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96722A -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96722A CN109296722A CN201811465353.3A CN201811465353A CN109296722A CN 109296722 A CN109296722 A CN 109296722A CN 201811465353 A CN201811465353 A CN 201811465353A CN 109296722 A CN109296722 A CN 1092967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input shaft
- clutch
- countershaft
-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37/08—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 F16H37/08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 F16H37/0813—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only one input shaf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包括变速器输入轴、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第一输入轴齿轮、第二输入轴齿轮、第一中间轴齿轮、第二中间轴齿轮、第三中间轴齿轮、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本发明中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在变速器输入轴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台电机辅助发动机进行工作,汽车的动力性可以大大提高;变速箱使用了三个离合器,可以有效消除换挡冲击,且比用同步器进行换挡的传统变速器寿命长;变速箱结构紧凑,占用汽车内部的空间少;变速箱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大大提高汽车的经济性;变速器结构简单,加工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汽车市场上出现的变速器,主要是多档、手动或自动、仅适用于内燃机驱动的变速器。这种变速器有很多缺点,主要体现在:1、起步加速性能较差;2、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占用较大汽车的空间;3、导致发动机耗油量较高;4、导致发动机排出废气对大气污染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该变速器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其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且用离合器代替了传统的同步器进行档位切换,有效的消除了两档变速器换挡所带来的冲击,且比用同步器进行换挡的传统变速器使用寿命长;也可以用于四轮驱动的汽车,极大的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包括变速器输入轴、离合器组、输入轴齿轮组、中间轴齿轮组、主减速器和差速器,发动机带动所述变速器输入轴转动,所述变速器输入轴的另一端连接电机;所述离合器组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连接,所述输入轴齿轮组安装在所述变速器输入轴上并与所述离合器组通过压盘连接,中间轴上的中间轴齿轮组与所述输入轴齿轮组啮合后再与所述主减速器传动连接并通过所述差速器向两端输出动力。
优选的,所述离合器组包括第一离合器,设置于变速箱外的所述第一离合器通过压盘压合将所述变速器输入轴的轴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离合器组还包括第二离合器,所述输入轴齿轮组包括第一输入轴齿轮,设置于变速箱内的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刚性连接,并通过压盘与所述第一输入轴齿轮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间轴齿轮组包括第一中间轴齿轮,所述第一输入轴齿轮与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离合器组还包括第三离合器,所述输入轴齿轮组还包括第二输入轴齿轮,设置于变速箱内的所述第三离合器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刚性连接,并通过压盘与所述第二输入轴齿轮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间轴齿轮组还包括第二中间轴齿轮组,所述第二输入轴齿轮与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中间轴齿轮组还包括第三中间轴齿轮,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第二中间轴齿轮和第三中间轴齿轮同轴,所述第三中间轴齿轮与所述主减速器啮合后再通过所述差速器向两端输出动力。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中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在变速器输入轴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台电机辅助发动机进行工作,汽车的动力性可以大大提高;
2、变速箱使用了三个离合器,可以有效消除换挡冲击,且比用同步器进行换挡的传统变速器寿命长;
3、变速箱结构紧凑,占用汽车内部的空间少;
4、变速箱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大大提高汽车的经济性;
5、变速器结构简单,加工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发动机;2第一离合器;3第二离合器;4第一输入轴齿轮;5第二输入轴齿轮;6第三离合器;7电机;8变速器输入轴;9第一中间轴齿轮;10第二中间轴齿轮;11第三中间轴齿轮;12主减速器;13差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该变速器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其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且用离合器代替了传统的同步器进行档位切换,有效的消除了两档变速器换挡所带来的冲击,且比用同步器进行换挡的传统变速器使用寿命长;也可以用于四轮驱动的汽车,极大的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包括变速器输入轴、离合器组、输入轴齿轮组、中间轴齿轮组、主减速器和差速器,发动机带动变速器输入轴转动,变速器输入轴的另一端连接电机;离合器组与变速器输入轴连接,输入轴齿轮组安装在变速器输入轴上并与离合器组通过压盘连接,中间轴上的中间轴齿轮组与输入轴齿轮组啮合后再与主减速器传动连接并通过差速器向两端输出动力。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其中,图1为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包括变速器输入轴8、第一离合器2、第二离合器3、第三离合器6、第一输入轴齿轮4、第二输入轴齿轮5、第一中间轴齿轮9、第二中间轴齿轮10、第三中间轴齿轮11、主减速器12和差速器13。
设置于变速箱外的第一离合器2通过压盘压合将变速器输入轴8的轴端与发动机1的输出端连接,使发动机1带动变速器输入轴8转动,并可通过断开压盘连接中断动力传输。
设置于变速箱内的第二离合器3与变速器输入轴8刚性连接,并通过压盘与第一输入轴齿轮4连接,且可通过断开压盘连接中断动力传输,第一输入轴齿轮4与第一中间轴齿轮9相啮合。
设置于变速箱内的第三离合器6与变速器输入轴8刚性连接,并通过压盘与第二输入轴齿轮5连接,且可通过断开压盘连接中断动力传输,第二输入轴齿轮5与第二中间轴齿轮10相啮合。
第一中间轴齿轮9、第二中间轴齿轮10和第三中间轴齿轮11同轴,第三中间轴齿轮11与主减速器12啮合,通过差速器13向两端输出动力。
实际应用中,该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的动力传递途径如下:
汽车处于起步阶段,电机7工作,发动机1不工作,第一离合器2和第二离合器3断开,第三离合器6结合。动力传递路径:电机7→第三离合器6→第二输入轴齿轮5→第二中间轴齿轮10→第三中间轴齿轮11→主减速器12→差速器13→输出轴。
当车速超过35km/h时,发动机1工作,电机7停止工作,第一离合器2和第二离合器3结合,第三离合器6断开。动力输出有两条路线,第一条是:发动机1→第一离合器2→第二离合器3→第三离合器6→电机7,通过电机7发电;第二条是:发动机1→第一离合器2→第二离合器3→第一输入轴齿轮4→第一中间轴齿轮9→第三中间轴齿轮11→主减速器12→差速器13→输出轴。
随着车速的升高,前置电机7开始工作。这时,发动机1和电机7同时工作,第一离合器2、第二离合器3和第三离合器6均结合。动力传递路径:电机7+发动机1→离合器→第一输入轴齿轮4/第二输入轴齿轮5→第一中间轴齿轮9/第二中间轴齿轮10→第三中间轴齿轮11→主减速器12→差速器13→输出轴。
当车速超过140km/h时,发动机1停止工作,电机7驱动汽车进行行驶,第一离合器2和第二离合器3断开,第三离合器6结合。动力传递路径:电机7→第三离合器6→第二输入轴齿轮5→第二中间轴齿轮10→第三中间轴齿轮11→主减速器12→差速器13→输出轴。
当汽车进行加速时,发动机1与电机7同时工作,第一离合器2、第二离合器3和第三离合器6均结合。动力传递路径:电机7+发动机1→离合器→第一输入轴齿轮4/第二输入轴齿轮5→第一中间轴齿轮9/第二中间轴齿轮10→第三中间轴齿轮11→主减速器12→差速器13→输出轴。
当蓄电池没电时,可以用路边充电站进行充电。
本发明中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该变速器为两档前置变速器,变速器结构紧凑,该变速器可以满足同时安装发动机1和电机7作为动力源,动力性强;通过该变速器结构中离合器代替了传统的同步器进行换挡,有效地消除了换挡冲击。本发明中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有效提高汽车的经济性。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器输入轴、离合器组、输入轴齿轮组、中间轴齿轮组、主减速器和差速器,发动机带动所述变速器输入轴转动,所述变速器输入轴的另一端连接电机;所述离合器组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连接,所述输入轴齿轮组安装在所述变速器输入轴上并与所述离合器组通过压盘连接,中间轴上的中间轴齿轮组与所述输入轴齿轮组啮合后再与所述主减速器传动连接并通过所述差速器向两端输出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组包括第一离合器,设置于变速箱外的所述第一离合器通过压盘压合将所述变速器输入轴的轴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组还包括第二离合器,所述输入轴齿轮组包括第一输入轴齿轮,设置于变速箱内的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刚性连接,并通过压盘与所述第一输入轴齿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齿轮组包括第一中间轴齿轮,所述第一输入轴齿轮与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组还包括第三离合器,所述输入轴齿轮组还包括第二输入轴齿轮,设置于变速箱内的所述第三离合器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刚性连接,并通过压盘与所述第二输入轴齿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齿轮组还包括第二中间轴齿轮组,所述第二输入轴齿轮与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齿轮组还包括第三中间轴齿轮,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第二中间轴齿轮和第三中间轴齿轮同轴,所述第三中间轴齿轮与所述主减速器啮合后再通过所述差速器向两端输出动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65353.3A CN109296722A (zh) | 2018-12-03 | 2018-12-03 |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65353.3A CN109296722A (zh) | 2018-12-03 | 2018-12-03 |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96722A true CN109296722A (zh) | 2019-02-01 |
Family
ID=65142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65353.3A Pending CN109296722A (zh) | 2018-12-03 | 2018-12-03 |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96722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367869U (zh) * | 2014-12-30 | 2015-06-03 | 上海瑞迪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两档自动变速箱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 |
CN107225958A (zh) * | 2017-05-22 | 2017-10-03 | 安徽纽恩卡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九挡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
CN107225959A (zh) * | 2017-05-22 | 2017-10-03 | 安徽纽恩卡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七挡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
CN107264261A (zh) * | 2017-05-22 | 2017-10-20 | 安徽纽恩卡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十一挡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
CN207345477U (zh) * | 2016-12-19 | 2018-05-11 | 吉林省晟林汽车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插电式单电机混合动力汽车变速器 |
CN209180326U (zh) * | 2018-12-03 | 2019-07-30 | 苏州同捷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
-
2018
- 2018-12-03 CN CN201811465353.3A patent/CN10929672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367869U (zh) * | 2014-12-30 | 2015-06-03 | 上海瑞迪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两档自动变速箱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 |
CN207345477U (zh) * | 2016-12-19 | 2018-05-11 | 吉林省晟林汽车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插电式单电机混合动力汽车变速器 |
CN107225958A (zh) * | 2017-05-22 | 2017-10-03 | 安徽纽恩卡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九挡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
CN107225959A (zh) * | 2017-05-22 | 2017-10-03 | 安徽纽恩卡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七挡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
CN107264261A (zh) * | 2017-05-22 | 2017-10-20 | 安徽纽恩卡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十一挡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
CN209180326U (zh) * | 2018-12-03 | 2019-07-30 | 苏州同捷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546262B1 (en) | Horizontal drive assembly of dual power source vehicle | |
CN103332102B (zh) | 基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单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
CN110525194B (zh) | 混合动力车辆用动力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1588796B1 (ko) | 차량용 변속장치 | |
CN107554280B (zh)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多模式动力传动系统 | |
CN104972887A (zh) | 一种汽车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
CN202283873U (zh) | 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 | |
EP3552856A1 (en) | Horizontal drive assembly of dual power source vehicle | |
CN106696691B (zh) | 一种横置单动力源车辆驱动总成 | |
CN104972890A (zh) |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 | |
WO2018090484A1 (zh) | 一种横置双动力源车辆驱动总成 | |
CN113232501B (zh) |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
CN212804095U (zh) | 纯电动两挡传动结构及车辆 | |
CN110525195A (zh) | 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9180326U (zh) | 一种两速前驱变速器结构 | |
CN110154750A (zh) | 一种双电机四驱电动汽车的传动系统 | |
CN206280446U (zh) | 一种横置双动力源车辆驱动总成 | |
CN110626161A (zh) | 一种基于行星齿轮机构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
CN112356654A (zh) |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3348101B (zh) | 混合动力系统 | |
CN116118471A (zh) | 一种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 |
CN108162743B (zh) |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变速装置 | |
CN111791694A (zh) | 同轴式两挡驱动系统 | |
CN107654527B (zh) | 改进型同步机构及其混合动力用变速器 | |
CN206678782U (zh) | 一种横置车辆驱动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2 Address after: 215000 No. 8, Shenggang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Jiangsu Applicant after: Suzhou TONGJI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Room 101, building 5, Su Gaoxin Software Park, 78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TONGJIE AUTOMOTIV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