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6841A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16841A CN103716841A CN201210379738.4A CN201210379738A CN103716841A CN 103716841 A CN103716841 A CN 103716841A CN 201210379738 A CN201210379738 A CN 201210379738A CN 103716841 A CN103716841 A CN 1037168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ndwidth
- subframe
- frequency domain
- preset
- down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基站确定终端的接收带宽小于系统带宽或者该终端接入的分量载波为新类型分量载波;基站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在终端的接收带宽内将下行数据传输给终端。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于下行小带宽情况下如何正确接收下行信息的问题,使得系统中可以同时存在不同类型的终端,提升了系统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简称MTC)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又称终端),又称M2M(Machine To Machine)用户通信设备,是现阶段物联网的主要应用形式。低功耗低成本是其可大规模应用的重要保障。目前,M2M技术已经得到了NEC、HP、CA、Intel、IBM、AT&T等国际知名厂商的支持以及各国移动运营商的认可。目前市场上部署的M2M设备主要基于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为GSM)系统。近年来,由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的频谱效率高,越来越多的移动运营商选择LTE作为未来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演进方向。基于LTE的M2M多种类数据业务也将更具吸引力。但是,只有LTE-M2M设备的成本能做到比GSM系统的MTC终端低,M2M业务才能真正从GSM转到LTE系统上。
MTC UE的成本主要包括基带处理和射频,而减小UE的下行接收带宽是降低MTC UE成本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进一步分析,降低射频带宽对成本影响很小,因此降低UE基带处理带宽才能有效降低成本。MTC UE的接收带宽可以设置为1.4MHz或3MHz等LTE系统所支持的小带宽,即MTC UE的最大支持下行系统带宽通常小于常规传统LTE终端(OrdinaryLegacy R8/9/10UE,简称OL UE)在单个载波下所要求的最大接收带宽20MHz。
LTE系统中的无线帧(Radio Frame,简称为RF)包括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简称为FDD)模式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简称为TDD)模式的帧结构。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LTE技术中FDD模式的帧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个10毫秒(ms)的无线帧由二十个长度为0.5ms、编号0~19的时隙(slot)组成,时隙2i和2i+1组成长度为1ms的子帧(subframe)i。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LTE技术中TDD模式的帧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个10ms的无线帧由两个长为5ms的半帧(half frame)组成,一个半帧包括5长度为1ms的子帧,子帧i定义为两个长为0.5ms的时隙2i和2i+1。
在上述两种帧结构里,对于标准循环前缀(Normal Cyclic Prefix,简称为Normal CP),一个时隙包含7个长度为66.7微秒(us)的符号,其中,第一个符号的CP长度为5.21us,其余6个符号的CP长度为4.69us;对于扩展循环前缀(Extended Cyclic Prefix,简称为Extended CP),一个时隙包含6个符号,所有符号的CP长度可以均为16.67us。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LTE中普通下行子帧各物理信道的时频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LTE中定义了如下几种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下行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Indicator Channel,简称为PCFI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简称为PHI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PDCCH),以及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DSCH)。
PHICH位于子帧的第一个符号或者前三个符号,用于携带对上行PUSCH的ACK/NACK反馈信息。
PDCCH用于承载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为DCI),包括:上、下行调度信息,以及上行功率控制信息。时域具体占据的符号数目由PCFICH指示,频域位置映射到全部的系统带宽。
PDSCH用来传输系统共有消息,寻呼消息以及下行数据业务,PDSCH在子帧中的具体频域位置由PDCCH指示,时域位置从控制区域的下一个OFDM符号开始。
增强PDCCH(enhanced PDCCH,简称为ePDCCH)和增强PCFICH(enhanced PCFICH,简称为ePCFICH)以及增强PHICH(enhanced PHICH,简称为ePHICH)所传输控制信息的内容和原有PDCCH,PCFICH,以及PHICH相同,但位于原有PDSCH区域内,且占据的频域资源小于1.4MHz。MTC UE因带宽受限不能完全接收原有宽带控制信息,但能接收增强的窄带控制信息。另外,随着LTE-A载波聚合技术的发展,LTE R11中提出了一种新类型的分量载波(New Carrier Type,简称为NCT),这种载波的详细特性还在讨论中。该类型载波利用ePDCCH进行控制信息的传输。
低成本带宽受限的MTC UE接入LTE系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小带宽的时频域位置确定问题,因此,基站为确保OL UE和MTC UE都能接收到相关信息,必须设计两种UE共存的信道结构,特别要确保小带宽MTC UE的相关信息能在大带宽合适的时频域位置上。这样,MTC UE才能正确接收到自己的下行信息。
针对相关技术中对于下行小带宽情况下如何正确接收下行信息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对于下行小带宽情况下如何正确接收下行信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案,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基站确定第一UE的接收带宽小于系统带宽或者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的分量载波为NCT;所述基站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在所述第一终端的接收带宽内将下行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终端。
优选地,所述基站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在所述第一终端的接收带宽内将下行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终端之前,还包括:所述基站根据预先的设置确定所述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或者,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UE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或者,所述基站根据预先的设置确定所述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中一个或多个,剩余信息根据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UE发送的所述指示信息确定。
优选地,所述预设的时域资源位置的起始位置包括:下行子帧的第n个OFDM符号,其中,0≤n≤5。
优选地,所述预设的时域资源位置包括:除SSS、PSS以及PBCH之外的OFDM符号。
优选地,所述指示信息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发送:承载在PBCH上;承载在所述第一UE的公有信道上;与所述第一UE的控制信息联合编码后承载在所述第一UE的控制信道区域上;单独编码后承载在ePCFICH上;承载在RRC信令上。
优选地,承载在所述第一UE的公有信道上包括:承载在所述公有信道承载的SIB中的寻呼消息或者随机接入中的message2以及message4中。
优选地,所述ePCFICH位于子帧中的以下位置之一:第二个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上;第一个时隙的第k+1个OFDM符号上,其中,k为接收带宽等于所述系统带宽的第二UE对应的控制信息符号最大数目;DMRS所占据的符号上。
优选地,所述预设的频域资源位置包括以下之一:子帧中所述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域位置;子帧0和5中至少一个子帧中所述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域位置,以及所述子帧位置中其他子帧的预定位置,其中,所述预定位置通过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或者预设跳频图样确定。
优选地,在TDD的DwPTS子帧中,所述预设的频域资源位置固定。
优选地,所述下行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UE的PDCCH数据,所述第一UE的PCFICH数据,所述第一UE的PHICH数据,所述第一UE的PDSCH承载的数据,ePDCCH承载的数据,ePCFICH承载的数据,ePHICH承载的数据。
优选地,所述第一UE的PDCCH、PCFICH以及PHICH与接收带宽等于所述系统带宽的第二UE的信道结构相同,且位于所述系统带宽中的所述第一UE的接收带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UE的PDS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与ePDCCH相同,或者通过ePCFICH指示。
优选地,所述第一UE的PDSCH的频域资源位置通过所述第一UE的PDCCH或者ePDCCH指示。
优选地,所述ePDCCH的频域资源位置为所述第一UE接收带宽内的连续p个PRB,p为正整数,或者所述第一UE的接收带宽的两个边带上各m个PRB,其中,m=p/2,p为偶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UE包括成本低于预设值带宽受限的MTC UE。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UE确定自身的接收带宽小于系统带宽或者所述终端接入的分量载波为NCT;所述终端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在所述接收带宽内接收下行数据。
优选地,所述终端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位置在所述接收带宽内接收下行数据之前,还包括:所述终端根据预先的设置确定所述无线帧、子帧、预设的时域和频域资源位置;或者,所述终端接收来自基站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预设的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位置;或者,所述终端根据预先的设置确定所述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中一个或多个,剩余信息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基站的所述指示信息确定。
优选地,所述预设的时域资源位置的起始位置包括以下之一:下行子帧的第n个OFDM符号,其中,0≤n≤5;所述第一UE盲检测出的自身控制区域之外的第一个OFDM符号。
优选地,所述预设的时域资源位置包括:除SSS、PSS以及PBCH之外的OFDM符号。
优选地,所述预设的频域资源位置包括以下之一:子帧中所述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域位置;子帧0和5中至少一个子帧中所述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域位置,以及所述子帧位置中其他子帧的预定位置,其中,所述预定位置通过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或者预设跳频图样确定。
优选地,在TDD的DwPTS子帧中,所述预设的频域资源位置固定。
优选地,所述下行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UE的PDCCH数据,所述UE的PCFICH数据,所述UE的PHICH数据,所述UE的PDSCH承载的数据,ePDCCH承载的数据,ePCFICH承载的数据,ePHICH承载的数据。
优选地,所述UE的PDCCH、PCFICH以及PHICH位于所述系统带宽中的所述UE的接收带宽内。
优选地,所述UE的PDS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与ePDCCH相同,或者通过ePCFICH指示。
优选地,所述UE的PDSCH的频域资源位置通过所述UE的PDCCH或者ePDCCH指示。
优选地,所述ePDCCH的频域资源位置为所述接收带宽内的连续p个PRB,p为正整数,或者所述UE的接收带宽的两个边带上各m个PRB,其中,m=p/2,p为偶数。
优选地,所述UE包括成本低于预设值带宽受限的MTC UE。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装置,位于基站中,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的接收带宽小于系统带宽或者所述终端接入的分量载波为NCT;传输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位置在所述终端的接收带宽内将下行数据传输给所述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装置,位于终端中,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自身的接收带宽小于系统带宽或者接入的分量载波为NCT;接收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位置在所述接收带宽内接收下行数据。
通过本发明,采用基站确定终端的接收带宽小于系统带宽或者该终端接入的分量载波为新类型分量载波;基站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在终端的接收带宽内将下行数据传输给终端的方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于下行小带宽情况下如何正确接收下行信息的问题,使得系统中可以同时存在不同类型的终端,提升了系统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LTE技术中FDD模式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LTE技术中TDD模式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LTE中普通下行子帧各物理信道的时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站侧下行信息发送流程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MTC终端侧下行信息的接收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一的下行子帧时频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二的下行子帧时频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三的下行子帧时频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四的下行子帧时频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五的下行子帧时频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六的下行子帧时频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七的下行子帧时频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八的下行子帧跳频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九的下行子帧跳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2,基站确定终端的接收带宽小于系统带宽或者该终端接入的分量载波为新类型分量载波;
步骤S404,基站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在终端的接收带宽内将下行数据传输给终端。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基站在确定终端的接收带宽是小于系统带宽或者该终端接入的分量载波为NCT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在该终端对应的接收带宽内进行下行传输,为实现终端在系统带宽大于其自身接收带宽的情况下接收下行数据提供了技术上的基础,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于下行小带宽情况下如何正确接收下行信息的问题,使得系统中可以同时存在不同类型的终端,提升了系统的适用范围。
优选地,上述UE可以包括低成本带宽受限的MTC UE。通过这种方式,为实现将M2M业务转移至大带宽系统(例如,LTE系统)上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基站可以通过预先设置(即预定义)的方式确定无线帧、子帧、预设的时域和频域资源位置,或者,基站也可以通过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的方式确定子帧位置、预设的时域和频域资源位置,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预设的子帧位置、时域和频域资源位置,或者,基站还可以根据预先的设置确定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之中的一个或多个,而剩余信息则可以根据上述基站向终端发送的指示信息确定。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了方案的灵活性。
优选地,对于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可以设置在下行子帧的第n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符号上,其中,0≤n≤5。通过这种方式,避开了传统LTE系统中的控制信息区域。
优选地,对于子帧0和5,预设的时域资源位置还可以除去辅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简称为SSS)、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简称为PSS)以及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简称为PBCH)之外的OFDM符号。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述指示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进行发送:承载在PBCH上;承载在UE的公有信道上;与UE的控制信息联合编码后承载在UE的控制信道区域上;单独编码后承载在增强PCFICH(简称为ePCFICH)上;以及承载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简称为RRC)信令上。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通过指示信息确定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方式的灵活性。
优选地,对于上述公有信道的承载方式,可以承载在该公有信道承载的系统信息块(SystemInformation Block,简称为SIB)中的寻呼消息或者随机接入中的消息2(message 2)以及消息4(message 4)中。
优选地,上述ePCFICH可以位于子帧中的以下位置之一:第二个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上;第一个时隙的第k+1个OFDM符号上,其中,k为接收带宽为系统带宽的传统UE所对应的控制信息符号最大数目;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为DMRS)所占据的符号上。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对于频域资源位置,预设的频域资源位置可以是子帧中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域位置;或者,也可以是FDD的子帧0和5,以及TDD的子帧0和5中至少一个子帧中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域位置,以及上述预设的子帧位置中其他子帧中的预定位置,其中,该预定位置可以是通过指示信息确定的,或者也可以通过预定义的跳频图样确定。
优选地,对于在TDD的特殊帧:DwPTS子帧中,预设的频域资源位置固定。
优选地,在下行子帧的上述时频资源传输的下行数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UE的PDCCH承载的数据,UE的PCFICH承载的数据,UE的PHICH承载的数据,UE的PDSCH承载的数据,增强PDCCH(简称为ePDCCH)承载的数据,ePCFICH承载的数据,增强PHICH(简称为ePHICH)承载的数据。
优选地,该UE的PDCCH、PCFICH以及PHICH,与接收带宽等于系统带宽的传统UE的信道结构相同,且位于系统带宽中的上述步骤S402中的UE的接收带宽内。
优选地,该UE的PDS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可以与ePDCCH相同,或者也可以通过ePCFICH指示。
优选地,UE的PDSCH的频域资源位置可以通过该UE的PDCCH或者ePDCCH指示。
优选地,对于ePDCCH,其频域资源位置可以为接收带宽内的连续p个PRB,p为正整数,或者接收带宽的两个边带上各m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简称为PRB),其中,m=p/2,p为偶数。
对应于上述信息传输方法,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装置,位于基站中,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52和传输模块54,下面对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确定模块52,用于确定终端的接收带宽小于系统带宽或者该终端接入的分量载波为新类型分量载波;传输模块54,与第一确定模块52相连,用于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在终端的接收带宽内将下行数据传输给终端。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模块,基站的第一确定模块52在确定终端的接收带宽是小于系统带宽或者该终端接入的分量载波为NCT的情况下,传输模块54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在该终端对应的接收带宽内进行下行传输,为实现终端在系统带宽大于其自身接收带宽的情况下接收下行数据提供了技术上的基础,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于下行小带宽情况下如何正确接收下行信息的问题,使得系统中可以同时存在不同类型的终端,提升了系统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2,终端确定自身的接收带宽小于系统带宽或者该终端接入的分量载波为新类型分量载波;
步骤S604,终端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在接收带宽内接收下行数据。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终端在确定其接收带宽是小于系统带宽或者接入的分量载波为NCT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在该接收带宽内接收基站发来的下行数据,实现了终端在系统带宽大于其自身接收带宽的情况下接收下行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于下行小带宽情况下如何正确接收下行信息的问题,使得系统中可以同时存在不同类型的终端,提升了系统的适用范围。
优选地,上述UE可以包括低成本带宽受限的MTC UE。通过这种方式,为实现将M2M业务转移至大带宽系统(例如,LTE系统)上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终端可以通过预先设置(即预定义)的方式确定无线帧、子帧、预设的时域和频域资源,或者,终端也可以通过接收来自基站的指示信息的方式确定无线帧、子帧、预设的时域和频域资源,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预设的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位置,或者,终端还可以根据预先的设置确定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而剩余信息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上述来自基站的指示信息确定。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了方案的灵活性。
优选地,对于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可以设置在下行子帧的第n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上,其中,0≤n≤5;或者,终端也可以通过盲检测,检测出自身的控制区域,并将控制区域之外的第一个OFDM符号作为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
优选地,对于子帧0和5,预设的时域资源位置还可以去除SSS、PSS以及PBCH之外的OFDM符号。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对于频域资源位置,预设的频域资源位置可以是子帧中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域位置;或者,也可以是FDD的子帧0和5,以及TDD的子帧0和5中至少一个子帧中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域位置,以及上述预设的子帧位置中其他子帧中的预定位置,其中,该预定位置可以是通过指示信息确定的,或者也可以通过预定义的跳频图样确定。
优选地,对于在TDD的特殊帧:DwPTS子帧中,预设的频域资源位置固定。
优选地,在下行子帧的上述时频资源传输的下行数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UE的PDCCH承载的数据,UE的PCFICH承载的数据,UE的PHICH承载的数据,UE的PDSCH承载的数据,UE的增强PDCCH(简称为ePDCCH)承载的数据,UE的ePCFICH承载的数据,UE的增强PHICH(简称为ePHICH)承载的数据。
优选地,该UE的PDCCH、PCFICH以及PHICH,与接收带宽等于系统带宽的传统UE的信道结构相同,且位于系统带宽中的上述步骤S402中的UE的接收带宽内。
优选地,该UE的PDS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可以与ePDCCH相同,或者也可以通过ePCFICH指示。
优选地,UE的PDSCH的频域资源位置可以通过该UE的PDCCH或者ePDCCH指示。
优选地,对于ePDCCH,其频域资源位置可以为接收带宽内的连续p个PRB,p为正整数,或者接收带宽的两个边带上各m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简称为PRB),其中,m=p/2,p为偶数。
对应于上述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信息传输装置,位于终端中,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二确定模块72和接收模块74,下面对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第二确定模块72,用于确定自身的接收带宽小于系统带宽或者接入的分量载波为新类型分量载波;接收模块74,与第二确定模块72相连,用于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在接收带宽内接收下行数据。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模块,在终端的第二确定模块72确定其接收带宽是小于系统带宽或者接入的分量载波为NCT的情况下,接收模块74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在该接收带宽内接收基站发来的下行数据,实现了终端在系统带宽大于其自身接收带宽的情况下接收下行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于下行小带宽情况下如何正确接收下行信息的问题,使得系统中可以同时存在不同类型的终端,提升了系统的适用范围。
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优选实施例结合了上述实施例及其优选实施方式。
在以下优选实施例中,对小带宽在共存大带宽下行子帧中的时频域位置给出相应的设计方案,确保了小带宽MTC UE能成功接收下行数据,无缝接入LTE网络系统。
在以下优选实施例中,为促进M2M业务从GSM系统向LTE系统演进,提出一种下行信息传输方法,即大带宽系统下针对小带宽终端下行时频资源位置的确定方法,以解决UE能正确接收下行数据的技术问题。
该下行信息传输方法可以包括:当系统带宽大于终端预定义带宽时,终端按照预定义或基站发送的信令指示来确定终端下行信息所在的无线帧号,无线帧中的子帧号,以及相应子帧的时频域资源位置,并在相应子帧的终端预定义带宽内接收下行数据。
优选地,当系统带宽小于等于UE自身预定义带宽时,终端可以在系统带宽内接收下行数据;
优选地,下行子帧的时频资源传输UE的PDCCH,PCFICH,PHICH和PDSCH或者ePDCCH,ePCFICH,ePHICH和PDSCH;
优选地,终端可以按照预定义或者信令指示在全部子帧以及仅在某些部分子帧的时频资源上面接收预定义带宽内的下行数据。
UE下行子帧时域资源的位置确定方式可以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方式一,UE预定义从子帧的第n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符号开始来确定子帧时域起始位置,其中1<=n<=4;
方式二,UE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信令指示来确定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
优选地,该信令通过PBCH承载,或者通过UE专有的公有信道承载;
或者,优选地,基站将该信令通过和UE控制信息联合编码的方式承载在UE的控制信道区域;
或者,将该信令单独编码承载在ePCFICH上;
优选地,该ePCFICH位于子帧第二个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上或者第一个时隙的第k+1个OFDM符号上,k为传统UE控制信息符号数目;
或者,ePCFICH位于DMRS(解调参考信号)所占据的符号上;
方式三,UE通过盲检测自己的控制区域来确定自身相应子帧的时域资源起始位置;
此时,UE的控制区域位于子帧的第二个时隙;
优选地,时域资源为子帧除去传统UE的控制区域,以及SSS(辅同步信号),PSS(主同步信号)以及PBCH(物理广播信道)的剩余OFDM符号;
UE下行相应子帧的频域资源位置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
方式一,UE通过预定义的方式确定在子帧的频域位置为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域位置;
方式二,UE的频域位置在FDD的子帧0和子帧5以及TDD的子帧0,5至少一个子帧固定为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域,其它下行子帧的位置按照信令指示或者预定义图样跳频确定;
优选地,该信令指示通过PBCH承载,或者通过UE专有的公有信道承载;
优选地,UE在TDD特殊子帧DwPTS中的频率位置固定;
优选地,UE的PDSCH频域位置由UE的PDCCH或者ePDCCH指示;
优选地,ePDCCH的频域位置预定义为小带宽两个边带上各m个PRB,或者小带宽内的连续k个PRB;
优选地,UE可以仅在承载该UE下行信息的相应子帧的时频资源上面检测接收下行控制和业务等下行信息。
优选地,上述UE包括低成本带宽受限的MTC UE。
上述方法能够适用于LTE UE,特别适用于MTC UE。通过使用以下优选实施例所提出的方法,能在不影响LTE系统性能的基础上大大降低基于LTE的终端设备成本。此外还可以解决带宽受限的MTC终端如何与大带宽终端共存信道的问题,确保小带宽MTC终端能成功接收下行数据,促进MTC业务从GSM系统向LTE系统的演进,而且能提高原有的频谱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及应用示例对下行小带宽时频资源确定方法做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描述基站侧针对小带宽UE下行信息的发送方法,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站侧下行信息发送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2,基站(例如,eNodeB)在发送UE的下行物理信道时,将该UE的下行信息映射到UE配置子帧的预定义带宽内的相应时频域位置;
优选地,该UE可以包括MTC UE,例如,可以为低成本带宽受限的MTC UE。
优选地,该UE预定义支持的系统带宽为1.4MHz,3MHz或者5MHz;
优选地,该eNodeB在发送UE的下行物理信道时,先判断系统带宽是否大于UE的预定义带宽,如果是,则将UE的下行物理信道映射到配置子帧的UE预定义带宽的时频域位置;如果不是(小于或等于),则按照相关技术发送UE的下行物理信道。
优选地,下行物理信道包括UE的PDCCH,PCFICH,PHICH和PDSCH或者ePDCCH,ePCFICH,ePHICH和PDSCH;
基站可能在全部子帧上面都发送该UE的下行信息,也可能仅在某些子帧上面发送,具体配置通过预定义的方式或者信令指示的方式通知UE。
优选地,该信令指示可以通过子帧0上的PBCH承载该帧的子帧配置信息。
基站对该UE相应子帧具体时域资源的位置确定包括下面几种方法:
方式一,预定义从配置给该UE子帧的第n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符号开始,其中1<=n<=4;
方式二,基站通过信令指示的方式通知该UE在所配置子帧上的具体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
优选地,基站可以将该信令通过PBCH承载通知UE;
或者将该信令和UE的控制信息通过联合编码的方式承载在该UE的控制区域;或者,将该信令单独编码承载在ePCFICH上。
方式三,基站通过配置的该UE的控制区域在子帧中的位置来隐含指示该UE的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
此时小带宽的UE的起始符号都是紧挨传统UE控制区域的,这样不会浪费资源。
例如,通过UE的控制区域相对于第二个时隙的偏移量或者通过UE控制信息所占据的符号数目来隐含映射传统UE控制区域所占据的符号个数。
优选地,时域位置为配置子帧除去传统UE的控制区域,以及SSS(辅同步信号),PSS(主同步信号)以及PBCH(物理广播信道)的剩余OFDM符号。
UE的下行子帧频域资源位置确定方式可以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方式一,基站将UE的频域资源预定义固定在配置子帧的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域位置;
方式二,UE的频域位置在FDD的子帧0和子帧5以及TDD的子帧0,5中至少一个固定为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域位置,其它配置的下行子帧的频域位置按照信令指示或者预定义图样跳频确定;
优选地,基站将该信令通过PBCH承载通知UE;
优选地,TDD特殊子帧DwPTS中的频率位置固定;
步骤S804,eNodeB在上述配置子帧的下行物理信道上承载该UE的下行信息并发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从UE侧描述小带宽下行信息的接收方法的具体过程,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MTC终端侧下行信息的接收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902,UE判断系统带宽是否大于自身预定义带宽,如果是,执行步骤S904,否则执行步骤S906;
优选地,UE通过接收子帧0上PBCH承载的系统带宽信息来判断。
步骤S904,UE按照相关技术,接收整个系统带宽内的下行物理信道。
这里,假定UE的预定义带宽小于系统带宽;
优选地,该UE可以包括MTC UE,且该UE预定义支持的系统带宽为1.4MHz,3MHz或者5MHz;
然后,UE根据预定义的方式或者PBCH中的信令指示获知这个帧的哪些子帧上面包含该UE的下行信息。
步骤S906,UE在包含该UE下行信息的子帧上的时频域位置检测接收自身带宽内的下行物理信道。
优选地,下行物理信道包括UE的PDCCH,PCFICH,PHICH和PDSCH或者ePDCCH,ePCFICH,ePHICH和PDSCH;
该UE在配置子帧的时域资源的确定方法包括下面几种:
方式一,该UE的时域资源预定义从配置子帧的第n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符号开始,其中1<=n<=4;
方式二,该UE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信令指示确定具体时域位置;
优选地,
UE通过接收PBCH获得自己的时域位置配置信息;
或者通过解码自己的控制信息获知;或者解码ePCFICH获知;
优选地,UE先在分配的子帧上盲检自己的控制信息,然后解码获得传统UE的CFI信息,从而知道传统UE控制区域所占据OFDM符号的数目,然后从下一个符号开始接收自己的下行信息。
方式三,通过盲检测UE的控制信息所占据区域确定UE的时域资源;
优选地,例如UE从配置子帧的第二个时隙开始盲检自己的DCI信息,通过得到的控制区域相对于第二个时隙初始位置的偏移符号数目或者DCI所占据的符号数目来隐式得到传统UE控制区域所占据的符号数目。
优选地,该UE所在配置子帧上的时域位置为除去传统UE的控制区域,以及SSS(辅同步信号),PSS(主同步信号)以及PBCH(物理广播信道)剩余OFDM符号。
UE下行子帧频域资源位置确定方式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方式一,预定义固定在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域位置;
方式二,在FDD的子帧0和子帧5以及TDD的子帧0,5中固定为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域位置,其它下行子帧的位置按照信令指示或者预定义图样跳频确定;
优选地,UE通过读取PBCH获知基站的配置子帧频域资源信令;
优选地,在TDD特殊子帧DwPTS中的频率位置固定;
优选地,UE的PDSCH频域位置由PDCCH或者ePDCCH指示;
下面通过若干应用示例对上述实施例方法进行说明。且以带宽受限的MTC UE为例进行描述,该MTC UE的接收和发送带宽可预设为1.4MHz或3MHz或5MHz等LTE系统所支持的小带宽。另外,为了和传统UE进行区分,MTC UE相关的信道标识为M-PDCCH,M-PCFICH,M-PHICH以及M-PDSCH。
应用示例一:
本应用示例对FDD系统子帧0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子帧可以包含MTC UE专有的下行控制和业务信息,也可以不包含,此配置信息通过预定义或信令通知的方式通知UE。这里,以仅包含MTC UE的M-PDSCH信道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一的下行子帧时频结构示意图,此时,子帧0的信道结构如图10所示,假设系统带宽为10MHz:
MTC UE的M-PDSCH信道频域资源为系统带宽的中间6PRB,时域资源为从第四个OFDM符号开始,除去PBCH,SSS,PSS剩余的OFDM符号。
此时,对于M-PDSCH可以通过其他子帧的MTC UE的PDCCH,或者ePDCCH进行跨子帧调度该区域。或者,MTC UE直接盲检自己的M-PDSCH数据。
MTC UE接收的时候,先读取系统带宽的中间6PRB上的PBCH获得系统带宽以及可能的子帧信息以及时频资源位置信息,然后将自己的预定义带宽跟获得的系统带宽信息进行比较,这里显然是小于,然后就按预定义的方式或者信令信息在相应子帧的时频资源上接收下行数据。
应用示例二:
本应用示例对FDD系统子帧5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子帧可以包含MTC UE专有的下行控制和业务信息,也可以不包含,此相关配置信息通过预定义或信令通知的方式通知UE。这里以MTC UE的控制和业务全部都包含为例进行说明。即此时UE的信道包含M-PDCCH,M-PCFICH,M-PHICH以及M-PDSCH。且具体每个UE的M-PDSCH的频域位置通过该子帧上的M-PDCCH指示。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二的下行子帧时频结构示意图,对于子帧5,信道结构如图11所示,假设系统带宽仍然为10MHz:
MTC UE的频域为系统带宽的中间6PRB,时域资源为从第三个OFDM符号开始,除去SSS,PSS剩余的OFDM符号。
UE可以通过预定义方式或者基站发送的信令指示获得上述信道信息,然后在该子帧的相应时频位置接收下行数据即可。
应用示例三:
本应用示例针对下行系统带宽为10MHz,而MTC UE的最大接收带宽为1.4MHz,6个PRB的情况进行说明。且给MTC UE所配置的下行子帧,以及子帧上的时频域位置都是通过预定义的方式确定。
例如,预定义仅在偶数子帧上或者奇数子帧上传输MTC UE的下行信息,具体子帧上的时域资源初始位置预定义从配置子帧的第四个OFDM符号开始,频域资源预定义在系统带宽的中心6个PRB,图12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三的下行子帧时频结构示意图,资源具体位置如图12所示,UE的信道结构包括M-PDCCH,M-PCFICH,M-PHICH以及M-PDSCH。
发送端,基站首先将系统带宽和MTC UE的预定义带宽进行比较,这里是大于的,然后按照上述预定义方式将MTC UE的下行信息进行专门的小带宽时频域的资源映射,并将下行信号发送出去。
接收端,MTC UE在读取PBCH中的系统带宽后,先将系统带宽和自身预定义带宽进行判断比较,这里很显然是大于的。然后MTC UE按照上述预定义方式在预定义的下行子帧的系统带宽的第四个OFDM符号的中间6个PRB依次接收M-PCFICH,M-PHICH,以及盲检自己的M-PDCCH,然后根据盲检到的DCI(下行控制信息)解码接收相应的M-PDSCH,完成小带宽下行信道的正确接收。
应用示例四:
本应用示例针对系统带宽为5MHz,MTC UE的收发带宽为1.4MHz,6个PRB的情况进行说明。且MTC UE下行子帧时频资源的具体位置承载在子帧0的PBCH里的预留比特上。且该示例下行子帧为配置的用于传输MTC UE专有下行信息的非子帧0和子帧5。
UE的信道结构仍然包括M-PDCCH,M-PCFICH,M-PHICH以及M-PDSCH。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四的下行子帧时频结构示意图,基站在发送该子帧的时候首先将系统带宽和MTC UE的预定义带宽进行比较,这里显然是大于的,然后将MTC UE的下行信息映射到如图13所示的时频域资源上,这里假设载波为新增载波NCT的场景下,MTC UE的时域配置可以从第一个OFDM符号开始,频域配置在系统带宽的边缘连续6个PRB。并且,基站将该位置信息承载到PBCH上,在子帧0通知UE。
优选地,对于子帧的频域位置,基站可以将MTC UE带宽的中心频点相对于系统带宽中心频点向上或者向下的频移量通知终端即可。
接收端,MTC UE先从子帧0的固定中心位置上解码PBCH,并读取PBCH中的系统带宽以及哪些子帧有自己的下行信息,还有上述的子帧时频资源配置信息,然后按照给出的频域偏移量找到自己的频点,在相应配置子帧的系统带宽的边缘6个PRB进行下行物理信道的检测,滤出自己预定义带宽内的信息,完成MTC UE小带宽的截取及下行信息的接收。
应用示例五:
本应用示例针对下行系统带宽为10MHz,而MTC UE的接收最大带宽为1.4MHz,6个PRB的情况进行说明。子帧为基站配置的用于传输MTC UE下行专有信息的相应子帧。且MTC UE下行时域资源初始位置为紧挨传统UE控制符号的位置,频域资源为预定义中间6个PRB。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五的下行子帧时频结构示意图,优选地,基站配置的MTCUE的小带宽时频域子帧位置如图14所示,这里假设传统UE的CFI=1,即控制区域仅占一个OFDM符号,基站将MTC UE的下行信息映射到从第二符号开始的剩余符号的中间6个PRB上面。并且将传统UE的CFI=1的信息和UE的控制信息通过联合编码方式承载在该小带宽内;
或者,基站可以将传统UE的CFI信息单独编码在位于传统UE PDSCH区域的ePCFICH上。该ePCFICH时域位于子帧第二个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上或者第一个时隙的第2个OFDM符号上,或者,ePCFICH位于DMRS(解调参考信号)所占据的符号上。当ePCFICH按照DMRS解调时,可以映射4个PRB上,每个PRB上对应4个RE,其中,2个RE对应一个端口,另外2个RE对应另一个端口,或者,可以映射2个PRB上,每个PRB上对应8个RE,其中,4个RE对应一个端口,另外4个RE对应另一个端口;当ePDCFICH根据CRS解调时,采用现有PCFICH的频域映射方式。
频域位于小带宽接收范围内。
接收端,MTC UE在读取PBCH中的系统带宽后,先将系统带宽和自身预定义带宽进行判断比较,这里很显然是大于的。然后MTC UE配置的每个子帧的1.4MHz系统带宽的截取以及下行物理信道的检测接收过程具体如下:
MTC UE通过在配置子帧系统带宽中间6个PRB盲检自己的控制区域,然后解码控制信息得到传统UE的CFI信息,或者通过解码ePCFICH直接获得传统UE的CFI信息,从而得知传统UE控制信道所占据的OFDM符号的个数为1个,然后从第二个OFDM符号接收下行信息,完成小带宽下行物理信道的正确接收。
应用示例六:
本应用示例针对下行系统带宽为20MHz,而MTC UE的最大接收带宽为1.4MHz,6个PRB的情况进行说明。子帧为基站配置的用于传输MTC UE下行专有信息的相应子帧,非子帧0和子帧5。且小带宽MTC UE下行时域资源初始位置为紧挨传统UE控制符号的位置,这里假定传统UE控制区域所占符号的数目为3,即CFI=3,且频域资源通过PBCH承载的信令通知。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六的下行子帧时频结构示意图,具体下行子帧信道结构如图15所示。此时UE的信道包含M-PDCCH,M-PCFICH,M-PHICH以及M-PDSCH。控制区域位于配置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上。且具体每个UE的M-PDSCH的频域位置通过该子帧上的M-PDCCH指示。MTC UE通过检测到的MTC UE控制区域相对于第二个时隙的偏移量来确定小带宽的时域起始位置。
小带宽MTC UE下行信息传输过程为:
发送端,基站首先将系统带宽和MTC UE的预定义带宽进行比较,这里显然是大于的,然后将MTC UE的下行信息映射到如图15所示的时频位置上,并且通过承载在PBCH上的信令通知MTC UE其频域位置。
接收端,MTC UE在子帧0读取PBCH中的系统带宽以及信令后,先将系统带宽和自身预定义带宽进行判断比较,这里很显然是大于的。然后后续MTC UE配置子帧上的1.4MHz小带宽的截取以及下行物理信道的检测接收过程具体如下:
首先MTC UE按照PBCH中的信令指示在下行系统带宽的相应频域位置盲检自己的控制区域,然后MTC UE根据盲检到的控制区域在第二个时隙的起始位置来隐含OL UE的CFI的值,从而确定MTC UE的M-PDSCH时域位置。
优选地,UE从下行子帧第二个时隙开始盲检自己的控制信息,如果盲检到控制信息是从第二个时隙的第一个符号开始的则隐含OL UE的CFI=1,则从子帧第二个OFDM符号的位置开始接收自己的M-PDSCH,以此类推,如果盲检到控制信息从第二个时隙的第二个符号开始的,则隐含OL UE的CFI=2,则从子帧第三个OFDM符号的位置开始接收自己的M-PDSCH;这里UE盲检到自己的控制区域是从第二个时隙的第三个符号开始的,则就从子帧第四个OFDM符号的位置开始接收自己的M-PDSCH。
按照上述方式,MTC UE完成大带宽情况下小带宽下行物理信道的正确接收。
应用示例七:
本应用示例针对下行系统带宽为20MHz,而MTC UE的最大接收带宽为1.4MHz,6个PRB的情况进行说明。子帧为基站配置的用于传输MTC UE下行专有信息的相应子帧。且小带宽MTC UE下行时域资源初始位置为紧挨传统UE控制符号的位置,且频域资源通过PBCH承载的信令通知。且MTC UE通过盲检测得到的UE控制区域所占OFDM符号的数目与传统UE的CFI信息的映射关系来确定小带宽的时域起始位置。
此时UE的信道包含M-PDCCH,M-PCFICH,M-PHICH以及M-PDSCH。控制区域位于配置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上。且具体每个UE的M-PDSCH的频域位置通过该子帧上的M-PDCCH指示。
优选地,表1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七的控制区域符号数目与CFI值的对应关系,预定义MTC UE控制信息所占符号的数目与传统UE的CFI信息的映射关系如下表1所示:
表1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七的下行子帧时频结构示意图,这里假定传统UE控制区域所占符号的数目为3,即CFI=2,具体下行子帧信道结构如图16所示。
小带宽MTC UE下行信息传输过程为:
发送端,基站首先将系统带宽和MTC UE的预定义带宽进行比较,这里显然是大于的,然后将MTC UE的下行信息映射到如图16所示的时频位置上,并且通过承载在PBCH上的信令通知MTC UE其配置子帧上相应的频域位置。
接收端,MTC UE在读取PBCH中的系统带宽以及频域指示信令后,先将系统带宽和自身预定义带宽进行判断比较,这里很显然是大于的。然后MTC UE的1.4MHz小带宽的截取以及下行物理信道的检测接收过程具体如下:
首先,MTC UE在后续相应配置子帧时域从第二个时隙开始,频域按照PBCH中的信令指示的下行系统带宽的相应频域位置盲检自己的控制区域。这里MTC UE盲检得到的控制区域所占据的OFDM符号的数目为3,从预定义的表1中的映射关系知道OLUE的CFI的值为2,然后MTC UE从配置子帧的第三个OFDM符号开始接收自己的M-PDSCH。
按照上述方式,MTC UE完成大带宽情况下小带宽下行物理信道的正确接收。
应用示例八:
本应用示例针对下行系统带宽为10MHz,而MTC UE的接收最大带宽为1.4MHz,6个PRB的情况进行说明。且MTC UE下行物理信道包含ePDCCH,ePCFICH,ePHICH和M-PDSCH,ePDCCH在小带宽内的频域位置为边带两个PRB,中间4个PRB为M-PDSCH区域。整个小带宽的频域位置子帧0和子帧5为固定中间6PRB,其它每子帧的频域资源按照预定义跳频图样进行确定。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八的下行子帧跳频结构示意图,前十个子帧的跳频图样如图17所示。
这里10M带宽可以复用N个MTC UE,每连续6个PRB资源有一个编号索引,通过高层信令通知UE所使用的编号,从而确定具体每子帧的跳频图样。基站需要预留该频域资源给MTC UE,当没有MTC UE使用时,也可以在该频域资源上调度OLUE。
小带宽UE下行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过程具体如下:
发送端,基站首先将系统带宽和MTC UE的预定义带宽进行比较,这里显然是大于的,然后每子帧映射的时候按照子帧0和5为固定系统带宽的中间6PRB,其它子帧的MTCUE的下行信息映射按照图17所示跳频图样映射到相应的时频位置上,并且通过承载在PBCH上的高层信令通知MTC UE所使用的跳频组编号。
接收端,MTC UE在PBCH中读取系统带宽以及子帧编号,然后将系统带宽和自身预定义带宽进行判断比较,这里很显然是大于的,并且判断该子帧是否为子帧0和子帧5,如果是,则在系统带宽的中间6个PRB接收下行信道。如果不是,则按照预定义跳频图样到相应频域位置接收下行数据,完成小带宽下行信道的正确接收。
应用示例九:
本应用示例针对下行系统带宽为3MHz,而MTC UE的接收最大带宽为1.4MHz,6个PRB的情况进行说明。且MTC UE系统带宽内包含物理信道ePDCCH,ePCFICH,ePHICH和M-PDSCH,ePDCCH在小带宽内的频域位置为小带宽内连续的2个PRB或者小带宽两个边带的PRB。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示例九的下行子帧跳频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整个小带宽的频域位置基站配置的子帧0和子帧5为系统带宽的固定中间6个PRB,其它基站配置的用于传输MTC UE下行专有信息的相应子帧的频域资源按照预定义跳频图样进行确定。时域可以从预定义符号开始也可以按照信令指示确定。
优选地,MTC UE的频域位置均位于系统带宽的两边带上,每子帧按照轮流顺序分别放置在上边带还是下边带。这里以每个子帧都包含MTC UE的下行信息为例进行说明的。
小带宽UE下行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过程具体如下:
发送端,基站首先将系统带宽和MTC UE的预定义带宽进行比较,这里显然是大于的,然后每子帧映射的时候按照子帧0和5为固定系统带宽的中间6个PRB,其它子帧的MTCUE的下行信息映射按照图18所示跳频图样映射到基站配置的相应子帧的时频位置上。
接收端,MTC UE先在子帧0的PBCH中读取系统带宽以及子帧配置信息,然后将系统带宽和自身预定义带宽进行判断比较,这里很显然是大于的,并且判断该子帧是否为子帧0和子帧5,如果是,则在系统带宽的中间6个PRB接收下行信道。如果不是,则按照预定义跳频图样轮流在配置子帧的系统带宽的上下边缘位置截取预定义的小带宽,完成小带宽下行物理信道的正确接收。
应用示例十:
本应用示例针对基站对子帧是否MTC UE的信息进行配置的情况进行说明。优选地,仅在预定义的某些子帧上面包含MTC UE的相关下行信息。
例如,预定义仅在1,3,5,7奇数号子帧,或者2,4,6,8偶数号子帧或者0-9中的部分子帧上面包含MTC UE的相关下行控制和业务信息,其它子帧不包含。
这样基站在资源映射的时候,要把MTC UE的相关信息放到预定义的这几个子帧上面。UE接收的时候,仅在预定义的子帧上面盲检自己的控制信息,接收下行控制和业务数据即可。
本应用场景可以解决MTC UE的数据与某些特殊子帧,比如子帧0和5上的PSS,SSS资源冲突问题。
应用示例十一:
本应用示例针还是对基站配置仅在某些子帧上面包含MTC UE的相关下行信息的情况进行说明,优选地,基站在没有发送指示信息之前,可以默认为每个下行子帧都可以传输MTC UE的下行数据,如果基站仅在某些子帧上面传输MTC UE的数据,则可以通过信令指示的方式通知UE在一个帧内具体哪些子帧包含MTC UE的下行信息。
优选地,基站可以用bitmap的方式指示每帧中10个子帧是否传输MTC UE的信息,且该信息可以承载在子帧0的PBCH上。这样UE在读取到PBCH中的子帧配置信息后,按照指示,直接到相应子帧接收下行数据即可。
另外,如果子帧0包含MTC UE的控制和业务信息,此信息也可以承载在子帧0的M-PDCCH或者ePDCCH上面,这样需要修改原有的DCI format,在原来基础上新增bit信息。
通过使用基站配置子帧进行MTC UE下行数据传输的方式,可以对MTC UE数据进行灵活配置,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上述应用示例虽然以MTC UE为例说明,但该下行物理信道的传输方法,发送接收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它场景,应用于其它类型UE,并不仅限于MTC UE。
上述优选实施例在原有LTE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低成本带宽受限的MTC UE下行系统带宽的时频资源确定方法,并且按照此类方法,可以确保小带宽MTC UE成功接收下行控制和业务信息,无缝融入LTE网络,促进了M2M业务从GSM系统向LTE系统的快速演进。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9)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确定第一终端UE的接收带宽小于系统带宽或者所述第一终端接入的分量载波为新类型分量载波NCT;
所述基站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在所述第一终端的接收带宽内将下行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在所述第一终端的接收带宽内将下行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终端之前,还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预先的设置确定所述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或者,
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UE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或者,
所述基站根据预先的设置确定所述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中一个或多个,剩余信息根据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UE发送的所述指示信息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时域资源位置的起始位置包括:
下行子帧的第n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其中,0≤n≤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时域资源位置包括:
除辅同步信号SSS、主同步信号PSS以及物理广播信道PBCH之外的OFDM符号。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发送:
承载在PBCH上;承载在所述第一UE的公有信道上;与所述第一UE的控制信息联合编码后承载在所述第一UE的控制信道区域上;单独编码后承载在增强物理下行控制格式指示信道ePCFICH上;承载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承载在所述第一UE的公有信道上包括:
承载在所述公有信道承载的系统信息块SIB中的寻呼消息或者随机接入中的消息message 2以及message 4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PCFICH位于子帧中的以下位置之一:
第二个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上;
第一个时隙的第k+1个OFDM符号上,其中,k为接收带宽等于所述系统带宽的第二UE对应的控制信息符号最大数目;
解调参考信号DMRS所占据的符号上。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频域资源位置包括以下之一:
子帧中所述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域位置;
子帧0和5中至少一个子帧中所述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域位置,以及所述子帧位置中其他子帧的预定位置,其中,所述预定位置通过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或者预设跳频图样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TDD的DwPTS子帧中,所述预设的频域资源位置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UE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数据,所述第一UE的物理下行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数据,所述第一UE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数据,所述第一UE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承载的数据,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承载的数据,增强物理下行控制格式指示信道ePCFICH承载的数据,增强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PHICH承载的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的PDCCH、PCFICH以及PHICH与接收带宽等于所述系统带宽的第二UE的信道结构相同,且位于所述系统带宽中的所述第一UE的接收带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的PDS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与ePDCCH相同,或者通过ePCFICH指示。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的PDSCH的频域资源位置通过所述第一UE的PDCCH或者ePDCCH指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PDCCH的频域资源位置为所述第一UE接收带宽内的连续p个物理资源块PRB,p为正整数,或者所述第一UE的接收带宽的两个边带上各m个PRB,其中,m=p/2,p为偶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包括成本低于预设值带宽受限的机器类通信MTC UE。
16.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UE确定自身的接收带宽小于系统带宽或者所述终端接入的分量载波为新类型分量载波NCT;
所述终端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在所述接收带宽内接收下行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位置在所述接收带宽内接收下行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预先的设置确定所述无线帧、子帧、预设的时域和频域资源位置;或者,
所述终端接收来自基站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预设的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位置;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预先的设置确定所述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中一个或多个,剩余信息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基站的所述指示信息确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时域资源位置的起始位置包括以下之一:
下行子帧的第n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其中,0≤n≤5;
所述第一UE盲检测出的自身控制区域之外的第一个OFDM符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时域资源位置包括:
除辅同步信号SSS、主同步信号PSS以及物理广播信道PBCH之外的OFDM符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频域资源位置包括以下之一:
子帧中所述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域位置;
子帧0和5中至少一个子帧中所述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域位置,以及所述子帧位置中其他子帧的预定位置,其中,所述预定位置通过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或者预设跳频图样确定。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TDD的DwPTS子帧中,所述预设的频域资源位置固定。
22.根据权利要求16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UE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数据,所述UE的物理下行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数据,所述UE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数据,所述UE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承载的数据,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承载的数据,增强物理下行控制格式指示信道ePCFICH承载的数据,增强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PHICH承载的数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的PDCCH、PCFICH以及PHICH位于所述系统带宽中的所述UE的接收带宽内。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的PDSCH的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与ePDCCH相同,或者通过ePCFICH指示。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的PDSCH的频域资源位置通过所述UE的PDCCH或者ePDCCH指示。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PDCCH的频域资源位置为所述接收带宽内的连续p个物理资源块PRB,p为正整数,或者所述UE的接收带宽的两个边带上各m个PRB,其中,m=p/2,p为偶数。
27.根据权利要求16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包括成本低于预设值带宽受限的机器类通信MTC UE。
28.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基站中,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的接收带宽小于系统带宽或者所述终端接入的分量载波为新类型分量载波NCT;
传输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位置在所述终端的接收带宽内将下行数据传输给所述终端。
29.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终端中,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自身的接收带宽小于系统带宽或者接入的分量载波为新类型分量载波NCT;
接收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无线帧、子帧、时域和频域资源位置在所述接收带宽内接收下行数据。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79738.4A CN103716841A (zh) | 2012-09-29 | 2012-09-29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PCT/CN2013/083579 WO2014048261A1 (zh) | 2012-09-29 | 2013-09-16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EP13841357.0A EP2903334B1 (en) | 2012-09-29 | 2013-09-16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US14/432,297 US20150256403A1 (en) | 2012-09-29 | 2013-09-16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79738.4A CN103716841A (zh) | 2012-09-29 | 2012-09-29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16841A true CN103716841A (zh) | 2014-04-09 |
Family
ID=50386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79738.4A Pending CN103716841A (zh) | 2012-09-29 | 2012-09-29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50256403A1 (zh) |
EP (1) | EP2903334B1 (zh) |
CN (1) | CN103716841A (zh) |
WO (1) | WO2014048261A1 (zh) |
Cited By (4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015609A1 (zh) * | 2014-07-30 | 2016-02-04 | 夏普株式会社 | 用于配置物理信道起始符号的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
WO2016070675A1 (zh) * | 2014-11-07 | 2016-05-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信息发送、下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
CN105813203A (zh) * | 2014-12-30 | 2016-07-2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
WO2016161856A1 (zh) * | 2015-04-10 | 2016-10-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信息接收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CN106464296A (zh) * | 2014-08-07 | 2017-0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6470393A (zh) * | 2015-08-14 | 2017-03-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传递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605438A (zh) * | 2015-06-03 | 2017-04-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频域资源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06658726A (zh) * | 2015-11-04 | 2017-05-10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 |
WO2017080510A1 (zh) * | 2015-11-13 | 2017-05-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传递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797305A (zh) * | 2015-05-08 | 2017-05-3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或者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107027179A (zh) * | 2016-02-01 | 2017-08-08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
WO2017133010A1 (zh) * | 2016-02-05 | 2017-08-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物理下行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7041002A (zh) * | 2016-02-04 | 2017-08-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信道子帧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
CN107113822A (zh) * | 2015-01-30 | 2017-08-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ue及基站 |
CN107182130A (zh) * | 2016-03-10 | 2017-09-19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蜂窝网的窄带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07210856A (zh) * | 2015-01-30 | 2017-09-26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具有单子带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 |
WO2017162097A1 (zh) * | 2016-03-21 | 2017-09-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NB-IoT的信道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7306171A (zh) * | 2016-04-19 | 2017-10-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107534978A (zh) * | 2015-04-09 | 2018-01-02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和数据信道的物理资源块分配 |
WO2018024247A1 (zh) * | 2016-08-05 | 2018-02-0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映射和检测广播信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7733616A (zh) * | 2016-08-12 | 2018-02-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WO2018059271A1 (zh) * | 2016-09-30 | 2018-04-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
WO2018126665A1 (zh) * | 2017-01-06 | 2018-07-1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基站及终端 |
WO2018171733A1 (zh) * | 2017-03-24 | 2018-09-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WO2018210343A1 (zh) * | 2017-05-18 | 2018-11-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
CN109076043A (zh) * | 2016-05-12 | 2018-12-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CN109104900A (zh) * | 2017-04-27 | 2018-12-2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219052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信息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
CN109391426A (zh) * | 2017-08-11 | 2019-02-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
CN109451851A (zh) * | 2017-07-31 | 2019-03-0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178413A (zh) * | 2016-12-19 | 2019-08-27 | 金雅拓M2M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在具有可重新配置的无线电帧结构设置的蜂窝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
CN110190939A (zh) * | 2015-12-19 | 2019-08-30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laa传输中的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0637472A (zh) * | 2017-09-14 | 2019-12-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时域资源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
CN110999367A (zh) * | 2017-08-10 | 2020-04-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
CN111295906A (zh) * | 2017-11-02 | 2020-06-16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CN106664675B (zh) * | 2014-09-05 | 2020-06-3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装置之间的通信的方法以及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
CN111935814A (zh) * | 2016-07-18 | 2020-11-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步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
CN112399591A (zh) * | 2019-08-16 | 2021-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113556214A (zh) * | 2016-03-25 | 2021-10-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13572589A (zh) * | 2018-06-21 | 2021-10-2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传输mtc系统信息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
CN113784323A (zh) * | 2018-07-25 | 2021-12-1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Mtc系统的物理信道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4270986A (zh) * | 2020-07-31 | 2022-04-0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带宽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443709A (zh) * | 2020-06-28 | 2022-12-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6582891A (zh) * | 2023-07-13 | 2023-08-11 | 上海铂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5g无线网络系统的负载优化方法、装置、介质及终端 |
CN117793919A (zh) * | 2017-11-17 | 2024-03-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602554B2 (en) * | 2013-04-10 | 2020-03-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managing resources for D2D communication |
EP3100570B1 (en) * | 2014-01-31 | 2018-10-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adio node,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therein |
US9602322B2 (en) * | 2014-08-01 | 2017-03-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iscovery signals over a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
KR102220377B1 (ko) * | 2014-08-29 | 2021-02-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셀 다중 사용자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적응적 빔 호핑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EP3007505B1 (en) * | 2014-10-06 | 2017-03-08 |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 Method for signalling time and frequency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877323B1 (en) * | 2014-10-28 | 2018-01-23 | Newracom, Inc. | OFDMA mapping for clients with various bandwidths |
EP3216160B1 (en) * | 2014-11-05 | 2024-03-06 | Apple Inc. |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
US10484127B2 (en) * | 2015-01-30 | 2019-11-1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ceiving common control message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supporting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
US10326568B2 (en) * | 2015-02-12 | 2019-06-1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frequency hopping for low cost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681676B2 (en) * | 2015-02-25 | 2020-06-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arrowband management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
EP3281296B1 (en) * | 2015-04-09 | 2020-05-27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Frequency hopping method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
GB2537178A (en) * | 2015-04-10 | 2016-10-12 | Nec Corp |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6925979B2 (ja) * | 2015-07-27 | 2021-08-25 |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Apple Inc. | セルラーIoTのためのナローバンドLTE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動作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CN106535333B (zh) * | 2015-09-11 | 2019-12-1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8259152B (zh) * | 2015-10-23 | 2021-06-22 | 息思维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窄带通信中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
CN106685873A (zh) * | 2015-11-05 | 2017-05-17 | 夏普株式会社 | 物理信道的配置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
WO2017078608A1 (en) * | 2015-11-06 | 2017-05-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si report for mtc operation |
WO2017105538A1 (en) * | 2015-12-17 | 2017-06-2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tc ues with scalable bandwidth support |
KR102149905B1 (ko) | 2016-01-08 | 2020-08-31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
WO2017123279A1 (en) * | 2016-01-15 | 2017-07-20 | Intel IP Corporation | Evolved node-b (enb), user equipment (ue)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of a channel raster frequency offset |
JP6185096B2 (ja) * | 2016-02-04 | 2017-08-23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10462739B2 (en) | 2016-06-21 | 2019-10-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ransmissions of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2367093B1 (ko) | 2016-08-10 | 2022-02-24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차세대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유연한 ue 대역폭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20180062979A (ko) * | 2016-11-05 | 2018-06-11 | 애플 인크. | 비대칭 대역폭 지원 및 동적 대역폭 조정 |
CN110830228B (zh) * | 2016-12-26 | 2021-03-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系统芯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08282880B (zh) * | 2017-01-06 | 2019-11-0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确定下行数据信道的起始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
AU2017405700B2 (en) | 2017-03-20 | 2022-07-14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CN108633059B (zh) * | 2017-03-25 | 2021-06-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配置、确定部分带宽及指示部分带宽的方法及设备 |
AU2017426623A1 (en) * | 2017-08-10 | 2020-01-16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DE102017129165B4 (de) * | 2017-12-07 | 2022-11-03 | umlaut communications GmbH | Verfahren zum Bestimmen einer Qualität wenigstens eines Mobilfunknetzes |
WO2019140696A1 (zh) * | 2018-01-22 | 2019-07-25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
KR20200125645A (ko) | 2018-03-26 | 2020-11-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물리 신호 및/또는 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AU2018435973B2 (en) * | 2018-08-09 | 2023-11-02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CN110677883B (zh) * | 2019-09-30 | 2024-12-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指示方法、接收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CN114826529B (zh) * | 2020-05-26 | 2024-10-1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寻呼控制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0267A (zh) * | 2011-09-28 | 2011-12-2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确定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及终端 |
CN102316535A (zh) * | 2011-09-30 | 2012-01-1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US8244244B1 (en) * | 2011-08-31 | 2012-08-14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triggering a user equipme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094991B2 (en) * | 2009-03-26 | 2015-07-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 in low SNR scenario |
US8897266B2 (en) * | 2009-03-27 | 2014-11-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via upper layer |
US8934421B2 (en) * | 2010-05-12 | 2015-01-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cknowledgment transmissions under cross-subframe resource allocation in LTE-A |
GB2487907B (en) * | 2011-02-04 | 2015-08-26 | Sca Ipla Holdings Inc |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
KR101549763B1 (ko) * | 2011-02-10 | 2015-09-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반송파 집성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
US8848638B2 (en) * | 2011-06-27 | 2014-09-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 for limited bandwidth communication devices |
US8369280B2 (en) * | 2011-07-01 | 2013-02-05 | Ofinno Techologies, LLC | Control channels in multicarrier OFDM transmission |
WO2013044948A1 (en) * | 2011-09-28 | 2013-04-04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Configur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equipments operating with a different system bandwidth |
CA2850569C (en) * | 2011-09-30 | 2020-03-10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evice communication using a reduced channel bandwidth |
EP2783542A4 (en) * | 2011-11-25 | 2015-03-04 | Nec Corp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ACHIN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
US9078109B2 (en) * | 2012-04-09 | 2015-07-07 | Intel Corporation | Frame structure design for new carrier type (NCT) |
US9166718B2 (en) * | 2012-05-11 | 2015-10-20 | Intel Corporation | Downlink control indication for a stand-alone new carrier type (NCT) |
-
2012
- 2012-09-29 CN CN201210379738.4A patent/CN103716841A/zh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09-16 WO PCT/CN2013/083579 patent/WO201404826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9-16 US US14/432,297 patent/US2015025640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3-09-16 EP EP13841357.0A patent/EP2903334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44244B1 (en) * | 2011-08-31 | 2012-08-14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triggering a user equipment |
CN102300267A (zh) * | 2011-09-28 | 2011-12-2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确定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及终端 |
CN102316535A (zh) * | 2011-09-30 | 2012-01-1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3GPP: "Study on provision of low-cost MTC UEs based on LTE", 《3GPP TR 36.888 V2.0.0》 * |
Cited By (8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75331B2 (en) | 2014-07-30 | 2018-09-1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physical channel start symbol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WO2016015609A1 (zh) * | 2014-07-30 | 2016-02-04 | 夏普株式会社 | 用于配置物理信道起始符号的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
EP3177068A4 (en) * | 2014-07-30 | 2018-03-2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start symbol of physical channel,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CN106464296A (zh) * | 2014-08-07 | 2017-0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6464296B (zh) * | 2014-08-07 | 2019-06-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6664675B (zh) * | 2014-09-05 | 2020-06-3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装置之间的通信的方法以及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
WO2016070675A1 (zh) * | 2014-11-07 | 2016-05-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信息发送、下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
CN105610556A (zh) * | 2014-11-07 | 2016-05-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信息发送、下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
CN105610556B (zh) * | 2014-11-07 | 2019-12-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信息发送、下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
CN105813203A (zh) * | 2014-12-30 | 2016-07-2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
CN107210856A (zh) * | 2015-01-30 | 2017-09-26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具有单子带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 |
CN107113822A (zh) * | 2015-01-30 | 2017-08-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ue及基站 |
CN107534978A (zh) * | 2015-04-09 | 2018-01-02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和数据信道的物理资源块分配 |
CN107534978B (zh) * | 2015-04-09 | 2021-09-2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和数据信道的物理资源块分配 |
WO2016161856A1 (zh) * | 2015-04-10 | 2016-10-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信息接收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CN106797305A (zh) * | 2015-05-08 | 2017-05-3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或者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106605438A (zh) * | 2015-06-03 | 2017-04-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频域资源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06605438B (zh) * | 2015-06-03 | 2019-12-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频域资源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US10440714B2 (en) | 2015-06-03 | 2019-10-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0959231B2 (en) | 2015-06-03 | 2021-03-2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06470393B (zh) * | 2015-08-14 | 2021-02-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传递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470393A (zh) * | 2015-08-14 | 2017-03-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传递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658726B (zh) * | 2015-11-04 | 2020-01-31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 |
CN106658726A (zh) * | 2015-11-04 | 2017-05-10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 |
US11177853B2 (en) | 2015-11-13 | 2021-11-16 |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WO2017080510A1 (zh) * | 2015-11-13 | 2017-05-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传递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190939A (zh) * | 2015-12-19 | 2019-08-30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laa传输中的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0190939B (zh) * | 2015-12-19 | 2021-07-27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laa传输中的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07027179A (zh) * | 2016-02-01 | 2017-08-08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
CN107041002B (zh) * | 2016-02-04 | 2023-11-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信道子帧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
CN107041002A (zh) * | 2016-02-04 | 2017-08-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信道子帧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
CN108432285A (zh) * | 2016-02-05 | 2018-08-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物理下行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8432285B (zh) * | 2016-02-05 | 2021-08-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物理下行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17133010A1 (zh) * | 2016-02-05 | 2017-08-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物理下行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0430619B (zh) * | 2016-03-10 | 2023-02-03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蜂窝网的窄带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07182130A (zh) * | 2016-03-10 | 2017-09-19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蜂窝网的窄带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430619A (zh) * | 2016-03-10 | 2019-11-08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蜂窝网的窄带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7162097A1 (zh) * | 2016-03-21 | 2017-09-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NB-IoT的信道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3556214A (zh) * | 2016-03-25 | 2021-10-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US10826674B2 (en) | 2016-04-19 | 2020-11-0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7306171A (zh) * | 2016-04-19 | 2017-10-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US11076384B2 (en) | 2016-05-12 | 2021-07-2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US10849102B2 (en) | 2016-05-12 | 2020-11-24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CN109076043A (zh) * | 2016-05-12 | 2018-12-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CN111935814A (zh) * | 2016-07-18 | 2020-11-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步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
WO2018024247A1 (zh) * | 2016-08-05 | 2018-02-0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映射和检测广播信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7733616A (zh) * | 2016-08-12 | 2018-02-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7889067A (zh) * | 2016-09-30 | 2018-04-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
WO2018059271A1 (zh) * | 2016-09-30 | 2018-04-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
CN110178413A (zh) * | 2016-12-19 | 2019-08-27 | 金雅拓M2M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在具有可重新配置的无线电帧结构设置的蜂窝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
CN110178413B (zh) * | 2016-12-19 | 2021-12-17 | 金雅拓M2M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基节点、用户设备和蜂窝网络 |
US11032142B2 (en) | 2017-01-06 | 2021-06-08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Switch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
US11641260B2 (en) | 2017-01-06 | 2023-05-02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Switch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
WO2018126665A1 (zh) * | 2017-01-06 | 2018-07-1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基站及终端 |
RU2742464C1 (ru) * | 2017-01-06 | 2021-02-08 | Гуандун Оппо Мобайл Телекоммьюникейшнс Корп., Лтд. | Способ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WO2018126453A1 (zh) * | 2017-01-06 | 2018-07-1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基站及终端 |
CN108633034A (zh) * | 2017-03-24 | 2018-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WO2018171733A1 (zh) * | 2017-03-24 | 2018-09-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US11051291B2 (en) | 2017-03-24 | 2021-06-2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CN109104900B (zh) * | 2017-04-27 | 2023-06-0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104900A (zh) * | 2017-04-27 | 2018-12-2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11121847B2 (en) | 2017-05-18 | 2021-09-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
CN108966349A (zh) * | 2017-05-18 | 2018-12-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
WO2018210343A1 (zh) * | 2017-05-18 | 2018-11-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
CN108966349B (zh) * | 2017-05-18 | 2021-11-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
CN109219052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信息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
CN109451851A (zh) * | 2017-07-31 | 2019-03-0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451851B (zh) * | 2017-07-31 | 2022-12-0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999367A (zh) * | 2017-08-10 | 2020-04-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
CN109391426B (zh) * | 2017-08-11 | 2021-11-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
CN109391426A (zh) * | 2017-08-11 | 2019-02-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
US11617173B2 (en) | 2017-08-11 | 2023-03-28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device,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for indicating and receiving resource location |
CN110637472A (zh) * | 2017-09-14 | 2019-12-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时域资源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
CN110637472B (zh) * | 2017-09-14 | 2024-03-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时域资源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
CN111295906A (zh) * | 2017-11-02 | 2020-06-16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CN117793919A (zh) * | 2017-11-17 | 2024-03-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CN113572589B (zh) * | 2018-06-21 | 2024-06-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传输mtc系统信息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
CN113572589A (zh) * | 2018-06-21 | 2021-10-2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传输mtc系统信息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
US11843933B2 (en) | 2018-07-25 | 2023-12-12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Physical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TC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
CN113784323B (zh) * | 2018-07-25 | 2023-09-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Mtc系统的物理信道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3784323A (zh) * | 2018-07-25 | 2021-12-1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Mtc系统的物理信道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2399591A (zh) * | 2019-08-16 | 2021-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US12238735B2 (en) | 2019-08-16 | 2025-02-2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Target system information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15443709A (zh) * | 2020-06-28 | 2022-12-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4270986A (zh) * | 2020-07-31 | 2022-04-0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带宽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582891B (zh) * | 2023-07-13 | 2023-10-17 | 上海铂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5g无线网络系统的负载优化方法、装置、介质及终端 |
CN116582891A (zh) * | 2023-07-13 | 2023-08-11 | 上海铂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5g无线网络系统的负载优化方法、装置、介质及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048261A1 (zh) | 2014-04-03 |
EP2903334A4 (en) | 2015-10-14 |
EP2903334A1 (en) | 2015-08-05 |
EP2903334B1 (en) | 2021-11-03 |
US20150256403A1 (en) | 2015-09-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133237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ay scheduling | |
CN103716841A (zh)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1587554B (zh) | 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复用方法和复用的信道传输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 |
CN110266454B (zh) | 用于接收系统信息块的装置 | |
RU2595271C2 (ru) | Вставка виртуальной несущей в традиционную основную несущую ofdm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 |
RU2582334C2 (ru) | Вставка виртуальной несущей в традиционную основную несущую ofdm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 |
EP4340258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large subcarrier spacing for ss/pbch block | |
CN107534460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用于mtc ue的帧结构和频率跳变的方法和装置 | |
RU2595268C2 (ru) | Вставка виртуальной несущей в обычную хост-несущую ofdm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 |
EP3651521B1 (en) | Detec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on control channel | |
RU2627028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 |
EP3811699B1 (en) |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time-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 |
CN116743323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数据接收和harq-ack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5451155A (zh) | 一种信道和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应的终端、基站 | |
EP2811675A1 (en) |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EP3619875B1 (en) |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s | |
GB2622825A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 |
KR20130054172A (ko) | 사물통신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