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97376B - 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97376B CN108997376B CN201810865241.0A CN201810865241A CN108997376B CN 108997376 B CN108997376 B CN 108997376B CN 201810865241 A CN201810865241 A CN 201810865241A CN 108997376 B CN108997376 B CN 1089973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lbactam
- acid
- preparation
- sulbactam sodium
- so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4-thia-1-azabicyclo [3.2.0] heptane ring systems,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 ring system of the formula:, e.g. penicillins, penems; Such ring systems being further condensed, e.g. 2,3-condensed with an oxygen-, nitrogen- or sulfur-containing hetero ring
- C07D499/8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4-thia-1-azabicyclo [3.2.0] heptane ring systems,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 ring system of the formula:, e.g. penicillins, penems; Such ring systems being further condensed, e.g. 2,3-condensed with an oxygen-, nitrogen- or sulfur-containing hetero ring with only atoms other than nit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6 and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an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2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4-thia-1-azabicyclo [3.2.0] heptane ring systems,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 ring system of the formula:, e.g. penicillins, penems; Such ring systems being further condensed, e.g. 2,3-condensed with an oxygen-, nitrogen- or sulfur-containing hetero ring
- C07D499/04—Prepar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4-thia-1-azabicyclo [3.2.0] heptane ring systems,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 ring system of the formula:, e.g. penicillins, penems; Such ring systems being further condensed, e.g. 2,3-condensed with an oxygen-, nitrogen- or sulfur-containing hetero ring
- C07D499/04—Preparation
- C07D499/1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属于医药中间体制备领域,以舒巴坦钠为原料,向浓缩液中加入助溶析剂的同时通入二氧化碳析晶后得到舒巴坦酸;本发明能够使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舒巴坦钠得到充分回收利用,制备得到的舒巴坦酸具有含量高、杂质少、色级低、流动性好、稳定性好的优点,制备方法简单、节能环保,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属于医药中间体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舒巴坦酸为白色结晶性固体,化学名为(2S,5R)-3,3-二甲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羧酸-4,4-二氧化物。舒巴坦酸用于合成舒巴坦钠,是一种广谱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有强的不可逆的抑制作用,常和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抗菌活性,也扩大了抗菌谱。对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奈瑟淋球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嗜血杆菌及拟杆菌等的抗菌活性显著增强,适用于呼吸系统等感染。
舒巴坦酸的传统生产工艺是以6-氨基青霉烷酸为起始原料,经与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进行重氮化反应,然后与溴素进行双溴化反应,再经过高锰酸钾氧化,最后用金属粉末锌粉、镁粉或催化氢化还原制得舒巴坦酸。如专利文献CN101967155A和专利文献CN102952147A公开的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均为以6-氨基青霉烷酸为原料的合成反应,合成反应路线复杂,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存在操作繁琐、原料粉尘污染严重、产品颜色较深、副产物多、得率低等问题,产品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能够使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舒巴坦钠得到充分回收利用,制备得到的舒巴坦酸具有含量高、杂质少、色级低、流动性好、稳定性好的优点,制备方法简单、节能环保,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以舒巴坦钠为原料,向浓缩液中加入助溶析剂的同时通入二氧化碳析晶后得到舒巴坦酸。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舒巴坦钠质量指标满足总杂>1.0%、最大单杂>0.5%或色级>3号中任意一项或几项的组合;浓缩液为舒巴坦钠经溶解、分离、脱色、浓缩后得到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舒巴坦钠加水溶解,再加有机溶剂,调pH,搅拌后静置,分离得到一次水相和一次溶剂相;
B.向一次水相中加有机溶剂,搅拌后静置,分离得到二次水相和二次溶剂相;
C.将一次溶剂相和二次溶剂相合并,加入吸附剂,搅拌后过滤收集滤液,滤饼用有机溶剂进行洗涤,收集洗涤液;
D.合并滤液和洗涤液,浓缩后得到浓缩液,向浓缩液中加入助溶析剂,同时通入二氧化碳,降温养晶;
E.晶体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舒巴坦酸。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A中舒巴坦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10;调pH至0.5~2.5,调pH所用酸为盐酸、硫酸或磷酸。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有机溶剂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步骤A中有机溶剂的加入量为舒巴坦钠质量的2~12倍,步骤B中有机溶剂的加入量为舒巴坦钠质量的3~5倍。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C中吸附剂为活性炭或白土,吸附剂的加入量为舒巴坦钠质量的1~10%,搅拌时间为0.5~1h。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D中浓缩结晶时温度为30~50℃,压力为-0.09~-0.07MPa,浓缩至浓缩液体积为舒巴坦钠质量的1.0~2.5倍。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D中助溶析剂为甲基异丁酮、丁酮或环己酮中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助溶析剂的加入量为舒巴坦钠质量的0.5~1倍;助溶析剂的加入方式为滴加,0~10min:助溶析剂加入量占总加入量的50%,10~18min:助溶析剂加入量占总加入量的20%,18~24min:助溶析剂加入量占总加入量的30%;二氧化碳的流量为5~10L/min。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D中降温养晶时温度为-15~5℃,养晶时间为0.5~1h。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E中干燥时温度为30~50℃,压力为-0.09~-0.07MPa。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能够使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舒巴坦钠得到充分回收利用,制备得到的舒巴坦酸具有含量高、杂质少、色级低、流动性好、稳定性好的优点,制备方法简单、节能环保,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以舒巴坦钠为原料,特别是总杂>1.0%、最大单杂>0.5%或色级>3号中任意一项或几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舒巴坦钠,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舒巴坦钠通常采用降级处理的方法,其使用价值大大降低,而本发明将舒巴坦钠中的舒巴坦酸重新提取出来,作为制备舒巴坦钠的原料,使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舒巴坦钠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节约生产成本。
本发明将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舒巴坦钠经萃取、脱色、结晶制备得到的舒巴坦酸,与传统的合成制备工艺相比,原料易得,制备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生产过程无污染,过程控制稳定,无副产物生成,得到的产品含量高、色级低、性质稳定。
本发明采用有机溶剂将舒巴坦酸从舒巴坦钠中萃取出来,当有机溶剂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舒巴坦酸萃取出来,提高舒巴坦酸的得率,同时对杂质的溶解度小,降低舒巴坦酸的杂质含量,提高舒巴坦酸的纯度。分两次进行萃取,第一次萃取时有机溶剂的加入量为舒巴坦钠质量的2~12倍,第二次萃取时有机溶剂的加入量为舒巴坦钠质量的3~5倍,可以达到既萃取完全又节约成本的目的。在舒巴坦钠转化为舒巴坦酸的过程中将pH调至0.5~2.5,可以使舒巴坦钠最大程度地转化为舒巴坦酸,提高舒巴坦酸的收得率。
本发明采用吸附剂进行脱色,可有效吸附除去舒巴坦钠中的有色物质,大大降低产品的色级。当吸附剂为活性炭或白土,吸附剂的加入量为舒巴坦钠质量的1~10%,搅拌时间为0.5~1h时,脱色效果最好,得到的产品色级低。吸附剂加入量少,则脱色效果不理想;吸附剂加入量多,则吸附剂会吸附产品,从而导致最终产品得率下降。
本发明在结晶前进行浓缩,浓缩至一定程度的舒巴坦酸可以更好地结晶出来。当浓缩结晶时温度为30~50℃,压力为-0.09~-0.07MPa,浓缩至浓缩液体积为舒巴坦钠质量的1.0~2.5倍时,舒巴坦酸达到过饱和状态,能快速结晶出来,并且晶型好,产品质量稳定。浓缩温度太高,则产生大量杂质;浓缩温度太低,则生产效率低下。浓缩后浓缩液体积过大,则舒巴坦酸未达到过饱和状态,晶体不易析出;浓缩后浓缩液体积过小,则形成的晶体粒径较小且晶体颗粒大小不均。
本发明是在有机溶剂和助溶析剂的混合溶剂中结晶的,当有机溶剂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时,可以很好地溶解舒巴坦酸,将待结晶液浓缩到一定程度时,能够保证舒巴坦酸达到过饱和状态,此时,再向结晶体系中加入舒巴坦钠质量的0.5~1倍的助溶析剂,其中助溶析剂为甲基异丁酮、丁酮或环己酮中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可以大大降低舒巴坦酸在结晶体系中的溶解度,结晶溶液达到最佳的过饱和状态,使得舒巴坦酸结晶析出,得到的晶体流动性好,同时助溶析剂还可以很好地溶解杂质,防止杂质与晶体一起析出,从而降低了晶体的纯度。
本发明在加入助溶析剂时采用滴加方式,滴加速度为先快后慢再快,当0~10min:助溶析剂加入量占总加入量的50%,10~18min:助溶析剂加入量占总加入量的20%,18~24min:助溶析剂加入量占总加入量的30%时,在结晶初期,快速加入助溶析剂,可以使舒巴坦酸迅速达到最佳的过饱和状态,使得晶体快速析出;结晶中期,晶体需要生长的时间,此时,放慢助溶析剂加入的速度,可以使晶体得到充分的生长,得到晶型较好的晶体;结晶后期,母液中的舒巴坦酸含量降低,而杂质含量升高,此时需加快助溶析剂的加入速度,提高舒巴坦酸的过饱和度,使得母液中剩余的舒巴坦酸结晶,同时将杂质溶解,得到的晶体纯度高、晶型好、得率高,纯度高达99.89~99.97%。
本发明在结晶的同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不但可以起到调节结晶体系pH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搅拌结晶的作用,当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量为5~10L/min时,结晶体系的偏酸性环境刚好适合舒巴坦酸的结晶,在该体系中结晶出的晶体大小适中,颗粒均匀,晶型好。
本发明结晶过程中采用降温养晶方式,当降温养晶温度为-15~5℃,养晶时间为0.5~1h时,可大大降低舒巴坦酸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有利于晶体的析出,同时结晶速度适中,得到的晶型大,晶体颗粒大小均一,产品纯度高,杂质含量低。生成晶体的速度较快,晶型较大。结晶温度偏高,则结晶速度较慢,生产效率低;结晶温度偏低,则结晶速率快,晶体不完善,晶粒半径小,后续过滤困难。
本发明中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节能环保,有机溶剂可回收利用,操作简单,制备出的舒巴坦酸具有杂质含量低、色级低、晶体颗粒均匀、流动性好、纯度高、得率高的优点,能够作为制备舒巴坦钠的原料,制备出的舒巴坦钠杂质含量低、色级低、纯度高、稳定性好,有效地解决了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舒巴坦钠的回收利用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用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以舒巴坦钠为原料,向浓缩液中加入助溶析剂的同时通入二氧化碳析晶后得到舒巴坦酸。
舒巴坦钠为杂质、含量或色级指标中的任意一项或几项不符合质量标准,即总杂>1.0%、最大单杂>0.5%或色级>3号;浓缩液为舒巴坦钠经溶解、分离、脱色、浓缩后得到的。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向舒巴坦钠中加入2~10倍的水搅拌至溶清,加入舒巴坦钠质量的2~12倍的有机溶剂,用盐酸、硫酸或磷酸调pH至0.5~2.5,搅拌后静置分相,得到一次水相和一次溶剂相;
有机溶剂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B.向一次水相中加入舒巴坦钠质量的3~5倍的有机溶剂,搅拌后静置分相,得到二次水相和二次溶剂相;
C.将一次溶剂相和二次溶剂相合并,加入舒巴坦钠质量的1~10%的活性炭或白土,搅拌0.5~1h后过滤、洗涤;
D.合并滤液和洗涤液,进行浓缩,浓缩结晶时温度为30~50℃,压力为-0.09~-0.07MPa,浓缩至浓缩液体积为舒巴坦钠质量的1.0~2.5倍,得到浓缩液,向浓缩液中加入舒巴坦钠质量的0.5~1倍的助溶析剂,同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量为5~10L/min,再进行降温养晶,降温养晶时温度为-15~5℃,养晶时间为0.5~1h;
助溶析剂为甲基异丁酮、丁酮或环己酮中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助溶析剂的加入方式为滴加,0~10min:助溶析剂加入量占总加入量的50%,10~18min:助溶析剂加入量占总加入量的20%,18~24min:助溶析剂加入量占总加入量的30%;
E.晶体经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舒巴坦酸,真空干燥时温度为30~50℃,压力为-0.09~-0.07MPa。
实施例1
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以舒巴坦钠为原料,向浓缩液中加入助溶析剂的同时通入二氧化碳析晶后得到舒巴坦酸。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向30g舒巴坦钠(舒巴坦钠色级5号)中加入60mL纯化水搅拌至溶清,加入60mL乙酸乙酯,用盐酸调pH至0.5,搅拌10min后静置分相,得到一次水相和一次溶剂相;
B.向一次水相中加入150mL乙酸乙酯,搅拌10min后静置分相,得到二次水相和二次溶剂相;
C.将一次溶剂相和二次溶剂相合并,加入0.3g活性炭,搅拌1h后过滤,用30mL乙酸乙酯洗涤;
D.合并滤液和洗涤液,温度为50℃、压力为-0.09MPa条件下减压浓缩,大量出晶,浓缩至料液体积为75mL,得到浓缩液,向浓缩液中加入15mL的甲基异丁酮,0~10min:甲基异丁酮的加入量为7.5mL,10~18min:甲基异丁酮的加入量为3mL,18~24min:甲基异丁酮的加入量为4.5mL,同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量为5L/min;降温至-15℃,养晶1h;
E.晶体经过滤、洗涤,在温度为30℃、压力为-0.09MPa条件下真空干燥4h,得到舒巴坦酸。
实施例2
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以舒巴坦钠为原料,向浓缩液中加入助溶析剂的同时通入二氧化碳析晶后得到舒巴坦酸。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向30g舒巴坦钠(舒巴坦钠总杂4.2%,色级6号)中加入300mL纯化水搅拌至溶清,加入360mL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乙酸甲酯的混合溶剂(V:V:V=2:1:1),用磷酸调pH至2.5,搅拌10min后静置分相,得到一次水相和一次溶剂相;
B.向一次水相中加入90mL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乙酸甲酯的混合溶剂(V:V:V=2:1:1),搅拌10min后静置分相,得到二次水相和二次溶剂相;
C.将一次溶剂相和二次溶剂相合并,加入3.0g白土,搅拌0.5h后过滤,用30mL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乙酸甲酯的混合溶剂(V:V:V=2:1:1)洗涤;
D.合并滤液和洗涤液,温度为40℃、压力为-0.07MPa条件下减压浓缩,大量出晶,浓缩至料液体积为30mL,得到浓缩液,向浓缩液中加入30mL的甲基异丁酮和丁酮的混合溶剂(V:V=2:1),0~10min:甲基异丁酮和丁酮的混合溶剂的加入量为15mL,10~18min:甲基异丁酮和丁酮的混合溶剂的加入量为6mL,18~24min:甲基异丁酮和丁酮的混合溶剂的加入量为9mL,同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量为10L/min;降温至5℃,养晶0.5h;
E.晶体经过滤、洗涤,在温度为50℃、压力为-0.07MPa条件下真空干燥4h,得到舒巴坦酸。
实施例3
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以舒巴坦钠为原料,向浓缩液中加入助溶析剂的同时通入二氧化碳析晶后得到舒巴坦酸。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向30g舒巴坦钠(舒巴坦钠最大单杂1.5%,总杂3.2%,色级6号)中加入150mL纯化水搅拌至溶清,加入180mL乙酸乙酯和乙酸甲酯的混合溶剂(V:V=2:1),用硫酸调pH至2.0,搅拌10min后静置分相,得到一次水相和一次溶剂相;
B.向一次水相中加入120mL乙酸乙酯和乙酸甲酯的混合溶剂(V:V=2:1),搅拌10min后静置分相,得到二次水相和二次溶剂相;
C.将一次溶剂相和二次溶剂相合并,加入1.5g活性炭,搅拌1h后过滤,用30mL乙酸乙酯和乙酸甲酯的混合溶剂(V:V=2:1)洗涤;
D.合并滤液和洗涤液,温度为30℃、压力为-0.08MPa条件下减压浓缩,大量出晶,浓缩至料液体积为60mL,得到浓缩液,向浓缩液中加入24mL的甲基异丁酮、丁酮和环己酮的混合溶剂(V:V:V=2:2:1),0~10min:甲基异丁酮、丁酮和环己酮的混合溶剂的加入量为12mL,10~18min:甲基异丁酮、丁酮和环己酮的混合溶剂的加入量为4.8mL,18~24min:甲基异丁酮、丁酮和环己酮的混合溶剂的加入量为7.2mL,同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量为8L/min;降温至-10℃,养晶1h;
E.晶体经过滤、洗涤,在温度为45℃、压力为-0.08MPa条件下真空干燥4h,得到舒巴坦酸。
实施例4
按照专利文献CN101967155A公开的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进行舒巴坦酸的制备,作为实施例1~3的对比实施例。
于2000mL的四口烧瓶内,加入600mL二氯甲烷和180mL2.5N硫酸,搅拌冷却至0℃以下,加入28mL溴和25g亚硝酸钠,0±0.2℃,分次加入40g6-APA,控制温度低于5℃,搅拌反应1h,然后降温至0℃以下,滴加0℃以下的20%亚硫酸氢钠水溶液至溴的颜色褪去,静置分相,水相用100mL二氯甲烷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用100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2次,获6,6-二溴青霉烷酸。
将上6,6-二溴青霉烷酸相转入2000mL烧杯中,加250mL蒸馏水搅拌,冷却至5℃以下,滴加4N NaHCO3水溶液至pH=7静置分相,有机相用80mL去离子水萃取3次,合并水相,水相转入2000mL四口烧瓶中,搅拌冷却至0℃,开始滴加氧化剂(44g KMn04+10.8mLH3P04+700mLH20搅拌溶解),30分钟滴加完,滴加过程中控制温度低于10℃,然后保持0~5℃,搅拌反应1h,加入500mL乙酸乙酯,滴加6N硫酸至pH=1.25,降温至0℃,慢慢加入27.5%双氧水(约45g)至KMnO4的颜色褪去,期间继续用6N硫酸保持pH=1.25,控制温度低于10℃,反应10min,过滤,滤液中加入氯化钠至不再溶解,静置分去水相,水相用250mL乙酸乙酯萃取4次,合并有机相,并用100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2次,有机相含6,6-二溴青霉烷砜酸。
将上6,6-二溴青霉烷砜酸有机相转入2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350mL水,降温至5℃以下,用4N NaHCO3水溶液调pH至5.0,并加入25mL甲醇,分批加入26g锌粉,并滴加6N硫酸保持pH:4.5~5.5,加完锌粉后,保持5℃以下搅拌反应4h,同时用6N硫酸保持pH=4.5~5.5,过滤,用25mL乙酸乙酯和25mL水洗涤,合并滤液,用6N硫酸调pH至2.0,加入氯化钠至水相不溶为止,静置分去水相,水相用150mL乙酸乙酯萃取4次,合并有机相,在有机层先用50~100mL5%高锰酸钾溶液洗涤至红色不褪去,再用150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2次,分层,有机层加2g活性炭脱色,15g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减压浓缩至料液呈乳白色,降温到0℃后离心过滤,烘干后得产品舒巴坦。
为了更好地验证本发明制备的舒巴坦酸的优越性,发明人对实施例1~4得到的舒巴坦酸进行项检测,检测结果如下面表1所示。
表1
检测项目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色级(号) | 0.5 | 0.5 | 0.5 | 2 |
浊度(%) | 0.5 | 0.5 | 0.5 | 0.8 |
水分(%) | 0.23 | 0.24 | 0.27 | 0.38 |
最大单杂(%) | 0.03 | 0.08 | 0.06 | 0.2 |
总杂(%) | 0.03 | 0.11 | 0.08 | 0.38 |
含量(%) | 99.92 | 99.89 | 99.97 | 99.18 |
得率(%) | 87.2 | 86.3 | 85.8 | 73.4 |
根据表1中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与传统的合成生产工艺相比,本发明制备出的舒巴坦酸色级、最大单杂、总杂、浊度等均明显低于对比实施例(实施例4),舒巴坦酸的含量达到99.89~99.97%,明显高于对比实施例99.18%的水平,得率达到85.8~87.2%,比对比实施例高12~14个百分点。本发明的制备工艺能明显提高产品的纯度和稳定性,有利于提高下游制剂的效率和质量。
Claims (5)
1.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舒巴坦钠加水溶解,再加有机溶剂,调pH,搅拌后静置,分离得到一次水相和一次溶剂相;
B.向一次水相中加有机溶剂,搅拌后静置,分离得到二次水相和二次溶剂相;
C.将一次溶剂相和二次溶剂相合并,加入吸附剂,搅拌后过滤收集滤液,滤饼用有机溶剂进行洗涤,收集洗涤液;
D.合并滤液和洗涤液,浓缩后得到浓缩液,向浓缩液中加入助溶析剂,同时通入二氧化碳,降温养晶;
E.晶体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舒巴坦酸;
其中,舒巴坦钠质量指标满足总杂>1.0%、最大单杂>0.5%或色级>3号中任意一项或几项的组合;
有机溶剂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步骤A中舒巴坦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10;调pH至0.5~2.5,调pH所用酸为盐酸、硫酸或磷酸,步骤A中有机溶剂的加入量为舒巴坦钠质量的2~12倍,步骤B中有机溶剂的加入量为舒巴坦钠质量的3~5倍;
步骤D中助溶析剂为甲基异丁酮、丁酮或环己酮中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助溶析剂的加入量为舒巴坦钠质量的0.5~1倍;助溶析剂的加入方式为滴加,0~10min:助溶析剂加入量占总加入量的50%,10~18min:助溶析剂加入量占总加入量的20%,18~24min:助溶析剂加入量占总加入量的30%;二氧化碳的流量为5~10L/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吸附剂为活性炭或白土,吸附剂的加入量为舒巴坦钠质量的1~10%,搅拌时间为0.5~1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浓缩结晶时温度为30~50℃,压力为-0.09~-0.07MPa,浓缩至浓缩液体积为舒巴坦钠质量的1.0~2.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降温养晶时温度为-15~5℃,养晶时间为0.5~1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干燥时温度为30~50℃,压力为-0.09~-0.07MPa。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65241.0A CN108997376B (zh) | 2018-08-01 | 2018-08-01 | 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65241.0A CN108997376B (zh) | 2018-08-01 | 2018-08-01 | 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97376A CN108997376A (zh) | 2018-12-14 |
CN108997376B true CN108997376B (zh) | 2020-04-07 |
Family
ID=64594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65241.0A Active CN108997376B (zh) | 2018-08-01 | 2018-08-01 | 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9737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284049B (zh) * | 2023-03-15 | 2025-02-14 | 山东中再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舒巴坦衍生物的纯化方法及其应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86002A (zh) * | 2005-12-14 | 2006-06-14 | 广州大学 | 一种舒巴坦制备方法 |
CN101696211A (zh) * | 2009-08-28 | 2010-04-21 | 海南美大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高纯度的舒巴坦钠化合物 |
CN106565750A (zh) * | 2016-11-09 | 2017-04-19 |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 一种右旋头孢孟多酯酸的合成方法 |
-
2018
- 2018-08-01 CN CN201810865241.0A patent/CN1089973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86002A (zh) * | 2005-12-14 | 2006-06-14 | 广州大学 | 一种舒巴坦制备方法 |
CN101696211A (zh) * | 2009-08-28 | 2010-04-21 | 海南美大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高纯度的舒巴坦钠化合物 |
CN106565750A (zh) * | 2016-11-09 | 2017-04-19 |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 一种右旋头孢孟多酯酸的合成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97376A (zh) | 2018-1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13359B (zh) | 头孢呋辛钠合成方法 | |
CN103014114A (zh) | 一种酶法制备7-氨基头孢烷酸的方法 | |
CN101619069A (zh) | 一种头孢替安酯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 |
CN109608476B (zh) | 一种头孢类抗生素的生产废液处理方法及生产方法 | |
CN108610353B (zh) | 一种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的制备方法 | |
CN107523603B (zh) | 一种酶法制备头孢克洛的方法 | |
CN109081844B (zh) | 一种从发酵培养物中提取大观霉素的方法 | |
CN108997376B (zh) | 一种舒巴坦酸的制备方法 | |
CN107058447A (zh) | 一种酶法合成头孢羟氨苄的方法 | |
CN109293680B (zh) | 一种头孢哌酮酸的制备方法 | |
CN109232610B (zh) | 一种头孢尼西二苄基乙二胺盐的精制方法 | |
CN110128449B (zh) | 7-苯乙酰胺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盐及其制法和应用 | |
CN109776572B (zh) | 一种盐酸头孢吡肟的纯化方法 | |
CN112679560A (zh) | 一种春雷霉素的结晶工艺 | |
CN112679525B (zh) | 一种头孢呋辛酸的制备方法 | |
CN113699209B (zh) | 一种7-adca回收方法 | |
CN112322688B (zh) | 一种从酶催化合成头孢丙烯生产废液中回收7-apra的方法 | |
CN110526928B (zh) | 一种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的精制方法 | |
CN109438477B (zh) | 一种头孢匹胺酸的精制方法 | |
CN102304129B (zh) | 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替比培南的方法 | |
CN102977134A (zh) | 碳青霉烯中间体β-甲基-ADC-8的制备方法 | |
CN110105374B (zh) | 一种粒度和晶习可控的苯乙酰-7-氨基-3-脱乙酰氧基头孢烷酸的结晶方法 | |
CN108299470B (zh) | 一种头孢特仑新戊酯的制备方法 | |
CN112442048B (zh) | 一种头孢匹胺钠的制备方法 | |
WO2014094659A1 (zh) | 一种美罗培南三水合物晶体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