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32C - 静电摄影感光件和使用该感光件的静电摄影机以及装置单元 - Google Patents
静电摄影感光件和使用该感光件的静电摄影机以及装置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232C CN1086232C CN94101763A CN94101763A CN1086232C CN 1086232 C CN1086232 C CN 1086232C CN 94101763 A CN94101763 A CN 94101763A CN 94101763 A CN94101763 A CN 94101763A CN 1086232 C CN1086232 C CN 108623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nsitive piece
- photosensitive member
- member according
- layer
- res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4—Cover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1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26—Halogenated polym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4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73—Polycondensates comprising silicon atoms in the main chai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y molecular weight or acid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静电摄影感光件,是按照以下顺序通过将保护层和感光层配置在导电支承体上构成的。该保护层的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粒子、含氟的树脂粒子和粘合剂树脂。此感光层适于提供一种静电摄影机,表明具有极好的静电摄影特性,如感光灵敏度高和残留电位低,而且还能在任何环境条件下提供良好的成象性能、改善了的暂停存储特性和降低了的转印存储。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静电摄影感光件(此后简称其为“感光件”),尤其涉及带有特殊保护层的感光件。
本发明还分别涉及使用感光件的静电摄影机和装置单元。
迄今为止,人们所了解的将感光件应用在静电摄影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即充电-曝光-显影-转印-清洁处理-消除电荷,更确切地说,经过充电和曝光步骤形成的静电潜象,在显影步骤通过用所谓“着色剂”的微粒子进行显影,使其显象为着色剂象,此着色剂象通过转印手段被转印到转印-接收材料如纸张上面。其时不是全部的着色剂粒子被转移,而是一部分着色剂粒子留在该感光件表面上。
假如大量的这种残留着色剂粒子停在感光件表面上,则在转印-接收材料上形成的作为结果而产生的象,将以斑纹或污点的形式具有显著减少的着色剂粒子,从而不能提供均匀的图象。此外,感光件还会遇到着色剂粘附其表面的问题或者出现起一层薄膜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感光件的表面上具有改进的松脱性能。
该感光件还要求具有抵抗外力如电力和机械力的耐久性,因为在上述静电摄影过程中这些外力会直接施加在该感光件上。更确切地说,该感光件要求具有对于摩擦的抗磨损和擦伤性,对于活性物质如充电时产生的臭氧和NOx的附着具有表面层耐损坏性。
为了满足以上特性,作为感光件用的各种保护层,尤其是那些包括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保护层,已经被研究和提出。其中已提出的许多保护层是通过将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加到树脂中以控制该保护层的电阻而形成的。然而,采用这种保护层的感光件,已经遇到的问题是其感光灵敏度显著下降,这是由于该保护层吸收光,而到达感光层的光减少所引起的。
因此,曾经提出一种防止感光灵敏度降低的方法,即通过把具有平均粒度至多不过0.3μm的金属氧化物作为导电性粒子扩散在保护层中以改善其对可见光的透光度,已经被公开在例如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开(JP-A)No.30846/1982中。
象这样的将金属氧化物扩散在作为感光件的保护层中,通常是为了控制仅用于抑制感光件中的残余电位增高的保护层电阻而进行的。已经知道,作为感光件用的保护层,其所具有的电阻率在1010~1015欧姆·厘米范围内可能是适宜的。然而在上述电阻率范围内,该保护层的电阻易于随离子传导的程度而改变,从而使其电阻值随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大大改变。特别是当金属氧化物的粒子已被扩散在保护层中时,由于金属氧化物粒子在其表面上通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放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反复进行静电摄影的过程中,迄今难以将保护层的电阻率保持在上述电阻率范围内。此外,在高湿度的条件下,由充电产生的活性物质如臭氧和NOx反复附着在感光件表面上,从而引起感光件表面上电阻率以及着色剂粒子松脱性能的降低,由此造成图象发生变形和均匀性不够。
为了补救以上缺陷,曾经提出过各种保护层,其中包括有:一种含有添加剂的,如含氟的硅烷偶合剂、钛酸盐偶合剂或者C7F15NCO,如在日本JP-A306857/1989中公开的那样;一种是含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微粒的,该微粒具有改进的弥散性能,并通过对此微粒与粘合剂树脂一起进行防水处理使其具有改进的耐潮湿性,如在日本JP-A295066/1987中公开的那样;一种是使用介质对含金属氧化物微粒表面和粘合剂树脂一起进行处理,例如使用钛酸盐偶合剂、含氟的硅烷偶合剂或者二异丙基酸乙酰烷氧基铝(acetoalkoxyalumimumdiisopropylate),如与美国专利No.5,008,172相对应的日本JPA50167/1990中公开的那样。
然而这些保护层在粘合剂作为一保护层时其松脱能力方面仍然不能胜任,对摩擦的抗磨损和擦伤性已经对活性物质如臭氧和NOX的耐性仍然不足,因而到目前为止仍然不能满足静电摄影特性方面遇到的改善象质的新要求。
对于改进耐用性和高象质方面的新要求,感光件遇到的新问题是作为损坏现象之一的“暂停存储特性”。更确切地说,暂停存储特性是指一种现象,即当感光件的转动在反复复印中暂停时,直接处在电晕充电器之下的一部分感光件上的充电性能会降低,因而这部分感光件在普通显影系统中具有降低的图象密度,在反转显影系统中具有增高的图象密度。这种现象(即暂停存储特性)容易在长期反复作用之后发生,因而对延长感光件的寿命存在更严重的问题。
此外,在合适新的数字复印系统的反转显影系统中,由于原始充电和转印充电是考使用彼此相反的极性来完成的,因而就会发生所谓“转印存储”,由此而使充电性能随转印电流的存在与否而改变,从而造成图象密度的不均匀性。
本发明已达到了满足上述要求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摄影感光件,其表面具有的优点包括高松脱性能和极好的耐磨损和擦伤性,并且还能保持高质量的图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光件,其表面电阻(电阻率)不会由于粘附反复使用中产生的活性物质而下降,并能保持高质量的图象,即便在湿度高的条件下。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现出稳定的静电摄影特性的感光件,其中的残留电位积聚和感光灵敏度的下降,即便在反复使用时也不容易发生。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光件,甚至在反转显影系统中也具有降低的转印存储。
本发明的又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暂停存储特性的静电摄影感光件。
本发明的再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分别包括该静电摄影感光件的静电摄影机和装置部件。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静电摄影感光件,按顺序包括有:导电的支承物、感光层以及配置在导电支承物之上的保护层,其中所述的保护层包括导电的粒子、含氟的树脂粒子和粘合剂树脂。
根据本发明又提供的静电摄影机和装置部件,包括的上述静电摄影感光件。
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一些目的、性能和优点,按照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最佳实施例所作的以下描述考虑将变得明显。
图1为使用了本发明的静电摄影感光件的静电摄影机的原理性结构图。
图2为使用本发明的静电摄影机作为印刷装置的传真机方框图。
根据本发明的静电摄影感光件,其特征在于保护层包括导电的粒子、含氟的树脂粒子和粘合剂树脂。
用于本发明的导电粒子,可以包括那些由金属、金属氧化物和炭黑构成的。作为金属的实例,可以包括:铝、锌、铜、铬、镍、不锈钢、银等;及其表面上覆以汽相沉积的这些金属的塑料颗粒。金属氧化物的实例可以包括: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锑、氧化铟、氧化铋、掺杂锡的氧化铟、掺杂锑的氧化锡、以及掺杂锑的氧化锆。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或更多种材料结合使用。当这些材料中的两或更多种结合使用时,它们可以简便地混合或形成固溶体,或者形成熔融混合物。
用于本发明的导电粒子,最好具有至多为0.3μm的平均粒度,按照防止感光灵敏度下降的观点,至多为0.1μm更好。
在为导电粒子用的上述材料中,如上所述的金属氧化物,鉴于透光度高等因素可能特别优先选用。
用在本发明中的含氟树脂粒子,可以包括那些含聚合物的,例如四氟乙烯树脂、三氟氯乙烯树脂、六氟化乙烯丙烯树脂、氟乙烯树脂、1,1-二氯乙烯树脂、二氯二氟乙烯树脂,以及这些聚合物的共聚物。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或更多种材料结合使用。在这些材料中,四氟乙烯树脂和1,1-二氯乙烯树脂可以优先选用。
含氟的树脂粒子,可以适当地从具有不同分子量的粒度的上述材料中选取。含氟树脂粒子通常具有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10,000,000,而且具有的平均粒度为0.01~2μm。
用于保护层中的粘合剂树脂,可以包括各种树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多芳基化合物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亚胺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硅酮树脂、纤维素树脂、氯乙烯树脂、膦嗪(phosphazene)树脂、密胺(melamin)树脂,以及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这些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或更多种结合在一起使用。
在上述粘合剂树脂中,可以固化的树脂(即通过热或光聚合作用得到的热固性树脂或聚合物),可考虑保护层的性能按要求采用,例如表面硬度、耐磨损(或磨蚀)性、微粒的可分散性以及弥散能力。更确切地说,在最佳实施例中,导电的粒子和含氟的树脂粒子,被弥散在可固化(或可聚合)的单体或者在适当溶剂中能被热或光固化(或聚合)的低聚物构成的溶液中,以形成供保护层用的涂敷液体。将这种涂敷液加到感光层上,随后通过加热或光照进行固化(或聚合),以形成保护层。由此形成的保护层,鉴于其可分散性、硬度和耐磨性等良好,可以更好地应用在本发明中。
一般说来,可以热或者光固化(或可以聚合)的单体和低聚物,例如至少可以有一个官能团,作为通过使热能或者光能产生聚合反应的端基。在上述情况下,具有2~20个重复结构单元的较高分子量的化合物,可称之为“低聚物”,而且具有小于这低聚物分子量的较低分子量的化合物,可称之为“单体”。
能够产生聚合反应的上述官能团的实例,可以包括“带有双键的C=C的官能团,例如丙烯酰基、异丁烯酰基和乙烯基;硅烷醇官能团;能够引起开环聚合反应的官能团,例如环醚基团;以及能够在彼此之间产生聚合反应的两或更多种化合物,如酚和甲醛。
该保护层最好能具有1010~1015欧姆·厘米的电阻率。该保护层的电阻率随导电质子的含量变化。考虑到保护层应具有上述最佳电阻率,故其最好能含有10~80%重量百分比的导电粒子。重量百分比为20~70%则更好。
该保护层最好能包含5~70%重量的含氟树脂粒子,重量百分比为10~60%则更好。重量高于70%,则保护层可能具有较低的机械强度。重量低于5%,则保护层不能具有满意的性能,如松脱性能、耐磨损性和耐擦伤性。
该保护层最好能具有0.2~10μm的厚度,厚为0.5~6μm则更好。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该保护层进一步还可包含一或二或更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偶合剂,如硅烷偶合剂或者钛酸酯偶合剂;表面活性剂;硅油;以及带有拒水基团的接枝聚合物。在上述化合物中,鉴于改进与上述含氟树脂粒子可混用性的需要,含有氟原子的化合物可能是特别优选的。
这类化合物的最佳实例例举如下,并局限于下述化合物。硅烷偶合剂
乙烯基氯硅烷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
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
γ-缩水甘油丙氧基三乙氧基硅烷
N-(β-(氨基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N,N-二(β-羟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甲硅烷
7-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及
γ-异丁烯丙氧基三乙氧基硅烷含氟的硅烷偶合剂
CF3CH2CH2Si(OCH3)3,
C4F9CH2CH2Si(OCH3)3,
C6F13CH2CH2Si(OCH3)3,
C8F17CH2CH2Si(OCH3)3,
C8F17CH2CH2Si(OCH2CH2OCH3)3,
C10F21Si(OCH3)3,
C6F13CONHSi(OCH3)3,
C8F17CONHSi(OCH3)3,
C7F15CONHCH2CH2CH2Si(OCH3)3,
C7F15CONHCH2CH2CH2Si(OC2H5)3,
C7F15COOCH2CH2CH2Si(OCH3)3,
C7F15COSCH2CH2CH2Si(OCH3)3,
C8F17SO2NHCH2CH2CH2Si(OC2H5)3,
C8F17CH2CH2SCH2CH2Si(OCH3)3,
X-SO2NRCH2COOH,
X-SO2NRCH2CH2O(CH2CH2O)nH(n=5,10,15),
X-SO2N(CH2CH2CH2OH)2,
X-RO(CH2CH2O)n(n=5,10,15),
X-(RO)n(n=5-20),
X-(RO)nR(n=5-20),
X-COOH,X-CH2CH2COOH,
X-ORCOOH,
X-ORCH2COOH,X-SO3H,
X-ORSO3H,
在上述情况下,R表示烷基、芳基或者芳烷基;而且X表示碳氖化合物,如-CF3,-C4F8或者-C8F17。含氟的接枝聚合物
在上述情况下,m,n,l和k均为整数。
上述化合物(即偶合剂、表面活性剂等),通过至少用其中一种化合物对导电粒子表面进行处理,或者简单地通过将其中至少一种化合物添加在保护层用的涂敷液中,便可被包含在该保护层中。在本发明中,最好能应用前者(即表面处理)。
对于导电粒子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如下。
通过普通弥散手段例如球磨机或者混砂机,可以将导电粒子和表面处理剂(即上述化合物)混合并弥散在适当的溶剂中,从而使表面处理剂被附着或吸附在导电粒子表面上。然后从悬浮液中除去该溶剂以将此表面处理剂维持或固定在导电粒子表面上,随后按需要进行加热处理。此外,可以将加速表面处理的催化剂加到悬浮液中。于是就能影响表面处理之后的粉化和研磨。
对导电粒子进行表面处理的处理剂含量,随导电粒子的粒度变化。此含量最好能为导电粒子总量的1~65%重量,重量百分比为10~50%则更好。
当上述化合物(即偶合剂、表面活性剂等)简单地通过添加而使用时,其在保护层中的含量,最好能为导电粒子总量1~100%重量,尤其为5~50%的重量百分比。
在本发明中,保护层进一步可以包含添加剂如自由基净化剂和抗氧化剂,以便改进弥散能力、粘合性能耐久性等。
根据本发明的感光件的感光层可以具有层式结构,包括含有电荷发生材料(CGM)和电荷迁移材料(CTM)的单层的所谓“单层型”结构;或者包括含有CGM的电荷发生层(CGL)和含有CTM的电荷迁移层(CTL)的所谓“功能分开型”结构。该感光层最好能具有功能分开型的层结构。
按照这种顺序或按照相反的顺序,通过将CGL和CTL配置在导电支承物上面,便可以形成这种功能分开型的层结构。
通过将CGM弥散在与适当的溶剂一起组成的粘合剂中以形成涂敷液,将其加到导电支承物或CTL上并通过将其干燥,便可形成CGL。其时这种CGL的实例包括:偶氮颜料,如单偶氮颜料、双偶氮颜料和三偶氮颜料;醌颜料,如芘醌和蒽醌;醌花青颜料;芘颜料;靛蓝颜料,如靛兰和硫靛兰;甘菊兰盐颜料,以及酞菁颜料。粘合剂可以包括:聚乙烯醇缩丁醛、亚苄基聚乙烯、多芳基化合物、聚碳酸酯、聚酯、聚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丙烯酸树脂、聚亚胺酯、聚乙烯吡咯烷酮、乙基纤维素和乙酸丁酸纤维素。
CGL最多可以具有5μm的厚度,而以0.05~3μm为更好。
CTL可以按照CGL情况下的同样方式来形成,除了CTM被用来取代CGM,并且涂敷液是施加在导电支承和或CGL上之外。在这种情况下,如CTM这样的实例可以包括:多环基芳香化合物,如联苯烯、蒽、芘和菲;杂环化合物,如吲哚、咔唑、噁二唑和吡唑啉;腙的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此外,用于CTM的粘合剂可以包括:聚酯、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多芳基化合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聚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乙烯咔唑和聚乙烯蒽。
CTL最好能具有5~40μm的厚度,且以10~30μm为更好。
感光层的单层型层结构,可以包括用于CGM和CTM的上述材料。还可能包含电荷转移配合基,包括有聚乙烯咔唑和三硝基芴。具有单层型层结构的感光层,最好能具有5~40μm的厚度,且以10~30μm更好。
在本发明中,在感光层和保护层之间可以配置中间层,以改进粘合特性、涂敷特性等。用作中间层的材料,可以包括:酪素、聚乙烯醇、硝化纤维素、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醇溶聚酰胺、聚亚胺酯、明胶和氧化铝。
此中间层最好能具有0.1~10μm的厚度,且以0.3~2μm更好。
构成本发明的感光件的导电支承物,可以包括任何导电材料。更确切地说,导电材料的实施例可以包括;金属或合金,如铝、铝合金、铜、镍、锌或者不锈钢;覆以金属(铝、铜等)薄片的层压塑料膜;通过汽相沉积覆以铝、氧化铟、氧化锡等的塑料膜;以及覆以导电层的金属、塑料或纸,其导电层则通过施加涂敷形成,该涂敷液包括导电物质和根据需要任选的适当粘合剂和/或溶剂。
这种导电物质的例子可以包括:金属粉、金属薄片和金属短纤维,其中每个都包括铝、铜、镍或者银;导电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锑、氧化铟或氧化锡;导电的聚合物,如聚吡咯、聚苯胺或者聚合电解质;粉末金属,包括碳纤维,碳黑或者石墨;有机或无机电解质;用上述导电物质涂敷的导电粉末。
导电的支承物最好为圆柱形或筒形,薄片或者带形。
在本发明中,在导电的支承物和感光层之间可能配置具有阻挡作用和粘合作用的内涂层。作为内涂层用的材料,可以是为上述中间层用的那些。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内涂层,可以是单层的,含有或者不含导电材料(如金属、金属氧化物的碳黑,厚度最好在0.1~5μm,特别是0.5~3μm。内涂层也可以是叠合层,包括含有导电材料的第一内涂层和不含导电材料的第二内涂层,按此顺序配置在导电支承物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内涂层最好能具有0.1~50μm的厚度,特别是0.5~40μm更好。
在本发明中,形成上述各层,一般是靠将用作相应层的材料弥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将所得到的涂敷液借助已知的涂敷方法施加在导电支承物上,例如通过浸渍、旋转的涂敷、滚筒涂敷、绕锭涂敷、喷涂,并对涂敷干燥。
根据本发明的感光件,不仅能够应用于普通的静电摄影机如复印机、激光束印刷装置、发光二极管(LED)印刷装置、阴极射线管(CRT)印刷装置、液晶快门型印刷装置,而且能够应用在应用静电摄影的其它领域,例如包括显示、记录、打印、传真、和激光制版。
图1表示采用本发明的静电摄影感光鼓(即感光件)1作为图象承载件,能够以规定的圆周速度沿感光鼓1内侧箭头表示的方向围绕轴1a旋转。感光鼓的表面借助充电装置2被均匀充电到具有规定的正或负电位。在曝光部分3,感光鼓1被曝光为明亮的图象(如通过狭缝曝光或激光束扫描曝光)中通过使用图象曝光装置(未表示),从而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依次形成与曝光象对应的静电潜象。此静电潜象通过显影装置4显影,以形成着色剂图象。依次借助转印充电装置5,将此着色剂图象与感光鼓转速同步,被转印到从供应部分(未表示)供应给感光鼓1和转印充电装置5之间位置上的转印材料P上。其上带有着色剂图象的转印材料P,与感光鼓1分离而被传送给定影装置8,随后通过图象定影而作为静电摄影机的外部复印件印出转印材料P。在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表面上的着色剂粒子借助清除器6除去提供清洁的表面,而且感光鼓1表面上的残余电荷被预曝光装置7消除,以为下一周期作准备。作为对感光鼓1进行均匀充电装置1,通常广泛采用的是电晕充电装置。作为转印充电装置5,通常也广泛使用这种电晕充电装置。
根据本发明,在静电摄影机中有可能提供一种装置单元,它包括多种包含或者选自感光件1(感光鼓)、充电装置2、显影装置4、清除器6等的装置,以便按需要连接或者取下。该装置单元例如可由感光件以及充电装置、显影装置和清除器中至少一个装置组成,以制备通过利用导向装置(例如基体上的导轨)能够与静电摄影机基体连接或从基体上取下的单独部件。
在静电摄影机被用作复印或印刷装置的情况下,对明亮的图象L曝光,可以通过使用反向光或者来自原稿的透射光来实现,或者通过传感器读出原稿上的数据将其转换为信号,然后根据该信号实现激光束扫描、驱动LED列阵或驱动液晶快门列阵。
在根据本发明的静电摄影机被用作传真机的打印机的情况下,明亮图象L的曝光,是通过对接收数据的打印进行曝光给出的。图2表示用于解释这种情况的实施例的方框图。参见图2,控制器11控制图象读出部件10和打印机19。整个控制器1受CPU(计算机中心处理装置)17控制。从图象读出部件读出的数据,经过发送电路13被发送给合作台站;另一方面,由合作台站接收的数据,经过接收电路12被送给打印机19。图象存储器16存储规定的图象数据。打印机控制器18控制打印机19,而后标号14表示电话听筒。
通过电路15接收到的图象(经过该电路从相连的远程终端发送的图象数据),借助接收电路12被解调,接下去在对该图象数据进行恢复信号处理之后,被储存在图象存储器16中。当作为至少为一页的图象被储存在图象存储的16中时,对这页图象的记录便实现。CPU17从图象存储器16中读出一页的图象数据,并将受到恢复信号处理支配的一页图象数据发送给打印机控制器18。打印机控制器18从CPU17接收作为一页的图象数据并控制打印机19,以便实现图象数据记录。此外,在打印机19进行记录时,CPU17接收随后一页图象。如上所述,进行图象的接收和记录。
以下本发明将参照实例作更具体的解释。在下述实例中,“份”
是指“重量份”。实例1
10份的醇溶聚酰胺树脂(Toray K.K制造的“Amilan CM-8000”)和30份的甲氧甲基化6-尼龙树脂(Teikoku KagakuK.K.制造的“Toresin EF-30T”)在150份的甲醇和150份的丁醇混合溶剂中的溶液,通过浸渍施加在铝圆柱体上,然后通过在90℃下干燥10分钟,以形成1μm厚的内涂层。
电荷发生层(CGL)用涂敷液的制备,是通过将4份的分子式如下的双偶氮颜料和2份的丁醛树脂(Sekisui Kagaku K.K.制造的“S-LECBL-S”)的混合物,通过混砂研磨48小时并通过添加100份四氢呋喃(THF)到上述混合物中,使其弥散在100份的环己酮中。由此制备的涂敷液,通过浸渍施加在上述制备的内涂层上,随后通过在80℃下干燥15分钟,以形成0.15μm厚度的CGL。
通过浸渍,将10份的分子式如下的三芳基胺化合物和10份的聚碳酸酯树脂(Mitsubishi Gas Kagaku K.K.制造的“Iupiron Z-200”),在20份的二氯甲烷和50份的氯苯混合溶剂中的溶液施加在CGL上,随后通过在120℃下干燥60分钟,以形成20μm厚的电荷迁移层(CTL)。由此感光层便配置在导电支承物上面。
然后为保护层用的悬浮液制备如下。
通过研磨装置,将100份的含有锑的氧化锡微粒(MitsubishiMaterial K.K.制造的“T-1”,平均粒度为0.02μm)、30份的(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Shinetssu K.K.制造)和300份的乙醇/水(95/5)混合溶剂进行1小时研磨。研磨后将混合物溶剂过滤,然后用乙醇清洗此滤出液,接下去在120℃下干燥及热处理1小时,以对该微粒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将用粘合树脂的25份分子式如下的丙烯酸类可聚的单体用作光致聚合引发剂的0.1份2-甲硫基呫吨酮、35份的以上制备的经过表面处理的含锑的氧化锡微粒,以及300份的甲苯,由混砂机拌合96小时,将25份的四氟乙烯树脂粒子(Daikin KogyoK.K.制造的“Lublon L-2”)添加在该混合物中,随后靠混砂机搅拌8小时,以为保护层构成悬浮液。
由此制备的悬浮液,通过喷涂施加在感光层上和干燥,随后借助高压水银灯以800mW/cm2的光强度进行紫外线照射15秒钟。
于是5μm厚的保护层便配置在感光层上面,从而制成了本发明的感光件。实例2
按照实例1的同样方式制备感光件,不同的是,构成保护层用悬浮液步骤中使用45份的四氟乙烯树脂粒子和45份的表面处理过的含锑氧化锡粒子。实例3
感光件按照按照例1中的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使用下述分子式的丙烯可聚单体
(m+n=4)取代例1中使用物丙烯可聚的单体。实例4
感光件按照例1中的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保护层用的悬浮液按下列方式制备。
通过研磨装置,将100份的含锑氧化锡微粒(MitsubishiMaterial K.K.制造的“T-1”,平均粒度为0.02μm)、30份的氟改性的硅油(Shinetsu Kagaku K.K.制造的“FL-100”)以及300份的甲苯进行研磨1小时,在研磨之后对此混合物过滤,然后对滤出液用甲苯清洗,按下去在300℃下进行干燥和热处理10分钟,以对此微粒进行表面处理。然后由混砂机将用作粘合剂树脂具有下述分子式的丙烯可聚合单体0.1份的用作光致聚合引发剂的2-甲硫基呫吨酮、50份的以上制备的经过表面处理的含锑的氧化锡微粒,以及300份的甲苯拌合96小时。将35份的四氟乙烯树脂粒子(Daikin Kogyo K.K.制造的“Lublon L-2”添加在该混合物中,随后由混砂机搅拌4小时。实例5
感光件按照例1中的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将四氟乙烯树脂粒子改变为三氟氯乙烯树脂粒子(Daikin Kogyo K.K.制造的“Diflon”)。实例6
感光件按照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合锑的氧化锡微粒改变为包括涂以短氧的氧化锡(即氧化锡所含的氧少于化学计量法的氧)的硫酸钡(Mitsui Kimzoku Kogyo K.K.制造的“Pastran IV/P-1”,平均粒度0.1μm)在内的导电粒子。实例7
感光件按照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CGL和CTL按照相反顺序形成。实例8
感光件按照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按下述方式在感光层和保护层之间另外配置中间层。
将硅氧烷树脂(Toray Silicone K.K.制造的“AY42-441”)的挥发油溶液通过喷涂施加在感光层上,以便提供0.2μm厚(干燥后的厚度)的中间层,随后通过干燥得到中间层。实例9
感光件按照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省去导电粒子的表面处理。比较例1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不使用保护层。比较例2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1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保护层中采用的四氟乙烯树脂粒子不使用。比较例3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7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不使用保护层
将这样制备的感光件的每一个组装在静电摄影复印机中实现成象过程,所包括的步骤为:充电-曝光-显影-转印-清洁,一个操作过程的速度为1.5秒/周期;并在原始工作阶段于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成象,包括正常温度(20℃)和正常湿度(50%RH)条件(随后缩写为“N/N”),低温(10℃)和低湿度(15%RH)条件(随后缩写为“L/L”)以及高温(35℃)和高湿度(85%RH)条件(随后缩写为“H/H”),以对成象性能作出评价,此外,每一个感光件要在N/N条件下经受50,000张连续成象(耐久试验)。所得到的结果表示在随后所附的表1中。
在50,000张成象之后,每一个感光件要进行磨损观察,即由磨损而从感光件上被除去的部分的厚度(μm),其结果也表示在表1中。
在N/N条件下的上述成象过程起始阶段,要对每个感光件进行静电摄影性能测量,包括测置起始暗部分的电位VDARK(伏)、灵敏度(勒克斯·秒)以及残留电位VR(伏)。
在上述情况下,“起始暗部分的电位”,是指使用电晕放电器(-5KV或者+5KV)充电时(只对于实例7中制备的感光件)感光件的表面电压(伏)起始暗部分的电位绝对值较大,在表1中表示充电性能较好。此外,灵敏度是指将表面电压从700伏(绝对值)减小到200伏(绝对值)所需要的曝光量(E2/7;勒克斯·秒)这些结果也表示在表1中。
分别将每一个感光件组装在对复印机(Canon K.K.制造的“NP-3825”)进行改型的复印机中,以评价“暂停存储特性”。更确切地说,在起始阶段,分别让感光件具有暗部分电位(VD0)为-650伏,亮部分电位(VL0)为-150伏。然后让复印机进行连续复印10,000张试验。在复印试验之后进行暗部分电位(VD1)和亮部分电位(VL1)的测量,以便分别得到电位VD0和VD1的变化量(%)以及电位VL0和VL1的变化量(%)。例如变化量2%,是指电位变化了13伏(即650×2%)。然后将感光件在复印机中搁置持续24小时,在24小时之后,对直接处在充电器之下位置上的电位和另一位置(即不同于直接处在充电器之下的位置)上的电位进行测量,以获得其间之差(ΔV伏,绝对值)。此结果也表示在表1中。实例10~17
为了评价“转移存储”,作为实例10~17,分别按照例1~8中同样的方式制备8个感光件,不同的是,CGL是按照下述方式制备的
CGL用的涂敷液的制备,是通过将4.5份的氧化钛酞菁和2份的丁醛树脂(Sekisui Kagaku K.K.制造的“S-LEC BL-S”)混合物,借助混砂机将其弥散在100份的环己酮中36小时,并通过添加100份的THF到上述混合物中。通过沉渍将由此制备的涂敷液施加在内涂层之上,随后通过在80℃下干燥15分钟,以形成0.15μm厚的CGL。实例18
感光件按照例10中同样的方式进行制备和评价,不同的是,省略导电粒子的表面处理。实例19
感光件按照例15中同样的方式进行制备和评价,不同的是,省去导电粒子的表面处理。比较例4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10中的同样方式进行制备和评价,不同的是,不使用保护层。比较例5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10中的同样方式进行制备,不同的是,用在保护层中不采用四氟乙烯。比较例6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15中的同样方式进行制备,不同的是,不使用保护层。
将以上制备的每一个感光件组装在激光打印机的改型机(由CanonK.K.生产,商标名称为LBP-SX)中,作为装有半导体激光器并使用了反转显影系统的静电摄影印刷设备,并且对没有加转印情况下的基本电荷的电压(Vd1)和加上转印电流情况下的基本电荷的电压(Vd2)进行测量,以评价转印存储|Vd1|-|Vd2|(伏,绝对值)。其结果表示在下表2中。
在附表1中,耐久性试验的每一种评价结果表明以下状态:
“良好”:是指所获得的基本上没有图象缺陷的良好图象。
“转印失败”:是指着色剂图象不足以转印到转转接收材料上而形成了有斑点或有缺陷的象。
“图象变形”:是指观察到图象变形。
“图象密度差”:是指所得到的图象具很差的图象密度。
“图象模糊”:是指观察到模糊的图象。
”-”:是指感光件未经过测量或观察,因为CGL显著磨损了。
表1
例 | 静电摄影特性 | 耐久性 | 磨损(μm) | 暂停存储 | |||||||
N/N | N/N | L/L | H/H | 变化量 | ΔVD(V) | ||||||
VDARK(伏) | E2/7勒克斯·秒 | VR(伏) | 起始的 | 50,000张之后 | 起始的 | 起始的 | VD(%) | VL(%) | |||
123456789比较例123 | -1100-1090-1110-1050-1080-1100+1010-1120-1030-1010-1000+910 | 1.61.61.71.71.71.62.31.81.71.61.72.2 | -25-30-25-30-30-25+30-30-30-15-25+20 | 良好″″″″″″″″″转印失败″ | 良好″″″″″″″图象变形图象密度差图象变形″ | 良好″″″″″″″″″转印失败″ | 良好″″″″″″″″″图象模糊″ | 0.60.80.40.80.70.60.70.62.06.54.8- | 1.40.81.21.41.50.91.51.86.121.016.7- | 0.50.20.91.31.00.41.31.99.118.520.1- | 105101510515154011085- |
表2
例 | 转印存储(|Vd1||Vd2|)(V) |
10111213141516171819比较例456 | 50105551052025554565 |
如表1所示,在实例1~8中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感光件,能够提供良好的静电摄影特性及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即N/N,L/L和H/H)的成象特性。在实例9中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感光件,在起始阶段仍能提供良好的静电摄影特性,但在大约复印35,000张之后,由于充电能力下降而提供稍差的图象,且在50,000张之后图象变形。然而例9中制备的感光件的这些特性,对于实际使用仍是可以接受的水平。
就比较例1~3中制备的比较用感光件而论,每一评价结果如下。对于比较例1:
在起始阶段此比较用的感光件表明具有良好的静电摄影特性,但在大约复印10,000张之后,由于充电能力下降而未能提供良好的图象。对于比较例2:
比较用的感光件从开始阶段起就在很宽的区域内未能提供图象,且在H/H条件下提供模糊的图象。此外,在复印50,000张之后观察到图象变形。对于比较例3:
模糊的图象是在H/H条件下引起的,而且在复印约10,000张之后没有获得良好的图象,归因子CGL的磨损造成的感光灵敏度显著下降。
此外,按照比较例1~3制备的比较感光件,当与实例1~9中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感光件相比时,表现出相当差的暂停存储特性。
如表2中表示的那样,在实例10~19中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感光件,当与比较例4~6中制备的感光件相比时,能够提供良好的转印存储。实例20
按照例1中同样的方式依次在铝制圆柱体上形成内涂层,CGL和CTL,不同的是,下述分子式表示的双偶氮颜料被用来替代例1中制备CGL用的双偶氮颜料。
然后为保护层用的悬浮液制备如下:
将25份的被用作粘合剂树脂具有下述分子式:的丙烯可聚合单体、2.0份的被用作光致聚合引发剂的2-甲硫基占吨酮、45份的含锑的氧化锡微粒(Mitsubishi Material K.K.制造的“T-1”,平均粒度0.02μm)以及300份的甲苯,由混砂机拌合72小时。将此25份的四氟乙烯树脂粒子(DaikinKogyo K.K.制造的“Lublon L-2”、20份的含氟硅烷偶合剂[C4F9CH2CH2Si(OCH3)3]添加在该混合物中,随后由混砂机搅拌4小时,以构成为保护层用的悬浮液。
由此制备的悬浮液,通过喷涂施加在感光件上并且干燥,随后借助光强为800mw/cm2的高压水银灯紫外线照射20秒钟。
于是6μm厚的保护层被配置在感光层上,从而制成本发明的感光件。实例21
感光件按照例20中的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在构成保护层用悬浮液步骤中使用了45份四氟乙烯树脂粒子和35份含氟的硅烷偶合剂。实例22
感光件按照例20中的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在感光层和保护层之间按以下方式进一步配置了中间层。
将硅酮树脂(Toray Silicome K.K.制造的“AY42-441”)的挥发油溶液通过喷涂加在感光层上,以便提供0.2μm厚的(干燥之后)中间层,随后通过干燥以获得该中间层。实例23
感光件按照例20中的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含氟的硅烷偶合剂[CF3CH2CH2Si(OCH3)3]被用来替代例20中使用的含氮硅烷促使剂。实例24
感光件按照例20中的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使氟改性的硅油(Shinetsu Kagaku K.K.制造的“FL-100”)替代含氟的硅烷偶合剂。实例26
感光件按照例20中的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含氟的表面活性剂(C4F8SO2NGH3CH2COOH)被用来取代含氟的硅烷偶合剂。实例27
感光件按照例20中的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将四氟乙烯树脂粒子变为三氟氯乙烯树脂粒子(由Daikiin Koogyo K.K.制造的“Diflon”)。实例28
感光件按照例20中的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20份的含氟硅烷偶合剂改为10份的含氟硅烷偶合剂[C4F9CH2CH2Si(OCH3)3]和10份的含氟表面活性剂(C4F8SO2NCH3CH2COOH)。实例29
(m+n=4)替代原来的丙烯可聚合单体,使用含氟的硅烷偶合剂[C8F17CH2CH2SCH2CH2Si(OCH3)3]替代例20中使用的含氟硅烷偶合剂。实例30
感光件按照例20中的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按相反顺序形成CGL和CTL。实例31
感光件按照例20中的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将含锑的氧化锡微粒改为包括涂以短氧的氧化锡(即氧化锡所含的氧少于化学计量法的氧)的硫酸钡(Mitsui Kinzku Kogyo K.K.制造的“pastran IV/P-1,平均粒度0.1μm)在内的导电粒子。实例32
感光件按照例20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不使用含氟的硅烷偶合剂。比较例8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20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保护层中使用的四氟乙烯树脂粒子不采用。比较例9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20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保护层中使用的四氟乙烯树脂粒子和含氟的硅烷偶合剂不采用。比较例10
比例用的感光件按照例3C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不采用保护层。
按照例1同样的方式,对每个如此制备的感光件作出评价,其结果表示在随后所附的表3中。实例33~39
作为实例33~39的7个感光件,分别按照实例20~26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CGL按照例10中同样的方式制备。实例40
感光件按照例33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不采用含氟的硅烷偶合剂。实例41
感光件按照例33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不采用含氟的表面活性剂。比较例11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33中的同样方式进行制备和评价不同的是不使用保护层。比较例12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33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保护层中使用的四氟乙烯树脂粒子不采用。比较例13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33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不采用含氟的硅烷偶合剂和四氟乙烯树脂粒子。
按照例10中的同样方式,对以上制备的每一个感光件作出评价。其结果表示在随后所附的表4中。
表3
后续
例 | 静电摄影特性 | 耐久性 | 磨损(μm) | 暂停存储 | |||||||
N/N | N/N | L/L | H/H | 变化量 | ΔVD(V) | ||||||
VDARK(伏) | E2/7勒克断·秒 | VR(伏) | 起始的 | 50,000张之后 | 起始的 | 起始的 | VD(%) | VL(%) | |||
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比较例7 | -1020-1030-1020-1050-1010-1030-1020-1050-1040-1040+1050-1030-1030-1020 | 1.81.91.91.81.81.91.81.91.81.82.31.92.21.8 | -25-30-25-25-30-20-25-25-30-25+30-30-30-15 | 良好″″″″″″″″″″″″″ | 良好″″″″″″″″″″″″图象变形图象密度差 | 良好″″″″″″″″″″″″″″ | 良好″″″″″″″″″″″″″ | 0.60.30.80.60.60.70.70.70.60.80.80.82.16.2 | 2.00.61.00.71.40.91.11.30.70.50.81.76.818.0 | 0.90.51.52.42.01.71.51.81.72.12.21.810.519.5 | 12391512181071415121045105 |
表3(续)
比较例8910 | -1120-1040+920 | 2.12.02.3 | -25-35+20 | 转印失败″良好 | 图象变形″- | 转印失败″良好 | 图象模糊″″ | 4.05.2- | 16.823.8- | 20.524.5- | 95125- |
在附表3中,耐久性试验的每一种评价结果表明以下状态:
“良好”:是指所获得的基本上没有图象缺陷的良好图象。
“转印失败”:是指着色剂图象不足以转印到转印接收材料上而形成了有斑点或有缺陷的象。
“图象变形”:是指观察到图象变形。
“图象密度差”:是指所得到的图象具很差的图象密度。
“图象模糊”:是指观察到模糊的图象。
”-”:是指感光件未经过测量或观察,由于CGL显著磨损。
表4
例 | 转印存储(|Vd1|-|Vd2|)(V) |
333435363738394041比较例111213 | 5510551052025504570 |
如表3所示,在实例20~31中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感光件,能够提供良好的静电摄影特性及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即N/N,L/L,H/H)良好的成象性能,在例32中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感光件,在起始阶段也能提供良好的静电摄影特性,但在复印50,000张之后出现图象变形。然而在例32中制备的感光件的这些特性,对于实际应用仍为可接受的水平。
就比较例7~10中制备的比较用感光件而论,每个评价结果如下。对于比较例7:
在起始阶段,比较用的感光件表示良好的静电摄影特性,但在大约复印10,000张之后,由于充电能力下降而未能提供良好的图象。对于比较例8和9:
比较用的感光件,从开始阶段就在很宽的区域内未能提供图象,且在H/H条件下提供模糊的图象。此外,在复印50,000张之后观察到图象变形。对于比较例10:
模糊的图象是在H/H条件下引起的,而且在复印大约10,000张之后没有得到良好的图象,这归因于由CGL的磨损造成的感光灵敏度显著下降。
此外,按照比较例7~10制备的感光件,当与实例20~32中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感光件相比时表现出相当差的暂停存储特性。
如表4中表示的那样,在实例33~39中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感光件,当与比较例11~13中制备的感光件相比时,能够提供良好的转印存储。实例42
按照例1中的同样方式依次在铝制圆柱体上形成内涂层、CGL和CTL,不同的是,下述分子式表示的双偶氮颜料被用来替代例1中用在CGL中的双偶氮颜料,而且随后以下述分子的三芳基胺化合物被用来替代例1中制备CTL用的三芳基胺化合物。
然后为保护层用的悬浮液制备如下。
通过混砂机将用作粘合剂树脂25份具有下述分子式的丙烯可聚合单体用作光致聚合引发剂的0.1份2-甲硫基呫吨酮、50份的含锑氧化锡微粒(Mitsubishi Material K.K.制造的“T-1”,平均粒度0.02μm)以及300份的甲苯,拌合96小时。将35份的四氟乙烯树脂粒子(Daikin Kogyo K.K.制造的“Lublon L-2”)添加在该混合物中,随后由混砂机搅拌4小时,以为保护层构成悬浮液。
这样制备的悬浮液,通过喷涂施加在感光层上并进行干燥,然后借助于高压水银灯以800mw/cm2的光强进行紫外线照射10秒钟。
于是4μm厚的保护层便配置在感光层之上,从而制成了本发明的感光件。实例43
感光件按照例20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丙烯可聚单体改为以下分子式的丙烯可聚单体。实例44
感光件按照例43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微粒的表面处理按下述方式进行。
将100份的含锑氧化锡微粒(MitsubishiMaterial K.K.制造的“T-1”,平均粒度0.02μm)、10份的γ-异丁烯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Shinetsu Kagaku K.K.制造的“KBM-503”)、1份的乙酸和1000份的水,由研磨装置研磨60小时,研磨之后对混合物进行过滤,并在120℃下将滤出液干燥5小时,以对此微粒进行表面处理。实例45
感光件按照例43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进一步将2.5份的γ-异丁烯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Shinetsu Kagaku K.K.制造的“KBM-503”)添加到保护层用悬浮液中。实例46
感光件按照例43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将四氟乙烯树脂粒子改为三氟氯乙烯树脂粒子(由Daikin Kogyo K.K.制造的“Diflon”)实例47
感光件按照例43中同样的方式制备,不同的是按相反顺序形成CGL和CTL。实例48
按照例10中的同样方式在铝制制圆柱体上形成内涂层和CGL。
将10份的分子式为的三芳基胺化合物和10份的聚碳酸酯(Mitsubishi Gas Kagaku K.K.制造的“Iupiron Z-200”)在20份的二氯甲烷及60份的氯苯组成的混合溶剂中的溶液,通过浸渍施加在CGL上,随后通过在120℃下干燥60分钟,以形成15μm厚的CTL。于是感光层便被配置在导电支承物上。
然后为保护层用的悬浮液制备如下。
将30份的热固性丙烯酸树脂(Mitsubishi Rayon K.K.制造的“DIANAL HR-620”作为粘合剂树脂、50份的含锑氧化锡微粒(Mitsubishi Material K.K.制造的的“T-1”,平均粒度0.02μm)、150份的邻甲基酮和150份的乙基乙酸溶纤剂,由研磨装置进行48小时研磨。将30份的四氟乙烯树脂微粒(DaiKin Kogyo K.K.制造的“Lublon L-2”)添加在该混合物中,随后由混砂机搅拌10小时,以形成保护层用的悬浮液。
这样制备的悬浮液,通过喷涂施加在感光层上,并于140℃下干燥4小时。
于是6μm厚的保护层便配置在感光层上,从而制成了本发明的感光件。比较例14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43中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不使用保护层。比较例15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43中的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用在保护层中的四氟乙烯树脂粒子不采用。比较例16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8中的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保护层中使用的四氟乙烯树脂粒子不采用。比较例17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47中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不使用保护层。比较例15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42中的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保护层中使用的含锑氧化锡微粒不采用。
按照例1中同样方式对这样制备的每一个感光件进行评价,不同的是将复印50,000张改为复印30,000张。其结果表示在随后所附的表5中。实例49~54
分别按照例42~47中同样的方式为实例49~54制备6个感光件不同的是CGL按照例42中同样方式制备。比较例19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49中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不使用保护层。比较例20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49中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保护层中使用的四氟乙烯树脂粒子不采用。比较例21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50中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保护层中使用的四氟乙烯树脂粒子不采用。比较例22
比较用的感光件,按照例54中同样方式制备,不同的是,不使用保护层。
按照例10中的同样方式对以上制备的每一个感光件进行评价,其结果表示在随后所附的表6中。
表5
例 | 静电摄影特性 | 耐久性 | 磨损(μm) | 暂停存储 | |||||||
N/N | N/N | L/L | H/H | 变化量 | ΔVD(V) | ||||||
VDARK(伏) | E2/7勒克斯·秒 | VR(伏) | 起始的 | 30,000张之后 | 起始的 | 起始的 | VD(%) | VL(%) | |||
42434445464748比较例1415161718 | -1050-1090-1110-1050-1080+1100-1090-1010-1000-1030+940-1150 | 1.91.91.71.81.92.41.91.71.81.72.2- | -30-30-25-25-30+35-30-20-25-25+20+360 | 良好″″″″″″″转印失败″良好- | 良好″″″″″″图象密度差图象变形″-- | 良好″″″″″″″转印失败″良好- | 良好″″″″″″″图象模糊″″- | 1.61.81.31.21.71.61.75.03.84.5-- | 5.45.84.24.46.57.96.522.016.116.8-- | 9.58.24.95.39.010.49.319.522.120.1-- | 404525254045401158575-- |
表6
例 | 转印存储(|Vd1|-|Vd2|)(V) |
495051525354比较例19202122 | 25252020252560504565 |
在附表5中,耐久性试验的每一种评价结果表明以下状态:
“良好”:是指所得到的基本上没有图象缺陷的良好图象。
“转印失败”:是指着色剂图象不足以转印到转印接收材料上而形成了有斑点或有缺陷的象。
“图象变形”:是指观察到图象变形。
“图象密度差”:是指所得到的图象具很差的图象密度。
“图象模糊”:是指观察到模糊的图象。
”-”:是指感光件未经受测量或观察,由于CGL显著磨损,或者残留电位太高。
如表5中表示的那样,在例42~48中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感光件,具有良好的静电摄影特性及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即N/N,L/L,H/H)良好的成象性能。
就比较例14~18中制备的比较用感光件而论,每个评价结果如下。对于比较例14:
在开始阶段比较用的感光件表现良好的静电摄影特性,但在大约复印10,000张之后未能提供良好的图象,这是由于充电能力下降。对于比较例15和16:
比较用的感光件,从开始阶段起就很宽的区域内未能提供图象,且在H/H条件下提供模糊的图象。此外,在复印50,000张之后观察到图象变形。对于比较例17:
在H/H条件下引起图象模糊,且在复印约8,000张之后由于CGL磨损造成的感光灵敏度显著下降而未能得到良好的图象。对于比较例18:
比较用的感光件表现出显著高的残留电位,因而不值得评价成象性能,磨损度和暂停存储特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的感光件,具有良好的静电摄影特性,基本上没有感光灵敏度下降和残留电位增高。
由于该感光件在表现松脱性方面具有极好的保护层、耐磨损和环境稳定性,故其在即便在反复使用时仍然稳定地提供优质图象。
该感光件还能在暂停存储特性和转印存储方面提供改进。
此外,按比较例14~18制造的比较感光件,当与实例42~48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感光件相比时,表现出显著差的暂停存储特性。
如表6所示,在实例49~54中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感光件,当与按比较例19~22制备的比较感光件相比时,具有良好的转印存储。
Claims (12)
1.一种静电摄影感光件,包括:导电支承物;感光层,具有配置在导电支承物之上的图象形成区域;保护层,覆盖在图象形成区域之上,其中所述的保护层包括导电的粒子、含氟的树脂粒子和粘合剂树脂,
所述保护层还包括选自硅烷偶合剂、钛酸酯偶合剂、含氟原子的表面活性剂、含氟原子的硅油、含氟原子的接枝聚合物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感光件,其中所述的导电粒子包括金属氧化物。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感光件,其中所述的导电粒子具有至多0.3μm的平均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感光件,其中所述的导电粒子具有至多0.1μm的平均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感光件,其中所述的含氟树脂粒子包括四氟乙烯树脂或1,1-二氟乙烯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感光件,其中所述的粘合剂树脂是由可固化单体或低聚物固化而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感光件,其中所述的导电粒子经受过表面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感光件,其中所述的感光层,包括电荷发生层和电荷转移层。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感光件,进一步包括配置上述导电支承物和上述感光层之间的中间层。
10.一种静电摄影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摄影感光件、用于形成静电潜象的装置、对所形成的静电潜象进行显影的装置,以及将显影过的图象转印到转印接收材料上的装置。
11.一种装置单元,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摄影感光件,以及选自充电装置、显影装置和清洁装置的至少一种装置;
其中所述的感光件以及选自充电装置、显影装置和清洁装置的至少一种装置,被整体固定以构成单独部件,可以按要求连接在机器主体上或从中取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感光件,其中所述硅烷偶合剂含有氟原子、所述导电粒子经过选自所述硅烷偶合剂、所述表面活性剂、所述硅油和所述接枝聚合物的化合物进行表面处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00755/93 | 1993-01-06 | ||
JP000811/93 | 1993-01-06 | ||
JP000823/93 | 1993-01-06 | ||
JP82393 | 1993-01-06 | ||
JP75593 | 1993-01-06 | ||
JP81193 | 1993-01-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168A CN1094168A (zh) | 1994-10-26 |
CN1086232C true CN1086232C (zh) | 2002-06-12 |
Family
ID=27274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410176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86232C (zh) | 1993-01-06 | 1994-01-06 | 静电摄影感光件和使用该感光件的静电摄影机以及装置单元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664014B1 (zh) |
EP (1) | EP0606074B1 (zh) |
KR (1) | KR0158921B1 (zh) |
CN (1) | CN1086232C (zh) |
DE (1) | DE69420980T2 (zh) |
HK (1) | HK1011761A1 (zh) |
SG (1) | SG47124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68931C (zh) * | 2002-10-30 | 2008-02-1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双组分显影剂及图像的形成方法 |
CN100548261C (zh) * | 2000-06-05 | 2009-10-14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化妆品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525996T2 (de) * | 1994-06-22 | 2002-09-19 | Canon K.K., Tokio/Tokyo |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Gerät |
DE69511223T2 (de) * | 1994-12-07 | 2000-01-05 | Canon K.K., Tokio/Tokyo |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lichtempfindliches Element und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Gerät |
US6434351B2 (en) | 1996-05-30 | 2002-08-1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
US6324365B1 (en) | 1996-05-30 | 2001-11-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
US6773857B2 (en) * | 2001-10-09 | 2004-08-10 | Fuji Xerox Co., Ltd.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JP4134753B2 (ja) | 2002-06-26 | 2008-08-2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電子写真用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100503076B1 (ko) * | 2002-11-28 | 2005-07-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오버코트층 형성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채용한 유기감광체 |
WO2004079457A1 (ja) | 2003-01-17 | 2004-09-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トナー、トナーの製造方法、二成分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WO2005050328A1 (ja) | 2003-11-20 | 2007-12-0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トナー及び二成分現像剤 |
CN1313551C (zh) * | 2005-10-18 | 2007-05-02 | 天津大学 | 有机光导体铝基表面导电涂料的制备方法 |
US8361686B2 (en) | 2008-03-05 | 2013-01-29 | Fuji Xerox Co., Ltd.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100086328A1 (en) * | 2008-10-02 | 2010-04-08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Organic photorecep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rganic photorecept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
JP5482123B2 (ja) * | 2008-11-26 | 2014-04-23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2391925B1 (en) | 2009-01-30 | 2018-09-1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US8202675B2 (en) * | 2009-02-24 | 2012-06-19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
JP4735727B2 (ja) | 2009-02-27 | 2011-07-2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940370B2 (ja) | 2010-06-29 | 2012-05-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4958995B2 (ja) | 2010-08-27 | 2012-06-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
US8962133B2 (en) | 2011-12-12 | 2015-02-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member,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photographic member |
US9063505B2 (en) | 2012-06-29 | 2015-06-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CN103529662B (zh) | 2012-06-29 | 2016-05-18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设备 |
US9029054B2 (en) | 2012-06-29 | 2015-05-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JP6024247B2 (ja) * | 2012-07-12 | 2016-11-09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US10761443B2 (en) * | 2013-12-31 | 2020-09-01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Charge transport molecule having hydrogen for an overcoat of a photoconductor |
CN104614956B (zh) * | 2015-02-12 | 2018-08-28 | 邯郸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长寿命有机光导鼓的制备方法 |
US9772568B2 (en) | 2015-03-30 | 2017-09-2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US9851648B2 (en) | 2015-06-25 | 2017-12-2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US9811011B2 (en) | 2015-06-25 | 2017-11-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US9864285B2 (en) | 2015-06-25 | 2018-01-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JP6579824B2 (ja) | 2015-06-25 | 2019-09-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US10261430B2 (en) * | 2016-01-14 | 2019-04-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hotorecepto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
JP7060923B2 (ja) | 2017-05-25 | 2022-04-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6463534B1 (ja) | 2017-09-11 | 2019-02-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担持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2019061003A (ja) * | 2017-09-26 | 2019-04-18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263027B2 (ja) * | 2019-01-24 | 2023-04-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US11126097B2 (en) | 2019-06-25 | 2021-09-2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JP7353824B2 (ja) | 2019-06-25 | 2023-10-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7269111B2 (ja) | 2019-06-25 | 2023-05-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7305458B2 (ja) | 2019-06-25 | 2023-07-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7293049B2 (ja) | 2019-08-26 | 2023-06-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部材、電子写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01700A (en) * | 1973-05-17 | 1975-08-26 | Eastman Kodak Co | Repellent compositions of fluorinated polymers and oils in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US4148637A (en) * | 1973-09-04 | 1979-04-10 | Ricoh Co., Ltd. | Silane coupling agent in protective layer of photoconductive element |
JPS57128344A (en) * | 1981-02-03 | 1982-08-09 | Fuji Xerox Co Ltd | Electrophotographic receptor |
US4409309A (en) * | 1980-07-31 | 1983-10-11 | Fuji Xerox Co., Ltd. | Electrophotograph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 |
JPS5730846A (en) | 1980-07-31 | 1982-02-19 | Fuji Xerox Co Ltd | Electrophotographic receptor |
JPS57201240A (en) * | 1981-06-04 | 1982-12-09 | Canon Inc | Image holding member |
JPS63221355A (ja) * | 1986-03-18 | 1988-09-14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S62295066A (ja) | 1986-06-16 | 1987-12-22 | Fuji Xerox Co Ltd |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
JPS6392958A (ja) * | 1986-10-07 | 1988-04-23 | Fuji Xerox Co Ltd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US5008172A (en) * | 1988-05-26 | 1991-04-16 | Ricoh Company, Ltd.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
JP2790830B2 (ja) | 1988-05-26 | 1998-08-2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
JP2678778B2 (ja) * | 1988-11-28 | 1997-11-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761781B2 (ja) | 1988-12-30 | 1998-06-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高分子液晶化合物、モノマー性の液晶化合物、それらの液晶組成物及びそれらの液晶素子 |
JPH02236558A (ja) * | 1989-03-10 | 1990-09-19 | Fuji Xerox Co Ltd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H03171060A (ja) * | 1989-11-30 | 1991-07-24 | Mita Ind Co Ltd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2538393B2 (ja) | 1990-05-24 | 1996-09-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備えた電子写真装置並びファクシミリ |
EP0460558B1 (en) * | 1990-06-04 | 1996-02-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
JP2801426B2 (ja) * | 1991-04-24 | 1998-09-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オキシチタニウムフタロシアニ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H04328570A (ja) | 1991-04-26 | 1992-11-17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3273258B2 (ja) * | 1992-01-06 | 2002-04-08 | コニカ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H06202412A (ja) * | 1992-12-26 | 1994-07-22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171060B2 (ja) | 1995-07-28 | 2001-05-28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車載用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
-
1994
- 1994-01-05 DE DE69420980T patent/DE69420980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4-01-05 SG SG1996009318A patent/SG47124A1/en unknown
- 1994-01-05 KR KR1019940000087A patent/KR0158921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4-01-05 EP EP94100094A patent/EP060607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4-01-06 CN CN94101763A patent/CN108623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
- 1997-05-06 US US08/852,037 patent/US666401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
- 1998-12-05 HK HK98112868A patent/HK1011761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48261C (zh) * | 2000-06-05 | 2009-10-14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化妆品 |
CN100368931C (zh) * | 2002-10-30 | 2008-02-1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双组分显影剂及图像的形成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168A (zh) | 1994-10-26 |
KR940018703A (ko) | 1994-08-18 |
DE69420980T2 (de) | 2000-04-20 |
KR0158921B1 (ko) | 1999-03-20 |
DE69420980D1 (de) | 1999-11-11 |
SG47124A1 (en) | 1998-03-20 |
EP0606074A1 (en) | 1994-07-13 |
US6664014B1 (en) | 2003-12-16 |
HK1011761A1 (en) | 1999-07-16 |
EP0606074B1 (en) | 1999-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232C (zh) | 静电摄影感光件和使用该感光件的静电摄影机以及装置单元 | |
CN1178110C (zh) | 充电装置、充电方法、卡盒及成像设备 | |
CN1218225C (zh) |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3998C (zh) | 能同时进行显影和清洁的成象设备 | |
CN1036274A (zh) | 充电器 | |
CN1181400C (zh) | 电摄影感光元件及包括其的处理盒和电摄影设备 | |
CN1114132C (zh) | 电摄影成像设备的显影装置 | |
CN1430102A (zh) | 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 |
CN1940754A (zh) | 成像设备、成像方法及处理盒 | |
CN1621948A (zh) | 电子照片感光体、和使用它的电子照片装置及处理盒 | |
CN1621954A (zh) | 电子照相装置 | |
CN1093178A (zh) | 电摄影光敏部件以及电摄影装置 | |
CN1279409C (zh) | 带电系统、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79311A (zh) |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用该感光体的设备和设备单元 | |
CN1430107A (zh) | 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 |
CN1112691A (zh) | 静电复制感光体、含该感光体的处理盒及静电复制装置 | |
CN1267791C (zh) | 具有泡沫弹性部分的充电元件、充电装置、处理盒和图象形成装置 | |
CN1662855A (zh) | 电摄影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及电摄影装置 | |
CN1158327C (zh) | 聚碳酸酯树脂和使用该树脂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 | |
CN1722008A (zh) | 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 |
CN1174291C (zh) | 电摄影设备及处理盒 | |
CN1869824A (zh) | 有机感光体、处理盒、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71467A (zh) | 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具有该感光体的成像装置 | |
CN1210993A (zh) |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 | |
CN1081346C (zh) | 电照相成像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010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