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192576B - 一种按键结构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键结构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92576B
CN109192576B CN201810959961.3A CN201810959961A CN109192576B CN 109192576 B CN109192576 B CN 109192576B CN 201810959961 A CN201810959961 A CN 201810959961A CN 109192576 B CN109192576 B CN 1091925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switch
lever
assembly
accommod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599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92576A (zh
Inventor
杨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599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925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92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2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92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25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01H3/38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using spring or other flexible shaf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01H3/46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using rod or lever linkage, e.g. toggle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及终端设备,按键结构包括按键、开关、杠杆组件以及壳体组件,杠杆组件与壳体组件连接,且可相对壳体组件转动;按键位于杠杆组件的一侧,且与壳体组件连接,开关位于杠杆组件的一侧,且开关与按键偏心设置,当杠杆组件相对于壳体组件转动时,杠杆组件可与开关接触;通过设置杠杆组件,使得按键中心无须与开关中心相对应,也可以实现按键对开关的精确控制,有效解决了因开关中心和按键中心发生偏移而造成手感不佳、甚至无法实现按键功能的问题;同时按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终端设备的合适位置,既避免内部空间的浪费,又确保了终端设备的外观可以设计得更加精美。

Description

一种按键结构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而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终端设备的结构、样式、性能等各方面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简化操作流程,方便用户对终端设备进行快捷控制,终端设备通常设置有按键,终端设备内部与按键相对应的位置则设置开关,用户通过按压按键来触发开关,从而实现对终端设备的控制,实现相应按键功能。
然而,现有的终端设备中按键的中心需要与开关的中心对应,才能保证在按动按键时能够触发开关,一旦出现偏心问题,不仅按压按键时影响手感,甚至会无法实现按键功能。因此为了确保实现按键功能,在进行终端设备的设计时需要确保按键中心与开关中心相对应,从而极大限制了终端设备的设计方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以解决现有终端设备由于按键中心需与开关中心相对应,从而导致终端设备的设计方式受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括按键、开关、杠杆组件以及壳体组件;
所述杠杆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且可相对所述壳体组件转动;
所述按键位于所述杠杆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所述按键可相对所述壳体组件运动;
所述开关位于所述杠杆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按键偏心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开关容置部、杠杆容置部以及按键容置孔;
所述按键容置孔贯通开设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杠杆容置部贯通;
所述按键设于所述按键容置孔中;
所述杠杆组件设于所述杠杆容置部中,且与所述壳体连接;
所述开关设于所述开关容置部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杠杆组件包括转轴以及可相对所述转轴转动的杠杆;
所述转轴设于所述杠杆容置部中,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杠杆设于所述杠杆容置部中,且套接在所述转轴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杠杆包括连接部、开关接触部以及按键接触部;
所述连接部设有连接孔,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接孔配合连接;
所述按键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与所述按键相对应;
所述开关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与所述开关相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杠杆容置部包括依次贯通的第一容置部、第二容置部以及第三容置部;
所述第一容置部与所述按键容置孔贯通,所述按键接触部设于所述第一容置部中;
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容置部中;
所述第三容置部与所述开关容置部贯通,所述开关接触部设于所述第三容置部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杠杆的中部与所述转轴连接;
所述按键和所述开关位于所述杠杆的同侧,且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杠杆的端部与所述转轴连接;
所述按键和所述开关位于所述杠杆的相对两侧,且位于所述转轴的同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与所述杠杆组件连接,用于对所述杠杆组件进行复位。
本申请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的按键结构以及电路板,所述开关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为侧面壳体,所述按键为侧面按键;
或者,
所述壳体组件为正面壳体,所述按键为正面按键;
或者,
所述壳体组件为背面壳体,所述按键为背面按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中,通过设置杠杆组件,使得按键中心无须与开关中心相对应(按键和开关偏心设置),也可以实现按键对开关的精确控制,即施加在按键上的作用力可通过杠杆组件传递至开关处,从而触发开关,有效解决了因开关中心和按键中心发生偏移而造成手感不佳、甚至无法实现按键功能的问题。
(2)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中由于按键可通过杠杆组件对开关进行控制,因此按键的位置和开关的位置可灵活选择,使得终端设备内部空间的设计更加灵活;在对终端设备的内部空间进行设计时,可充分利用终端设备的内部空间,根据需要将开关设置在合适的位置,避免内部空间的浪费,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3)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中由于按键可通过杠杆组件对开关进行控制,因此按键的位置和开关的位置均可灵活选择,开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合适的位置,同时按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终端设备的合适位置,然后通过杠杆组件将按键和开关建立联系即可,既避免内部空间的浪费,又确保了终端设备的外观可以设计得更加精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中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中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中杠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中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中各部件位置示意图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中各部件位置示意图二;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中各部件位置示意图三;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中各部件位置示意图四;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五。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按键结构; 11-按键;
111-键帽; 112-按键触点;
12-开关; 13-杠杆组件;
131-转轴; 132-杠杆;
1320-连接孔; 1321-按键接触部;
1322-开关接触部; 1323-连接部;
1324-开关接触部触点;
14-壳体组件; 140-壳体;
1400-壳体转轴孔; 141-按键容置孔;
142-开关容置部; 143-杠杆容置部;
1431-第一容置部; 1432-第二容置部;
1433-第三容置部; 15-复位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按键结构10,包括按键11、开关12、杠杆组件13以及壳体组件14;杠杆组件13与壳体组件14连接,且可相对壳体组件14转动;按键11位于杠杆组件13的一侧,且与壳体组件14连接,按键11可相对壳体组件14运动,从而按键11可与杠杆组件13接触;开关12位于杠杆组件13的一侧,当杠杆组件13相对于壳体组件14转动时,杠杆组件13可与开关12接触;且开关12与按键11偏心设置,即开关12的中心与按键11的中心并不相互对应,两者之间相隔预设距离,预设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10中按键11可用于触发开关12,按键结构10的工作原理在于:当用户按下按键11时,按键11相对壳体组件14运动至与杠杆组件13接触,杠杆组件13在按键11的作用力下相对壳体组件14转动,当杠杆组件13转动至与开关12接触时,杠杆组件13对开关12施加作用力,从而触发开关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按键结构10可用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中,例如壳体组件14可为终端设备的侧面壳体,此时按键11可为终端设备的侧面按键,其位于侧面壳体的表面;杠杆组件13和开关12则均位于终端设备的内部,杠杆组件13可连接于侧面壳体的内侧,且可相对侧面壳体转动。当需要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时,用户可按压侧面按键,侧面按键相对侧面壳体运动至与杠杆组件13接触、并对杠杆组件13施加作用力;杠杆组件13在按键11的作用力下相对壳体组件14转动;当杠杆组件13转动至与开关12接触时,杠杆组件13对开关12施加作用力,从而触发开关12,开关12可控制终端设备进行相应操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按键结构10也可以位于终端设备的其他位置,并不仅限于上述的情形。
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10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现有的终端设备中的按键结构通常只包括按键11和开关12,按键11中心需要与开关12中心相对应,通过按压按键11来触发开关12。当按键11中心与开关12中心发生一定偏移(例如偏移量不大于0.4mm)时,按压按键11的过程中手感不佳,无法很好地触发开关12;当按键11中心与开关12中心偏移量太大时,会使得按键11与开关12相互错开,按压按键11时则可能无法触发开关12,造成失效。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10中,通过设置杠杆组件13,使得按键11中心无须与开关12中心相对应(按键11和开关12可偏心设置),也可以实现按键11对开关12的精确控制,即施加在按键11上的作用力可通过杠杆组件13传递至开关12处,从而触发开关12,有效解决了因开关12中心和按键11中心发生偏移而造成手感不佳、甚至无法实现按键功能的问题。
(2)由于现有终端设备中按键结构的按键11和开关12的中心需要完全对应,因此在对终端设备的内部空间进行设计时,必须保证按键11的位置与开关12的位置相对应,从而极大制约了对终端设备内部空间设计的灵活性,使得终端设备内部空间无法进行充分利用,造成了空间浪费。
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10中由于按键11可通过杠杆组件13对开关12进行控制,因此按键11的位置和开关12的位置可灵活选择,使得终端设备内部空间的设计更加灵活;在对终端设备的内部空间进行设计时,可充分利用终端设备的内部空间,根据需要将开关12设置在合适的位置,避免内部空间的浪费,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3)在对终端设备进行设计时,终端设备的外观是重要的考虑因素,需要将终端设备的外观设计得更加精美、漂亮,从而获得用户的青睐。其中按键11作为终端设备外观的一部分,其位置的设计也至关重要。现有的终端设备中按键结构的按键11和开关12的中心需要完全对应,因此在进行设计时,按键11的位置需要根据开关12的位置来确定,从而按键11的位置不能根据需要随意选择,使得终端设备需要在外观设计上做出妥协,无法满足外观精美的设计需要。
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10中由于按键11可通过杠杆组件13对开关12进行控制,因此按键11的位置和开关12的位置均可灵活选择,开关1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合适的位置,同时按键11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终端设备的合适位置,然后通过杠杆组件13将按键11和开关12建立联系即可,既避免内部空间的浪费,又确保了终端设备的外观可以设计得更加精美。
请参阅图3和图4,进一步地,壳体组件14包括壳体140,壳体140内设有按键容置孔141、开关容置部142以及杠杆容置部143,开关容置部142与杠杆容置部143贯通,其中按键11设于按键容置孔141中,开关12容置于开关容置部142中,杠杆组件13容置于杠杆容置部143中,且与壳体140连接。按键容置孔141贯通开设于壳体140上,且与杠杆容置部143贯通;从而确保按键11可与杠杆容置部143中的杠杆组件13相接触,按键11可将作用力传递至杠杆组件13处,并带动杠杆组件13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容置部142以及杠杆容置部143均开设于壳体140的内侧。请参阅图5,按键11包括卡设并突出于按键容置孔141的键帽111以及用于与杠杆组件13接触的按键触点112,键帽111与按键触点112连接,键帽111位于壳体140的外侧,供用户按压。当用户按压键帽111时,按键11在按键容置孔141中运动,按键触点112逐渐朝向杠杆组件13运动并与杠杆组件13接触。按键触点112的尺寸可小于键帽111的尺寸,因此在设计按键容置孔141,其靠近杠杆容置部143的一侧可以设计得更小,避免因按键容置孔141设计过大而导致灰尘等进入。
请参阅图6,进一步地,杠杆组件13包括转轴131以及可相对转轴131转动的杠杆132,转轴131设于杠杆容置部143中,且与壳体140固定连接;杠杆132设于杠杆容置部143中,且套接在转轴131上。转轴131可与壳体140通过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即数控)一体成型,此时转轴131与壳体140连接稳固,且制作方法简单。转轴131也可以单独生产后可拆卸连接至壳体140的杠杆容置部143中,此时杠杆容置部143中相应设有壳体转轴孔1400,壳体转轴孔1400的尺寸与转轴131的尺寸相适应,从而可以对转轴131起到固定作用,方便进行维修和更换。
请参阅图6和图7,进一步地,杠杆132包括按键接触部1321、开关接触部1322以及连接部1323,连接部1323设有连接孔1320,转轴131与连接孔1320配合连接,从而可以对连接部1323的位置起到固定作用;按键接触部1321与连接部1323连接,且与按键11相对应,用于与按键11相接触;开关接触部1322与连接部1323连接,且与开关12相对应,用于与开关12相接触。请参阅图8,通过设置按键接触部1321,从而有效增大了其与按键11之间的接触范围,按键11的位置可以有更大范围的偏离,例如按键11的位置为第一位置1101、第二位置1102以及第三位置1103处时,其仍然可以与按键接触部1321相接触,从而在进行终端设备的外观设计时,按键11的位置可以有更多设置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终端设备的外观。连接孔1320的尺寸与转轴131的尺寸相适应,从而转轴131可容置于连接孔1320中,且转轴131不会在连接孔1320中随意晃动,同时杠杆132相对于转轴131转动时更加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孔1320为开设于连接部1323上的通孔,此时转轴131可完全穿过连接孔132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孔1320也可以是开设于连接部1323上的盲孔(即未完全贯通),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接触部1322朝向开关12的表面还设有向外凸起的开关接触部触点1324,用于与开关12接触,从而能更好地与开关12接触并触发开关12。
请参阅图4,进一步地,杠杆容置部143包括依次贯通的第一容置部1431、第二容置部1432以及第三容置部1433,其中第一容置部1431用于容置按键接触部1321,第二容置部1432用于容置连接部1323,第三容置部1433用于容置开关接触部1322。第一容置部1431与按键容置孔141贯通,从而按键容置孔141中的按键11可以与第一容置部1431中的按键接触部1321相接触。转轴131设于第二容置部1432中,便于容置在第二容置部1432中的连接部1323与转轴131连接。第三容置部1433与开关容置部142贯通,开关接触部1322设于第三容置部1433中,从而开关接触部1322可以与开关容置部142中的开关12相接触。杠杆容置部143通过设置第一容置部1431、第二容置部1432以及第三容置部1433,从而可以分别容置按键接触部1321、连接部1323以及开关接触部1322,从而可以更好地对杠杆132进行稳固,整体性更好。
请参阅图6和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杠杆132的中部与转轴131连接,按键11和开关12位于杠杆132的同侧,且位于转轴131的两侧。此时杠杆132的连接部1323中部与转轴131连接,按键接触部1321和开关接触部1322分别设于连接部1323的两端,按键11和开关12位于连接部1323的同侧。当用户按压按键11时,按键11将作用力传递至按键接触部1321上,并带动连接部1323相对转轴131旋转。由于按键11和开关12位于连接部1323的同侧、且按键11和开关12位于转轴131的两侧,此时连接部1323带动开关接触部1322转动至与开关12接触,并按压开关12,从而触发开关12。
请参阅图6、图10和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杠杆132的端部与转轴131连接,按键11和开关12位于杠杆132的相对两侧,且位于转轴131的同侧。杠杆132的连接部1323一端与转轴131连接,按键接触部1321设于连接部1323的另一端,开关接触部1322设于连接部1323两端之间的任意位置,按键11的位置与按键接触部1321的位置相对应,开关12的位置与开关接触部1322的位置相对应,且按键11和开关12位于连接部1323的相对两侧。当用户按压按键11时,按键11将作用力传递至按键接触部1321上,并带动连接部1323相对转轴131旋转。由于按键11和开关12位于连接部1323的相对两侧,此时连接部1323带动开关接触部1322转动至与开关12接触,并按压开关12,从而触发开关12。
请参阅图6和图12,在一个实施例中,杠杆132的端部与转轴131连接,按键11和开关12位于杠杆132的相对两侧,且位于转轴131的同侧。杠杆132的连接部1323一端与转轴131连接,开关接触部1322设于连接部1323的另一端,按键接触部1321设于连接部1323两端之间的任意位置,按键11的位置与按键接触部1321的位置相对应,开关12的位置与开关接触部1322的位置相对应,且按键11和开关12位于连接部1323的相对两侧。当用户按压按键11时,按键11将作用力传递至按键接触部1321上,并带动连接部1323相对转轴131旋转。由于按键11和开关12位于连接部1323的相对两侧,此时连接部1323带动开关接触部1322转动至与开关12接触,并按压开关12,从而触发开关12。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按键11、开关12以及杠杆132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可以是其他情形,只要用户按压按键11时能够通过杠杆132将作用力传递至开关12处、并控制开关13即可,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杠杆132的按键接触部1321、开关接触部1322以及连接部1323一体成型,从而整体强度更高,可靠性更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杠杆132的按键接触部1321、开关接触部1322以及连接部1323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相互连接,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杠杆132由高硬度刚性材料制成,优选为金属,其在力的作用下不易发生变形,因而能更好地承载杠杆132所需的扭矩,确保按键11能有效控制开关1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杠杆132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只要其能够将作用于按键11的作用力传递至开关12处即可,并不仅限于上述的情形。
请参阅图13和图14,进一步地,为了确保按键11在按压杠杆132后杠杆132能够复位,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10还包括复位组件15,复位组件15与杠杆组件13连接,从而使得杠杆组件13可以回复至初始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复位组件15为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壳体140连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杠杆132连接。当杠杆132位于初始位置时,复位弹簧也处于自然状态,即未拉伸或压缩。复位弹簧可以连接于按键接触部1321和壳体140之间,也可以连接于开关接触部1322和壳体140之间,还可以连接于连接部1323和壳体140之间,此处不做限制;复位弹簧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复位弹簧还可以套设在转轴131上,其一端与壳体140连接,另一端与杠杆132连接;还可以套设转轴131上且位于连接孔1320中,其一端与转轴131连接,另一端与杠杆132连接,从而可以起到良好的复位作用。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组件15也可以为其他形式,只要能够将杠杆132进行复位即可并不仅限于上述的情形。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的按键结构10以及电路板,按键结构10的开关12与电路板连接,从而可以通过开关12控制电路板的工作状态。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4为终端设备的侧面壳体,按键11为侧面按键,此时开关容置部142以及杠杆容置部143均开设于壳体140的内侧,侧面壳体可以为金属,也可以为其他材料,此处不做限制。侧面按键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4为正面壳体,按键11为正面按键,此时壳体140可以为终端设备的显示面板,正面按键则为设置在终端设备正面的按键,正面按键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4为背面壳体,按键11为背面按键,此时壳体140可以为终端设备的背壳,背面按键则为设于背壳上的按键,背面按键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此处不做限制。背壳可以为金属,也可以为其他材料,此处不做限制。
以壳体组件14为终端设备的侧面壳体、按键11为终端设备的侧面按键为例,说明终端设备的工作原理:电路板、杠杆组件13和开关12均位于终端设备的内部,杠杆组件13可连接于壳体140的内侧,且可相对壳体140转动。当需要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时,用户可按压按键11,按键11相对壳体140运动至与杠杆组件13的杠杆132接触、并对杠杆132施加作用力;杠杆132在按键11的作用力下相对壳体140转动;当杠杆132转动至与开关12接触时,杠杆132对开关12施加作用力,从而触发开关12,与开关12连接的电路板接通,从而控制终端设备进行相应操作。当用户操作完毕后,用户松开按键11,按键11返回至初始位置,施加在杠杆132上的作用力消失,杠杆132在复位组件15的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现有的终端设备中的按键结构通常只包括按键11和开关12,按键11中心需要与开关12中心相对应,通过按压按键11来触发开关12。当按键11中心与开关12中心发生一定偏移时,按压按键11的过程中手感不佳,无法很好地触发开关12;当按键11中心与开关12中心偏移量太大时,会使得按键11与开关12相互错开,按压按键11时则可能无法触发开关12,造成失效。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所采用的按键结构10,通过设置杠杆组件13,使得按键11中心无须与开关12中心相对应(按键11和开关12可偏心设置),施加在按键11上的作用力可通过杠杆组件13传递至开关12处,从而触发开关12,有效解决了因开关12中心和按键11中心发生偏移而造成手感不佳、甚至无法实现按键功能的问题,实现了按键11对开关12的精确控制。
(2)现有终端设备中按键结构的按键11和开关12的中心需要完全对应,因此在对终端设备的内部空间进行设计时,必须保证按键11的位置与开关12的位置相对应,从而极大制约了对终端设备内部空间设计的灵活性,使得终端设备内部空间无法进行充分利用,造成了空间浪费。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中,由于按键11可通过杠杆组件13对开关12进行控制,因此按键11的位置和开关12的位置可灵活选择,使得终端设备内部空间的设计更加灵活;在对终端设备的内部空间进行设计时,可充分利用终端设备的内部空间,根据需要将开关12设置在合适的位置,避免内部空间的浪费,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3)在对终端设备进行设计时,终端设备的外观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其中按键11作为终端设备外观的一部分,其位置的设计也至关重要。现有终端设备中按键结构的按键11和开关12的中心需要完全对应,因此在进行设计时,按键11的位置需要根据开关12的位置来确定,从而按键11的位置不能根据需要随意选择,使得终端设备需要在外观设计上做出妥协,无法满足外观精美的设计需要。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由于按键11可通过杠杆组件13对开关12进行控制,因此按键11的位置和开关12的位置均可灵活选择,开关1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合适的位置,同时按键11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终端设备的合适位置,然后通过杠杆组件13将按键11和开关12建立联系即可,既避免内部空间的浪费,又确保了终端设备的外观可以设计得更加精美。
(4)设置复位组件15,复位组件15与杠杆组件13连接,从而使得按键11在按压杠杆132后杠杆132能够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键、开关、杠杆组件以及壳体组件;
所述杠杆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且可相对所述壳体组件转动,所述壳体组件为终端设备的侧面壳体;
所述按键位于所述杠杆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所述按键可相对所述壳体组件运动;
所述开关位于所述杠杆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按键偏心设置;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开关容置部、杠杆容置部以及按键容置孔;
所述按键容置孔贯通开设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杠杆容置部贯通;
所述按键设于所述按键容置孔中;
所述杠杆组件设于所述杠杆容置部中,且与所述壳体连接;
所述开关设于所述开关容置部中;
所述杠杆组件包括转轴以及可相对所述转轴转动的杠杆;所述杠杆套接在所述转轴上;
所述杠杆包括连接部、开关接触部以及按键接触部;所述连接部设有连接孔,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接孔配合连接;所述按键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与所述按键相对应,用于与按键相接触,所述按键接触部的面积大于所述按键与所述按键接触部相对应的面的面积;所述开关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与所述开关相对应;
所述杠杆容置部包括依次贯通的第一容置部、第二容置部以及第三容置部;所述第一容置部与所述按键容置孔贯通,所述第一容置部用于容置所述按键接触部,所述按键接触部设于所述第一容置部中;所述第二容置部用于容置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容置部中;所述第三容置部与所述开关容置部贯通,所述第三容置部用于容置所述开关接触部,所述开关接触部设于所述第三容置部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的中部与所述转轴连接;
所述按键和所述开关位于所述杠杆的同侧,且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的端部与所述转轴连接;
所述按键和所述开关位于所述杠杆的相对两侧,且位于所述转轴的同侧。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与所述杠杆组件连接,用于对所述杠杆组件进行复位。
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以及电路板,所述开关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为侧面壳体,所述按键为侧面按键;
或者,
所述壳体组件为正面壳体,所述按键为正面按键;
或者,
所述壳体组件为背面壳体,所述按键为背面按键。
CN201810959961.3A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按键结构及终端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925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59961.3A CN109192576B (zh)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按键结构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59961.3A CN109192576B (zh)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按键结构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2576A CN109192576A (zh) 2019-01-11
CN109192576B true CN109192576B (zh) 2020-07-17

Family

ID=64918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5996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92576B (zh)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按键结构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925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66810A (zh) * 2019-06-28 2024-07-19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261204A (zh) * 2020-10-22 2021-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3658816B (zh) * 2021-08-19 2024-03-0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以及电子产品
CN114519408A (zh) * 2022-01-12 2022-05-20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永嘉县供电公司 一种用于设备状态标签的识别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0536A (zh) * 2011-03-10 2011-06-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触动式开关按键及具有该触动式开关按键的电子装置
FR2975514A1 (fr) * 2011-05-16 2012-11-23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Bouton poussoir
CN205542535U (zh) * 2016-02-29 2016-08-31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子产品的按键结构及电子产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0536A (zh) * 2011-03-10 2011-06-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触动式开关按键及具有该触动式开关按键的电子装置
FR2975514A1 (fr) * 2011-05-16 2012-11-23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Bouton poussoir
CN205542535U (zh) * 2016-02-29 2016-08-31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子产品的按键结构及电子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2576A (zh) 2019-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2576B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终端设备
EP1398940A2 (en) Hinge device for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
US2007001368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otary knob
CN215264752U (zh) 笔和电子设备
CN205987644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卡托按键结构
CN212322874U (zh)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00446604C (zh) 具备键功能天线的移动通信终端
JP5961765B2 (ja) 移動端末のキーコンポーネント及び移動端末
KR20140147244A (ko) 전자 기기의 키 장치
CN112992565A (zh) 开关和电子设备
CN115458355A (zh)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3025891U (zh) 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14743817A (zh) 电子设备
US20100053871A1 (en) Key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3891600B (zh) 电子设备
CN210640879U (zh) 卡托按键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20569588U (zh) 墙控开关
CN102403146B (zh)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CN214378147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7908635B (zh) 电子设备及触控模组
CN210607062U (zh) 按钮以及电子设备
CN213213574U (zh) 带减压功能的保护壳
KR102779428B1 (ko) 틸트 스위치를 구비한 리모컨
CN213752461U (zh) 耐用型轻触开关及开关装置
CN212136321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