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1426B - 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91426B CN109391426B CN201710687231.8A CN201710687231A CN109391426B CN 109391426 B CN109391426 B CN 109391426B CN 201710687231 A CN201710687231 A CN 201710687231A CN 109391426 B CN109391426 B CN 10939142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ource
- frequency domain
- offset
- bwp
- bandwid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7—Variable allocation of band or ra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类节点向第二类节点发送资源位置信息,该资源位置信息至少用于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其中,所述频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部分BWP、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公共控制资源集。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基站无法指示BWP、PDSCH以及common CORESET(s)的资源位置的问题,达到了可以对资源位置进行有效指示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中,将会采用比第四代通信系统所采用的载波频率更高的载波频率进行通信,比如28GHz、45GHz等等,5G new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Technology,简称为RAT)系统潜在工作频段达到100GHz。由于高频通信对应的载波频率具有更短的波长,所以可以保证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天线元素,而更多的天线元素意味着可以采用波束赋形的方法来提高天线增益,从而保证高频通信的覆盖性能。
采用波束赋形的方法后,发射端可以将发射能量集中在某一方向上,而在其它方向上能量很小或者没有,也就是说,每个波束具有自身的方向性,每个波束只能覆盖到一定方向上的终端,发射端即基站需要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方向上发射波束才能完成全方位覆盖。现有技术中,倾向在终端初始接入网络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波束方向的测量与识别,并集中在一个时间间隔内将基站侧发射波束轮询一遍,供终端测量识别优选的波束或端口。具体的,在一个同步信号发送周期内有多个同步信号块(SS block),每个SS block内承载特定波束/端口(组)的同步信号,一个同步信号发送周期完成一次波束扫描,即完成所有波束/端口的发送。
在现有技术中,物理载波中心频点(即直流频率)被放置在各个信道号(channelnumber)对应的频域位置上。相邻信道号之间的频率间隔被称为信道栅格(channelraster)或载波栅格(carrier raster)间隔。终端搜索同步信号的频域步长被称为频率栅格(frequency raster)或终端栅格(UE raster)间隔。在LTE系统中,终端栅格间隔与信道栅格间隔相同,即终端在所有可能的信道号(即信道编号)对应的频域位置上搜索同步信号,图1是现有技术中终端栅格与信道栅格相同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在NR中,为了更灵活地进行频谱部署,并降低终端频域搜索的复杂度,工业界提出使用更大的终端栅格间隔,即终端栅格间隔可以大于信道栅格间隔。在这种情况下,同步信号、广播信道或其它相关信号/信道的中心频点很可能与物理载波的中心频点不同。目前标准讨论中已经确定了最小载波带宽以及同步带宽,这就意味着确定了终端栅格间隔的最大值,而且终端栅格间隔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信道栅格间隔。如果终端栅格间隔取中间的某个值,由于NR系统带宽通常较大,因此一个物理载波带宽在频域上可能包含多个SSblocks。
另外,高频通信的工作带宽通常较高,高达几百MHz,为了减小资源调度开销,也为了让小带宽能力的终端能够正常通信,现有技术已经提出将未来无线通信系统(NewRadio,简称为NR)的物理载波带宽划分成多个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简称为BWP),在BWP内为终端调度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或者向终端传输广播类的信息。而不是像LTE那样在整个物理载波内调度终端,或者向终端传输广播类的信息。在NR中,公共控制信息承载在公共控制资源集common CORESET(s)中,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例如寻呼、部分UE specific的控制信息以及部分广播类型的信息都与公共控制信息有关,common CORESET(s)调度的频谱资源需要在某个BWP或者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DSCH)资源内,因此基站如何指示BWP、PDSCH以及common CORESET(s)的资源位置至关重要。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的基站无法指示BWP、PDSCH以及common CORESET(s)的资源位置,针对该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基站无法指示BWP、PDSCH以及common CORESET(s)的资源位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位置的指示方法,包括:第一类节点向第二类节点发送资源位置信息,所述资源位置信息至少用于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其中,所述频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部分BWP、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公共控制资源集。
可选地,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 block的频域位置;所述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为公共控制资源集的频域位置。
可选地,所述公共控制资源集包含在BWP或者PDSCH占用的资源中;或者,所述公共控制资源集与BWP或者PDSCH占用的资源部分交叠;或者,所述公共控制资源集与BWP或者PDSCH占用的资源部分完全不交叠;或者,所述公共控制资源集与BWP或者PDSCH占用的资源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
可选地,所述公共控制资源集承载的控制信息调度的资源位于BWP或者PDSCH占用的资源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类节点向所述第二类节点指示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包括:指示所述第一资源相对于参考点的频域上的偏移;或者,指示所述第一资源相对于参考点的频域上的偏移,以及所述第一资源的带宽;其中,所述参考点包括以下任意一项的中心或边界:物理载波、下行同步信号带宽、下行同步信号块SS block。
可选地,所述第一类节点向所述第二类节点指示所述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包括:指示所述第二资源相对于参考点或者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上的偏移;或者,指示所述第二资源相对于参考点或者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上的偏移,以及第二资源的带宽或者第二资源的带宽与第一资源的带宽间的关系;其中,所述参考点包括以下任意一项的中心或边界:物理载波、下行同步信号带宽、下行同步信号块SS block。
可选地,指示所述BWP的频域位置包括指示所述BWP的索引。
可选地,确定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 block的频域位置的方式包括:所述第一类节点在系统带宽内配置一个或者多个SS block,其中,每个SSblock的频域位置对应一个索引;将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配置为所述一个或者多个SSblock的频域位置中的一个。
可选地,指示配置的SS block的频域位置包括:指示配置的SS block的频域位置索引。
可选地,所述第一类节点向第二类节点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包括:所述第一类节点利用物理广播信道承载所述资源位置信息;或者,所述第一类节点利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专用信令承载所述资源位置信息;或者,所述第一类节点利用物理广播信道承载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信息,利用RRC专用信令承载所述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信息,或者,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和/或所述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信息的一部分用物理广播信道承载,另一部分用RRC信令承载信息。
可选地,所述RRC专用信令由与所述第一类节点相邻的节点发送至所述第二类节点。
可选地,所述频域上的偏移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偏移量,左右偏移指示。
可选地,所述频域上的偏移量用以下一项或多项来表示:相对信道编号、相对信道组编号、相对物理资源块PRB编号、相对PRB组编号、相对子载波编号。
可选地,所述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频域上资源的中心位置;或者,所述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频域上资源的边界位置;或者,所述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频域上资源的中心位置和频域资源的带宽;或者,所述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频域上资源的边界位置和频域资源的带宽;或者,所述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频域资源的带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位置的接收方法,包括:第二类节点接收第一类节点发送的用于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的资源位置信息;其中,所述频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部分BWP、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公共控制资源集。
可选地,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 block的频域位置;所述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为公共控制资源集的频域位置。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类节点接收所述第一类节点指示的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并根据预定义规则确定所述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
可选地,所述预定义规则为预先定义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和频域偏移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所述因素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同步信号块索引、物理小区标识、系统帧号、频带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位置的指示装置,应用于第一类节点,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类节点发送资源位置信息,所述资源位置信息至少用于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其中,所述频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部分BWP、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公共控制资源集。
可选地,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 block的频域位置;所述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为公共控制资源集的频域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位置的接收装置,应用于第二类节点,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类节点发送的用于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的资源位置信息;其中,所述频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部分BWP、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公共控制资源集。
可选地,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 block的频域位置;所述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为公共控制资源集的频域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通过本发明,第一类节点向第二类节点发送资源位置信息,该资源位置信息至少用于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其中,所述频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部分BWP、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公共控制资源集。也就是说,通过第一类节点向第二类节点发送资源位置信息,以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站无法指示BWP、PDSCH以及common CORESET(s)的资源位置的问题,达到了可以对资源位置进行有效指示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现有技术中终端栅格与信道栅格相同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位置的指示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SS block、BWP以及Common CORESET在NR载波中的频域位置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SS block、BWP以及Common CORESET在NR载波中的频域位置示意图(一);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SS block、BWP以及Common CORESET在NR载波中的频域位置示意图(二);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位置的指示方法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位置的指示方法示意图(一);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位置的指示方法示意图(二);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位置的指示方法示意图(三);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位置的指示方法示意图(四);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位置的指示方法示意图(五);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位置的指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位置的接收方法流程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位置的接收装置的结构;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资源位置的指示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位置的指示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第一类节点向第二类节点发送资源位置信息,该资源位置信息至少用于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其中,该频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该第一资源或该第二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部分BWP、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公共控制资源集。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第一类节点可以为基站,具体如,收发节点(Transmit-Receive point,简称为TRP),中继节点,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家庭基站,射频拉远,接入节点(Access point,简称为AP)等,第二类节点的例子如终端,中继节点等。在以下实施例中第一类节点以基站为例,第二类节点以终端为例等,但不限于此。
通过上述步骤S202,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基站无法指示BWP、PDSCH以及commonCORESET(s)的资源位置的问题,达到了可以对资源位置进行有效指示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上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 block的频域位置;该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为公共控制资源集的频域位置。
可选地,上述公共控制资源集包含在BWP或者PDSCH占用的资源中;或者,该公共控制资源集与BWP或者PDSCH占用的资源部分交叠;或者,该公共控制资源集与BWP或者PDSCH占用的资源部分完全不交叠;或者,该公共控制资源集与BWP或者PDSCH占用的资源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
可选地,上述公共控制资源集承载的控制信息调度的资源位于BWP或者PDSCH占用的资源内。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类节点向该第二类节点指示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包括以下方式:
指示该第一资源相对于参考点的频域上的偏移;或者,指示该第一资源相对于参考点的频域上的偏移,以及该第一资源的带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参考点包括以下任意一项的中心或边界:物理载波、下行同步信号带宽、下行同步信号块SS block。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类节点向该第二类节点指示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包括以下方式:
指示该第二资源相对于参考点或者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上的偏移;或者,指示该第二资源相对于参考点或者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上的偏移,以及第二资源的带宽或者第二资源的带宽与第一资源的带宽间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参考点包括以下任意一项的中心或边界:物理载波、下行同步信号带宽、下行同步信号块SS block。
可选地,指示该BWP的频域位置包括指示该BWP的索引。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确定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block的频域位置的方式包括:该第一类节点在系统带宽内配置一个或者多个SS block,其中,每个SS block的频域位置对应一个索引;将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配置为该一个或者多个SS block的频域位置中的一个。
可选地,指示配置的SS block的频域位置包括:指示配置的SS block的频域位置索引。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类节点向第二类节点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包括:该第一类节点利用物理广播信道承载上述资源位置信息;或者,该第一类节点利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专用承载上述资源位置信息;或者,该第一类节点利用物理广播信道承载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信息,利用RRC专用信令承载该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信息,或者,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和/或该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信息的一部分用物理广播信道承载,另一部分用RRC信令承载信息。
可选地,上述RRC专用信令由与该第一类节点相邻的节点发送至该第二类节点。
可选地,上述频域上的偏移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偏移量,左右偏移指示。
可选地,上述频域上的偏移量用以下一项或多项来表示:相对信道编号、相对信道组编号、相对物理资源块PRB编号、相对PRB组编号、相对子载波编号。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该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频域上资源的中心位置;或者,该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频域上资源的边界位置;或者,该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频域上资源的中心位置和频域资源的带宽;或者,该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频域上资源的边界位置和频域资源的带宽;或者,该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频域资源的带宽。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对本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可选实施例中,相对信道(组)/PRB(组)/子载波编号:一般地A相对于B的相对信道(组)/PRB(组)/子载波编号指A所在的频域位置与B所在的频域位置相差的信道栅格(组)数/PRB(组)数/子载波数。
A相对于B频域上的左右偏移:A所在的频域位置高于B所在的频域位置时是右偏移,A所在的频域位置低于B所在的频域位置时是左偏移。
可选实施例1
本可选实施例描述利用相对于参考点的频域上的偏移指示第一和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
如图3给出了SS block、BWP以及Common CORESET在NR载波中的频域位置,其中,n为SS block的中心频点对应的信道编号,m为BWP的中心频点对应的信道编号,m+k为CommonCORESET中心频点对应的信道编号。
具体地,基站可以利用Common CORESET承载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调度BWP或者调度BWP资源的一部分,第一资源以BWP为例,第二资源以Common CORESET为例,参考点以SS block的中心为例。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向终端指示BWP和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中心频点的偏移和以及BWP和Common CORESET的带宽,具体指示的内容包括相对信道编号、左右偏移指示和带宽,如表1所示,其中相对信道编号就是BWP或者CommonCORESET的中心频点所在的频域位置与SS block的中心频点所在的频域位置相差的信道栅格数,左右偏移指示就是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是左偏移还是右偏移的指示,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高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时是右偏移,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低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时是左偏移。
表1
优选地,基站可以利用物理广播信道或者RRC专用信令向终端发送BWP和Common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中心频点的偏移量、左右偏移指示以及BWP和CommonCORESET的带宽等信息,或者,一部分利用物理广播信道,一部分利用RRC专用信令向终端发送BWP和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中心频点的偏移量、左右偏移指示以及BWP和Common CORESET的带宽等信息。
优选地,所述RRC专用信令也可以由相邻基站发送给终端。
用相对信道编号来表示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的偏移仅仅是一个示例。如果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与SS block的中心频点之间的频率差不是信道栅格的整数倍,则仅仅用相对信道编号无法准确表示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的偏移,这时需要考虑其它的方法。
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的偏移还可以用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的相对子载波编号来表示,其中相对子载波编号指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所在频域位置与SS block的中心频点所在的频域位置相差的子载波数,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高于SSblock的中心频点时是右偏移,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低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时是左偏移。比如BWP的中心频点所在的频域高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所在的频率(子载波按照由低频到高频递增的顺序编号),且两者相差K个子载波波,则BWP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的偏移为相对子载波编号为K,且为右偏移;或者,
用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的相对PRB编号来表示;或者,
用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的相对PRB编号,以及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相对PRB编号对应的频域位置的相对子载波编号来表示;或者,
用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的相对信道编号以及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相对信道编号对应的频域位置的相对子载波编号来表示;或者,
用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的相对信道编号以及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相对信道编号对应的频域位置的相对PRB编号来表示;或者,
用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相对信道编号以及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相对信道编号对应的频域位置的相对PRB编号,以及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相对PRB编号对应的频域位置的相对子载波编号来表示。
对于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的带宽不限于表1中的指示方式,也可以预定义N1种带宽,则只需用log2(N1)比特信息就可以表示某个资源的带宽,比如4种带宽:100个RB,50RB,30个RB,20个RB。则只需用2比特信息就可以表示某个资源的带宽。
如果BWP的带宽是固定的,比如50个RB,则基站无需向终端指示BWP的带宽。同样地,如果Common CORESET的带宽是固定的,比如20个RB,则基站无需向终端指示CommonCORESET的带宽。也就是说基站只需向终端指示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block的中心频点的偏移就可以了。
另外,如果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的偏移是固定的,例如偏移量和左右偏移是固定的,则基站只需向终端指示带宽的大小,如果仅仅偏移量固定,则只需指示是左偏移还是右偏移,以及带宽的大小。
另外,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位置也可以用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边界(例如左边界,即起始频域位置,或者右边界,即终止频域位置)相对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的偏移来指示,可以用相对于参考点偏移的RB数来表示,例如偏移0个RB表示与SS block中心频点位置重合,指示方法与用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的偏移的指示方法类似。
具体地,可以利用1比特的左右偏移指示以及资源指示值(Resource IndicationValue,RIV),来指示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或者边界(例如左边界,即起始频域位置,或者右边界,即终止频域位置)相对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的偏移量和BWP的带宽或者Common CORESET的带宽。
所述RB的带宽可以是根据SS block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也可以是PBCH或者最小系统信息(RMSI)或者RRC专用信令通知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一个RB在频域上包含12个子载波。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下两种情况基站向终端指示资源的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类似:1)第一资源是下行业务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第二资源是Common CORESET;2)第一资源是Common CORESET,第二资源是BWP或者下行业务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
上述实施例中,参考点以SS block的中心频点为例进行说明,参考点为NR载波的中心或者边界、下行同步信号带宽的中心或者边界、SS block边界时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指示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参考点的偏移。例如参考点为SS block的右边界时,表2给出了BWP和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SS block的右边界频点的偏移和带宽。
表2
综上,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位置是中心频点、边界中任意一个,参考点是NR载波的中心或者边界、下行同步信号带宽的中心或者边界、SS block的中心或者边界中任意一个时,都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类似的方法来指示BWP或者Common CORESET的频域位置。
可选实施例2
本可选实施例描述利用相对于参考点的频域上的偏移指示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利用相对于第一资源的频域上的偏移指示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
如图4给出了SS block、PDSCH以及Common CORESET在NR载波中的频域位置,其中,k1、k2和k3分别为SS block、PDSCH以及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对应的子载波编号,基站可以利用Common CORESET承载的PDCCH调度PDSCH占用的资源。第一资源以PDSCH占用的资源为例,第二资源以Common CORESET为例,参考点以SS block的中心为例。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向终端指示PDSCH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中心频点的偏移和PDSCH的带宽,以及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PDSCH的中心频点的偏移和Common CORESET的带宽,具体指示的内容包括相对子载波编号、左右偏移指示和带宽,如表3所示。
其中,PDSCH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的相对子载波编号指PDSCH的中心频点所在频域位置与SS block的中心频点所在的频域位置相差的子载波数,PDSCH的中心频点高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时是右偏移,PDSCH的中心频点低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时是左偏移。
其中,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PDSCH的中心频点的相对子载波编号指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所在频域位置与PDSCH的中心频点所在的频域位置相差的子载波数,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高于PDSCH的中心频点时是右偏移,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低于PDSCH的中心频点时是左偏移。
表3
对于第一资源是Common CORESET、第二资源是PDSCH占用的资源的情况,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来指示。具体地,基站向终端指示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中心频点的偏移和Common CORESET的带宽,以及PDSCH的中心频点相对于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的偏移和PDSCH的带宽,具体指示的内容包括相对子载波编号、左右偏移指示和带宽,如表4所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PDSCH的中心频点低于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因此指示PDSCH的中心频点相对于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的偏移时,左右偏移指示为0,即PDSCH的中心频点相对于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是左偏移。
表4
如果PDSCH的带宽是固定的,比如50个RB。则基站无需向终端指示PDSCH的带宽。同样地,如果Common CORESET的带宽是固定的,比如20个RB。则基站无需向终端指示CommonCORESET的带宽。
基站可以利用物理广播信道或者RRC专用信令向终端通知PDSCH、Common CORESET的频域位置,或者,利用物理广播信道通知PDSCH占用的资源的频域位置,利用RRC专用信令通知Common CORESET的频域位置,或者,利用物理广播信道通知Common CORESET的频域位置,利用RRC专用信令通知PDSCH专用的资源的频域位置。其中所述RRC专用信令也可以由相邻基站发送给终端。
可选实施例3
本可选实施例描述利用相对于参考点的频域上的偏移指示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第二类节点根据预定义规则计算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
如图5给出了SS block、BWP以及Common CORESET在NR载波中的频域位置。第一资源以BWP为例,第二资源以Common CORESET为例,参考点以SS block的中心为例。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向终端指示BWP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中心频点的偏移和BWP的带宽,CommonCORESET的带宽,具体指示的内容包括相对子载波编号、左右偏移指示和带宽,如表5所示,其中-表示所述项不存在。
其中,BWP的中心频点相对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的相对子载波编号指BWP的中心频点所在频域位置与SS block的中心频点所在的频域位置相差的子载波数,BWP的中心频点高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时是右偏移,PDSCH的中心频点低于SS block的中心频点时是左偏移。
终端根据预定义规则计算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BWP的中心频点的偏移。
所述预定义规则定义了一个或多个因素和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参考点或者BWP的中心频点的偏移量之间的关系,所述因素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同步信号块索引、物理小区标识、系统帧号、频带信息。
所述预定义规则可以是一个默认频域偏移量,例如偏移4个RB;也可以根据定时信息、物理小区标识、频带信息中任意一项或多项来定义,具体地例如:SS block index,物理小区标识CellID,系统帧号SFN,频带范围等。其中SS block index是终端完成下行同步时同步信号所在的SSblock的Index,SFN是终端完成下行同步时同步信号所在的无线帧的编号。频带范围是提前划分好的,每个频带范围对应唯一一个频带范围标识。确定预定义规则的原则是根据不同的SS block index(组)、物理小区标识CellID(组)、系统帧号SFN(组)、频带范围(组)计算的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BWP的中心频点的偏移尽可能不同,以减小使用Common CORESET传输信息时相邻小区间的相互干扰。
例如,预定义规则可以是SS block index N2对应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BWP的中心频点偏移N2个RB;或者,
SS block index N2对应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BWP的中心频点偏移K*floor(N2/M)个RB,其中floor表示下取整;或者,
SS block index N2对应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BWP的中心频点偏移K*mod(N2,M)个RB,其中mod是取模运算;或者,
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根据物理小区标识CellID,系统帧号SFN,频带范围确定预定义规则。
例如,预定义规则是偏移K*floor(X/M)或者K*mod(X,M)个RB,其中X可以是CellID,SFN,频带范围标识。
预定义规则也可以是上述各种方式的组合,例如偏移K*floor(N2/M)+L*mod(CellID,M)个RB。
在上述公式中,N2和X是非负整数,K和L是正整数,M是大于1的整数。
例如以终端成功完成下行同步的同步信号所在的SS block index为2为例,按照预定义规则SS block index N2对应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BWP的中心频点偏移N2个RB,则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相对于BWP的中心频点偏移2个RB,然后再根据左右偏移指示1和Common CORESET的带宽为20个RB,就可以知道Common CORESET的频域位置。
上述偏移量以RB为单位仅仅是举例,实际偏移量不限于RB,可以是任何能够度量频率的单位,例如Y kHz/MHz,RB组,子载波,子载波组,信道栅格,信道栅格组等。
如下几种情况基站向终端指示资源的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类似:1)第一资源是Common CORESET,第二资源是BWP;2)第一资源是Common CORESET,第二资源是下行业务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3)第一资源是下行业务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第二资源是CommonCORESET。主要思想都是第一资源是相对于参考点指示的频域上的偏移,第二资源是相对于第一资源且由终端根据预定义规则计算的频域上的偏移。
表5
可选实施例4
本可选实施例描述通过指示BWP索引来指示BWP的频域位置。
基站将系统带宽(即物理载波的带宽)均匀划分若干个BWP,如图6所示基站将物理载波划分成4个BWP,对应索引分别为0,1,2,3。假设终端已经知道了物理载波的中心频点以及系统带宽内BWP的划分方式,则基站可以利用2比特信息,直接向终端指示BWP的索引,例如直接向终端指示BWP的索引为3,终端根据物理载波的中心频率和带宽以及BWP的划分方式就可以获得BWP3的频域位置,就可以知道Common CORESET承载的控制信息调度的资源位于BWP3内。这样做的好处是与指示BWP3相对参考点的偏移以及带宽相比大大地降低了指示BWP3频域位置的开销。
另外,基站可以通过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方法指示Common CORESET的频域位置,这里就不在赘述。
基站可以利用RRC专用信令向终端指示BWP索引、Common CORESET的频域位置,或者,利用物理广播信道通知BWP索引,利用RRC专用信令通知Common CORESET的频域位置,或者,利用物理广播信道通知Common CORESET的频域位置,利用RRC专用信令通知BWP索引。
可选实施例5
本可选实施例描述利用指示配置的SS block的频域位置索引,以及指示CommonCORESET相对配置的SS block的频域位置的偏移,来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
基站在系统带宽内配置一个或者多个SS block,每个SS block的频域位置对应一个索引,如图7所示,基站在系统带宽内配置了两个SS block,对应索引分别为0,1,假设终端已经知道了每个SS block的频域位置,以及它所在的BWP和BWP的带宽。则基站可以利用1比特信息,直接向终端指示配置的SS block的频域位置索引,终端根据SS block的配置信息就可以获得配置的SS block的频域位置,就可以知道Common CORESET承载的控制信息调度的资源位于BWP2内。这样做的好处是与指示BWP2相对参考点的偏移以及带宽相比大大地降低了指示BWP2频域位置的开销。
然后基站向终端指示Common CORESET的中心频点或者边界相对配置的SS block的中心频点或者边界的偏移,以及Common CORESET的带宽,以便终端获取Common CORESET资源的频域位置,终端再根据Common CORESET调度的资源所在的BWP(即BWP2)以及用其他方法获取的Common CORESET资源的时域位置,就可以成功地获得Common CORESET携带的信息。
可选实施例6
本可选实施例描述了利用Common CORESET资源的带宽与BWP或者PDSCH的资源的带宽的关系联合指示Common CORESET、BWP和PDSCH的带宽的方法。
如果第一资源的带宽和第二资源的带宽有固定的关系,则可以联合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的带宽。假设第一资源的带宽和第二资源的带宽有多种固定关系,可以指示其中一个资源的带宽,以及指示两个资源的带宽属于哪种关系。
例如第一资源为BWP,第二资源为Common CORESET,则第一资源的带宽和第二资源的带宽有2种关系:1)第二资源的带宽与第一资源的带宽相同;2)第二资源的带宽是第一资源的带宽的一半。基站只需指示第一资源的带宽,以及第一资源的带宽和第二资源的带宽间的关系是第一种或者第二种即可,而不必分别指示两个资源的带宽,从而节省指示的资源开销,尤其是带宽较大时。
可选实施例7
本可选实施例以指示BWP的频域位置为例,描述了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的具体实现方法。
可以利用1比特的左右偏移指示以及资源指示值RIV,来指示BWP的边界或者中心相对于参考点的偏移和BWP的带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BWP的带宽是固定的,也就是说BWP的带宽对于基站和终端是事先知道的,则RIV占用的比特数由BWP左边界或者右边界或者中心相对于参考点的最大偏移量确定,即由表示最大偏移量需要的比特数来确定,RIV的取值等于BWP的左边界或者右边界或者中心相对于参考点的偏移量。例如,最大偏移量为31个RB,BWP中心相对于参考点的偏移量为12个RB,因为表示最大偏移量至少需要5比特信息,因此RIV占用的比特数为5,RIV=12,用二进制表示RIV=01100。
2)BWP的带宽不是固定的,且参考点在BWP的外面,指示方法:当BWP位于参考点的右侧时,指示BWP的左边界以及带宽;当BWP位于参考点的左侧时,指示BWP的右边界以及带宽,具体地,BWP的边界相对于参考点的最大偏移量为物理载波带宽或者固定值,基站根据BWP的边界相对于参考点的偏移量、BWP的带宽确定RIV值,将RIV值发送给终端,然后终端根据收到的RIV值反计算出BWP的边界相对于参考点的偏移量以及带宽,再根据获取的左右偏移指示,从而获得BWP的边界位置以及带宽。假设最大偏移量为物理载波带宽,用N个RB表示。用L表示BWP的带宽为L个RB,用S表示BWP的边界相对于参考点的偏移量为S个RB,BWP的左边界位于参考点的右侧,如图8所示;BWP的右边界位于参考点的左侧,如图9所示。则RIV占用的比特数为RIV的取值为:
否则RIV=N(N-L+1)+N-1-S 公式2
如果采用的是公式1,则S=RIV%N;如果采用的是公式2,则S=N-1-RIV%N。终端获得了S和L的值,也就获得了BWP的边界相对于参考点的偏移量和带宽,再加上左右偏移指示,从而确定是左边界还是右边界,从而获得了BWP的频域位置,即BWP的边界位置和带宽。
3)BWP的带宽不是固定的,指示BWP的中心频点位置以及带宽,包括:BWP的中心频点相对于参考点的偏移量以及左右偏移指示,BWP的带宽。具体方法如下:协议预先确定BWP的中心频点相对于参考点的最大偏移量N,基站根据BWP的中心频点相对于参考点的偏移量、BWP的带宽确定RIV值,然后终端根据收到的RIV值反计算出BWP的中心频点相对于参考点的偏移量以及带宽,再根据获取的左右偏移指示,从而获得BWP的中心频点位置以及带宽。假设最大偏移量为物理载波带宽,用N表示物理载波的带宽为N个RB,用2L表示BWP的带宽为2L个RB(也就是说带宽为偶数个RB),即BWP带宽的一半为L个RB,用S表示BWP的中心频点相对于参考点的偏移量为S个RB,BWP的中心频点位于参考点的右侧,如图10所示;BWP的中心频点位于参考点的左侧,如图11所示。则RIV占用的比特数为RIV的取值为:
RIV=N(L-1)+S 公式5
终端收到RIV后,计算L和S的值,即S=RIV%N;因此终端根据RIV就可以获得BWP的带宽为偏移量为S=RIV%N,终端获得了S和2L的值,也就获得了BWP的中心频点相对于参考点的偏移量和带宽,再加上左右偏移指示,从而获得了BWP的频域位置。
在实现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方法。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基站还需要向终端指示Common CORESET的时域位置,以便终端快速接收Common CORESET所承载的信息。所述Common CORESET的时域位置可用其他方法指示,例如,如果Common CORESET是周期发送的,则可以指示发送周期,周期的起始位置所在的无线帧,以及每个发送周期内Common CORESET的起始位置以及持续OFDM符号数。如果是Common CORESET是非周期发送的,则可以指示Common CORESET相对于某个参考位置的时域偏移(例如延迟n个OFDM符号),以及持续OFDM符号数。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指示资源位置的方法,包括:第一类节点向第二类节点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指示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指示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其中,第一资源指带宽部分BWP或者下行业务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第二资源指commonCORESET(s)的资源。或者,第一资源指common CORESET(s)的资源,第二资源指带宽部分BWP或者下行业务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使得基站能够向终端指示BWP、PDSCH以及commonCORESET(s)的资源位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基站无法指示BWP、PDSCH以及common CORESET(s)的资源位置的问题。另外,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由终端根据预定义则计算,减小了指示开销,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小使用指示的资源传输信息时相邻小区间的相互干扰。另外,联合指示资源带宽的方法也可以降低资源指示的开销。
可选地,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每个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最优实施方式。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资源位置的指示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位置的指示装置的结构框图,应用于基站,如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
1)发送模块122,用于向第二类节点发送资源位置信息,所述资源位置信息至少用于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
其中,所述频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部分BWP、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公共控制资源集。
通过图12所示的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基站无法指示BWP、PDSCH以及commonCORESET(s)的资源位置的问题,达到了可以对资源位置进行有效指示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 block的频域位置;所述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为公共控制资源集的频域位置。
可选地,上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 block的频域位置;该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为公共控制资源集的频域位置。
可选地,上述公共控制资源集包含在BWP或者PDSCH占用的资源中;或者,该公共控制资源集与BWP或者PDSCH占用的资源部分交叠;或者,该公共控制资源集与BWP或者PDSCH占用的资源部分完全不交叠,或者,该公共控制资源集与BWP或者PDSCH占用的资源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
可选地,上述公共控制资源集承载的控制信息调度的资源位于BWP或者PDSCH占用的资源内。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类节点向该第二类节点指示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包括以下方式:
指示该第一资源相对于参考点的频域上的偏移;或者,指示该第一资源相对于参考点的频域上的偏移,以及该第一资源的带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参考点包括以下任意一项的中心或边界:物理载波、下行同步信号带宽、下行同步信号块SS block。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类节点向该第二类节点指示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包括以下方式:
指示该第二资源相对于参考点或者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上的偏移;或者,指示该第二资源相对于参考点或者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上的偏移,以及第二资源的带宽或者第二资源的带宽与第一资源的带宽间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参考点包括以下任意一项的中心或边界:物理载波、下行同步信号带宽、下行同步信号块SS block。
可选地,指示该BWP的频域位置包括指示该BWP的索引。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确定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block的频域位置的方式包括:该第一类节点在系统带宽内配置一个或者多个SS block,其中,每个SS block的频域位置对应一个索引;将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配置为该一个或者多个SS block的频域位置中的一个。
可选地,指示配置的SS block的频域位置包括:指示配置的SS block的频域位置索引。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类节点向第二类节点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包括:该第一类节点利用物理广播信道承载上述资源位置信息;或者,该第一类节点利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专用信令承载上述资源位置信息;或者,该第一类节点利用物理广播信道承载上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信息,利用RRC专用信令承载上述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信息,或者,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和/或该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信息的一部分用物理广播信道承载,另一部分用RRC信令承载信息。
可选地,上述RRC专用信令由与该第一类节点相邻的节点发送至该第二类节点。
可选地,上述频域上的偏移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偏移量,左右偏移指示。
可选地,上述频域上的偏移量用以下一项或多项来表示:相对信道编号、相对信道组编号、相对物理资源块PRB编号、相对PRB组编号、相对子载波编号。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该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频域上资源的中心位置;或者,该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频域上资源的边界位置;或者,该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频域上资源的中心位置和频域资源的带宽;或者,该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频域上资源的边界位置和频域资源的带宽;或者,该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频域资源的带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资源位置的接收方法,与图2所示的方案对应,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位置的接收方法流程图,如图1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302,第二类节点接收第一类节点发送的用于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的资源位置信息;其中,该频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该第一资源或该第二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部分BWP、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公共控制资源集。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第一类节点可以为基站,具体如,收发节点(Transmit-Receive point,简称为TRP),中继节点,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家庭基站,射频拉远,接入节点(Access point,简称为AP)等,第二类节点的例子如终端,中继节点等。在以下实施例中第一类节点以基站为例,第二类节点以终端为例等,但不限于此。
通过上述步骤S1302,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终端无法获取BWP、PDSCH以及commonCORESET(s)的资源位置的问题,达到了可以有效获取资源位置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上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 block的频域位置;上述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为公共控制资源集的频域位置。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第二类节点接收该第一类节点指示的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并根据预定义规则确定该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定义规则为预先定义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和频域偏移量之间的关系,其中,该因素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同步信号块索引、物理小区标识、系统帧号、频带信息。
可选地,第二类节点接收到上述资源位置信息,从而获取第一资源、第二资源至少之一的频域位置。
可选地,第二类节点接收到上述资源位置信息,获取common CORESET(s)的资源的频域位置以及common CORESET(s)的控制信息调度的资源的频域位置,再结合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中获取上述资源的时域位置,从而获取Common CORESET所承载的控制信息。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资源位置的接收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位置的接收装置的结构框图,应用于终端,如图14所示,该装置包括:
1)接收模块142,用于接收第一类节点发送的用于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的资源位置信息;
其中,该频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该第一资源或该第二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部分BWP、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公共控制资源集。
通过图14所示的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终端无法获取BWP、PDSCH以及commonCORESET(s)的资源位置的问题,达到了可以有效获取资源位置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该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为配置的同步信号块SS block的频域位置;该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为公共控制资源集的频域位置。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第二类节点接收该第一类节点指示的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并根据预定义规则确定该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定义规则为预先定义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和频域偏移量之间的关系,其中,该因素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同步信号块索引、物理小区标识、系统帧号、频带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5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第一类节点向第二类节点发送资源位置信息,所述资源位置信息至少用于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其中,该频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该第一资源或该第二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部分BWP、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公共控制资源集。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2,第二类节点接收第一类节点发送的用于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的资源位置信息;其中,该频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该第一资源或该第二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部分BWP、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公共控制资源集。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该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程序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S1,第一类节点向第二类节点发送资源位置信息,所述资源位置信息至少用于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其中,该频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该第一资源或该第二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部分BWP、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公共控制资源集。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程序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S2,第二类节点接收第一类节点发送的用于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的资源位置信息;其中,该频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该第一资源或该第二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部分BWP、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公共控制资源集。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15所示,该基站包括:处理器150以及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152,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下操作:向第二类节点发送资源位置信息,该资源位置信息至少用于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其中,该频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该第一资源或该第二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部分BWP、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公共控制资源集。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如图16所示,该终端包括:处理器160以及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162,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下操作:接收第一类节点发送的用于指示资源的频域位置的资源位置信息;其中,该频域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该第一资源或该第二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带宽部分BWP、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占用的资源,公共控制资源集。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资源位置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类节点在物理广播信道PBCH上向第二类节点发送资源位置信息,其中,所述资源位置信息根据第二资源相对于第一资源的边界位置的频域上的偏移和所述第二资源的带宽,指示所述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资源包括公共控制资源集,所述第一资源包括同步信号SS块,并且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由频域上所述第一资源的边界位置和所述第一资源的带宽指示;
所述频域上的偏移是所述第二资源的边界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资源的边界位置的频域上的偏移,并且所述频域上的偏移由物理资源块PRB数和子载波数表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上的偏移包括偏移量,或左右偏移指示。
3.一种资源位置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类节点在物理广播信道PBCH上接收由第一类节点发送的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根据第二资源相对于第一资源的边界位置的频域上的偏移和所述第二资源的带宽,指示所述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资源包括公共控制资源集,所述第一资源包括同步信号SS块,并且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由频域上所述第一资源的边界位置和所述第一资源的带宽指示;
所述频域上的偏移是所述第二资源的边界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资源的边界位置的频域上的偏移,并且所述频域上的偏移由物理资源块PRB数和子载波数表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上的偏移包括偏移量,或左右偏移指示。
5.一种资源位置的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在物理广播信道PBCH上向第二类节点发送资源位置信息,其中,所述资源位置信息根据第二资源相对于第一资源的边界位置的频域上的偏移和所述第二资源的带宽,指示所述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资源包括公共控制资源集,所述第一资源包括同步信号SS块,并且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由频域上所述第一资源的边界位置和所述第一资源的带宽指示;
所述频域上的偏移是所述第二资源的边界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资源的边界位置的频域上的偏移,并且所述频域上的偏移由物理资源块PRB数和子载波数表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上的偏移包括偏移量,或左右偏移指示。
7.一种资源位置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在物理广播信道PBCH上接收由第一类节点发送的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根据第二资源相对于第一资源的边界位置的频域上的偏移和所述第二资源的带宽,指示所述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资源包括公共控制资源集,所述第一资源包括同步信号SS块,并且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由频域上所述第一资源的边界位置和所述第一资源的带宽指示;
所述频域上的偏移是所述第二资源的边界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资源的边界位置的频域上的偏移,并且所述频域上的偏移由物理资源块PRB数和子载波数表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上的偏移包括偏移量,或左右偏移指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87231.8A CN109391426B (zh) | 2017-08-11 | 2017-08-11 | 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
CN202111477699.7A CN114143885A (zh) | 2017-08-11 | 2017-08-11 | 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
DK18843089.6T DK3667980T3 (da) | 2017-08-11 | 2018-08-02 | Indikation og modtagelse af ressourceposition |
RU2020110051A RU2749096C1 (ru) | 2017-08-11 | 2018-08-02 |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аппарат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носитель информации для указания и приема местоположения ресурса |
PCT/CN2018/098377 WO2019029434A1 (zh) | 2017-08-11 | 2018-08-02 | 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KR1020207007250A KR102437699B1 (ko) | 2017-08-11 | 2018-08-02 | 자원 위치를 표시 및 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디바이스,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
KR1020227029359A KR102655572B1 (ko) | 2017-08-11 | 2018-08-02 | 자원 위치를 표시 및 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디바이스,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
MX2020001645A MX2020001645A (es) | 2017-08-11 | 2018-08-02 | Método, dispositivo, aparato y medio de almacenamiento para indicar y recibir ubicación de recurso. |
PT188430896T PT3667980T (pt) | 2017-08-11 | 2018-08-02 | Indicar e receber localização de recurso |
JP2020507641A JP7206023B2 (ja) | 2017-08-11 | 2018-08-02 | リソース場所を示し、それを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デバイス、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
EP18843089.6A EP3667980B1 (en) | 2017-08-11 | 2018-08-02 | Indicating and receiving resource location |
EP23180813.0A EP4266620A3 (en) | 2017-08-11 | 2018-08-02 | Indicating and receiving resource location |
US16/785,072 US11617173B2 (en) | 2017-08-11 | 2020-02-07 | Method, device,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for indicating and receiving resource location |
JP2022166134A JP7627673B2 (ja) | 2017-08-11 | 2022-10-17 | リソース場所を示し、それを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デバイス、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
US18/126,192 US20230247608A1 (en) | 2017-08-11 | 2023-03-24 | Method, device,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for indicating and receiving resource locat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87231.8A CN109391426B (zh) | 2017-08-11 | 2017-08-11 | 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77699.7A Division CN114143885A (zh) | 2017-08-11 | 2017-08-11 | 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91426A CN109391426A (zh) | 2019-02-26 |
CN109391426B true CN109391426B (zh) | 2021-11-16 |
Family
ID=652733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87231.8A Active CN109391426B (zh) | 2017-08-11 | 2017-08-11 | 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
CN202111477699.7A Pending CN114143885A (zh) | 2017-08-11 | 2017-08-11 | 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77699.7A Pending CN114143885A (zh) | 2017-08-11 | 2017-08-11 | 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617173B2 (zh) |
EP (2) | EP3667980B1 (zh) |
JP (2) | JP7206023B2 (zh) |
KR (2) | KR102437699B1 (zh) |
CN (2) | CN109391426B (zh) |
DK (1) | DK3667980T3 (zh) |
MX (1) | MX2020001645A (zh) |
PT (1) | PT3667980T (zh) |
RU (1) | RU2749096C1 (zh) |
WO (1) | WO201902943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92140B (zh) | 2017-08-11 | 2020-07-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监听pdcch的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US11102736B2 (en) | 2017-10-24 | 2021-08-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and synchronization raster |
WO2019095229A1 (en) * | 2017-11-16 | 2019-05-23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ontrol resource region |
CN110365461B (zh) * | 2017-12-18 | 2020-08-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EP3723315B1 (en) * | 2018-01-09 | 2022-02-09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Bwp frequency hopping configur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
CN110248411B (zh) * | 2018-03-07 | 2021-03-26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BR112021004023A2 (pt) | 2018-09-18 | 2021-05-25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étodo de alocação de recurso, e dispositivo terminal |
CN111615197B (zh) * | 2019-04-30 | 2023-07-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调整方法及设备 |
CN112399587B (zh) * | 2019-08-16 | 2023-06-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WO2021031002A1 (zh) * | 2019-08-16 | 2021-0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指示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12423391B (zh) * | 2019-08-23 | 2022-07-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
CN114208323A (zh) | 2019-08-29 | 2022-03-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共享的方法和装置 |
KR102688475B1 (ko) * | 2019-09-27 | 2024-07-2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네트워크 협력통신을 위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20230115619A1 (en) | 2020-01-27 | 2023-04-13 | Ntt Docomo, Inc. |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CN113271675B (zh) * | 2020-02-17 | 2023-03-28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428547A (zh) * | 2020-04-14 | 2022-12-02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上行处理方法及装置 |
US12063604B2 (en) | 2020-04-24 | 2024-08-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SSB) in full-duplex |
US11968634B2 (en) * | 2020-04-24 | 2024-04-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SSB) in full-duplex |
US20240178980A1 (en) * | 2021-03-31 | 2024-05-30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Method for receiving bandwidth part combination and method for sending bandwidth part combination |
CN115696591A (zh) * | 2021-07-31 | 2023-02-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
CN114009111A (zh) * | 2021-09-30 | 2022-02-0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Cfr的确定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20230156672A1 (en) * | 2021-11-15 | 2023-05-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lexible bandwidth part frequency offset configuration |
WO2024055174A1 (zh) * | 2022-09-13 | 2024-03-2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部分带宽的确定方法、配置方法、装置、介质及程序产品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16841A (zh) * | 2012-09-29 | 2014-04-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4871581A (zh) * | 2012-11-02 | 2015-08-26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蜂窝无线通信中的灵活频谱支持 |
CN105635018A (zh) * | 2014-11-07 | 2016-06-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功能指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17039372A1 (en) * | 2015-09-02 | 2017-03-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ell searc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6961315A (zh) * | 2016-01-11 | 2017-07-1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窄带pbch传输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5119B (zh) * | 2011-09-19 | 2014-03-19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 一种时偏和频偏的联合估计方法 |
CN102883449B (zh) * | 2012-09-21 | 2016-08-0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数据共享的方法、相关终端及系统 |
CN104092636B (zh) * | 2014-07-31 | 2017-08-29 |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cp的频偏估计方法及装置 |
US9801081B2 (en) * | 2014-10-28 | 2017-10-24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Adaptive communication for mobile router systems |
US10938540B2 (en) * | 2014-12-18 | 2021-03-0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allocat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
CN106031230B (zh) * | 2015-01-27 | 2020-03-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资源块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6559206B (zh) * | 2015-09-30 | 2019-04-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步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EP3361687B1 (en) * | 2015-11-06 | 2021-01-0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of indicating or acquiring interval between uplink and downlink channels, and device utilizing same |
CN106961734B (zh) * | 2016-01-11 | 2023-05-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KR20180040630A (ko) * | 2016-02-02 | 2018-04-20 |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Ul 스케줄링 및 ul 송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11483842B2 (en) * | 2016-02-03 | 2022-10-25 | Apple Inc. | CSI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S (reference signal) overhead reduction for class B FD (full dimensional)-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s |
US10477537B2 (en) * | 2016-02-11 | 2019-1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RB operation for narrowband systems |
US10299269B2 (en) * | 2016-08-30 | 2019-05-21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Flexible multicarrier NB-IoT operation in a network |
WO2018048187A1 (en) * | 2016-09-06 | 2018-03-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esource block structure for n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SG11201903298PA (en) * | 2016-11-01 | 2019-05-3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subband aggregation in nr carri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8128427A1 (en) | 2017-01-04 | 2018-07-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stem information deli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492157B2 (en) * | 2017-01-04 | 2019-11-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stem information delivery in advanced wireless systems |
FI4040712T3 (fi) * | 2017-05-05 | 2023-11-29 | Apple Inc | Kaistanleveysosan konfigurointi ja käyttö new radio (nr) - laajakaista käyttäjälaitteissa (ue) |
GB2563454A (en) * | 2017-06-16 | 2018-12-19 | Nec Corp |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4236175A3 (en) * | 2017-08-10 | 2023-10-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etermining frequency resources in next generation cellular networks |
-
2017
- 2017-08-11 CN CN201710687231.8A patent/CN109391426B/zh active Active
- 2017-08-11 CN CN202111477699.7A patent/CN114143885A/zh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8-02 KR KR1020207007250A patent/KR102437699B1/ko active Active
- 2018-08-02 JP JP2020507641A patent/JP7206023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8-02 EP EP18843089.6A patent/EP3667980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8-02 DK DK18843089.6T patent/DK3667980T3/da active
- 2018-08-02 KR KR1020227029359A patent/KR102655572B1/ko active Active
- 2018-08-02 MX MX2020001645A patent/MX2020001645A/es unknown
- 2018-08-02 PT PT188430896T patent/PT3667980T/pt unknown
- 2018-08-02 WO PCT/CN2018/098377 patent/WO2019029434A1/zh unknown
- 2018-08-02 RU RU2020110051A patent/RU2749096C1/ru active
- 2018-08-02 EP EP23180813.0A patent/EP4266620A3/en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2-07 US US16/785,072 patent/US11617173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10-17 JP JP2022166134A patent/JP7627673B2/ja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3-24 US US18/126,192 patent/US20230247608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16841A (zh) * | 2012-09-29 | 2014-04-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4871581A (zh) * | 2012-11-02 | 2015-08-26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蜂窝无线通信中的灵活频谱支持 |
CN105635018A (zh) * | 2014-11-07 | 2016-06-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功能指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17039372A1 (en) * | 2015-09-02 | 2017-03-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ell searc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6961315A (zh) * | 2016-01-11 | 2017-07-1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窄带pbch传输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Common control resource set and UE-specific control resource set》;Qualcomm Incorporated;《3GPP TSG-RAN WG1 NR AdHoc,R1-1700816》;20170116;第1-3节 * |
《Remaining system information delivery mechanisms》;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RAN1 #89,R1-1707340》;20170515;第1-4节、附图1-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617173B2 (en) | 2023-03-28 |
JP2020533833A (ja) | 2020-11-19 |
PT3667980T (pt) | 2023-10-26 |
US20200314845A1 (en) | 2020-10-01 |
KR102655572B1 (ko) | 2024-04-05 |
DK3667980T3 (da) | 2023-10-09 |
EP4266620A2 (en) | 2023-10-25 |
MX2020001645A (es) | 2020-08-03 |
EP3667980A1 (en) | 2020-06-17 |
JP7627673B2 (ja) | 2025-02-06 |
US20230247608A1 (en) | 2023-08-03 |
JP2023002658A (ja) | 2023-01-10 |
EP3667980A4 (en) | 2021-04-14 |
CN109391426A (zh) | 2019-02-26 |
WO2019029434A1 (zh) | 2019-02-14 |
KR20200047578A (ko) | 2020-05-07 |
EP3667980B1 (en) | 2023-09-06 |
CN114143885A (zh) | 2022-03-04 |
KR102437699B1 (ko) | 2022-08-26 |
EP4266620A3 (en) | 2023-12-06 |
JP7206023B2 (ja) | 2023-01-17 |
KR20220121923A (ko) | 2022-09-01 |
RU2749096C1 (ru) | 2021-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91426B (zh) | 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 |
US10659987B2 (en) | Method for using radio interface technology,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CN110808820B (zh) | 一种定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1191759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partial frequency band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66575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102466982B1 (ko) | 자원 할당 방법, 단말 장치와 네트워크 장치 | |
US1185656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6833988B2 (ja) | ダウンリンク制御信号を伝送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WO2018033606A1 (en) | Distinguish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beam-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758581B2 (en) | Clear channel liste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 |
KR102736006B1 (ko) | Nr과 공존하는 lte-m 서브캐리어 펑처링의 적용가능성 | |
JP7113908B2 (ja) | 情報伝送方法、ネットワーク機器および端末機器 | |
JP7139430B2 (ja) | 信号伝送方法及び装置、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 |
WO2021156984A1 (ja) | 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17641391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2150039A1 (en) | Data analytics for non-conflicting and non-confusing physical cell identifier alloc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