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1634A - 建立通信的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建立通信的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91634A CN109391634A CN201811528146.8A CN201811528146A CN109391634A CN 109391634 A CN109391634 A CN 109391634A CN 201811528146 A CN201811528146 A CN 201811528146A CN 109391634 A CN109391634 A CN 1093916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equipment
- smart machine
- password
- 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5—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for remote control of applian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04L65/61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for multicast or broadca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management of multicast group membershi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81—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schedule organisation, e.g. priority, sequen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in combination with wireless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wireless LAN inte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3—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shared identity modules, e.g. SIM sha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7—Graphical ident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4—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user query or user de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建立通信的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根据某些实施例,在设备中使用的方法包括:确定条件已经发生;从所述终端的存储器取回用户名和所述设备的密码;在所述终端和设备之间形成P2P连接;将所述用户名和密码发送给所述设备用于验证;以及如果验证失败,则从服务器获得所述设备的更新后的密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建立通信的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许多智能设备需要与终端建立通信。例如,智能摄像机可以安装在用户家中并通过网络(例如,Wi-Fi(无线保真)网络)连接到互联网上。在形成于移动电话的绑定关系之后,智能摄像机可以将图像和视频流送给移动电话。以这种方式,用户可以从远处(例如,办公室)监视家中情况。此外,用户可以使用移动电话来远程控制智能摄像机,例如改变智能摄像机的焦点或拍摄方向。
为了建立与终端的通信,智能设备需要获得包括网络身份和密码的本地Wi-Fi连接信息,并根据网络连接信息连接到Wi-Fi。然后,智能设备还需要与终端形成绑定关系。对于具有用户接口的设备,例如移动电话或平板计算机,用户可以输入网络连接信息并在用户接口完成绑定操作。然而,例如智能摄像机的许多智能设备没有用户接口或仅具有有限能力的人机交互,因此建立智能设备和终端之间的通信会是麻烦的。
所公开的方法和系统解决了以上列出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发明内容
与本公开的一个公开实施例相一致地,提供一种用于在终端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终端接收多个组播封包。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组播封包,确定无线网络的无线连接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无线连接信息连接到所述无线网络。所述方法还包括:生成指明了与所述设备相关联的密码的通知。
与本公开的另一公开实施例一致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设备和终端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无线网络的无线连接信息和UID,通过所述终端生成图形代码。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终端显示所述代码。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设备扫描所述代码。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设备对所述代码进行解码,以提取所述无线连接信息和UID。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无线连接信息,通过所述设备连接到所述无线网络。
与本公开的又一公开实施例一致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终端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条件已经发生。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终端的存储器取回用户名和所述设备的密码。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终端和设备之间形成P2P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用户名和密码发送给所述设备用于验证。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验证失败,则从服务器获得所述设备的更新后的密码。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通用描述和后续详细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如权利要求一样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附图并入到本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在终端和智能设备之间建立通信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在终端和智能设备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在终端和智能设备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在终端和智能设备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实现图4所示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在终端和已经绑定到所述终端的智能设备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在终端和智能设备之间建立通信的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其例子在附图中示出。以下描述涉及附图,其中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类似元件,除非另有说明。在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阐述的实现方式并不表示所有符合本发明的实现方式。而是,它们仅是符合与随附权利要求中记叙的本发明相关的方面的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终端和智能设备之间建立绑定关系的系统100的示意图。参考图1,系统100可以包括智能设备110、终端120、路由器130以及云服务器140。
智能设备110可以是具有特定计算能力的设备,例如,智能摄像机、智能可穿戴设备(如,腕带)、智能空调、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冰箱、智能插座、智能门铃等。智能设备110可以配置为与其它设备(包括:终端120、路由器130和云服务器140)形成无线或有线通信。例如,智能设备110可以包括内置Wi-Fi模块用于无线连接。另外还例如,智能设备110可以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连接路由器130。
终端120可以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平板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远程控制器、医疗设备、训练设备、电子书阅读器、MP3(移动图片专家组音频层III)播放器、MP4播放器等。终端120可以配置为与其它设备(包括智能设备110、路由器130以及云服务器140)形成无线或有线通信。终端120可以包括用户接口,通过该接口用户可以输入各种命令和数据。例如,用户可以使用用户接口来促进设备将智能设备110连接到Wi-Fi网络并将智能设备110绑定到终端120,以及输入与连接和绑定相关联的密码。
路由器130可以配置为建立Wi-Fi网络,并促进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之间交换信息。路由器130可以以无线或有线方式连接到智能设备110和/或终端120。
云服务器140可以是通用计算机、大型计算机或这些部件的任意组合。云服务器140可以实现为服务器、包括多个服务器的服务器群、或者云计算服务中心。云服务器140可以由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或智能设备110的制造商或销售商操作。路由器130和云服务器140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彼此连接。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可以经由路由器130与云服务器140通信。终端120还可以经由其它网络而不使用路由器130与云服务器140通信。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在终端和智能设备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200的流程图。例如,方法200可以用于系统100中。参考图2,方法2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202-210。
在步骤202中,终端120获得用于连接到Wi-Fi网络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连接到所述Wi-Fi网络。Wi-Fi连接信息可以包括服务集标识符(SSID)和密码。终端120可以具有用户接口,其允许用户输入各种命令和数据用于连接到Wi-Fi网络。例如,移动电话可以具有键盘或触摸屏,用户可以通过其输入Wi-Fi网络的密码。
在步骤204中,终端120对Wi-Fi连接信息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信息传送到智能设备110。例如,终端120可以将Wi-Fi连接信息编码成声信号、光信号、无线电信号等,并将这些信号传送到智能设备110。
在步骤206中,智能设备110对接收到的Wi-Fi连接信息解码,并根据Wi-Fi连接信息链接到Wi-Fi网络。取决于编码和传送Wi-Fi连接信息的方式,智能终端110可以执行对应的解码方法,以从接收到的信息提取Wi-Fi网络的SSID和密码。智能设备110然后可以根据SSID和密码连接到Wi-Fi网络。在步骤208中,云服务器140验证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的身份。智能设备110和/或终端120可以将一个或多个唯一标识符(UID)和密码发送到云服务器140。这些UID和密码与智能设备110和/或终端120相关联。云服务器140可以查询数据库以确定接收到的UID和密码是否与预定信息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云服务器140出于绑定目的而验证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的身份。否则,云服务器140拒绝将智能设备110绑定到终端120。
在步骤210中,云服务器140形成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之间的绑定关系。云服务器140可以形成智能设备110的标识和终端120的标识之间的绑定关系。智能设备110的标识例如可以是智能设备110中的蓝牙模块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终端120的标识例如可以是终端120的蓝牙模块或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代码的MAC地址。一旦形成绑定关系,则云服务器140就可以促进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之间的信息交换。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智能设备110、终端120、路由器130和云服务器140中的每个可以运行一个或多个应用,以执行方法200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方法200可以用于不具有用户接口或者仅具有有限能力的人机交互的智能设备110。例如,智能摄像机可能仅装备有配置为指示智能摄像机的操作状态的信号灯和/或扬声器,但是没有键盘、触摸板或触摸屏用于用户输入命令。然而,终端120可以通过终端120的用户接口获得Wi-Fi连接信息和用户命令。通过使得终端120能够将所获得的信息发送给智能设备110,方法200提供了在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之间建立通信的便利方案。因此,可以改善用户体验。
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在终端和智能设备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300的流程图。例如,方法300可以用于系统100中。特别地,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可以具有IP组播功能。参考图3,方法3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302-332。
在步骤302中,终端120检测Wi-Fi网络。Wi-Fi网络可以由路由器130建立。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120可以在终端120附近搜索可用Wi-Fi网络,并生成包括由一个或多个路由器提供的一个或多个Wi-Fi网络的Wi-Fi网络列表。如果检测到多个Wi-Fi网络,则终端120可以允许用户选择网络/路由器进行连接。终端120可以配置为周期性扫描附近可用Wi-Fi网络。替代地,终端120可以安装有用于建立与智能设备110的通信的应用。在用户开始应用之后,该应用可以指示终端120扫描附近任何可用Wi-Fi网络。在步骤304中,终端120获得用于连接到Wi-Fi网络的信息。Wi-Fi连接信息可以包括SSID和密码。所述SSID可以由路由器130广播。因此,终端120可以自动检测SSID。然而,如果路由器130的广播功能被禁用,则终端120可以提示用户通过终端120的用户接口手动输入SSID。此外,用户可以通过终端120的用户接口输入网络密码。替代地,网络密码可以预先存储于终端120中。
在步骤306中,终端120根据Wi-Fi连接信息连接到Wi-Fi网络。终端120可以将携带SSID和密码的认证请求发送给路由器130。如果路由器130成功验证SSID和密码,则路由器130可以记录终端120并将授权响应返回给终端120。在接收到授权响应之后,终端120可以将请求发送给路由器130以建立连接,并且路由器130可以使得终端120基于所述请求访问Wi-Fi网络。
在步骤308中,终端120将Wi-Fi连接信息写入到一个或多个第一组播封包和一个或多个第二组播封包中。一个或多个第一组播封包是至少包括关于终端120的标识和Wi-FiSSID的长度以及密码的信息的组播数据报。一个或多个第二组播封包是至少包括Wi-FiSSID和密码的组播数据报。终端120可以利用本领域已知的任意方法对由第一和第二组播封包所携带的信息进行加密。以下将描述生成第一和第二组播封包的细节。
每个组播封包可以使用组播IP地址来将封包标识为组播封包。在组播IP地址和组播MAC地址之间存在映射关系。映射的规则符合互联网协议版本4(IPv4)或IPv6。以下描述假设组播地址是IPv4地址。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原理可以应用于IPv6地址。在IPv4情况下,组播IP地址可以包括4字节(32位),并且组播MAC地址可以包括6字节(48位)。组播MAC地址的较高25位由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固定,而组播MAC地址的较低23位(即,较低3字节)是可编辑的。组播IP地址的较低23位可以映射到对应组播MAC地址的较低23位(即,较低3字节)。通过改变组播IP地址,终端120可以将Wi-Fi连接信息写入到组播MAC地址的3个较低字节,其包含于组播封包的报头中。在嗅探组播封包之后,智能设备110可以读取组播MAC地址并确定Wi-Fi连接信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120可以使用组播MAC地址中的较低3字节中的每个来携带不同类型的信息。例如,终端120可以使用第一字节用于组播封包的序列号,第二字节用于终端120的标识,以及第三字节用于Wi-Fi连接信息的一部分。
终端120可以将终端120的标识写入第一组播封包。终端120的标识可以是与终端120相关联的预设UID。所述标识可能由智能设备110用于确定组播封包是否起源于终端120。例如,所述标识还可以是终端120的MAC地址。另外还例如,所述标识可以是智能设备11的制造商所预设的代码。对于另一例子,所述标识可以是终端120生成的随机同步代码,其配置为启动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之间的同步。类似地,每个第二组播封包还可以包括终端120的标识。
终端120还可以将Wi-Fi SSID的长度和密码写入第一组播封包。“长度”指的是字节的数量。例如,如果密码是1234,则密码的长度是4。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20可以使用保留的序列号用于第一组播封包,以将其与第二组播封包区分开来,并表示每个第一组播封包所携带的信息的类型。例如,具有序列号0的第一组播封包可以表示该分组携带有关于Wi-Fi密码的长度的信息。
终端120可以将至少一字节的Wi-Fi SSID或密码写入每个第二组播封包。例如,如果Wi-Fi密码是30字节长,则终端120可以生成30个第二组播封包携带该密码。终端120还可以将序列号插入到每个第二组播封包中。每个序列号对应于一字节的Wi-Fi SSID或密码。在上述例子中,第n个第二组播封包携带Wi-Fi密码的第n个字节。
在步骤310中,终端120将一个或多个第一组播封包和一个或多个第二组播封包发送给智能设备120。
在步骤312中,智能设备110扫描多个组播信道。为了改善扫描效率,智能设备100可以将所有可用组播信道划分成至少两组。第一组信道在历史上比第二组信道使用地更频繁。智能设备110可以首先扫描第一组信道。如果在第一组信道上没有检测到组播封包,则智能设备110可以继续扫描第二组信道。智能设备110可以扫描每组信道多次以确保扫描精确性。例如,组播信道1、6和11可能比其它信道使用地更频繁。因此,智能设备110可以首先扫描这三个信道一次或多次。如果在这三个信道中没有检测到组播封包,则智能设备110可以继续扫描剩余的组播信道。
在步骤314中,智能设备110在一个或多个组播信道中获得一个或多个第一组播封包,并锁定所述一个或多个组播信道。智能设备110可以利用与终端120所采用的方法一致的方法,对由组播封包携带的信息进行解码和解密,以生成组播封包。如果在第一组播封包中包含的终端的标识与终端120的标识匹配,则智能设备110锁定接收第一组播封包的信道。例如,在信道6上接收到包括与终端120的标识匹配的标识的第一组播封包之后,智能设备110可以锁定信道6。
在步骤316中,智能设备110在锁定的组播信道上获得至少一个第二组播封包。智能设备110可以选择只接收以终端120的标识标记的组播封包。智能设备110可以提取第二组播封包所携带的序列号、终端的标识以及Wi-Fi SSID或密码信息。
在步骤318中,智能设备110基于接收到的第二组播封包的序列号和Wi-Fi SSID和/或密码的长度,检测是否获得额外的第二组播封包。例如,如果第二组播封包携带一字节的WI-Fi SSID或密码并且SSID和密码的组合长度是50字节长,则智能设备110需要获得至少50个第二组播封包来确定SSID和密码。当智能设备110仅接收到最初的45个第二组播封包时,智能设备110可以确定需要5个更多的第二组播封包。相反,在接收到50个第二组播封包之后,智能设备110可以确定不再需要第二组播封包。如果需要额外的第二组播封包来确定Wi-Fi SSID和/或分组,则智能设备110返回步骤316。否则,智能设备110进行到步骤320。
在步骤320中,智能设备110根据接收到的第二组播封包确定Wi-Fi SSID和密码。智能设备110可以以与对应的序列号一致的次序,排列每个第二组播封包携带的Wi-Fi连接信息的字节,从而组合正确的Wi-Fi SSID和密码。在步骤322中,智能设备110根据Wi-FiSSID和密码连接到Wi-Fi网络。该步骤类似于步骤306。
在步骤324中,智能设备110通过Wi-Fi网络连接到云服务器140。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设备110可以将与智能设备110相关联的密码报告给云服务器。这种密码由智能设备110的制造商预先设定。在另一实施例中,云服务器140可以为智能设备110分配密码。
在步骤326中,终端120在Wi-Fi网络中搜索智能设备110,并获取智能设备110的IP地址和UID。在一个实施例中,UID可以是智能设备110的MAC地址。终端120可以使用UID来查询云服务器140关于在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之间是否已经形成绑定关系。如果尚未形成绑定关系,则终端120可以提示用户将智能设备110绑定到终端120。
在步骤328中,终端120触发智能设备110,来生成指明了与智能设备110相关联的密码的通知。例如,如果用户指示终端120在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之间形成绑定关系,则终端120可以使用智能设备110的IP地址而在智能设备110上运行公共网关(CGI)脚本,以语音形式触发智能设备110的密码广播。
在步骤330中,终端120将与智能设备110相关联的密码发送给云服务器140进行验证。在听到密码之后,用户可以在终端120中输入该密码,然后将密码传递给云服务器140进行验证。
在步骤332中,云服务器140验证从终端120接收到的密码,并在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之间形成绑定关系。该步骤类似于图2中所示的步骤208和210。在形成绑定关系之后,云服务器140可以指示智能设备110停止通知密码,例如,停止广播密码。
通过使用IP组播,方法300使得智能设备110能够获得Wi-Fi连接信息,并进一步连接到Wi-Fi网络。方法300不要求用户直接操作智能设备110,因此特别适合于不具有用户接口或仅具有有限能力的人机交互的智能设备。此外,方法300不要求智能设备110的有线连接并且自动化程度高,因此提供了在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之间建立通信的快速和便利的方法。
图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在终端和智能设备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400的流程图。例如,方法400可以用于系统100中。特别地,智能设备110可以具有获取和分析图像信息的能力。例如,智能设备110可以是智能摄像机或者装备有摄像机的设备。参考图4,方法4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402-424。
在步骤402中,终端120检测Wi-Fi网络。
在步骤404中,终端120获得信息用于连接到Wi-Fi网络。
在步骤406中,终端120根据Wi-Fi连接信息连接到Wi-Fi网络。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步骤402-406类似于图3中所示的步骤302-306。
在步骤408中,终端120从云服务器140获得唯一标识符(UID)。该UID可以用于标识将在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之间形成的绑定关系。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120可以安装有用于在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之间建立通信的应用。在连接到Wi-Fi网络之后,所述应用可以指示终端120将请求发送给云服务器140用于生成UID。云服务器140可以为UID设置时限,从而UID将在预定时间之后过期。例如,UID可以包括时间戳,表示UID何时生成以及有效期多长。
在步骤410中,终端120根据Wi-Fi连接信息和UID生成图形码,例如二维快速响应(QR)码。可以通过路由器制造商根据不同格式(例如,UTF-8、GB 2312、ASCII等)设置与不同路由器相关联的SSID和密码。一些格式可能将特殊字符引入QR码,稍后在对QR码进行解码期间引起故障。因此,在生成QR码之前,终端120可以将SSID和密码转换为统一格式。然后,终端120可以使用转换后的SSID和密码根据本领域已知的任意方法来生成QR码。此外,可以使用加密方法来生成QR码,以防止未授权设备破译QR码。
在步骤412中,终端120在终端120的屏幕上显示QR码。所显示的QR码的尺寸是可以调整的。例如,如果终端120具有触摸屏,则用户可以通过将两个手指在屏幕上捏到一起或移动手指分开来放大或缩小QR码。
在步骤414中,智能设备110扫描终端120所显示的QR码。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400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参考图5,用户可以在智能设备110前方持有终端120,并将QR码面向智能设备110的成像方向。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增加扫描的成功率。用户可以将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分离到大约等于终端120的高度的距离。例如,平板计算机可以保持比移动电话远离智能设备100更远距离,因为平板计算机通常比移动电话大。此外,如上所描述的,用户可以调整所显示的QR码的尺寸,以使得智能设备110能够采用完整QR码的清楚图像。智能设备110可以具有配置为通知用户扫描是否成功的信号灯或扬声器。例如,智能设备110可以使用特定颜色的信号灯或提示音以通知用户扫描成功。基于该反馈,用户还可以调整所显示的QR码的距离、高度以及尺寸,直到扫描成功。
在步骤416中,智能设备110对所扫描的QR码进行解码,以提取Wi-Fi连接信息和UID。如在步骤404中所描述的,可以根据预先转换成统一格式的SSID和密码生成QR码。因此,智能设备110可以对初始不同格式的SSID和密码使用相同的解码方法。这样,可以改善智能设备110的兼容性。
在步骤418中,智能设备110根据Wi-Fi连接信息连接到Wi-Fi网络。该步骤类似于图3所示的步骤306。
在步骤420中,智能设备110将UID发送给云服务器140。
在步骤422中,云服务器140确定UID是无效还是已经过期。在从智能设备110接收到UID之后,云服务器140可以分析与UID相关联的时间戳,以确定UID是否是适时的。
在步骤424中,如果UID有效且是适时的,则云服务器140在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之间形成绑定关系。如果UID是无效或已经过期,则云服务器140可以通知终端120绑定失败。智能设备110然后可以生成错误消息,例如闪烁信号灯或制造嘟嘟声,表示绑定已经失败。需要再次执行步骤408-424,以在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之间建立通信。
方法400可以快速在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之间建立通信,因为该方法容易使用并且扫描QR码的成功率高。此外,因为没有通过Wi-Fi网络传送QR码,所以方法400可以在不稳定的Wi-Fi条件下使用,并减小未授权拦截的可能性。
通过使用方法200-400,一个终端可以与多个智能设备绑定,并且一个智能设备还可以与多个终端绑定。在智能设备110绑定到终端120之后,终端120可以连接到智能设备110并与智能设备110交换数据。
图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在终端和已经绑定到该终端的智能设备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600的流程图。例如,方法600可以用于系统100中。特别地,在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之间已经形成了绑定关系。方法600可以在终端120决定与智能设备110交换信息的任何时候使用。参考图6,方法6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602-610。
在步骤602中,终端120取回与智能设备110相关联的UID、用户名称以及密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120可以在其存储器中保存已经与终端120绑定的设备的列表。设备列表可以包括与每个设备相关联的UID、用户名称以及密码。
在步骤604中,终端120连接到云服务器140,并查询关于智能设备110的当前操作状态。云服务器140可以配置为对等(P2P)服务器,以利用本领域已知的任意方法促进智能设备110和终端120之间形成P2P连接。云服务器140还可以配置为存储和管理与智能设备110相关联的用户形成和密码。在连接到云服务器140之后,终端120可以将与智能设备110相关联的UID发送给云140进行状态验证。云服务器140可以检测智能设备110是否连接到网络上。云服务器还可以确定智能设备110是否正常操作,并可用于与终端120连接。如果智能设备110可用,则终端120可以进行到步骤606。否则,终端120可以结束方法600。
在步骤606中,终端120形成到智能设备110的P2P连接。
在步骤608中,终端120将用户名称和密码发送给智能设备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成功,则终端120可以开始于智能设备110交换信息,并结束方法600。然而,在许多情形中,云服务器140可以周期性改变与智能设备110相关联的密码,以确保数据安全性。如果智能设备110所使用的密码已经过期,则验证不成功且终端110进行到步骤610。
在步骤610中,如果验证不成功,则终端120从云服务器140获得与智能设备110相关联的更新后的密码,并将更新后的密码发送给智能设备110进行重新验证。当仍保持与智能设备110的P2P连接时,终端120可以请求云服务器140发送更新后的密码。如果智能设备110验证了更新后的密码,则终端120可以开始与智能设备110交换信息。此外,终端120可以在其存储器内保存更新后的密码以供以后使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120可以在以下时间开始发放600:当用户打开终端120时,当终端120连接到网络时,或者当终端120开始用于管理绑定到终端120的一个或多个设备的应用时。终端120可以为每个绑定的设备执行方法600,从而终端120可以准备好与这些设备通信。这样,用户可以稍后使用终端120来与智能设备110交换信息,而无需体验显著的系统延迟。例如,如果智能设备110是绑定到终端120的智能摄像机,则终端120可以在一旦打开终端时执行方法600。当用户稍后运行智能摄像机应用时,终端120可以立即获得并显示智能摄像机捕捉到的实时视频信息,而无需花费时间建立与智能摄像机的通信。
图7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在终端和智能设备之间建立通信的设备700的框图。例如,设备700可以实现为智能设备110或终端120。参考图7,设备700可以包括以下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部件702、存储器704、电源部件706、多媒体部件708、音频部件710、输入/输出(I/O)接口712、传感器部件714以及通信部件716。
处理部件702可以配置为控制设备700的全部操作,例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摄像机操作以及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部件7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20来执行指令,从而执行上述方法中所有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部件7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其促进处理部件702和其它部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部件7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用于促进多媒体部件708和处理部件7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704可以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设备700的操作。这种数据的例子包括用于在设备700上操作的任意应用或方法的指令、联系数据、电话本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可以利用任意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器设备或其组合实现存储器704,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闪速存储器、或者磁或光盘。
电源部件706可以为设备700的各个部件提供电力。电源部件7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以及与生成、管理和分布在设备700内的工作电源相关联的任意其它部件。
多媒体部件708可以包括屏幕,其提供设备700和用户之间的输出接口。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则屏幕可以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知触摸面板上的触摸、刮擦和手势。触摸传感器不仅感知触摸或刮擦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感知与触摸或刮擦动作相关联的时段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部件708可以包括前置摄像机和/或后置摄像机。前置摄像机和/或后置摄像机可以在设备700处于操作模式(例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接收外部多媒体数据。前置摄像机和后置摄像机中的每一个可以是固定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聚焦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部件710可以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部件710可以包括麦克风,其配置成当设备700处于操作模式(例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视频标识模式)时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接收到的音频信号可以进一步被存储于存储器704中或经由通信部件716进行传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部件710还包括扬声器以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712可以提供处理部件702和外围接口模块(例如,键盘、点击轮、按钮等)之间的接口,例如。按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开始按钮以及锁定按钮。
传感器部件71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以提供设备700的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部件714可以检测设备700的开/关状态、设备700的部件(例如,显示器和键区)的相对定位、设备700或设备700的部件的位置的变化、存在或缺少用户与设备700的接触、设备700的方向或加速度/减速度、以及设备700温度的变化。传感器部件714可以包括接近度传感器,其配置为无需任意物理接触而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部件7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例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成像应用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部件714还可以包括加速计、陀螺仪、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部件716可以配置为促进设备700和其它设备之间的有线或无线通信。设备700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通信标准(例如,Wi-Fi、LTE、2G、3G、4G、5G等)访问无线网络。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716可以经由广播信道从外部广播管理系统接收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联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716还可以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射频标识(RFID)技术、红外线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或其它技术,来实现通信部件716。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电子部件,来实现设备700以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包括指令(例如,包含于存储器704中),由设备700中的处理器720执行以实施上述方法。例如,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存储器芯片(或集成电路)、硬盘、软盘、光数据存储设备,等等。
根据考虑本公开的说明书和实践,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本申请意图覆盖本公开的遵循其通用原理并包括偏离本公开落入本领域已知或惯用实践的任何变型、用途或适应。意图是将说明书和例子仅看作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实范围和精神由后续的权利要求表示。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所述以及附图中所示出的精确构造,而是在不背离其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化。意图是本发明的范围并应该仅受限于随附权利要求。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在终端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条件已经发生;
从所述终端的存储器取回用户名和所述设备的密码;
在所述终端和设备之间形成P2P连接;
将所述用户名和密码发送给所述设备用于验证;以及
如果验证失败,则从服务器获得所述设备的更新后的密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更新后的密码保存于所述存储器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打开所述终端;
所述终端连接到网络;或者
所述终端已经开始用于管理绑定到所述终端的设备的应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存储器取回所述设备的UID;
基于所述UID,查询所述服务器关于所述设备的可用性状态;以及
如果所述设备可用于连接,则形成所述P2P连接。
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其存储:
指令,以及
UID、用户名以及用于设备的密码;以及
处理器,其配置为执行指令用于:
确定条件已经发生;
取回用户名和所述设备的密码;
形成与所述设备的P2P连接;
将所述用户名和密码发送给所述设备用于验证;以及
如果验证失败,则从服务器获得所述设备的更新后的密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用于:
将所述更新后的密码保存于所述存储器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打开所述终端;
所述终端连接到网络;或者
所述终端已经开始用于管理绑定到所述终端的设备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用于:
取回所述设备的UID;
基于所述UID,查询所述服务器关于所述设备的可用性状态;以及
如果所述设备可用于连接,则形成所述P2P连接。
9.一种存储用于在设备和终端之间建立通信的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使得处理器执行包括以下的操作:
确定条件已经发生;
从所述终端的存储器取回用户名和所述设备的密码;
在所述终端和设备之间形成P2P连接;
将所述用户名和密码发送给所述设备用于验证;以及
如果验证失败,则从服务器获得所述设备的更新后的密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还包括:
将所述更新后的密码保存于所述存储器中。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打开所述终端;
所述终端连接到网络;或者
所述终端已经开始用于管理绑定到所述终端的设备的应用。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还包括:
从所述存储器取回所述设备的UID;
基于所述UID,查询所述服务器关于所述设备的可用性状态;以及
如果所述设备可用于连接,则形成所述P2P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28146.8A CN109391634A (zh) | 2016-03-02 | 2016-03-02 | 建立通信的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28146.8A CN109391634A (zh) | 2016-03-02 | 2016-03-02 | 建立通信的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201610117954.XA CN105682253A (zh) | 2016-03-02 | 2016-03-02 | 建立通信的方法、设备、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17954.XA Division CN105682253A (zh) | 2016-03-02 | 2016-03-02 | 建立通信的方法、设备、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91634A true CN109391634A (zh) | 2019-02-26 |
Family
ID=563065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28146.8A Pending CN109391634A (zh) | 2016-03-02 | 2016-03-02 | 建立通信的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201610117954.XA Pending CN105682253A (zh) | 2016-03-02 | 2016-03-02 | 建立通信的方法、设备、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17954.XA Pending CN105682253A (zh) | 2016-03-02 | 2016-03-02 | 建立通信的方法、设备、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20170257475A1 (zh) |
CN (2) | CN109391634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71219B (zh) * | 2016-05-13 | 2020-08-25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WiFi配置方法、WiFi移动终端和WiFi设备 |
CN106211359B (zh) * | 2016-07-18 | 2020-01-03 | 上海小蚁科技有限公司 | 使装置获得服务的方法以及装置 |
CN106211159B (zh) * | 2016-07-29 | 2019-12-2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基于蓝牙的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 |
JP6746427B2 (ja) * | 2016-08-10 | 2020-08-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6571986B (zh) * | 2016-10-09 | 2021-01-26 |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 家用电器的配网方法、系统、家用电器和路由器 |
CN106454812A (zh) * | 2016-10-24 | 2017-02-22 |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
EP3603039A1 (en) * | 2017-03-20 | 2020-02-05 | Carrier Corporation | A method of provisioning headless device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7426725A (zh) * | 2017-04-12 | 2017-12-01 | 深圳市友悦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配置装置、智能终端和物联网设备 |
CN107426798B (zh) * | 2017-05-10 | 2020-08-1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Wifi模块配网方法与装置 |
WO2018226882A1 (en) | 2017-06-07 | 2018-12-13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Behavior-aware security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CN107483715B (zh) * | 2017-07-04 | 2021-03-02 | 上海小蚁科技有限公司 | 终端与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系统、终端、存储介质 |
CA3038380A1 (en) * | 2017-08-15 | 2019-02-21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finding after network configuration |
CN107749813B (zh) * | 2017-09-13 | 2020-11-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账户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设备、服务器及终端 |
CN107770835B (zh) * | 2017-09-26 | 2022-05-17 | 上海尚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08306938B (zh) * | 2017-12-29 | 2021-08-24 |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联产品自动入网的方法、装置及网关 |
JP2019125079A (ja) * | 2018-01-15 | 2019-07-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10661640A (zh) * | 2018-06-29 | 2020-01-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网络设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20200145824A1 (en) * | 2018-11-05 | 2020-05-07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Localized Multi-Factor Network Authentication |
JP7385285B2 (ja) * | 2018-11-14 | 2023-11-22 | コネクトフリ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CN110830336A (zh) * | 2019-10-30 | 2020-02-21 | 青岛海信智慧家居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的WiFi设备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
CN111372297B (zh) * | 2020-03-17 | 2022-02-22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基于奇偶包的WiFi配网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
JP7547782B2 (ja) | 2020-05-22 | 2024-09-1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と通信装置 |
US11204975B1 (en) * | 2020-08-10 | 2021-12-21 | Coupang Corp. | Program interface remote management and provisioning |
JP2022134771A (ja) * | 2021-03-04 | 2022-09-1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の無線設定情報設定方法 |
US12120525B2 (en) * | 2021-09-13 | 2024-10-1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oncealing low power mobile device address during advertisement |
CN118354042A (zh) * | 2024-06-18 | 2024-07-16 | 深圳市丛文安全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视频监控方法、视频监控客户端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02476A (zh) * | 2010-07-27 | 2010-12-01 | 浙江大学 | 移动p2p用户身份认证方法 |
CN104375497A (zh) * | 2014-12-15 | 2015-02-25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电子设备 |
CN104735260A (zh) * | 2015-04-01 | 2015-06-24 | 深圳市蜂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的关联方法 |
CN104994073A (zh) * | 2015-05-29 | 2015-10-21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终端、服务器及其帐号与设备绑定控制、执行方法 |
CN105227433A (zh) * | 2015-07-11 | 2016-01-06 | 深圳市美贝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与智能设备之间的连通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42223A (ja) | 2004-07-30 | 2006-02-09 |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 パケット転送装置 |
KR100566296B1 (ko) | 2004-10-08 | 2006-03-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복합단말기에서 가입자 인증 모듈 엑세스 방법 |
US7467302B2 (en) | 2004-11-19 | 2008-12-16 | Alpha Networks Inc. | Secure connection mechanism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negotiating password between wireless client terminal and wireless access terminal |
US8614833B2 (en) | 2005-07-21 | 2013-12-24 | Fuji Xerox Co., Ltd. | Printer, printer driver, printing system, and print controlling method |
US8255753B2 (en) * | 2007-12-04 | 2012-08-28 | Intel Corporation | Encoding/decoding technique for rebroadcasting lost packets |
US9357352B1 (en) | 2008-01-10 | 2016-05-31 | Wireless Discovery Llc | Location-based discovery of network members by personal attributes using dynamic and static location data |
US8879994B2 (en) | 2009-10-02 | 2014-11-04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facilitating Bluetooth pairing using a camera as a barcode scanner |
US20120136698A1 (en) * | 2010-06-02 | 2012-05-31 | Kent Carl E | Barcode enabled coupon search, retrieval, presentation and redemption via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s |
US10586227B2 (en) | 2011-02-16 | 2020-03-10 |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 Snap mobile payment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
US10223691B2 (en) | 2011-02-22 | 2019-03-05 |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 Universal electronic payment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
US20120214416A1 (en) | 2011-02-23 | 2012-08-23 | Jonathan Douglas Kent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
US8903978B2 (en) | 2011-06-14 | 2014-12-02 | Sonifi Solution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iring a mobile device to an output device |
US20130217333A1 (en) * | 2012-02-22 | 2013-08-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termining rewards based on proximity of devices using short-range wireless broadcasts |
US9373204B1 (en) * | 2012-04-26 | 2016-06-21 | Motio,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cket validation |
CN102710612B (zh) | 2012-05-11 | 2016-06-29 | 张伟 | 实现多方交互通信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
US20150154592A1 (en) * | 2012-06-08 | 2015-06-04 | James Ioannidis | Authorizing a transaction between a client device and a server using a scannable code |
US8752757B2 (en) | 2012-06-14 | 2014-06-17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Device pairing using digital barcoding |
US9681469B2 (en) | 2012-09-07 | 2017-06-13 | Nec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portable termi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
US9338130B2 (en) | 2013-02-11 | 2016-05-10 | Broadcom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register Wi-Fi clients on a Wi-Fi network |
US9576286B1 (en) | 2013-03-11 | 2017-02-21 | Groupon, Inc. | Consumer device based point-of-sale |
US10735408B2 (en) * | 2013-03-14 | 2020-08-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lication connection for devices in a network |
US9100942B2 (en) | 2013-03-14 | 2015-08-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WiFi Direct connection using machine-readable labels |
TWI489900B (zh) | 2013-03-20 | 2015-06-21 |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無線網路系統及其連線方法 |
US20140364151A1 (en) | 2013-06-10 | 2014-12-11 | Michael Aron Schiff | Location based mobile device linking system using short link codes |
US10069679B2 (en) | 2013-06-14 | 2018-09-04 |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initializing a media equipment |
CN103326867B (zh) * | 2013-07-15 | 2019-03-29 | 上海果壳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短距离身份认证能力的智能戒指 |
CN103414881B (zh) * | 2013-08-15 | 2016-06-08 |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 一种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快速配置方法 |
US9049567B2 (en) * | 2013-10-07 | 2015-06-02 | Google Inc. | Hazard detection unit facilitating user-friendly setup experience |
PL3066612T3 (pl) * | 2013-11-07 | 2019-06-28 | Scantrust Sa | Dwuwymiarowy kod kreskowy oraz sposób uwierzytelniania takiego kodu kreskowego |
US9226119B2 (en) * | 2013-11-20 | 2015-12-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ing sensor data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proximally-relevant group communications |
CN104144034B (zh) | 2013-12-04 | 2016-04-1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密码共享和获取方法及装置 |
US9240982B2 (en) | 2013-12-27 | 2016-01-19 | Canon Information And Imaging Solutions, Inc. | Method for associating an image-forming device, a mobile device, and a user |
US20160012465A1 (en) * | 2014-02-08 | 2016-01-14 | Jeffrey A. Sha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receiving, and using funds or credits and apparatus thereof |
JP5733444B1 (ja) | 2014-03-12 | 2015-06-1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10152582B2 (en) * | 2014-03-24 | 2018-12-11 | Jose Bolanos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nd providing secured access to encrypted global identities embedded in a QR code |
US10158536B2 (en) | 2014-05-01 | 2018-12-18 | Belkin International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action with an IoT device |
US20150312240A1 (en) | 2014-04-29 | 2015-10-29 | Altek Corporation | Wireless automatic pairing method, method of establishing connection, and wireless access point device |
CN105242126B (zh) * | 2014-07-07 | 2018-08-07 |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一种高轨道卫星静电放电监测装置 |
US9420331B2 (en) | 2014-07-07 | 2016-08-16 | Google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tegorizing detected motion events |
US9374365B2 (en) | 2014-08-20 | 2016-06-21 | Vmware, Inc. | Pushing a virtual desktop session from an authenticated device using image scanning |
US10374819B2 (en) | 2014-09-19 | 2019-08-06 | Xiaomi Inc. | Methods and devices of accessing wireless network |
CN104283885B (zh) * | 2014-10-14 | 2017-07-28 |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本地认证的多sp安全绑定的实现方法 |
US20170061018A1 (en) | 2015-01-02 | 2017-03-02 | Timothy Reynard Isaac | MetaSpace: augmented data propagation through speech communication |
US9998434B2 (en) * | 2015-01-26 | 2018-06-12 | Listat Ltd. | Secure dynamic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protocol |
US9794784B2 (en) | 2015-01-29 | 2017-10-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zed users from controlling modem of mobile device |
CN104684106B (zh) * | 2015-02-02 | 2018-04-13 | 上海小蚁科技有限公司 | 网络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
US20160260319A1 (en) | 2015-03-04 | 2016-09-08 | Aquimo, Ll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control device to connect to and control a display device |
US9762392B2 (en) | 2015-03-26 | 2017-09-12 | Eurotech S.P.A.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usted provisioning and authentication for networked devices in cloud-based IoT/M2M platforms |
TWI564745B (zh) | 2015-03-27 | 2017-01-01 | 物聯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點對點連線及建立方法及其通訊系統 |
JP2016218600A (ja) | 2015-05-18 | 2016-12-2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端末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9338638B1 (en) * | 2015-05-26 | 2016-05-10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wireless device and service discovery |
CN104936304B (zh) * | 2015-06-01 | 2018-09-1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智能设备绑定方法、智能设备及服务器 |
US9854425B2 (en) * | 2015-06-16 | 2017-12-26 | Google Inc. | Remote alarm hushing |
US10332096B2 (en) | 2015-07-27 | 2019-06-25 | Paypal,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acon and gesture detection system |
US20170054770A1 (en) | 2015-08-23 | 2017-02-23 | Tornaditech Llc | Multimedia teleconference streaming architecture between heterogeneous computer systems |
US9819674B2 (en) | 2015-10-29 | 2017-11-14 | Ricoh Company, Ltd.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cure operation of image forming device |
KR102483832B1 (ko) | 2016-02-19 | 2023-01-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생체 정보 기반 인증을 이용한 전자 장치들 간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
-
2016
- 2016-03-02 CN CN201811528146.8A patent/CN109391634A/zh active Pending
- 2016-03-02 CN CN201610117954.XA patent/CN105682253A/zh active Pending
- 2016-05-11 US US15/151,619 patent/US2017025747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
- 2017-01-24 US US15/414,313 patent/US10038772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1-30 US US15/419,366 patent/US10178215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1-30 US US15/418,968 patent/US1003877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02476A (zh) * | 2010-07-27 | 2010-12-01 | 浙江大学 | 移动p2p用户身份认证方法 |
CN104375497A (zh) * | 2014-12-15 | 2015-02-25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电子设备 |
CN104735260A (zh) * | 2015-04-01 | 2015-06-24 | 深圳市蜂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的关联方法 |
CN104994073A (zh) * | 2015-05-29 | 2015-10-21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终端、服务器及其帐号与设备绑定控制、执行方法 |
CN105227433A (zh) * | 2015-07-11 | 2016-01-06 | 深圳市美贝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与智能设备之间的连通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257893A1 (en) | 2017-09-07 |
US10178215B2 (en) | 2019-01-08 |
US20170257896A1 (en) | 2017-09-07 |
US20170257475A1 (en) | 2017-09-07 |
US10038773B2 (en) | 2018-07-31 |
US10038772B2 (en) | 2018-07-31 |
US20170257765A1 (en) | 2017-09-07 |
CN105682253A (zh) | 2016-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91634A (zh) | 建立通信的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683601B (zh) | 用于控制器与附件之间的通信的中继服务 | |
KR101491392B1 (ko) | 간접적인 디바이스 통신 | |
CN107483715B (zh) | 终端与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系统、终端、存储介质 | |
CN110235424A (zh) |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提供和管理安全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 |
US9882915B2 (en) | Device control method, device control system | |
KR102137673B1 (ko) | 어플리케이션 연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시스템 | |
WO2016201811A1 (zh) |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5553932A (zh) | 智能家电设备的远程控制安全绑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5516103A (zh) | 绑定智能家电设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4967595A (zh) | 将设备在物联网平台进行注册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452924B (zh) | 同步无线网络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227516A (zh) | 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控制中心设备及穿戴终端 | |
CN105551120A (zh) | 楼宇对讲方法、nfc开锁设备和楼宇对讲系统 | |
CN104768153B (zh) | 发送、接收网络配置信息的方法及其wifi终端 | |
CN104869568A (zh) | 一种基于音频的监控系统配置方法及系统 | |
KR100864479B1 (ko) | 이동통신 단말기와 블루투스 장치 간 페어링 방법과 이를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시스템 | |
CN104768235A (zh) | 一种设备间自动连接的方法和设备 | |
KR20160084680A (ko) | Iot 디바이스 인증 방법, iot 디바이스 인증 수행 방법, 사용자 단말 및 인증 서버 | |
JP6145844B2 (ja) | 住宅情報盤、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及び携帯無線端末機用プログラム | |
JP2018170806A (ja)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6166051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2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