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805018B -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5018B
CN109805018B CN201711167139.5A CN201711167139A CN109805018B CN 109805018 B CN109805018 B CN 109805018B CN 201711167139 A CN201711167139 A CN 201711167139A CN 109805018 B CN109805018 B CN 1098050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gicidal composition
component
active components
triazole
composi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671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5018A (zh
Inventor
单中刚
司乃国
李志念
王刚
赵杰
兰杰
王军锋
孙芹
王斌
孙庚�
李轲轲
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Sinochem Agrochemicals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Sinochem Agrochemicals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Sinochem Agrochemicals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Sinochem Agrochemicals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6713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050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05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50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50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50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的说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及应用。杀真菌组合物含有A、B两种活性组分,组分A和组分B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99~99:1;组分A选自如下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组分B选自三唑类杀菌剂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杀真菌组合物特别适合防治多种型植物病原性真菌病害,如纹枯病、锈病、稻瘟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早疫病、黑星病、斑点落叶病、根腐病、叶霉病。

Description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吡唑酰胺类化合物与三唑类杀菌剂类或其盐的杀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专利CN104649973A1公开了一种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其中报道了如下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对多种真菌病害具有很好的活性。
其中,R1=CH3、R2=n-Pr的化合物(CN104649973A1中化合物5)对多种病害具有很好的活性。
三唑类杀菌剂与其他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它通过阻碍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影响真菌细胞壁的形成,对危害作物生长的多数真菌病害均有良好防治效果。多数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长效、强内吸性以及立体选择性等活性特点,但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单一,长期频繁的使用,病害已产生了较严重的抗药性,不少品种由于抗性问题已失去了原有的高效性,对一些病害的防治效果明显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杀真菌组合物为A、B两种活性组分,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99~99:1;
组分A选自如下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
R1选自氢或甲基;
R2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或异丙基。
组分B选自三唑类杀菌剂或其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说,所述活性组分A选自通式中R1=甲基、R2=正丙基的化合物A1;活性组分B选自三唑类杀菌剂或其盐;所述的三唑类杀菌剂选自戊唑醇B1、丙环唑B2、苯醚甲环唑B3、氟环唑B4、三唑酮B5、氟硅唑B6、高效烯唑醇B7、腈菌唑B8、烯唑醇B9、戊菌唑B10、己唑醇B11、三唑醇B12、环丙唑醇B13、氟喹唑B14、粉唑醇B15、叶菌唑B16、亚胺唑B17、丙硫菌唑B18、种菌唑B19、灭菌唑B20、联苯三唑醇B21、氧环唑B22、四氟醚唑B23、抑霉唑B24、高效抑霉唑B25、氟醚唑26、硅氟唑27或羟菌唑28;A、B两种活性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50~50:1。
再进一步说,所述活性组分A选自化合物A1;活性组分B选自三唑类杀菌剂或其盐;所述的三唑类杀菌剂选自戊唑醇B1、丙环唑B2、苯醚甲环唑B3、氟环唑B4、三唑酮B5、氟硅唑B6、高效烯唑醇B7、腈菌唑B8、己唑醇B11、环丙唑醇B13、粉唑醇B15、亚胺唑B17、丙硫菌唑B18、灭菌唑B20、联苯三唑醇B21或四氟醚唑B23;A、B两种活性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20~20:1。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的应用,所述杀真菌组合物用于制备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病害的药物。
所述植物病原性真菌病害为植物白粉病、黑星病、锈病、叶霉病、纹枯病、炭疽病、早疫病、轮纹病、斑点落叶病、根腐病、枯萎病、稻瘟病、灰霉病、赤霉病、腐烂病、叶霉病、或立枯病。
一种杀菌制剂,制剂有效成分为所述的杀真菌组合物,杀真菌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95%。
一种杀菌制剂的应用,所述杀菌制剂用于制备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病害的药物。
本发明组合物协同增效作用明显,对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尤其是禾谷类,蔬菜(如黄瓜、番茄等)、水果类(苹果、草莓等)、观赏植物和葡萄藤中的真菌病害。如油菜菌核病、苹果树腐烂病、稻瘟病、番茄叶霉病、黄瓜黑斑病、番茄炭疽病、苹果轮纹病、水稻纹枯病、小麦白粉病、瓜类白粉病、小麦纹枯病、黄瓜灰霉病、苹果白粉病、梨黑星病、葡萄白粉病、花生叶斑病、草莓白粉病、香蕉叶斑病、咖啡锈病、稻曲病、玉米大斑病、人参立枯病、小麦白粉病、烟草赤星病、瓜类枯萎病,人参黑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草莓灰霉病、葡萄灰霉病、蔬菜立枯病及梨黑斑病等多种真菌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该组合物用作杀真菌剂的用途,作为制备杀真菌剂的药物。根据农作物病害的发生程度,本发明组合物的使用浓度在农作物种植区域为5~1500g/hm2,优选20~500g/hm2。
当制备本发明组合物时,可以向其中加入其它对有害生物有效的活性物质,或具有除草作用以及生长调节作用的活性物质或肥料。
本发明还包括上述组合物防治有害真菌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组合物活性组分A和至少一种活性组分B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合适配比预先配制好或在使用现场配制、或者单独依次使用,均呈现出显著的防病效果或明显扩大病害防治种类。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本发明是将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组合使用,这样不但扩大药剂的杀菌谱,而且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提高施药适期的灵活性,提高对多种病害的综合防治效果,并且降低药剂的施用量,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与本发明涉及到的单一化合物或杀菌剂相比,按不同比例,混合或依次施用组分A的化合物和组分B的杀菌剂,能更好地提高病害防治效果,协同增效作用十分明显。在农业生产上,将两种杀菌剂按照本发明提出的适宜比例一起使用,也可达到省工省时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组合物对有害真菌的协同增效作用可通过下列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此。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即为本发明的杀真菌组合物中的吡唑类化合物之一的化合物A1与三唑类杀菌剂B。
待测活性样品分别为活性组分A和/或活性组分B,其中活性组分A为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
式I中R1=甲基、R2=丙基,即为化合物A1。
活性组分B以戊唑醇B1、丙环唑B2、苯醚甲环唑B3、氟环唑B4、三唑酮B5、氟硅唑B6、腈菌唑B8、烯唑醇B9、己唑醇B11、环丙唑醇B13、粉唑醇B15、亚胺唑B17、丙硫菌唑B18、灭菌唑B20、联苯三唑醇B21、四氟醚唑B23为例。测试方法及评价方法如下:
将所述活性组分样品用丙酮溶解(丙酮量与喷液量的体积比等于或小于0.05%),用含有0.1%吐温80的水稀释,配制成所需浓度待测液,另按设定比例配制组合物的待测液。在作物喷雾机上,将待测液喷施于病害寄主植物上,24小时后进行病害接种。依据病害特点,将需要控温保湿培养的病害植物接种后放在气候室中培养,待病害完成侵染后,移入温室培养。待对照充分发病后,测定病原真菌侵染作物叶面积百分数,使用Abbot公式计算,即得到观察效力(W):
W=(1-α/β)×100
式中:
α:处理作物的真菌侵染百分数;
β:未处理(空白对照)作物的真菌侵染百分数;
效力为“0”表示处理作物的侵染水平与未处理对照作物的侵染水平相同;效力为“100”表示处理作物未受侵染。
组合物的预期效力(计算效力)使用Colby公式(见R.S.Colby,杂草(Weeds),1967,15,20-22)确定,并与观察效力比较。
E=X+Y–XY/100
式中:
E:使用浓度为a和b的活性组分A和B的组合物时的预期效力(以下各表中的计算效力),以未处理对照的%表示;
X:使用浓度为a的活性组分A时的效力,以未处理对照的%表示;
Y:使用浓度为b的活性组分B时的效力,以未处理对照的%表示。
当观察效力值大于计算效力值时,表示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当观察效力值等于计算效力值时,表示组合物为加合作用;当观察效力值小于计算效力值时,表示组合物为拮抗作用。
实施例1 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
选择生长整齐一致、叶龄相同的水稻盆栽幼苗,按上述药剂浓度,使用作物喷雾机进行叶片喷雾处理,喷雾后放置通风橱内晾干,另设不加药剂的空白对照。24小时后接种水稻纹枯病病原菌,采用夹接菌块法接种,接于稻苗基部。接种后放置人工气候室(温度:昼28℃、夜25℃,相对湿度:95%)保湿培养7d后调查结果。调查水稻叶鞘和叶片的病菌侵染的发展程度。
各单独的活性组分及本发明组合物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活性数据结果见表1和表2。组合物的观察效力值均大于计算效力值,组合物在试验配比范围内表现为增效作用。
表1 单独活性组分的活性
表2 本发明组合物的活性
实施例2 防治水稻稻瘟病试验
选择生长整齐一致、叶龄相同的水稻(品种:“辽星一号”)盆栽幼苗,按如下所述药剂浓度,使用作物喷雾机进行叶片喷雾处理,喷雾后放置通风橱内晾干,另设不加药剂的空白对照。24小时后接种水稻稻瘟病病原菌。将处理后的接种后的水稻盆栽幼苗置于人工气候温室(温度:昼28℃、夜25℃,相对湿度:95%)培养,7天进行分级后调查。各单独的活性组分及本发明组合物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活性数据结果见表3和表4。组合物的观察效力值均大于计算效力值,组合物在试验配比范围内表现为增效作用。
表3 单独活性组分的活性
表4 本发明组合物的活性
实施例3 黄瓜白粉病试验
选择生长整齐一致、叶龄相同的黄瓜盆栽幼苗(品种:新泰密刺),按设计剂量在作物喷雾剂上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另设不加药剂的空白对照。24小时后接种病原菌,接种后移至温室正常管理,培养条件(温度:昼23-28℃,夜18-20℃)培养8天后进行结果调查。调查每张叶片病菌侵染的发展程度。各单独的活性组分及本发明组合物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活性数据结果见表5和表6。
组合物的观察效力值均大于计算效力值,组合物在试验配比范围内表现为增效作用。
表5 单独活性组分的活性
表6 本发明组合物的活性
实施例4 防治黄瓜炭疽病试验
将品种为“新泰嘧刺”的盆栽两叶期黄瓜幼苗用活性组分的水溶液(浓度如下所述)喷雾处理,另设不加药剂的空白对照。24小时后,用黄瓜炭疽病菌的孢子悬浮液接种测试植物。将测试植物置于温度为24±2℃和相对湿度为90±5%的气候室中培养,24小时后,移入温室正常管理。7天后,测定叶片上病菌侵染的发展程度。各单独活性组分及本发明组合物防治黄瓜炭疽病的活性数据结果见表7和表8。组合物的观察效力值均大于计算效力值,组合物在试验配比范围内表现为增效作用。
表7 单独活性组分的活性
表8 本发明组合物的活性
实施例5 防治黄瓜黑星病(Scolicotrichum melophthorum)试验
将品种为“山东密刺”的盆栽两叶期黄瓜幼苗用活性组分的水溶液(浓度如下所述)喷雾处理,24小时后,用黄瓜黑星病菌的孢子悬浮液接种测试植物。将测试植物置于温度为24±2℃和相对湿度为85~90%气候室中培养24小时,然后移入温室培养(温度为24±2℃,相对湿度为50±5%),6天后目测叶片上病菌侵染的发展程度。各单独的活性组分及本发明组合物防治黄瓜黑星病的活性数据结果见表9和表10。组合物的观察效力值均大于计算效力值,组合物在试验配比范围内表现为增效作用。
表9 单独活性组分的活性
表10 本发明组合物的活性
实施例6 防治小麦锈病(Puccinia recondita tritici)试验
将品种为“辽春10”的盆栽两叶期小麦幼苗用活性组分的水溶液(浓度如下所述)喷雾处理,24小时后,用小麦锈病菌的孢子悬浮液接种于测试植物。将测试植物置于22~24℃和相对湿度为85~90%气候室中培养20小时,然后移入温室培养(温度为24±2℃,相对湿度为50±5%),7天后目测叶片上病菌侵染的发展程度。各单独的活性组分及本发明组合物防治小麦锈病的活性数据结果见表11和表12。组合物的观察效力值均大于计算效力值,组合物在试验配比范围内表现为增效作用。
表11 单独活性组分的活性
表12 本发明组合物的活性
实施例7 防治番茄早疫病试验
选择温室盆栽番茄幼苗(品种:L-402)长至三叶期时,按设计剂量在作物喷雾机上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另设不加药剂的空白对照。24小时后接种病原菌,接种后放置人工气候室调节培养,7天后进行结果调查。调查每张叶片病菌侵染的发展程度。各单独的活性组分及本发明组合物防治番茄早疫病的活性数据结果见表13和表14。
组合物的观察效力值均大于计算效力值,组合物在试验配比范围内表现为增效作用。
表13 单独活性组分的活性
表14 本发明组合物的活性
实施例8 防治大豆锈病试验
选择生长整齐一致盆栽大豆幼苗(品种:辽豆10),剪下生长点保留2片真叶,按供试药剂所设浓度在作物喷雾机上进行喷雾处理,另设不施药剂的空白对照,喷雾后放置通风厨中晾干。24小时后接种大豆锈病孢子悬浮液(1×106个/ml),接种后放置人工气候室(温度:昼25℃、夜20℃,相对湿度:95~100%)培养1天,然后移至温室正常管理,培养条件(温度:昼23-28℃,夜18-20℃),培养10天后调查每张叶片病菌侵染的发展程度。
各单独的活性组分及本发明组合物防治大豆锈病的活性数据结果见表15和表16。
组合物的观察效力值均大于计算效力值,组合物在试验配比范围内表现为增效作用。
表15 单独活性组分的活性
表16 本发明组合物的活性
实施例9 防治大豆灰霉病试验
选择生长整齐一致盆栽大豆幼苗(品种:辽豆10),剪下生长点保留2片真叶,按供试药剂所设浓度在作物喷雾机上进行喷雾处理,另设不施药剂的空白对照,喷雾后放置通风厨中晾干。24小时后接种大豆灰霉病孢子悬浮液(1×106个/ml),接种后放置人工气候室(温度:昼25℃、夜20℃,相对湿度:95~100%)培养1天,然后移至温室正常管理,培养条件(温度:昼23-28℃,夜18-20℃),培养10天后调查每张叶片病菌侵染的发展程度。
各单独的活性组分及本发明组合物防治大豆灰霉病的活性数据结果见表17和表18。
组合物的观察效力值均大于计算效力值,组合物在试验配比范围内表现为增效作用。
表17 单独活性组分的活性
表18 本发明组合物的活性

Claims (5)

1.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杀真菌组合物为A、B两种活性组分;
组分A选自如下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
通式I
所述活性组分A选自通式中R1=甲基、R2=正丙基的化合物A1;活性组分B选自三唑类杀菌剂或其盐;所述的三唑类杀菌剂选自戊唑醇B1、丙环唑B2、苯醚甲环唑B3、氟环唑B4、三唑酮B5、烯唑醇B9、己唑醇B11、环丙唑醇B13、粉唑醇B15、亚胺唑B17、丙硫菌唑B18、灭菌唑B20或联苯三唑醇B21;
当三唑类杀菌剂选自烯唑醇B9、己唑醇B11或联苯三唑醇B21时,A、B两种活性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50~50:1;
当三唑类杀菌剂选自戊唑醇B1、丙环唑B2、苯醚甲环唑B3、氟环唑B4、亚胺唑B17或灭菌唑B20时,A、B两种活性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20~20:1;
当三唑类杀菌剂选自丙硫菌唑B18时,A、B两种活性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8~8:1;当三唑类杀菌剂选自三唑酮B5、环丙唑醇B13或粉唑醇B15时,A、B两种活性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3~1:24。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真菌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杀真菌组合物用于制备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病害的药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真菌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病原性真菌病害为植物黑星病、锈病、纹枯病、炭疽病、早疫病、稻瘟病或灰霉病。
4.一种杀菌制剂,其特征在于:制剂有效成分为权利要求1的杀真菌组合物,杀真菌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95%。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制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制剂用于制备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病害的药物。
CN201711167139.5A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及应用 Active CN1098050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67139.5A CN109805018B (zh)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67139.5A CN109805018B (zh)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5018A CN109805018A (zh) 2019-05-28
CN109805018B true CN109805018B (zh) 2023-11-28

Family

ID=66600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67139.5A Active CN109805018B (zh)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050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8787B (zh) * 2018-10-20 2021-02-09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868660A (zh) * 2019-11-29 2021-06-01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3519538A (zh) * 2020-04-22 2021-10-22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13024379A (zh) * 2021-03-12 2021-06-25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含羰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6715679B (zh) * 2022-11-22 2024-05-28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FolIws1基因靶向剂及其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9973A (zh) * 2013-11-25 2015-05-27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9973A (zh) * 2013-11-25 2015-05-27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5018A (zh) 2019-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5018B (zh)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1427684B (zh) 一种含有氯啶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的杀真菌组合物
CN109805017B (zh)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493818A (zh)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9805019B (zh) 杀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336036B (zh)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316992B (zh)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11316991B (zh) 杀真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7372548A (zh) 含有克菌丹和氟唑环菌胺的农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4532345A (zh) 一种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444724A (zh)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
CN107372505A (zh) 一种含溴菌腈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3503895B (zh) 一种含吡唑类化合物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真菌组合物
CN112868660A (zh)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189660B (zh) 杀真菌、细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189668B (zh) 一种杀真菌、细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12189669B (zh) 杀真菌、细菌组合物和应用
CN114532346B (zh) 一种杀真菌、细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12189661B (zh) 杀真菌、细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12189663B (zh) 一种杀真菌、细菌组合物和应用
CN114097800B (zh) 一种丙硫菌唑与武夷菌素的杀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934639A (zh) 二硫氰基甲烷与有机磷杀虫成分的组合物
CN112189662B (zh) 杀真菌、细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189665B (zh) 一种杀真菌细菌组合物和应用
CN108077281A (zh) 一种含有丁苯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