否使能DMRS分组确定使用哪个表确定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例如,网络设备可通过高层RRC信令,配置终端设备是否使用网络设备的DMRS端口分组。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网络设备发送RRC信令内的指示信息DMRS-Port-Group为‘ON’,表示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使用DMRS分组;使用表6或6-2和/或表7;RRC信令内的指示信息DMRS-Port-Group为‘OFF’,表示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不使用DMRS分组,使用表6-1。
在表6-1和表6-2中指示信息的取值个数较少,因此,指示信息的大小较小,能够降低信令的开销。例如,表6-1中指示信息为2比特,表6-2中指示信息为3比特。
表6-1
表6-2
应理解,前文结合表1至表7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个码字,且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包括三个天线端口组即DMRS天线端口组1、DMRS天线端口组2和DMRS天线端口组0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可以包括两个天线端口组。例如,在一个码字,且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包括两个天线端口组即上述DMRS天线端口组1和DMRS天线端口组2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如表8所示。
表8
表8与表1相比,没有设置DMRS天线端口组0(DMRS group index 0),表8中针对5G中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可以按照DMRS group index 1进行映射。具体地,表8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0、2、5或9时可以对应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站点传输的场景;在指示信息取值为0-3、5、6、9或10时可以对应于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多DCI(也可以称为多PDCCH)联合传输场景。在指示信息取值为7、8、11、或12对应于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DCI(也可以称为单PDCCH)联合传输场景。
由于表8中去掉DMRS group index 0,能够减小指示信息的个数,降低控制信令开销。
可选的,可通过网络设备是否使能DMRS分组确定是否使用表6-1或表8确定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例如,网络设备可通过高层RRC信令,配置终端设备是否使用网络设备的DMRS端口分组。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网络设备发送RRC信令内的指示信息DMRS-Port-Group为‘ON’,表示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使用DMRS分组;使用表8;RRC信令内的指示信息DMRS-Port-Group为‘OFF’,表示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不使用DMRS分组,使用表6-1。
表8中各个指示信息对应的天线端口可以参考上文描述的表1中确定天线端口的方法,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表8可以类似由表1变形为表2至表7的形式进行相应的变形,还应理解,表8可以类似由表3变形为表3-1的形式进行相应变形,即将表8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8和9的情况合并,将指示信息取值为12-14的情况合并,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表1至表8中可以对应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single user 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SU-MIMO)的场景,而对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 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MU-MIMO)场景,如表9所示,在指示信息取值为3-14、1-24时对应的组合信息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和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及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扰码标识,下行DMRS导频和/或下行数据使用的正交掩盖码OCC,或,所述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下行数据占用的天线端口。
例如,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1时,组合信息为(1 layer,DMRS group index 0,Thirdport in group,n_SCID=0(OCC=4)),其中,“1 layer”表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即1层;“DMRS group index 0”表示该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的组标识,对应DMRS天线端口组0;“Third port in group”表示该一层数据对应DMRS天线端口组0中的第3个天线端口,例如,在DMRS天线端口组0为天线端口{1000-1003}时,该第3个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1002;“n_SCID=0”表示DMRS天线端口组0对应的扰码标识为0;“OCC=4”表示下行DMRS导频和/或下行数据使用的正交掩盖码OCC为4;因此,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1时,可以指示下行数据的层数为1,对应DMRS天线端口组0中的第三个端口,例如,天线端口1002,并且DMRS天线端口组0对应的扰码标识为0,下行DMRS导频和/或下行数据所使用的OCC为4。
应理解,表9中示出了在指示信息取值为3-14、1-24时对应的组合信息可以指示下行数据占用的天线端口的情况,例如,表9中示出了在层数为1时,下行数据占用的DMRS天线端口为组内的第一个天线端口的情况,例如,在指示信息为3时,对应的组合信息为:1layer,DMRS group index 0,First port in group,n_SCID=0(OCC=2);该组合信息指示了下行数据占用DMRS天线端口组0内的第一个天线端口的情况,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层数为1时,该组合信息可以指示该一层数据占用DMRS天线端口组0内的第二个天线端口、第三个天线端口或最后一个天线端口等。
类似地,表9中示出了在层数为2时,组合信息(例如,指示信息取值为19时对应的组合信息)指示下行数据占用的DMRS天线端口为DMRS天线端口组0内的第一和第二个天线端口的情况,或者组合信息(例如,指示信息取值为23时对应的组合信息)指示下行数据占用的DMRS天线端口为DMRS天线端口组0内的第三和第四个天线端口的情况。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层数为2时,该组合信息可以指示该两层数据占用对应的天线端口组例如,DMRS天线端口组0内的第二个天线端口和第三个天线端口,或者,第一个天线端口和第四个天线端口,或者,第一个天线端口和第四个天线端口,或者第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三天线端口,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表9
其中,表9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0、15、25或30时可以对应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站点传输的场景;在指示信息取值为3-14、19-24对应5G系统中5G系统中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下的单站点的MU传输场景;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2、16、17、26、27、31或32时可以对应于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多DCI(也可以称为多PDCCH)联合传输场景。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8、28、29、33或34对应于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DCI(也可以称为单PDCCH)联合传输场景。
表9中给出了指示信息的取值为0-34时,每个指示信息所对应的组合信息,可以理解的是,这35种组合信息所对应的指示信息的取值也可以为其他具体的值,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对组合信息和指示信息的取值的对应关系理解一致即可。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表9可以类似由表1变形为表2至表8的形式进行相应变形,例如,类似由表1变形为表2的形式,表9可以变形为表9-1的形式。与上文表1变形为表2类似,表9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28和29时可以合成一种情况,即对应表9-1中指示信息取值为28的情况,如表9-1所示,在指示信息取值为28对应数据总层数为3,以及天线端口组1和天线端口组2。可以按照预设规则默认设置天线端口组1对应一个层,天线端口组2对应两个层。另外,可选地,对于表9中指示信息取值29对应的情况,针对表9-1在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指令(例如可以称为反转指令)指示在指示信息取值为29时,天线端口组1对应两个层,天线端口组2对应一个层。表9-1在实际应用中的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配置DMRS group的QCL信息实现。例如,配置DMRS天线端口组1的QCL关系对应第一网络设备,配置DMRS天线端口组2的QCL关系对应第二网络设备;然后可通过重配DMRS天线端口组1的QCL关系对应第二网络设备,配置DMRS天线端口组2的QCL关系对应第一网络设备,实现“反转”效果,从而实现表9中指示信息取值为28和29合并成表9-1中指示信息取值为28的一种情况。
类似的,表9中的指示信息取值为33和34时可以合成一种情况,即表9-1中指示信息取值为32的情况,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表9-1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表9可以变形为表9-2的形式,表9-1可以变形为表9-3的形式,其中,在表9-2和表9-3中与表9和表9-1相比,只存在OCC=2的情况,不存在OCC=4的情况。
表9-2和表9-3中与表9和表9-1相比,由于不存在OCC=4的情况,因此,能够减少指示信息的个数,能够减少表格占用的存储空间,且能够减少DCI中指示信息的比特数,降低信令开销。
表9-2
表9-3
再例如,类似由表1变形为表3的形式,表9可以变形为表10的形式,即将指示信息取值为28、32、33时,设置组合信息还可以指示相应于两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全部DMRS天线端口组的层数。如表10所示,对5G系统中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下,记载指示信息取值为28、32或33时,对应的组合信息还可以指示各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层数。
应理解,表10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28对应数据总层数为3,以及天线端口组1对应一层,和天线端口组2对应两层。针对表10,在数据总层数为3,天线端口组1对应两层和天线端口组2对应一层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指令(例如可以称为反转指令)指示在指示信息取值为28时,天线端口组1对应两个层,天线端口组2对应一个层。在实际应用中的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配置DMRS group的QCL信息实现。例如,配置DMRS天线端口组1的QCL关系对应第一网络设备,配置DMRS天线端口组2的QCL关系对应第二网络设备;然后可通过重配DMRS天线端口组1的QCL关系对应第二网络设备,配置DMRS天线端口组2的QCL关系对应第一网络设备,实现“反转”效果,从而实现表10中指示信息取28时,组合信息指示天线端口组1对应两层和天线端口组2对应一层。同样的,在指示信息取值为32时的情况与此类似,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表9中按照上文表1变形为表2至表8的形式进行相应变形所形成的其他的表格可以参考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表10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表10可以变形为表10-1的形式,其中,表10-1和表10相比,只存在OCC=2的情况,不存在OCC=4的情况。由于不存在OCC=4的情况,因此,能够减少指示信息的个数,能够减少表10-1占用的存储空间,且能够减少DCI中指示信息的比特数,降低信令开销。
表10-1
上文结合表1至表10描述了在一个码字,且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包括三个天线端口组或两个天线端口组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
下面描述在两个码字下,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
例如,该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也可以称为映射关系)即多个指示信息与多个组合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如表11所示。
表11
如表11所示,当该DCI中的指示信息的取值(value)为1时,与该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为“5 layer,DMRS group index 1”即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5层,对应DMRS天线端口组1。
其中,表11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0、7、16或25时可以对应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站点传输的场景;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2、8、9、17、18、26或27时可以对应于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多DCI(也可以称为多PDCCH)联合传输场景。在指示信息取值为3-6、10-15、19-24、28-34时对应于上文描述的5G系统中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DCI(也可以称为单PDCCH)联合传输场景。
应理解,终端设备可以类似表1根据预设规则确定具体的的天线端口号的方法来根据表11确定具体的DMRS天线端口,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表11中针对5G系统中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DCI(也可以称为单PDCCH)联合传输场景下。分别指示了各个天线端口组中对应的数据层数,可选地,在表11中也可以不指示各个天线端口组中对应的数据层数,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类似与表1所示的预设规则确定各个端口组对应的层数,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表11中可以按照上文表1变形为表2至表10或上文中其他表格的形式进行相应变形。例如,表11中的组合信息可以变形为包括下行数据的总层数和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而不显示的指示各个DMRS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层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设规则确定各个DMRS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层数及具体的天线端口。表11中的组合信息还可以变形为包括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和相应于每个DMRS天线端口组的层数,而不显示的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表11中的组合信息还可以变形为包括下行数据的总层数,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以及相应于所述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部分或全部DMRS天线端口组的层数。具体的表11变形后的表格的具体形式可以参考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上文分别针对一个码字和两个码字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并且,一个码字和两个码字对应的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列表list来体现。例如,如表12所示,将将表格3和表11组合在一起。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分别存储一个list,并基于该list确定DMRS天线端口,可以节省存储空间。
表12
应注意,上述实施例的例子仅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非要将本申请实施例限于所例示的具体数值或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给出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表1至表12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拆分或组合,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
例如,上述表格可以变形为针对同一场景指示信息的取值是连续的情况,举例而言,以表1为例,对应5G系统中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由表1可以看出,指示信息的取值是离散的(指示信息取值分别为0、3、7或12),为了便于区分,可以将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设置在表格中连续的4行,例如将指示取值分别为0、1、2和3时所对应的组合信息与表1中指示信息取值分别为0、3、7和12相对应。类似地,可以将5G系统中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和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均设置成连续的几行,例如,针对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指示信息取值为4-11时所对应的组合信息与表1中指示信息取值分别为1、2、4、5、8、9、13和14相对应;针对第二数据调度情况指示信息取值为12-17时所对应的组合信息与表1中指示信息取值分别为6、10、11、15、16和17相对应。
32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DCI。
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该DCI。
330,终端设备根据该DCI确定DMRS天线端口。
具体的,终端设备根据该DCI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从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例如,上述表1至表12中的一个)中确定与该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进而该终端设备基于该组合信息确定下行数据的总层数和多个DMRS天线端口组中的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进而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具体的DMRS天线端口。
例如,DMRS天线端口组1包括天线端口{1000-1003},DMRS天线端口组2包括天线端口{1004-1007},在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为表3所示时,在第一指示信息的值为10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一指示信息对应下行数据总层数为3层,DMRS天线端口组1对应一层,DMRS天线端口组2对应两层,进而终端设备根据预设规则可以确定DMRS天线端口为DMRS天线端口组1中的第一个天线端口,例如天线端口1000,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天线端口,例如天线端口1004和天线端口1005。
具体地,终端设备在获取到第一指示信息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DMRS天线端口的方法可以参数上文中对表1至表12的描述,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终端设备确定DMRS天线端口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DMRS对数据进行解调处理等处理。应理解,在确定DMRS天线端口后,终端设备可以按照已有标准中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终端设备在确定DMRS天线端口后的具体动作做限定。
下面以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为上述表10为例,针对上述的三种数据调度情况,分别举例说明终端设备根据DCI确定DMRS天线端口的具体的例子。
其中,在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DCI(也可以称为单PDCCH)单小区传输场景,和第二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单DCI(也可以称为单PDCCH)联合传输场景下,终端设备仅获取一个DCI,在第三种数据调度情况即多DCI(也可以称为多PDCCH)联合传输下,终端设备获取两个联合传输的网络设备分别发送的DCI。
针对第一种数据调度情况,例如终端设备获取的网络设备发送的DCI内的第一指示信息取值为15,那么根据与该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2 layer,DMRS groupindex 0),终端设备可以确定DMRS天线端口为DMRS天线端口组0中的前两个天线端口,例如,天线端口1000和天线端口1001。
针对第二数据调度情况,例如终端设备获取的网络设备发送的DCI内的第一指示信息取值为33,那么根据与该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4 layer,DMRS group index1,2layer;DMRS group index 2,2 layer),终端设备可以确定DMRS天线端口为DMRS天线端口组1中的第一和第二个天线端口,例如,天线端口1000和天线端口1001,以及DMRS天线端口组2中的第一和第二个天线端口,例如,天线端口1004和天线端口1005。并且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天线端口1000和天线端口1001满足第一QCL关系,可以对应一个网络设备;天线端口1004和天线端口1005满足第二QCL关系,可以对应另一个网络设备。
针对第三数据调度情况,终端设备会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DCI,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DCI,其中,第一DCI内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的总层数DMRS天线端口组1,第二DCI内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的总层数DMRS天线端口组2,其中,该DMRS天线端口组1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所使用的天线端口,该DMRS天线端口组2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所使用的天线端口,其中,DMRS天线端口组1内的天线端口满足第一QCL关系,DMRS天线端口组2内的天线端口满足第二QCL关系。例如,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DCI内的第一指示信息取值为26,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DCI内的第二指示信息取值为27,那么根据表10,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3 layer,DMRSgroup index 1)确定DMRS天线端口,例如为天线端口1000-1002;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应的组合信息(3 layer,DMRS group index 2)确定DMRS天线端口,例如为天线端口1004-1006;并且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对应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端口1000-1002满足第一QCL关系;对应第二网络设备的天线端口1004-1006满足第二QCL关系。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引入分组的情况下,通过指示信息指示组合信息,并通过组合信息指示下行数据的层数以及至少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进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获取DMRS天线端口,实现了在引入分组的情况下实现DMRS天线端口的指示,能够提升网络性能。
上文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在5G系统,例如NR系统中的通信的方法。下面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LTE系统中的通信方法。
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对现有LTE中的通信方法中用于指示DMRS天线端口所使用的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
其中,在单站点传输场景下,针对SU-MIMO,现有的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13所示,表13与现有LTE标准36.212中的表(table)5.3.3.1.5C-1对应。
表13,天线端口、扰码标识和层数指示
(Antenna port(s),scrambling identity and number of layers indication)
针对MU-MIMO,现有的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14所示,表14与现有LTE标准36.212中的表(table)5.3.3.1.5C-2对应,
表14,天线端口、扰码标识和层数指示
(Antenna port(s),scrambling identity and number of layers indication)
在LTE中的单站点传输场景下,网络设备可以发送一个码字,也可以发送两个码字,在发送一个码字的情况下,可以按照表13或表14中的一个码字下的对应关系指示DMRS天线端口,在发送两个码字的情况下,可以按照表13或表14中的两个码字下的对应关系指示DMRS天线端口。
在LTE中,针对联合传输场景,可以引入分组的概念,具体的,一个DCI内可调度两个码字(codeword,CW),每个CW对应联合传输的一个网络设备(也可以称为传输点TRP),DMRS分组情况如下表15所示,一个码字对应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不同组内的天线端口满足不同的QCL关系。
也就是说,的单站点传输场景下,存在一个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且该网络设备可以发送一个码字,也可以发送两个码字。在联合传输场景下,存在两个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联合发送数据,且联合传输的两个网络设备中的每一个网络设备只发送一个码字。
表15
由于现有的LTE场景下的表13和表14所示的天线端口扰码指示和层映射指示中没有分组的概念,因此,在引入表15该的DMRS分组后,在NCJT情况下,无法按照上述表13和表14指示DMRS天线端口。
具体而言,根据表15可以看出在联合传输的场景下,在下行数据的层数为3时对应的DMRS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9、10。然而根据上述表13和表14可以看出在两个码字的情况下,下行数据层数为3时,对应的DMRS天线端口为天线端口7-9。类似地,在层数为5、6、7和8时表15与上述表13和表14所对应的天线端口均不对应,因此,在引入分组后,无法按照上述表13和表14指示DMRS天线端口。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现有的表13和表14进行改进,具体地,可以对现有表格中在下行数据的层数为3、5、6、7和8时进行改进,解决了上述问题,能够实现在联合传输场景下,DMRS天线端口的指示,下面将结合图4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示DMRS的方法。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400的示意性流程图。图4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联合传输的场景,具体的,如图4所示的方法400包括:
410,网络设备生成指示信息和准共址QCL信息。
具体地,该QCL信息用于指示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的QCL的类型或者DMRS天线端口所满足的QCL关系的个数;其中,该指示信息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或者,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N为不小于1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表示N个层数按照顺序编号排序,即第1层、第2层、第3层..第N层,第1至第N层对应的DMRS天线端口的编号是非顺序排布的。与N个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表示,第1至第N层对应的DMRS天线端口的编号是顺序排布的,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举例而言,如果N为5,那么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可以为天线端口7,8,9,10,12;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可以为天线端口7-11。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可以将上文中指示信息指示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称为“第一组合信息”。将上文中指示信息指示的“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称为“第二组合信息”。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列表中的一项,所述一个或多个列表包括指示信息与第一组合信息和/或第二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换句话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列表list包括多个指示信息及其对应的组合信息(即第一组合信息和/或第二组合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列表可以表示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也可以是预先存储或者预先配置的,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预先获取该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也可以称为“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映射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表格(也可以称为列表list)的形式描述了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映射关系),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本文中通过表格的形式仅是为了能够方便形象地描述该对应关系,在实际应用中,该对应关系可以为表格的形式,也可以为一串字符,或者为一段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仅对应第一组合信息或仅对应第二组合信息,或者,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对应第一组合信息和第二组合信息。下面将分别进行举例说明。
首先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该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中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第一组合信息和第二组合信息的情况。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的两个码字情况下的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如表16和表17所示,表16是本申请实施例对表13进行改进后的表格。表17是本申请实施例对表14的改进后的表格。
表16,天线端口、扰码标识和层数指示
(Antenna port(s),scrambling identity and number of layers indication)
表17,天线端口、扰码标识和层数指示
(Antenna port(s),scrambling identity and number of layers indication)
如表16所示,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在两个码字的情况下,指示信息取值为2、4、5、6或7的情况,即对应下行数据的层数为3、5、6、7或8的情况。
如表17所示,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在两个码字的情况下,指示信息取值为6、8、9、10或11的情况,即对应下行数据的层数为3、5、6、7或8的情况。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下行数据层数为4层时,按照表15所示的分组方式,与现有LTE中的表13或表14下行数据层数为4时对应的天线端口相吻合,均为7-10。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表16和表17中在下行数据的层数为4时,仅对应一个组合信息,即4 layer,port 7-10。其中为了保持统一性,表16和表17中在下行数据层数为4时,即在表16中的指示信息为3时,或表16中的指示信息为7,也可以对应两个组合信息,即(第一组合信息,条件二;和第二组合信息,条件一)只不过该两个组合信息的内容相同,均为4 layer,port 7-10。
如表16所示,在指示信息取2、4、5、6或7时,或者,如表17所示,在指示信息取值为6、8、9、10或11时,一个指示信息可以对应两个组合信息。其中,在QCL满足条件二时,该指示信息可以对应第一组合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满足表15的分组要求,即对应于NCTJ场景。在QCL信息满足条件一时,该指示信息可以对应第二组合信息,该第二组合信息可以与现有的表13或表14中的组合信息对应,即对应于单站点传输场景。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条件一和条件二的定义如下,条件一:单站点传输;条件二:NCJT传输。或者,条件一:DMRS天线端口的QCL类型为类型A或类型B,或者,DMRS天线端口满足一组QCL关系;条件二:DMRS天线端口的QCL类型为非类型A或非类型B(也可以称为类型C),或者,DMRS天线端口满足至少两组QCL关系,例如,该至少两组QCL关系为两组QCL关系。
一种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DMRS天线端口满足一组QCL关系(也称单组QCL关系),表示所有的DMRS天线端口是QCL(或者称为满足QCL关系)的。DMRS天线端口满足两组QCL关系,表示所有的DMRS天线端口可以分成两个DMRS天线端口组,其中每个DMRS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端口是QCL(或者称为满足QCL关系)的,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端口与另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端口不满足QCL关系。类似的,可以推出DMRS天线端口满足三组及以上QCL关系所表示的含义,即表示所有的DMRS天线端口可以分成三个或三个以上DMRS天线端口组,其中每个DMRS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端口是QCL(或者称为满足QCL关系)的,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端口与另一个DMRS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端口不满足QCL关系。
换句话说,如表16所示,在指示信息取2、4、5、6或7时,或者,如表17所示,在指示信息取值为6、8、9、10或11时,一个指示信息可以对应两个组合信息。其中,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的QCL类型为类型A或类型B时,或者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满足一组QCL关系时,该指示信息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即第二组合信息);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的QCL类型为非类型A或非类型B的QCL类型时,或者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满足至少两组QCL关系时,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即第一组合信息)。
可选地,如表16所示,在指示信息取2、4、5、6或7时,或者,如表17所示,在指示信息取6、8、9、10或11时,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3,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9和10;或者,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5,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8,9,10和12;或者,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6,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8,11,9,10和12;或者,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7,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8,11,9,10,12和14;或者,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8,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8,11,13,9,10,12和14。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指示信息指示的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包括与第一码字对应的第一组DMRS天线端口和与第二码字对应的第二组DMRS天线端口。
其中第一码字对应的第一组DMRS天线端口与第二码字对应的第二组DMRS天线端口可以参考表15中的描述。
例如,如表15对应,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3,该第一码字对应的第一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7,该第二码字对应的第二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9和天线端口10;或者,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5,该第一码字对应的第一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7和天线端口8,该第二码字对应的第二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和天线端口12;或者,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6,该第一码字对应的第一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11,该第二码字对应的第二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和天线端口12;或者,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7,该第一码字对应的第一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和天线端口11,该第二码字对应的第二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2和天线端口14;或者,
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8,该第一码字对应的第一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7、天线端口8、天线端口11和天线端口13,该第二码字对应的第二组DMRS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9、天线端口10、天线端口12和天线端口14。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网络设备生成的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的QCL类型为类型A或类型B时,或者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满足一组QCL关系时,该QCL信息满足条件一,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第二组合信息);
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的QCL类型为非类型A或非类型B的QCL类型时,或者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满足至少两组QCL关系时,该QCL信息满足条件一,该第一指示信息对应于第一组合信息,其中,该非类型A或非类型B对应的DMRS天线端口的QCL关系与该类型A或类型B对应的DMRS天线端口的QCL关系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类型A或非类型B的类型也可以称为类型C。
在现有的LTE协议中,定义了两种QCL类型,即类型A(Type-A)和类型B(Type-B))。其中,Type-A定义了一个TP的QCL配置,即,该TP的天线端口(包括CRS、DMRS以及CSI-RS)是满足QCL的;Type-B定义了多个TP间天线端口的QCL配置,多个TP间天线端口的QCL配置可以通过DCI中的PDSCH资源映射和准共址指示(PDSCH RE mapping and quasi-co-locationindicator,PQI)(2bits)来指示。PQI具体用来指示满足QCL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DMRS,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也可称为相位补偿参考信号(phasecompensation reference signal,PCRS),或,相位噪声参考信号(简称相噪参考信号)),同步块(SS block)(包括同步信号和广播信道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PSS和/或从同步信号SSS)中一个或多个的准共址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Type-A可以对应于NR中同一网络设备同一天线面板的情形,Type-B可以对应于NR中同一网络设备不同天线面板的情形,以及NR中不同网络设备的情形。
在类型A和类型B中,所有的DMRS天线端口均满足QCL关系。类型A和类型B可以对应单站点传输或DPS/DPB传输,例如,针对类型A或B:天线端口7-14均满足QCL关系。
当QCL指示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的QCL类型为类型C时,对应NCJT传输。其中,类型C对应的DMRS天线端口的QCL关系与该类型A或类型B对应的DMRS天线端口的QCL关系不同。例如,针对类型C,天线端口7,8,11,13满足QCL关系,天线端口9,10,12,14满足QCL关系。但是天线端口7,8,11,13任意一个天线端口与天线端口9,10,12,14中的任意一个天线端口不满足QCL关系。
由于单站点传输所有的DMRS天线端口均是QCL的,也就是说DMRS天线端口满足单组QCL关系。因此,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满足单组QCL关系时,对应单站点传输或DPS/DPB传输。
由于NCJT传输中两个网络设备的DMRS天线端口满足不同的QCL关系,也就是说下行数据的DMRS天线端口满足至少两组QCL关系。因此,在该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满足多组QCL关系时,对应NCJT传输。
在一种设计中,该QCL的指示信息可以为PQI,例如,在PQI取值为“00”“01”状态时,为单小区传输或者DPS/DPB传输场景,对应DMRS天线端口满足一组QCL关系。在PQI取值为“10”“11”状态时,为NCJT传输场景,对应DMRS天线端口满足两组QCL关系。
如表16所示,指示信息取值为2、4、5、6或7的情况,即对应下行数据的层数为3、5、6、7或8的情况。以及如表17所示,指示信息取值为6、8、9、10或11的情况,即分别对应下行数据的层数为3、5、6、7或8的情况。在上述情况下,指示信息对应两个组合信息及其对应的条件,即“第二组合信息,条件一;第一组合信息,条件二”。应理解,在实际应用中,在上述情况下,指示信息对应的内容可以包括两个组合信息和一个条件,例如,指示信息对应的内容变为如下形式“第二组合信息,条件一;第一组合信息”或者“第二组合信息;第一组合信息,条件二”。在这种情况下,在满足该一个条件时,该指示信息对应该一个条件对应的组合信息,在不满足该一个条件时,该指示信息对应另一个组合信息。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中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第一组合信息和第二组合信息的情况。例如,如表18和表19所示,表18是基于表13变换后的设计。表19是基于表14变换后的设计。
表18,天线端口、扰码标识和层数指示
(Antenna port(s),scrambling identity and number of layers indication)
表19,天线端口、扰码标识和层数指示
(Antenna port(s),scrambling identity and number of layers indication)
如表18和表19所示,在两个码字的情况下,每一个指示新均对应两个组合信息(第二组合信息和第一组合),其中,在满足条件一的情况下,指示信息对应第一列组合信息,且该第一列组合信息与表13和表14的内容相同。在满条件二的情况下,指示信息对应第二列组合信息。并且在表18中,指示信息取值为2、4、5、6或7的情况,即对应下行数据的层数为3、5、6、7或8的情况下,每一个指示信息对应的两个组合信息(第一列中的第二组合信息和第二列中的第一组合信息)不同。
在表19中,指示信息取值为6、8、9、10或11的情况,即对应下行数据的层数为3、5、6、7或8的情况下,每一个指示信息对应的两个组合信息(第一列中的第二组合信息和第二列中的第一组合信息)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取值为表18中的2、4、5、6或7,或指示信息取值为表19中的2、4、5、6或7的情况下,指示信息对应第一组合信息或第二组合信息的确定方式可以参照上文中表16和表17相关部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设计中,指示信息与第一组合信息/第二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多张表来体现。例如,将表15和/或表16分别拆成两个或多个列表。
例如,表15可以拆分成表13和表20两个表格,其中,表20和表13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2、4、5、6或7时的组合信息不同。
表16可以拆分成表14和表21两个表格。其中,表21和表14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6、8、9、10或11时的组合信息不同。
表20,天线端口、扰码标识和层数指示
(Antenna port(s),scrambling identity and number of layers indication)
表21,天线端口、扰码标识和层数指示
(Antenna port(s),scrambling identity and number of layers indication)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使用哪个表格指示DMRS天线端口与前文中的描述类型,例如,在满足上述条件一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使用表13或14指示DMRS天线端口。在满是上述条件二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使用表20或21指示DMRS天线端口。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
应注意,上述实施例的例子仅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而非要将本申请实施例限于所例示的具体数值或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给出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表13至表21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拆分或组合,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
例如,表14中在两个码字的情况下,指示信息具有四个保留位,即指示信息取值为12-15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表14进行变形,将在NCJT场景下,下行数据层数为3、5、6、7和8,5种情况中的4个情况下的组合信息分别对应指示信息取值为12-15的情况。将该5种情况中的另外一个情况保留表17中的形式。例如,如表22所示,指示信息取值为6、8、9和10时与表14相同。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2-15的情况,对应NCJT场景下,下行数据为3、5、6和7层的情况,其中,在指示信息取值为11时,与表17中指示信息取值为11时相对应。
表22,天线端口、扰码标识和层数指示
(Antenna port(s),scrambling identity and number of layers indication)
42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和该QCL信息。
该QCL信息包括:DMRS天线端口的QCL的类型,和/或DMRS天线端口满足的QCL关系的个数。
一种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发送所述指示信息和QCL信息。例如通过DCI Format 2D或者其他的DCI格式。
另一种涉及中,所述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发送所述QCL信息,例如通过RRC信令发送。所述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和QCL信息。
430,终端设备确定DMRS天线端口。
终端设备根据该QCL信息和该指示信息确定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还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
根据确定出的该指示信息确定下行数据所占用的DMRS天线端口。
具体地,终端设备确定DMRS天线端口的过程,可以参考上述中对指示信息和组合信息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
例如,以表17为例,QCL信息指示DMRS天线端口满足多组QCL关系,指示信息取值为6。那么终端设备可以根据QCL信息确定满足条件二,因此,终端设备根据该QCL信息和指示信息确定组合信息为5 layer,port 7,8,9,10,12。因此,终端设备确定下行数据所占用的DMRS天线端口7,8,9,10,12。并且,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分组情况,确定天线端口7和天线端口8满足第一QCL关系,天线端口9,10和12满足第二QCL关系,进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天线端口7,8,9,10,12传输的DMRS对数据进行准确的解调,提升网络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在引入天线端口分组的情况下,通过对现有的天线端口指示方式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在DMRS天线端口分组的情况下,DMRS天线端口的指示。
应注意,上述实施例的例子仅是描述了下行传输时指示DMRS端口的方法,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给出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根据上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类似得出在上行传输时指示DMRS端口的方法。例如,对于上行传输时的DMRS端口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可通过信令配置终端设备DMRS端口的分组,或者终端设备在接入网络后,通过RRC信令上报终端设备的DMRS端口分组情况。网络设备侧根据终端DMRS端口的分组信息,通过调度上行数据的DCI(也可以称为UL grant,例如LTE中format0,1,1A或NR中相应的format等),使用本申请所述方法,指示上行传输时所使用的DMRS端口。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
前文结合图1至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交互方案进行了说明,下面结合图5至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通信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适用于图1或图2所示出的系统中。为了便于说明,图5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5所示,终端设备1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动作,如,基于接收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确定DMRS天线端口的信息,进而解调信号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例如存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等。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5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5中的处理器可以集成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在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视为终端设备10的收发单元101,例如,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如图3,图4部分所述的接收功能。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10的处理单元102。如图5所示,终端设备10包括收发单元101和处理单元102。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10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0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01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输入口、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处理器102可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单元101接收信号和/或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收发单元101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可以为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基站可应用于如图1或图2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基站20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201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202。所述RRU201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2011和射频单元2012。所述RRU2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信令消息。所述BBU20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201与BBU2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202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2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BBU202还包括存储器2021和处理器2022。所述存储器20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例如存储器2021存储上述实施例中的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等。所述处理器20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2021和处理器20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图7给出了一种通信装置700的结构示意图,装置7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所述通信装置700可以是芯片,网络设备(如基站),终端设备或者其他网络设备等。
所述通信装置7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1。所述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如,基站、终端、或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单元,用以实现信号的输入(接收)和输出(发送)。例如,通信装置可以为芯片,所述收发单元可以是芯片的输入和/或输出电路,或者通信接口。所述芯片可以用于终端或基站或其他网络设备。又如,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或基站或其他网络设备,所述收发单元可以为收发器,射频芯片等。
所述通信装置700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处理器701,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1可实现图3和图4所示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700包括用于生成下行控制信息DCI的部件(means),以及用于发送DCI的部件(means)。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实现所述生成DCI的means以及发送DCI的means的功能。例如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所述DCI,通过收发器、或输入/输出电路、或芯片的接口发送所述DCI。所述指示信息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700包括用于生成指示信息和QCL信息的部件(means),以及用于发送所述指示信息和QCL信息的部件(means)。所述指示信息和QCL信息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例如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所述指示信息和QCL信息,通过收发器、或输入/输出电路、或芯片的接口发送所述指示信息和QCL信息。可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可以通过DCI发送指示信息和QCL信息,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发送QCL信息,而通过DCI发送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700包括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的部件(means)以及用于确定DMRS天线端口的部件(means)。所述DCI以及如何确定DMRS天线端口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例如可以通过收发器、或输入/输出电路、或芯片的接口接收所述DCI,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基于所述DCI确定DMRS天线端口,进而解调接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700包括用于接收指示信息和QCL信息的部件(means),以及用于用于确定DMRS天线端口的部件(means)。所述指示信息和QCL信息,以及如何基于指示信息和QCL信息确定DMRS天线端口,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例如可以通过收发器、或输入/输出电路、或芯片的接口接收所述指示信息和QCL信息,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基于指示信息和QCL确定DMRS天线端口,进而解调接收信号。
可选的,处理器701除了实现图3和图4所示各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实现其他功能。
可选的,一种设计中,处理器701也可以包括指令703,所述指令可以在所述处理器上被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7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700也可以包括电路,所述电路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功能。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7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702,其上存有指令704,所述指令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被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7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存储器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可选的处理器中也可以存储指令和/或数据。例如,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702可以存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指示信息与组合信息的对应关系,或,所述组合信息相关的参数,或者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的参数或表格等。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收发单元705以及天线706。所述处理器701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对通信装置(终端或者基站)进行控制。所述收发单元705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用于通过天线706实现通信装置的收发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前述的网络设备和一个或多于一个终端设备。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简称为“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
该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还应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指示信息和准共址QCL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N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以及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所述指示信息所指示的N个DMRS天线端口为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所述N为3,5,6,7,8中的一个值,所述QCL信息用于指示QCL的类型;和
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指示信息和所述QCL信息确定下行数据所占用的DMRS天线端口和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
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生成指示信息和准共址QCL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N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以及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所述指示信息所指示的N个DMRS天线端口为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所述N为3,5,6,7,8中的一个值,所述QCL信息用于指示QCL的类型;和
收发单元,用于发送所述指示信息和所述准共址QCL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QCL信息指示QCL类型C通过高层信令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QCL信息指示的类型为类型C,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DMRS天线端口包括: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3,所述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9,和10;或者,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5,所述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8,9,10和12;或者,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6,所述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8,9,10和12;或者,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7,所述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8,11,9,10,12和14;或者,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8,所述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8,11,13,9,10,12和14。
7.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指示信息和准共址QCL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N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以及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所述指示信息所指示的N个DMRS天线端口为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所述N为3,5,6,7,8中的一个值,所述QCL信息用于指示QCL的类型;和
基于所述指示信息和所述QCL信息确定下行数据所占用的DMRS天线端口和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
8.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下行指示信息和准共址QCL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N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以及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所述指示信息所指示的N个DMRS天线端口为N个与顺序编号的层数对应的非顺序编号的DMRS天线端口,所述N为3,5,6,7,8中的一个值,所述QCL信息用于指示QCL的类型;和
发送所述指示信息和所述准共址QCL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CL信息指示QCL类型C通过高层信令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QCL信息指示的类型为类型C,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N以及N个DMRS天线端口包括: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3,所述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9,和10;或者,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5,所述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8,9,10和12;或者,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6,所述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8,9,10和12;或者,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7,所述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8,11,9,10,12和14;或者,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总层数为8,所述DMRS天线端口依次为天线端口7,8,11,13,9,10,12和14。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82732.7A CN109391413B (zh) | 2017-08-10 | 2017-08-10 |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EP18844022.6A EP3664346B1 (en) | 2017-08-10 | 2018-08-10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PCT/CN2018/099824 WO2019029662A1 (zh) | 2017-08-10 | 2018-08-10 |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US16/786,129 US11356233B2 (en) | 2017-08-10 | 2020-02-10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82732.7A CN109391413B (zh) | 2017-08-10 | 2017-08-10 |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91413A CN109391413A (zh) | 2019-02-26 |
CN109391413B true CN109391413B (zh) | 2022-05-10 |
Family
ID=65270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82732.7A Active CN109391413B (zh) | 2017-08-10 | 2017-08-10 |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56233B2 (zh) |
EP (1) | EP3664346B1 (zh) |
CN (1) | CN109391413B (zh) |
WO (1) | WO201902966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230923A1 (ko) * | 2017-06-14 | 2018-12-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차세대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워드와 레이어 간 맵핑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9095334A1 (zh) | 2017-11-17 | 2019-05-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09802807B (zh) | 2017-11-17 | 2020-07-2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信息指示、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0034890B (zh) * | 2018-01-12 | 2020-07-1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0139366A (zh) * | 2018-02-08 | 2019-08-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天线端口的方法和终端侧设备 |
CN111819801B (zh) * | 2018-03-13 | 2022-05-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天线端口集合的传输 |
CN113541908B (zh) | 2018-09-27 | 2023-06-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
JP2020072371A (ja) | 2018-10-31 | 2020-05-0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JP6904938B2 (ja) * | 2018-10-31 | 2021-07-2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KR20200087023A (ko) * | 2019-01-10 | 2020-07-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네트워크 협력통신을 위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CN111435883B (zh) * | 2019-01-11 | 2021-10-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准共址指示方法及装置 |
CN111586846B (zh) * | 2019-02-15 | 2024-02-20 |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配置编号状态指示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CN111867086B (zh) * | 2019-04-30 | 2023-07-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WO2020227122A1 (en) | 2019-05-03 | 2020-11-12 | Appl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mrs antenna port indication for urllc |
CN111614385B (zh) * | 2019-06-21 | 2021-09-1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多输入多输出层数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
CN112399627B (zh) * | 2019-08-14 | 2023-09-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dmrs端口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
CN110855414B (zh) * | 2019-11-18 | 2021-11-26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下行译码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
EP4122138A4 (en) * | 2020-03-20 | 2023-12-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PORT CONFIGURATION TO ALLOW MULTIPLE CODE WORD UPLINK TRANSMISSION |
CN113630879A (zh) * | 2020-05-09 | 2021-11-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的重复传输方法 |
US11895681B2 (en) * | 2020-08-18 | 2024-02-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beam indication |
CN114884542A (zh) * | 2021-02-05 | 2022-08-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模式选择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88041A (zh) * | 2011-12-31 | 2013-07-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3795513A (zh) * | 2012-10-31 | 2014-05-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配置、获取方法、基站和终端 |
WO2017020201A1 (en) * | 2015-07-31 | 2017-02-09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mrs indication |
CN106470088A (zh) * | 2015-08-14 | 2017-03-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Dmrs端口或映射关系的通知、确定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915271B1 (ko) * | 2010-03-26 | 2018-11-0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을 위한 하향링크 제어 지시 방법 및 장치 |
JPWO2014148318A1 (ja) * | 2013-03-18 | 2017-02-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US20150263796A1 (en) * | 2014-03-14 | 2015-09-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reporting a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EP3346624A4 (en) * | 2015-09-04 | 2018-08-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reference signal |
CN106685580B (zh) * | 2015-11-06 | 2020-03-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7342852B (zh) * | 2016-04-29 | 2022-11-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令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网络侧设备、终端 |
US10448408B2 (en) * | 2016-08-04 | 2019-10-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in advanced wireless systems |
US11101951B2 (en) * | 2016-09-29 | 2021-08-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WO2018088816A1 (ko) * | 2016-11-09 | 2018-05-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위상 잡음 제거를 위한 ptrs의 파워 부스팅 레벨 결정 방법 및 그 장치 |
WO2018231001A1 (ko) * | 2017-06-15 | 2018-12-20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협력 전송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2017
- 2017-08-10 CN CN201710682732.7A patent/CN109391413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8-10 EP EP18844022.6A patent/EP3664346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8-10 WO PCT/CN2018/099824 patent/WO2019029662A1/zh unknown
-
2020
- 2020-02-10 US US16/786,129 patent/US1135623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88041A (zh) * | 2011-12-31 | 2013-07-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3795513A (zh) * | 2012-10-31 | 2014-05-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配置、获取方法、基站和终端 |
WO2017020201A1 (en) * | 2015-07-31 | 2017-02-09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mrs indication |
CN106470088A (zh) * | 2015-08-14 | 2017-03-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Dmrs端口或映射关系的通知、确定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3GPP TS 36.212 V14.3.0》.2017, * |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 |
Enhancements and TP for non-coherent JT;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8 Athens, Greece 13th - 17th February 2017, R1-1702171》;20170217;第1-5页 * |
QCL assumption for DMRS antenna ports;Huawei, HiSilico;《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9 Hangzhou, China, 15-19 May 2017,R1-1707008》;20170519;第1-2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664346A1 (en) | 2020-06-10 |
EP3664346B1 (en) | 2022-07-13 |
US20200235901A1 (en) | 2020-07-23 |
US11356233B2 (en) | 2022-06-07 |
CN109391413A (zh) | 2019-02-26 |
EP3664346A4 (en) | 2020-07-29 |
WO2019029662A1 (zh) | 2019-0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91413B (zh) |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09076526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设备 | |
CN113824481B (zh) |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芯片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1435875B (zh) | 发送和接收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769918B (zh) | Dmrs端口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 |
CN112888077B (zh)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 |
CN108809599B (zh) | 一种通信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 |
WO2021031294A1 (zh) | 传输模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2020145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17174018A1 (zh) | 多传输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5278721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US20220183029A1 (en) | Method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 | |
JP2025016494A (ja) | 情報伝送方法、通信装置、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およびチップ | |
CN107294574A (zh) | 多传输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2398615B (zh) | Tci状态确定方法、信道传输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
CN116868658A (zh) | 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8127158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设备 | |
CN111757479B (zh) | 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
WO2023051173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
WO2025036264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8921756A (zh) |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 |
WO2024032394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 |
CN116996184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5913494A (zh) |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3630879A (zh) | 数据的重复传输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0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