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1896B -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41896B CN108141896B CN201680057763.7A CN201680057763A CN108141896B CN 108141896 B CN108141896 B CN 108141896B CN 201680057763 A CN201680057763 A CN 201680057763A CN 108141896 B CN108141896 B CN 1081418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 processing apparatus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se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37—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multi-dimensional co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6—Connection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8—Type of connection
- H04N2201/006—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e.g. an inductive loo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通信装置存储用来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信息。当设置了通过使用基于存储的信息而建立的无线通信来发送设置数据的模式时,通信装置使用基于存储的信息的无线通信,并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另一方面,当尚未设置通过使用基于存储的信息而建立的无线通信来发送设置数据的模式时,从信息处理装置获得用于无线通信的信息,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建立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并且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移动终端等的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诸如智能电话、平板PC等的移动终端中的数据来进行办公室中的业务的需求已经增加,并且,出现了能够使移动终端和MFP(多功能外围设备)协作的功能。例如,日本特开2014-050015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支持近距离通信和远距离通信的移动终端和MFP通过使用近距离通信来建立远距离通信,并通过远距离通信交换图像数据。
特别地,移动终端首先与MFP建立近距离通信(例如,NFC方法的无线通信),并且获得用于建立远距离通信(例如,Wi-Fi DirectTM方法的无线通信)的连接信息。随后,在通过使用所获得的连接信息与MFP建立了远距离通信时,移动终端进行从近距离通信到远距离通信的移交(handover)。根据这样的技术,用户仅通过将移动终端保持在MFP上的预定位置上就能够容易地指定(选择)通信目标MFP,并且能够实现MFP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通过远距离通信的数据交换。结果,例如,由移动终端保持的设置数据(例如,用于发送设置的电子邮件地址数据)能够从移动终端提供给MFP。
在上述相关技术中,每当在MFP与移动终端之间交换设置数据时,需要进行用于获得建立远距离通信所需的连接信息的近距离通信。例如,在只有一台MFP的办公室环境中,即使本来不需要选择通信目标MFP,每次使用MFP时也需要用户将移动终端保持在MFP上的预定位置上。如果频繁地请求这样的操作,则存在用户便利性降低的问题。
另外,作为上述通过近距离通信获得连接信息的方法的替代方法,可以通过使QR码TM显示在MFP的显示单元上并使用移动终端的照相机读取QR码,来从MFP获得连接信息。即使要使用该方法,如果频繁地请求将移动终端保持在MFP的显示单元上的操作,则也存在用户便利性降低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MFP由多个用户使用的办公室环境中,在某些情况下在确认用户在MFP附近后进行数据交换更好。例如,考虑这样的情况,其中,在给定用户正在使用MFP的发送功能的同时,其他用户使用远距离通信进行设置数据交换。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将使用MFP的功能的用户不希望的设置数据提供给MFP。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不降低用户便利性的情况下建立用于从移动终端向信息处理装置(MFP)发送设置数据的无线连接的机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存储部,用于基于与信息处理装置建立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来存储用来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信息;设置部,用于设置如下模式,所述模式用来使用基于所述信息而要建立的无线通信来发送设置数据;以及控制部,用于进行控制,以在设置部设置了所述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基于存储在存储部中的所述信息的无线通信,来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而在设置部没有设置所述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从信息处理装置获得用来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所述信息、并且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建立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来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存储步骤,基于与信息处理装置建立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来在存储单元中存储用来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信息;设置步骤,设置如下模式,所述模式用来使用基于所述信息而要建立的无线通信来发送设置数据;以及控制步骤,进行控制,以在所述设置步骤中设置了所述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基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所述信息的无线通信,来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而在所述设置步骤中没有设置所述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从信息处理装置获得用来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所述信息、并且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建立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来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存储步骤,基于与信息处理装置建立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来在存储单元中存储用来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信息;设置步骤,设置如下模式,所述模式用来使用基于所述信息而要建立的无线通信来发送设置数据;以及控制步骤,进行控制,以在所述设置步骤中设置了所述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基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所述信息的无线通信,来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而在所述设置步骤中没有设置所述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从信息处理装置获得用来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所述信息、并且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建立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来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不降低用户便利性的情况下建立用于从移动终端向信息处理装置发送设置数据的无线连接。
根据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通信系统的布置的示例的图。
[图2]图2是示出MFP的硬件布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3]图3是示出移动终端的硬件布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4A]图4A是示出移动终端中显示的操作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4B]图4B是示出移动终端中显示的操作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5A]图5A是示出移动终端中显示的操作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5B]图5B是示出移动终端中显示的操作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6]图6是示出移动终端中显示的操作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7A]图7A是示出MFP中显示的操作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7B]图7B是示出MFP中显示的操作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8A]图8A是示出MFP中显示的操作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8B]图8B是示出MFP中显示的操作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9]图9是示出在移动终端中执行的向MFP发送设置数据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0]图10是示出在MFP中执行的从移动终端接收和反映设置数据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应该注意,以下实施例并不意图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并且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的所有组合对于本发明的解决手段来说并不一定都是必要的。
<通信系统的布置>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布置的示例的图。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移动终端101和至少一个MFP(多功能外围设备)102。在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101可以经由对应于MFP 102和接入点103这些相应的装置的通信介质,与MFP 102和接入点103通信。移动终端101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PC等的便携式通信装置。MFP 102是包括诸如打印功能、扫描功能、发送功能等多种功能的装置,并且是信息处理装置的示例。注意,信息处理装置可以是,例如,打印装置、打印机、复印机、MFP或传真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MFP 102经由有线网络120连接到接入点103。移动终端101可以通过无线LAN(以下称为“WLAN”)方法的无线通信与接入点103通信,并且可以经由接入点103与MFP 102通信。移动终端101还能够通过BluetoothTM(蓝牙)(以下称为“BT”)方法、NFC(近场通信)方法或WLAN方法的无线通信直接与MFP 102通信。此外,移动终端101支持作为BT标准的扩展规范的BLE(蓝牙低功耗)标准,并且可以通过BLE方法的无线通信直接与MFP 102通信。注意,无线LAN方法(WLAN方法)是第一通信方法的示例,并且NFC方法、蓝牙方法或BLE方法是具有比第一通信方法低的通信速度的第二通信方法的示例。第二种通信方法可以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
<MFP的布置>
图2是示出MFP 102的硬件布置的示例的框图。MFP 102包括CPU 201、ROM 202、RAM203、NFC读取器/写入器204、蓝牙(BT)接口(I/F)205、无线LAN(WLAN)206、网络I/F 207、操作单元控制器208、盘控制器212、打印机214以及扫描器215。这些设备连接到系统总线210。MFP 102还包括连接到操作单元控制器208的操作面板209和连接到盘控制器212的HDD213。
CPU 201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在ROM 202或HDD 213中的程序来控制连接到系统总线210的各设备。控制程序被存储在ROM 202中。RAM 203是用作CPU 201的主存储器的易失性存储设备。RAM 203用作CPU 201执行各种程序的工作区域或临时存储各种数据的临时存储区域。HDD 213可以用作图像数据的临时存储区域。
操作单元控制器208和盘控制器212在CPU 201的控制下分别控制操作面板209和HDD 213。在操作面板209上设置各种按钮、显示器等。显示器包括能够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的触摸面板功能。网络I/F 207用作诸如有线LAN等有线网络120的接口,并且是经由有线网络120与诸如网络设备、文件服务器等外部装置交换数据的通信模块。NFC读取器/写入器204、BT I/F 205和WLAN I/F 206分别是进行NFC通信、BT通信(包括BLE通信)和WLAN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
打印机214通过诸如电子照相方法、喷墨方法等的预定方法在片材上形成(打印)图像。扫描器215通过光学读取原稿的图像来生成图像数据。扫描器215可以可选地包括ADF(自动文档给送器)。
MFP 102(WLAN I/F 206)也支持Wi-Fi DirectTM标准。当使用WLAN I/F 206进行无线通信(WLAN通信)时,MFP 102可以在基础架构模式或软件AP模式下操作。在基础架构模式的情况下,MFP 102与诸如接入点103的接入点建立无线通信并经由接入点与外部装置通信。在软件AP模式的情况下,MFP 102作为接入点操作,并且MFP 102直接建立无线通信并与外部装置通信。
MFP 102可以使用NFC读取器/写入器204来与外部装置进行NFC通信。MFP 102可以使用BT I/F 205来与外部装置进行BT通信(包括BLE通信)。除了WLAN通信、NFC通信和BT通信之外,MFP 102可以使用诸如QR码TM的二维码来向包括移动终端101的外部装置提供数据(信息)。特别地,MFP 102可以通过在操作面板的显示器上显示包括预定信息的QR码并使得移动终端101能够读取QR码,来向移动终端101提供数据。
<移动终端的布置>
图3是示出移动终端101的硬件布置的示例的框图。移动终端101包括CPU 301、ROM302、RAM 303、HDD 304、操作面板305、照相机306、NFC I/F 307、BT I/F 308和WLAN I/F309。这些设备连接到系统总线310。
CPU 301通过读出存储在ROM 302中的控制程序并执行该程序来控制移动终端101的操作。RAM 303是用作CPU 301的主存储器的易失性存储设备。RAM 303用作CPU 301执行各种程序的工作区域,并且用作用于临时存储各种数据的临时存储区域。HDD 304存储各种数据,例如,通过照相机306拍摄被摄体而获得的图像数据、电子文档等。
操作面板305包括能够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的触摸面板功能,并且显示由在移动终端101上操作的诸如OS和电子邮件发送应用等的各种应用提供的各种画面。用户可以通过在操作面板305上进行触摸操作来向移动终端101输入操作指令。移动终端101包括硬件键,并且可以被构造为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使用硬件键来输入操作指令。
照相机306通过根据用户的摄像指令拍摄被摄体来生成图像数据。由照相机306生成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在HDD 304的预定存储区域中。NFC I/F 307、BT I/F 308和WLAN I/F309分别是进行NFC通信、BT通信(包括BLE通信)和WLAN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移动终端101可以经由NFC I/F 307、BT I/F 308或WLAN I/F 309与诸如MFP 102等的外部装置交换数据。
<移动终端的操作画面>
将参照4A至图6描述要在移动终端101中的操作面板305上显示的操作画面的示例。在图4A至图6中,示出了由移动应用提供的操作画面400、410、420、430和440作为要在操作面板305上显示的操作画面的示例。这里,移动应用是用于确定作为通信目的地的特定设备(MFP)并将设置数据发送到通信目的地MFP的应用。当CPU 301读出存储在ROM 302或HDD304中的应用程序并执行该程序时,移动应用在移动终端101上操作。
图4A所示的操作画面400是在移动终端101中操作的移动应用的菜单画面。操作画面400用于使得用户能够从通信目的地MFP所提供的功能当中选择他/她想要使用的功能。使用操作画面400上的功能选择按钮401至404,使得用户可以选择要使用的功能并指示开始使用该功能。操作画面400的显示区域405显示当前被移动应用选择为通信目的地(通信目标)的设备(MFP)(图4A中的“多功能外围设备X”)。
操作画面400上的设置按钮407被用于指示移动应用的设置。当设置按钮407被按下时,移动应用将操作面板305的显示画面切换到图4B所示的操作画面410。
图4B所示的操作画面410是移动应用的设置画面。当在操作画面410上按下返回按钮411时,移动应用保持设置并将操作面板305的显示画面切换到操作画面400。如果在操作画面410上按下按钮412,则移动应用显示移动应用的设置项目列表(未示出)。移动应用的设置项目包括,例如,通信目的地MFP的用户认证信息设置和通过使用图5B所示的操作画面430可设置的连接模式的设置。如果在操作画面410上按下按钮413,则移动应用将操作面板305的显示画面切换到图5A所示的操作画面420。
图5A所示的操作画面420是用于选择要作为移动应用的通信目的地的设备(MFP)的画面。如果在操作画面420上按下按钮421,则移动应用保持要作为通信目的地的MFP的设置,并将操作面板305的显示画面切换到图4B所示的操作画面410。在操作画面420中,用户可以通过使用选择按钮422至424选择通信目的地MFP。移动应用在选择按钮422至424当中设置与用户按下的按钮相对应的MFP作为通信目的地MFP。
如果在操作画面420上按下按钮425,则移动应用搜索在与移动终端101可以进行无线通信(例如,BLE通信)的范围内是否存在MFP。如果发现了新的MFP,则移动应用在操作画面420上显示(即,添加)与所发现的MFP相对应的选择按钮。注意,移动应用可以通过接收例如由各MFP周期性发送的信标信号来检测存在于与移动终端101可以进行无线通信的范围内的MFP。
图5B所示的操作画面430是用于设置“连接模式”以通过WLAN方法与通信目的地MFP无线连接的操作画面。当用户按下操作画面410上的按钮412并从显示的设置项目列表中选择“连接模式设置”时,操作画面430被显示在操作面板305上。如果在操作画面430上按下返回按钮431,则移动应用将设置内容保持在操作画面430上,并将操作面板305的显示画面返回到移动应用设置项目列表显示画面。
这里,“连接模式”对应于获得连接信息以通过WLAN方法连接到MFP的获得方法。在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1中,作为连接信息获得方法,可以使用在MFP中显示的二维码(QR码)的读取、NFC通信、BLE通信或BT通信。对应于这些相应的获得方法的连接模式设置按钮432至435(“QR码”、“NFC”、“BLE”和“蓝牙”)被包括在操作画面430中。注意,通过WLAN方法的无线连接所需的诸如SSID、加密密钥(KEY)等信息被包括在连接信息(稍后描述)中。
设置按钮432用于设置如下连接模式(“QR码”),该连接模式用于读取在MFP中显示的二维码(QR码)以便从通信目的地MFP获得连接信息。以类似的方式,设置按钮433至435被用于设置如下连接模式(“NFC”、“BLE”和“蓝牙”),这些连接模式分别使用NFC通信、BLE通信和BT通信来从通信目的地MFP获得连接信息。注意,NFC通信、BLE通信和BT通信是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示例。
如果按下设置按钮432,则将“QR码”设置为连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101通过照相机306拍摄包括连接信息并显示在通信目的地MFP的显示单元(操作面板)上的QR码,并且获得包括在拍摄的QR码中的连接信息。另外,如果按下设置按钮433,则将“NFC”设置为连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101通过NFC方法连接到通信目的地MFP,并且通过NFC通信从MFP获得连接信息。
如果在操作画面430上按下(选择)了设置按钮432,则移动应用显示用于设置“简单模式”的打开/关闭(ON/FF)的设置按钮436。这里,“简单模式”是这样的操作模式,其中,当通过选择的连接模式连接到通信目的地MFP时,移动终端101使用由移动终端101保持的连接信息通过WLAN方法与MFP无线连接而不必从MFP新获得连接信息。在本实施例的“简单模式”中,可以在不从MFP新获得连接信息的情况下建立与MFP的WLAN通信,即,可以基于存储在移动终端101中的连接信息将设置数据发送到MFP。
在简单模式被设置为ON的情况下,如果移动终端101已经保持了与通信目的地MFP对应的连接信息,则移动终端101可以连接到MFP而不必通过读取QR码或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来获得连接信息。另一方面,甚至在简单模式被设置为ON的情况下,如果移动终端101未保持与通信目的地MFP对应的连接信息,则移动终端101也通过读取QR码或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来获得连接信息。此外,如果简单模式被设置为OFF,则,移动终端101在连接到MFP时通过读取QR码或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来获得连接信息,而与对应于通信目的地MFP的连接信息是否已被保持无关。
简单模式可以针对在操作画面430中可选择的多个连接模式中的各个进行设置。在操作画面430中,即使按下(选择)除了设置按钮432之外的设置按钮433至435中的任何一个,移动应用还可以以相同的方式显示用于设置简单模式的ON/OFF的设置按钮。
图6所示的操作画面440是用于在移动终端101中设置与通信目的地MFP的电子邮件(email)有关的发送设置的设置画面。当用户在操作画面400上按下与“扫描和发送电子邮件”相对应的功能选择按钮401时,操作画面440被显示在操作面板305上。目的地地址栏441、主题栏442、文本栏443和文件名栏444被包括在操作画面440中。作为电子邮件发送所需的设置,可以向各栏输入目的地地址、主题、文本和附件的名称,并且可以通过软键盘或语音识别来输入字符。注意,可以从存储在移动终端101中的地址簿中选择地址并将该地址输入到目的地地址栏441。
当在操作画面440上按下完成按钮445时,移动应用完成电子邮件发送设置,并开始向通信目的地MFP发送指示设置内容的设置数据。特别地,如果针对当前设置的连接模式设置了简单模式,则移动应用通过使用已保持的连接信息(而不新获得连接信息)来连接到通信目的地MFP,并发送设置数据。另一方面,如果对于当前设置的连接模式没有设置简单模式,则通过对应于连接模式的获得方法来新获得连接信息。例如,如果连接模式是“QR码”,则移动应用启动照相机306以读取包括连接信息并显示在通信目的地MFP的显示单元上的QR码。随后,移动应用使用获得的连接信息连接到通信目的地MFP并发送设置数据。
<MFP的操作画面>
将参照图7A至图8B描述要显示在MFP 102中的操作面板209上的操作画面的示例。图7A至图8B示出当在MFP 102中要使用发送功能时与发送功能(“扫描和发送”)有关的设置的操作画面的示例。当要使用发送功能时,MFP 102可以通过WLAN通信从移动终端101接收设置数据,并将接收到的设置数据反映在发送设置上。MFP 102向移动终端101提供用于通过WLAN方法将移动终端101连接到MFP 102的连接信息。例如,MFP 102可以通过NFC通信启用连接信息的读取,使得连接模式已经被设置为“NFC”的移动终端101可以获得连接信息。可选地,MFP 102可以在操作面板209上显示包括连接信息的QR码,并且使得能够通过照相机读取QR码,从而使得连接模式已经被设置为“QR码”的移动终端101可以获得连接信息。
图7A所示的操作画面700是针对与MFP 102中的发送功能(“扫描和发送”)有关的设置的设置画面。在操作画面700中,可以进行与用于生成文件的扫描处理有关的设置和文件发送目的地(目的地)的设置。注意,在操作画面700中,文件目的地处于未设置状态。
在操作画面700中,在目的地列表701中显示被设置为文件目的地的地址的列表。目的地地址可以通过例如电子邮件地址、传真号码或IP地址来设置。设置按钮组702用于改变与扫描处理有关的设置。按钮703用于显示关于目的地列表701中的当前选择的目的地的详细信息。按钮704用于删除目的地列表701中的当前选择的目的地。按钮705用于显示示出与发送设置有关的其他设置的菜单列表的画面(未示出)。
按钮706被用于通过从移动终端101接收设置数据并将接收到的设置数据反映在发送设置上来从移动终端101指定目的地。如果在操作画面700上按下按钮706,则CPU 201在操作面板209上显示图7B所示的操作画面710。
在操作画面710中,用户可以向MFP 102指示WLAN通信的开始和结束。图7B示出在指示WLAN通信的开始之后的操作画面710的显示状态。当指示WLAN通信的开始时,MFP 102变为WLAN通信待机状态,并且可以从移动终端101接受通过WLAN方法的无线连接。通过按下“结束”按钮711,用户可以向MFP 102指示WLAN通信的结束。注意,在指示WLAN通信的开始之前,在操作画面710上显示用于指示开始WLAN通信的“开始”按钮,而不是“结束”按钮711。
当指示WLAN通信的开始时,MFP 102在操作画面710上显示WLAN通信所需的信息并转变到WLAN通信待机状态。作为WLAN通信所需的信息的示例,在操作画面710上显示SSID和KEY(连接信息)以及包括连接信息的二维码(QR码712)。
在WLAN通信待机状态下,MFP 102变成MFP能够向包括移动终端101的外部装置提供用于WLAN通信的连接信息的状态。特别地,在连接信息被保持在NFC读取器/写入器204中的存储区域中的状态下,MFP 102例如将NFC读取器/写入器204设置为卡模拟模式。结果,移动终端101可以通过NFC通信从NFC读取器/写入器204读取连接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101通过使用通过NFC通信获得的连接信息来与MFP 102建立WLAN通信,并进行从NFC通信到WLAN通信的移交。
在WLAN通信待机状态下,MFP 102在操作画面710上显示包括连接信息的QR码712。结果,移动终端101可以通过用照相机306拍摄QR码712并读取QR码712来从QR码712获得连接信息。QR码712包括移动终端101进行WLAN通信所需的连接信息。连接信息至少包括SSID和KEY以及MFP 102的IP地址。SSID和KEY用于到MFP 102的无线连接。MFP 102的IP地址用于与MFP 102配对等。注意,在WLAN通信待机状态下,MFP 102可转变到BT通信(BLE通信)启用状态,并通过BT通信(BLE通信)将连接信息提供给移动终端101。
当指示WLAN通信的结束时,MFP 102取消WLAN通信待机状态,并通过断开与移动终端101建立的无线连接来结束与移动终端101的WLAN通信。此时,MFP 102可以隐藏操作画面710上的WLAN通信所需的信息。
如上所述,在向移动终端101提供连接信息时,操作画面710被显示以通过WLAN方法接受来自移动终端101的无线连接。因此,当在移动终端101中设置了简单模式并且连接信息已经被移动终端101保持时,用户不需要通过按下操作画面700上的按钮706来使操作画面710显示在操作面板209上。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101可以通过使用已经保持的连接信息建立与MFP 102的无线连接。
接下来,图8A所示的操作画面720是当通过WLAN通信从移动终端101接收到设置数据时显示的画面。当通过WLAN通信从移动终端101接收到设置数据时,MFP 102将接收到的设置数据反映在操作画面720上的目的地列表721中。也就是说,MFP 102将包括在接收到的设置数据中的各目的地添加到目的地列表721。注意,尽管目的地地址可以被显示在目的地列表721中,但是可以不显示目的地地址以外的信息(诸如,主题、文本、文件名等)。另外,可以使得通过按下按钮725能够改变与包括在目的地列表721中的目的地有关的设置。
当通过WLAN通信从移动终端101接收到设置数据时,MFP 102在操作画面720上显示如图8B所示的弹出框730,以通知用户已经从移动终端101接收到设置数据。注意,如果OK按钮731被按下,则弹出框730被删除。可以通过给用户的这样的通知来防止错误地将电子邮件发送到不正确的目的地。
例如,假定如下情况:在用户A将要使MFP 102发送电子邮件时,位于远离MFP 102的位置处的用户B使移动终端101通过简单模式发送设置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从移动终端101接收到的设置数据被反映在MFP 102中的电子邮件发送设置上。然后,如果用户A指示执行电子邮件发送,而没有注意到从移动终端101发送的设置数据已经被反映在发送设置上,则结果电子邮件可能被发送到用户A不希望的目的地。然而,通过如上所述通知用户,用户A可以明确地注意到从移动终端101发送的设置数据已经被反映在发送设置上,并且可以防止错误地将电子邮件发送到不正确的目的地。
<移动终端的处理过程>
在移动终端101中,当从被设置为通信目的地设备的MFP获得通过WLAN方法与MFP无线连接的连接信息时,获得的连接信息与MFP相关联并被存储在HDD 304中。因此,即使在设置数据向MFP的发送完成并且与MFP的无线连接断开之后,移动终端101也继续保持连接信息。
如参照图4A至图6所述,移动应用(CPU 301)根据用户指令,决定要成为移动终端101所保持的设置数据的发送目的地的MFP。为了将发送数据发送到被决定为发送目的地的特定的MFP(以下的MFP 102)时,CPU 301使用与MFP 102相对应的连接信息并且通过WLAN方法无线地连接到MFP 102。此时,如果与MFP 102对应的连接信息未被存储在HDD 304中,则CPU 301从MFP 102获得连接信息并使用所获得的信息。另一方面,如果与MFP 102对应的连接信息被存储在HDD 304中,则CPU 301使用存储在HDD 304中的连接信息而不从MFP 102获得连接信息。当以这种方式与MFP 102建立了无线连接时,CPU 301通过WLAN通信将设置数据发送到MFP 102。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与要成为设置数据的发送目的地的MFP 102相对应的连接信息已经被保持,则移动终端101通过WLAN方法无线地连接到MFP 102,而无需从MFP 102新获得连接信息。因此,用户不需要为了从MFP 102获得连接信息而做出将移动终端101保持在MFP 102上的预定位置(例如,NFC读取器/写入器204的位置或要显示QR码的操作面板209的位置)上的姿势。因此,可以建立用于将设置数据从移动终端101发送到MFP 102的无线连接,而不会降低用户的便利性。结果,可以通过更简单的用户操作将移动终端101保持的设置数据提供给MFP 102。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1中,可以设置与通信目的地MFP无线连接而无需新获得连接信息的“简单模式”,并且,可以根据“简单模式”的设置来控制从MFP获得连接信息。以下将参照图9描述根据该“简单模式”的设置来控制从MFP获得连接信息的示例。
图9是示出在移动终端101中执行的将设置数据发送到MFP 102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图9中所示的处理的各步骤由移动应用来实现。也就是说,当移动终端101的CPU 301读出存储在ROM 302或HDD 304中的移动应用程序并执行读出的程序时,实现图9中的各步骤的处理。注意,在图9所示的过程中,作为示例示出了移动终端101的连接模式被设置为“QR码”的情况。另外,示出了MFP 102通过软件AP模式而不是基础架构模式进行WLAN通信的情况。
在步骤S101中,移动应用(CPU 301)确定由用户使用操作画面440(图6)进行的发送设置是否已经完成。CPU 301重复S101的确定,直到在操作画面440上按下完成按钮445为止。当完成按钮445被按下时,确定发送设置完成,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102。
在步骤S102中,CPU 301确定是否正在保持与通过使用操作画面420(图5A)而被设置为通信目的地设备的MFP(以下的MFP 102)对应的连接信息。也就是说,CPU 301确定与MFP 102对应的连接信息是否被存储在HDD 304中。如果与MFP 102对应的连接信息未被保持,则CPU 30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03。否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109。注意,如上所述,连接信息至少包括通过WLAN方法无线连接到MFP 102所需的SSID和KEY、以及MFP 102的IP地址。
在步骤S103中,CPU 301根据设置为“QR码”的连接模式启动照相机306,以便读取包括连接信息并被显示在MFP 102的操作面板209上的QR码。注意,如果移动终端101的连接模式被设置为例如“NFC”,则CPU 301在操作面板305上显示提示用户做出开始NFC通信的操作的画面,而不是启动照相机306。例如,在这样的画面中将示出提示用户使移动终端101更靠近(接触)MFP 102的NFC读取器/写入器204的信息。
接下来,在步骤S104中,CPU 301使用照相机306读取在MFP 102的操作面板209上显示的操作画面710上的QR码712,并获得包括在读取的QR码中的连接信息。这是在操作画面710被显示在MFP 102的操作面板209上的状态期间用户使移动终端101更靠近MFP 102的操作面板209并且使照相机306拍摄QR码712时实现的。以这种方式,用户需要预先操作MFP102,并使操作面板209显示操作画面710。当连接信息的获得完成时,CPU 301使处理从步骤S104前进到步骤S105。
另一方面,如果处理从步骤S102前进到步骤S109,则CPU 301确定是否已经为当前连接模式(“QR码”)设置了简单模式。如果确定尚未设置简单模式,则CPU 30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03并以上述方式获得连接信息(步骤S103和S104)。另一方面,如果CPU 301确定设置了简单模式,则不进行连接信息的获得(步骤S103和S104),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105。
如果处理从步骤S104前进到步骤S105,则CPU 301使用在步骤S104中获得的连接信息(SSID和KEY),并通过WLAN方法无线连接到MFP 102。另一方面,如果处理从步骤S109前进到步骤S105,则CPU 301使用已经保持(存储在HDD 304中)的连接信息(SSID和KEY),并通过WLAN方法无线地连接到MFP 102。因此,移动终端101与MFP 102之间的WLAN通信被建立,并且移动终端101可以使用包括在连接信息中的MFP 102的IP地址来与MFP 102通信。注意,当连接模式被设置为“NFC”时,在步骤S105中将进行从NFC通信到WLAN通信的移交。
接下来,在步骤S106中,CPU 301通过建立的WLAN通信将MFP 102的用户认证信息和指示操作画面440的设置内容的设置数据发送到MFP 102。这里,设置数据是至少指示MFP102的发送功能的数据发送目的地(目的地地址)设置的数据。注意,当用户如上所述按下MFP 102的操作画面710的“结束”按钮711时,移动终端101与MFP 102之间建立的无线连接被MFP 102断开。
当在步骤S106中设置数据发送完成时,CPU 301在随后的步骤S107中确定在步骤S105中使用的并且对应于MFP 102的连接信息是否已经被保存(存储在HDD 304中)。如果CPU 301确定连接信息已经被保存,则处理结束。否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108。在步骤S108中,CPU 301将在步骤S105中使用的并且对应于MFP 102的连接信息保存在HDD 304中,并结束处理。
<MFP中的处理过程>
图10是示出在MFP 102中执行的用于从移动终端101接收设置数据并反映所接收到的数据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当CPU 201读出存储在ROM 202或HDD 213中的控制程序并执行读出的程序时,在MFP 102中实现图10所示的各步骤的处理。注意,当在MFP 102中使用发送功能时(即,当发送作业被执行时)执行图10所示的过程。
当通过使用WLAN I/F 206建立通过WLAN方法与移动终端101的无线连接时,CPU201通过WLAN通信从移动终端101接收设置数据。在步骤S201中,CPU 201确定是否已经通过WLAN通信从移动终端101接收到数据。当接收到数据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202。
在步骤S202中,CPU 201确定包括在接收到的数据中的用户认证信息是否与保存在MFP 102中的用户认证信息匹配。如果这些信息不匹配,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207。如果这些信息匹配,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203。注意,如果在MFP 102中不管理用户认证信息,则处理可以通过假设用户认证信息已经匹配而前进到步骤S203。
以这种方式,如果使用接收到的用户认证信息的用户认证成功,则CPU 201进行处理(步骤S204)以将设置数据反映在发送设置上。作为步骤S202的处理的结果,可以防止错误地将数据发送到不正确的地址。例如,如果当用户A将要使MFP 102发送数据时,位于远离MFP 102的位置处的用户B使移动终端通过简单模式将设置数据发送到MFP 102,则用户认证信息将不匹配。因此,从用户B的移动终端接收到的设置数据将不会被反映在发送设置上,并且数据将不被发送到用户A不希望的目的地。
接下来,在步骤S203中,CPU 201确定通过WLAN通信从移动终端101的数据接收是否是首次接收。特别地,CPU 201在ROM 202中保存进行了数据接收的WLAN通信的通信会话的会话ID。这使得CPU 201能够通过在设置数据接收时确认相应的会话ID是否已经存储在ROM 202中来进行步骤S203中的确定。注意,当发送作业完成时,保存在ROM 202中的会话ID被删除。在步骤S203中,如果从移动终端101的数据接收是首次接收,则CPU 20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04。否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206。
作为步骤S203的处理的结果,在上述示例中,如果在用户B从其他移动终端发送设置数据之前用户A已经从他/她的移动终端发送了设置数据,则从用户B的移动终端的数据接收将不会是首次接收。因此,这可以防止在用户A通过使他/她的移动终端和MFP 102相互协作而正在使用发送功能的同时,其他用户B干扰发送功能的使用(即,可以防止从用户B的移动终端改变发送设置)。注意,在用户A没有使他/她的移动终端和MFP 102协作的情况下,从用户B的移动终端的数据接收将成为首次接收。然而,在步骤S205中的通知(稍后描述)可以使得用户A能够明确地注意到从用户B的移动终端发送的设置数据已经被反映在发送设置上。以这种方式,根据步骤S203的处理,即使在主要布置在办公室中的MFP 102中不管理用户认证信息,也可以防止数据发送到不正确的地址。
在步骤S204中,如参照图8A所述,CPU 201将包括在接收到的数据中的设置数据反映在MFP 102的发送设置上。此外,在步骤S205中,CPU 201显示如图8B所示的弹出框730,以通知用户接收到的设置数据已经被反映在发送设置上。随后,CPU 201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6中,CPU 201确定该数据接收是否是通过与首次数据接收相同的通信会话而进行的接收。如果在该数据接收中WLAN通信的会话ID与保存在ROM 202中的会话ID相同,则CPU 201确定该数据接收是通过与首次数据接收相同的通信会话而进行的接收。在这种情况下,CPU 20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04,并将接收到的设置数据反映在发送设置上。否则,CPU 20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07。
以这种方式,如果CPU 201在与用于接收设置数据(用于该数据接收)的通信会话不同的通信会话已经建立的状态下接收到设置数据,则CPU 201不将接收到的设置数据反映在发送设置上。另一方面,如果CPU 201在与用于接收设置数据(用于该数据接收)的通信会话相同的通信会话已经建立的状态下接收到设置数据,则CPU 201将接收到的设置数据反映在发送设置上。也就是说,在接收到设置数据之后,如果通过与用于接收设置数据的通信会话相同的通信会话接收到附加数据,则CPU 201将附加设置数据反映在发送设置上。因此,在上述示例中,MFP 102可以应对如下情形:在来自同一移动终端的设置数据已经被发送到MFP 102之后,从用户A的移动终端发送附加设置数据。
如果处理从步骤S202或S206前进到步骤S207,则CPU 201进行错误处理。例如,如果在步骤S202中用户认证信息不匹配,则CPU 201向与设置数据发送源相对应的移动终端101通知,由于用户认证信息不匹配而无法将设置数据反映在发送设置上。另外,如果在步骤S206中会话ID不匹配,则CPU 201向与设置数据发送源相对应的移动终端101通知,由于其他用户当前已经正在使用发送功能而无法将设置数据反映在发送设置上。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移动终端101已经保持与将成为设置数据发送目的地的MFP 102相对应的连接信息,则移动终端101通过WLAN方法无线地连接到MFP 102,而不从MFP 102新获得连接信息。根据该实施例,可以在不降低用户便利性的情况下建立用于从移动终端101向MFP 102发送设置数据的无线连接,并且可以从移动终端101向MFP 102提供设置数据。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也可以通过如下实现:一种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该系统或装置读出并执行在存储介质(其也可被更充分地称为“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记录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该系统或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以及由该系统或者装置的计算机执行的方法,例如,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所述一个或多个电路以执行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开的计算机或分开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设备以及存储卡等中的一者或更多。
虽然针对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类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0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212334号的权益,在此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并入本文。
Claims (10)
1.一种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存储部,用于基于与信息处理装置建立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来存储用来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信息;
设置部,用于基于用户的操作设置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任意模式,所述第一模式用来使用基于所述信息而要建立的无线通信来发送设置数据,所述第二模式用来通过新获得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信息来发送设置数据;以及
控制部,用于进行控制,以在设置部设置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基于存储在存储部中的所述信息的无线通信,来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而在设置部设置了所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从信息处理装置获得用来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所述信息、并且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建立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来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即使在存储部中存储了用来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信息的情况下,如果设置部设置了第二模式,则控制部进行控制以新获得所述信息而不使用存储在存储部中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
摄像部;以及
获得部,用于基于通过由摄像部拍摄在信息处理装置上显示的条形码而获得的图像,来获得用来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所述信息,
其中,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通过获得部从信息处理装置获得所述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条形码是二维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
获得部,用于与信息处理装置建立使用具有比第一通信方法低的通信速度的第二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并通过使用第二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从信息处理装置获得用来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所述信息,
其中,在设置部设置所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通过获得部从信息处理装置获得所述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第一通信方法是无线LAN方法,并且第二通信方法是NFC方法、蓝牙方法和蓝牙低功耗方法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在所述信息未被存储在存储部中的情况下,控制部通过如下方式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从信息处理装置获得所述信息而与设置部的设置无关,并且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建立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设置数据是在发送功能中要使用的电子邮件地址,所述发送功能将通过使用信息处理装置的扫描器设备扫描原稿而获得的图像发送到外部,
如果设置部设置第二模式,则在基于用户的操作设置要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的设置数据之后,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从信息处理装置获得用来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还能够利用在向电子邮件地址进行发送时要使用的电子邮件主题和文本中的一者来对设置数据进行设置。
9.一种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存储步骤,基于与信息处理装置建立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来在存储部中存储用来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信息;
设置步骤,基于用户的操作设置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任意模式,所述第一模式用来使用基于所述信息而要建立的无线通信来发送设置数据,所述第二模式用来通过新获得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信息来发送设置数据;以及
控制步骤,进行控制,以在所述设置步骤中设置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基于存储在存储部中的所述信息的无线通信,来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而在所述设置步骤中设置了所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从信息处理装置获得用来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所述信息、并且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建立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来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即使在存储部中存储了用来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信息的情况下,如果设置了第二模式,则进行控制以新获得所述信息而不使用存储在存储部中的信息。
10.一种存储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存储步骤,基于与信息处理装置建立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来在存储部中存储用来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信息;
设置步骤,基于用户的操作设置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任意模式,所述第一模式用来使用基于所述信息而要建立的无线通信来发送设置数据,所述第二模式用来通过新获得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信息来发送设置数据;以及
控制步骤,进行控制,以在所述设置步骤中设置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基于存储在存储部中的所述信息的无线通信,来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而在所述设置步骤中设置了所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从信息处理装置获得用来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所述信息、并且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建立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来将设置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即使在存储部中存储了用来与信息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第一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的信息的情况下,如果设置了第二模式,则进行控制以新获得所述信息而不使用存储在存储部中的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12334 | 2015-10-28 | ||
JP2015212334A JP6577832B2 (ja) | 2015-10-28 | 2015-10-28 |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PCT/JP2016/004443 WO2017073017A1 (en) | 2015-10-28 | 2016-10-03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41896A CN108141896A (zh) | 2018-06-08 |
CN108141896B true CN108141896B (zh) | 2021-06-15 |
Family
ID=58630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57763.7A Active CN108141896B (zh) | 2015-10-28 | 2016-10-03 |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77037B2 (zh) |
JP (1) | JP6577832B2 (zh) |
KR (1) | KR102046735B1 (zh) |
CN (1) | CN108141896B (zh) |
WO (1) | WO201707301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46457B2 (ja) * | 2016-02-10 | 2020-02-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541715B2 (ja) * | 2017-05-12 | 2019-07-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7027084B2 (ja) | 2017-09-14 | 2022-03-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6932586B2 (ja) | 2017-09-14 | 2021-09-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7279220B2 (ja) * | 2017-09-14 | 2023-05-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7031344B2 (ja) | 2018-02-13 | 2022-03-08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8833463A (zh) * | 2018-04-13 | 2018-11-16 | 荆门品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获取数据主机中文件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JP7210183B2 (ja) * | 2018-07-26 | 2023-01-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
JP7199906B2 (ja) * | 2018-10-19 | 2023-01-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データ送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US11609734B2 (en) * | 2018-10-25 | 2023-03-2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KR102156246B1 (ko) * | 2020-04-29 | 2020-09-15 | 주식회사 에이씨앤티시스템 | 현장 제어반의 무선 접속 간소화 기능이 적용된 rtu 무선 접속 시스템 및 rtu 무선 접속 방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6592A (zh) * | 2010-03-08 | 2011-09-2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4917911A (zh) * | 2014-03-11 | 2015-09-16 | 佳能株式会社 | 信息处理设备和用于控制信息处理设备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64861B2 (ja) * | 2002-06-28 | 2007-01-10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データ通信装置 |
DE60320681T2 (de) | 2002-10-31 | 2009-06-10 | Sharp K.K. | Regenerator,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regenerators, system zur herstellung des regenerators und stirling-kältemaschine |
JP2007274567A (ja) | 2006-03-31 | 2007-10-18 | Olympus Imaging Corp | 情報機器システム及び情報機器システムに用いる電子カメラ |
US8902454B2 (en) * | 2009-10-14 | 2014-12-02 | Ricoh Co., Ltd. | Methods for printing from mobile devices |
KR101785332B1 (ko) * | 2011-01-10 | 2017-10-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그 장치의 연결 방법 |
JP6008617B2 (ja) * | 2012-06-29 | 2016-10-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6031899B2 (ja) | 2012-09-03 | 2016-11-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6179157B2 (ja) * | 2013-03-27 | 2017-08-1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プログラム |
JP5962564B2 (ja) * | 2013-03-28 | 2016-08-0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
JP6514437B2 (ja) * | 2014-03-24 | 2019-05-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
-
2015
- 2015-10-28 JP JP2015212334A patent/JP6577832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10-03 US US15/750,603 patent/US10477037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0-03 KR KR1020187013849A patent/KR102046735B1/ko active Active
- 2016-10-03 WO PCT/JP2016/004443 patent/WO2017073017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10-03 CN CN201680057763.7A patent/CN10814189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6592A (zh) * | 2010-03-08 | 2011-09-2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4917911A (zh) * | 2014-03-11 | 2015-09-16 | 佳能株式会社 | 信息处理设备和用于控制信息处理设备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577832B2 (ja) | 2019-09-18 |
CN108141896A (zh) | 2018-06-08 |
US10477037B2 (en) | 2019-11-12 |
WO2017073017A1 (en) | 2017-05-04 |
KR102046735B1 (ko) | 2019-11-19 |
KR20180070649A (ko) | 2018-06-26 |
US20190020766A1 (en) | 2019-01-17 |
JP2017085379A (ja) | 2017-05-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41896B (zh) |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
US10868939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connec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 |
US11825393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performs handover,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 |
USRE47875E1 (en) | Mobile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the same | |
US20150138597A1 (en) | Mobile terminal,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a program | |
JP6666765B2 (ja) |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KR20140142094A (ko) | 엔에프씨를 이용한 모바일 프린팅 시스템 및 방법 | |
US20190141766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 |
KR20140142093A (ko) | 엔에프씨를 이용한 모바일 프린팅 시스템 및 방법 | |
JP2015032057A (ja) |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
US20210377399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 |
US20180278760A1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JP2017108338A (ja)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モバイル端末、モバイル端末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10251039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US20180035480A1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mobile terminal | |
US9392134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 |
CN111107241B (zh)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
JP7383432B2 (ja)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20184801A (ja)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 |
WO2024069962A1 (ja) | 画像処理装置、無線通信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