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6739B - 柔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66739B CN108366739B CN201780004187.4A CN201780004187A CN108366739B CN 108366739 B CN108366739 B CN 108366739B CN 201780004187 A CN201780004187 A CN 201780004187A CN 108366739 B CN108366739 B CN 1083667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member
- positioning
- flexible device
- flexible
- mov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3/00—Hinges with pins
- E05D3/06—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 E05D3/18—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with sliding pins or guid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53—Flexible strap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 A44C5/0015—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providing information, e.g. bracelets with calenda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2—Link construc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2—Link constructions
- A44C5/10—Link constructions not extensible
- A44C5/107—Link constructions not extensible with links made of more than two elements including connecting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06—Devices for limiting the opening movement of hin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08—Friction devic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47—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omprising more than two body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柔性装置,包括功能元件,还包括多个第一活动件(22)及多个第二活动件(24),各第二活动件(24)通过转轴与相应的第一活动件(22)旋转连接,第二活动件(24)相对第一活动件(22)旋转时带动柔性装置形变,一转轴处的旋转阻尼不同于另一转轴处的旋转阻尼。柔性装置可根据需求形变成不同的形态,从而适应不同场合的应用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穿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逐渐增高,越来越多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被设计出来,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跑鞋、智能衣服、智能背包等。人们利用集成在智能设备中的各种传感器来对人体的数据进行监测,从而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智能手环由于小巧、轻便等原因,目前已经成为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中普及度较高的一种。然而,现有的智能手环形状基本上是固定的,无法满足更多场合的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满足不同场合应用需求的柔性装置。
一种柔性装置,包括功能元件,还包括多个第一活动件及多个第二活动件,各第二活动件通过转轴与相应的第一活动件旋转连接,第二活动件相对第一活动件旋转时带动柔性装置形变,一转轴处的旋转阻尼不同于另一转轴处的旋转阻尼。
所述转轴与另一转轴相邻。
各转轴处的旋转阻尼从柔性装置的相对两端朝向中部呈梯度变化。
各转轴处的旋转阻尼从柔性装置的相对两端朝向中部逐渐增大。
各转轴处的旋转阻尼从柔性装置的相对两端朝向中部逐渐减小。
第二活动件相对第一活动件旋转时带动柔性装置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形变,第二状态相比第一状态更为收拢。
第二状态的柔性装置具有弯折位置,位于弯折位置的转轴处的旋转阻尼小于非弯折位置的转轴处的旋转阻尼。
转轴上套设有抵持第一活动件的限位件,限位件相对转轴活动而调节转轴处的旋转阻尼。
限位件包括套设于转轴上的弹片及锁持件,弹片弹性夹持于锁持件与第一活动件之间。
转轴包括螺帽及螺杆,螺帽抵持于第二活动件,螺杆穿过第二活动件并穿出第一活动件,限位件套设于螺杆穿出第一活动件的位置。
第一活动件开设定位孔,第二活动件开设定位槽,螺杆活动穿设于第二活动件的定位槽内,并穿过第一活动件的定位孔。
螺杆穿过第一活动件的定位孔时被定位孔在周向限位。
第二活动件的顶面为凸弧面,第二活动件的定位槽为弧形,第二定位件的定位槽的弯曲方向与凸弧面的弯曲方向相反。
第二活动件相对第一活动件旋转的圆心位于功能元件内。
功能元件包括贴设于第二活动件顶部的支撑板及贴设于支撑板上的柔性功能屏,第二活动件相对第一活动件旋转的圆心高于支撑板并位于柔性功能屏内。
柔性装置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包括板体及从板体延伸的固定片,板体抵接第二活动件的顶部,固定片与第二活动件的侧部连接。
板体可分离地抵接第二活动件的顶部。
固定片通过穿设固定片及第二活动件侧部的螺丝固定于第二活动件的侧部。
在第一状态时,板体抵接第二活动件的顶部并与顶部附近的区域隔开;在第二状态时,板体抵接第二活动件的顶部及顶部附近的区域。
通过使用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可以使柔性装置被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之间的相对移动所带动而发生形变,从而使柔性装置具备不同的形状,以适应不同场合的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明显的变形方法。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柔性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柔性装置的倒置图。
图3是图1的柔性装置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是图1的柔性装置的变形为手环的示意图,其中功能元件被移除。
图5是图3的柔性装置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6是图5的柔性装置的部分放大图。
图7是图5的柔性装置的另一部分放大图。
图8是图1的柔性装置的另一部分分解图。
图9是图8的柔性装置的部分放大图。
图10是图8的柔性装置的另一部分放大图。
图11是图1的柔性装置的第一活动件及第二活动件的第一状态视图。
图12是图1的柔性装置的第一活动件及第二活动件的第二状态视图。
图13-15是图11-12的第一活动件及第二活动件的状态切换的原理示意图。
图16是图1的柔性装置的截面图。
图17是图16的柔性装置的部分放大图。
图18是图4的柔性装置的截面图。
图1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柔性装置的分解图。
图20是图19的柔性装置的活动件及定位件的分解图。
图21是图20的局部放大图。
图22是图19的支撑板的放大图。
图23是图22的局部放大图。
图24是图19的柔性装置的第一连接件的分解图。
图25是图24的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2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柔性装置的截面图。
图27是图26的局部放大图。
图28是图19的柔性装置的第二连接件的分解图。
图29是图19的支撑板的前视图。
图30是图19的柔性装置的端盖的分解图。
图31是图19的柔性装置的第四活动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柔性装置。柔性装置包括壳体10、安装于壳体10内的柔性组件20及设置于壳体10上的功能元件30。柔性组件20可发生形变,进而带动柔性装置发生形变,从而使柔性装置适应不同场合的应用需求。
请一并参阅图4,柔性装置发生的形变优选为从平板的形态变成圆环的形态。当在平板的形态时,柔性装置整体铺展开,从而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当在圆环的形态时,柔性装置整体卷曲而形成可穿戴装置,从而方便用户穿戴在身上。当然,柔性装置的形变所切换的形态也可以根据需求变化,以适应更多应用场合的需求。比如从拱形切换成圆环形、从平板形切换成波浪形、从U形切换成S形等等。
请一并参阅图5-7,柔性组件20包括分别位于壳体10相对两侧的活动件200。每一侧的活动件200均包括第一活动件22及活动连接于第一活动件22的第二活动件24。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均分布于壳体10的相对两侧。换句话说,壳体10的每一侧均具有多个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其中第一活动件22相比第二活动件24更靠近壳体10外侧。壳体10每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均对齐而呈线性排列,壳体10每一侧的第二活动件24均对齐而呈线性排列。壳体10每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均未直接连接相邻的第一活动件22,壳体10每一侧的第二活动件24也均未直接连接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位于壳体10同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与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错开连接。特别地,每一第一活动件22与二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均并排错开连接。
第一活动件22与第二活动件24的形状及构造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件22与第二活动件24均为铰链。第一活动件22大致呈梯形,其包括平坦的底面220、倾斜的侧面222及弯曲的顶面224。第一活动件22的底面220为平面,其平行于未形变的功能元件30。第一活动件22具有二侧面222,每一侧面222均为平面,且相对于底面220倾斜。每一侧面222与底面220所夹的内角为钝角。钝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优选地,钝角大于100度且小于110度。二侧面222向上且朝相反的方向延伸,以连接底面220及顶面224。第一活动件22的顶面224为圆弧形的拱面,其形成第一活动件22的支撑面。顶面224的高度从相对两端向中部逐渐增大,从而形成凸面。可以理解地,顶面224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凸面,比如具有六面体的一半的形状的凸面(凸面类似于梯形)、八面体的一半的形状的凸面(凸面类似于梯形下面加矩形)、十面体的一半的形状的凸面等等。将弧面的相对两端点与弧面所处圆的圆心连接,两端点与圆心的连线夹角定义为弧面的跨设角度。顶面224所跨设的角度大于10度且小于30度。
第一活动件22上开设有定位槽226。定位槽226贯穿第一活动件22的前表面(即第一活动件22的内表面)及后表面(即第一活动件22的外表面),且靠近第一活动件22一侧的侧面222。定位槽226为圆弧形,其弯曲的方向与顶面224的弯曲方向相反。定位槽226的高度从相对两端向中部逐渐减小。定位槽226包括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及连接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的二连接弧面。第一弧面平行于第二弧面且共圆心。第一弧面的长度小于第二弧面的长度。连接弧面大致呈半圆形,从而在定位槽226的相对两端形成圆角。定位槽226所跨设的角度大于顶面224所跨设的角度,优选地,定位槽226的跨设角度大于70度小于90度。
第一活动件22上还开设有定位孔228。定位孔228也贯穿第一活动件22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本实施例中,定位孔228包括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靠近第一活动件22的中部,第二定位孔靠近第一活动件22另一侧的侧面222。定位孔228的高度大于定位槽226的最低点的高度并小于定位槽226的最高点的高度。
第二活动件24由于结构及形状均与第一活动件22相同,因此第二活动件24包含的各元件名称、各元件尺寸、各元件位置关系等均可参考第一活动件22。第二活动件24大致呈梯形,其包括平坦的底面240、倾斜的侧面242及弯曲的顶面244。第二活动件24的底面240为平面,其平行于未形变的功能元件30。第二活动件24具有二侧面242,每一侧面242均为平面,且相对于底面240倾斜。每一侧面242与底面240所夹的内角为钝角。钝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优选地,钝角大于100度且小于110度。二侧面242向上且朝相反的方向延伸,以连接底面240及顶面244。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244为圆弧形的拱面,其形成第二活动件24的支撑面。顶面244的高度从相对两端向中部逐渐增大,从而形成凸面。顶面244所跨设的角度大于10度且小于30度。可以理解地,顶面244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凸面,比如具有六面体的一半的形状的凸面、八面体的一半的形状的凸面、十面体的一半的形状的凸面等等。
第二活动件24上开设有定位槽246。定位槽246贯穿第二活动件24的前表面(即第二活动件24的内表面)及后表面(即第二活动件24的外表面),且靠近第二活动件24一侧的侧面242。定位槽246为圆弧形,其弯曲的方向与顶面244的弯曲方向相反。定位槽246的高度从相对两端向中部逐渐减小。定位槽246包括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及连接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的二连接弧面。第一弧面平行于第二弧面且共圆心。第一弧面的长度小于第二弧面的长度。连接弧面大致呈半圆形,从而在定位槽246的相对两端形成圆角。定位槽246所跨设的角度大于顶面244所跨设的角度,优选地,定位槽246的跨设角度大于70度小于90度。
第二活动件24上还开设有定位孔248。定位孔248也贯穿第二活动件24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本实施例中,定位孔248包括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靠近第二活动件24的中部,第二定位孔靠近第二活动件24另一侧的侧面242。定位孔248的高度大于定位槽246的最低点的高度并小于定位槽246的最高点的高度。
柔性组件20还包括与活动件200连接的定位件202。特别地,第一活动件22与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通过定位件202错开连接,其中第一活动件22的前表面的一部分与第二活动件24的后表面的一部分接触。定位件202可在定位槽226、246内滑动,从而使第一活动件22相对第二活动件24活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202包括第一定位件26及第二定位件28。第二定位件28用于将第一活动件22与相邻的一第二活动件24连接,第一定位件26用于将第一活动件22与另一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连接。第二定位件28与第一定位件26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件28与第一定位件26均包括第一定位轴280、260及第二定位轴282、262。第二定位件28的第一定位轴280及第二定位轴282先穿过第一活动件22的定位槽226再并分别穿入相邻的一第二活动件24的二定位孔248内;第一定位件26的第一定位轴260及第二定位轴262先穿过第一活动件22的二定位孔228再穿入相邻的另一第二活动件24的定位槽246内。第一定位件26的第一定位轴260及第二定位轴262相互隔开,且二者之间的间距在柔性组件20形变时保持不变;第二定位件28的第一定位轴280及第二定位轴282相互隔开,且二者之间的间距在柔性组件20形变时也保持不变。
第二定位件28的第一定位轴280与第二定位轴282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定位件26的第一定位轴260与第二定位轴262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定位件28的第一定位轴280与第一定位件26的第一定位轴260或第二定位轴262结构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定位件28的第二定位轴282与第一定位件26的第一定位轴260或第二定位轴262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件28的第一定位轴280、第二定位轴282及第一定位件26的第一定位轴260、第二定位轴262结构均不相同。第二定位件28的第二定位轴282、第二定位件28的第一定位轴280、第一定位件26的第一定位轴260、第一定位件26的第二定位轴262的长度依次减小。第二定位件28的第一定位轴280包括螺丝,其由螺帽及从螺帽垂直延伸的螺杆组成。螺杆穿过第一活动件22的定位槽226并穿入相邻一第二活动件24的一定位孔248内。螺帽抵接第一活动件22的后侧面而防止第一定位轴280脱落。第二定位件28的第二定位轴282包括连续的连接杆,其为一纵长的杆状结构。连接杆穿过柔性装置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的定位槽226及相邻一第二活动件24的另一定位孔248,并穿过柔性装置相对另一侧的一第二活动件24的定位孔248之后再穿入相邻一第一活动件22的定位槽226内。由此,连接杆将位于柔性装置相对两侧的活动件200连接,特别是将一侧活动件200的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与另一侧活动件200的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连接,起到加固柔性装置的作用。第一定位件26的第一定位轴260包括螺杆,其穿过第一活动件22的一穿孔228并穿入相邻的另一第二活动件24的定位槽246内。第一定位件26的第二定位轴262包括凸柱,其穿过第一活动件22的另一穿孔228并穿入相邻的另一第二活动件24的定位槽246内。第二定位件28的第一定位轴280将柔性装置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与相邻一第二活动件24连接;第二定位件28的第二定位轴282将柔性装置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相邻一第二活动件24与柔性装置另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相邻一第二活动件24连接;第一定位件26的第一定位轴260将柔性装置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与相邻的另一第二活动件24连接;第一定位件的26第二定位轴262将柔性装置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与相邻的另一第二活动件连接24。第一定位轴260、280、第二定位轴262、282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定位槽226、246的宽度,从而可紧密地配合于定位槽226、246内。第一定位件26或第二定位件28的第一定位轴260、280与第二定位轴262、282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槽226、246的长度,从而使得第一定位轴260、280及第二定位轴262、282可在定位槽226、246内滑动,进而带动第一活动件22相对第二活动件24移动。
柔性组件20还包括抵靠活动件200的限位件204,限位件204活动套设于定位件202上而控制对活动件200施加的力度,以调节柔性组件20形变时的阻尼。特别地,第二定位件28及第一定位件26的第一定位轴280、260在穿出定位槽226、246之后均与限位件204锁固。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04为具有弹片272的螺母270,其通过螺纹与第一定位轴260、280的螺纹锁合。弹片272弹性抵压并夹设在螺母270与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的前表面之间。并且,通过调节限位件204与第一定位轴260、280的锁紧程度,可以调节弹片272对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施加的弹力,从而控制柔性组件20旋转时的阻尼。当阻尼调节至恰当的数值时,柔性组件20在旋转时可以定位在任何的位置,从而适应更多的形状需求。
当功能元件30包括诸如为柔性触摸屏、柔性显示屏或二者兼有的柔性功能屏32时,由于材料本身的特性,导致柔性功能屏32不耐拉伸或压缩。为了减少甚至防止柔性功能屏32在柔性装置形变时发生拉伸或压缩,本发明进一步对第一活动件22与第二活动件24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作改进。
请一并参阅图11-12,由于柔性触摸屏或柔性显示屏均为柔性材质,为了方便操作或观看,功能元件30还包括在柔性触摸屏或柔性显示屏下方固定的支撑板34。支撑板34的面积及形状与柔性功能屏32相同。支撑板34由硬度较高的弹性材料制造,比如钢片、铁片、铜片等。支撑板34的硬度高于柔性功能屏32的硬度。支撑板34固定于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上。优选地,支撑板34固定于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的支撑面(即顶面224、244)上。由于支撑面为凸弧面,因而支撑板34固定在支撑面的顶部,即支撑面的固定点即为其顶部。当然,如果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224、244为其它形状,固定点也可以是位于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顶面224、244的其它位置点,而不必限于顶部的位置。进一步地,固定点仅是为方便说明所定义的元件名称,其实质是指顶面224、244的顶部,其可能是包含一个区域,而不限于是某个单独的点。支撑板34固定在柔性装置每一侧的每一个第一活动件22和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224、244的顶部,支撑板34与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224、244的其他位置隔开。支撑板34可通过焊接、粘合等方式与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固定。
由于第二活动件24的定位槽246为圆弧形,当第二活动件24相对第一活动件22移动时,第二活动件24的定位槽246受到连接第一活动件22与第二活动件24的第一定位件26的第一定位轴260及第二定位轴262的限位,从而使第二活动件24沿着定位槽246的轨迹移动。具体而言,第二活动件24在相对第一活动件22旋转的同时,还相对于第一活动件22平移,即第二活动件24相对于第一活动件22的移动同时包括旋转和平移两个运动分量。第二活动件24的旋转方向为相对第一活动件22顺时针旋转,第二活动件24的平移方向为朝向第一活动件22的定位槽226平移。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活动件24的定位槽246为圆弧形,因而其具有对应的圆心。此圆心也即是第二活动件24的旋转圆心O。本实施例所称旋转圆心,是指某一元件在绕该旋转圆心旋转时,该元件的任一位置到圆心的距离保持不变。第二活动件24绕其旋转圆心O的移动轨迹的弯曲方向也与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244的弯曲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第二活动件24的旋转圆心O高于第二活动件24的厚度中心。特别地,第二活动件24的旋转圆心O与第二活动件24的支撑面的顶部齐平或高于第二活动件24。由于第二活动件24的旋转圆心O高于第二活动件24的厚度中心,因此第二活动件24绕旋转圆心O旋转时,可以减少由于第二活动件24的厚度原因而产生的长度差。如图13-15所示,为简化表述,设定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均为矩形体,矩形体的顶面中心C为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的固定点。第一活动件22的顶面中心C至第二活动件24的临近末端的距离为S1,第二活动件24的靠近第一活动件22的末端至第二活动件的顶面中心C的距离为S2。假如第二活动件24的旋转圆心O与第二活动件24的厚度中心高度相同,如图13所示,在第二活动件24未发生旋转时,第一活动件22与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中心C的间距为S1+S2。如图14所示,当第二活动件24绕旋转圆心O旋转时,由于旋转圆心O低于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导致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的临近末端相对于旋转之前的位置在第一活动件22的顶面产生位移L。在这种情况下,沿着第一活动件22和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第一活动件22的顶面中心C至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中心C的长度为S1+S2+L。显然,由于L的存在,导致沿着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顶面的顶面中心C之间的距离出现长度差。如图15所示,假如第二活动件24的旋转圆心O与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齐平,那么第二活动件24在绕旋转圆心O旋转时,由于旋转圆心O与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齐平,第一活动件22的顶面中心C沿着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至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中心C的距离将始终保持在S1+S2,从而避免出现长度差。由此可见,沿着第二活动件24的厚度方向,从第二活动件24的厚度中心至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第二活动件24的旋转圆心O越高,所出现的长度差越小。
反之,出现的长度差越大,表示从第一活动件22的顶面中心C沿着第一活动件22顶面及第二活动件24顶面到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中心C的距离越长。由于支撑板34是同时固定在第一活动件22的固定点(即顶面中心C)及第二活动件24的固定点(即顶面中心C),当从第一活动件22的固定点沿着第一活动件22顶面及第二活动件24顶面到第二活动件24的固定点的距离变长时,意味着支撑板34在二固定点之间的距离也就必须随之变长,从而使支撑板34在二固定点之间出现拉伸变形。
基于上述原理,为了减小或防止支撑板34在二固定点之间出现拉伸的现象,本实施例将第二活动件24的旋转圆心O设置为高于第二活动件24的厚度中心,特别是与第二活动件24的固定点高度一致。当然,旋转圆心O也可位于位于支撑板34上,特别是可以位于支撑板34的顶面。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224、244均为圆弧面,且第二活动件24在绕第一活动件22旋转后,第二活动件24与第一活动件22的顶面224、244共同形成连续的圆弧面(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224、244的曲率为连续分布),从而使整个柔性装置形成圆环。并且,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224、244在垂直于顶面224、244的平面内的投影共同形成连续的圆弧(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224、244在垂直于顶面224、244的平面内的投影的曲率为连续分布)。因此,支撑板34在第一活动件22与第二活动件24的二固定点之间的部分也必须弯曲成与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顶面224、244一致的圆弧形,才能确保第二活动件24相对第一活动件22移动之后,支撑板34可紧密贴附在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组成的连续的圆弧面上。由于圆弧的长度大于直线距离,特别是第一活动件22与第二活动件24的二固定点与第二活动件的旋转圆心O(设定旋转圆心O位于第一活动件22的顶面224)共同定义的圆弧的长度要大于,第一活动件22的固定点至第二活动件24的旋转圆心O的直线长度与第二活动件24的固定点至第二活动件24的旋转圆心O的直线长度之和。如果不加以修正,圆弧相比直线的长度差也会导致支撑板34出现拉伸的情况,因此实际上第二活动件24的旋转圆心O应该作进一步的调整来减小或抵消圆弧与直线相比产生的长度差。请参阅图11-12,优选地,第二活动件24的旋转圆心O应高于支撑板34的顶面,使得第二活动件24在绕旋转圆心O旋转时可进一步朝向第一活动件22平移,进而减小或抵消圆弧与直线相比所产生的长度差。第二活动件24的旋转圆心O至支撑板34的顶面的距离与支撑板34的厚度比值介于0.1至0.5之间。由于旋转圆心O是高于支撑板34的顶面的,因此旋转圆心O的位置相对于第一活动件22恒定,换句话说,在第二活动件24相对第一活动件22活动时,其旋转圆心O相对于第一活动件22的位置并不发生变化。当然,如果旋转圆心O位于支撑板34的顶面或第一活动件22的顶面224,其与第一活动件22的相对位置也是恒定的。进一步地,旋转圆心O可位于柔性功能屏32上甚至高于柔性功能屏32。此外,由于第二活动件24的旋转圆心O高于支撑板34的顶面,因此旋转圆心O高于柔性元件30的硬度更高的下部(即支撑板34),并高于或齐平柔性元件30的硬度更低的上部(即柔性功能屏32)。
当柔性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比如平板状态),第二活动件24相对于第一活动件22展开。第二活动件24与第一活动件22并排齐平,第一定位件26的第一定位轴260抵靠第二活动件24的定位槽246的第一末端,第一定位件26的第二定位轴262与第二活动件24的定位槽246的第二末端隔开,其中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分别位于定位槽246的相对两端。当柔性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比如圆环状态),第二活动件24相对第一活动件22收拢。第二活动件24与第一活动件22并排形成夹角,第二活动件24相对第一活动件22倾斜。第一定位件26的第一定位轴260与第二活动件24的定位槽246的第一末端隔开,第一定位件26的第二定位轴262与第二活动件24的定位槽246的第二末端抵接。同理,第二定位件28在不同状态时也具有与第一定位件26相似的位置关系,此不再赘述。
由于支撑板34仅固定在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224、226顶部,因此在第一状态时,支撑板34的底面与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224、226的其他位置分离,在第二状态时,支撑板34的底面与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224、226的其他位置接触。支撑板34在第二状态时与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顶面224、226的接触面积大于支撑板34在第一状态时与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顶面224、226的接触面积。
特别地,将支撑板34的顶面对应第一活动件22的固定点的位置定义为第一参考点P1,将支撑板34的顶面对应第二活动件24的固定点的位置定义为第二参考点P2。在第二状态时支撑板34的顶面在第一参考点P1到第二参考点P2之间的弧长等于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参考点P1到第二参考点P2的直线距离。由此,确保支撑板34的顶面在柔性装置形变时长度不会发生变化。
可以理解地,第一定位件26也可仅包括第一定位轴260,此时第一定位件26即为第一定位轴260,相应地,第二活动件24的定位槽246对应缩短;第二定位件28也可仅包括第一定位轴280,此时第二定位件28即为第一定位轴280,相应地,第一活动件22的定位槽226也对应缩短;此种仅包括单个第一定位轴、280的结构同样可实现与上述同时使用第一定位轴260、280及第二定位轴262、282相同的效果。还可以理解地,在某些情况下,定位件202也可以仅包括第二定位件28,此时定位件202即为第二定位件28。相应地,第一活动件22与第二活动件24呈层叠排列,比如一第一活动件22设置于一第二活动件24外侧,另一第二活动件24再设于该第一活动件22外侧,另一第一活动件22再设于该另一第二活动件24外侧,依此类推。每一定位件24穿过相应的第一活动件22与第二活动件24的交叠位置处。此种情况同样可实现柔性装置的形态切换以及保持柔性元件30不被拉伸或减少柔性元件30被拉伸的效果。还可以理解地,在极端情况下,柔性组件20的每一侧还可仅包含一个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或者仅在一侧包含一个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甚至于还可以将柔性组件20设置于壳体10中间,使柔性组件20仅包括一个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也仍然可实现柔性装置的形态切换以及保持功能元件30不被拉伸或减少功能元件30被拉伸的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7,壳体10由多个连接件100组成。这些连接件100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14。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4交替设置且彼此隔开。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14可采用硬质的材料制造,比如塑料、金属等,以保护壳体10内部的电子器件。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4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4的结构不同。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14均包括基板120、140及从基板120、140相对两端向上延伸的侧壁122、142。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14的基板120、140均还包括二凸出的台阶124、144。每一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14的二台阶124、144分别靠近基板的相对两端,且临近相应的侧壁122、142。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14均还在台阶124、144上进一步形成凸出的挡板126、146。挡板126、146的高度大于台阶122、124的高度。第二连接件14的挡板146位于台阶144的内侧且远离相应的侧壁142,第一连接件12的挡板126位于台阶124的外侧且靠近相应的侧壁122。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14的挡板126、146均与最近的侧壁122、142隔开。在柔性装置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及介于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的其他状态时,第一连接件12始终保持与第二连接件14隔开,二者之间形成开槽104。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4在柔性组件20形变时会相对移动但始终保持隔开。
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14在每一台阶124、144上均开设有螺孔。每一第一连接件12与相邻的一第二连接件14构成连接件组,用来连接及支撑每一第一活动件22及相邻的一第二活动件24构成的活动件组。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14并排设置,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置于第一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14同侧的台阶124、144上。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均同时抵接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14的台阶124、144顶面。第一活动件22靠近第一连接件12的挡板126,第二活动件24靠近第二连接件14的挡板146,从而错开排列。第一连接件12的挡板126抵接第一活动件22的外侧面,第二连接件14的挡板146抵接第二活动件24的内侧面,从而共同将第一活动件12及第二活动件14夹设于二者之间,以对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限位。二螺丝分别从第一连接件12的螺孔及第二连接件14的螺孔穿入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的底面,从而进一步将第一活动件12及第二活动件14锁固于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14上。多个连接件组及活动件组依次串接,从而分别构成柔性装置的壳体10及柔性组件20。
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14的每一侧壁122、142的顶部在靠近外侧面的位置形成凸缘128、148。凸缘128、148高于侧壁122、142的顶部。侧壁122、142的顶部与凸缘128、148配合,以对支撑板34进行支撑及限位。支撑板34的边缘底面抵靠在侧壁122、142的顶面,边缘侧面抵靠在凸缘128、148的内侧面。由此,支撑板34的相对两侧的边缘被凸缘128、148所限位。
请一并参阅图3,支撑板34及壳体10共同形成中空的腔体,用于收容电子器件。电子器件可以包括控制功能元件30的控制器40、给功能元件30及控制器40供电的电池50、将柔性装置与外界的电子设备连通的通信模块等。
此外,功能元件30并不限于前述提及的柔性触摸屏或柔性显示屏,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包含其他种类的功能性元件,比如其他类型的显示屏/指示屏、功能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等。其他类型的显示屏/指示屏可以为各种面积的硬质显示屏、电子墨水屏、LED发光板等,其可以固定在支撑板34的顶面上。功能传感器可以包括体温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高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心率传感器、脉搏传感器、汗液传感器、光传感器、肌电传感器等,其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设置在柔性装置的各个位置,比如支撑板34的顶面、支撑板34与壳体10形成的腔体内、壳体10的底面等等。扬声器及麦克风也可以设置在支撑板34与壳体10形成的腔体内。
请一并参阅图16-18,在使用时,如果需要切换到第一状态,可以将柔性装置铺平,此时支撑板34呈平板形,每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排成一列直线,每一侧的第二活动件24也排成一列直线。每一第一活动件22均与相邻的第一活动件22隔开,每一第一活动件22的一侧面222与相邻的一第一活动件22的相对的侧面222被间隙隔开。间隙的宽度自上至下逐渐增加,从而形成梯形的形状。每一第二活动件24均与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隔开,每一第二活动件24的一侧面242与相邻的一第二活动件24的相对的侧面242被间隙隔开。间隙的宽度自上至下逐渐增加,从而形成梯形的形状。第一活动件22的顶面与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为非连续分布。当需要切换到第二状态时,将柔性装置弯曲,此时支撑板34呈小于360度的圆弧形,每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排成圆弧,每一侧的第二活动件24也排成圆弧。每一第一活动件22与相邻的第一活动件22抵接。每一第一活动件22的一侧面222与相邻的一第一活动件22的相对的侧面222接触。每一第二活动件24与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抵接。每一第二活动件24的一侧面242与相邻的一第二活动件24的相对的侧面242接触。第一活动件22的顶面与相邻的第一活动件22的顶面呈连续分布,并与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也呈连续分布。由于相邻的第一活动件22相互之间抵接,以及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相互之间抵接,从而对柔性装置限位,将其弯曲的程度限制在所需范围内。特别地,在弯曲之后,每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的顶面共同形成大于270度的连续的圆弧,每一侧的第二活动件24的顶面也共同形成大于270度的连续的圆弧。由于是呈连续的圆弧形,因而柔性触摸屏或柔性显示屏可呈现出接近完美的圆环形,使得用户无论在使用还是在观赏过程中,都能获得较佳的体验。在第二状态时,柔性装置可被穿戴于用户的手腕上,充当智能手环使用。当然,在第二状态时,柔性装置还可以被穿戴于手臂、腰间、大腿、小腿、脖子、额头等任意可以穿戴的位置。
由于使用了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作为柔性组件20,相比于本身具有柔性的材料(比如软塑胶、布带等),不仅强度更高,寿命更长,且可定制需要弯曲的角度,因此使用范围更广,可适应多种场合的应用需求。当然,在某些需求不高的场合,柔性组件20也可采用柔性的材料制造。
此外,考虑到控制器40、电池50、通信模块等电子器件均不耐弯折,为了对这些电子器件进行保护,壳体10还包括分别设在相对两端的二端盖16。该二端盖16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每一端盖16可采用与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14相同的硬质材料制造。每一端盖16包括基板160及从基板160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162。基板160大致呈半圆形,其面积大于第一连接件12或第二连接件14的基板120、140面积,并大于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4的基板120、140面积之和。基板160在靠近边缘的相对两侧位置处分别形成二台阶164。每一台阶164的顶面开设二螺孔。侧壁162在其顶面靠近外侧的位置形成凸缘。支撑板34也同时抵靠侧壁162顶面及凸缘内侧面。由于端盖16的基板160面积较大,因而可以提供较大的收容空间来容置不耐弯折的电子器件。比如,电池50可以收容于其中一个端盖16内,控制器40、通信模块、电路板等电子器件可以收容于另一个端盖16内。电池50与控制器40、通信模块、电路板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柔性触摸屏或柔性显示屏通过柔性电路板与电路板连接,从而实现与控制器40、通信模块、电池50之间的电连接。由于分别位于二端盖16内,因而电池50与控制器40也分别位于柔性组件20的相对两端。电池50与控制器40在柔性组件20形变时也会跟随移动,从而改变二者之间的距离。特别地,电池50与控制器40的距离会随着柔性组件20朝向第二状态形变而逐渐减小。
通过将电池50与其他的电子器件分别设置在两个分离的端盖16内,可有效节省柔性装置的内部空间,使柔性装置更为轻薄、小巧。并且,电池50与其他电子器件分离的设计还可以防止电池50与其他电子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相互影响,从而确保电池50及其他电子器件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10,进一步地,柔性组件20还包括第三活动件21,用于将端盖16与相邻的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连接。第三活动件21包括基座210及形成于基座210顶面的板体212。基座210平行于端盖16的台阶164顶面,板体212垂直于台阶164顶面。板体212与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包含定位槽226、246的一部分的形状相似,且也形成有定位槽216。板体212的定位槽216与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的定位槽226、246形状相同。与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类似,定位件202穿过板体212的定位槽216并穿入相邻的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的穿孔228、248内,从而将第三活动件21与相邻的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活动连接。定位件202包括第一定位轴290及第二定位轴292,且第一定位轴290的末端穿过相邻的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之后锁固于限位件204内。限位件204的结构及作用与前述限位件204的结构及作用相同。基座210通过螺丝等固定件锁固在端盖16的台阶164顶面。
请一并参阅图8-9,由于端盖16内的空间有限,因此所容置的电池50容量有限,为了使柔性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时间,柔性装置内优选加装另一电池60。另一电池60的容量小于电池50的容量。另一电池60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在柔性装置合适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另一电池60装设于柔性装置的中部。与之对应地,柔性装置的中部也形成对应的保护结构以防止另一电池60被弯折。具体地,柔性装置的壳体10在中部具有面积较大的第三连接件18。第三连接件18的构造与第一连接件12或第二连接件14的构造相似,主要区别在于面积更大。第三连接件18也具有基板180、侧壁182及台阶184,且这些元件的结构与第一活动件12或第二活动件14对应的元件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宽度变大。第三连接件18的基板180宽度优选大于第一连接件12或第二连接件14的基板120、140宽度的两倍,以容纳另一电池60。相应地,柔性组件20也包含第四活动件23及第五活动件25。第四活动件23由两个对称的板件组成,每一板件的结构及形状与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具有定位槽226、246的部分的结构及形状相似。二板件的顶面共同形成连续的圆弧面,圆弧面作为支撑面,其顶部为与支撑板34的底面固定的固定点。每一板件均具有一定位槽230,其形状及结构与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的定位槽226、246的形状及结构相同。特别地,左侧的板件的定位槽230略微向左倾斜,右侧的板件的定位槽230略微向右倾斜。二第五活动件25分别活动连接于第四活动件23的相对两侧。第五活动件25的形状及构造与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的形状及构造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五活动件25在对应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的定位槽226、246的位置形成二穿孔250。因此,第五活动件25共具有四穿孔250。四穿孔250根据相对第四活动件23的距离分为靠近第四活动件23的二第一穿孔250及远离第四活动件的二第二穿孔250。第五活动件25靠近第四活动件23的二第一穿孔250通过定位件202与第四定位件23活动连接,第五活动件25远离第四活动件23的二第二穿孔250通过定位件202与相邻的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活动连接。优选地,连接第五活动件25与第四活动件23的定位件202包括第一定位件26a,其包括第一定位轴260a及第二定位轴262a。第一定位轴260a包括凸柱,第二定位轴262a包括螺丝。凸柱及螺丝的形状及构造与前述凸柱及螺丝的形状及构造相同。凸柱及螺丝分别穿过第四活动件23的定位槽230并穿入第五活动件25的二穿孔250内。并且,螺丝的末端在穿过第五活动件250之后还与限位件204锁固。连接第四活动件23与相邻的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的定位件202包括第二定位件28a。第二定位件28a包括第一定位轴280a及第二定位轴282a。第一定位轴280a包括螺丝,第二定位轴282a包括连接杆。螺丝及连接杆的形状及构造与前述的螺丝及连接杆的形状及构造相同。螺丝及连接杆分别穿过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的定位槽226、246并穿入第五活动件25的二穿孔250内。并且,螺丝的末端在穿过第五活动件25之后还与限位件204锁固;连接杆的末端在穿过第五活动件25之后还穿入柔性装置相对另一侧的第五活动件25及第一活动件22或第二活动件24内,从而对柔性装置进行加固。特别地,连接杆位于第五活动件25离第四活动件23最远的穿孔250内,由此在二连接杆之间留出充分的空间以收容另一电池60,以防止由于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较短而导致无法安放另一电池60的情形。
通过两块电池50、60的共同协作,可有效增加柔性装置的使用时间。并且,由于另一电池60是位于柔性装置的中部,当柔性装置作为智能手环使用时,另一电池60对应手腕的背面,而手腕的背面恰好是手腕各部分中平整度最高的位置,因此手腕的背面可有效地与第三连接件18的基板180底面贴合,进而降低或消除由于贴合面平整度不一致所导致的人体不适情况。
请参阅图19,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柔性装置,其大致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仅在部分结构有所改动。
柔性装置包括壳体10a、安装于壳体10a内的柔性组件20a及设于壳体10a上的功能元件30a。柔性组件20a可发生形变,进而带动柔性装置发生形变,从而使柔性装置适应不同场合的应用需求。
柔性装置发生的形变优选为从平板的形态变成圆环的形态。当在平板的形态时,柔性装置整体铺展开,从而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当在圆环的形态时,柔性装置整体卷曲而形成可穿戴装置,从而方便用户穿戴在身上。当然,柔性装置的形变所切换的形态也可以根据需求变化,以适应更多应用场合的需求。比如从拱形切换成圆环形、从平板形切换成波浪形、从U形切换成S形等等。
请一并参阅图20-21,柔性组件20a包括分别位于壳体10a相对两侧的活动件200a。每一侧的活动件200a均包括第一活动件22a及活动连接于第一活动件22a的第二活动件24a。第一活动件22a及第二活动件24a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均分布于壳体10a的相对两侧。换句话说,壳体10a的每一侧均具有多个第一活动件22a及第二活动件24a,其中第一活动件22a相比第二活动件24a更靠近壳体10内侧。当柔性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壳体10a每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a均对齐而呈线性排列,壳体10a每一侧的第二活动件24a均对齐而呈线性排列。壳体10a每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a均未直接连接相邻的第一活动件22a,壳体10a每一侧的第二活动件24a也均未直接连接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a。位于壳体10a同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a与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a错开连接。特别地,每一第一活动件22a与二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a均并排错开连接。
第一活动件22a与第二活动件24a的形状相同,但构造有所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件22a与第二活动件24a均为铰链。第一活动件22a大致呈梯形,其包括平坦的底面220a、倾斜的侧面222a及弯曲的顶面224a。第一活动件22a的底面220a为平面,其平行于未形变的功能元件30a。第一活动件22a具有二侧面222a,每一侧面222a均为平面,且相对于底面220a倾斜。每一侧面222a与底面220a所夹的内角为钝角。钝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优选地,钝角大于100度且小于110度。二侧面222a向上且朝相反的方向延伸,以连接底面220a及顶面224a。第一活动件22a的顶面224a为圆弧形的拱面。顶面224a的高度从相对两端向中部逐渐增大,从而形成凸面。可以理解地,顶面224a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凸面,比如具有六面体的一半的形状的凸面(凸面类似于梯形)、八面体的一半的形状的凸面(凸面类似于梯形下面加矩形)、十面体的一半的形状的凸面等等。将弧面的相对两端点与弧面所处圆的圆心连接,两端点与圆心的连线夹角定义为弧面的跨设角度。顶面224a所跨设的角度大于10度且小于30度。
第一活动件22a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228a。每一定位孔228a贯穿第一活动件22a的前侧面及后侧面。定位孔228a大致呈圆形,其底部形成平面,用于对插入定位孔228a的元件进行周向限位,使其无法旋转。当然,平面也可以位于顶部或侧部,而并不限于底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228a共有四个,其中两个靠近第一活动件22a左侧,另外两个靠近第一活动件22a右侧。四定位孔228a呈间隔设置,且成直线排列。左侧的二定位孔228a之间的距离与右侧的二定位孔228a之间的距离相同,并小于中间二定位孔228a之间的距离。第一活动件22a在顶面还开设固定槽226a。固定槽226a贯通第一活动件22a的前侧面及后侧面,并向上贯通顶面224a。固定槽226a位于顶面224a的中间,并高于四定位孔228a。固定槽226a具有二相对倾斜的侧壁及一水平的底壁。二侧壁之间的距离朝上逐渐增大,从而使固定槽226a呈现自下至上逐渐变宽的梯形。侧壁及底壁均为平面,以方便与插入固定槽226a内的元件配合。
第二活动件24a大致呈梯形,其包括平坦的底面240a、倾斜的侧面242a及弯曲的顶面244a。第二活动件24a的底面240a为平面,其平行于未形变的功能元件30a。第二活动件24a具有二侧面242a,每一侧面242a均为平面,且相对于底面240a倾斜。每一侧面242a与底面240a所夹的内角为钝角。钝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优选地,钝角大于100度且小于110度。二侧面242a向上且朝相反的方向延伸,以连接底面240a及顶面244a。第二活动件24a的顶面244a为圆弧形的拱面,其形成第二活动件24a的支撑面。顶面244a的高度从相对两端向中部逐渐增大,从而形成凸面。顶面244a所跨设的角度大于10度且小于30度。可以理解地,顶面244a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凸面,比如具有六面体的一半的形状的凸面、八面体的一半的形状的凸面、十面体的一半的形状的凸面等等。
第二活动件24a开设有二定位槽248a,二者分别靠近第二活动件24a的左右两侧。定位槽248a贯穿第二活动件24a的前侧面(即第二活动件22的外表面)及后侧面(即第二活动件22的内表面)。定位槽248a为圆弧形,其弯曲的方向与顶面244a的弯曲方向相反。定位槽248a的高度从相对两端向中部逐渐减小。定位槽248a包括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及连接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的二连接弧面。第一弧面平行于第二弧面且共圆心。第一弧面的长度小于第二弧面的长度。连接弧面大致呈半圆形,从而在定位槽248a的相对两端形成圆角。定位槽248a所跨设的角度大于顶面244a所跨设的角度,优选地,定位槽248a的跨设角度大于70度小于90度。二定位槽248a关于第二活动件24a的中线呈对称设置,二定位槽248a的弯曲方向相反,其中左侧的定位槽248a向下及略微向右弯曲,右侧的定位槽248a向下及略微向左弯曲。第二活动件24a进一步开设有固定孔246a。固定孔246a贯通第二活动件24a的前侧面及后侧面。固定孔246a位于二定位槽248a之间,且低于二定位槽248a。固定孔246a的直径小于定位孔228a的直径,且低于定位孔228a。
柔性组件20a还包括与活动件200a连接的定位件202a。特别地,第一活动件22a与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a通过定位件202a错开连接,其中第一活动件22a的前侧面的一部分与第二活动件24a的后侧面的一部分接触。定位件202a可在定位槽248a内滑动,从而使第一活动件22a相对第二活动件24a活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202a包括第一定位件26a及第二定位件28a。第一定位件26a用于将第一活动件22a与相邻的一第二活动件24a连接,第二定位件28a用于将第一活动件22a与另一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a连接。第二定位件28a与第一定位件26a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件28a与第一定位件26a均包括第一定位轴270a及第二定位轴272a。第一定位件26a的第一定位轴270a及第二定位轴272a分别穿过第一活动件22a的右侧的二定位孔228a并穿入相邻的一第二活动件24a的左侧定位槽248a内;第二定位件28a的第一定位轴270a及第二定位轴272a穿过第一活动件22a的左侧的二定位孔228a并穿入相邻的另一第二活动件24a的右侧定位槽248a内。第一定位件26a的第一定位轴270a及第二定位轴272a相互隔开,且二者之间的间距在柔性组件20a形变时保持不变;第二定位件28a的第一定位轴270a及第二定位轴272a相互隔开,且二者之间的间距在柔性组件20a形变时也保持不变。第一定位轴270a的长度大于第二定位轴272a的长度,且第一定位轴270a相比第二定位轴272a更靠近第一活动件22a的中心。
第二定位件28a的第一定位轴270a与第二定位轴272a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定位件26a的第一定位轴270a与第二定位轴272a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定位件28a的第一定位轴270a与第一定位件26a的第一定位轴270a或第二定位轴272a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定位件28a的第二定位轴272a与第一定位件26a的第一定位轴270a或第二定位轴272a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件28a的第一定位轴270a与第二定位轴272a的结构不同,第一定位件26a的第一定位轴270a与第二定位轴272a的结构不同,但第二定位件28a的第一定位轴270a与第一定位件26a的第一定位轴270a结构相同,第二定位件28a的第二定位轴272a与第一定位件26a的第二定位轴272a结构相同。第一定位件26a的第一定位轴270a包括螺丝,其由螺帽及从螺帽垂直延伸的螺杆组成。第一定位件26a的第一定位轴270a从前向后依次穿过第二活动件24a的定位槽248a并穿入相邻一第一活动件22a的一定位孔228a内。螺帽抵接第二活动件24a的前侧面而防止第一定位轴270a脱落。第一定位件26a的第二定位轴272a包括凸柱,其为杆状结构。凸柱穿过第一活动件22a的定位孔228a并穿入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a的定位槽248a内。第一定位件26a的第一定位轴270a及第二定位轴272a与第二定位件28a的第一定位轴270a及第二定位轴272a关于第一活动件26a的中线对称设置。第二定位件28a的第一定位轴270a包括螺丝,其由螺帽及从螺帽垂直延伸的螺杆组成。第二定位件28a的第一定位轴270a从前向后依次穿过第二活动件24a的定位槽248a并穿入相邻第一活动件22a的一定位孔228a内。螺帽抵接第二活动件24a的前侧面而防止第一定位轴270a脱落。第二定位件28a的第二定位轴272a包括凸柱,其为杆状结构。凸柱穿过第一活动件22a的定位孔228a并穿入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a的定位槽248a内。第一定位轴270a、第二定位轴272a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定位槽248a的宽度,从而可紧密地配合于定位槽248a内。第一定位件26a或第二定位件28a的第一定位轴270a与第二定位轴272a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槽248a的长度,从而使得第一定位轴270a及第二定位轴272a可在定位槽248a内滑动,进而带动第二活动件24a相对第一活动件22a移动。
当柔性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比如展开的平板状态),第二活动件24a相对于第一活动件22a展开。第二活动件24a与第一活动件22a并排齐平,第一定位件26a的第一定位轴270a抵靠第二活动件24a的定位槽248a的第一末端,第一定位件26a的第二定位轴272a与第二活动件24a的定位槽248a的第二末端隔开,其中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分别位于定位槽248a的相对两端。当柔性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比如收拢的圆环状态),第二活动件24a相对第一活动件22a收拢。第二活动件24a与第一活动件22a并排形成夹角,第二活动件24a相对第一活动件22a倾斜。第一定位件26a的第一定位轴270a与第二活动件24a的定位槽248a的第一末端隔开,第一定位件26a的第二定位轴272a与第二活动件24a的定位槽248a的第二末端抵接。同理,第二定位件28a在不同状态时也具有与第一定位件26a相似的位置关系,此不再赘述。
与前一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二活动件24a相对于第一活动件22a具有旋转圆心O,其高于第一活动件22a的顶面224a,并优选位于功能元件30a内部靠上的位置,以确保柔性装置在形变时功能元件30a不会被拉伸或压缩。特别地,旋转圆心O高于功能元件30a的支撑板34a,并位于柔性功能屏32a的内部靠上的位置。
为使柔性装置在形变时能够自定位在任意的位置,柔性组件20a还包括用于调节阻尼的限位件204a。限位件204a活动套设于定位件202a上而控制对活动件200a施加的力度,以调节柔性组件20a形变时的阻尼。特别地,第二定位件28a及第一定位件26a的第一定位轴270a在穿出定位孔228a之后均与限位件204a锁固。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04a为设有弹片205a的锁持件206a(即螺母),其通过螺纹与第一定位轴270a的末端的螺纹锁合。弹片205a弹性抵压并夹设在螺母与第一活动件22a的后侧面之间。并且,通过调节限位件204a与第一定位轴270a的锁紧程度,可以调节弹片205a对第一活动件22a施加的弹力,从而控制柔性组件20a旋转时的阻尼。当阻尼调节至恰当的数值时,柔性组件20a在旋转时可以定位在任何的位置,从而适应更多的形状需求。
特别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26a及第二定位件28a的第一定位轴270a及第二定位轴272a的底面均形成有平面,用于与第一活动件22a的定位孔228a的平面配合,以此对周向进行限位。也就是说,第一定位轴270a及第二定位轴272a在穿入定位孔228a之后,其平面与定位孔228a内的平面抵接,从而防止第一定位轴270a及第二定位轴272a在定位孔228a内发生旋转。
本实施例中在与限位件204a抵接的第一活动件22a上全部开设定位孔228a的目的在于减少或防止弹片205a的磨损。前一实施例中,弹片272是直接与第二活动件24相抵接。由于第二活动件24在柔性装置形变时会发生移动及旋转,而弹片272的位置是相对于第一活动件22固定的,因此第二活动件24在移动及旋转时弹片272将会与第二活动件24的表面产生摩擦。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摩擦将会导致弹片272出现磨损,从而影响到柔性装置的阻尼。因此,本实施例才将弹片205a与在柔性装置形变时相对弹片205a位置固定的第一活动件22a相抵持,由于第一活动件22a与弹片205a的位置相对固定,不会由于柔性装置形变而发生移动,因而可以防止弹片205a与第一活动件22a的表面出现的刮擦情况,从而减少或避免弹片205a出现磨损。进一步地,第一定位件26a及第二定位件28a被平面所限位而无法在定位孔228a内旋转,从而使得套设在第一定位轴270a上的弹片205a也无法相对于第一活动件22a旋转。因此,通过上述方式,弹片205a不仅无法相对第一活动件22a移动,也无法相对第一活动件22a旋转,从而最大程度上确保了弹片205a与第一活动件22a之间的恒定的位置关系,有利于防止弹片205a出现磨损。
另一方面,尽管前述实施例采用了第二活动件24的旋转圆心O高于支撑板34的方式来避免功能元件30出现拉伸或压缩的情况,但由于支撑板34是直接焊接在第一活动件22及第二活动件24的顶部,由于装配及零件尺寸公差的原因,无法确保各元件恰好位于理想的位置上。因此,在柔性装置形变时,容易出现由于公差原因导致支撑板34及功能元件30仍旧会拉伸或压缩的情况。为此,本实施例采用不同结构及装配方式的支撑板34a来为公差提供一定的容差区间。
请一并参阅图22-23,功能元件30a包括支撑板34a及贴设于支撑板34a上的柔性功能屏32a。柔性功能屏32a与前述实施例的柔性功能屏32结构相同。支撑板34a的材质与前述实施例的支撑板34的材质相同,也可由金属的板材或片材一体成型。支撑板34a为刚性材料,且可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支撑板34a包括板体340a及从板体340a相对两侧延伸的固定片342a。板体340a的面积与柔性功能屏32a的面积相当或大于柔性功能屏32a的面积,其用于支撑功能元件30a的柔性功能屏32a。板体340a的每侧均具有多个固定片342a。每一固定片342a从板体340a一体弯折而成。每一固定片342a垂直于板体340a。固定片342a上开设有固定孔343a。每一固定片342a通过接合片344a与板体340a连接。接合片344a为弯折的弧形片,其一端与板体340a连接,另一端与固定片342a连接。接合片344a的宽度小于固定片342a的宽度。支撑片34a在接合片344a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二内凹的凹部345a。二凹部345a关于接合片344a的中线对称设置。每一凹部345a的宽度沿着朝向固定片342a的方向逐渐增大,从而形成大致三角状。每一凹部345a贯通板体340a的上下表面。凹部345a的作用是为了减少或防止固定片342a在弯折时带动板体340a在接合片344a附近的区域发生形变,从而保持住板体340a的形状。优选地,凹部345a的深度与接合片344a的宽度的比值介于1至2之间。
装配时,支撑板34a的固定片342a的各固定孔343a与柔性组件20a的各第二活动件24a的固定孔246a对齐,固定件29a(如图20所示的螺丝)穿过固定片342a的固定孔343a并锁入第二活动件24a的固定孔246a内,从而将固定片342a与第二活动件24a锁固。在这种情况下,板体340a的底部与第一活动件22a及第二活动件24a的顶部可分离地抵接,固定片342a与第二活动件24a的侧部固定。当柔性组件20a形变时,通过第二活动件24a带动固定片342a旋转及移动,进而带动板体340a发生形变,形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固定片342a的固定孔343a的直径略大于螺丝的直径,使螺丝可在固定孔343a内具有少许的活动空间。螺丝的活动空间可抵消零件公差或装配公差,避免前述实施例中由于焊接所导致的拉伸或压缩的问题。进一步地,由于支撑板34a的固定片342a是通过宽度较小的接合片344a与板体340a连接,因而固定片342a可以通过接合片344a在上下方向(即竖直方向)具备一定的弹性活动能力,从而可进一步抵消零件公差或装配公差。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34a是通过固定片342a与柔性组件20a固定的,也就是说,支撑板34a的板体340a底面与柔性组件20a的第一活动件22a及第二活动件24a并无直接的固定关系。
可以理解地,实际上,只要确保支撑板34a的板体340a底面与第一活动件22a及第二活动件24a为可分离地接触即可达到至少部分消除零件或装配公差所引发的问题。即使支撑板34a的固定片342a是彻底固定在第二活动件24a的侧面(比如通过焊接将固定片342a接合在第二活动件24a侧面),由于板体340a是可活动地与第一活动件22a及第二活动件24a的顶面224a、244a抵接,因而板体340a本身就可相对第一活动件22a及第二活动件24a的顶面224a、244a略微移动来抵消零件或装配公差;并且,固定片342a本身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形变空间来抵消零件或装配公差。因此,即使固定片342a采用非螺丝穿设的方式固定,也仍然可以达到减小或抵消零件或装配公差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26a及第二定位件28a的长度均较小,而没有如前述实施例一般连接柔性装置的相对两侧,从而给柔性装置内部留出更多的空间来收容各种电子元件。但是,由于缺少了同时连接柔性装置相对两侧的元件,导致柔性装置的结构稳固性不高。为加固柔性装置,本实施例还加装了跨设柔性装置相对两侧的连接杆40a。连接杆40a为纵长的杆件,其一端插入柔性装置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a的固定槽226a内,另一端插入柔性装置相对另一侧的正对的第一活动件22a的固定槽226a内。连接杆40a的形状与固定槽226a的形状匹配,其包括水平的底面及二倾斜的侧面。连接杆40a的底面与固定槽226a的底壁抵接,侧面与固定槽226a的侧壁抵接,从而被限位于固定槽226a内,防止在周向出现转动。通过连接杆40a的连接,可以将柔性装置左右两侧的第一活动件22a进一步固定起来,从而使整体的结构更加稳固。优选地,连接杆40a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固定于柔性装置相对两侧的固定槽226a内。由于连接杆40a是设于第一活动件22a的顶部,因而基本不会对柔性装置的内部空间造成太大的影响,从而使柔性装置内部可以容纳更多的电子元件。
同样地,与前述实施例相似,本实施例的柔性装置也可以仅包括第一定位轴270a,此时第一定位件26a即为第一定位轴270a,相应地,第二活动件24a的定位槽248a对应缩短;第二定位件28a也可仅包括第一定位轴270a,此时第二定位件28a即为第一定位轴270a,相应地,第二活动件24a的定位槽248a也对应缩短;此种仅包括单个第一定位轴270a的结构同样可实现与上述同时使用第一定位轴270a及第二定位轴272a相同的效果。还可以理解地,在极端情况下,柔性组件20a的每一侧还可仅包含一个第一活动件22a及一个第二活动件24a,或者仅在一侧包含一个第一活动件22a或第二活动件24a,甚至于还可以将柔性组件20a设置于壳体10a中间,使柔性组件20a仅包括一个第一活动件22a及第二活动件24a,也仍然可实现柔性装置的形态切换以及保持功能元件30a不被拉伸或减少功能元件30a被拉伸的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24-27,壳体10a由多个连接件100a组成。这些连接件100a包括多个形状及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接件12a。第一连接件12a可采用硬质的材料制造,比如塑料、金属等,以保护壳体10a内部的电子器件。第一连接件12a包括基板120a及从基板120a相对两端向上延伸的侧壁140a。每一侧壁140a的顶部在靠近外侧的位置形成凸缘,用于与支撑板34a的板体340a抵接而对板体340a定位。第一连接件12a还包括二凸出的挡板160a。二挡板160a分别靠近相对两端的侧壁140a,并与临近的侧壁140a通过间隙162a隔开。每一挡板160a的高度与临近的侧壁140a的高度相近。每一侧壁140a上开设一固定孔146a,临近的挡板160a上也开设一固定孔166a,二者均与相应的第二活动件24a的固定孔246a对齐。
柔性装置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a及第二活动件24a放置于第一连接件12a的基板120a顶面,并靠近位于同侧的挡板160a;柔性装置另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a及第二活动件24a放置于第一连接件12a的基板120a顶面,并靠近位于同侧的挡板160a。第二活动件24a的外表面与挡板160a的内表面抵持,从而被限位于连接件100a上。支撑板34a的固定片342a插入挡板160a与临近的侧壁140a的间隙162a内,固定件29a依次穿过第一连接件12a的侧壁140a的固定孔146a、固定片342a的固定孔343a、挡板160a的固定孔166a并锁入第二活动件24a的固定孔246a内,从而将连接件100a、支撑板34a及第二活动件24a固定。
在柔性装置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及介于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的其他状态时,相邻的第一连接件12a之间保持隔开,二者之间形成开槽122a。换句话说,各第一连接件12a在柔性组件20a形变时会相对移动但始终保持隔开。
请一并参阅图28-29,壳体10a还包括第二连接件18a,其结构与第一连接件12a相似,仅宽度有所增大。第二连接件18a的各元件名称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可参考第一连接件12a。特别地,第二连接件18a的基板180a在其中部开设贯通槽182a,用于收容连接端子50a。连接端子50a用于与外界的充电装置或者数据处理装置连接,以给柔性装置充电或者传输数据。第二连接件18a的前侧壁184a还开设有开关孔186a,用于收容开关组件52a,以实现对柔性装置的开启或关闭。第二连接件18a的前侧壁184a还在开关孔186a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二穿孔188a。第二连接件18a仅在后侧壁184a附近设有挡板185a,其同样与后侧壁184a通过间隙隔开。
柔性组件20a还包括设于第二连接件18a上的第三活动件26a。第二连接件18a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第三活动件26a,用于与相应一侧的二第一活动件22a活动连接。第三活动件26a的构造与第二活动件24a的构造相同,仅长度有所区别。本实施例中,第三活动件26a的长度大于第二活动件24a的长度。第三活动件26a的各元件的名称、位置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与第二活动件24a相似。第三活动件26a也包括二定位槽268a及位于二定位槽268a之间的固定孔266a。第三活动件26a的二定位槽268a的朝向与第二活动件24a的二定位槽248a的朝向相同,但第三活动件26a的二定位槽268a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活动件24a的二定位槽248a之间的距离。第三活动件26a的顶面还开设固定槽264a。第三活动件26a的固定槽264a的宽度大于第一活动件22a的固定槽226a的宽度。
进一步地,柔性装置在第二连接件18a上方还设有连接梁42a,其尺寸大于其他位置处的连接杆40a的尺寸。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二连接件18a上方的连接梁42a的宽度及长度均大于其他位置处的连接杆40a的宽度及长度。连接梁42a在其前端形成定位块420a,并在定位块420a的前表面形成外凸的二凸点422a。连接梁42a的后端插设于柔性装置后侧的第三活动件26a的固定槽266a内,前端插设于柔性装置前侧的第三活动件26a的固定槽266a内,定位块420a抵接于第三活动件26a的前表面及第二连接件18a的前侧壁184a的后表面之间,凸点422a插入第二连接件18a的穿孔188a内,从而对整体的构造进行加固。进一步地,支撑板34a在对应第二连接件18a二穿孔188a的位置形成尺寸较小的二固定片346a,每一固定片346a上开设与穿孔188a对齐的固定孔347a。二尺寸较小的固定片346a插入第二连接件18a的侧壁184a与定位块420a之间形成的缝隙内。定位块420a的凸点422a还插入固定片346a的固定孔347a内,以与支撑板34a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30-31,与前述实施例相同,考虑到控制器60a、电池70a、通信模块等电子器件均不耐弯折,为了对这些电子器件进行保护,壳体10a还包括分别设在相对两端的二端盖19a。该二端盖19a主要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每一端盖19a可采用与第一连接件12a及第二连接件18a相同的硬质材料制造。每一端盖19a包括基板190a及从基板190a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192a。基板190a大致呈半圆形,其面积大于第一连接件12a或第二连接件18a的基板120a、180a面积,并大于第一连接件12a与第二连接件18a的基板120a、180a面积之和。侧壁192a在其顶面靠近外侧的位置形成凸缘。支撑板34a的板体340a同时抵靠侧壁192a顶面及凸缘内侧面。由于端盖19a的基板190a面积较大,因而可以提供较大的收容空间来容置不耐弯折的电子器件。比如,电池70a可以收容于其中一个端盖19a内,控制器60a、通信模块、电路板等电子器件可以收容于另一个端盖19a内。电池70a与控制器60a、通信模块、电路板之间通过导线或柔性电路板连接。柔性触摸屏或柔性显示屏通过柔性电路板与电路板连接,从而实现与控制器60a、通信模块、电池70a之间的电连接。由于分别位于二端盖19a内,因而电池70a与控制器60a也分别位于柔性组件20a的相对两端。电池70a与控制器60a在柔性组件20a形变时也会跟随移动,从而改变二者之间的距离。特别地,电池70a与控制器60a的距离会随着柔性组件20a朝向第二状态形变而逐渐减小。
通过将电池70a与其他的电子器件分别设置在两个分离的端盖19a内,可有效节省柔性装置的内部空间,使柔性装置更为轻薄、小巧。并且,电池70a与其他电子器件分离的设计还可以防止电池70a与其他电子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相互影响,从而确保电池70a及其他电子器件正常工作。
特别地,右侧的端盖19a内还形成有音腔194a,用于收容扬声器196a。音腔194a由多块竖直的隔板193a合围而成,扬声器196a插设于这些隔板193a之间,并被盖板195a覆盖于音腔194a内。右侧端盖19a还对应音腔194a的位置开设有多个出音孔,用于供扬声器196a出音。
本实施例的柔性组件20a还包括第四活动件28a,其位于端盖19a内,用于将第一活动件22a/第二活动件24a与端盖19a连接。第四活动件28a的左半部分与第二活动件24a的左半部分结构及形状相同,也具有定位槽288a。第四活动件28a的右半部分呈矩形,其中部开设穿孔286a,用于供定位件202a穿设而锁固于端盖19a的侧壁192a上。
本实施例的第一活动件22a及第二活动件24a的顶面224a、244a均为圆弧面,且第二活动件24a在绕第一活动件22a旋转后,第二活动件24a与第一活动件22a的顶面244a、224a共同形成连续的圆弧面(第一活动件22a及第二活动件24a的顶面224a、244a的曲率为连续分布),从而使整个柔性装置形成圆环。并且,第一活动件22a及第二活动件24a的顶面224a、244a在垂直于顶面224a、244a的平面内的投影共同形成连续的圆弧(第一活动件22a及第二活动件24a的顶面224a、244a在垂直于顶面224a、244a的平面内的投影的曲率为连续分布),从而使得柔性装置能较好地适应手腕的形状。
特别地,当柔性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支撑板34a的板体340a底面与第一活动件22a与第二活动件24a的顶面224a、244a的顶部位置接触,支撑板34的板体340a底面与第一活动件22a及第二活动件24a的顶面224a、244a的顶部附近的其他位置分离;在第二状态时,除第一活动件22a与第二活动件24a的顶面224a、244a顶部之外,支撑板34a的板体340a底面还与第一活动件22a及第二活动件24a的顶面224a、244a的顶部附近的其他位置接触。换句话说,支撑板34a在第二状态时与第一活动件22a或第二活动件24a顶面224a、244a的接触面积大于支撑板34a在第一状态时与第一活动件22a或第二活动件24a顶面224a、244a的接触面积。当然,可以理解地,实际上单一的活动件200a也可以对支撑板34a的板体340a提供充分的支撑,因而板体340a也不必都与第一活动件22a及第二活动件24a的顶面224a、244a可分离地接触,而是可以仅与第一活动件22a的顶面224a或者第二活动件24a的顶面244a接触。
进一步地,当柔性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每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a的侧面222a与正对的相邻的第一活动件22a的侧面222a通过间隙隔开,每一侧的第二活动件24a的侧面242a与正对的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a的侧面242a隔开;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每一侧的第一活动件22a的侧面222a与正对的相邻的第一活动件22a的侧面222a接触,每一侧的第二活动件24a的侧面242a与正对的相邻的第二活动件24a的侧面242a接触。
在前述二实施例中,各弹片205a的阻尼被调整成一致,使得各位置处的第一活动件22a与第二活动件24a以相同的阻力相对活动。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柔性装置的变形通常是通过双手拉住两端的端盖19a来进行的。由于各位置处的阻力相同,因而施加的外部作用力在从两端朝向中部的传递过程中,有些位置会跳过而直接传递到下一级的第一活动件22a/第二活动件24a。由此,导致柔性装置无法变形成理想的圆环形,而是在某些位置保持原有的展开状态。为此,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可降低或防止柔性装置变形不完整的实施方式。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设定连接第一活动件22a与第二活动件24a的定位件202a为第一活动件22a与第二活动件24a的转轴,通过将各转轴的阻尼设置不同,可以降低或防止柔性装置变形不完整。对于第一实施例而言,转轴包括第一定位件26及第二定位件28的第一定位轴260、280;对于第二实施例而言,转轴包括第一定位件26a及第二定位件28a的第一定位轴270a;对于仅包含第一定位轴260、280、270a(即不包含第二定位轴262、282、272a)的情况而言,转轴包括第一定位件26、26a及第二定位件28、28a的第一定位轴260、280、270a。
转轴的阻尼可以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大,比如从第二连接件18a的位置朝向二端盖19a的位置逐渐增大;转轴的阻尼也可以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减小,比如从第二连接件18a的位置朝向二端盖19a的位置逐渐减小。由此,柔性装置在变形时,由于阻尼是呈梯度变化,从两端传递到中间的外部作用力可依次地按照阻尼从小到大的顺序带动第一活动件22a/第二活动件24a变形,使得不会出现局部不变形的情况。
阻尼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弹片502a与第一活动件22a的抵持程度来实现。通过旋转螺母,使弹片502a的松紧发生变化,从而以不同的程度抵持第一活动件22a的后侧面。
当然,可以理解地,除了弹片502a之外,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不同阻尼的调节效果,比如以不同直径的定位件202a穿设于定位槽248a内,直径越大,定位件202a与定位槽248a的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抵持地越紧密,从而使得阻尼越大;又比如可以在定位件202a穿入定位槽248a的部分套设不同摩擦系数的胶圈,胶圈摩擦系数越高,阻尼越大。
上述阻尼呈现梯度递增或递减的目的是为了使柔性装置能够顺利地形变成圆环形。可以理解地,对于不同的应用场合,柔性装置实际可形变成不同的状态,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比如柔性装置可以形变成拱桥状,方便放置于桌面上来观察功能元件30a的内容,或者对功能元件30a进行操作。或者柔性装置也可以形变成山脊状,方便分别从前后进行观看或操作。因此,为了定位在各种状态,各转轴的阻尼也可以做相应调整。特别地,对于某些弯折位置(如拐角位置或尖角位置)的阻尼可以设定为最小,使得在变形时这些拐角或尖角位置最先发生变形,从而形成拐角或尖角;对于需要保持平直状态的位置,阻尼可以设定为最大,使得这些位置可以在柔性装置形变时维持住形状。
上述阻尼变化的情况同时适用于前述二实施方式,即不仅适用于上述第二实施例方式,还同时适用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
Claims (17)
1.一种柔性装置,包括功能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活动件及多个第二活动件,各第二活动件通过转轴与相应的第一活动件旋转连接,第二活动件相对第一活动件旋转时带动柔性装置形变,一转轴处的旋转阻尼不同于另一转轴处的旋转阻尼,所述第一活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活动件更靠近所述柔性装置的壳体外侧,所述转轴上套设有抵持第一活动件的限位件,限位件相对所述转轴活动而调节所述转轴处的旋转阻尼,所述限位件包括套设于转轴上的弹片及锁持件,弹片弹性夹持于锁持件与第一活动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另一转轴相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转轴处的旋转阻尼从柔性装置的相对两端朝向中部呈梯度变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转轴处的旋转阻尼从柔性装置的相对两端朝向中部逐渐增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转轴处的旋转阻尼从柔性装置的相对两端朝向中部逐渐减小。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柔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活动件相对第一活动件旋转时带动柔性装置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形变,第二状态相比第一状态更为收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状态的柔性装置具有弯折位置,位于弯折位置的转轴处的旋转阻尼小于非弯折位置的转轴处的旋转阻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包括螺帽及螺杆,螺帽抵持于第二活动件,螺杆穿过第二活动件并穿出第一活动件,限位件套设于螺杆穿出第一活动件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动件开设定位孔,第二活动件开设定位槽,螺杆活动穿设于第二活动件的定位槽内,并穿过第一活动件的定位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杆穿过第一活动件的定位孔时被定位孔在周向限位。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活动件的顶面为凸弧面,第二活动件的定位槽为弧形,第二定位件的定位槽的弯曲方向与凸弧面的弯曲方向相反。
12.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柔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活动件相对第一活动件旋转的圆心位于功能元件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柔性装置,其特征在于:功能元件包括贴设于第二活动件顶部的支撑板及贴设于支撑板上的柔性功能屏,第二活动件相对第一活动件旋转的圆心高于支撑板并位于柔性功能屏内。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包括板体及从板体延伸的固定片,板体抵接第二活动件的顶部,固定片与第二活动件的侧部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柔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板体可分离地抵接第二活动件的顶部。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柔性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片通过穿设固定片及第二活动件侧部的螺丝固定于第二活动件的侧部。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柔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状态时,板体抵接第二活动件的顶部并与顶部附近的区域隔开;在第二状态时,板体抵接第二活动件的顶部及顶部附近的区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6/090479 WO2018014196A1 (zh) | 2016-07-19 | 2016-07-19 | 柔性装置 |
PCT/CN2016/090478 WO2018014195A1 (zh) | 2016-07-19 | 2016-07-19 | 柔性装置 |
CNPCT/CN2016/090479 | 2016-07-19 | ||
CNPCT/CN2016/090478 | 2016-07-19 | ||
CNPCT/CN2016/090477 | 2016-07-19 | ||
PCT/CN2016/090477 WO2018014194A1 (zh) | 2016-07-19 | 2016-07-19 | 柔性装置 |
PCT/CN2017/071873 WO2018014530A1 (zh) | 2016-07-19 | 2017-01-20 | 柔性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66739A CN108366739A (zh) | 2018-08-03 |
CN108366739B true CN108366739B (zh) | 2021-08-17 |
Family
ID=60991710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04187.4A Active CN108366739B (zh) | 2016-07-19 | 2017-01-20 | 柔性装置 |
CN201780004189.3A Active CN108368965B (zh) | 2016-07-19 | 2017-01-20 | 柔性装置 |
CN201780004192.5A Pending CN108289532A (zh) | 2016-07-19 | 2017-01-20 | 柔性装置 |
CN20178000430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69786B (zh) | 2016-07-19 | 2017-02-13 | 柔性装置 |
CN201780004304.7A Pending CN108292150A (zh) | 2016-07-19 | 2017-02-13 | 支撑组件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04189.3A Active CN108368965B (zh) | 2016-07-19 | 2017-01-20 | 柔性装置 |
CN201780004192.5A Pending CN108289532A (zh) | 2016-07-19 | 2017-01-20 | 柔性装置 |
CN20178000430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69786B (zh) | 2016-07-19 | 2017-02-13 | 柔性装置 |
CN201780004304.7A Pending CN108292150A (zh) | 2016-07-19 | 2017-02-13 | 支撑组件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11459808B2 (zh) |
EP (5) | EP3489567B1 (zh) |
JP (5) | JP2019523056A (zh) |
KR (5) | KR20190028792A (zh) |
CN (5) | CN108366739B (zh) |
CA (5) | CA3034150A1 (zh) |
WO (5) | WO201801453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395051B1 (en) * | 2016-04-29 | 2020-10-07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Flexible structures |
JP6847445B2 (ja) * | 2017-02-15 | 2021-03-24 |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 多軸ヒンジ装置およびこの多軸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
TWI612207B (zh) * | 2017-04-25 | 2018-01-21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鉸接組件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
EP3767611A1 (en) * | 2018-03-12 | 2021-01-20 |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 Bending component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
CN110500492B (zh) * | 2018-05-18 | 2020-12-08 |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挠性结构及具有挠性结构的组合体 |
CN110513389B (zh) * | 2018-05-21 | 2021-06-15 |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挠性结构及具有挠性结构的组合 |
CN110557476A (zh) * | 2018-05-31 | 2019-12-10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 |
CN110547562B (zh) * | 2018-05-31 | 2021-06-01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链节组件及终端 |
CN110554737B (zh) * | 2018-05-31 | 2023-01-20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链节组件及其终端 |
CN110547553B (zh) * | 2018-05-31 | 2021-10-15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穿戴设备链节及其表带 |
CN110547561B (zh) * | 2018-05-31 | 2021-08-0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链条组件及终端 |
CN110554767B (zh) * | 2018-05-31 | 2025-02-18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 |
CN110547555B (zh) * | 2018-05-31 | 2021-12-24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链节组件及其穿戴设备 |
CN110547560B (zh) * | 2018-05-31 | 2021-11-1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链节及表带组件、穿戴设备 |
TWI675356B (zh) * | 2018-09-06 | 2019-10-21 |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 多連桿式鉸鏈及電子裝置 |
CN109256048B (zh) * | 2018-11-08 | 2024-09-10 | 上海富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屏幕的折叠机构 |
CN109600466B (zh) * | 2018-12-15 | 2020-07-07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WO2020124580A1 (zh) * | 2018-12-21 | 2020-06-25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金属片的固定方法及柔性显示设备 |
CN111536139B (zh) * | 2019-03-04 | 2021-10-1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链节 |
JP7268853B2 (ja) * | 2019-05-17 | 2023-05-08 | スタッフ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用ヒンジ機構 |
CN110332217B (zh) * | 2019-05-30 | 2021-10-15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步机构、折叠显示装置及通讯设备 |
TWI696062B (zh) * | 2019-06-25 | 2020-06-11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捲折拉伸定位結構及使用其之電子裝置 |
CN110338527B (zh) * | 2019-06-28 | 2021-04-02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链节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CN110432603B (zh) * | 2019-06-28 | 2021-05-04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链节连接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
CN110353370B (zh) * | 2019-06-28 | 2021-05-18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链条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
CN110448019A (zh) * | 2019-06-28 | 2019-11-15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链条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
CN209823807U (zh) * | 2019-07-09 | 2019-12-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TWI688324B (zh) | 2019-08-02 | 2020-03-1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摺疊式電子裝置 |
CN112392853B (zh) * | 2019-08-16 | 2022-01-1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WO2021042122A1 (en) * | 2019-08-27 | 2021-03-04 | Google Llc | Hinge mechanism and foldable device having same |
CN110879671B (zh) * | 2019-11-07 | 2021-09-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971724B (zh) * | 2019-11-25 | 2021-06-04 | 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外折屏手机用转轴机构 |
TWI751461B (zh) * | 2019-12-16 | 2022-01-0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穿戴式生理訊號偵測裝置 |
CN111600979A (zh) * | 2020-05-22 | 2020-08-2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可弯折显示屏的支撑骨架及可弯折显示屏 |
US11416039B2 (en) * | 2020-06-08 | 2022-08-16 | Fositek Corp. | Complex moving/rotating pivot shaft device |
CN113803575A (zh) * | 2020-06-12 | 2021-1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屏支撑装置及智能终端 |
CN113983067B (zh) * | 2020-11-25 | 2024-06-04 |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 内斜槽与半圆弧结合的u型内折转动机构 |
US11533813B1 (en) * | 2021-07-21 | 2022-12-20 | Rockwell Collins, Inc. | Touchscreen display panel gripping mechanism and bezel |
CN114046313B (zh) * | 2021-11-25 | 2023-08-2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铰链、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EP4298949B1 (fr) | 2022-06-30 | 2025-02-26 | Comadur SA | Bracelet avec maillons en materiau dur |
EP4298948B1 (fr) | 2022-06-30 | 2025-02-26 | Comadur S.A. | Bracelet avec maillons en materiau dur |
CN115273662B (zh) * | 2022-07-15 | 2024-11-19 | 深圳市联建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led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515835A (de) * | 1970-04-24 | 1971-11-30 | Gebr Hennig Gmbh | Gliederbahn |
JPS5235731Y2 (zh) * | 1972-04-14 | 1977-08-15 | ||
EP0118774A1 (fr) * | 1983-02-15 | 1984-09-19 | Paul Houriet | Bracelet articulé |
JPS615092U (ja) * | 1985-04-01 | 1986-01-13 | ヤマハ株式会社 | バンド |
US4961126A (en) * | 1988-07-04 | 1990-10-02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Structure of a device casing |
JP2536491Y2 (ja) * | 1990-05-14 | 1997-05-21 |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 時計バンドの構造 |
IT227994Y1 (it) * | 1992-02-28 | 1998-02-05 | Morellato Spa | Struttura di cinturino |
ES2130812T3 (es) * | 1995-05-15 | 1999-07-01 | Braloba Ag | Pulsera de reloj. |
JP2003079410A (ja) * | 2001-09-17 | 2003-03-18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バンド |
JP2003144209A (ja) * | 2001-11-16 | 2003-05-20 | Ricoh Elemex Corp | 腕時計用バンド |
JP4058494B2 (ja) * | 2003-07-14 | 2008-03-12 | 株式会社クリエイション・ルネ | マグネット付きバンド |
JP2005034292A (ja) * | 2003-07-18 | 2005-02-10 | Casio Comput Co Ltd | バンド |
JP4301881B2 (ja) * | 2003-07-18 | 2009-07-22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バンド |
US7056246B2 (en) * | 2003-10-24 | 2006-06-06 | Borgwarner Inc. | Compliant chain guide with multiple joints |
CN2660959Y (zh) * | 2003-11-10 | 2004-12-08 | 詹世阳 | 易拆装式的手表表带单元 |
US20070117600A1 (en) * | 2005-11-21 | 2007-05-24 | Robertson William H Jr | Flexible hing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EP2057914B1 (fr) * | 2007-11-06 | 2016-07-06 | Rolex Sa | Bracelet à maillons articulés |
TWI378781B (en) * | 2008-03-12 | 2012-12-11 | Jung Tang Huang | A belt integrated with stress sensing and output reaction |
JP2010218102A (ja) * | 2009-03-16 | 2010-09-30 | Sony Corp | 電子機器 |
US9372504B2 (en) * | 2009-10-13 | 2016-06-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ulti display apparatus and hinge device therefor |
CH704963B1 (fr) * | 2011-05-16 | 2015-08-14 | Buccellati Watches Sa | Bracelet pour une pièce d'horlogerie. |
US9176535B2 (en) * | 2011-06-03 | 2015-11-03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Flexible display flexure assembly |
CN102297322B (zh) * | 2011-07-03 | 2013-04-10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支架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和灯具 |
EP2546721B1 (en) * | 2011-07-11 | 2020-12-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Flexible display with display support |
EP2604140B1 (fr) * | 2011-12-16 | 2014-08-13 | The Swatch Group Management Services AG | Maillon anti-rotation |
CN103161819B (zh) * | 2012-02-27 | 2015-04-2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铰链装置和包括其的电子设备 |
KR20140002243A (ko) * | 2012-06-28 | 2014-01-0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US8971032B2 (en) * | 2012-11-02 | 2015-03-03 | Blackberry Limited | Support for a flexible display |
US9013864B2 (en) * | 2012-11-02 | 2015-04-21 | Blackberry Limited | Support for a flexible display |
TWM453753U (zh) * | 2012-12-21 | 2013-05-21 | First Dome Corp | 多節式轉軸結構 |
KR101452871B1 (ko) * | 2013-01-11 | 2014-10-22 | (주) 프렉코 | 접철 가능한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014445B1 (ko) * | 2013-09-27 | 2019-08-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착용형 기기 |
KR102171118B1 (ko) * | 2013-09-30 | 2020-10-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접철식 기기 |
GB2520271A (en) * | 2013-11-13 | 2015-05-20 | Nokia Corp |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n apparatus comprising a bendable portion |
CN203692696U (zh) * | 2013-11-27 | 2014-07-09 | 深圳莱茵表业有限公司 | 双保险内工字架新型表带结构 |
WO2015093801A1 (ko) * | 2013-12-16 | 2015-06-25 | 주식회사 세네카 |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장치용 힌지모듈 |
EP3087812B9 (en) * | 2013-12-24 | 2021-06-09 | Flexterra, Inc. | Support structures for an attachable, two-dimensional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
CN106030688B (zh) * | 2013-12-24 | 2020-01-24 | 飞利斯有限公司 | 可挠性电子物品 |
WO2015100396A1 (en) * | 2013-12-24 | 2015-07-02 | Polyera Corporation | Support structures for a flexible electronic component |
KR102244807B1 (ko) * | 2014-03-07 | 2021-04-2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261641B1 (ko) * | 2014-05-13 | 2021-06-0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폴딩 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US10975603B2 (en) * | 2014-06-12 | 2021-04-13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Flexible display computing device |
CN105332995B (zh) * | 2014-06-26 | 2018-02-2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转轴及电子设备 |
CN204009613U (zh) * | 2014-07-03 | 2014-12-10 |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 |
US9612623B2 (en) | 2014-09-16 | 2017-04-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terminal |
KR102319835B1 (ko) * | 2014-09-22 | 2021-11-0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US9720376B2 (en) * | 2014-11-18 | 2017-08-01 | Sony Corporation | Band typ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ubstrate arrangement method |
US10449415B2 (en) * | 2014-12-01 | 2019-10-22 | Polar Electro Oy | Wrist-worn physical activity measurement apparatus |
KR101879556B1 (ko) * | 2014-12-08 | 2018-07-17 | 선전 로욜 테크놀로지스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가요성 스크린 보호 구조물 및 상기 보호 구조물을 제조하는 방법과, 상기 보호 구조물을 사용하는 가요성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
CN204242150U (zh) * | 2014-12-12 | 2015-04-01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EP3242281A4 (en) | 2014-12-30 | 2018-08-08 |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 Supporting structure having variable form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
CN104523280B (zh) * | 2014-12-31 | 2017-01-18 | 成都云卫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孕妇用智能手环 |
CN104433010B (zh) * | 2014-12-31 | 2016-03-23 | 成都艾克尔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手环 |
KR101893317B1 (ko) * | 2014-12-31 | 2018-08-29 | 선전 로욜 테크놀로지스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가요성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
KR102318656B1 (ko) * | 2015-01-05 | 2021-10-2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패널의 지지 장치 |
KR102341879B1 (ko) * | 2015-01-14 | 2021-12-2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폴더블 표시장치 |
TWI557333B (zh) * | 2015-02-02 | 2016-11-1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樞轉機構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
US9733668B2 (en) * | 2015-02-16 | 2017-08-15 | Lg Electronics Inc. | Wearable smart device |
KR102381657B1 (ko) * | 2015-05-27 | 2022-04-0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힌지 모듈 장치 |
CN104851365B (zh) * | 2015-05-28 | 2017-07-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折叠显示装置 |
TWM510038U (zh) * | 2015-06-17 | 2015-10-01 | First Dome Corp | 可應用在軟性顯示屏幕之樞鈕裝置 |
US9915981B2 (en) * | 2015-06-17 | 2018-03-13 | First Dome Corporation | Hinge device applicable to soft display module |
CN105065431B (zh) * | 2015-07-20 | 2017-12-2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和柔性连接装置 |
CN106468936A (zh) * | 2015-08-14 | 2017-03-0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弯曲结构和电子设备 |
CN205121415U (zh) * | 2015-08-14 | 2016-03-30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弯曲结构和电子设备 |
CN204965020U (zh) * | 2015-08-21 | 2016-01-13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可穿戴设备 |
KR102366516B1 (ko) * | 2015-08-31 | 2022-02-2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05185231B (zh) * | 2015-08-31 | 2017-07-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器件支撑装置及柔性显示器 |
CN105124868A (zh) * | 2015-09-09 | 2015-12-09 | 成都创想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驱蚊型智能儿童体温手环 |
CN205030631U (zh) * | 2015-09-29 | 2016-02-17 | 四川爱迪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数据流量卡的智能手环 |
CN105394892A (zh) * | 2015-09-30 | 2016-03-16 | 浙江理工大学 | 具有定时收缩功能的手环 |
DE202015106713U1 (de) * | 2015-12-09 | 2016-01-08 | Josef Luber | Band mit integriertem Feuchttuch |
CN205281987U (zh) * | 2015-12-24 | 2016-06-0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柔性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05530340B (zh) * | 2015-12-29 | 2018-01-1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折叠终端 |
CN105700841B (zh) * | 2016-01-11 | 2021-12-2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电子设备 |
CN105676962B (zh) * | 2016-01-11 | 2020-06-2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
2017
- 2017-01-20 EP EP17830181.8A patent/EP3489567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7-01-20 US US16/319,676 patent/US11459808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1-20 JP JP2019503227A patent/JP2019523056A/ja active Pending
- 2017-01-20 EP EP17830179.2A patent/EP3488769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7-01-20 WO PCT/CN2017/071873 patent/WO2018014530A1/zh unknown
- 2017-01-20 JP JP2019503226A patent/JP2019527103A/ja active Pending
- 2017-01-20 KR KR1020197004725A patent/KR20190028792A/ko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1-20 CN CN201780004187.4A patent/CN108366739B/zh active Active
- 2017-01-20 EP EP17830180.0A patent/EP348872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1-20 CA CA3034150A patent/CA303415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1-20 KR KR1020197004726A patent/KR102134546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01-20 WO PCT/CN2017/071876 patent/WO2018014532A1/zh unknown
- 2017-01-20 US US16/319,754 patent/US2021003012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1-20 US US16/319,726 patent/US2021003012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1-20 JP JP2019503333A patent/JP2019529817A/ja active Pending
- 2017-01-20 CN CN201780004189.3A patent/CN108368965B/zh active Active
- 2017-01-20 CN CN201780004192.5A patent/CN108289532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1-20 CA CA3034154A patent/CA303415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1-20 CA CA3034146A patent/CA303414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1-20 WO PCT/CN2017/071875 patent/WO2018014531A1/zh unknown
- 2017-01-20 KR KR1020197004724A patent/KR20190028535A/ko not_active Ceased
- 2017-02-13 JP JP2019503229A patent/JP2019525087A/ja active Pending
- 2017-02-13 WO PCT/CN2017/073362 patent/WO2018014541A1/zh unknown
- 2017-02-13 CA CA3034476A patent/CA303447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2-13 CA CA3034442A patent/CA303444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2-13 EP EP17830190.9A patent/EP3489934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2-13 US US16/319,771 patent/US2021003410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2-13 KR KR1020197004727A patent/KR20190031284A/ko not_active Ceased
- 2017-02-13 US US16/319,768 patent/US2019034574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2-13 JP JP2019503228A patent/JP2019522823A/ja active Pending
- 2017-02-13 CN CN201780004308.5A patent/CN10836978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02-13 WO PCT/CN2017/073364 patent/WO2018014542A1/zh unknown
- 2017-02-13 KR KR1020197004728A patent/KR20190031285A/ko not_active Ceased
- 2017-02-13 CN CN201780004304.7A patent/CN108292150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2-13 EP EP17830191.7A patent/EP3489791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66739B (zh) | 柔性装置 | |
CN107690304B (zh) | 柔性装置 | |
WO2018014194A1 (zh) | 柔性装置 | |
US11516931B2 (en) | Hinge module an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JP6704070B2 (ja) | 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 | |
US11360526B2 (en) | Hinge module including detent structure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hinge module | |
CN110557475A (zh) | 一种弯折限位链及终端 | |
CN115118862A (zh) | 密封膜、密封件及摄像头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2 Keyua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15 Science Park Sinovac A4-1501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Ruoy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2 Keyua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15 Science Park Sinovac A4-1501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