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93739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93739B CN109493739B CN201811602034.2A CN201811602034A CN109493739B CN 109493739 B CN109493739 B CN 109493739B CN 201811602034 A CN201811602034 A CN 201811602034A CN 109493739 B CN109493739 B CN 1094937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 display
- display panel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gr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甲连接线和第一乙连接线的设置,即在每条第一栅线与至少一条传输栅极扫描信号的第一甲连接线电连接,每条第二栅线与至少两条传输相同栅极扫描信号的第一乙连接线电连接时,将第一甲连接线的宽度设置为小于第一乙连接线的宽度,如此,可以有利于减少第一栅线与第二栅线之间的负载差异,进而减少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的延迟差异,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更加均一,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具有特殊形状的显示面板应运而生,而此种显示面板的形状往往不同于目前的矩形显示面板,以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为例,由于该种显示面板包括两个较小的第一显示区域A1和一个较大的第二显示区域A2,使得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1内的栅线11与位于第二显示区域A2内的栅线12的长度不同;并且,由于各栅线10长度的不同,导致与各栅线10电连接的像素单元P的个数也不同,以及使得各栅线10的电阻不同,各栅线10与其他电极(如数据线)之间的耦合电容也会不同,进而使得各栅线10的负载不同,最终导致不同长度的各栅线10的压降(feedthrough)不一致,从而造成显示面板的显示不均一。
那么,如何提高特殊形状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提高具有特殊形状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设置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的显示区域;
所述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
所述显示区域设置有多条平行设置且与所述像素单元电连接的栅线,所述栅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的第一栅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的第二栅线,与所述第一栅线电连接的所述像素单元的数量,小于与所述第二栅线电连接的所述像素单元的数量;
所述显示区域还设置有与所述栅线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与所述第一栅线电连接的第一甲连接线,以及与所述第二栅线电连接的第一乙连接线;每条所述第一栅线与至少一条传输栅极扫描信号的所述第一甲连接线电连接,每条所述第二栅线与至少两条传输相同栅极扫描信号的所述第一乙连接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甲连接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乙连接线的宽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对第一甲连接线和第一乙连接线的设置,即在每条第一栅线与至少一条传输栅极扫描信号的第一甲连接线电连接,每条第二栅线与至少两条传输相同栅极扫描信号的第一乙连接线电连接时,将第一甲连接线的宽度设置为小于第一乙连接线的宽度,如此,可以有利于减少第一栅线与第二栅线之间的负载差异,进而减少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的延迟差异,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更加均一,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三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第四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栅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沿图5中的d-d’方向所示的剖视图;
图8为沿图5中的c-c’方向所示的剖视图;
图9为沿图5中的c-c’方向所示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10为沿图2中的c2-c2’方向所示的剖视图;
图11为沿图2中的c1-c1’方向所示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显示区域,A1-第一显示区域,A2-第二显示区域,B-非显示区域,10-栅线,a、a’、11、11’和G1-第一栅线,12和G2-第二栅线,20-第一连接线,21、K1和K2-第一甲连接线,22和K3-第一乙连接线,30-驱动芯片,4-第二连接线,50-公共信号线,60-有机绝缘层,70-公共电极,80-衬底基板,TFT-晶体管,PD-像素电极,P-像素单元,T-第一栅线中的镂空结构,L-公共电极中的镂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2至图5所示,可以包括:设置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P的显示区域A;
显示区域A包括第一显示区域A1和第二显示区域A2;
显示区域A设置有多条平行设置且与像素单元P电连接的栅线10,栅线10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1内的第一栅线11,以及位于第二显示区域A2内的第二栅线12,与第一栅线11电连接的像素单元P的数量,小于与第二栅线12电连接的像素单元P的数量;
显示区域A还设置有与栅线10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20,第一连接线20包括与第一栅线11电连接的第一甲连接线21,以及与第二栅线12电连接的第一乙连接线22;每条第一栅线11与至少一条传输栅极扫描信号的第一甲连接线21电连接,每条第二栅线12与至少两条传输相同栅极扫描信号的第一乙连接线22电连接;第一甲连接线21的宽度小于第一乙连接线22的宽度。
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与第一栅线11电连接的像素单元P的数量,以及与第二栅线12电连接的像素单元P的数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第一栅线11和第二栅线12之间的负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甲连接线21的宽度设置为小于第一乙连接线22的宽度,在增加第一甲连接线21的电阻时,可以间接地增加第一栅线11的负载,以减少第一栅线11和第二栅线12之间的负载差异,进而减少第一栅线11和第二栅线12的延迟差异,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更加均一,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区域A包括的第一显示区域A1可以为至少一个,包括的第二显示区域A2也可以为至少一个,例如,参见图2至图5所示,图中示出了两个第一显示区域A1,以及一个第二显示区域A2,并且两个第一显示区域A1位于第二显示区域A2的同一侧,即两个第一显示区域A1均位于第二显示区域A2的上边。当然,第一显示区域A1和第二显示区域A2的位置设置并不限于图2至图5所示,图2至图5只是举例说明而已,第一显示区域A1和第二显示区域A2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及显示面板实际应用的场景而定,在此并不限定。
具体地,对于第一甲连接线21和第一乙连接线22的设置,可以有以下几种设置方式:
第一种设置方式:每条第一栅线11与一条传输栅极扫描信号的第一甲连接线21电连接,每条第二栅线12与两条传输相同栅极扫描信号的第一乙连接线22电连接,并且,与一条第二栅线12电连接的两条第一乙连接线22分别靠近第二栅线12的两端设置,如图2、图3和图5所示。
如此,可以从第二栅线12的两端附近分别输入栅极扫描信号,以避免因第二栅线12的长度较长而产生较大的信号延迟,进而可以保证第二栅线12传输给各像素单元P的栅极扫描信号的一致性,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并且,由于第一栅线11的长度较短,所以每一条第一栅线11仅与一条第一甲连接线21即可,从而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结构复杂度,还可以降低制作难度,降低制作成本。
相应地,在此种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围绕显示区域A的非显示区域B,非显示区域B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芯片30,驱动芯片30与第一连接线20电连接,用于为第一连接线20提供栅极扫描信号。
例如,参见图2所示,非显示区域B内可以设置有一个驱动芯片30,该驱动芯片30分别与第一甲连接线21和第一乙连接线22电连接,驱动芯片30将栅极扫描信号传输至第一甲连接线21和第一乙连接线22中,再通过第一甲连接线21将栅极扫描信号传输至对应连接的第一栅线11中,再通过第一栅线11传输至对应的像素单元P中,打开像素单元P中的晶体管,以便于数据线上传输的数据信号可以传输至像素电极中;通过第一乙连接线22将栅极扫描信号传输至对应连接的第二栅线12中,再通过第二栅线12传输至对应的像素单元P中,打开像素单元P中的晶体管,以便于数据线上传输的数据信号可以传输至像素电极中,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功能。
又例如,参见图3和图5所示,非显示区域B内可以设置有两个驱动芯片30,其中一个驱动芯片30分别与第二栅线12对应连接的其中一条第一乙连接线22电连接,以及与其中一个第一显示区域A1内的第一栅线11对应连接的第一甲连接线21电连接;另一个驱动芯片30与第二栅线12对应连接的另一条第一乙连接线22电连接,以及与另一个第一显示区域A1内的第一栅线11对应连接的第一甲连接线21电连接。如此,可以减少第一甲连接线21和第一乙连接线22的设置长度,有利于显示区域A内的布线。
第二种设置方式:每条第一栅线11与大于一条的第一甲连接线21电连接,每条第二栅线12与大于两条的第一乙连接线22电连接;例如,如图4所示,每条第一栅线11与两条传输相同栅极扫描信号的第一甲连接线21连接,且两条第一甲连接线21分别靠近第一栅线11的两端设置;每条第二栅线12与三条传输相同栅极扫描信号的第一乙连接线22连接,且与一条第二栅线12电连接的三条第一乙连接线22中,其中两条第一乙连接线22分别靠近第二栅线12的两端设备,另一条第一乙连接线22靠近第二栅线12的中间设置。
如此,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第二栅线12上的延迟和压降,更好地保证第二栅线12传输给各像素单元P的栅极扫描信号的一致性,并且还可以降低第一栅线11上的压降,保证第一栅线11传输给各像素单元P的栅极扫描信号的一致性,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相应地,在此种方式中,非显示区域B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芯片30,驱动芯片30与第一连接线20电连接,用于为第一连接线20提供栅极扫描信号。
例如,参见图4所示,非显示区域B内可以设置有两个驱动芯片30,其中一个驱动芯片30分别与第二栅线12对应连接的其中两条第一乙连接线22电连接,以及与其中一个第一显示区域A1内的第一栅线11对应连接的两条第一甲连接线21电连接;另一个驱动芯片30与第二栅线12对应连接的另一条第一乙连接线22电连接,以及与另一个第一显示区域A1内的第一栅线11对应连接的两条第一甲连接线21电连接。如此,在可以实现显示功能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第一栅线11和第二栅线12上的延迟和压降,有利于提高显示功能。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还包括晶体管时,第一连接线20可以与晶体管中的源/漏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栅线可以与晶体管中的栅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由于第一连接线20和栅线不在同一膜层,所以第一连接线20和栅线通过过孔电连接。如此,可以在制作源/漏极时可以同时制作出第一连接线20,从而可以减少制作工艺,降低制作难度。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甲连接线的宽度设置为小于第一乙连接线的宽度,使得第一甲连接线的电阻大于第一乙连接线的电阻,从而可以间接地增加第一栅线的负载,减少第一栅线11与第二栅线12之间的负载差异。基于此,可以认为第一连接线20的宽度是与对应电连接的栅线10的长度相关的,而且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栅线10的长度越长,对应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20的宽度也就越大,栅线10的长度越短,对应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20的宽度也就越小。例如,如图2中m标注的实线框内的放大图,标记为K1和K2的两条第一甲连接线分别与两条不同的第一栅线电连接,标记为K3的第一乙连接线与第二栅线电连接,第一栅线的长度小于第二栅线的长度,所以第一甲连接线(如K1和K2)的宽度小于第一乙连接线(如K3)的宽度。
说明一点,参见图2所示,可以将第一显示区域A1认为是弧形区域,所以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1内的各第一栅线之间的长度可能会存在差异,所以对于与各第一栅线电连接的第一甲连接线,需要根据对应电连接的第一栅线的长度去设置第一甲连接线的宽度,如图2所示,将与K1电连接的第一栅线标记为a,将与K2电连接的第一栅线标记为11,由于a的长度小于11的长度,所以K1的宽度小于K2的宽度。并且,K1和K2之间的宽度差与a和11之间的长度差相关。
同样地,对于第二显示区域A2,若各第二栅线长度不同时,对应连接的各第一乙连接线的宽度也会存在差异,同上述描述的第一栅线类似,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进一步地减少第一栅线与第二栅线之间的负载差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方式S1:对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的宽度进行设置,例如,如图3和图5中n标记的实线框内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第一栅线(如G1)的宽度小于第二栅线(如G2)的宽度,如此,可以增加第一栅线的电阻,进而可以增加第一栅线的负载,从而减少第一栅线与第二栅线之间的负载差异,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说明一点,对于第一显示区域A1内的各第一栅线,同样可以根据各第一栅线的长度来设置各自的宽度,例如,第一栅线的长度较长时,可以将其宽度设置的较大,以减少第一栅线的电阻;第一栅线的长度较短时,可以将其宽度设置的较小,以增加第一栅线的电阻,从而使得各第一栅线的负载较均衡。同样地,对于第二显示区域A2内的第二栅线,依然可以按照第一栅线的设置方式进行设置,以使得各第二栅线的负载较均衡。
也就是说,在设置栅线时,可以依据自身的长度来设置宽度,即栅线的宽度与长度为正相关,如此可以使得各栅线的负载较均衡,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方式S2:除了可以根据各栅线的长度来设置各自的宽度之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栅线中设置镂空结构,即第一栅线包括至少一个镂空结构,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其中图6仅示出了标记为11第一栅线的局部示意图,通过增加镂空结构T来增加第一栅线的电阻。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镂空结构T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圆形和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或组合。例如,参见图3中标记为w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示出了标记为a的第一栅线的部分结构,其中,仅设置了一个镂空结构T,且该镂空结构T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形状为矩形。又例如,参见图4中标记为w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图6所示,其中,设置了多个镂空结构T,有棱形和多边形,且两个棱形的形状并不完全相同,或第一栅线中的镂空结构T还可以相同(如图4所示)。也就是说,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镂空结构T,只要能够增加第一栅线的电阻即可,在此并不限定。
方式S3:在显示区域A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显示区域A1时,可以在位于任意相邻两个第一显示区域A1之间的非显示区域B内设置有第二连接线40,如图4所示,并且,第二连接线40的一端与相邻的其中一个第一显示区域A1中的第一栅线电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一显示区域A1中的第一栅线电连接,与第二连接线40电连接的两条第一栅线处于同一级。
例如,参见图4所示,若假设两个第一显示区域A1内都仅设置两条第一栅线时,标记为a和a’的两条第一栅线位于同一级,标记为11和11’的两条第一栅线位于同一级,那么在两个第一显示区域A1之间的非显示区域B内设置有两条第二连接线40,其中一条第二连接线40的两端分别与标记为a和a’的两条第一栅线电连接,另一条第二连接线40的两端分别与标记为11和11’的两条第一栅线电连接,以避免因第二连接线40的两端连接的两条第一栅线不在同一级而导致显示出错。
如此,可以将两个第一显示区域A1内的第一栅线连接起来,使得第一栅线的长度增加,即第一栅线的电阻增加,进而可以进一步地减少第一栅线与第二栅线之间的负载差异,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具体地,为了便于制作,可以将第二连接线40的宽度与第一栅线的宽度设置为相同。从而,可以降低掩模版的制作难度,进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难度。
此外,在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晶体管TFT时,可以将第二连接线40与晶体管TFT中的栅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如图7和图8所示,图8为沿图5中的c-c’所示的剖视图,图7为沿图5中的d-d’所示的剖视图,其中具有相同填充图案的结构表示位于同一膜层),或将第二连接线40与晶体管TFT中的源/漏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如图9所示,图9为沿图5中的c-c’所示的另一种剖视图),此时第二连接线40与第一栅线通过过孔(如图9中的虚线圈所示)电连接。
如此,可以在制作栅极或源/漏极时,同时制作出第二连接线40,以减少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并且,在第二连接线40与栅极同层设置时,如图8所示,因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也位于该层,所以第二连接线40可以与第一栅线11直接电连接,而无需设置过孔,所以可以进一步降低制作难度,降低制作成本。
在实际情况中,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B内,尤其是在两个第一显示区域A1之间的非显示区域B内,通常设置有公共信号线50,用于传输公共信号,在公共信号线50与第二连接线40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如图8和图9所示)时,使得第二连接线40与公共信号线50产生寄生电容,从而可以增加第一栅线的负载,均衡第一栅线与第二栅线之间的负载,提高显示均一性。
方式S4:如图10和图11所示,其中,图10为沿图2中的c2-c2’方向所示的剖视图,图11为沿图2中的c1-c1’方向所示的剖视图。显示面板可以包括:衬底基板80、以及依次设置于衬底基板80之上的有机绝缘层60和公共电极70(该公共电极70可以与前述提及的公共信号线50同层设置);并且,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像素电极PD,像素电极PD位于公共电极70远离衬底基板80的一侧,此时,相当于公共电极70位于像素电极PD与有机绝缘层60之间膜层,且与像素电极PD相比,公共电极70更靠近衬底基板80,所以可以称之为mid-com结构,如图11所示;或者,像素电极PD位于有机绝缘层60远离公共电极70的一侧,此时,相当于有机绝缘层60位于公共电极70与像素电极PD之间,且与公共电极70相比,像素电极PD更靠近衬底基板80设置,所以可以称之为top-com结构,如图10所示。
说明一点,有机绝缘层60可以是整面设置在衬底基板80之上的,且公共电极70一般也是整面设置的,所以通过有机绝缘层60的设置,虽然整体上增加了栅线与公共电极70之间的距离,即降低了栅线与公共电极70之间的寄生电容,但由于第一显示区域A1内设置的像素单元P的个数较少,第二显示区域A2内设置的像素单元P的个数较多,所以第一栅线的寄生电容的减少量要明显小于第二栅线的寄生电容的减少量,也就是说,第一栅线的寄生电容要明显比第二栅线的寄生电容降低的要少,所以总体上来看,第一栅线的寄生电容是大于第二栅线的,如此有利于均衡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之间的负载,从而提高显示的均一性,提高显示效果。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像素电极PD位于公共电极70远离衬底基板80的一侧时,即对于mid-com结构,此时由于晶体管TFT设置于衬底基板80与有机绝缘层60之间的膜层,所以在第一显示区域A1内,公共电极70可以设置有镂空结构(如图11中的L所示的虚线框),晶体管TFT在衬底基板80上的正投影,落入镂空结构L在衬底基板80上的正投影内,如图11所示,如此,可以减少第一栅线与公共电极70之间的距离,增加第一栅线的寄生电容,如此有利于均衡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之间的负载,从而提高显示的均一性,提高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的方式S1、方式S2、方式S3和方式S4四种设置方式,均可以实现均衡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之间的负载,提高显示效果的技术效果,并且,这四种方式可以任意组合,例如,方式S1和方式S2组合,如图3所示;或者,方式S1和方式S3组合(如图5所示)等,在此不再列举,只要能够均衡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之间的负载即可,在此并不限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2所示,可以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S。
在具体实施时,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如图12所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显示面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对第一甲连接线和第一乙连接线的设置,即在每条第一栅线与至少一条传输栅极扫描信号的第一甲连接线电连接,每条第二栅线与至少两条传输相同栅极扫描信号的第一乙连接线电连接时,将第一甲连接线的宽度设置为小于第一乙连接线的宽度,如此,可以有利于减少第一栅线与第二栅线之间的负载差异,进而减少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的延迟差异,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更加均一,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的显示区域;
所述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
所述显示区域设置有多条平行设置且与所述像素单元电连接的栅线,所述栅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的第一栅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的第二栅线,与所述第一栅线电连接的所述像素单元的数量,小于与所述第二栅线电连接的所述像素单元的数量;
所述显示区域还设置有与所述栅线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与所述第一栅线电连接的第一甲连接线,以及与所述第二栅线电连接的第一乙连接线;每条所述第一栅线与至少一条传输栅极扫描信号的所述第一甲连接线电连接,每条所述第二栅线与至少两条传输相同栅极扫描信号的所述第一乙连接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甲连接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乙连接线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域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显示区域;
每条所述第一栅线与一条所述第一甲连接线电连接,每条所述第二栅线与两条所述第一乙连接线电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电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一连接线提供栅极扫描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宽度与电连接的栅线的长度正相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栅线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线的宽度与长度正相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线包括至少一个镂空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圆形和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或组合。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
所述显示区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位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之间的所述非显示区域内设置有第二连接线;
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相邻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的所述第一栅线电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的所述第一栅线电连接,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电连接的两条所述第一栅线处于同一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栅线的宽度相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晶体管;
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晶体管中的栅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或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晶体管中的源/漏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内的公共信号线,所述公共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的有机绝缘层和公共电极;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所述公共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或位于所述有机绝缘层远离所述公共电极的一侧;
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所述公共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的晶体管,所述晶体管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与所述有机绝缘层之间的膜层;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所述公共电极具有镂空结构,所述晶体管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镂空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晶体管中的源/漏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
所述栅线与所述晶体管中的栅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602034.2A CN109493739B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602034.2A CN109493739B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93739A CN109493739A (zh) | 2019-03-19 |
CN109493739B true CN109493739B (zh) | 2021-09-21 |
Family
ID=65712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602034.2A Active CN109493739B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49373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64893B (zh) * | 2019-06-18 | 2021-07-30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34072A (zh) * | 2017-10-25 | 2018-01-2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
CN108646477A (zh) * | 2018-03-27 | 2018-10-12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37038B2 (ja) * | 1993-06-01 | 2001-12-10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EP3564742B1 (en) * | 2012-10-30 | 2022-02-2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Active-matrix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the same |
US10490122B2 (en) * | 2016-02-29 | 2019-11-26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105932029A (zh) * | 2016-06-08 | 2016-09-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6448587B (zh) * | 2016-10-08 | 2019-09-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CN107705756B (zh) * | 2017-11-22 | 2020-01-0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7863006B (zh) * | 2017-11-30 | 2019-12-10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8376522B (zh) * | 2018-04-27 | 2020-06-26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8766239B (zh) * | 2018-05-14 | 2020-06-23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2018
- 2018-12-26 CN CN201811602034.2A patent/CN1094937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34072A (zh) * | 2017-10-25 | 2018-01-2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
CN108646477A (zh) * | 2018-03-27 | 2018-10-12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93739A (zh) | 2019-03-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90694B2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
CN107742481B (zh) | 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0692438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0644038B2 (en) |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of | |
CN107221536B (zh) | 阵列基板、异形显示器及显示装置 | |
CN105808014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
US9612495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8957890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6444182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 |
CN108831302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049998B2 (en) |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230236691A1 (en) |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1312074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6898635B (zh)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CN107678590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
JP7629071B2 (ja) | アレイ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 |
CN106098698B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0931515A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CN112997241B (zh) |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 |
US10546879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1216098B2 (en) | OLED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US11538835B2 (en) | Array substrate with dummy lead including disconnected conducting wire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1948859B (zh) |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 |
WO2022160255A1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9270754B (zh) |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