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0994A - 屏蔽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屏蔽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40994A CN108140994A CN201680059346.6A CN201680059346A CN108140994A CN 108140994 A CN108140994 A CN 108140994A CN 201680059346 A CN201680059346 A CN 201680059346A CN 108140994 A CN108140994 A CN 1081409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cket
- conductor
- engaging
- shield
- shield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 H01R13/6593—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the shield being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8—Shield material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屏蔽连接器(1)具备电线(11)、壳体(20)、屏蔽导体(30)及屏蔽托架(40)。屏蔽托架(40)具备主托架(50)及辅助托架(80),主托架(50)具备导体保持部(51)、第一连接部(61)及第二连接部(71)。导体保持部(51)和保持于该导体保持部(51)的屏蔽导体(30)从一个方向覆盖多个导出筒部(27)和电线(11)。壳体(20)具有第一安装突起(25)及第二安装突起(26),第一连接部(61)具有与第一安装突起(25)卡合的第一安装片(64),辅助托架(80)具有与第二安装突起(26)卡合的辅助安装片(82),第二连接部(71)具有压紧片(75),辅助托架(80)的重叠板部(81)被压紧片(75)压紧于第二连接部(7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屏蔽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屏蔽连接器,已知有具备一对托架的连接器(参照专利文献1)。一对托架各自具备板状的压接片,在该压接片上压接有片状的屏蔽导体。一对托架以对向状态配置,并固定于壳体,从而一对屏蔽导体构成为筒状。从壳体导出的电线配置于筒状的屏蔽导体的内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53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出于搭载于车辆的构件的小型轻量化、制造成本削减等观点,对于屏蔽连接器也在要求构造的简单化、组装作业的容易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屏蔽连接器具备:连接器壳体;电线,从所述连接器壳体向外部延伸;屏蔽导体,对所述电线进行屏蔽;及屏蔽组装构件,保持所述屏蔽导体并组装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其中,所述屏蔽组装构件具备主组装构件和组装于所述主组装构件的辅助组装构件,所述主组装构件具备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壳体从一个方向配置的导体保持部和与所述导体保持部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屏蔽导体保持于所述导体保持部而从所述一个方向覆盖所述电线,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一卡合承受部,所述辅助组装构件具有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承受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三卡合部,所述辅助组装构件具有与所述第三卡合部卡合的第三卡合承受部。
在此,例如,在从屏蔽连接器导出的电线呈直角或锐角弯曲配置的情况下,无需在弯曲的电线的内侧配置屏蔽导体,仅在外侧配置屏蔽导体即可充分地屏蔽电线。在这样的情况下,若采用上述那样的结构的屏蔽连接器,则与以往的结构相比,能够通过省略一对托架及屏蔽导体中的一方而相应地简化构造。
另外,由于屏蔽组装构件具有辅助组装构件,因此能够首先将第一连接部组装于壳体,之后利用辅助组装构件将第二连接部连接于壳体,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在上述屏蔽连接器中,可以是,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中配置于与所述导体保持部对向的一侧的相反侧。
根据这样的结构,连接器壳体具有配置于与导体保持部对向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并在此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由此,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隔着连接器壳体而配置于与导体保持部相反的一侧。由此,屏蔽组装构件相对于连接器壳体稳定地组装。此时,也可考虑不设置辅助组装构件而使第二连接部与连接器壳体直接卡合的结构。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在组装时,将导体保持部配置成从一个方向沿着连接器壳体,并在其相反侧相对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组装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因此,组装作业困难。在这样的结构中,采用辅助组装构件来使得能够首先将第一连接部组装于壳体,之后利用辅助组装构件将第二连接部连接于壳体,对于组装作业的容易化是特别有效的。
在上述屏蔽连接器中,可以是,所述辅助组装构件仅由所述第二卡合承受部和所述第三卡合承受部构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辅助组装构件设为所需最低限度的大小,能够实现屏蔽连接器的构造的简单化。
在上述屏蔽连接器中,可以是,所述连接器壳体及所述导体保持部中的一方具备第四卡合部,另一方具有与所述第四卡合部卡合的第四卡合承受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在“第一卡合部与第一连接部”“第二卡合部、辅助组装构件及第二连接部”“第四卡合部与第四卡合承受部”这三个部位进行组装,因此能够相对于连接器壳体更加稳定地组装屏蔽组装构件。但是,由于屏蔽组装构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卡合部位成为三个部位,因此组装作业变得更加复杂。在这样的结构中,采用能够通过辅助组装构件将三个部位中的一个部位与其他两个部位相独立地组装的结构,对于组装作业的容易化是更加有效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实现屏蔽连接器的构造的简单化、组装作业的容易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屏蔽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屏蔽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屏蔽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屏蔽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屏蔽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屏蔽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屏蔽连接器的右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屏蔽连接器的左视图。
图9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10是图3的B-B线剖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主托架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C-C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2说明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屏蔽连接器1是搭载于车辆的发动机室并安装于在内部收容变换器的设备箱体(未图示)的连接器。屏蔽连接器1具备:六个带端子的电线10;连接器壳体20,保持这些带端子的电线10;屏蔽托架40(相当于屏蔽组装构件),组装于连接器壳体20;及屏蔽导体30,安装于屏蔽托架40而对电线11进行屏蔽。
[带端子的电线10]
六个带端子的电线10分别为具备电线11和与该电线11的终端连接的端子配件12的通常结构。
[连接器壳体20]
连接器壳体20(以下,有时简称为“壳体2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所示,具备在内部配置端子配件12的罩部21和与罩部21相连的电线导出部22。
如图1所示,罩部21整体为方筒状,具有相互大致平行地配置的两个长壁21A、21B和将两个长壁21A、21B的端缘彼此分别连接的两个短壁21C、21D。两个长壁21A、21B分别沿着与罩部2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伸长。在罩部21的外周装配有将设备箱体与壳体20之间防水的密封填料P。
如图1所示,电线导出部22具备与罩部21相连的导出部主体23和与该导出部主体23相连的六个导出筒部27。导出部主体23整体是与罩部21的轴向垂直地配置的具有厚度的板状部分,从罩部21的两个长壁21A、21B中的一方的长壁21A朝向外侧延伸。
如图3所示,六个导出筒部27从导出部主体23中与长壁21A平行的端面延伸,在与罩部2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配置。六个导出筒部27分别整体为圆筒状,且具有外径最大的大径部27L、外径最小的小径部27S及外径比大径部27L小且比小径部大的中径部27M,从靠近导出部主体23的一侧起,大径部27L、中径部27M、小径部27S依次同轴相连。六个导出筒部27中的正中间的两个导出筒部27的大径部27L相互连结而成为了连结大径部27LC。
各带端子的电线10所具备的电线11的一端部以埋设于六个导出筒部27中的各导出筒部27和导出部主体23的内部的状态被保持。与各电线11连接的端子配件12的一端部埋设于导出部主体23的内部,另一端部贯通长壁21A而向罩部21的内部突出。电线11的其他部分从导出筒部27向外部延伸。
如图6、图7及图10所示,导出部主体23具有与长壁21A垂直且与罩部21的轴向垂直的两个面,其中一方的面是屏蔽面23S。如图4及图10所示,电线导出部22具有配置于连结大径部27LC且在与屏蔽面23S相同的一侧开口的防脱孔28(相当于第四卡合承受部)。
如图2所示,电线导出部22具有安装部24和两个安装突起25、26。安装部24是从导出部主体23的两端缘(靠近短壁21C、21D的端缘)中的一方的端缘朝向外侧突出的板片状的部分。如图2及图6所示,两个安装突起25、26中的一方的安装突起(第二安装突起26:相当于第二卡合部)是从安装部24朝向与屏蔽面23S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圆柱状的部分。另外,如图2及图6所示,另一方的安装突起(第一安装突起25:相当于第一卡合部)是在导出部主体23中配置于与安装部24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并朝向与屏蔽面23S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圆柱状的部分。
此外,虽未详细地示出,但六根电线11的另一端部被其他连接器保持。其他连接器是安装于在内部收容电动机的其他设备箱体的连接器。
[屏蔽导体30]
屏蔽导体30是具有柔软性的导电性的金属布,是通过编织金属线而构成的大致矩形的片状的面料。如图3及图10所示,该屏蔽导体30形成为从一个方向(从配置屏蔽面23S的一侧:从图10的下侧)一并覆盖多个导出筒部27及从多个导出筒部27分别引出的电线11的大小。
[屏蔽托架40]
如图1所示,屏蔽托架40是用于将屏蔽导体30固定于壳体20的构件,由主托架50(相当于主组装构件)和组装于该主托架50的辅助托架80(相当于辅助组装构件)构成。
主托架50是对导电性优异的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等而形成的构件,如图11所示,具备导体保持部51、与该导体保持部51相连的第一连接部61及同样与导体保持部51相连的第二连接部71。
导体保持部51是保持屏蔽导体30的部分,通过将在一个方向上长的平板件在一对长边间的中央部对折弯折而夹持保持屏蔽导体30的一端部。
详细地说,如图10及图12所示,导体保持部51具备第一夹持部52、与该第一夹持部52相连的第二夹持部53、防脱片54(相当于第四卡合部)。第一夹持部52是细长的带状的部分。第二夹持部53是与第一夹持部52的一对侧缘中的一方的侧缘相连并与第一夹持部52对向地配置的细长的带状的部分。此外,在图12中,示出了未保持屏蔽导体30时的导体保持部51的状态(第二夹持部53相对于第一夹持部52倾斜地空出间隙延伸的状态)。如图10所示,通过利用第一夹持部52与第二夹持部53夹持屏蔽导体30的一端部,来将屏蔽导体30保持于导体保持部51。
如图11所示,第二夹持部53在两端部间的中央部分具有将与第一夹持部52连接的侧缘作为基准而向内侧凹陷的切口部55。防脱片54是与第一夹持部52相连的较小的板片,如图12所示,与第一夹持部52相连并通过切口部55而与第一夹持部52垂直地延伸。
在屏蔽托架40固定于壳体20的状态下,如图3及图10所示,导体保持部51沿着六个导出筒部27的列配置,导体保持部51与保持于该导体保持部51的屏蔽导体30从一个方向(从配置屏蔽面23S的一侧:从图10的下侧)覆盖多个导出筒部27与电线11。
如图2、图6及图11所示,第一连接部61是与导体保持部51的两端中的一方的端部相连并固定于设备箱体及壳体20的部分。该第一连接部61具备第一立设板部62、第一平行板部63、第一安装片64(相当于第一卡合承受部)及第一箱体紧固部66。
如图2及图6所示,第一立设板部62是从第一夹持部52的两端缘中的一方的端缘与第一夹持部52垂直地延伸的板状的部分。如图2及图6所示,第一平行板部63是与该第一立设板部62相连并向与第一夹持部52相反的一侧延伸的板状的部分,以与第一夹持部52平行的姿势配置。
如图2及图11所示,第一安装片64是从第一平行板部63与该第一平行板部63的延伸方向垂直地(在屏蔽托架40固定于壳体20的状态下朝向导出部主体23:一并参照图3)延伸的板片状的部分。该第一安装片64具有供第一安装突起25插通的第一突起插通孔65。第一突起插通孔65是从第一安装片64的一方的面贯通至另一方的面的贯通孔。
如图2所示,第一箱体紧固部66是从第一平行板部63与该第一平行板部63垂直地延伸后,从其延伸端以离开第一平行板部63及第一夹持部52的方式延伸的板状的部分。第一箱体紧固部66具有插通用于将主托架50螺栓紧固于设备箱体的螺栓的螺栓插通孔67。
如图2、图6及图11所示,第二连接部71是与导体保持部51中与第一连接部6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相连并固定于设备箱体及壳体20的部分。该第二连接部71具备第二立设板部72、第二平行板部73、压紧部74、两个压紧片75(相当于第三卡合部)及第二箱体紧固部76。
如图6所示,第二立设板部72是从第一夹持部52中与第一连接部61相反的一侧的端缘与第一夹持部52垂直地延伸的板状的部分。第二立设板部72面对第一立设板部62而配置。如图6所示,第二平行板部73是与该第二立设板部72相连并向与第一夹持部52相反的一侧延伸的板状的部分,以与第一夹持部52平行的姿势配置。
如图11所示,压紧部74是从第二平行板部73与该第二平行板部73的延伸方向垂直地(在屏蔽托架40固定于壳体20的状态下向靠近导出部主体23的方向:一并参照图3、图8)延伸的板状的部分。两个压紧片75是从压紧部74中相互平行的两个侧缘分别延伸的较小的板片状的部分,如图3及图9所示,相互朝向内侧弯曲。此外,在图2及图11中,示出了未相对于主托架50组装辅助托架80时的压紧片75的状态(与压紧部74垂直地竖起的状态)。
如图2所示,第二箱体紧固部76是从压紧部74与该压紧部74垂直地延伸后,从其延伸端以离开第二平行板部73的方式延伸的板状的部分。第二箱体紧固部76具有插通用于将主托架50螺栓紧固于设备箱体的螺栓的螺栓插通孔77。
辅助托架80是通过被压紧于压紧部74而被组装于壳体20的构件,如图2所示,具备重叠板部81(相当于第三卡合承受部)和辅助安装片82(相当于第二卡合承受部)。
如图2所示,重叠板部81为矩形板状的部分,如图3、图8及图9所示,重叠板部81与压紧部74重叠,通过被夹持在两个压紧片75与压紧部74之间而固定。如图2所示,辅助安装片82是从重叠板部81延伸的板片状的部分,具有供第二安装突起26插通的第二突起插通孔83。第二突起插通孔83是从辅助安装片82的一方的面贯通至另一方的面的通孔。
[屏蔽托架40及屏蔽导体30相对于壳体20的组装]
在相对于壳体20组装屏蔽托架40及屏蔽导体30时,首先,将屏蔽导体30组装于主托架50。在第一夹持部52与第二夹持部53之间配置屏蔽导体30的一端部,并利用第一夹持部52与第二夹持部53夹持屏蔽导体30,从而将屏蔽导体30保持于主托架50(参照图10)。
接下来,将主托架50组装于壳体20。将第一安装片64与导出部主体23重叠,在第一突起插通孔65插通第一安装突起25。之后,以第一安装突起25为转动中心,使主托架50旋转至导体保持部51沿着六个导出筒部27的列配置的位置,并将防脱片54插入防脱孔28。在该状态下,第二连接部71相对于电线导出部22位于与第一连接部61相反的一侧(安装部24的附近)。
接下来,将辅助托架80组装于主托架50。将重叠板部81与压紧部74重叠,将辅助安装片82与安装部24重叠,在第二突起插通孔83插通第二安装突起26。然后,将两个压紧片75分别向内侧弯曲,在压紧片75与压紧部74之间夹持重叠板部81。由此,主托架50经由辅助托架80固定于壳体20。
[作用效果]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屏蔽连接器1具备:壳体20;电线11,从该壳体20向外部延伸;屏蔽导体30,对该电线11进行屏蔽;及屏蔽托架40,保持该屏蔽导体30并组装于壳体20。屏蔽托架40具备主托架50和辅助托架80,主托架50具备导体保持部51、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71。导体保持部51保持屏蔽导体30,并且沿着壳体20的六个导出筒部27的列配置,导体保持部51和保持于该导体保持部51的屏蔽导体30从一个方向覆盖多个导出筒部27和电线11。另外,壳体20具有第一安装突起25及第二安装突起26,第一连接部61具有与第一安装突起25卡合的第一安装片64,辅助托架80具有与第二安装突起26卡合的辅助安装片82,第二连接部71具有压紧片75,辅助托架80的重叠板部81被压紧片75压紧于第二连接部71。
在此,例如,在从屏蔽连接器1导出的电线呈直角或锐角弯曲而配置的情况下,无需在弯曲的电线11的内侧配置屏蔽导体30,仅在外侧配置屏蔽导体30即可充分地屏蔽电线11。在这样的情况下,若采用上述那样的结构的屏蔽连接器1,则与以往的屏蔽导体和托架配置为筒状的结构相比,能够通过省略一对托架及屏蔽导体中的一方而相应地简化构造。
另外,由于屏蔽托架40具有辅助托架80,因此能够首先将第一连接部61组装于壳体20,之后利用辅助托架80将第二连接部71连接于壳体20,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第一安装突起25及第二安装突起26在壳体20中配置于与导体保持部51对向的一侧的相反侧。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连接部61与第二连接部71隔着壳体20而配置于与导体保持部51相反的一侧。由此,能够相对于壳体20稳定地组装屏蔽托架40。
此时,也可考虑不使用辅助托架80而使第二连接部与连接器壳体直接卡合的结构。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在组装时,将导体保持部配置成从一个方向沿着连接器壳体,并在其相反侧相对于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组装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因此组装作业困难。在这样的结构中,采用辅助托架80来使得能够首先将第一连接部61组装于壳体20,之后利用辅助托架80将第二连接部71组装于壳体20,对于组装作业的容易化是特别有效的。
另外,辅助托架80仅由重叠板部81和辅助安装片82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辅助托架80设为所需最低限度的大小,能够实现屏蔽连接器1的构造的简单化。
另外,导体保持部51具备防脱片54,壳体20具有接受该防脱片54的防脱孔28。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在“第一安装突起25与第一安装片64”“第二安装突起26、辅助托架80及第二连接部71”“防脱片54与防脱孔28”这三个部位进行组装,因此能够相对于壳体20更加稳定地组装屏蔽托架40。但是,由于屏蔽托架40与壳体20的卡合部位为三个部位,因此组装作业变得更加复杂。在这样的结构中,采用能够通过辅助托架80将三个部位中的一个部位与其他两个部位相独立地进行组装的结构,对于组装作业的容易化是更加有效的。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并不局限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包括如下这样的各种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于连接器壳体20的带端子的电线为六根,但保持于连接器壳体的电线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为五根以下,还可以为七根以上。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托架50具有防脱片54,连接器壳体20具有防脱孔28,但也可以是,连接器壳体具有突起状的第四卡合承受部,屏蔽组装构件具有作为接受第四卡合承受部的孔部的第四卡合部。
标号说明
1…屏蔽连接器
11…电线
20…连接器壳体
25…第一安装突起(第一卡合部)
26…第二安装突起(第二卡合部)
28…防脱孔(第四卡合承受部)
30…屏蔽导体
40…屏蔽托架(屏蔽组装构件)
50…主托架(主组装构件)
51…导体保持部
54…防脱片(第四卡合部)
61…第一连接部
64…第一安装片(第一卡合承受部)
75…压紧片(第三卡合部)
71…第二连接部
80…辅助托架(辅助组装构件)
81…重叠板部(第三卡合承受部)
82…辅助安装片(第二卡合承受部)
Claims (4)
1.一种屏蔽连接器,具备:连接器壳体;电线,从所述连接器壳体向外部延伸;屏蔽导体,对所述电线进行屏蔽;及屏蔽组装构件,保持所述屏蔽导体并组装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其中,
所述屏蔽组装构件具备主组装构件和组装于所述主组装构件的辅助组装构件,
所述主组装构件具备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壳体从一个方向配置的导体保持部和与所述导体保持部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
所述屏蔽导体保持于所述导体保持部而从所述一个方向覆盖所述电线,
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一卡合承受部,所述辅助组装构件具有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承受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三卡合部,所述辅助组装构件具有与所述第三卡合部卡合的第三卡合承受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连接器,
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中配置于与所述导体保持部对向的一侧的相反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屏蔽连接器,
所述辅助组装构件仅由所述第二卡合承受部和所述第三卡合承受部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屏蔽连接器,
所述连接器壳体及所述导体保持部中的一方具备第四卡合部,另一方具有与所述第四卡合部卡合的第四卡合承受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11612 | 2015-10-28 | ||
JP2015211612A JP6205397B2 (ja) | 2015-10-28 | 2015-10-28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PCT/JP2016/080474 WO2017073354A1 (ja) | 2015-10-28 | 2016-10-14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40994A true CN108140994A (zh) | 2018-06-08 |
CN108140994B CN108140994B (zh) | 2020-02-07 |
Family
ID=58631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59346.6A Active CN108140994B (zh) | 2015-10-28 | 2016-10-14 | 屏蔽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05226B2 (zh) |
JP (1) | JP6205397B2 (zh) |
CN (1) | CN108140994B (zh) |
DE (1) | DE112016004945B4 (zh) |
WO (1) | WO201707335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05397B2 (ja) * | 2015-10-28 | 2017-09-2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JP7042421B2 (ja) * | 2018-11-19 | 2022-03-28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7563231B2 (ja) * | 2021-02-25 | 2024-10-0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7487696B2 (ja) * | 2021-03-26 | 2024-05-2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23166114A (ja) * | 2022-05-09 | 2023-11-2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端子台アッセンブリ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38661A (zh) * | 2011-04-13 | 2012-10-17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屏蔽连接器 |
CN103582984A (zh) * | 2011-06-02 | 2014-02-1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带有屏蔽连接器的电缆 |
CN104638430A (zh) * | 2013-11-12 | 2015-05-20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屏蔽连接器 |
WO2015072335A1 (ja) * | 2013-11-12 | 2015-05-2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13528B2 (ja) * | 2001-12-26 | 2005-11-09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機器取付け用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JP3966407B2 (ja) * | 2002-09-24 | 2007-08-2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防油水性を備えた電磁波シールド構造 |
WO2008141458A1 (en) * | 2007-05-23 | 2008-11-27 | Tm4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5425508B2 (ja) * | 2009-03-30 | 2014-02-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モーターケーブル装置、及び、モーターケーブル装置のケーブル本体製造方法 |
JP5711548B2 (ja) * | 2011-01-21 | 2015-05-0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727839B2 (ja) * | 2011-03-31 | 2015-06-0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JP5743740B2 (ja) * | 2011-06-23 | 2015-07-0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434996B2 (ja) * | 2011-09-09 | 2014-03-0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導体ケーブルのシールド構造及び電動車両 |
JP5947513B2 (ja) * | 2011-09-27 | 2016-07-0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編組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5918968B2 (ja) * | 2011-11-02 | 2016-05-1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線分岐構造 |
JP5864239B2 (ja) * | 2011-12-08 | 2016-02-1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JP5938212B2 (ja) * | 2011-12-28 | 2016-06-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装置 |
JP5952559B2 (ja) * | 2011-12-28 | 2016-07-1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876288B2 (ja) * | 2011-12-28 | 2016-03-0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線分岐構造 |
JP5307277B1 (ja) * | 2012-07-12 | 2013-10-02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
JP5915515B2 (ja) * | 2012-12-25 | 2016-05-11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シールドシェルと編組シールドとの接続構造 |
JP6062874B2 (ja) | 2014-02-13 | 2017-01-1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端子台 |
JP6352872B2 (ja) | 2015-01-07 | 2018-07-0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シールド電線接続構造 |
WO2016111070A1 (ja) * | 2015-01-07 | 2016-07-1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シールド電線接続構造 |
JP6492929B2 (ja) * | 2015-04-23 | 2019-04-0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551138B2 (ja) * | 2015-10-15 | 2019-07-3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205397B2 (ja) * | 2015-10-28 | 2017-09-2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
2015
- 2015-10-28 JP JP2015211612A patent/JP6205397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10-14 CN CN201680059346.6A patent/CN108140994B/zh active Active
- 2016-10-14 US US15/769,084 patent/US10305226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0-14 WO PCT/JP2016/080474 patent/WO201707335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10-14 DE DE112016004945.5T patent/DE112016004945B4/de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38661A (zh) * | 2011-04-13 | 2012-10-17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屏蔽连接器 |
CN103582984A (zh) * | 2011-06-02 | 2014-02-1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带有屏蔽连接器的电缆 |
CN104638430A (zh) * | 2013-11-12 | 2015-05-20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屏蔽连接器 |
WO2015072335A1 (ja) * | 2013-11-12 | 2015-05-2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305226B2 (en) | 2019-05-28 |
DE112016004945B4 (de) | 2021-11-25 |
WO2017073354A1 (ja) | 2017-05-04 |
JP2017084604A (ja) | 2017-05-18 |
JP6205397B2 (ja) | 2017-09-27 |
DE112016004945T5 (de) | 2018-07-19 |
CN108140994B (zh) | 2020-02-07 |
US20180309245A1 (en) | 2018-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68266B (zh) | 屏蔽端子的连接构造 | |
CN108140994B (zh) | 屏蔽连接器 | |
JP5066243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ツイストペアケーブルと電気コネクタとの接続方法 | |
JP5833300B2 (ja) | コネクタ | |
US9837774B2 (en) | Fixing structure between busbar and terminal | |
US10236634B2 (en) | Electromagnetic shield member and electromagnetic shield member-equipped wiring device | |
CN101350481A (zh) | 屏蔽的连接器结构 | |
CN103140988A (zh) | 端子连接结构 | |
WO2014192644A1 (ja) |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源装置 | |
CN103026570B (zh) | 端子对 | |
JP5918968B2 (ja) | 電線分岐構造 | |
JP4974153B2 (ja) | シールド端末処理構造 | |
WO2016158488A1 (ja) | コネクタ | |
CN110021846B (zh) | 屏蔽连接器以及线束 | |
JP5468890B2 (ja) | 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 | |
JP4246131B2 (ja) | 電線と素子内蔵ユニットとの接続構造 | |
US10249977B2 (en) | Connector, connector cover, and wire harness | |
CN109038114B (zh) | 屏蔽罩和屏蔽连接器 | |
WO2016181792A1 (ja)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 |
WO2013046405A1 (ja) | コネクタ | |
CN114447664B (zh) | 连接器和包括该连接器的具有电线的连接器 | |
WO2020158412A1 (ja)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 |
JP5987716B2 (ja) | 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 |
WO2017077843A1 (ja)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
JP7593971B2 (ja) | 車載用の電気接続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