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641377A - 嵌入成型品及树脂组合物的耐热冲击性降低抑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嵌入成型品及树脂组合物的耐热冲击性降低抑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1377A
CN109641377A CN201780051869.0A CN201780051869A CN109641377A CN 109641377 A CN109641377 A CN 109641377A CN 201780051869 A CN201780051869 A CN 201780051869A CN 109641377 A CN109641377 A CN 109641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component
insert molding
molding product
colo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18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1377B (zh
Inventor
山田真也
牛岛隆二
五岛也
五岛一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ypla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tech Polyme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ch Polymer Ltd filed Critical Wintech Polymer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41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1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1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13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课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使用了含有着色剂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耐热冲击性优异的嵌入成型品。另外,课题还在于,提供含有着色剂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耐热冲击性降低抑制方法。[解决方案]采用耐热冲击性优异的嵌入成型品,其具有树脂构件和嵌入构件,树脂构件包含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所述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含有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及平均一次粒径为25nm以上的着色剂B。另外,采用含有着色剂的树脂组合物的耐热冲击性降低抑制方法,其中,在嵌入成型品用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中配混平均一次粒径为25nm以上的着色剂B。

Description

嵌入成型品及树脂组合物的耐热冲击性降低抑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了含有着色剂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耐热冲击性优异的嵌入成型品、及含有着色剂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耐热冲击性降低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所代表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的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耐漏电性等电特性、机械特性、及成型加工性等各种特性优异。因此,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作为工程塑料被广泛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或连接器等电子部件、汽车部件等。这些部件大多情况下为如下得到的嵌入成型品:在将由金属等形成的嵌入构件设置在模具内的状态下,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填充至模具内,从而将金属等与热塑性树脂一体成型的嵌入成型品。
但是,构成嵌入成型品的金属等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基于温度变化的热膨胀率、收缩率大大不同,因此在反复加热及冷却的环境下,有时会发生嵌入成型品因使用中的温度变化而破坏的所谓热冲击破坏。热冲击破坏特别容易发生在如下部位:嵌入构件的角部(锐角)、壁厚变化大的部位(特别是薄壁部)等成型品中应力容易集中的部位;熔接线等强度比其他部位低的部位,所述熔接线是在嵌入成型时树脂在模具内以嵌入构件为起点进行分流后回入嵌入构件的周围并再次合流时的接缝。因此,对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要求耐热冲击性。作为改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耐热冲击性的技术,有在树脂组合物中添加弹性体来缓和应变的技术等(专利文献1~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2859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34046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9/150831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作为电子部件、汽车部件使用的嵌入成型品大多使用炭黑等着色剂来着色为黑色。本发明人等发现,着色为黑色的嵌入成型品与无着色的嵌入成型品相比有耐热冲击性降低的倾向。因此,本发明人等对防止着色为黑色等的嵌入成型品的耐热冲击性的降低的方法反复进行了研究。然后发现,通过在作为着色对象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中配混平均一次粒径为25nm以上的着色剂作为树脂的着色中使用的炭黑等着色剂,即使为经着色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也能够抑制与无着色品相比的耐热冲击性的降低,特别是嵌入构件为平板状的嵌入成型品可得到高的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使用了含有着色剂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耐热冲击性优异的嵌入成型品。另外,课题还在于,提供含有着色剂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耐热冲击性降低抑制方法。
本发明的嵌入成型品为一种耐热冲击性优异的嵌入成型品,其具有树脂构件和嵌入构件,树脂构件包含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所述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含有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及平均一次粒径为25nm以上的着色剂B。
本发明中,优选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中的着色剂B的含量为0.0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另外,优选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系树脂。
本发明中,着色剂B可以以包含无机颜料或有机颜料的方式来构成。另外,着色剂B可以以包含黑色颜料、红色颜料、橙色颜料或白色颜料的方式来构成。着色剂B优选包含炭黑或碳纳米管。着色剂B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27nm以上且50nm以下。
本发明中,嵌入构件优选为包含金属、合金或无机固体物的板状构件。另外,嵌入构件具备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主面,在以相对于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平面切断的截面中,宽度的最大值相对于厚度的最大值的比可以设为2以上。嵌入构件的厚度可以设为0.1mm以上且3mm以下。
本发明中,嵌入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树脂构件覆盖,该覆盖部中的树脂构件的厚度可以设为0.3mm以上且5mm以下。
本发明的耐热冲击性降低抑制方法为含有着色剂的树脂组合物的耐热冲击性降低抑制方法,所述树脂组合物在嵌入成型品用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中配混平均一次粒径为25nm以上的着色剂B。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使用了含有着色剂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耐热冲击性优异的嵌入成型品。特别是能够提供在使用板状的嵌入构件的情况下抑制了包含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的树脂部的耐热冲击性的降低的嵌入成型品。另外,能够提供含有着色剂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耐热冲击性降低抑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耐热冲击性试验中使用的试验片的图,(A)为立体图、(B)为俯视图。
图2为示出图1所示的试验片的嵌入构件的图,(A)为立体图、(B)为俯视图。
图3为示出耐热冲击性试验中使用的试验片的图,(A)为俯视图、(B)为沿(A)的B-B线切断的截面图、(C)为沿(A)的C-C线切断的截面图。
图4为示出图3所示的试验片中使用的嵌入构件的俯视图。
图5为示出耐热冲击性试验中使用的试验片的图,(A)为俯视图、(B)为沿(A)的B-B线切断的截面图、(C)为沿(A)的C-C线切断的截面图。
图6为示出图5所示的试验片中使用的嵌入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阻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适宜施加变更来实施。
[嵌入成型品]
本实施方式的嵌入成型品具有树脂构件和嵌入构件。以下,按照树脂构件、嵌入构件的顺序进行说明。
(树脂构件)
树脂构件是使用含有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及平均一次粒径为25nm以上的着色剂B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包含该树脂组合物。该树脂构件尽管着色,但抑制了耐热冲击性的降低。因此,具有该树脂构件的嵌入成型品的耐热冲击性优异。
(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
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为被着色剂着色的树脂。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是通过以二羧酸化合物和/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为主成分的二羧酸成分与以二醇化合物和/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为主成分的二醇成分的反应得到的热塑性聚酯树脂,在二羧酸成分或二醇成分中的至少1种中包含芳香族化合物。
作为二羧酸成分,例如,可列举出脂肪族二羧酸(例如,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羧酸、十二烷二羧酸、十六烷二羧酸、二聚酸等C4-40左右的二羧酸、优选C4-14左右的二羧酸)、脂环式二羧酸(例如,六氢邻苯二甲酸、六氢间苯二甲酸、六氢对苯二甲酸、纳迪克酸等C4-40左右的二羧酸、优选C8-12左右的二羧酸)、芳香族二羧酸(例如,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甲基间苯二甲酸、甲基对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等萘二羧酸、4,4’-联苯二羧酸、4,4’-二苯氧基醚二羧酸、4,4’-二羟基苯甲酸、4,4’-二苯基甲烷二羧酸、4,4’-二苯基酮二羧酸等C8-16左右的二羧酸)、或它们的衍生物(例如,低级烷基酯、芳基酯、酸酐等可形成酯的衍生物)等。这些二羧酸成分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优选的二羧酸成分中包含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特别是对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二羧酸成分中例如包含50摩尔%以上、优选8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90摩尔%以上的芳香族二羧酸。进而,根据需要,可以组合使用偏苯三酸、均苯四甲酸等多元羧酸或其酯形成衍生物(醇酯等)等。组合使用这样的多官能性化合物时,也能够得到支链状的热塑性聚酯树脂。
作为二醇成分,例如,可列举出脂肪族烷烃二醇(例如,乙二醇、三亚甲基二醇(trimethylene glycol)、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1,4-丁二醇、1,3-丁二醇、新戊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癸二醇等C2-12左右的脂肪族二醇、优选C2-10左右的脂肪族二醇)、聚氧亚烷基二醇(为C2-4左右的亚烷基,具有多个氧亚烷基单元的二醇,例如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二丁二醇、三乙二醇、三丙二醇、聚丁二醇等)、脂环族二醇(例如,1,4-环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氢化双酚A等)等。另外,可以组合使用氢醌、间苯二酚、双酚、2,2-双(4-羟基苯基)丙烷、2,2-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丙烷、苯二甲醇等芳香族二醇。这些二醇成分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优选的二醇成分中包含C2-10亚烷基二醇(乙二醇、三亚甲基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等直链状亚烷基二醇)等。二醇成分中例如优选包含50摩尔%以上、优选8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90摩尔%以上的C2-10亚烷基二醇。进而,根据需要,可以组合使用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乙烷、季戊四醇等多元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组合使用这样的多官能性化合物时,也能够得到支链状的热塑性聚酯树脂。
作为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也可以使用组合2种以上的上述二羧酸成分与二醇成分而得到的共聚酯、进而组合羟基羧酸成分、内酯成分等作为其他可共聚的单体(以下,有时称为共聚性单体)而成的共聚酯。
羟基羧酸(或羟基羧酸成分或羟基羧酸类)例如包括羟基苯甲酸、羟基萘甲酸、羟基苯基乙酸、羟基乙酸、羟基己酸等羟基羧酸或它们的衍生物等。内酯包括丙内酯、丁内酯、戊内酯、己内酯(例如,ε-己内酯等)等C3-12内酯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共聚酯中共聚性单体的比例,例如,可以从0.01摩尔%以上且30摩尔%以下左右的范围进行选择,通常为1摩尔%以上且30摩尔%以下左右,优选为3摩尔%以上且25摩尔%以下左右、进一步优选为5摩尔%以上且20摩尔%以下左右。另外,组合使用均聚酯和共聚酯的情况下,对于均聚酯与共聚酯的比例,是共聚性单体的比例相对于全部单体成为0.1摩尔%以上且30摩尔%以下(优选1摩尔%以上且25摩尔%以下左右、进一步优选5摩尔%以上且25摩尔%以下左右)的范围,通常可以从均聚酯/共聚酯=99/1~1/99(质量比)、优选95/5~5/95(质量比)、进一步优选90/10~10/90(质量比)左右的范围中进行选择。
优选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包括以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萘二甲酸亚烷基酯等亚烷基芳酯单元为主成分(例如,50~100摩尔%、优选75~100摩尔%左右)的均聚酯或共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对苯二甲酸C2-4亚烷基酯)、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聚萘二甲酸亚烷基酯(例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萘二甲酸C2-4亚烷基酯)等均聚酯;含有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和/或萘二甲酸亚烷基酯单元作为主成分(例如,50摩尔%以上)的共聚酯],这些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特别优选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2,6-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包含C2-4亚烷基芳酯单元为80摩尔%以上(特别90摩尔%以上)的均聚酯树脂或共聚酯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2,6-萘二羧酸丁二醇酯树脂等)。
这些当中,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特别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
对于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的末端羧基量,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定。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的末端羧基量优选30meq/kg以下、更优选25meq/kg以下。
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的特性粘度(IV)在不阻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没有特别限制。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的特性粘度优选为0.60~1.30dL/g。从成型性、加热冷却耐久性提高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优选为0.65~1.20dL/g。使用所述范围的特性粘度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的情况下,容易更均匀地配混着色剂组合物B。另外,也可以将具有不同特性粘度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共混来调整特性粘度。例如,通过将特性粘度1.0dL/g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和特性粘度0.8dL/g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共混,能够制备特性粘度0.9dL/g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的特性粘度(IV)例如可以在邻氯苯酚中在温度35℃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的配混量例如在全部树脂组合物中可以设为40质量%以上且99质量%以下,优选可以设为5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的配混量为该范围的情况下,会充分发挥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的特性,从而能够制成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耐漏电性等电特性、机械特性、及成型加工性等各种特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可以使用市售品,也可以使用通过惯用的方法例如酯交换、直接酯化法等使二羧酸成分或其反应性衍生物与二醇成分或其反应性衍生物、根据需要与可共聚的单体共聚(缩聚)而制造的物质。
(着色剂B)
着色剂B可以根据成型品所要求的颜色从公知的着色剂中选择。作为着色剂B,可列举出粉末状或颗粒状的着色剂,例如,可列举出无机颜料、有机颜料、染料等。作为无机颜料,例如,可列举出炭黑(例如,乙炔黑、灯黑、热裂炭黑、炉黑、槽法炭黑、科琴黑等)、碳纳米管等黑色颜料、氧化铁红等红色颜料、钼橙等橙色颜料、氧化钛等白色颜料等。作为有机颜料,可列举出黄色颜料、橙色颜料、红色颜料、蓝色颜料、绿色颜料等。这些着色剂B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另外,着色剂B的表面可以利用酸等进行了处理。需要说明的是,与无机颜料相比,使用有机颜料、染料作为着色剂B的情况下,有耐热冲击性的降低少的倾向,因此使用无机颜料作为着色剂B的情况下,更容易得到本实施方式的耐热冲击性降低抑制的效果。
着色剂B的平均一次粒径为25nm以上。通过将着色剂B的平均一次粒径设为25nm以上,从而即使嵌入构件的形状为四棱柱状或板状的任意情况,均能够抑制与无着色品相比的耐热冲击性的降低。特别是即使为难以抑制与无着色品相比的耐热冲击性的降低的、使用了板状的嵌入构件的嵌入成型品,也能够抑制耐热冲击性的降低。着色剂B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25nm以上且50nm以下、更优选为27nm以上且40nm以下、特别优选为28nm以上且35nm以下。着色剂B的平均一次粒径超过50nm时,有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的机械特性降低的担心。着色剂B的平均一次粒径为对配混至树脂组合物中之前的着色剂B通过1000个颗粒的电子显微镜观察求出的算术平均粒径。
全部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中的着色剂B的含量优选为0.0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通过将着色剂B相对于全部树脂组合物的含量设为0.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能够对成型品以充分的亮度及色度实施着色。作为着色剂B使用炭黑的情况下,通过设为上述含量,能够制成可形成具有优异的漆黑度的成型品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
着色剂B根据需要也可以制成配混有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等聚酯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等其他树脂的母料。另外,母料中可以配混各种添加剂、例如稳定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热稳定剂等)、阻燃剂、润滑剂、脱模剂、抗静电剂、分散剂、增塑剂、成核剂等。该情况下的添加物的含量例如在母料中可以设为超过0质量%且为20质量%以下。
对于包含着色剂B的母料的制造方法,可以用通常的方法将作为基础的树脂和着色剂B混炼来制造。例如,可以通过将作为基础的树脂、着色剂B及其他添加剂投入到搅拌机中并均匀地混合后,用挤出机进行熔融及混炼来制造。得到的母料可以采用粉末、粒料、细片等各种形态。
(其他配混剂)
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中可以配混各种添加物。例如,出于进一步提高耐热冲击性的目的,可以配混弹性体。
作为弹性体,可列举出烯烃系弹性体、氯乙烯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丁二烯系弹性体、氨基甲酸酯系弹性体、聚酰胺系弹性体、有机硅系弹性体、核壳系弹性体。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乙烯丙烯酸乙酯(EEA)系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丁烯-苯乙烯(MBS)系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GMA)系共聚物、聚丁二醇(PTMG)系聚酯弹性体等。作为乙烯丙烯酸乙酯(EEA)系共聚物,可列举出乙烯丙烯酸乙酯与丙烯酸丁酯和/或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共聚物等。
弹性体的配混量在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中优选设为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更优选设为5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通过在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中配混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的弹性体,从而能够制成耐热冲击性更优异的树脂组合物而不会损害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的机械特性。
另外,出于提高得到的成型品的机械物性的目的,可以配混无机填充剂。作为无机填充剂,可列举出纤维状填充剂、板状填充剂、或粉粒状填充剂。作为纤维状填充剂,例如,可列举出玻璃纤维、石棉纤维、碳纤维、二氧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二氧化硅-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氧化锆纤维、钛酸钾纤维、碳化硅纤维、晶须(碳化硅、氧化铝、氮化硅等晶须)等无机质纤维;由脂肪族或芳香族聚酰胺、芳香族聚酯、氟树脂、聚丙烯腈等丙烯酸类树脂、人造丝等形成的纤维等有机质纤维。作为板状填充剂,例如,可列举出滑石、云母、玻璃鳞片、石墨等。作为粉粒状填充剂,例如,可列举出玻璃微珠、玻璃粉、研磨纤维(例如,研磨玻璃纤维等)、硅灰石(wollastonite)等。需要说明的是,硅灰石可以为板状、柱状、纤维状等的形态。这些无机填充剂中,从廉价且容易获得等方面出发,优选玻璃纤维。
纤维状填充剂的平均直径例如可以为1μm~30μm(优选5μm~20μm、进一步优选10~15μm)左右,平均长度例如可以为100μm~5mm(优选300μm~4mm、进一步优选500μm~3.5mm)左右。另外,板状或粉粒状填充剂的平均一次粒径例如可以设为0.1μm~500μm、优选1μm~100μm左右。这些无机填充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需要说明的是,纤维状填充剂的平均直径及平均长度、以及板状或粉粒状填充剂的平均一次粒径为如下值:针对配混至树脂组合物中之前的纤维状填充材料、板状或粉粒状填充剂,对用CCD相机拍摄到的图像进行解析,通过加权平均算出的值。它们例如可以使用SEISHIN ENTERPRISE Co.,Ltd.制、动态图像解析法/颗粒(状态)分析仪PITA-3等来算出。需要说明的是,板状或粉状填充材料的长径比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1以上且10以下。
对于无机填充剂的含有比例,在全部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中优选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更优选可以设为15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可以设为20质量%以上且35质量%以下。
另外,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中可以添加稳定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热稳定剂等)、阻燃剂、润滑剂、脱模剂、抗静电剂、分散剂、增塑剂、成核剂、流动性改良剂等。对于该情况下的添加物的含量,例如,在全部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中可以设为超过0质量份%且为20质量%以下。
另外,为了改善耐水解、耐热冲击性等,可以在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中添加双酚A型环氧化合物、酚醛清漆型环氧化合物等环氧化合物。另外,根据需要,可以与其他树脂(苯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等)组合使用。
上述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能够兼顾充分的着色性和耐热冲击性。例如,在由使用炭黑作为着色剂B进行了黑色着色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具有依据JIS Z8729:2004测定的L*a*b*色度体系中的L*值(亮度)为25以下(优选20以下,进一步优选15以下,特别优选10以下)的优异的漆黑度。同时,能够进一步减小在重复以-40℃冷却1.5小时后、以180℃加热1.5小时这样的循环的循环试验中至成型品产生裂纹为止的循环数的、相对于无着色的成型品的降低。
因此,该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适合用作经着色的嵌入成型品用的树脂组合物。由该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经着色的嵌入成型品具有充分的着色性(亮度、色度、或漆黑度),并且即使在温度变化大的环境下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产生热冲击破坏。特别是使用了板状嵌入构件的嵌入成型品中更容易得到防止热冲击破坏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耐热冲击性”为在温度变化大的环境下使用嵌入成型品时、能够防止嵌入成型品因温度变化而破坏的性能,是与如下所述的性能不同的性能:防止从外部瞬间施加物理冲击而破坏成型品的耐冲击性、由拉伸破坏应变(伸长)等表示的韧性、防止在高温度下使用时成型品变形或树脂组合物劣化的耐热性。另外,耐热冲击性与机械强度没有相关关系,根据后述的参考例1与比较例的比较可以明确。即,在无着色的成型品与经着色的成型品的比较中,与机械强度的差异相比,对于耐热冲击性,在经着色的成型品中显著地降低。进而,确认了:实施例与比较例的各树脂组合物的机械强度的降低倾向和耐热冲击性的降低倾向也并不一致,以及板状嵌入构件和四棱柱状嵌入构件的耐热冲击性的倾向也不同。
对获得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将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着色剂B及根据需要的其他配混剂以粉末、粒料、细片等各种形态根据需要预混合后投入到熔融混炼机中。接着,加热至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的熔点以上,进行熔融混炼,由此配混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着色剂B、及其他配混剂。
(嵌入构件)
嵌入构件优选为包含金属、合金或无机固体物的板状构件。其中,优选在成型时与树脂接触时不变形或不熔融,例如,可列举出铝、镁、铜、铁等金属、黄铜等上述金属的合金、及玻璃、陶瓷等无机固体物等。
对嵌入构件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四棱柱状、板状等各种形状的嵌入构件。特别优选,具备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主面,在以相对于板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平面切断的截面中,宽度的最大值相对于厚度的最大值的比为2以上者(例如,母线等布线材料)。作为板状的嵌入构件的厚度,优选为0.1mm以上且3mm以下(例如0.5mm以上且2m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板状嵌入构件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设为椭圆形、长方形、多边形等。
(嵌入成型品)
嵌入成型品的形状及大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设为符合用途的形状。特别是上述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维持着色性并且耐热冲击性优异,因此对于树脂构件中具有薄壁部、熔接线的着色嵌入成型品,也能够制成耐热冲击性优异的成型品,能够防止发生热冲击破坏。对于嵌入成型品,例如,嵌入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树脂构件覆盖的情况下,可以制成具有覆盖嵌入构件的树脂部的厚度为0.3mm以上且5mm以下(例如0.5mm以上且3mm以下)的薄壁部分的嵌入成型品。
此处,覆盖嵌入构件的树脂部的厚度为在嵌入成型品的树脂构件覆盖嵌入构件的部分,该覆盖部中的树脂构件的厚度,是指自覆盖部中的树脂构件的表面起相对于正下方的嵌入构件的面的垂直方向的长度。例如,图3中示出实施例中使用的嵌入成型品的例子。在图3中的嵌入成型品(试验片20)中,树脂构件21覆盖嵌入构件22的覆盖部的自树脂构件21的表面起相对于正下方的嵌入构件22的面的垂直方向的长度T,为覆盖嵌入构件22的树脂部的厚度(图3的(C))。另外,有时在1个嵌入成型品中,嵌入构件在其间夹持树脂构件的层并多个层叠而嵌入。作为该情况下的树脂部的厚度,有从嵌入成型品的树脂构件的表面到正下方的(最外层的)嵌入构件为止的厚度和、夹持于各嵌入构件间的树脂构件的层的厚度,这些树脂部的厚度中,任一者都在前述树脂部的厚度的范围内时,期望考虑该树脂部的耐热冲击性。另外,从树脂部的比率极端高(嵌入构件过薄)的情况下存在嵌入构件因树脂部的收缩而发生变形的担心、树脂部的比率极端低(树脂部过薄)的情况下有树脂的流动性不足从而成型不良的担心的观点出发,树脂部的厚度与嵌入构件的厚度的比优选为树脂部的厚度:嵌入构件的厚度=1:8~8:1、更优选为1:5~5:1。
嵌入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上述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和预先成型为期望的形状的嵌入构件,将嵌入构件预先安装到模具中,通过注射成型或挤出压缩成型等在其外侧填充上述树脂组合物,进行复合成型。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并更具体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并不利用这些实施例限定本发明的解释。
[参考例1、实施例1、比较例1~4]
使用以下所示的材料,按照表1、2所示的含有比例,利用双螺杆挤出机(日本制钢所株式会社制、料筒直径)在250℃进行混炼,制作参考例1、实施例1及比较例1~4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粒料。需要说明的是,参考例1为无着色的树脂组合物的例子,实施例1及比较例2~4为将着色剂B直接添加至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中时的例子。另外,比较例1为下述情况的例子:制作将着色剂B在热塑性聚酯树脂A中以成为20质量%的浓度的方式预先熔融混炼而成的母料,添加树脂组合物整体的2.5质量%(树脂组合物整体中的着色剂B成为0.5质量%)的该母料。
(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
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WinTech Polymer Ltd.制、特性粘度0.68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PBT)
(着色剂)
炭黑1:Wilbur-Ellis Japan制、平均一次粒径30nm的炭黑
炭黑2: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平均一次粒径22nm的炭黑
炭黑3:Wilbur-Ellis Japan制、平均一次粒径13nm的炭黑
炭黑4:Wilbur-Ellis Japan制、平均一次粒径13nm的炭黑(表面酸处理品)
(无机填充剂)
玻璃纤维: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ECS03T-187”、平均直径13μm
(弹性体)
乙烯丙烯酸乙酯(EEA)系弹性体:日油株式会社制、商品名“MODIPER A5300”、作为共聚成分包含乙烯丙烯酸乙酯(EEA)70质量%、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规共聚物(BA-stat-MMA)30质量%。
<评价>
[耐热冲击性]
对使用了四棱柱状、L字型板状、或I字型板状的嵌入构件的各个情况,如下地评价耐热冲击性。
(使用四棱柱状嵌入构件时的耐热冲击性)
使用参考例1、实施例1及比较例1~4中得到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粒料、和四棱柱状的金属制嵌入构件,通过注射成型将图1、2所示的试验片嵌入成型,评价耐热冲击性。图1为示出进行了嵌入成型的试验片10的图,图2为示出嵌入构件2的图。试验片10如图1所示,在包含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的四棱柱状的树脂构件1中埋设有金属制的四棱柱状的嵌入构件2。树脂构件1是使用如上所述地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粒料进行成型而成的。使用在140℃下干燥了3小时的上述粒料,以树脂温度260℃、模具温度65℃、注射时间25秒、冷却时间10秒,在试验片成型用模具(在22mm×22mm×高度28mm的四棱柱状树脂部的内部嵌入至少具有14mm×14mm×高度24mm的四棱柱状的部分的嵌入构件的模具)中,以一部分树脂部的厚度作为最小壁厚成为1mm的方式进行嵌入注射成型,从而制造试验片。如图2所示,嵌入构件2采用具备四棱柱状的上部2a、四棱柱状的下部2b、及在它们之间连接两者的圆柱状的收缩部2c的构成。对于嵌入构件2,下部2b及收缩部2c埋设于树脂构件1内,上部2a从树脂构件1的上表面露出(参照图1的(A))。进而,如图1的(B)所示,树脂构件1的角部与嵌入构件2的角部以彼此位于不同方向的方式配置。即,嵌入构件2的角部以朝向树脂构件1的侧面的方式配置。而且,嵌入构件2的角部的前端与树脂构件1的侧面的距离为约1mm。在树脂构件1中,嵌入构件2的角部(锐角)的前端附近成为薄壁部。另外,树脂构件1的注射成型时,用于向模具内填充熔融的树脂组合物粒料的浇口以的针点浇口设置在树脂构件1的底面(22mm×22mm的面)的中央部。因此,从浇口注入的熔融状态的树脂组合物沿树脂构件1的底面流动后,沿嵌入构件2被填充至模具内的空间。此时,熔融的树脂组合物容易流动的厚壁部先被填充,薄壁部填充晚,因此在树脂构件1的各侧面(22mm×28mm的4个面各自)的最小厚壁部附近(嵌入构件2的角部的前端附近)产生了熔接部。
对上述的试验片10,使用冷热冲击试验机(ESPEC Corp.制),重复以-40℃冷却1.5小时后、以180℃加热1.5小时这样的循环,每20个循环观察熔接部。将在熔接部产生裂纹时的循环数作为耐热冲击性的指标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2。
(使用了L字型板状嵌入构件时的耐热冲击性)
使用参考例1、实施例1及比较例1、2、4中得到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和L字型板状的金属制嵌入构件,通过注射成型将图3、4所示的试验片嵌入成型,评价耐热冲击性。图3为示出进行了嵌入成型的试验片20的图,(A)为俯视图、(B)为沿(A)的B-B线切断的截面图、(C)为沿(A)的C-C线切断的截面图。图4为示出嵌入构件22的图。树脂构件21为使用如上所述地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粒料进行成型而成的。使用在140℃下干燥了3小时的上述粒料,以树脂温度260℃、模具温度65℃、注射时间25秒、冷却时间10秒,在试验片成型用模具[在宽度w125mm×L170mm×L270mm、厚度t13.6mm的L字型板状树脂部的内部嵌入宽度w221mm×L390mm×L490mm、厚度t21.6mm(截面的宽度w2/厚度t2比为13.1)的L字型铁板的模具]中,以一部分树脂部的厚度T作为最小厚壁成为1mm的方式进行嵌入注射成型,制造试验片20。图3中,L5、L6为92mm。图4所示的处于L字型板状嵌入构件的两端部附近的2个孔h1、h2是嵌入模具内的销并用于固定嵌入构件22的孔。图3所示的树脂构件21的孔h3是在用模具内的销按压并固定L字型板状嵌入构件22且在该状态下填充树脂时,树脂绕过销流动而形成的。另外,图3的(A)中以点划线表示用于填充树脂的侧浇口S1(宽度:4mm、厚度:3mm)的位置。该侧浇口S1位于距树脂部21的右侧面下端部的距离d1为1mm的上方。即,试验片20的树脂构件21在流动的树脂绕过了嵌入构件22的合流部、及绕过了按压嵌入构件22的销的合流部产生熔接部。
对得到的试验片20,使用冷热冲击试验机进行耐热冲击试验,所述耐热冲击试验将在140℃下进行1小时30分钟加热后降温至-40℃、进行1小时30分钟冷却、进而升温至140℃的过程作为1个循环,测定成型品产生裂纹为止的循环数,将5个样品的平均破坏寿命作为耐热冲击性进行评价。
(使用了I字型板状嵌入构件时的耐热冲击性)
使用参考例1、实施例1及比较例1~4中得到的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和I字型板状的金属制嵌入构件,通过注射成型将图5、6所示的试验片嵌入成型,评价耐热冲击性。图5为示出进行了嵌入成型的试验片30的图,(A)为俯视图、(B)为沿(A)的B-B线切断的截面图、(C)为沿(A)的C-C线切断的截面图。图6为示出嵌入构件32的图。树脂构件31为使用如上所述地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粒料进行成型而成的。使用在140℃下干燥了3小时的上述粒料,以树脂温度260℃、模具温度65℃、注射时间25秒、冷却时间10秒,在试验片成型用模具[在宽度w1125mm×L11120mm、厚度t114mm的I字型板状树脂部的内部嵌入宽度w1220mm×L12150mm、厚度t121.6mm(截面的宽度w12/厚度t12比为12.5)的I字型铁板的模具]中,以一部分树脂部的最小壁厚成为1.2mm的方式进行嵌入注射成型,从而制造试验片30。处于I字状嵌入构件32的两端部附近的2个孔h11、h12是嵌入模具内的销并用于固定嵌入构件32的孔。图5所示的树脂构件31的孔h13是在用模具内的销按压并固定I字型板状嵌入构件32且在其状态下填充树脂时,树脂绕过销流动而形成的。孔h13的直径d12为4mm。对于孔h13的周围,为L1415mm、L1510mm的范围,树脂构件31的厚度t13为3mm。另外,图5的(A)中,以点划线表示用于填充树脂的侧浇口S11(宽度:4mm、厚度:3mm)的位置,该侧浇口位于距树脂构件31的下侧面左端部的距离d11为1mm的右方。即,试验片20的树脂构件21在流动的树脂绕过了嵌入构件22的合流部、及绕过了按压嵌入构件22的销的合流部产生了熔接部。
对得到的试验片30,使用冷热冲击试验机进行耐热冲击试验,所述耐热冲击试验将在140℃下进行1小时30分钟加热后降温至-40℃、进行1小时30分钟冷却、进而升温至140℃的过程作为1个循环,测定成型品产生裂纹为止的循环数,将5个样品的平均破坏寿命作为耐热冲击性进行评价。
[拉伸强度及拉伸断裂应变]
将得到的粒料在140℃下干燥3小时后,在成型温度260℃、模具温度80℃的条件下、通过注射成型制作ISO 1A型的拉伸试验片。对得到的各个试验片,依据ISO527-1、2中规定的评价基准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2。
[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
将得到的粒料在140℃下干燥3小时后,在成型温度260℃、模具温度80℃下进行注射成型,依据ISO3167制作80mm×10mm×4mm的弯曲试验片,依据ISO178中规定的评价基准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2。
[夏比冲击强度]
将得到的粒料在140℃下干燥3小时后,在成型温度260℃、模具温度80℃下进行注射成型,依据ISO3167制作80mm×10mm×4mm的带切口的夏比冲击试验片,依据ISO179/1eA,测定夏比冲击强度(带切口)(kJ/m2)。
[表1]
含量的单位:质量%
[表2]
含量的单位:质量%
根据表1、2可明确,由实施例1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嵌入成型品在嵌入构件的形状为四棱柱状、L字型或I字型的板状中的任意形状时均是,与参考例1的值的差小、抑制了相较于无着色品(参考例1)的耐热冲击性的降低。因此,该嵌入成型品尽管含有着色剂,在温度变化大的环境下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热冲击破坏的发生。对于由比较例1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嵌入成型品,能够抑制使用四棱柱状嵌入构件时的耐热冲击性的降低,但使用L字型或I字型的板状嵌入构件时,耐热冲击性进一步降低。由比较例2、3、4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嵌入成型品在嵌入构件的形状为四棱柱状时、在L字型或I字型的板状时,耐热冲击性均进一步降低。
附图标记说明
1、21、31 树脂构件
2、22、32 嵌入构件
10、20、30 试验片

Claims (12)

1.一种耐热冲击性优异的嵌入成型品,其具有树脂构件和嵌入构件,
树脂构件包含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所述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含有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及平均一次粒径为25nm以上的着色剂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成型品,其中,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中的着色剂B的含量为0.0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嵌入成型品,其中,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系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入成型品,其中,着色剂B包含无机颜料或有机颜料。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入成型品,其中,着色剂B包含黑色颜料、红色颜料、橙色颜料或白色颜料。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入成型品,其中,着色剂B包含炭黑或碳纳米管。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入成型品,其中,着色剂B的平均一次粒径为27nm以上且50n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入成型品,其中,嵌入构件为包含金属、合金或无机固体物的板状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嵌入成型品,其中,嵌入构件具备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主面,在以相对于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平面切断的截面中,宽度的最大值相对于厚度的最大值的比为2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嵌入成型品,其中,嵌入构件的厚度为0.1mm以上且3mm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入成型品,其中,嵌入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树脂构件覆盖,该覆盖部中的树脂构件的厚度为0.3mm以上且5mm以下。
12.一种含有着色剂的树脂组合物的耐热冲击性降低抑制方法,其中,在嵌入成型品用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A中配混平均一次粒径为25nm以上的着色剂B。
CN201780051869.0A 2016-08-23 2017-08-22 嵌入成型品及树脂组合物的耐热冲击性降低抑制方法 Active CN1096413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2372 2016-08-23
JP2016162372 2016-08-23
PCT/JP2017/029860 WO2018038075A1 (ja) 2016-08-23 2017-08-22 インサート成形品及び樹脂組成物の耐ヒートショック性低下抑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1377A true CN109641377A (zh) 2019-04-16
CN109641377B CN109641377B (zh) 2021-11-16

Family

ID=61246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1869.0A Active CN109641377B (zh) 2016-08-23 2017-08-22 嵌入成型品及树脂组合物的耐热冲击性降低抑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15902B2 (zh)
CN (1) CN109641377B (zh)
WO (1) WO20180380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54343B2 (ja) * 2019-07-31 2024-03-22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6641A (zh) * 2007-12-14 2010-11-24 株式会社东亚电化 树脂金属接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15653A (zh) * 2010-04-06 2011-10-12 铂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塑质结合件的金属薄壳件及其制法
CN104918997A (zh) * 2013-01-10 2015-09-16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类树脂组合物和成型体
JP2016023291A (ja) * 2014-07-24 2016-02-08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WO2016104083A1 (ja) * 2014-12-26 2016-06-30 ウィンテック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インサート成形用樹脂組成物及びインサート成形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2411B2 (ja) 2002-09-17 2008-07-23 京三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サート成形部材
JP5258164B2 (ja) * 2005-12-27 2013-08-07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樹脂成形品
JP4922671B2 (ja) 2006-06-15 2012-04-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成形方法及び成形装置
JP6051775B2 (ja) * 2012-10-30 2016-12-27 株式会社カネカ 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組成物
JP6071623B2 (ja) * 2013-02-22 2017-02-01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系樹脂組成物成形体
JP2016166285A (ja) * 2015-03-09 2016-09-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インサート成形用樹脂組成物、成形体、リフレクター、リフレクター付き光半導体素子実装用基板、及び半導体発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6641A (zh) * 2007-12-14 2010-11-24 株式会社东亚电化 树脂金属接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15653A (zh) * 2010-04-06 2011-10-12 铂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塑质结合件的金属薄壳件及其制法
CN104918997A (zh) * 2013-01-10 2015-09-16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类树脂组合物和成型体
JP2016023291A (ja) * 2014-07-24 2016-02-08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WO2016104083A1 (ja) * 2014-12-26 2016-06-30 ウィンテック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インサート成形用樹脂組成物及びインサート成形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1377B (zh) 2021-11-16
JPWO2018038075A1 (ja) 2019-06-20
JP7215902B2 (ja) 2023-01-31
WO2018038075A1 (ja) 2018-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53376B2 (ja) ポリアルキ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CN105793354B (zh) 热塑性聚酯树脂组合物及成型品
KR100871436B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폴리에스테르계 수지 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및이에 따른 수지 조성물
JP2009155449A (ja) 携帯端末部品
WO2020188539A1 (en) High stiff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s for thin-wall structures
JP6100983B1 (ja)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
US20190169429A1 (en) Multifunctional flame retardant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s for connected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JP2018123215A (ja)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CN109641377A (zh) 嵌入成型品及树脂组合物的耐热冲击性降低抑制方法
CN109642032A (zh) 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嵌入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以及耐热冲击性降低抑制方法
JP6252146B2 (ja) 炭素繊維強化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それを成形してなるペレットおよび薄肉成形品
CN107109038B (zh) 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树脂组合物
JP5912573B2 (ja) レーザーマーキング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JP7117227B2 (ja) 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210148199A (ko) 강화 열가소성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조성물
CN108291077A (zh)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
JP5334779B2 (ja) 樹脂組成物及び該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成形体
JP5290060B2 (ja) 樹脂組成物
JP6911382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エラストマーを溶着する成形体用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複合成形体
KR102801293B1 (ko)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성형품
CN110312761A (zh) 热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JP3334955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TWI400288B (zh) Resin composition
JP2024042437A (ja) 樹脂組成物、ペレット、および、成形品
JP2001106881A (ja) 難燃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2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Polyplast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Win Tech Polymer 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