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70317A - 阵列基板 - Google Patents
阵列基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70317A CN108170317A CN201810013936.6A CN201810013936A CN108170317A CN 108170317 A CN108170317 A CN 108170317A CN 201810013936 A CN201810013936 A CN 201810013936A CN 108170317 A CN108170317 A CN 1081703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electrodes
- signal line
- dummy
- transistor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提高触控性能。一种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周边布线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触控电极;所述周边布线区设置有防静电走线,所述防静电走线环绕所述显示区设置,且所述防静电走线用于与静电释放电极电连接;所述防静电走线至少具有一个断开部分;防静电保护电路与所述断开部分一一对应,且一一对应的所述防静电保护电路与所述断开部分的两端电连接;所述防静电保护电路用于在有静电发生时,使所述断开部分的两端电连接,以将静电导出至所述静电释放电极;在没有静电发生时,使所述断开部分的两端断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TP(Touch Panel,触控屏)的诞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内嵌式电容触摸屏将触控电极结构集成在显示面板中,具有结构简单、轻、薄、成本低的优点,越来越成为触摸屏的主流技术,例如,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智能终端(诸如手机)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可提高触控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周边布线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触控电极;所述周边布线区设置有防静电走线,所述防静电走线环绕所述显示区设置,且所述防静电走线用于与静电释放电极电连接;所述防静电走线至少具有一个断开部分;防静电保护电路与所述断开部分一一对应,且一一对应的所述防静电保护电路与所述断开部分的两端电连接;所述防静电保护电路用于在有静电发生时,使所述断开部分的两端电连接,以将静电导出至所述静电释放电极;在没有静电发生时,使所述断开部分的两端断开。
通过在防静电走线的断开部分设置一一对应的防静电保护电路,并使防静电保护电路的两个信号端与对应的断开部分的两端,即第一端和第二端电连接,可在有静电发生时,通过防静电保护电路使第一端和第二端电连接,从而可将静电导出至静电释放电极进行释放;在没有静电发生时,通过防静电保护电路使第一端和第二端断开,而使与静电释放电极断开的防静电走线悬空,这样,在触控阶段,悬空的防静电走线便可随触控电极上的信号进行同步变化,避免对触控电极上的信号造成干扰,从而可提高触控性能。
优选的,所述防静电走线具有两个所述断开部分;两个所述断开部分相对设置,且靠近所述防静电走线的用于与所述静电释放电极连接的连接端。
优选的,所述防静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同层设置。
优选的,位于所述显示区的所述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所述显示区还包括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所述周边布线区还设置有虚设触控电极、与所述虚设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二信号线;所述虚设触控电极靠近所述显示区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虚设触控电极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虚设触控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沿第一方向,位于同一行的所述虚设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在沿第二方向的长度相同;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列的所述虚设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周边布线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所述周边布线区还设置有虚设触控电极、与所述虚设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二信号线;所述虚设触控电极靠近所述显示区设置。
当仅在显示区设置触控电极时,位于显示区边缘的触控电极由于边界效应的影响,其电学特性与位于显示区非边缘区域的触控电极存在一定差异,再加上受外界环境以及其他部件的影响,使得该差异更明显。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周边布线区设置虚设触控电极,以及与虚设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二信号线,可通过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分被向触控电极和虚设触控电极施加信号,从而通过位于更边缘的虚设触控电极来屏蔽掉对触控电极的边界影响;而且,虚设触控电极还可屏蔽其下方的电路及走线对触控电极的影响,因而可使触控电极的工作环境相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触控精度。
优选的,所述虚设触控电极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虚设触控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呈阵列设置;沿第一方向,位于同一行的所述虚设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在沿第二方向的长度相同;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列的所述虚设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优选的,所述虚设触控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层叠且电连接的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层叠且电连接的第三子信号线和第四子信号线;其中,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和所述第三子信号线同层设置;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和所述第四子信号线同层设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示意图一;
图1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示意图二;
图1c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示意图三;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静电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图2中防静电保护电路静电释放路径示意图一;
图3b为图2中防静电保护电路静电释放路径示意图二;
图4a~图4c为制作防静电保护电路的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示意图四;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示意图五;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示意图六;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示意图七;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显示区;20-周边布线区;11-触控电极;12-第一信号线;21-防静电走线;22-防静电保护电路;23-虚设触控电极;24-第二信号线;121-第一子信号线;122-第二子信号线;211-连接端;212-第一端;213-第二端;221-第一栅极;222-第二栅极;223-第一半导体层;224-第二半导体层;225-第一源极;226-第一漏极;227-第二源极;228-第二漏极;241-第三子信号线;242-第四子信号线;T1-第一晶体管;T2-第二晶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包括:显示区10和位于显示区10外围的周边布线区20;显示区10设置有触控电极(图1中未示意出);周边布线区20设置有防静电走线21,防静电走线21环绕显示区10设置,且防静电走线21用于与静电释放电极电连接;防静电走线21至少具有一个断开部分;防静电保护电路22与所述断开部分一一对应,且一一对应的防静电保护电路22与断开部分的两端电连接;防静电保护电路22用于在有静电发生时,使所述断开部分的两端电连接,以将静电导出至静电释放电极;在没有静电发生时,使所述断开部分的两端断开。
其中,如图1a~图1c所示,防静电走线21可通过位于显示区10一侧的至少一个连接端211与静电释放电极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静电释放电极可以为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线路板)上大面积铺铜的地;或者,静电释放电极为背光的金属背板,防静电走线21可通过导电胶带连接至金属背板。
第二,防静电走线21环绕显示区10设置,可以如图1b所示,除用于设置防静电保护电路22而形成的所述断开部分外,整体闭合。在此情况下,连接端211可仅设置一个。
也可以如图1a和图1c所示,防静电走线21除用于设置防静电保护电路22而形成的所述断开部分外,整体不完全闭合。即,防静电走线21的形状类似于“C”形。在此情况下,如图1a所示,连接端211可仅设置一个;或者,如图1c所示,连接端211可设置两个。
其中,针对如图1a所示的情况,即,防静电走线21除用于设置防静电保护电路22而形成的所述断开部分外,在没有闭合的开口处,一端为连接端211,另一端悬空。而针对如图1c所示的情况,在没有闭合的开口处,两端均为连接端211。
第二,任一个断开部分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212和第二端213。一一对应的防静电保护电路22与断开部分的两端电连接,即,防静电保护电路22具有两个信号端,该两个信号端分别与断开部分的第一端212和第二端213电连接,以保证在没有静电发生时,第一端212和第二端213的非电连接。
示例的,在防静电走线21具有两个断开部分的情况下,该两个断开部分可称为第一断开部分和第二断开部分,一个防静电保护电路22与第一断开部分的第一端212和第二端213电连接,另一个防静电保护电路22与第二断开部分的第一端212和第二端213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通过在防静电走线21的断开部分设置一一对应的防静电保护电路22,并使防静电保护电路22的两个信号端与对应的断开部分的两端,即第一端212和第二端213电连接,可在有静电发生时,通过防静电保护电路22使第一端212和第二端213电连接,从而可将静电导出至静电释放电极进行释放;在没有静电发生时,通过防静电保护电路22使第一端212和第二端213断开,而使与静电释放电极断开的防静电走线21悬空,这样,在触控阶段,悬空的防静电走线21便可随触控电极上的信号进行同步变化,避免对触控电极上的信号造成干扰,从而可提高触控性能。
其中,相对于通过IC来控制防静电走线21处于悬空或是接地,会导致整体抗静电能力大大减低,本发明实施例可避免此问题。
优选的,如图1b和图1c所示,防静电走线21具有两个断开部分;两个断开部分相对设置,且靠近防静电走线21的用于与静电释放电极连接的连接端211。
其中,当有两个连接端211时,一个断开部分靠近一个连接端211设置,另一个断开部分靠近另一个连接端211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断开部分相对设置,可以是在防静电走线21除用于设置防静电保护电路22而形成的所述断开部分外,在没有闭合的开口处,两个断开部分分设于两侧。
一方面,当没有静电发生时,可使大部分长度的防静电走线21悬空,而在触控阶段随触控电极上的信号进行同步变化,因而,可使整体的触控性能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可使静电释放效果更好。
优选的,如图2所示,防静电保护电路22包括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和源极与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和源极与第一晶体管T1的漏极电连接。
其中,在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均为N型晶体管的情况下,阵列基板受到静电干扰时,正向的静电可以使第一晶体管T1导通,如图3a所示,经由第一晶体管T1导出至静电释放电极,进行静电释放;负向的静电可以使第二晶体管T2导通,如图3b所示,经由第二晶体管T2导出至静电释放电极,进行静电释放。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均为P型晶体管的时,与上述情况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晶体管而言,除栅极之外的两极,将其中一极称为源极,另一极称为漏极。
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与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同层设置;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和漏极与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和漏极同层设置。这样可以避免构图工艺次数的增加。
以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为底栅型结构的晶体管为例,形成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可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形成第一金属膜层,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如图4a所示的两个对置的栅极,分别为第一栅极221和第二栅极222;之后,依次形成栅绝缘层和半导体膜层,通过一次或两次构图工艺,形成如图4b所示的第一半导体层223和第二半导体层224,第一半导体层223和第二半导体层224分别位于第一栅极221和第二栅极222上方,并在栅绝缘层的第一栅极221和第二栅极222上方形成过孔;之后,形成第二金属膜层,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如图4c所示的第一源极225、第一漏极226、第二源极227和第二漏极228,并使第一源极225与第一栅极221通过过孔电连接,第二漏极228与第一栅极221通过过孔电连接,第二源极227与第二栅极222通过过孔电连接,第一漏极226与第二栅极222通过过孔电连接。在此基础上,还可在第一源极225、第一漏极226、第二源极227和第二漏极228上方形成保护层。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栅极221、栅绝缘层、第一半导体层223、第一源极225和第一漏极226构成第一晶体管T1;第二栅极222、栅绝缘层、第二半导体层224、第二源极227和第二漏极228构成第一晶体管T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也可以与显示区10的栅金属层同层设置;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和漏极、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和漏极也可以与显示区10的源漏金属层同层设置。
在上述基础上,优选的,如图5和图6所示,位于显示区10的触控电极11呈阵列排布,显示区10还包括与触控电极11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12;周边布线区20还设置有虚设触控电极23、与虚设触控电极23电连接的第二信号线24;虚设触控电极23靠近显示区10设置。
其中,第一信号线12和第二信号线24与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电连接,通过IC来提供信号。虚设触控电极23与触控电极11优选同层设置。
基于触控电极11以及第一信号线12的设置方式,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阵列基板基于自容方式进行触控识别。
当仅在显示区10设置触控电极11时,位于显示区10边缘的触控电极11由于边界效应的影响,其电学特性与位于显示区10非边缘区域的触控电极11存在一定差异,再加上受外界环境以及其他部件的影响,使得该差异更明显。本发明通过在周边布线区20设置虚设触控电极23,以及与虚设触控电极23电连接的第二信号线24,可通过第一信号线12和第二信号线24分别向触控电极11和虚设触控电极23施加信号,从而通过位于更边缘的虚设触控电极23来屏蔽掉对触控电极11的边界影响;而且,虚设触控电极23还可屏蔽其下方的电路及走线对触控电极11的影响,因而可使触控电极11的工作环境相同,有利于挺高产品的触控精度。
在此基础上,优选公共电极和触控电极11共用。
采用自容式触控结构,更有利于与阵列基板上原有工艺流程相匹配,制造成本也更低;而且,可采用一个芯片进行显示和触控控制,进一步降低成本。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6所示,虚设触控电极23为多个,且多个虚设触控电极23与触控电极11呈阵列设置;沿第一方向,位于同一行的虚设触控电极23和触控电极11在沿第二方向的长度相同;沿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列的虚设触控电极23和触控电极11在沿第一方向的宽度相同;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虚设触控电极23为多个,且多个虚设触控电极23与触控电极11呈阵列设置,具体可以是:沿第一方向,在每行触控电极11两侧各设置一个虚设触控电极23;沿第二方向,在每列触控电极11的远离IC绑定区一侧设置一个虚设触控电极23;在此基础上,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其他位置设置虚设触控电极23。
其中,同一行的虚设触控电极23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可小于触控电极11的宽度。同一列的虚设触控电极23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可小于触控电极11的长度。
当虚设触控电极23与触控电极11呈阵列排布时,可在外界环境干扰较小,周边电路设计优化较好时,使虚设触控电极23用作对产品周边触控进行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阵列基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如图7和图8所示,包括显示区10和位于显示区10外围的周边布线区20;显示区10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11、与触控电极11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12;周边布线区20还设置有虚设触控电极23、与虚设触控电极23电连接的第二信号线24;虚设触控电极23靠近显示区10设置。
基于触控电极11以及第一信号线12的设置方式,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阵列基板基于自容方式进行触控识别。
当仅在显示区10设置触控电极11时,位于显示区10边缘的触控电极11由于边界效应的影响,其电学特性与位于显示区10非边缘区域的触控电极11存在一定差异,再加上受外界环境以及其他部件的影响,使得该差异更明显。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周边布线区20设置虚设触控电极23,以及与虚设触控电极23电连接的第二信号线24,可通过第一信号线12和第二信号线24分别向触控电极11和虚设触控电极23施加信号,从而通过位于更边缘的虚设触控电极23来屏蔽掉对触控电极11的边界影响;而且,虚设触控电极23还可屏蔽其下方的电路及走线对触控电极11的影响,因而可使触控电极11的工作环境相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触控精度。
在此基础上,优选公共电极和触控电极11共用。
采用自容式触控结构,更有利于与阵列基板上原有工艺流程相匹配,制造成本也更低;而且,可采用一个芯片进行显示和触控控制,进一步可降低成本。
优选的,如图8所示,虚设触控电极23为多个,且多个虚设触控电极23与触控电极11呈阵列设置;沿第一方向,位于同一行的虚设触控电极23和触控电极11在沿第二方向的长度相同;沿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列的虚设触控电极23和触控电极11在沿第一方向的宽度相同;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虚设触控电极23为多个,且多个虚设触控电极23与触控电极11呈阵列设置,具体可以是:沿第一方向,在每行触控电极11两侧各设置一个虚设触控电极23;沿第二方向,在每列触控电极11的远离IC绑定区一侧设置一个虚设触控电极23;在此基础上,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其他位置设置虚设触控电极23。
其中,同一行的虚设触控电极23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可小于触控电极11的宽度。同一列的虚设触控电极23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可小于触控电极11的长度。
当虚设触控电极23与触控电极11呈阵列排布时,可在外界环境干扰较小,周边电路设计优化较好时,使虚设触控电极23用作对产品周边触控进行检测。
优选的,虚设触控电极23与触控电极11同层设置。这样可避免构图工艺次数的增加。
优选的,如图9所示,第一信号线12包括层叠且电连接的第一子信号线121和第二子信号线122。第一子信号线121和第二子信号线122可通过过孔电连接。第二信号线24包括层叠且电连接的第三子信号线241和第四子信号线242。第三子信号线241和第四子信号线242可通过过孔电连接。
其中,第一子信号线121和第三子信号线241同层设置;第二子信号线122和第四子信号线242同层设置。这样,可降低第一信号线12和第二信号线24的电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0所示,包括上述的阵列基板;其中,当在绑定区绑定IC后,使IC与第一信号线12和第二信号线24电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周边布线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触控电极;所述周边布线区设置有防静电走线,所述防静电走线环绕所述显示区设置,且所述防静电走线用于与静电释放电极电连接;所述防静电走线至少具有一个断开部分;防静电保护电路与所述断开部分一一对应,且一一对应的所述防静电保护电路与所述断开部分的两端电连接;
所述防静电保护电路用于在有静电发生时,使所述断开部分的两端电连接,以将静电导出至所述静电释放电极;在没有静电发生时,使所述断开部分的两端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走线具有两个所述断开部分;
两个所述断开部分相对设置,且靠近所述防静电走线的用于与所述静电释放电极连接的连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同层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显示区的所述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所述显示区还包括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
所述周边布线区还设置有虚设触控电极、与所述虚设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二信号线;所述虚设触控电极靠近所述显示区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虚设触控电极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虚设触控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
沿第一方向,位于同一行的所述虚设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在沿第二方向的长度相同;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列的所述虚设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相同;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7.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周边布线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
所述周边布线区还设置有虚设触控电极、与所述虚设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二信号线;所述虚设触控电极靠近所述显示区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虚设触控电极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虚设触控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呈阵列设置;
沿第一方向,位于同一行的所述虚设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在沿第二方向的长度相同;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列的所述虚设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相同;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虚设触控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层叠且电连接的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
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层叠且电连接的第三子信号线和第四子信号线;
其中,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和所述第三子信号线同层设置;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和所述第四子信号线同层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13936.6A CN108170317B (zh) | 2018-01-05 | 2018-01-05 | 阵列基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13936.6A CN108170317B (zh) | 2018-01-05 | 2018-01-05 | 阵列基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70317A true CN108170317A (zh) | 2018-06-15 |
CN108170317B CN108170317B (zh) | 2021-01-26 |
Family
ID=62517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1393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70317B (zh) | 2018-01-05 | 2018-01-05 | 阵列基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170317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23834A (zh) * | 2022-04-26 | 2022-07-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WO2022174447A1 (zh) * | 2021-02-22 | 2022-08-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472656A (zh) * | 2022-09-06 | 2022-12-1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7193561A (zh) * | 2023-09-26 | 2023-12-08 |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WO2024020861A1 (zh) * | 2022-07-27 | 2024-02-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288167U (zh) * | 2014-11-24 | 2015-04-2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04571758A (zh) * | 2014-12-23 | 2015-04-29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
CN105912153A (zh) * | 2010-09-14 | 2016-08-31 |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 具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
CN106129046A (zh) * | 2016-07-25 | 2016-11-16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7085481A (zh) * | 2017-04-21 | 2017-08-2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7527933A (zh) * | 2016-06-17 | 2017-12-29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包括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 |
-
2018
- 2018-01-05 CN CN201810013936.6A patent/CN10817031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12153A (zh) * | 2010-09-14 | 2016-08-31 |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 具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
CN204288167U (zh) * | 2014-11-24 | 2015-04-2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04571758A (zh) * | 2014-12-23 | 2015-04-29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
CN107527933A (zh) * | 2016-06-17 | 2017-12-29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包括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 |
CN106129046A (zh) * | 2016-07-25 | 2016-11-16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7085481A (zh) * | 2017-04-21 | 2017-08-2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74447A1 (zh) * | 2021-02-22 | 2022-08-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428060A (zh) * | 2021-02-22 | 2022-12-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428060B (zh) * | 2021-02-22 | 2024-04-1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US12124661B2 (en) | 2021-02-22 | 2024-10-22 |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4823834A (zh) * | 2022-04-26 | 2022-07-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WO2024020861A1 (zh) * | 2022-07-27 | 2024-02-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
US12078897B2 (en) | 2022-07-27 | 2024-09-03 |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5472656A (zh) * | 2022-09-06 | 2022-12-1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472656B (zh) * | 2022-09-06 | 2024-06-2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7193561A (zh) * | 2023-09-26 | 2023-12-08 |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17193561B (zh) * | 2023-09-26 | 2025-02-14 |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70317B (zh) | 2021-01-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70317A (zh) | 阵列基板 | |
CN107479283B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2799313B (zh) |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 |
WO2022241890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047816B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6919287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3186287B (zh) |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5353921B (zh) |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一种触控显示设备 | |
WO2018099404A1 (zh) |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4699357A (zh) | 一种电子设备、触摸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基板 | |
CN107065287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9991788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4716147B (zh) | 一种tft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KR101814656B1 (ko) | 전기 장치 및 그에 따른 단일 층 상호 정전용량 터치 스크린 | |
US11907456B2 (en) | Touch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US10606388B2 (en) |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 |
CN111863885B (zh) | 一种待切割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214474932U (zh) | 触控集成显示装置 | |
CN109725450A (zh) | 显示面板与其制造方法 | |
CN104900633A (zh) | 一种阵列基板制造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9683751B (zh) |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US20180188841A1 (en) | Touch screen and touch sensing assembly thereof | |
CN117453063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9728043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0191810A1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