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0715B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90715B CN109390715B CN201811170242.XA CN201811170242A CN109390715B CN 109390715 B CN109390715 B CN 109390715B CN 201811170242 A CN201811170242 A CN 201811170242A CN 109390715 B CN109390715 B CN 1093907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 connector
- insulating block
- conduction
- convex part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3—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two latching ar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电连接器,用以电性导通一第一元件和一第二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块;多个端子,形成上下两排设置,每一端子具有一水平段,水平段固定于绝缘块内,自水平段向前延伸一第一导通部,用以电性导通第一元件,自水平段向后延伸一第二导通部,第二导通部具有一弯折部,弯折部与水平段连接;一屏蔽片,固定于绝缘块,且位于两排端子之间,屏蔽片后端具有一抵接部,用以抵接第二元件,抵接部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且不超过弯折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频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习知一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插座连接器和一电路板,包括一绝缘本体、两端子模块、一屏蔽片及一金属外壳,其中每一端子模块包括一绝缘块及设于绝缘块的一排端子,用以传输高速信号,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固定部,固定部埋设于绝缘块中,自固定部向前延伸一接触部,与插接连接器电性接触,自固定部向后延伸一焊接部,焊接部向后延伸出绝缘块和绝缘本体,与电路板电性导通。两端子模块上下夹持屏蔽片一起组装于绝缘本体,而金属外壳套设于绝缘本体外。。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屏蔽片的后端向后不超过绝缘块,使得上下两排第二导通部之间没有屏蔽片进行屏蔽,从而导致上下排的端子之间的发生串音干扰,影响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电连接器,用以电性导通一第一元件和一第二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块;多个端子,形成上下两排设置,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绝缘块内,自所述连接部向前延伸一第一导通部,用以电性导通所述第一元件,自所述连接部向后延伸一第二导通部,所述第二导通部具有一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上下两排所述端子共同形成两排所述第二导通部,所述第二元件设于两排所述第二导通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导通部电性导通;一屏蔽片,固定于所述绝缘块,且位于两排所述端子之间,所述屏蔽片后端具有一抵接部,用以抵接所述第二元件,所述抵接部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块且不超过所述弯折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元件向前插接于上下两排所述第二导通部之间,所述第二元件具有多个第一垫片,分成上下两排设于所述第二元件的上下表面,每一所述第一垫片对应接触所述第二导通部,所述第二导通部的末端向后未超过所述第一垫片的后边缘。
进一步,所述第二导通部具有一第二接触点,与所述第一垫片接触,所述第二接触点到对应的所述第一垫片的后边缘的距离为0.75±0.1mm,所述第二接触点到所述第二导通部的末端的距离为0.6±0.1mm。
进一步,自所述屏蔽片后端面中部凹设形成一中间槽和一侧槽,所述侧槽位于所述中间槽的一侧,所述中间槽与所述侧槽之间形成所述抵接部。
进一步,所述中间槽凹设的深度小于所述侧槽凹设的深度。
进一步,所述屏蔽片具有一基部,所述基部具有一定位孔,与所述绝缘块固定配合,所述基部后端具有至少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元件抵接接触。
进一步,自所述基部两侧分别向前延伸一锁扣臂,用以与所述第一元件锁扣配合,自所述基部后端两侧分别延伸一接脚,所述接脚与所述第二元件电性接触,位于同一侧的所述锁扣臂与所述接脚经过前后方向上的一直线,所述抵接部位于两个所述接脚之间。
进一步,自所述基部两侧分别向左右两侧凸设一卡持部,进一步具有一金属壳体,呈筒状设置,套设于所述绝缘块外周,所述卡持部抵接所述金属壳体。
进一步,所述屏蔽片具有至少一定位孔和至少一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定位孔前方,所述绝缘块具有上下配合的一上绝缘块和一下绝缘块,所述上绝缘块具有一上配合面,朝向所述下绝缘块设置,所述下绝缘块具有一下配合面,朝向所述上配合面设置,至少一定位柱和至少一限位突起设于所述上配合面和所述下配合面之间,所述限位突起位于所述定位柱前方,所述定位柱收容固定于所述定位孔,所述限位突起收容于所述缺口中,所述限位突起的高度大于所述定位柱的高度。
进一步,至少一挡部位于所述上配合面和所述下配合面之间,所述挡部位于至少部分所述屏蔽片前方,用以止挡所述屏蔽片向前位移。
进一步,进一步具有两个所述挡部在左右方向上相对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挡部形成向前贯通的一开口,所述屏蔽片显露于所述开口中。
进一步,所述屏蔽片具有一基部,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基部上,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一第一凸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凸部至少一侧的一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之间形成所述缺口,所述第一凸部显露于所述开口,所述挡部设于所述第二凸部前方,用以止挡所述第二凸部向前位移。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部部分收容于所述开口内,两个所述挡部位于所述第一凸部的左右两侧,用以止挡所述第一凸部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
进一步,进一步具有两个第二凸部,从而形成两个所述缺口,对应两个所述限位突起,两个所述限位突起位于所述第一凸部的左右两侧,用以止挡所述第一凸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部的侧面形成一止挡面,面朝所述限位突起,所述限位突起具有一限位面,与所述止挡面以面对面的方式设置,自所述上配合面或者所述下配合面凹设一保护槽,所述保护槽位于所述第一凸部下方,且所述保护槽的侧壁与所述限位面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所述保护槽向前延伸至所述开口内。
进一步,所述止挡面的上下边缘分别设一第一倒角。
进一步,所述第二凸部前端面上下边缘分别设有一第二倒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二导通部具有一弯折部,连接连接部。抵接部显露于绝缘块的后方,且位于上下两排第二导通部之间,抵接部向后不超过弯折部,在减少了上下排第二导通部之间的串音干扰同时,保证了电路板可以有足够的插入深度,有利于电路板固定于电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电连接器沿着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电连接器沿着B-B的剖视图;
图5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模组,第二端子模组与中间屏蔽片的立体图;
图6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模组,第二端子模组与中间屏蔽片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7为图3的第一端子模组的俯视图;
图8为图3的第二端子模组与中间屏蔽片的俯视图;
图9为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二端子模组组装后的侧视图;
图10为图1的屏蔽片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此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电连接器100,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为一TYPE C的插头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100向前对接一插座连接器200,向后安装于一电路板3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所述绝缘本体1内收容有一第一端子模组M1和一第二端子模组M2和一屏蔽片4,屏蔽片4在第一端子模组M1和第二端子模组M2之间。两个接地片5呈上下180°对称,分别覆盖在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下表面。一金属外壳6包覆在两个所述接地片5和所述绝缘本体1外。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端凹设形成一对接腔10,用以对接所述插座连接器200,所述对接腔10由一上板11、一下板12以及连接所述上板11和所述下板12的两个侧板13。所述上板11的上表面向上凸伸一上凸部110,所述下板12的下表面凸伸一下凸部120,所述上凸部110与所述下凸部120上下对称设置。每一所述侧板13具有贯穿设置的一通道130,所述通道130与所述对接腔10连通。多个端子槽14,分成上下对称的两排,分别设于所述上板11和所述下板12,每一所述端子槽14与所述对接腔10连通设置,且上排所述端子槽14向上不贯穿所述上板11,下排所述端子槽14向下不贯穿所述下板12。所述上凸部110临近上排所述端子槽14的前端,所述下凸部120临近下排所述端子槽14的前端。多个贯穿孔15,设于所述上板11和所述下板12上且分别形成上下两排,上排贯穿孔15贯穿所述上板11,下排贯穿孔15贯穿所述下板12,且每一贯穿孔15位于全部所述端子槽14前方。同一排的两个相邻的所述贯穿孔15之间具有一非贯穿孔16,上排的每一所述非贯穿孔16均不贯穿所述上板11,下排的每一所述非贯穿孔16不贯穿所述下板12。
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凹设形成一收容腔17,所述电路板300插入所述收容腔17内。自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两侧分别延伸两个侧墙18,每一所述侧墙18具有向外贯穿设置的一通孔180,所述通孔180连通外界与所述收容腔17。
请参阅图1,图6和图7,多个端子2,排成上下两排且呈180°对称设置,本发明中的180°对称是指180°翻转过后完全重叠。其中每一排所述端子2的数量为12个,从左至右依次为一接地端子G(非高速端子)、一对传输USB 3.0讯号的差分信号端子S(高速端子)、一电源端子P(非高速端子)、一预留端子V(非高速端子)、一对USB 2.0端子D(非高速端子)、一预留端子V(非高速端子)、一电源端子P(非高速端子)、一对传输USB 3.0讯号的差分信号端子S(高速端子)、一接地端子G(非高速端子),预留端子V可作为侦测用,也可作为信号、电源用。
请参阅图7和图9,每一所述端子2具有一连接部20,所述连接部2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连接部20的在前后方向的长度为4.31±0.2mm。每一所述差分信号端子S的连接部20具有位于所述连接部20前后两端的两个第一段201和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段201之间的一第二段202,以及两个转折段203,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段202两端的两个第一段201。相邻的两个第二段202的距离t2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段201之间的距离t1。所述接地端子G的所述连接部20两侧分别向外凸设一第一凸点204,所述第一凸点204朝向所述第一段201凸伸,减小所述接地端子G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S的距离。所述电源端子P的所述连接部20两侧分别向外凸设一第二凸点205,两个所述第二凸点205增大了所述电源端子P的面积,有利于传递更多的电流。多个所述第一凸点204和多个所述第二凸点205在左右方向上排成一排设置。
请参阅图1,图7和图9,自所述连接部20前端向前且沿着上下方向弯折延伸一第一导通部21,自所述连接部20后端向后且沿着上下方向弯折延伸的一第二导通部22。所述第二导通部22具有一弯折部221,连接所述连接部20。所述第一导通部21末端呈弧形设置而形成一第一接触点210,其中,上排所述端子2的所述第一接触点210朝下拱起,所述下排所述端子2的所述第一接触点210朝上拱起,所述第一接触点210与所述插座连接器200机械接触。所述第二导通部22末端呈弧形设置而形成一第二接触点220,所述上排端子2的所述第二接触点220朝下拱起,所述下排端子2的所述第二接触点220朝上拱起。每一所述端子2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第一接触点210到所述连接部20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接触点220到所述连接部20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所述第一接触点210到所述第二接触点220的距离D1为7.52±0.4mm。上排所述连接部20到下排的所述连接部20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D2为1.02±0.2mm。
请参阅图5,图6和图9,一绝缘块3,由一上绝缘块3A和一下绝缘块3B组成,所述上绝缘块3A与所述下绝缘块3B上下配合且呈180°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端子模组M1由上排端子2和所述上绝缘块3A构成,所述上排端子2的所述连接部20通过inser-molding方式注塑埋设于所述上绝缘块3A内,所述连接部20在所述上绝缘块3A内的埋设长度为3.2±0.2mm。所述连接部20前端延伸出所述上绝缘块3A的前表面,所述第一导通部21到所述上绝缘块3A的前表面的距离为3.55±0.2mm,所述连接部20的后端延伸出所述上绝缘块3A的后表面,所述第二导通部22末端到所述上绝缘块3A的后表面的距离为1.75±0.2mm。
请参阅图6,图7和图9,所述上绝缘块3A具有一第一凹槽31和位于所述第一凹槽31两侧的两个第二凹槽32,每一所述第二凹槽32与所述第一凹槽31之间形成一间隔栏33,所述间隔栏33的宽度小于所述电源端子P的连接部20的宽度。所述第一凹槽31和所述第二凹槽32均贯穿所述上绝缘块3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31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凹槽32的尺寸,所述第二凹槽3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概等于所述上绝缘块3A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一凹槽31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凹槽3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
所述上绝缘块3A的两侧分别凹设一定位槽321。所述定位槽321与所述第一凹槽31在同一直线上,且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均相等。
请参阅图6,图7和图9,两个所述电源端子P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电源端子P之间的两个所述预留端子V和一对所述USB2.0端子D均显露于所述第一凹槽31内,且每一所述电源端子P的所述连接部20埋设于所述间隔栏33内,所述电源端子P部分埋设于所述间隔栏33内,所述电源端子P一侧凸伸进所述第一凹槽31,即所述电源端子P的上下表面以及连接其上下表面的其中一侧面显露于所述第一凹槽31内,从而有利于所述电源端子P散热,而且所述电源端子P两侧均显露于空气中,有利于注塑过程中,夹具固定所述电源端子P的侧面,从而有利于所述电源端子P的定位。每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S对应显露于每一所述第二凹槽32内,且所述第二凹槽32的前壁面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转折段203与所述第二段202的连接处,及所述第二段202裸露于空气中,由于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S之间的距离在所述转折段203和所述第二段202的连接处由t1减小呈t2,故相应的,介电系数要减小才能维持阻抗的稳定性,所述第二凹槽32充满空气,空气的介电系数小于上绝缘块3A的介电系数,因此,第二凹槽32的前壁面设置于一对差分信号端子S之间的距离变化处可以有效地维持阻抗稳定性。
而且,由于一排所述端子2分别显露于充满介电系数的所述第一凹槽31和所述第二凹槽32内,介电系数在所述第一凹槽31和所述第二凹槽32内减小。由简单的电容公式可以知道:C=(εS)/d,其中,C为电容,ε为介电系数,S为两个传递信号的端子的正对面积,d为两个传递信号的端子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凹槽3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概等于所述上绝缘块3A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的二分之一,大于所述第一凹槽3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使得所述第二段202裸露于空气中,在保证了所述上绝缘块3A对所述连接部20包覆固定效果的同时,保证了所述连接部20曝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小了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S之间的电容,减少了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S之间的串音,有利于所述电连接器的高频特性。
所述接地端子G的侧面显露于所述定位槽321的槽底,有利于注塑过程中,夹具固定所述接地端子G的侧面,从而有利于所述接地端子G的定位。
请参阅图1,图5和图8,所述上绝缘块3A的下表面形成一上配合面34,自所述上配合面34向下一体延伸一定位柱341以及位于定位柱341前方的一限位突起342,所述限位突起342在前后方向上纵长设置,且延伸至所述上绝缘块3A的前表面。所述限位突起342的高度大于所述定位柱341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突起342的高度比所述定位柱341的高度大0.03mm。自所述上配合面34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一挡部343,且所述挡部343也向前延伸至所述上绝缘块3A的前表面,两个所述挡部343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从而决定一开口3430,所述开口3430延伸至所述上绝缘块3A的前表面。每一所述挡部343具有一限位面3431,所述限位面3431朝所述开口3430。所述限位突起342位于其中一所述挡部343的后方,且向前连接所述挡部343,所述限位面3431向后延伸至所述限位突起342,形成所述限位突起342的侧面。自所述上配合面34凹设形成一保护槽344,所述保护槽344位于所述限位突起342和所述挡部343的下方,所述限位面3431向下延伸至所述保护槽344形成所述保护槽344的侧壁,所述保护槽344向前贯穿所述上绝缘体3A的前表面。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M2由所述下绝缘块3B和下排端子2一体注塑成型构成。所述第二端子模组M2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M1上下180°对称设置,使得所述下绝缘块3B的上表面形成一下配合面35,所述上绝缘块3A与所述下绝缘块3B在上下方向上固定配合,所述上配合面34与所述下配合面35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下绝缘块3B上的结构与所述上绝缘块3A的结构呈180°对称设置,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图5和图10,一屏蔽片4,其由金属片材冲压形成。所述屏蔽片4具有一基部40,所述基部40上具有两个定位孔401,自所述基部40前端中间向前延伸一第一凸部41和位于所述第一凸部41左右两侧的二第二凸部42,所述第一凸部41经过所述屏蔽片4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线,每一所述第二凸部42与所述第一凸部41之间形成一缺口420。所述第一凸部41的两个侧面分别形成两个止挡面410,每一所述止挡面410设有上下两端分别设一第一倒角411。每一所述第二凸部42前表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一第二倒角421。
请参阅图1,图5和图10,自所述基部40后端两侧分别向前延伸一锁扣臂43,以及自所述基部40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后延伸两个接脚44,自所述基部40的后端面凹设一中间槽46和位于中间槽46两侧的侧槽47,所述中间槽46经过所述屏蔽片4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线,所述中间槽46凹设的深度小于所述侧槽47凹设的深度。每一所述侧槽47与所述中间槽46决定一抵接部48,所述抵接部48相对于所述中间槽46的槽底与所述侧槽47的槽底凸出设置,所述中间槽46,所述侧槽47以及所述抵接部48均位于两个所述接脚44之间。再有自所述基部40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朝向外侧水平延伸一卡持部45,所述中间槽46,所述侧槽47以及所述抵接部48均位于两个所述卡持部45之间。所述锁扣臂43与所述基部40之间形成一弹性空间,用以让位所述锁扣臂43的弹性变形。所述接脚44分别与相同侧的所述锁扣臂43在前后方向上经过同一直线。其中一个所述接脚44朝向上方弯折,另一所述接脚44朝向下方弯折。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每一所述接地片5具有一主体部50,所述主体部50具有一卡扣槽501,自所述主体部50向前延伸多个第一延伸臂51和多个第二延伸臂52,多个第一延伸臂51和多个所述第二延伸臂52排成一排且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延伸臂51沿着上下方向方向弯折成弧形,所述第二延伸臂52水平延伸,且所述第二延伸臂52上具有撕裂成型的一第一弹片520,其中所述第一弹片520沿着上下方向弯折且其自由末端朝向后方。自所述主体部50末端向后延伸多个第二弹片530,多个所述第二弹片530排成等间隔设置的一排,每一所述第二弹片530沿着上下方向弯折且其自由末端朝向后方。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所述金属外壳6为一前后贯穿设置的筒状结构,其由金属制成。
请参考图3,图5和图6,将第一端子模组M1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M2上下安装固定在一起,其中将屏蔽片4夹持在所述上配合面34和所述下配合面35之间,其中所述基部40,所述第一凸部41和所述第二凸部42被所述上配合面34和所述下配合面35夹持贴合固定。所述限位突起342先收容于所述缺口420中,然后所述定位柱341收容卡持于所述定位孔401中,限位突起342的高度大于所述定位柱341,使得所述限位突起342能先与所述缺口420配合,将所述屏蔽片4进行初步定位,从而使得所述定位柱341更加容易进入所述定位孔401中,便于安装,减少安装误差。
请参考图3,图5和图6,所述挡部343对应位于两侧的所述第二凸部42之前,用以止挡所述第二凸部42向前移动,所述第二倒角421的设置,减少了所述第二凸部42的尖角,避免刮花所述挡部343,保护所述上绝缘块3A,减少安装碎屑的产生。上绝缘块3A的限位突起342和下绝缘块3B的限位突起342位于所述第一凸部41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凸部41前端收容于所述开口3430且不超过所述绝缘块3的前表面,且所述第一凸部41向前显露于所述开口3430中,所述止挡面410与所述限位面3431以面对面的方式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倒角421的设置,避免了所述止挡面410的尖角刮花所述限位面3431,减少安装碎屑的产生,所述保护槽344位于所述止挡面410的正下方,当所述止挡面410由于冲压而形成的毛刺刮到所述限位面3431时,所述保护槽344可以装安装碎屑,避免安装碎屑污染,从而保护电连接器100。所述限位突起342限位所述第一凸部41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同时,所述开口3430有利于所述第一凸部41的散热。所述基部40后端延伸出所述上绝缘块3A和所述下绝缘块3B的后表面且位于上下两排的所述第二导通部22之间。
请参考图4和图8,所述第一凹槽31被所述基部40在上下方向上覆盖,有利于减小在所述第一凹槽31内裸露的上下设置两对USB2.0端子D之间的串音干扰。每一所述第二凹槽32被所述基部40和所述第二凸部42在上下方向上覆盖,有利于减小在每一所述第二凹槽32内裸露的上下设置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S之间的串音干扰。
请参考图4和图8,所述锁扣臂43,所述卡持部45显露于所述绝缘块3的侧面,两个所述接脚44,所述中间槽46,所述侧槽47,所述抵接部48显露于所述绝缘块3的后方,所述抵接部48向后不超过所述弯折部221,从而减少了所述上下排第二导通部22之间的串音干扰。
自上而下观察,上下两排所述第二导通部22位于两个所述接脚44之间,所述中间槽46对应上下两排所述USB2.0端子D的所述第二导通部,用以增加上下两排所述USB2.0端子D之间的端子正对面积,从而调整所述端子2的阻抗。每一所述侧槽47与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S的所述第二导通部22对应,用以增加上下两排所述差分信号端子S之间的端子正对面积,从而调整所述端子2的阻抗,每一所述抵接部48与同侧的所述电源端子D,所述预留端子V对应设置。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将安装完成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M1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M2,所述屏蔽片4一起自后向前插进所述收容腔17中,所述上绝缘块3A和所述下绝缘块3B固定于所述收容腔17中。所述第一导通部21向前延伸进所述对接腔10中,且多个第一导通部21对应多个端子2槽14,所述第一导通部21可以在端子2槽14内做弹性变形运动,所述第一接触点210凸出所述端子2槽14,显露于所述对接腔10中,与所述插座连接器200机械接触。所述第二导通部22向后延伸出所述收容腔17中,且所述第二接触点220位于所述收容腔17内。
所述锁扣臂43收容于所述通道130中,且所述锁扣臂43末端进入所述收容腔17内,与所述插座连接器200形成卡持固定且形成一接地回路。所述卡持部45收容于所述通孔180中,所述卡持部45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凸出于所述侧墙18。两个所述接脚44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且位于两个所述侧墙18之间。
将两个接地片5分别装设于所述上板11和所述下板12。所述接地片5安装于所述上板11时,所述卡扣槽501套在所述上凸块四周且两者相互卡持,所述第一延伸臂51向下收容于所述上板11的所述贯穿孔15内,其弧形状的部分所述第一延伸臂51显露于所述对接腔10内,所述第二延伸臂52收容于所述上板11的所述非贯穿孔16中,所述第一弹片520和所述第二弹片530均向上弯折延伸。
所述接地片5安装于所述下板12时,所述卡扣槽501套在所述下凸块四周且两者相互卡持,所述第一延伸臂51向上收容于所述下板12的所述贯穿孔15内,其弧形状的部分所述第一延伸臂51显露于所述对接腔10内,位于下板12的所述第一弹片520和所述第二弹片530均向下弯折延伸。
一金属外壳6自前向后插设与所述绝缘本体1和两个所述接地片5外。其中所述第一弹片520,所述第二弹片530与所述金属外壳6的上下内面机械接触,两个所述卡持部45抵接所述金属外壳6的左右两侧内面,所述卡持部45具有良好的刚性与所述金属外壳6内面抵接。
请参考图3,图4和图9,所述电路板300向前插入所述收容腔17中,夹持于上下两排的所述第二导通部22之间且与所述抵接部48抵接。所述电路板300的上下表面分别排列有两排第一垫片301,每一所述第一垫片301与所述第二导通部22焊接固定,其中,所述第二接触点220在所述第一垫片301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垫片30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为1.5mm,所述第二接触点220到对应的所述第一垫片301的后边缘的距离D3为0.75±0.1mm,有利于所述第二导通部22在所述第一垫片301上的焊接固定。所述抵接部48向后不超过所述弯折部221,保证了所述电路板300可以有足够的插入深度,避免所述第二接触点220与所述第一垫片301的后边缘距离过大,增加电性信号的传输路径长度。
所述第二导通部22的末端向后不超过所述第一垫片301的后边缘,所述第二接触点220到所述第二导通部22的末端的距离D4为0.6±0.1mm。相比于第二导通部22末端向后延伸出所述第一垫片301的后边缘,本实施例的第二导通部22的无效导电路径减小,有利于减小天线效应,从而改善高频特性。四个第二垫片302排成上下对称的两排分布在所述电路板300的上下表面,上排的两个所述第二垫片302位于上排所述第一垫片301的两侧后方,下排的两个所述第二垫片302位于下排的所述第一垫片301两侧后方,上排的两个所述第二垫片302与所述接脚441焊接固定,下排的两个所述第二垫片302与另一所述接脚44对应焊接固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第二导通部22具有一弯折部221,连接所述连接部20。所述抵接部48显露于所述绝缘块3的后方,且位于上下两排所述第二导通部22之间,所述抵接部48向后不超过所述弯折部221,在减少了所述上下排第二导通部22之间的串音干扰同时,保证了所述电路板300可以有足够的插入深度,避免所述第二接触点220与所述第一垫片301的后边缘距离过大,增加电性信号的传输路径长度。
2、所述中间槽46对应上下两排所述USB2.0端子D的所述第二导通部22,用以增加上下两排所述USB2.0端子D之间的端子2正对面积,从而调整所述端子2的阻抗。每一所述侧槽47与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S的所述第二导通部22对应,用以增加上下两排所述差分信号端子S之间的端子正对面积,从而调整所述端子2的阻抗。
3、第二凹槽3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概等于上绝缘块3A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的二分之一,大于第一凹槽3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使得第二段202裸露于空气中,在保证了上绝缘块3A对连接部20包覆固定效果的同时,保证了连接部20曝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小了一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电容,减少了一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串音,有利于电连接器的高频特性。
3、每一对差分信号端子S对应显露于每一第二凹槽32内,且第二凹槽32的前壁面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位于转折段203与第二段202的连接处,及第二段202裸露于空气中,由于一对差分信号端子S之间的距离在转折段203和第二段202的连接处由t1减小呈t2,故相应的,介电系数要减小才能维持阻抗的稳定性,第二凹槽32充满空气,空气的介电系数小于上绝缘块3A的介电系数,因此,第二凹槽32的前壁面设置于一对差分信号端子S之间的距离变化处可以有效地维持阻抗稳定性。
4、所述限位突起342先收容于所述缺口420中,然后所述定位柱341收容卡持于所述定位孔401中,限位突起342的高度大于所述定位柱341,使得所述限位突起342能先与所述缺口420配合,将所述屏蔽片4进行初步定位,从而使得所述定位柱341更加容易进入所述定位孔401中,便于安装,减少安装误差。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电连接器,用以电性导通一第一元件和一第二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块;
多个端子,形成上下两排设置,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绝缘块内,
自所述连接部向前延伸一第一导通部,用以电性导通所述第一元件,
自所述连接部向后延伸一第二导通部,所述第二导通部具有一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上下两排所述端子共同形成两排所述第二导通部,所述第二元件设于两排所述第二导通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导通部电性导通;
一屏蔽片,固定于所述绝缘块,且位于两排所述端子之间,所述屏蔽片后端具有一抵接部,用以抵接所述第二元件,所述抵接部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块且不超过所述弯折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元件向前插接于上下两排所述第二导通部之间,所述第二元件具有多个第一垫片,分成上下两排设于所述第二元件的上下表面,每一所述第一垫片对应接触所述第二导通部,所述第二导通部的末端向后未超过所述第一垫片的后边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通部具有一第二接触点,与所述第一垫片接触,所述第二接触点到对应的所述第一垫片的后边缘的距离为0.75±0.1mm,所述第二接触点到所述第二导通部的末端的距离为0.6±0.1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屏蔽片后端面中部凹设形成一中间槽和一侧槽,所述侧槽位于所述中间槽的一侧,所述中间槽与所述侧槽之间形成所述抵接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槽凹设的深度小于所述侧槽凹设的深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具有一基部,所述基部具有一定位孔,与所述绝缘块固定配合,所述基部后端具有至少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元件抵接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基部两侧分别向前延伸一锁扣臂,用以与所述第一元件锁扣配合,自所述基部后端两侧分别延伸一接脚,所述接脚与所述第二元件电性接触,位于同一侧的所述锁扣臂与所述接脚经过前后方向上的一直线,所述抵接部位于两个所述接脚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基部两侧分别向左右两侧凸设一卡持部,进一步具有一金属壳体,呈筒状设置,套设于所述绝缘块外周,所述卡持部抵接所述金属壳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具有至少一定位孔和至少一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定位孔前方,所述绝缘块具有上下配合的一上绝缘块和一下绝缘块,所述上绝缘块具有一上配合面,朝向所述下绝缘块设置,所述下绝缘块具有一下配合面,朝向所述上配合面设置,至少一定位柱和至少一限位突起设于所述上配合面和所述下配合面之间,所述限位突起位于所述定位柱前方,所述定位柱收容固定于所述定位孔,所述限位突起收容于所述缺口中,所述限位突起的高度大于所述定位柱的高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挡部位于所述上配合面和所述下配合面之间,所述挡部位于至少部分所述屏蔽片前方,用以止挡所述屏蔽片向前位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两个所述挡部在左右方向上相对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挡部形成向前贯通的一开口,所述屏蔽片显露于所述开口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具有一基部,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基部上,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一第一凸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凸部至少一侧的一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之间形成所述缺口,所述第一凸部显露于所述开口,所述挡部设于所述第二凸部前方,用以止挡所述第二凸部向前位移。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部分收容于所述开口内,两个所述挡部位于所述第一凸部的左右两侧,用以止挡所述第一凸部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两个第二凸部,从而形成两个所述缺口,对应两个所述限位突起,两个所述限位突起位于所述第一凸部的左右两侧,用以止挡所述第一凸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的侧面形成一止挡面,面朝所述限位突起,所述限位突起具有一限位面,与所述止挡面以面对面的方式设置,自所述上配合面或者所述下配合面凹设一保护槽,所述保护槽位于所述第一凸部下方,且所述保护槽的侧壁与所述限位面位于同一平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槽向前延伸至所述开口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面的上下边缘分别设一第一倒角。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部前端面上下边缘分别设有一第二倒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70242.XA CN109390715B (zh) | 2018-10-09 | 2018-10-09 | 电连接器 |
US16/590,585 US10855033B2 (en) | 2018-10-09 | 2019-10-02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tability assurance for internal shielding plate and the attachment of an external electrical componen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70242.XA CN109390715B (zh) | 2018-10-09 | 2018-10-09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90715A CN109390715A (zh) | 2019-02-26 |
CN109390715B true CN109390715B (zh) | 2020-11-24 |
Family
ID=65426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70242.XA Active CN109390715B (zh) | 2018-10-09 | 2018-10-09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55033B2 (zh) |
CN (1) | CN10939071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90803B (zh) * | 2018-10-09 | 2020-10-30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13584233U (zh) * | 2019-09-19 | 2021-06-29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插头电连接器 |
CN111224269B (zh) * | 2020-01-13 | 2021-05-25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TWI710168B (zh) * | 2020-01-21 | 2020-11-11 |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 連接器 |
US11545792B2 (en) * | 2020-02-13 | 2023-01-03 | Advanced-Connectek Inc. |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members having integrated first and second curved contact portions for effective ground connections |
CN114765320A (zh) * | 2021-01-12 | 2022-07-19 |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 高速传输用连接器 |
CN113540858B (zh) * | 2021-06-24 | 2023-11-21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 |
US11509099B1 (en) * | 2021-06-29 | 2022-11-22 | Jess-Link Products Co., Ltd. | Electric connector structure |
CN114628940B (zh) * | 2022-03-30 | 2024-06-25 | 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 |
KR102755532B1 (ko) * | 2024-01-05 | 2025-01-21 | 주식회사 에임텍 | 스크래치 발생 방지 커넥터 쉘 |
CN119070079B (zh) * | 2024-08-29 | 2025-03-11 | 青岛铭青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防脱型type-c连接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52071U (ja) * | 2008-05-27 | 2009-07-16 | 鴻海精密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 電気コネクタ |
CN101888042A (zh) * | 2009-05-15 | 2010-11-17 | 星电株式会社 | 连接装置 |
CN203800319U (zh) * | 2014-04-15 | 2014-08-27 | 东莞市泰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改良的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
CN205178176U (zh) * | 2014-11-21 | 2016-04-20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插头电连接器 |
CN206461181U (zh) * | 2016-10-05 | 2017-09-01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6532956U (zh) * | 2017-01-24 | 2017-09-29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65803B2 (ja) * | 2014-03-19 | 2018-01-24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TWI581529B (zh) * | 2014-03-24 | 2017-05-01 |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插座電連接器 |
US9450342B2 (en) * | 2014-04-04 | 2016-09-20 |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 Plug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anti-EMI performance |
TWM493185U (zh) * | 2014-08-29 | 2015-01-01 | Chant Sincere Co Ltd | 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
US9698537B2 (en) * | 2014-06-02 | 2017-07-04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
JP6293580B2 (ja) * | 2014-06-03 | 2018-03-14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9281626B2 (en) * | 2014-06-13 | 2016-03-08 | Lotes Co., Ltd | Mating connector |
EP3163684A4 (en) * | 2014-06-24 | 2018-07-11 | Chou Hsien Tsai | Reversible dual-position electric connector |
US9306300B2 (en) * | 2014-07-07 | 2016-04-05 | Kuang Ying Computer Equipment Co., Ltd. | Obversely and reversely pluggable connector structure |
CN204216267U (zh) * | 2014-07-15 | 2015-03-18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5449401B (zh) * | 2014-08-08 | 2019-02-05 | 莫列斯公司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CN105470733B (zh) * | 2014-09-05 | 2018-01-09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4505663A (zh) * | 2014-11-27 | 2015-04-08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插头电连接器 |
CN104538797B (zh) * | 2014-12-23 | 2023-11-17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防干扰插头电连接器 |
CN205029053U (zh) | 2015-09-06 | 2016-02-10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8173034B (zh) * | 2016-12-07 | 2020-04-2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头连接器 |
-
2018
- 2018-10-09 CN CN201811170242.XA patent/CN109390715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02 US US16/590,585 patent/US1085503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52071U (ja) * | 2008-05-27 | 2009-07-16 | 鴻海精密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 電気コネクタ |
CN101888042A (zh) * | 2009-05-15 | 2010-11-17 | 星电株式会社 | 连接装置 |
CN203800319U (zh) * | 2014-04-15 | 2014-08-27 | 东莞市泰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改良的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
CN205178176U (zh) * | 2014-11-21 | 2016-04-20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插头电连接器 |
CN206461181U (zh) * | 2016-10-05 | 2017-09-01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6532956U (zh) * | 2017-01-24 | 2017-09-29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112129A1 (en) | 2020-04-09 |
US10855033B2 (en) | 2020-12-01 |
CN109390715A (zh) | 2019-0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90715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1682367B (zh) | 背板连接器 | |
CN109962353B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109390803B (zh) | 电连接器 | |
WO2016004895A1 (zh) |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 | |
CN112886340B (zh) | 电连接器 | |
TW201417416A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 |
CN210350162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7591630B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112260009B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114024160B (zh) | 插头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组合件 | |
CN110854572A (zh) | 连接器 | |
CN112736524B (zh) | 端子模组以及背板连接器 | |
CN113328296B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109301570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301544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1981052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3948897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2636113B (zh) |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211376973U (zh) | 电连接器 | |
TWM625540U (zh) | 電連接器 | |
TWM496874U (zh) | 電連接器 | |
TWM493789U (zh) | 對接連接器 | |
CN217062614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3839239A (zh) | 电路板连接组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