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1918B - 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51918B CN109151918B CN201710442797.4A CN201710442797A CN109151918B CN 109151918 B CN109151918 B CN 109151918B CN 201710442797 A CN201710442797 A CN 201710442797A CN 109151918 B CN109151918 B CN 1091519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source
- terminal device
- downlink
- drb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HSQDZXAVJRBMX-UHFFFAOYSA-N 2-(5,6-dichlorobenzimidazol-1-yl)-5-(hydroxymethyl)oxolane-3,4-di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O)C(CO)OC1N1C2=CC(Cl)=C(Cl)C=C2N=C1 XHSQDZXAVJRBM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4—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ccess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04W36/023—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H04W36/0235—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by transmitting sequence numbers, e.g. SN status transf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切换的消息,该消息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源基站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向目标基站转发未被该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PDCP SDU;在终端设备完成切换接入目标基站后,目标基站向该终端设备重传从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所指示的SN开始的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的PDCP SDU。通过本申请切换控制方法,实现终端设备在移动过程中的无损切换,有效保证终端设备在切换过程的业务的服务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空口(air interface)的数据面协议层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以及物理(PHY)层。对于下行数据包,核心网设备将数据包根据其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属性进行过滤并映射到承载,然后传输到基站,基站随后以同样的承载将数据包发送到终端设备。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无线通信技术已是目前业界的热点。在5G接入网的空口的数据面协议层新增了一个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ion protocol,SDAP)层。在5G中,核心网设备不再以承载的方式将数据包传输到基站,而是以QoS流的形式将数据包传输到基站。QoS流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具有相似QoS属性的数据包组成。基站接收到QoS流后在SDAP层将一个或多个QoS流映射到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并以承载的方式发送到终端设备。
在LTE中,由于数据包在核心网与基站之间以及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都是以相同的承载进行传输,因此在终端设备发生切换时,不存在承载的变化,即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之间的承载和终端设备在切换后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承载是一致的。在5G中,核心网和基站之间采用QoS流形式传输,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采用承载的方式传输,不同基站由于功能配置等不同,对于一个QoS流到DRB的映射可能存在差异。例如,源基站同时支持海量机器通信业务以及移动宽带业务,则当终端设备同时进行海量机器通信业务和移动宽带业务时,源基站可采用两个DRB分别为终端设备提供相应的服务。当终端设备移动需要切换到目标基站并且目标基站只支持移动宽带业务时,则目标基站需要将终端设备与源基站所通信的两个DRB的海量机器通信业务和移动宽带业务重新映射到目标基站所支持的移动宽带业务的DRB。因此,当终端设备进行切换时,可能存在DRB的重映射,即终端设备所通信的QoS流与DRB的映射关系可能发生改变。例如终端设备通信的QoS流从切换前的一个源DRB和切换后的DRB相同(即目标DRB与源DRB相同),还可以终端设备通信的QoS流从切换前的一个源DRB映射到切换后的另一个DRB(即目标DRB与源DRB不同),还可能终端设备通信的多个QoS流从切换前的一个源DRB映射到切换后的多个目的DRB(即目标DRB数目大于源DRB数目),还可能终端设备通信的多个QoS流从切换前的多个源DRB映射到切换后的一个目的DRB(即目标DRB数目小于源DRB数目)。换言之,终端设备切换前的源DRB的数目现有的LTE切换控制方式无法实现在这种场景下终端设备的无损(lossless)切换,即终端设备在切换前后不发生数据包的丢失。
此外,在融合的5G网络中,当终端设备在下一代空口(next-generation radio,NR)基站和演进的LTE基站之间进行切换时,由于NR系统中PDCP实体使用的序号(sequencenumber,SN)长度与LTE系统中PDCP实体使用的SN长度不同,存在切换后SN需要重配置的情况,即目标基站需要将终端设备切换后和目标基站通信的所有经PDCP实体处理的数据包的SN进行重新配置。由于SN重配置,导致部分源基站在切换前发送给终端设备且未经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数据包无法在目标基站重传给终端设备,导致终端设备在切换过程中丢失数据包。还有一种情况,当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配置不同,例如源基站和目标基站所支持的协议版本不同,使得目标基站无法识别源基站的一些配置信息,也会造成目标基站需要将终端设备切换后和目标基站通信的所有经PDCP实体处理的数据包的SN进行重新配置,也称为满配置(full configuration)。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导致终端设备在切换过程中丢失数据包。
对于上述场景中如何实现终端设备实现无损切换,保证终端设备在切换过程中不发生数据包丢失,目前尚无合适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控制方法,实现终端设备在移动过程中的无损切换,有效保证终端设备在切换过程的业务的QoS。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的业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信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进行切换,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至少一个源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bearer,DRB)中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序号(sequence number,SN);该终端设备完成切换,接入该目标基站;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目标基站重传从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指示的SN开始的未被该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第一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SDU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多个DRB中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末尾PDCP SDU的S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目标基站根据多个源DRB的优先级通过该目标DRB依次重传的该多个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在切换前未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基站后重新接收,实现终端设备的无损切换。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进行切换,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至少一个源DRB中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SDU的SN;该源基站在该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向该目标基站转发未被该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源基站向该目标基站发送第二消息,其中包括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该第二消息用于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PDCP SDU的S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第一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SDU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多个DRB中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末尾PDCP SDU的S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源基站在该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根据该多个源DRB的优先级向该目标基站依次转发未被该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多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第二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SDU信息。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在切换前未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基站后重新接收,实现终端设备的无损切换。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目标基站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接收源基站转发的未被该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该终端设备完成切换,接入该目标基站;该目标基站向该终端设备重传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指示的SN开始的未被该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指示的SN对应于该源基站转发的未被该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目标基站接收该源基站发送的第二消息,其中包括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该第二消息用于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PDCP SDU的S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目标基站在该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接收该源基站根据该多个源DRB的优先级依次转发的未被该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多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方法还包括:该目标基站根据多个源DRB的优先级通过该目标DRB向该终端设备依次重传该多个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第二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SDU信息。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在切换前未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基站后重新接收,实现终端设备的无损切换。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和位图信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进行切换,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至少一个源DRB中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该位图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对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所指示的SN后的该至少一个下行PDCP SDU的接收情况;该终端设备完成切换,接入该目标基站;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目标基站重传从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指示的SN开始的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第一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SDU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多个DRB中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末尾PDCP SDU的S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目标基站根据多个源DRB的优先级通过该目标DRB依次重传的该多个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在切换前未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SDU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基站后重新接收,实现终端设备的无损切换;并且目标基站不需要重传终端设备再切换前失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节省了系统资源和降低了空口开销。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和位图信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进行切换,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至少一个源DRB中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该位图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对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所指示的SN后的该至少一个下行PDCP SDU的接收情况;该源基站在该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向该目标基站转发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源基站向该目标基站发送第二消息,其中包括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和位图信息,该第二消息用于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PDCP SDU的S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第一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SDU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多个DRB中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末尾PDCP SDU的S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源基站在该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根据该多个源DRB的优先级向该目标基站依次转发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多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第二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SDU信息。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在切换前未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SDU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基站后重新接收,实现终端设备的无损切换;并且目标基站不需要重传终端设备再切换前失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节省了系统资源和降低了空口开销。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目标基站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接收源基站转发的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SDU;该终端设备完成切换,接入该目标基站;该目标基站向该终端设备重传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指示的SN开始的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指示的SN对应于该源基站转发的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目标基站接收该源基站发送的第二消息,其中包括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和位图信息,该第二消息用于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PDCP SDU的S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目标基站在该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接收该源基站根据该多个源DRB的优先级依次转发的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多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方法还包括:该目标基站根据多个源DRB的优先级通过该目标DRB向该终端设备依次重传该多个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第二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SDU信息。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在切换前未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SDU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基站后重新接收,实现终端设备的无损切换;并且目标基站不需要重传终端设备再切换前失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节省了系统资源和降低了空口开销。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发送的第三消息,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该第三消息用于指示该源基站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发送状态,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SDU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至少一个源DRB中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该终端设备接收该源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进行切换;该终端设备完成切换,接入该目标基站;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目标基站重传从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指示的SN开始的未被该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第三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SDU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多个DRB中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末尾PDCP SDU的S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目标基站根据多个源DRB的优先级通过该目标DRB依次重传的该多个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在切换前未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基站后重新接收,实现终端设备的无损切换;并且源基站不需要通过指示切换的消息向终端设备发送源基站的下行PDCP SDU发送状态,节省了源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资源。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该第三消息用于指示该源基站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发送状态,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至少一个源DRB中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进行切换;该源基站在该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向该目标基站转发未被该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源基站向该目标基站发送第二消息,其中包括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该第二消息用于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PDCP SDU的S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第三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SDU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多个DRB中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末尾PDCP SDU的S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源基站在该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根据该多个源DRB的优先级向该目标基站依次转发未被该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多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第二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SDU信息。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在切换前未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基站后重新接收,实现终端设备的无损切换;并且源基站不需要通过指示切换的消息向终端设备发送源基站的下行PDCP SDU发送状态,节省了源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资源。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发送的第三消息,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SDU和位图信息,该第三消息用于指示该源基站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发送状态,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至少一个源DRB中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该位图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对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所指示的SN后的该至少一个下行PDCP SDU的接收情况;该终端设备接收该源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进行切换;该终端设备完成切换,接入该目标基站;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目标基站重传从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指示的SN开始的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第三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SDU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多个DRB中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末尾PDCP SDU的S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目标基站根据多个源DRB的优先级通过该目标DRB依次重传的该多个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在切换前未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SDU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基站后重新接收,实现终端设备的无损切换;并且目标基站不需要重传终端设备再切换前失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节省了系统资源和降低了空口开销;此外,源基站不需要通过指示切换的消息向终端设备发送源基站的下行PDCP SDU发送状态,节省了源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资源。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和位图信息,该第三消息用于指示该源基站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发送状态,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至少一个源DRB中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该位图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对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所指示的SN后的该至少一个下行PDCP SDU的接收情况;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进行切换;该源基站在该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向该目标基站转发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源基站向该目标基站发送第二消息,其中包括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该第二消息用于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PDCP SDU的S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第三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SDU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多个DRB中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末尾PDCP SDU的S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源基站在该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根据该多个源DRB的优先级向该目标基站依次转发未被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多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与该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该终端设备与该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该第二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SDU信息。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在切换前未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SDU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基站后重新接收,实现终端设备的无损切换;并且目标基站不需要重传终端设备再切换前失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节省了系统资源和降低了空口开销;此外,源基站不需要通过指示切换的消息向终端设备发送源基站的下行PDCP SDU发送状态,节省了源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资源。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执行第一至第十方面或第一至第十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至第十方面或第一至第十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通信设备执行第一至第十方面或第一至第十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通信设备(例如,网络设备或网管设备)的通信单元、处理单元或收发器、处理器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第一至第十方面或第一至第十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使得用户设备执行第一至第十方面或第一至第十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以下(多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场景;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控制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格式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切换控制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切换控制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示下行末尾PDCP SDU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示下行末尾PDCP SDU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切换控制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控制过程数据传输示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示意性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示意性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一种示意性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另一种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LTE、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或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新接入(New Radio,NR)系统,演进的LTE(evolved LTE,eLTE)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适用于终端设备与在不同基站控制的小区之间移动进行切换的控制。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场景,其中终端设备110从基站101控制的小区121移动切换到基站102控制的小区122。图1中的基站101/102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接入网设备,例如可以是5G的基站(例如下一代节点B(next-generation Node B,gNB)或下一代空口(next-generationradio,NR)节点等),传输与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集中式处理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分布式处理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应理解,终端设备110通过基站101/102所管理的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基站101/102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属于宏小区(macro cell),超级小区(hypercell),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终端设备110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110可以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中继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110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在终端设备与移动网络进行通信中,终端设备可以同时建立一个或多个DRB进行一个或多个业务的通信。服务基站对于终端设备通信的每一个DRB有相应的PDCP实体进行该DRB数据包的处理。具体地,对于下行传输,服务基站将每个DRB的一个数据包作为该DRB对应的PDCP实体的一个业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然后经由PDCP实体进行头压缩和加密等操作,形成PDCP层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再经由RLC/MAC/PHY层的处理传输至终端设备。由于无线链路的衰落特性和时变性,服务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存在丢包的现象。示例性地,服务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了序号SN为1-6的下行PDCP SDU。作为示例一,终端设备正确接收了SN为1-3的PDCP SDU而丢失了SN为4-6的PDCP SDU;作为示例二,终端设备正确接收了SN为1、3、5的PDCP SDU而丢失了SN为2、4、6的PDCP SDU。为了保证终端设备对服务基站发送的所有数据的正确接收,终端设备和服务基站的数据传输在RLC层使用确认模式(acknowledgement mode,AM),即终端设备在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每一个数据包后都要向服务基站反馈是否成功接收数据包的指示,例如成功接收则发送ACK确认消息,未成功接收则发送NACK否认消息。服务基站针对收到NACK指示的数据包进行重传给终端设备。在一种方式中,服务基站的PDCP实体可通过RLC实体对终端设备反馈的ACK或NACK指示来获知下行PDCP SDU是否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在另一种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周期性或通过事件触发的形式向服务基站发送PDCP状态报告以告知其对服务基站发送的下行PDCP SDU的接收情况。参考3GPP协议规范TS36.323v14.0.1的规定,PDCP状态报告包括首个遗漏SDU(first missing SDU,FMS)信息,以告知基站终端设备未能正确接收的首个PDCP SDU的SN。如在上述示例一中,终端设备对SN=1-3的PDCP SDU向服务基站反馈RLC层的ACK指示,针对其他PDCP SDU反馈NACK指示,并可在随后的PDCP状态报告中向基站反馈FMS=4,表明终端设备首个遗漏的SDU的SN=4;此时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了SN=1-3的PDCP SDU。在上述示例二中,终端设备只针对SN=1、3、5的PDCP SDU向服务基站反馈RLC层的ACK指示,针对其他PDCP SDU反馈NACK指示,并可在随后的PDCP状态报告中向基站反馈FMS=2,表明终端设备首个遗漏的SDU的SN=2;此时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了SN=1的PDCP SDU,SN=3、5为失序(out-of-sequence)正确接收的PDCP SDU。进一步地,终端设备还可以在PDCP状态报告中包括一个位图(bitmap)域,以指示终端设备对FMS起始的后续PDCPSDU的接收情况。该位图中取值为“0”的比特位,表示终端设备未能正确接收FMS后该位所对应的SN的PDCP SDU;该位图中取值为“1”的比特位,表示终端设备已正确接收FMS后该位所对应的SN的PDCP SDU。如在上述示例一中,终端设备在PDCP状态报告中包括FMS=4且位图取值为“00”,表明终端设备对于SN=5、6的PDCP SDU也未能正确接收;在上述示例二中,终端设备在PDCP状态报告中包括FMS=2且位图取值为“1010”,表明终端设备在SN=2的FMS后失序地正确接收了SN=3、5的PDCP SDU,未正确接收SN=4、6的PDCP SDU。
以下,结合图2至图9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应理解,图2至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示出了该方法的详细的通信步骤或操作,但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图2至图9中的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图2至图9中的各个步骤可以分别按照与图2至图9所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图2至图9中的全部操作。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控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200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场景,图2所述流程应用于终端设备从源基站控制的小区移动切换到目标基站控制的小区,对应于SN重配置、满配置以及目的DRB数目不小于源DRB数目的情况,该流程包含如下步骤:
201、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SDU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进行切换。其中,第一消息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first unacknowledged SDU,FUS)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至少一个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应理解,该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是源基站获知的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该获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一种示例中,该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是源基站的PDCP实体通过RLC实体对终端设备反馈的ACK或NACK指示来获知的,例如PDCP实体将RLC实体指示的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所有下行PDCPSDU的下一个PDCP SDU的SN作为该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在另一种示例中,该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是源基站的PDCP实体通过终端设备最新上报的PDCP状态报告获知的,例如基站将PDCP状态报告中的FMS的SN作为该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
在终端设备发生切换之前,源基站是该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终端设备与源基站可存在一个或多个源DRB的通信,并且对于一个源DRB,源基站向终端设备传输的下行PDCPSDU中可能存在部分PDCP SDU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部分PDCP SDU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情况。而且对于正确接收的PDCP SDU,可能有部分是被终端设备按序(in-sequence)正确接收的,有部分是被终端设备失序正确接收的。在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切换的第一消息时,源基站把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至少一个源DRB中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下行PDCP SDU的下一个PDCP SDU的SN发送给终端设备。该下一个PDCP SDU是在该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PDCP SDU。源基站将至少一个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作为FUS信息在第一消息中发送给终端设备。具体地,源基站在第一消息中包括终端设备被目标基站准入的至少一个源DRB的标识,源基站可以在被准入的每一个源DRB的标识后包括该源DRB所对应的下行PDCP的FUS信息。应理解,终端设备被目标基站准入的DRB的数目取决于终端设备与源基站通信的源DRB的数目以及目标基站的资源状况等。一般地,终端设备被目标基站准入的DRB的数目不大于源DRB的数目。被目标基站准入的DRB在终端设备切换完成后作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通信的目标DRB。源基站将该FUS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便终端设备在完成切换后接入目标基站时知道从目标基站重传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
源基站可通过多种方式获知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并由此确定FUS信息。例如,对于一个源DRB,源基站可从终端设备反馈的RLC层ACK指示获知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并将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末尾(即最后一个)PDCP SDU的SN值加1以确定FUS信息。源基站还可以将终端设备最新发送的PDCP状态报告的FMS信息作为FUS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消息可以是包括了移动性控制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重配置消息,第一消息还可以是切换命令。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进行切换。
可选地,源基站还可以不在第一消息中将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个源DRB,源基站的PDCP实体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源基站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发送状态。本文不限定第一消息和第三消息的发送顺序。可选地,该第三消息是PDCP发送状态报告,该PDCP发送状态报告类似于3GPP协议规范TS36.323v14.0.1中定义的PDCP状态报告。示例性地,图3给出了第三消息中包括的FUS信息的格式示意图。其中D/C字段用于指示该PDU是控制PDU或数据PDU;PDU type字段用于指示PDU的类型,目前协议规范里PDU的类型包括PDCP状态报告以及LWA状态报告等,可以通过增加一个新的PDU type值用于指示该控制PDU用于将该下行PDCP的FUS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
应理解,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名称和字段来表示,只要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一个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的目的就可以,本文对此不作限定。
202、源基站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向目标基站转发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一个源DRB,源基站按照该源DRB的下行PDCP SDU的SN顺序依次将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转发给目标基站。应理解,源基站转发的源DRB的数目取决于终端设备被目标基站准入的DRB的数目。对于一个源DRB,源基站对于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的转发可以有多种方式。在一种方式中,源基站将下行PDCP SDU及源基站为其分配的SN一起转发给目标基站。在另一种方式中,源基站将下行PDCP SDU不携带源基站为其分配的SN转发给目标基站。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202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步骤205。
205、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二消息,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SDU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源基站指示终端设备进行切换后,向目标基站发起第二消息,用于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transfer)PDCP SDU的SN。其中,第二消息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源基站在终端设备切换前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的发送状态。该发送状态表示源基站在终端设备切换前所发送的至少一个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具体地,该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与上述步骤201中的FUS信息是一致的。源基站将该FUS信息发送给目标基站,以便目标基站在终端设备在完成切换接入目标基站时知道重传给终端设备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
示例性地,第二消息可以是SN状态转移消息。表格1给出包括了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的SN状态转移消息。该表格参考3GPP协议规范TS36.323v14.0.1中的SN状态转移消息,其中带下划线的内容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新增内容,即下行PDCP SDU发送状态一行所对应的内容。下行PDCP SDU发送状态字段包括FUS信息。从表格1可见,对于每一个E-UTRAN无线接入承载(E-UTRAN radio access bearer,E-RAB),都有一个下行PDCP SDU发送状态字段,一个E-RAB和一个DRB是一一对应的。
表格1包括了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的SN状态转移消息
203、终端设备完成切换,接入目标基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指示切换的消息后从源基站解附着(detach),然后跟目标基站进行同步并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接入目标基站,完成切换。
204、目标基站向终端设备重传从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所指示的SN开始的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目标基站没有通过步骤205从源基站接收包括了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的第二消息,则该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指示的SN对应于目标基站从源基站接收的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中的首个PDCP SDU的SN。对于一个源DRB,目标基站通过该源DRB所对应的目标DRB向终端设备重传以FUS信息指示的SN为起始的后续下行PDCP SDU,直至下行末尾PDCPSDU,其中下行末尾PDCP SDU是在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的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中的末尾PDCP SDU。应理解,源DRB和目标DRB是一一对应的。在一种示例中,对于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目标基站继续沿用该源DRB的SN顺序通过一个目标DRB来重传该源DRB中的上述PDCP SDU;这适用于源DRB在上述步骤202中将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及源基站为其分配的SN一起转发给目标基站的情况。在另一种示例中,对于一个源DRB的PDCP SDU,目标基站对SN编号,从SN=0开始通过一个目标DRB来重传该源DRB中的上述PDCP SDU;这适用于SN重配置和满配置的场景,也适用于源DRB在上述步骤202中将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不携带源基站为其分配的SN转发给目标基站情况,还适用于源DRB在上述步骤202中将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及源基站为其分配的SN转发给目标基站而目标基站为接收到的下行PDCPSDU的SN进行编号的情况。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20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步骤206和步骤207。
206、终端设备移动,使得源基站获知终端设备即将发生切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源基站指示终端设备在移动过程中上报终端设备对邻区基站的参考信号强度的测量,根据该测量报告获知终端设备即将发生切换,并可根据不同的邻区基站的参考信号的强度确定终端设备要切换至的目标基站。
207、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进行切换准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源基站可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通知目标基站需要发生切换的终端设备以及该终端设备通信的一个或多个源DRB的信息等。目标基站根据自身负载等进行准入控制,并将允许该终端设备接入的DRB等信息通过切换请求响应发送给源基站,完成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准备。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步骤,实现终端设备在切换前未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基站后重新接收,实现终端设备的无损切换。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切换控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400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场景,图4所述流程应用于终端设备从源基站控制的小区移动切换到目标基站控制的小区,对应于SN重配置、满配置以及目的DRB数目不小于源DRB数目的情况,该流程包含如下步骤:
401、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SDU和位图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发生切换。其中,与前述实施例步骤201相比,对于一个源DRB,该第一消息还进一步包括位图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切换前对该源DRB中FUS起始的后续PDCP SDU的接收情况。
对于一个源DRB,FUS信息指示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对于该SN后的下行PDCP SDU,终端设备可能失序正确接收了一个或多个PDCP SDU。该位图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对FUS信息所指示的SN后的下行PDCP SDU的接收情况。示例性地,该位图中取值为“0”的位,表示终端设备未能失序正确接收FUS后该位所对应的SN的下行PDCPSDU;该位图中取值为“1”的位,表示终端设备已失序正确接收FUS后该位所对应的SN的下行PDCP SDU。
可选地,源基站还可以不在第一消息中将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和位图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个源DRB,源基站的PDCP实体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和位图信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源基站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发送状态。本文不限定第一消息和第三消息的发送顺序。
源基站将该位图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便终端设备在完成切换后接入目标基站时减少目标基站重传给终端设备的PDCP SDU。例如,对于位图中取值为1的相应的SN所对应的下行PDCP SDU,目标基站在终端设备切换后不需要重传给终端设备。
402、源基站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向目标基站转发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该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202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对于一个源DRB,源基站只转发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源基站不需要向目标基站转发被终端设备失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节省了系统资源和降低了空口开销。
可选地,对于一个源DRB,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402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步骤405。
405、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二消息,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SDU和位图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源基站指示终端设备进行切换后,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二消息。其中,与前述实施例步骤205相比,对于一个源DRB,该第二消息还进一步包括位图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切换前对FUS起始的后续下行PDCP SDU的接收情况。源基站将该位图信息发送给目标基站,以便目标基站知道终端设备在切换前已失序正确接收了哪些PDCPSDU,从而不需要再将这些PDCP SDU重传给终端设备,节省了系统资源和降低了空口开销。
示例性地,第二消息可以是SN状态转移消息。表格2给出SN状态转移消息中包括了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和位图信息的下行PDCP SDU发送状态。与表格1中的下行PDCPSDU发送状态内容的主要区别在于,表格2中的PDCP序号包括了FUS的SN以及一个或多个比特位置(bit position)的位图,其中比特位置取值为0表示该比特位置对应的下行PDCPSDU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比特位置取值为1表示该比特位置对应的PDCP SDU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
表格2SN状态转移消息中包括了FUS和位图信息的下行PDCP SDU发送状态
403、终端设备完成切换,接入目标基站。
该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203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404、目标基站向终端设备重传从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所指示的SN开始的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该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204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对于一个源DRB,目标基站通过该源DRB所对应的目标DRB向终端设备重传以FUS信息指示的SN为起始的后续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直至下行末尾PDCP SDU。目标基站不需要向终端设备重传被终端设备失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节省了系统资源和降低了空口开销。
类似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401之前,还可包括源基站通过终端设备的移动获知终端设备即将发生切换、以及源基站与目标基站之间进行切换准备等步骤。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步骤,实现终端设备在切换前未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SDU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基站后重新接收,实现终端设备的无损切换;并且目标基站不需要重传终端设备再切换前失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节省了系统资源和降低了空口开销。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切换控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500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场景,图5所述流程应用于终端设备从源基站控制的小区移动切换到目标基站控制的小区,对应于目的DRB数目小于源DRB数目的情况,该流程包含如下步骤:
501、终端设备移动,使得源基站获知终端设备即将发生切换。
该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205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502、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进行切换准备,目标基站确定将源基站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该切换准备过程中,目标基站准入终端设备与源基站所通信的多个DRB所对应的多个QoS流,其中终端设备与源基站所通信的DRB也称为源DRB。目标基站决策将多个源DRB重映射(remap)到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通信的一个DRB,其中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通信的DRB也称为目标DRB。应理解,该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通信的一个目标DRB的QoS属性可以和终端设备与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中的任一个源DRB的QoS属性相同或不同。示例性地,重映射是将多个源DRB所对应的多个QoS流重新映射到一个目标DRB上。可以描述为这种源DRB数目大于目标DRB数目的DRB重映射在一些场景中是需要的。例如,源基站同时支持海量机器通信业务以及移动宽带业务,则当终端设备同时进行海量机器通信业务和移动宽带业务时,源基站可采用两个DRB分别为终端设备提供相应的服务。当终端设备移动需要切换到目标基站并且目标基站只支持移动宽带业务时,则目标基站需要将终端设备与源基站所通信的两个DRB的海量机器通信业务和移动宽带业务重新映射到目标基站所支持的移动宽带业务的DRB。
在切换准备过程中,目标基站向源基站发送多个源DRB的优先级,以指示源基站按照该优先级依次将多个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转发给目标基站。可选地,目标基站可在向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包括该多个源DRB的优先级。在一种方式中,目标基站可在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按优先级顺序依次告知源基站其准入的一个或多个源DRB。在另一种方式中,目标基站可在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告知源基站其准入的一个或多个源DRB以及每个源DRB的优先级。
503、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其中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以及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进行切换。其中,第一消息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切换前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多个源DRB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此外,源基站在第一消息中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切换前未正确接收的最后一个下行PDCP SDU的SN。源基站在第一消息中根据在上述步骤402中获取的多个源DRB的优先级依次包括各个源DRB所对应的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以及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
可选地,源基站采用数据PDU格式指示下行末尾PDCP SDU,如图6所示该数据PDU格式如下:D/C字段取值为“1”,PDCP SDU中的第二位比特设置为末尾包指示(last packetindicator,LPI),用于指示该PDCP SDU是否为该PDCP的末尾SDU。例如该比特位取值为“0”时表示该PDCP SDU不是该PDCP的末尾SDU,该比特位取值为“1”时表示该PDCP SDU是该PDCP的末尾SDU。可选地,LPI还可使用其他标识为R的预留位来进行指示。
可选地,源基站采用控制PDU格式指示下行末尾PDCP SDU,如图7所示该控制PDU格式如下:D/C字段取值为“0”,PDCP SDU中的第五位比特设置为LPI,用于指示该PDCP SDU是否为该PDCP的末尾SDU。例如该比特位取值为“0”时表示该PDCP SDU不是该PDCP的末尾SDU,该比特位取值为“1”时表示该PDCP SDU是该PDCP的末尾SDU。可选地,LPI还可使用其他标识为R的预留位来进行指示。源基站可以周期性或者根据事件触发发送该控制PDU,例如在一个源DRB中多个下行PDCP SDU被终端设备确认按序正确接收后发送。可选地,该末尾包还可采用其他标识来标识,例如重置SN指示(reset SN indicator,RSNI)来指示到达末尾包后PDCP状态需要重置。
应理解,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名称和字段来表示,只要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切换前未正确接收的一个源DRB的最后一个下行PDCP SDU的SN的目的就可以,本文对此不作限定。
504、源基站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根据多个源DRB的优先级向目标基站依次转发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多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该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202类似,主要区别在于,源基站根据在与目标基站进行切换准备过程中获知的多个源DRB的优先级来依次转发多个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504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步骤507。
507、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二消息,其中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以及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源基站指示终端设备进行切换后,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二消息,用于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PDCP SDU的SN。其中,第二消息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以及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源基站在第二消息中根据在上述步骤502中获取的多个源DRB的优先级依次包括各个源DRB所对应的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以及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
505、终端设备完成切换,接入目标基站。
该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203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506、目标基站根据多个源DRB的优先级通过目标DRB向终端设备依次重传多个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入目标基站并建立一个目标DRB,该目标DRB用于实现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继续终端设备切换前的多个QoS流的通信,该多个QoS流在终端设备切换前是映射到终端设备与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上。
对于一个源DRB,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是从该源DRB的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指示的SN到该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指示的SN的下行PDCP SDU。如果目标基站没有通过步骤507从源基站接收到该源DRB的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SDU信息以及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的第二消息,则该源DRB的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指示的SN对应于目标基站从源基站接收的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该源DRB的下行PDCP SDU中的首个PDCP SDU的SN,该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指示的SN对应于目标基站从源基站接收的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该源DRB的下行PDCP SDU中的末尾PDCPSDU的SN。
目标基站将源基站转发的多个源PDCP的SDU分别存入各自的缓存队列中,根据多个源DRB的优先级依次在目标DRB中重传各个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具体地,对于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重传,目标基站需要重传该源DRB的以FUS信息指示的PDCP SDU起始的后续下行PDCP SDU,直至该DRB的末尾PDCP SDU。在一种示例中,对于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目标基站继续沿用该源DRB的SN顺序通过该目标DRB来重传该源DRB中的上述PDCP SDU;这适用于源DRB在上述步骤504中将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及源基站为其分配的SN一起转发给目标基站的情况。在另一种示例中,对于一个源DRB的PDCP SDU,目标基站对SN编号,从SN=0开始通过该目标DRB来重传该源DRB中的上述PDCP SDU;这适用于源DRB在上述步骤504中将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不携带源基站为其分配的SN转发给目标基站情况,还适用于源DRB在上述步骤504中将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及源基站为其分配的SN转发给目标基站而目标基站为接收到的下行PDCP SDU的SN进行编号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目标基站在目标DRB中完成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重传后,需要重置该目标DRB的PDCP状态,以便进行下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的重传。为此,目标基站根据在上述步骤504中获取的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知道对应一个源DRB其需要重传的末尾PDCP SDU,并在重传该下行末尾PDCP SDU后将目标DRB的PDCP状态进行重置。
相应地,终端设备根据上述步骤503中获取的多个源DRB的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SDU信息以及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通过目标DRB依次接收目标基站重传的各个源DRB中的下行PDCP SDU,并存入各自的缓存队列中。终端设备在完成正确接收目标基站重传的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后,重置该目标DRB的PDCP状态,并开始接收目标基站重传的下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步骤,实现了在多个源DRB映射到一个目标DRB的场景中终端设备在切换前未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基站后重新接收,从而实现终端设备的无损切换。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切换控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800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场景,图5所述流程应用于终端设备从源基站控制的小区移动切换到目标基站控制的小区,对应于目的DRB数目小于源DRB数目的情况,该流程包含如下步骤:
801、终端设备移动,使得源基站获知终端设备即将发生切换。
802、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进行切换准备,目标基站确定将源基站的多个源DRB映射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
上述步骤801和802与前述实施例步骤501和502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803、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其中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和位图信息、以及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
该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503类似,主要区别在于源基站在第一消息中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的位图信息。
804、源基站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根据多个源DRB的优先级向目标基站依次转发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多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该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402类似,主要区别在于,源基站根据在与目标基站进行切换准备过程中获知的多个源DRB的优先级来依次转发多个源DRB中的下行PDCP SDU。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804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步骤807。
807、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二消息,其中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和位图信息、以及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
该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507类似,主要区别在于源基站在第二消息中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的位图信息。
805、终端设备完成切换,接入目标基站。
该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203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806、目标基站根据多个源DRB的优先级通过目标DRB向终端设备依次重传多个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
该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506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对于一个源DRB,目标基站通过该源DRB所对应的目标DRB向终端设备重传以FUS信息指示的SN为起始的后续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直至下行末尾PDCP SDU。目标基站不需要向终端设备重传被终端设备失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节省了系统资源和降低了空口开销。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步骤,实现了在多个源DRB映射到一个目标DRB的场景中终端设备在切换前未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基站后重新接收,从而实现终端设备的无损切换;并且目标基站不需要重传终端设备再切换前失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节省了系统资源和降低了空口开销。
下面以一具体示例来描述上述终端设备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终端设备切换后与目标基站通信的一个目的DRB时的数据传输过程。参阅图9中的(a),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同时进行两个QoS流的通信,其中第一QoS流在源基站被映射到第一DRB,第二QoS流被映射到第二DRB。源基站在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切换的消息之前,对于第一DRB,发送了第一PDCP的SDU11-SDU14,其中SDU11和SDU13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SDU11是按序正确接收;由于终端设备没有正确接收SDU12而正确接收了SDU13,因此SDU13是失序正确接收。对于第二DRB,源基站发送了第二PDCP的SDU21-SDU24,其中SDU21和SDU22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当终端设备发生移动,源基站获知终端设备即将发生切换时,源基站首先和目标基站进行切换准备。在该切换准备过程中,目标基站准入终端设备所通信的两个QoS流,并决策将终端设备与源基站通信的两个DRB重映射到一个DRB上,即第三DRB。目标基站在向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包括源基站的两个DRB的优先级,即指示源基站按照该优先级依次将两个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PDCP SDU转发给目标基站。在该示例中,假设第一DRB的优先级高于第二DRB。
接着,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切换的消息,指示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基站。在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切换的消息中,包括了该第一DRB对应的第一PDCP和第二DRB对应的第二PDCP的SDU的发送情况。并且,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用于指示源基站接收和发送PDCP SDU的状态的消息,其中该消息也包括了该第一PDCP和第二PDCP的SDU的发送情况。具体地,源基站分别向终端设备和目标基站发送的消息中包括第一PDCP的FUS=2以及第二PDCP的FUS=3。在该示例中,对于第一PDCP,源基站可在SDU14中指示SDU14是第一PDCP的末尾SDU;对于第二PDCP,源基站在SDU24中指示SDU24是第二PDCP的末尾SDU。源基站按优先级顺序在指示切换的消息中包括各个PDCP的FUS信息,由于第一DRB优先级高于第二DRB,源基站在指示切换的消息中依次包括第一PDCP和第二PDCP的FUS信息。源基站按优先级顺序在指示源基站在终端设备切换前下行PDCP SDU的发送状态的消息中包括各个PDCP的FUS信息。终端设备在切换过程中,根据源基站发送的第一PDCP和第二PDCP的FUS信息,将该第一PDCP和第二PDCP各自按序正确接收的PDCPSDU以及各自的FUS信息分别存入各自的缓存队列,对于失序正确接收的PDCP SDU则进行丢弃。在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将在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切换的消息前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第一PDCP和第二PDCP的SDU转发给目标基站。具体地,对于第一PDCP,源基站将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SDU12-SDU14转发给目标基站;对于第二PDCP,源基站将SDU23-SDU24转发给目标基站。源基站按优先级顺序分别转发各个PDCP的SDU。
参阅图9中的(b),目标基站将源基站转发的第一PDCP和第二PDCP的SDU分别存入各自的缓存队列中。当终端设备完成切换接入目标基站后,目标基站按优先级顺序将源基站转发过来的两个下行PDCP的SDU分别重传给终端设备。目标基站首先在第三DRB上向终端设备重传源基站转发过来的SDU12-SDU14,并等待终端设备确认正确接收SDU12-SDU14后重置(reset)该第三DRB的PDCP实体,接着目标基站在第三DRB上向终端设备重传源基站转发过来的SDU23和SDU24,并等待终端设备确认正确接收SDU23和SDU24。相应地,终端设备在与目标基站建立的第三DRB上首先接收SDU12-SDU14,并将正确接收的SDU12-SDU14依次存入第一PDCP的缓存队列中。在终端设备接收到SDU14时获知SDU14是第一PDCP的末尾SDU,因此终端设备在正确接收到SDU14后在第三DRB上接收SDU23和SDU24,并将正确接收的SDU23和SDU24依次存入第二PDCP的缓存队列中,直到正确接收到SDU24。在完成了目标基站和终端设备针对源第一PDCP和第二PDCP的SDU的正确传输后,目标基站和终端设备重置第三DRB的PDCP实体,并开始进行第三PDCP数据的传输。
可选地,源基站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的FUS信息时包括了一个位图域,以指示源基站对FUS起始的后续PDCP SDU的发送情况。针对图9中的(a)所示的示例,源基站分别向终端设备和目标基站发送的消息中包括第一PDCP的FUS=2和取值为“10”的位图、以及第二PDCP的FUS=3和取值为“0”的位图。其中,第一PDCP的位图取值指示终端设备在SDU12后失序正确接收了SDU13;第二PDCP的位图取值指示终端设备在SDU23后没有失序正确接收到其他SDU。源基站按优先级顺序在指示切换的消息中包括各个PDCP的FUS和位图信息。源基站按优先级顺序在指示源基站在终端设备切换前下行PDCP SDU的发送状态的消息中包括各个PDCP的FUS和位图信息。终端设备在切换过程中,根据源基站发送的第一PDCP和第二PDCP的FUS和位图信息,将该第一PDCP和第二PDCP各自正确接收的PDCP SDU以及各自的FUS信息分别存入各自的缓存队列。在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将在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切换的消息前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第一PDCP和第二PDCP的SDU转发给目标基站。具体地,对于第一PDCP,源基站将未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SDU12和SDU14转发给目标基站;对于第二PDCP,源基站将SDU23-SDU24转发给目标基站。源基站按优先级顺序分别转发各个PDCP的SDU。
参阅图9中的(c),目标基站将源基站转发的第一PDCP和第二PDCP的SDU分别存入各自的缓存队列中。当终端设备完成切换接入目标基站后,目标基站按优先级顺序将源基站转发过来的两个下行PDCP的SDU分别重传给终端设备。目标基站首先在第三DRB上向终端设备重传源基站转发过来的SDU12和SDU14,并等待终端设备确认正确接收SDU12和SDU14后重置(reset)该第三DRB的PDCP实体,接着目标基站在第三DRB上向终端设备重传源基站转发过来的SDU23和SDU24,并等待终端设备确认正确接收SDU23和SDU24。相应地,终端设备在与目标基站建立的第三DRB上首先接收SDU12和SDU14,并将正确接收的SDU12和SDU14依次存入第一PDCP的缓存队列中。在终端设备接收到SDU14时获知SDU14是第一PDCP末尾SDU,因此终端设备在正确接收到SDU14后在第三DRB上接收SDU23和SDU24,并将正确接收的SDU23和SDU24依次存入第二PDCP的缓存队列中,直到正确接收到SDU24。在完成了目标基站和终端设备针对源第一PDCP和第二PDCP的SDU的正确传输后,目标基站和终端设备重置第三DRB的PDCP实体,并开始进行第三PDCP数据的传输。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专利申请的范围。
上文结合图3至图9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下文结合图10至图13,详细描述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应理解,装置实施例与方法实施例相互对应,类似的描述可以参照方法实施例。值得注意的是,装置实施例可以与上述方法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0的示意性框图,该终端设备1000可以对应(例如,可以配置于或本身即为)上述方法200中描述的终端设备,或上述方法400中描述的终端设备,或上述方法500中描述的终端设备,或上述方法800中描述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和收发器1002,处理器1001和收发器1002通信连接。可选地,该终端设备1000还包括存储器1003,存储器1003与处理器1001通信连接。可选地,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3和收发器1002可以通信连接,该存储器1003可以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003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1002发送信息或信号。其中,处理器1001和收发器1002分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200中的终端设备,或上述方法400中的终端设备,或上述方法500中的终端设备,或上述方法800中的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100的另一示意性框图,该终端设备1100可以对应(例如,可以配置于或本身即为)上述方法200中描述的终端设备,或上述方法400中描述的终端设备,或上述方法500中描述的终端设备,或上述方法800中描述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11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101、处理模块1102和发送模块1103,处理模块1102分别和接收模块1101和发送模块1103通信相连。该终端设备1100中各模块或单元分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200中的终端设备,或上述方法400中的终端设备,或上述方法500中的终端设备,或上述方法800中的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1200的示意性框图,该基站1200可以对应(例如,可以配置于或本身即为)上述方法200中描述的基站,或上述方法400中描述的基站,或上述方法500中描述的基站,或上述方法800中描述的基站。该基站1200可以包括:处理器1201和收发器1202,处理器1201和收发器1202通信连接。可选地,该基站1200还包括存储器1203,存储器1203与处理器1201通信连接。可选地,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3和收发器1202可以通信连接,该存储器1203可以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201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203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1202发送信息或信号。其中,处理器1201和收发器1202分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200中的基站,或上述方法400中的基站,或上述方法500中的基站,或上述方法800中的基站,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1300的另一示意性框图,该基站1300可以对应(例如,可以配置于或本身即为)上述方法200中描述的基站,或上述方法400中描述的基站,或上述方法500中描述的基站,或上述方法800中描述的基站。该基站13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301、处理模块1302和发送模块1303,处理模块1302分别和接收模块1301和发送模块1303通信相连。该基站1300中各模块或单元分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200中的基站,或上述方法400中的基站,或上述方法500中的基站,或上述方法800中的基站,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应理解,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中的处理器(1001、12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硬件芯片或者其任意组合。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Device,简称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简称GAL)或其任意组合。
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003、120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简称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简称SSD);还可以是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专利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含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专利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含: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简称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简称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专利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的业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unit,SDU)信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进行切换,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至少一个源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中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SDU的序号(sequence number,SN);
所述终端设备完成切换,接入所述目标基站;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目标基站重传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指示的SN开始的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其中,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多个DRB中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末尾PDCP SDU的S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目标基站根据多个源DRB的优先级通过所述目标DRB依次重传的所述多个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
3.一种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进行切换,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SDU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至少一个源DRB中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
所述源基站在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向所述目标基站转发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其中,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多个DRB中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末尾PDCP SDU的S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第二消息,其中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PDCP SDU的SN。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所述源基站在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根据所述多个源DRB的优先级向所述目标基站依次转发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多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所述第二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
7.一种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基站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接收源基站转发的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源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完成切换,接入所述目标基站,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基站进行切换;
所述目标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重传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指示的SN开始的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指示的SN对应于所述源基站转发的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
其中,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多个DRB中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末尾PDCP SDU的S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源基站发送的第二消息,其中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PDCPSDU的SN。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所述目标基站在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接收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多个源DRB的优先级依次转发的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多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还包括:
所述目标基站根据多个源DRB的优先级通过所述目标DRB向所述终端设备依次重传所述多个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所述第二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SDU信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进行切换,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至少一个源DRB中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
处理模块,用于接入所述目标基站;
发送模块,用于在接入所述目标基站的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的随机接入消息;
其中,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多个DRB中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末尾PDCP SDU的SN。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目标基站根据多个源DRB的优先级通过所述目标DRB依次重传的所述多个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
1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基站是源基站时,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其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SDU信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进行切换,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至少一个源DRB中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在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向所述目标基站转发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发送切换;
接收模块,用于在和目标基站之间进行切换准备过程中接收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相应消息;
其中,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多个DRB中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末尾PDCP SDU的SN。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第二消息,其中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PDCP SDU的SN。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所述源基站在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根据所述多个源DRB的优先级向所述目标基站依次转发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多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所述第二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
1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基站是目标基站时,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接收源基站转发的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在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目标基站的随机接入过程中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消息;
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源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完成的接入,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基站进行切换;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重传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指示的SN开始的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指示的SN对应于所述源基站转发的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至少一个源DRB的首个下行PDCP SDU的SN;
其中,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切换前与源基站通信的多个DRB中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末尾PDCP SDU的SN。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源基站发送的第二消息,其中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首个未确认PDCP SDU信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PDCP SDU的SN。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所述目标基站在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接收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多个源DRB的优先级依次转发的未被所述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多个源DRB的下行PDCP SDU。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还包括:所述目标基站根据多个源DRB的优先级通过所述目标DRB向所述终端设备依次重传所述多个源DRB中未被终端设备按序正确接收的下行PDCP SDU。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源基站通信的多个源DRB重映射到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的一个目标DRB时,所述第二消息还包括多个源DRB的下行末尾PDCP SDU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42797.4A CN109151918B (zh) | 2017-06-13 | 2017-06-13 | 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EP18816824.9A EP3614736B1 (en) | 2017-06-13 | 2018-06-11 |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
PCT/CN2018/090687 WO2018228342A1 (zh) | 2017-06-13 | 2018-06-11 | 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US16/704,741 US20200112885A1 (en) | 2017-06-13 | 2019-12-05 |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42797.4A CN109151918B (zh) | 2017-06-13 | 2017-06-13 | 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51918A CN109151918A (zh) | 2019-01-04 |
CN109151918B true CN109151918B (zh) | 2020-09-04 |
Family
ID=64660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42797.4A Active CN109151918B (zh) | 2017-06-13 | 2017-06-13 | 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00112885A1 (zh) |
EP (1) | EP3614736B1 (zh) |
CN (1) | CN109151918B (zh) |
WO (1) | WO201822834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03329B (zh) * | 2017-11-16 | 2021-01-2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数据前转隧道确定方法、接入和移动性管理设备及基站 |
CN111417147B (zh) * | 2019-01-07 | 2023-05-05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654890B (zh) * | 2019-03-04 | 2022-07-19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切换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
CN111669841B (zh) * | 2019-03-06 | 2023-08-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小区站点网关csg的方法和装置 |
JP7219825B2 (ja) * | 2019-03-28 | 2023-02-08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Iab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バックホールチャネル管理 |
WO2020258018A1 (zh) * | 2019-06-25 | 2020-12-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包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399476B (zh) * | 2019-08-15 | 2023-04-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JP7542614B2 (ja) * | 2019-09-30 | 2024-08-30 |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無線通信方法、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
WO2021062746A1 (zh) * | 2019-09-30 | 2021-04-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CN112888032B (zh) * | 2019-11-29 | 2023-03-31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无损切换方法、目标基站及无损切换系统 |
CN113766580B (zh) * | 2020-06-03 | 2022-06-2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4g与5g网络互切换的实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WO2022160244A1 (en) * | 2021-01-29 | 2022-08-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ast retransmission during handover |
CN116567740A (zh) * | 2022-01-29 | 2023-08-0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4092657A1 (en) * | 2022-11-03 | 2024-05-10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
WO2024130513A1 (zh) * | 2022-12-19 | 2024-06-2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块确认ba消息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761222B (zh) * | 2023-08-21 | 2023-11-0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切换基站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48242A (zh) * | 2011-09-26 | 2012-02-0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前转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3888232A (zh) * | 2006-10-19 | 2014-06-2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13325B (zh) * | 2012-03-09 | 2018-04-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及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WO2014019240A1 (zh) * | 2012-08-03 | 2014-02-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JP6239742B2 (ja) * | 2014-05-08 | 2017-11-29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プロセッサ、及びセルラ基地局 |
-
2017
- 2017-06-13 CN CN201710442797.4A patent/CN109151918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6-11 EP EP18816824.9A patent/EP3614736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6-11 WO PCT/CN2018/090687 patent/WO2018228342A1/zh unknown
-
2019
- 2019-12-05 US US16/704,741 patent/US2020011288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88232A (zh) * | 2006-10-19 | 2014-06-2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348242A (zh) * | 2011-09-26 | 2012-02-0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前转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Data Forwarding For QoS Flow Remapping During Mobility;Huawei;《3GPP TSG-RAN WG3 #96,R3-171810》;20170519;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112885A1 (en) | 2020-04-09 |
WO2018228342A1 (zh) | 2018-12-20 |
EP3614736A1 (en) | 2020-02-26 |
EP3614736A4 (en) | 2020-05-06 |
EP3614736B1 (en) | 2023-01-18 |
CN109151918A (zh) | 2019-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51918B (zh) | 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
US11457392B2 (en) |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 |
EP2938122B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
US20230009565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ed to multi-link devic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
CN110868733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US20230012998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re network device | |
CN104301955A (zh) | 一种用户设备切换基站的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 |
US12063543B2 (en) | Network nodes and methods supporting multiple connectivity | |
EP3664507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system | |
CN103987093B (zh) | 切换通信连线模式的方法、通信系统、基地台、传送端及接收端 | |
WO2022151306A1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240031065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US20220201786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packet latency in multi-leg transmission | |
EP4156778B1 (en) | Mobile edge comput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
WO2022084920A1 (en) | Inter-system handover involving e1 interface | |
CN107302773B (zh) | 连接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20210298123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 |
WO2021169732A1 (zh) | 一种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 | |
JP2020511853A (ja) | 無線ベアラ方式を決定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WO2024066882A1 (zh) | 控制面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1585723B (zh) | 一种辅助信息及其传递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250097794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5701173A (zh) | 数据重传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 |
WO2023027023A1 (ja) | 第1の装置、第2の装置及び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